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0165A - 电子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0165A
CN1520165A CNA2004100392485A CN200410039248A CN1520165A CN 1520165 A CN1520165 A CN 1520165A CN A2004100392485 A CNA2004100392485 A CN A2004100392485A CN 200410039248 A CN200410039248 A CN 200410039248A CN 1520165 A CN1520165 A CN 1520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ustproof filter
action
dust
image pick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92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1482C (zh
Inventor
伊藤顺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0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0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14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14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摄像装置。具有:使被摄物体的光学图像成像的摄像光学系统(12a);把由摄像光学系统(12a)成像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27);配置在摄像光学系统(12a)与摄像元件(27)之间,防止灰尘等附着到摄像元件(27)的光电转换面上的防尘滤镜(21);以及通过按照规定频率使防尘滤镜(21)振动,来使防尘滤镜(21)执行灰尘除去动作的主体控制用微计算机(150),主体控制用微计算机(150)控制成,在连续拍摄模式中,在第1次拍摄动作之前仅以足以除去灰尘的时间执行防尘滤镜(21)的灰尘除去动作,并在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时不执行上述灰尘除去动作。由此,可缩短在连续拍摄时的拍摄间隔。

Description

电子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摄像元件的电子摄像装置,具体涉及具有可除去附着在例如照相机系统等的构成部件上的灰尘的防尘功能的电子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与光学装置的防尘功能有关的技术的一例,提出了一种通过使摄像元件保护用的保护玻璃(防尘玻璃)振动来掸落附着在该玻璃上的灰尘的技术。例如,在特开2002-204379号中揭示了一例,在该例中,使用压电元件作为使玻璃板振动的单元。该压电元件对所施加的电压作出反应并伸缩,并按照规定的1个周期给所安装的玻璃板加振。
在电子摄像装置中存在各种拍摄模式。例如,具有通过1次释放开关的释放操作来连续取得多个图像的图像数据的连续拍摄模式。在该情况下,尽管期望的是在完全除去灰尘的状态下执行拍摄动作,然而为此,有必要在每次拍摄动作时都使防尘玻璃振动。然而,随着该振动动作,释放时滞增大,导致连续拍摄速度下降。包括上述公报在内的常规技术未就解决该问题提出具体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该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进行灰尘除去动作而不导致连续拍摄速度下降的电子摄像装置。
本发明之1的电子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光学系统,其使被摄物体的光学图像成像;光电转换单元,其把由上述摄像光学系统成像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防尘滤镜,其配置在上述摄像光学系统和上述光电转换单元之间,防止灰尘等附着到上述光电转换单元的光电转换面;以及控制单元,其通过按照规定频率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来使上述防尘滤镜执行灰尘除去动作(ANTI-DUST FUNCTION);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控制成,当选择了连续拍摄模式时,在第1次拍摄动作之前执行上述防尘滤镜的灰尘除去动作,在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时不进行上述灰尘除去动作。
另外,本发明之2的电子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光学系统,其使被摄物体的光学图像成像;光电转换单元,其把由上述摄像光学系统成像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防尘滤镜,其配置在上述摄像光学系统和上述光电转换单元之间,防止灰尘等附着到上述光电转换单元的光电转换面;以及控制单元,其通过按照规定频率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来使上述防尘滤镜执行灰尘除去动作;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控制成,当选择了连续拍摄模式时,在第1次拍摄动作之前,仅按照第1时间执行上述防尘滤镜的灰尘除去动作,并在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时,仅按照比上述第1时间短的第2时间来执行上述灰尘除去动作。
另外,本发明之3的电子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光学系统,其使被摄物体的光学图像成像;光电转换单元,其把由上述摄像光学系统成像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防尘滤镜,其配置在上述摄像光学系统和上述光电转换单元之间,防止灰尘等附着到上述光电转换单元的光电转换面;以及控制单元,其通过按照规定频率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来使上述防尘滤镜执行灰尘除去动作;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控制成,当选择了连续拍摄模式时,在第1次拍摄动作之前执行上述防尘滤镜的第1灰尘除去动作,并在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时,与该拍摄动作并行,按照与上述第1灰尘除去动作不同的频率来执行第2灰尘除去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之1至3中任意1种电子摄像装置中,在上述防尘滤镜的周缘部设有压电元件(piezoelectoric device),并通过使该压电元件振动来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照相机,具有:摄像光学系统,其使被摄物体的光学图像成像;光电转换单元,其把上述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以及防尘滤镜,其配置在上述摄像光学系统和上述光电转换单元之间,并可按照设定周期振动;其特征在于,在执行连续拍摄模式中的连续拍摄动作时,在连续拍摄动作开始之前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规定的时间。理想的是,根据曝光控制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是否执行上述防尘滤镜的振动动作。
