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6864A - 二轮车用车轮 - Google Patents

二轮车用车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96864A
CN1496864A CNA031249213A CN03124921A CN1496864A CN 1496864 A CN1496864 A CN 1496864A CN A031249213 A CNA031249213 A CN A031249213A CN 03124921 A CN03124921 A CN 03124921A CN 1496864 A CN1496864 A CN 1496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ylinder head
cylinder
axletre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249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С��ԭ��־
小林久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96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968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2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 B60B27/023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Of Sensor Element Output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二轮车用车轮,在由车轴轴支撑着且可以自由转动的车轴筒上固定围绕该车轴筒的轮毂,在支撑轮胎的轮圈和轮毂之间设有多个钢丝辐条,可以通过降低制造工时降低成本。在车轴筒(202)上固定支撑部件(203),该支撑部件(203)具有以同轴状态围绕使车轴筒(202)的圆筒支撑件(203a),轮毂(204)具有一体形成的圆筒部件(204a)和一对法兰(204b),该圆筒部件(204a)固定在圆筒支撑件(203a)的外周,法兰(204b)从该圆筒部件(204a)的两端伸向半径方向外方,在两个法兰(204b)上分别设有扣合各个钢丝辐条(207)内端的连接孔(208)。

Description

二轮车用车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轮车用车轮,在由车轴轴支撑着且可以自由转动的车轴筒上固定围绕该车轴筒的轮毂,在支撑轮胎的轮圈和轮毂之间设有多个钢丝辐条。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二轮车用车轮已由下述的专利文献1等公开。
专利文献1
实公昭58-1366号公报
但是,上述现有产品的轮毂是把钢板冲压成形为碟状的一对54轮毂板背对背地焊接在车轴筒上而构成的,为了确保左右钢丝辐条用法兰的精度,需要对各轮毂板以及焊接两轮毂板时进行精度管理,而且沿车轴焊接两轮毂板时的焊接夹具相对两轮毂板必须分别进行定位,因此制造工时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降低工时来降低成本的二轮车用车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二轮车用车轮,在由车轴轴支撑的可以自由转动的车轴筒上固定围绕该车轴筒的轮毂,在支撑轮胎的轮圈和轮毂之间设有多个钢丝辐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轴筒上固定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具有以同轴状态围绕所述车轴筒的圆筒支撑件,所述轮毂具有一体形成的圆筒部件和一对法兰,该圆筒部件固定在所述圆筒支撑件上的外周,一对法兰从该圆筒部件的两端伸向半径方向外方,在所述两个法兰上分别设有扣合各个钢丝辐条内端的连接孔。
根据这种构成,通过在圆筒部件的两端一体设置法兰部件来形成轮毂,所以把轮毂焊接到支撑部件的圆筒支撑件上时的焊接夹具定位仅进行相对轮毂的定位即可,而且通过对轮毂单件的精度管理,就能很容易地确保设在两法兰上的连接孔的位置精度,所以能够通过降低制造工时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的发动机助力自行车的侧面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自行车后部横断面平面图。
图3是自行车后部放大侧面图。
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截面图。
图5是图4的前部放大图。
图6是发动机本体的前部放大切口侧面图,是沿图7的6-6线的截面图。
图7是沿图6的7-7线的截面图。
图8是沿图7的8-8线的截面图。
图9是图5的重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沿图5的10-10线的截面图。
图11是沿图10的11-11线的截面图。
图12是沿图6的12-12线的截面图。
图13是图4的后部放大图。
图14是沿图3的14-14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15是沿图1的15-15线的截面图。
图16是沿图3的16-16线的截面图。
图17是第2实施例对应图5的截面图。
图18是第3实施例对应图5的截面图。
图19是第4实施例对应图5的截面图。
图20是沿图19的20-20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16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是发动机助力自行车的侧面图,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自行车后部横断面平面图,图3是自行车后部放大侧面图,图4是沿图3的4-4线的截面图,图5是图4的前部放大图,图6是发动机本体的前部放大切口侧面图,是沿图7的6-6线的截面图,图7是沿图6的7-7线的截面图,8是沿图7的8-8线的截面图,图9是图5的重要部分放大图,图10是沿图5的10-10线的截面图,图11是沿图10的11-11线的截面图,图12是沿图6的12-12线的截面图,图13是图4的后部放大图,图14是沿图3的14-14线的放大截面图,图15是沿图1的15-15线的截面图,图16是沿图3的16-16线的截面图。
