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9408A - 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9408A
CN1479408A CNA031524508A CN03152450A CN1479408A CN 1479408 A CN1479408 A CN 1479408A CN A031524508 A CNA031524508 A CN A031524508A CN 03152450 A CN03152450 A CN 03152450A CN 1479408 A CN1479408 A CN 1479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pertable raido
raido communication
suspension rod
ro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524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9408B (zh
Inventor
����˹���ҿ�
岩井浩
搆口信二
����һ
山田贤一
朝比奈敏宽
山本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79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9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479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9408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H04M1/05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head, throat or bre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Structure Of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包括由连接在其框体(103)上的两端和位于其间的中央部构成的吊杆部(110),在吊杆部(110)和框体(103)之间包括至少1个贯通孔(110h)。吊杆部(110),包括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宽度方向上平行延伸的中央部、和从中央部弯折的2个端部。另外,在吊杆部(110)的内部和表面中的一方上设置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天线元件(202)的至少一部分。实现了在保持良好的天线辐射特性的情况下、即使将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放入到衣服口袋内也不会使用户感到不舒服,并且在脖子上时可以保持良好平衡。

Description

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特别涉及主要在手机电话终端装置等通信机器的支承装置或者支承部件方面具有特点的便携式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手机电话终端装置等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急速发展。另外,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不仅作为现有的电话机功能使用,而且开始变成可以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利用WWW(万维网)进行网页的浏览等的数据终端装置,为此,推进了显示器的大型化。在这种状况下,既能适应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小型化,并且又能适应显示器的大画面化的折叠式手机电话终端开始普及。
图33(a)表示现有技术的折叠式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51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平面图,图33(b)表示其侧视图。在图33(a)以及图33(b)中,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51,按照通过合页部104将上侧框体152和下侧框体103连接并可折叠的方式构成,在上侧框体152上,设置将由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收发的或者保存的文字和图像等信息进行显示的显示器105、通话时输出通话对方的声音的扬声器用音孔部106、用于与便携式通信装置进行电波收发的例如鞭状天线的外部天线153。另外,在下侧框体103上,设置进行按键操作的键盘107、充电电池108、微型麦克风109。
另外,在专利文献特表2002-516503号公报中公示了,在具有天线元件的通信装置用天线中,在壳体上,包含可从与上述壳体邻接的关闭位置到与壳体打开一定角度的动作位置进行动作地枢连的第1翻盖的天线。在该天线中,具有作为接地面的导电元件的第2翻盖可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壳体上,可以在从与上述壳体邻接的关闭位置到与壳体和第1翻盖两者相距一定角度的动作位置之间动作。当第1以及第2翻盖处于关闭位置时,将控制装置覆盖,该天线完全不裸露到壳体的外部。在动作位置上,天线元件以及导电元件,可以形成不容易受到用户的干扰,与无线电网络的频率最佳同步的天线。
但是,图33(a)以及图33(b)所示的外部天线153,由于从上侧框体上凸出,从衣服口袋中取出时容易挂绊,或者装在裤子口袋中在椅子上座下时有时会被外部天线153按压,造成用户有不舒服的感觉。另外,不放在口袋中而挂在脖子上时,如图34所示,外部天线153位于该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51的上部的左边或者右边的任一端部上,由于是非对称结构,重量的重心从中心偏离,有一种平衡性不良的感觉。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采用包括壳体、第1翻盖和第2翻盖的复杂结构,另外,由于具有天线元件的第1翻盖的尺寸大,对用户有妨碍,存在操作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持天线的良好辐射特性的情况下,即使将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放入到衣服口袋中也不会使用户有不舒服的感觉,并且如果将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挂在脖子上具有可保持良好的平衡自然下垂的左右对称的结构、既提高了性能又提高外观设计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
有关第1发明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是包括由连接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框体上的两端和位于其间的中央部构成的吊杆部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吊杆部和上述框体之间至少包括一个贯通孔。
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吊杆部包括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平行延伸的中央部、和从上述中央部弯折的2个端部。或者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吊杆部具有拱桥形状。
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吊杆部的两端的厚度,比上述吊杆部的中央部的厚度大。
进一步,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吊杆部的两端的宽度,比上述吊杆部的中央部的宽度大。
又进一步,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吊杆部相对于上述框体可以装卸。
另外,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吊杆部按照与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底面实际上在同一平面上延伸那样进行设置。
进一步,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吊杆部,按照其中央部从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底面的平面凸出那样倾斜设置。
又进一步,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吊杆部由电介质构成。在此,其特征是上述吊杆部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构成。或者,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吊杆部由导体材料构成。
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吊杆部的内部和表面中的一方上设置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天线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还具有形成在所述吊杆部与所述框体之间的增强部件,在上述增强部件的内部和表面中的一方上设置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天线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进一步,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吊杆部的内部和表面中的一方上设置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非激励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有关第2本发明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是包括连接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框体的端部上的板形状的吊带安装部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吊带安装部上包括至少一个贯通孔,在上述吊带安装部的内部和表面中的一方上设置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天线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吊带安装部部的内部和表面中的一方上设置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非激励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在上述吊带安装部中与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框体的端部的连接部的厚度,比在上述吊带安装部中远离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框体的部分的厚度要大。
进一步,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天线元件包含螺旋导体。
又进一步,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天线元件包含折曲导体。在此,其特征是上述折曲导体在3维上弯折形成。
依据有关第1发明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是包括由连接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框体上的两端和位于其间的中央部构成的吊杆部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在上述吊杆部和上述框体之间包括至少一个贯通孔。在此,上述吊杆部包括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平行延伸的中央部、和从上述中央部弯折的2个端部,或者上述吊杆部拱桥形状。进一步,在上述吊杆部的内部和表面中的一方上设置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天线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因此,由于不采用现有技术的外部天线可以进行电波的收发,可以解决从衣服口袋中取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时被外部天线挂绊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另外,由于在上述吊杆部和上述框体之间包括至少一个贯通孔,可以在上述吊杆部上装上吊带挂在脖子上,这时也可以不采用现有技术的外部天线,将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设计成左右对称,在将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挂在脖子上时,容易取得上述装置的左右平衡。
