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95349A - 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95349A CN1495349A CNA031589464A CN03158946A CN1495349A CN 1495349 A CN1495349 A CN 1495349A CN A031589464 A CNA031589464 A CN A031589464A CN 03158946 A CN03158946 A CN 03158946A CN 1495349 A CN1495349 A CN 14953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cylinder
- piston
- compressor
- fl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7/00—Apparatus in which fuel-injection is effected by means of high-pressure gas, the gas carrying the fuel into working cylinders of the engine, e.g. air-injection type
- F02M67/02—Apparatus in which fuel-injection is effected by means of high-pressure gas, the gas carrying the fuel into working cylinders of the engine, e.g. air-injection type the gas being compressed air, e.g. compressed in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3/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 F02B63/06—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7/0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 F04B37/1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special use
- F04B37/14—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special use to obtain high vacuu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0—Adapt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distribution members
- F04B39/102—Adapt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distribution members the members being disc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ressor (AREA)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在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的同时,提高设置在提升阀中的弹性密封件的耐用性。压缩机的构成为,配有:具有圆筒状气缸空间(50a)的压缩机缸体(51)、盖住气缸空间地安装在该缸体上的压缩机缸盖(52)、可自由滑动地嵌入配合到气缸空间内的压缩机活塞(53)、可以开闭地覆盖与气缸空间连通的空气通过孔(52b)的提升阀(70)。提升阀具有支承在支承面(52c)上并覆盖空气通过孔的阀体(71),在阀体中与支承面接触的部分上设有薄板状的弹性密封层(73)。而且,弹性密封层中与支承面接触的环状外周面(73b)的内周边缘位于比空气通过孔的内周边缘靠外的外周侧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供应空气等流体(主要为气体)的压缩机,特别是涉及活塞式的压缩机。进而,本发明涉及向内燃机的燃料喷射装置供应压缩空气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供应空气等流体的活塞式压缩机在过去是已知的,例如,在特公昭63-54909号公报、特开昭63-65181号公报中公开了制冷装置用的活塞式压缩机。并且,将空气压缩机用于内燃机的燃料喷射装置中也是已知的,例如,在特许第2820782号公报中公开了向两冲程发动机的空气燃料喷射装置中供应压缩空气的活塞式空气泵(压缩机)。
这种活塞式压缩机的结构为,在形成圆筒状的气缸空间的气缸体的上端面上,安装覆盖该气缸空间的气缸盖,将活塞可以自由滑动地嵌入配置在气缸空间内,在气缸盖上设置吸气和排气阀。另外,在与流体供应单元相连的流入通路中可开闭地设置吸气阀,构成仅允许流体向气缸空间内流入的单向阀,在与流体供应单元相连的流出通路中可开闭地设置排气阀,构成仅允许流体从气缸空间流出的单向阀。作为吸气阀和排气阀,已知由可弯曲的薄金属板构成的簧片阀式,和以堵住流入或流出通路的方式利用加载弹簧等对阀体加载并支承的提升阀式。
