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2497A - 电池驱动型电子机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驱动型电子机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2497A
CN1462497A CN02801579A CN02801579A CN1462497A CN 1462497 A CN1462497 A CN 1462497A CN 02801579 A CN02801579 A CN 02801579A CN 02801579 A CN02801579 A CN 02801579A CN 1462497 A CN1462497 A CN 1462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ttery
driving
output voltage
control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801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1365C (zh
Inventor
小山俊介
藤泽照彦
北泽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62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2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13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13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21/00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 G04G21/04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using radio wave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9/00Electric power supply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9/08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voltage drop due to overloading the power supply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RRADIO-CONTROLLED TIME-PIECES
    • G04R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4R60/06Antenna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clock or watch bodies
    • G04R60/10Antenna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clock or watch bodies inside ca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H02J7/00718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gradi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在备有重负载组140及轻负载组150的携带信息终端100中,设有第一控制部110及第二控制部120。第一控制部110检测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通过进行第一开关S1的切换,控制对重负载组140的电力供给。第一控制部110一旦停止对重负载组140的电力供给,便将呈低电平的控制信号CC输出给第二控制部120。设计得使驱动第二控制部120的负载比驱动第一控制部110的负载小。第二控制部120一旦接收到该控制信号CC,便开始检测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如果检测到下降到了预先设定的阈值电压,则停止向开关轻负载组150及第一控制部110供电。

Description

电池驱动型电子机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电池为电源进行工作的电子机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字处理机、电子笔记本等携带式电子机器、以及携带式小型盘唱机、液晶电视、照相机一体式摄象机之类能在室内外使用的电子机器重视以电池为电源进行驱动的电池驱动时使用的方便性和基本性能。鉴于这样的情况,这样的电子机器一般采用能利用能充电的镍镉电池或镍氢电池这样的二次电池等的结构。
图11是表示上述的电子机器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电子机器200备有:经常检测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与规定的阈值电压进行比较,监视二次电池的充电时期的到来的控制部210;以及由利用该二次电池驱动的各种负载构成的负载组220。
有这样的结构的电子机器200的控制部210在开始检测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后,如果检测到该输出电压下降到了规定的阈值电压(例如3.0V等),便将开关SS1从接通切换到断开,停止向负载组供电。
可是,如果长期使用电池,则特性劣化,特别是内阻增大。因此,电池的剩余容量变少,输出电压下降,在这样的状况下,即使从电池流出微小的消耗电流,电源电压也会急剧下降,因此,存在导致控制部210误工作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的电子机器中,即使在停止了向负载组220供电后,也会向控制部210继续供电。这时,与构成负载组220的各种负载相比,在驱动控制部210用的负载轻的情况下(以下,称控制部210为轻负载,称负载组220为重负载),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由于从重负载解脱而得以恢复(参照图12所示的A)。详细地说,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由于下降消耗电流乘以二次电池的内阻所的之值的大小,所以该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由于从消耗电流大的重负载解脱而恢复重负载时的电压降和轻负载时的电压降的差分(=ΔV;参照图12)大小。
控制部210如果检测到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已恢复,便再次将开关SS1从断开切换到接通,再次开始向重负载供电,但恢复后的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立刻达到使开关SS1断开的阈值电压。这样,控制部210虽然不能正常地驱动重负载,但还是反复进行向重负载供电(以下称误检测工作)的处理。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说明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池的剩余容量变少的状况下,能防止由于电池的输出电压的下降而引起的误工作的电子机器。另外,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了上述的误工作的电子机器。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提供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备有:电池;由上述电池驱动的多个负载部;在驱动上述多个负载部时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限制上述电池对上述多个负载部的一部分的驱动的第一控制部;以及在限制了上述多个负载部的一部分的驱动后,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二阈值电压的情况下,停止上述电池对上述多个负载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及上述第一控制部的驱动的第二控制部。
如果采用这样的发明,则在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后,直至一部分负载部的驱动被限制后,由第二控制部监视电池的输出电压,电压达到第二阈值电压时,停止多个负载部及第一控制部的驱动。因此,能防止与电池的输出电压的下降相伴随的第一控制部的误工作。
在优选形态中,上述多个负载部有重负载部;以及功耗比上述重负载部小的轻负载部,上述第一控制部在上述多个负载部的驱动时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停止上述电池对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
另外,上述第一控制部在上述多个负载部的驱动时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也可以输出启动上述第二控制部用的启动信号。
另外,在优选形态中,上述轻负载部在上述第一控制部及上述第二控制部的驱动时由上述电池的内阻产生的电压降和只驱动上述第二控制部时由上述电池的内阻产生的电压降的差分比上述第二控制部的电压检测分辨率小。
另外,在另一个优选形态中,上述重负载部有无线通信部,上述第一控制部有为了间歇地驱动上述重负载部而由上述电池控制的装置;以及由上述电池驱动上述重负载部时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上述第一阈值电压时,使上述电池对上述重负载部的间歇驱动结束的装置,上述第二控制部备有对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变化的响应比上述第一控制部快的装置,当上述电池进行上述重负载部的间歇驱动、而且在上述电池不进行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的期间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三阈值电压以下时,该装置切断上述电池对上述第一控制部的供电,结束上述重负载部的间歇驱动。
另外,在另一个优选形态中,电子机器还备有第三控制部,该第三控制部是对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变化的响应比上述第一控制部快的装置,当由上述电池驱动上述重负载部时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比上述第一阈值电压低的第四阈值电压时,禁止上述电池对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
在上述的各形态中,上述轻负载部最好包括通知充电时期或电池更换时期的到来用的轻负载,上述第一控制部在上述多个负载部的驱动时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了上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驱动通知充电时期或电池更换时期的到来的轻负载。
通知上述充电时期的到来的轻负载可以是显示文字信息或图像来通知充电时期的到来的显示装置。
通知上述充电时期的到来的轻负载可以是发生警告声或振动来通知充电时期的到来的报警装置。
在优选形态中,上述负载部包括由上述电池驱动、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间歇的双向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功能部,上述电子机器备有检测上述电池的状态的检测装置;以及在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到上述电池的状态达到了规定的状态时正在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禁止上述多个负载部中的上述无线通信功能部以外的规定的负载部的驱动的第四控制部。
如果采用这样的电子机器,则由于对无线通信有不良影响的除了无线通信功能部以外的负载部的驱动被限制,所以即使电池的输出电压低时,也能维持无线通信品质。
在优选形态中,上述检测装置是检测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的电路。
另外,在另一优选形态中,上述检测装置是检测上述电池的余量的电路。
上述第四控制部也可以根据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的上述电池的状态,决定进行无线通信时应禁止驱动的负载部或多个负载部的组合。
另外,在优选形态中,电子机器能取得为了维持与外部装置之间形成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同步而在每一规定周期进行同步信号的无线通信的低功耗模式、或与上述外部装置之间进行实际的无线数据通信的有功模式,上述第四控制部在上述低功耗模式中进行上述同步信号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及上述有功模式的情况下,禁止无线通信部以外的一个或多个负载部的驱动。
上述无线通信例如是利用Bluetooth(登录商标)的通信。
在优选形态中,进行上述无线通信时被禁止驱动的负载部包括:通过驱动蜂鸣器进行通知的蜂鸣通知功能部、通过驱动振动器用电动机进行通知的振动通知功能部、通过驱动LED进行通知的发光通知功能部、通过驱动液晶显示部进行显示的显示功能部等中的任意一个功能部。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具有功耗大的重负载部和功耗小的轻负载部的电子机器中作为电源设置的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检测过程;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限制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一控制过程;以及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被限制后,在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二阈值电压的情况下,停止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及轻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二控制过程。
即使采用通过电气通信线路将在控制电子机器的计算机中执行这样的控制方法的程序发送给使用者、或将这样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能读取的存储媒体中并发送给使用者的形态,也能实施本发明。
另外,从另一观点出发,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有:包括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间歇的双向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功能部的多个负载部;以及进行无线通信时,除了上述无线通信功能部以外,禁止上述负载部中至少一个部的驱动的控制部。
另外,从另一观点出发,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有:电池;检测上述电池的电气状态的检测装置;包括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间歇的双向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功能部的多个负载部;以及在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到上述电池的电气状态达到了规定的状态时正在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禁止上述无线通信功能部以外的规定的负载部的驱动的第四控制部。
另外,从另一观点出发,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有:电池;检测上述电池的电气状态的检测装置;包括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间歇的双向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功能部的多个负载部;在驱动上述多个负载部时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限制电池对多个负载部的一部分的驱动的第一控制部;在限制了上述多个负载部的一部分的驱动后,在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二阈值电压的情况下,停止上述电池进行的多个负载部及第一控制部的驱动的第二控制部;以及在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到上述电池的电气状态达到了规定的状态时正在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禁止上述多个负载部中的上述无线通信功能部以外的所有的负载部的驱动的第四控制部。
