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1345A -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1345A
CN1801345A CN200510114996.XA CN200510114996A CN1801345A CN 1801345 A CN1801345 A CN 1801345A CN 200510114996 A CN200510114996 A CN 200510114996A CN 1801345 A CN1801345 A CN 1801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ca
mentioned
recording medium
amplitude
data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149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太田宽纪
长泷义幸
杉山寿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axel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axell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axell Ltd
Publication of CN1801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13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11B7/24079Width or depth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11B7/0053Reproducing non-user data, e.g. wobbled address, prepits, BC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对于不进行循迹的情况下再现BCA信息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本发明提供了可以由BCA获得良好信号品质的BCA再现信号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本发明提供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基片和在该基片上由着色材料形成的光吸收层,另外,该介质具有形成了含有螺旋状或者同心圆状沟槽的凹凸图案的用户信息区域以及在上述用户信息区域的内周侧设置的、以条形码记录信息的BCA;在BCA上形成与上述用户信息区域的凹凸图案不同的凹凸图案。

Description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更具体地说,涉及用条形码记录管理信息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在DVD-ROM等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中,有一些介质具有在其最内周上不进行跟踪伺服控制就可以读取信息的区域,作为这样的区域,已知有由条形码记录信息的BCA(Burst Cutting Area)(例如参见特开平10-188361号公报和特开平6-203412号公报)。在特开平10-188361号公报中,为了对写入用户信息区域中的程序、数据、应用信息等用户信息进行管理,或者对其著作权进行保护,在用户信息区域以外的BCA中采用与用户信息区域不同的调制方式记录管理信息。
如特开平6-203412号公报中所述,BCA是在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阶段中形成的。例如在DVD-ROM的场合,是利用YAG激光将反射膜除去而形成。在BCA中记录序号等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各种识别信息,还可用于保护著作权。在追记型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DVD-R的场合,如同DVD-ROM一样,存在用YAG激光除去反射膜时记录层与反射膜剥离的问题,因而需要使用专门的BCA写入器在控制区域内的沟槽(groove)部分形成条形码,来记录BCA信息。
另外,以往的DVD-R,在BCA中形成与用户信息区域相同形状的沟槽,在跟踪这些沟槽的同时再现BCA的信息。
发明内容
在作为下一代光盘的HD DVD中,本发明人对于记录层中使用着色材料的HD DVD-R,与以往一样在光盘的最内周设置BCA,对于BCA不进行跟踪控制(只进行聚焦控制)来进行BCA信息的再现时,无法正确地再现BCA信息。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于例如象上述HD DVD那样在不进行跟踪控制的情况下再现BCA信息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提供可以以良好的信号品质再现BCA信息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信息记录介质,该介质具有基片和在该基片上由着色剂形成的光吸收层,其特征在于:
具有形成了含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沟槽的凹凸图案的用户信息区域以及设置在上述用户信息区域的内周侧并以条形码记录信息的BCA,在上述BCA中形成与上述用户信息区域的凹凸图案不同的凹凸图案。
本发明人首先对于将着色剂材料用于光吸收层(记录层)的HD DVD,在镜面部分上形成BCA,进行BCA信息的记录再现,但无法得到充分振幅的BCA再现信号,不能正确再现BCA信息。这是因为,在形成记录层时使用户信息区域的沟槽上的记录层达到最适宜膜厚的场合,由于BCA是在镜面部分上形成,因而在BCA上着色剂材料不能充分积存,BCA上的记录层的膜厚变薄。在使用着色剂材料作为记录层时,为了获得充分的记录再现特性,存在最适合的记录层膜厚的范围,相对这一最适合膜厚范围,无论是膜厚过厚还是膜厚过薄,均无法获得充分的记录再现特性。因此,在镜面部分形成BCA时,由于在BCA上无法形成再现BCA信息所需要的充分膜厚的记录层,所以无法正确再现BCA信息。为此,曾经将BCA上的记录层的膜厚加厚,使得可以充分再现BCA信息,但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信息区域的沟槽上的记录层的膜厚变得过厚,用户信息区域的记录特性劣化。
还有,本发明人为了在BCA和用户信息区域都形成最适合信息再现的厚度的记录层,与以往的DVD-R同样,在BCA上形成与用户信息区域的沟槽相同的沟槽,进行BCA信息的记录再现。但是,这种情况下,BCA再现信号的振幅变动加大,无法正确地再现BCA信息。这是因为,象HD DVD那样不进行跟踪控制下再现BCA信息时,由于盘片的偏心,再现光束照射时横穿BCA的沟槽部分和平坦(land)部分,即,再现光束照射时横穿记录层的膜厚较厚的区域和较薄的区域,因此产生再现信号振幅的变动(产生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具体而言,在BCA的沟槽部分,记录层的膜厚足够厚,因而再现信号的振幅加大,而在平坦部分,记录层的膜厚比较薄,无法获得充分振幅的再现信号,结果导致来自BCA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发生变动。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在BCA上形成与用户信息区域的凹凸图案不同的凹凸图案,不影响用户信息区域的记录再现特性,可以在BCA上形成充分膜厚的记录层,并且即使不进行跟踪控制,也可以获得来自BCA的振幅变动很小的再现信号。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不同的凹凸图案”,不仅是凹凸图案的形状(例如沟槽和凹坑的形状)的不同,还包括形状相同而尺寸(例如道距、沟槽宽度等)不同的凹凸图案。
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优选的是,在上述BCA的凹凸图案的道距TP和上述用户信息区域的凹凸图案的道距TPy之间,成立下述关系。
TP<TPy         ……(1)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优选的是,上述BCA的凹凸图案包含沟槽,该BCA的沟槽之间的距离LW1与用于上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再现的再现光束的波长λ和物镜的数值孔径NA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LW1×NA)/λ≤0.3          ……(2)
此外,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优选的是,上述BCA的凹凸图案包含凸点凹坑(emboss pit)的列,该BCA的凸点凹坑列之间的距离LW2与用于上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再现的再现光束的波长λ和物镜的数值孔径NA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LW2×NA)/λ≤0.3         ……(3)
还有,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优选的是,上述BCA的凹凸图案包含沟槽和在该沟槽之间形成的凸点凹坑的列,该凸点凹坑列与其两侧的沟槽之间的距离中较大一方的距离LW3与用于上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信息再现的再现光束的波长λ和物镜的数值孔径NA之间,存在下述关系。
(LW3×NA)/λ≤0.3        ……(4)
按照满足上述(1)~(4)式中任何一个关系的条件在BCA上形成凹凸图案时,即使例如采用旋涂法、按照用户信息区域的记录特性达到最佳的膜厚涂布形成记录层,,在BCA的沟槽部分和凸点凹坑部分上着色剂材料也会积存,使得BCA上的记录层的膜厚达到足够的厚度。另外,按照满足上述(1)~(4)式中任一个关系的条件在BCA上形成凹凸图案时,BCA的沟槽部分和凸点凹坑部分以外的平坦部分的区域,变得比用于记录再现的光盘驱动的光学分辨率λ/(2·NA)还小,成为完全不可能识别的尺寸。这时,如果不进行跟踪地向BCA上照射再现光束,虽然由于介质的偏心,再现光束照射时横穿BCA的沟槽部分和平坦部分,但由于平坦部分区域小于光学分辨率,因此,由BCA得到的是,几乎无法获得信号振幅的平坦部分的再现信号和获得了充分信号振幅的沟槽部分、凸点凹坑部分的再现信号的平均化的再现信号。结果,可以抑制BCA再现信号的振幅变动。
此外,按照满足上述(1)~(4)式中任一个关系在BCA上形成凹凸图案时,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Imin和交叉跟踪信号的振幅CT之间,成立下述关系,
Imin>CT
可以以良好的信号品质再现BCA信息。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由于在BCA上也形成了凹凸图案,在再现BCA信息时,由沟槽、凸点凹坑列得到的再现信号水平和由这些区域以外的平坦部分得到的再现信号水平会有一些不同,或多或少受到交叉跟踪信号的影响。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验证试验,按照满足上述(1)~(4)式中任一个关系而形成BCA的凹凸图案,不进行循轨跟踪的情形下再现BCA的信息时,虽然多少受到交叉跟踪信号的一些影响,但由于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Imin比交叉跟踪信号的振幅CT大,因而仍可以正确地再现BCA信息。本说明书中所述的“交叉跟踪信号的振幅”,是指由BCA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未记录水平(由BCA的未记录部分得到的信号水平)的变化量和记录水平(由BCA的记录部分得到的信号水平)的变化量中较大一方的变动量。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通过按照满足上述(1)~(4)式中任一个关系在BCA上形成凹凸图案,在不进行循迹跟踪的情形下再现上述BCA的信息时,BCA的记录部分和未记录部分的反射率中较高一方的反射率RH和较低一方的反射率RL之间,成立下述关系。
