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7782A - 偏转线圈和阴极射线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转线圈和阴极射线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7782A
CN1467782A CNA031411711A CN03141171A CN1467782A CN 1467782 A CN1467782 A CN 1467782A CN A031411711 A CNA031411711 A CN A031411711A CN 03141171 A CN03141171 A CN 03141171A CN 1467782 A CN1467782 A CN 1467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deflecting coil
insulating frame
described magnetic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411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7285C (zh
Inventor
田上悦司
岩崎胜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67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7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72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728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46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ray or beam,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29/70Arrangements for deflecting ray or beam
    • H01J29/72Arrangements for deflecting ray or beam along one straight line or along two perpendicular straight lines
    • H01J29/76Deflecting by magnetic fields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29/00Details of cathode ray tubes or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2229/70Electron beam control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2229/703Electron beam control outside the vessel by magnetic fields
    • H01J2229/7031Cores for field producing elements, e.g. ferrite

Landscapes

  • Video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For Color Tv Systems (AREA)
  • Formation Of Various Coating Films On Cathode Ray Tubes And Lamps (AREA)
  • Vessels, Lead-In Wires, Accessory Apparatus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 Details Of Television Scan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偏转线圈,其包括:管形磁芯,(i)其中第一端处的开口小于第二端处的开口,(ii)其由磁性材料制成,(iii)在其内壁上具有隆起,各隆起始于较窄端并朝向较宽端延伸,占据了磁芯的一部分长度,隆起以预定的间隔周向地设置,从而形成了磁芯槽,和(iv)其较宽端附近的剩余内壁为光滑的;第一偏转线圈,其缠绕成可由磁芯槽部分地引导;第二偏转线圈,其设置在第一偏转线圈的内侧;以及绝缘框架,其(i)夹在第一和第二偏转线圈之间,并且(ii)在与磁芯的光滑区域相对应的区域中具有导向槽,其沿阴极射线管的轴线方向延伸并设置在周向上,其中第二偏转线圈缠绕成可由导向槽部分地引导。

Description