另外,本发明的照相机,具有:摄像光学系统,其使被摄物体的光学图像成像;光电转换单元,其把上述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以及防尘滤镜,其配置在上述摄像光学系统和上述光电转换单元之间,并在拍摄动作之前振动规定的时间;其特征在于,在执行连续拍摄模式中的连续拍摄动作时,根据连续拍摄次数来改变上述防尘滤镜的振动时间。理想的是,使第1次连续拍摄动作之前的防尘动作时间比第2次以后长。
另外,本发明的照相机,具有:摄像单元,其把被摄物体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摄像光学系统,其把被摄物体光束引导到上述摄像单元;防尘滤镜,其配置在上述摄像单元的前面;加振单元,其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成,在上述摄像单元的摄像动作执行中,通过驱动上述加振单元来除去附着在上述防尘滤镜上的灰尘;其特征在于,在执行连续拍摄模式中的连续拍摄动作时,在连续拍摄动作开始之前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规定的时间。并且,理想的是,在连续拍摄模式中的第1次拍摄动作中,不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把本发明应用于数字照相机时的实施形态的概略构成的局部切开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照相机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3是把本实施形态的照相机1的摄像单元15分解表示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是把本实施形态的照相机1的在组装状态下的摄像单元15的一部切断表示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4的切断面的剖面图。
图6是仅把本照相机1的摄像单元15中的防尘滤镜21和与其一体设置的压电元件22取出进行表示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在向图6的压电元件22施加驱动电压时的防尘滤镜21和压电元件22的状态变化的,沿着图6的A-A线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在向图6的压电元件22施加驱动电压时的防尘滤镜21和压电元件22的状态变化的,沿着图6的B-B线的剖面图。
图9是防尘滤镜驱动电路140的电路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形态中的具有防尘功能的照相机的防尘滤镜21的驱动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中的Bucom15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中的Bucom150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中的Bucom150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把本发明应用于数字照相机时的实施形态的概略构成的局部切开的立体图。也就是说,图1是切断照相机主体的一部分并概略表示其内部构成的立体图。
本实施形态的照相机1由分别单独构成的照相机主体11和透镜单元12组成,该照相机主体11和透镜单元12这两者是以相互自由装卸的方式来构成的。
而且,透镜单元12是把由多个透镜及其驱动机构等组成的摄影光学系统12a保持在内部来构成的。
该摄影光学系统12a由例如多个光学透镜等构成,以便通过使来自被摄物体的光束透过,来使由该被摄物体光束形成的被摄物体的映像在规定位置(下述摄像元件的光电转换面上)成像。
该透镜单元12被配置成向照相机主体11的前面突出。
并且,照相机主体11是所谓的单透镜反射方式照相机,其结构是,在内部具有各种构成部件等,并在其前面具有作为用于装卸自如地配置摄影光学系统12a保持用透镜单元12的连结部件的摄影光学系统安装部11a。
也就是说,在照相机主体11的前面侧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可把被摄物体光束引导到照相机主体11的内部的具有规定口径的曝光用开口,在该曝光用开口的周缘部形成有摄影光学系统安装部11a。
而且,除了在该照相机主体11的前面配置上述摄影光学系统安装部11a以外,还在上面部和背面部等的规定位置配置用于使照相机主体11动作的各种操作部件,例如,用于产生表示拍摄动作开始的指示信号等的释放按钮17等。
在该照相机主体11的内部分别在规定位置配置有各种构成部件,例如,构成所谓观察光学系统的取景器装置13;具有控制被摄体光束向摄像元件的光电转换面的照射时间等的快门机构等的快门部14;摄像单元15,包括:用于取得对应被摄体的图像信号的未图示的摄像元件,及被配置在该摄像元件的光电转换面的前面侧的规定位置上的、成为预防灰尘等附着在该光电转换面上的防尘部件的防尘滤镜(也称为防尘玻璃)21等;和安装有构成多个电路的各种电气部件的主电路基板16以及多个电路基板(图中仅表示主电路基板16)等。
取景器装置13由以下部分构成:反射镜13b,其构成为使透过摄影光学系统12a的被摄物体光束的光轴折曲并将其引导到观察光学系统侧;五棱镜13a,其接受从该反射镜13b出射的光束并形成正立正像;以及取景透镜13c等,该取景透镜13c把由该五棱镜13a形成的图像成像为最适于放大观察的形态的图像。
反射镜13b构成为在避开摄影光学系统12a的光轴的位置和该光轴上的规定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在通常状态下,被配置成在摄影光学系统12a的光轴上与该光轴具有规定角度,例如45度。
这样,在该照相机1处于通常状态时,透过摄影光学系统12a的被摄物体光束,其光轴由反射镜13b折曲,并被反射到配置在该反射镜13b上方的五棱镜13a侧。
另一方面,在本照相机1执行拍摄动作中,该反射镜13b移动到避开摄影光学系统12a的光轴的规定位置,这样,被摄物体光束被引导到摄像元件侧。
并且,快门部14采用例如焦面方式的快门机构及其驱动电路等、与在常规照相机等中一般利用的部件相同的部件。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照相机系统的构成的方框图。
也就是说,该实施形态的照相机系统主要由照相机主体11和作为可更换透镜的透镜单元12构成,在照相机主体11的前面以自由装卸的方式装设有需要的透镜单元12。
透镜单元12的控制由透镜控制用微计算机(以下称为Lucom)205执行。
照相机主体11的控制由主体控制用微计算机(以下称为Bucom)150执行。
另外,这些Lucom205和Bucom150在合成一体时,通过通信连接器206电连接成可进行通信。
而且,在该情况下,作为照相机系统,Lucom205一面以从属方式与Bucom150协作,一面进行工作。
并且,在透镜单元12内设有摄影光学系统12a和光圈203。
该摄影光学系统12a由位于透镜驱动机构202内的未作图示的直流电动机驱动。
并且,光圈203由位于光圈驱动机构204内的未作图示的步进电动机驱动。
Lucom205根据来自Bucom150的指令来控制这些电动机。
并且,在该照相机主体11内,如图所示配置以下构成部件。
例如,设有:作为光学系统的单透镜反射方式的构成部件(五棱镜13a,反射镜13b,取景透镜13c,副反射镜114),光轴上的焦面式快门115,以及用于接收来自上述副反射镜14的反射光束并自动测距的AF传感器单元116。
而且,设有:AF传感器驱动电路117,其对上述AF传感器单元116进行驱动控制;反射镜驱动机构118,其对上述反射镜13b进行驱动控制;快门储能机构119,其储备用于驱动上述快门115的前幕和后幕的弹簧力;快门控制电路120,其控制这些前幕和后幕的移动;以及测光电路121,其根据来自上述五棱镜13a的光束进行测光处理。
在光轴上,作为光电转换元件,设有用于对通过上述光学系统的被摄物体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元件(CCD单元)27。
