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7631A - 褐蘑菇栽培技术 - Google Patents
褐蘑菇栽培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57631A CN1457631A CN 03119511 CN03119511A CN1457631A CN 1457631 A CN1457631 A CN 1457631A CN 03119511 CN03119511 CN 03119511 CN 03119511 A CN03119511 A CN 03119511A CN 1457631 A CN1457631 A CN 14576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shroom
- brown
- brown mushroom
- cultivation
- b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褐蘑菇的栽培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设计者研制成功的将野生褐蘑菇用于人工栽培,将棉籽壳、稻草等原料采用限制前发酵与后发酵条件,限制整个培养阶段的生长条件,经过发酵的培养基出菇后要求开伞等技术应用于褐蘑菇栽培技术的生产工艺之中,不但使菇的产量高、口感好,更为我国增加了一个新的菇种,从而满足了人们和市场对新菇种与食用菌新技术的需求,如能得到广泛应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各种菇类的年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国食用菌的种类多以双孢菇、香菇、平菇等普通菇类为主。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杏鲍菇、茶新菇等珍稀品种的菇类但是这些菇类的栽培技术都是将原料装入塑料袋内在塑料大棚里出菇。由于这些落后的技术,都需要装袋后湿热灭菌,对栽培地理位置及栽培条件的要求局限性很大,并且在大规模生产时污染率相当大,致使这些菇类生产成本上升不能大面积推广。人们一直期望能有一个国内以前没有的新菇种及其科学的新颖的栽培技术出现,以满足人们和国内外市场对新的食用菌品种的需求,这是长期以来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褐蘑菇栽培技术克服了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没有新菇种及新菇种不能应用于发酵料复土生产的不足。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和人们提供了一个新颖的食用菌菇种和新菇种的生产栽培技术,从而改变了我国目前食用菌生产没有适合于发酵料复土生产的新菇种的落后局面。
本发明是设计者将自己研制成功的将野生褐蘑菇拉丁学名Agaricus brunnescens Peck用于人工栽培(1),将棉籽壳、稻草、麦杆、各种牲畜粪等原料做为培养基用于褐蘑菇的生产栽培(2),褐蘑菇的前发酵堆内水分在60%-85%之间。氨气含量在1%-3%之间(3),后发酵温度在49℃-69℃之间(4),后发酵在独立的场地或容器内在3-8天内缓慢降温至20℃左右以24℃为适宜,氨气含量降至10ppm以下(5),褐蘑菇菌种生长温度在18℃-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菌种培养基水分68%,接种量为原料干重的1.5%-2.5%,菌种为固体菌种或液体菌种(6),铺床铺含水量65%-75%的土壤厚度为3.5-5.5cm。生长期间菇床要浇水但菇床的土上不能有积水,使用“铺床助剂”与不使用“铺床助剂”均可(7),菇床管理温度在25.5℃-28.5℃之间,相对湿度在83%-92%之间,出菇温度菇床18℃-22℃,空间温度16℃-19℃(8),接种期CO2浓度在5000-10000PPm,菇潮之间CO2浓度12000-14000PPm,整个采菇期间在10000-12000PPm(9),褐蘑菇的采收和商品菇均为以开伞菇为主(10)等技术应用于褐蘑菇栽培技术的生产工艺之中,可以使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和市场又增加了一个新颖的菇种和可以大规模生产的食用菌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可以使千千万万的农民脱贫致富,可以使千千万万的下岗工人再就业,本发明如能得到广泛应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附图是褐蘑菇栽培技术生产作业流程示意图。图中1为将野生褐蘑菇用于人工栽培。2为将棉籽壳稻草等原料做为培养基用于褐蘑菇的生产栽培。3为前发酵堆内水份与氨气含量的要求。4为后发酵温度要求。5为后发酵对时间与温度及氨气含量的交叉要求。6为对菌种生产条件与接种量的要求。7为对铺床阶段的要求。8为发菌与出菇阶段菇床管理的要求。9为对二氧化碳含量的要求。10为褐蘑菇采收与商品菇外观朵形的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褐蘑菇栽培技术实施时按以上说明进行,生产栽培出的褐蘑菇不但产量高,味道鲜,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种营养物质,更可以深加工后供应国内外市场。
Claims (2)
1、一种食用菌的新品种及其生产栽培方法,它是由将野生褐蘑菇用于人工栽培(1),将棉籽壳稻草等原料做为培养基用于褐蘑菇的生产栽培(2),褐蘑菇前发酵堆内水份与氨气含量的范围(3),褐蘑菇后发酵温度范围(4),褐蘑菇后发酵对时间与温度及氨气含量的交叉要求(5),褐蘑菇对菌种生产条件与接种量的要求(6),褐蘑菇对铺床阶段的要求(7),褐蘑菇发菌与出菇阶段的管理方法(8)褐蘑菇整个生长阶段二氧化碳的需求方法(9),褐蘑菇采收与外观要求的方法(10)组成,其特征在于:
(1)将野生菇拉丁学名为:Agaricus brunnescens Peck
经分离获得的菌株命名为:褐蘑菇1021拉丁学名为:
Agaricus brunnescens Peck,并用于人工栽培,保藏号为:
0901。
(2)将棉籽壳、稻草、麦杆各种草类、农作物桔杆、牛粪、马粪、
鸡粪、牲畜粪等原料作为培养基用于褐蘑菇的生产栽培。
(3)褐蘑菇的前发酵堆内水份60%-85%,氨气含量1%-3%。
(4)褐蘑菇后发酵温度49℃-69℃。
(5)褐蘑菇后发酵在独立的场地或容器内3-8天内逐步降温到
24℃,氨气含量降至10PPm以下。
(6)褐蘑菇菌种生长温度18℃-28℃,空气相对湿度85%-95
%菌种培养基水份68%,接种量为原料干重的1.5-2.5%,
菌种为固体与液体两种。
(7)褐蘑菇铺床铺含水量65-75%的土壤厚度为3.5-5.5cm,可
以使用“铺床助剂”,也可以不使用“铺床助剂”。
(8)菇床管理温度25.5℃-28.5℃,相对湿度90%以上,菇蕾直
径是菇柄直径的2倍时浇水,出菇期相对湿度83%-92%,
出菇温度菇床18℃-22℃,空间温度16℃-19℃。
(9)接种期CO2浓度5000-10000PPm,采菇期10000-12000PPm,
菇潮之间10000-14000PPm。
(10)褐蘑菇的采收和商品菇的外观均为以开伞菇为主。
