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5263C - 通信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05263C CN1305263C CNB028160460A CN02816046A CN1305263C CN 1305263 C CN1305263 C CN 1305263C CN B028160460 A CNB028160460 A CN B028160460A CN 02816046 A CN02816046 A CN 02816046A CN 1305263 C CN1305263 C CN 130526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o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 piece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04W4/21—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for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9—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for achieving mutual 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0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Bluetooth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card reading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容易地识别通信伙伴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手机(52)具有通过电磁波和个人计算机(51)的读/写器通信的非接触IC卡。当通过非接触IC卡接收到从读/写器发出的电磁波时,手机(52)将在非接触IC卡中设置的卡ID报告给个人计算机(51)。该卡ID包括手机(52)的蓝牙地址。当个人计算机(51)在询问时获得手机(52)和PDA(53)的蓝牙地址时,个人计算机(51)根据事先报告的蓝牙地址识别出手机(52)作为蓝牙设备以建立同步。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诸如个人计算机和手机的信息处理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尤其当将蓝牙用于通信时,能够指定作为通信伙伴的终端服务,并且更容易快速地启动通信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蓝牙作为短程无线通信方式已经受到关注,并且已经研发和推销了与此相符的各种设备。
蓝牙是由蓝牙SIG(特殊兴趣组)进行标准化的一种无线通信标准,并使用2.4GHz的通信频段(IMS(工业科学医疗)频段)和其他具有蓝牙模块的设备进行通信。
根据它们的形式将使用蓝牙的网络称作为微微网(Piconet)或者散射网(Scatternet)。散射网由相互连接的多个微微网组成。在每个网络中,存在扮演作为主机和从机角色的蓝牙设备。此后,如果有必要,将扮演主机的蓝牙设备称作为主机,而将扮演从机角色的蓝牙设备称作为从机。
图1是示出微微网和散射网概念的视图。
如图1所示,在每个微微网中,有一个主机和在此主机的控制下进行通信的一个或者多个从机。在此例子中,微微网1由主机1、从机1-1、和从机1-2组成,而微微网2由主机2和从机2-1组成。
当将微微网1和微微网2相互连接时就构成了散射网。在图1中,在微微网1和微微网2之间的通信连接未被激活。
为了形成这样的微微网以发送和接收各种信息,有必要在频域和时域中为微微网的所有蓝牙设备建立同步。
下面将描述频域和时域的同步。
在蓝牙中,例如,主机以79MHz的频宽将信号发送给从机。主机不在同一时间占有79MHz的整个频宽来发送信息,而是通过以1MHz的频宽间隔随机改变(跳变)信息的传输频率来发送信息。
接收从机通过随机跳变的方式和主机传输频率建立同步,以改变接收频率,如果必要,接收从主机所发送的信息。
由主机和从机所改变的频率的模式被称作为频率-跳变模式。当主机和从机共享频率跳变模式时,就在频率域中建立了同步。
在蓝牙中,以625μs的时间间隔在主机和每个从机之间的通信路径(通道)应用时分多路复用技术,以便允许在主机和多个从机之间通信。将该625μs的时间间隔称作为时隙。当共享时隙时,就在时域中建立了同步。
如随后所作的详细描述,所有从机的每一个根据主机的蓝牙地址,计算用于在频域中建立同步的频率跳变模式,并且根据主机的蓝牙时钟,将偏置添加到由从机所管理的蓝牙时钟,以获得用于在时域中建立同步的时隙时序。
每个蓝牙设备有唯一的48比特蓝牙地址,并且根据该地址唯一地计算频率跳变模式。所有蓝牙设备的每一个管理它自己的蓝牙时钟。
所以,在形成微微网之前,将包括用于在频域和时域中建立同步的蓝牙地址和蓝牙时钟的各种信息在主机和从机之间发送和接收。
接下来参照图2和图3所示的流程图,描述用于在频域和时域中建立同步和用于形成微微网的蓝牙设备的传统处理。
下面描述用于在如图1所示的主机1、从机1-1和从机1-2之间建立同步和用于形成微微网1的处理。随后详细描述将要发送和接收的分组。
这里描述整个的流程。
在步骤S1,主机1广播IQ(询问)分组以检测其周围所存在的从机。
例如,如图1所示,当在主机1的附近存在从机1-1和从机1-2时,从机1-1在步骤S31接收从主机1发送的IQ分组,处理进行到步骤S32,并且从机1-1将表示它自己属性的分组(FHS分组)发送给主机。
用相同的方法,当在步骤S51从机1-2接收IQ分组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52,并且从机1-2将FHS分组发送给主机。
从从机发送给主机的FHS分组包括作为从机属性信息的每个从机的蓝牙地址和蓝牙时钟。
主机1在步骤S2接收从从机1-1所发送的FHS分组,并在步骤S3接收从从机1-2所发送的FHS分组。
将由主机所进行的从广播IQ分组到接收为响应所述IQ分组而发送的FHS分组的一系列处理和由从机所进行的从接收所发送的IQ分组到为响应IQ分组发送FHS分组的一系列处理称作为“询问”。
在步骤S4,主机1根据在步骤S2中所接收的FHS分组将所生成的ID分组发送到从机1-1。
当从机1-1在步骤S33接收ID分组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34,并且从机1-1将和所接收的相同的ID分组发送到主机1,以报告分组发送和接收是可能的。
当主机1在步骤S5接收从从机1-1所发送的ID分组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6,并且主机1将FHS分组发送给从机1-1以将作为属性信息的主机1的蓝牙地址和蓝牙时钟报告给从机1-1。
在步骤S35,从机1-1从主机1接收FHS分组。据此,主机1和从机1-1相互交换它们的蓝牙地址和蓝牙时钟,它们是为在微微网中建立同步所必需的。
在步骤S36,从机1-1将ID分组发送给主机1以报告已经接收FHS分组。
在步骤S37,从机1-1根据从主机1发送的蓝牙地址和蓝牙时钟和主机1建立同步。随后将详细描述从机用于根据由主机所报告的信息建立同步的处理。
当主机1在步骤S7从从机1-1接收到所述报告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8,并且,紧接着在主机1已经将FHS分组和ID分组发送到从机1-1并从从机1-1接收到FHS分组和ID分组之后,主机1将FHS分组和ID分组发送到从机1-2并从从机1-2接收到FHS分组和ID分组。换言之,由主机1所进行的步骤S8至步骤S11的处理和由从机1-2所进行的步骤S53至步骤S57的处理与如上所述的步骤S4至步骤S7的处理及步骤S33至步骤S37的处理相同。
更具体地讲,在步骤S8,主机1将ID分组发送到从机1-2,并且为了响应此传输,从机1-2发送ID分组,以报告已经接收到由主机1所发送的ID分组。接着,主机1在步骤S10将FHS分组发送到从机1-2,以报告它自己的属性信息。
当从机1-2在步骤S55从主机1接收到FHS分组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56,并且从机1-2将ID分组发送给主机1。在步骤S57,从机1-2根据主机1所报告的蓝牙地址和蓝牙时钟和主机1建立同步。
将从如上所述的“询问”到同步建立的一系列处理称作为“呼叫”。
在步骤S12,主机1要求从机1-1报告蓝牙设备名称。给每个蓝牙设备指定一个蓝牙设备名称,并且用户能够改变该指定。
例如,当运行主机的用户选择通信伙伴时,使用蓝牙设备名称。如果通信伙伴需要通过它的蓝牙地址来选择,则用户需要记忆表示在微微网中已存的所有蓝牙设备地址的48比特数字。
当从机1-1在步骤S38从主机1接收请求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39,并且从机1-1将所指定的蓝牙设备名称报告给主机1。
在步骤S13,主机1接收由从机1-1所报告的蓝牙设备名称。
在步骤S14,主机1还请求从机1-2报告蓝牙设备名称。
当从机1-2在步骤S58从主机1接收所述请求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59,并且从机1-2将所指定的蓝牙设备名称报告给主机1。
当主机1在步骤S15从从机1-2接收所述报告时,处理进行到步骤S16,并且主机1在显示块显示用于选择将与之通信的从机的屏幕。在此选择屏幕上,显示在步骤S13和步骤S15中所获得的蓝牙设备名称。用户能够使用选择屏幕选择与之通信的从机。
图4是显示在建立同步后在蓝牙设备(主机)上显示选择屏幕的例子的视图。
如图所示,示出了所显示的选择窗口1,并且在左边提供了表明用户所操作的主机信息的主机显示块11。
主机显示块11由设备名显示块11A和地址显示块11B组成。设备名显示块11A显示主机的蓝牙设备名称,而地址显示块11B显示主机的蓝牙地址。
更具体地讲,设备名显示块11A的上边一行指示主机的蓝牙设备类目,而下边一行指示根据用户的想法能够改变的蓝牙设备名称。在此例子的情形中,将主机的类目设置为“计算机”(个人计算机),而将设备名称设置为“关于红色的计算机”。
几乎在选择窗口1的中心位置,垂直地显示了简介(profile)选择按钮12。用户选择从机的简介。简介指定了从机的通信方法。在图4中,示出了8个简介选择按钮12。
在选择窗口1的右边,示出了从机显示块13至19。和主机显示块11一样,每个从机显示块拥有一个设备名称显示块和一个地址显示块。
图4的例子情形中,正在主机和由从机显示块16所表示的从机之间进行通信。在从机显示块16中,将蓝牙设备的类目设置为“便携式电话”,而将蓝牙设备名称设置为“关于红色的便携式电话”。
图5是显示建立同步后在蓝牙设备上显示选择屏幕的另一个例子的视图。
在选择窗口31上,简介显示在左边,并示出了从机的蓝牙设备名称,以及夹在简介和所述名称之间的白色箭头。在此例子的情形中,例如,主机能够利用用于发送音乐文件的简介通过蓝牙和在选择窗口31的第一行所示的从机(关于黑色的播放器)进行通信。
尽管如图4和图5所示,列出了能够和它进行通信的蓝牙设备,然而,当通过如上所述的处理已经建好微微网并开始通信时,用户仍需要指定通信伙伴。
在用户选择通信伙伴之后,用户需要进一步根据伙伴设备选择简介。
例如,作为利用蓝牙的系统,已经提出了通过利用内置蓝牙模块的便携式电话为自动售货机处购买商品付费的系统。如上所述,即使它的复杂级不同,也希望必须要选择通信伙伴。
所以,与使用钞票付费的实际情形相比,自动售货机的购买程序可能会更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考虑了上述情形的情况下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允许在使用蓝牙的通信中指定作为通信伙伴的终端服务,并且更简单快捷地开始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转发电能并用于由通信终端的环形天线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获取位于附近的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中获取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指定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由所述第一获取处理器件所获取的识别信息和由所述第二获取处理器件所获取的属性信息、指定通信伙伴;以及第一同步建立处理器件,用于为通过利用由所述指定处理器件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所述通信终端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提供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第三无线通信块为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提供所述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通信块用于通过利用经环形天线所获得的感应电能量的至少一部分发送和接收数据;第二提供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四无线通信块提供所述通信终端的属性信息,以响应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所发送的请求;以及第二同步建立处理器件,用于经由第四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组成本发明的通信方法的用于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转发电能并用于由通信终端的环形天线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获取位于附近的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第二获取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中获取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指定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在第一获取处理步骤中所获取的识别信息和由第二获取处理步骤所获取的属性信息、指定通信伙伴;以及第一同步建立处理步骤,用于为通过利用在所述指定处理步骤中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用于所述通信终端的信息处理方法,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提供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第三无线通信块为信息处理装置提供该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通信块用于通过利用经环形天线所获得的感应电能量的至少一部分发送和接收数据;第二提供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四无线通信块提供所述通信终端的属性信息,以响应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所发送的请求;以及第二同步建立处理步骤,用于经由第四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第二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期望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中获取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指定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由所述第一获取处理器件所获取的识别信息和由所述第二获取处理器件所获取的属性信息、指定通信伙伴;以及同步建立处理器件,用于为通过利用由所述指定处理器件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
第一无线通信块的无线通信距离可能比第二无线通信块的无线通信距离更短。
第一获取处理器件可以通过利用用于转发电能量并用于通过通信终端的环形天线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获取位于附近的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属性信息可以包括能够识别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地址信息和由通信终端所管理的时钟信息。
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启动处理器件,用于为响应第一获取处理器件对识别信息的获取,而启动第二无线通信块。
信息处理装置可以这样构造,以致所述识别信息至少包括通信终端的蓝牙地址,所述第二获取处理器件获取由多个通信终端分别返回以响应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所发送的IQ分组的多个FHS分组,并且同步建立处理器件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将ID分组发送给由指定处理器件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并且当通信终端响应ID分组的发送时,进一步发送信息处理装置的FHS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第二获取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期望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中获取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指定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由所述第一获取处理步骤所获取的识别信息和由所述第二获取处理步骤所获取的属性信息、指定通信伙伴;以及同步建立处理步骤,用于为通过利用在所述指定处理步骤中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块的无线通信距离可能比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的无线通信距离更短。
在所述第一获取处理步骤中,可以通过利用用于转发电能量并用于通过通信终端的环形天线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获取位于附近的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
所述属性信息可以包括能够识别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地址信息和由通信终端所管理的时钟信息。
