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9905A - 显示体、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体、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9905A
CN1499905A CNA2003101035692A CN200310103569A CN1499905A CN 1499905 A CN1499905 A CN 1499905A CN A2003101035692 A CNA2003101035692 A CN A2003101035692A CN 200310103569 A CN200310103569 A CN 200310103569A CN 1499905 A CN1499905 A CN 1499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ayer
light
luminescent layer
display flo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035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5845C (zh
Inventor
米D政敏
米窪政敏
山内泰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99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9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584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584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56Pixel structures with a reflective area and a transmissive area combined in one pixel, such as in transflectance pix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9/00Apparatus and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e of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9/01Generalised techniques
    • H01J2209/012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or lenses
    • H01J2211/442Light reflecting means; Anti-refl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的取出效率高、制造容易的显示面板。提供了一种具有包括发光层14的出射层21、以及形成有凹部24的透明部件(传输层),并使凹部24的斜面24a具有作为全反射面的功能,反射从发光层14辐射的光的一部分的显示面板10a。显示面板10a由于通过全反射进行光的光路变换,所以没有光的吸收损失,光的取出效率高。另外,由于不需要蒸镀反射膜,所以制造也容易。因此,能够提供高亮度低成本的显示面板10a。

Description

显示体、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等自发光型元件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自发光型的平板显示器(FPD),积极地开发了使用有机EL元件的显示面板、或使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显示器。在这些显示面板中,以在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配置有发光层的结构为一个显示体,起到作为像素的功能。而且,因为在构成显示体的多个薄膜之间的界面、或面板与外界的界面(面板表面)上存在有光不会露出外部的临界角,所以从发光层发出的光中,以临界角或以上的角度入射到规定的层中的光被封闭在面板内而不能出射到外部。因此,实际上从发光层发出的全部发光光量中,只有一定比例的光能被利用。在作为自发光型元件之一的有机EL元件中,可以说只有20%~30%左右的光被取出到显示面板以外。
为了解决这样的关于光的利用效率或光的取出效率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在面板内部作成使具有临界角以上的发射角的光反射或折射而变换得小于临界角的斜面结构,来提高光的取出效率的方案。在特开平10-189251号中,公开了一种将楔状的反射部件配置在发光层的周围,作成反射性的斜面结构的构造。在这样的反射型的斜面结构中,通过在透明面板上形成规定的槽,并对该槽蒸镀金属部件,从而形成反射性的楔状部件。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89251号公报
在显示面板中,往往要求提高从发光层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或取出效率。通过采用斜面结构,提高了从发光层发出的光的取出效率。可是,即使是蒸镀了反射部件的斜面,也无法避免在反射时会有几十个百分比的光被吸收的现象。因此,通过进一步提高发光层的全部发光量的利用效率,当然能够获得明亮且对比度高的图像。可是,在以往的反射性的斜面结构中,还不能说能够充分地利用从发光层发出的光。另外,为了构筑反射性的斜面而导入楔状结构并蒸镀金属,与不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显示面板相比,制造工时增加,在制造成本、成品率方面也不能说是最好的。
