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6006A -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6006A
CN1476006A CNA031481523A CN03148152A CN1476006A CN 1476006 A CN1476006 A CN 1476006A CN A031481523 A CNA031481523 A CN A031481523A CN 03148152 A CN03148152 A CN 03148152A CN 1476006 A CN1476006 A CN 14760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information recording
radiation
recording medium
curabl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481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4416C (zh
Inventor
Ҳ
久田和也
大野锐二
林一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76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6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44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441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6Sputtering or spin-coat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7/00Producing carriers of records containing fine grooves or impressions, e.g. disc records for needle playback, cylinder records; Producing record discs from master stencils
    • B29D17/005Producing optically read record carriers, e.g. optical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3Preparing and using a stamper, e.g. pressing or injection molding substr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具有中心孔102同时有信息记录层(1)的基板(2)的准备工序;用封孔件(4)将基板的中心孔堵塞,以一边中心孔为中心使基板旋转一边从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树脂材料,用旋涂法在信息记录层上涂布树脂材料的涂布工序;将封孔件除去的工序;具有沟槽或凹凸坑(10)的原模(11)的准备工序;使原模的沟槽或凹凸坑相对向基板上的树脂材料密接的工序;使树脂材料固化形成中间层(17)的工序;和将原膜从基板上模剥离,在中间层表面上形成由与沟槽或凹凸坑对应的信息记录层(12)的工序。由此,抑制被两层以上信息记录层夹持的中间层厚度波动形成均匀厚度。

Description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两层以上心虚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现有技术
近年来,光盘等光信息记录介质作为信息记录介质得到快速普及。光盘一般可以使用再生专用型、补充记录型和重写型光盘。再生专用型光盘,可以举出记录音乐信息用被称为密纹光盘(CD)的光盘,和记录图像信息用的被称为激光光盘(LD)的光盘。而且补充记录型,可以举出记录文书文件的和记录静止画面的光盘等。此外重写型的,个人电脑数据文件记录用光盘已经被商品化。
这种光盘,与过去广泛使用的磁盘等磁性记录介质相比,能将信息记录密度做得极高。而且信息的记录和再生能够在与光盘不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所以能够提高对于振动或外界电磁场等干扰的耐久性,延长寿命。现在广泛使用的是在厚度1.2毫米的透明树脂基板上设置信息记录层,用表面层加以保护结构的,或者在0.6毫米厚度的透明基板的一面或两面上设置信息记录层,将两片粘合在一起结构的光盘。
而且为了不仅声将音而且将图像等画面也作为信息加以记录,作为更大容量光盘的数值万用光盘(DVD)也被开发和商品化。为了实现高密度光盘形式的DVD,可以使用激光波长短而且数值孔径(NA:numericalaperture)大的物镜。但是短波长化和高NA化,使光盘相对激光射入方向倾斜角度(tilt)的许容值减小。将基板厚度减薄能有效增大倾斜角度的许容值。例如对于DVD而言,当激光波长为650nm,NA为0.60时,基板厚度定为0.6毫米。厚度0.6毫米的单一树脂基板因机械强度减弱而产生倾斜角度,于是DVD制成一种将信息记录面设置在内侧由两片基板粘合起来的结构。而且利用粘合结构的单面再生两层DVD也已被商品化。这种单面再生两层DVD,是在粘合的两片基板中一片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金、硅等透光性反射层,在另一片的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由过去的铝等形成的反射层,以此二信息记录面作内侧将其粘合在起来。再生时,从设有透光性反射层的基板侧使两片上信息记录面再生。此外,还有人提出一种同样由两层构成,但是信息记录面不设金属反射层,而是能重写的薄膜记录层的重写型DVD。
近年来,正像高清晰度电视播出等所代表的那样,信息容量进一步增大,对记录介质也随之而来提出了高密度记录的要求。此外,作为提高记录密度的方法,可以考虑缩短记录再生光线的波长,将物镜的数值孔径NA进一步加大的方法。这种情况下,将激光入射记录再生侧的基板厚度减薄的方法,能够减小接受激光光斑象差的影响,增大光盘倾斜角度的许容值。因此有人提出,将记录再生侧材料的厚度制成0.1毫米左右,将数值孔径(NA)定为0.85左右,将激光波长定为400nm左右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种情况下,若考虑对记录再生光线的聚焦和球面象差的影响,优选使记录再生侧材料的厚度在5%以内波动。
此外,为了实现高密度化,有人提出一个光盘有两层以上信息记录层的多层光盘。这种备有两层以上信息记录层的光盘(以下叫作“多层光盘”),从该光盘一个主面侧分别对多个信息记录层照射激光,读取各层中的信息。因而,从照射激光的一侧来看第一层以外信息记录层中的信息,可以借助于相邻信息记录层之间存在的中间层被读取出来。中间层将形成读取信息用激光光线的透过通路。因此,必须将中间层的厚度尽可能限制得均匀。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57571号公报
然而,对于多层光盘来说,被夹在两层信息记录层之间的中间层,大多是用旋涂法由树脂材料形成的。例如备有两层信息记录层的光盘,在基板上设置的一层信息记录层上用旋涂法涂布树脂材料,使之固化后形成中间层。但是对于已有的旋涂法来说,很难涂布得使树脂材料从基板的内周侧至外周侧具有均匀厚度。特别是被涂布的树脂材料厚度,往往有基板的内周侧薄而基板的外周侧厚的倾向。
而且,上述方式的光盘对于透过记录再生激光光线层厚度波动的许容值极小。也就是说,对于透过激光光线的大约0.1毫米厚度层而言,充其量仅容许±2微米左右的厚度波动。而且记录再生侧基板被薄层化至0.3毫米以下,由于是注塑成形所不能达到的厚度,所以很难在满足对厚度波动的这种严格限制要求的条件下形成透过光线的层。此外,在0.3毫米以下厚度的多层光盘的情况下,很难采用注塑成形法形成由沟槽或凹凸坑构成的信息记录层。作为形成沟槽或凹凸坑用注塑成形法以外的方法,众所周知有2P法。但是2P法不容易实现关于厚度波动的严格许容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在具有两层以上信息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中,能够在抑制厚度波动的条件下以均匀厚度形成夹在该两层信息记录层之间的中间层。
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
具有中心孔同时在一个主面上有信息记录层的基板的准备工序;
用封孔件将所述的基板的中心孔堵塞,以所述的中心孔为中心一边使所述的基板旋转一边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树脂材料,用旋涂法在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涂布工序;
将所述的封孔件从所述的中心孔除去的工序;
一个主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的原模准备工序;
使所述的原模的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相对向所述的基板上的所述的树脂材料密接的工序;
使所述的树脂材料固化形成由所述的树脂材料组成的中间层的工序;和
将所述的原膜从所述的基板上模剥离,在所述的基板的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的所述的中间层表面上,形成由与所述的原模的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对应的沟槽或凹凸坑构成的信息记录层的工序。
根据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能够采用旋涂法容易制造中间层厚度均匀、具有两层信息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
具有中心孔同时一个主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的原模准备工序;
用封孔件将所述的原模的中心孔堵塞,以所述的中心孔为中心一边使所述的原模旋转一边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树脂材料,用旋涂法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工序;
将所述的封孔件从所述的中心孔除去的工序;
一个主面上有信息记录层的基板的准备工序;
使所述的基板的所述的信息记录层相对向所述的原模上的所述的树脂材料密接的工序;
使所述的树脂材料固化形成由所述的树脂材料组成的中间层形成工序;和
将所述的原模从所述的基板上剥离,在所述的基板的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的所述的中间层表面上,形成与所述的原模的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对应的沟槽或凹凸坑构成的信息记录层的形成工序。
根据上述第一和第二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工序包括:
一边以所述的中心孔为中心使之旋转,一边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第一树脂材料,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的涂布工序;
使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固化,形成由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构成的第一中间层的形成工序;和
一边以所述的中心孔为中心使之旋转,一边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第二树脂材料,用旋涂法在所述的第一中间层上涂布第二树脂材料的涂布工序。
如上所述,通过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第一树脂材料,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能够使树脂材料从基板的中心侧向周边侧的移动更加均匀化,进而能使中间层的厚度更加均匀化。
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
一个主面上有信息记录层的基板的准备工序;
用旋涂法在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涂布第一树脂材料的工序;
使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固化的工序;
一个主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的原模准备工序;
用旋涂法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涂布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的工序,
将所述的基板上固化的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与所述的原模上的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相对向密接的工序;
使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固化,形成由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和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组成的中间层的工序;和
将所述的原膜从所述的基板上模剥离,在所述的基板的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的中间层表面上,形成与所述的原模的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对应的沟槽或凹凸坑构成的信息记录层的工序。
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
一个主面上有信息记录层的基板的准备工序;
用旋涂法在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涂布第一树脂材料的工序;
一个主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的原模准备工序;
用旋涂法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涂布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的工序,
使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固化的工序;
将所述的原模上的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与所述的基板上的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相对向密接的工序;
使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固化,形成由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和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的两层结构中间层的工序;和
将所述的原膜从所述的基板上剥离,在所述的中间层表面上形成与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对应的沟槽或凹凸坑的工序。
上述第三和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工序包括:用封孔件将所述的基板或所述的原模的中心孔堵塞的工序;和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所述的树脂材料,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工序。
另外,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的基板与所述的原模相对向密接的工序中,一优选使所述的基板与所述的原模在真空中密接。此外,所述的树脂材料优选由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组成。而且所述的基板材料与原模材料也可以互不相同。
此外在所述的原模准备工序后,还优选包括为改善所述的树脂材料与所述的原模的所述的树脂材料相对向面之间剥离性而进行处理的工序。而且在所述的基板准备后,也优选包括为改善所述的树脂材料与所述的基板的所述的树脂材料相对向面之间的粘结性而进行处理的工序。
所述的中间层的厚度优选为5~35微米范围内,更优选为20~30微米范围内。