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可以这样构造,以致在第二获取处理步骤中,接收由多个通信终端分别返回以响应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所发送的IQ分组的多个FHS分组,并且,在同步建立处理步骤中,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将ID分组发送给由指定处理步骤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并且当通信终端响应ID分组的发送时,进一步发送信息处理装置的FHS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提供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第二提供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属性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以及同步建立处理器件,用于经过第二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第一无线通信块的无线通信距离可能比第二无线通信块的无线通信距离更短。
所述第一提供处理器件可以通过利用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块用于利用经环形天线所获得的感应电能量的至少一部分发送和接收数据。
所述识别信息可以至少包括能够识别通信终端的地址信息。
所述属性信息可以包括地址信息和由通信终端所管理的时钟信息。
所述通信终端还包括启动处理器件,用于为响应第一提供处理器件提供的识别信息,而启动第二无线通信块。
所述通信终端可以这样构造,以致所述识别信息至少包括蓝牙地址信息,所述第二提供处理器件发送FHS分组,以响应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所接收的IQ分组,并且,同步建立处理器件为响应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接收的ID分组,返回所述ID分组,并且当又接收到FHS分组时,再一次返回lD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终端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提供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第二提供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属性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以及同步建立处理步骤,用于经过第二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在所述第一提供处理步骤中,可以通过利用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块用于利用由环形天线所获得的感应电能量的至少一部分发送和接收数据。
所述识别信息可以至少包括能够识别它自己终端的地址信息。
所述属性信息可以包括所述地址信息和由它自己的终端管理的时钟信息。
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启动处理步骤,用于为响应第一提供处理步骤提供的识别信息,而启动第二无线通信块。
所述通信方法可以这样构造,以致所述识别信息至少包括蓝牙地址信息,在所述第二提供处理步骤中,发送FHS分组,以响应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所接收的IQ分组,并且,在同步建立处理步骤中,为响应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接收的ID分组,返回所述ID分组,并且当又接收到FHS分组时,再一次返回ID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扩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的连接终端,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第一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第二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发送和接收期望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中获取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指定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由第一获取处理器件所获取的识别信息和从多个通信终端所获取的属性信息、指定通信伙伴;以及同步建立处理器件,用于为通过利用由所述指定处理器件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扩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连接到通信终端的连接终端,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第一提供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第二提供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属性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以及同步建立处理器件,用于经过第二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程序,其特征在于使得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第一获取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第二获取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发送和接收期望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中获取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指定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在第一获取处理步骤所获取的识别信息和在第二获取处理步骤中所获取的属性信息、指定通信伙伴;以及同步建立处理步骤,用于为通过利用在指定处理步骤中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程序,其特征在于使得通信终端执行:第一提供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第二提供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属性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以及同步建立处理步骤,用于经过第二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存储处理器件,用于存储作为历史信息的涉及多个通信终端的信息,通过用于发送和接收想要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与所述多个通信终端进行通信;指定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由第一获取处理器件所获取的识别信息和所述历史信息、指定通信伙伴;以及同步建立处理器件,用于为通过利用由指定处理器件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和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
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可以这样构造,以致所述历史信息至少包括蓝牙地址信息,并且所述同步建立处理器件将根据蓝牙地址信息所产生的ID分组发送到由指定处理器件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并且,当由通信终端对所述ID分组做出响应时,进一步发送它自己的FHS分组。
在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中,通过利用用于转发电能并用于由通信终端的环形天线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获取位于附近的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中获取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通过利用所述识别信息和所述属性信息,指定通信伙伴。接着,为通过利用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通过利用第三无线通信块为信息处理装置提供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通信块用于通过利用经环形天线所获得的感应电能量的至少一部分发送和接收数据,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四无线通信块提供所述通信终端的属性信息,以响应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从信息处理装置所发送的请求,以及经由第四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无线通信时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中,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想要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获取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中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并且通过利用所获取的识别信息和所获取的属性信息指定通信伙伴。还为通过利用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
在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终端、通信方法和程序中,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所发送的预定请求,并且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属性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所发送的预定请求。还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块利用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扩展装置中,通过利用电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的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并且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期望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获取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通过利用所获取的识别信息和从多个通信终端所获取的属性信息指定通信伙伴,并且为通过利用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和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扩展装置中,通过电连接到通信终端的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连接终端和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并且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属性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接着,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块利用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在本发明的第二信息处理装置中,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的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存储作为历史信息的涉及多个通信终端的信息,通过用于发送和接收想要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与所述多个通信终端进行通信,通过利用所获取的识别信息和历史信息,指定所述通信伙伴。还为通过利用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和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微微网和散射网的概念的视图。
图2是描述用于在微微网中建立同步的传统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继图2之后,描述用于在微微网中建立同步的传统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用于选择通信终端的屏幕上的例子显示的视图。
图5是示出用于选择通信终端的屏幕上的另一个显示例子的视图。
图6是显示应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例视图。
图7是显示如图6所示的个人计算机外形示例的视图。
图8是显示如图6所示的另一个个人计算机外形示例的视图。
图9仍然是示出如图6所示的另一个个人计算机外形示例的视图。
图10是显示如图6所示的个人计算机侧面的视图。
图11是示出如图6所示的个人计算机结构的例子的框图。
图12是示出如图11所示的非接触IC卡读/写器结构的例子的框图。
图13是示出如图11所示的蓝牙模块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14是示出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外形例子的视图。
图15是示出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的另一个外形例子的视图。
图16示出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17是示出如图16所示的非接触IC卡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18是示出如图17所示的非接触IC技术参数例子的框图。
图19是示出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功能结构例子的框图。
图20是描述如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继图20之后,描述如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描述如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继图21之后,描述如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的其它处理的流程图。
图24A是以简图方式示出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另一个结构例子的视图。
图24B是以简图方式示出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另一个结构例子的视图。
图25A仍然是以简图方式示出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另一个结构例子的视图。
图25B仍然是以简图方式示出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另一个结构例子的视图。
图26A是以简图方式示出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结构例子的视图。
图26B是以简图方式示出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结构例子的视图。
图27是描述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是描述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的其它处理的流程图。
图29仍然是描述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的其它处理的流程图。
图30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普遍存在的通信群落概念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6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结构例子的视图。
在如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个人计算机51、便携式电话52、和PDA(个人数字助理)53每一个里面都有蓝牙模块,并且能够通过符合蓝牙的短程无线通信发送和接收各种信息。
便携式电话52里面还有非接触IC卡(IC接头)246(见图16)。个人计算机51配备有用于向和从非接触IC卡246读写各种信息的非接触IC卡读/写器105(见图11)。所以,不仅能够通过蓝牙通信而且能够通过从非接触IC卡读/写器105所发射的电磁波在个人计算机51和便携式电话52之间进行通信。
在应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当个人计算机51用作微微网的主机时,例如,个人计算机51根据通过电磁波从便携式电话52所获得的信息,将便携式电话52指定为用于通过蓝牙进行通信的从机,并且进行用于在微微网中建立同步的处理(如上所述的询问处理)。
随后将参照流程图描述所述处理。当用户将便携式电话52靠近个人计算机51,并且便携式电话52接收到由个人计算机51的非接触IC卡读/写器105所发出的电磁波时,在便携式电话52中内置的非接触IC卡246将已经指定的识别信息(随后称作为卡ID)发送到个人计算机51。
例如,所述卡ID是和为便携式电话52所指定的蓝牙地址(它的信息)相同的信息。当个人计算机51通过如上所述的询问获得便携式电话52和PDA 53的蓝牙地址时,个人计算机51就查询已经报告的所述蓝牙地址,以识别与其相对应的便携式电话52,并指定为通信伙伴。
所以,在图6中,便携式电话52和PDA 53两者都响应个人计算机51的询问,但随后所进行的呼叫仅仅在个人计算机51和便携式电话52之间进行。
利用这些处理,用户能够仅仅通过将便携式电话52靠近如图所示的个人计算机51,在不用在如上所述的选择屏幕上选择通信伙伴,就能够开始蓝牙通信。
例如,当用户将所预定的数据利用蓝牙从PDA 53发送到个人计算机51时,用户需要在如上所述的屏幕上选择个人计算机51作为通信伙伴。当用户从便携式电话52发送数据时,用户能够将预定数据发送到个人计算机51,而不需要进行这样的麻烦处理。
接下来将描述如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的结构。