首先,在图1中,发动机助力自行车的车体车架15具有:前端设有头管16并向后下方倾斜的主架17;与主架17后部一体连接着设置并向上方延伸的坐柱18;大致形成前方敞开的U字状,两端固定在所述坐柱18上的撑条19;和加强部件20…,分别连接撑条19…的左右两侧和坐柱18之间,从坐柱18向后上方延伸。
头管16支撑可以操纵的前轮叉21,该前轮叉21的下端轴支撑着前轮WF,在前轮叉21的上端设有杆状操纵把手22。即,前轮叉21和操纵把手22由头管16支撑着,并可以操纵。
在操纵把手22的左右两端设置可以分别操作的制动杆23…,这些制动杆23…的操作力被输入给平衡器24,该平衡器24设置在头管16前方,并由该头管16支撑着。该平衡器24的结构是,操作左右任一方制动杆23…时,均可把制动操作力传递给安装在前轮WF上的前轮用制动  BF以及安装在后轮WR上的后轮用制动器BR中的任一方。另外,设置在前轮叉21的上部及操纵把手22之间的筐体支撑部件25上,支撑着设置在操纵把手22及头管16的前方的筐体26,和设置在该筐体24下方的前灯27。
参照图2和图3,从上方向坐柱18插入坐席支撑管29,该坐席支撑管29的上端具有驾驶员乘坐用鞍状坐席28,并且以可以调节其上下位置的状态被固定在坐柱18上。
所述撑条19支撑着配置于所述坐柱28的斜后下方的燃料箱30,在该燃料箱30的下面安装有电子控制单元31,用于控制搭载于车体车架15上的发动机E的运转。在撑条19的后部安装有左右一对后置方向指示灯32、32和配置在这些后置方向指示灯32、32之间的后车灯33。
车体车架15的后部支撑着可上下摇动的动力单元P,该动力单元P包括4循环SOHC型发动机E、和将该发动机E的输出变速并传递给后轮WR的动力传递装置T,该动力单元P的后部轴支撑着所述后轮WR的车轴。另外,也可以把坐席28上的驾驶员踩踏左右一对曲柄踏板34…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所述后轮WR。
在图4和图5中,发动机E是具有向车体车架15的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曲轴37的单缸风冷式发动机,其发动机本体38具有:曲柄箱39,用于支撑曲轴37并使其可以转动;气缸体40,具有从该曲柄箱39略微向上延伸的气缸轴线C,并与曲柄箱39相结合;与气缸体40相结合的气缸头41;和气缸头罩42,在气缸体40的相反侧与气缸头41相结合,在气缸体40和气缸头41的外面分别突起设置多个散热片40a…、41a…。
曲柄箱39由左右一对半箱体39L、39R在接合面134相互接合而成,该接合面134是沿着含有气缸轴线C的垂直平面形成的面,曲轴37通过滚珠轴承47由半箱体39R支撑着,同时还通过滚珠轴承48由半箱体39L支撑着,可以自由滑动地嵌合在设于气缸体40的缸径43上的活塞44,通过连杆45和曲柄销46连接曲轴37。在滚珠轴承47的外方,曲轴37和半箱体39R之间设有环状密封部件49。
曲轴37的一端在沿着发动机助力自行车的行进方向的右侧从曲柄箱39突出,AC发电机52连接曲轴37的一端。该AC发电机52由固定在曲轴37一端的转子50、和容纳在该转子50内的定子51构成,并由连接曲柄箱39和气缸体40的右发动机罩53覆盖着,所述转子51被固定在曲柄箱39上。
参照图6~图8,在气缸头41设有吸气口56和排气口57,面对所述活塞44的顶部,并能通过形成于气缸体40和气缸头41之间的燃烧室55;以及吸气阀58和排气阀59,用于分别开闭吸气口56和排气口57的。
吸气阀58和排气阀59由设于气缸头41上的导向筒60、61引导着进行直线开闭动作,在护圈62、63和气缸头41之间分别设有阀簧64、65,该护圈62、63设在从各导向筒60、61突出的吸气阀58和排气阀59的端部,吸气阀58和排气阀59分别通过各阀簧64、65被弹性吸附到闭阀方向。
所述各导向筒60、61被设在气缸头41上,以便使与这些导向筒60、61的轴线相同的平面P1和含有曲轴37的轴线及气缸轴线C的平面P2形成锐角交叉状态,并具有相互平行地向前上方倾斜的轴线,吸气阀58和排气阀59被设置在气缸头41上,以使它们在相互平行的开闭动作方向上动作。
在气缸体41和气缸头罩42之间形成有动阀室66,用于容纳开闭驱动分别被弹性吸附在闭阀方向上的所述吸气阀58和排气阀59的动阀装置67。
动阀装置67具有:凸轮轴68,具有和曲轴37平行的轴线,由气缸头41支撑着且可以自由转动;摇臂轴69,具有和该凸轮轴68平行的轴线,固定支撑在气缸头41上;吸气侧摇臂70,安装在所述凸轮轴68和所述吸气阀58之间,并由该摇臂轴69支撑着且可以摇动;和排气侧摇臂71,安装在所述凸轮轴68和所述排气阀59之间,和吸气侧摇臂70一起被所述摇臂轴69支撑着,并可以摇动。
在凸轮轴68上分别设有吸气侧凸轮72和排气侧凸轮73,在一端具有滑动接触吸气侧凸轮72的凸轮滑块70a的吸气侧摇臂70的另一端,旋合可以调节进退位置的凸轮螺钉74,该凸轮螺钉74接触吸气阀58的端部。另外,在一端具有滑动接触排气侧凸轮73的凸轮滑块71a的排气侧摇臂71的另一端,旋合可以调节进退位置的凸轮螺钉75,该凸轮螺钉75接触排气阀59的端部。
凸轮轴68被配置成比吸气侧及排气侧摇臂70、71与吸气阀58及排气阀59的连动、连接点,即比凸轮螺钉74、75与吸气阀58及排气阀59的接触点更靠近燃烧室55的状态,该实施例中,凸轮轴68被配置在吸气阀58及排气阀59的上方。
吸气口56被配置在从凸轮轴68的轴方向一端离开的位置处,以使其在与凸轮轴68的轴线正交的平面上的投影图(参照图8)上,与凸轮轴68的至少一部分(该实施例中是一部分)重叠,同时被设置在气缸头41上,以使其在与气缸轴线C正交的平面上的投影图(参照图7)上与凸轮轴69交叉。
吸气口56和排气口57朝向燃烧室55的开口端,如图7所示,被配置在与凸轮轴68、69的轴线平行的一条直线上,吸气口56的外端在气缸头41的上部侧壁形成开口,排气口57的外端在气缸头41的下部侧壁形成开口。
点火塞76被安装在气缸头41上,并使其面对燃烧室55,该点火塞76具有与包含吸气阀58和排气阀59的共同轴线的平面P1成锐角α的轴线。