在此情况下,也可以由CPU构成上述第一控制部,将上述第四控制部的功能和第一控制部的功能加在一起在该CPU中执行。
在优选形态中,在进行上述无线通信时,上述控制部禁止除了上述无线通信功能部以外的上述功能部中由于驱动而发生的电磁噪声的电平达到规定电平以上的一个或多个功能部的驱动。
在优选形态中,上述检测装置是检测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的电路。
另外,在另一优选形态中,上述检测装置是检测上述电池的余量的电路。
上述控制部也可以根据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的上述电池的状态,决定进行无线通信时应禁止驱动的负载部或多个负载部的组合。
另外,在优选形态中,电子机器能取得为了维持与外部装置之间形成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同步而在每一规定周期进行同步信号的无线通信的低功耗模式、或与上述外部装置之间进行实际的无线数据通信的有功模式,上述控制部在上述低功耗模式中进行上述同步信号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及上述有功模式的情况下,禁止无线通信部以外的一个或多个负载部的驱动。
上述无线通信例如是利用Bluetooth(登录商标)的通信。
在优选形态中,进行上述无线通信时被禁止驱动的负载部包括:通过驱动蜂鸣器进行通知的蜂鸣通知功能部、通过驱动振动器用电动机进行通知的振动通知功能部、通过驱动LED进行通知的发光通知功能部、通过驱动液晶显示部进行显示的显示功能部等中的任意一个功能部。
另外,从另一观点出发,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上述电子机器利用来自电池的电力进行工作,有包括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间歇的双向的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功能部的多个负载部,该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上述电池的状态的检测过程;在上述电池的状态达到了规定的状态时正在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禁止上述多个负载部中的上述无线通信功能部以外的所有的功能部的驱动的控制过程。
在优选形态中,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根据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的上述电池的状态,决定进行无线通信时应禁止驱动的负载部或多个负载部的组合。
另外,在优选形态中,电子机器能取得为了维持与外部装置之间形成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同步而在每一规定周期进行同步信号的无线通信的低功耗模式、或与上述外部装置之间进行实际的无线数据通信的有功模式,在上述控制过程中,在上述低功耗模式中进行上述同步信号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及上述有功模式的情况下,禁止无线通信部以外的一个或多个负载部的驱动。
即使采用通过电气通信线路将在控制电子机器的计算机中执行以上这样的控制方法的程序发送给使用者、或将这样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能读取的存储媒体中并发送给使用者的形态,也能实施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携带终端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该携带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该携带终端的第二控制部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该携带终端的各开关的状态和各种工作模式的关系的例图。
图5是表示该携带终端的工作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携带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携带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形态的变形例的携带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态的携带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说明该实施形态的工作的图。
图11是表示现有的电子机器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的电子机器的输出电压特性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形态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14是表示该系统的携带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15是该系统的手表的外观图。
图16是该手表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该手表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18是详细地表示该手表的PLL电路、接收电路及发送电路的框图。
图19是表示该手表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20是表示该手表的工作的顺序图。
图21及图22是表示该手表的工作内容的时序图。
图23是表示该手表的中央控制电路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该手表的工作的时序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形态的电池电压判断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26是表示该实施形态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形态的手表中的电池的放电特性的例图。
图28是表示该手表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该手表的工作的时序图。
图30是表示第五至第七实施形态的工作的时序图。
图31是表示第七实施形态的变形例中使用的电池剩余容量测定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说明适用于携带信息终端的实施形态。这样的实施形态只是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形态,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任意地变更。
A.第一实施形态
(10)实施形态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携带信息终端100的外观的图,图2是表示携带信息终端100的结构的框图。
图1所示的携带信息终端100是备有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例如Bluetooth等)的手表式的携带信息终端,内部安装了二次电池105作为电源(参照图2)。
二次电池105例如能充电到额定电压4.0V,由锂蓄电池构成,如图2所示,将电力供给第一控制部110、第二控制部120、重负载组140、轻负载组150等终端各部。另外,除了锂蓄电池以外,也可以将小型密封铅蓄电池、二氧化锰锂蓄电池、镍氢蓄电池、氧化银蓄电池等作为电源使用。
本实施形态的携带终端有两个开关S1及S2。开关S1被安装在将来自二次电池105的电流导向重负载组140的电流路径中的重负载组140的正电源端子和第一控制部110的正电源端子之间的区间。另外,开关S2被安装在连接二次电池105的正极和第一控制部110的电流路径上。因此,来自二次电池105的电流通过开关S1及S2两者供给重负载组140,来自二次电池105的电流通过开关S2供给第一控制部110。
重负载组(重负载部)140由消耗电流大的各种负载构成。该重负载组(重负载部)140包括通过天线RA,与携带电话、个人计算机等外部机器之间进行无线信息包通信的无线电路RF。另外,重负载组(重负载部)140还包括对通过无线电路RF输入的表示声音信息等的基带信号进行处理的数据处理部BB。
轻负载组(轻负载部)150由消耗电流比上述重负载组140小的各种负载构成。该轻负载组150包括显示装置151、报警装置152。
显示装置151例如由液晶显示器(LCD)、液晶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构成。该显示装置151在第一控制部110的控制下,进行计时显示、电池的余量显示等,同时根据从第一控制部110供给的驱动信号ALM,进行将二次电池150的充电时期的到来通知使用者用的报警显示(例如,“需要充电。请充电”等)。
报警装置152由生成报警声信息的声源、将报警声信号作为声音输出的扬声器、振动器(图中未示出)等构成。该报警装置152在第一控制部110的控制下,在预先设定的时刻发生报警声、振动等。另外,报警装置152根据从第一控制部110供给的驱动信号ALT,驱动扬声器、振动器等,发生将二次电池150的充电时期的到来通知使用者用的报警声(例如噼啪声等)、振动等。
第一控制部110由CPU、ROM、RAM等构成。该第一控制部110根据ROM中存储的各种控制程序,控制终端各部。
另外,第一控制部110对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和RAM等中预先设定的第一阈值电压VH(例如3.0V)进行比较。然后,如下所述,根据该比较结果控制对重负载组140的电力供给。
首先,在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比第一阈值电压VH大的情况下,第一控制部110通过使切换信号SW1呈高电平,来使第一开关S1呈接通状态,将电力供给重负载组140。另外,第一控制部110将控制信号CC维持在高电平。
然后,在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下降而达到第一阈值电压VH时,第一控制部110如下进行控制。首先,第一控制部110通过使切换信号SW1呈低电平,来使第一开关S1呈断开状态,停止向重负载组140供给电力。此后,第一控制部110不进行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的监视,开关S1不管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的增减如何都将维持断开状态。另外,第一控制部110为了将二次电池105的充电时间的到来通知使用者,将驱动信号ALM、ALT分别供给轻负载组150的显示装置151及报警装置152。第一控制部110再将控制信号CC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
在控制信号CC这样从高电平被切换到低电平后,第二控制部120代替第一控制部110,监视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同时根据监视结果,进行对轻负载组150、第一控制部110的电力供给的控制。
图3是表示第二控制部120的结构的图。
第二控制部120有充电电阻R、电容器C、电压源120b、比较电路120c、以及P沟道MOS晶体管120d。
这里,充电电阻R及电容器C串联连接在二次电池105的正电源端子和地线之间,构成电池电压保持电路120a。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被保持在电容器C中。。
比较电路120c有正电源端子和负电源端子,正电源端子连接在二次电池105的正极上,负电源端子依次通过P沟道MOS晶体管120d及电阻,连接在二次电池105的负极上。另外,比较电路120c有基准输入端子(-)和比较输入端子(+),由电压源120b发生的第二阈值电压VL(例如3.0V等)加在基准输入端子上,保持在电容器C中的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加在比较输入端子上。另外,比较电路120c的输出端子通过电阻或晶体管等有源负载(图中都未示出)连接在二次电池105的正极上。P沟道MOS晶体管120d的栅极通过下拉电阻R1接地。来自第一控制部110的控制信号CC加在该栅极上。
已经说明过,在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比第一阈值电压VH大的情况下,第一控制部110将控制信号CC维持在高电平。在该控制信号CC呈高电平的期间,P沟道MOS晶体管120d呈截止状态,比较电路120c的负电源端子呈浮动状态。因此,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通过上述的电阻或晶体管等有源负载供给比较电路120c的输出端子,从该输出端子获得呈高电平的切换信号SW2。在切换信号SW呈高电平的情况下,开关S2呈接通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控制信号CC呈低电平,则由于P沟道MOS晶体管120d呈导通状态,所以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作为电源电压供给比较电路120c。因此,在控制信号CC呈低电平的期间,比较电路120c对保持在电容器C中的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和第二阈值电压VL进行比较。
在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比第二阈值电压VL大的情况下,第二控制部120通过使切换信号SW2呈高电平,来使第二开关S2呈接通状态。因此,电力从二次电池105供给轻负载组150及第一控制部110。
另一方面,如果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比第二阈值电压VL低,则第二控制部120通过使切换信号SW2呈低电平,来使第二开关S2呈断开状态。因此,从二次电池105向轻负载组150及第一控制部110的电力供给被切断。
这样,如果对第一控制部110的电力供给被切断,则以后,控制信号CC的信号电平被维持在低电平。这是因为连接第一控制部110和第二控制部120的控制信号CC的信号线通过下拉电阻R接地。
以上说明的第二控制部120由于只有比较电路120c消耗电力,所以与第一控制部110相比,功耗小。另外,如图3所示,也可以将P沟道MOS晶体管120d连接在二次电池105的正极和比较电路120c的正电源端子之间,来代替将P沟道MOS晶体管120d连接在比较电路120c的负电源端子和二次电池105的负极之间。另外,比较电路120c的负电源端子也可以连接在二次电池105的负极上。
(2)实施形态的工作
图4是表示开关S1、开关S2的状态和各种工作模式的关系的图,图5是说明携带信息终端100的控制工作用的时序图。以下,参照这些图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工作。
在图4中,在重负载模式时,开关S1及开关S2两者接通,至少重负载组140及第一控制部110工作。该重负载模式是消耗电流最大的工作模式。在轻负载模式时,开关S1断开,开关S2接通,轻负载组150及第一控制部110工作。该轻负载模式时的消耗电流比重负载模式时的消耗电流小。在最轻负载模式时,开关S1及开关S2都被断开,只有第二控制部120工作。该最轻负载模式时的消耗电流最小。另外,以下的说明,设想各种工作模式时的消耗电流分别为50mA、50μA、0.1μA的情况(参照图4)。另外,在图5中实线及虚线表示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伴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该输出电压为从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减去由内阻产生的电压降后的电压。另外,点划线是二次电池105的电池电压。
使用携带信息终端100时,如果使用者按下电源键接通电源,则携带信息终端100的工作模式从最轻负载模式转移到轻负载模式(通信待收状态),开始向第一控制部110及轻负载组150供给电力。此后,如果使用者按下规定的操作键,请求数据通信的命令被输入携带信息终端100,则为了开始向重负载组140供给电力,第一控制部110将呈高电平的切换信号SW1输出给第一开关S1。进行对重负载组140的电力供给,一旦开始数据通信,携带终端100的工作模式摆从轻负载模式转移到重负载模式(通信状态)。
如果转移到了重负载模式,则第一控制部110开始进行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的检测,通过与RAM等中设定的第一阈值电压VH进行比较,进行输出电压VC的监视。在输出电压VC比第一阈值电压VH大的期间(参照图5中所示的C),第一控制部110将切换信号SW1维持在高电平,继续进行对重负载组140的电力供给。然后,如果在数据通信中检测到输出电压VC达到了第一阈值电压VH(参照图5中所示的B1),则第一控制部110使换信号SW1呈低电平,使第一开关S1断开,停止对重负载组140的电力供给。因此,携带信息终端100的工作模式从重负载模式转移到轻负载模式。转移到了该轻负载模式后,第一控制部110不管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的增减如何,都将换信号SW1维持在低电平。
可是,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只下降负载电流乘以电池内阻所得值的大小。这里,如果考虑电池内阻一定(=8Ω),则消耗电流(=50mA)小的轻负载模式时的电压降Vd2(=0.4×10-3V;参照图5)与消耗电流(=50mA)大的重负载模式的电压降Vd1(=0.4V;参照图5)相比变小。因此,转移到轻负载模式后,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从第一阈值电压VH恢复(图5中所示的B1→B2),能驱动轻负载组150。