因此,在本发明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进一步提高从发光层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能以短时间低成本进行制造的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而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通过使用该显示面板,提供一种高亮度低成本的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斜面结构在改变从发光层发出的光中没有朝向能够从透明面板等的传输层的界面射出的出射方向的光的角度、以使其朝向出射方向从界面射出这一点较为有用。但是,由于反射时也有吸收,所以不能大幅度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因此,在本发明中,为了降低反射时的吸收率,通过设计使发出的光全反射的斜面结构,降低光的吸收。即,本发明的显示体,具有:包括通过加在电极之间的电压进行发光的发光层的出射层;传输从该发光层发出的光的传输层;以及能够由传输层将从该发光层辐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朝向发光层的出射方向全反射的全反射面。
由全反射面产生的反射,没有像蒸镀有反射膜的斜面的反射那样的吸收所造成的损失。因此,能提高光的取出(提取)效率。另外,还能够省去蒸镀反射材料等麻烦,提高制造效率。因此,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多个发光层及多个全反射面的显示面板,能够以低成本提供明亮的显示面板。
因为传输层大多采用玻璃或塑料制的透明面板,如果其折射率大,则与空气的界面上的临界角小,所以从发光层发出或发射的光的取出效率低。玻璃基板的折射率多数为1.5左右,不能说折射率低,就这一点来说,取出效率也不那么高。但是,在本发明中,临界角小意味着在将用于反射不能从界面发出的光的斜面设成全反射面时,能够进行全反射的角度范围扩大了。因此,折射率大未必会导致光的取出效果的降低,根据强度或成本等,将适当的材料用于传输层,能提高取出效果。另外,由于不需要对铝等反射材料进行制作成膜,所以能减少制造工时,提高成品率。因此,能以低成本提供明亮、高对比度的显示面板。
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以及驱动显示面板的发光层以显示图像的驱动装置,能够实现高亮度、或可显示明亮的图像的低成本的显示装置。
全反射面,可以通过在形成传输层的透明部件的面向出射层的一侧、形成至少一个侧面成为全反射面的凹部来进行制造。形成能够使相对于传输层的界面以临界角以上入射的光全部全反射那样的角度的斜面,因为传输层的折射率不同而有可能较困难。在应反射的光的角度依据斜面的位置而分布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成为临界角以上的地方设成全反射面,将成为临界角以下的地方涂敷反射材料。只要设成全反射面的凹部的内部充满折射率比基板低的材料即可。例如,作为这样的材料,可使用二氧化硅气凝胶、氟树脂,但更优选地是只要以空气等气体充满、或大致设成真空状态即可。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透明部件的凹部之间的凸部在与发光层大致一致的位置光学性地紧密接触在发光层那样地接合到在表面上形成有出射层的基板上,由此能够将从发光层发出的光引导到透明部件中,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因粘接剂等挤入凹部的内部而导致临界角变小的现象。即,凸部和发光层即使利用粘接层结合,也能防止全反射面的功能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优选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制造,其包括:在基板的表面形成包含通过加在电极之间的电压进行发光的多个发光层的出射层的第一工序;与该第一工序同时或在其前后形成作为传输从这些发光层发出的光的传输层的透明面板的第二工序,该透明面板具备形成能将发光层辐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朝向上述发光层的出射方向全反射的多个全反射面的多个凹部;以及如透明面板的上述凹部之间的凸部在和发光层大致一致的位置与发光层光学地紧密接触那样,将透明面板和基板接合的第三工序。利用该制造方法,不用蒸镀反射膜即能够以低成本制造高亮度、高对比度的显示面板。
表面上形成有出射层的基板和透明部件的接合,可以通过以在形成有出射层的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有粘接层的状态,将基板及透明部件重合进行粘接来进行。但是,为了防止粘接时粘接层挤入凹部,优选仅在透明部件的凸部上涂敷粘接剂。仅在凸部上涂敷粘接剂的方法之一是将透明面板按压在整个表面上涂敷有粘接剂的转印台的表面上。
另外,为了使凹部不被粘接层填埋,优选预先使粘接层的厚度比凹部的深度小。另外,在设有多个发光层的显示面板上,透明部件的凹部也可以以与发光层不同的间距配置。可是,相对于传输层的界面,临界角以下的光被反射或被折射,关系到光的利用效率的下降。因此,透明部件的凹部优选以与发光层相同的间距配置。
成为全反射面的斜面的倾斜角度,依赖于传输层的折射能力及从发光层发出的光的发射分布,但根据本申请的发明者等的模拟,优选设为约40度~80度。另外,通过将全反射面的倾斜角度设为70度左右,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优选在传输层的出射侧配置圆偏振片。通过设置圆偏振片,能够防止外光进入显示面板,在斜面或发光层的背面被反射的外光再次向外界发出而使对比度下降的现象。另外,在本发明中,因为斜面上的反射为全反射,所以一次全反射时发生的偏振光之间的相位差为45度左右,即使发生了通过两次全反射返回到外界的光,也会产生接近90度的相位差,即使不能完全除去,也能将因两次反射而产生的外光反射抑制到一半左右。在采用了斜面的显示面板中,外光通过两次反射而向外方向(外界方向)反射的可能性大,在蒸镀有铝等反射膜的斜面上,通过两次反射,偏振光之间的相位差发生2倍,大体透过了圆偏振片,与此相比,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利用全反射进行反射的斜面,还能抑制由外光反射引起的对比度的下降。
本发明,只要是使用自发光型的发光元件、即自发光型元件的显示体或显示面板,就能够适用。因此,能将本发明应用于利用了PDP、发光二极管、无机EL、有机EL、场致发射等的显示体或显示面板中。特别是使用了发光层为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光层的有机EL元件的显示体或显示面板,光的取出效率非常低,内部作成斜面结构被认为是有效的,因此本发明非常有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便携电话机)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简略平面图。