在这种压缩机中存在如下问题,流入和流出通路中从单向阀连接至气缸空间内的空间部分,当利用活塞的往复运动压缩气缸空间内的流体时形成静区,成为造成压缩效率下降的一个因素。并且,在采用提升阀式的单向阀的情况下,为了在开闭时防止提升阀与支承面接触而发出噪音,同时确保封闭时的密封性,在提升阀的支承面上粘贴薄橡胶密封材料(弹性密封材料),但是,橡胶密封材料的耐用性易于出现问题。特别是,对于橡胶密封材料中与支承面的内周边缘相对向的部分,相对于与支承面接触的部分受到压缩变形而言,由于内周部分不受到压缩变形,所以存在与支承面的内周边缘对向的部分的压缩变形量变化很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其目的为,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可以减小由于流入或流出通路造成的静区、从而提高压缩效率,并且可以提高提升阀中的弹性密封材料的耐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压缩机的结构为,配有:具有圆筒状气缸空间的缸体(压缩机缸体)、盖住气缸空间地安装在该缸体上的缸盖(压缩机气缸盖)、可自由滑动地嵌入配合到气缸空间内的活塞(压缩机活塞)、可以开闭地覆盖与气缸空间连通地形成于缸盖上的流体通过孔(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为空气通过孔52b)的单向阀(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为提升阀70)。而且,该单向阀具有支承在比流体通过孔直径大的支承面上并覆盖流体通过孔的阀体,薄板状的弹性密封构件接合设置在该阀体中与支承面接触的部分上,这时,弹性密封构件中的与支承面接触的部分的内周边缘(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为弹性密封构件73中的环状外周面73b的内周边缘)与支承面中的流体通过孔的内周边缘相比位于外周侧上,按照该方式形成弹性密封构件。
在这样构成的压缩机中,活塞通过在配合到气缸空间中的状态下往复运动,对单向阀进行开关操作,压缩并供应流体,这时,利用设置在阀体上的弹性密封构件的作用,可以降低阀体与支承面碰撞而产生的噪音,并且当阀体被支承在支承面上并封闭流体通过孔时,可以可靠地对该部分进行密封。进行这种操作的弹性密封构件中的与支承面接触的部分(实施方式中的弹性密封构件73的环状外周面73b),由于以其内周边缘位于支承面内周边缘的外侧上的方式形成,所以该接触部分不与内周边缘接触,弹性密封构件的与支承面接触部分的整体(环状外周面73b的整体)与支承面接触,并且受到大致均匀的压缩力,提高了弹性密封构件的耐用性。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压缩机的结构为,配有:具有圆筒状气缸空间的缸体、盖住气缸空间地安装在该缸体上的缸盖、可自由滑动地嵌入配合到气缸空间内的活塞、可以开闭地覆盖与气缸空间连通地形成于缸盖上的流体通过孔的单向阀。在该压缩机中,在与活塞的缸盖相对向的面上,形成当活塞位于上死点附近时突出到流体通过孔内(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空气通过孔52b的内部空间)的凸部。在这样构成的压缩机中,当活塞从下死点移动至上死点并压缩气缸空间内的流体时,由于凸部突出到流体通过孔内且该空间部分的流体也被压缩,所以静区减小、提高了压缩效率。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中,压缩机的结构为,配有:具有圆筒状气缸空间的缸体、盖住气缸空间地安装在该缸体上的缸盖、可自由滑动地嵌入配合到气缸空间内的活塞、可以开闭地覆盖与气缸空间连通地形成于缸盖上的流体通过孔的单向阀。在该压缩机中,在与活塞的缸盖相对向的面上,形成当活塞位于上死点附近时突出到流体通过孔内的凸部,该单向阀具有支承在比流体通过孔直径大的支承面上并覆盖流体通过孔的平板状的阀体,薄板状的弹性密封构件接合并设置在该阀体中的与支承面接触侧的面上,弹性密封构件在支承面上与流体通过孔的内周边缘对向的部分凹陷(例如,实施方式的环状凹槽73a)。
在这样构成的压缩机中,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情况一样,利用设置在阀体的与支承面接触侧的面上的弹性密封构件,可以降低阀体与支承面接触而产生的噪音,并且当将阀体支承在支承面上并封闭流体通过孔时,可以可靠地对该部分进行密封。并且,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情况一样,利用设置在活塞的与缸盖相对向的面(活塞头面)上的凸部,当活塞向上死点附近移动时,凸部突出到流体通过孔内,且该空间部分的流体也受到压缩,从而提高了压缩效率。进而,弹性密封构件在支承面上与流体通过孔的内周边缘对向的部分凹陷,所以在与活塞头面对向的部分上也设有弹性密封构件。因此,由于弹性密封构件发挥了缓冲吸收功能,所以当活塞位于上死点附近时,可以以上述凸部的前端尽量接近设有阀体弹性密封构件的面的方式进行设定,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效率。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压缩机的结构为,配有:具有圆筒状气缸空间的缸体、盖住气缸空间地安装在该缸体上的缸盖、可自由滑动地嵌入配合到气缸空间内的活塞、可以开闭地覆盖与气缸空间连通地形成于缸盖上的流体通过孔的单向阀,在与活塞的缸盖对向的面(活塞头面)上,形成当活塞位于上死点附近时突出到流体通过孔内的凸部。进而,将该压缩机安装到内燃机中,受到内燃机的曲柄轴旋转驱动力,活塞在气缸空间内往复运动,向内燃机的燃料喷射装置中提供压缩空气。在这种结构的压缩机中,形成于活塞头面上的凸部突出到流体通过孔内且该部分的流体也受到压缩,因而,获得很高的压缩效率。因而,可以向燃料喷射装置供应以高压缩效率压缩的空气,进行良好的燃料喷射。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穿过发动机曲柄轴和发动机气缸轴心的平面中,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的摩托车的驱动装置(特别是发动机部)剖开表示的剖视图;