依据有关第2本发明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是包括连接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框体的端部上的板形状的吊带安装部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在上述吊带安装部上包括至少一个贯通孔,在上述吊带安装部的内部和表面中的一方上设置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天线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因此,由于不采用现有技术的外部天线可以进行电波的收发,可以解决从衣服口袋中取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时被外部天线挂绊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另外,由于在上述吊带安装部上包括至少一个贯通孔,可以在上述吊杆部上装上吊带挂在脖子上,这时也可以不采用现有技术的外部天线,将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设计成左右对称,在将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挂在脖子上时,容易取得上述装置的左右平衡。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实施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侧视图。
图2表示图1(a)所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下侧框体103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
图3表示将图1(a)以及图1(b)所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挂在脖子上进行使用时一例的平面图。
图4(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实施方案的第1变形例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a的下侧框体的构成例的平面图,(b)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实施方案的第2变形例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b的下侧框体的构成例的平面图。
图5表示有关本发明第2实施方案的采用反F型天线元件400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c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
图6表示有关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的采用螺旋天线元件500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d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
图7表示有关本发明第4实施方案的采用折曲型天线元件600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e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
图8表示有关本发明第5实施方案的采用包含螺旋导体701的天线元件700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f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
图9表示有关本发明第6实施方案的采用包含折曲导体711的天线元件710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g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
图10表示有关本发明第7实施方案,(a)表示采用包含三维折曲导体721的天线元件720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h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b)表示图10(a)的折曲导体721以及辐射导体702的侧视图。
图11表示有关本发明第8实施方案的直立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的侧视图。
图12表示有关本发明第9实施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的侧视图。
图13表示有关本发明第9实施方案的变形例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a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a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a的侧视图。
图14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0实施方案的直立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a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a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a的侧视图。
图15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1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i的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
图16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2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j的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
图17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3实施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k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k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k的侧视图。
图18表示将图17(a)以及图17(b)所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k放置在平面1300上时的侧视图。
图19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4实施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l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l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侧视图。
图20表示图19(a)以及图19(b)所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l的下侧框体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
图21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5实施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m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m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m的侧视图。
图22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6实施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n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n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n的侧视图。
图23表示将图22(a)以及图22(b)所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n挂在脖子上进行使用时一例的平面图。
图24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7实施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o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o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o的侧视图。
图25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8实施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p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p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p的侧视图。
图26表示图25(a)以及图25(b)所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p的下侧框体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
图27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9实施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q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q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q的侧视图。
图28表示有关本发明第20实施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r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r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r的侧视图。
图29表示有关本发明第21实施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的侧视图。
图30表示有关本发明第21实施方案的变形例的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侧视图。
图31表示有关本发明第22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侧视图。
图32表示图31所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的详细构成图,(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的下侧框体的具体构成例,(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的吊杆部的具体构成例,(c)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的螺钉部142a、142b的具体构成例的上面图,(d)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的螺钉部142a、142b的具体构成例的侧视图。
图33表示现有技术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51的构成例,(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51的平面图,(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51的侧视图。
图34表示将现有技术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51挂在脖子上进行使用时的平面图。
图中:101、101a~101t、801、801a、900、900a-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2-上侧框体、103-下侧框体、104-合页部、105、803-显示器、106、804-扬声器用音孔部、107、805-键盘、108、806-充电电池、109、807-微型麦克风、110、131、132、141、808、808a、901、1301-吊杆部、110a、110b、133-吊带安装部、101h、110h1、110h2、110h3、110h4、110h11、110h12、110h13、110h21、110h22、110h23、110h31、110h32-贯通孔、111、125-吊带安装部部件、111a-安装部、111b-吊带穿通部、112、126-吊带、113、114、133h、133h1、133h2-贯通孔、121、122、123、124、127-增强部件、142a、142b-螺钉部、201、705-下侧基板、130、202、700、710、720、1101、1201-天线元件、203-供电点、204-无线电通信电路、205-无线电发射电路、206-无线电接收电路、207-循环器、208-供电电缆、400-反F天线元件、BP-分支部、500-螺旋天线元件、501-螺旋导体、600-折曲天线元件、601-折曲导体、701-螺旋导体、702-辐射体、703-供电导体、711、721-折曲导体、802-框体、902-副显示器、1102、1202-导体线、1103、1104-螺钉、1301a-吊杆部的中央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案。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符号。第1实施方案
