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0117B - 操作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操作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70117B
CN1470117B CN01817465.5A CN01817465A CN1470117B CN 1470117 B CN1470117 B CN 1470117B CN 01817465 A CN01817465 A CN 01817465A CN 1470117 B CN1470117 B CN 14701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plane
exchange
port interface
exchange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174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0117A (zh
Inventor
P·赛德霍夫
H·贝里哈格
M·林德布洛姆
M·昆德尔
A·贝里伦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4701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01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4701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0117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15Interconnection of switching modules
    • H04L49/1515Non-blocking multistage, e.g. Clos
    • H04L49/153ATM switching fabrics having parallel switch pla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20Support for services
    • H04L49/201Multicast operation; Broadcast operation
    • H04L49/203ATM switching fabrics with multicast or broadcast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78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25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OAM]
    • H04L2012/5627Fault tolerance and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38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L2012/5646Cell characteristics, e.g. loss, delay, jitter, sequence integr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Stabilization Of Oscillater, Synchronisation, Frequency Synthesizers (AREA)

Abstract

交换平面的变换操作是在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20)中完成的,它具有第一交换平面(22)、第二交换平面(24)以及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响应于在活动交换平面中检测到故障,非活动交换平面向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发送平面变换信元,并停止来自第二交换平面的出口业务流。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一旦接收到该平面变换信元,就把所发送的业务信元从该活动交换平面重导向到非活动交换平面。然后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确定何时指定给它的业务信元已经从该第一交换平面中被清出,并改变它的活动交换平面指定(以便使从前的非活动交换平面变成活动交换平面),于是出口业务流可以开始从以前的非活动(现在的活动)平面到各自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

Description

操作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本申请涉及同时提交的、题为“FAULT DETECTION IN MULTIPLANE SWITCH(多平面交换中的故障检测)”的第09/688,165号美国专利申请,在此引入其全部内容以做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元交换,特别是以多个交换平面操作的信元交换。
背景技术
像ATM信元交换机或互联网协议(IP)路由器等的信元交换机在诸如移动电信系统等的通信系统中被广泛采用。典型地,一个带有信元交换机的通信节点具备一个交换核心,它把输入的信元从该核心的入口端口路由到该核心的一个或多个出口端口。核心端口连接到各自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在一些系统中,这些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位于同一块板上,这个板还具有板处理器(BP)以及(通常还有)其他位于其上的设备。例如,某些板可以是例如一些交换终端(ET),它们连接到通往该网络的其他节点(如其他信元交换机)的链路。这些板中的一个具有主处理器(MP),它管理着信元交换节点的操作。 
通常,当在信元交换节点处接收到业务信元时,该信元是在一个扩展板上接收的。在该扩展板上分析和操纵该进入的业务信元的头标,以便使至少此信元的净荷路由通过信元交换机。在该板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完成各种活动,其中包括根据业务信元的优先级和该节点中的目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而在该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适当缓冲器中对该业务信元排队。当该业务信元被选定从其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中出队,它就通过链路被传送到该核心中的相应入口端口。典型的,在交换核心本身中,该业务信元又根据其目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再次进行排队,并在适当的时间从核心队列读出、通过出口核心端口、到达目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 
对于冗余信元,交换节点典型以多个交换平面操作。该多个交换平面中的每个都具有一个交换核心。业务信元通常从入口交换端口接口单元通过该多个交换平面中活动的一个到达该出口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在1998年4月14日提交的、题为“Cell Selection for ATM Switch Having  Redundant Switch Planes(具有冗余交换平面的ATM交换机的信元选择)”的第09/134,358号美国专利申请中,公布了一种示例的具有多个交换平面的ATM信元交换机,在此引入该申请作为参考。 
当该活动交换平面出现问题时,业务信元转而被路由经过该冗余的交换平面中的一个。检测该活动交换平面的故障可能是成问题的。而且,从该失效平面(将不再作为活动平面)向冗余平面(变成活动平面)的变换可能非常复杂并且易于丢失信元。 
检测交换平面故障的一个传统方法是允许交换端口接口单元通过握手分组等来相互通信。只要出现成功的双向握手,就可以假定通过该活动交换平面有完全的连通性,因此该交换平面是没有错误的。但是这种握手技术不明智地假设总是有一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连到交换核心的特定出口端口。这种假设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核心的出口端口可能会开放以便将来使用。而且,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可能以不同的传输速率操作,正如在同一交换节点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有不同的级或不同的代时出现的。如果在握手场景中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以不同的传输速率操作,则必须注意调整握手分组的时间,以免在接收所发送的握手分组时出现超时或故障。为防止这种可能性的定时方面的考虑引入了握手过程的复杂而难用的实现。 
因此,现在所需要的是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技术,用于检测多平面信元交换中交换平面的故障,这也是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优势在于一种技术,用于(在检测到交换平面故障后)向冗余平面传送所有业务信元而没有业务信元的丢失、损坏或乱序。 
发明内容
交换平面的变换操作是在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中完成的,该交换节点具有第一交换平面、第二交换平面以及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响应于在活动交换平面中检测到故障,非活动交换平面向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发送平面变换信元,并停止来自该第二交换平面的出口业务流。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一旦收到平面变换信元,就把所发送的业务信元从活动交换平面重导向到该非活动交换平面。然后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确定何时指定给它的业务信元已经从该第一交换平面中清出,并改变它的活动交换平面指定(以便从前的非活动交换平面变成活动交换平面),于是出口业务流可以开始从以前的非活动(现在的活动)平面到各自的 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以及停止信元进入到第一交换平面和第二交换平面直到预定的时间期满。 
检测活动交换平面中的故障最好由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之一来完成。检测故障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向该非活动交换平面发送一个故障检测信元。响应于该故障检测信元的接收,该第二交换平面向该第二交换平面中的多个信元接收单元(RCU)发送广播平面变换信号。该多个信元接收单元对应于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该多个信元接收单元产生平面变换信元,发往各自的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 
特定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确定指定给该特定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业务信元何时已经从该第一交换平面中清出,这是通过:(1)向该第一交换平面发送第一类预定的非业务信元;以及(2)根据在特定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经该第一交换平面所收到的该第一预定非业务信元,而从该特定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向该第二交换平面发送一第二预定的非业务信元。一旦在第二交换平面从该特定交换端口接口单元收到第二预定的非业务信元,就开始从第二交换平面到特定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出口业务流。该第一预定的非业务信元优选地是同步信元;该第二预定的非业务信元优选地是管理信元。 