偏转线圈和阴极射线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基于在日本提交的专利申请No.2002-167269和No.2002-173755,这些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中。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的阴极射线管(CRT)装置以及在这些CRT装置中使用的偏转线圈,尤其涉及偏转线圈的结构。
背景技术
存在着一种包括有所谓的开槽磁芯的偏转线圈。开槽磁芯是指一种漏斗形的铁氧体磁芯,其在内壁上具有多个从其窄端延伸到宽端的槽,这些多个槽设置在周向上。垂直偏转线圈和水平偏转线圈缠绕成可被铁氧体磁芯的槽所引导。
具有这种设置的偏转线圈相对于包括具有光滑内壁且为简单漏斗形的铁氧体磁芯的偏转线圈具有下述优点:偏转线圈的灵敏性提高,这是因为可以将铁氧体磁芯设置成离阴极射线管更近。另外,可以降低涡流损耗并抑制偏转线圈产生热量,这是因为磁通量更不可能具有与偏转线圈有关的磁链。
关于使用了开槽磁芯的偏转线圈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垂直偏转线圈和水平偏转线圈之间提供绝缘,同时保持偏转线圈制造中的生产率。更具体地说,在铁氧体磁芯为简单漏斗形的情况下,设置于其内部的垂直偏转线圈和水平偏转线圈可以通过在这些线圈之间插入同样为简单漏斗形的绝缘框架来绝缘。另一方面,对于开槽磁芯来说,由于垂直偏转线圈和水平偏转线圈缠绕成可放置于各槽中,因此无法这样简单地来提供绝缘。
已经解决了上述问题的一个例子是在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No.11-7891中所公开的偏转线圈。在这种偏转线圈中,漏斗形的绝缘框架整体上形成为具有隆起和槽,以将隆起和槽安装于开槽磁芯内。然后,在将垂直偏转线圈直接缠绕在开槽磁芯的槽中后,可将上述绝缘框架装配在开槽磁芯的槽内。之后,可将水平偏转线圈缠绕在绝缘框架内壁上的槽中。根据这种设置,不会造成生产率的损失,这是因为偏转线圈之间的绝缘是通过在缠绕了垂直偏转线圈之后将形状适合于开槽磁芯的槽的绝缘框架安装在开槽磁芯上的十分简单的操作来完成的。
关于使用了开槽磁芯的偏转线圈的另一问题是如何得到所需的偏转磁场分布。这个问题是由下述情况引起的:在开槽磁芯的情况中,由于偏转线圈如上所述地沿槽缠绕,可决定偏转线圈磁场分布的偏转线圈的缠绕形式受到开槽磁芯的隆起和槽(槽的形式)的限制。这是因为开槽磁芯(铁氧体磁芯)在槽形式的成型中因其制造工艺而具有较小的灵活性。在上述日本未审查的专利申请No.11-7891中所公开的偏转线圈具有较小的灵活性,这是因为不仅是直接缠绕在开槽磁芯上的垂直偏转线圈的缠绕形式受到开槽磁芯的槽形式的限制,而且作为结果,水平偏转线圈的缠绕形式也受到开槽磁芯的槽形式的限制。
为了处理第二种问题,例如在日本已审查的实用新型申请No.7-35289中公开了一种偏转线圈。在这种偏转线圈中所用的漏斗形铁氧体磁芯具有只形成于较窄的一半区域内的槽,较宽的一半的内壁是光滑的,没有隆起和槽,因此可以在较宽的一半上实现缠绕形式的灵活性;然而,日本已审查的实用新型申请No.7-35289并未公开偏转线圈之间的绝缘装置,更不用说用于偏转线圈的具体导向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偏转线圈,其可保证水平偏转线圈和垂直偏转线圈之间的绝缘,并在缠绕形式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有这种偏转线圈的CRT装置。
可通过一种设置在阴极射线管的外表面上的偏转线圈来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所述偏转线圈包括:管形磁芯,(i)其中第一端处的开口小于第二端处的开口,(ii)其由磁性材料制成,(iii)在其内壁上具有多个隆起,各隆起始于第一端并朝向第二端延伸,占据了磁芯的一部分长度,多个隆起以预定的间隔周向地设置,从而形成了多个磁芯槽,和(iv)内壁上第二端附近处的剩余区域形成为光滑的;第一偏转线圈,其缠绕在磁芯上以便由一个或多个磁芯槽部分地引导;第二偏转线圈,其设置在第一偏转线圈的内侧;以及绝缘框架,其(i)夹在第一偏转线圈和第二偏转线圈之间,并且(ii)在其与磁芯的光滑形成的剩余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和/或在其沿管的轴线方向延伸出磁芯第二端的区域中具有多个导向槽,其沿阴极射线管的轴线方向延伸并设置在周向上,其中第二偏转线圈缠绕成可由一个或多个导向槽部分地引导。
可通过一种包括有阴极射线管和设置在阴极射线管的外表面上的偏转线圈的阴极射线管装置来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所述偏转线圈包括:管形磁芯,(i)其中第一端处的开口小于第二端处的开口,(ii)其由磁性材料制成,(iii)在其内壁上具有多个隆起,各隆起始于第一端并朝向第二端延伸,占据了磁芯的一部分长度,多个隆起以预定的间隔周向地设置,从而形成了多个磁芯槽,和(iv)内壁上第二端附近处的剩余区域形成为光滑的;第一偏转线圈,其缠绕在磁芯上以便由一个或多个磁芯槽部分地引导;第二偏转线圈,其设置在第一偏转线圈的内侧;以及绝缘框架,其(i)夹在第一偏转线圈和第二偏转线圈之间,并且(ii)在其与磁芯的光滑形成的剩余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和/或在其沿管的轴线方向延伸出磁芯第二端的区域中具有多个导向槽,其以与磁芯槽设置的间隔不同的间隔设置在周向上,其中第二偏转线圈缠绕成可由一个或多个导向槽部分地引导。