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一旦恢复,第一控制部110便生成驱动信号ALM、ALT,分别输出给显示装置151及报警装置152,同时将控制信号CC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
如果控制信号CC呈低电平,则第二控制部120代替第一控制部110,开始检测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通过与在电压源120b中发生的第二阈值电压VL进行比较,进行输出电压VC的监视。在输出电压VC比第二阈值电压VL大的期间(参照图5中所示的D),第二控制部120将切换信号SW2维持在高电平,继续进行对轻负载组150的电力供给。因此,显示装置151根据从第一控制部110供给的驱动信号ALM,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将二次电池105的充电时期的到来通知使用者用的信息“需要充电。请充电”,报警装置152同样根据驱动信号ALT,发生将充电时期的到来通知使用者用的报警声、振动等。
然后,如果检测到输出电压VC达到了第二阈值电压VL(参照图5中所示的B3),则第二控制部120将呈低电平的切换信号SW2输出给第二开关S2,停止对轻负载组150及第一控制部110的电力供给。通过将第二开关S2断开,携带信息终端100的工作模式从轻负载模式转移到最轻负载模式。如上所述,在最轻负载模式时第二控制部120继续工作,继续检测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参照图5中所示的E)。如果携带信息终端100的工作模式从轻负载模式转移到最轻负载模式,则二次电池105的内阻产生的电压降更小,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恢复。
这里,如果轻负载模式时的电压降Vd2和最轻负载模式时的电压降Vd3的差大,则第二控制部120检测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的恢复,也可以考虑再次接通第二开关S2。
可是,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的恢复极其微小,不能用第二控制部120检测输出电压VC的恢复。具体地说,一般情况下第二控制部120能检测的输出电压VC的变化(即,第二控制部120的电压检测分辨率)为±0.05V左右,与此不同,消耗电流(=50μA)小的轻负载模式时的电压降Vd2(=0.4×10-3V;参照图5)和消耗电流(=0.1μA)微小的最轻负载模式时的电压降Vd3(=0.1×10-6V;参照图5)的差为0.4×10-3V以下。因此,在携带信息终端100的工作模式从轻负载模式转移到了最轻负载模式的情况下,不能用第二控制部120检测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的恢复。
然后,根据报警声等,知道了充电时期的到来的使用者进行二次电池105的充电。该二次电池105的充电方法有:利用端子、电缆等直接连接备有控制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的电路的充电器和二次电池105,进行充电的方法;以及通过线圈利用电磁感应进行充电的方法等。在采用任何一种充电方法的情况下,都进行二次电池105的初始电压、充电电流的监视等,在确认了充电无障碍后才进行充电。能将该控制电路与本实施形态的第二控制部120组合构成,或者充电器一并具有这样的控制电路等,但最好考虑携带信息终端100的尺寸限制、使用的方便等,适当地判断。
如果利用这样的充电方法进行二次电池105的充电,则输出电压VC恢复。如果由于二次电池105的充电而检测到输出电压VC已恢复,则第二控制部120将切换信号SW2从低电平切换到高电平。结果,第二开关S2接通,从最轻负载模式转移到轻负载模式,开始对轻负载组150及第一控制部110的电力供给。另外,在此后的工作中,能与上述的情况同样地进行说明,所以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实施形态,则将二次电池的充电时期的到来通知使用者的处理一旦结束,携带信息终端的工作模式便从消耗电流小的轻负载模式转移到消耗电流微小的最轻负载模式。在转移到最轻负载模式时,虽然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恢复,但在此情况下恢复的输出电压极其微小,不能检测输出电压的恢复。即,第二控制部在检测到二次电池达到了放电结束电压后,直到该二次电池被充电的期间,不进行上述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恢复等引起的误检测工作。
另外,携带信息终端以重负载模式工作时,如果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达到阈值电压,工作模式便从重负载模式切换到轻负载模式,利用该模式切换进行的二次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恢复,驱动轻负载组,二次电池的充电时期的到来被通知给使用者。因此,能可靠地、而且充分地引出二次电池的潜在能力,将二次电池的充电时期的到来通知给使用者。
(3)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但上述实施形态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旨意的范围内,能使上述实施形态进行各种变形。作为变形例,例如能考虑以下的例。
<变形例1>
在上述的本实施形态中,将第一阈值电压VH和第二阈值电压VL设定为相同的值,以该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根据携带信息终端100的设计等的不同而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将第一阈值电压VH设定为3.0V,将第二阈值电压VL设定为2.5V等。另外,通过计算伴随上述的消耗电流的二次电池的电压降或通过实验等,求这些阈值电压的值,用这样的方法能设定为最佳值。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形态的重负载模式中,也可以间歇地驱动重负载组140中的一部分电路、例如无线电路RF及数据处理部BB。在此情况下,第一控制部110也可以在无线电路RF及数据处理部BB工作的期间,检测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进行与第一阈值电压VH的比较。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以具有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手表式的携带信息终端10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表式的携带信息终端。另外,除了电子笔记本、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携带电话、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寻呼机、蓝牙装置以外,还能适用于安装了IEEE802.11b、WhiteCap、IBEE802.11a、Wirelass 1394等的装置、安装了IrDA的装置等设置了消耗电流不同的各种负载的电子机器。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以能充电的二次电池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将一次性电池作为电源的携带信息终端。在用于一次性电池的情况下,能充分地引出电池的潜在能力,能确保延长电池寿命。
B.第二实施形态。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携带信息终端100A的结构图。
本实施形态的携带信息终端100A有复位开关S3。它是一种只有在图中未示出的复位按钮被按下的情况下才接通的开关。另外,第一控制部110A一并具有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第一控制部110和第二控制部120的功能。除了这些以外,携带信息终端100A的结构与上述图2所示的携带信息终端100几乎相同。因此,对应的部分标以同一标号,省略说明。
如果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下降,并检测到达到了第一阈值电压VH,则第一控制部110A将第一开关S1断开。通过将该第一开关S1断开,一旦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恢复,第一控制部110A便生成驱动信号ALM、ALT,分别输出给显示装置151及报警装置152,同时从RAM等读出第二阈值电压VL,继续监视输出电压VC。与上述的第一实施形态相同,显示装置151及报警装置152根据驱动信号ALM、ALT,将二次电池105的充电时期的到来通知使用者。
此后,如果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进一步下降并检测到达到了第二阈值电压VL,则第一控制部110A将呈低电平的切换信号SW2输出给第二开关S2,将开关S2断开,停止对包括第一控制部110A的全部负载的电力供给。
另一方面,如果使用者根据报警声知道充电时期已经到来,便按下进行二次电池105充电的图中未示出的复位按钮。一旦由使用者按下了复位按钮,复位按钮S3接通,开始进行对第一控制部110A的电力供给。如果通过这样的电力供给,第一控制部110A启动,则为了再次开始监视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第一控制部110A将呈高电平的切换信号SW2输出给第二开关S2。如果第二开关S2据此而接通,则第一控制部110A再次开始监视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另外,此后的工作与上述的实施形态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第一控制部110A能构成得控制第一开关S1及第二开关S2的切换。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由于不需要新设置第二控制部120,所以能减少部件个数,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能用软件实现上述实施形态的第一控制部110A的各种功能。具体地说,通过个人计算机从记录了该软件的记录媒体(例如,CD-ROM等)将该软件装入携带信息终端100A中。或者从备有该软件的服务器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等)下载后,再通过个人计算机等将该软件装入携带信息终端100A中。这样,能利用软件实现上述的各种功能。
C.第三实施形态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态的携带信息终端100B的结构的框图。该携带信息终端100B相对于图2所示的结构来说,追加了OR门G1。该OR门G1输出从第一控制部110B输出的控制信号CC和第二控制部120B输出的切换信号SW2的逻辑和。而且,OR门G1的输出信号呈高电平时,开关S2接通,呈低电平时断开。
开关S2呈接通状态时,第一控制部110B进行开关S1的通/断切换,间歇地驱动重负载组140。更详细地说,第一控制部110B在用无线电路RF及数据处理部BB进行通信期间,通过使切换信号SW1呈高电平,使开关S1呈接通状态,将来自二次电池105的电力供给重负载组140。另外,在其他期间,通过使切换信号SW1呈低电平,使开关S1呈断开状态,切断对重负载组140的电力供给。另外,第一控制部110B将开关S1呈接通状态期间的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与第一阈值电压VH进行比较,在前者比后者高的条件下,反复进行重负载组140的间歇驱动。另外,在开关S1呈接通状态的期间,第一控制部110B使控制信号CC呈高电平,在呈非接通状态的期间,使控制信号CC呈低电平。
第二控制部120B没有图3所示的P沟道MOS晶体管120d和电阻R1。在本实施形态的第二控制部120B中,比较电路120c的负电源端子串联连接在二次电池105的负极上。而且,比较电路120c经常监视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如果它比第二阈值电压VL高,就使切换信号SW2呈高电平,如果低就使切换信号SW2呈电平地。
本实施形态的工作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大致相同,但在本实施形态中,第一控制部110B使工作停止的契机有两种。第一契机是在重负载组140的间歇驱动中,重负载模式的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达到了第一阈值电压VH时,第二契机是在重负载组140的间歇驱动中,轻负载模式的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达到了第二阈值电压VL时。
首先,说明基于第一契机的工作。如上所述,第一控制部110B在使开关S1呈接通状态的期间,将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与第一阈值电压VH比较。而且,在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比第一阈值电压VH高的情况下,继续进行重负载组140的间歇驱动。另一方面,如果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下降而达到第一阈值电压VH,则第一控制部110B停止重负载组140的间歇驱动,同时将控制信号CC固定在低电平,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一样,进行将充电时期已临近的信息通知使用者用的工作。此后,如果未进行二次电池105的充电,而携带信息终端100B继续工作,则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进一步下降,轻负载模式时的输出电压VC达到第二阈值电压VL以下。这时由第二控制部120B使切换信号SW2呈低电平,开关S2呈断开状态,切断对第一控制部110B的电力供给。
其次说明基于第二契机的工作。在进行重负载组140的间歇驱动的期间内,如果开关S1呈断开状态(轻负载模式)时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达到第二阈值电压VL以下,则由第二控制部120B使切换信号SW2呈低电平。其结果,开关S2断开,切断对第一控制部110B的电力供给,第一控制部110B停止包括重负载组140的间歇工作在内的一切工作。
其次,如果由于二次电池105的消耗导致内阻增大,则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有可能急剧下降。这里,由于第一控制部110B由CPU等构成,所以对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的急剧下降的响应困难。。
因此,假设不采取任何对策,则进行重负载组140的间歇驱动时,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会急剧下降,有可能导致第一控制部110B的失控。
可是,如果采用本实施形态,则在重负载组140的间歇驱动中,由能高速响应的第二控制部120B监视轻负载模式时的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当它达到第二阈值电压VL以下时,立刻使开关S2呈断开状态。因此,在由于电源电压的急剧下降而引起第一控制部110B的失控之前,能停止第一控制部110B的工作。
图8是表示作为本实施形态的变形例的携带信息终端100C的结构的框图。是改变上述第三实施形态中的开关S1及S2的位置的实施形态。即,在该变形例中,开关S1被安插在重负载组140的负电源端子和第一控制部110B的负电源端子之间的区间,开关S2被安插在第一控制部110B的负电源端子和二次电池105的负极之间。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三实施形态相同。在本变形例中能获得与上述第三实施形态相同的工作。
D.第四实施形态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态的携带信息终端100D的结构的框图。该携带信息终端100D相对于第三实施形态的携带信息终端B(参照图7)来说,追加了第三控制部130和AND门G2。这里,参照图10说明该新追加的要素的技术意义。
在图10中,曲线CVL表示轻负载模式时(开关S1=断开,开关S2=接通)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相对于工作时间的变化。如该曲线CVL所示,轻负载模式时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伴随携带信息终端的工作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一旦到达某一时期,便以比此前大的多的相对于时间的变化斜率下降。另外,在工作开始后无间歇的时期内,如曲线CR1所示,二次电池105的内阻伴随工作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恰好在输出电压VC相对于时间的变化斜率急剧变化时,内阻的增加相对于时间的变化斜率也急剧变化。这里,在重负载模式(开关S1=接通,开关S2=接通)中,二次电池105的内阻产生的电压降增加相当于重负载组140的消耗电流那一部分的大小。因此,重负载模式时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变得比轻负载模式时的输出电压VC低相当于该电压降增加的大小。而且,在工作后无间歇的时期,如曲线CVH1所示,在轻负载模式时的输出电压VC开始急剧下降时,重负载模式时的输出电压VC也开始急剧下降。因此,在工作后无间歇的时期,如上述第三实施形态中进行的工作所示,如果第二控制部120B迅速地检测到轻负载模式时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已达到第二阈值电压VL以下,并切断开关S2,则能将伴随电源电压的下降而发生的第一控制部110B的失控防患于未然。