图1(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实施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处于折叠状态的平面图,(b)表示其侧视图。图2表示图1(a)所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下侧框体103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在图1(a)以及图1(b)中,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构成包括略直方体形状的上侧框体102、略直方体形状的下侧框体103、连接上侧框体102以及下侧框体103的合页部104、设置在上部框体102上的显示器105以及扬声器用音孔部106、分别设置在下侧框体103上的键盘107、充电电池108、微型麦克风109以及吊杆部110。
在图1(a)以及图1(b)中,上侧框体102以及下侧框体103通过采用合页部104相互连接,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可以利用合页部104进行折叠。为显示由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收发或者保存的文字或者图像信息的显示器105,在上侧框体102中,设置在当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折叠时处于内侧的内面102s上。另外,与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无线电接收电路206(参见图2)连接的扬声器(图中未画出)、和位于该扬声器的上方在通话时输出通话对方的声音的扬声器用音孔部106,在上侧框体102的设置了显示器105的内面102s中,设置在夹持显示器10两边与合页部104相反的一侧上。进一步,为进行按键输入操作的键盘107,在下侧框体103中,设置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折叠后处于内侧的内面103s上,微型麦克风109,在下侧框体103的设置了键盘107的内面103s中,设置在键盘107的两边与合页部104相反一侧上。充电电池108设置在下侧框体103的与键盘107相反侧的外面103t(以下称为底面)上。
吊杆部110,由具有比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横宽要长的长度的圆柱形状的电介质部件构成,以通过其长轴方向的中心的面作为对称面对称构成,其两端弯曲成相同的长度。吊杆部110的两端,连接在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在此,上面103u时连接下侧框体103的设置了键盘107的内面103s和与其内面103s对向的相反一侧的底面103t的面,并且与合页部104邻接。这时,吊杆部110,如图1(a)所示,构成为使包含吊杆部110的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框体以其宽度方向的中心面作为对称面左右对称,并且吊杆部110,如图1(b)所示,设置成不从下侧框体103的底面103t向外侧(在图1(b)中,框体的右侧)凸出。参见图1(b),吊杆部110的中心部的长轴方向,从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侧面(图1(b)的纸面上侧)观察时,和下侧框体103的底面103t平行,吊杆部110和下侧框体103的底面103t之间不存在段差,在与底面103t实际上为同一面上延伸连接而成。在本实施方案中,在由吊杆部110和下侧框体103的底面103t所包围的空间内形成为大致为梯形形状的贯通孔110h是很重要的。此外,在图1(a)以及图1(b)中,示出了不包括外部天线等其它凸出物,内藏有天线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构成例。
在图2中,在下侧框体103的内部设置下侧基板201,另外,在吊杆部110的内部和下侧框体103的内部延伸设置有,假定收发无线电信号的波长为λ时具有λ/4的长度的单极带状导体所构成的天线元件202。天线元件202,通过设置在下侧框体103内的供电点203与设置下侧基板201上的无线电通信电路204连接。详细讲,无线电通信电路204,由无线电发送电路205、无线电接收电路206、循环器207构成。供电点203通过供电电缆208与循环器207连接。这时,天线元件202的输入阻抗、供电电缆208的特征阻抗、无线电天线电路204的输出阻抗设定成例如50Ω等的给定阻抗。在循环器207上连接无线电发送电路205和无线电接收电路206。
从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无线电发送声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信号时,无线电发送电路205按照上述信息信号数字调制成传输波后,频率变换成更高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并且进行功率放大后,产生发送无线电信号,该发送无线电信号,通过循环器207、供电电缆208以及供电点203,输入给天线元件202,上述发送无线电信号从天线元件202向空间辐射。另一方面,对声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信号调制后的无线电信号作为接收无线电信号由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接收时,由天线202接收到的接收无线电信号,通过供电点203、供电电缆208以及循环器207输入给无线电接收电路206,无线电接收电路206,对所接收的无线电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频率变换成更低频率后,进行数字解调,产生信息信号后输出。
这样,通过在吊杆部110的内部形成天线元件202,即使不采用现有技术的外部天线153(参见图33)也可以进行电波的收发,依据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将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从衣服口袋中取出时可以解决由外部天线挂绊的现有技术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所出现的问题。
图3表示将图1(a)以及图1(b)所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挂在脖子上进行使用时一例的平面图。在图3的例中,采用由安装部110a和吊带穿通部111b构成的、所谓[连接器]的吊带安装部件111,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上安装吊带112。详细讲,吊带安装部件111的安装部111a密接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吊杆部110的长轴方向的中央部的外周面上进行连接,另外,吊带112,穿通吊带安装部件111的吊带穿通部111b。在此,吊带穿通部111b,具有为穿通吊带的例如圆形的穿通孔。
进一步,在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中,由于在由吊杆部110和下侧框体103的底面103t所包围的空间内形成为大致为梯形形状的贯通孔110h,如图3所示,在吊杆部110上安装吊带112后可以挂在脖子上,这时,由于也可以不采用现有技术的外部天线153(参见图33),而使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成为左右对称的外观,在将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挂在脖子上时容易取得左右的平衡。
另外,依据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使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进行通信时,用户的手指也可以勾住吊杆部110,这样,可以提高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的操作性。
图4(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实施方案的第1变形例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a的下侧框体103的构成例的平面图。在图1(a)以及图1(b)的例中,将圆柱形状的电介质折曲后形成吊杆部110,而在图4(a)的变形例中,其特征是在由等腰梯形的平行平板形状的电介质所构成的吊带安装部110a中,形成使吊带穿通的矩形形状的穿通孔113、114。梯形板形状的吊带安装部110a,梯形的相互平行的边中的一方,和图1(a)以及图1(b)的吊杆部110同样,设置成与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a的下侧框体(图1(a)以及图1(b)的103)的上面103u连接,并且在吊带安装部110a的中央部,在以通过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面成为对称面的位置上形成2个贯通孔113、114。此外,在吊带安装部110a上,和图2同样埋设天线元件202。另外,通过在吊带安装部110a中作为安装吊带的开口形成2个穿通孔113、114,不需要采用特别设置的安装部件,可以直接将吊带安装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a上。
图4(b)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实施方案的第2变形例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b的下侧框体103的构成例的平面图。在图4(b)的变形例中,其特征是在由矩形的平行平板形状的电介质所构成的吊带安装部110b中,形成2个穿通孔113、114。该吊带安装部110b,除了采用矩形形状以外,和图4(a)的吊带安装部110a同样构成。第2实施方案
在第1实施方案中,以在吊杆部110的内部形成带状导体的单极天线的天线元件202为例进行了说明,也可以采用其它天线构成。作为其例,参照图5、图6、图7、图8、图9以及图10(a)以及图10(b),对有关本发明的第2到第7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c、110d、101e、101f、101g、101h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5表示有关本发明第2实施方案的采用反F型天线元件400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c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在图5中,反F型天线元件400,由分别由带状导体构成的、第1天线部分401、第2天线部分402、第3天线部分403所构成。详细讲,反F型天线元件400的第1天线部分401的一端连接在供电点402上,其另一端连接在分支点BP上。另外,第2天线部分402的一端连接在分支部BP上,其另一端与在下侧框体103内的下侧基板201上形成的接地导体电连接进行接地。进一步,第3天线部分403的一端连接在分支点BP上,该第3天线部分403从分支部BP从吊杆部110的一侧端部通过吊杆部110内延伸到其相反侧的端部。在此,第1天线部分401、和第3天线部分403的长度合计,设定成收发无线电信号的波长的1/4长度,第1和第3天线部分401、403的组合作为1/4波长的单极天线动作。另外,第2天线部分402、和第3天线部分403的长度合计,设定成收发无线电信号的波长的1/4长度,第2和第3天线部分402、403的组合作为1/4波长的单极非激励元件动作。
此外,供电点203通过供电电缆208与下侧基板201上的无线电通信电路204连接,这时,在供电点203中天线元件202的输入阻抗、供电电缆208的特征阻抗、无线电天线电路204的输出阻抗设定成实际上与例如50Ω阻抗一致。
以上那样构成的3个天线元件401、402、403所构成的天线装置构成反F型天线元件400。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c除了在吊杆部110内形成反F型天线元件400以外,具有和图1(a)以及图1(b)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0相同的作用效果。第3实施方案
图6表示有关本发明第3实施方案的采用螺旋型天线元件500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d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螺旋型天线元件500,在吊杆部110的内部和下侧框体103的内部,例如采用带状导体形成,螺旋型天线元件500,所具有的特征是在该带状导体的中间一部分中包括螺旋状的螺旋导体501。螺旋型天线元件500的一端,通过供电点203以及供电电缆208与无线电通信电路204连接。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d除了在吊杆部110内形成螺旋型天线元件500以外,具有和图1(a)以及图1(b)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0相同的作用效果。依据该螺旋型天线元件500,还具有可以按照给定方向特性收发圆偏振波的无线电信号的特有效果。第4实施方案