图2是在穿过发动机曲柄轴和发动机气缸轴心的平面中,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的摩托车的驱动装置(特别是变速器部)剖开表示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在通过气缸轴和给排气阀中心的面中,将上述驱动装置的发动机部剖开表示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发动机部的正面的前面一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配置在上述发动机部中的压缩机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压缩机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表示上述压缩机和水泵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图8是将上述压缩机的缸盖部放大表示的正面剖视图;
图9是将上述压缩机的排气提升阀放大表示的正面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用在上述压缩机中并构成吸气簧片阀的阀板的平面图;
图11(A)是用在上述压缩机中并且构成排气提升阀的阀体的剖视图(表示沿图11(B)的箭头X-X的剖面),图11(B)是用在上述压缩机中并且构成排气提升阀的阀体的底面图;
图12表示上述驱动装置的变速器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图4表示配有采用本发明的压缩机的摩托车驱动装置。首先,对该驱动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图1和图2是由于图面空间的原因、而沿虚线部分分成两部分表示的图示,两个图表示在虚线部分处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图面。该驱动装置配有单缸发动机部E和变速器部TM,利用变速器部TM对发动机部E的曲柄轴16的旋转驱动力进行变这并传递给输出驱动链轮SP,同时,从输出驱动链轮SP经由图中未示出的链条传递给后轮,对后轮进行驱动。
首先,说明发动机部E。发动机部E包括:具有圆筒状气缸内周面10a的发动机缸体10、覆盖发动机缸体10的上表面安装的发动机缸盖12、可沿轴向滑动地与气缸内周面10a配合且配置在发动机缸体10内的活塞13、在支撑发动机缸体10的外壳HSG内沿着与气缸轴垂直的方向延伸且由轴承17a、17b、17c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的曲柄轴16、顶端部14a经由活塞销13a枢转连接到活塞13上且基端部14b经由曲柄销1515枢转连接到曲柄轴16的曲柄部16a上的连接杆14。
在发动机缸盖12上,安装有火花塞21和燃料喷射装置22,在发动机缸体10内,利用燃料喷射装置22向由发动机缸盖12和活塞13围成的燃烧室11内喷射压缩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气体,并且利用火花塞12点火燃烧。如图3所示,在发动机缸盖12中安装吸气阀23和排气阀24,利用弹簧23a、24a向封闭方向加载,吸气阀23对形成于发动机缸盖12上的吸气通路12a进行开闭,排气阀24对排气通路12b进行开闭。另外,吸气集管25连接到吸气通路12a上,排气集管(图中未示出)连接到排气通路12b的出口端12c上。
发动机部E由四冲程发动机构成,在活塞13的两次往复之间,进行吸气、压缩、燃烧、排气行程,与此相一致地对给排气阀23、24进行开关操作。为了进行该给排气阀23、24的开关操作,在曲柄轴16的端部上结合设置有第一链轮31,在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发动机缸体10的侧部上的凸轮轴34上设有第二链轮33,第一链条32绕在第一和第二链轮31、33上。第一和第二链轮31、33的齿数设定为1∶2,以曲柄轴16旋转速度的1/2旋转驱动凸轮轴34。在凸轮轴34上形成吸气用凸轮部34a和排气用凸轮部34b,利用这些连接销35a、36a枢转连接到发动机缸体10上的凸轮从动件35、36的辊35b、36b与各个凸轮部34a、34b接触(参照图4)。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缸盖12的上表面,利用枢转连接销39a、40a枢转连接并可自由摆动地安装有给排气阀工作用摇臂39、40,通过将这些摇臂39、40的一端和上述凸轮从动件35、36相连接,按照图中所示配置推杆37、38。摇臂39、40的另一端与上述给排气阀23、24的顶端接触,借助摇臂39、40的摆动、反抗弹簧23a、24a的加载将给排气阀23、24压下,并且可以将它们放开。
在上述结构的机构哦能够,以曲柄轴16旋转速度的1/2旋转驱动凸轮轴34,与此相应,凸轮轴34每旋转一圈则凸轮从动件35、36上下摆动一次(即,曲柄轴16每旋转量圈则摆动一次)。对应于这一摆动使推杆37、38上下往复运动,并且经由枢转连接销39a、40a使摇臂39、40摆动,反抗弹簧23a、24a将给排气阀23、24压下并放开,使吸气和排气通路12a、12b与燃烧室11连通。另外,按照在吸气行程中将吸气阀23放开、在排气行程中将排气阀24放开的方式对凸轮部34a、34b进行设定。
并且,以规定的定时从燃料喷射装置22向燃烧室11内喷射压缩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气体,利用火花塞21使该混合气体点火燃烧,进行燃烧行程。这时,由燃料喷射装置22向火花塞21顶端点火部21a的周围喷射高浓度的混合气体并进行效率良好的燃烧,同时,作为整体进行稀薄燃烧,以便在燃料费用方面得到改善,同时可以使排出气体得到净化。
这样,为了进行空气助推式燃料喷射,在上述燃料喷射装置22的基础上还配有:将从燃料泵(图中未示出)经由燃料供应管路27a(参照图6)供应的燃料供应到混合室28内的燃料供应装置27、向混合室28内供应压缩空气的压缩机50。在混合室28内,使从燃料供应装置27供应的燃料和从压缩机50供应的压缩空气混合,形成具有喷雾状燃料的高浓度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借助其自身的内部压力从燃料喷射装置22的喷射部22a按规定的定时喷射到燃料室内。另外,在覆盖发动机缸盖12的上表面地安装的缸盖26上,上下贯通地形成混合室形成孔26a,在该混合室形成孔26a内,夹在分别从上下嵌入的燃料供应装置27和燃料喷射装置22中间、形成混合室28。