图7至图10示出了如图6所示的个人计算机51的外形。此种笔记本类型的个人计算机51基本上由机体61和在机体61上能够打开和合上的显示块62组成。图7是示出显示块62从机体61打开的状态时的透视图。图8是机体61的平面图。图9是为机体61提供的随后将述的在微动拨盘63周围位置的放大视图。图10是从微动拨盘63侧的角度所看到的机体61的侧视图。
在机体61的上表面提供有当输入各种字符和符号时进行操作的键盘64、用作当移动指针(鼠标光标)时进行操作的指向设备(pointing device)的接触敏感垫(touch sensitive pad)65,以及电源开关67,并在机体61的侧面提供有微动拨盘(jog dial)63、插槽68、IEEE-1394端口70及其他。例如,能够提供棒式的指向设备代替接触敏感垫65。
在显示块62的前面,提供了用于显示图像的LCD(液晶显示器)66。在显示块62的上右部分,提供了电源灯PL、电池灯BL、必要时还有诸如信号灯ML之类的其他LED灯。在显示块62的较低位置能够提供电源灯PL、电池灯BL、信号灯ML及其他。
在机体61的键盘64的键之间并入微动拨盘63,以便和键盘具有相同的高度。微动拨盘63在以如图9所示的箭头“a”所表示的方向旋转时用来执行预定的处理,并且当以箭头“b”所示的方向按下时用来进行处理。可以将微动拨盘63放在机体61的左手边。或者,可以将微动拨盘63放在配备有LCD 66的显示块62的左手边或者右手边,或者可以在键盘64的“G”键和“H”键之间垂直放置。同时也可以在所述前面部分的中心位置放置微动拨盘63,以便在用食指操作接触敏感垫65时能够用拇指操作。或者,可以在沿着接触敏感垫65的上沿或者下沿的水平方向放置微动拨盘63,或者在接触敏感垫65的左右按钮之间垂直放置。而且,可以以倾斜方向的预定角度安装微动拨盘63,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地用手指操作微动拨盘63而不用限制方向为垂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而且,可以将微动拨盘63放置在作为指向设备的鼠标的侧面,这种情况下能够用拇指操作微动拨盘63。
图11是显示个人计算机51的电结构的框图。
例如,CPU(中央处理单元)81由英特尔公司制造的Pentium(注册商标)处理器或者其他的处理器组成,并且将此CPU 81连接到主总线82。而且可以将主总线82连接到桥83,并且还将所述桥83连接到AGP(加速图形端口)84和PCI总线85。桥83由例如英特尔公司所制造的400BX组成,并且控制CPU 81周边的设备及RAM 86(随机访问存储器)。而且,经过AGP 84将桥83连接到视频控制器87。桥83和桥107形成所谓的芯片组。
桥83还连接到RAM 86和高速缓冲存储器88。高速缓冲存储器88高速缓存由CPU 81所使用的数据。尽管在图中没有示出,初级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置在CPU 81中。
例如,RAM 86由DRAM(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组成,并且存储由CPU81所执行的程序和为CPU 81的性能所必需的数据。更具体地讲,当已经启动RAM 86时,将电子邮件程序86A、自动导航程序86B、微动拨盘状态监控程序86C、微动拨盘驱动器86D、操作程序(OS)86E、读/写器控制程序86F、蓝牙控制程序86G以及其他应用程序86H1至86Hn从HDD114转发到RAM86,并在RAM 86中存储。
电子邮件程序84A通过网络从诸如电话线93的通信线经由调制解调器92发送和接收信件。电子邮件程序84A具有作为特殊功能的接收邮件获取功能。接收邮件获取功能确定在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94所提供的邮件服务器95的邮箱96中是否已经存储了发送到用户的邮件。并且,当已经存储了发送到用户的邮件时,获取所述邮件。
自动导航程序86B按事先指定的顺序连续地启动事先指定的多个处理(或者程序),并执行所述处理。
微动拨盘状态监控程序86C从应用程序86H1至86Hn接收它们是否能够用微动拨盘进行操作。当用微动拨盘能够操作应用程序时,微动拨盘状态监控程序86C就进行处理以通过使用应用程序的用户接口功能向用户显示能够通过操作微动拨盘63所执行的操作。通常微动拨盘状态监控程序86C等待微动拨盘63的事件,并具有用于从应用程序接收报告的列表。微动拨盘驱动器86D相应地执行对于微动拨盘63的操作的各种功能。
OS(操作系统)86E控制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典型的操作系统包括微软公司的Windows(注册商标)95和Windows(注册商标)98,以及苹果公司的MACOS(注册商标)。
读/写器控制程序86F控制非接触IC卡读/写器105(必要时,以后称作为读/写器105)以检测其中具有非接触IC卡并位于个人计算机51附近的终端,并用电磁波向和从所述终端发送和接收各种信息。
蓝牙控制程序86G控制蓝牙模块106以检测在附近存在的蓝牙设备,以便建立同步,从而和蓝牙设备进行通信,并进行其他的处理。
视频控制器87连接到PCI总线85,经过AGP 84进一步连接到桥83,并且根据经过PCI总线85或者AGP 84所发送的数据控制LCD 66的显示。
将PCI总线85连接到声音控制器89,并且将它连接到扬声器90和麦克风66。声音控制器89接收麦克风66的音频输入,并将音频信号发送到扬声器90。
PCI总线85还连接到调制解调器92和PC卡插槽接口98。
能够将调制解调器92通过电话线93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94连接到互联网97或者邮件服务器95。
为了添加可选功能,将接口卡99安装在连接到允许向和从外部装置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PC卡插槽接口98的插槽68。例如,能够将接口卡99连接到驱动器100,并且能够向和从并入到驱动器100的磁盘101、光盘102、磁光盘103、半导体存储器104及其他部件发送和接收数据。
也可以通过USB端口115连接向和从磁盘101、光盘102、磁光盘103、半导体存储器104及其他部件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驱动器100。
进一步将PCI总线85连接到桥107。所述桥107由例如英特尔公司所制造的PIIX4E组成,并且控制各种输入和输出操作。更具体地讲,所述桥107由IDE(集成驱动电子技术)控制器/配置寄存器108、IDE接口109、定时器电路110和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11组成,并且控制连接到IDE总线113的设备、连接到USB端口115的设备、或者通过ISA/EIO(工业标准结构/扩展输入输出)总线112和I/O接口117连接的设备。
例如,当将GPS(全球定位系统)天线116安装在USB端口115时,USB接口111将从GPS天线116发送的位置数据和时间数据经过PCI总线85、桥83和主总线82发送到CPU 81。
IDE控制器/配置寄存器108由两个IDE控制器、所谓的初级IDE和次级IDE控制器、配置寄存器以及其他器件组成。
将初级IDE控制器经过IDE总线113连接到连接器(未示出),并将连接器连接到HDD 114。能够将次级IDE控制器经过另一个IDE总线(未示出)连接到外部装置。
HDD114存储电子邮件程序114A、自动导航程序114B、微动拨盘状态监控程序114C、微动拨盘驱动程序114D、OS(操作系统)114E、读/写器控制程序114F、蓝牙控制程序114G和其他应用程序114H1至114Hn,以及在这些程序中所使用的数据。在启动(引导)处理期间,连续地将在HDD 114中存储的程序114A至114Hn转发到RAM 86并存储其中。
进一步将ISA/EIO总线112连接到I/O接口117。将I/O接口117、ROM118、RAM119和CPU 120相互连接。
例如,所述ROM 118事先存储IEEE-1394接口程序118A、LED控制程序118B、接触敏感垫输入监控程序118C、键输入监控程序118D、唤醒程序118E和微动拨盘状态监控程序118F。
IEEE-1394接口程序118A经过IEEE-1394输入和输出端口70输入和输出符合IEEE 1394的数据。必要时,LED控制程序118B控制电源灯PL、电池灯BL和诸如信号灯ML的其他LED灯的接通。接触敏感垫输入监控程序118C监控用户使用接触敏感垫65进行的输入。键输入监控程序118D监控用户使用键盘64或者其他键开关进行的输入。唤醒程序118E根据从桥108的定时器电路110发送的当前时间数据确定是否已经到达事先指定的时间。当已经到达所指定的时间,则唤醒程序118E管理每个芯片的电源,以便启动预定处理(或者程序)。微动拨盘监控程序118F一直监控微动拨盘63的旋转型编码器块的旋转或者微动拨盘63的按压。
进一步将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118G写入ROM 118。BIOS意味着基本的输入和输出系统,并且是控制在OS和应用程序以及外围单元(诸如显示器、键盘和HDD)之间的数据输入和输出的软件程序。
RAM119有LED控制寄存器、接触敏感面板输入状态寄存器、键输入状态寄存器、时间设置寄存器、用于监控微动拨盘状态的I/O寄存器、IEEE-1394接口寄存器和诸如寄存器119A至119F的其他寄存器。当按下微动拨盘63时,LED控制寄存器控制显示电子邮件瞬时出现状态的信号灯ML的接通。当按下微动拨盘63时,键输入状态寄存器存储操作键标志。时间设置寄存器能够设置任何时间。
还能够将I/O接口117通过未示出的连接器连接到微动拨盘63、键盘64、接触敏感垫65、IEEE-1394输入和输出端口70。当用户通过使用微动拨盘63、键盘64或者接触敏感面板65进行操作时,I/O接口117接收对应于来自微动拨盘63、键盘64、或者接触敏感面板65的操作的信号,并将所述信号输出到ISA/EIO总线112。而且,所述I/O接口117经过IEEE-1394输入和输出端口70向和从外部发送和接收数据。还将所述I/O接口117连接到电源灯PL、电池灯BL、信号灯ML、电源控制电路121和由LED组成的其他灯。
将所述电源控制电路121连接到内置的电池122或者AC电源,给每个块提供必要的电源,并且进行内置电池122和用于外围装置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控制。CPU 120经过I/O接口117监控电源开关67的接通和关断电源的操作。
甚至当关断电源时,CPU 120也能够通过使用内部电源一直执行IEEE-1394接口程序118A至BIOS 118G。更具体地讲,甚至当在显示块62的LCD 66上没有打开任何窗口时,IEEE-1394接口程序118A至BIOS 118G也在不停地运行。所以,甚至当关断电源开关并且CPU 81没有启动OS 86E,CPU 120也在不停地执行微动拨盘状态接口程序118E,以便具有可编程的电源键(PPK)的功能而不需为个人计算机51提供特殊的键。当个人计算机51处于电源节省状态或者电源关断状态时,例如,用户能够仅仅通过按下微动拨盘63就启动所需要的软件或者所需要的脚本文件。
图12是显示如图11所示的非接触IC卡读/写器105的详细结构的例子的框图。
IC 131由CPU 151、SPU(信号处理单元)152、SCC(串行通信控制器)153和存储器154组成。存储器154由ROM 161和RAM 161组成。CPU 151至存储器154经过总线155相互连接。
CPU 151在RAM 162中逐步运行(develop)存储在ROM 161中的控制程序以根据从非接触IC卡246发送的响应数据和从如图11所示的CPU 81发送的控制信号执行各种处理。例如,CPU 151生成发送到非接触IC卡246的命令,将所述命令经过总线155输出到SPU 152,并将验证处理应用到从非接触IC卡246发送的数据。
当便携式电话52位于所述CPU 151附近并且由每个块所进行的处理报告所述卡ID时,如随后所述,CPU 151将所述卡ID报告给蓝牙模块106,并在CPU 81的控制下进行其他处理。
当将从非接触IC卡246发送的响应数据从解调制块134发送到SPU152时,所述SPU 152将例如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曼彻斯特码的解码)应用于所述数据,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发送到所述CPU 151。当将发送到非接触IC卡246的命令经总线155发送到SPU 152时,所述SPU 152将BPSK调制(编码以形成曼彻斯特码)应用于所述命令,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发送到调制块132。
SCC 153将从CPU 81发送的数据经过总线155发送到CPU 151,并将经过总线155从CPU 151发送的数据发送到CPU 81。
调制块132根据从SPU 152发送的数据,将ASK(幅移键控)调制应用于具有从振荡电路(OSC)133发送的预定频率(例如,13.56MHz)的载波,并从天线135输出已产生的调制波作为电磁波。解调块134解调经过天线135所获得的调制波(ASK调制波),并将所解调的数据输出到SPU 152。
天线135发射预定的电磁波,并根据其负载的变化确定非接触IC卡246(便携式电话52)是否位于附近。当确定非接触IC卡246位于附近时,天线135向和从非接触IC卡246发送和接收各种类型数据。
图13是显示如图11所示的蓝牙模块106的详细结构的例子框图。
CPU 171在RAM 173中逐渐运行在ROM 172中所存储的控制程序以便控制整个蓝牙模块106的操作。经过总线175将CPU 171至RAM 173相互连接。还将闪存174连接到总线175。
例如,为每个蓝牙设备指定闪存174,并将根据用户的口味能够改变的蓝牙设备名称和对于每个蓝牙设备唯一的蓝牙地址存储其中。
因为蓝牙地址是48位的标识符,并且对于每个蓝牙设备来说是唯一的,所以它被用于涉及蓝牙设备的管理的各种处理中。
如上所述,为了在微微网中建立同步,例如,有必要为所有的从机获得有关主机的频率跳变模式的信息。根据主机的蓝牙地址,由从机计算频率跳变模式。
更具体地讲,将蓝牙地址划分为LAP(低地址部分)的低址24位,接下来的较高址的UAP(较高地址部分)的8比特,以及剩余的NAP(无符号地址部分)的16位。为了计算频率跳变模式,使用了由整个LAP、24位和较低址的4位UAP组成的28位。
每个从机能够根据从主机所报告的蓝牙时钟和如上所述的在用于在微微网中建立同步的呼叫期间所获得的蓝牙地址的28比特,计算所述频率跳变模式。
所述频率跳变模式包括在询问期间所使用的询问频率跳变模式、在呼叫期间所使用的呼叫频率跳变模式、在微微网中已经建立同步之后在从机和主机之间进行通信所使用的信道频率跳变模式。当这3个频率跳变模式不必要单独地加以识别时,随后将它们笼统地称作为频率跳变模式。
回到图13,在微微网中建立同步之后,所述闪存174存储用来验证用作通信的其他部分的蓝牙设备和用来加密将要发送的数据的连接键,必要时,将它发送到CPU 171。
输入和输出接口176在CPU 171的控制下管理从如图11所示的CPU 81所发送的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以及从基带控制块177所发送的数据。
基带控制块177将从输入和输出接口176所发送的数据发送到GFSK(高斯频移键控)调制块191以便将所述数据发送到便携式电话52,并将从GFSK解调块197所发送的数据发送到总线175或者输入和输出接口176。
GFSK调制块191通过滤波器限制从基带控制块177发送的数据的高频分量,进行作为第一调制的频率调制,并将所获得的数据输出到频谱扩展块192。
频谱扩展块192根据如上所述计算和从跳变合成器块195报告的的频率跳变模式切换载波频率,将频谱扩展应用于所接收的数据,并将所获得的信号输出到通信控制块193。在蓝牙中,频谱扩展块192以625μs的间隔跳频,以发送数据。
通信控制块193使用2.4GHz的带宽从天线194发送已经频谱扩展的信号。通信控制块193将由天线194所接收的信号输出到逆频谱扩展块196。
逆频谱扩展块196根据从跳变合成器块195报告的频率跳变模式跳变接收频率,以例如获得从便携式电话52所发送的信号。逆频谱扩展块196还将逆频谱扩展应用于所获得的信号以再现便携式电话52的原始信号,并将所述信号输出到GFSK解调块197。GFSK解调块197将GFSK解调应用于从逆频谱扩展块196发送的信号,并将所获得的数据输出到基带控制块177。
接下来详细描述便携式电话52的示例结构。
如图14示出了如图6所示的便携式电话的外形结构示例。
如图14所示,便携式电话52由显示块212和机体213组成,并可以在中心合叶(hinge)块211处进行折叠。
显示块212具有能够伸缩的发送和接收天线214。便携式电话52通过天线214向和从作为固定无线终端的基站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波。
显示块212在上中心块(upper center block)还具有能够以几乎180度的角度旋转的照相机块215。便携式电话52通过照相机块215的CCD(电荷耦合设备)照相机216对想要物体照相。
当用户以几乎180度的角度旋转照相机块215时,如图15所示,显示块212在其前侧具有在照相机块215的后表面侧的中心所提供的扬声器224。凭借这一点,将便携式电话52切换到通常的电话呼叫状态。
显示块212还在其中心位置配备有液晶显示器217。液晶显示器217显示无线电波的接收状态,电池的剩余量、输入到电话簿的目的地的名称和电话号码、传输历史、电子邮件内容、简化的主页、由照相机块215的CCD照相机216所摄取的图像及其他。
在机体213的表面提供有诸如数字键“0”至“9”、呼叫键、重拨键、结束通话键和电源键以及电子邮件键的操作键218。将对应于操作键218的操作的各种指令输入到便携式电话52。
在操作键218的较低部分,机体213还配备有备忘录按钮219和麦克风220。当操作备忘录按钮219时,便携式电话52记录在通话期间目的方的声音。便携式电话52通过麦克风220收集在通话期间用户的声音。
在操作键218的上方,机体213配备有能够旋转的微动拨盘,其表面从机体213的表面略微突出。便携式电话52根据微动拨盘221的旋转操作执行诸如电话簿或者电子邮件的滚动操作、简化主页的页面滚动操作和图像驱动操作。
例如,机体213根据由用户进行的微动拨盘221的旋转操作,从在液晶显示器217上所显示的电话簿中所列出的多个电话号码中选择想要的电话号码,当朝机体213里面的方向按下微动拨盘213时,固定所选择的电话号码,并用所述电话号码进行电话呼叫。
在机体213的后表面安装有电池组。当合上结束通话和电源键时,电池组将电能供给每个电路块以使得它准备好操作。
在机体213的左侧的上部提供有用于安装可拆卸记忆棒(注册商标)的记忆棒插槽222。当按下备忘录按钮219时,便携式电话52将在通话期间的目的方的声音记录在所安装的记忆棒223中。便携式电话52还根据用户的操作将电子邮件、简单的主页和由CCD照相机216所拍摄的图像记录在所安装的记忆棒223中。
记忆棒223是由本发明的申请人索尼公司开发的闪存存储器卡。记忆棒223具有闪存存储器设备,它是在21.5mm长、50mm宽和2.8mm深的小而薄的塑料盒子里面的EEPROM(电子可擦除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非易失电子可重写和可擦除存储器。能够将诸如图像、声音和音乐的各种类型的数据经过它的10个引线端子写入记忆棒223或者从记忆棒223读出。
所以,因为能够将记忆棒223安装到便携式电话52上,所以便携式电话52通过记忆棒223能够和其它的电子单元共享数据。
当将用于添加预定功能的模块(芯片)并入到记忆棒223,并且将记忆棒223安装到记忆棒插槽222时,进一步扩展了便携式电话52的功能。
例如,如随后将述,当并入蓝牙模块和非接触IC卡的记忆棒223被安装在便携式电话52中时,即使这些模块没有内置于便携式电话52,还能够扩展便携式电话52以允许和个人计算机51进行蓝牙通信以及和非接触IC卡进行通信。
图16示出了便携式电话52的内部结构的例子。
通过主总线241将电源电路块235、操作输入控制块232、图像编码器233、照相机接口(I/F)块234、LCD控制块236、多路复用和分路块238、调制和解调电路块239、音频编解码器240、红外通信块245、非接触IC卡246以及蓝牙模块247相互连接到用于综合控制显示块212和机体213的每一个块的主控制块231上,并且将图像编码器233、图像解码器237、多路复用和分路块238、记忆棒控制块243、调制和解调电路块239以及音频编解码器240经过同步总线242连接到用于综合控制显示块212和机体213的每一个块的主控制块231上。