图3是表示本例的显示面板的简略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例的显示面板的出射层的详细剖面图。
图5是表示从发光层辐射的光的一部分被斜面反射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根据斜面的角度、对以全反射面使光反射的显示面板和以斜面使100%的光反射的显示面板的光的取出效率进行比较的图。
图7是表示制造显示面板的方法的图。
图8是表示将形成有出射层的基板和透明部件接合的状态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用圆偏振片能够抑制外光反射的原理的图。
图10是表示不同的显示面板的简略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在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中,将形成有出射层的基板和透明部件接合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粘接剂进入到凹部中的状态的图。
标号说明
1     便携电话机      10a、10b  显示面板
11    基底基板        13        边岸(バンク)层
14    发光层          17        粘接层
21    出射层          22        透明部件
23    圆偏振片        35        传输层
24    凹部           24a         斜面(全反射面)
25    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对本发明详细说明。图1中作为搭载有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示出了便携电话机。本例的便携电话机1,采用使用了作为自发光型元件的有机EL元件的显示面板以作为显示数据的显示面板10a,通过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的驱动装置9,从有机EL元件发射光L1,以使文字、图像等的数据能被使用者90所观测到。
图2是表示将显示面板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平面图。另外,图3中示出了图2的III-III剖面图。本例的显示面板10a,是使以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为发光层的显示体19作为一个像素发挥功能、而多个显示体19被配置成二维阵列状或矩阵状而成的。该显示面板10a能够以有源矩阵方式或无源矩阵方式进行驱动。各个显示体19具有被配置在电极之间、并包括通过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发光的发光层14的出射层21,以及被层叠在该出射层21上、传输从发光层14发出的光L1的传输层35;并利用在传输层35上形成的全反射面24a,使从发光层14发出或发射的光的一部分全反射,以变换出射角度。
图4中示出了显示体19的更详细的结构。出射层21是层叠在玻璃基板等成为基底的基板11上的层。首先,在玻璃基板11的上面11a上有选择地作出由ITO构成的阳极层12,另外,在与阳极电极12分开的位置形成有由聚酰亚胺构成的边岸层13。然后,在阳极电极12上面、即在四周被边岸层13所包围的区域上层叠有机EL发光层14。
发光层14可以利用喷墨技术制造,就这一点来说,边岸层13是用于层叠发光层14时的校准的层。本例的发光层14既可以作为由有机EL构成的单独的层,也可以作为为了改善发光效率而附加了空穴输送层或电子输送层的层。
在边岸层13及发光层14上形成有由ITO构成的阴极层15,通过对阳极层12及阴极层15施加电压,使配置在这些电极之间的发光层14自发地发光。在阴极层15的上面层叠有由氧化硅(SiO2)构成的保护层16。
本例的传输层35由厚度约为0.5mm的透明的聚碳酸酯制的薄片(板)形成。在成为该薄片22的背面的一个面22a上形成有深度为30~70μm的V字形的槽(凹部)24,从而背面22a呈凹凸形状。凹部24不限定于V字形的槽,也可以作成梯形形状,只要是形成为一种位于发光层14两侧的侧面24a成为倾斜的面的凹部即可。该传输层35,以使存在于凹部24之间的凸部25隔着保护层16重叠在发光层14上的方式,经由厚度约为3μm的粘接层17层叠在保护层16的上表面上。粘接剂17只涂敷在凸部25上,起到使凸部25和发光层14光学性地紧密接触的功能。因此,从发光层14发出的光经由粘接层17入射到传输层35中,并经由传输层35射出。作为粘接剂17,可以采用环氧等热硬化型树脂或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等,但如果采用紫外线硬化型树脂,则有可能会因为树脂硬化时所照射的紫外线而使EL层(发光层)14受到损伤,所以最好选择虑及对EL层的影响的粘接剂17。
另外,由于粘接剂17只涂敷在传输层35的凸部25上,所以粘接剂不会被挤入传输层35的凹部24中,凹部24的内部充满了空气。也可以通过对显示面板10a实施适当的封装,以用空气以外的气体充满,另外,也可以进行减压以形成真空。另外,在传输层35的前面22b上形成有用于抑制外光反射的由偏振片和相位差片构成的圆偏振层23(图3)。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传输层35包括透明部件22和圆偏振层23。当然,也可以从传输层35中省略偏振层23。
图5中示出了从发光层14发出或发射的光的发出的状态。本例的透明部件22(传输层35)是折射率n约为1.5的聚碳酸酯,凹部24的内部被气体充满,或者大致呈真空。就是说,斜面24a是具有比透明部件22的折射率小的折射率的区域(被凹部24包围的空气区域)和透明部件22(传输层35)接触的部分。其结果,相对于斜面(侧面)24a以临界角θ1以上的入射角入射的光会在斜面24a上被全反射。透明部件22的临界角θ1(θ1=arcsic(1/n))约为42度。圆偏振层23对材料加以选择以使其折射率与透明部件22(传输层35)的折射率相同。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圆偏振层23的折射率约为1.5。因此,对入射到边界22b上的光线不会产生全反射。另一方面,圆偏振层23的界面23a与空气层接触。因此,对于从圆偏振层23向外部射出的光线来说,界面23a的临界角与斜面(侧面)24a的临界角θ1相同。