参照图5~图7,说明上述压缩机50的结构和驱动它的机构。压缩机50与发动机缸体10连接成一体地构成,包括:具有圆筒状气缸内周面51a的压缩机缸体51、覆盖压缩机缸体51的上表面安装地压缩机缸盖52、可沿轴向滑动地与气缸内周面51a配合且配置在压缩机缸体51内的压缩机活塞53、用于以压缩机活塞53配合到气缸内周面51a上的状态进行往复滑动的挡车轭机构SY。挡车轭机构SY具有:配合到形成于与压缩机活塞53连接成一体的平板状活塞杆54的前端的滑动孔54a内、且可沿着与气缸轴成直角的方向自由滑动地配置的滑子55,与设置在发动机缸体10侧部的压缩机驱动轴56的前端偏心地形成的偏心轴57,偏心轴57可自由旋转地配合连接到滑子55上。另外,压缩机驱动轴56由发动机缸体10经由轴承58a、58b可自由旋转地支撑。
在这样的结构中,当旋转驱动压缩机驱动轴56时,利用挡车轭机构SY的作用,可以使压缩机活塞53与气缸内周面51a滑动接触、同时进行往复运动。为了旋转驱动该压缩机驱动轴56,与结合配置在凸轮轴34上的第二链轮33成一体地设置第三链轮60,将第四链轮61结合配置到压缩机驱动轴56上,将第二链条62绕在第三和第四链轮60、61上。第三和第四链轮60、61具有相同的齿数,两者以与第二链轮33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因此,使第四链轮61以发动机曲柄轴16旋转速度的1/2旋转,压缩机驱动轴56也以与此相同的旋转速度旋转,当发动机曲柄轴16旋转两周时,压缩机活塞53往复一次。
这样,为了对应于压缩机活塞53的往复运动、将空气吸入到气缸内周面51a内由压缩机缸盖52和压缩机活塞53围成的气缸空间50a内并进行压缩,如图8中放大并详细表示的那样,在压缩机缸盖52上设有吸气簧片阀64、排气提升阀70。
吸气簧片阀64,将由薄金属板制成的阀板63按照图10所示的形状穿孔加工而形成舌片状。将该阀板63夹持、安装在压缩机缸体51的上端面和压缩机缸盖52的下端面之间,由舌片状的吸气簧片阀64从下面覆盖形成于压缩机缸盖52上的吸气孔52a。这时,相对于气缸内周面51a(双点划线所示)按照图中所示的位置关系配置阀板63,利用插入到形成于阀板63上的插入孔63a中的结合螺栓,将压缩机缸体51和压缩机缸盖52结合起来。并且,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式形成圆形孔65,用以使形成于后面所述的压缩机活塞53上的凸部53凸入其中。
该吸气簧片阀64,当如图8中的箭头A所示向下方移动压缩机活塞53时,受到产生与气缸空间50a内的负压,按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产生弹性弯曲,经由吸气孔52a吸入外部空气。另一方面,如箭头B所示,当压缩机活塞53向上方移动时,受到自身弹性变形回复力和和气缸空间50a内产生的空气压力,吸气簧片阀64与吸气孔52a紧密配合将其堵住,防止气缸空间50a内的压缩空气经由吸气孔52a泄漏到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9中放大所示,排气提升阀70由以支承在形成于压缩机缸盖52上的压缩空气通过空间52d内支承面52c上的方式配置的圆板状阀体71、和沿着将阀体71支承在支承面52c上的方向加载的压缩弹簧74构成。从压缩空气通过空间52d中的支承面52c连通至气缸空间50a上地形成空气连通孔52b,在阀体71支承在支承面52c上的状态下、利用阀体71覆盖并封闭空气通过孔52b。
阀体71,如图11所示,在圆盘状的金属板72的下面设置由橡胶等薄层构成的弹性密封层73。在弹性密封层73上形成环状的凹槽73a,同时在凹槽73a内的四个部位上形成凹部73d。另外,凹部73d是当在金属板72的下面设置弹性密封层73时、通过支撑金属板72产生的凹部。如从图9中可以看出的那样,按照与支承面52c中的空气通过孔52b的内周边缘P相对向的方式形成环状凹槽73a。即,利用环状凹槽73a,将弹性密封层73的表面分割成环状外周面73b和圆形内周面73c,但是,环状外周面73b的内周边缘位于支承面52c中比空气通过孔52b的内周边缘P靠外的外周侧上,圆形内周面73c的外周边缘位于比支承面52c中的空气通过孔52b的内周边缘P靠内的内周侧。因而,当阀体71支承在支承面52c上时,仅弹性密封层73的环状外周面73b与支承面52c接触,圆形内周面73c仅与空气通过孔52b对向,不与支承面52c接触。
上述结构的排气提升阀70,当如图8中的箭头A所示压缩机活塞53向下方移动时,受到在气缸空间50a内产生的负压、阀体71保持支承在支承面52c上的状态,并封闭空气通过孔52b,防止压缩空气通过空间52d内的压缩空气逆流到气缸空间50a内。这时,由橡胶等构成的弹性密封层73(特别是环状外周面73b)与支承面52d密封接触,确保闭塞时的密封性。另一方面,如箭头B所示,当压缩机活塞53向上方移动时,吸入气缸空间50a内的空气受到压缩,并且利用产生的压力反抗压缩弹簧74的加载力而抬起,压缩的空气通过空气通过孔52b被推出到压缩空气通过空间52d内。
如上面所述,当旋转曲柄轴16时,经由第一和第二链条32、62传递该旋转,并且压缩机驱动轴56以曲柄轴16旋转速度的1/2旋转驱动,压缩机活塞53对应于压缩机驱动轴56的旋转而往复运动。从而,曲柄轴16每旋转两周压缩机活塞53往复运动一次。这样,当压缩机活塞53往复运动时,在压缩机活塞53向下运动的行程(沿箭头A方向移动的行程)中,将吸气簧片阀64打开并从吸气孔52a将外部空气吸入到气缸空间50a内,在向上运动的行程(沿箭头B方向移动的行程)中,将排气提升阀70打开,对应于压缩机活塞53的向上运动将被压缩的气缸空间50a内的压缩空气推出到压缩空气通过空间52d内。另外,在这样推出压缩空气的时刻,如上所述,曲柄轴16同步旋转,与燃料喷射装置22进行的燃料喷射相一致。