还可通过一种包括有阴极射线管和设置在阴极射线管的外表面上的偏转线圈的阴极射线管装置来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所述偏转线圈包括:管形磁芯,(i)其中第一端处的开口小于第二端处的开口,(ii)其由磁性材料制成,(iii)在其内壁上具有多个隆起,各隆起始于第一端并朝向第二端延伸,占据了磁芯的一部分长度,多个隆起以预定的间隔周向地设置,从而形成了多个磁芯槽,和(iv)内壁上第二端附近处的剩余区域形成为光滑的;第一偏转线圈,其缠绕在磁芯上以便由一个或多个磁芯槽部分地引导;第二偏转线圈,其设置在第一偏转线圈的内侧,并缠绕成使得其一部分长度处于一个或多个磁芯槽内;以及绝缘框架,其(i)夹在第一偏转线圈和第二偏转线圈之间,并且(ii)在其与磁芯的光滑形成的剩余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和/或在其沿管的轴线方向延伸出磁芯第二端的区域中具有多个导向槽,其沿磁芯的中央轴线方向延伸并设置在周向上,其中导向槽在中央轴线方向上设置成与磁芯槽隔开预定的距离,第二偏转线圈缠绕成由一个或多个导向槽部分地引导。
附图说明
通过下述介绍并结合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可以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优点和特征。
在附图中:
图1是显示了CRT装置的大致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显示了偏转线圈的大致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缠绕有垂直偏转线圈的铁氧体磁芯的正视图;
图6是绝缘框架的正视图;
图7是绝缘框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偏转线圈在与阴极射线管的管轴线正交的平面处剖开的剖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偏转线圈中的绝缘框架的侧视图;
图10显示了从电子枪一侧看去的第二实施例的绝缘框架位于电子枪一侧上的端部;
图11是第二实施例的偏转线圈在与阴极射线管的管轴线正交的平面处剖开的剖视图;
图12是第三实施例的偏转线圈中的绝缘框架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和
图13是第三实施例的偏转线圈在与阴极射线管的管轴线正交的平面处剖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彩色CRT装置10的示意性侧视图。彩色CRT装置10包括:抽空的外壳16,(a)其中形成了内表面具有荧光屏的前平板12,(b)其与玻锥14连接在一起;设置在玻锥14的颈部内的电子枪18;设置在玻锥14的外表面上的偏转线圈20;以及会聚偏转线圈22。图1只显示了上述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些部件如偏转线圈20只是以非常简单的形式示出。
图2是从荧光屏一侧看去的偏转线圈20的正视图。在本应用中,X表示水平轴线,Y表示垂直轴线。另外,在X轴与Y轴相交的原点(零点)处与X轴与Y轴均垂直相交的轴线称为Z轴(管轴)。
另外,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如图2,3和4所示,偏转线圈20由磁性材料制成,并包括整体上为大致管形的磁芯24。在磁芯24内按顺序地设置了垂直偏转线圈26、绝缘框架28和水平偏转线圈30。在此实施例中采用铁氧体作为磁性材料。下面将磁芯24称为铁氧体磁芯24。
如图1所示,铁氧体磁芯24为漏斗形,更具体地说,荧光屏(前平板12)一侧处的端部直径大于电子枪18一侧处的另一端部的直径。换句话说,铁氧体磁芯24基本上为漏斗形,其直径从电子枪18一侧(较窄端)朝向荧光屏一侧(较宽端)逐渐增大。
图5是其上缠绕有垂直偏转线圈26的铁氧体磁芯24的正视图。
在铁氧体磁芯24的内壁上形成了多个隆起“R”(下面称为磁芯隆起),各磁芯隆起沿Z轴(管轴)方向延伸以朝向Z轴突出,这些多个磁芯隆起以规则的间隔周向地设置。在此示例中,二十个磁芯隆起以18度的间隔形成。如图4和5所示,各磁芯隆起R从窄端(电子枪一侧的端部)朝向大端(荧光屏一侧的端部)大致延伸了一半。如图5所示,从前方(从荧光屏一侧)观看铁氧体磁芯24有助于理解磁芯隆起R以径向形式的设置。对于位于X轴上的磁芯隆起R而言,位于图5中右侧的磁芯隆起被称为R1,从R1开始沿逆时针方向对各磁芯隆起进行连续地编号,以便将各磁芯隆起标识为R1到R20。