从发光层14发出的光几乎与从点光源发射的光同样地一边辐射一边发出。因此,从发光层14对透明部件22,以相对于其界面23a的入射角为临界角以下的方式射出的光L1直接通过界面23a而向外界发出。与该光L1的出射方向相对,辐射的光L2,射到在透明部件22上形成的斜面24a上,相对于斜面24a以临界角θ1以上的角度入射的光L2在斜面24a上被全反射,朝向光L1的出射方向发出,从透明部件22向外界发出。
斜面24a的倾斜角度θ,若设定为例如70度左右,则能够使以发光层14的中央O为发光点的光中,相对于作为传输层35的界面的表面23a以临界角θ1入射的光L2相对于表面23a大致垂直(入射角为0)地反射,将光L2发出到外界。这时光L2相对于斜面24a的入射角θ2约为69度,与折射率为1.5的透明部件22的临界角θ1(约42度)相比足够大,所以被斜面24a全反射。另外,以比光L2大的角度发出、相对于斜面24a以临界角θ1以上入射的范围内的光L3(图5中包围的区域)被斜面24a全反射。相对于表面23a以临界角θ1以下的角度发出。因此,如果没有斜面24a则会在表面23a上全反射的光,在斜面24a上被全反射而改变光路,从表面23a发出。
在本例的显示面板10a中,相对于斜面24a以临界角θ1以下入射的范围内的光L4(图5中包围的区域)会透过斜面24a而不发生反射。但是,对于相对斜面24a以临界角θ1以上的角度入射的光L3来说,与使用铝等反射材料的情况下因为吸收而造成的损失致使只能获得几十个百分比的反射率的情况相对,几乎能获得百分之100的反射率。因此,即使相对于斜面24a以临界角θ1以下入射的范围内的光L4透过,也能获得与以往的斜面结构相等或其以上的光的取出效率。进而,通过在相对于斜面24a以临界角θ1以下入射的范围内的光L4所照射的区域上制膜形成反射材料薄膜,还能够取出该区域的光。
图6中示出了从显示面板10a取出的光的效率(光取出效率)和斜面24a的角度的关系。图中的曲线C表示在斜面24a上发生全反射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0a的光取出效率,曲线D表示在斜面24a上设置有反射膜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0a的光取出效率。曲线D是假想设有反射率为100%的理想的反射膜而测绘的曲线。另外,图6所示的结果,发光层14的平面形状为190μm×50μm,凹部的宽度为40μm且呈包围发光层14(像素)周围的形状。另外,透明部件22的折射率约为1.52。
如从本图所知,由于利用斜面24a进行全反射,所以除了一部分区域以外,能获得与以斜面24a上的反射膜进行反射时大致相同的光取出效率。在蒸镀有反射膜的以往的结构中,因为铝的反射率实际上为百分之90左右或其以下,所以成为在整个角度区域中比曲线D低10%以上的值。因此,由本发明可知,与现有的采用反射型的斜面的结构相对,能够在整个角度区域中获得高反射率,能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另外,如从本图所知,在斜面的倾斜角度θ为40度~80度左右的范围时,能预见到光取出效率提高得较大,如果是这些区域,则与其他角度范围的光的利用效率几乎不足0.4的情况相对,能获得0.4以上的光的取出效率。而且,倾斜角度θ为70度左右时能获得最高效率,能获得大致为0.6以上的高取出效率。理论上可以认为是因为,当倾斜角度θ为69度时,因为能够使从发光层14发出的光的发射分布中,单侧的发射角φ达到69度的范围内的光在斜面24a发生全反射而从透明面板22发出,所以能将从发光层14发出的主要角度的光几乎全部调整到从透明面板22射出的方向。
这样,在本例的显示面板10a中,并不是在斜面上蒸镀反射膜,而是以形成于作为传输层35的透明面板22上的凹部24的侧面使从发光层14发射的光的一部分全反射以改变光路,防止由反射膜造成的吸收损失。另外,以往,折射率大的透明面板或透明部件22由于难以使光射出所以难以被利用,但根据本发明,由于斜面上的临界角小,所以能增大斜面的反射效率,光的利用效率不致于那么低,能够利用折射率大的材料以作为自发光元件用的显示面板的传输层35的可能性增大。因此,能够用1.5等折射率大的透明面板或透明部件22,制造或提供高亮度或明亮的显示面板。而且,由于不需要蒸镀反射膜,所以能提供成品率高、制造成本低的显示面板。而且,使用高亮度、低成本的本发明的显示面板10a,能够提供可显示明亮的图像的低成本的显示装置1。
图7及图8表示显示面板10a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7(a)所示,在厚度约为0.5mm的聚碳酸酯(透明部件)的一面22a上形成深度为30μm~70μm的呈V字形的槽(凹部)24(相当于上述的第二工序)。如上所述,优选将凹部24的侧面或斜面24a的斜度设为70度左右。另外,在形成凹部24a前后,或如后所述将透明部件22和形成有出射层21的基板11粘接之后,将圆偏振片23粘接在透明部件22的表面22b上。
其次,如图7(b)所示,按压透明部件22以使形成有凹凸形状的一面22a紧密接触到在表面30a上转印有粘接剂17的转印台30上(相当于上述的涂敷工序)。由此,如图7(c)所示,当将透明部件22从转印台30上揭下来时,则仅在透明部件22的凸部25上涂敷有粘接剂17。此时,虽然也要依据粘接剂17的种类,但转印在转印台30的前面30a上的粘接剂17的一半厚度的粘接剂17被转印在凸部25上。
如图7(d)所示,在准备上述的透明部件22的过程前后,或在适当的时刻,对基板11形成包括发光层14的出射层21(相当于上述的第一工序)。然后,如图8所示,以使透明部件22的凸部25与发光层14重合的方式使透明部件22和基板11紧密接合,利用热或紫外线使粘接剂17硬化,制造出由透明部件22和基板11夹持出射层21的显示面板10a。这样,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10a中,由于在制造时不需要在斜面上制作反射膜,所以能够省去制膜所需的工序、例如蒸镀,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在本例的显示面板10a中,因为在透明部件22的表面22b上安装有圆偏振片23,所以成为能够防止由外光反射引起的对比度下降的结构。可是,如图9所示,当发生两次反射时,则可以认为用圆偏振片23没能防止外光反射。即,在制作有凹部24的显示面板10a中,进入面板10a的外光31,当在斜面24a上被向水平方向一次反射,并在相对的斜面24a上被再次反射时,则有可能从透明部件22的表面22a向外部发出。当在斜面上形成有反射膜时,则可确切地说,该外光31,由于在斜面24a上的两次反射而发生2倍的相位差,大部分通过圆偏振片23,成为使对比度下降的原因。