(RH-RL)/RH  ≥0.2。也就是说,BCA的再现信号的调制度大于等于20%,可以得到良好信号品质的BCA再现信号。
而且,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优选的是,在上述BCA的道距TP与用于上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再现的再现光束的波长λ和物镜的数值孔径NA之间,成立下述关系,
(TP×NA)/λ≤0.6              ……(5)更加优选的是成立下述关系。
0.45≤(TP×NA)/λ≤0.6        ……(6)
本发明人发现,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在由沟槽形成BCA的凹凸图案时,通过在BCA上形成沟槽,使得满足上述(2)式和(5)式或者(6)式的条件,可以获得如下所述的再现信号特性。在不进行跟踪循轨的情形下,将上述再现光束照射到上述BCA上而再现上述BCA的信息时,上述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上述沟槽的中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和上述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上述沟槽之间的中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中,一方的振幅比另一方的振幅大,并且一方的振幅与另一方的振幅之比小于等于1.4。即,按照满足上述(2)式和(5)式或者(6)式的条件在BCA上形成沟槽,可以由BCA得到振幅变动非常小的再现信号。
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由BCA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是指BCA再现信号的未记录水平(由BCA的未记录部分获得的信号水平)与记录水平(由BCA的记录部分获得的信号水平)的差。另外,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沟槽的中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和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沟槽之间的中央位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的大小关系,随着记录层(光吸收层)的形成材料而不同。
本发明人发现,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在由凸点凹坑列形成BCA的凹凸图案时,按照满足上述(3)式和(5)式或者(6)式的条件在BCA上形成凸点凹坑列,可以获得如下所述的再现信号特性。在不进行跟踪循轨的情形下,将上述再现光束照射到上述BCA上而再现上述BCA的信息时,上述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上述凸点凹坑列的中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和上述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上述凸点凹坑列之间的中央位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中,一方的振幅会大于另一方的振幅,并且一方的振幅与另一方的振幅之比小于等于1.4。即,按照满足上述(3)式和(5)式或者(6)式的条件在BCA上形成凸点凹坑列,可以由BCA得到振幅变动非常小的再现信号。
再有,本发明人发现,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在由设置于沟槽和沟槽之间的凸点凹坑列形成BCA的凹凸图案时,按照满足上述(4)式和(5)式或者(6)式的条件在BCA上形成凸点凹坑列,可以获得如下所述的再现信号特性。在不进行跟踪循轨的情形下,将上述再现光束照射到上述BCA上而再现上述BCA的信息时,上述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上述沟槽的中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和上述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上述沟槽和上述凸点凹坑列之间的中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之中,一方的振幅会大于另一方的振幅,并且一方的振幅与另一方的振幅之比小于等于1.4。即,按照满足上述(4)式和(5)式或者(6)式的条件在BCA上形成沟槽和凸点凹坑列,可以由BCA得到振幅变动非常小的再现信号。
此外,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优选的是,按照上述(2)~(4)式中的任一个和上述(1)式(以BCA的道距TP小于用户信息区域的道距TPy为特征)同时成立的条件形成BCA的凹凸图案。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此,只要形成的BCA的凹凸图案的形状满足上述(2)~(4)式中任何一个即可,BCA的道距TP也可以与用户信息区域的道距TPy相同,另外,BCA的道距TP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于用户信息区域的道距TPy。本发明人通过验证试验确认,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来自BCA的振幅变动非常小的再现信号。
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优选的是,使用蓝色激光进行用户信息区域的信息的记录再现。
采用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由于形成的BCA的凹凸图案与用户信息区域上形成的凹凸图案不同,并且可以满足上述(1)~(4)式中任何一个,因而可以在BCA上形成具有足以得到BCA再现信号的膜厚的记录层,并且,在不进行跟踪循轨控制下再现BCA信息时,也可以使得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大于交叉跟踪信号的振幅值(抑制振幅变动),可以以良好的信号品质再现BCA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方式的平面图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BCA、管理信息区域和用户信息区域的基片形状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方式的概略断面图。
图4是表示将再现光束照射到BCA上时的凹凸图案和再现光束光点的位置关系图。
图5是用于说明BCA的凹凸图案的形状的图。
图6是制作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时使用的切割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7是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制作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由BCA得到的再现信号波形的照片。
图8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作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LW1、LW2和LW3与调制度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作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BCA的道距TP和调制度的关系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作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BCA的道距TP和ΔIg/ΔI11或者ΔI11/ΔIg的关系的图。
图中,
1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2  BCA
3  管理信息区域
4  用户信息区域
5,7a,9  沟槽
5a  平坦部分
6,7b  凸点凹坑
10  基片
11  记录层
12  反射层
13  粘接层
14  空白(dummy)基片
20  BCA再现信号
23,24  交叉跟踪信号
28  BCA的未记录部分
29  BCA的记录部分
30~39  再现光束光点
40  LW1
42  道距TP
43  LW2
45  LW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格式结构
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基片和在该基片上由着色剂材料形成的记录层(光吸收层),图1中示出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平面图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光学信息记录介质1上,从内周侧开始依次形成通过条形码记录管理信息的BCA2、记录涉及用户信息的记录的管理信息的管理信息区域3以及记录用户信息的用户信息区域4。
在图2中示出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BCA2、管理信息区域3以及用户信息区域4的基片形状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BCA2由沟槽5、凸点凹坑列6以及由沟槽7a和在该沟槽之间形成的凸点凹坑列7b构成的凹凸图案7中的任一种所构成。另外,在图2中示出的是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BCA2上形成的凹凸图案的一个例子,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特定的频率将BCA2的凹凸图案5、6、7相互交替(wobble)。还有,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显示的图案是由相同形状的凸点凹坑列沿着信道(track)方向等间隔配置,但可以使用任意的凸点凹坑列的图案,只要满足上述(3)或者(4)和(5)或者(6)即可。例如也可以采用相邻接的凸点凹坑相重合的凸点凹坑列图案。
如图2所示,管理信息区域3形成了表示管理信息的凸点凹坑8,用户信息区域4形成了在信息记录时形成凹坑的沟槽9。还有,在用户信息区域4的沟槽9上,为了施加地址信息,可以以特定的频率使沟槽9相互交替(wobble),也可以含有凹坑。上述各区域的凹坑或者沟槽形成螺旋状或者同心圆状。
BCA的结构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BCA2的结构,使用图3和图4进一步详细进行说明。
在BCA2上形成的沟槽和/或凸点凹坑的深度,可以根据规格和膜的结构来任意设定,通常30~120nm的深度比较合适,优选的是深度为50~100nm。这是因为,这是确保用户信息区域的信息信号特性和记录特性而优选的深度,也是对于在BCA上积存获得良好的信号特性所必须的着色剂材料最适合的深度。
在在BCA2的凹凸图案仅由沟槽形成的场合(图5中的左图),设沟槽之间(平坦部分)5a的宽度40为LW1,则成立如下的关系式,
(LW1×NA)/λ≤0.3       ……(2)
式中,λ是光盘驱动装置的记录再现激光的波长,NA是记录再现读取装置的物镜的数值孔径。还有,如图3中的左图所示,LW1为沟槽之间(平坦部分)5a的半宽值。
在BCA2的凹凸图案仅由凸点凹坑列形成的场合(图5中的中间图),设凸点凹坑列6之间的宽度43为LW2时,成立如下的关系式,
(LW2×NA)/λ≤0.3       ……(3)
其中,如图3的中间图所示,这里所述的凸点凹坑列6之间的宽度LW2是指在相邻的凸点凹坑列6之间、在信道(track)的径向(图中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对向的凹坑的最端部之间的距离。
还有,在BCA2的凹凸图案由沟槽和该沟槽之间设置的凸点凹坑列形成的场合(图5中的右图),凸点凹坑列7b与位于其两侧的沟槽7a之间的宽度45之中,设较宽一方的宽度为LW3,则成立如下的关系式,
(LW3×NA)/λ≤0.3      ……(4)
