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在进行数据通信的系统中,通常进行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自动请求重发)方式的差错控制。在ARQ方式中,基站将附加了CRC(CyclicRc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位等的差错检测用的校验位的数据发送到通信终端,通信终端在接收到的数据中未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通过将ACK(ACKnowledgment)信号返回到基站来请求下一个数据。另一方面,在接收到的数据中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通信终端将NACK(NegativeACKnowledgment)信号返回到基站,基站重发检测出差错的数据。在基站中重复进行这样的重发,直至接收与检测出差错的数据对应的ACK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是应用于按照这样的ARQ方式进行控制的通信系统的通信终端,根据NACK信号的发回次数来判定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根据NACK信号的发回次数,来重写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和通信模式的对应关系的通信模式表的内容。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在图1中,通信模式选择部101参照通信模式表102,根据由后述的CIR测定部114测定出的CIR来选择通信模式,输出到DRC信号形成部103和NACK信号计数部120。通信模式选择部101根据选择的通信模式,对自适应解调部116指示下行接收数据的解调方式,对自适应解码部117指示下行接收数据的解码方式。有关通信模式表102的内容将后述。
DRC信号形成部103形成与从通信模式选择部101输出的通信模式对应的号码的DRC信号,输出到调制部104。
调制部104对DRC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到扩频部105。扩频部105对来自调制部104的输出信号进行扩频并输出到复用部108。
调制部106对后述的重发请求形成部119形成的ACK信号或NACK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到扩频部107。扩频部107对来自调制部106的输出信号进行扩频并输出到复用部108。
复用部108将扩频后的DRC信号、扩频后的ACK信号或NACK信号进行复用,输出到发送RF部109。发送RF部109将来自复用部108的输出信号的频率变换为无线频率,输出到共用器110。
共用器110将来自发送RF部109的输出信号从天线111无线发送到基站。而且,共用器110将从基站无线发送的、由天线111无线接收的信号输出到接收RF部112。
接收RF部112将从共用器111输出的无线频率信号的频率变换到基带,输出到解扩部113和解扩部115。
解扩部113对基带信号的导频信号分量进行解扩,输出到CIR测定部114。CIR测定部114测定从解扩部113输出的导频信号的CIR,并输出到通信模式选择部101。
解扩部115对基带信号的数据分量进行解扩,输出到自适应解调部116。自适应解调部116根据通信模式选择部101的指示,对来自解扩部115的输出信号进行解调并输出到自适应解码部117。自适应解码部117根据通信模式选择部101的指示,对来自自适应解调部116的输出信号进行解码,获得接收数据。
差错检测部118对接收数据进行CRC,将表示CRC结果的信号输出到重发请求形成部119。即,差错检测部118在CRC的结果、即在接收数据中未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将表示未检测出差错的OK信号输出到重发请求形成部119,而在接收数据中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将表示检测出差错的NG信号输出到重发请求形成部119。重发请求形成部119在从差错检测部118输出了OK信号的情况下形成ACK信号,而在从差错检测部118输出了NG信号的情况下形成NACK信号,分别输出到NACK信号计数部120和调制部106。
NACK信号计数部120以通信模式来计数从重发请求形成部119输出ACK信号前输出的NACK信号的个数。换句话说,NACK信号计数部120按每个通信模式来计数数据的重发次数。表重写部121比较NACK信号计数部120计数的重发次数和重发次数的规定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来重写通信模式表102的内容。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通信终端的工作情况。
从基站无线发送的无线信号被通信终端的天线111接收,通过共用器110由接收RF部112变频到基带。基带信号由解扩部113进行解扩,输出到CIR测定部114。
CIR测定部114测定从解扩部113输出的导频信号的CIR。然后,通信模式选择部101参照通信模式表102,根据由CIR测定部114测定出的CIR来选择通信模式。
这里,说明通信模式表102的设定内容。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包括的通信模式表的内容的图。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假设通信模式仅由调制方式表示,编码方式在通信模式中使用同一方式。
如图2所示,在通信模式表102中,设定与CIR对应的通信模式,以便根据CIR测定部114测定出的导频信号的CIR来选择通信模式。例如,在CIR测定部114测定出的CIR为A[dB]≤CIR<B[dB]的情况下,通信模式选择部101选择调制方式为QPSK的通信模式,由DRC信号形成部103形成与通信模式对应的号码的DRC信号。
DRC信号由调制部104进行调制,由扩频部105进行扩频,并被输出到复用部108。在该阶段中,从复用部108仅输出DRC信号。
从复用部108输出的DRC信号由发送RF部109变频到无线频率,通过共用器110从天线111无线发送到基站。