作为所形成的磁芯隆起R的结果,在相邻定位的隆起之间形成了槽“S”(下面称为磁芯槽)。由磁芯隆起R1和磁芯隆起R2形成的磁芯槽将称为磁芯槽S1,从S1开始沿逆时针方向对各磁芯槽进行连续地编号,以便将各磁芯槽标识为S1到S20。
铁氧体磁芯24的内壁在沿Z轴(管轴)方向上的未形成有磁芯隆起R(即未形成有磁芯槽S)的其余部分形成为光滑的。
在下文中,铁氧体磁芯24的内壁上的形成有磁芯槽S的区域称为磁芯槽区域,而形成为光滑的区域称为光滑区域。
另外,在宽端附近处的铁氧体磁芯24的外表面上设有突起“P”,其处于与从磁芯隆起R1到R20中延伸出的线分别对应的位置处。突起P是粘附在铁氧体磁芯24的外表面上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销。在这里同样的,突起P由类似于磁芯隆起R的连续标号来标识。
垂直偏转线圈26在具有上述设置的铁氧体磁芯24上直接缠绕成鞍形。
在磁芯槽区域中,垂直偏转线圈26缠绕成处于磁芯槽S2到S9以及S12到S19内,并不处于磁芯槽S1,S10,S11和S20内。因此在磁芯槽区域中,垂直偏转线圈26缠绕成具有由磁芯槽S2到S9以及S12到S19所定义的缠绕角。
在宽端附近处的铁氧体磁芯24的外表面上,垂直偏转线圈26缠绕成钩在突起P的周围。换句话说,由于垂直偏转线圈26缠绕成具有由突起P所定义的缠绕角,因此在光滑区域中可实现所需的绕组分布。突起P的位置并不限于上述,将突起P设置在与磁芯隆起的位置无关的任意位置也是可以接受的。根据这种设置,在光滑区域内可以实现并不受到磁芯槽位置的太多限制的绕组分布。
图6是绝缘框架28的部分剖开的正视图。图7是绝缘框架28的平面图。
绝缘框架28包括主体29,其基本上为截头锥体的形状以便适合于玻锥14的外部形状,并且由合成树脂制成。绝缘框架28将垂直偏转线圈26与水平偏转线圈30电绝缘。
主体29由朝向荧光屏一侧变宽的绝缘框架锥体32以及朝向电子枪一侧延伸的绝缘框架颈部34构成。
在绝缘框架锥体32的内壁上形成了多个突起“Q”(下面称为导向突起),各导向突起沿Z轴(管轴)方向延伸以朝向Z轴突出,这些多个导向突起以预定的间隔周向地设置。导向突起Q是粘附在主体29的内壁上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弯曲杆。如图6和7所示,导向突起Q设置在主体29的较宽端的一侧(荧光屏一侧的端部)。如图6所示,从前方(从荧光屏一侧)观看绝缘框架28有助于理解导向突起Q以径向形式的设置。对于位于X轴上的导向突起Q而言,位于图6中右侧的导向突起称为Q1,从Q1开始沿逆时针方向对各导向突起进行连续地编号,以便将各导向突起标识为Q1到Q26。荧光屏一侧上的各导向突起Q1到Q26的端部与主体29(绝缘框架锥体32)的内壁隔开,从而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空间。如下面所说明的那样,水平偏转线圈30缠绕成钩在形成了这些空间的各导向突起Q的部分的周围。
作为如上所述形成的导向突起Q的结果,在相邻定位的导向突起Q之间形成了槽“G”(下面称为导向槽)。导向槽形成在绝缘框架28的与铁氧体磁芯24的光滑区域对应的区域和/或更多地位于荧光屏一侧上的区域内。由导向突起Q1和导向突起Q2形成的导向槽将称为导向槽G1,从G1开始沿逆时针方向对各导向槽进行连续地编号,以便将各导向槽标识为G1到G26。
在绝缘框架颈部34上设置了多个狭缝,各狭缝沿Z轴(管轴)方向延伸,并具有预定的宽度和预定的长度。宽度将根据铁氧体磁芯24中的磁芯隆起R的宽度来确定。长度将根据铁氧体磁芯24中的磁芯隆起R的长度来确定。
作为这样设置的狭缝的结果,绝缘框架锥体32具有多个突出的带状件。如图7所示,由于具有这样的突出的带状件,绝缘框架颈部34看上去就象具有梳子的齿。这里,狭缝由字母L来标识,带状件由字母T来标识。另外如图6所示,连续标号以上述相同的方式给出,以便标识各狭缝和带状件。
具有上述设置的绝缘框架28将连接到其上缠绕有垂直偏转线圈26的铁氧体磁芯24(图5)上。通过将绝缘框架28、首先是其绝缘框架颈部34上的端部插入到铁氧体磁芯24的宽端内,就可完成将绝缘框架28连接到铁氧体磁芯24上的工序。此时,绝缘框架28和铁氧体磁芯24可通过沿Z轴(管轴)方向的相对滑动来相互连接,因此狭缝L1到L20可分别安装到相应的磁芯隆起R1到R20中,换句话说,带状件T1到T20可分别进入到相应的磁芯槽S1到S20中。
在绝缘框架28和铁氧体磁芯24连接到一起之后,将绝缘框架28的带状件T1到T20的自由端(电子枪一侧的端部)连接在一起。而且,将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环形圈36连接到连接位置的附近,以便在垂直偏转线圈26和水平偏转线圈30之间提供绝缘。此连接可通过从自由端向另一端弯成弓形来完成。除上述效果外,环36还可用于保证带状件T1到T20的端部处的机械强度,以及提供尺寸稳定性。通过粘合将环与带状件T1到T20相连是可以接受的;或者,在环与带状件的其中一个上设置阳接头,而在它们之间的另一个上设置阴接头,使得阳接头和阴接头可相互间装配到一起,这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连接了环36之后,将水平偏转线圈30在绝缘框架28上缠绕成鞍形,如图2所示。