另外,如图所示,在压缩机活塞53的上端面上形成圆筒状的凸部53a。该凸部53a具有比空气通过孔52b略小的直径,压缩机活塞53以当向上运动至上死点附近时凸部53a凸入到空气通过孔52b内的方式构成。因此,空气通过孔52b的内部空间的空气被凸部53a压缩,并且推出到压缩空气通过空间52d内,减小了压缩静区并提高了压缩效率。因此,当压缩机活塞53位于上死点时,凸部53a的前端面尽量接近弹性密封层73的圆形内周面73c,并且尽可能地提高了压缩效率。
这样,当为了将压缩空气推出到压缩空气通过空间52d内而使排气提升阀70的阀体71上下运动时,为了提高阀体71和支承面52c的紧密接触的性能、并降低阀体71与支承面52c接触时的噪音,在环状外周面73b上设有弹性密封层73。因此,如前面所述,由于环状外周面73b的内周边缘位于支承面52c中比空气通过孔52b的内周边缘P更靠外的外周侧,所以当阀体71支承在支承面52c上时,环状外周面73b的整个面与支承面52c接触,对该部分作用以均匀的压缩力,从而提高了弹性密封层73的耐用性。
如上所述,压缩空气供应管75连接到供应压缩空气的压缩空气通过空间52d上,如图6所示,该压缩空气供应管75与形成于发动机气缸盖12上的压缩空气供应路径76相连。压缩空气供应路径76在混合室形成孔26a上开口,如前面所述,将压缩空气供应到夹在从混合室形成孔26a内从上下嵌入的燃料供应装置27a和燃料喷射装置22之间形成的混合室28中。另外,形成连接到混合室形成孔26a的上侧且比其直径大的燃料供应装置配置孔26b,在其中配置燃料供应装置27,经由燃料供应管路27a供应的燃料经由燃料供应装置27供给到混合室28内。并且,对从压缩机50供应到混合室28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进行调节的调节装置78与上述压缩空气供应路径76相连地设置(参照图4)。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形成磁性联轴节式的水泵WP,该水泵WP连接到与形成压缩机驱动轴56中的偏心轴57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上。该水泵WP包括:经由连接构件80连接到压缩机驱动轴56上的外磁铁81、经由隔离构件84与外磁铁81的内部对向配置的内磁铁82、连接到内磁铁82上的泵轴83、安装在泵轴83前端的泵叶片85。隔离构件84隔离出配置压缩机驱动轴56的工作油流动空间、和配置泵叶片85的冷却水流动空间。外磁铁81和内磁铁82构成非接触型的机构,将隔离构件84夹在中间而相互分离开,利用两者之间的磁力作用,其中的一个随着另一个的旋转而旋转。
在该水泵WP中,如前面所述,当借助曲柄轴16的旋转使压缩机驱动轴56旋转、且与其一起使外部磁铁81旋转时,利用磁力耦合作用连带旋转驱动内部磁铁82,经由泵轴83旋转驱动泵叶片85。因此,从水箱吸入发动机冷却水,从排出口87排出。另外,在排出口87上连接冷却水供应管(图中未示出),该冷却水供应管连接到图4中所示的冷却水入口部88上,由此向形成于发动机气缸体10和发动机缸盖12内的冷却水通路供应冷却水。在该冷却水通路中循环并对发动机气缸体10和发动机缸盖12进行冷却的冷却水,从冷却水出口部89(参照图1)经由图中未示出的管送至散热器。另外,在水泵WP中,在从泵叶片85至排出口87的冷却水通过部分中设置恒温阀86。
如图4所示,用于起动上述结构的发动机部E的起动马达1,安装在壳体HSG上。在该起动马达1的驱动轴上安装起动马达齿轮(图中未示出),该起动马达齿轮与经由单向超越离合器(图中未示出)安装到曲柄轴端部上的起动齿轮2相啮合。另外,在曲柄轴16的端部上安装发电机G,利用曲柄轴16驱动并进行发电,上述单向超越离合器位于发电机G内。
当为了起动发动机部E而驱动起动马达1时,经由起动马达齿轮1旋转驱动起动齿轮2,旋转驱动曲柄轴16。因此,如上所述,驱动压缩机50并将压缩空气供应到混合室28中。与此同时,利用曲柄轴16的旋转对燃料泵(图中未示出)进行驱动,并经由燃料供应装置27向混合室28供应燃料。在混合室28内,将压缩空气和燃料混合并形成高浓度的混合气体,这与活塞13的往复运动相一致,并且喷射到燃烧室11内,同时,利用火花塞21点火燃烧,并起动发动机部E。这时,如上所述,为了提高压缩机50的效率,可以平稳地起动发动机部E。
这样,参照图2、并参照将变速器部TM放大表示的图12,对在起动发动机部E之后、将曲柄轴16的旋转驱动力变速并传递到驱动链轮SP的变速机构TM进行说明。变速器部TM包括:设置在曲柄轴16端部上的离心离合器CL1、与曲柄轴16平行配置的输入轴91和输出轴92、设置在输入轴91端部上的湿式多片离合器CL2、并列配置在输入输出轴91、92之间的第一速~第四速变速齿轮系110~140,将驱动链轮SP安装于输出轴92的端部上。
离心离合器CL1,用于使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在曲柄轴16上的传动驱动齿轮93和曲柄轴16配合和脱离,当曲柄轴16的旋转达到规定转速以上时,借助离心力工作并将传动驱动齿轮93结合到曲柄轴16上,以使两者成一体地旋转。旋转驱动齿轮93与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在输入轴91上的传动从动齿轮94啮合,将传动从动齿轮93的旋转传递给传动从动齿轮94。传递从动齿轮94可以借助湿式多片离合器CL2与输入轴91配合、脱离,可以与湿式多片离合器CL2配合、并使传递从动齿轮94和输入轴91成一体地旋转。
湿式多片离合器CL2包括:结合到传动从动齿轮94上的离合器鼓96、花键结合到输入轴91上的离合器从动盘毂97、交替重叠配置连接到离合器鼓96上的离合器片和连接到离合器从动盘毂97上的摩擦片的多片离合器部98、与多片离合器98相对向的活塞构件99a、将活塞构件99a压在多片离合器部98上的弹簧99b、和使活塞构件99a向着与多片离合器部98分离的方向移动的球凸轮机构95。平时,球凸轮机构95不工作,弹簧99b将活塞构件99a压在多片离合器部96上并且与湿式多片离合器CL2配合,传动从动齿轮94和输入轴91成一体地旋转。变速时,球凸轮机构95工作,活塞构件99a与多片离合器96分离并释放湿式多片离合器CL2,形成不进行传动从动齿轮94和输入轴91的旋转传递的状态。