此外,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还包括:在所述的中间层上形成的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形成记录膜或反射膜的工序;和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再形成透光层的工序。而且所述的透光层优选由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组成。另外所述的基板的中心孔与所述的原模的中心孔大小优选大体相同。
上述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工序;优选在100~10000转/分钟旋转速度范围内进行3秒钟以上,更优选在100~5000转/分钟旋转速度范围内进行3秒钟以上。
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通过将采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工序和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形成记录膜或反射膜的工序;重复数次,能够层叠三层以上信息记录层。
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是具有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两层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备有:
园板状基板;
所述的基板的一个主面上由沟槽或凹凸坑构成的第一记录层;
将所述的第一记录层的沟槽或凹凸坑掩埋形成的第一中间层;
在第一中间层上形成的第二中间层;
在所述的第二中间层的与第一中间层相反侧面上由沟槽或凹凸坑构成的第二记录层;和
将所述的第二记录层的沟槽或凹凸坑掩埋形成的透光层;
所述的第一中间层与所述的第二中间层之间的界面,沿着半径方向从所述的基板内周侧向外周侧形成倾斜面。
这种第五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中,所述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优选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上形成反射膜。
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中,能够调整得例如使第一中间层在基板的内周侧薄而外周侧厚,或者反之使第二中间层在基板的内周侧厚而外周侧薄的情况下,使得第一中间层与第二中间层吻合得厚度大体均匀。这种情况下,第一中间层与第二中间层的界面将沿着半径方向倾斜。具体讲,边界面形成一种圆锥面。其中虽然列举的是第一中间层内周侧厚而外周侧薄的实例,但是并不限于这种情况,也可以相反。
而且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通过控制旋涂树脂材料的条件使第一中间层在基板的内周侧变薄而外周侧变厚。例如用封孔件(封孔盖)将基板的中心孔堵塞,从中心孔大体上方滴下树脂材料的方式进行旋涂的情况下,容易使内周侧变厚、外周侧变薄。而且通过控制旋涂树脂材料的条件,使第二中间层在基板内周侧变薄而外周侧变厚。例如中心孔在封堵下,以预定旋转速度采用通常的旋涂法的情况下,涂布树脂材料时容易使内周侧变薄、外周侧变厚。将这些的第一中间层与第二中间层粘合能够形成这种光信息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
准备第一基板的工序;
在所述的第一基板上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工序;
使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固化的工序;
一个主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的第二基板的准备工序;
在所述的第二基板的有沟槽或凹凸坑的面上配置树脂材料的工序;和
将所述的第一基板的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与所述的第二基板的所述的树脂材料相对向密接的工序。
采用上述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透光层薄层化的光信息记录介质、以及具有多层信息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通过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状态发生部分改变,已经固化的部分(聚合度高的状态)可以抑制将两片基板重合时产生厚度波动(偏差)。此外,通过设置未固化状态(聚合度低的状态)部分,能够抑制外周剖面附近产生厚度波动,容易形成厚度不均极小的均匀层。
上述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在使所述的第一基板上涂布在的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固化的工序中,优选使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状态沿着所述的第一基板预定半径的外侧与内侧发生变化。其中所述的预定半径优选为所述的第一基板半径的90%以上。这样,用旋涂法配置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沿着半径的均匀性就不会丧失,容易形成均匀厚度。
另外,既可以使用粘接材料作为所述的树脂材料,而且也可以使用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作为所述的树脂材料。这样能够制作厚度精度高的层。而且也可以使用与所述的第一基板上涂布的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相同的材料作为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此外,其中还优选包括使所述的第二基板上涂布的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进行部分固化的工序。这样即使在厚度部分波动区域也可以抑制这种波动,能够形成厚度均匀层。不仅如此,在使所述的第二基板上涂布的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固化的工序中,还优选使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状态沿着所述的第二基板预定半径的外侧与内侧发生变化。其中所述的预定半径优选为所述的第二基板半径的90%以上。这样,用旋涂法配置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沿着半径的均匀性就不会丧失,容易形成均匀厚度层。
此外,其中还优选包括,在所述的第一基板与所述的第二基板相对向密接工序后,照射放射线使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的工序。
而且所述的第一基板或所述的第二基板至少其中之一,对于使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的放射线而言优选是大致透明的。这样能够通过透明的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对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照射放射线。
另外既可以所述的第一基板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涂布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而且也可以所述的第二基板配置树脂材料的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通过在沟槽或凹凸坑的面上配置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或树脂材料,能够形成与该沟槽或凹凸坑对应的沟槽或凹凸坑。
此外所述的第一基板也可以具有一层以上述录层。而且所述的第二基板也具有一层以上信息记录层。
而且其中还优选包括,将所述的第一基板或所述的第二基板剥离,形成与所述的第一基板或所述的第二基板的沟槽或凹凸坑对应的沟槽或凹凸坑的工序。此外其中还优选包括将所述的第一基板或所述的第二基板剥离工序后,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形成反射膜以形成信息记录层的工序。不仅如此,其中还优选包括,在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形成透光层的工序。
此外,优选对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基板上的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照射放射线使之部分固化。而且优选对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基板上的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照射放射线使之部分固化。
不仅如此,其中还进一步优选包括使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固化工序后,部分或全部除去未固化部分的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工序。
而且在所述的第一基板上涂布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工序中,优选采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进而,所述的第一基板上涂布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工序,优选包括:
用封孔件堵塞所述的第一基板中心孔的工序;和
一边以所述的中心孔为中心使所述的第一基板旋转一边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用旋涂法涂布的工序。
此外,在所述的第二基板上涂布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工序中,优选采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此外,所述的第二基板上涂布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工序;优选包括:
用封孔件堵塞所述的第二基板中心孔的工序;和
以所述的中心孔为中心一边使所述的第二基板旋转一边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进行涂布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a)~(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光盘制造方法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涂布工序中基板等的立剖面视图。
图2(a)~(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光盘制造方法的中间层形成工序中基板至原模等的立剖面视图。
图3(a)~(d)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光盘制造方法的信息记录层形成工序中基板等的的立剖面视图。
图4(a)~(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盘制造方法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涂布工序中原模等的立剖面视图。
图5(a)~(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光盘制造方法的中间层形成工序中基板至原模等的立剖面视图。
图6(a)~(c)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光盘制造方法的中间层形成工序中基板至原模等的立剖面视图。
图7(a)~(d)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光盘制造方法的信息记录层形成工序中基板等的的立剖面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涉及的光盘制造方法制造的具有四层信息记录层光盘的立剖面视图。
图9是表示形成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时基板自旋状态实例的曲线图(时间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1(a)~(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中各工序的图。
图12(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中,被涂布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沿半径方向上的厚度分布图,(b)和(c)是表示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各工序的图。
图13(a)和(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各工序的图。
图14(a)和(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各工序的图,(c)是表示制成的透光层沿半径方向厚度分布的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6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6(a)和(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各工序的图,(c)是表示涂布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沿半径方向厚度分布的图。
图17(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中,为外周端部附近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的图,(b)和(c)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各工序的图。
图18(a)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中一个工序的图,(b)是表示中间层沿半径方向的厚度分布图,(c)是表示制造方法中一个工序的图。
图19(a)和(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6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各工序的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7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1(a)和(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7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各工序的图,(c)是表示为外周附近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的图。
图22(a)和(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7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各工序的图,(c)是表示为外周附近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的图。
图23(a)和(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7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中各工序的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0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剖面视图。图中,