根据本发明的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包括:第一交换平面;第二交换平面;和与该第一交换平面和第二交换平面通信的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其中,当所述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之一检测到该第一交换平面中的故障时,该进行检测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向第二交换平面发送一故障检测信元;其中响应于收到该故障检测信元,从该第二交换平面向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每一个发送一平面变换信元;并且其中响应于收到该平面变换信元,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每一个适用于:发送信元以停止来自该第二交换平面的出口业务流,启动平面变换定时器,禁止信元进入到第一交换平面和第二交换平面;所述平面变换定时器一期满,就使得信元进入到第二交换平面;从所述第一交换平面接收第一预定类型的非业务信元系列,判定所有指定给它的业务信元已经从该第一交换平面被清出;发送信元以重启来自该第二交换平面的出口业务流;以及将由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发送的进入的业务流从该第一交换平面重定向到该第二交换平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操作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的方法,此信元交换节 点具有第一交换平面、第二交换平面、以及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此方法包括:通过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之一检测第一交换平面中的故障;从进行检测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发送一故障检测信元给该第二交换平面;响应于收到该故障检测信元,从该第二交换平面向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每一个发送一平面变换信元;响应于收到该平面变换信元,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每一个执行如下步骤:发送信元以停止来自该第二交换平面的出口业务流;启动平面变换定时器;禁止信元进入到第一交换平面和第二交换平面;所述平面变换定时器一期满,就使得信元进入到第二交换平面;从所述第一交换平面接收第一预定类型的非业务信元系列,判定所有指定给它的业务信元已经从该第一交换平面被清出;发送信元以重启来自该第二交换平面的出口业务流;以及将由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发送的进入的业务流从该第一交换平面重定向到该第二交换平面。 
附图说明
从下面对相关附图中说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更为具体的描述中,会明显看出本发明的前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在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在各个视图中代表相同的部分。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的,其重点在于阐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各部分的示意图。 
图2A是表示在图1中的节点正常操作期间根据本发明某种模式来传输维护信元的概要图。 
图2B是表示在图1节点中一个交换平面出现故障时根据本发明某种模式来传输维护信元的概要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多平面、多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信元交换节点的各部分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中所含MPR寄存器的示例格式的概要图。 
图4B(1)是本发明的初始化信元的示例格式。 
图4B(2)是本发明的维护信元的示例格式。 
图5A和图5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某种示例模式维护信元的周期传输的概要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交换节点中一个物理连接和一对物理连接的概要 图。 
图7是表示在交换平面变换操作中的基本动作的概要图。 
图7A是表示根据图7中平面变换操作的具体实现的更为详细的步骤的概要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多平面、多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信元交换节点的各部分的示意图,以说明图7A的实现。 
图9是根据本发明在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中所含的一组寄存器和定时器的概要图。 
图10是表示图7A中平面变换操作所涉及的某些事件的概要图。 
图11(A)和11(B)是表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基本模式的概要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某种模式在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处接收维护信元中所涉及的基本步骤的流程图。 
图13是在电信系统的某节点的环境中说明的、按照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多平面、多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信元交换节点各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便于阐述而非限制,提出了像特定的体系结构、接口、技术等的具体细节,以便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明显看出本发明可以以脱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方案实现。在其他的情况下,为了不以不必要的细节掩盖本发明的描述而略去了熟知的设备、电路和方法的详细描述。 
图1说明了本发明某实施方案的一个示例交换节点20。该交换节点20包括任意类型的信元交换机,例如ATM信元交换机或者互联网协议(IP)路由器。这个交换节点20包括第一交换平面22(具有第一平面交换核心23)、第二交换平面24(具有第二平面交换核心25)、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S、以及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R。一般而言,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通过交换平面22,24之一向该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发送业务信元。业务信元(如带有用户数据的信元)被路由经过的特定交换平面被认为是活动交换平面。其他交换平面被称为非活动交换平面,且正如这里所描述的,它在活动交换平面出现故障的事件中提供冗余性。所有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都使同一交换平面被定义为活动交换平面。 
从冗余性的角度来说,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具有图11所示 的各种操作模式。这些模式包括配置模式11-1、startup_A(启动A)模式11-2A(用于第一交换平面22)、startup_B(启动B)模式11-2B(用于第二交换平面24)、Normal_A(正常A)模式11-3A(用于第一交换平面22)、Normal_B(正常B)模式11-3B(用于第二交换平面24)、forced_A(强制A)模式11-4A(用于第一交换平面22)、以及forced_B(强制B)模式11-4B(用于第二交换平面22),以后会对这些模式作详细描述。 
在图1所示的某个时刻,第一交换平面22被认为是活动交换平面,而第二交换平面24被认为是非活动交换平面。在运行中的任何时刻,业务信元仅流过当前是活动平面的任何交换平面(如箭头30所指示的经过作为活动交换平面的第一交换平面22)。在当前作为非活动交换平面的交换平面处所收到的任何业务信元都被丢弃。 
除了业务信元外,本发明的交换节点20还使用了下面的信元类型:初始化信元、管理信元、维护信元、和平面变换信元。管理信元(如用于控制交换核心23、25)可以被送往第一活动交换平面或者非活动交换平面中的任一平面。维护信元用于检测有故障的交换平面,也可以如图1中箭头32所示穿过活动交换平面和非活动交换平面24。平面变换信元通常仅穿过该非活动交换平面,如图1箭头34所示。 
交换节点20有四种主要的错误检测情况。第一种错误检测情况出现在接入复用器交换核心接口(ASCI)入口失去同步的时候,这是由接入复用器交换核心电路(ASCC)来检测并向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报告的。第二种错误检测情况涉及ASCI失去同步(这是由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 26来检测)。第三种错误检测情况是在从ASCC到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的链路上某些信元中出现了奇偶错误,这是由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来检测的(如:在ASCU管理信元以及交换维护信元中用于业务信元的SPAS传输列表)。第四种错误检测情况涉及丢失或损坏的交换维护信元。下面会单独讨论第四错误检测情况,即使用维护信元的故障检测。 
如果任一上面总结的错误检测情况出现在活动交换平面,则检测错误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认为此平面有错误。正如下面会更为详细解释的,检测到错误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在满足适当条件的情况下,会立即命令交换节点20中的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改变其活动交换平面的指定。如果在非活动交换平面中检测到任一上 述错误情况,则在相应的错误寄存器/计数器中记下此错误,并将收回起动平面变换的权利。 
初始化和维护信元 
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在内部产生将被发送到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如:64交换端口实施方案中所有的64个交换端口)的非业务信元。发送初始化信元以便重置在接收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中的监督机制,和用发送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交叉点信息来同步交换端口交叉点状态。初始化信元仅在启动期间发送。在启动之后有一个初始化信元向维护信元的自动变换。图4B(1)说明了一种初始化信元的示例格式。 
同步错误检查和奇偶错误检查仅涉及在某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及其在ASCC中相应部分之间的接口中的错误,而交换维护信元能用于检测在某一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和另一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之间完整路径上的错误。图4B(2)说明了一种交换维护信元的示例格式。为了检查交换端口的交叉点缓冲器中的固定“0”或固定“1”故障,到此平面的信元每隔一个就将其净荷位模式反转,这在后面会解释。交换维护信元也用于扩展信息,这些信息涉及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认为什么平面有错以及该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将哪个平面看作其活动平面。 