当用户合上结束通话和电源键时,电源电路块235将电能从电池组供给每一个块以使得便携式电话52准备好操作。当非接触IC卡246指示启动蓝牙模块247时,如随后所述,电源电路块235将电能供给蓝牙模块247以启动它。
当关断蓝牙模块247的电源时,在例如当便携式电话位于个人计算机51的附近并且非接触IC卡接收到从非接触IC卡读/写器105发出的电磁波时的时序,根据非接触IC卡246的指示接通所述电源。
在便携式电话52中,在由CPU、ROM、RAM和其它器件组成的主控制块231的控制下,将由麦克风220所获取的音频信号通过在电话通话模式期间的音频编解码器240转换为数字音频数据。调制和解调电路块239将频谱扩展处理应用于数字音频数据,并且发送和接收块244应用数模转换处理和频率转换处理,并通过便携式电话52中的天线214进行发送。
在便携式电话52中的电话通话模式期间,对天线214所接收的信号进行放大,对所放大的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处理和模数转换处理,调制和解调电路块239对其应用逆频谱扩展处理,并且音频编解码器240对其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便携式电话52从麦克风224输出对应于模拟音频信号的声音。
当在数据通信模式期间从便携式电话52发送电子邮件时,经过操作输入控制块232将通过操作键218和微动拨盘221的操作输入的文本数据发送到主控制块231。
在主控制块231的控制下,调制和解调电路块239将频谱扩展处理应用于所述文本数据,发送接收电路块244应用数模转换处理和频谱转换处理,并经过天线214将所获得的信号发送到基站。
当在数据通信模式期间便携式电话52接收到电子邮件时,调制和解调电路块239将逆频谱扩展处理应用于经过天线214从基站接收到的信号,以便恢复原始的文本数据,并经过LCD控制块236在液晶显示器217上作为电子邮件显示它。
接着,便携式电话52能够经过记忆棒控制块243根据用户操作将所接收的电子邮件记录在记忆棒中。
当在数据通信模式期间从便携式电话52发送图像数据时,经过照相机接口块234将CCD照相机216所捕获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编码器233。
当不发送CCD照相机216所捕获的图像数据时,便携式电话52可以经过照相机接口块234和LCD控制块236直接在液晶显示器217上显示所述图像数据。
图像编码器233按照预定的编码方法诸如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2或者MPEG4对从CCD照相机216发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以转换为所编码的图像数据,并将它发送到多路复用和分路块238。
同时,便携式电话52通过音频编解码器240将CCD照相机216进行图像捕获期间由麦克风220收集的声音发送到多路复用和分路块238作为数字音频数据。
多路复用和分路块238按预定方法将从图像编码器233发出的编码图像数据和从语音编码解码器233发出的音频数据进行多路复用,调制和解调电路块239将频谱扩展处理应用于作为结果获得的多路复用数据上,发送接收电路块244应用数模转换处理和频率转换处理,并接着经过天线214发送所述数据。
当在数据通信模式期间便携式电话52接收到连接到简化的主页的运动图像文件的数据时,调制和解调电路块239对通过天线214从基站接收的信号进行逆频谱扩展处理,并将作为结果获得的多路复用数据发送到多路复用和分路块238。
多路复用和分路块238将多路复用数据分路为编码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通过同步总线242将编码图像数据发送到图像解码器237,并将音频数据通过同步总线242发送到音频编解码器240。
图像解码器237按与预定的诸如MPEG2或MPEG4的编码方法相对应的解码方法对编码图像数据解码,以生成再现的运动图像数据,并经过LCD控制块236将它发送到液晶显示器217。这样,便携式电话52将显示包括在例如连接到简化主页的运动图像文件中的运动图像数据。
同时,音频编解码器240将音频数据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并将它发送到扬声器242。这样,便携式电话52再现包括在例如连接到简化主页的运动图像文件中的音频数据。
用与电子邮件相同的方法,便携式电话52能够按用户操作经过记忆棒控制块243将链接到已接收的简化主页上的数据记录到记忆棒223。
当非接触IC卡246位于个人计算机51附近并接收到从读/写器105发出的电磁波时,非接触IC卡246将各种信息发送到读/写器105。
图17是显示非接触IC卡246的详细结构例子的框图。
非接触IC卡246由例如如图所示的天线(环形天线)270和电容器271及并入到一个芯片的另一个结构中的IC组成,并通过利用电磁感应和读/写器105进行各种数据的半双工通信。非接触IC卡不一定要有卡的形状。IC卡是为了描述方便使用的名字,并且意味着它具有如上所述或者随后所述的功能。作为主要提供与非接触IC卡246相同功能的单元,例如可以得到Felica(注册商标)。
CPU 261在RAM 263中逐步运行存储在ROM 262中的控制程序,以控制整个非接触IC卡246的操作。当天线270接收到从读/写器105发出的电磁波时,例如,CPU 261将其具有的作为指定给非接触IC卡246的识别信息的卡ID报告给读/写器105。
所述ID卡能够按希望的方法加以改变。例如,所述ID卡是和指定给蓝牙模块247(便携式电话52)相同的名字,或者包括所述蓝牙设备名称。
在接口块269中,由ASK解调块283检测经过天线270接收的调制波(ASK调制波)的包络,以便解调所述波,并将解调所得数据输出到BPSK解调块272。由天线270和电容器271组成的LC电路生成具有从读/写器105发出的预定频率的电磁波的谐振。
在接口块269中,在天线270上激励的AC磁场由ASK解调块283进行调整,由稳压器281进行稳定,并作为DC电源供给每个块。随后所述,将从读/写器105所发出的电磁波的电能进行调整,以便生成足够的用于为非接触IC卡246所需电能的磁场。
在接口块269中,振荡电路284产生具有和数据的时钟频率相同频率的信号,并将所述信号输出到未示出的PLL块。
例如,当将诸如卡ID的数据发送到读/写器105时,按照从BPSK调制块268发送的数据例如接通/关断预定切换设备,并且,仅仅当所述切换设备接通时,才将预定负载并联连接到天线270,以便改变接口块269中的天线270的负载。
ASK调制块282通过使用天线270的负载变化将ASK调制应用到从读/写器105发出且由天线270接收的调制波,并将调制分量经过天线270发送到读/写器105(以改变读/写器105的天线135的端电压)(负载切换方法)。
当对ASK解调块283解调的数据进行BPSK调制时,BPSK解调块272按照从未示出的PLL块的时钟信号解调所述数据(曼彻斯特码的解码),并将解调数据输出到数据接收块273。必要时,数据接收块273将所接收数据输出到CPU 261及其他地方。
BPSK调制块268将BPSK调制(编码以形成曼彻斯特码)应用于从数据发送块267发送的数据,并将调制数据输出到ASK调制块282。
非接触IC卡246不仅将卡ID报告给个人计算机51,而且还执行诸如和读/写器105的验证处理和将要发送数据的加密处理之类的各种处理。
图18是显示非接触IC卡246的示例技术指标的视图。
如上所述,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在读/写器105和非接触IC卡246之间的通信,并且,所述通信速率是例如211.87kbps。
还如图所示,用于从读/写器105到非接触IC卡246的电能转发、用于从读/写器105到非接触IC卡246的数据转发以及从非接触IC卡246到读/写器105之间的数据转发的频带中心频率是例如13.56MHz。
从读/写器105输出的用于电能转发的无线电波功率是例如350mW,并且所述通信长度是,例如,大约10厘米,尽管它依赖于诸如天线特性的通信环境。
如上所述,将ASK调制应用于已经编码为曼彻斯特码的数据,并且将调制数据从读/写器105转发到非接触IC卡246。调制因子(数据信号的最大幅度/载波的最大幅度)是,例如,大约0.1。如上所述,通过按负载切换方法(根据输出数据接通/关断切换设备以改变天线135的负载)将输出数据转换为发送信号,进行从非接触IC卡246至读/写器105的数据转发。
回到图16,蓝牙模块247和,例如,个人计算机51的蓝牙模块106一起形成微微网,并且在主控制块231的控制下发送和接收各种数据。
因为蓝牙模块247具有如图13相同的结构,所以将忽略对其详细的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将蓝牙模块106的CPU称作为例如,CPU 171A,而将,将蓝牙模块247的CPU称作为例如,CPU 171B。其他项也按同样方法称呼。
在上述描述中,便携式电话52包括非接触IC卡246和蓝牙模块247。例如,可以这样构造以致将非接触IC卡246和蓝牙模块247并入记忆棒223,将记忆棒223安装到便携式电话52,并且由记忆棒控制块243控制非接触IC卡246和蓝牙模块247。
图19是示出便携式电话52的功能块的例子视图。
主程序301为便携式电话52提供有诸如电话呼叫功能和电子邮件发送接收功能的基本功能。非接触IC卡控制程序302控制非接触IC卡246的操作,并还与卡ID设置程序303、蓝牙控制程序304及其他程序一道进行各种处理。
例如,当便携式电话52位于个人计算机51附近时,非接触IC卡控制程序302发送与蓝牙地址相对应的卡ID给读/写器105,并且启动蓝牙模块247(蓝牙控制程序304),以响应从读/写器105接收电磁波。
卡ID设置程序303管理在EEPROM 264中存储的卡ID,并在必要时根据用户指示重写它。卡ID设置程序303还重写和设置卡ID以便包括指定给蓝牙模块247的蓝牙地址。
蓝牙控制程序304控制蓝牙模块247的操作以便实现和其他蓝牙设备的通信。蓝牙设备名称设置程序305管理在闪存174B(蓝牙模块247的闪存)中指定的蓝牙设备名称。
接下来将描述如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的操作。
下面参照如图20和图21所示的流程图首先描述其中个人计算机51指定通信伙伴并仅仅和微微网中的蓝牙设备建立同步的一系列处理。
在下面的处理中,假定个人计算机51用作主机而其他的蓝牙设备(便携式电话52和PDA 53)用作从机。在流程图的下面描述中,通信是指在微微网中建立同步并指定通信伙伴之后的蓝牙通信。
在步骤S121,读/写器控制程序86F发出电磁波以便检测安装有非接触IC卡的终端(便携式电话52)。读/写器控制程序86F通过预定控制命令控制读/写器105以便从天线135按预定间隔发射电磁波。
当便携式电话52位于个人计算机51附近并在步骤S131中接收到电磁波时,非接触IC卡控制程序302进行到步骤S132。从EEPROM 264中读出与指定到蓝牙模块247的蓝牙地址相对应的卡ID,并报告给读/写器105。
在步骤S122,接收到从非接触IC卡246发送的蓝牙地址。读/写器控制程序86F进行到步骤S123,并且,将蓝牙地址报告给蓝牙控制程序86G。
在步骤S101,蓝牙控制程序86G获得指定给便携式电话52(蓝牙模块247)的蓝牙地址。
在步骤S102至步骤S109中由蓝牙控制程序86G所执行的处理、在步骤S141及随后的步骤中由蓝牙控制程序304所执行的处理以及在步骤S161及后续步骤中由PDA 53的蓝牙控制程序所执行的处理与参照图2和图3描述的询问和呼叫的处理相同。
在步骤S102,蓝牙控制程序86G控制蓝牙模块106以便广播IQ分组。
更具体地讲,蓝牙控制程序86G使用两者都事先指定的LAP的24个比特(9E8B33)和UAP的4比特(全0)以及整个的28比特的蓝牙时钟,以生成询问频率跳变模式。
蓝牙控制程序86G还使用在事先指定的从9E8B00至9E8B3F范围的一个LAP地址块,以便生成IAC(询问访问码),并按计算的询问跳变模式广播由访问码组成的IQ分组。
由蓝牙发送和接收的分组由表示发送分组的目的地的68比特或者72比特的基本访问码、包括用于管理通信连接的参数的54比特分组首标和作为用户数据的0比特至2745比特(长度可变)有效负载组成。
在步骤S141由便携式电话52的蓝牙控制程序304接收通过蓝牙模块106的每一个块的处理从天线194广播的IQ分组,并在步骤S161由PDA 53的蓝牙控制程序来接收。
在步骤S142,蓝牙控制程序304将用于报告从机属性的FHS分组发送给个人计算机51以响应所述询问。在FHS分组中,所述有效负载包括涉及蓝牙模块247的蓝牙地址和蓝牙时钟的信息。
蓝牙控制程序86G在步骤S103接收FHS分组,以获得便携式电话52的属性信息。
在步骤S162,将表示PDA 53的属性的FHS分组以同样方法发送。在步骤S104,蓝牙控制程序86G接收到FHS分组。
利用如上所述的询问处理,蓝牙控制程序86G获取了在附近存在的所有从机的属性信息。
在步骤S105,蓝牙控制程序86G搜索所获得的FHS分组的属性信息,识别具有通过电磁波获得的蓝牙地址的从机,并将它指定为通信伙伴。更具体地讲,因为读/写器控制程序86F事先报告了便携式电话52的蓝牙地址,蓝牙控制程序86G就将已经发送包括蓝牙地址的FHS分组的便携式电话52指定为通信伙伴。
接着,蓝牙控制程序86G仅仅对指定为通信伙伴的便携式电话52进行呼叫(用于在微微网中建立同步的处理)。换言之,在蓝牙控制程序86G和PDA 53的蓝牙控制程序之间不进行后续处理。
在步骤S106中,蓝牙控制程序86G根据从便携式电话52获得的FHS分组中所描述的信息生成ID分组,并将所述分组发送到便携式电话。
更具体地讲,蓝牙控制程序86G使用指定给蓝牙模块247的蓝牙地址的LAP的24比特和UAP的较低位次的4比特和蓝牙时钟的28比特,它们都包括在所述FHS分组中,以便生成呼叫频率跳变模式。
蓝牙控制程序86G还使用蓝牙模块247的LAP以便生成DAC(设备访问码),并通过利用所计算的呼叫频率跳变模式将由DAC组成的ID分组发送到便携式电话52。
当在步骤S143接收到ID分组时,蓝牙控制程序304进行到步骤S144,并且将相同的ID分组发送到个人计算机51以报告所述ID分组已经成功接收到。
当在步骤S107接收到从便携式电话52发送的ID分组时,蓝牙控制程序86G进行到步骤S108,并将用于报告它自己的属性的FHS分组发送到便携式电话52。
在步骤S145,蓝牙控制程序304接收从个人计算机51发送到FHS分组以获得主机的属性信息。蓝牙控制程序304进行到步骤S146,并将ID分组发送到个人计算机51以报告已经接收到FHS分组。
接着,蓝牙控制程序304进行到步骤S147,并和微微网中的个人计算机51建立同步。
更具体地讲,蓝牙控制程序304使用指定给个人计算机51(蓝牙模块106)的蓝牙地址的LAP的24比特和UAP的较低位次的4比特以及蓝牙时钟的27比特,以便生成信道频率跳变模式以在频率域建立同步。
蓝牙控制程序304根据由个人计算机51所报告的蓝牙时钟,还将偏移(差值)添加到由所述程序管理的蓝牙时钟,以便在时间域建立同步。
在步骤S109,蓝牙控制程序86G接收从便携式电话52发送的ID分组。
在微微网中和便携式电话52建立同步之后,蓝牙控制程序86G进行到步骤S110,并开始蓝牙通信。
例如,蓝牙控制程序86G请求便携式电话52报告便携式电话52能够提供的简介(服务)。在蓝牙中,为预期拥有蓝牙技术的每一个单元指定全部的协议说明和用户接口,并为将要使用的每个协议指定简介。在所述简介中,为每个应用程序描述蓝牙的每一个层以及与所述层协作的功能。
蓝牙控制程序86G从由便携式电话52所报告的简介中选择预定的简介,并根据所述简介进行通信。
在获得能够提供的简介之前,或者在选择简介并进行通信之前可以要求相互验证。通过利用在个人计算机51和便携式电话52的数据库中指定的连接键进行验证。
例如,当个人计算机51和便携式电话52首次进行通信时,用户被要求输入PIN(个人识别号码)码以指定连接键。根据输入的PIN码和所生成的随机数,指定连接键。将所指定的连接键和通信伙伴的蓝牙地址一起输入到各个数据库。
作为连接键,按照使用,指定了“初始化键”,“单个键”,“组合键”,以及“主机键”。如上所述,当首次进行通信时按照PIN码和随机数指定的连接键是初始化键。在使用初始化键进行验证中,使用所述初始化键,要求验证的终端的蓝牙地址和由决定验证的终端所产生的128比特的随机数。
如上所述,通过在读/写器上通信,个人计算机51能够从非接触IC卡246中获得在所述微微网中需要与之建立同步的从机的蓝牙地址。所以,如图6所示,既使当PDA 53位于个人计算机51附近时,仅仅在个人计算机51和便携式电话52之间开始实行蓝牙通信,而不用选择终端。
这样,例如,为了和个人计算机51进行蓝牙通信,便携式电话52的用户能够仅仅通过将便携式电话52拿到个人计算机51的附近,就能够开始所述通信。为了从个人计算机51将数据转发到便携式电话52,用户还能够仅仅通过将便携式电话52拿到个人计算机51附近的相同方法开始通信。
在所述的描述中,假定个人计算机51、便携式电话52和PDA 53的蓝牙模块已经启动。当没有启动蓝牙模块时,例如,当接收到电磁波时,可以激活它们,并且接着在微微网中建立同步。
接下来通过参照如图22和图23的流程图描述当没有启动蓝牙模块时在微微网的通信系统中建立同步的一系列处理。
如图22和图23所示的处理基本上和参照图20和图21所描述的同步建立处理相同。如图22和图23的所述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便携式电话52的蓝牙模块247为响应从读/写器105所发出的电磁波而激活,而个人计算机51的蓝牙模块106为响应读/写器105接收到从非接触IC卡246发出的卡ID的状态而激活。
在步骤201,读/写器控制程序86F发出电磁波以检测安装有非接触IC卡的终端。
当在步骤S211接收到电磁波时,非接触IC卡控制程序302进行到步骤S212,并指示蓝牙控制程序304(蓝牙模块246)进行启动。
例如,非接触IC卡控制程序302报告主程序301已经接收到电磁波。为了响应此报告,主程序301就启动蓝牙控制程序304,并控制电源控制块235以给蓝牙模块247供电。
在步骤S221启动蓝牙控制程序304,并且,例如,(在询问扫描状态下)等待由主机(个人计算机51)做出的询问。
当非接触IC卡控制程序302启动了蓝牙控制程序304之后,非接触IC卡控制程序302进行到步骤S213,并将对应于所述蓝牙地址的卡ID报告给读/写器105。
当在步骤S202接收到卡ID时,读/写器控制程序86F进行到步骤S203,启动所述蓝牙控制程序86G,并给蓝牙模块106供电。
蓝牙控制程序86G在步骤S181被激活,进行到步骤S182,并接收读/写器控制程序86F从便携式电话52已经获得的蓝牙地址(卡ID)。
在步骤S203,读/写器控制程序86F激活蓝牙控制程序86G,接着进行到步骤S204,并将从便携式电话52获得的所述卡ID报告给蓝牙控制程序86G。
在后继的处理(在步骤S183至步骤S189的处理和在步骤S222至步骤S227的处理)中,蓝牙控制程序86G进行参照图20和图21描述的用于蓝牙模块246的询问和呼叫。
更具体地讲,蓝牙控制程序86G根据由读/写器105所报告的蓝牙地址,将便携式电话52指定为在微微网中应该与之建立同步的从机,并仅仅和微微网中的便携式电话52建立同步。
因为PDA 53没有从读/写器105接收到电磁波,故它没有被激活。所以,较容易指定通信伙伴。
如上所述,因为为响应接收的电磁波而激活蓝牙模块246,所以便携式电话52的用户仅仅通过将便携式电话52靠近个人计算机51,而不必例如进行用于激活蓝牙控制程序304的操作就能够激活蓝牙控制程序304。以如上所述相同的方式,因为根据从非接触IC卡246报告的卡ID指定通信伙伴,所以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就能够和个人计算机51进行蓝牙通信。
在上面的描述中,便携式电话52的蓝牙模块247为响应从读/写器105发出的电磁波而被激活,并且个人计算机51的蓝牙模块106为响应接收从便携式电话52发送的卡ID而被激活。可以在各种时序激活它们。
例如,可以在当将卡ID报告给个人计算机51时的时序(紧跟在步骤S213之后的时序)激活便携式电话52的蓝牙控制程序304。
在给便携式电话52的电源断开状态中,根据为响应接收到的电磁波而产生的电动势接通便携式电话52的电源,并激活蓝牙控制程序304也是可能的。
在上面的描述中,非接触IC卡246和蓝牙模块247都内置于便携式电话52中。例如,其中并入这些模块的记忆棒223安装到记忆棒插槽222以执行如上所述的处理。
图24A是以简图的方式显示将其中并入非接触IC卡246和蓝牙模块247的记忆棒223安装到便携式电话52以执行它的功能的视图。
甚至当非接触IC卡246或者蓝牙模块247没有内置于便携式电话52中,例如,通过安装记忆棒223到便携式电话52能够扩展便携式电话52的功能,并且如上所述,能够执行在微微网中用于建立同步的处理。