可是,如果二次电池105长期使用,则如曲线CR2所示,二次电池105的内阻增加,而且,轻负载模式时内阻急剧增加开始得比输出电压VC急剧下降开始得早。因此如曲线CVH2所示,重负载模式时输出电压VC急剧下降开始得比轻负载模式时输出电压VC急剧下降开始得早。这样引起的重负载模式时的输出电压VC的急剧下降即使检测轻负载模式时的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也分辨不清。因此,假设不采取任何对策,则有可能导致电源电压下降引起的第一控制部110B的失控。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9所示,追加了第三控制部130和AND门G2。
这里,第三控制部130是例如将比较电路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简单的电路,将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与比第一阈值电压VH稍低的第三阈值电压VM进行比较,输出电压VC比第三阈值电压VM高时,使第三切换信号SW3呈高电平,低时使第三切换信号SW3呈低电平。AND门G2输出该第三切换信号SW3和由第一控制部110B输出的第一切换信号SW1的逻辑积。开关S1在AND门G2的输出信号呈高电平时接通,呈低电平时断开。
在这样的结构中,假设构成第一控制部110B的CPU能工作的电源电压的下限例如为2V,使它具有若干余裕,设第一阈值电压VH为2.5V、第二阈值电压VL为3V、第三阈值电压为2.4V即可。
以该情况为例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工作如下。
首先,在二次电池105工作开始后无间歇的时期,与上述第三实施形态相同,由第一控制部110B检测到了重负载模式时的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为第一阈值电压VH(=2.5V)时(第一契机)、或者由第二控制部120B检测到了间歇驱动中的轻负载模式时的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达到第二阈值电压VL(=3V)时(第二契机),强制地停止重负载组140的间歇驱动及第一控制部110B的工作。
如果二次电池105长期使用,则重负载模式时的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呈现图10中的曲线CVH2所示的随时间变化。在这样的状况中,在重负载组140的间歇驱动中二次电池105的输出电压VC急剧下降,达到第三阈值电压VM(=2.4V)。
这里,第一控制部110B由于由CPU构成,所以输出电压VC达到第一阈值电压VH(=2.5V)以下后,对此进行响应而使第一切换信号SW1呈低电平必要2ms左右的时间。与此不同,第三控制部130由于是将比较电路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简单的电路,所以输出电压VC达到第三阈值电压VM(=2.4V)后,在0.1ms左右所需要的时间内使第三切换信号SW3呈低电平,能强制地使开关S1呈断开状态。因此,能将电源电压下降引起的第一控制部110B的失控防患于未然。
在以上说明的第一至第四实施形态中,考虑如下的变形例。即,测定电池105的内阻,根据该内阻值,切换电池105进行的负载驱动的条件。例如将该变形例如下用于第一实施形态中。
进行无线电路RF的间歇驱动时,第一控制部110求出无线电路RF驱动时的电池105的输出电压和非驱动时的输出电压的差,根据该差算出电池105的内阻。而且,当该内阻上升而达到规定的阈值时,将开关S1断开,由报警装置152输出报警,驱动第二控制部120。
如果采用本变形例,则由于测定内阻,根据该内阻判断电池的状态,所以能更准确地判断切换负载驱动条件的时刻。
E.第五实施形态
作为无绳连接携带电话或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手表式的小型信息装置(以下记述为手表)这样的信息终端之间的技术之一,提供一种采用Bluetooth(登录商标)的规格的无线通信技术。
如果采用该技术,则由于在位于一定近距离的信息终端之间能进行无线数据的收发,所以例如通过使用者进行手表的操作,在手表的显示部上显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内的信息、或给携带电话机打了电话的情况下,能从携带终端通知而获得该旨意。
可是,手表一般是以电池为电源的。另一方面,有的手表中有报警用的蜂鸣器或振动器用的电动机。在这样的手表中,如果由于报警用的蜂鸣器或振动器用的电动机的驱动而从电池消费过大的电流,则电池的输出电压会显著下降。这时,手表通过无线通信功能部进行无线数据通信时,一旦引起这样的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急剧下降,因此有可能发生通信被瞬间切断的不良现象。特别是在电池消耗、电池的输出电压低时,从电池消费过大的电流的情况下,容易引起该不良现象。
另外,由于报警用的蜂鸣器或振动器用的电动机的驱动而发生电磁噪声,这将成为对无线通信品质产生恶劣影响的一个原因。
本实施形态就是考虑以上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在一并具有包括无线通信功能部的多个功能部的携带式无线装置中,确保无线通信功能的正常执行。
(1)实施形态的结构
图13是将本发明应用于作为携带式信息机器的手表(以下简称手表)50中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如图13所示,本系统备有:手表50、手表50的使用者所具有的携带终端45、以及其他携带终端45A、45B、45C、…。
各携带终端45A、45B、45C通过基站31,能与线路网30连接,通过线路网30能连接各携带终端之间,或连接在与因特网等其他网络及线路网30连接的图中未示出的服务装置上。
这里,手表50在与携带终端45之间备有Bluetooth(登录商标)所具有的局部无线通信功能。另外,携带终端45除了蓝牙所具有的局部无线通信功能以外,还有在线路网3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
图14是表示携带终端4 5的主要结构的图。
如图14所示,携带终端45备有:控制携带终端45总体的控制电路45a;通过天线45e,与手表50之间进行信号的收发用的高频电路45d;在控制电路45a的控制下,生成发送信号,输出给高频电路45d的发送电路45b;以及对从高频电路45d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后作为接收数据输出给控制电路45a的接收电路45c。另外,携带终端45还备有通过线路网30与其他携带终端45A、B、C、…之间进行电话通信用的电话通信电路45f。
携带终端45在与手表50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使用蓝牙作为无线通信规定。因此,从发送电路45a输出的信号的频率使用2.4[GHz]。另外,携带终端45的输出信号的无线通信距离为10m(蓝牙规格中规定的种类3),在该无线通信距离的范围内存在手表50的情况下,与手表5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其次说明手表50的结构。
图15是手表50的外观图。手表50由手表本体50A和将手表50戴在使用者的手腕上用的表带50B及表带扣环50C构成。
图16是表示沿图15中的A’-A线切断手表本体50A后的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16所示,手表50有玻璃盖71、外壳72、以及后盖76,同时在由它们形成的框体内还备有模拟钟表模块73和电路基板74。
在电路基板74上设有:生成有基准频率的原发送信号用的石英振子508;以及将电力供给手表50的各部分用的电池510。
另外,在电路基板74上形成进行无线通信用的电路、以及驱动蜂鸣器511或振动器512的电动机521M用的电路等各种电路及天线501。
图17是表示在电路基板74上形成的各种电路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17所示,在手表50的电路基板74上安装着由CPU(中央处理机)等构成的中央控制电路505、天线501、接收电路503、发送电路504、切换电路502、PLL电路531、以及基带电路523。
切换电路502是在接收电路503和发送电路504之间互相切换天线501的连接对象的电路。接收电路503、发送电路504、切换电路502、PLL电路531构成进行蓝牙中的RF层的处理的无线通信功能部。基带电路523是这样一种电路:对接收电路503的输出数据DRX进行蓝牙中的RF层的处理,作为接收数据输出给中央控制电路505,同时对从中央控制电路505供给的发送数据进行基带层的处理,将该结果获得的数据DTX发送给发送电路504。
这里,接收电路503、发送电路504的工作状态由中央控制电路505控制。具体地说,一旦从中央控制电路505通过基带电路523,供给呈高电平的RX-EN信号,接收电路503便被供给规定的驱动电压而呈工作状态。另外,接收电路503在被供给呈低电平的RX-EN信号的情况下,不被供给驱动电压而呈非工作状态。
另外,在从中央控制电路505通过基带电路523供给呈高电平的TX-EN信号的情况下,发送电路504被供给驱动电压而呈工作状态。另外,发送电路504在被供给呈低电平的TX-EN信号的情况下,不被供给驱动电压而呈非工作状态。
另外,手表50有:由驱动电路511d驱动、利用蜂鸣音将各种信息通知给使用者用的蜂鸣器511;由驱动电路512d驱动、通过振动将各种状态通知给使用者用的振动器512;由驱动电路513d驱动、备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和EL(Electronic Luminescint)背照光等发光元件,利用光将各种状态通知给使用者用的发光部513;以及由驱动电路514d驱动、用液晶显示面板等构成的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514。
驱动电路511d和蜂鸣器511、驱动电路512d和振动器512、驱动电路513d和发光部513、驱动电路514d和显示部514分别具有作为功能部的功能。
这里例如,在使用将EL元件作为发光部513的背照光的情况下,为了驱动EL背照光,需要20V左右的交流电压。因此,在发光部513的驱动电路513d中设有升压电路,但这样的升压电路也成为发生电磁噪声的原因之一。
另外,手表50备有:由按钮或触摸面板等构成、使用者进行各种操作用的外部操作输入部507;生成有基准频率的原振荡信号的振子508、521;根据原振荡信号作成各种基准信号输出的基准信号输出电路509、522;存储各种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06;以及供给手表50的各部所必要的电源的电池510。
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从电池510直接将电源供给手表50的各电路,但也可以另外设置恒压电路(图中未示出),从电池510通过恒压电路向各电路供电。
另外,中央控制电路505内部装有对与携带终端45d进行收发的数据编制密码用的密码化电路,还能谋求数据的保密性。
存储器506由BEPROM和快速存储器等构成。
在图18中示出了天线501、PLL电路531、接收电路503及发送电路504的详细结构。
天线501通过天线滤波器501A连接在进行半双路双向通信用的进行收发切换的开关电路502上。在手表50进行发送时,开关电路502将天线滤波器501A连接在功率放大器5335的输出端子上,进行接收时,将天线滤波器501A连接在RF放大器5321的输入端子上。
PLL控制部5311、低通滤波器5312及电压控制振荡器(VCO)5313构成用来生成振荡信号SVCO的PLL(Phase Locked Loop)电路531。合成控制信号SSY被从基带处理部523供给PLL控制部5311。由该合成控制信号SSY决定振荡信号SVCO的频率。基带处理部523根据规定的FH模式,按时改变振荡信号SVCO的频率,所以使合成控制信号SSY依次变化。缓冲放大器5314将振荡信号SVCO放大后供给混频器5322。
RF放大器5321、混频器5322、带通滤波器5323、IF放大器5324及解调电路5325构成接收电路,该接收电路通过天线滤波器501A及切换电路502接收天线501的接收信号,根据该接收信号对接收数据DRX进行解调。更详细地说,接收时,上述的天线滤波器501A从天线501的接收信号中将不需要的分量除去,只使必要的分量通过切换电路输出给RF放大器5321。RF放大器5321将接收信号放大后发送给混频器5322。频率按照FH模式按时变化的振荡信号SVCO被供给该混频器5322。混频器5322通过将该振荡信号SVCO混合在来自RF放大器5321的接收信号中,对接收信号进行频谱逆扩散。带通滤波器5323从混频器5322的输出信号中选择中间频带的IF(IntermediateFrequency)信号,输出给IF放大器5324。IF放大器5324进行IF信号的放大后,输出给解调电路5325。解调电路5325从IF信号解调作为基带信号的接收数据DRX,输出给基带处理部523。
调制电路5331、IF放大器5322、低通滤波器5323、混频器5334及功率放大器5335构成用来生成供给切换电路502的发送信号的发送电路。更详细地说,发送时调制电路5331根据从基带处理部523供给的发送数据DTX,进行载波的调制,输出IF信号。该IF信号通过IF放大器5322及低通滤波器5333供给混频器5334。频率按照FH模式按时变化的振荡信号SVCO被供给该混频器5334。混频器5334将该振荡信号SVC0与IF信号混合,在IF信号中使FH方式的频谱扩散,输出作为高频信号的发送信号。功率放大器5335放大该高频信号,输出给切换电路502。天线滤波器501A通过切换电路502接收功率放大器5335的输出信号,从其中除去不需要的分量,只将必要的分量输出给天线501。
图19是表示驱动电路511d及蜂鸣器511的结构的图。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压电元件作为蜂鸣器511。如果由中央控制电路505使驱动电路511d的输入端子511N的电压电平达到电源电压(VCC)电平,则电流流过蜂鸣器511,从蜂鸣器511发生具有由线圈511L和压电元件511决定的规定频率的蜂鸣音。
另外,在图19中虽然示出了驱动蜂鸣器511用的驱动电路511d,但其他驱动电路512d、513d、514d也一样,在中央控制电路505的控制下,各驱动电路512d、513d、514d呈驱动/非驱动状态,实际上控制振动器512、发光部513及显示部514的工作。
(2)实施形态的工作
在本实施形态的手表50中,设想在无线通信时驱动了作为功能部之一的蜂鸣器511的情况下,从蜂鸣器511发生的电磁噪声或伴随蜂鸣器511的驱动的电源电压的下降,对通过天线501收发的数据产生不良影响,不能进行正常的无线通信。另外,设想在无线通信时,在驱动了作为其他功能部的振动器512等的情况下,发生的电磁噪声或电源电压的下降,不会对通过天线501收发的数据产生不良影响,能保证正常的无线通信。
这时,从各功能部发生的电磁噪声或由于各功能部的驱动而引起的电源电压的下降是否对无线通信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的判断能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例如根据发生电磁噪声的各功能部的装置(蜂鸣器511用的压电元件等)的位置和天线501的位置关系、以及各功能部的驱动时流过驱动电路的电流量各要素,综合地进行判断。
在本实施形态中,设想通过测定实验求这样的要素的结果,在驱动了蜂鸣器511的情况下,断定不能进行正常的无线通信的情况。
参照图20所示的时序图,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工作。
在携带终端45及手表50中,预先装入进行在携带终端45和手表50之间确立对应于蓝牙规格的网络连接(以下,简单地记述为蓝牙连接)的处理用的软件程序。
另外,在具有作为手表50内的记录媒体功能的存储器506中,预先装入本发明的进行功能部的驱动禁止控制用的软件程序。
而且,使用者一旦对手表50的外部操作输入部507进行规定的操作,手表50便进行与携带终端45之间确立蓝牙连接的处理,在携带终端45和手表50之间形成称为微微网的网络。
确立了蓝牙连接的携带终端45和手表50此后转移到蓝牙中的低功耗模式。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低功耗模式设想停驻模式。所谓低功耗模式,是指为了维持在携带终端45和手表50之间形成的微微网,而在携带终端45和手表50之间只进行同步信号(信标信号)的存取,不进行其他实际的数据收发的状态而言。
具体地说,携带终端45对手表50发送同步信号(信标信号)。另一方面,手表50将接收的信标信号的响应信号发送给携带终端45。携带终端45和手表50每隔一定周期(信标周期);例如1.28秒)进行一次这样的信标信号的收发,在不进行信标信号的存取的期间,进行维持微微网的同步用的最低限度的内部处理。
此后,设想从另一携带终端45A进行了对携带终端45的呼叫处理的情况(步骤SA3)。在此情况下,携带终端45有必要对手表50通知接收了呼叫处理的旨意。因此,携带终端45应该在与手表50之间进行实际的数据收发,发送将携带终端45和手表50之间的蓝牙连接转移到激活模式用的信号(步骤SA4)。接收了该信号的手表50的中央控制电路505从低功耗模式转移到激活模式,进行接收数据用的准备(步骤SA5)。
所谓激活模式,是指在携带终端45和手表50之间进行数据收发的状态而言。在处于激活模式的携带终端45和手表50之间,每隔625微秒进行一次数据的收发。在本实施形态中,携带终端45将来自携带终端45A的进行了呼叫处理的旨意通知手表50,接收了该通知的手表50将接收的旨意发送给携带终端45(步骤SA6)。