接着,根据由通信终端请求的通信模式,从基站发送的无线信号由通信终端的天线111接收,通过共用器110由接收RF部112变频到基带。基带信号由解扩部115进行解扩,数据部分的信号被输出到自适应解调部116。
基带信号由解扩部113进行解扩,导频信号被输出到CIR测定部114。然后,CIR测定部114测定导频信号的CIR,并输出到通信模式选择部101。通信模式选择部101与上述同样来选择通信模式。
数据部分的信号由自适应解调部116按照通信模式选择部101指示的解调方式进行解调,由自适应解码部117按照通信模式选择部101指示的解码方式进行解码,并输出到差错检测部118。
由于在数据部分的信号中附加CRC位,所以差错检测部118对数据部分的信号进行CRC。由此,检测在数据部分的信号中是否有差错,将表示检测结果的信号(即,OK信号或NG信号)输出到重发请求形成部119。
重发请求形成部119在从差错检测部118输出的信号是OK信号的情况下形成ACK信号,而在从差错检测部118输出的信号是NG信号的情况下形成NACK信号,并输出到NACK信号计数部120和调制部106。
ACK信号或NACK信号由调制部106进行调制,由扩频部107进行扩频,由复用部108与DRC信号进行复用,并输出到发送RF部109。来自复用部108的输出信号由发送RF部109变频到无线频率,通过共用器110从天线111无线发送到基站。
NACK信号计数部120对于当前选择的通信模式计数从重发请求形成部119输出NACK信号的次数。
接着,基站在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将下个数据发送到通信终端,而在接收到NACK信号的情况下,将与上次发送的数据相同的数据重发到通信终端。
重复进行以上操作的结果,NACK信号计数部120对于当前选择的通信模式计数在从重发请求形成部119输出ACK信号前输出的NACK信号的个数。即,NACK信号计数部120对于当前选择的通信模式计数从基站发送的数据的重发次数。再有,NACK信号计数部120的计数结果在从重发请求形成部119输出了ARQ信号的时刻被复位成0。
然后,表重写部121比较由NACK信号计数部120计数的重发次数和规定的N次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来重写通信模式表102的内容。这里,说明表重写部121的工作情况。图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的表重写部的操作的操作流程图。
表重写部121首先在步骤(以下省略为‘ST’)201中,比较由NACK信号计数部120计数的重发次数和规定的N次阈值。这里,规定的N次阈值是系统容许的最大重发次数,该容许值N根据系统请求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期望接收质量被预先决定。
在ST201中,在重发次数比N次小的情况下,可以说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成为超过系统请求的期望接收质量的过剩质量。即,可以认为当前的实际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比CIR测定部114测定线路质量时刻的质量好。因此,在当前的实际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中,可以判断为可用传输速率比根据导频信号的CIR选择的通信模式高的通信模式来进行通信。
因此,在ST201中,在重发次数比N次小的情况下,通过表重写部121进行重写,以便图2所示的通信模式表102的内容示于ST202中。即,在图2所示的通信模式表102中设定的A[dB]、B[dB]和C[dB]分别减少规定的值X[dB]、Y[dB]和Z[dB]。这样的话,即使CIR测定部114测定的导频信号的CIR相同,通信模式选择部101也可选择传输速率比上次选择的通信模式高的通信模式。
在ST201中,在重发次数比N次大的情况下,可以说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成为不满足系统请求的期望接收质量的质量。即,可以认为当前的实际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比CIR测定部114测定线路质量时刻的质量差。因此,在当前的实际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中,可以判断为可用传输速率比根据导频信号的CIR选择的通信模式低的通信模式来进行通信。
因此,在ST201中,在重发次数比N次大的情况下,通过表重写部121进行重写,以便图2所示的通信模式表102的内容如ST204所示。即,在图2所示的通信模式表102中设定的A[dB]、B[dB]和C[dB]分别增加规定的值X[dB]、Y[dB]和Z[dB]。这样的话,即使CIR测定部114测定的导频信号的CIR相同,通信模式选择部101也可选择传输速率比上次选择的通信模式低的通信模式。
在ST201中重发次数与N次相等的情况下,可以说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成为系统请求的期望接收质量,所以如ST203所示,不重写通信模式表的内容。
图4A~图4C具体示出以上说明的通信模式表的重写操作。图4A~图4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通信终端的表重写部的通信模式表的重写操作一例的图。这里,说明图2的通信模式表102中设定的A[dB]、B[dB]和C[dB]分别为4[dB]、8[dB]和12[dB],各变动量X[dB]、Y[dB]和Z[dB]都为1[dB]的情况。
首先,在图4A中,将A[dB]、B[dB]和C[dB]分别设定为4[dB]、8[dB]和12[dB]。然后,在重发次数比N次小的情况下,将A[dB]、B[dB]和C[dB]都减小1[dB],将通信模式表102如图4B所示进行重写。在重发次数比N次大的情况下,将A[dB]、B[dB]和C[dB]都增加1[dB],将通信模式表102如图4C所示进行重写。