1信息记录层,2基板,3中心孔,3’中心孔,4封堵盖,4a轴部,5密封环,6旋转台,7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固化层,8喷嘴,9液滴,10凹凸坑,11原模,12信息记录层,13透光层,14保护涂层,16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17中间层,17’中间层,18磁铁,19磁铁,20中间层,21信息记录层,22中间层,23信息记录层,101第一基板,102中心孔,104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105未固化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106固化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108封堵盖,109喷嘴,111第二基板,112中心孔,113引导沟槽,114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117记录层,118信息记录层SA,131透光层,201第一基板,202中心孔,203引导沟槽,204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205未固化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206固化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211第二基板,212中心孔,213引导沟槽,214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217记录层,218信息记录层SA,221中间层,222被转印的引导沟槽,227记录层,228信息记录层SB,301第一基板,302中心孔,303引导沟槽,304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305未固化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306固化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311第二基板,312中心孔,313引导沟槽,314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315未固化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316固化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317记录层,318信息记录层SA,321中间层,323被转印的引导沟槽,411第二基板,412中心孔,418信息记录层,421中间层,428信息记录层,431中间层,438信息记录层,441中间层,448信息记录层,451透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其中附图中有关实质上相同的附图附以相同符号。(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这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可以根据以下工序实施。
(a)首先如图1(a)所示,准备一个主面(以下叫作记录层侧主面)上有信息记录层1的、厚度1.1毫米、直径120毫米(外径)的基板2。在此基板2的中心部分,形成沿着厚度方向贯通该基板2的直径15毫米的中线孔3。
(b)接着如图1(b)所示,将基板2基料侧主面向上地放置在旋转台6上,用封堵盖4(封孔件)将中心孔从上侧封堵。这种封堵盖4由金属制成,在与基板2的记录层侧主面接触的部分具有由特氟隆(注册商标)材料制成的密封环5。而且在封堵盖4上面的中心部分设有向上突出的轴部4a。正如后面说明的那样,将封堵盖4自基板2脱离(除去)时,抽出此轴部4a时能够将封堵盖4向上拉出。
(c)一边使基板2旋转,一边从喷嘴8向封堵盖4的大体中心即基板2的大体旋转中心滴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例如UV固化树脂)。也就是说,利用旋涂法在基板2的记录层侧主面上乃至信息记录层上形成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
其中优选对基板2的记录层侧主面上乃至信息记录层1,预先进行为改善与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或者后述说明的中间层之间的粘结性的处理。而且在不进行这种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容易与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乃至中间层17粘接的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形成基板2。
如图1(c)所示,利用尽可能在靠近基板2旋转中心的部位滴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方法,容易使基板2的记录层侧主面上乃至信息记录层上形成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的厚度,自基板的内周侧至基板的外周侧更加均匀。而且用封堵盖4封堵中心孔3,通过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在封堵盖4上滴下,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厚度均匀化的效果。此外如图1(b)、(c)所示,通过将封堵盖4大体制成圆锥形,能够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在基板圆周方向上厚度均匀,而且在半径方向上的厚度波动减小。其中一部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形成液滴9后从基板2脱离。
一般而言,用旋涂法在基板2的记录层侧主面上乃至信息记录层上滴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情况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往往会进入封堵盖4与基板2之间的周围隙间。但是在上述涂布工序中,由于在封堵盖4上设置密封环5,所以能够防止上述不利情况发生。其中如果将封堵盖4向下按下,或者设置张力机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封堵盖4与基板2之间的密封性。
从喷嘴8向封堵盖4上滴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粘度,被设定在10~5000mPa·s范围内。粘度一旦低于10mPa·s,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就因封堵盖4的形状而在封堵盖4与基板2的记录层侧主面之间的接触部分形成波纹,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的厚度产生波动。另一方面,一旦粘度高于5000mpa·s,生产节奏(工序时间)就会变得过长。其中将基板2上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的厚度定为25微米左右(目标值)的情况下,为使生产节奏为30秒钟以下,粘度优选5000mpa·s以下。
但是为使基板2上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的厚度更加均匀,从喷嘴8向封堵盖4上滴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粘度,优选设定在30~1000mpa·s范围内,更优选设定在40~50mpa·s范围内。
在用旋涂法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工序中,在旋转速度为10000转/分钟以下的范围内使基板2旋转3秒钟以上。这种涂布工序中,由于基板2旋转时继续滴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所以基板2的旋转速度一旦超过10000转/分钟,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滴下乃至供给也会因旋转中心与滴下位置之间的微小位置移动(中心位移)而产生障碍。而且基板2的旋转速度一旦超过10000转/分钟,就很难控制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厚度在基板半径方向上的波动。
但是当基板2的旋转速度低于100转/分钟的情况下,由于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变得难于铺开,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厚度在基板圆周方向上的波动增大,所以基板2的旋转速度优选设定在100转/分钟以上。而且为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厚度更加均匀,基板2的旋转速度更优选设定在100~5000转/分钟范围内。
而且在用旋涂法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工序中,使基板2的旋转速度以1000转/分钟以上的加速度上升预定时间(例如3秒钟以下)。一般情况下,在这种用旋涂法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工序中,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厚度容易在基板2周缘部分产生上波动。但是,一旦这样使基板2的旋转速度加速上升,就可以防止上述波动的发生,使基板2上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的厚度更加均匀化。而且通过基板2的快速加速,剩余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由于以液滴9的形式被甩掉,所以能使生产节奏缩短。
图9是表示用上述旋涂法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工序中基板2的旋转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时间图)。对于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例如采用300mPa·s的粘度。如图9所示,在该例中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滴下,例如从基板2开始旋转时起在6秒钟之内以0.3克/秒钟的速度滴下。而且基板2的旋转速度,例如从基板2开始旋转时起在3秒钟之内设定为120转/秒钟,进而在5秒钟内设定为2000转/秒钟。此后使旋转速度以2000转/分钟的加速度上升1.5秒钟后,停止基板2的旋转。
于是如图2(a)所示,在基板2的记录层侧主面上乃至信息记录层1上,形成具有大体均匀厚度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其中通过调整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材料或基板2的旋转方式(旋转速度等),能够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的厚度从基板内周侧向基板外周侧逐渐加厚或者反之逐渐变薄。也就是说,能够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产生朝着基板外周侧增高或者降低的平缓的倾斜。
以下如图2(b)所示,抓住向上突出的轴部4a向上拉,使封堵盖4垂直向上移动,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原样与基板2脱离(除去)。
进而如图2(c)所示,将一个主面(以下叫作“凹凸坑侧主面”)上有沟槽或凹凸坑10(以下简称为“凹凸坑10”)的原模11,通过凹凸坑10与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密接而与基板2形成一体。在真空腔室(图中未示出)内于真空下使基板2与原模11一体化。其中这种原模11厚度为0.6毫米。而且原模11的直径(外径)为120毫米,中心孔3’的直径为15毫米。
其中预先对于原模11的凹凸坑侧主面为改善原模11与后述说明的着中间层17之间剥离性而进行的处理。另外,也可以不进行这种处理,而使用在原模11与中间层17容易剥离的材料,例如由丙烯酸或聚烯烃形成的材料。而且基板2的材料与原模11的材料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基板2的中心孔3与原模11的中心孔3’之间大小大体相同。这样,容易使信息记录层1的中心与凹凸坑10的中心大体保持一致。
于是如图3(a)所示,经放射线(例如紫外线)照射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固化形成中间层17后,将原模11剥离。这样可以在中间层17上形成与原模11的凹凸坑10对应的(具有相反形状的)凹凸坑。其中中间层17的厚度优选设定在5~35微米范围内,更优选设定在20~30微米范围内。其中所谓“放射线”是指能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的所谓的电磁波,例如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X-放射线的一种概念。
进而如图3(b)所示,在中间层17形成的凹凸坑上再形成一个信息记录层12(记录膜或反射膜)。
然后如图3(c)所示,为了保护该光盘在中间层17乃至基板2上形成由透明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构成的透光层13。
这样就制成具有两层信息记录层1和12的光盘。其中透光层13的厚度设定在0.1毫米(100微米)。如上所述,由于基板2的厚度为1.1毫米,所以这种光盘的厚度将为1.2毫米。也就是说,这种光盘的厚度与市售的CD、DVD厚度相等,这种光盘与CD、DVD之间具有互换性。
另外,如图3(d)所示,在必须更牢固地保护光盘的情况下,在透光层13上设置由透明材料形成的保护涂层14。而且透光层13也可以用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或粘结材料将树脂材料制成的片状基板粘合而成。
根据以上实施方式1涉及的光盘制造方法,能用旋涂法更容易地制造具有两层信息记录层1和12的光盘。(实施方式2)
参照附图4和5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光盘的制造方法。这种光盘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光盘制造方法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改变基板2与原模11的配置,在原模11侧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后,与基板2相对向密接一体化这一点上。而且特征还在于不设置密封环5,借助于封堵盖4上设置的磁铁与旋转园盘上设置的磁铁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提高封堵盖4与基板2的密接性这一点上。
以下详述这种光盘的制造方法。
(a)首先如图4(a)所示,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准备一个具有中心孔3’和凹凸坑10的原模11。
(b)接着如图4(b)所示,将原模11凹凸坑侧主面向上地放置在旋转台6上,用封堵盖4将中心孔3从上侧封堵。此时,被设置在封堵盖4上的磁铁18(例如下端部是N极)与设置在旋转园盘6上的磁铁19(例如上端部是S极)之间被磁力所相互吸引,使封堵盖4与基板2密接。
(c)一边使原模11旋转,一边从喷嘴8向封堵盖4的大体中心即原模11的大体旋转中心滴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于是用旋涂法在原模11的凹凸侧主面上乃至凹凸坑10上形成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其中为改善与中间层17之间的剥离性而预先对原模11的凹凸侧主面上乃至凹凸坑10进行处理。或者采用剥离性良好的材料形成原模11。
如图4(c)所示,通过尽可能在靠近原模11旋转中心的部位滴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能容易使原模11的凹凸坑侧主面上乃至凹凸坑10上形成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厚度形成得,自原模的内周侧至原模的外周侧更加均匀。而且用封堵盖4封堵中心孔3’,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在封堵盖4上滴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厚度的均匀化效果。
综上,如图5(a)所示,可以在原模11的凹凸坑侧主面上乃至凹凸坑10上形成具有大体均匀厚度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
(d)然后如图5(b)所示,拉住封堵盖4的轴部4a向上拉,使之沿着垂直方向向上移动,使封堵盖4与原模11脱离(除去)。