在凸轮轴68和曲轴37之间设有定时传动机构77,用于把曲轴37的转动力以1/2减速比传递给凸轮轴68。该定时传动机构77具有:驱动链轮78,被固定在曲轴37上,并位于所述滚珠轴承48的外方;被动链轮79,被固定在凸轮轴68的另一端;和环状凸轮链条80,卷绕在驱动和被动链轮78、79上,从曲柄箱39经过气缸体40和气缸头41到达气缸头罩42的部分,在发动机本体38形成定时传动室81,并使其位于气缸轴线C的左侧,该定时传动室81用于容纳所述凸轮链条80,并使其可以行走。
图9中,在气缸头41上设有容纳凸轮轴68一端的圆形第1支撑凹陷部件82、和贯通并固定凸轮轴68的第1支撑孔83,并且该第1支撑凹陷部件82和第1支撑孔83是同轴的,第1支撑孔83的孔径较大,其大小可以插通设在凸轮轴68上的吸气侧凸轮72和排气侧凸轮73。而且在所述第1支撑凹陷部件82的内面和凸轮轴68的一端外面之间安装滚珠轴承84,在所述第1支撑孔83的内面和凸轮轴68的另一端外面之间安装滚珠轴承85。另外,在所述滚珠轴承85的外方、凸轮轴68的另一端,被动链轮79同轴连接多个螺栓86…。
在所述气缸头41的一侧壁,该实施例是在朝向发动机助力自行车的行进方向前方的状态时的气缸头41的左侧壁,设有孔径大于第1支撑孔83的第1安装用开口87,其作用是在从该左侧壁向气缸头41安装所述凸轮轴68的同时,可以在该凸轮轴68安装所述被动链轮79。该第1安装用开口87用第1盖部件88密封着,第1盖部件88通过旋合到设在第1安装用开87上的阴螺纹89中被固定在气缸头41上,在第1安装用开口87的外端和第1盖部件88之间夹持环状密封部件90。
在第1盖部件88的外面沿着直径线形成有扣合槽91,用于在旋转操作第1盖部件88时与工具相扣合。在第1盖部件88的内面突起设置向被动链轮79侧突出的限制突起部件92,通过使被动链轮79滑动接触该限制突起部件92,来阻止凸轮轴68向第1安装用开口87侧脱出。
在气缸头41设有嵌合固定凸轮轴69的一端并起支撑作用的圆形第2支撑凹陷部件95、和插通并支撑凸轮轴69的另一端的第2支撑孔96,该第2支撑凹陷部件95和第2支撑孔96是同轴的,通过将螺栓97旋合到与第2支撑孔96对应部分的气缸头41和凸轮轴69上,将凸轮轴69固定在气缸头41上,并受其支撑。
在所述气缸头41的左侧壁设有直径基本和第2支撑孔96相同的第2安装用开口98,其作用是可以从该左侧壁向气缸头41安装所述凸轮轴69。该第2安装用开口98用第2盖部件99密封着,第2盖部件99被气密地嵌合在第2安装用开口98上,以阻止其向轴方向内侧移动。即,外端具有扣合在第2安装用开口98外端周缘上的法兰部件99a的第2盖部件99,其外周安装有环状密封部件100,并被嵌合在第2安装用开口98上。
在法兰部件99a上设有切口99b,以便使第1盖部件88的一部分从外侧扣合到第2盖部件99上,第2盖部件99嵌合在第2安装用开口98上之后,把第1盖部件88旋入第1安装用开口87,由此可以在把第1盖部件88固定在气缸头41上的同时,把第2盖部件99固定在气缸头41上。
在开口于气缸头41上部侧面的吸气口56,通过汽化器102连接着空气净化器101,该空气净化器101被配置在动力单元P的上方,并由该动力单元P支撑着。排气消声器104被配置在后轮WR的右侧,并连接开口于气缸头41下部侧面的排气口57,还连接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103的后端。
排气口57被供给排气净化用二次空气,在位于发动机本体38的气缸头罩42的右侧前部设有簧片阀105,该簧片阀105的上游侧通过未图示的配管连接空气净化器101,簧片阀105的下游侧通过二次空气供给路径107连接排气口57。
所述簧片阀105的阀壳108由与气缸头罩42一体设置的阀壳主体109、和连接该阀壳主体109的阀壳护罩110构成,在阀壳主体109和阀壳护罩110之间夹持着阀座板113,用于把阀壳108内部划分成阀壳护罩110侧的上游室111和阀壳主体109侧的下游室112,在该阀座板113上设有连接上游室111和下游室112的阀孔114。
在面对阀座板113的下游室112侧的一面中面对所述阀孔114的部分与阀座板113之间隔开间隔的挡板115、和阻塞所述阀孔114并可接触阀座板113的簧片116的一端被一起固定连接着。
与所述阀壳护罩110一体设置的连接管110a连接配管(未图示)的下游端,该配管的上游端连接所述空气净化器101。
二次空气供给路径107是用外面暴露在户外空气中的二次空气供给管117,连接设在气缸头罩42上并通过所述下游室112的第1通路107a、和设在气缸头41上并通过排气口57的第2通路107b而构成。即,二次空气供给路径107的一部分是由二次空气供给管117形成的。
形成排气口57的部分在气缸头41的局部形成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件41b,气缸头罩42的下部形成气缸头41从气缸头罩42侧面向下方突出的状态,以对应该气缸头41的突出部件41b。气缸头41的所述突出部件41b在气缸头罩42上的形成状态是,使上游端通过簧片阀105下游室的第1通路107a,形成其下游端朝向所述气缸头41的突出部件41b开口的状态,使第2通路107b的上游端开口与第1通路107a的下游侧开口端对置,同时使其下游端开口于排气口57上。
二次空气供给管117被夹持在气缸头41的所述突出部件41b和所述气缸头罩42的下部之间,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两端被嵌合在所述第1通路107a的下游端开口以及第2通路107b的上游端开口中。
在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两端外面和发动机本体38的气缸头罩42及气缸头41之间,即第1通路107a的下游端开口内面和第2通路107b的上游端开口内面之间分别安装有O型密封圈118、119,在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两端分别形成扩径部件117a、117b,以便把所述O型密封圈118、119夹在气缸头罩42和气缸头41之间。
发动机本体38以下述状态被安装在自动二轮车上,使所述二次空气供给管117面对自动二轮车的行走方向前方,使簧片阀105和连接该簧片阀105与二次空气供给管117之间并设在气缸头罩42上的第1通路107a面对自动二轮车的行走方向前方,为使行驶风有效接触二次空气供给管117,该实施例中安装在车体车架15上的发动机本体38,将二次空气供给管117配置在发动机本体38的前部下方。
参照图10和图11,在曲柄箱39设置给油泵123,用于从该曲柄箱39下部汲油。即,给油泵123的泵壳124在滚珠轴承48的附近接合在半箱体39L的外面,该滚珠轴承48被安装在曲柄箱39的半箱体39L和曲轴37之间。