这样的话,通过表重写部121,根据数据部分的信号的重发次数(即,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来检测在CIR测定部114测定出的线路质量和当前的实际线路质量之间产生的偏差,重写通信模式表102的内容。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根据NACK信号的发回次数来判定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根据NACK信号的发回次数来重写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和通信模式的对应关系的通信模式表的内容,所以在当前的实际线路质量中可以选择可最高效率地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式。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基于CRC的重发次数来判定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可以简单并且高速地进行接收质量的判定,所以可以使通信模式表的重写跟踪线路质量的变动并高速地进行。
根据本实施例,通信模式表的重写以系统容许的最大重发次数为基准来进行。换句话说,通信模式表的重写以系统请求的期望接收质量为基准来进行。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一边保证系统请求的期望接收质量,一边进行下行线路的数据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NACK信号计数部120按每个通信模式来计算规定间隔的重发次数的平均值,表重写部121根据该重发次数的平均值和规定的N次阈值的比较结果,也可以重写通信模式表102。于是,通过求重发次数的平均值来提高重发次数的可靠性,所以可以无差错地正确进行通信模式表的重写。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通过差错率来判定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根据该差错率来重写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和通信模式的对应关系的通信模式表的内容。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包括差错率计算部301和表重写部302,代替图1所示的差错检测部118、重发请求形成部119、NACK信号计数部120和表重写部121。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5中,通信模式选择部101参照通信模式表102,根据CIR测定部114测定出的CIR来选择通信模式,并输出到DRC信号形成部103和差错率计算部301。
差错率计算部301按每个通信模式来计算从自适应解码部117输出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差错率,输出到表重写部302。这里,作为差错率计算部301计算的差错率,使用比特差错率(Bit Error Rate;BER)或块差错率(Block ErrorRate;BLER)。可以通过将数据部分的信号在纠错前后进行比较并检测发生差错的比特来计算比特差错率,通过进行CRC并检测发生差错的块来计算块差错率。比特差错率与块差错率相比具有能够更正确地表示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的优点。块差错率与比特差错率相比具有可以用简单的装置结构进行计算的优点。
表重写部302比较差错率计算部301算出的差错率和差错率的规定的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来重写通信模式表102的内容。这里,规定的阈值是系统容许的差错率,该容许值根据系统请求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被预先决定。
在差错率计算部301算出的差错率比规定的阈值低的情况下,可以说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成为超过系统请求的期望接收质量的过剩质量。即,可以认为当前的实际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比CIR测定部114测定线路质量时刻的质量好。因此,在当前的实际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中,可以判断为可用传输速率比根据导频信号的CIR选择的通信模式高的通信模式来进行通信。
因此,在差错率计算部301算出的差错率比规定的阈值低的情况下,通过表重写部302,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将图2所示的通信模式表102中设定的A[dB]、B[dB]和C[dB]分别减少规定的值X[dB]、Y[dB]和Z[dB]。
在差错率计算部301算出的差错率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可以说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成为不满足系统请求的期望接收质量的质量。即,可以认为当前的实际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比CIR测定部114测定线路质量时刻的质量差。因此,在当前的实际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中,可以判断为可用传输速率比根据导频信号的CIR选择的通信模式低的通信模式来进行通信。
因此,在差错率计算部301算出的差错率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通过表重写部302,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将图2所示的通信模式表102中设定的A[dB]、B[dB]和C[dB]分别增加规定的值X[dB]、Y[dB]和Z[dB]。