在该情况下,该摄像元件27由防尘滤镜21加以保护,该防尘滤镜21由配置在该摄像元件27和摄影光学系统12a之间的作为光学元件的透明玻璃部件构成。
并且,作为按照规定频率使该防尘滤镜21振动的加振单元的一部分,例如,在该防尘滤镜21的周缘部安装压电元件22。
并且,压电元件22具有2个电极,该压电元件22构成为可利用作为加振单元一部分的防尘滤镜驱动电路140来使防尘滤镜21振动,以此除去附着在该玻璃表面上的灰尘。
另外,为了测定摄像元件27的周边温度,在防尘滤镜21的近旁设有温度测定电路133。
在该照相机系统中还设有:接口电路123,其与摄像元件27连接;液晶监视器124;作为存储区域而设置的SDRAM 125;以及图像处理控制器128,其利用FlashROM126和记录介质127等进行图像处理,并且在该照相机系统中,构成为在提供电子摄像功能的同时还提供电子记录显示功能。
作为其它存储区域,例如,作为存储有在照相机控制中所必要的规定的控制参数的非易失性存储单元,设置有可被Bucom150进行存取的由EEPROM构成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29。
而且,在Bucom150内设有:动作显示用LCD151,用于把该照相机的动作状态通过显示输出告知给用户;以及照相机操作开关(SW)152。
上述照相机操作开关152例如是包括释放开关、模式变更开关和电源开关等为操作该照相机所必要的操作按钮的开关组。
而且还设有:作为电源的电池154;以及电源电路153,其把该电源电压转换成构成该照相机系统的各电路单元所必要的电压并提供该电压。
以下,对上述构成的照相机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该照相机系统各部按如下方式工作。
首先,图像处理控制器128根据Bucom150的指令来控制接口电路123,并从摄像元件27取得图像数据。
该图像数据由图像处理控制器128转换成视频信号,并输出显示到液晶监视器124上。
用户可从该液晶监视器124的显示图像中确认所拍摄的图像。
SDRAM125是图像数据的临时保管用存储器,用作在转换图像数据时的工作区域等。
并且,该图像数据被设定成在被转换成JPEG数据之后被保管在记录介质127内。
摄像元件27如上所述,由采用透明玻璃部件构成的防尘滤镜21加以保护。
在该防尘滤镜21的周缘部配置有用于对其玻璃面加振的压电元件22,该压电元件22如以下详细说明的那样,由也作为该压电元件22的驱动单元而工作的防尘滤镜驱动电路140来驱动。
摄像元件27和压电元件22,被一体收纳在以防尘滤镜21作为一面,且由虚线所示的框体所包围的壳体内,是为了得到防尘的更佳效果。
通常,由于温度是对玻璃制物质材料的弹性系数产生影响,并使其固有振动频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必须在使用时检测其温度并考虑其固有振动频率的变化。
最好是对为了保护在工作状态下温度上升剧烈的摄像元件27的前面而设置的防尘滤镜21的温度变化进行测定,并预测此时的固有振动频率。
因此,在该例情况下,与上述温度测定电路133连接的传感器(未作图示)是为测定摄像元件27的周边温度而设置的。
另外,该传感器的温度测定点最好设定在防尘滤镜21的振动面的极近旁。
反射镜驱动机构118是用于把反射镜13b向上(UP)位置和下(DOWN)位置驱动的机构,当该反射镜13b在下位置时,来自摄影光学系统12a的光束被分割引导到AF传感器单元116侧和五棱镜13a侧。
来自AF传感器单元116内的AF传感器的输出通过AF传感器驱动电路117被送到Bucom150并进行公知的测距处理。
另外,用户可从与五棱镜13a邻接的取景透镜13c目视被摄物体,另一方面,通过该五棱镜13a的光束的一部分被引导到测光电路121内的光传感器(未作图示),此处根据所检测的光量进行公知的测光处理。
以下,对本实施形态的照相机1中的摄像单元15进行详细说明。
图3、图4和图5是把本实施形态的照相机1中的摄像单元15的一部分取出表示的图,图3是表示把该摄像单元分解的重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另外,图4是表示把该摄像单元组装状态的一部分切断的立体图,图5是沿着图4的切断面的剖面图。
另外,本实施形态的照相机1的摄像单元15是如上所述含有快门部14并由多个部件构成的单元,然而在图3至图5中,仅对其主要部分作了图示,省略快门部14的图示。
而且,为了表示各构成部件的位置关系,在图3至图5中,一同图示了主电路基板16,其被设置在该摄像单元15的近旁,安装有摄像元件27,同时还安装有由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和工作存储器等构成的摄像系统的电路。
另外,该主电路基板16就其自身细节而言,采用在常规照相机等中一般利用的主电路基板,因而省略其说明。
摄像单元15由以下部分构成:摄像元件27,其由CCD等构成,并获得与透过摄影光学系统12a并照射到自己的光电转换面上的光对应的图像信号;摄像元件固定板28,其由固定支撑该摄像元件27的薄板状部件构成;光学低通滤镜(Low Pass Filter:以下称为光学LPF)25,其配置在摄像元件27的光电转换面侧,是为从透过摄影光学系统12a照射的被摄物体光束中除去高频成分而形成的光学元件;低通滤镜支承部件26,其配置在该光学LPF25和摄像元件27之间的周缘部,并由大致框形状的弹性部件等形成;摄像元件收纳壳体部件24(以下称为CCD壳体24),其配置成把摄像元件27进行收纳、固定保持,同时把光学LPF25(光学元件)密合支撑在其周缘部位至其近旁部位,并使规定部位与下述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紧密接触;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其配置在该CCD壳体24的前面侧,并把防尘滤镜21密合支撑在其周缘部位至其近旁部位;防尘滤镜21,其由该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支撑,是位于摄像元件27的光电转换面侧,对置配置在光学LPF25的前面侧与该光学LPF25之间具有规定间隔的规定位置的防尘部件;压电元件22,其配置在该防尘滤镜21的周缘部,是用于对该防尘滤镜21施加规定振动的加振用部件,例如,由电气机械转换元件等组成;按压部件20等,该按压部件20由用于使防尘滤镜21与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气密接合并固定保持的弹性体构成。
摄像元件27通过把透过摄影光学系统12a的被摄物体光束接受到自己的光电转换面并进行光电转换处理,取得与形成在该光电转换面的被摄物体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例如使用电荷耦合元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
该摄像元件27通过摄像元件固定板28安装在主电路基板16上的规定位置。
在该主电路基板16上,如上所述,一同安装有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和工作存储器等,从摄像元件27输出的信号由这些电路来处理。
在摄像元件27的前面侧夹持低通滤镜支承部件26配置光学LPF25。
然后,为了包覆这些摄像元件27、低通滤镜支承部件26和光学LPF25,配置CCD壳体24。
也就是说,在CCD壳体24内,在大致中央部分设有呈矩形状的开口24c,在该开口24c内,从其后方侧配置光学LPF25和摄像元件27。
在该开口24c的后方侧的内周缘部,如图4和图5所示,形成有断面为大致L字形状的阶梯部24a。
如上所述,在光学LPF25和摄像元件27之间配置由弹性部件等构成的低通滤镜支承部件26。
该低通滤镜支承部件26配置在摄像元件27的前面侧的周缘部中避开其光电转换面的有效范围的位置,并与光学LPF25的背面侧的周缘部近旁接触。
然后,使光学LPF25和摄像元件27之间保持大致气密性。
这样,由低通滤镜支承部件26形成的向光轴方向的弹性力作用于光学LPF25。