被动齿轮126被一体设置在给油泵123的输入轴125上,啮合在该被动齿轮126上的驱动齿轮127构成所述定时传动机构77的一部分,与固定在曲轴37上的驱动链轮78是一体形成的。即,给油泵123随着曲轴37的转动而动作。所述驱动链轮78被配置在设在滚珠轴承48外侧的驱动齿轮127的更外侧。
在曲柄箱39的半箱体39L设有吸入通路129,其上端连接给油泵123的吸入口128,并倾斜着上下延伸,该吸入通路129的下端开口由栓部件130密封着。在所述半箱体39L的下部设置排油孔131,用于排泄曲柄箱39内的油,该排油孔131与所述吸入通路129的一部分交叉,并由排油塞132密封着且可以开闭,以使吸入通路129到所述排油孔131的开口不被封闭。
在所述排油塞132的上方,在半箱体39L上设有水平显示窗133,用于观察曲柄箱39内的油面。
给油泵123的吐出口135连通着从曲柄箱39通过气缸体40和气缸头41直到气缸头罩42的给油路径137。
该给油路径137具有:设在半箱体39L上,从所述吐出口135向两个半箱体39L、39R的接合面134延伸的油路138;形成于两个半箱体39L、39R的接合面134之间,并通过所述油路138的油路139;设在曲轴箱39R上,与曲轴37的轴线相平行地延伸,一端通过所述油路139的中间部分的油路140;和油路141,设在半箱体39R、气缸体40和气缸头罩41上,一端通过油路140的另一端。
所述油路139由面对着接合面134设在半箱体39R上的油路槽142和半箱体39L形成,并形成环绕至曲轴37上方的圆弧状。
向连杆45和曲轴37的连接部件即曲柄销46和活塞44的里侧喷油的喷油孔143被设在曲柄箱39上,并通过所述给油路径137的中途,该喷油孔143形成于半箱体39L、39R之间,以便在曲轴37的上方通过所述给油路径137的油路139。即,通过所述油路槽142,在接合面124的半箱体39R侧设置槽,从而使喷油孔143形成于两个半箱体39L、39R之间。
所述给油路径137中通过喷油孔143的部分即油路139被设置在曲柄箱39上,以便能通过曲柄销46的附近,如图10所示,喷油孔143被配置在与曲轴37的轴线正交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中用一对垂直线VL1、VL2、通过转动轨迹RL最上端的水平线HL、和转动轨迹RL包围的范围内,其中,该一对垂直线VL1、VL2分别通过连杆45的大端部45a中距曲轴37的轴线最远的部分所描画的转动轨迹RL的左右两端。
在气缸头41和摇臂轴69设有通过所述给由路径137的油路141的通路144、145,用于润滑摇臂轴69和吸气侧及排气侧摇臂70、71之间。在气缸头罩42设有通过所述油路141下游端的多个喷油孔146…,用于向吸气侧及排气侧凸轮72、73和吸气侧及排气侧摇臂70、71的凸轮滑块70a、71a的滑动接触部位喷油。
在气缸头罩42上面对着油路141的下游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47,用于检测代表发动机温度的所述油的温度。
在发动机本体38的曲柄箱39前方的左侧面,该实施例是在第1盖部件88后方的气缸体40的左侧面,如图12所示,设有通过定时传动室81的注油口148,用于向曲柄箱39内注油,该注油口148用可以装卸的给油盖149密封着。
参照图13,动力传递装置T具有:V型皮带式自动变速机155,用于自动无极变速从曲轴37输出的动力;和减速齿轮串156,被设在该V型皮带式自动变速机155和后轮WR的车轴157之间。
该动力传递装置T的壳体158被配置在后轮WR的左侧,并从曲柄箱39伸向左侧,由与曲柄箱39气缸体40接合并延伸至后轮WR左侧的壳体主体159、与壳体主体159接合并覆盖该壳体主体159左侧的左侧壳体160、和与壳体主体159接合并覆盖该壳体主体159后部右侧的右侧壳体161构成,在壳体主体159和左侧壳体160之间形成第1传动室162,在壳体主体159后部和右侧壳体161之间形成第2传动室163。在壳体主体159上一体地设置着筒状轴承壳164,以使给油泵123的输入轴125和所述泵壳124协动,并由其支撑着可以自由转动,设在所述输入轴125上的被动齿轮126被夹持在泵壳124和轴承壳144之间。
V型皮带式自动变速机155被容纳在第1传动室162中,具有:安装在曲轴37另一端的主动轮165;具有与曲轴37平行的轴线,由壳体主体159和右侧壳体161支撑着且可以自由转动的从动轮轴166;安装在该从动轮轴166上的从动轮167;和卷绕在主动轮165和从动轮167上的环状V型皮带168。
主动轮165由固定在曲轴37另一端上的固定轮半体169;可以相对地接近·离开固定轮半体169,并由曲轴37支撑着可以滑动的可动轮半体170;和离心机构171构成,其中,该离心机构171根据曲轴37转数的增加,发挥出把可动轮半体170按压在固定轮半体169侧的力。
从动轮轴166通过滚珠轴承172、173由右侧壳体161和壳体主体159支撑着且可以自由转动。从动轮167由固定轮半体174和可动轮半体175构成,固定轮半体174由从动轮轴166支撑着,并可以进行使轴线方向位置一定的相对运转,可动轮半体175可以相对地接近·离开固定轮半体174,由固定轮半体174支撑着可以滑动并进行相对运转的同时,被弹性吸附在固定轮半体174侧。
在固定轮半体174和从动轮轴166之间设有离心离合器176,根据固定轮半体174转数的增加,连接固定轮半体174和从动轮轴166之间。
减速齿轮串156被容纳在第2传动室163内,由两端被右侧壳体161和壳体主体159支撑着且可以自由转动的中间轴179、设在从动轮轴166上的第1齿轮180、与第1齿轮180啮合着设在中间轴179上的第2齿轮181、设在中间轴179上的第3齿轮182、和与第3齿轮182啮合的第4齿轮183构成,在后轮WR的车轴157和第4齿轮183之间安装着第1方向离合器184。
曲柄箱39的箱体半体39R的外侧壁连接着延伸到后轮WR右侧的车轴支撑部件185,后轮WR的车轴157被设于该车轴支撑部件185后部的支撑筒部件186、动力传递装置T的壳体158的右侧壳体161、和所述壳体158的壳体主体159支撑着且可以自由转动。即,车轴157自由转动着贯通所述支撑筒部件186和右侧壳体161,并突入到第2传动室162内,在支撑筒部件186和车轴157之间安装着滚珠轴承187,在右侧壳体161和车轴157之间安装着滚珠轴承188,在壳体主体159和车轴157之间安装着滚珠轴承189。
在车轴157从支撑筒部件186向外方突出的端部,通过第2单向离合器190安装着被动链轮191。