从记忆棒223读取用于控制重新添加功能的控制程序,并将其安装到便携式电话52中。例如,可以通过USB电缆从诸如如图11所示的磁盘101到半导体存储器104的记录介质安装控制程序。
可以使用并入有非接触IC卡246和蓝牙模块247的外部连接单元321代替记忆棒223,来扩展如图24B所示的便携式电话52的功能。例如,将外部连接单元321连接到在便携式电话52的预定位置提供的USB连接器或者充电电缆的连接器。
图25A是以简图方式显示将蓝牙模块247内置于便携式电话52,并将用记忆棒223将非接触IC卡246的功能添加到便携式电话52的视图。
当将记忆棒223安装到便携式电话52,并设置指定到非接触IC卡246的卡ID以便包括指定给蓝牙模块247的蓝牙地址时,能够执行如上所述的用于在微微网中建立同步的处理随后将参照流程图描述用于重写卡ID的处理。
如图25B所示,通过将外部连接单元321连接到便携式电话52只能够添加非接触IC卡的功能。
与图25A相比,图26A是以简图方式显示将非接触IC卡246内置于便携式电话52,并用记忆棒223将蓝牙模块247的功能添加到便携式电话52的视图。图26B是以简图方式显示将用外部连接单元321将蓝牙模块247的功能添加到便携式电话52的视图。
在下面的描述中,在不需要区分记忆棒223和添加非接触IC卡246功能、蓝牙模块247的功能或者它们两者的功能的外部连接单元321的场合,将它们笼统称作为功能扩展单元。
接下来参照流程图描述用于按要求重写在便携式电话52中的卡ID的处理。
首先参照如图27所示的流程图描述用于根据在便携式电话52中的蓝牙地址重写卡ID的处理。
在步骤S251,主程序301向卡ID设置程序303询问卡ID。当在步骤S271接收到所述询问时,卡ID设置程序303进行到步骤S272,读取在EEPROM 264中所指定的卡ID,并将它报告给主程序301。
当在步骤S252接收到所述卡ID时,主程序301进行到步骤S253,并向蓝牙控制程序304询问蓝牙地址。
当在步骤S281接收到询问时,蓝牙控制程序304进行到步骤S282,读取在闪存174B中存储的蓝牙地址,并将它报告给主程序301。
在步骤S254,主程序301获得由蓝牙控制程序304报告的蓝牙地址,并且将它和已经报告的卡ID比较。在步骤S255,主程序301确定所获得的卡ID是否至少包括所述蓝牙地址(有关蓝牙地址的信息)。
当主程序301在步骤S255中确定所述卡ID和蓝牙地址相同或者所述卡ID包括所述蓝牙地址时,主程序301终止所述处理。当主程序301在步骤S255确定所述卡ID不包括所述卡ID时,主程序301进行到步骤S256,并将所获得的蓝牙地址报告给卡ID设置程序303。
当在步骤S273接收到蓝牙地址时,卡ID设置程序303进行到步骤S274,并且将所述卡ID设置为蓝牙地址。换言之,卡ID设置程序304将在EEPROM 264中指定的卡ID重写为蓝牙地址。
这样,卡ID包括蓝牙地址,如上所述,将便携式电话52靠近用作主机的个人计算机51允许个人计算机51识别出在微微网中应该与之建立同步的从机。
包括下面所述的处理,可以以预定时间间隔进行用于重写卡ID的处理。因为非接触IC卡246被用于诸如列车出口通行和购物价格付费的各种场合,而不是蓝牙通信,所以用户可以按要求改变卡ID。所以,当以预定时间间隔重写卡ID时,每次用户想启动蓝牙通信时,用户不必重新指定卡ID。
可以在当接收到从读/写器105发出的电磁波的时序重写卡ID。这样,具有读/写器的主机能够更可靠地识别通信伙伴。
接下来参照如图28所示的流程图描述当安装用于添加非接触IC卡246的功能的功能扩展单元时在便携式电话52中进行的处理。
在步骤S301,主程序301确定是否已经安装用于添加非接触IC卡246的功能的功能扩展单元。主程序301一直等待直到确定所述单元已经被安装。当在步骤S301,主程序301确定例如在预定位置已经安装了如图25A所示的记忆棒223或者如图25B所示的外部连接单元321,则主程序301进行到步骤S302。
后续的处理和参照图27所描述的处理相同。更具体地讲,主程序301获得卡ID和蓝牙地址,并在步骤S306确定所述卡ID是否至少包括蓝牙地址。
当主程序301在步骤S306确定卡ID包括蓝牙地址时,主程序301终止所述处理。当主程序301确定所述卡ID不包括所述蓝牙地址时,主程序301进行到步骤S307,并且将所述蓝牙地址报告给卡ID设置程序303。
例如,卡ID设置程序303将所指定的卡ID重写为已接收的蓝牙地址。
这样,例如,仅仅当用户购买用于添加非接触IC卡246的记忆棒223,并将记忆棒223安装到便携式电话52时,非接触IC卡246的卡ID能够按要求被重写。
所以,用户能够使用已经添加功能的便携式电话52,以执行如上所述的用于在微微网中建立同步的处理,以及在不选择通信伙伴的情况下启动蓝牙通信。
接下来参照如图29所示的流程图描述当安装用于添加蓝牙模块247的功能的功能扩展单元时在便携式电话52中进行的处理。
在步骤S341,主程序301确定用于添加蓝牙模块247的功能扩展单元是否已经安装。主程序301一直等待直到它确定已经安装了所述单元。当在步骤S341,主程序301确定例如在预定位置已经安装了如图26A所示的记忆棒223或者如图26B所示的外部连接单元321,则主程序301进行到步骤S342。
后续的处理和参照图27所描述的处理相同。更具体地讲,主程序301获得卡ID和蓝牙地址,并在步骤S346确定所述卡ID是否至少包括蓝牙地址。
当主程序301在步骤S346确定卡ID包括蓝牙地址时,主程序301终止所述处理。当主程序301确定所述卡ID不包括所述蓝牙地址时,主程序301进行到步骤S347,并且将所述蓝牙地址报告给卡ID设置程序303。
卡ID设置程序303将例如,所指定的卡ID重写为已接收的蓝牙地址。
利用如上所述的处理,例如,仅仅当用户购买用于添加非接触IC卡247的功能的记忆棒223,并将记忆棒223安装到便携式电话52时,所述卡ID能够按要求被重写。而且,用户能够使用便携式电话52执行如上所述的用于建立微微网中的同步的处理。
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有用于存储卡ID的存储器和用于存储蓝牙地址的存储器。一个由非接触IC卡246和蓝牙模块247共享的存储器可以存储这些信息。可以将共享存储器并入到记忆棒223或者可以内置于便携式电话52。
在上面的描述中,个人计算机51用作主机,而便携式电话52用作从机。如果这两种设备扮演相反的角色当然是允许的。当为便携式电话52也提供读/写器时,便携式电话52检测个人计算机51并在微微网中根据从个人计算机51的非接触IC卡报告的卡ID建立同步还是可能的。
除了如上所述的个人计算机51和便携式电话52这一对外,还能够将其中通过在非接触IC卡和读/写器之间通信获得蓝牙地址,并根据所述蓝牙地址在微微网中建立同步的通信系统应用于各种单元对。
例如,能够在诸如便携式电话52或者PDA 53的便携式终端和诸如TV接收机、汽车导航装置、售货机或者ATM(自动柜员机)的装置之间形成诸如如上所述的通信系统。在此情形中,诸如便携式电话52或者PDA 53这样的便携式终端需要至少有蓝牙模块和非接触IC卡,并且诸如TV接收机、汽车导航装置、售货机或者ATM的装置至少需要有蓝牙模块和用于非接触IC卡的读/写器。
如果所述对中的一个拥有读/写器时,还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用于在由成对的便携式电话、成对的PDA、一对PDA和数字照相机或者一对PDA和数字视频照相机形成的微微网中建立同步的处理。
本发明不限于单元之间的连接。例如,为诸如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的运动物体,在建筑物内部,或者在整个城市中提供电磁感应通信块(读/写器和非接触IC卡)和蓝牙模块也是可能的,并且,可以将它们通过蓝牙模块和诸如互联网、LAN(局域网)或者WAN(广域网)的网络相连接,以形成所谓的普遍存在的通信群落(普遍存在的网络群落或者普遍存在的计算群落)。
图30是显示由应用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组成的普遍存在的群落的概念的视图。
在图中,将互联网354连接到接入点351和352、服务器355和356以及客户机PC 357,并且在它们之间能够发送和接收各种信息。
接入点351配备有非接触IC卡371、蓝牙模块372和读/写器373。当便携式电话52的用户仅仅将便携式电话52靠近接入点351时,将进行如上所述的用于指定通信伙伴的处理,并接着,用户能够通过蓝牙访问互联网354。
接入点352配备有读/写器381和无线LAN接入点382。所以,当将内置有非接触IC卡391和无线LAN客户机392的PDA 353的用户仅仅将PDA353靠近接入点352时,就能够进行如上所述的用于指定通信伙伴的处理,并接着,用户能够通过无线LAN访问互联网354。
例如,便携式电话52的用户仅仅通过将便携式电话52靠近在整个城市中安装的任何接入点351,就能够容易地并在任何时候从服务器355获得想要的内容,参与在服务器356中所展现的社区,或者操作位于远方的客户机PC 357。
当将类似于蓝牙地址的唯一地址指定给每个设备时,除了蓝牙通信外,还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如图33所示的接入点352和PDA 353之间用无线LAN(IEEE(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802.11b)进行的通信。
具体地讲,当将例如指定给PDA 353的具有128比特的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报告给接入点352的读/写器381时,PDA 353的用户能够仅仅通过将PDA 353靠近接入点352经无线LAN访问互联网354。
除了蓝牙通信外,还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例如,由IrDA、HomeRF(SWAP)和无线1394进行的通信。
代替如上所述通过利用诸如非接触IC卡那样的环形天线进行电能转发和数据转发的通信方法,可以使用抑制输出且通信距离预定比蓝牙通信方法及其它通信方法更短的任何通信方法。
如上所述,在蓝牙通信中,当建立同步且与之已建立同步的通信伙伴是首次进行通信的终端时,通常要求输入相同的PIN码给两边的单元。然而,在应用本发明,且例如根据由使用电磁感应或者其它方法的通信提供的识别信息,指定通信伙伴以使得准备好进行蓝牙通信的情形中,事先可以不必输入PIN码。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由两个终端通过使用电磁感应的通信共享预定PIN码。
在例如根据由使用电磁感应或者其它方法的通信提供的识别信息,指定通信伙伴以使得准备好进行蓝牙通信的情形中,可以事先进行设置以致根据预定简介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由使用电磁感应的通信的两个终端共享由它自己能够提供的简介,并且可以从所述的那些简介中选择预定简介。
如上所述,代替记忆棒223,可以使用具有能够将其插入预定插槽的外形的任何设备。例如,可以使用符合SD卡(注册商标)标准的设备和符合CF卡(注册商标)标准的设备,来代替记忆棒223。
在如上所述的情形中,单独地构造读/写器105和非接触IC卡246。可以为个人计算机51和便携式电话52分别提供具有这些设备中的两种设备功能的设备。此外,例如,可以如上所述,在记忆棒223中存储具有两种所述功能的设备,以扩展个人计算机51和便携式电话52的功能。
具有读/写器51的单元(诸如个人计算机51,如上所述)可以存储作为历史信息的有关过去进行蓝牙通信的单元的信息。这样,当由使用电磁感应的通信报告位于附近的单元的蓝牙地址或者其它信息时,通过查询所述历史信息能够识别位于附近的所述单元。
例如,作为历史信息存储单元的蓝牙地址或者蓝牙设备名称,或者参照图2所描述的所述单元的类别,或者由所述单元能够提供的简介。
不仅能够通过硬件而且能够通过软件实现如上所述的一系列处理。
当用软件实现所述一系列处理时,从网络或者记录介质将组成所述软件的程序安装到嵌入有专用硬件的个人计算机,或者通过安装各种程序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的诸如通用个人计算机的单元。
记录介质不仅包括用于存储程序且与所述装置分开放置以为用户提供所述程序的诸如如图11所示的磁盘101(包括软盘)、光盘102(包括CD-ROM(高密盘只读存储器)和DVD(数字多功能盘))、磁光盘103(包括MD(注册商标(迷你盘)))、和半导体存储器104的封装介质,而且包括事先嵌入到所述装置且为用户提供的诸如已经记录所述程序的HDD 114和ROM 119的单元。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的步骤不仅包括按所述次序以时间顺序的方式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不一定以时间顺序执行而并行地或者独立地处理的处理。
在本说明书中,系统指由多个装置组成的整个装置。
工业适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通过利用用于转发电能和用于通过利用通信终端的环形天线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获取位于附近的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获取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的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并且通过利用所述识别信息和属性信息指定通信伙伴。接着,为通过利用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和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通过利用第三无线通信块为信息处理装置提供所述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通信块用于通过利用由环形天线获得的感应电能的至少一部分发送和接收数据,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四无线通信块提供所述通信终端的属性信息,以响应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块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并经过第四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通信建立同步时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因此,能够指定作为通信伙伴的终端服务,并能够更容易和更快地启动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想要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获取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通过利用获取的识别信息和属性信息指定通信伙伴。还为通过利用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通信建立同步。因此,能够指定作为通信伙伴的终端服务,并能够更容易和更快地启动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终端、通信方法和程序,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并且,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属性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还经第二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因此,能够更容易和更快地启动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扩展装置,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电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并通过利用发送和接收期望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中获取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通过利用所获取的识别信息和从多个通信终端所获取的属性信息、指定通信伙伴,并为通过利用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因此,甚至当没有为信息处理装置提供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块时,也能够通过第一扩展装置添加它的功能,并能够更容易和更快地启动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扩展装置,通过利用电连接到通信终端的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连接终端,和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并且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属性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接着,经过第二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因此,甚至当没有为信息处理装置提供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块时,也能够通过第二扩展装置添加它的功能,并能够更容易和更快地启动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信息处理装置,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存储涉及与之通过用于发送和接收想要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终端的信息作为历史信息,并通过利用所获取的识别信息和历史信息指定通信伙伴。为通过利用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和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因此,能够容易地启动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通信,而不用获得有关过去与之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的信息。
Claims (32)
1.一种在普遍存在网络中的通信系统,包括信息处理装置和多个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由环形天线发送和接收通信终端的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获取位于附近的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以及
第二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中获取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搜索由所述第二获取处理器件获取的属性信息并用于将具有由所述第一获取处理器件获取的识别信息的通信终端指定为通信伙伴;以及为通过利用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并且
所述通信终端包括:
第一提供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第三无线通信块为信息处理装置提供该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通信块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