与初始化信元的格式(图4B(1))和交换维护信元的格式(图4B(2))有关,在入口方向上“目的/源地址”字段包括目的地址。在出口方向上,此字段包括源地址。该逻辑地址“111100”表示该信元是交换维护信元或者初始化信元。“反转”字段表示该净荷模式是否反转(如0=反转;1=未反转)。SMC/INI字段用于指定该信元为交换维护信元还是初始化信元。也就是说,如果SMC/INI字段的值为“0”,则该信元就是交换维护信元,但是如果SMC/INI字段的值为“1”,则该信元 是初始化信元。SPIC_ASP字段表示信元将要经过的平面是作为活动平面还是非活动平面(字段SPIC_ASP设为零表示活动平面;该字段SPIC_ASP设为一表示非活动平面)。SPIC_plane_status比特中一比特设为一就表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认为该相应的交换平面有故障。 
使用维护信元检测故障 
在交换节点20中,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S作为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向第一交换平面22和第二交换平面24中所有相应的交叉点发送交换维护信元。这些交换维护信元以预定的次序施加到第一交换平面22和第二交换平面24,以便于故障检测,后面会对此作解释。已经被发送到那些连接有交换端口的交叉点的信元然后会被传送到该相连的交换端口。 
在本发明的一种模式中,预定的次序是维护信元交替。就此而言,在图2A中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S通过第一交换平面22所发送的维护信元用字母A表示,而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S通过第二交换平面24所发送的维护信元用字母B表示。图2A还表示了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S以预定的次序(如交替)发送该维护信元A、B。因此,对于图2A中的正常运行情况,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R以所期望的预定次序(如A、B、A等等)来接收该维护信元。 
图2B表示的情况是:第一交换平面22故障,结果尽管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S用与图2A相同的预定次序发送维护信元(A、B、A等),但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R所检测到的维护信元模式并非预定的次序。更确切地,如图2B所示,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R检测到维护信元的模式为A、B、B、A、B。由于维护信元的预定次序中出现了中断,所以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R认为:来自第一交换平面22的维护信元的缺失表示第一交换平面22故障。于是,当来自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维护信元未能按照预定次序到达时,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R就检测到一个错误或者故障的交换平面。 
为了简化,前面的附图和描述将该交换节点20显示为仅包括一个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和一个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如图3所示,典型的交换节点320具有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如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1到26N。在一个示例实施方案中,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数量N是64。尽管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双重地充当两种角色:发送机交 换端口接口单元和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但本发明的讨论现在集中在从仅一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具体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1传输维护信元。于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1被看作为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R,而剩余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2~26N)被看作为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它们与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R所发出的维护信元有关。 
由于在图3的交换节点320中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R向多个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发送维护信元,所以每个维护信元必须具有例如一个地址,以指定该信元被导向的某个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案中,该维护信元中所要包括的地址和各种信息是在一个由该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维护的寄存器中准备的。图4A表示了这种寄存器40的示例内容,该寄存器被称作维护指针寄存器(MPR寄存器)。MPR寄存器40用于跟踪将要发送什么信元类型和该维护信元要在哪个交换平面内向哪些地址发送。MPR寄存器40具有多个字段,其中包括反转状态位42、平面指示位44、以及交叉点地址字段46。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反转状态位42是最高有效位,平面指示位44是次高有效位,而交叉点地址字段46占据寄存器40中六个最低有效位。 
交叉点地址字段46实质上是作为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地址,因为由此所指定的交叉点指示了相应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MPR寄存器40是作为回绕(wrap around)计数器操作,其中交叉点地址字段46随着每次从该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中发出维护信元而递增。 
平面指示位44告知是通过第一交换平面22还是通过第二交换平面24来发送该维护信元。例如,如果平面指示位44置为“0”,则通过第一交换平面发送该维护信元。相反,如果平面指示位置为“1”,则通过第二交换平面24发送维护信元。MPR寄存器40的反转状态位42表示是否反转要被产生的维护信元的净荷。 
当从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发出维护信元时,此时MPR寄存器40中维持的信息包含在维护信元中。再参考图4B(2),维护信元50的示例内容包括:维护信元头51、反转状态(inv)位52、维护/初始化指示器(SMC/INI)53、活动交换平面指示位54、目的/源地址字段56、逻辑地址字段57、净荷58、以及奇偶位59。奇偶位59是四位,该四位奇偶位的每位都对相应的八位字节进行计算(八位字节4的奇偶值 还对整个第四八位字节计算)。净荷58包括交叉点测试模式。 
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来看,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R发送一个周期的维护信元,该周期包括多组预定序列。根据反转状态(IS)位52的规定,该周期的各组之一的至少部分维护信元相对该周期的各组中的另一组的维护信元的相应部分进行了反转。也就是说,反转的维护信元的净荷是未反转维护信元的净荷的二进制补码。 
作为在本发明周期方面的一个例子,所发出的每个周期包括两组预定序列的维护信元。图5A对这种示例进行了说明,为了简化,又仅表示两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即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S和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R。图5A表示了在正常的操作中在周期C中发送维护信元,如周期C1、C2等等。每个周期C有两组S,具体为周期C1中的组S1,1和组S1,2以及周期C2中的组S2,1和组S2,2等等。每组S包括预定序列的维护信元,例如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来自第一交换平面22的一个维护信元之后是来自第二交换平面24的一个维护信元。在图5A中,来自第一交换平面22的维护信元在该信元是未反转信元时表示为信元“A”,而在该信元是反转信元时表示为信元“a”。与此类似,来自第二交换平面24的维护信元在该信元是未反转信元时表示为信元“B”,而在该信元是反转信元时表示为信元“b”。前面讲过,“反转信元”使其净荷57的内容相对于一个未反转信元中的净荷57反转。于是,以下面的次序从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S向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R发送维护信元:周期C1(A、B、a、b);周期C2(A、B、a、b);以此类推。 
在接收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处对该维护信元进行检查,看是否有比特错误。该维护信元的净荷包括一种被设计以测试交换核心中交叉点缓冲器RAM的已知的位模式。接收交换端口接口单元检查这个模式。使用反转和未反转的净荷使得能够检测交换核心交叉点缓冲器中固定“0”和固定“1”故障的情况。接收交换端口接口单元还对信元头进行奇偶检查。 
当有N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时,一个周期CN中每组SN既包括指定给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未反转的维护信元也包括反转的维护信元。换句话说,如图5B所示,每个周期CN都包括两组SN1和SN2。组SN1包括:(1)通过第一交换平面(平面A)向N个接收机交换端口接 口单元中的每个发送的未反转维护信元、(2)通过第二交换平面(平面B)向N个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中的每个发送的未反转维护信元。组SN2包括:(3)通过第一交换平面(平面A)向N个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中的每个发送的反转维护信元、以及(4)通过第二交换平面(平面B)向N个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中的每个发送的反转维护信元。 
于是,在图5A的周期C中和图5B的周期CN中可以看出维持了预定的序列(如,在交换平面之间交替维护信元)。因此,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R能够用图2B所述的相同方式来识别交换平面的故障,例如通过检测由故障的交换平面从该预定序列中丢弃的维护信元来进行。 
前面描述了由一个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S所发出的各个维护信元周期。在实际中,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以完全与上面描述的相同的方式向交换节点中其他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发送维护信元的周期。 