这样的数据通信一旦结束(步骤SA7),携带终端45和手表50再次转移到低功耗模式(步骤SA11)。
然后,手表50为了维持与携带终端45之间的微微网同步,有进行信标信号的存取的处理,其次转移到激活模式的情况。
在手表50和携带终端45不位于无线通信距离之内的情况下,不能进行维持微微网同步用的信标信号的存取。在此情况下,在手表50和携带终端45之间确立的蓝牙连接被切断(步骤SA12)。
其次,详细说明以手表50为主体的具体的工作内容。
在本实施形态中,手表50与携带终端45之间一旦确立了蓝牙连接关系,便转移到低功耗模式,但此后,手表50在从携带终端45一侧接收到应转移到激活模式的信号之前,进行维持低功耗模式用的处理。手表50不自发地进行从低功耗模式转移到激活模式的处理。
即,在本实施形态的携带终端45和手表50的关系中,两者功能的前提是:携带终端45经常作为主装置,手表50经常作为从属装置。
处于低功耗模式的手表50在每一规定时刻,判断是否能接收从携带终端45的天线45e输出的同步信号(信标信号)。
然后,在接收同步信号的规定时刻之前,禁止蜂鸣器511的驱动。其次,在经过了规定的同步信号接收期间之后,解除蜂鸣器511的驱动禁止。同样,在包括发送与同步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的期间的规定期间内,禁止蜂鸣器的驱动。
更具体地说,携带终端45的控制装置45a对发送电路45b进行控制,以便在每一规定时刻生成信标信号,这样的信标信号通过高频电路45d及天线45e,被连续地输出到外部的规定的通信圈内。
另一方面,在手表50位于携带终端45的通信圈内的情况下,从携带终端45输出的信标信号通过天线501的天线本体501A、天线滤波器501B及切换电路502,被输入接收电路503中。
这时,包括信标信号被供给接收电路503的时刻在内,中央控制电路505将呈高电平的RX-EN信号供给接收电路503,使接收电路503呈工作状态。另外,控制切换电路502,将来自天线501的信号输出给接收电路503。
其结果,由接收电路503从天线501的接收信号解调接收数据DRX,通过基带电路523,供给中央控制电路505。
中央控制电路505如果获得相当于这样来自携带终端45的信标信号的接收数据,则断定维持着与携带终端45之间的蓝牙连接。
另外,接收数据DRX一旦从接收电路503供给基带电路523,中央控制电路505便将呈低电平的RX-EN信号发送给接收电路503,使接收电路503呈非工作状态。这样,中央控制电路505进行控制,以便在接收电路503中不致消费必要以上的电力。
此后,中央控制电路505通过基带电路523,将响应接收的信标信号的发送数据DTX输出给发送电路504。
另外,中央控制电路505为了使发送电路504进行对响应信标信号的发送数据DTX的处理,包括发送数据DTX被供给发送电路504的时刻在内,将呈高电平的TX-EN信号发送给发送电路504,使发送电路504呈工作状态。另外,控制开关502,将从发送电路504输出的信号供给天线501。
其结果,在发送电路504中,根据发送数据DTX,进行载波的调制,对该调制波进行FH方式的频谱扩散,由此获得的发送信号从天线501输出。
另外,中央控制电路505在发送信号被从发送电路504输出给切换电路502后,将呈低电平的TX-EN信号发送给发送电路504,使发送电路504呈非工作状态。这样,中央控制电路505进行控制,以便在发送电路504中不致消费必要以上的电力。
如上处理后,如果由携带终端45接收到从手表50输出的响应信号RES,则确认在携带终端45一侧也维持着与手表50之间的蓝牙连接,经过规定的周期后,进行将下一个信标信号发送给手表50的控制。
图21是表示在呈低功耗模式的手表50中,与携带终端45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工作内容的时序图。
在图21中,包括接收来自携带终端45的信标信号的期间的规定期间是期间R1,包括将在期间R1接收的信标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发送给携带终端45的期间的规定期间是期间T1。这里,期间R1相当于在中央控制电路505的控制下将呈高电平的RX-EN信号供给接收电路503的期间。期间T1相当于在中央控制电路505的控制下将呈高电平的TX-EN信号供给发送电路504的期间。
然后,包括接收下一个信标信号的期间的规定期间是期间R2,包括发送与在期间R2中接收的信标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的期间的规定期间对应于期间T2。关于期间R3、T3、R4、T4...也一样。
在图21中,手表50的中央控制电路505在各期间R1、R2、...T1、T2...中这样控制,以便不进行蜂鸣器511的驱动。即,在将呈高电平的RX-EN信号供给接收电路503的期间、或在将呈高电平的TX-EN信号供给发送电路504的期间,控制得不进行蜂鸣器511的驱动。
图21所示的蜂鸣器禁止信号SX表示中央控制电路505的这样的控制内容,中央控制电路505在蜂鸣器禁止信号SX呈低电平的期间,强制地使蜂鸣器驱动电路511d的输入端子511N呈低电平,禁止蜂鸣器驱动电路511d的驱动。
这样,在呈低功耗模式的手表50中,信标信号的接收时及对应于信标信号的响应信号的发送时,由于不驱动蜂鸣器511,所以能正常地进行无线通信。另外,在低功耗模式中,由于只在包括无线通信期间的规定的期间禁止蜂鸣器511的驱动,所以蜂鸣器511的功能不需要受必要以上的限制。
呈激活模式的手表50与携带终端45之间频繁地(以625微秒为单位)进行数据收发。
在呈激活模式的手表50中,与携带终端45之间的数据收发的工作内容也与上述的呈低功耗模式时的工作内容相同。
即,从天线501接收来自携带终端45的天线45e的输出信号,中央控制电路505判断所接收的信号的内容,将对应于接收信号的响应信号从天线501发送给携带终端45。
在激活模式的情况下,中央控制电路505进行供给接收电路503的RX-EN信号的电平切换控制,在从携带终端45输出的信号通过天线501供给接收电路503的期间,使接收电路503呈工作状态。
另外,中央控制电路505同样进行对供给发送电路504的TX-EN信号的电平切换控制,在应发送给携带终端45的信号从基带电路523供给发送电路504的期间,使发送电路504呈工作状态。
图22是表示在手表50转移成低功耗模式、激活模式、低功耗模式的情况下,与携带终端45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工作的内容的图,
在呈低功耗模式的期间TA1内,手表50的中央控制电路505这样进行控制:在与接收从携带终端45发送的信标信号的期间对应的期间R21、以及将与接收的信标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发送给携带终端45的期间对应的期间T21内,强制地使蜂鸣器511的驱动电路511d的输入端子511N呈低电平,不驱动蜂鸣器511。
即,中央控制电路505这样进行控制:在将呈高电平的RX-EN信号供给接收电路503的期间、或者在将呈高电平的TX-EN信号供给发送电路504的期间,不进行蜂鸣器511的驱动。
其次,在转移到激活模式的期间TA2内,手表50与携带终端45频繁地进行具体的包数据的收发。在图22中,手表50在期间R22内接收来自携带终端45的数据,在期间T22内将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响应数据发送给携带终端45。在期间R23内接收来自携带终端45的下一个数据,在期间T23内将对应于接收数据的响应数据发送给携带终端45。
在这样的呈激活模式的前进TA2内,手表50的中央控制电路505这样进行控制:在全部期间TA2内,强制地使蜂鸣器511的驱动电路511d的输入端子511N呈低电平,禁止驱动蜂鸣器511。
其次,在转移到低功耗模式的期间TA3内,手表50的中央控制电路505这样进行控制:在接收从携带终端45发送的信标信号的期间R25、以及将与接收的信标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发送给携带终端45的期间对应的期间T25内,强制地使蜂鸣器511的驱动电路511d的输入端子511N呈低电平,禁止蜂鸣器511的驱动。
图22所示的蜂鸣禁止信号SX表示以上所示的中央控制电路505的控制内容。中央控制电路505在蜂鸣禁止信号SX呈低电平的期间,强制地使蜂鸣器驱动电路511d的输入端子511N呈低电平,禁止蜂鸣器驱动电路511d的驱动。
在激活模式中(期间TR2),在全部期间,由于蜂鸣器511不驱动,所以能经常确保无线通信工作。
图23是表示手表50的中央控制电路505驱动蜂鸣器511时执行的程序内容的流程图。
中央控制电路505在报警设定时刻与现在时刻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B1),首先,判断在手表50与携带终端45的关系中是否呈蓝牙的低功耗模式(步骤SB2)。然后,在非低功耗模式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呈激活模式(步骤SB2:否),进行禁止蜂鸣器511的驱动的控制(步骤SB6)。
另外,在呈低功耗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B2:是),中央控制电路505判断是否是包括手表50从携带终端45接收同步信号(信标信号)的接收期间的规定期间(步骤SB3),或者,是否是包括发送与接收的同步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的期间的规定期间(步骤SB4)。具体地说,中央控制电路505判断是否是将呈高电平的RX-EN信号供给接收电路503的期间、或是否是将呈高电平的TX-EN信号供给发送电路504的期间两者中的某一者。
然后,在将高电平信号供给接收电路503或发送电路504的情况下(步骤SB3:是、或步骤SB4:是),进行禁止蜂鸣器511的驱动的控制(步骤SB6)。
另一方面,在不将呈高电平的RX-EN信号或TX-EN信号供给接收电路503及发送电路504的情况下(步骤SB3:否、或步骤SB4:否),中央控制电路505进行蜂鸣器511的驱动(步骤SB6)。
图24利用时序图表示以上的工作内容。
另外,作为报警设定时刻,设想设定在从时刻T60至时刻69的期间的情况。
中央控制电路505如果在时刻T60断定现在时刻相当于报警设定时刻,则进行对应于上述图23中的流程的处理,但在时刻T60由于呈低功耗模式,不进行无线数据收发,所以开始蜂鸣器511的驱动。
此后,中央控制电路505继续进行对应于上述图23中的流程的处理。然后,从时刻T61到时刻T62,相当于接收来自携带终端45的信标信号的期间,所以中央控制电路505将呈高电平的RX-EN信号供给接收电路503。因此,中央控制电路505禁止蜂鸣器511的驱动。同样,在从时刻T63到时刻T64、从时刻T61到时刻T62的期间,禁止蜂鸣器511的驱动。
这样,中央控制电路505在手表50呈低功耗模式的情况下,只有在手表50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期间,进行禁止蜂鸣器511的驱动的控制。因此,呈低功耗模式的手表50即使在与携带终端45之间进行同步信号(信标信号)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这样的无线通信也不会由于蜂鸣器511的驱动而受到妨碍。
然后,如果手表50根据来自携带终端45的请求,在时刻T65转移到激活模式,则中央控制电路505禁止蜂鸣器511的驱动。然后,中央控制电路505在手表50从呈激活模式的时刻T65到时刻T66的期间,禁止蜂鸣器511的驱动。
这样,中央控制电路505在手表50从呈激活模式的情况下,在全部期间进行禁止蜂鸣器511的驱动的控制。因此,呈激活模式的手表50即使在与携带终端45之间频繁地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这样的无线通信也不会由于蜂鸣器511的驱动而受到妨碍。
在时刻T66,如果手表50与携带终端45之间的数据通信结束,则手表50再次转移到低功耗模式。
转移到了低功耗模式时中央控制电路505的控制内容与上述的情况相同,只在包括手表50进行无线数据通信的期间的规定期间(从时刻T67到时刻T68的期间)进行禁止蜂鸣器511的驱动的控制。
此后,如果到达时刻T69,则中央控制电路505断定蜂鸣器511的设定时刻结束,结束上述图23中的流程。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实施形态的手表50,则至少在手表50与携带终端45之间进行数据无线通信时,禁止蜂鸣器511的驱动。
因此,由于无线通信时蜂鸣器511不工作,所以能防止由于驱动蜂鸣器511而引起的电源电压的急剧下降,能可靠地进行无线通信。
F:第六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的系统结构、工作内容概要与上述第五实施形态相同,所以附图标号等使用相同的标号。以下只说明不同的地方。
在上述的第五实施形态中,中央控制电路505在无线通信时驱动的情况下,进行禁止造成电源电压急剧下降的蜂鸣器511的驱动的控制。
在本实施形态中,中央控制电路505在无线通信时驱动的情况下,电池510的输出电压值在规定值以下,进行防止不将必要的电力供给进行无线通信用的电路的控制。
在本实施形态中,在驱动了振动器512的情况下,在电路基板74中流过10mA以上的电流,无线通信时,在驱动了振动器512的情况下,不能将充分的电源供给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有可能不能进行正常的无线通信。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形态的手表50这样控制:在无线通信时,只限于在电池510的输出电压值比规定值大的情况下,才驱动振动器512。为此,设置了判断电池510的输出电压值的电池电压判断电路90。
图25是举例表示电池电压判断电路90的结构的图。
在从中央控制电路505供给了呈高电平的控制信号S91的情况下,电池电压判断电路90工作。该控制信号S91被供给电池电压判断电路90的晶体管96、97。
晶体管96、97都是N沟道MOS晶体管,高电平信号一旦被供给栅极端子,便呈导通状态,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呈截止状态。
电阻91、92构成分压电路,在晶体管96呈导通状态的情况下,该分压电路输出将电池510的输出电压值分压后的电压值V1。
另外,基准电压发生电路95是发生具有规定的电压电平的信号Y2的电路。在本实施形态中,基准电压发生电路95输出将电池510的输出电压分压后的值V1的允许下限值V2。这里,在电池510的输出电压的分压值V1比允许下限值V2大的情况下,与振动器512的驱动无关,能保证将充分的电源供给进行无线通信用的电路。
预先通过实验等求出该允许下限值。
比较电路94对负极输入端子的电压值V1和正极输入端子的电压值V2进行比较,在电压值V1比电压值V2高的情况下,输出呈低电平的比较结果信号S92,在电压值V1比电压值V2低的情况下,输出呈高电平的比较结果信号S92。
在中央控制电路505的控制下,驱动电路512d输出驱动振动器512用的驱动信号S94。
如果从中央控制电路505供给呈低电平的控制信号,则驱动电路512d输出驱动振动器512用的驱动信号S94。另外,在供给呈高电平的控制信号S93的情况下,驱动电路512d不将驱动信号S94输出给振动器512,这时停止振动器512的驱动。
以下说明驱动电路512d的具体的工作内容。
图26是表示驱动振动器512时,手表50的中央控制电路505执行的程序的内容的流程图。
中央控制电路505在应驱动振动器512的情况下(步骤SC1),首先,进行是否处于能与无线通信工作同时驱动振动器512的“同时驱动可能状态”的判断(步骤SC2)。
这里,所谓手表50处于“同时驱动可能状态”,是指电池510的输出电压值比规定值大,无线通信时即使驱动振动器512时,也能将充分的电源供给进行无线通信用的电路的状态而言。另外,所谓手表50不处于“同时驱动可能状态”,是指电池510的输出电压值(或剩余容量)比规定值小,无线通信过程中驱动振动器512时,不能将充分的电源供给进行无线通信用的电路,不能正常地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而言。
以下,说明在中央控制电路505中进行判断是否处于“同时驱动可能状态”时的工作内容。
本实施形态的中央控制电路505每隔规定间隔(例如lsec),间歇地将呈高电平的控制信号S91供给基准电压发生电路95。然后,监视电池510的输出电压值是否比规定值大。
如果呈高电平的控制信号S91从中央控制电路505供给基准电压发生电路95,则基准电压发生电路95的晶体管96、97导通状态。然后,电池510的输出电压由电阻R1、R2产生的分压值V1被供给比较电路94的负极输入端子。
另外,如果晶体管87呈导通状态,则比较电路94呈工作状态,比较电路94将对电池510的输出电压的分压值V1和基准电压值V2比较的结果作为比较结果信号S92输出给中央控制电路505。
这里,中央控制电路505在根据从比较电路94输出的比较结果信号S92,断定了电池510的输出电压的分压值V1比允许下限值V2大的情况下,断定手表50处于“同时驱动可能状态”。另一方面,在根据比较结果信号S92的值,断定了电池510的输出电压的分压值V1比允许下限值V2小的情况下,断定手表50不处于“同时驱动可能状态”。
返回图14中的流程,继续说明工作。
中央控制电路505在手表50处于“同时驱动可能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C2:是),进行驱动振动器512的控制(步骤SC6)。具体地说,中央控制电路505将低电平信号作为控制信号S93供给驱动电路512d,驱动振动器512。
另一方面,中央控制电路505在手表50不处于“同时驱动可能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C2:否),进行与在上述第五实施形态(图23)中说明的相同的控制。
即,中央控制电路505进行手表50的模式的判断(步骤SC3),在非低功耗模式的情况下,即,在频繁地进行无线通信的激活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C3:否),进行禁止振动器512的驱动的控制(步骤SC7)。具体地说,中央控制电路505将呈低电平的控制信号S93供给驱动电路512d,以便振动器512不被驱动。