(e)进而如图5(c)所示,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在真空中将基板2与原模11一体化,使具有中心孔3和信息记录层1的基板2,以信息记录层1与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相对地密接在一起。其中为改善基板2与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乃至中间层17之间的粘接性而优选预先对基板2的记录层侧主面乃至信息记录层1进行处理。而且也可以事先用粘接性良好的材料形成。
(f)此后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固化。
(g)然后将原模11与基板2剥离,再设置一层信息记录层12和一层透光层13。而且必要时设置保护涂层14(参照图3中的(a)~(d))。
采用以上工序制成光盘。根据实施方式2设计的光盘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能用旋涂法制造中间层厚度均匀的、具有两层信息记录层1和12的光盘。(实施方式3)
参照附图6和7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光盘的制造方法。这种光盘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光盘制造方法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形成两层结构的中间层这一点上。
以下详述这种光盘的制造方法。
(a)首先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光盘制造方法的情况同样,在基板2
   上形成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参见图1(a)~(c)以及图2(a))。但是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的厚度,比实施方式艾杜糖醛酸情况薄。
(b)如图6(a)所示,抓住封堵盖4的轴部4a向上拉,使之沿着垂直方向上移动,使封堵盖4与基板2脱离(除去)。
(c)对基板2上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照射放射线(例如紫外线)
   使之固化形成中间层7’。其中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既可以全部固化,也可以仅仅使其一部分(例如仅在基板内周侧或基板外周侧等)固化。
(d)如图6(b)所示,采用普通旋涂法,即不用封堵盖4的旋涂法,再于固化层7’上涂布一层放射线固化性树脂16。这种放射线固化性树脂16既可以与上述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具有相同的材料或粘度,也可以各不相同。
通过这样分两次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能够将基板2与原模11一体化时(重合时)产生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全体厚度波动减小得极小。也就是说,不仅对于形成的一层被围定在两层信息记录层之间的中间层,而且对于两层中间层重合形成的一层中间层来说,都具有抑制其厚度波动的优点。这种情况下,事先使第一层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将原模11压在第二层未固化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上形成信息记录层。
其中既可以采用普通旋涂法,而且还可以通过使用封堵盖4的旋涂法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16。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将基板2的中心孔堵住,从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其细节详见后述。
另外,不用封堵盖4而是用普通旋涂法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情况下,例如使基板2缓缓旋转(例如60转/分钟左右),从一个喷嘴向基板2的内周部分附近滴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16的方式,涂布成面包圈状。然后使基板2以高速(例如5000转/分钟转速)旋转,能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16在基板2的全部上表面上分布得大体均匀。
这种实施方式3涉及的光盘的制造方法中,利用旋涂法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16的工序进行如下。
首先说明利用封堵盖4的旋涂法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工序。
(1)旋涂之前,与上述采用封堵盖4的情况同样,用封堵盖4将基板2的中心孔堵塞。
(2)进而例如在使用粘度150mPa·s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情况下,从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放射线固化性树脂7的滴下操作,例如从基板2开始旋转后以0.3克/秒钟速度持续滴下6秒钟。而且基板2的旋转速度例如从基板2开始旋转后在3秒钟时间内定为120转/分钟,接着在5秒钟内定为2000转/分钟。
(3)然后以2000转/分钟的加速度使旋转速度上升1.5秒钟后,使基板2的旋转停止。
这样可以形成平均厚度17微米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这种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的厚度具有从内周侧向外周侧逐渐变薄的趋势。
以下说明利用不用封堵盖4的旋涂法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16的工序。
(1)例如在使用粘度150mPa·s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16的情况下,将0.5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16在基板2的上面滴下呈园环状后,例如以4000转/分钟旋转速度使基板2旋转5秒钟。
这样可以形成平均厚度8微米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16。这种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16的厚度具有从内周侧向外周侧逐渐变厚的趋势。
正如这种实施方式3那样,通过从内周侧向外周侧逐渐变薄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与从内周侧向外周侧逐渐变厚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16贴合,能够形成总体上具有均匀厚度的中间层17’。当然,这两层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7和16也可以各自形成均匀厚度,使中间层17’的厚度达到均匀。
(e)如图6(c)所示,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在真空中使原模11的凹凸坑10相对向放射线固化性树脂16密接,将原模11与基板2一体化。其中可以事先对于原模11的凹凸坑侧主面,进行以改善原模11与后面说明的中间层17’之间的剥离性的处理。而且也可以事先用剥离性良好的材料形成原模11。
(f)如图7(a)所示,通过照射放射线(例如紫外线)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16固化,形成具有两层结构的中间层17’后,将原模11剥离。这样能够在中间层17’上形成与原模11的凹凸坑10对应(具有相反形状)的凹凸坑。
(g)然后如图7(b)所示,再于中间层17’上形成的凹凸坑上形成一层信息记录层12(记录膜或反射膜)。
(h)此后如图7(c)所示,在中间层17’乃至基板2上形成保护该光盘用的、由透明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构成的透光层13。
通过以上工序制成具有两层结构的中间层17’、同时具有两层记录层的的光盘。
其中如图7(d)所示,在需要更牢固保护光盘的情况下,可以在透光层13上设置由透明材料构成的保护涂层14。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3涉及的光盘的制造方法,能够采用旋涂法容易制造两层结构中间层17’的厚度均匀、具有两层记录层1和12的光盘。
其中对于实施方式3而言,中间层17’虽是两层结构的,但是也可以将中间层制成三层以上多层结构的。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3涉及的光盘制造方法的几个变形例。(变形例1)
变形例1涉及的光盘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3涉及的光盘的制造方法相比,在更换为基板1和原模11并将二者一体化这一点上不同。其他诸点与实施方式的的情况相同。在变形例1中与实施方式3的情况相同,也是用旋涂法制造了形成的两层结构中间层17’厚度被均匀化的具有两层信息记录层1和12的光盘。(变形例2)
变形例2涉及的光盘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3涉及的光盘的制造方法相比,与实施方式3的情况同样,在基板2上形成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而成的固化层7’后,在与该基板2不同,用普通旋涂法或使用封堵盖4的旋涂法的原模11的凹凸侧主面上形成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16这一点上不同。将带有固化层7’的基板2重叠在原模上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层16上,使基板2与原模11一体化。其他诸点与实施方式的的情况相同。在变形例2中与实施方式3的情况相同,也是用旋涂法制造了形成两层结构中间层17’厚度被均匀化的具有两层信息记录层1和12的光盘。(变形例3)
变形例3涉及的光盘的制造方法,与变形例2涉及的光盘的制造方法相比,更换为基板1和原模11并将二者一体化这一点上不同。其他诸点与变形例2的情况相同。在变形例3中与实施方式3、变形例1和变形例2的情况相同,在具有两层信息记录层1、12光盘的制造方法中,也能形成厚度均匀、具有两层结构的中间层17’。(实施方式4)
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4涉及的光盘。这种光盘,与实施方式1至3涉及的光盘相比,在具有四层信息记录层1、12、21、23这一点上不同。其中从基板2一侧数起,在第二信息记录层12与第三信息记录层21之间形成一层中间层20。而且从基板2一侧数起,在第三信息记录层21与第四信息记录层23之间再形成一层中间层22。
具有这种四层信息记录层1、12、21、23的光盘的制造方法如下。
(a)首先采用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的工序,在具有信息记录层1的基板2上形成中间层17和信息记录层12。
(b)然后再次进行图1(b)、(c)、图2(a)~(c)、图3(a)、(b)所示的工序,在具有两层信息记录层1和12的基板2上形成中间层20和信息记录层21。
(c)接着再一次进行图1(b)、(c)、图2(a)~(c)、图3(a)、(b)所示的工序,在具有三层信息记录层1、12和21的基板2上形成中间层22和信息记录层23。
此后,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通过设置透光层13,而且必要时设置保护层14,制成具有四层信息记录层1、12、21和23的光盘。
在实施方式4中,虽然说明了具有四层信息记录层光盘的制造方法,但是不用说,当然也能用同样方法制造具有三层信息记录层的光盘或者具有五层以上信息记录层的光盘。而且与实施方式2的情况同样,通过更改基板2和原模11也能制造具有三层以上信息记录层的光盘。(实施方式5)
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附图10是表示这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这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a)第一基板的准备工序;(b)用封堵盖堵塞第一基板中心孔的工序;(c)在第一基板的一个主面上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工序;(d)使第一基板上设置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固化的工序;(e)将第一基板上设置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中未固化的部分,部分或全部除去的工序;(f)准备第二基板的工序;(g)用封堵盖堵塞第二基板中心孔的工序;(h)在第二基板的一个主面上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工序;(i)使第一基板设置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与第一基板设置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相对地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重叠的工序;(j)对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照射放射线,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的工序;(k)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剥离的工序。
以下列举具体实例说明这种光盘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图中当基板、原模左右对称的情况下,仅示出对称轴一侧的半部。(a)如图11(a)所示,准备第一基板101。这种第一基板101是由厚度约0.5毫米、外径约120毫米、中心孔102直径约15毫米的聚烯烃类材料制成。这种基板101是用注射成形法形成的。其中虽然从后述说明的容易与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剥离的观点选择了聚烯烃材料,但是也可以使用该物质以外的其他材料,例如丙烯酸系树脂等树脂材料。而且这里第一基板虽然使用了厚度约为0.5毫米的,但是关于厚度可以自由选择。(b)如图11(c)所示,第一基板101的中心孔102已经用封堵盖108堵住。(c)对于上述第一基板101,如图11(b)所示,从喷嘴109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104滴下在封堵盖108上,在旋转速度约为300转/分钟下使基板101旋转大约25秒钟,借助于旋涂法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沿着第一基板101的半径扩展,涂布成大约70微米厚度。这种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的粘度约为320mPa·s。图12(a)详细示出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此时沿半径分布的情况。(d)对第一基板101半径约56毫米以内的内周部分照射放射线,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沿着半径大约56毫米以内的内周部分固化,使其外侧不固化。图12(b)表示将外周部分放大的情况。采用旋涂法涂布的情况下,如图12(b)所示,可以看到在外周端部树脂因表面张力而鼓起。由于这种鼓起使厚度产生波动,所以这种鼓起部分未固化。(e)然后再以大约1000转/分钟速度使基板101旋转大约7秒钟,如图12(c)所示,将上述鼓起部分中的大约一半甩掉。