在所述具有N=64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实施方案中,在100ms的时间间隔中,已经在每个连接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S到每个其他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物理连接上发送两个完整的周期(每个周期有256个维护信元)。两个连续信元之间的标称时间由称为维护信元定时器(MCT定时器)的一个定时器来提供。 
每个周期所发送的维护信元的数量可以用表达式1反应出来。两个连续维护信元之间的标称时间是100ms/256或者0.39ms。 
表达式1:
2信元类型*2交换平面*64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56 
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S不管在那个物理连接上是否有业务量,都发送本发明中的维护信元。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S并不知道交叉点地址所指定的核心端口处是否有相连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也不知道是否所有N个交叉点都实际存在。比起被选择以从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发往交换核心中某个交叉点的业务信元(不管该业务信元的服务质量QOS如何),本发明的维护信元具有更高的优先级。一个称为维护等待定时器(MWT定时器)的定时器在请求向一个占用的交叉点缓冲器发送维护信元时被启动。如果MWT定时器期满,而交叉点缓冲器仍未释放,则无论如何也要发送维护信元。 
对于最不利的情况,维护信元必须等待的时间可以用表达式2计算出来: 
表达式2:
超时值=(每信元的最大比特数×信元的最大数量)/(最低比特率) 
‘信元最大数量’是指此维护信元在它能够被发送前必须等待的的信元的最大数量。最差的值是2*交换端口的最大数量。对于388.8Mbit/s(这是最低的比特率)8*(64+6)比特/信元(包括行缓冲器释放字节)以及(2*64+4)信元(加上四个额外的信元时间以考虑用来发送一种PlusPrio(加优先级)信元和接收一种RowBufferRelease(行缓冲器释放)信元的时间),该时间是191μs。这个时间少于维护信元之间的时间,这意味着该维护信元不必排队。 
给定最大错误检测时间,则由于交换机中维护信元负荷而引起的容量减少可以用表达式3来计算。 
表达式3:
容量减少=(信元类型数量×交换端口数量×每个维护信元的位数)/(比特率×最大错误检测时间) 
在最差的情况下,即100ms最大错误检测时间、2类信元(反转和未反转)、64个交换端口、每个维护信元8*(64+6)比特以及388.8Mbit/s比特率,则容量减少为0.19%。 
于是,经过第一平面交换核心23和第二平面交换核心25的所有物理连接都被检查。正如这里所用到的,一个物理连接是指在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和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之间的单向连接。一对物理连接是指具有相同发送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和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两个物理连接,该对物理连接的每个连接都经过不同的交换平面。图6说明了一个物理连接和一对物理连接。 
在每个接收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R上都有维护过程,来检查进入的维护信元。维护过程检查被损坏和丢失的维护信元。检测被损坏的维护信元是通过使用例如循环冗余校验字段58来对该信元执行错误检查而进行的。如果检测到一个损坏的维护信元,则认为该信元所来自的交换平面有错误。检测丢失的维护信元是用图2A和图2B中的方式,例如通过检查该维护信元的到达是否依照预定的次序而进行的(如在所示的 实施方案中对于每对物理连接在交换平面之间交替)。如果没有维持预定的次序,则认为在该序列中漏掉一个维护信元的交换平面有错误。也就是说,丢失该维护信元的交换平面被认为是有故障的。 
发送SPIC信息 
交换维护信元不仅用于上述的错误检测,还作为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之间的信息载体。图4B(2)中说明的该交换维护信元的三个比特用于这种目的。SPIC_ASP比特是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中ASP寄存器的拷贝。SPIC_plane_status_A和SPIC_plane_status_B两比特反应了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有关第一交换平面22和第二交换平面24的意见。在这方面,如果满足下列准则,则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认为一个交换平面是完全胜任的:(1)交换平面得到配置;(2)交换平面和交换端口已经同步了一段特定时间;(3)在特定测量时间内SPAS传输列表中未出现奇偶错误;(4)在特定时间内不曾丢失交换维护信元;以及(5)如果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被迫使用某个交换平面,则认为该非活动交换平面是故障的。 
当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根据前面章节中的准则(2)和(3)检测到了错误,则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在交换维护信元中提供相应的指示。只要错误继续就维持这种指示以及在四个另外的完全交换维护信元发送周期中维持这种指示。 
每次当交换维护信元或者初始化信元到达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时,就在AMC寄存器中设置对应的发送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的寄存器位。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还用交换维护信元中的SPIC_plane_status和SPIC_ASP比特来更新plane_status和SM_ASP_status比特。 
变换活动交换平面 
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一种检测故障交换平面的情况(此情况使用交换维护信元)。当使用任一上述四种错误检测情况(包括使用交换维护信元的情况)检测到故障交换平面时,该交换节点20接下来执行交换平面变换的操作。在图7中描述了交换平面变换操作中执行的基本动作,下面在图3实施方案中交换节点20的环境下进行讨论。在前面图7的讨论中假设在第一交换平面22(它作为活动交换平面)中检测到一个故障,而第二交换平面24已被作为非活动交换平面。图7中交换平面 变换操作的目的是颠倒或改变第一交换平面22和第二交换平面24的角色,以便第二交换平面24成为活动交换平面,而第一交换平面22成为非活动交换平面。 
图7中交换平面变换的操作开始于在活动交换平面中检测到了一个故障,在图7中用箭头7-1表示。当非活动交换平面意识到在活动交换平面中已出现了故障时(动作7-2),非活动交换平面就准备平面变换信元(动作7-3),该信元被发往各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动作7-4)(图7中仅表示了其中一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各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一旦收到动作7-4的平面变换信元,作为动作7-5就发送信元来暂停来自第二(非活动)交换平面的信元的出口,以便非活动交换平面进入阻塞出口状态7-7。图7中动作7-6表示了发送这种出口暂停信元。 
由于活动交换平面(现在有故障)可能仍有一些去往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的业务信元,所以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继续从活动交换平面接收业务信元,直到该交换端口接口单元检测到所有指定到它的业务信元已经从活动交换平面清出(动作7-8)。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一旦检测到活动交换平面的完全清出,作为动作7-9就发送一个信元来通知第二交换平面:来自第二交换平面的出口业务流可以恢复。于是,在动作7-10,第二交换平面24开始输出信元。 
同时,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将其输出的业务信元重定向到非活动交换平面(动作7-11),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到活动交换平面。由于第二交换平面现在被允许传输业务信元,所以通过第二交换平面来路由这些从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发出的业务信元。于是完成了活动交换平面的变换。 
这样图7表示了交换平面变换操作中涉及的一般动作。现在结合图10在图7A中,以及在图8所示的具体交换节点820的环境中,描述和说明交换平面变换操作的一个具体实现。 
如图3的实施方案,交换节点820具有第一交换平面22、第二交换平面24、以及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1~26N。在图8的交换节点820中,每个交换平面都有与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相关联的一个交换核心端口80和一个信元接收单元(RCU)82。例如,参考这里表示为“A”交换平面的交换平面22,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1通过双向链路连接到交 换核心端口80A1,通过该端口把信元传送到信元接收单元(RCU)82A1(信元接收单元(RCU)82A1因此联系着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1)。与此类似,参考这里表示为“B”交换平面的交换平面24,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1通过双向链路连到交换核心端口80B1,通过该端口把信元传送到信元接收单元(RCU)82B1(信元接收单元(RCU)82B1因此联系着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1)。而且,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都有一组寄存器和定时器84,其中各种的寄存器和定时器用于一个或两个交换平面的故障检测以及交换平面的变换操作。图9中表示了寄存器和定时器组84的内容,此后对此会做描述。 
在图7A的实现中,假设最初第一交换平面22是活动交换平面而第二交换平面24是非活动交换平面。上面描述了使用预定次序的维护信元的故障检测操作,在图7A的实现中是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之一来检测第一交换平面(现在活动)22中的故障,如动作7-1A所示。在这种故障检测情况下并且假如三个条件得到满足,则在动作7-1B中,故障检测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向第二(现在非活动)交换平面24发送一个故障检测信元。在发送故障检测信元之前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是:(1)第二(非活动)交换平面处于同步状态;(2)非活动平面已经得到配置;以及(3)检测错误的接收单元被授权发送一个平面变换信元(通过设置标志位PCO_armed=真)。故障检测信元比交换维护信元的优先级要高。 
当第二交换平面24认识到在第一交换平面22中发生故障(动作7-2)时,在动作7-2A中,第二交换平面24向第二交换平面24的每个信元接收单元(RCU)82B广播一个平面变换信号。平面变换信号在连接该第二交换平面的所有信元接收单元(RCU)82B的信令网络86B上载送。 