另外,在手表50呈低功耗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C3:是),中央控制电路505根据接收电路503的RX-EN信号、发送电路504的TX-EN信号的值,判断手表50现在是否正在进行无线通信(步骤SC4、SC5)。
然后,在接收电路503或发送电路504正在工作、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步骤SC4:是、或步骤SC5:是),中央控制电路505进行禁止振动器512的驱动的控制(步骤SC7)。具体地说,中央控制电路505将呈高电平的控制信号S93供给驱动电路512d,以便振动器512不被驱动。
另一方面,在接收电路503或发送电路504不工作、不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步骤SC4:否、而且步骤SC5:否),中央控制电路505进行驱动振动器512的控制(步骤SC7)。具体地说,中央控制电路505将呈低电平的控制信号S93供给驱动电路512d,驱动振动器512。
这样,本实施形态中的中央控制电路505在电池510的输出电压值不充分大的情况下,进行无线通信时不驱动振动器512的控制。
因此,在无线通信时,能经常将充分的电力供给进行无线通信用的电路,能经常保证正常的无线通信。
G:第七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的系统结构与上述第五实施形态大致相同。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手表50有与上述第六实施形态相同的电池电压判断电路。但是,本实施形态的电池电压判断电路与上述第六实施形态的不同,输出表示电池510的输出电压V属于比V1高的区域、V1以下且比V2大的区域、以及V2以下的区域三者中的某一者的信号。但是,在此情况下V1>V2。
图27举例示出了电池510的放电特性,横轴表示电池510的使用时间,纵轴表示电池510的输出电压。电池510的输出电压在阈值V1以上的情况下,电池510的内阻非常低,即使流过过大的消费电流,也不会引起对无线通信产生不良影响的输出电压的下降。电池510的输出电压V在V1~V2的范围内时,电池510的内阻稍大一些,对无线通信没有不良影响,所以需要注意不要有过大的电流从电池510流出。电池510的输出电压V在V2以下时,电池510的内阻极大,对无线通信有不良影响,有必要尽量抑制从电池510流出的电流。这是本实施形态的前提。
本实施形态的手表备有在设定了报警的时间区间内,根据鸣叫通知或振动通知输出报警的功能。根据什么样的形态进行报警输出或不进行报警输出,依赖于该时刻是否进行无线通信、以及该时刻电池510的输出电压是否属于上述三个区域中的某一个。由中央控制电路505进行该控制。
以下,说明其工作情况。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果现在时刻进入了设定了报警的时间区间,则中央控制电路505便开始执行图28中表示流程的程序。
首先,中央控制电路505根据电池电压判断电路的输出信号,判断电池510的输出电压V是否比V1高(步骤SD1)。在该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中央控制电路505在报警通知期间结束之前,由蜂鸣器511及振动器512(参照图17)两者进行报警通知,测定该报警通知的时间(步骤SD2)。然后,报警通知期间结束,即,在报警通知的持续时间达到预定的报警通知期间之前,反复进行步骤SD1及SD2,报警通知期间结束后,图28中的程序也就结束了(步骤SD3)。
在电池510的输出电压V在V1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D1的判断结果为“否”。这时中央控制电路505判断电池510的输出电压V是否比V2大(步骤SD4)。
在电池510的输出电压V在V1以下、而且比V2高的情况下,步骤SD4的判断结果为“是”。在此情况下,中央控制电路505判断供给接收电路503的RX-EN信号是否呈高电平(步骤SD5)。在该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不使蜂鸣器511进行报警通知,只由振动器512进行报警通知,测定报警通知的持续时间(步骤SD6)。而且,在报警通知期间结束之前反复进行步骤SD1、SD4、SD5、SD6,报警通知期间结束后,图28中的程序也就结束了(步骤SD7)。
在从步骤SD4进入步骤SD5的情况下,有时步骤SD5的判断结果为“否”。在此情况下,中央控制电路505判断供给发送电路504的TX-EN信号是否呈高电平(步骤SD8)。在该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与RX-EN信号呈高电平的情况相同,中央控制电路505不使蜂鸣器511进行报警通知,只由振动器512进行报警通知,测定报警通知的持续时间(步骤SD6)。而且,在报警通知期间结束之前反复进行步骤SD1、SD4、SD5、SD6,报警通知期间结束后,图28中的程序也就结束了(步骤SD7)。
在RX-EN信号及TX-EN信号两者呈低电平、不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步骤SD5及SD8两者的判断结果都是“否”。在此情况下,中央控制电路505使蜂鸣器511及振动器512两者进行报警通知,测定报警通知的持续时间(步骤SD9)。而且,在报警通知期间结束之前反复进行步骤SD1、SD4、SD5、SD8、SD9,报警通知期间结束后,图28中的程序也就结束了(步骤SD7)。
在电池510的输出电压V在V2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D4的判断结果为“否”。这时中央控制电路505判断供给接收电路503的RX-EN信号是否呈高电平(步骤SD15)。在该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不进行任何蜂鸣器511的报警通知、以及振动器512的报警通知(步骤SD16)。然后,判断报警通知期间是否结束(步骤SD17)。在该步骤SD17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D15。另外,在步骤SD15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中央控制电路505判断供给发送电路504的TX-EN信号是否呈高电平(步骤SD18)。在该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不进行任何蜂鸣器511的报警通知、以及振动器512的报警通知(步骤SD16)。然后,判断报警通知期间是否结束(步骤SD17)。在该步骤SD17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D15。如上,只要RX-EN信号或TX-EN信号两者中的任意一者呈高电平,都不进行任何蜂鸣器511的报警通知、以及振动器512的报警通知,反复执行步骤SD15、SD16、SD17中的程序或步骤SD15、SD18、SD16、SD17中的程序。在此期间,由于不进行所有的报警通知,所以报警通知的持续时间仍然为0。
然后,如果RX-EN信号及TX-EN信号两者都呈低电平,则步骤SD15及SD18的判断结果都为“否”。在此情况下,中央控制电路505进行蜂鸣器511及振动器512两者的报警,测定报警通知的持续时间(步骤SD19)。而且,在报警通知期间结束之前反复进行步骤SD15、SD18、SD19、SD17,报警通知期间结束后,图28中的程序也就结束了(步骤SD7)。
图29是举例示出了进行以上工作时的各部的波形的时序图。在该例中,TX-EN信号呈高电平时,设定了报警的时间区间开始,指示蜂鸣器511及振动器512进行报警通知的驱动源信号呈高电平。如该例所示,在TX-EN信号呈高电平的期间,中央控制电路505对照报警通知,TX-EN信号呈低电平时,进行规定的报警通知期间的报警通知。图中虽然未示出,但RX-EN信号呈高电平时,与设定了报警的时间区间开始的情况相同。从参照图28进行的本实施形态的工作说明,容易理解这些情况。
对说明过的第五至第七实施形态,考虑以下的变形例。
(变形例1)
在上述的各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在手表50和携带终端45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或驱动蜂鸣器511或振动器512时,设想妨碍无线通信工作。
可是,这只不过是一些例子,在一旦驱动作为其他功能的发光部513等而妨碍无线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这样控制:不仅禁止蜂鸣器511而且禁止发光部513等的驱动。
在此情况下,驱动了手表50的某一功能时,最好预测是否妨碍无线通信。
例如,在只驱动蜂鸣器511的情况下,虽然不发生妨碍无线通信程度的电平的电磁噪声,但在除了驱动蜂鸣器511以外,还驱动振动器512的情况下,设想还会发生妨碍无线通信程度的电平的电磁噪声。
将这样的测定结果预先存储在手表50的存储器506内,中央控制电路505一边判断该存储器506内的内容,一边执行上述的图23所示的流程即可。
另外,允许发生电磁噪声的上限量是比实际上会妨碍无线通信工作的量小的值,最好还具有发生电磁噪声的离散等。
(变形例2)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形态的说明中,虽然以进行无线通信、携带终端45是主要侧的装置、手表50是从属侧的装置为前提,但不限于此,即使携带终端45是从属侧的装置、手表50是主要侧的装置也可以。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控制电路505通过判断现在的模式,也能与上述的实施形态的内容同样地实施,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3)
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中,虽然设想中央控制电路505在驱动蜂鸣器511的情况下,使蜂鸣器驱动电路511D的输入信号SB一律呈高电平,但该启动信号SB的内容也可以任意地变形。
例如,作为对手表50的使用者有效地进行报警通知用的一种方法,是每隔一定周期驱动蜂鸣器511的方法。
图30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时的工作时序图。
在图30中,示出了蜂鸣器禁止信号SX、报警设定时刻、以及蜂鸣器驱动信号SB。
如图30所示,在报警设定时刻,在不被蜂鸣器禁止信号SX禁止蜂鸣器的驱动的期间(从时刻T92到时刻T93的期间、以及从时刻T95到时刻T96的期间),中央控制电路505进行间歇地驱动蜂鸣器511的控制。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获得与上述的实施形态同样的作用、效果。
(变形例4)
在上述第六实施形态及第七实施形态中,根据电池510的输出电压,改变无线通信时的报警通知的限制形态。在本变形例中,测定电池510的剩余容量,代替测定电池510的输出电压,根据该剩余容量属于哪一个区间,改变无线通信时的报警通知的限制方法。具体地说,如何改变,例如象第七实施形态中参照图28说明的那样变化。
作为剩余容量的测定电路,可以是例如图31所示的电路。该电路由以下部分构成:安插在电池510和负载(手表50内的各电路)之间的电流路径中的电流检测电阻RSENSE;输出与该电流检测电阻RSENSE的两端电压成正比的模拟信号的运算放大器601;每当供给规定频率的时钟时,对运算放大器601的输出信号进行取样,变换成数字数据的A/D变换器602;以及每次供给同一时钟时,进行A/D变换器602的输出数据的累计的放电计数器603。这里,在更换了新的电池510时,放电计数器603被复位。
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则能从放电计数器603获得流过电流检测电阻RSENSE的电流积分值、即相当于从电池510放出的总电荷量的累计值。因此,中央控制电路505能根据该累计值,判断电池510的剩余容量。
能将手表50构成得在安装着电池510的状态下,直接对电池510进行充电。在这样的情况下,将电流检测电阻安插在从电池510至负载的电流路径和电池510的充电路径两个路径中,将图31所示的测定电池510的放电量的电路连接在前者的电流检测电阻上,将同样构成的测定电池510的充电量的电路连接在后者的电流检测电阻上。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中央控制电路505根据从两个测定电路获得的放电量和充电量的差分,求得电池510的剩余容量,根据它能进行报警通知的限制。
也可以测定内阻代替测定电池510的剩余容量,在该内阻上升并达到了阈值的情况下,进行报警通知的限制。作为测定电池510的内阻的方法,能举出根据驱动无线通信功能部时电池510的输出电压和非驱动时的输出电压的差分,求电池510的内阻的方法。
(变形例5)
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中,虽然设想作为无线通信方式采用蓝牙,但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可以是使用微波的方式、使用电磁感应的方式、使用红外线的方式,作为进行无线通信时的调制方式,能使用例如直接扩散(Direct Sequence)方式等各种调制方式。
总之,如果是对应于进行局部的无线通信的通信方式,则能应用本发明。
(变形例5)
上述实施形态虽然是使手表50备有蓝牙的无线通信功能,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携带式的机器,例如台式计算机、PDA(Pereonal Digital Assistante)、翻译机、计步表、携带式血压计等。
形态也不限于手表的形式,可以采用卡式、无颈式、悬架式等各种形式构成。
(变形例6)
本变形例是对第五至第七实施形态中的中央控制电路505(参照图17)追加了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中的第一控制部110及第二控制部120的功能的实施形态。
在本变形例中,中央控制电路505监视电池510的输出电压。中央控制部505间歇地驱动包括接收电路503、发送电路504及PLL电路531的无线通信功能部,进行无线通信,但监视这时的电池510的输出电压。而且,在该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禁止电池510对无线通信功能部的驱动。在这样禁止了无线通信功能部的驱动后,在电池510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二阈值电压的情况下,中央控制电路505禁止电池510对该电路内包括的无线通信功能部的控制用的电路的驱动。
另外,中央控制电路505在不禁止无线通信功能部的间歇驱动的状态下,在电池510的输出电压比上述第一阈值电压大若干的规定的阈值电压以下的情况下,进行上述第五至第七实施形态中公开的控制。即,无线通信功能部进行通信时,在发生了蜂鸣器511、振动器512这样的消费电流大的负载的驱动指令的情况下,不进行该驱动。
与以上相同,能使中央控制电路505具有上述第二至第四实施形态的各控制部的功能。
(变形例7)
存储本发明的程序的记录媒体是任意的,例如,能举出半导体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MD(MiniDisc)等光磁盘、软盘、硬盘等磁盘等。而且,也可以采用通过它们将程序供给手表50的存储器506,利用由CPU等构成的中央控制电路505进行控制的形态。
另外,这样的程序的安装方法也是任意的,使用上述的记录媒体装入手表等携带式信息机器中即可,也可以从存储着本发明的程序的服务器,通过因特网等网络,将程序供给手表等携带式信息机器的存储器,利用有CPU的MPU(Micro Processing Unit)进行控制的形态、所谓的网络发送形态。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信时应禁止驱动的负载部或多个负载部的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能取得为了维持与外部装置之间形成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同步而在每一规定周期进行同步信号的无线通信的低功耗模式、或与上述外部装置之间进行实际的无线数据通信的有功模式,
上述第四控制部在上述低功耗模式中进行上述同步信号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及上述有功模式的情况下,禁止无线通信部以外的一个或多个负载部的驱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通信是利用蓝牙的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进行上述无线通信时被禁止驱动的负载部包括
通过驱动蜂鸣器进行通知的蜂鸣通知功能部、通过驱动振动器用电动机进行通知的振动通知功能部、通过驱动LED进行通知的发光通知功能部、通过驱动液晶显示部进行显示的显示功能部等中的任意一个功能部。
17.(修改后)一种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二
检测具有功耗大的重负载部和功耗小的轻负载部的电子机器中作为电源设置的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检测过程;
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由第一控制部限制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一控制过程;以及
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被限制后,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二阈值电压的情况下,由第二控制部停止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及上述第一控制部以及轻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二控制过程。