这里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是指经放射线照射而固化的树脂。所述的放射线包括全部电磁波和粒子波。作为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具体有经紫外线照射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和经电子放射线照射而固化的树脂等。而且所谓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状态,是表示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聚合状态高的情况,而未固化状态表示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呈液态等聚合状态低的状态。(f)如图13(a)所示,准备了第二基板111。这种第二基板111是厚度约1.1毫米、外径约120毫米、中心孔112直径约15毫米的聚碳酸酯基板,在一个主面上设有由引导沟槽113和多数薄膜层构成的记录层117形成的信息记录层SA118。而且这种第二基板111是用注射成形法形成的。其中这种第二基板111也可以使用聚碳酸酯以外的其他树脂材料。(g)如图13(b)所示,用封堵盖堵塞第二基板111的中心孔。(h)从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粘度约为320mPa·s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114,使第二基板111以约为900转/分钟旋转速度旋转约25秒钟,用旋涂法在信息记录层SA上涂布了厚度约30微米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114。图中虽然内有详细示出,但是在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中,也可以在外周部分附近看到与图12(b)同样的鼓起。而且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114的旋涂法涂布,也可以在不使用封堵盖的情况下进行。其中优选使后述的透光层形成均匀厚度。(i)如图14(a)所示,使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11的分别涂布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的涂布面相对重合。为了不混入气泡,重合在真空中进行。(j)将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11重合后,照射放射线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B固化。信息记录层SA由于不透过放射线,所以第一基板101使用能被透过放射线的材料,从第一基板101一侧照射放射线。(k)此后如图14(b)所示,将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11剥离。其中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应当选择容易与第一基板101剥离的材料。
采用以上工序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组合成透光层131。这样能够在信息记录层SA上形成厚度均匀的透光层131。
一旦在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B二者全都未固化的状态下将其重合,由于两块基板的平行度和受力上的不均匀等,往往使施加在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上的力因场所而变化。这种情况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厚度就会在局部有很大变化。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一旦事先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在预定半径的内侧固化,就会使树脂厚度变动要素在固化部分消失,所以重合时产生的厚度变化量极小,容易使厚度均匀。此外,事先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外周的鼓起部分未固化,该未固化的鼓起部分中大约一半被事先旋转甩掉。这样一来,重合时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鼓起的外周部分,能够弥补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中被甩掉的部分。因此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B合并形成的透光层131的厚度,能够在光盘信息记录层的全部表面上形成得大体均匀。其中相对于层100微米的平均厚度而言,能够将波动控制在2微米。附图14(c)表示使鼓起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外周部分固化的传统方法和本实施方式的发明方法制成的透光层厚度沿着径向的分布情况。外周部分厚度的急剧上升得到大幅度改善,厚度变得均匀。
这里虽然示出了第二基板含有一层信息记录层的情况,但是信息记录层也可以有多层,即可以是所谓多层型光信息记录介质。而且这里虽然就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B选择了相同材料,但是也可以是不同材料。优选容易涂布、透光层厚度均匀的那些组合。而且还优选容易与第一基板101剥离的。
此外,这里虽然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在预定半径内周部分固化,将在外周部分未固化的部分甩掉,但是也可以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部分固化,而将未固化的部分甩掉的方案。其中关于应当使内周和外周部分中哪部分固化,使何种区域部分固化,以及应当甩掉多大程度等问题,则优选能使透光层厚度均匀的那种条件。关于部分固化的区域,虽然因使用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粘度和厚度而异,但是在第一基板101半径的大约90%左右的外周部分区域进行是有效的。而且关于固化状态,也可以为未完全固化的半固化状态。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未固化的部分也可以为半固化状态下。优选通过部分改变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聚合)状态,使透光层的厚度容易变均匀。
不仅如此,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直接在信息记录层SA上涂布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但是也可以在涂布了记录层用保护层等之后在信息记录层SA上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此外,也可以对第一基板实施容易剥离处理后,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就以信息记录层作为能记录再生信息的薄膜层所构成的可记录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以凹凸坑形式记录信息信号、设置反射层的所谓再生专用型。
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涉及外径约为120毫米信息记录介质的实例,但是也适用于其以外大小的尺寸,例如也适用于直径80毫米的小直径信息记录介质。而且为与CD、DVD等记录介质厚度相同,制成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厚度虽然制成1.2毫米,但是也适用于其以外厚度的光信息记录介质。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够制作出高密度化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实施方式6)
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6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一个实例。图15是表示这种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这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的未固化部分不被甩掉而是残存这一点。这样,当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与B重合时互相鼓起的部分通过互相挤压而能够改善外周附近的急剧鼓起。
以下列举具体实例说明图15所示的制造方法。其中图中当左右对称的情况下,仅示出对称轴一侧的半部。(a)如图16(a)所示,准备第一基板201。这种第一基板201是由注射成形的厚度约0.5毫米、外径约120毫米、中心孔202直径约15毫米的聚烯烃类材料制成的基板,在一个主面上设有引导沟槽203。第一基板201用作信号转印用原模。其中虽然从后述说明的容易与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剥离的观点出发选择了聚烯烃材料,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以外的其他材料,例如丙烯酸系树脂等树脂材料。而且这里第一基板201虽然使用了厚度约为0.5毫米的,但是关于厚度可以自由选择。(b)用封堵盖将第一基板201的中心孔堵住。(c)如图16(b)所示,将粘度约为150mPa·s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从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在在封堵盖上,以约为200转/分钟的旋转速度旋转大约5秒钟,用旋涂法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204涂布在第一基板201的引导沟槽上约20微米厚。形成如图16(c)所示出径向厚度分布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d)如图17(a)是表示将外周端部附近放大的视图。如图17(a)所示,对半径约58毫米以内的内周部分照射放射线,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在内周部分固化,其以外的外周部分不固化。其中用旋涂法涂布的情况下,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在外周端部的表面张力引起的树脂鼓起。由于这种鼓起导致厚度波动,所以这里通过使这种鼓起部分未固化,进行厚度的均匀化的。这种情况下,与实施方式5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不将未固化的鼓起部分甩掉,而是残存这一点。(e)如图17(B)所示,准备了第二基板211。第二基板211是厚度约1.1毫米、外径约120毫米、中心孔212直径约15毫米的聚碳酸酯基板,在一个主面上设有由引导沟槽213和多数薄膜层构成的记录层217形成的信息记录层SA218。而且这种第二基板211是用注射成形法形成的。其中第二基板211也可以使用聚碳酸酯以外的其他树脂材料。(f)用旋涂法在信息记录层SA上涂布粘度约为450mPa·s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214,以约为5000转/分钟旋转速度使其旋转约18秒钟,涂布了约5微米。这种涂布虽然不像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那样用封堵盖堵塞中心孔的方式进行,但是也可以用封堵盖堵塞中心孔后从该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的方式进行。但是其中优选能使后述的透光层厚度均匀的方式。(g)图18(a)所示,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涂布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涂布面相对重合。为了不混入气泡,在真空中进行重合。(h)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重合后,照射放射线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B固化。以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B固化后的物质作为中间层212。其中信息记录层SA由于不透过放射线,所以第一基板使用能被透过放射线的材料,从第一基板一侧照射放射线。
一旦在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B二者全都未全面固化的状态下将其重合,由于两块基板的平行度和受力上的不均匀性等,往往使施加在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上的力因场所而变化。这种情况下,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厚度就会在局部有很大变化。正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一旦事先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在预定半径的内侧固化,就会使树脂厚度变动要素在固化部分消失,所以重合时产生的厚度变化量极小,容易使厚度均匀。此外,事先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外周的鼓起部分为未固化状态下,重合时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B外周部分的鼓起互相挤压,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B合并后形成的中间层厚度就能在光盘信号面的全部表面上变得大体均匀。其中相对于大约25微米平均厚度的中间层而言,能够将波动控制在1微米。附图18(b)表示采用将外周鼓起部分固化的传统方法和本实施方式说明的方法形成中间层的情况下,厚度沿径向的分布情况。中间层厚度在外周部分的急剧上升得到大幅度改善,使厚度均匀成为可能。(i)然后,如图18(c)所示,使第一基板剥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选择了容易与第一基板剥离,而且容易将第一基板的引导沟槽转印的树脂。这样中间层上第一基板的引导沟槽将为被转印的状态下。(j)如图19(a)所示,在被转印的引导沟槽上形成由多数薄膜层构成的记录层227,从而形成了信息记录层SB228。对于本实施方式的从一侧记录再生两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来说,为了使信息记录层SB成为靠近记录再生侧的层,将信息记录层制成透明的。
根据以上工序;如图19(b)所示,以信息记录层状形成大约75微米的透光层231。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通过用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粘合片状基板形成这种透光层的,但是既可以采用粘结性材料粘合片状上基板,也可以采用旋涂法形成,还可以用气筒以外的方法形成。应当优选对于记录再生光线呈现透明性的材料。
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选择了放射线固化性材料A与B不同的材料,但是也可以使用相同材料。最好采用容易涂布而且能形成厚度均匀的组合。而且优选容易与第一基板剥离,而且容易中心线第一基板的引导沟槽等图案的。
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部分固化,但是也可以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不固化而是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部分固化。其中关于应当使哪部分固化,使何种区域部分固化,应当优选能使中间层厚度均匀的条件。而且关于固化状态,既可以为未完全固化的半固化状态,而且也可以使这里未固化的部分为半固化状态下。优选通过部分改变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聚合状态,使中间层的厚度容易均匀,引导沟槽容易转印。
不仅如此,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直接在信息记录层SA上涂布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但是也可以在信息记录层SA上涂布了记录层用保护层等之后再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此外,也可以在实施了容易剥离处理后,在第一基板的引导沟槽上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就以信息记录层作为能记录再生信息的薄膜层构成的可记录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以凹凸坑方式记录信息信号、设置了反射层的所谓再生专用型。
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涉及外径约为120毫米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实例,但是也适用于其以外大小的尺寸,例如也适用于直径80毫米的小直径信息记录介质。而且为了与CD、DVD等记录介质厚度相同,制成后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厚度虽然制成1.2毫米,但是也适用于其他以外厚度的光信息记录介质。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够制作出高密度化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实施方式7)