其中,如图5中的右图所示,LW3是指从凸点凹坑列7b的径向的最端部到与该最端部对向的沟槽7a的侧壁的沟槽深度的1/2深度的位置的距离。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由于在BCA2上形成凹凸图案,因而,即使采用旋转涂布法,按照用户信息区域的记录特性达到最佳的膜厚涂布着色剂材料形成记录层,由于在BCA2的沟槽部分和凸点凹坑部分上有着色剂材料的积存,使得BCA2上的记录层的膜厚变得足够厚。还有,由于BCA2的沟槽部分和凸点凹坑部分以外的平坦部分的着色剂膜厚较薄,由该平坦部分不能得到足够的BCA信号特性,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中,由于形成了满足上述(2)~(4)式中任一个的BCA2的凹凸图案,因而平坦部分的区域会小于用于记录再现的光盘驱动的光学分辨率λ/(2·NA),成为完全不可能识别的尺寸大小。在这种场合,如果在不进行跟踪循轨的情形下对BCA2照射再现激光,由于介质的偏心,照射再现激光时横穿BCA2的信道(track)部分和平坦部分,但由于平坦部分的区域比光学分辨率要小,因而,由BCA得到的是几乎得不到信号振幅的平坦部分的再现信号和可以得到充分信号振幅的沟槽部分、凸点凹坑部分的再现信号进行平均化后的再现信号。因此,通过象本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这样,形成的BCA2的凹凸图案满足上述(2)~(4)式中任意一个,可以抑制BCA再现信号的振幅变动,得到再现时没有问题的BCA再现信号的振幅调制度,即可以得到良好的BCA再现特性。在这种场合,按照几乎得不到BCA再现信号的区域(平坦部分)和可以得到充分强度的BCA再现信号的区域(沟槽部分和/或凸点凹坑列部分)的比率,BCA再现信号被平均化,因此希望沟槽部分、凸点凹坑部分的宽度相对于平坦部分的宽度的比率越大越好。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在如图5所示的BCA2的任一种凹凸图案中,最好是使得BCA2的道距42(TP)小于用户信息区域的道距(TPy)(满足上述(1)式)。
还有,本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优选的是,设定BCA2的道距42(TP),使得在BCA2的道距42(TP)和光盘驱动装置的记录再现激光波长λ以及记录再现读取装置的物镜的数值孔径NA之间,存在
(TP×NA)/λ≤0.6     ……(5)的关系,进一步优选的是,设定BCA2的道距42(TP),使得存在
0.45≤(TP×NA)/λ≤0.6    ……(6)的关系。即,优选的是,BCA2的道距TP尽可能小,接近用于记录再现的光盘驱动的光学分辨率λ/(2·NA),或者小于等于光学分辨率。此外,如果(TP×NA)/λ小于0.5,BCA2的信道(track)就会完全变为小于光学分辨率的尺寸。
通过按照满足上述(5)式或者(6)式来设定BCA2的道距TP,即使在不进行循轨(tracking)的情形下再现BCA信息,也可以降低由于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带来的对再现信号的振幅变动的影响。即,通过使BCA2的道距TP接近于光学分辨率,或者小于等于光学分辨率,使得从光盘驱动(再现光束)一侧看过去,BCA2的凹凸图案与镜面部分看上去相同,因而只有记录的BCA信息的对比(contrast)作为信号被再现。
还有,如(6)式所示,当(TP×NA)/λ大于等于0.45时,作为光学记录信息介质1的制作工序之一的原盘制作之际,可以使用与用于在管理信息区域和用户信息区域上形成沟槽、凸点凹坑的曝光装置相同的曝光装置(即相同的激光器)在BCA2上制作沟槽、凸点凹坑,生产率得到飞跃提高。
对满足上述(5)或者(6)式的BCA2的道距TP的范围进行具体说明,例如,在使用波长为405nm的激光和数值孔径NA为0.65的物镜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现时,如果如图3所示的BCA2的凹凸图案的LW1、LW2和LW3都小于等于187nm,就可以得到对于再现BCA2信息来说没有问题的再现信号振幅调制度。而且,如果BCA2的道距TP小于等于大约374nm,就可以将由于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引起的振幅变动降低到没有实质性影响的程度。还有,通过使BCA2的道距TP大于等于280nm,BCA、管理信息区域和用户数据区域可以全部用同一曝光装置来制作,生产率大为提高。
此外,从降低因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偏心的影响(交叉跟踪信号的影响)而引起的BCA再现信号的振幅变动的角度考虑,希望由上述(2)~(5)式中分别表示的BCA2的沟槽间的宽度LW1、凸点凹坑列间的宽度LW2、凸点凹坑列与沟槽之间的宽度LW3以及道距TP((TP×NA)/λ)尽可能的小。但是,这些宽度以及道距的下限受到制造工艺的限制,按照目前的技术,道距大约在200nm,宽度随着深度(沟槽、凸点凹坑)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平均100nm左右为极限。
还有,对于具有凸点凹坑的凹凸图案(图5中的中间图和右图的凹凸图案)来说,优选的是,在凸点凹坑的坑长度46(PL)、凹坑的间隔47(SL)、光盘驱动装置的记录再现激光的波长λ以及记录再现读取装置的物镜的数值孔径NA之间,成立
(PL×NA)/λ≤0.6
(SL×NA)/λ≤0.6的关系,进一步优选的是,成立
(PL×NA)/λ≤0.5
(SL×NA)/λ≤0.5的关系。如果按照成立这样的关系来形成具有凸点凹坑的凹凸图案,凸点凹坑的凹坑长度46(PL)和凹坑间隔47(SL)就会接近用于记录再现的光盘驱动的光学分辨率λ/(2·NA),或者降低到其以下,因此,即使记录再现用激光照射到这些凹凸图案上,也不能识别凸点凹坑、凸点凹坑之间,对于光驱而言,这些与镜面没有区别,不容易对BCA的再现信号产生振幅变动之类的负面影响。
由以上所述可知,通过按照满足上述关系式(1)~(6)来形成BCA的凹凸图案,可以获得如下所述的BCA的再现信号特性(参照图4)。对于如下所述的BCA再现信号特性,通过后述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1)BCA的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Imin可以大于交叉跟踪(crosstrack)信号的振幅CT,从而可以更正确地再现BCA信息。
(2)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RH-RL)/RH大于等于0.2,可以获得良好信号品质的BCA再现信号。
(3)在BCA的凹凸图案仅由沟槽形成的场合,在不进行循轨(tracking)的情况下将再现光束照射到BCA上再现BCA信息时,可以得到下面所述的再现信号,即,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沟槽5的中央时(图5左图中的圆30和32的状态)、分别由BCA的未记录部分28和记录部分29得到的再现信号水平的差ΔIg(BCA再现信号的振幅),和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沟槽之间的中央时(图5左图中的圆31和33的状态)、分别由BCA的未记录部分28和记录部分29得到的再现信号水平的差ΔI11(BCA再现信号的振幅)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ΔIg≥ΔI11时,ΔIg/ΔI11≤1.4
ΔI11≥ΔIg时,ΔI11/ΔIg≤1.4也就是说,通过按照满足上述(2)式的关系在BCA上形成沟槽,,可以得到来自BCA的振幅变动非常小的再现信号。还有,在上述关系式中区分了水平差ΔIg和ΔI11的大小关系,这是因为,取决于形成记录层的着色剂材料,未记录部分的反射率和记录部分的反射率的大小关系发生变化,水平差ΔIg和ΔI11的大小关系也发生变化。
(4)BCA的凹凸图案仅由凸点凹坑列形成的场合,在不进行循轨(trackinh)的情况下将再现光束照射到BCA上再现BCA信息时,可以得到下面所述的再现信号,即,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凸点凹坑列的中央时(图5的中间图中的圆35和37的状态)、分别由BCA的未记录部分28和记录部分29得到的再现信号水平的水平差ΔIp,和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凸点凹坑列之间的中央时(图5的中央图中的圆34和36的状态)、分别由BCA的未记录部分28和记录部分29得到的再现信号水平的水平差ΔIo之间,成立如下关系。
ΔIp≥ΔIo时,ΔIp/ΔIo≤1.4
ΔIo≥ΔIp时,ΔIo/ΔIp≤1.4也就是说,按照满足上述(3)式的关系在BCA上形成凸点凹坑列,,可以得到来自BCA的振幅变动非常小的再现信号。
(5)BCA的凹凸图案由沟槽和设在沟槽之间的凸点凹坑列形成的场合,在不进行循轨(tracking)的情况下将再现光束照射到BCA上再现BCA信息时,可以得到下面所述的再现信号,即,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沟槽的中央时(图5的右图中的圆30和32的状态)、分别由BCA的未记录部分28和记录部分29得到的再现信号水平的水平差ΔIg,和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沟槽和凸点凹坑列之间的中央位置时(图5的右图中的圆38和39的状态)、分别由BCA的未记录部分28和记录部分29得到的再现信号水平的水平差ΔI12之间,成立如下关系。
ΔIg≥ΔI12时,ΔIg/ΔI12≤1.4
ΔI12≥ΔIg时,ΔI12/ΔIg≤1.4也就是说,按照满足上述(4)式的关系在BCA上形成沟槽和凸点凹坑列,可以得到来自BCA的振幅变动非常小的再现信号。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膜结构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膜结构进行说明。图3中示出光学信息记录介质1的断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1的结构是,在具有凹坑和沟槽的透光性基片10上,依次形成光吸收层11(记录层)、反射层12、粘接层13和空白(dummy)基片14。记录层11在吸收照射的激光后发热、熔融、蒸发、升华、变形或变性,具有在该记录层11和基片10的表面上形成的凹坑的作用。另外,在基片10和记录层11之间,也可以设置由SiO2、ZnS-SiO2等构成的增强层、耐溶剂层。
基片10优选的是制作原盘和压模后通过注塑成形来制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如下所述的方法来制作原盘。首先,制备直径200mm、厚度6mm的玻璃原盘,在玻璃原盘的一个表面上,使用旋转涂布法均匀地涂布感光性树脂。根据凹坑(凸点凹坑)或者沟槽的深度来调整感光性树脂的厚度。随后,将形成了感光性树脂的玻璃原盘安装到切割装置上。
图4中示出用于制作原盘的切割装置。记录光头22由与原盘15相对地在原盘15的径向方向移动的伺服系统(图中未示出)进行驱动。记录半径位置由线性尺度仪(linear scale)21进行监视,由精密伺服系统(close servoloop)进行控制。由格式器(formatter)19生成信息数据、管理信息、沟槽信号等,通过这些生成信号驱动记录光头22。切割装置的系统整体由控制器18进行控制,道距也由控制器18来进行伺服控制。此外,原盘由主轴16旋转驱动,形成独自的伺服回路。主轴16由主轴传动机构17驱动。
将玻璃原盘安装到切割装置上,然后,根据由格式器19输送来的信息,由光头22对玻璃原盘15上的感光性树脂照射激光进行曝光,形成对应于凹坑或者沟槽形状的曝光图案。调整激光的光量,控制对应于凹坑的大小和沟槽的宽度的曝光图案。切割结束后,对玻璃原盘进行公知的显像处理,在感光性树脂上形成对应于所述曝光图案的凹坑或者沟槽图案。然后,对玻璃原盘15的图案形成面实施作为镀膜前处理的化学镀。之后,使用该镀层作为导电膜,采用电铸法在玻璃原盘15上形成Ni层。接着,对玻璃原盘15上形成的Ni层的表面进行研磨,将上述Ni层从玻璃原盘上剥离,得到压模。此外,作为上述镀覆的前处理的导电膜的形成方法,也可以使用溅射法、蒸镀法。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上述方法制作的压模(stamper)通过注塑成形制成基片10。透光性基片10的材料,是对激光的折射率在1.4~1.6范围内的透明度高的材料,优选的是耐冲击性能优良的树脂。具体地可以举出聚碳酸酯、非晶态聚烯烃、丙烯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作为记录层11(光吸收层)的材料,优选具有光吸收性的有机色素,具体而言可以使用花青染料、聚甲炔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吡喃鎓染料、菲染料、偶氮染料、四脱氢胆碱染料、三芳基胺染料、角鲨(スクアリリウム)染料、克酮次甲基(クロコニツクメチン)染料等染料。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还有,在记录层11中,还可以含有其他染料、添加剂、高分子(例如硝酸纤维素等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橡胶)、金属微粒子等。