图7表示有关本发明第4实施方案的采用折曲型天线元件600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e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折曲型天线元件600,在吊杆部110的内部和下侧框体103的内部,例如采用带状导体形成,折曲型天线元件600,所具有的特征是在吊杆部110内包括折曲状的折曲导体601。折曲型天线元件600的一端,通过供电点203以及供电电缆208与无线电通信电路204连接。
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e除了在吊杆部110内形成折曲型天线元件600以外,具有和图1(a)以及图1(b)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0相同的作用效果。依据本实施方案的折曲型天线元件600,由于包括折曲导体601,和图1(a)以及图1(b)的第1实施方案相比,可以缩小收发的无线电信号的频带,并且降低天线的增益。第5实施方案
图8表示有关本发明第5实施方案的采用包括螺旋导体701的天线元件700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f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f的天线元件700,如图8所示,采用带状导体形成,由螺旋形状的天线长短收缩用螺旋导体701、在3处弯折的直线导体的辐射导体702、供电导体703构成,螺旋导体701以及供电导体703设置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f的下侧框体103内,而辐射导体702在吊杆部110内形成。天线元件700的螺旋导体701的一端与辐射导体702的一端连接,螺旋导体701的另一端在吊杆部110内形成开放端。另一方面,螺旋导体701的另一端,通过供电导体703以及供电点203与无线电通信电路204连接。
在本实施方案中,天线元件700的带状导体,假定收发的无线电信号的波长为λ,具有约λ/4的电长度,在供电导体703的供电点203侧电流变大,在发射导体702的开放端侧电场变大。为此,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在天线元件700的供电点203附近的下侧框体103内包括螺旋导体701,利用螺旋导701可以延长电流的路径,这样,可以缩小天线元件700的整体。另外,在激励天线元件700时,由于从辐射导体702辐射的电场比其它部分强,增强了辐射导体702、和下侧基板705的接地导体以及合页部(例如图1(a)以及图1(b)的合页部104等,由导体构成时)之间的电磁场耦合,镜像电流在下侧基板705的接地导体以及合页部(接地导体)中流动。其结果,有可能潜在存在不容易从天线元件700辐射电波的问题。这时,当在辐射导体702、和下侧框体103之间的空间中(在图8中贯通孔110h)填充电介质时,进一步增强电磁场耦合,更不容易发射电波。在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在辐射导体702、和下侧框体103之间的空间内形成空隙的贯通孔110h,和填充电介质的情况相比,由于可以降低上述电磁场耦合,可以减小吊杆部110的从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的凸出量,并且可以提高视觉上的美感。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f中,由于在供电点203附近配置包括螺旋导体701的天线元件700,可以大幅度缩短天线元件700的实际上的天线长度。第6实施方案
图9表示有关本发明第6实施方案的采用包含折曲导体711的天线元件710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g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天线元件710,由折曲导体711、辐射导体7102、供电导体703构成,其特征是采用折曲形状的折曲导体711替代图8的螺旋导体701。本实施方案的作用效果和第5实施方案相同。第7实施方案
图10表示有关本发明第7实施方案,图10(a)表示采用包含三维折曲导体721的天线元件720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h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图10(b)表示图10(a)的折曲导体721以及辐射导体702的侧视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天线元件720,由折曲导体721、辐射导体702、供电导体703构成,其特征是采用折曲形状的折曲导体721替代图8的螺旋导体701。本实施方案的作用效果和第5实施方案相同。在本实施方案中,特有的特征是折曲导体721在3维方向上弯曲形成。第8实施方案
在上述第1到第7实施方案中,示出了折叠型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构成例,也可以在直立型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上形成吊杆部。图11(a)以及图11(b)表示形成有吊杆部808的直立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的构成例,图11(a)表示该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的平面图,图11(b)表示其侧视图。
在图11(a)以及图11(b)中,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包括具有代职直方体形状的框体802,在框体802的操作面802s的上侧,设置显示由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收发或者保存的文字、图像等信息的显示器803,在显示器803的上侧形成通话时输出通话对方的声音的扬声器(图中未画出)、和设置在该扬声器上的扬声器用音孔部804。另一方面,在显示器803的下侧,设置进行按键输入操作的键盘805,在键盘805的下侧设置微型麦克风807,和操作面802相反侧的对向的框体802的底面802t上设置充电电池806。
进一步,在连接框体802的操作面802s和底面802t的上面802u上,连接埋入了天线元件(图中未画出)的吊杆部808。吊杆部808,和图1(a)以及图1(b)的吊杆部110同样,由具有比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的横宽要长的长度的圆柱形状的电介质构成,以通过其长轴方向的中心的面作为对称面对称构成,其两端弯曲成相同的长度,吊杆部808的两端,连接在框体802的上面802u。这时,包含吊杆部808的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的框体802,如图11(a)所示,左右对称,并且从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的侧面观察时,如图11(b)所示,吊杆部808和框体802的底面802t平行,吊杆部808和框体802的底面802t之间不存在段差,进行连接。
以上那样构成的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具有和有关上述第1到第7实施方案的折叠型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相同的效果。此外,在吊杆部808中,也可以使用在第1到第7实施方案中说明的任一种天线元件。
在上述的第1到第8实施方案中,通过在电介质材料构成的吊杆部110、808内形成天线元件,可以降低该天线元件的共振频率,可以小型化。另外,通过用树脂固定天线元件的周围,可以提高吊杆部110、808以及天线元件的部分机械强度,可以增大批量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第1到第8实施方案中,虽然示出了在吊杆部110、808内形成天线元件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在吊杆部110、808内形成天线元件,而在框体内部配置天线元件,这时,也可以避免在现有技术中成为问题的从衣服口袋中取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时被挂绊的情况。第9实施方案
图12(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9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处于折叠状态的平面图,图12(b)表示其侧视图。在图12(a)以及图12(b)中,吊杆部901,设置在上侧框体102中,在与设置了合页部104的上面102u相反侧的对向的设置了扬声器用音孔部106一侧的下面102d上,在与上侧框体102的内面102s对应的外面102t的中央部上设置副显示器902。此外,在图12(a)以及图12(b)中为了说明上的方便,虽然采用了上面102u以及下面102d的说法,但根据使用状态上下关系会发生变化。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中,副显示器902主要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处于这些状态时使用,显示现在时刻、电波接收强度的状态、充电电池残量以及来信消息等信息。一般讲,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包括副显示器902时,根据在副显示器902上显示的文字和图画的朝向,确定处于折叠状态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的上侧在那一方向,当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处于这些状态时如果使合页部904成为下端那样配置副显示器902,如本实施方案所示,吊杆部901处于与合页部104相反一侧并且配置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的端部的下面02d上,当挂在脖子上手持该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时,用户可以在正方向上查看副显示器902上显示的文字和图画。此外,和上述第1到第7实施方案同样,也可以在吊杆部901内形成天线元件。
图13(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9实施方案的变形例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a处于折叠状态的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3(b)表示其侧视图。该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a,如图13(a)以及图13(b)所示,和有关第9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相比较,不同点在于吊杆部901连接在下侧框体103的与上面103u对向的下面103d上。这时,在有关第9实施方案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在打开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a使用进行通话时,吊杆部901成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a的下端,吊杆部901与人体之间的距离相隔比较远,可以降低SAR(SpecificAbsorption Rate,相对吸收率)的最大值。另外,在握住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900a的合页部104及其附近进行使用的状态下,人体不容易对电磁波有影响,在通话时可以保持良好的天线辐射特性。第10实施方案
图14(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0实施方案的直立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a的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4(b)表示其侧视图。该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a,如图14(a)以及图14(b)所示,和第8实施方案相比较,不同点在于吊杆部808a连接在框体802的与上面802u对向的下面802d上。在吊杆部808a内形成天线元件时,在通话时吊杆部808a成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a的下端,人体与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a之间的距离相隔比较远,可以降低SAR的最大值。另外,在握住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801a的上部附近(上面802u的附近)进行使用的状态下,人体不容易对电磁波有影响,在通话时可以保持良好的天线辐射特性。第11实施方案