这样的话,通过表重写部302,根据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差错率(即,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来检测在CIR测定部114测定出的线路质量和当前的实际线路质量之间产生的偏差,重写通信模式表102的内容。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差错率来判定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根据该差错率来重写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和通信模式的对应关系的通信模式表的内容,所以在当前的实际线路质量中,可以选择可最高效率地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式。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通过差错率来判定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所以可以更正确地判定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因此,可以无错误地正确进行通信模式表的重写。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通过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吞吐量来判定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根据该吞吐量来重写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和通信模式的对应关系的通信模式表的内容。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的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包括吞吐量计算部401和表重写部402,代替图1所示的差错检测部118、重发请求形成部119、NACK信号计数部120和表重写部121。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6中,通信模式选择部101参照通信模式表102,根据CIR测定部114测定的CIR来选择通信模式,输出到DRC信号形成部103、吞吐量计算部401和表重写部402。
吞吐量计算部401按每个通信模式来计算从自适应解码部117输出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规定间隔的平均吞吐量,输出到表重写部402。吞吐量的单位一般以[Mbps]表示,所以吞吐量计算部401通过求平均1秒内接收到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平均比特数,可以算出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平均吞吐量。
表重写部402比较吞吐量计算部401算出的平均吞吐量和吞吐量的规定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来重写通信模式表102的内容。这里,说明吞吐量的规定阈值的计算方法的一例。
在当前与基站同时通信的终端数(以下称为‘同时通信终端数’)为N的情况下,在从基站发送的信号中,认为平均1/N是发送给本终端的信号。因此,例如,在选择了期待获得1.2/N[Mbps]吞吐量的通信模式的情况下,认为在选择了该通信模式的通信终端中,平均获得1.2/N[Mbps]的吞吐量。该1.2/N[Mbps]的吞吐量成为上述规定的阈值。
因此,表重写部402根据从通信模式选择部101输出的通信模式和同时通信终端数,按每个通信模式计算规定的阈值,由吞吐量计算部401比较按每个通信模式算出的平均吞吐量和其规定的阈值。再者,假设同时通信终端数是由基站通知通信终端的数。
再有,吞吐量的规定的阈值不限于上述的阈值,例如,与上述第1和实施例2同样,根据系统请求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期望接收质量被预先决定。
在吞吐量计算部401算出的平均吞吐量比规定的阈值高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当前的实际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比CIR测定部114测定线路质量时刻的质量好。因此,在当前的实际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中,可以判断为可用传输速率比根据导频信号的CIR选择的通信模式高的通信模式来进行通信。
因此,在吞吐量计算部401算出的平均吞吐量比规定的阈值高的情况下,通过表重写部402,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将图2所示的通信模式表102中设定的A[dB]、B[dB]和C[dB]分别减少规定的值X[dB]、Y[dB]和Z[dB]。
在吞吐量计算部401算出的平均吞吐量比规定的阈值低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当前的实际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比CIR测定部114测定线路质量时刻的质量差。因此,在当前的实际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中,可以判断为可用传输速率比根据导频信号的CIR选择的通信模式低的通信模式来进行通信。
因此,在吞吐量计算部401算出的平均吞吐量比规定的阈值低的情况下,通过表重写部402,与上述第1实施例同样,将图2所示的通信模式表102中设定的A[dB]、B[dB]和C[dB]分别增加规定的值X[dB]、Y[dB]和Z[dB]。
这样的话,通过表重写部402,根据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平均吞吐量(即,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来检测在CIR测定部114测定出的线路质量和当前的实际线路质量之间产生的偏差,重写通信模式表102的内容。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吞吐量来判定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根据该吞吐量来重写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和通信模式的对应关系的通信模式表的内容,所以在当前的实际线路质量中,可以选择可最高效率地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式。