将上述染料和任意的添加剂在公知的有机溶剂(例如四氟丙醇、乙酮醇、乙酰丙酮、甲基纤维素、甲苯等)中溶解、溶剂化,然后,将其涂布在透光性基片10上,形成记录层11。使用旋转涂布法作为记录层11的形成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通过调节染料溶液的浓度、粘度、溶剂的干燥速度,可以控制记录层的膜厚。
反射层12是由金属膜构成,例如采用溅射法等方法形成含有金、银、铝或者这些元素的合金的金属膜。在记录层和反射层之间,也可以设置由SiO2、ZnS-SiO2、Al2O3等构成的增强层、耐氧化层等其他的层。还有,在反射层12上可以设置保护层,也可以不设置保护层。作为保护层,只要是能够保护记录层、反射层的层即可,可以使用任意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硅树脂等。
粘接层13,优选采用耐冲击性优良的树脂形成。例如,采用旋转涂布法涂布紫外线固化树脂,通过照射紫外线使树脂固化后形成。另外,也可以使用聚氨酯等弹性材料形成粘接层。这时,可以在贴合的基片的两方均设置记录层,也可以是一方的基片为没有记录层的空白(dummy)基片。还有,根据需要,在基片的空白(dummy)基片一侧的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印刷层或者印刷受容层。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1上记录,是通过对介质的两面或者一面上设置的记录层照射激光来进行。在激光照射的部分,通过对激光能量的吸收,发生染料的分解、发热、碳化、基片的熔融、变形等基片的热变化。已记录的信息的再现,是通过激光读取发生热变化的部分和未发生热变化的部分的反射率之差来进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使用穿越基片将激光照射到记录层上来记录再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从膜面一侧由染料材料制成的记录层,将激光照射到记录层上进行记录再现的光学记录介质。另外,只要是用旋转涂布法形成光吸收层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并且,是具有上述BCA和用户信息区域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要发明均可以适用。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现中使用的驱动装置的激光,优选使用波长在390nm~430nm的蓝色激光,进一步优选使用波长400~420nm的蓝色激光。还有,BCA写入器中使用的激光,优选使用波长为620~720nm的红色激光,进一步优选650~700nm的红色激光。但BCA写入器的波长并不限定于这样的范围。
以下,通过列举实施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结构和BCA再现信号的特性等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制作
首先,将用上述方法制作的压模(stamper)安装到既有的注塑成形机上,通过将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级的聚碳酸酯树脂注塑成形,制作基片10。基片10是直径120mm、厚度0.6mm的聚碳酸酯制的基片,如图1所示,将在玻璃原盘上形成的BCA、管理信息区域和用户信息区域的螺旋装沟槽和/或凹坑(凸点凹坑)的凹凸图案转印到基片10的一个面上。在此例中,BCA是在半径22.20mm~23.20mm的区域内形成。在BCA上,形成道距为350nm、沟槽宽度为240nm、沟槽深度为70nm的直线型(没有摆动)沟槽。管理信息区域是在半径23.40mm~23.80mm的区域内形成。在管理信息区域内,形成道距为680nm、凹坑宽度为200nm、凹坑深度为70nm的凹坑。另外,用户信息区域是在23.80mm~58.50mm的区域形成,在用户信息区域中,形成道距为400nm、沟槽宽度为210nm、沟槽深度为70nm以及在频率为700kHz下调制的相互交替(wobble)沟槽。还有,由于凹坑和沟槽形成螺旋状,其半径是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所具有的特定角度下的位置关系。
之后,采用旋转涂布法,在基片10的凹凸图案形成面上涂布具有由下述化学式(化1)表示的偶氮-染料0.7重量%浓度的四氟丙醇溶液。在涂布上述染料溶液时,将染料溶液通过过滤器过滤去除其中杂质。旋转涂布是,在以100rpm的转速旋转的基片10上,通过分配器供给染料溶液0.5g,之后,以1000~3000rpm的转速旋转基片10,最后,以5000rpm转速旋转2秒钟。这时,上述溶液在沟槽部分上涂布达到60nm的厚度。将涂布有上述染料材料的基片10在80℃干燥1小时,再在室温下冷却1小时,从而在基片10上形成记录层11(光吸收层)。
然后,在记录层11上,用溅射法形成厚度为130nm的Ag合金膜作为反射层12。再在反射层12上,用旋转涂布法涂布UV树脂材料作为粘接层13,之后,在其上安放厚度为0.6mm的聚碳酸酯基片作为空白(dummy)基片14。在此状态下,从空白基片14一侧照射UV使得粘接层13固化,使得已形成各层的基片10和空白基片14相贴合,得到实施例1的光学记录介质(光学信息记录介质A)。
在实施例1中所制作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A中,形成的记录膜的记录后的反射水平(反射率)比记录前的反射水平高。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记录膜的记录后的反射水平(反射率)比记录前的反射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还有,实施例中是在BCA上形成由直线型沟槽构成的凹凸图案,不过也可以使用摆动(wobble)的沟槽形成BCA的凹凸图案,所得的效果是一致的。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BCA的凹凸图案由沟槽构成,道距为400nm、沟槽宽度为210nm、沟槽深度为70nm。也就是说,形成了与用户信息区域相同尺寸的沟槽。除了改变BCA的沟槽尺寸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B。
BCA信息的记录再现特性
对于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分别制作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A和B,按如下所述记录BCA信息。为了在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半径22.20mm~23.20mm的位置上记录BCA信号,使用具有激光波长为668nm、光束大小为1μm×48μm的BCA写入器,进行BCA信号的记录。在激光功率为900mW、线速度5m/s、半径方向的光束进给量8μm、记录开始位置为22.1mm、记录结束位置为23.3mm的设定条件下,记录BCA条码。
然后,对于记录了BCA条码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在具备有波长405nm的激光和数值孔径0.65的物镜的光学拾波器的测试仪上进行聚焦,在不进行循轨(tracking)的情况下再现BCA信息。图7中示出该再现信号波形的照片。
图7中左侧的照片是实施例1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A的BCA再现信号的波形。左侧下半部分的波形照片是左侧中间部分的波形照片的横轴(时间轴)放大后的波形照片。还有,左侧上半部分的波形照片是左侧中间部分的波形照片的竖轴(电压轴)放大后的波形图片,显示了BCA再现信号和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之间的关系。另外,图7中右侧的波形照片是比较例1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B的BCA再现信号波形。右侧上半部分的波形照片是右侧中间部分的波形照片的竖轴的放大后的波形,显示了BCA再现信号和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之间的关系。
图7中的左侧和右侧的上半部分的照片中的波形20是BCA再现信号波形。该波形20的下侧的峰水平是BCA的未记录部分的信号水平(以下称为低水平),波形20的上侧的峰值水平是BCA的记录部分的信号水平(以下称为高水平)。还有,图7中的左侧和右侧的上半部分照片中的波形23和24(图7中左侧和右侧的上半部分照片中的粗虚线的波形)显示了各自波形20的低和高水平的变动,表明了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影响。也就是说,波形23表示由于BCA的未记录部分的交叉跟踪信号的影响而产生的再现信号水平的变动,波形24表示由于BCA的记录部分的交叉跟踪信号的影响而产生的再现信号水平的变动。
由图7的BCA再现信号的波形照片可知,在比较例1中,由于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影响,BCA再现信号波形20的振幅变动增大,BCA的未记录部分的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振幅26(BCA再现信号的未记录水平的变动量)大于BCA再现信号波形20的最小振幅25。由于这样的振幅变动较大的BCA再现信号波形20,使得正确再现BCA信息变得很困难。另一方面,实施例1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中,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振幅26和27都比BCA再现信号波形20的最小振幅25小得多。
由图7所示的BCA再现信号波形的照片,测定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25、BCA的未记录部分的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振幅26、BCA的记录部的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振幅27和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结果汇总示于表1中示。BCA再现信号的调制度通常表示为(RH-RL)/RH,其中RH为在BCA的记录部分的反射率和未记录部分的反射率中反射率较高一方的反射率,RL为较低一方的反射率,但在这里,BCA再现信号的调制度不是由反射率,而是由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水平差来求出调制度。具体而言,分别设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高水平和低水平为RH和RL,计算出(RH-RL)/RH,以该值作为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这样求出的调制度,实质上与由反射率差求出的调制度的数值是相同的。
TP:道距(track pitch)
RH: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高水平
RL: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低水平
RH-RL: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图7中的振幅量25)
Ictu:BCA的未记录部分的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振幅(图7中的低水平的变动量26)
Ictw:BCA的记录部分的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振幅(图7中的高水平的变动量27)