第一速~第四速变速齿轮列110~140,由设置在输入轴91上的第一~第四速驱动齿轮111~141、设置在输出轴92并分别与第一~第四速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第四速从动齿轮112~142构成。第一速驱动齿轮111与输入轴91形成一体,第二速驱动齿轮121可相对自由旋转地配置在输入轴上并同时形成第一定缝销钉121a,第三速驱动齿轮131花键结合到输入轴91上,同时形成第二定缝销钉131a、第一定缝销钉配合孔131b和第一叉槽131c,第四速驱动齿轮141可相对自由旋转地配置在输入轴91上,同时形成第二定缝销钉配合孔141a。并且,第一速从动齿轮112可相对自由旋转地配置在输出轴上,同时形成第三定缝销钉配合孔112a,第二速从动齿轮122与输出轴92花键配合,同时形成第三定缝销钉122a、第四定缝销钉122b和第二叉槽122c,第三速从动齿轮132可相对自由旋转地配置在输出轴92上,同时形成第四定缝销钉配合孔132a,第四速从动齿轮142花键结合到输出轴92上。
在这些第一速~第四速变速齿轮列110~140的侧部,设有旋转式变速机构150,构成该旋转式变速机构的第一和第二调档叉151、152的前端叉部配合到上述第一和第二叉槽131c、122c中。两个调档叉151、152可自由旋转且可沿轴向自由移动地安装到调档滚筒153上,同时,销151a、152a配合到凸轮槽153a、153b中,对应于调档滚筒153的旋转向轴向方向移动。调档滚筒153经由连杆机构154连接到调档踏板(图中未示出)上,当操作调档踏板时,对应于其操作旋转调档滚筒153,第一和第二调档叉151、152沿轴向移动。
因此,当第二调档叉152向图中的左方移动时,第二速从动齿轮122向左方移动,并且第三定缝销钉122a嵌入到第三定缝销钉配合孔112a中,第一速从动齿轮112和第二速从动齿轮122相互结合。因此,输入轴91的旋转从第一速齿轮系110(第一速驱动齿轮111和第一速从动齿轮112)经由第二速从动齿轮122传递给输出轴92,进行对应于第一速齿轮系110的齿轮比的变速。另一方面,当第二调档叉152向右方移动时,第四定缝销钉122b嵌入到第四定缝销钉配合孔132a中,第二速从动齿轮122和第三速从动齿轮132相结合。因而,输入轴91的旋转从第三速齿轮系130(第三速驱动齿轮131和第三速从动齿轮132)经由第二速从动齿轮122传递给输出轴92,进行对应于第三速齿轮系130的齿轮比的变速。
并且,当第一调档叉151向图中的左方移动时,第三速驱动齿轮131向左方移动,并且第一定缝销钉121a嵌入到第一定缝销钉配合孔113b中,第二速驱动齿轮121和第三速从动齿轮131相结合。因而,输入轴91的旋转从第三速驱动齿轮131原样传递给第二速驱动齿轮121,经由第二速齿轮系120(第二速驱动齿轮121和第二速从动齿轮122)传递给输出轴92,进行对应于第二速齿轮系120的齿轮比的变速。另一方面,当第一调档叉151向右方移动时,第二定缝销钉131a嵌入到第二定缝销钉配合孔141a中,第三速驱动齿轮132和第四速从动齿轮142相结合。因而,输入轴91的旋转从第三速驱动齿轮131原样传递给第四速驱动齿轮141,经由第四速齿轮系140(第四速驱动齿轮141和第四速从动齿轮142)传递给输出轴92,进行对应于第四速齿轮系140的齿轮比的变速。
这样,经由第一速~第四速齿轮系110~140中的任意一列发生变速并被驱动的输出轴92的旋转,被原样传递给输出驱动链轮SP,如前面所述,经由图中未示出的链条传递给后轮并对后轮进行驱动。
以上,采用本发明的压缩机用于形成与燃料混合的混合气体,但是不言而喻,也可以适用于除此以外的压缩机。并且,压缩对象不限于空气,也可以是其它气体。
采用上面所述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配有缸体、缸盖、活塞和单向阀并构成压缩机,该单向阀具有支承在比流体通过孔直径大的支承面上并覆盖流体通过孔的阀体,薄板状的弹性密封构件接合设置在该阀体中与支承面接触的部分上,这时,弹性密封构件中的与支承面接触的部分的内周边缘与支承面中的流体通过孔的内周边缘相比位于外周侧上,按照该方式形成弹性密封构件。在这样构成的压缩机中,活塞通过在配合到气缸空间中的状态下往复运动,对单向阀进行开关操作,压缩并供应流体,这时,利用设置在阀体上的弹性密封构件的作用,可以降低阀体与支承面碰撞而产生的噪音,并且当阀体被支承在支承面上并封闭流体通过孔时,可以可靠地对该部分进行密封。进行这种操作的弹性密封构件中的与支承面接触的部分,由于以其内周边缘位于支承面内周边缘的外侧上的方式形成,所以该接触部分不与内周边缘接触,弹性密封构件的与支承面接触部分的整体与支承面接触,并且受到大致均匀的压缩力,提高了弹性密封构件的耐用性。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配有缸体、缸盖、活塞和单向阀并构成压缩机,在该压缩机中,在与活塞的缸盖相对向的面上,形成当活塞位于上死点附近时突出到流体通过孔内的凸部。在这样构成的压缩机中,当活塞从下死点移动至上死点并压缩气缸空间内的流体时,由于凸部突出到流体通过孔内且该空间部分的流体也被压缩,所以静区减小、提高了压缩效率。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配有缸体、缸盖、活塞和单向阀并构成压缩机,在该压缩机中,在与活塞的缸盖相对向的面上,形成当活塞位于上死点附近时突出到流体通过孔内的凸部,该单向阀具有支承在比流体通过孔直径大的支承面上并覆盖流体通过孔的平板状的阀体,薄板状的弹性密封构件接合并设置在该阀体中的与支承面接触侧的面上,弹性密封构件在支承面上与流体通过孔的内周边缘对向的部分凹陷。在这样构成的压缩机中,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情况一样,利用设置在阀体的与支承面接触侧的面上的弹性密封构件,可以降低阀体与支承面接触而产生的噪音,并且当将阀体支承在支承面上并封闭流体通过孔时,可以可靠地对该部分进行密封。并且,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情况一样,利用设置在活塞的与缸盖相对向的面(活塞头面)上的凸部,当活塞向上死点附近移动时,凸部突出到流体通过孔内,且该空间部分的流体也受到压缩,从而提高了压缩效率。