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7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一个实例。图20是表示本发明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流程图。这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5和6涉及的制造方法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重合工序之前,设置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化部分固化的工序这一点。通过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部分固化,在未固化部分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B混合,能够防止与第一基板接触。
以下列举具体实例说明图20所示的制造方法。其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图中的剖面当左右对称的情况下,仅示出对称轴一侧的半部。(h)如图21(a)所示,准备第一基板301。这种第一基板301是由厚度约0.5毫米、外径约120毫米、中心孔302直径约15毫米的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的基板,在一个主面上设有引导沟槽303。第一基板301采用注射成形法形成。第一基板301在这里用作信号转印用原模。第一基板301,还可以由除聚碳酸酯外的例如丙烯酸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而且在这里第一基板201使用了厚度约为0.5毫米的,但是厚度可以自由选择。(b)如图21(b)所示,使用与实施方式6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相同材料构成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与实施方式6同样,采用旋涂法在引导沟槽上涂布厚度约20微米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304。如图21(c)的外周部分放大图所示,对半径大约58毫米以内的内周部分照射放射线,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固化,使其外侧部分不固化。(d)如图22(a)所示,准备第二基板311。第二基板311是厚度约1.1毫米、外径约120毫米、中心孔312直径约15毫米的聚碳酸酯基板,在一个主面上设有由引导沟槽313和多数薄膜层构成的记录层317形成的信息记录层SA318。第二基板211是用注射成形法形成的。第二基板也可以用聚碳酸酯以外的树脂材料形成。(h)如图22(b)所示,用旋涂法在信息记录层SA上涂布厚度约5微米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314。此涂布虽然是在未用封堵盖封堵中心孔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也可以像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那样,用封堵盖将中心孔堵住,从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h)如图22(c)的外周部分放大视图所示,凸部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314后,从半径约59毫米的外周部分照射放射线,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固化,使其内侧不固化。(g)如图23(a)所示,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涂布面相对重合。为防止气泡混入,重合是在真空中进行的。(h)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重合后,照射放射线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B固化。(i)然后如图所示将第一基板剥离。
这样,在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B合并而成的中间层321上,第一基板的引导沟槽将为被转印的状态下。
其中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选择了与聚碳酸酯的粘着力极低,容易转印第一基板上引导沟槽等图案的材料。作为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选择与聚碳酸酯和信息记录层SA之间粘着力强的材料。这样通过对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B使用具有不同功能的材料,能够扩大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材料选择的宽度,而且对于第一基板材料来说也能使用聚碳酸酯等光盘中广泛采用的廉价材料。
但是正如实施方式6那样,一旦在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未固化的状态下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重合,外周附近未固化的部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有可能互相混合,或者在外周端部渗出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与第一基板接触,以致随后不能将第一基板剥离。因此,通过事先仅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在外周端部附近固化,使第一基板与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不能接触,有可能将第一基板很好的剥离。一旦使外周端部附近固化的区域过大,由于往往在外周附近产生厚度不均,所以固化范围优选在考虑厚度不均和容易剥离这两方面因素的情况下选择。将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的固化范围,定在第二基板半径的90%以上是有效的。根据本方法,与实施方式6同样,能够形成均匀的厚度。
其中如果即使不用功能不同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因而能够得到同样效果的话,则不必特别区分。
以后进行的在被转印的引导沟槽上形成记录层膜、形成透光层等操作,与实施方式6中介绍的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就信息记录层作为能记录再生信息的薄膜层构成的可记录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以凹凸坑方式记录信息信号、设置了反射层的所谓再生专用型。
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的外周部分未固化,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的外周部分固化,但是也可以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A的外周部分固化,同时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的外周部分固化。其中关于哪部分固化,多大区域部分固化,应当优选能使中间层厚度均匀的条件。而且关于固化状态,既可以为未完全固化的半固化状态,而且也可以使未固化部分为半固化状态。优选通过部分改变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聚合状态,使中间层的厚度容易变得均匀,引导沟槽容易转印。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够制出高密度化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实施方式8)
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8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一个实例。这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6和7涉及的制造方法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在代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使用形成片状的压敏性粘结剂、粘结材料这一点上。通过使用形成片状的材料能够使厚度精度极高。当在涂布液态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时不能得到所需的厚度波动时,这种情况下优选使用最初是某种程度的固体、厚度精度极高的材料。例如形成片状的压敏性粘结剂和粘接材料等。通过在第二基板形成这种材料以代替放射线固化性树脂B,厚度精度极高,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5和6中说明的同样方法,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这样,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能够制出高密度化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实施方式9)
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9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一个实例。在实施方式5中说明了形成光盘的透光层,在实施方式6和7中说明了容易以均匀厚度制造具有多个记录层光盘中具有记录再生用引导沟槽的中间层的方法。但是在实施方式5的方法中也可以形成中间层,另一方面根据实施方式6或7所述的方法也能形成透光层。应当考虑制造工时和成本以及厚度精度等因素选择最佳方法。(实施方式10)
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0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一个实例。采用实施方式6和7所述的方法,能够制造厚度精度极高、具有两层结构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中通过重复形成透光层之前的各工序;能够制成具有两层以上多层结构的光盘。作为实例,图24示出了具有四层结构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实施方式11)
以下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1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的一个实例。在实施方式5至10中,剥离第一基板后制成厚度均匀的层。但是但是也可以根据用途不剥离第一基板。例如在第一基板上设置半透明的信息记录层,用第一基板作为透光层。而且根据实施方式5至10所述的方法制作被基板夹持的层也是容易的。
此外,还可以不将第一基板剥离,而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重合的主面和反面上进一步设置信息记录层。本发明能够制作厚度均匀的层,也可以在制作该层后增加任何工序。
以上通过列举实例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思想的其他实施方式也能适用。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能够采用旋涂法容易制造厚度均匀的、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形成的中间层,并具有多层信息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
而且,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制作厚度均匀的层。尤其能形成记录再生侧基板薄型化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透光层,以及多数信息记录层的各层间厚度。

Claims (46)

1.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
具有中心孔同时在一个主面上有信息记录层的基板的准备工序;
用封孔件将所述的基板的中心孔堵塞,一边以所述的中心孔为中心使所述的基板旋转,一边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树脂材料,用旋涂法在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涂布工序;
将所述的封孔件从所述的中心孔除去的工序;
一个主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的原模准备工序;
使所述的原模的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相对向所述的基板上的所述的树脂材料密接的工序;
使所述的树脂材料固化形成由所述的树脂材料组成的中间层的工序;和
将所述的原膜从所述的基板上剥离,在所述的基板的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的所述的中间层表面上,形成由与所述的原模的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对应的沟槽或凹凸坑构成的信息记录层的工序。
2.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
具有中心孔同时一个主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原模的准备工序;
用封孔件将所述的原模的中心孔堵塞,以所述的中心孔为中心一边使所述的原模旋转一边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树脂材料,用旋涂法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涂布工序;
将所述的封孔件从所述的中心孔除去的工序;
一个主面上有信息记录层的基板的准备工序;
使所述的基板的所述的信息记录层相对向所述的原模上的所述的树脂材料密接的工序;
使所述的树脂材料固化形成所述的树脂材料组成的中间层的工序;和
将所述的原模从所述的基板上剥离,在所述的基板的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的所述的中间层表面上,形成与所述的原模的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对应的沟槽或凹凸坑构成的信息记录层的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工序包括:
一边以所述的中心孔为中心使之旋转,一边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第一树脂材料,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的工序;
使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固化,形成由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构成的第一中间层的工序;和
一边以所述的中心孔为中心使之旋转,一边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第二树脂材料,用旋涂法在所述的第一中间层上涂布第二树脂材料的工序。
4.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
一个主面上有信息记录层的基板的准备工序;
用旋涂法在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涂布第一树脂材料的工序;
使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固化的工序;
一个主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原模的准备工序;