图14中,在发动机本体38的前方、车体车架15的主架17后部,固定着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车架侧托架192、192,设在两车架侧托架192、192之间的支撑筒193,通过滚珠轴承195、195支撑着踏板轴194两端,并使其可以自由转动,该踏板轴194具有与后轮WR的车轴157平行的轴线,并贯通支撑筒193,从支撑筒193突出的踏板轴194两端固定有曲柄踏板34…。
在右侧曲柄踏板34和所述支撑筒193之间,驱动链轮196被固定在踏板轴194上。在车轴157的下方配置有支撑臂197,由所述车轴支撑部件185支撑着,并可以沿与该车轴157平行的轴线外围转动,该支撑臂197支撑着一对链轮198、199,并使它们可以自由转动。环状链条200被卷绕在所述驱动链轮196、所述车轴157侧的被动链轮191、和所述两链轮198、199上,所述支撑臂197被弹性吸附在使链条200张紧的一侧。
即,用于把曲柄踏板34…的踏力传递给后轮WR的链条200被配置在发动机本体38的右侧,从外侧覆盖该链条200的链条罩201被车体车架15支撑着。
这样,通过动力传递装置T把发动机E的动力传递给后轮WR的车轴157的同时,也可以传递踩踏曲柄踏板34所产生的动力,根据第1和第2单向离合器184、190的动作,把发动机E的动力和来自曲柄踏板34…的动力中转数高的动力传递给车轴157。但是,攀登坡道等时,转动后轮WR所需的负荷变高时,可以从发动机E和曲柄踏板34…双方向车轴157传递动力。
后轮用制动器BR是含有制动鼓203的圆筒式制动器,该制动鼓203被固定在车轴筒202上,车轴筒202与车轴157结合成不能相对转动的状态,后轮WR由轮毂204、以同轴状围绕轮毂204的轮圈205、安装在轮圈205上的轮胎206、和设在轮毂204与轮圈205之间的多个钢丝辐条207…构成,其中,轮毂204被固定在制动鼓203具有的圆筒支撑部件203a上,以使轮毂204以同轴状态围绕车轴筒202。
轮毂204由通过焊接固定在制动鼓203外周上的圆筒部件204a,和一体设置在该圆筒部件204a两端的一对法兰204b、204b构成,在两法兰204b、204b分别设有扣合连接各钢丝辐条207…内端的多个连接孔208…。
图15中,前轮用制动器BF是含有制动鼓213的圆筒式制动器,该制动鼓213被固定在车轴筒212上,车轴筒212与前轮WF的车轴211结合成不能相对转动的状态,前轮WF由轮毂214、以同轴状围绕轮毂214的轮圈215、安装在轮圈215上的轮胎216、和设在轮毂214与轮圈215之间的多个钢丝辐条217…构成,其中,轮毂214被固定在制动鼓213具有的圆筒支撑部件213a上,以使轮毂以同轴状态围绕车轴筒212。
轮毂214由通过焊接固定在制动鼓213外周上的圆筒部件214a,和一体设置在该圆筒部件214a两端的一对法兰214b、214b构成,在两法兰214b、214b分别设有扣合连接各钢丝辐条217…内端的多个连接孔218…。
支撑前轮WF的车轴212的前轮叉21由配置在前轮WF两侧的左右一对支脚21a、21a、由头管16支撑着可以转动的配置在前轮WF上方的轴部件21b、和连接轴部件21b下部以及两支脚21a、21a上部之间的桥接部件21c、21c构成,车轴212两端被固定支撑在两支脚21a、21a的下端。轴部件21b下端支撑着从上方覆盖前轮WF的前挡泥板219。
动力单元P的前部通过防振联杆220被车体车架15支撑着且可以上下摇动,该防振联杆220具有:左右一对发动机侧托架221、221,位于从车体中心线BC偏向左侧的位置,被设在动力单元P的壳体主体159靠前的下部;左右一对车架侧托架222、222,被固定在车体车架15的主架17上;圆筒状转动筒223,被配置在所述两发动机侧托架221、221之间;连接轴224,设在两车架侧托架222、222之间,支撑该转动筒223使其可以转动;联杆部件225,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的筒状,一端被固定在所述转动筒223上;圆筒状外筒226,配置在所述两车架侧托架222、222之间,同时固定所述联杆部件225的另一端;以同轴状配置在该外筒226内的圆筒状内筒227;橡胶衬套229…,其内周分别被烧结在内筒227的两端,同时其外周分别被烧结在被压入所述外筒226两端的圆筒壳228上;摇动支轴230,被设在所述两车架侧托架222、222之间,以支撑所述内筒227并使其可以转动;支臂231,被固定在所述外筒226的轴方向中间部位,并向前方延伸;和安装在支臂231前端的橡胶挡块232。
所述橡胶挡块232被插入筒状被接触体234内,以使橡胶挡块232的上下两面接触该被接触体234的上下内面,该被接触体234被固定在设于两车架侧托架222、222之间的支撑筒193上。被接触体234和橡胶挡块232被配置在从车体中心线BC偏向所述发动机侧托架221、221和所述联杆部件225的更左侧位置。
这种防振联杆220使从动力单元P的发动机E作用于摇动支轴230的荷重通过橡胶衬套229…的弹性变形被吸收,同时通过橡胶挡块232被按压在被接触体234的上下内面时的弹性变形被吸收,并且通过使橡胶挡块232接触被接触体234的上下内面来限制动力单元P的上下摇动范围。
参照图16,动力单元P上部和车体车架15之间由非伸缩性支撑部件235连接着,以使动力单元P可以上下摇动。在从车体中心线BC偏向左侧的位置,在动力单元P的壳体主体159的靠前上部设置托架236,另外,在从车体中心线BC偏向左侧的位置,在车体车架15的撑条19和左侧加强部件20之间设置托架237。
中间为实心的圆柱状支撑部件235的上端,通过橡胶衬套238和轴线与防振联杆220的摇动支轴230平行的连接轴239,可以转动地连接车体车架15的托架237,支撑部件235的下端通过橡胶衬套240和与所述连接轴239平行的连接轴241,可以转动地连接动力单元P侧的托架236。
所述两托架236、237分别设置在动力单元O和车体车架15上,以使两托架236、237在后轮WR的前方通过支撑部件235而连接。
下面说明该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在发动机E中,凸轮轴68被配置成比吸气阀58及排气阀59与吸气侧及排气侧摇臂70、71的连动、连接点更靠近燃烧室55的状态,吸气阀58及排气阀59被设置在气缸头41上,并使它们的开闭动作方向平行。因此,把开闭动作方向相互平行的吸气阀58及排气阀59与吸气侧及排气侧摇臂70、71的连动、连接点配置在相互接近的位置,可以缩小气缸头41的宽度。