(RH-RL)/RH: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
表1
  实施例1   比较例1
  TP(nm)   350   400
  RH-RL(mV)   177   12
  Ictu(mV)   24   25
  Ictw(mV)   11   63
  (RH-RL)/RH   0.42   0.05
从表1可知,实施例1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A中,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表1中的RH-RL)大于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振幅(表1中的Ictw和Ictu),其调制度(表1中的(RH-RL)/RH)也大于20%。另外,实施例1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A,与比较例1相比,BCA再现信号的振幅变动小,可以得到良好信号品质的BCA再现信号。另一方面,BCA的道距与用户信息区域的道距相同的比较例1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B,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小于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振幅,其调制度也小于20%。还有,比较例1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BCA再现信号的振幅变动也增大,信号品质劣化。即,象实施例1那样,使BCA的凹凸图案的道距TP小于用户信息区域的道距TPy,可以得到振幅变动小、调制度高的BCA再现信号。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由沟槽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370nm、沟槽宽度为250nm、沟槽之间的距离为120nm,沟槽深度为70nm。除了BCA的沟槽的尺寸改变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C。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由沟槽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370nm、沟槽宽度为220nm、沟槽之间的距离为150nm,沟槽深度为70nm。除了BCA的沟槽的尺寸改变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D。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由沟槽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370nm、沟槽宽度为190nm、沟槽之间的距离为180nm,沟槽深度为70nm。除了BCA的沟槽的尺寸改变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E。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由凸点凹坑(emboss pit)列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370nm、凸点凹坑列的凹坑宽度为190nm、凹坑列之间的距离为180nm,凹坑长250nm、凹坑间隔150nm,凹坑深度为70nm。除了改变BCA的凹凸图案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F。
实施例6
在实施例6中,由沟槽和设置在该沟槽之间的凸点凹坑(emboss pit)列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370nm。沟槽宽度为100nm、沟槽深度为70nm、凸点凹坑列的凹坑宽度为60nm、凹坑长300nm、凹坑间隔100nm,凹坑深度为70nm。还有,凸点凹坑列与其两侧的沟槽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80nm和30nm。除了改变BCA的凹凸图案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G。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由沟槽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370nm、沟槽宽度为180nm、沟槽之间的距离为190nm,沟槽深度为70nm。除了改变BCA的凹凸图案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H。
比较例3
在比较例3中,由沟槽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370nm、沟槽宽度为150nm、沟槽之间的距离为220nm,沟槽深度为70nm。除了改变BCA的凹凸图案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I。
比较例4
在比较例4中,由凸点凹坑(emboss pit)列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370nm、凸点凹坑列的凹坑宽度为180nm、凹坑列之间的距离为190nm,凹坑长度为300nm、凹坑间隔为100nm、凹坑深度为70nm。除了改变BCA的凹凸图案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J。比较例5
在比较例5中,由沟槽和设置在该沟槽之间的凸点凹坑(emboss pit)列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370nm。沟槽宽度为100nm、沟槽深度为70nm、凸点凹坑列的凹坑宽度为60nm、凹坑长250nm、凹坑间隔150nm,凹坑深度为70nm。另外,凸点凹坑列与其两侧的沟槽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90nm和20nm。除了改变BCA的凹凸图案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K。
BCA信息的记录再现特性
对于实施例2~6和比较例2~5中制作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与实施例1同样,在BCA上记录BCA条码。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用配备有波长405nm的激光和数值孔径0.65的物镜的光学拾波器的测试仪进行聚焦,在不进行循轨(tracking)的情况下,再现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BCA信息。测定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结果示于表2和表3中。
表2和表3中的各参数的含义如下所示:
TP:BCA的道距
LW1:BCA的沟槽间的距离
LW2:BCA的凸点凹坑(emboss pit)列之间的距离
LW3:BCA的凸点凹坑(emboss pit)列与其两侧的沟槽之间的距离中较大一方的距离
NA:测试仪的镜头的数值孔径
λ:测试仪的激光波长
RH: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高水平
RL: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低水平
(RH-RL)/RH: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
表2
  实施例2介质C   实施例3介质D   实施例4介质E   比较例2介质H   比较例3介质I
  TP(nm)                             全部为370
  LW1(nm)   120   150   180   190   220
  (LW1×NA)/λ   0.193   0.241   0.289   0.305   0.353
  (RH-RL)/RH   0.28   0.24   0.21   0.19   0.16
表3
  实施例5介质F   实施例6介质G   比较例4介质J   比较例5介质K
  BCA的形状   凸点凹坑列  沟槽+凸点凹坑列   凸点凹坑列  沟槽+凸点凹坑列
  TP(nm)                        全部为370
  LW2(nm)   180   -   190  -
  LW3(nm)   -   180   -   190
  (LW2×NA)/λ   0.289   -   0.305   -
  (LW3×NA)/λ   -   0.289   -   0.305
  (RH-RL)/RH   0.205   0.23   0.197   0.19
根据表2和表3的结果,图8中示出(LW1×NA)/λ(LW2×NA)/λ和(LW3×NA)/λ与调制度(RH-RL)/RH的关系。在图8中,横轴为(LW1×NA)/λ、(LW2×NA)/λ或者(LW3×NA)/λ,竖轴为调制度(RH-RL)/RH,LW1:BCA的沟槽之间的距离,LW2:BCA的凹坑列之间的距离,LW3:BCA的凹坑列与其两侧的沟槽之间的距离中较宽一方的宽度,NA:测试器的透镜数值孔径,λ:测试器的激光波长,RH: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高水平,RL: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低水平。在由沟槽构成的凹凸图案形成BCA的场合,由图8可知,当(LW1×NA)/λ增大时,即,随着沟槽间(平坦部分)的距离LW1增大,调制度(RH-RL)/RH呈直线性减小。当(LW1×NA)/λ小于等于0.3时,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超过20%,信号质量良好。另外,在由凸点凹坑列或者沟槽和凸点凹坑列构成的凹凸图案形成BCA的场合,如图8所示,得到与(LW1×NA)/λ相同的特性,(LW2×NA)/λ者(LW3×NA)/λ小于等于0.3时,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超过20%。还有,本发明中,以20%作为调制度优劣的基准,理由如下:如后面所述,在形成BCA的凹凸图案时使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超过20%的场合,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大于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调制度(参照图9),可以确实地再现BCA信息,因此这里以20%作为调制度优劣的基准。
实施例7
在实施例7中,由沟槽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310nm、沟槽宽度为200nm、沟槽之间的距离为110nm,沟槽深度为70nm。除了改变BCA的沟槽的尺寸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L。
实施例8
在实施例8中,由沟槽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280nm、沟槽宽度为200nm、沟槽之间的距离为80nm,沟槽深度为70nm。除了改变BCA的沟槽的尺寸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M。
比较例6
在比较例6中,由沟槽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385nm、沟槽宽度为190nm、沟槽之间的距离为195nm,沟槽深度为70nm。除了改变BCA的沟槽尺寸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N。
比较例7
在比较例7中,由沟槽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425nm、沟槽宽度为210nm、沟槽之间的距离为215nm,沟槽深度为70n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O。
BCA信息的记录再现特性