因此,通过把光学LPF25的前面侧的周缘部配置成与CCD壳体24的阶梯部24a大致气密接触,抵抗要使该光学LPF25在其光轴方向位移的低通滤镜支承部件26的弹性力,对该光学LPF25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规定。
换言之,从背面侧被插入到CCD壳体24的开口24c的内部的光学LPF25由CCD壳体24的阶梯部24a进行光轴方向的位置规定。
这样,使该光学LPF25不会从CCD壳体24的内部向前面侧脱出到外部。
这样,当光学LPF25从背面侧插入到CCD壳体24的开口24c的内部之后,在光学LPF25的背面侧配置摄像元件27。
在该情况下,在光学LPF25和摄像元件27之间,在周缘部夹持低通滤镜支承部件26。
并且,把摄像元件27如上所述,以把摄像元件固定板28夹持在中间的状态安装在主电路基板16上。
然后,把摄像元件固定板28从CCD壳体24的背面侧使用螺钉28b通过垫片28a固定到螺钉孔24e上。
并且,在摄像元件固定板28上,主电路基板16通过垫片16c使用螺钉16d来固定。
在CCD壳体24的前面侧,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使用螺钉23b固定到CCD壳体24的螺钉孔24b上。
在该情况下,在CCD壳体24的周缘侧,在前面侧的规定位置,如图4和图5中详细所示,形成大致环状的环形槽24d。
另一方面,在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的周缘侧,在背面侧的规定位置,在全周形成大致环状的与CCD壳体24的环形槽24d对应的环状凸部23d(图3未作图示)。
因此,通过使环状凸部23d和环形槽24d配合,来使CCD壳体24和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在环状区域,即:形成有环形槽24d和环状凸部23d的区域内相互大致气密配合。
防尘滤镜21作为整体形成圆形至多角形的板状,从至少自己的中心在放射方向具有规定宽度的区域形成透明部,该透明部与光学LPF25的前面侧对置配置并具有规定间隔。
并且,在防尘滤镜21的一面(在本实施形态中为背面侧)的周缘部,使用例如接合剂的贴着等的方法把压电元件22配置成为一体,该压电元件22是用于对该防尘滤镜21施加振动的规定的加振用部件,并由电气机械转换元件等构成。
该压电元件22构成为通过从外部施加规定的驱动电压,可使防尘滤镜21发生规定的振动。
然后,防尘滤镜21由采用板簧等的弹性体构成的按压部件20来固定保持,以便与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气密接合。
在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的大致中央部近旁设有呈圆形状或多角形状的开口23f。
该开口23f使透过摄影光学系统12a的被摄物体光束通过,并设定成具有足够尺寸,以使该光束照射到配置在其后方的摄像元件27的光电转换面。
在该开口23f的周缘部,向前面侧突出的壁部23e(参照图4和图5)形成为大致环状,在该壁部23e的前端侧,支承部23c形成为进一步向前面侧突出。
另一方面,在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的前面侧的外周缘部近旁,在规定位置形成多个(本实施形态中为3个部位)向前面侧突出的突状部23a。
该突状部23a是为固定设置使防尘滤镜21固定保持的按压部件20而形成的部位,该按压部件20使用螺钉20a等的固定部件固定设置到突状部23a的前端部。
按压部件20如上所述是由板簧等的弹性体形成的部件,通过使其基端部固定到突状部23a上,并使自由端部与防尘滤镜21的外周缘部接触,把该防尘滤镜21向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侧,即光轴方向按压。
在该情况下,通过使配置在防尘滤镜21背面侧的外周缘部的压电元件22的规定部位与支承部23c接触,来对防尘滤镜21和压电元件22的光轴方向的位置进行规定。
这样,防尘滤镜21被固定保持成通过压电元件22与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气密接合。
换言之,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构成为在按压部件20的按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压电元件22与防尘滤镜21气密接合。
另外,如上所述,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和CCD壳体24以及环形槽24d和环状凸部23d(参照图4和图5)相互大致气密配合,与此同时,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与防尘滤镜21在按压部件20的按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压电元件22气密接合。
并且,配置在CCD壳体24内的光学LPF25配置成在该光学LPF250的前面侧的周缘部和CCD壳体24的阶梯部24a之间形成大致气密。
而且,在光学LPF25的背面侧,通过低通滤镜支承部件26配置摄像元件27,并在光学LPF25和摄像单元27之间也保持大致气密性。
这样,在光学LPF25和防尘滤镜21相对的空间内形成有规定的空隙部51a。
并且,由光学LPF25的周缘侧,即:CCD壳体24、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和防尘滤镜21形成空间部51b。
该空间部51b是形成为向光学LPF25的外侧伸出的密封空间(参照图4和图5)。
并且,该空间部51b被设定成比空隙部51a宽敞的空间。
然后,由空隙部51a和空间部51b组成的空间,如上所述,由CCD壳体24、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防尘滤镜21和光学LPF25构成大致气密密封的密封空间51。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的照相机中的摄像单元15中,构成密封结构部,该密封结构部形成大致密闭的密封空间51,该密封空间51形成在光学LPF25和防尘滤镜21的周缘并含有空隙部51a。
然后,该密封结构部设置在光学LPF25的周缘至其近旁外侧的位置。
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利用作为第1部件的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和作为第2部件的CCD壳体24等来构成密封结构部,该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把防尘滤镜21密合支撑在其周缘部位至其近旁部位,该CCD壳体24配置成把光学LPF25密合支撑在其周缘部位至其近旁部位,同时在自己的规定部位与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紧密接触。
在上述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照相机中,通过构成为在摄像元件27的前面侧的规定位置使防尘滤镜2 1对置配置,并密封形成在摄像元件27的光电转换面和防尘滤镜21的周缘的密封空间51,把摄像元件27的光电转换面上的灰尘等的附着防患于未然。
然后,在该情况下,通过向配置成与该防尘滤镜21的周缘部成为一体的压电元件22施加周期电压并对防尘滤镜21施加规定振动,可除去附着在防尘滤镜21的前面侧的露出面上的灰尘等。
图6是从本照相机1中的摄像单元15中仅取出防尘滤镜21和与该防尘滤镜21一体设置的压电元件22进行图示的主视图。
并且,图7和图8表示了向图6的压电元件22施加驱动电压时的防尘滤镜21和压电元件22的状态变化,图7是沿着图6的A-A线的剖面图,图8是沿着图6的B-B线的剖面图。
此处,例如,当向压电元件22施加了负(minus;-)电压时,防尘滤镜21如图7和图8中的实线所示发生变形,另一方面,当向压电元件22施加了正(Plus;+)电压时,防尘滤镜21按照这些图中的虚线所示发生变形。
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由图6至图8的参照符号21a所示的振动节位置,振幅实质为零,因而设定成使防尘滤镜支承部件23的支承部23c与同该节21a对应的部位接触。