吞吐量与重发次数或差错率相比,是更正确地表示通信终端的实际的接收质量的值。因此,通过根据吞吐量来重写通信模式表,可以更正确地进行通信模式表的重写。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1~3中,通信终端根据导频信号的CIR来选择通信模式,将与该选择的通信模式对应的DRC信号发送到基站。DRC信号与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的其他信息(例如,下行线路的CIR)相比可以用非常少的比特数来表示,所以通过使用DRC信号,具有可以提高上行线路的线路使用效率的优点。另一方面,通信终端选择通信模式并需要形成DRC信号,并且需要包括用于通信模式选择的表或用于形成DRC信号的表等,所以存在通信终端的消耗功率增大,装置规模变大的缺点。
因此,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中,通信终端将表示导频信号的CIR的CIR信号发送到基站,基站参照通信模式表并根据CIR来选择通信模式。这样的话,虽然存在上行线路的线路使用效率多少会有所下降的缺点,但通信终端不需要选择通信模式并形成DRC信号,并且不需要包括用于通信模式选择的表或用于DRC信号形成的表等,所以具有可以削减通信终端的消耗功率,减小装置规模的极大优点。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中,在基站中比较从多个终端发送的CIR,可靠地选择正确的通信模式,所以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在各通信终端根据CIR不能简单地选择通信模式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4的基站根据从通信终端发回的NACK信号的发回次数,来重写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和通信模式的对应关系的通信模式表的内容。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在以下是说明中,对于与图1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7中,CIR信号形成部501形成表示由CIR测定部114测定的导频信号的CIR的CIR信号,输出到调制部104。调制部104对CIR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到扩频部105。
解扩部502使用对表示通信模式的信号进行扩频的扩频码来对基带信号进行解扩,将解扩后的信号输出到通信模式检测部503。通信模式检测部503对来自解扩部502的输出信号进行解调,检测通信模式。然后,通信模式检测部503根据检测出的通信模式,对自适应解调部116指示下行接收数据的解调方式,对自适应解码部117指示下行接收数据的解码方式。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基站的结构方框图。
在图8中,分配部601根据由后述的解调部616提取出的表示CIR信号的CIR来决定对各通信终端的通信资源的分配。然后,分配部601根据决定的通信资源的分配,对缓冲器606指示输出下行发送数据,将CIR信号输出到通信模式选择部602。
通信模式选择部602参照通信模式表603,根据从分配部601输出的表示CIR信号的CIR来选择通信模式,将表示该通信模式的信号输出到调制部604和NACK信号计数部619。通信模式选择部602根据选择出的通信模式,对自适应编码部607指示下行发送数据的编码方式,对自适应调制部608指示下行发送数据的调制方式。由于有关通信模式表603的设定内容与图2所示的内容相同,所以省略说明。以每个通信终端来准备通信模式表603。
调制部604对表示通信模式的信号进行调制,输出到扩频部605。扩频部605对来自调制部604的输出信号进行扩频并输出到复用部610。缓冲器606保持下行发送数据,根据来自分配部601的指示,将与规定的通信终端对应的下行发送数据输出到自适应编码部607。自适应编码部607根据通信模式选择部602的指示,对来自缓冲器606的输出信号进行编码并输出到自适应调制部608。自适应调制部608根据通信模式选择部602的指示,对来自自适应编码部607的输出信号进行调制并输出到扩频部609。扩频部609对来自自适应调制部608的输出信号进行扩频并输出到复用部610。复用部601将下行发送数据与表示通信模式的信号进行复用,输出到发送RF部611。发送RF611将来自复用部610的输出信号的频率变换为无线频率并输出到共用器612。
共用器612将来自发送RF部611的输出信号从天线613无线发送到通信终端。此外,共用器612将从各通信终端无线发送的、由天线613无线接收到信号输出到接收RF部614。
接收RF部614将从共用器612输出的无线频率信号的频率变换到基带并输出到解扩部615和解扩部617。解扩部615用对CIR信号进行扩频的扩频码对基带信号进行解扩并输出到解调部616。解调部616对来自解扩部615的输出信号进行解调并提取CIR信号,输出到分配部601。
解扩部617用对ACK信号和NACK信号进行扩频的扩频码来对基带信号进行解扩并输出到解调部618。解调部618对来自解扩部618的输出信号进行解调并提取ACK信号和NACK信号,输出到NACK信号计数部619。NACK信号计数部619按每个通信模式来计数在从解调部618输出ACK信号前输出的NACK信号的个数。换句话说,NACK信号计数部619按每个通信模式来计数数据的重发次数。
将扩频部615、解调部616、解扩部617、解调部618和NACK信号计数部619设置在每个通信终端中,从各个解调部616输出每个通信终端的CIR信号,由各个NACK信号计数部619计数每个通信终端和每个通信模式中数据的重发次数。
表重写部620比较NACK信号计数部619计数的重发次数和重发次数的规定的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来重写对应的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式表603的内容。