对于实施例7和8以及比较例6和7中制作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与实施例1同样,在BCA上记录BCA条码。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在配备有波长405nm的激光和数值孔径0.65的物镜的光学拾波器的测试仪上进行聚焦,在不进行循轨(tracking)的情况下,再现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BCA信息,测定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及其调制度,以及交叉跟踪(crosstrack)信号的最大振幅(BCA再现信号波形的低水平和高水平的振幅变动中较大一方的振幅变动量)及其调制度。
另外,还测定了下列值:将测试仪的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照射在BCA的未记录部的沟槽中央时(图5的左图中的圆30的状态)的再现信号水平和照射在BCA的记录部分的沟槽中央时(图5中左图的圆32的状态)的再现信号水平之差(BCA再现信号的振幅),以及,将测试仪的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照射在BCA的未记录部的沟槽之间的中央时(图5的左图中的圆31的状态)的再现信号水平和照射在BCA的记录部分的沟槽之间的中央时(图5中的左图的圆33的状态)的再现信号水平之差(BCA再现信号的振幅)。以上测定结果示于表4中。在表4中,还记载了实施例1、2和比较例1的测定结果。另外,表4中的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TP:BCA的道距(track pitch)
NA:测试仪的镜头的数值孔径
λ:测试仪的激光波长
RH: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高水平
RL: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低水平
(RH-RL)/RH: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
Ict: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最大振幅
Ict/RH: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最大振幅的调制度
ΔIg: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照射到BCA的沟槽中央时的BCA再现信号的振幅
ΔIl1: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照射到BCA的沟槽之间的中央时的BCA再现信号的振幅
表4
  实施例1介质A   实施例2介质C   实施例7介质L   实施例8介质M   比较例1介质B   比较例6介质N   比较例7介质O
  TP(nm)   350   370   310   280   400   385   425
  (TP×NA)/λ   0.562   0.594   0.498   0.449   0.642   0.618   0.682
  RH-RL(mV)   177   102   199   158   12   43   2
  Ict(mV)   24   64   0   0   63   80   99
  (RH-RL)/RH   0.42   0.24   0.42   0.35   0.05   0.11   0.01
  Ict/RH   0.07   0.15   0.00   0.00   0.25   0.20   0.32
  ΔIg≥ΔIl1时,ΔIg/ΔIl1ΔIg<ΔIl1时,ΔIl1/ΔIg   1.28   1.36   1.17   1.12   4.71   1.83   35.00
根据表4的结果,图9中示出在由沟槽形成BCA的凹凸图案时的(TP×NA)/λ与调制度(RH-RL)/RH和Ict/RH之间的关系。图9中,横轴为(TP×NA)/λ,竖轴为调制度(RH-RL)/RH或者Ict/RH,TP:BCA的道距,NA:测试器的透镜数值孔径,λ:测试器的激光波长,RH: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高水平,RL: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低水平,Ict:交叉跟踪信号的最大振幅。其中,由于表4所示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各自的反射率不同,在图9中还标出了用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高水平(RH)标准化的数值。
在由沟槽构成的凹凸图案形成BCA的场合,从表4的结果可知,当(TP×NA)/λ小于等于0.6时,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大于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最大振幅的调制度,并且,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达到20%以上。也就是说,通过使(TP×NA)/λ小于等于0.6,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将大于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最大振幅,并且可以得到良好信号品质的BCA再现信号。由此可知,在形成BCA的凹凸图案时,如果使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大于等于20%,则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将大于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最大振幅,因此可以更确实地再现BCA信息。
另外,根据表4的结果,图10中示出BCA的凹凸图案由沟槽形成时的(TP×NA)/λ与ΔIg和ΔIl1之中较大一方的水平差(振幅)与较小一方的水平差的比值(ΔIg/ΔIl1或者ΔIl1/ΔIg)之间的关系。图10中,横轴为(TP×NA)/λ,竖轴为ΔIg/ΔIl1或者ΔIl1/ΔIg,TP:BCA的道距,NA:测试器的透镜数值孔径,λ:测试器的激光波长,ΔIg:射束点照射未记录部的沟槽中央时的再现信号水平与照射记录部的沟槽中央时的再现信号水平之差,ΔIl1:射束点照射未记录部的沟槽之间中央时的再现信号水平与照射记录部的沟槽中央时的再现信号水平之差。由图10可知,在BCA上形成由沟槽形成的凹凸图案时,如果使(TP×NA)/λ小于等于0.6,则ΔIg/ΔIl1或者ΔIl1/ΔIg就小于等于1.4,可以减小振幅变动。即,由图9和图10可知,如果在BCA上形成沟槽时,使得(TP×NA)/λ小于等于0.6,则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超过20%,并且再现信号的振幅变动减小,可以得到良好信号品质的BCA再现信号。还有,在图10中,将ΔIg/ΔIl1或者ΔIl1/ΔIg的优劣标准定为1.4,这是因为,如图10中的曲线所示,该数值是当(TP×NA)/λ增大时,开始急剧增大(变动增大)之前的数值。并不是说,比1.4稍大时,完全不能再现BCA信息,只是在数值激增以后的部分,实际中很难控制道距,因此选择上述激增之前的数值1.4作为基准。
实施例9
实施例9中,由凸点凹坑(emboss pit)列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350nm、凸点凹坑列的凹坑宽度为190nm、凹坑列之间的距离为160nm,凹坑长为200nm,凹坑间隔为200nm,凹坑深度为70nm。除了改变BCA的凹凸图案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P。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10中,由沟槽和设置在该沟槽之间的凸点凹坑(emboss pit)列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350nm。沟槽的宽度为200nm,深度为70nm。还有,凸点凹坑列的凹坑宽度为100nm、凹坑长为200nm,凹坑间隔为200nm,凹坑深度为70nm。此外,凸点凹坑列和其两侧的沟槽之间的距离分别为40nm和10nm。除了改变BCA的凹凸图案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Q。
比较例8
在比较例8中,由凸点凹坑(emboss pit)列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400nm,凸点凹坑列的凹坑宽度为190nm,凹坑列间的距离为210nm、凹坑长为200nm,凹坑间隔为200nm,凹坑深度为70nm。除了改变BCA的凹凸图案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R。
比较例9
在比较例9中,由沟槽和设置在沟槽之间的凸点凹坑(emboss pit)列形成BCA的凹凸图案,道距为400nm。沟槽的沟宽度为120nm,沟深度为70nm。还有,凸点凹坑列的凹坑宽度为80nm、凹坑长为200nm,凹坑间隔为200nm,凹坑深度为70nm。此外,凸点凹坑列与其两侧的沟槽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90nm和10nm。除了改变BCA的凹凸图案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光学信息记录介质S。
BCA信息的记录再现特性
对于实施例9和10以及比较例8和9中制作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与实施例1同样,在BCA上记录BCA条码。然后,与实施例1同样,在配备有波长405nm的激光和数值孔径0.65的物镜的光学拾波器的测试仪上进行聚焦,在错过循轨跟踪(tracking)的情况下,再现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BCA信息,测定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及其调制度,以及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最大振幅(BCA再现信号波形的低水平和高水平的振幅变动中较大一方的振幅变动量)。
另外,对于仅由凸点凹坑形成BCA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实施例9和比较例8),还测定了:将测试仪的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照射在BCA的未记录部分的凸点凹坑列的中央时(图5中间图中的圆35的状态)的再现信号水平与照射在BCA的记录部分的凸点凹坑列的中央时(图5中间图中的圆37的状态)的再现信号水平之差(BCA再现信号的振幅),以及,将测试仪的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照射在BCA的未记录部分的凸点凹坑列之间的中央时(图5中央图中的圆34的状态)的再现信号水平与照射在BCA的记录部分的凸点凹坑列之间的中央时(图5中央图的圆36的状态)的再现信号水平之差(BCA再现信号的振幅)。
此外,对于由沟槽和凸点凹坑形成BCA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实施例10和比较例9),还测定了:将测试仪的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照射在BCA的未记录部分的沟槽的中央时(图5右图中的圆30的状态)的再现信号水平与照射在BCA的记录部分的沟槽的中央时(图5中右图的圆32的状态)的再现信号水平之差(BCA再现信号的振幅),以及,将测试仪的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照射在BCA的未记录部分的沟槽和凸点凹坑列之间的中央时(图5右图中的圆38的状态)的再现信号水平与照射在BCA的记录部分的沟槽和凸点凹坑列之间的中央时(图5右图中的圆39的状态)的再现信号水平之差(BCA再现信号的振幅)。表5中示出以上测定结果。表5中的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TP:BCA的道距
RH: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高水平