这样,可有效支撑防尘滤镜21,而不阻碍防尘滤镜21的振动。
然后,在该状态下,通过在规定的时间控制防尘滤镜驱动部48,并向压电元件22施加周期电压,使防尘滤镜21振动,除去附着在该防尘滤镜21表面的灰尘等。
另外,此时的共振频率是由防尘滤镜21的形状、板厚和材质等来决定的。
在上述图6至图8所示的例中,尽管表示了发生1次振动的情况,然而不限于此,可以发生多次振动。
以下,根据图9所示的防尘滤镜驱动电路140的电路图和图10所示的时序图,对本实施形态中的具有防尘功能的照相机的防尘滤镜21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
此处作了例示的防尘滤镜驱动电路48具有图9所示的电路构成,在其各部分中,生成由图10的时序图表示的波形的信号(Sig1~Sig4),并根据这些信号按如下方式控制。
防尘滤镜驱动电路48如图9所示,由以下部分构成:N进制计数器241,1/2分频电路242,倒相器243,多个MOS晶体管(Q00,Q01,Q02)244a、244b、244c,变压器245,以及电阻(R00)246。
通过与上述变压器245的初级侧连接的晶体管(Q01)244b和晶体管(Q02)244c的导通/断开(ON/OFF)切换动作,在变压器245的次极侧产生规定的周期信号(Sig4),根据该规定的周期信号来驱动压电元件22,使防尘滤镜21共振。
Bucom150通过设定成控制端口的2个IO端口P_PwCont和D_NCnt以及存在于该Bucom150内部的时钟发生器255,按如下所述控制防尘滤镜驱动电路140。时钟发生器255按照比施加给压电元件22的信号频率足够快的频率,把脉冲信号(基本时钟信号)输出到N进制计数器241。
该输出信号是图10中的时序图表示的波形信号Sig1。然后,该基本时钟信号被输入到N进制计数器241。
N进制计数器241对该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并且在每次达到规定值“N”时,输出计数结束脉冲信号。也就是说,对基本时钟信号进行1/N分频。该输出信号是图10中的时序图表示的波形信号Sig2。
该分频后的脉冲信号的高(High)和低(Low)的占空比不是1∶1。因此,通过1/2分频电路242把占空比转换成1∶1。而且,该转换后的脉冲信号与图10中的时序图表示的波形的信号Sig3对应。
在该转换后的脉冲信号为高的状态下,输入了该信号的MOS晶体管(Q01)244b导通(ON)。另一方面,该脉冲信号经由倒相器243被施加给晶体管(Q02)244c。因此,在脉冲信号为低的状态下,输入了该信号的晶体管(Q02)244c导通。当与变压器245的初级侧连接的晶体管(Q01)244b和晶体管(Q02)244c交互导通,便在次极侧产生如图10中的信号Sig4那样的周期信号。
变压器245的绕组比是由电源电路153的单元输出电压和压电元件22的驱动所必要的电压决定的。而且,电阻(R00)246是为限制过大电流流入变压器245而设置的。
当驱动压电元件22时,晶体管(Q00)244a处于导通状态,必须从电源电路153向变压器245的中心抽头施加电压。图中,晶体管(Q00)244a的导通/断开控制通过IO端口的P_PwCont来执行。N进制计数器241的设定值“N”可从IO端口D_Ncnt来设定,因此,Bucom150通过适当控制设定值“N”,可任意变更压电元件22的驱动频率。
因此,可使用下式算出上述驱动频率。
fdrv=fpls/2N      …(式1)
其中,N:对计数器的设定值
fpls:时钟发生器的输出脉冲频率
fdrv:向压电元件施加的信号频率
而且,基于该式1的运算由Bucom150的CPU(控制单元)来执行。
(第1实施例)
图11是用于对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中的Bucom15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如果对照相机的电源开关进行了启动(ON)操作,则Bucom150开始工作。在步骤S100,执行用于起动照相机系统的处理。控制电源电路153,向构成该照相机系统的各电路单元提供电力。并且,进行各电路的初始设定。
步骤S101是用于检测作为可更换透镜的透镜单元12相对照相机主体11的装卸状态的步骤。检测透镜单元12安装在照相机主体11上的装卸检测动作,通过使Bucom150与Lucom205进行周期性通信,来检查透镜单元12的装卸状态。
如果在步骤S101,检测出在照相机主体11上安装有透镜单元12,则步骤S102的判断为“是(YES)”,并从步骤S102转到步骤S103,进行防尘动作(灰尘除去动作)的处理。为了按照共振频率(f0)对防尘滤镜21加振,把由N进制计数器241设定的值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29内。把防尘滤镜21的加振时间(T0)也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29内。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这些数据来执行防尘动作。
而且,当在步骤S101,透镜单元12未安装在照相机主体11上时,步骤S102的判断为“否(NO)”,并从步骤S102转到步骤S104。步骤S104是对照相机操作开关152的状态进行周期性监视的动作步骤。在步骤S105,判断是否操作了作为照相机操作开关152之一的拍摄模式选择开关,如果判断为操作了拍摄模式选择开关,则从步骤S105转到步骤S106。
在步骤S106,判断是否选择了连续拍摄模式,当未选择连续拍摄模式时,设定连续拍摄模式。当已设定了连续拍摄模式时,解除连续拍摄模式。在连续拍摄模式中,在释放开关导通(ON)期间,连续执行拍摄动作。继续执行拍摄动作直到用户使释放开关断开(OFF),或者记录图像数据的存储器被数据充填。当未设定连续拍摄模式时,即使释放开关导通,也仅执行1次拍摄动作,而不连续执行拍摄动作。为了再度执行拍摄动作,必须先断开释放开关,然后再使释放开关导通。
另外,当在步骤S105未操作拍摄模式选择开关时,转到步骤S107。在步骤S107,对作为照相机操作开关152之一的第1释放开关的操作状态作出判定。当进行了第1释放开关的操作时,转到步骤S108,当没有进行该操作时,转到步骤S101。
在步骤S108,从测光电路121获得被摄物体的亮度信息。然后,从该信息算出摄像元件27的曝光时间(Tv值)和透镜单元12的光圈设定值(Av值)。
在步骤S109,经由AF传感器驱动电路117获得AF传感器单元116的检测数据。Bucom150根据该数据来算出焦点偏差量。
在步骤S110,判定该算出的偏差量是否在许可范围内,在“否(NO)”的情况下,在步骤S111对摄影光学系统12a中的摄影透镜进行驱动控制,并返回到步骤S101。
另一方面,当偏差量在许可范围内时,转到步骤S112。
在步骤S112,对作为照相机操作开关152之一的第2释放开关的操作状态作出判定。当进行了第2释放开关的操作时,转到步骤S113,当没有进行操作时,转到步骤S101。
在步骤S113,判定拍摄模式是否被设定成连续拍摄模式。当不是连续拍摄模式时,为了在拍摄动作之前执行防尘动作,因而转到步骤S115。步骤S115的动作是与已说明的步骤S103相同的动作。当未设定连续拍摄模式时,由于在拍摄动作和下一拍摄动作之间的间隔长,因而灰尘等附着在防尘滤镜21上的概率提高。因此,采用在拍摄动作之前必定执行防尘动作的构成。
如果在步骤S113设定了连续拍摄模式,则从步骤S113转到步骤S114。在步骤S114,在连续拍摄模式中操作释放开关,并判定是否是第1次拍摄动作。如果是第1次拍摄动作,则有必要在拍摄动作之前执行防尘动作。因此,转到步骤S115。另一方面,当是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时,从步骤S114转到步骤S116。
在步骤S116,判定曝光时间是否比规定时间长。此处,根据已在步骤S108算出的曝光时间(Tv值)来判断。当曝光时间比规定时间长时,为了执行防尘动作而转到步骤S115。当比规定时间短时,禁止防尘动作,并转到步骤S117。