18.(修改后)一种在控制电子机器的计算机中执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具有功耗大的重负载部和功耗小的轻负载部的电子机器中作为电源设置的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检测过程;
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由第一控制部限制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一控制过程;以及
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被限制后,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二阈值电压的情况下,由第二控制部停止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及上述第一控制部以及轻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二控制过程。
19.(修改后)一种存储了在控制电子机器的计算机中执行的程序的计算机能读取的存储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具有功耗大的重负载部和功耗小的轻负载部的电子机器中作为电源设置的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检测过程;
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由第一控制部限制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一控制过程;以及
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被限制后,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二阈值电压的情况下,由第二控制部停止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及上述第一控制部以及轻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二控制过程。

Claims (19)

1.一种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备有:
电池;
由上述电池驱动的多个负载部;
在驱动上述多个负载部时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限制上述电池对上述多个负载部的一部分的驱动的第一控制部;以及
在限制了上述多个负载部的一部分的驱动后,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二阈值电压的情况下,停止上述电池对上述多个负载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及上述第一控制部的驱动的第二控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负载部有重负载部;以及功耗比上述重负载部小的轻负载部,
上述第一控制部在上述多个负载部的驱动时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停止上述电池对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控制部在上述多个负载部的驱动时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输出启动上述第二控制部用的启动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轻负载部在上述第一控制部及上述第二控制部的驱动时由上述电池的内阻产生的电压降和只驱动上述第二控制部时由上述电池的内阻产生的电压降的差比上述第二控制部的电压检测分辨率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重负载部有无线通信部,
上述第一控制部有
为了间歇地驱动上述重负载部而由上述电池控制的装置;以及
由上述电池驱动上述重负载部时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上述第一阈值电压时,使上述电池对上述重负载部的间歇驱动结束的装置,
上述第二控制部备有对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变化的响应比上述第一控制部快的装置,当上述电池进行上述重负载部的间歇驱动、而且在上述电池不进行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的期间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三阈值电压以下时,该装置切断上述电池对上述第一控制部的供电,结束上述重负载部的间歇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备有第三控制部,该第三控制部是对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变化的响应比上述第一控制部快的装置,当由上述电池驱动上述重负载部时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比上述第一阈值电压低的第四阈值电压时,禁止上述电池对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轻负载部包括通知充电时期或电池更换时期的到来用的轻负载,
上述第一控制部在上述多个负载部的驱动时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了上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驱动通知充电时期或电池更换时期的到来的轻负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通知上述充电时期的到来的轻负载是显示文字信息或图像来通知充电时期的到来的显示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通知上述充电时期的到来的轻负载是发生警告声或振动来通知充电时期的到来的报警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负载部包括由上述电池驱动、与外部装置之间进行间歇的双向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功能部,
上述电子机器备有
检测上述电池的状态的检测装置;以及
在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到上述电池的状态达到了规定的状态时正在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禁止上述多个负载部中的上述无线通信功能部以外的规定的负载部的驱动的第四控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装置是检测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的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装置是检测上述电池的余量的电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四控制部根据由上述检测装置检测的上述电池的状态,决定进行无线通信时应禁止驱动的负载部或多个负载部的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能取得为了维持与外部装置之间形成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同步而在每一规定周期进行同步信号的无线通信的低功耗模式、或与上述外部装置之间进行实际的无线数据通信的有功模式,
上述第四控制部在上述低功耗模式中进行上述同步信号的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及上述有功模式的情况下,禁止无线通信部以外的一个或多个负载部的驱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无线通信是利用蓝牙的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机器,其特征在于:进行上述无线通信时被禁止驱动的负载部包括
通过驱动蜂鸣器进行通知的蜂鸣通知功能部、通过驱动振动器用电动机进行通知的振动通知功能部、通过驱动LED进行通知的发光通知功能部、通过驱动液晶显示部进行显示的显示功能部等中的任意一个功能部。
17.一种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具有功耗大的重负载部和功耗小的轻负载部的电子机器中作为电源设置的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检测过程;
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限制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一控制过程;以及
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被限制后,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二阈值电压的情况下,停止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及轻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二控制过程。
18.一种在控制电子机器的计算机中执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具有功耗大的重负载部和功耗小的轻负载部的电子机器中作为电源设置的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检测过程;
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限制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一控制过程;以及
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被限制后,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二阈值电压的情况下,停止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及轻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二控制过程。
19.一种存储了在控制电子机器的计算机中执行的程序的计算机能读取的存储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具有功耗大的重负载部和功耗小的轻负载部的电子机器中作为电源设置的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检测过程;
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一阈值电压的情况下,限制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一控制过程;以及
上述重负载部的驱动被限制后,在上述电池的输出电压下降到第二阈值电压的情况下,停止由上述电池进行的上述重负载部及轻负载部的驱动的第二控制过程。
CNB028015797A 2001-03-08 2002-03-08 电池驱动型电子机器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613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5523/01 2001-03-08
JP65523/2001 2001-03-08
JP2001065523 2001-03-08
JP86142/01 2001-03-23
JP86142/2001 2001-03-23
JP2001086142 2001-03-23
PCT/JP2002/002192 WO2002073770A1 (fr) 2001-03-08 2002-03-08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alimente par batterie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e ce dispositi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2497A true CN1462497A (zh) 2003-12-17
CN100361365C CN100361365C (zh) 2008-01-09

Family

ID=26610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15797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61365C (zh) 2001-03-08 2002-03-08 电池驱动型电子机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744698B2 (zh)
EP (1) EP1367687A4 (zh)
JP (1) JP3945404B2 (zh)
CN (1) CN100361365C (zh)
WO (1) WO2002073770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0850A (zh) * 2011-02-22 2012-08-29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表
CN103532175A (zh) * 2012-07-02 2014-01-2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充电率均等化装置以及电池系统
CN104466885A (zh) * 2014-12-19 2015-03-25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断路器控制器
CN106415916A (zh) * 2014-01-20 2017-02-1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源控制系统、电源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4062329B (zh) * 2007-12-10 2018-05-18 安晟信医疗科技控股公司 用电池供电的液体分析仪的快速充电
CN108233470A (zh) * 2017-12-28 2018-06-29 广州邦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电池供电电路
CN111525655A (zh) * 2020-06-02 2020-08-11 美登思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基站的精准供电控制器及精准供电系统
CN113030720A (zh) * 2017-05-16 2021-06-25 株式会社辰巳菱机 负载系统以及负载试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4721B2 (ja) * 2002-06-12 2009-0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時計システムおよび時計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TWI293825B (zh) * 2002-07-03 2008-02-21 Benq Corp
JP2004096714A (ja) * 2002-07-10 2004-03-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駆動型電子機器
JP2004045170A (ja) * 2002-07-11 2004-02-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電池残量警告回路
US9274576B2 (en) * 2003-03-17 2016-03-01 Callahan Cellular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ation of portable and mobile media player devices for wireless LAN services
US7768234B2 (en) * 2004-02-28 2010-08-03 Janik Craig M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ynchronizing and acquiring content for battery powered devices
US20050235091A1 (en) * 2004-04-20 2005-10-20 Caph Chen USB hub with built-in storage device
US7088256B2 (en) * 2004-07-30 2006-08-08 Motorola,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fore