可是,在本例的显示面板10a中,虽然制作有斜面或凹部,但斜面24a为全反射面。因此,首先,对斜面24a以临界角以下照射的外光在斜面24a上不会发生反射。而成为经二次反射从透明部件22发出到外界那样的角度的外光,是如图9所示的沿水平方向在透明部件22中传输的光,其大部分相对于斜面24a以临界角以下入射,所以发生二次反射的可能性小。因此,外光经斜面24a多次反射而再次发出到外界的可能性变低。因此,如果通过使发光层14的背侧具有光吸收性,采用全反射式的斜面24a,则即使是省去了圆偏振片23的显示面板10a,也能很好地抑制外光的影响。
另外,如果考虑发生了二次反射时的情况,则在全反射面上一次反射时发生的相位差约为45度,通过两次反射发生约90度的相位差。因此,由于预先设置有圆偏振片,所以会使通过两次反射而入射到圆偏振片上的光的大约一半通过圆偏振片,而剩下的一半则不通过圆偏振片23。因此,能够抑制发出到外部的外光的光量,能使对比度的下降减少。换句话说,在本例的显示面板1 0a中,因为采用全反射面24a以进行从发光层14发出的光的光路变换的缘故,所以只设置圆偏振片23,就能抑制外光反射,能将对比度的下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图10中用剖面图表示不同的显示面板10b的概略,图11中示出了将形成有出射层21的基板11和透明部件22接合的状态。本例的显示面板10b是采用旋转涂敷法将厚度为3μm的由透明的热硬化树脂构成的粘接剂17涂敷在形成有出射层21的基板11上,并将基板11和透明部件22接合而成的。具体地说,用对准标记(规矩线)将基板11和透明部件22的位置对准,在减压氛围中使它们接触。然后,根据需要进行位置微调,进行加压和加热以进行接合。在这样的显示面板10b中,因为凹部24的侧面24a也具有作为全反射面的功能,所以能够在光的取出效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
可是,在这种将粘接剂17涂敷在基底基板11的一面上的方法的情况下,如果粘接剂17较厚,则凹部24有可能被粘接剂17填埋。如果凹部24中挤入粘接剂17,则会因为斜面24a会被污染等,导致用于使从发光层14发出的光全反射的条件发生变化,所以如图12所示,最好使挤入凹部24的粘接剂17a少一些。
为此,最好用旋转涂敷法等使粘接层17的厚度较薄,确保使凹部24的斜面具有作为全反射面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中,虽然将凹部24设成以与发光层(或像素)14相同的间距配置的结构,但即使凹部24的间距不限定于此,也能构成显示面板。可是,当发光层14的前方有凹部时,则有可能使从发光层14沿出射方向发出的光因斜面而折射或被全反射导致取出效率下降。因此,最好如上述的显示面板那样,使在透明面板上形成的凹凸的间距与成为像素的发光层14一致。
另外,虽然以便携电话机中所搭载的显示面板为例对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进行了说明,但对PDA等中所搭载的小型的显示面板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并且即使对近年来盛行开发的30英寸等的大型显示面板而言,也能应用本发明。另外,虽然对使用有机EL元件的发光层进行了说明,但如果是使用了通过在PDP、发光二极管、无机EL、有机EL、场致发射等的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自发地发光的发光层的显示面板,也能应用本发明。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没有蒸镀反射膜,而利用全反射面使从发光层辐射的光的一部分反射。由此,能够消除反射损失,获得较高的光的取出效率。与此同时,由于不需要蒸镀反射膜,所以能非常容易地进行制造。因此,能同时实现光的取出效率的提高和制造成本的降低,能提供一种高亮度或可显示明亮的图像的低成本的显示体、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laims (18)

1.一种显示体,具有:包括通过加在电极之间的电压进行发光的发光层的出射层;
传输从该发光层发出的光的传输层;以及
在上述传输层中能将从上述发光层辐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朝向上述发光层的出射方向全反射的全反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传输层具有透明部件,
在该透明部件的面向上述出射层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侧面成为上述全反射面的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的内部充满气体、或大致呈真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在表面形成了上述出射层的基板;上述透明部件,如该透明部件的上述凹部之间的凸部在与上述发光层大致一致的位置光学性地紧密接触在上述发光层上那样与上述基板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在表面形成有上述出射层的基板;以及
在上述透明部件和上述出射层之间,如使得该透明部件的上述凹部之间的凸部与上述发光层光学性地紧密接触那样形成的粘接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粘接层的厚度比上述凹部的深度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上述发光层,上述凹部之间的凸部以与上述发光层相同的间距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反射面的倾斜角度约为40度至8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全反射面的倾斜角度为70度左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传输层的出射侧的圆偏振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发光层是有机电致发光的发光层。