第二提供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四无线通信块提供所述通信终端的属性信息,以响应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从信息处理装置所发送的请求;以及经由第四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2.一种用于普遍存在的网络中的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该通信系统包括信息处理装置和多个通信终端,所述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获取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由环形天线发送和接收通信终端的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获取位于附近的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
第二获取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中获取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
指定处理步骤,用于搜索在所述第二获取处理步骤中获取的属性信息并用于将具有在所述第一获取处理步骤中获取的识别信息的通信终端指定为通信伙伴;以及
第一同步建立处理步骤,用于为通过利用在所述指定处理步骤中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并且
用于所述通信终端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提供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第三无线通信块为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提供所述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三无线通信块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第二提供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四无线通信块提供所述通信终端的属性信息,以响应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从信息处理装置所发送的请求;以及
第二同步建立处理步骤,用于经由所述第四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3.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
第二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期望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中获取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搜索由所述第二获取处理器件获取的属性信息并用于将具有由所述第一获取处理器件获取的识别信息的通信终端指定为通信伙伴;以及为通过利用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无线通信块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比第二无线通信块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获取处理器件通过利用用于由环形天线发送和接收通信终端的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获取位于附近的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能够识别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地址信息和由所述通信终端管理的时钟信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处理器件为响应所述第一获取处理器件对识别信息的获取,而启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信息至少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蓝牙地址;
所述第二获取处理器件获取由多个通信终端分别返回以响应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所发送的IQ分组的多个FHS分组;以及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将ID分组发送给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并且当通信终端响应ID分组的发送时,进一步发送信息处理装置的FHS分组。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块的负载变化确定通信终端位于附近时,所述第一获取处理器件操作。
1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
第二获取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期望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中获取包括所述通信终端的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
指定处理步骤,用于搜索在所述第二获取处理步骤中获取的属性信息并用于将具有在所述第一获取处理步骤中获取的识别信息的通信终端指定为通信伙伴;以及
同步建立处理步骤,用于为通过利用在指定处理步骤中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块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比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短。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获取处理步骤中,可以通过利用用于通过环形天线发送和接收通信终端的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获取位于附近的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能够识别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地址信息和由通信终端所管理的时钟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获取处理步骤中,接收由多个通信终端分别返回以响应通过利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所发送的IQ分组的多个FHS分组;以及
在所述同步建立处理步骤中,通过利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将ID分组发送给在所述指定处理步骤中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并且当所述通信终端响应所述ID分组的发送时,进一步发送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FHS分组。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根据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块的负载变化确定通信终端位于附近时,进行所述第一获取处理步骤的处理。
16.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提供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
第二提供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属性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以及经过第二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17.如权利要求16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块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比第二无线通信块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距离短。
18.如权利要求16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提供处理器件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通信终端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
19.如权利要求16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识别通信终端的地址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地址信息和由通信终端所管理的时钟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6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提供处理器件为响应第一提供处理器件对识别信息的提供,而启动第二无线通信块。
22.如权利要求16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信息至少包括蓝牙地址信息;
所述第二提供处理器件发送FHS分组,以响应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所接收的IQ分组;以及为响应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接收的ID分组,返回所述ID分组,并且当又接收到FHS分组时,再一次返回ID分组。
2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提供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
第二提供处理步骤,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属性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以及
同步建立处理步骤,用于经过第二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提供处理步骤中,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预定请求。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识别它自己终端的地址信息。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属性信息包括所述地址信息和由它自己的终端管理的时钟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启动处理步骤,用于为响应在第一提供处理步骤中对识别信息的提供,而启动第二无线通信块。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信息至少包括蓝牙地址信息;
在所述第二提供处理步骤中,发送FHS分组,以响应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所接收的IQ分组;以及
在所述同步建立处理步骤中,为响应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通信块接收的ID分组,返回所述ID分组,并且当又接收到FHS分组时,再一次返回ID分组。
29.一种能够安装在信息处理装置中的扩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的连接终端,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第一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
第二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发送和接收期望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从多个通信终端中获取多个通信终端的每一个的属性信息;搜索由所述第二获取处理器件获取的属性信息并用于将具有由所述第一获取处理器件获取的识别信息的通信终端指定为通信伙伴;以及为通过利用指定的通信终端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
30.一种能够安装在通信终端中的扩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连接到通信终端的连接终端,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第一提供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识别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第二提供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提供它自己的属性信息,以响应从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以及经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通过发送和接收预定信号建立同步,以响应当为由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块所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时,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请求。
3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处理器件,用于通过利用用于发送和接收预定数据的第一无线通信块从通信终端获取识别信息;
存储处理器件,用于存储作为历史信息的涉及多个通信终端的信息,通过用于发送和接收期望数据的第二无线通信块与所述多个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第二获取处理器件,用于搜索由所述存储处理器件存储的历史信息并用于将具有由所述第一获取处理器件所获取的识别信息的通信终端指定为通信伙伴;为通过利用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和第二无线通信块进行的无线通信建立同步。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历史信息至少包括蓝牙地址信息;以及
所述第二获取器件将根据蓝牙地址信息所产生的ID分组发送到由指定处理器件所指定的通信终端,并且,当由通信终端对所述ID分组做出响应时,进一步发送它自己的FHS分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218521A JP3671881B2 (ja) | 2001-07-18 | 2001-07-18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通信端末および方法、拡張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218521/2001 | 2001-07-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43732A CN1543732A (zh) | 2004-11-03 |
CN1305263C true CN1305263C (zh) | 2007-03-14 |
Family
ID=19052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81604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5263C (zh) | 2001-07-18 | 2002-07-16 | 通信系统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26225B2 (zh) |
EP (2) | EP3214802B1 (zh) |
JP (1) | JP3671881B2 (zh) |
KR (2) | KR20090130264A (zh) |
CN (1) | CN1305263C (zh) |
WO (1) | WO200300953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0835B (zh) * | 2009-01-28 | 2013-06-12 | 夏普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图像形成装置和便携信息终端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65658B1 (en) | 2001-05-18 | 2006-06-20 | Pal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and recharging a connector-less portable computer system |
JP4655427B2 (ja) * | 2001-07-19 | 2011-03-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通信端末および方法、拡張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JP4655439B2 (ja) * | 2001-09-13 | 2011-03-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KR101016535B1 (ko) * | 2001-11-01 | 2011-02-24 | 소니 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정보 처리 단말기 및 방법, 정보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
US7170557B2 (en) * | 2002-03-26 | 2007-01-30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Modular digital imaging system |
US7344074B2 (en) * | 2002-04-08 | 2008-03-18 | Nokia Corporation | Mobile terminal featuring smart card interrupt |
JP4481079B2 (ja) * | 2003-06-12 | 2010-06-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Bluetoothマスタ選択方法、Bluetoothマスタ選択プログラムおよびBluetooth装置 |