图15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1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i的下侧框体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在图15中,在吊杆部110内部形成具有1/4波长的单极天线的天线元件1101,其一端与供电点203连接,其另一端成为开放端。另外,供电点203通过供电电缆208与无线电图像电路204连接。进一步,在吊杆部110的内部的下部框体103侧,导体线1102相距天线元件1101给定距离,并且沿天线元件1101形成。导体线1102的两端,在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附近的下侧框体103的内部中分别缠绕在螺钉1103、1104上,通过这些螺钉1103、1104固定在下侧框体103上。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i中,由导体线1102可以提高吊杆部110的强度,提高批量生产效率。另外,通过使导体线1102与天线元件1101电磁耦合,可以使导体线1102作为非激励元件动作,这样,可以改变天线元件1101的方向性,并且非激励元件的导体线1102和天线元件1101相互覆盖不同的频带进行共振,可以使该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i在2种频带下动作。第12实施方案
图16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2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j的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如图16所示,作为非激励元件动作的导体线1202,从下侧框体103观察时,也可以设置在天线元件1201的外侧,这时也可以起到和第11实施方案相同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有关第11以及第12实施方案的导体线1102、1202,也可以在第1到第10任一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适用。
在以上的实施方案中,导体线1102、1202虽然在吊杆部110内形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采用导体线1102、1202,而采用镁合金和锌合金等导体材料形成吊杆部110的外侧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这时,高导体材料也可以作为非激励元件动作。另外,向这些导体材料部分供电,也可以作为天线元件1201的一部分动作,这时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天线辐射特性。第13实施方案
图17(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3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k的具体构成例的平面图,图17(b)表示其侧视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k,和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有关第1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相比较,远距下侧框体103的吊杆部1301的中央部分1301a,从下侧框体103的从底面103t的延伸面向与向合页部10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凸出,吊杆部1301从底面103t倾斜设置。
依据以上那样构成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k,由于吊杆部1301与底面103t倾斜设置,当将该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k放置在桌子或者平台等平面1300上时,如图18所示,下侧框体103的底面103t除了其下侧端部外,处于在平面1300上悬浮的状态。因此,在将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k放置在平面1300上的状态下拉动时,可以放置对下侧框体103的底面103t造成刮伤。另外,由于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k的角度倾斜,即使放置在桌子上也容易看见显示器105和副显示器(在图18中未画出,例如图13(a)所示的副显示器902等)的显示。进一步,即使在不锈钢桌子等金属板上放置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k,由于只有形成天线元件的吊杆部1301的前端中央部分1301a与不锈钢桌子接触,可以相对防止由于与金属板的电磁场耦合引起的天线增益的下降。
此外,通过采用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吊杆部1301,当将图18所示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k放置在平面1300上时,在误将其踩住等从上侧施加压力时由于可以吸收冲击,具有不容易将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k损坏的优点。
以上说明的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吊杆部1301也可以构成第1到第12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第14实施方案
图19(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4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l处于折叠状态的平面图,图19(b)表示其侧视图,图20表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l的下侧框体103的具体构成例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l,如图19(a)以及图19(b)所示,和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有关第1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相比较,其特点是进一步包括连接吊杆部110的长轴方向的中央部110c、和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103uc之间的由电介质构成的圆柱形状的增强部件121。这样,吊杆部110和下侧框体103之间的贯通孔,被分割成位于左右的2个贯通孔110h1、110h2。
在图19(a)以及图19(b)中,示出了不包括外部天线等其它凸出物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l的构成例。另外,在图20中,在下侧框体103的内部设置有下侧基板201,设置在吊杆部110的内部和下侧框体103的内部的单极天线元件202的一端通过供电点203以及供电电缆208与无线电通信电路204连接。
依据以上那样构成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l,通过包括圆柱形状的增强部件121,提高吊杆部110对冲击的耐用性,即使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l向下掉落时也不容易破损。此外,在图20中,虽然在吊杆部110的内部形成单极天线元件20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有关第2到第7实施方案的天线元件。进一步,如上所述,通过采用导体材料形成吊杆部11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构成天线元件,这样,可以提高吊杆部110的机械强度,即使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l掉落地面时也不容易破损。第15实施方案
图21(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5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m处于折叠状态的构成例的平面图,图21(b)表示其侧视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m,如图21(a)以及图21(b)所示,和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有关第1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相比较,其特点是进一步包括将除了吊杆部110的中央部110c以外的两侧部分110a、110b的长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之间按照与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实际上平行那样进行连接的、由电介质构成的圆柱形状的增强部件122。这样,吊杆部110和下侧框体103之间的贯通孔,被分割成位于上下的2个贯通孔110h3、110h4。以上那样构成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m,具有和有关第14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l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也可以采用例如导体材料构成增强部件122,这样,当在吊杆部110内形成的天线元件(图中未画出)动作时,该增强部件122可以作为非激励元件动作。
在上述第14以及第15实施方案所示的增强部件121、122也可以与吊杆部110或者下侧框体103一体成形,这时可以进一步大幅度增加吊杆部110的机械强度。另外,虽然是对采用电介质材料构成增强部件121、12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增强部件121、122也可以采用给定的合金形成。第16实施方案
图22(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6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n处于折叠状态的构成例的平面图,图22(b)表示其侧视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n,替换图19所示的增强部件121,其特点是进一步包括分别由电介质构成的圆柱形状的第1和第2增强部件123、124。
如图22(a)所示,在吊杆部110上,在其中央部110c附近,将中央部110c夹在中间的两侧位置的部分采用符号110ca、110cb表示,在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上,在其中央部103uc附近,将中央部103uc夹在中间的两侧位置的部分采用符号103uca、103ucb表示。在此,第1增强部件123,将吊杆部110的部分110ca和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的部分103uca连接所形成,第2增强部件124,将吊杆部110的部分110cb和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的部分103ucb连接所形成。因此,在吊杆部110和下侧框体103之间形成的贯通孔,被分割成位于其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贯通孔110h11、和位于其两侧的2个贯通孔110h12、110h13。
以上那样构成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n,在采用绳或者吊带等挂在脖子上时,如图23所示,在吊杆部110的中央部110c上形成贯通孔110h11,利用该贯通孔110h11,由于可以通过用于连接吊带126的吊带安装部件125,在采用吊带126将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n挂在脖子上时,可以取得左右的平衡。这时,增强部件123、124,作为防止穿通吊杆部110的贯通孔110h11的吊带安装部件125在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移动的止挡使用,可以保持挂在脖子上时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n的稳定。第17实施方案
图24(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7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o处于折叠状态的构成例的平面图,图24(b)表示其侧视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o,如图24(a)以及图24(b)所示,和图19(a)以及图19(b)所示的有关第14实施方案相比较,其特点是采用V字形状的增强部件127,替代由电介质构成的圆柱形状的增强部件121。
在图24(a)以及图24(b)中,增强部件127的V字的下端部127a连接在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的中央部103uc上,增强部件127的V字2个上端部127b、127c分别连接在吊杆部110的中央部110c附近,在中央部110c的两侧位置的各部分110ca、110cb上。这样,在吊杆部110和下侧框体103之间形成的贯通孔,被分割成位于其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在增强部件127和吊杆部110之间形成的贯通孔110h21、和位于其两侧的2个贯通孔110h22、110h23。依据以上那样构成的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o,具有和第14实施方案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视觉上的美感。