进而,弹性密封构件在支承面上与流体通过孔的内周边缘对向的部分凹陷,所以在与活塞头面对向的部分上也设有弹性密封构件。因此,由于弹性密封构件发挥了缓冲吸收功能,所以当活塞位于上死点附近时,可以以上述凸部的前端尽量接近设有阀体弹性密封构件的面的方式进行设定,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效率。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配有缸体、缸盖、活塞和单向阀并构成压缩机,在与活塞的缸盖对向的面(活塞头面)上,形成当活塞位于上死点附近时突出到流体通过孔内的凸部。进而,将该压缩机安装到内燃机中,受到内燃机的曲柄轴旋转驱动力,活塞在气缸空间内往复运动,向内燃机的燃料喷射装置中提供压缩空气。在这种结构的压缩机中,形成于活塞头面上的凸部突出到流体通过孔内且该部分的流体也受到压缩,因而,获得很高的压缩效率。因而,可以向燃料喷射装置供应以高压缩效率压缩的空气,进行良好的燃料喷射。
Claims (4)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配有:具有圆筒状气缸空间的缸体、盖住气缸空间地安装在上述缸体上的缸盖、可自由滑动地嵌入配合到上述气缸空间内的活塞、可以开闭地覆盖与上述气缸空间连通地形成于上述缸盖上的流体通过孔的单向阀,
上述单向阀具有支承在比上述流体通过孔直径大的支承面上并覆盖上述流体通过孔的阀体,
薄板状的弹性密封构件接合设置在上述阀体中与上述支承面接触的一侧上,上述弹性密封构件中的与上述支承面接触的部分的内周边缘与上述支承面中的上述流体通过孔的内周边缘相比位于外周侧上,按照该方式形成弹性密封构件。
2、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配有:具有圆筒状气缸空间的缸体、盖住气缸空间地安装在上述缸体上的缸盖、可自由滑动地嵌入配合到上述气缸空间内的活塞、可以开闭地覆盖与上述气缸空间连通地形成于上述缸盖上的流体通过孔的单向阀,
在与上述活塞的上述缸盖相对向的面上,形成当上述活塞位于上死点附近时突出到上述流体通过孔内的凸部。
3、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配有:具有圆筒状气缸空间的缸体、盖住气缸空间地安装在上述缸体上的缸盖、可自由滑动地嵌入配合到上述气缸空间内的活塞、可以开闭地覆盖与上述气缸空间连通地形成于上述缸盖上的流体通过孔的单向阀,
在与上述活塞的上述缸盖相对向的面上,形成当上述活塞位于上死点附近时突出到上述流体通过孔内的凸部,
上述单向阀具有支承在比上述流体通过孔直径大的支承面上并覆盖上述流体通过孔的平板状的阀体,
薄板状的弹性密封构件接合设置在上述阀体中与上述支承面接触侧的面上,上述弹性密封构件在上述支承面中上与上述流体通过孔的内周边缘对向的部分凹陷。
4、一种压缩机,其中,配有:具有圆筒状气缸空间的缸体、盖住气缸空间地安装在上述缸体上的缸盖、可自由滑动地嵌入配合到上述气缸空间内的活塞、可以开闭地覆盖与上述气缸空间连通地形成于上述缸盖上的流体通过孔的单向阀,在与上述活塞的上述缸盖对向的面上,形成当上述活塞位于上死点附近时突出到上述流体通过孔内的凸部,
其特征在于,将这种压缩机安装到内燃机中,受到上述内燃机的曲柄轴旋转驱动力,上述活塞在上述气缸空间内往复运动,向上述内燃机的燃料喷射装置中提供压缩空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272872A JP2004108271A (ja) | 2002-09-19 | 2002-09-19 | 圧縮機 |
JP272872/02 | 2002-09-19 | ||
JP272872/2002 | 2002-09-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95349A true CN1495349A (zh) | 2004-05-12 |
CN1283912C CN1283912C (zh) | 2006-11-08 |
Family
ID=31973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15894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3912C (zh) | 2002-09-19 | 2003-09-12 | 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4108271A (zh) |
CN (1) | CN1283912C (zh) |
FR (1) | FR2844838B1 (zh) |
IT (1) | ITTO20030695A1 (zh) |
TW (1) | TWI22776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41041A (ko) | 2004-11-08 | 2006-05-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왕복동식 압축기의 토출밸브 결합체 |
WO2006052110A1 (en) * | 2004-11-12 | 2006-05-18 | Lg Electronics Inc. | Discharge valve and valve assembly of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having the same |
KR100700615B1 (ko) * | 2004-11-12 | 2007-03-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왕복동식 압축기의 토출밸브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517100C (de) * | 1931-01-31 | Schwarzwaldwerke Lanz G M B H | Gaskompressor | |