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站的工作情况。
从通信终端发送的ACK信号或NACK信号由解调部618进行解调并被输出到NACK信号计数部619。NACK信号计数部619对于当前选择的通信模式计数在从解调部618输出ACK信号前输出的NACK信号的个数。即,NACK信号计数部619对于当前选择的通信模式计数对通信终端的数据的重发次数。NACK信号计数部619的计数结果在从解调部618输出了ARQ信号的时刻被复位至0。
然后,表重写部620比较NACK信号计数部619计数的重发次数和规定的N次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来重写对应的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式表603的内容。表重写部620的通信模式表603的重写操作与上述实施例1中说明的情况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根据从通信终端发回的NACK信号的发回次数,来重写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和通信模式的对应关系的通信模式表的内容,所以呈现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的基站根据由通信终端通知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差错率,来重写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和通信模式的对应关系的通信模式表的内容。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基站。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图7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7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9中,差错率计算部701计算从自适应解码部117输出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差错率,输出到通知信号形成部702。有关差错率计算部701的详细操作,由于与上述实施例2中说明的情况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通知信号形成部702形成表示差错率的信号并输出到调制部106。表示差错率的信号由调制部106进行调制,由扩频部107进行扩频,由复用部108与CIR信号进行复用,并发送到基站。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5的基站的结构方框图。在以下说明中,对于与图8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8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10中,通信模式选择部602将表示选择出的通信模式输出到解调部604和差错率检测部802。解扩部801用对表示差错率的信号进行扩频的扩频码来对基带信号进行解扩并输出到差错率检测部802。差错率检测部802对来自解扩部801的输出信号进行解调并提取表示差错率的信号,按每个通信模式来检测通信终端中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差错率。
解扩部615、解调部616、解扩部801和差错率检测部802被分别设置于每个通信终端,从各个解调部616输出每个通信终端的CIR信号,由各自的差错率检测部802按每个通信终端和每个通信模式来检测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差错率。
表重写部803比较差错率检测部802检测出的差错率和差错率的规定的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来重写对应的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式表603的内容。
以下,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站的工作情况。
表示从通信终端发送的差错率的信号由差错率检测部802进行解调。由此,检测通信终端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差错率。检测出的差错率被输出到表重写部803。
然后,表重写部803比较差错率检测部802检测出的差错率和规定的阈值,根据比较结果,重写对应的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式表603的内容。表重写部803的通信模式表603的重写操作与上述实施例2中说明的情况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根据由通信终端通知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差错率,来重写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和通信模式的对应关系的通信模式表的内容,所以呈现与上述实施例2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的基站根据由通信终端通知的信号的吞吐量,来重写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和通信模式的对应关系的通信模式表的内容。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基站。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图7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7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11中,吞吐量计算部901计算从自适应解码部117输出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规定间隔的平均吞吐量,输出到通知信号形成部902。