在以上的实施方案中,虽然对采用1个或者2个增强部件121、122、123、124、12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案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3个以上的增强部件。另外,增强部件121、122、123、124、127,通过采用镁或者锌等导电性材料,替代电介质进行构成,增强部件可以作为非激励元件动作。这时,可以改变天线的方向特性,或者可以在多个频带下共振。进一步,如上所述,由电介质在吊杆部110内形成天线元件时,可以降低天线元件的共振频率,可以使在吊杆部110内形成的天线元件小型化。另外,通过采用吊杆部110的树脂材料固定天线的周围,可以提高吊杆部110以及天线元件的机械强度,可以提高批量生产效率。
此外,在第16以及第17实施方案中所示的增强部件123、124、127,也可以与吊杆部110或者下侧框体103一体成形,这时可以进一步强化吊杆部110的强度。另外,虽然是对采用电介质材料构成增强部件123、124、127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增强部件123、124、127也可以采用给定的合金形成。第18实施方案
图25(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8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p处于折叠状态的平面图,图25(b)表示其侧视图,图26表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p的下侧框体103的具体构成的一部分以透视图形式表示的平面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p,如图26所示,和图20的有关第14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1相比较,其特点是采用大致T字形状的天线元件130替代单极天线元件202。
在图26中,天线元件130,由埋入在吊杆部110中的水平方向的天线部分129、和埋入在增强部件121中的垂直方向的天线部分128所构成,水平方向的天线部分129,以与天线部分128的连接点为界线,被分割成左天线部分129a和右天线部分129b。连接点129c,通过天线部分128、供电点203以及供电电缆208与无线电通信电路204连接。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天线元件130中,天线部分128以及129a作为1/4波长的第1单极天线动作,而天线部分128以及129b作为1/4波长的第2单极天线动作。因此,天线元件130,作为包括2个单极天线的双共振天线动作。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可以强化吊杆部110以及增强部件121的机械强度,另外,通过将增强部件121作为天线元件的收容部件利用,可以提高天线在设计上的自由度,容易获得所希望的天线特性。另外,通过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p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配置供电点203,可以使天线元件130成为大致左右对称的结构,在用手握持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p进行通话时,在用左手握持时和用右手握持时可以获得大致相同的天线特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虽然是对将增强部件121配置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p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附近的构成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至少只要在增强部件121中形成天线元件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虽然是对在1个增强部件121中形成天线元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包括2个以上的增强部件,在各增强部件121中埋入天线元件的一部分。进一步,有关第14到第18实施方案的增强部件,也可以在有关第1到第13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形成。第19实施方案
图27(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19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q处于折叠状态的平面图,图27(b)表示其侧视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q,如图27(a)以及图27(b)所示,和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有关第1实施方案相比较,其特点是采用具有由圆柱形状的电介质构成的拱桥形状(圆弧的一部分形状)的吊杆部131,替代在两处弯折的圆柱形状的吊杆部110。在此,在吊杆部131和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之间形成贯通孔110h31。
依据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案,由于包括拱桥形状的吊杆部131,和在两处弯折的吊杆部110相比较,可以提高机械强度。另外,在将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q挂在脖子上时,可以保持良好的平衡,进一步提高视觉上的美感。此外,在本实施方案中,虽然是对没有采用增强部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q,也可以进一步包括有关第14到第18实施方案的1个以上增强部件,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机械强度。第20实施方案
图28(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20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r处于折叠状态的平面图,图28(b)表示其侧视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r,如图28(b)所示,和图27(a)以及图27(b)所示的有关第19实施方案相比较,其特点是采用具有由宽度以及高度均变化的形状的电介质构成的拱桥形状的吊杆部132,替代具有由圆柱形状的电介质构成的拱桥形状的吊杆部131。在此,在吊杆部132和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之间形成贯通孔110h32。
在图28(a)以及图28(b)中,假定吊杆部132的中央部132c的厚度为t1、在与厚度方向垂直的面内的宽度为w1,并且假定连接在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的各端部附近的厚度为t2,宽度为w2。在此,如图28(a)所示,通过按照宽度w2比宽度w1大那样形成吊杆部132,可以强化吊杆部132和下侧框体之间的连接部附近的机械强度,可以提高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r对掉落的耐用性。另外,如图图28(b)所示,通过按照厚度t2比厚度t1大那样构成吊杆部132,可以强化吊杆部132和下侧框体之间的连接部附近的机械强度。另外,通过使吊杆部132的厚度从t2到t1按照斜面形状平滑变化,可以形成平缓的拱桥形状,可以大幅度提高视觉上的美感。
在以上的实施方案中,虽然是对没有采用增强部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包括有关第14到第18实施方案的1个以上增强部件,这样可以进一步强化机械强度。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案中,虽然示出的是吊杆部132的宽度和厚度两者均是与下侧框体103之间的连接部附近要比吊杆部132的中央附近大那样的构成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吊杆部132上只有宽度和厚度中的任一方变化时,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第22实施方案
图29表示有关本发明第21实施方案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的构成例,图29(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的平面图,图29(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的侧视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如图29(a)以及图29(b)所示,具有以下的特点。
(1)采用由等腰梯形的大致板形状的电介质构成吊带安装部133,替代图4(a)所示的由等腰梯形的平行平板形状的电介质构成吊带安装部110a。在此,在吊带安装部133中,其中央部133c的厚度为t1、与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连接的下侧附近的厚度为t2。在此,如图29(b)所示,按照厚度t2比厚度t1大那样形成吊带安装部133。
(2)在吊带安装部133的中央部133c中,形成用于穿通吊带的椭圆形状的贯通孔133h。
依据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案,可以强化吊杆部132和下侧框体之间的连接部附近的机械强度,提高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对掉落的耐用性。另外,通过使吊带安装部133的厚度从t2到t1按照斜面形状平滑变化形成,从侧面观察时的吊带安装部133的形状不是简单的矩形,可以提高视觉上的美感。进一步,由于贯通孔133h在吊带安装部133的中央部133c附近形成,将吊带等插入到贯通孔133h中而将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挂在脖子上时,吊带的移动范围窄小,可以保持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的稳定。进一步,依据图29的例子,即使不采用图23所示的吊带安装部125那样的特别器具,就可以将吊带直接安装在吊带安装部133上。
图30表示有关本发明第21实施方案的变形例的折叠型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的构成例,图30(a)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的平面图,图30(b)表示上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的侧视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如图30(a)以及图30(b)所示,和图29的第21实施方案相比较,其特点是在大致梯形形状的吊带安装部133的中央附近在宽度方向上并排配置形成2个圆形贯通孔133h1、133h2,以替代1个椭圆形的贯通孔133h。该变形例,也和图29所示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s具有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依据图30的例子,即使不采用图23所示的吊带安装部125那样的特别器具,就可以将吊带直接安装在吊带安装部133上。
有关以上的第19到第21实施方案的吊带安装部133也可以在有关第1到第18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适用。
可以如图图28(b)所示,通过按照厚度t2比厚度t1大那样构成吊杆部132,可以强化吊杆部132和下侧框体之间的连接部附近的机械强度。另外,通过使吊杆部的厚度第22实施方案
图31(a)表示有关本发明第22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处于折叠状态的平面图,图31(b)表示其侧视图。另外,图32(a)表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的背面图,图32(b)表示将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取下状态的吊杆部141的具体构成例,图32(c)表示用于将吊杆部141固定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的下侧框体103上的螺钉部142a以及142b的具体构成例的上面图,图32(d)表示其侧视图。有关本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如图31以及图32所示,和图1的吊杆部110相比较,其特点是采用螺钉部142a、142b将吊杆部141的两端嵌入到下侧框体103中进行固定。