CN1836405A (zh) * | 2003-08-11 | 2006-09-20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电通信系统 |
WO2011143510A1 (en) | 2010-05-12 | 2011-11-17 | Lynk Labs, Inc. | Led lighting system |
US10499465B2 (en) | 2004-02-25 | 2019-12-03 | Lynk Labs, Inc. | High frequency multi-voltage and multi-brightness LED lighting devic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
US10575376B2 (en) | 2004-02-25 | 2020-02-25 | Lynk Labs, Inc. | A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AC LED drive methods and apparatus |
TWM264585U (en) * | 2004-09-03 | 2005-05-11 | Blue Expert Technology Corp | Duplex wireless transmission storage device |
EP1732293A4 (en) * | 2004-03-29 | 2009-03-11 | Pioneer Corp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IXED INFORMATION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
US7260417B2 (en) | 2004-05-04 | 2007-08-21 | Lsi Corporation | Wireless storage enterprise connectivity |
US7260423B2 (en) * | 2004-05-04 | 2007-08-21 | Lsi Corporation | Wireless storage device connectivity |
US20080182570A1 (en) * | 2004-05-21 | 2008-07-31 | Carmen Kuhl |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Functionality-Based Selective Establishing of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s |
JP2005341027A (ja) * | 2004-05-25 | 2005-12-08 | Nec Saitama Ltd | 携帯通信端末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
JP4670270B2 (ja) | 2004-06-28 | 2011-04-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
US7203772B2 (en) * | 2004-08-04 | 2007-04-10 |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 Ltd. | Bluetooth device with user-reconfigurable device name |
DE602005020828D1 (de) * | 2004-11-08 | 2010-06-02 | Sony Corp | Informationsverarbeitungssystem und informationsverarbeitungseinrichtung |
JP2006201959A (ja) | 2005-01-19 | 2006-08-0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及びプリント端末装置並びに画像保存システム及び画像保存装置 |
US20060205449A1 (en) * | 2005-03-08 | 2006-09-14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chanism for improved interoperability when content protection is used with an audio stream |
KR100689504B1 (ko) * | 2005-03-29 | 2007-03-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컨텐츠 전송 보호 장치 |
CN102984341B (zh) * | 2005-04-19 | 2015-04-29 | 诺基亚公司 | 控制移动终端设备中应用启动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WO2006111782A1 (en) * | 2005-04-19 | 2006-10-26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pplication launching in a mobile terminal device |
JP4900891B2 (ja) | 2005-04-27 | 2012-03-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TWI260871B (en) * | 2005-05-09 | 2006-08-21 | Compal Electronic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bluetooth transmission |
JP4774823B2 (ja) * | 2005-06-16 | 2011-09-1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設定方法、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設定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設定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
JP2007004488A (ja) * | 2005-06-23 | 2007-01-11 | Sony Corp | 電子広告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表示制御方法 |
JP4487906B2 (ja) * | 2005-11-16 | 2010-06-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端末機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
US7643798B2 (en) * | 2005-12-09 | 2010-01-05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Passive NFC activation of short distan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TW200826584A (en) * | 2005-12-21 | 2008-06-16 |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data content between a transmitter and a receiver |
DE102006005942A1 (de) * | 2006-02-09 | 2007-08-23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 Verfahren zur Unterstützung der Fehlersuch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KR100754207B1 (ko) * | 2006-02-15 | 2007-09-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디바이스의 접근에 따라 자동으로 응용을 실행하는방법 및 장치 |
US8424048B1 (en) | 2006-02-18 | 2013-04-16 | Philip Scott Lyr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for receiving and playing feature length movies |
WO2007105525A1 (ja) | 2006-03-10 | 2007-09-20 | Nec Corporation | 携帯端末、icカードモジュール、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8521601B1 (en) | 2006-04-08 | 2013-08-27 | Philip Scott Lyren | Marketing and selling feature length movies over networks |
EP2077025A2 (en) | 2006-08-15 | 2009-07-08 | Nxp B.V. | Device with an eeprom having both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and a second interface |
TW200835186A (en) * | 2006-11-15 | 2008-08-16 | Nxp Bv |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activation |
US20100029196A1 (en) * | 2007-01-22 | 2010-02-04 | Jook, Inc. | Selec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7969474B2 (en) * | 2007-02-23 | 2011-06-28 | Zenith Electronics Llc | Camera, encoder, and modulator in same enclosure |
JP4687691B2 (ja) * | 2007-06-06 | 2011-05-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機器間操作インターフェース、機器制御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1317495B2 (en) | 2007-10-06 | 2022-04-26 | Lynk Labs, Inc. | LED circuits and assemblies |
US11297705B2 (en) | 2007-10-06 | 2022-04-05 | Lynk Labs, Inc. | Multi-voltage and multi-brightness LED ligh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
US20090130971A1 (en) * | 2007-11-21 | 2009-05-21 | Polycom, Inc. | Method &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file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8233841B2 (en) | 2008-01-30 | 2012-07-31 | Ebay Inc. |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initialization |
JP4613969B2 (ja) | 2008-03-03 | 2011-01-1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20090248820A1 (en) * | 2008-03-25 | 2009-10-01 | Basir Otman A | Interactive unified access and control of mobile devices |
JP5500779B2 (ja) * | 2008-04-01 | 2014-05-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4535163B2 (ja) | 2008-04-08 | 2010-09-0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通信端末、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5475251B2 (ja) * | 2008-06-03 | 2014-04-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5125881B2 (ja) * | 2008-08-22 | 2013-01-2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及び書き込みデータの正当性確認方法 |
USD640976S1 (en) | 2008-08-28 | 2011-07-0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upport structure and/or cradle for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
US8868939B2 (en) | 2008-09-26 | 2014-10-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rtable power supply device with outlet connector |
US8850045B2 (en) | 2008-09-26 | 2014-09-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ing and sharing resources amongst devices |
US8401469B2 (en) | 2008-09-26 | 2013-03-1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hield for use with a computing device that receives an inductive signal transmission |
US8527688B2 (en) | 2008-09-26 | 2013-09-03 | Palm, Inc. | Extending device functionality amongst inductively linked devices |
US8712324B2 (en) | 2008-09-26 | 2014-04-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ductive signal transfer system for computing devices |
US8688037B2 (en) | 2008-09-26 | 2014-04-0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agnetic latch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mating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to an accessory device |
US8385822B2 (en) | 2008-09-26 | 2013-02-2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Orientation and presence detection for use in configuring operations of computing devices in docked environments |
US8234509B2 (en) | 2008-09-26 | 2012-07-3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ortable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
US9083686B2 (en) | 2008-11-12 | 2015-07-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tocol for program during startup sequence |
JP5332600B2 (ja) * | 2008-12-25 | 2013-11-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EP2377296B1 (en) | 2009-01-05 | 2019-10-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ior connector scheme for accessorizing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removeable housing segment |
CN104935776B (zh) | 2009-03-03 | 2019-04-05 | 夏普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数字照相机、信息处理装置 |
JP4741014B2 (ja) * | 2009-03-03 | 2011-08-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67332B2 (ja) * | 2009-03-13 | 2011-09-0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5293426B2 (ja) | 2009-06-09 | 2013-09-1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5119215B2 (ja) | 2009-07-07 | 2013-01-1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
JP5165646B2 (ja) | 2009-07-07 | 2013-03-2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9395827B2 (en) | 2009-07-21 | 2016-07-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for detecting orientation of magnetically coupled devices |
US8954001B2 (en) | 2009-07-21 | 2015-02-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wer bridge circuit for bi-directional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
US8437695B2 (en) | 2009-07-21 | 2013-05-0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ower bridge circuit for bi-directional inductive signaling |