由于平均吞吐量的计算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方法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通知信号形成部902形成表示平均吞吐量的信号并输出到调制部106。表示平均吞吐量的信号由调制部106进行调制,由扩频部107进行扩频,由复用部108与CIR信号进行复用,并发送到基站。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6的基站的结构方框图。在以下说明中,对于与图8相同的结构附以与图8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12中,通信模式选择部602将表示选择出的通信模式输出到解调部604和吞吐量检测部1002。解扩部1001用对表示平均吞吐量的信号进行扩频的扩频码来对基带信号进行解扩并输出到吞吐量检测部1002。吞吐量检测部1002对来自解扩部1001的输出信号进行解调并提取表示平均吞吐量的信号,按每个通信模式来检测通信终端中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平均吞吐量。
解扩部615、解调部616、解扩部1001和吞吐量检测部1002被分别设置于每个通信终端,从各个解调部616输出每个通信终端的CIR信号,由各自的吞吐量检测部1002按每个通信终端和每个通信模式来检测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平均吞吐量。
表重写部1003比较吞吐量检测部1002检测出的平均吞吐量和吞吐量的规定的阈值,根据比较结果来重写对应的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式表603的内容。
以下,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基站的工作情况。
表示从通信终端发送的平均吞吐量的信号由吞吐量检测部1002进行解调。由此,检测通信终端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平均吞吐量。检测出的吞吐量被输出到表重写部1003。
然后,表重写部1003比较吞吐量检测部1002检测出的平均吞吐量和规定的阈值,根据比较结果,重写对应的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式表603的内容。表重写部1003的通信模式表603的重写操作与上述实施例3中说明的情况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3同样,根据由通信终端通知的数据部分的信号的吞吐量,来重写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和通信模式的对应关系的通信模式表的内容,所以呈现与上述实施例3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1~6中,使用导频信号的CIR作为表示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的值,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表示线路质量的值,则使用任何值都可以。
在上述实施例1~6中,为了防止因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的微小变动而频繁地重写通信模式表,作为与重发次数、差错率或平均吞吐量比较的各阈值,也可以设定为具有规定幅度的阈值。例如,对于上述实施例1~6中使用的阈值设定增减±X的新的两个阈值,在重发次数、差错率或平均吞吐量相对于上述实施例1~6中使用的阈值在±X范围内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通信模式表的重写。
在上述实施例1~6中,也可以按每个通信模式来设定与重发次数、差错率或平均吞吐量比较的各阈值。
在上述实施例1~3中,也可以从基站向通信终端通知与重发次数、差错率或平均吞吐量比较的各阈值。
在上述实施例1~6中,在重写通信模式表时,将通信模式表中设定的CIR值全部重写,但也可以重写一个或多个CIR值。
在上述实施例1~6中,将通信模式表中设定的CIR值的变动幅度作为固定值(X[dB]、Y[dB]和Z[dB]),但也可以按照测定出的线路质量和当前的实际线路质量之间偏差的大小来自适应地改变变动幅度。
在上述实施例1~6中,根据数据部分的信号的接收质量来检测测定出的线路质量和当前实际的线路质量之间产生的偏差,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可以检测出产生的偏差的方法,使用任何方法都可以。
于是,根据上述实施例1~6,在根据从导频信号中测定出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对各通信终端实时分割分配通信资源的通信系统中,在测定出的线路质量和当前的实际线路质量之间产生偏差的情况下,由于重写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和通信模式的对应关系,所以在当前的实际的线路质量中可以选择可进行效率最高的通信的通信模式。因此,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下行线路的吞吐量的下降。
(实施例7)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基站的结构方框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7的通信终端的结构方框图。
首先,在图13所示的基站的调制和扩频部1204中,在将导频突发信号调制后进行扩频。该扩频后的导频突发信号在复用部1203中与其他信号进行复用,由RF部1202实施了上变频等规定的发送处理后,从天线1201发送。