US7151357B2 (en) * 2004-07-30 2006-12-19 Kye Systems Corporation 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 for induction charge device
NL1027162C2 (nl) * 2004-10-01 2006-04-04 In Lite Design B V Oplaadbare objectverlichting.
FR2880507A1 (fr) * 2004-12-30 2006-07-07 Cit Alcatel Dispositif de telecommunication mobile avec ihm deportee
JP2006208595A (ja) * 2005-01-26 2006-08-10 Brother Ind Ltd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JP4528332B2 (ja) * 2005-02-09 2010-08-18 エヌエックスピー ビー ヴィ 無線移動通信機器の安全なnfc機能を確保する方法、及び安全なnfc機能を有する無線移動通信機器
DE102005019751A1 (de) * 2005-04-28 2006-11-02 Braun Gmbh Blutdruckmessgerät
US7737655B1 (en) * 2006-07-26 2010-06-15 Koehler-Bright Star, Inc. Electronic control module for a lithium-ion battery powered lantern
KR101410175B1 (ko) * 2007-09-27 2014-06-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 키를 구비한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US8410915B2 (en) * 2007-10-30 2013-04-02 Nec Corporation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1424725B (zh) * 2007-10-31 2011-06-2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手机电池电容量估算方法及系统
JP2009165308A (ja) * 2008-01-09 2009-07-23 Hioki Ee Corp 電源回路および電子機器
EP3661067A1 (en) 2008-02-01 2020-06-0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JP5065958B2 (ja) * 2008-03-26 2012-11-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5406470B2 (ja) * 2008-06-20 2014-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バッファ駆動装置
JP4576462B2 (ja) * 2009-01-30 2010-11-10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ルータ装置
WO2012026573A1 (ja) * 2010-08-27 2012-03-0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管理装置
EP2643880A4 (en) 2010-11-25 2017-08-30 Cheevc Lt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JP5255086B2 (ja) * 2011-04-08 2013-08-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1790046B1 (ko) * 2011-07-15 2017-10-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보조배터리를 이용한 마스터장치의 충전장치 및 방법
US8756739B1 (en) * 2012-10-01 2014-06-24 Taft Instruments, Inc. Automatic solar power surface-cleaner
JP5990117B2 (ja) * 2013-03-04 2016-09-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方法、制御サーバ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211302B2 (ja) * 2013-05-09 2017-10-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池状態検出装置
CN105244928A (zh) * 2014-07-09 2016-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大负载终端的电源控制方法及电源控制装置
CN104320163B (zh) * 2014-10-10 2017-01-25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4578324A (zh) * 2015-02-04 2015-04-29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驱动装置
JP6459647B2 (ja) * 2015-03-06 2019-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および電子時計の制御方法
US11307536B2 (en) 2015-11-12 2022-04-19 Razer (Asia-Pacific) Pte. Ltd. Watches
JP6645358B2 (ja) * 2016-05-27 2020-02-1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電子時計、時刻補正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50088B2 (ja) 2016-08-05 2021-03-31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18058543A (ja) * 2016-10-07 2018-04-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載機器
WO2018164588A1 (en) * 2017-03-07 2018-09-13 Volt Technology Limited Battery with a voltage regulation device
JP6835676B2 (ja) * 2017-07-05 2021-02-24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電源システム、電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KR20210031336A (ko) * 2019-09-11 2021-03-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EP3798745B1 (fr) * 2019-09-30 2022-07-13 ETA SA Manufacture Horlogère Suisse Fond de boîte de montre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électronique de charge sans fil d'une source d'énergi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8969A (en) * 1973-12-26 1977-11-22 Citizen Watch Co., Ltd. Electric timepiece for display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thereof
GB2077004B (en) * 1980-05-22 1983-10-26 Suwa Seikosha Kk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onic timepieces
KR930001812B1 (ko) * 1990-07-19 1993-03-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이동체 통신시스템의 밧데리 과방전 및 과전압 보호회로
CH684143B5 (fr) * 1992-10-08 1995-01-31 Ebauchesfabrik Eta Ag Pièce d'horlogerie apte à recevoir des messages radiodiffusés affichés par ses aiguilles.
JPH07131402A (ja) * 1993-11-09 1995-05-19 Hitachi Ltd 携帯電話用電源監視装置
EP0818719B1 (en) * 1995-11-07 2002-08-14 Citizen Watch Co., Ltd. Heavy load driv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timepiece
DE69616758T2 (de) * 1995-12-06 2002-08-01 Citizen Watch Co Ltd Funkgeeichte uhr
JP3159911B2 (ja) 1995-12-18 2001-04-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選択呼出受信機
JPH09261315A (ja) 1996-03-26 1997-10-03 Aiwa Co Ltd 携帯用端末装置
JPH1164314A (ja) 1997-08-27 1999-03-05 Kyoto Jushi Seiko Kk 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カラム
JP2973303B2 (ja) * 1998-02-05 1999-11-08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電波修正時計
CN1145859C (zh) * 1999-01-06 2004-04-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JP3928292B2 (ja) 1999-03-01 2007-06-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3118514B2 (ja) 1999-04-05 2000-12-18 株式会社国際電気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低電圧警報機能付き無線呼出受信機
JP3064314U (ja) * 1999-04-20 2000-01-14 株式会社ハドソン バッテリ搭載装置
JP3449410B2 (ja) * 1999-07-22 2003-09-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の電気供給方法及びその電気供給装置
JP3702729B2 (ja) * 1999-11-24 2005-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および電子時計の駆動制御方法
JP2001339867A (ja) 2000-05-30 2001-12-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とモーターを内蔵する電気機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2329B (zh) * 2007-12-10 2018-05-18 安晟信医疗科技控股公司 用电池供电的液体分析仪的快速充电
CN102650850A (zh) * 2011-02-22 2012-08-29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表
CN102650850B (zh) * 2011-02-22 2015-11-2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表
CN103532175A (zh) * 2012-07-02 2014-01-2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充电率均等化装置以及电池系统
CN106415916A (zh) * 2014-01-20 2017-02-15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源控制系统、电源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4466885A (zh) * 2014-12-19 2015-03-25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断路器控制器
CN104466885B (zh) * 2014-12-19 2018-05-18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断路器控制器
CN113030720A (zh) * 2017-05-16 2021-06-25 株式会社辰巳菱机 负载系统以及负载试验装置
CN108233470A (zh) * 2017-12-28 2018-06-29 广州邦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电池供电电路
CN111525655A (zh) * 2020-06-02 2020-08-11 美登思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基站的精准供电控制器及精准供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367687A4 (en) 2008-11-05
US6744698B2 (en) 2004-06-01
CN100361365C (zh) 2008-01-09
JP3945404B2 (ja) 2007-07-18
JPWO2002073770A1 (ja) 2004-07-08
US20020171400A1 (en) 2002-11-21
WO2002073770A1 (fr) 2002-09-19
EP1367687A1 (en) 2003-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62497A (zh) 电池驱动型电子机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92474C (zh) 供电装置、供电方法、携带式电子机器和电子表
CN1232890C (zh) 袖珍电子设备
CN1132075C (zh) 电子仪器和电子仪器的控制方法
CN1092846C (zh) 二次电池的高速充电装置及其高速充电方法
CN1305263C (zh) 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311618C (zh) 开关电源装置
CN1229754C (zh) 光信息读取装置
CN1272237A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充电电池的容量推断方法以及充电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
CN1265525C (zh) 过充电防止方法、充电电路、电子装置及钟表
CN1543698A (zh) 充电电池的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1220783A (zh) 振荡电路、电子电路、半导体装置、电子装置和电子表
CN1858981A (zh) 电源调整电路及半导体器件
CN1132287C (zh) 电子机器和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
CN1299975A (zh) 电压检测设备,电池残余电压检测设备,电压检测方法,电池残余电压电压检测方法,电子表和电子设备
CN1509510A (zh) 用于具有可再充电电池的功率负荷设备的供电设备
CN1184546C (zh) 电子电路、半导体装置、电子装置及钟表
CN1239982C (zh) 数据处理系统
CN1145859C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835366A (zh) 开关转换器
CN1311619C (zh) 计时装置和计时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81615C (zh) 信号检测电路、数据传送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267845A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306634A (zh) 电子机器和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
CN1906922A (zh) 具有限制图像获取装置的数字照相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111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6111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