另外,吸气口56及排气口57中的一方即吸气口56,在从凸轮轴68的轴方向一端离开的位置,被设置在气缸头41上,以使其在与凸轮轴68的轴线正交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中与凸轮轴68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因此,可以把凸轮轴68配置得更靠近燃烧室55侧,从而可以在沿气缸轴线C的方向,使气缸头41进一步小型化。
吸气口56被设置在气缸头41上,以使其在与凸轮轴68的轴线正交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中与凸轮轴69交叉,从而可以在沿凸轮轴69轴线的方向,使气缸头41小型化。
吸气口56及排气口57朝向燃烧室55的开口被配置在与凸轮轴68的轴线平行的一条直线上,所以能够在燃烧室55内产生涡流,提高燃烧效率。
点火塞76被安装在气缸头41上,并具有与还有吸气阀58和排气阀59的共同轴线的平面P1成锐角α的轴线,所以能够避免在点火塞76周围配置吸气阀58和排气阀59的相关部件,确保充足的空余空间,从而使冷却风容易接触点火塞76,使点火塞76能够有效冷却。
在气缸头41的一侧壁相互独立地设置对应凸轮轴68的第1安装用开口87、和对应凸轮轴69的第2安装用开口98,封闭第2安装用开口98的第2盖部件99被嵌合在第2安装用开口98中,以阻止其向轴方向内侧移动,第1盖部件88扣合在第2盖部件99的外面,例如通过旋合固定在气缸头41上。
因此,第2盖部件99没必要在第2安装用开口98的周围确保在气缸头41上的安装空间,通过缩小设定凸轮轴68和凸轮轴69的轴间距离,就能有助于气缸头41的小型化。另外,可以从气缸头41的一侧在同一方向进行用于安装凸轮轴68的第1支撑凹陷部件82和第1支撑孔83的孔加工,以及用于安装凸轮轴69的第2支撑凹陷部件95和第2支撑孔96的孔加工,不需要烦杂的作业,能够充分提高加工精度,降低加工工时。
向排气口57供给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供给路径107连接设于发动机本体38的气缸头罩42上的簧片阀105,二次空气供给路径107的一部分是由二次空气供给管117形成的,该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外面暴露在户外空气中,其两端连接发动机本体38。
因此,通过对二次空气供给管117进行风冷,可以抑制热量向簧片阀105侧传递。所以,通过在气缸头罩42上设置簧片阀105,可以缩短簧片阀105及排气口57间的二次空气供给路径107,即使是风冷式发动机E时,也能减少热量对簧片阀105的恶劣影响。
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两端被夹持在相互接合的气缸头41和气缸头罩42之间,不需要用于向发动机本体38连接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连接带和卡扣等连接部件,可以减少部件数目及安装工时,降低成本,并且也不用考虑配置连接部件所需空间,所以提高了设计自由度。
在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两端外面和气缸头罩42及气缸头41之间分别设有O型密封圈118、119,不要求提高二次空气供给管117两端的加工精度,利用O型密封圈118、119的弹性力,提高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两端与气缸头罩42及气缸头41的连接部位的密封性,通过降低加工工时来降低成本,与使用连接带和卡扣等连接部件时相比,使装配作业更容易。
发动机本体38以使二次空气供给管117面对行走方向前方的状态安装在自动二轮车上,可以利用自动二轮车行走时的行驶风更有效地冷却二次空气供给管117。
发动机本体38以下述状态被安装在自动二轮车上,使簧片阀105面对自动二轮车的行走方向前方,同时使设在气缸头罩42上连接簧片阀105和二次空气供给管117的第1通路107a面对自动二轮车的行走方向前方,利用行驶风使冷却更有效,进一步减少热量对簧片阀105的恶劣影响。
发动机E和含有使该发动机E的输出变速并传递给后轮WR的动力传递装置T的动力单元P的前部,通过防振联杆220被车体车架15支撑着可以上下摇动,该防振联杆220上设有橡胶挡块232,通过使其弹性接触设于车体车架15上的被接触体234,来限制动力单元P的上下摇动范围,在动力单元P的上部和车体车架15之间,设有连接动力单元P和车体车架15的非伸缩性支撑部件235,以使动力单元P可以上下摇动。
因此,取代以往的后缓冲器件,通过用非伸缩性支撑部件235将动力单元P支撑在车体车架15上,可以做到小型、轻量和低成本。而且,动力单元P的上下摇动范围是由弹性接触车体车架15侧被接触体234的橡胶挡块232的挠曲量决定的,所以能把动力单元P的上下摇动范围限制在比较狭小的范围内,提高空间效率,容易设计车体车架15侧及动力单元P侧的舣装部件的配置方式,扩大了包括外观设计在内的设计自由度。
另外,用支撑部件235连接后轮WR前方的动力单元P的上部和车体车架15后部,所以能够缩短支撑部件235,可以进一步做到轻量化和降低成本。支撑部件235的一端连接托架237,该托架237被设在两端固定在坐柱18上的撑条19、和分别连接撑条19的左右两侧及坐柱18之间并被设在从坐柱28向后上方倾斜延伸的加强部件20…中一方之间,所以能够简化结构,同时牢固地支撑动力单元P。
另外,从喷油孔143向连杆45和曲轴37的连接部位即曲柄销46和活塞44的里侧喷油,该喷油孔143被设在曲柄箱39上,并通过给油路径137的中途,其中,给油路径137设在从曲柄箱39到气缸头罩42之间的发动机本体38上,以便引导来自设在曲柄箱39上的油泵123的油。
因此,向曲柄销46和活塞44侧喷油时,仅仅在曲柄箱39上设置喷油孔143即可,不需要特别部件,使用简洁廉价的结构就能喷油,而且能够做到发动机本体E的轻量化。
喷油孔143被设在曲柄箱39上,并位于曲轴37的上方,所以通过从上方喷油,不需要较高的喷油压力,能够把给油泵123的吐出压力设定得较低,所以能做到给油泵123的小型化。
曲柄箱39是通过相互接合一对半箱体39L、39R来构成的,在两半箱体39L、39R的至少一方,该实施例是在半箱体39R侧设置油路槽142,该油路槽142使作为给油路径143的一部分的油路139形成于两半箱体39L、39R的接合面134之间,喷油孔143通过油路槽142形成于两半箱体39L、39R的接合面134之间。采用这种构成,可以使为了喷油而在曲柄箱39上实施的加工容易进行。
所述给油路径137中通过喷油孔143的部分即油路139被设在曲柄箱39上,并通过曲柄销46附近,把喷油孔143设置成接近曲柄销46的状态,从而可以把喷油孔143的喷出压力设定得较低,所以能够做到给油泵123的小型化。