第二交换平面24中各个信元接收单元(RCU)82B一旦收到平面变换信号,就产生一个平面变换信元(动作7-3),并向其相关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发送这种平面变换信元(动作7-4)。当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收到指定给它的平面变换信元时(见图10中事件10-1),在动作7-5A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产生一个指令第二交换平面24停止从第二交换平面24业务流出口的信元(称为Egress_Traffice_Stop信元),并将其发送到第二交换平面24。在动作7-5B交换端口接口单元 (SPIC)26启动平面变换定时器(PCT)(见图10中的事件10-3)。此外,在动作7-5C,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禁止从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到第一交换平面22和第二交换平面24的信元入口。 
只要平面变换定时器(PCT)没有期满,ASCU入口就对于第一交换平面22和第二交换平面24禁止。这意味着不能发送业务信元、交换维护信元、初始化信元、或者平面变换信元。平面变换定时器(PCT)运行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最慢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也能够有时间去收到平面变换信元并启动其平面变换过程,如停止其ASCI入口流并发送一个Egress_Traffice_Stop信元。 
在平面变换定时器(PCT)期满时发生三个动作。平面变换定时器(PCT)的期满表示为图10中的事件10-4。第一个这样的动作(动作7-5D)是恢复信元入口。但是,正如在动作7-11中进一步指示的,业务信元流现在被重定向到前面的非活动(现在的活动)平面,即第二交换平面24。同样,交换维护信元现在应当在其交换维护SPIC_ASP字段中指示该新的活动平面。 
作为在平面变换定时器(PCT)满期后出现的第二个动作(动作7-5E),启动一个同步信元等待定时器(SWT)(图10中的事件10-4)。 
作为在平面变换定时器(PCT)满期后出现的第三个动作(动作7-8A),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开始监视从以前的活动平面(如第一交换平面22)出去的业务量。当(在动作7-8B中)从ASCC入口收到一系列预定类型的非业务信元时,就认为第一交换平面22是空的。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动作7-8B包括检测32个接连的同步信元。在动作7-8B检测到该系列后(见图10中的事件10-5),在动作7-8C中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向第二交换平面24发送一个信元(叫做Egress_Traffice_Start信元),来重启来自第二交换平面24的信元流。动作7-9和事件10-6反映了向第二交换平面24传输该Egress_Traffice_Start信元。一旦收到该Egress_Traffice_Start信元,就在动作7-10重启从第二交换平面24的业务流的出口(见图10中事件10-7)。以此方式,在接收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上保证了信元流中次序的正确性,而且业务信元不是从第一交换平面22和第二交换平面24同时到达的。 
于是,由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检测所有从第一交换平面22指定给 它的业务信元的清出涉及到图7A实现中的动作7-7A到7-7C。由于所有其他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也执行图7A中的各动作(由于它们也收到平面变换信元),所以所有其他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也在向所有其他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发送同步信元。当在动作7-8B确定已经从所有其他交换端口接口单元收到了同步信元,则在动作7-8C该交换端口接口单元意识到第一交换平面22已经完全清出了所有去往该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业务信元(以便在交换平面的变换操作期间在第一交换平面22中不会丢失或遗漏任何业务信元)。 
从前面应当清楚的看出:迅速完成平面变换过程而且已经在新的活动平面上使能其ASCI出口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由此可以开始从其他快速的SPIC中接收业务信元,而不必等待慢速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从而把对业务流的干扰减少到最低。 
在图7A的实施方案中,平面变换定时器(PCT)被置为有一个预定的时间,该时间足够长以保证最慢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也有时间去接收该平面变换信元并把业务信元重定向到该第二交换平面。 
所有收到平面变换信元的交换端口会立即失去其发送平面变换信元的权利,即标志位PCO_armed被置为假,以防止在该系统中有多个错误时在平面间出现振荡。 
在平面变换过程中以及稍后一段时间内,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可能会收到一些交换维护信元,其ASP比特被置为原来的值。这会在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中产生无效的SM状态比特。必须考虑在平面变换之后错误的这个虚假指示。 
如果从一个未配置平面收到平面变换信元,则完全执行该平面变换过程。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一个平面变换信元自该活动交换平面而非非活动交换平面到达,则接收该平面变换信元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将执行交换平面的变换操作,只是它将不变换交换平面。在这种情况下,该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必须经历交换平面变换操作,因为在该交换机中可能有其他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实际上确实需要变换平面。 
平面变换定时器(PCT) 
PCT的目的在于确保没有业务量发往某个平面,而预定的接收机认为此平面为非活动的。 
PCT定时器的期满值被计算为下面(1)~(7)各项的和: 
(1)当交换端口在内部向所有RCU广播平面变换时信令中的最大的时间差。 
(2)当ASCC端口完成当前的发送周期时它们之间最大的时间差。 
(3)当发送平面变换信元时最大的时间差。 
(4)当SPIC收到并认识到该平面变换命令时它们之间最大的时间差。 
(5)当SPIC完成当前的发送周期时它们之间最大的时间差。 
(6)当发送EgrTrafficStop(出口业务量停止)信元时SPIC之间最大的时间差。 
(7)在停止出口端口中的业务量时RCU之间最大的时间差。 
假设全部的信元大小相等,且在SPIC和ASCC中的最大内部差异是0.5个信元发送周期,则: 
0.5+1+0.5+0.5+2+0.5+0.5=5.5个信元周期 
如果信元大小是64个八位字节并且最低的比特率是388.8Mbit/s,则对应:(5.5*64*8/388.8)≈7μs。 
同步信元等待定时器(SWT) 
SWT的期满值被计算为下面时间的和:(1)清空ASCC中交叉点缓冲器列所用的时间,以及(2)在每个业务信元之间发送行缓冲器释放信元所用的时间。于是,对于(64业务信元+64rbr信元)=(64*64+64*6)八位字节=4480八位字节,用16位数据总线,独立于时钟速度,需要2240个时钟周期。依赖于SAI时钟速度,SWT会有以下值。 
如果用48.6Mhz时钟,SWT=时钟周期数量/频率=2240/48.6Mhz=47μs 
如果用24.3Mhz时钟,SWT=时钟周期数量/频率=2240/24.3Mhz=93μs 
交换端口模式 
本发明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基本上是以图11所示的模式运作。如前所述,这些模式包括配置模式11-1、startup_A模式11-2A(用于第一交换平面22)、startup_B模式11-2B(用于第二交换平面24)、 Normal_A模式11-3A(用于第一交换平面22)、Normal_B模式11-3B(用于第二交换平面24)、forced_A模式11-4A(用于第一交换平面22)、以及forced_B模式11-4B(用于第二交换平面22)。 
配置模式11-1的目的是给SPAS-SW时间,使它在SPIC开始通过交换核心发送信元之前完成对在两个交换平面和SPIC中的寄存器的必要配置。在硬件重置之后进入配置模式11-1。在配置模式11-1中一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在ASCI入口平面A或平面B上不会发送任何业务量/交换维护/初始化或者内部产生的ASCU-mgmt信元。在ASCI入口上仅可以发送来自SPAS-SW的ASCU-mgmt信元。在ASCI出口上,除了发往SPAS-SW的ASCU-mgmt信元,丢弃所有收到的信元。平面变换信元不应启动SPIC中的任何平面变换机制。交换端口配置的完成是通过设置ASCC_config_attempt寄存器来进行的。如果没有ASCI_clock_loss被指示相应的交换平面,则ASCC_configured位被置为真。在SPAS-SW已经完成寄存器配置之后,SPAS-SW必须发送一个SPIU_mgmt信元来把SCM(SPIC_in_Config_Mode)寄存器设置成值config_ready(配置就绪)。SPIC就会进入启动模式。SPAS-SW可能在任何时间把SCM寄存器设置成值config_mode(配置模式)。 
当启动模式force_active_plane(强制活动平面)被设为redundancy_auto(自动冗余)时进入启动模式11-2,然后SCM被设为config_ready。启动模式11-2有五个目的: 
1.为了通过检查所接收维护信元中的SPIC_ASP比特而决定活动交换平面。如果任意接收的维护信元表示了其发送机使该B平面作为活动交换平面,则SPIC从startup_A变换到startup_B,反之亦然。如果没有收到任何交换维护信元,则平面A会被作为活动平面。 
2.为了通过正确设置MCA寄存器来适应于其他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的交换维护信元发送命令。 
3.为了发送初始化信元来使得其他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有可能在它们开始检查来自此SPIC的丢失的维护信元之前正确地设置其MCA寄存器。 
4.为了确定交换机模块状态(这意味着在启动模式中的SPIC监视从正常模式下的SPIC所进入的维护信元。两件事需要检查:(a)如果正常模式下的任一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表示它认为某个交换 平面有故障,或者(b)正常模式下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具有不同的活动交换平面。如果发现了任何一种情况就禁止平面变换命令机制(PCO_armed=假))。 
5.为了使交换端口中交叉点的实际状态同步于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中的行缓冲器状态信息。 
在启动模式下,通过ASCI入口仅能发送预同步、同步、plusPrio、ASCU管理和初始化信元。将不会发送业务信元、维护信元或者平面变换信元。 
在ASCI出口收到的业务信元会被丢弃,但其中的行缓冲器释放信息必须用于更新SPIC中的行缓冲器状态信息。ASCU管理信元被发往SPAS-SW,如正常模式下一样。到达的交换维护信元和初始化信元仅用于更新MCA寄存器。平面变换命令得到执行。 
在交换端口将自己放入正常模式11-3之前,交换端口发送至少两个周期的初始化信元,即512个信元。这是通过称作启动到正常计数器的STNC的信元计数器来控制的。当进入启动模式时首先启动此计数器。当每次收到交换维护信元,其中SPIC_ASP比特没有指明与先前收到的维护信元相同的活动平面时,则重启该定时器。如果收到平面变换信元也重启该定时器。当情况稳定时,该定时器最终会期满并且会进入正常模式11-3。在特殊的情况下,如果定时器由于反复重启而从未达到其端值,则决不会进入正常模式11-3。 
当交换端口活动并在运行,而业务信元可被发送和接收,则出现正常模式11-3。业务量、交换维护、或初始化信元不应向未经配置的交换平面发送(尽管信元可以被接收)。在平面变换期间,如前所述切断该业务量(见图7和图7A)。在正常模式11-3期间,交换端口不断检查活动平面的状态。如果设置了PCO_armed寄存器(允许发送平面变换命令),则交换端口会在活动平面上检测到下述错误时发送平面变换命令:(1)ASCC失步;(2)SPIC失步;(3)在所收到的信元中有奇偶错误;(4)错误或者丢失冗余交换维护信元。当交换端口在正常模式收到平面变换信元时,如前所述启动平面变换过程。 