RL: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低水平
(RH-RL)/RH:BCA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的调制度
Ict: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最大振幅
ΔIg: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照射到BCA的沟槽中央时的再现信号的振幅
ΔIl2: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照射到BCA的沟槽和凸点凹坑列之间的中央时的再现信号的振幅
ΔIp: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照射到BCA的凸点凹坑列的中央时的再现信号的振幅
ΔIo: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照射到BCA的凸点凹坑列之间的中央时的再现信号的振幅
表5
  实施例9介质P   实施例10介质Q   比较例8介质R   实施例9介质S
  BCA的形状   凸点凹坑列  沟槽+凸点凹坑列   凸点凹坑列  沟槽+凸点凹坑列
  TP(nm)   350   350   400   400
  RH-RL(mV)   180   230   14   29
  Ict(mV)   19   28   58   98
  (RH-RL)/RH   0.36   0.49   0.04   0.07
ΔIg≥ΔIl2时,ΔIg/ΔIl2ΔIg<ΔIl2时,ΔIl2/ΔIg -   1.20 -   3.26
ΔIp≥ΔIo时,ΔIp/ΔIoΔIp<ΔIo时,ΔIo/ΔIp   1.32   -   5.62   -
由表5可知,实施例9和10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RH-RL)大于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最大振幅Ict,其调制度也超过了20%。也就是说,即使代替沟槽而由凸点凹坑列或者由沟槽和凸点凹坑列形成BCA的凹凸图案,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同样的结果。另一方面,比较例8和9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交叉跟踪(cross track)信号的最大振幅Ict大于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RH-RL),其调制度也小于20%。
还有,由表5可知,对仅由凸点凹坑列形成BCA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实施例9和比较例8)的ΔIp/ΔIo或者ΔIo/ΔIp的值进行比较时,实施例9(TP×NA/λ=0.562)的小于1.4,振幅变动减小,而比较例8(TP×NA/λ=0.642)的大于1.4。对由沟槽和凸点凹坑列形成BCA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实施例10和比较例9)的ΔIg/ΔIl2或者ΔIl2/ΔIg的值进行比较时,实施例10(TP×NA/λ=0.562)的小于1.4,振幅变动减小,而比较例9(TP×NA/λ=0.642)的大于1.4。也就是说,即使代替沟槽由凸点凹坑列或者由沟槽和凸点凹坑列形成BCA的凹凸图案,与实施例1同样,通过使(TP×NA)/λ≤0.6,BCA再现信号的振幅变动也会减小,得到良好的信号品质。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可以在BCA的基片上形成具有能够从BCA获得充分再现信号的膜厚的光吸收层(由着色材料构成的记录层),并且,在不进行循轨跟踪(tracking)控制的条件下再现BCA信息,也可以得到振幅变动非常小的BCA再现信号。所以,本发明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最适合于例如象HD DVD-R那样的,记录层由着色材料形成、不进行循轨的情况下再现BCA信息的方式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Claims (13)

1.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基片和在该基片上由着色剂形成的光吸收层,其特征在于:
该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具有形成了含有螺旋状或同心圆状沟槽的凹凸图案的用户信息区域和设置在上述用户信息区域的内周侧、并以条形码记录信息的BCA;
在上述BCA中形成与上述用户信息区域的凹凸图案不同的凹凸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BCA的凹凸图案的道距TP和上述用户信息区域的凹凸图案的道距TPy之间,成立
TP<TPy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BCA的凹凸图案包含沟槽,该BCA的沟槽之间的距离LW1与用于上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再现的再现光束的波长λ和物镜的数值孔径NA之间,存在
(LW1×NA)/λ≤0.3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不进行循迹跟踪的情形下将上述再现光束照射到上述BCA上而再现上述BCA的信息时,上述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上述沟槽的中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和上述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上述沟槽之间的中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之中,一方的振幅大于另一方的振幅,并且,一方的振幅与另一方的振幅之比小于等于1.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BCA的凹凸图案包含凸点凹坑列,该BCA的凸点凹坑列之间的距离LW2与用于上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再现的再现光束的波长λ和物镜的数值孔径NA之间,存在
(LW2×NA)/λ≤0.3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不进行循迹跟踪的情形下将上述再现光束照射到上述BCA上而再现上述BCA的信息时,上述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上述凸点凹坑列的中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和上述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上述凸点凹坑列之间的中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之中,一方的振幅大于另一方的振幅,并且,一方的振幅与另一方的振幅之比小于等于1.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BCA的凹凸图案包含沟槽和在该沟槽之间形成的凸点凹坑列,该凸点凹坑列与其两侧的沟槽之间的距离中较大一方的距离LW3和用于上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再现的再现光束的波长λ以及物镜的数值孔径NA之间,存在
(LW3×NA)/λ≤0.3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不进行循迹跟踪的情形下将上述再现光束照射到上述BCA上而再现上述BCA的信息时,上述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上述沟槽的中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和上述再现光束的光点中心位于上述沟槽和上述凸点凹坑列之间的中央时所得到的再现信号的振幅之中,一方的振幅大于另一方的振幅,并且,一方的振幅与另一方的振幅之比小于等于1.4。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不进行循迹跟踪的情形下再现上述BCA的信息时的再现信号的最小振幅Imin和交叉跟踪信号的振幅CT之间,成立
Imin>CT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BCA的道距TP与用于上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再现的再现光束的波长λ和物镜的数值孔径NA之间,成立
(TP×NA)/λ≤0.6的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BCA的道距TP与用于上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再现的再现光束的波长λ和物镜的数值孔径NA之间,成立
0.45≤(TP×NA)/λ≤0.6的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BCA的记录部分的反射率和未记录部分的反射率不同,反射率高的一方的反射率RH和反射率低的一方的反射率RL之间,成立
(RH-RL)/RH≥0.2的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信息记录介质的用户信息区域的信息使用蓝色激光进行记录再现。
CN200510114996.XA 2004-11-17 2005-11-16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Pending CN18013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33076 2004-11-17
JP2004333076 2004-1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1345A true CN1801345A (zh) 2006-07-12

Family

ID=36386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14996.XA Pending CN1801345A (zh) 2004-11-17 2005-11-16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04194A1 (zh)
CN (1) CN1801345A (zh)
TW (1) TW20063480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8762A (zh) * 2018-11-15 2019-04-02 无锡火眼睛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条形码的便携式电子防伪追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06847B1 (en) * 2002-02-18 2010-10-1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playback method for the same
JP4170132B2 (ja) * 2003-04-14 2008-10-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JP2006155785A (ja) * 2004-11-30 2006-06-15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スタンパー、ディスク装置、管理情報再生方法
US7920458B2 (en) * 2005-04-27 2011-04-05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JP2007102984A (ja) * 2005-10-07 2007-04-1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ディスク