用旋涂法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涂布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的工序,
将所述的基板上固化的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与所述的原模上的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相对向密接的工序;
使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固化,形成由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和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组成的中间层的工序;和
将所述的原膜从所述的基板上模剥离,在所述的基板的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的中间层表面上,形成与所述的原模的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对应的沟槽或凹凸坑构成的信息记录层的工序。
5.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
一个主面上有信息记录层的基板的准备工序;
用旋涂法在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涂布第一树脂材料的工序;
一个主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原模的准备工序;
用旋涂法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涂布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的工序,
使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固化的工序;
将所述的原模上的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与所述的基板上的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相对向密接的工序;
使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固化,形成由所述的第一树脂材料和所述的第二树脂材料两层结构中间层的工序;和
将所述的原膜从所述的基板上剥离,在所述的中间层表面上形成与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对应的沟槽或凹凸坑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工序包括:
用封孔件将所述的基板或所述的原模的中心孔堵塞的工序;和
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所述的树脂材料,用旋涂法涂布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的基板与所述的原模相对向密接的工序中,使所述的基板与所述的原模在真空中密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树脂材料由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基板材料与原模材料互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所述的原模准备后,为改善所述的树脂材料与所述的原模的所述的树脂材料相对向面之间的剥离性而进行处理的工序。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所述的基板准备后,为改善所述的树脂材料与所述的基板的所述的树脂材料相对向面之间的粘结性而进行处理的工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中间层的厚度为5~35微米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中间层的厚度为20~30微米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
在所述的中间层上形成的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形成记录膜或反射膜的工序;和
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再形成透光层的工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透光层由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基板的中心孔与所述的原模的中心孔的大小大体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工序;在100~10000转/分钟旋转速度范围内进行3秒钟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工序;在100~5000转/分钟旋转速度范围内进行3秒钟以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通过将:
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树脂材料的工序;和
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形成记录膜或反射膜的工序;重复数次以层叠三层以上信息记录层。
20.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是具有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两层记录层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备有:
园板状基板;
所述的基板的一个主面上由沟槽或凹凸坑构成的第一记录层;
将所述的第一记录层的沟槽或凹凸坑掩埋形成的第一中间层;
在第一中间层上形成的第二中间层;
所述的第二中间层的与第一中间层相反侧面上的由沟槽或凹凸坑构成的第二记录层;和
将所述的第二记录层的沟槽或凹凸坑掩埋形成的透光层;
所述的第一中间层与所述的第二中间层之间的界面,沿着半径方向从所述的基板内周侧向外周侧形成倾为斜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上形成反射膜。
22.一种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包括:
准备第一基板的工序;
在所述的第一基板上涂布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工序;
使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固化的工序;
一个主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的第二基板的准备工序;
在所述的第二基板的有沟槽或凹凸坑的面上配置树脂材料的工序;和
将所述的第一基板的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与所述的第二基板的所述的树脂材料相对向密接的工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使涂布在所述的第一基板上的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固化的工序中,使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状态沿着所述的第一基板预定半径的外侧与内侧发生变化。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预定半径为所述的第一基板半径的90%以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2~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使用粘接材料作为所述的树脂材料。
26.根据权利要求22~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使用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作为所述的树脂材料。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使用与在所述的第一基板上涂布的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相同的材料作为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使在所述的第二基板上涂布的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固化的工序。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使所述的第二基板上涂布的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固化的工序中,使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状态沿着所述的第二基板预定半径的外侧与内侧发生变化。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预定半径为所述的第二基板半径的90%以上。
31.根据权利要求22~3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在将所述的第一基板与所述的第二基板相对向密接工序后,照射放射线使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的工序。
32.根据权利要求22~3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基板或所述的第二基板中至少其中之一,对于使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固化的放射线而言是大致透明的。
33.根据权利要求22~3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基板的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涂布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
34.根据权利要求22~3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基板的配置树脂材料的面上,具有沟槽或凹凸坑。
35.根据权利要求22~3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基板具有一层以上述录层。
36.根据权利要求22~3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基板具有一层以上信息记录层。
37.根据权利要求33~3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将所述的第一基板或所述的第二基板剥离,形成与所述的第一基板或所述的第二基板的沟槽或凹凸坑对应的沟槽或凹凸坑的工序。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将所述的第一基板或所述的第二基板剥离工序后,在所述的沟槽或凹凸坑上形成反射膜以形成信息记录层的工序。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在所述的信息记录层上形成透光层的工序。
4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对于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基板上的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照射放射线使之部分固化。
4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对于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基板上的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照射放射线使之部分固化。
42.根据权利要求22~4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使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部分固化工序后,部分或全部除去未固化部分的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工序。
4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基板上涂布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工序中,采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基板上涂布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工序;包括:
用封孔件堵塞所述的第一基板中心孔的工序;和
一边以所述的中心孔为中心使所述的第一基板旋转一边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所述的放射线固化性树脂材料,用旋涂法涂布工序。
45.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的第二基板上涂布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工序中,采用旋涂法涂布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的第二基板上涂布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的工序;包括:
用封孔件堵塞所述的第二基板中心孔的工序;和
以所述的中心孔为中心一边使所述的第二基板旋转一边从所述的中心孔的大体上方滴下所述的第二放射线固化性树脂进行涂布的工序。
CNB031481523A 2002-07-04 2003-07-02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544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95436 2002-07-04
JP2002195436 2002-07-04
JP2002339063 2002-11-22
JP2002339063 2002-11-22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02093A Division CN101452718B (zh) 2002-07-04 2003-07-02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6006A true CN1476006A (zh) 2004-02-18
CN100454416C CN100454416C (zh) 2009-01-21

Family

ID=297209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0209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52718B (zh) 2002-07-04 2003-07-02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B03148152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54416C (zh) 2002-07-04 2003-07-02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0209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52718B (zh) 2002-07-04 2003-07-02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195691B2 (zh)
EP (2) EP1378899A3 (zh)
JP (3) JP3762759B2 (zh)
KR (1) KR101016131B1 (zh)
CN (2) CN101452718B (zh)
DE (1) DE60329035D1 (zh)
MX (1) MXPA030058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3592B (zh) * 2005-07-13 2010-10-06 三菱化学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1466B2 (ja) * 2002-09-05 2007-08-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情報記録媒体の保持方法