在没有使用冗余机制的系统中,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可能被迫到强制活动平面模式11-4(如Forced_A或者Forced_B模式)。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可能仅从配置模式11-1设为强制模式。 这是通过把force_active_plane(强制活动平面)设为forced_A或者forced_B来完成,并且在此之后离开配置模式11-1。然后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会使用所指示的交换平面作为其活动交换平面。在这种模式下,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不会发送任何平面变换信元或者对任何进入的平面变换信元作出反应。这意味着关闭了交换平面冗余功能。这里像在正常模式中一样应当发送交换维护信元,交换平面不被活动地标记为故障。ASP寄存器可以表示该SPIC被迫所在的平面是活动平面。 
在启动模式11-2和正常模式11-3中,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必须监视进入的交换维护信元。这些信元中的信息用于更新AMC和SM状态寄存器。如果进入的交换维护信元表示SPIC使不同的平面作为活动平面,或者一个或多个SPIC对至少一个交换平面有问题,则平面变换命令机制应当被立即停用,即PCO_armed=假。 
如果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检测到ASCI_clock_loss,则SPIC应该设置该相应的ASCC_configured=假。这会向SPAS-SW提供一种机制来检测该系统中新的交换平面。SPAC-SW然后会配置该ASCC端口并向该SPIC进行确认。 
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状态寄存器和定时器 
下面简要讨论图9中所示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的组84中的定时器和寄存器。 
平面变换命令装配和控制寄存器9-1:SPAS-SW可以通过向平面变换命令控制PCOC比特中写入“激活”(“1”),来命令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激活该平面变换机制。如果该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激活该平面变换命令机制,则它将该平面变换状态PCO_armed比特设置为“真”(‘1’)。完成“停用”是通过向该PCOC寄存器中写入“停用”(“0”)来进行的。平面变换命令机制仅可以由SPAS-SW激活,如果SPIC的SM状态比特指明所有的SPIC都可以通过任一平面运行,而且所有的平面具有相同的活动平面。如果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些未在任一时刻被达到,如果检测到一个平面变换信元,或SPIC发送了一个平面变换信元,则应当停用该平面变换命令机制,即PCO_armed=“假”(“0”)。平面变换机制仅可以由SPAS-SW通过在PCOC寄存器中写入“激活”来重新激活。注意:不是PCOC寄存器中的值“1”激活该平面 变换机制,而是如前所述的,是写入动作结合必要的条件来把PCO_armed设置为“真”。PCOC是一个控制位。SW仅可以写入该寄存器。PCO_armed是一个状态位,且应当重置为假。状态位仅可以由软件读取。 
ASCC_configured寄存器9-2和ASCC_config_attempt寄存器9-3:这些寄存器总共有四位,包括两个状态位ASCC_configured_A和ASCC_configured_B以及两个控制位ASCC_config_attempt_A和ASCC_config_attempt_B。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必须知道ASCC何时配置完毕并且准备好接收信元而没有丢失信元的风险。当其相应的ASCC_configured=真(“1”)时该ASCC被认为准备好接收信元。SW通过写相关的ASCC_config_attempt寄存器而证实把ASCC配置到SPIC上。如果相关的ASCI_clock_loss状态寄存器指明该时钟存在,则ASCC_configured寄存器设为“真”。如果一个错误出现,设置了ASCI_clock_loss,则SPIC会把ASCC_configured寄存器设为“假”。SPIC可以认为ASCC处于三种状态:没有时钟、时钟和配置。如果SPIC有一个ASCI时钟,且SW写入ASCC_config_attempt,则SPIC认为ASCC已配置。设置ASCC_configured位的不是ASCC_config_attempt寄存器中的值“1”,而是前述的写入动作结合必要的设置ASCC_configured为“真”的条件。ASCC_config_attempt=‘0’没有意义,且不应影响任何状态位。ASCC_config_attempt_A和ASCC_config_attempt_B都是仅可写入的控制寄存器。ASCC_configured_A和ASCC_configured_B都是仅可读取的状态位,应当重置为假。 
交换机模块ASP寄存器9-4:SM位根据交换维护信元中的相应位来进行编辑。如果维护信元的SPIC_ASP表明传送的信元有ASP=A,则设置SM_ASP_status_A(‘1’)。如果维护信元的SPIC_ASP表明传送的信元有ASP=B,则设置SM_ASP_status_B(‘1’)。注意:SM_ASP中的值被锁存,即该寄存器值包括从该最后的重置测量的信息。这可能导致例如在平面变换中假的错误指示。在SW已重置了寄存器之后,寄存器不会得到更新直到25ms之后。该寄存器被SPAS-SW读取并重置为‘0’。重置值是‘0’。 
平面状态寄存器9-5:平面状态寄存器9-5实际上是两个64位寄存器,叫做Plane_status_A和Plane_status_B。这些寄存器用从维护信元SPIC_plane_status位中提取的信息进行更新。寄存器位置中的高电 平表示从相应SPIC中已经收到平面状态字段中有‘1’的至少一个交换维护信元。这些在plane_status寄存器中的值被锁存,即该寄存器值包括从该最后重置所测量的信息。这可能导致例如在平面变换中假的错误指示。在SW重置了该寄存器之后,该寄存器将不会得到更新直到25ms之后。该寄存器由SPAS-SW读取并重置为‘0’。重置值是‘0’。 
推到正常模式寄存器9-6:正常模式寄存器9-6是一个1位寄存器。向push_to_normal_mode寄存器中写入‘1’会强迫SPIC进入Normal_A模式。这应当仅可能从启动模式开始。这个寄存器在SPIC处于正常模式或强制模式时没有任何意义。由SW推造成的从启动向正常模式的转移不应导致在维护信元监督机制中出现任何错误指示。这个寄存器仅是可写的。写入‘0’被认为是无效的。 
活动交换平面(ASP)寄存器9-7:该活动交换平面(ASP)寄存器9-7是一个1位寄存器,指定了什么交换平面是活动的。这个寄存器在重置后被设为“plane_A”(‘0’)。该寄存器仅可由SPAS-SW读取,而不能写入或者重置。此交换端口使用这个寄存器来确定它将在什么交换平面中发送和接收业务信元。在平面变换期间,该SPIC将从不同平面来发送和接收业务量。该ASP寄存器的值因而未在平面变换期间得到定义。 
强制活动平面寄存器9-8:强制活动平面寄存器9-8是一个2位寄存器,由SPAS-SW用来决定在离开配置模式之后SPIC将运行在什么模式。此寄存器在重置后被置为“redundancy_auto”(‘00’),这会在命令SPIC离开配置模式时将其带到启动模式。寄存器可以由SPAS-SW来读取并写入,但在SPIC处于启动或正常模式时不应影响到该SPIC。如果寄存器设为“forced_A”(‘10’)或“forced_B”(‘11’),则该SPIC将在离开配置模式时被迫到平面A或B。当SPIC被迫到A或B平面时,该寄存器值“0x”是无效值,应当被认为与状态上没有变换同义。 
启动模式(SSM)中的SPIC寄存器9-9:启动模式(SSM)中的SPIC寄存器9-9是一个1位寄存器,表示SPIC是否处于正常或强制模式(‘0’)、或者启动或配置模式(‘1’)。此寄存器可以由SPAS-SW读取,但不能设置/重置。如果SPAS-SW把SCM设置为config_mode,则这个寄存器将被SPIC间接地设成启动模式11-2。 
配置模式(SCM)中的SPIC寄存器9-10:配置模式(SCM)中的SPIC寄存器9-10是一个1位寄存器。此寄存器在重置后设为“config_mode”(‘1’)。在所有其他模式中该值为‘0’。这个寄存器可以由SPAS-SW来读取或写入。 
ASCI时钟丢失寄存器9-11:ASCI时钟丢失寄存器9-11是一个2位寄存器。此寄存器表示在ASCI出口接口中时钟的丢失。高值表示自重置起该SPIC已丢失时钟至少一次。该寄存器仅可以由SPAS-SW来读取和重置。 
到达的交换维护信元(AMC)9-12:到达的交换维护信元(AMC)9-12是一个64位寄存器。当一个交换维护信元或初始化信元已从任意交换平面处的交换端口到达时设置相应的位。在重置后寄存器中所有位都设为0。通过读取和重置此寄存器,SPAS-SW可以完成测量来检查连着哪个SPIC。SPAS-SW可以读取和重置该寄存器。 
平面变换命令(PCO)的寄存器9-13:该平面变换命令(PCO)的寄存器9-13是一个1位寄存器。如果此寄存器被设为“pcq_sent”(‘1’),则它表示这个交换端口已经启动了活动交换平面的变换(已经发送了一个平面变换信元)。此寄存器可以由SPAS-SW来读取和重置。 
丢失或损坏的交换维护信元(LMA和LMB)寄存器9-14:丢失或损坏的交换维护信元(LMA和LMB)寄存器9-14是两个64位寄存器。用法示例:如果SPIC认为一个发自SPICx的、来自平面B的交换维护信元已遭损坏或缺失,则设置LMB寄存器中的位x。该寄存器可以由SPAS-SW来读取和重置。 
需要下面列出的冗余相关SPIU定时器9-15到9-22用于实现冗余处理。这些定时器本身不能被SPAS-SW访问(读取、写入或重置)。然而,这些定时器的到期时间可以由来自SPAS-SW的SPIU_mgmt信元来配置。 
维护信元定时器(MCT)9-15:维护信元定时器(MCT)9-15在应该发送下一交换维护信元或初始化信元的时候期满。此定时器一旦期满就重启。期满值可以用维护信元超时寄存器9-19来配置。 
维护等待定时器(MWT)9-16:如果一个交叉点在轮到发送交换维护信元或初始化信元的时候被占用,则启动维护等待定时器(MWT)9-16。当它期满时,即使该交叉点仍被占用,这个信元也会被发送。期满 值可以用维护等待超时寄存器9-20来配置。 
平面变换定时器(PCT)9-17:平面变换定时器(PCT)9-17在平面变换过程期间被使用。当此定时器运行时,任何平面的ASCI入口中都不能发送除了同步和预同步信元之外的任何信元。期满值可以用平面变换超时寄存器9-21来配置。 
同步信元等待定时器(SWT)9-18:同步信元等待定时器(SWT)9-18在平面变换过程期间被使用。此定时器表示在确信已经卸载前一活动ASCC中所有的交叉点列缓冲器之前SPIC应等待多长时间。期满值可以用同步等待超时寄存器9-22来配置。 
维护信元超时寄存器9-19:维护信元超时寄存器9-19的值决定维护信元定时器9-15应该何时期满,因而何时发送一个新的交换维护/初始化信元。此寄存器可以由SPAS-SW来读取和写入。在重置之后,该寄存器应该有一个缺省值。此寄存器的最小分辨率是1μs。 
维护等待超时寄存器9-20:维护等待超时寄存器9-20的值决定交换维护等待定时器9-16应当何时期满,因而SPIC应当在向一个被占的交叉点缓冲器发送交换维护/初始化信元之前等待多长时间。该寄存器可以由SPAS-SW来读取和写入。在重置之后,此寄存器应该有一个缺省值。此寄存器的最小分辨率是1μs。 
平面变换超时寄存器9-21:平面变换超时寄存器9-21的值决定平面变换定时器9-17应当何时期满。该寄存器可以由SPAS-SW来读取和写入。在重置之后,此寄存器应该有一个缺省值。此寄存器的最小分辨率是1μs。 
同步信元等待超时寄存器9-22:同步信元等待超时寄存器9-22的值决定该同步信元等待定时器9-18何时期满。该寄存器可以由SPAS-SW来读取和写入。在重置之后,此寄存器应该有一个缺省值。此寄存器的最小分辨率是1μs。 
维护指针寄存器(MPR)9-23:维护指针寄存器(MPR)9-23是一个8位寄存器,表示应当产生哪类维护信元。零表示一个具有非反转净荷位模式的维护信元,一表示一个具有反转净荷位模式的维护信元。最高有效-1位表示一个交换平面。零MSB表示平面A;一表示平面B。六个最低有效位表示目的交换端口(0~63)。MPR作为递增的回绕计数器运行。每次发送维护信元时这个寄存器递增。 
维护信元到达寄存器(MCA)9-24:维护信元到达寄存器(MCA)9-24是一个64位寄存器,它表示一对通过该交换机的物理连接。每当维护信元从交换平面A经过相应的物理连接对到达时都设置一个位为零。每当维护信元或初始化信元从交换平面B经过相应的物理连接对到达时设置一个位为一。MCA用于确定维护信元是否已经丢失。例如,假设一个维护信元从与前一维护信元相同的交换平面经过相同的物理连接对到达。在这种情况下,维护信元已被丢失,因为该维护信元对于某对物理连接是在交替的交换平面中发送的。该维护信元到达寄存器(MCA)9-24仅在强制活动平面模式11-4或正常模式11-3中产生错误。 