在图32(a)中,通过螺钉部142a以及142b将吊杆部141的两端连接在下侧框体103的上面103u。这时,在下侧框体103中,在由螺钉部142a以及142b螺钉固定的部分上,形成与螺钉部142a以及142b对应的螺纹槽103na、103nb。另外,螺钉部142a以及142b,如图32(c)以及图32(d)所示,在轴方向的中心部附近成为空洞142c,在其外侧上形成螺纹槽142n。另外,在螺钉部142a以及142b的头部上,形成通过转动可以进行螺接的槽142d。该螺钉部142a、142b,如图32(b)所示,分别设置在吊杆部142的两个端部上,为了不使螺钉部142a、142b从吊杆部141上脱落,使吊杆部141的2个端部的直接分别比螺钉部142a、142b的空洞部的直径要大。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中,由于在吊杆部141的端部上的螺钉部142a、142b在其内部成为空洞142c,在将吊杆部141固定的状态下,可以轴方向上转动。这样,通过转动螺钉可以容易将吊杆部141装卸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上,可以将尺寸、颜色、形状不同的吊杆部141安装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101t上。
在以上的实施方案中,虽然是对采用螺钉部142a、142b将吊杆部141和下侧框体103连接的构成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各种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虽然是对没有采用增强部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上述1个以上的增强部件,这样,可以强化机械强度。
此外,如果改变吊杆部141的尺寸,可以改变设置在吊杆部141的表面或者内部上的天线元件的尺寸。例如,可以在大尺寸的吊杆部141中配置大尺寸的天线元件,这样的吊杆部141内的天线元件,可以作为高增益并且宽频带的天线动作。另外,在通话时,可以增大人体头部和天线元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由于人体的影响所造成的天线辐射特性的恶化。
有关本实施方案的可以装卸的吊杆部141,也可以在第1到第21实施方案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中适用。另外,在第14到第22实施方案中,虽然示出的是折叠式便携型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构成例,在直立型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上,也可以形成各实施方案中说明的吊杆部或者吊带安装部。进一步,通过在第14到第22实施方案中所示的吊杆部内形成天线元件,可以降低该天线元件的共振频率,可以小型化。另外,通过采用树脂固定天线的周围,可以提高吊杆部以及天线部的机械强度,提高批量生产效率。进一步,在第14到第22实施方案中,虽然示出的是在吊杆部内形成天线元件的构成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在吊杆部内形成天线元件,而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框体内形成天线元件。这时,也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成为问题的从衣服口袋中取出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时被挂绊的情况。进一步,并不限定于在第14到第22实施方案中所示的吊杆部的构成以及形状,只要是至少包括1个贯通孔,可以穿通吊带等绳索的形状就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如上说明的那样,依据有关本发明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可以提供一种在保持良好的天线辐射特性的情况下、即使将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放入到衣服口袋内也不会使用户感到不舒服,并且在将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挂在脖子上时可以保持良好平衡的左右对称结构的、同时兼顾性能和外观两者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

Claims (20)

1.一种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是包括由连接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框体上的两端和位于其间的中央部所构成的吊杆部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吊杆部和所述框体之间至少具有一个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吊杆部具有:在所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宽度方向上平行延伸的中央部、和从所述中央部弯折的2个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吊杆部具有拱桥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吊杆部的两端的厚度,比所述吊杆部的中央部的厚度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吊杆部的两端的宽度,比所述吊杆部的中央部的宽度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吊杆部相对于所述框体为可装卸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吊杆部按照与所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底面实际上在同一平面上延伸那样地进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吊杆部,按照其中央部从所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底面的平面凸出那样地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吊杆部由电介质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吊杆部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的电介质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吊杆部由导体材料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吊杆部的内部和表面中的一方上设置所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天线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还具有形成在所述吊杆部与所述框体之间的增强部件,在所述增强部件的内部和表面中的一方上设置所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天线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吊杆部的内部和表面中的一方上设置所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非激励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15.一种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是具有连接在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框体的端部上的板形状的吊带安装部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吊带安装部上至少具有一个贯通孔,在所述吊带安装部的内部和表面中的一方上设置所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天线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吊带安装部部的内部和表面中的一方上设置所述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非激励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吊带安装部中与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框体的端部的连接部的厚度,比在所述吊带安装部中远离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框体的部分的厚度要大。
18.根据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天线元件包含螺旋导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2~18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天线元件包含折曲导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折曲导体以3维方式弯折形成。
CN031524508A 2002-07-31 2003-07-31 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479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22785 2002-07-31
JP2002222785 2002-07-31
JP2002-222785 2002-07-31
JP200318752 2003-01-28
JP2003-18752 2003-01-28
JP2003018752 2003-0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9408A true CN1479408A (zh) 2004-03-03
CN1479408B CN1479408B (zh) 2012-06-27

Family

ID=30447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524508A Expired - Lifetime CN1479408B (zh) 2002-07-31 2003-07-31 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57650B2 (zh)
EP (2) EP2164234A1 (zh)
KR (1) KR100998409B1 (zh)
CN (1) CN1479408B (zh)
DE (1) DE60324068D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1931B (zh) * 2006-04-27 2012-09-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及使用此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5723689A (zh) * 2014-10-20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45821A1 (en) 2003-02-06 2004-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boom portion
US7412267B2 (en) * 2003-10-30 2008-08-12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obile device with a combination attachment and acoustic port
JP4300210B2 (ja) * 2004-11-18 2009-07-22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携帯型無線機
JP4291258B2 (ja) * 2004-12-27 2009-07-08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折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CN101164323A (zh) * 2005-10-04 2008-04-1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可折叠移动无线电装置
TW200737908A (en) * 2006-03-27 2007-10-01 Benq Corp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JP2007281258A (ja) * 2006-04-07 2007-10-25 Sony Corp 携帯装置
US20080190976A1 (en) * 2007-02-12 2008-08-14 Chen Franklin Fk Bridged arc antenna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KR100896671B1 (ko) * 2007-07-13 2009-05-14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안테나 받침기능을 구비한 안테나
JP4894740B2 (ja) * 2007-12-03 2012-03-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09089136A1 (en) * 2008-01-07 2009-07-16 Etymotic Research, Inc. Two-way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detachable boom