喷油孔143被配置在与曲轴37的轴线正交的平面上的投影图中用一对垂直线VL1、VL2、通过转动轨迹RL最上端的水平线HL、和转动轨迹RL包围的范围内,其中,该一对垂直线VL1、VL2分别通过连杆45的大端部45a的外周中距曲轴37的轴线最远的部分所描画的转动轨迹RL的左右两端,所以能够从接近曲柄销24的上方位置喷油,更加降低给油泵123的吐出压力,可以做给到油泵123的小型化。
曲轴37通过左右一对滚珠轴承47、48被曲柄箱39支撑着且可以自由转动,用于向动阀装置67的凸轮轴68传递曲轴37的转动动力的驱动链轮78、和向给油泵123传递曲轴37的转动动力的驱动齿轮127,被固定设置在曲轴37上,在所述两滚珠轴承47、48中的一方48的外侧配置驱动齿轮127,在该驱动齿轮127的更外侧配置驱动链轮78。
因此,在滚珠轴承48的外侧配置驱动链轮78和驱动齿轮127,所以不必为每个驱动链轮78和驱动齿轮127形成密闭的油室,相应地可以在沿曲轴37轴线的方向使发动机E小型化。
驱动链轮78被配置在驱动齿轮127的外侧,所以能够把卷绕在驱动链轮78上的凸轮链条80配置在离开缸径43的位置处,抑制从缸径43侧向凸轮链条80的热量影响。
在向前上方倾斜的气缸轴线C的左侧,在发动机本体38形成定时传动室81,在曲柄箱39的前方,在发动机本体38的气缸体40的左侧面设置通过定时传动室81的注油口148。
动力传递装置T被容纳在配置于后轮WR左侧的壳体158内,以便从曲柄箱39伸向左侧,曲柄箱39前方的气缸体40左侧面处于从所述壳体158向内侧凹陷的位置。因此,在从壳体158向内侧凹陷的位置,在气缸体40设置注油口148,从而可以避免发动机本体38在沿曲轴37轴线的方向上大型化,同时配置注油口148时可以避免与发动机本体38周围的部件的干涉,而且注油口148通过的定时传动室81伴随发动机本体38的向前上方倾斜,把曲柄箱39侧作为下方位置来倾斜,可以使从注油口148注入定时传动室81的油顺畅流向曲柄箱39侧。
在后轮WR和前轮WF上构成轮毂204、214,它们具有一体形成的连接多个钢丝辐条207…、217…的一对法兰204b、204b、214b、214b,与用多个部件构成轮毂的情况相比,可以消除多个部件的接合面因进水而生锈的问题。轮毂204、214是一体成形的,所以把两法兰204b、204b、214b、214b焊接到制动鼓203、213的圆筒支撑部件203a、213a时的焊接夹具定位,仅靠相对轮毂204、214的定位即可解决,所以减少了加工工时。另外,通过一体成形轮毂204、214,能够容易确保在车轴157、212的轴线方向相互对置地设在两法兰204b、204b、214b、214b上的连接孔208…、218…的位置精度。
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向连杆45和曲轴37的连接部位即曲柄销46与活塞44的里侧喷油的喷油孔143’,被设置在曲柄箱39的半箱体39R上,并通过给油路径137的中途,给油路径137用于引导来自给油泵123的油。该喷油孔143’被设在半箱体39R上,并在曲轴37的上方通过所述给油路径137的油路140。
该第2实施例和上述第1实施例一样,向曲柄销46和活塞44侧喷油时,仅在曲柄箱39上设置喷油孔143,不需要特别部件,能够以简洁廉价的结构进行喷油,可以做到发动机E的轻量化。通过从上方喷油,不需要较高的喷油压力,能够把油泵123的吐出压力设定得较低,所以能做到油泵123的小型化。
图18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向曲柄销46和活塞44的里侧喷油的多个例如一对喷油孔143、143,被设在曲柄箱39上,并通过给油路径137的中途。这些喷油孔143、143形成于半箱体39L、39R之间,并通过所述给油路径137的油路139。
根据该第3实施例,不仅可以发挥上述第1实施例的效果,还能以简洁的结构来润滑包括曲柄销46和活塞44在内的广范围部分。
图19和图20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图19是对应第1实施例的图5的截面图,图20上沿图19的20-20线的放大截面图。
在凸轮轴68和曲轴37之间,设置把曲轴37的转动动力以1/2减速比传递给凸轮轴68的定时传动机构247。该定时传动机构247是通过将环状定时皮带250卷绕在驱动轮248和被动轮249上而构成的,其中,驱动轮248在驱动齿轮127的外侧被固定在曲轴37上,被动轮249被固定在凸轮轴68上,环状定时皮带250被容纳在定时传动室81内,并且可以行走,定时传动室81中从曲柄箱39经过气缸体40和气缸头41到气缸头罩42的部分形成于发动机本体38上。
该第4实施例也可以发挥和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定时传动室81是以曲柄箱39侧为下方位置而倾斜,所以来自气缸头41的油经过定时传动室81良好地返回曲柄箱39侧,油不易附着在定时皮带250上,能够延长定时皮带250的寿命。另外,可以减少油在定时皮带250在驱动轮248和被动轮249的卷绕部位的附着,能够减小摩擦。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只要是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各种设计变更都是可行的。
发明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向支撑部件的圆筒支撑部焊接轮毂时的焊接夹具的定位容易,而且通过管理轮毂单件的精度,就能容易确保两法兰的连接孔的位置精度,可以通过降低制造工时来降低成本。

Claims (1)

1.一种二轮车用车轮,在由车轴(1 57,211)轴支撑着且可以自由转动的车轴筒(202,212)上固定围绕该车轴筒(202,212)的轮毂(204,214),在支撑轮胎(206,216)的轮圈(205,215)和轮毂(204,214)之间设有多个钢丝辐条(207,21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轴筒(202,212)上固定支撑部件(203,213),该支撑部件(203,213)具有以同轴状态围绕所述车轴筒(202,212)的圆筒支撑件(203a,213a),所述轮毂(204,214)具有一体形成的圆筒部件(204a,214a)和一对法兰(204b,214b),该圆筒部件(204a,214a)固定在所述圆筒支撑件(203a,213a)的外周,一对法兰(204b,214b)从该圆筒部件(204a,214a)的两端伸向半径方向外方,在所述两个法兰(204b,214b)上分别设有扣合各个钢丝辐条(207,217)内端的连接孔(208,218)。