JP2007323773A (ja) * 2006-06-02 2007-12-13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およ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4810453B2 (ja) * 2007-02-09 2011-11-09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
US8806659B1 (en) * 2008-05-22 2014-08-12 Rambus Inc. Secure remote content activation and unlocking
JP2012190509A (ja) * 2011-03-11 2012-10-04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光情報媒体、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62428A (en) * 1952-07-28 1958-12-02 Salter Manuel Lee Camera device to produce improved three-dimensional effects
EP0549488B1 (en) * 1991-12-20 1998-09-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A storage media for an optical information system having an identification code embedded therein
US5712729A (en) * 1992-04-17 1998-01-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Artificial retina cell, artificial retina and artificial visual apparatus
US5707745A (en) * 1994-12-13 1998-01-13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Multi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5703436A (en) * 1994-12-13 1997-12-30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Transparent contacts for organic devices
US5844363A (en) * 1997-01-23 1998-12-01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 Vacuum deposited, non-polymeric flexi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S6693666B1 (en) * 1996-12-11 2004-02-17 Interval Research Corporation Moving imager camera for track and range capture
US5865839A (en) * 1996-12-30 1999-02-02 Doorish; John F. Artificial retina
JP3826508B2 (ja) * 1997-08-06 2006-09-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燃料ポンプ
US6303238B1 (en) * 1997-12-01 2001-10-16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LEDs doped with phosphorescent compounds
US6337102B1 (en) * 1997-11-17 2002-01-08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Low pressure vapor phase deposition of organic thin films
JP3359910B2 (ja) * 1998-01-22 2002-12-24 フラウンホーファー−ゲゼルシャフト・ツール・フェルデルング・デル・アンゲヴァンテン・フォルシュング・アインゲトラーゲネル・フェライン マイクロシステム及びマイクロシステムを製造する方法
US6589198B1 (en) * 1998-01-29 2003-07-08 David Soltanpour Implantable micro-pump assembly
US6297495B1 (en) * 1998-08-19 2001-10-02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rganic photosensitiv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 top transparent electrode
US6352777B1 (en) * 1998-08-19 2002-03-05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rganic photosensitiv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ransparent electrodes
US6198091B1 (en) * 1998-08-19 2001-03-06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Stacked organic photosensitiv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 mixed electrical configuration
US6451415B1 (en) * 1998-08-19 2002-09-17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rganic photosensitive opto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exciton blocking layer
US6278055B1 (en) * 1998-08-19 2001-08-21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Stacked organic photosensitiv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n electrically series configuration
DE60031835T2 (de) * 1999-07-15 2007-03-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Optisches aufzeichnungsmedium und verfahren zur aufzeichnung auf einem optischen aufzeichnungsmedium
US6485142B1 (en) * 2000-09-28 2002-11-2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Artificial human eye and test apparatus
US6657378B2 (en) * 2001-09-06 2003-12-02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rganic photovoltaic devices
WO2003014010A1 (en) * 2001-08-08 2003-02-20 Jsr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opto-electronic micro-system
US7663300B2 (en) * 2002-08-16 2010-02-1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for illumination
US7893957B2 (en) * 2002-08-28 2011-02-22 Visual Intelligence, LP Retinal array compound camera system
US20050025313A1 (en) * 2003-06-19 2005-02-03 Wachtel Robert A. Digital imaging system for creating a wide-angle image from multiple narrow angle image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8762A (zh) * 2018-11-15 2019-04-02 无锡火眼睛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条形码的便携式电子防伪追溯装置
CN109558762B (zh) * 2018-11-15 2021-07-09 无锡火眼睛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条形码的便携式电子防伪追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104194A1 (en) 2006-05-18
TW200634801A (en) 2006-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1345A (zh)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
CN1184618C (zh) 光学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225733C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和光信息记录介质
CN1619657A (zh) 光盘及其制造方法和记录再生装置
JP2008117470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BCA(BurstCuttingArea)マーキング方法
CN1205607C (zh) 光记录介质和光盘装置
CN1342976A (zh) 光学记录介质、压模及压模的制造方法
CN1242568A (zh) 光学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227382A (zh) 光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236439C (zh) 光记录介质和在这种光记录介质上用光学方法记录数据的方法
CN1932997A (zh) 光记录与再现介质制造压模的制造方法
CN1853220A (zh) 信息记录介质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474390A (zh) 信息记录介质
CN1649009A (zh) 光记录介质
CN1395237A (zh) 光信息记录媒体、光盘原模和光盘原模的制造方法
CN1755815A (zh) 光记录媒体
CN1379397A (zh) 光记录媒体和光记录方法
CN1448921A (zh) 光学式信息记录再生装置、方法和记录媒体、其制造方法
CN101057279A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221953C (zh) 像差检测方法和使用其的光记录再现方法与光记录再现装置
CN1365493A (zh) 圆盘形记录介质及其生产方法
CN101064142A (zh) 光信息记录媒体及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CN1585975A (zh) 光学记录和再现介质、制造其的压模、以及光学记录和再现器件
CN1892851A (zh) 信息记录媒体,信息再生方法和信息记录方法
CN1291402C (zh) 光信息记录媒体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22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922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