US8755815B2 (en) | 2010-08-31 | 2014-06-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 ID for position determination |
US8395547B2 (en) | 2009-08-27 | 2013-03-12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ocation tracking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
USD674391S1 (en) | 2009-11-17 | 2013-01-1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ocking station for a computing device |
JP5815924B2 (ja) | 2010-03-24 | 2015-11-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管理サーバ |
US20130073617A1 (en) * | 2010-05-31 | 2013-03-21 | Nec Corporation | Information appliance data connection system, authentication device, client appliance, information appliance data connec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EP4344257A3 (en) | 2010-09-29 | 2024-06-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cation tracking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
WO2013026053A1 (en) | 2011-08-18 | 2013-02-21 | Lynk Labs, Inc. | Devices and systems having ac led circuits and methods of driving the same |
US9247597B2 (en) | 2011-12-02 | 2016-01-26 | Lynk Labs, Inc. | Color temperature controlled and low THD LED lighting devic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driving the same |
US9649165B2 (en) * | 2012-07-16 | 2017-05-16 | Cardiac Innovation, Llc | Medical device identifier |
JP5932543B2 (ja) * | 2012-07-26 | 2016-06-0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テザリング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
JP5624588B2 (ja) | 2012-09-04 | 2014-11-12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装置、認証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認証方法 |
US20160004502A1 (en) * | 2013-07-16 | 2016-01-07 | Cloudcar,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rrecting speech input |
JP5639236B1 (ja) * | 2013-07-31 | 2014-12-10 | 佳弘 東 | 携帯電子機器 |
CN103401738B (zh) * | 2013-07-31 | 2017-03-01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连接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
US10291329B2 (en) * | 2013-12-20 | 2019-05-14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Exchanging information between time-of-flight ranging devices |
CN109326021B (zh) * | 2015-07-06 | 2021-03-09 | 福建省新泽尔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功耗蓝牙开锁的方法 |
CN105466940A (zh) * | 2015-11-16 | 2016-04-06 | 赵飞腾 | 充气式电流互感器缺陷监测装置 |
CN105472545A (zh) * | 2015-12-31 | 2016-04-06 | 福建联迪商用设备有限公司 | 蓝牙自动连接方法和主设备、从设备和系统 |
US10034323B2 (en) * | 2016-10-05 | 2018-07-24 | Htc Corporation | Control method for B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host device and peripheral device |
WO2018217248A1 (en) * | 2017-05-23 | 2018-11-29 | Manansingh Raj | Usb data card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US11079077B2 (en) | 2017-08-31 | 2021-08-03 | Lynk Labs, Inc. | LED lighting system and installation methods |
US10108827B1 (en) * | 2017-11-14 | 2018-10-23 |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 Activating an output component to indicate an orientation of a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capable transaction card |
CN111491536B (zh) * | 2017-11-16 | 2022-10-18 | 阿莫善斯有限公司 |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盖 |
CN117241411A (zh) * | 2023-11-16 | 2023-12-15 | 吉林亮中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精简id码的通信连接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44781A (ja) * | 1999-11-18 | 2001-05-25 | Toshiba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CN1298229A (zh) * | 1999-11-25 | 2001-06-0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认证方法 |
JP2001156704A (ja) * | 1999-11-26 | 2001-06-08 | Ntt Docomo Inc |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345610B4 (de) * | 1992-06-17 | 2013-01-03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Hochfrequenz-Identifikationseinrichtung (HFID) |
GB2318673A (en) * | 1996-10-23 | 1998-04-29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Radiotelephone proximity detector |
EP1029421B1 (de) | 1997-11-07 | 2001-09-19 | Swisscom Mobile AG | Identifizierungskarte und identifizierungsverfahren |
DE69837680D1 (de) * | 1997-12-11 | 2007-06-06 | Ericsson Inc | Verteiltes funktelefon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6493550B1 (en) * | 1998-11-20 | 2002-12-10 | Ericsson Inc. | System proximity detection by mobile stations |
US6725061B1 (en) | 1999-01-12 | 2004-04-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accessories coupled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6525648B1 (en) * | 1999-01-29 | 2003-02-25 | Intermec Ip Corp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aking up data storage devic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6574266B1 (en) | 1999-06-25 | 2003-06-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Base-station-assisted terminal-to-terminal connection setup |
KR20010050972A (ko) * | 1999-10-13 | 2001-06-25 | 이데이 노부유끼 | 통신 장치, 통신 방법, 및 상기 통신 방법을 기록하기위한 기록 매체 및 통신 카드 |
KR100677078B1 (ko) | 1999-11-26 | 2007-02-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블루투스 장착 기기간 네트워크 운영 방법 |
EP1107512A1 (en) | 1999-12-03 | 2001-06-13 |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oftware for operating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
SE9904683L (sv) * | 1999-12-17 | 2001-06-18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od och system för att etablera en radioförbindelse med kort räckvidd |
GB2362070B (en) * | 2000-05-05 | 2004-06-16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
US7200130B2 (en) * | 2001-02-13 | 2007-04-03 | Nokia Corporation | Short range RF network configuration |
US20020123325A1 (en) * | 2001-03-01 | 2002-09-05 | Cooper Gerald M.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the security of wireless data services |
US20020174025A1 (en) * | 2001-05-17 | 2002-11-21 | Hind John R.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argeted advertising and personalized customer services |
JP3891043B2 (ja) | 2002-06-04 | 2007-03-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複数アンテナ対応インピーダンス整合装置を搭載した無線機 |
-
2001
- 2001-07-18 JP JP2001218521A patent/JP367188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
- 2002-07-16 EP EP16200196.0A patent/EP321480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7-16 KR KR1020097025133A patent/KR20090130264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2-07-16 EP EP02746081.5A patent/EP140865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7-16 WO PCT/JP2002/007198 patent/WO200300953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2-07-16 KR KR1020047000783A patent/KR10094940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2-07-16 US US10/484,050 patent/US832622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07-16 CN CNB028160460A patent/CN130526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44781A (ja) * | 1999-11-18 | 2001-05-25 | Toshiba Corp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CN1298229A (zh) * | 1999-11-25 | 2001-06-0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认证方法 |
JP2001156704A (ja) * | 1999-11-26 | 2001-06-08 | Ntt Docomo Inc |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0835B (zh) * | 2009-01-28 | 2013-06-12 | 夏普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图像形成装置和便携信息终端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408650A1 (en) | 2004-04-14 |
KR100949405B1 (ko) | 2010-03-24 |
WO2003009535A1 (fr) | 2003-01-30 |
JP2003032176A (ja) | 2003-01-31 |
EP3214802A1 (en) | 2017-09-06 |
CN1543732A (zh) | 2004-11-03 |
US8326225B2 (en) | 2012-12-04 |
EP1408650A4 (en) | 2007-11-14 |
EP1408650B1 (en) | 2016-12-28 |
KR20040023656A (ko) | 2004-03-18 |
US20040259499A1 (en) | 2004-12-23 |
KR20090130264A (ko) | 2009-12-21 |
EP3214802B1 (en) | 2020-09-02 |
JP3671881B2 (ja) | 2005-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05263C (zh) | 通信系统和方法 | |
CN1550086A (zh) | 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 |
CN1272939C (zh) | 信息提供系统、信息处理设备、通信终端及其方法 | |
CN1633781A (zh) |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 |
CN1240202C (zh) |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 |
CN1265588C (zh) | 通信装置和方法 | |
CN1311399C (zh) | 集成电路卡及信息处理终端、三方数据通信系统及方法 | |
CN1193570C (zh) | 协同处理呼入的移动电话和无线电通信装置 | |
CN1263295C (zh) | 信息处理装置 | |
CN1314212C (zh) | 信号处理设备和方法、信号处理系统、程序和媒体 | |
CN1484798A (zh) |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1082749C (zh) | 来话呼叫系统 | |
CN1242376C (zh) | 声音识别系统、装置、声音识别方法 | |
CN1299194C (zh) | 打印系统 | |
CN1554207A (zh) | 远程控制系统及远程控制方法、实行远程控制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可由远程控制而动作的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记录媒体 | |
CN101035092A (zh) | 信息处理设备、方法、和程序以及存储该程序的记录介质 | |
CN1631004A (zh)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 |
CN1471049A (zh) | 记录媒体支承器和电子卡系统 | |
CN1572087A (zh) | 通信系统与方法、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信息处理终端与方法 | |
CN1663181A (zh) | 通信系统、信息处理装置与方法 | |
CN1406430A (zh) | 便携式信息终端和用于便携式信息终端的数字相机以及便携式数字相机信息终端系统 | |
CN1759414A (zh) | 便携式终端装置及提供服务器装置 | |
CN1878024A (zh) | 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259249A (zh) | 能力可访问网络中的装置之间的连接授权方法 | |
CN1615646A (zh) | 通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