启动到正常计数器(STNC)9-25:启动到正常计数器(STNC)9-25用于确定在启动模式11-2和正常模式11-3之间的转移。当此计数器期满时,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会从启动模式11-2向正常模式11-3变换。在平面变换命令下,或者当交换端口接口单元(SPIC)26从startup_A向startup_B模式变换时它被重置,反之亦然。 
SPIC信元处理 
图12表示了一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所执行的维护信元处理过程所涉及的基本示例步骤。在维护信元处理过程开始之后(步骤12-1),在步骤12-2检查到达的信元以确定它是否是维护信元或初始化信元之一。维护信元处理过程会忽略其他类型的信元。假设到达的信元是维护信元或初始化信元之一,则在步骤12-3该维护信元处理过程确定该到达的信元是否是一个维护信元。如果是,则该维护信元处理过程通过检查维护信元到达寄存器(MCA)来在步骤12-4检查该到达维护信元的到达次序。就此而言,MCA被用于确定一个维护信元是否丢失。例如,假设一个维护信元从与前一维护信元相同的交换平面经过相同的物理连接对到达。在这种情况下,维护信元已被丢失,因为维护信元对于某对物理连接是在交替交换平面中发送的。 
如果到达的维护信元不是以预定次序的正确顺序(如见图2),则在步骤12-5该维护信元处理过程根据该维护信元来自哪个交换平面而更新适当的错误信元计数器(ECA和ECB)之一。该错误信元计数器(ECA和ECB)计数丢弃的信元、错误的维护信元以及丢失的维护信元 
一旦在步骤12-4肯定地确定,就在步骤12-5该维护信元处理过程基于其奇偶校验值来确定到达的维护信元是否有正确的信元内容,如到 达的维护信元是否具有正确的完整性。如果没有,就执行步骤12-5来更新ECA或ECB计数器。 
在步骤12-6肯定地确定之后,或者在步骤12-5更新ECA或ECB计数器之后,就在步骤12-7更新该到达维护信元(AMC)。如前所述,AMC是一个64位寄存器,是在维护信元或初始化信元从该位对应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到达时设置它。然后,在步骤12-8,该维护信元处理过程更新该维护信元到达寄存器(MCA)。如前所述,该MCA是一个64位寄存器,它表示一对经过交换机的物理连接。每当维护信元从交换平面A经过相应的物理连接对到达时设置一个位为零。每当维护信元或初始化信元从交换平面B经过相应的物理连接对到达时设置一个位为一。然后在步骤12-9更新一个64位的寄存器,包括哪个端口正在产生给接收端口的初始化或维护信元的信息,这样,接收端口通过读取这个寄存器就有可能了解在系统中存在哪些其他端口。 
交换核心 
为本发明使用的带有信元接收单元(RCU)的交换核心的一个示例实现的细节,包括第一平面交换核心23和第二平面交换核心25,可以参考题为“Asynchornous transfer Mode Switch(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机)”的第09/188,101号美国专利申请、以及题为“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witch(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机)”的第09/188,265号美国专利申请,在此引入它们以做参考。 
在电信节点中的应用 
图13表示了本发明在节点1320的实现,其中包括第一交换平面1322、第二交换平面1324、和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1~26N。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都装在设备板1370上,而所示的设备板13701到1370N用于安装各自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261~26N。在与交换核心相对的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一侧,每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通过总线等连到一个或多个设备。在图13的解释中,每个设备板1370都有各自的板处理器BP作为它的设备之一,以及另一个设备1372。设备1372可以是例如交换终端,用于处理一个连接节点和网络其余部分(如另一信元交换节点)的链路。图13的实现可以用于电信系统18的一个节点,如基站节点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节点【也叫做基站控制器(BSC)节点】。使用这种设备板的示例可以在下面的美国专利申请(所有这些都被引入作为 参考)中找到:题为“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ystem Handling Differing AAL Protocols(异步传输模式系统处理差别AAL协议)”的第09/188,102号美国专利申请、题为“Centralized Queuing for ATM Node(ATM节点的集中式排队)”的第09/188,097号美国专利申请、题为“Cell Handling Unit and Method for ATM Node(ATM节点的信元处理单元和方法)”的第09/188,340号美国专利申请、题为“ATM Time-Stamped Queuing(ATM加盖时间戳的排队)的第09/188347号美国专利申请、题为“Coordinated Cell Discharge From ATM Queue(从ATM队列的协调的信元卸去)”的第09/188,344号美国专利申请、题为“Combined Header Parameter Table for ATM Node(ATM节点的组合头参数表)”的第09/188,096号美国专利申请。本发明所使用的信元最好是ATM信元,但不排除其他信元。 
尽管本发明的描述结合了当前被认为最为实用和优选的实施方案,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而是相反,它能覆盖在所附权利要求实质和精髓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价安排。 

Claims (9)

1.一种操作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的方法,此信元交换节点具有第一交换平面、第二交换平面、以及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此方法包括:
通过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之一检测第一交换平面中的故障;
从进行检测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发送一故障检测信元给该第二交换平面;
响应于收到该故障检测信元,从该第二交换平面向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每一个发送一平面变换信元;
响应于收到该平面变换信元,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每一个执行如下步骤:
发送信元用以停止来自该第二交换平面的出口业务流;
启动平面变换定时器;
禁止信元进入到第一交换平面和第二交换平面;
所述平面变换定时器一期满,就使得信元进入到第二交换平面;
从所述第一交换平面接收第一预定类型的非业务信元系列,判定所有指定给它的业务信元已经从该第一交换平面被清出;
发送信元用以重启来自该第二交换平面的出口业务流;以及
将由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发送的进入的业务流从该第一交换平面重定向到该第二交换平面。
2.权利要求1中的方法,其中:
从该第二交换平面向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每一个发送一平面变换信元的步骤响应于该第二交换平面向该第二交换平面的多个信元接收单元发送一广播平面变换信号而发生,该多个信元接收单元的每一个与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另一个相关联,并且其中每个信元接收单元产生一平面变换信元,并发送该平面变换信元到该信元接收单元的相关联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
3.权利要求1中的方法,其中第一预定非业务信元是同步信元。
4.权利要求1中的方法,还包括停止到第一交换平面和第二交换平面的信元入口直到预定的时间期满,并将该预定的时间设置得足够长以确保最慢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有时间收到该平面变换信元并把业务信元重定向到该第二交换平面。
5.权利要求1中的方法,其中在故障检测之前该第一交换平面作为活动交换平面而第二交换平面作为非活动交换平面。
6.一种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包括:
第一交换平面;
第二交换平面;和
与该第一交换平面和第二交换平面通信的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
其中,当所述交换端口接口单元之一检测到该第一交换平面中的故障时,该进行检测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向第二交换平面发送一故障检测信元;
其中响应于收到该故障检测信元,该第二交换平面向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每一个发送一平面变换信元;并且
其中响应于收到该平面变换信元,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每一个适用于:
发送信元用以停止来自该第二交换平面的出口业务流,
启动平面变换定时器;
禁止信元进入到第一交换平面和第二交换平面;
所述平面变换定时器一期满,就使得信元进入到第二交换平面;
从所述第一交换平面接收第一预定类型的非业务信元系列,判定所有指定给它的业务信元已经从该第一交换平面被清出;
发送信元用以重启来自该第二交换平面的出口业务流;以及
将由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发送的进入的业务流从该第一交换平面重定向到该第二交换平面。
7.权利要求6中的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其中响应于收到该故障检测信元,该第二交换平面向第二交换平面的多个信元接收单元发送一广播平面变换信号,该多个信元接收单元的每一个与该多个交换端口接口单元的另一个相关联,且其中每个信元接收单元产生一平面变换信元并发送该平面变换信元到该信元接收单元的相关联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
8.权利要求6中的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其中第一预定非业务信元是同步信元。
9.权利要求6中的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其中第二交换平面停止到第一交换平面和第二交换平面的信元入口直到预定的时间期满,并且该预定的时间被设置得足够长以确保最慢的交换端口接口单元有时间收到该平面变换信元,并把业务重定向到该第二交换平面。
CN01817465.5A 2000-10-16 2001-10-16 操作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4701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688,152 US7054263B1 (en) 2000-10-16 2000-10-16 Synchronous change of switchplane
US09/688,152 2000-10-16
PCT/SE2001/002255 WO2002033912A1 (en) 2000-10-16 2001-10-16 Synchronous change of switchpla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0117A CN1470117A (zh) 2004-01-21
CN1470117B true CN1470117B (zh) 2013-03-13

Family