12.一种显示面板,具有:包括通过加在电极之间的电压进行发光的多个发光层的出射层;
传输从该发光层发出的光的传输层;以及
在上述传输层中能将从上述发光层辐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朝向上述发光层的出射方向全反射的多个全反射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上述传输层的透明面板;在该透明面板的面向上述出射层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侧面成为上述全反射面的多个凹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凹部之间的凸部以与上述发光层相同的间距排列。
15.一种显示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2至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驱动该显示面板的上述发光层使图像显示的驱动装置。
16.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板的表面形成包含通过加在电极之间的电压进行发光的多个发光层的出射层的第一工序;
与该第一工序同时或相继地形成作为传输从这些发光层发出的光的传输层的透明面板的第二工序,该透明面板具备形成能将上述发光层辐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朝向上述发光层的出射方向全反射的多个全反射面的多个凹部;以及
如上述透明面板的上述凹部之间的凸部在和上述发光层大致一致的位置与上述发光层光学地紧密接触那样,将上述透明面板和上述基板接合的第三工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工序之前,包括将粘合剂只涂敷在上述透明面板的上述凸部上的工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涂敷工序中,将上述透明面板按压在整面涂敷有粘合剂的转印台的表面。
CNB2003101035692A 2002-11-11 2003-11-10 显示体、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6584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6909/2002 2002-11-11
JP2002326909A JP3951893B2 (ja) 2002-11-11 2002-11-11 表示体、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9905A true CN1499905A (zh) 2004-05-26
CN100365845C CN100365845C (zh) 2008-01-30

Family

ID=32462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3569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65845C (zh) 2002-11-11 2003-11-10 显示体、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08980A1 (zh)
JP (1) JP3951893B2 (zh)
CN (1) CN100365845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9458A (zh) * 2011-09-01 2013-03-13 株式会社东芝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23747A (zh) * 2017-06-14 2017-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oled显示器件
CN112701235A (zh) * 2020-12-25 2021-04-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2092B2 (en) * 2002-12-17 2009-02-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elf-emitting element,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lf-emitting element
JP2007180001A (ja) * 2005-03-29 2007-07-1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面発光体及び表示装置
US7690829B2 (en) * 2005-03-29 2010-04-0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Surface light emitt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06124551A2 (en) * 2005-05-12 2006-11-23 Lee Daniel J A reconfigurable interactive interface device including an optical display and optical touchpad that use aerogel to direct light in a desired direction
FR2893719A1 (fr) * 2005-11-24 2007-05-25 Thomson Licensing Sas Panneau a plasma dote d'un reseau de concentrateurs
KR20070079649A (ko) * 2006-02-03 2007-08-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 장치
JP2007248484A (ja) * 2006-03-13 2007-09-27 Sony Corp 表示装置