在连续拍摄方式中,希望以短的间隔来连续执行拍摄动作。因此,不希望在每次拍摄动作时执行防尘动作。并且,连续拍摄动作对向系统提供电力的电池构成较大负荷。因此,在第1实施例中,为了尽量减少电池的负荷,因而停止连续拍摄的第2次以后的防尘动作。然而,当曝光时间长时,即使执行防尘动作,也不会使拍摄间隔变大。也可以在每次拍摄动作时执行防尘动作。因此,设有步骤S116的动作步骤。
在步骤S117,根据已算出的Av值来控制摄影透镜的光圈。而且,根据Tv值来控制快门14,使摄像元件27曝光,并取得图像数据。
在步骤S118,把所取得的图像数据转换成规定格式并保存到记录介质。然后,转到步骤S101。
最近,出现了具有简易动态图像摄影功能(MPEG)的电子固态照相机。本实施例也可被应用于这种照相机中。在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中,在每次拍摄动作时执行防尘动作。在动态图像拍摄模式中,可以仅在摄影开始时执行防尘动作。
根据上述第1实施例,由于在连续拍摄模式中,在第1次拍摄动作之前执行防尘滤镜21的防尘动作,并在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时不执行上述防尘动作,因而可缩短执行连续拍摄时的拍摄间隔。
(第2实施例)
图12是用于对根据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中的Bucom15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如果对照相机的电源开关作了导通操作,则Bucom150开始其工作。在步骤S200,执行用于起动照相机系统的处理。控制电源电路,并向构成该照相机系统的各电路单元提供电力。并且,进行各电路的初始设定。
步骤S201是用于检测针对照相机主体11的透镜单元12的装卸的步骤。检测透镜单元12安装在照相机主体11上的装卸检测动作通过与Lucom205进行周期性通信,来检查透镜单元12的装卸状态。
如果在步骤S201,检测出透镜单元12安装在照相机主体11上,则步骤S202的判断为“是(YES)”,并且处理从步骤S202转到步骤S203,并执行防尘动作(灰尘除去动作)。为了按照共振频率(f0)给防尘滤镜21加振,把由N进制计数器设定的值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29内。把防尘滤镜2 1的加振时间(T0)也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29内。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这些数据来执行防尘动作。
而且,当在步骤S201,透镜单元12未安装在照相机主体11上时,步骤S202的判断为“否(NO)”,并且处理从步骤S202转到步骤S204。步骤S204是对照相机操作开关152的状态进行周期性监视的动作步骤。在步骤S205,判断是否操作了作为照相机操作开关152之一的拍摄模式选择开关,如果判断为操作了拍摄模式选择开关,则从步骤S205转到步骤S206。
在步骤S206,当未选择连续拍摄模式时,设定连续拍摄模式。当已设定了连续拍摄模式时,解除连续拍摄模式。
并且,当在步骤S205未操作拍摄模式选择开关时,转到步骤S207。在步骤S207,对作为照相机操作开关152之一的第1释放开关的操作状态作出判定。当进行了第1释放开关的操作时,转到步骤S208,当没有进行操作时,转到步骤S201。
在步骤S208,从测光电路121获得被摄物体的亮度信息。然后,从该信息算出摄像元件27的曝光时间(Tv值)和透镜单元12的光圈设定值(Av值)。
在步骤S209,经由AF传感器驱动电路117获得AF传感器单元116的检测数据。Bucom150根据该数据来算出焦点偏差量。
在步骤S210,判定该算出的偏差量是否在许可范围内,在“否(NO)”的情况下,在步骤S211对摄影光学系统12a中的摄影透镜进行驱动控制,并返回到步骤S201。
另一方面,当偏差量在许可范围内时,转到步骤S212。
在步骤S212,对作为照相机操作开关152之一的第2释放开关的操作状态作出判定。当进行了第2释放开关的操作时,转到步骤S213,当没有进行操作时,转到步骤S201。
在步骤S213,判定拍摄模式是否被设定成连续拍摄模式。如果不是连续拍摄模式,则转到步骤S215,并执行防尘动作。在步骤S215执行的防尘动作的条件与已说明的步骤S203的动作相同。
当在步骤S213选择了连续拍摄模式时,从步骤S213转到步骤S214。在步骤S214,判断在连续拍摄模式中是否操作了释放开关,并要执行第1次拍摄动作。如果是第1次拍摄动作,则有必要在拍摄动作之前确实除去附着在防尘滤镜21上的灰尘。因此,转到步骤S215,并在与步骤S203相同的条件下执行防尘动作。步骤S203的防尘动作是安装有透镜单元12时执行的动作。在安装透镜单元12前,防尘滤镜21露出到照相机的外部并与外部空气互相接触。因此,大的灰尘和难除去的灰尘附着的可能性大。因此,在步骤S203执行的防尘动作把时间设定成确实能除去灰尘。在步骤S215之后转到步骤S217。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14是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时,从步骤S214转到步骤S216。
在步骤S216执行的防尘动作的执行时间T1被设定成比步骤S215的执行时间T0短。在连续拍摄模式中,希望以短的间隔来连续执行拍摄动作。因此,不希望在每次拍摄动作时执行确实的防尘动作。另外,在连续拍摄动作中,只要在最初拍摄时确实除去了灰尘,第2次以后,即使缩短防尘动作时间也不成问题。这是因为在摄影和摄影之间的短时间内难除去的灰尘附着的可能性小。在步骤S216之后转到步骤S217。
在步骤S217,根据已算出的Av值来控制摄影透镜的光圈。而且,根据Tv值来控制快门14,使摄像元件27曝光,并取得图像数据。
在步骤S218,把图像数据转换成规定格式并保存到记录介质127。然后,转到步骤S201。
根据上述第2实施例,由于在连续拍摄模式中,在第1次拍摄动作之前,仅按照规定时间(T0)执行防尘滤镜21的防尘动作,并在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时,仅按照比规定时间(T0)短的时间(T1)执行上述防尘动作,因而可缩短执行连续拍摄时的拍摄间隔。
另外,可以根据连续拍摄次数来合适变更防尘滤镜21的振动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把防尘动作的时间设定为2个阶段。然而,如果设定更多的时间,则随着连续拍摄次数的增加,可减少防尘动作的时间。
(第3实施例)
图13是用于对根据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照相机系统中的Bucom15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当进行了照相机电源开关的开启操作后,Bucom150开始工作。在步骤S300,执行用于起动照相机系统的处理。控制电源电路153,并向构成该照相机系统的各电路单元提供电力。并且,进行各电路的初始设定。
步骤S301是用于检测在照相机主体11上是否安装了透镜单元12的步骤。检测透镜单元12安装在照相机主体11上的装卸检测动作通过与Lucom205进行周期性通信,来检查透镜单元12的装卸状态。
如果在步骤S301,检测出透镜单元12安装在照相机主体11上,则步骤S302的判断为“是(YES)”,并且从步骤S302转到步骤S303,并执行防尘动作(灰尘除去动作)。为了按照共振频率(f0)给防尘滤镜21加振,把由N进制计数器24设定的值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29内。把防尘滤镜21的加振时间(T0)也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29内。根据这些数据来执行防尘动作。
而且,当在步骤S301,透镜单元12未安装在照相机主体11上时,步骤S302的判断为“否(N0)”,并且处理从步骤S302转到步骤S304。步骤S304是对照相机操作开关152的状态进行周期性监视的动作步骤。在步骤S305,判断是否操作了作为照相机操作开关152之一的拍摄模式选择开关,如果判断为操作了拍摄模式选择开关,则从步骤S305转到步骤S306。
在步骤S306,当未选择连续拍摄模式时,设定连续拍摄模式。当已设定了连续拍摄模式时,解除连续拍摄模式。