只在缠绕有水平偏转线圈30的区域处设置导向突起Q是可以接受的。图2和6显示了在Y轴附近未设置导向突起Q的一个例子。在绝缘框架28的主体29中设置导向槽而不是导向突起Q也是可以接受的。
图8显示了在其上缠绕了水平偏转线圈30之后的偏转线圈20的剖视图,其中偏转线圈在垂直于Z轴(管轴)的平面处剖开。剖面的剖切点在Z轴方向上处于铁氧体磁芯24具有磁芯槽的位置处。在图8中,各偏转线圈的剖面只是由剖面线简单地示出。如图8所示,在磁芯槽区域中,垂直偏转线圈26和水平偏转线圈30缠绕成被磁芯槽S1到S20引导。这两类线圈通过带状件T相互间可靠地绝缘。
在铁氧体磁芯24的光滑区域中,垂直偏转线圈26缠绕成钩在可设置成与磁芯槽的位置无关的突起P处,如上所述。因此,可以实现不受磁芯槽的形式限制得太多的灵活的绕组分布。而且,在铁氧体磁芯24的光滑区域中,水平偏转线圈30缠绕成被可设置成与磁芯槽的位置无关的导向槽G所引导。因此,可以实现不受磁芯槽的形式限制得太多的灵活的绕组分布。
在此实施例中,导向槽G以与磁芯槽S的设置间隔不同的间隔而设置。这样,在光滑区域中就可以实现不受磁芯槽S限制得太多的灵活的绕组分布。
另外,在此实施例中,导向槽G设置成在Z轴方向上与磁芯槽S隔开预定的距离。在下文中,因它们相互隔开而形成的在图2中以标号38示出的区域称为“分隔区域”。由于图2已经比较拥挤,在图2中用线来表示分隔区域会使其更复杂;因此,在图6中表示出分隔区域38的等效部分,它是由虚线绘出的两个圆、即大圆和小圆之间的区域。通过这种设置,即使磁芯槽S和导向槽G以相同的间隔周向地设置,也可以在其到达分隔区域38时改变水平偏转线圈30的缠绕方向。例如,可以从磁芯槽S处缠绕水平偏转线圈,其并不缠绕到位于磁芯槽S延伸线上的那个导向槽G上,而是缠绕到紧接此导向槽的下一个导向槽上。因此,在光滑区域中,可实现不受磁芯槽的形式限制的绕组分布。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设置,然而绝缘框架的结构例外。因此将省略共有设置的说明,说明将集中在绝缘框架上。
图9是第二实施例的绝缘框架40的侧视图。图10显示了绝缘框架40从电子枪一侧看去的位于电子枪一侧上的端部。图11是第二实施例的偏转线圈在与Z轴(管轴线)正交的平面处剖开的剖视图。剖视图的剖切点在Z轴方向上位于铁氧体磁芯24具有磁芯槽的位置处。在图9中省略了导向突起Q。
绝缘框架40在绝缘框架颈部的剖面形状方面与绝缘框架28不同。更具体地说,不同之处在于垂直偏转线圈与各槽内的水平偏转线圈绝缘的部分(下面将称为“磁芯槽内的绝缘部分”)处的剖面形状。
如图11所示,各磁芯槽内的绝缘部分42具有一对位于侧面的肋44,并且其形状为U形。因此磁芯槽内的绝缘部分42可提高机械强度,并提高垂直偏转线圈26与水平偏转线圈30之间的绝缘程度。
环46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设置。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设置,然而绝缘框架的结构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的不同。因此将省略共有设置的说明,说明将集中在绝缘框架上。
图12是第三实施例的绝缘框架50的侧视图。图13是第三实施例的偏转线圈在与Z轴(管轴线)正交的平面处剖开的剖视图。剖视图的剖切点在Z轴方向上位于铁氧体磁芯24具有磁芯槽的位置处。在图12中省略了导向突起Q和环。
绝缘框架50在绝缘框架颈部的剖面形状方面与绝缘框架28和40不同。如图13所示,与绝缘框架28和40不同,在绝缘框架50内未设置狭缝;因此绝缘框架50在周向上连续。绝缘框架50的绝缘框架颈部52从绝缘框架锥体54处延伸出,并形成了可安装于磁芯槽区域中的隆起和槽内的带有波纹的管。
下面将提供详细的说明。
绝缘框架50具有槽56(向内突出)和绝缘部分(向外突出),它们设置成在周向上交错地排列。绝缘框架50的槽56分别适于与铁氧体磁芯24的磁芯隆起R相配。绝缘框架50的绝缘部分58分别适于与磁芯槽S相配。在铁氧体磁芯24的各磁芯槽S和绝缘框架50的各绝缘部分58之间设有用于缠绕垂直偏转线圈26的空间。在绝缘框架50的各绝缘部分58的内壁侧上设有用于缠绕水平偏转线圈30的空间。
通过这种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绝缘框架颈部的机械强度,并且进一步保证偏转线圈之间的绝缘。
用于装配偏转线圈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因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多余的,然而在下面将说明此过程。
首先,缠绕垂直偏转线圈26使其位于铁氧体磁芯24的磁芯槽S内。接着将绝缘框架50插入到铁氧体磁芯24的荧光屏一侧上的端部(宽端)内。如图13所示,各磁芯槽S的开口宽度(在周向上)小于绝缘框架50的绝缘部分58的各尖端的宽度。因此,磁芯槽S定位成可与绝缘部分58的位置相配合,磁芯槽S和绝缘部分58可在Z轴方向上相互间相对滑动,因此绝缘框架50的绝缘部分58分别插入到各对应的磁芯槽S中。在铁氧体磁芯24和绝缘框架50以这种方式连接在一起之后将环(图中未示出)相连,然后沿绝缘部分58的槽的内壁来缠绕水平偏转线圈30。