CNA031249213A 2002-09-26 2003-09-19 二轮车用车轮 Pending CN14968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81788A JP2004114861A (ja) 2002-09-26 2002-09-26 二輪車用車輪
JP281788/2002 2002-09-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96864A true CN1496864A (zh) 2004-05-19

Family

ID=32211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1249213A Pending CN1496864A (zh) 2002-09-26 2003-09-19 二轮车用车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114861A (zh)
CN (1) CN1496864A (zh)
BR (1) BR0304204B1 (zh)
CA (1) CA2440928C (zh)
ES (1) ES2265205B1 (zh)
MX (1) MXPA030084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9277A (zh) * 2011-05-20 2013-03-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和骑乘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318694A (de) * 1952-11-20 1957-01-1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Nabenbremse
FR1133605A (fr) * 1955-09-26 1957-03-29 Moyeu à frein central, concentrique, avant ou arrière à démontage et remontage ultra-rapide pour cycles
GB850226A (en) * 1956-07-21 1960-10-05 Triumph Engineering Company Lt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otor cycle wheels and the lik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9277A (zh) * 2011-05-20 2013-03-0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和骑乘型车辆
CN102959277B (zh) * 2011-05-20 2015-09-02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动机和骑乘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PA03008414A (es) 2004-10-29
BR0304204B1 (pt) 2012-03-20
BR0304204A (pt) 2004-09-08
ES2265205A1 (es) 2007-02-01
JP2004114861A (ja) 2004-04-15
CA2440928A1 (en) 2004-03-26
CA2440928C (en) 2007-05-01
ES2265205B1 (es) 200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9214C (zh)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发动机装载结构
CN100486862C (zh) 跨乘式车辆
CN1669870A (zh) 自动二轮车的发动机安装结构
CN1102193C (zh) 发动机的通气装置
CN1785741A (zh) 自动二轮车的摇臂支撑结构
CN1755075A (zh) 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CN1862005A (zh) 摩托车用发动机装置
CN101028846A (zh) 机动二轮车
CN1497162A (zh) 低层车的空气清洁器和进气结构
CN1534178A (zh)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073035C (zh) 小型摩托车的车架
CN1607158A (zh) 机动两轮车及机动两轮车用发动机
CN1521036A (zh) 用于小型车辆的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设备的安装结构
CN1822985A (zh) 跨乘式车辆发动机和具有该发动机的跨乘式车辆
US8317653B2 (en) Engine unit and straddle-type vehicle
CN1263651C (zh) 自动二、三轮车用动力装置
CN1871417A (zh) 用于鞍骑式车辆的发动机和安装有该发动机的鞍骑式车辆
CN1072145C (zh) 组合摆动式内燃机的起动马达的安装配置结构
CN1806113A (zh) 结合有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CN1496864A (zh) 二轮车用车轮
CN1907795A (zh) 跨乘式车辆
CN1152521A (zh) 摩托车的转向装置
CN1283907C (zh) 发动机中的组装用开口部闭塞构造
CN1470409A (zh) 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
CN1657748A (zh) 内燃机本体的散热器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