并且,当在步骤S305未操作拍摄模式选择开关时,转到步骤S307。在步骤S307,对作为照相机操作开关152之一的第1释放开关的操作状态作出判定。当进行了第1释放开关的操作时,转到步骤S308,当没有进行第1释放操作时,转到步骤S301。
在步骤S308,从测光电路121获得被摄物体的亮度信息。然后,根据该信息算出摄像元件27的曝光时间(Tv值)和透镜单元12的光圈设定值(Av值)。
在步骤S309,经由AF传感器驱动电路117获得AF传感器单元116的检测数据。根据该数据来算出焦点偏差量。
在步骤S310,判定该算出的偏差量是否在许可范围内,在“否(NO)”的情况下,在步骤S311对摄影光学系统12a中的摄影透镜进行驱动控制,并返回到步骤S301。
另一方面,当偏差量在许可范围内时,转到步骤S312。在步骤S312,对作为照相机操作开关152之一的第2释放开关的操作状态作出判定。当进行了第2释放开关的操作时,转到步骤S313,当没有进行操作时,转到步骤S301。
在步骤S313,判断拍摄模式是否被设定成连续拍摄模式。当未设定成连续拍摄模式时,转到步骤S315,并在拍摄动作之前执行防尘动作。该情况的动作条件与步骤S303相同。
当在步骤S313选择了连续拍摄模式时,从步骤S313转到步骤S314。在步骤S314,在连续拍摄模式中操作释放开关,并判断是否要执行第1次拍摄动作。如果是第1次拍摄动作,则有必要在拍摄动作之前确实除去附着在防尘滤镜21上的灰尘。因此,转到步骤S315,并在与步骤S303相同的条件下执行防尘动作。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14是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则转到步骤S316,并设定作为控制标志的驱动标志。当设定了该标志时,在拍摄动作中执行防尘动作。在连续拍摄模式中,期望的是使拍摄动作间隔缩短。如果在拍摄动作和拍摄动作之间执行防尘动作,则间隔增大,这是不期望有的。
因此,与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同时执行防尘动作。但是,如果防尘滤镜21由于防尘动作而大幅变形,则摄影透镜的像差增大,图像质量劣化。因此,在摄像元件27的曝光中,当给防尘滤镜21加振时,需要进行抑制变形量的驱动。步骤S317的拍摄动作随着驱动标志的有无而改变动作。当未设定驱动标志时,仅执行步骤S3170的动作。
在步骤S3170,根据已算出的Av值来控制摄影透镜的光圈。而且,根据Tv值来控制快门14并使摄像元件27曝光。然后,读出图像数据。
另一方面,当设定了驱动标志时,与步骤S3170的动作同时执行步骤S3172的防尘动作。有必要使步骤S3172的防尘动作中的驱动频率与由防尘滤镜21的形状决定的共振频率(f0)错开。通过与f0错开,可减小防尘滤镜21的变形量。Δf表示与共振点的偏差量。只要是使防尘滤镜21的变形量少的振动方法,也可以采用其它振动方法。
如果摄像动作结束,则在步骤S318清除驱动标志。在步骤S319,把图像数据转换成规定格式并保存到记录介质。然后,转到步骤S3201。
根据上述第3实施例,由于在连续拍摄模式中,在第1次拍摄动作之前执行防尘滤镜21的防尘动作,并在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时,与该拍摄动作并行,按照与上述防尘动作不同的驱动频率(f0+Δf)执行防尘动作,因而可缩短执行连续拍摄时的拍摄间隔。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缩短执行连续拍摄时的拍摄间隔的电子摄像装置。

Claims (10)

1.一种电子摄像装置,具有:
摄像光学系统,其使被摄物体的光学图像成像;
光电转换单元,其把由上述摄像光学系统成像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
防尘滤镜,其配置在上述摄像光学系统和上述光电转换单元之间,防止灰尘等附着到上述光电转换单元的光电转换面;以及
控制单元,其通过按照规定频率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来使上述防尘滤镜执行灰尘除去动作(ANTI-DUST FUNCTION);
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控制成,当选择了连续拍摄模式时,在第1次拍摄动作之前执行上述防尘滤镜的灰尘除去动作,在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时不进行上述灰尘除去动作。
2.一种电子摄像装置,具有:
摄像光学系统,其使被摄物体的光学图像成像;
光电转换单元,其把由上述摄像光学系统成像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
防尘滤镜,其配置在上述摄像光学系统和上述光电转换单元之间,防止灰尘等附着到上述光电转换单元的光电转换面;以及
控制单元,其通过按照规定频率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来使上述防尘滤镜执行灰尘除去动作;
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控制成,当选择了连续拍摄模式时,在第1次拍摄动作之前,仅按照第1时间执行上述防尘滤镜的灰尘除去动作,并在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时,仅按照比上述第1时间短的第2时间来执行上述灰尘除去动作。
3.一种电子摄像装置,具有:
摄像光学系统,其使被摄物体的光学图像成像;
光电转换单元,其把由上述摄像光学系统成像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
防尘滤镜,其配置在上述摄像光学系统和上述光电转换单元之间,防止灰尘等附着到上述光电转换单元的光电转换面;以及
控制单元,其通过按照规定频率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来使上述防尘滤镜执行灰尘除去动作;
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控制成,当选择了连续拍摄模式时,在第1次拍摄动作之前执行上述防尘滤镜的第1灰尘除去动作,并在第2次以后的拍摄动作时,与该拍摄动作并行,按照与上述第1灰尘除去动作不同的频率来执行第2灰尘除去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1项所述的电子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防尘滤镜的周缘部设有压电元件(piezoelectoric device),并通过使该压电元件振动来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
5.一种照相机,具有:
摄像光学系统,其使被摄物体的光学图像成像;
光电转换单元,其把上述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以及
防尘滤镜,其配置在上述摄像光学系统和上述光电转换单元之间,并可按照设定周期振动;
其特征在于,
在执行连续拍摄模式中的连续拍摄动作时,在连续拍摄动作开始之前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规定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根据曝光控制时间来决定是否执行上述防尘滤镜的振动动作。
7.一种照相机,具有:
摄像光学系统,其使被摄物体的光学图像成像;
光电转换单元,其把上述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以及
防尘滤镜,其配置在上述摄像光学系统和上述光电转换单元之间,并在拍摄动作之前振动规定的时间;
其特征在于,
在执行连续拍摄模式中的连续拍摄动作时,根据连续拍摄次数来改变上述防尘滤镜的振动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使第1次连续拍摄动作之前的防尘动作时间比第2次以后长。
9.一种照相机,具有:
摄像单元,其把被摄物体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
摄像光学系统,其把被摄物体光束引导到上述摄像单元;
防尘滤镜,其配置在上述摄像单元的前面;
加振单元,其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以及
控制单元,其控制成,在上述摄像单元的摄像动作执行中,通过驱动上述加振单元来除去附着在上述防尘滤镜上的灰尘;
其特征在于,
在执行连续拍摄模式中的连续拍摄动作时,在连续拍摄动作开始之前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规定的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其特征在于,在连续拍摄模式中的第1次拍摄动作中,不使上述防尘滤镜振动。
CN 200410039248 2003-02-07 2004-02-09 电子摄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4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30876A JP4197968B2 (ja) 2003-02-07 2003-02-07 電子撮像装置
JP030876/2003 2003-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0165A true CN1520165A (zh) 2004-08-11
CN1251482C CN1251482C (zh) 2006-04-12

Family

ID=32957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3924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482C (zh) 2003-02-07 2004-02-09 电子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197968B2 (zh)
CN (1) CN1251482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93945C (zh) * 2006-08-09 2010-03-10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US7876372B2 (en) 2006-08-22 2011-01-25 Olympus Imaging Corp. Digital camera method therefor for initiating dust removal operations responsive to live view operation state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6950B2 (ja) 2005-08-08 2011-08-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859177B2 (ja) * 2005-09-16 2012-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7189401A (ja) * 2006-01-12 2007-07-26 Sony Corp 撮像装置
JP4936518B2 (ja) * 2006-06-20 2012-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014195B2 (ja) 2008-02-25 2012-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86879B2 (ja) 2008-04-21 2012-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210091B2 (ja) 2008-08-29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プログラム
JP5111315B2 (ja) 2008-09-24 2013-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203869B2 (ja) 2008-09-24 2013-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106335B2 (ja) 2008-09-24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94665B2 (ja) 2008-09-26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05142A (ja) 2018-06-28 2020-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20043398A (ja) 2018-09-06 2020-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93945C (zh) * 2006-08-09 2010-03-10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
US7876372B2 (en) 2006-08-22 2011-01-25 Olympus Imaging Corp. Digital camera method therefor for initiating dust removal operations responsive to live view operation stat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1482C (zh) 2006-04-12
JP2004242158A (ja) 2004-08-26
JP4197968B2 (ja) 2008-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2005C (zh) 照相机
CN1251482C (zh) 电子摄像装置
CN1288896C (zh) 照相机
CN1834773A (zh) 具有防尘功能的光学装置
CN1472586A (zh) 照相机和摄像元件单元
CN1324397C (zh) 摄影装置以及动作处理方法
CN101075073A (zh) 数字照相机和照相机系统
CN1920657A (zh) 数字照相系统和中间适配器
CN101038363A (zh) 焦点调节装置及照相机
CN1909603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摄像设备
CN1893561A (zh) 图像拾取装置,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574899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摄取装置和程序
CN1797060A (zh) 变焦镜头和摄像装置
CN1912728A (zh)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928692A (zh) 具有多个摄像元件的照相机装置
CN1941851A (zh) 图像取得装置以及程序
CN1292583C (zh) 电子摄像装置
CN100337157C (zh) 电子摄像装置
CN1893562A (zh) 数字照相机
CN1472590A (zh) 电子摄像装置
CN1885145A (zh) 具有焦点调节装置的照相机
CN101034195A (zh) 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527125A (zh) 电子摄像装置
CN1655044A (zh) 照相机
CN100340918C (zh) 自动聚焦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