该信号由图14所示的通信终端的天线1301接收,由RF部1302实施了下变频等规定的接收处理后,被输出到解扩和解调部1303。在解扩和解调部1303中,接收信号被解扩后进行解调,并输出到CRC部1304和CIR测定部1306。
CIR测定部1306测定解调过的接收信号中的导频突发信号的接收质量,具体地说,测定CIR。测定出的CIR被输出到速率请求值决定部1307。在速率请求值决定部1307中,将CIR和传输速率的对应关系预先存储表中,选择由CIR测定部1306测定出的与CIR对应的传输速率。然后,将该选择出的传输速率作为本终端的速率请求值输出到复用部1309。
复用部1309将速率请求值和来自本终端的发送数据进行复用,在调制和扩频部1301中将该复用信号进行调制后,进行扩频。该扩频后的信号由RF部1302实施规定的发送处理后,从天线1301发送。
该信号由图13所示的基站的天线1201接收,由RF部1202实施规定的接收处理后,被输出到解扩和解调部1208。在解扩和解调部1208中,将接收信号进行解扩后进行解调,并被输出到TPC信号生成部1211和无线资源管理部1212。
在TPC信号生成部1211中,使用包含于解调过的信号中的导频符号,来生成用于控制通信终端的发送功率的TPC信号。该TPC信号在MAC信道组装部1210中被组装为MAC信道信号。MAC信道信号由调制和扩频部1206调制后进行扩频,被输出到复用部1203。
无线资源管理部1212在来自所有通信终端的速率请求值内选择发送了最大速率请求值的通信终端,将该选择结果输出到缓冲部1216、个别信道编码部1209、调制和扩频部1205。作为选择方法,可选择对于所有的通信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选择请求传输速率最低的通信终端。选择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缓冲部1216读出该选择出的对通信终端的发送数据。然后,个别信道编码部1209在该读出的发送数据中赋予表示该发送数据是送给哪个通信终端的数据的目的地信息。然后,附加了目的地信息的数据在调制和扩频部1205中进行调制后进行扩频,并输出到复用部1203。输出到这些复用部1203的各信号被复用后,从RF部1202经天线1201被发送。
接收到该信号的图14所示的通信终端在接收到对本终端的目的地信息的情况下,接收接续目的地信息的信号。然后,在CRC部1304中,对接收数据进行CRC。如果该CRC结果为OK,那么接收数据通过分解部1305被输出到未图示的后级电路。另一方面,在CRC结果为NG的情况下,接收数据不输出到分解部1305。此外,CRC结果(OK或NG)通过复用部1309、调制和扩频部1310、RF部1302和天线1301发送到图13所示的基站。
该CRC结果(OK或NG)由图13所示的基站接收后,被输入到下行线路差错测定部1213。下行线路差错测定部1213根据该CRC结果来估计对通信终端的信号发送的差错率,将该差错率输出到速率变更请求部1214。
差错率的估计如下进行。即,按每个通信终端、并且按每个分配的数据速率来对规定时间内的NG的次数进行计数。同样地,对分配的次数进行计数。然后,将NG的次数除以分配的次数所得的结果作为差错率的估计值。
在速率变更请求部1214中,将差错率与预定的第1阈值和预定的第2阈值进行比较。再者,设第2阈值是比第1阈值低的值。此外,假设第2阈值是比零大的几乎为零的值。
而且,速率变更请求部1214在差错率为规定的范围以外的情况下,即在第1阈值以上或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通信终端的速率请求决定部1307判断为根据CIR决定的传输速率为错误的值。即,判断为来自通信终端的速率请求值为错误的值。
换句话说,速率变更请求部1214在差错率为第1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速率请求值过高,在该传输速率下不满足期望的通信质量。而且,在该情况下,速率变更请求部1214生成对通信终端指示的信号,作为速率变更指示信号,以便使速率请求值比根据CIR决定的传输速率低。于是,基站可以将由通信终端请求的传输速率变更为满足期望的通信质量的传输速率。
另一方面,在差错率为第2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来自通信终端的速率请求值过低,在该传输速率下通信质量过剩。而且,在该情况下,速率变更请求部1214生成对通信终端指示的信号,作为速率变更指示信号,以便使速率请求值比根据CIR决定的传输速率高。于是,基站可以将由通信终端请求的传输速率变更为可高效率地进行数据发送的传输速率。
也可以将速率变更请求部1214进行的判断和速率变更的指示分成两个构成部(判断部和变更部)。
速率变更请求部1214生成的速率变更指示信号由控制信道组装部1215组装成控制信道信号。控制信道信号由调制和扩频部1207进行了调制后进行扩频,通过复用部1203从RF部1202发送。
在CRC部1304中的CRC后只要是OK,那么接收到该控制信道信号的图14所示的通信终端向分解部1305输出控制信道信号。然后,分解部1305将控制信道信号分解并取出速率变更指示信号,取出的速率变更指示信号被输出到速率请求值变更部1308。
速率请求值变更部1308根据速率变更指示信号,对速率请求值决定部1307指示速率请求值的变更。速率请求值决定部1307根据该指示来变更速率请求值。即,只要速率变更指示信号的指示是降低速率请求值的指示,则速率请求值降比根据CIR决定的传输速率低。相反,只要速率变更指示信号的指示是提高速率请求值的指示,则速率请求值比根据CIR决定的传输速率高。于是,通信终端可以按照来自基站的指示来变更终端本身决定的传输速率的请求值。该变更后的速率请求值通过复用部1309以后的电路发送到图13所示的基站。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基站在差错率为规定的范围以外的情况下判定为由通信终端请求的传输速率错误,对通信终端进行指示来变更传输速率的请求值,通信终端根据该指示来变更传输速率的请求值。由此,可以使从基站向通信终端的数据发送时的传输速率成为可获得期望通信质量的传输速率。换句话说,可以使传输速率的值成为适合进行数据发送的值。因此,可以进行合适的数据发送,没有通信失败。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在根据从导频信号中测定出的下行线路的线路质量来对各通信终端实时分配通信资源的通信系统中,可以防止下行线路的吞吐量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