JP4440260B2 (ja) * 2003-05-30 2010-03-24 ダグ カーソン アンド アソシエーツ,インク. マルチレイヤ光ディスクフォーマット
KR100922428B1 (ko) 2004-06-18 2009-10-16 (주)엘지하우시스 광디스크 스핀코팅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디스크제조방법
DE602005024811D1 (de) * 2004-07-12 2010-12-30 Panasonic Corp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smedium, integrierte schaltung, aufzeichnungs-/wiedergabeeinrichtung, computerprogramm und verfahren zum aufzeichnen/wiedergeben von informationen
EP1669991B1 (en) * 2004-07-21 2012-06-06 Panasonic Corpora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multilaye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KR20060026665A (ko) * 2004-09-21 2006-03-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핀코팅용 턴테이블장치
JP2006127654A (ja) * 2004-10-29 2006-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463696B2 (ja) * 2005-01-07 2010-05-19 オリジン電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TWI327726B (en) 2005-03-11 2010-07-21 Origin Electric Optical disk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1243507B (zh) 2005-08-30 2010-05-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及构成该装置的丝网
JP4618111B2 (ja) * 2005-11-18 2011-0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07505B (en) * 2006-03-08 2009-03-11 Ind Tech Res Inst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coverlayer of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a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2007265515A (ja) * 2006-03-28 2007-10-11 Canon Inc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99493A (ja) * 2006-05-02 2007-11-15 Canon Inc 光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305220A (ja) * 2006-05-11 2007-11-22 Lintec Corp 光記録媒体製造用シートおよび光記録媒体、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US20090188615A1 (en) * 2006-05-18 2009-07-30 Kazuhiro Hayashi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2007323775A (ja) 2006-06-02 2007-12-13 Toshiba Corp 光記録媒体、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
JP4715657B2 (ja) * 2006-07-07 2011-07-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媒体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媒体の製造方法
JP4965200B2 (ja) * 2006-09-05 2012-07-04 株式会社ソニーDadc 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スピンコート方法
JP4538440B2 (ja) 2006-10-24 2010-09-08 オリジン電気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WO2008099590A1 (ja) * 2007-02-14 2008-08-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9006615A (ja) * 2007-06-28 2009-01-15 Taiyo Yuden Co Ltd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成形用金型装置
JP4966770B2 (ja) * 2007-07-11 2012-07-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TWI490049B (zh) * 2012-03-12 2015-07-01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接著劑供給裝置以及接著劑供給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3597A (en) * 1989-02-10 1993-02-0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ethod of molding microstructure bearing composite plastic articles
US7286153B1 (en) * 1991-10-11 2007-10-23 Hitachi, Ltd. Three-dimension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5443673A (en) * 1992-06-12 1995-08-22 Donnelly Corporation Vehicular panel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5681634A (en) * 1995-02-15 1997-10-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3460402B2 (ja) 1995-08-29 2003-10-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多層光学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US5708652A (en) * 1995-02-28 1998-01-13 Sony Corporation Multi-layer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5759332A (en) * 1995-05-22 1998-06-0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Process of reproducing optical discs and optical discs produced by the same
JPH08329532A (ja) * 1995-06-05 1996-12-13 Pioneer Electron Corp 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JPH097230A (ja) * 1995-06-16 1997-01-10 Pioneer Electron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804017A (en) * 1995-07-27 1998-09-08 Imation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
DE69731707T2 (de) * 1996-07-31 2006-03-02 Kitano Engineering Co., Ltd., Komatsushima Verfahren zum Korrigieren von der ungleichen Position einer Informationsscheibe
JPH10283683A (ja) * 1997-02-05 1998-10-23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357571A (ja) 1997-03-25 2001-12-26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H10326435A (ja) 1997-03-25 1998-12-08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及び光学ディスク装置
JPH10283682A (ja) 1997-04-01 1998-10-23 Nippon Columbia Co Ltd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3557863B2 (ja) * 1997-08-20 2004-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保護膜形成装置及び保護膜形成方法
US6077349A (en) * 1997-08-20 2000-06-20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disc-shaped recording medium
JP3581246B2 (ja) * 1997-12-17 2004-10-2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貼り合わせ型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
JPH11203724A (ja) 1998-01-09 1999-07-30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3881C (zh) * 1999-08-13 2004-08-2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有多层记录层的光碟片的制作方法
JP2001189034A (ja) * 1999-12-28 2001-07-10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09980A (ja) * 2000-01-26 2001-08-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KR20010109454A (ko) * 2000-05-31 2001-12-10 기타노 료코 광디스크의 경화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02063737A (ja) * 2000-06-09 2002-02-28 Tdk Corp 光情報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43175B2 (ja) * 2000-06-09 2008-02-06 Tdk株式会社 光情報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559800B (en) * 2001-11-27 2003-11-01 Ind Tech Res Inst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multi-layer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3592B (zh) * 2005-07-13 2010-10-06 三菱化学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光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54416C (zh) 2009-01-21
JP2005353281A (ja) 2005-12-22
CN101452718A (zh) 2009-06-10
EP1378899A2 (en) 2004-01-07
CN101452718B (zh) 2013-01-23
EP1681676A3 (en) 2006-08-02
JP2005353282A (ja) 2005-12-22
EP1378899A3 (en) 2005-05-04
US20040027974A1 (en) 2004-02-12
DE60329035D1 (de) 2009-10-08
MXPA03005877A (es) 2006-04-24
JP4262707B2 (ja) 2009-05-13
KR101016131B1 (ko) 2011-02-17
KR20040004127A (ko) 2004-01-13
JP4338688B2 (ja) 2009-10-07
JP2004220750A (ja) 2004-08-05
JP3762759B2 (ja) 2006-04-05
EP1681676B1 (en) 2009-08-26
US7195691B2 (en) 2007-03-27
EP1681676A2 (en) 2006-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76006A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225733C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和光信息记录介质
CN1185644C (zh) 光信息介质及其制造、检查方法
CN1242397C (zh) 光盘
CN1495746A (zh) 光学数据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和夹紧该介质的方法
CN1296922C (zh) 粘合光盘及其生产方法和设备
CN1553446A (zh) 光记录介质
CN1420368A (zh) 光学透镜及光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135638A (zh) 光学信息媒体及其制作方法和设备
CN1925012A (zh) 磁记录介质用基板及磁记录介质用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926615A (zh) 多层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242568A (zh) 光学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801345A (zh)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CN1401118A (zh) 圆盘基片、注模此基片的模塑设备及圆盘基片取出机械手
CN1135542C (zh) 信息记录媒体
CN1470055A (zh) 光存储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和系统
CN1220072C (zh) 透镜、组合透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拾波装置及光盘装置
CN1195313A (zh) 盘基板成形用金属模具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盘基板
CN1395237A (zh) 光信息记录媒体、光盘原模和光盘原模的制造方法
CN1365493A (zh) 圆盘形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
CN1295536C (zh) 光学拾波器用物镜、光学拾波器及光盘装置
CN101057279A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291407C (zh) 磁光记录介质
CN1576887A (zh) 光学元件和光拾取装置
CN1255794C (zh) 制造信息记录介质的方法和制造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