JP4631769B2 (ja) * 2006-03-23 2011-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WO2007138909A1 (ja) * 2006-05-31 2007-12-0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面発光体、面発光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WO2008007772A1 (fr) * 2006-07-13 2008-01-1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Corps surfacique émetteur de lumière et écran
KR100804276B1 (ko) * 2006-08-17 2008-02-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콘트라스트 향상용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pdp 필터 및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9110873A (ja) * 2007-10-31 2009-05-21 Toppan Printing Co Ltd 表示装置
JP5125717B2 (ja) * 2008-04-16 2013-01-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発光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265406A (ja) * 2008-04-25 2009-11-12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085588A (ja) * 2008-09-30 2010-04-15 Sony Corp 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部品、並びに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US9070900B2 (en) 2008-11-13 2015-06-30 Joled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nd display
CA2779075C (en) 2009-11-02 2016-05-10 Megastir Technologies Llc Out of position friction stir welding of casing and small diameter tubing or pipe
JP6127500B2 (ja) * 2012-12-21 2017-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4126574A (ja) * 2012-12-25 2014-07-07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295610B1 (ko) * 2013-12-27 2021-08-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 장치
US20190221780A1 (en) * 2016-06-03 2019-07-18 Corning |ncorporated Light extra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oled displays and oled displays using same
KR20180016271A (ko) * 2016-08-05 2018-02-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EP3794655A4 (en) * 2018-05-18 2022-03-02 Corning Incorporated LIGHT COUPLING DEVICE AND FLEXIBLE OLED DISPLAYS
KR20210116815A (ko) 2020-03-17 2021-09-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3130616B (zh) * 2021-04-20 2022-08-23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21381A (ja) * 1995-05-26 1996-12-03 Chisso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H09127885A (ja) * 1995-10-30 1997-05-16 Sony Corp 表示素子
US5834893A (en) * 1996-12-23 1998-11-10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High efficienc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with light directing structures
JP3573393B2 (ja) * 1996-12-27 2004-10-0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6324011B1 (en) * 1997-12-11 2001-11-27 Casio Computer Co., Ltd. Reflection plate having directivity and a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ATE247796T1 (de) * 1998-02-05 2003-09-15 Zumtobel Staff Gmbh Beleuchtungsanordnung
JP4403596B2 (ja) * 1999-03-05 2010-01-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的素子及び光学的素子用の基体