虽然已经参考附图并借助于示例来完全地介绍了本发明,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对其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因此,除非这些变化和修改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否则它们均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内。

Claims (9)

1.一种设置在阴极射线管的外表面上的偏转线圈,其包括:
管形磁芯,(i)其中第一端处的开口小于第二端处的开口,(ii)其由磁性材料制成,(iii)在其内壁上具有多个隆起,各所述隆起始于所述第一端并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占据了所述磁芯的一部分长度,所述多个隆起以预定的间隔周向地设置,从而形成了多个磁芯槽,和(iv)其内壁上的所述第二端附近处的剩余区域形成为光滑的;
第一偏转线圈,其缠绕在所述磁芯上以便由一个或多个所述磁芯槽部分地引导;
第二偏转线圈,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偏转线圈的内侧;和
绝缘框架,其(i)夹在所述第一偏转线圈和所述第二偏转线圈之间,并且(ii)在其与所述磁芯的光滑形成的剩余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和/或在其沿管的轴线方向延伸出所述磁芯第二端的区域中具有多个导向槽,其沿所述阴极射线管的轴线方向延伸并设置在周向上,其中
所述第二偏转线圈缠绕成由一个或多个所述导向槽部分地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槽以与所述磁芯槽设置的间隔不同的间隔设置在周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转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转线圈缠绕成使得其一部分长度处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磁芯槽内,和
所述绝缘框架包括多个带状绝缘件,其从与所述磁芯的光滑形成的剩余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延伸到各所述磁芯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转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框架包括绝缘环,其与所述多个带状绝缘件的端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转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转线圈缠绕成使得其一部分长度处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磁芯槽内,和
所述绝缘框架包括多个绝缘件,其从与所述磁芯的光滑形成的剩余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延伸到各所述磁芯槽内,并具有形状适于与所述磁芯槽的剖面相配的剖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转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框架在其与所述磁芯具有隆起和磁芯槽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处为带有波纹的管形,从而可安装在所述磁芯区域内的所述隆起和磁芯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偏转线圈缠绕成使得其一部分长度处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磁芯槽内,和
所述导向槽设置成在所述管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磁芯槽隔开预定的距离。
8.一种包括有阴极射线管和设置在所述阴极射线管的外表面上的偏转线圈的阴极射线管装置,所述偏转线圈包括:
管形磁芯,(i)其中第一端处的开口小于第二端处的开口,(ii)其由磁性材料制成,(iii)在其内壁上具有多个隆起,各所述隆起始于所述第一端并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占据了所述磁芯的一部分长度,所述多个隆起以预定的间隔周向地设置,从而形成了多个磁芯槽,和(iv)内壁上的所述第二端附近处的剩余区域形成为光滑的;