US8106837B2 (en) * 2008-09-26 2012-01-31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Equipment housing with integral antenna
US8199493B2 (en) * 2009-08-20 2012-06-12 Nokia Corporation Rotational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US20110117975A1 (en) * 2009-11-17 2011-05-19 Etymotic Research, Inc. Two-Way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40125532A1 (en) * 2012-11-08 2014-05-08 University Of Utah Tattooed antennas
US9042846B2 (en) * 2013-02-27 2015-05-26 Motorola Solutions, Inc. Portable radio having accessory interface
JP5907479B2 (ja) * 2013-03-22 2016-04-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9680202B2 (en) * 2013-06-05 2017-06-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ntenna windows on opposing housing surfaces
EP3067982B1 (de) * 2015-03-13 2017-05-03 Gigaset Communications GmbH Patchantenne für tragbare elektronische funkvorrichtungen
GB2571279B (en) 2018-02-21 2022-03-09 Pet Tech Limited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4557A (ja) 1993-05-20 1994-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無線機
JPH084726A (ja) 1994-06-22 1996-01-09 Sekisui Jushi Co Ltd 圧着式ポールのストッパー構造
US5590416A (en) * 1995-06-08 1996-12-31 Ericsson Inc. Canted antenna for a cellular radiotelephone
JP3745038B2 (ja) 1996-07-30 2006-02-15 ボッシュ・レックスロス株式会社 可変容量ポンプを使用したブリードオフ制御方法
GB2325109B (en) * 1997-05-09 2001-08-2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Portable radio telephone
DE29711698U1 (de) * 1997-07-03 1997-09-04 Dosch & Amand Gmbh & Co Kg Kommunikationseinsteckkarte
JPH11163628A (ja) 1997-11-25 1999-06-18 Hitoshi Tokumaru 無線端末装置
US5995052A (en) 1998-05-15 1999-11-30 Ericsson Inc. Flip open antenna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495290B2 (ja) 1999-03-08 2010-06-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USD434739S (en) 1999-03-17 2000-12-0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Portable telephone device
WO2001009976A1 (de) 1999-07-29 2001-02-0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unkgerät mit einem gehäuse, in das eine hohlform zur aufnahme eines antennenelements integriert ist
US6921170B1 (en) * 1999-08-27 2005-07-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mall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and/or data, said apparatus comprising a projector
EP1087461B1 (en) 1999-09-21 2013-02-27 Alcatel Lucent Mobile radio equipment with yoke antenna
JP2001119463A (ja) 1999-10-08 2001-04-27 Sankiden Yugenkoshi 携帯端末装置用ホルダー
US6377223B1 (en) 1999-11-11 2002-04-23 Ge Medical System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c. Portable patient monitor with antenna integrated into handle
DE10051870A1 (de) * 1999-12-08 2001-07-12 Busch Dieter & Co Prueftech Ergonomisch gestaltete, störsignalreduzierende Lagemesssonde zum gegenseitigen Ausrichten von Körpern
KR100613913B1 (ko) 2000-01-11 2006-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기록재생기의 데이터 기록 방법
US6292145B1 (en) * 2000-02-02 2001-09-18 Sun Yu Angled antenna for portable telephone
US6973016B2 (en) 2000-03-13 2005-12-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emperature based recording/reproduction conditions
SE518813C2 (sv) 2000-04-18 2002-11-2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lerbandsantenn och portabel telekommunikationsapparat innefattande en sådan antenn
CN1367943A (zh) * 2000-06-01 2002-09-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天线元件及携带式信息终端
US6625469B1 (en) 2000-08-09 2003-09-23 Motorola, Inc. Upper support assembly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3702817B2 (ja) 2000-09-13 2005-10-05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WO2002031807A1 (en) 2000-10-10 2002-04-18 Motorola Inc.,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Data entry device
DE10053817A1 (de) 2000-10-30 2002-05-02 Soft Edv Gmbh H Anordnung zur drahtlosen Informationsübertragung
WO2002089123A1 (fr) 2001-04-27 2002-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que optique enregistrable, appareil d'enregistrement de disque optique, appareil de reproduction de disque optique et procede d'enregistrement de donnees sur disque optique enregistrable
CN1466801A (zh) * 2001-07-30 2004-0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天线切换装置以及便携机器
JP2003203341A (ja) 2001-11-02 2003-07-1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
US7180451B2 (en) * 2002-01-22 2007-02-20 Gps Industries, Inc. Endurable sports PDA with communications capabilities and accessories therefo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1931B (zh) * 2006-04-27 2012-09-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及使用此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05723689A (zh) * 2014-10-20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98409B1 (ko) 2010-12-03
CN1479408B (zh) 2012-06-27
EP2164234A1 (en) 2010-03-17
EP1388910A3 (en) 2004-03-03
DE60324068D1 (de) 2008-11-27
EP1388910A2 (en) 2004-02-11
KR20040016386A (ko) 2004-02-21
EP1388910B1 (en) 2008-10-15
US7457650B2 (en) 2008-11-25
US20050075082A1 (en) 2005-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79408A (zh) 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
CN1703895A (zh) 通信终端
CN1186852C (zh) 同平面的双带状天线
US9190714B2 (en) Antenna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CN1210839C (zh) 一种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天线设备
CN201533015U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147022C (zh)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通信装置
CN100348011C (zh) 折叠式移动通信装置
CN1263273C (zh) 折叠式移动无线电通信装置
CN1689313A (zh) 通信终端
CN1094664C (zh) 双频带天线装置
CN1520130A (zh) 携带无线通信装置
CN1557037A (zh) 天线器件和移动射频通信终端
US20060217164A1 (en)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US7656354B2 (en) Antenna apparatus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1236250A (zh) 便携式无线电话结构
CN1440615A (zh) 携带电话机
CN1977422A (zh) 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
CN1466800A (zh) 用于移动无线设备的天线
CN1241293C (zh) 用于便携无线单元的内置天线
CN1773769A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装置
CN1473373A (zh) 天线装置、无线通信终端、外接天线和手提带
CN1764077A (zh) 无线通信终端
US20050113037A1 (en) Antenna structure for devices with conductive chassis
CN1862875A (zh) 无线通信终端的内置天线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40303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Rejec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 Dismiss

False: Reject

Number: 32

Volume: 26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ATENT APPLICATION REJECTION OF AFTER PUBLICATION; FROM: REJECTION TO: REVOCATION REJECTE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