JP4541531B2 (ja) * 2000-11-22 2010-09-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照射による屈折率変化材料層を設けたel素子
JP4300751B2 (ja) * 2002-05-22 2009-07-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2003282260A (ja) * 2002-03-26 2003-10-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9458A (zh) * 2011-09-01 2013-03-13 株式会社东芝 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23747A (zh) * 2017-06-14 2017-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oled显示器件
CN112701235A (zh) * 2020-12-25 2021-04-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WO2022134765A1 (zh) * 2020-12-25 2022-06-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2701235B (zh) * 2020-12-25 2023-01-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108980A1 (en) 2004-06-10
JP2004164912A (ja) 2004-06-10
CN100365845C (zh) 2008-01-30
JP3951893B2 (ja) 200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99905A (zh) 显示体、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040217702A1 (en) Light extraction designs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CN101097265B (zh) 光束方向控制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231876C (zh) 自发光元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自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TWI259026B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equipped with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KR101606314B1 (ko) 면광원 장치
US7325943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which is equipped with light extraction elements
US7825570B2 (en) LED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trast
JP5125717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発光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8247820B2 (en) Utilizing gradient refractive index films for light extraction and distribution control in OLED
US7834542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US798239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314025B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ctive illumination apparatus
WO2017210531A1 (en) Light extra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oled displays and oled displays using same
JP3991862B2 (ja)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9151945A (ja) 有機el発光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456524C (zh) 显示元件和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784090A (zh) 自发光元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自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JP2004259606A (ja) 表示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210202913A1 (en) Light extraction apparatus and flexible oled displays
US7511417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source with light-guiding substrate
JP6477493B2 (ja) 面発光ユニット
JP2004259607A (ja)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836469A (zh) El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el器件的液晶显示器件
CN111599932A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