第一偏转线圈,其缠绕在所述磁芯上以便由一个或多个所述磁芯槽部分地引导;
第二偏转线圈,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偏转线圈的内侧;和
绝缘框架,其(i)夹在所述第一偏转线圈和所述第二偏转线圈之间,并且(ii)在其与所述磁芯的光滑形成的剩余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和/或在其沿管轴线方向延伸出所述磁芯第二端的区域中具有多个导向槽,其以与所述磁芯槽设置的间隔不同的间隔设置在周向上,其中
所述第二偏转线圈缠绕成由一个或多个所述导向槽部分地引导。
9.一种包括有阴极射线管和设置在所述阴极射线管的外表面上的偏转线圈的阴极射线管装置,所述偏转线圈包括:
管形磁芯,(i)其中第一端处的开口小于第二端处的开口,(ii)其由磁性材料制成,(iii)在其内壁上具有多个隆起,各所述隆起始于所述第一端并朝向所述第二端延伸,占据了所述磁芯的一部分长度,所述多个隆起以预定的间隔周向地设置,从而形成了多个磁芯槽,和(iv)内壁上的所述第二端附近处的剩余区域形成为光滑的;
第一偏转线圈,其缠绕在所述磁芯上以便由一个或多个所述磁芯槽部分地引导;
第二偏转线圈,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偏转线圈的内侧,并缠绕成使得其一部分长度处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磁芯槽内;和
绝缘框架,其(i)夹在所述第一偏转线圈和所述第二偏转线圈之间,并且(ii)在其与所述磁芯的光滑形成的剩余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和/或在其沿管轴线方向延伸出所述磁芯第二端的区域中具有多个导向槽,其沿磁芯的中央轴线方向延伸并设置在周向上,其中
所述导向槽在所述中央轴线方向上设置成与所述磁芯槽隔开预定的距离,和
所述第二偏转线圈缠绕成由一个或多个所述导向槽部分地引导。
CNB031411711A 2002-06-07 2003-06-09 偏转线圈和阴极射线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2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7269/2002 2002-06-07
JP2002167269 2002-06-07
JP167269/02 2002-06-07
JP2002173755 2002-06-14
JP173755/02 2002-06-14
JP173755/2002 2002-06-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7782A true CN1467782A (zh) 2004-01-14
CN100377285C CN100377285C (zh) 2008-03-26

Family

ID=29552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117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285C (zh) 2002-06-07 2003-06-09 偏转线圈和阴极射线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838811B2 (zh)
EP (1) EP1369894A3 (zh)
KR (1) KR20030095277A (zh)
CN (1) CN100377285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3584B (zh) * 2005-09-02 2012-08-08 纳米束有限公司 线圈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4505B2 (en) * 2002-06-07 2005-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eflection yoke and CRT device
US7274135B2 (en) * 2004-01-23 2007-09-25 Matsushita Toshiba Picture Display Co., Ltd. Color picture tube apparatus with particular deflection yoke structure
US7157998B2 (en) 2004-04-09 2007-01-02 Matsushita Toshiba Picture Display Co., Ltd. Ferrite core, deflection yoke, and color picture tube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37105A (en) * 1965-02-04 1968-12-18 Rca Corp Electromagnetic deflection yoke for cathode ray tubes