2、按权利要求1所述,褐蘑菇的生产栽培可以机械化操作、手工操作、小规模生产、大规模生产等多种形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119511 CN1457631A (zh) | 2003-03-07 | 2003-03-07 | 褐蘑菇栽培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119511 CN1457631A (zh) | 2003-03-07 | 2003-03-07 | 褐蘑菇栽培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57631A true CN1457631A (zh) | 2003-11-26 |
Family
ID=29430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119511 Pending CN1457631A (zh) | 2003-03-07 | 2003-03-07 | 褐蘑菇栽培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457631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2801C (zh) * | 2004-12-15 | 2007-06-27 | 田绍义 | 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方法及栽培方法 |
CN1326446C (zh) * | 2004-12-29 | 2007-07-18 | 杨军 | 野生宾王菇人工驯化及其栽培方法 |
CN104521559A (zh) * | 2014-12-18 | 2015-04-22 | 天津绿圣蓬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工厂化瓶栽真姬菇生育阶段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方法 |
CN108934774A (zh) * | 2018-08-01 | 2018-12-07 | 扬州神山爽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褐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褐菇培养方法 |
CN115191289A (zh) * | 2021-04-08 | 2022-10-18 | 临沂瑞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食用菌的培养工艺及其设备 |
-
2003
- 2003-03-07 CN CN 03119511 patent/CN145763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2801C (zh) * | 2004-12-15 | 2007-06-27 | 田绍义 | 中国野生种大肥蘑菇菌株分离方法及栽培方法 |
CN1326446C (zh) * | 2004-12-29 | 2007-07-18 | 杨军 | 野生宾王菇人工驯化及其栽培方法 |
CN104521559A (zh) * | 2014-12-18 | 2015-04-22 | 天津绿圣蓬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工厂化瓶栽真姬菇生育阶段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方法 |
CN104521559B (zh) * | 2014-12-18 | 2017-01-11 | 天津绿圣蓬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工厂化瓶栽真姬菇生育阶段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方法 |
CN108934774A (zh) * | 2018-08-01 | 2018-12-07 | 扬州神山爽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褐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褐菇培养方法 |
CN115191289A (zh) * | 2021-04-08 | 2022-10-18 | 临沂瑞泽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食用菌的培养工艺及其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01356B (zh) | 一种食用菌菌渣综合利用的方法 | |
CN102037849B (zh) | 一种银耳菌种培育方法 | |
CN102210235A (zh) | 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4285678A (zh) | 一种平菇超高产栽培的方法 | |
CN101491195A (zh) | 暗褐网柄牛肝菌菌种的培养方法 | |
CN104987156B (zh) |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 |
CN105165389B (zh) | 一种野生干巴菌工厂化生产方法 | |
CN103404364A (zh) | 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培养及高产栽培的方法 | |
CN102613000A (zh) | 以油茶果壳为主要原料在油茶树底栽培平菇的方法 | |
CN105123260A (zh) | 一种提高夏季香菇产量的方法 | |
CN107652077A (zh) | 一种批量化、连续化的农用酵素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 |
CN104641942A (zh) | 一种桑枝栽培平菇的方法 | |
CN104478546A (zh) |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猴头的方法 | |
CN102972212B (zh) | 一种利用粉渣作为栽培料生产姬菇的方法 | |
CN104285674B (zh) | 一种利用网袋墙式栽培草菇的方法 | |
CN104478547B (zh) |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黄伞的方法 | |
CN107125017A (zh) | 一种香菇的培育方法 | |
KR20140127390A (ko) | 유색팽이버섯 배지 조성물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버섯 재배방법 | |
CN106386170A (zh) | 一种平菇培育方法 | |
CN116724855A (zh) | 一种含木霉菌与芽孢杆菌的草莓育苗、栽培基质配方及其应用 | |
CN102379210A (zh) | 利用远志副产物栽培食用、药用真菌的方法 | |
CN1457631A (zh) | 褐蘑菇栽培技术 | |
CN110218657A (zh) | 一株长枝木霉md30及其研制的生物有机肥 | |
KR101944613B1 (ko) | 표고버섯의 배지 조성물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고버섯 재배방법 | |
CN108713449A (zh) | 一种茯苓的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