GB258029A (en) * | 1925-06-29 | 1926-09-16 | Ian Mcculloch | Improved valve construction for use in compressors, pumps and the like |
GB276541A (en) * | 1926-11-30 | 1927-09-01 |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fluid compressors |
DE19926186A1 (de) * | 1999-06-09 | 2000-12-14 | Leybold Vakuum Gmbh | Kolbenvakuumpumpe mit Auslassventil |
IT1311171B1 (it) * | 1999-12-21 | 2002-03-04 | Automac Sas Di Bigi Ing Mauriz | Motore termico alternativo dotato di equilibratura e precompressione |
-
2002
- 2002-09-19 JP JP2002272872A patent/JP2004108271A/ja active Pending
-
2003
- 2003-09-05 TW TW92124647A patent/TWI22776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9-12 CN CN 03158946 patent/CN128391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9-12 FR FR0350526A patent/FR2844838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9-12 IT ITTO20030695 patent/ITTO20030695A1/it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227761B (en) | 2005-02-11 |
FR2844838A1 (fr) | 2004-03-26 |
TW200417688A (en) | 2004-09-16 |
CN1283912C (zh) | 2006-11-08 |
FR2844838B1 (fr) | 2006-11-24 |
JP2004108271A (ja) | 2004-04-08 |
ITTO20030695A1 (it) | 2004-03-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00830C (zh) | 具有带压缩比可变机构的内燃机的动力装置 | |
US8490584B2 (en) | Air hybrid engine with dual chamber cylinder | |
EP2326814A1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dual-chamber cylinder | |
US20080060602A1 (en) | Self-lubricating piston | |
CN1283912C (zh) | 压缩机 | |
JPH09144554A (ja) | 高効率エンジン | |
US20090277402A1 (en) | Air/Fuel Double Pre-Mix Self-Supercharg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t Least One Freewheeling Mechanism | |
JP2007270653A (ja) | 筒内直噴内燃機関の圧縮機 | |
EP4001612B1 (en) |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ystem | |
US7428886B1 (en) | Two-cycle engine and compressor | |
EP0767294A1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02027202A (zh) | 四冲程内燃机的进气排气装置 | |
CN1281862C (zh) | 车辆用自然吸气式内燃机 | |
CN108150238A (zh) | 凸凹轮转子双缸四冲程发动机 | |
CN103133130B (zh) | 摆动活塞式内燃发动机 | |
CN1323946A (zh) | 一种内燃机共用气门装置 | |
US8206129B2 (en) | Super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cluding a pressurized fluid outlet | |
JP2006516695A (ja) | 改良エンジン | |
JP2004108272A (ja) | 圧縮機 | |
JP4175816B2 (ja) | 4ストローク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装置 | |
RU66782U1 (ru) | Роторный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 |
GB2185073A (en) | Compression ignition Wankel engine | |
KR100481692B1 (ko) | 엔진 밸브구동장치 | |
KR101196447B1 (ko) | 프리휠링 기구를 구비한 공기/연료 이중 예비 혼합 자체 과급 내연 기관 | |
CN119317771A (zh) | 轴向式内燃发动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08 Termination date: 2014091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