US3310763A (en) * 1965-02-04 1967-03-21 Rca Corp Deflection yoke coil
US3321724A (en) * 1965-02-04 1967-05-23 Rca Corp Deflection yoke core slotted for vertical toroidal coils
JPS6156757A (ja) 1984-08-27 1986-03-22 Nippon Steel Corp 鋼繊維補強材の製造方法
JPS62107352U (zh) * 1985-12-25 1987-07-09
JPH0735289Y2 (ja) * 1986-03-06 1995-08-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高周波用偏向ヨーク
JP3367715B2 (ja) 1993-07-26 2003-01-20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配管継手部の保護体及び配管継手部の保護方法
US5449969A (en) * 1993-08-23 1995-09-12 Washburn; Clayton A. Cathode ray tube deflector yoke assembly
JP3737191B2 (ja) * 1996-04-26 2006-01-18 株式会社東芝 陰極線管用偏向ヨークおよび陰極線管装置
JPH117891A (ja) * 1997-06-19 1999-0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偏向ヨーク
JP3405675B2 (ja) * 1998-03-16 2003-05-12 株式会社東芝 陰極線管装置
KR100340755B1 (ko) * 1998-09-30 2002-06-15 이형도 편향요크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3584B (zh) * 2005-09-02 2012-08-08 纳米束有限公司 线圈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95277A (ko) 2003-12-18
CN100377285C (zh) 2008-03-26
US6838811B2 (en) 2005-01-04
EP1369894A3 (en) 2005-06-29
US20040032197A1 (en) 2004-02-19
EP1369894A2 (en) 2003-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92954B1 (ko) 음극선관용 편향요크 구조
CN1467782A (zh) 偏转线圈和阴极射线管装置
CN1469417A (zh) 偏转线圈和阴极射线管装置
US4181908A (en) Deflection coil
CN1147905C (zh) 偏转线圈及其绕线装置和绕线方法
US5769351A (en) Method of winding a saddle-shaped deflection coil
CN1297248A (zh) 用于布劳恩管的偏转系统中的铁氧体磁心
KR100766918B1 (ko) 음극선관용 편향요크
US5453658A (en) Deflection yoke
EP0261723B1 (en) Electromagnetic deflection unit
CN1199221C (zh) 阴极射线管用的偏转装置和鞍形偏转线圈的制造方法
JPS6119032A (ja) 偏向ヨ−ク
JPH0455400Y2 (zh)
EP0590547B1 (en) A frame body for use in winding a coil for deflection yoke
CN1645545A (zh) 彩色显像管装置
CN1092838C (zh) 偏转线圈
JPH0121474Y2 (zh)
JPH087783A (ja) コイルセパレータおよびこのコイルセパレータへのコイル巻線方法
JPS6120986B2 (zh)
CN1400623A (zh) 偏转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CN1404095A (zh) 偏转线圈装置
JPH0439649Y2 (zh)
CN1434475A (zh) 阴极射线管
JP2000353479A (ja) 偏向ヨー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陰極線管受像機
EP0581586A1 (en) Deflection yok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