ID=24763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81746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470117B (zh) 2000-10-16 2001-10-16 操作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054263B1 (zh)
EP (1) EP1327338B1 (zh)
CN (1) CN1470117B (zh)
AT (1) ATE392759T1 (zh)
AU (1) AU2001296143A1 (zh)
DE (1) DE60133659T2 (zh)
TW (1) TW548934B (zh)
WO (1) WO20020339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13089B2 (en) * 2001-12-21 2007-12-25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between active and standby switch fabrics with no loss of data
US20040257993A1 (en) * 2003-03-26 2004-12-23 Olav Lysne Method and device for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US20050226148A1 (en) * 2004-04-12 2005-10-1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redundancy in a network element architecture
US7782760B2 (en) 2004-09-30 2010-08-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arrier class resilience solution for switched Ethernet local area networks (LANs)
KR100603599B1 (ko) * 2004-11-25 2006-07-2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중화된 스위치 보드의 이중화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1094077B (zh) * 2007-02-28 2010-05-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平面交换网的全局时标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1599824B (zh) * 2008-06-02 2012-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平面交换网全局时标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2137010B (zh) * 2011-02-17 2013-11-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节点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26611A2 (en) * 1996-12-12 1998-06-18 Cascade Communications Corp. Switch fabric switchover in an atm network swit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4907A (en) * 1985-09-06 1988-03-29 Washington University Broadcast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
US5128926A (en) * 1990-03-21 1992-07-07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Updating link state information in networks
JP3039968B2 (ja) * 1990-08-17 2000-05-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瞬断系切替方法
JP2868609B2 (ja) * 1990-11-09 1999-03-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経路切替方式
JP3064397B2 (ja) * 1990-11-16 2000-07-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バーチャルパス障害情報転送方法および回路
US5229991A (en) * 1991-01-30 1993-07-20 Washington University Packet switch with broadcasting capability for atm networks
US5398235A (en) 1991-11-15 1995-03-1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ell exchanging apparatus
US5781715A (en) * 1992-10-13 1998-07-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ault-tolerant bridge/router with a distributed switch-over mechanism
JP2906371B2 (ja) * 1993-09-20 1999-06-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系の切替え方式
JPH08195756A (ja) * 1994-11-15 1996-07-30 Fujitsu Ltd 二重化伝送装置の回線保護切替えシステム
US5790770A (en) * 1995-07-19 1998-08-04 Fujitsu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formation los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H09261229A (ja) * 1996-03-19 1997-10-03 Hitachi Ltd Atm通信装置
JPH11317746A (ja) * 1998-05-06 1999-11-16 Fujitsu Ltd 二重化atm交換機の品質監視方法及び品質監視装置
US6411599B1 (en) * 1998-05-29 2002-06-2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ault tolerant switching architecture
JP3808647B2 (ja) * 1998-12-09 2006-08-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セル交換モジュール、伝送装置及び伝送装置における現用・予備切り替え方法
US6359858B1 (en) * 1999-06-03 2002-03-19 Fujitsu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c. Switching redundancy control
US6735173B1 (en) * 2000-03-07 2004-05-11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umulating and distributing data items within a packet switch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26611A2 (en) * 1996-12-12 1998-06-18 Cascade Communications Corp. Switch fabric switchover in an atm network swit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48934B (en) 2003-08-21
WO2002033912A1 (en) 2002-04-25
EP1327338B1 (en) 2008-04-16
DE60133659T2 (de) 2009-05-28
CN1470117A (zh) 2004-01-21
AU2001296143A1 (en) 2002-04-29
US7054263B1 (en) 2006-05-30
DE60133659D1 (de) 2008-05-29
EP1327338A1 (en) 2003-07-16
ATE392759T1 (de) 2008-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41754B2 (en) R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EP0054077B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between stations attached to a un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ring
JP3415628B2 (ja) 効率的な出力―要求パケット交換機および方法
US5691984A (en) Compact, adaptable brouting switch
US20010046235A1 (en) Low latency shared memory switch architecture
JPH0630514B2 (ja) 通信リング・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
EP0083632A1 (en) FACILITIES FOR ASSIGNING AND TRANSMITTING FREE TIME SLOTS FOR RING MESSAGE SYSTEM.
JP2717112B2 (ja) 二重ポートタイミング制御器
CN1470117B (zh) 操作多平面信元交换节点的方法和设备
JPH04176232A (ja) パケット通信方式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US7020393B2 (en) Method of synchronizing parallel optical links between communications components
JPH02135833A (ja) 複数チヤネルを有するネツトワークの伝送方式
US6914878B1 (en) Fault detection in multi-plane switch
US5644570A (en) Arrangement for connecting a computer to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a method for bit rate adaptation in this arrangement
JP4105387B2 (ja) 非同期転送モードスイッチ
JPH05227211A (ja) パケット交換システム
CN100574288C (zh) 用于串行通信总线的数据链路层设备
JP2541747B2 (ja) 通信用スイッチングシステム
EP1298833B1 (en) Method of synchronizing parallel optical links between communications components.
JP3575432B2 (ja) 回線切替装置及び回線切替方法
JP2965385B2 (ja) マルチバスにおけるデータセルの転送方式
JPS6359098A (ja) タイムスロツトシフト制御方式
JPH08242256A (ja) パケットスイッチ
JPH03104340A (ja) 通信方法
Konstantoulakis et al. High performance ATM terminals: design and evalu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510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