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2169A - 盘驱动器与盘介质 - Google Patents

盘驱动器与盘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52169A
CN1452169A CN03106481A CN03106481A CN1452169A CN 1452169 A CN1452169 A CN 1452169A CN 03106481 A CN03106481 A CN 03106481A CN 03106481 A CN03106481 A CN 03106481A CN 1452169 A CN1452169 A CN 1452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o signal
servo
signal frequency
read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6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1045C (zh
Inventor
足利宽
铃木伸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452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2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104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104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5/59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dis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1/00Head 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1/02Driving or moving of heads
    • G11B21/10Track finding or alig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Provisions for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track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i.e. track following
    • G11B21/106Track finding or alig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Provisions for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track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i.e. track following on dis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5/59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disks
    • G11B5/59633Servo formatting

Landscapes

  • Moving Of The Head To Find And Align With The Track (AREA)
  • Moving Of Head For Track Selection And Changing (AREA)
  • Magnetic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至少一个盘(10)上的多个伺服柱面(20)划分为几个区域而且对每个区域设置并记录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盘设备和盘介质。将伺服柱面(20)划分为预定区域并对每个区域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以便调节伺服信号记录在盘(10)上的记录密度,从而使伺服信号解调特性处于较好范围内。在该盘设备中,最好对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与和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之间的边界形成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利用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

Description

盘驱动器与盘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盘设备和盘介质,在该盘介质上,从至少一个诸如磁盘的盘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被划分为几个区域,而且事先对这些区域设置并存储不同伺服信号频率。
可旋转设置在诸如磁盘设备的盘设备上的盘可以从盘设备取下,如它被用作伺服磁道记录器(STW)的单片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写入伺服柱面的伺服信号图形,独立运送盘。通常,将此盘(或多个盘)称为“盘介质”(或“多个盘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有助于搞清楚具有根据现有技术排列的伺服信号图形的盘设备存在的问题,以下将参考图1至图6解释在其上排列了常规伺服信号图形的盘设备的配置和运行过程,以下将在本说明书的“附图说明”小节内说明图1至图6。
图1示出传统伺服信号图形的排列实例的原理图。此外,图2示出利用预定伺服信号频率记录的伺服信号的磁化反向图形与再现伺服信号波形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传统磁盘设备的伺服信号图形SSP通常以预定伺服信号基频记录在从盘100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200上。因此,伺服信号图形的每个区域以扇区方式排列在盘100上。
“伺服柱面”被定义为以堆栈方式排列的多个盘的多个伺服磁道(即:多个伺服磁道的柱面)的聚合,事先将伺服信号图形嵌入这些盘,而且这些盘以垂直方向排列,以便利用多个读/写头同时对这些伺服磁道进行存取。
磁盘设备上的盘100以匀速旋转,因此,在相同时间段内,旋转每个盘引起的每个盘外径部分(外侧)的移动距离大于每个盘内径部分(内侧)的移动距离。在利用悬挂在读写臂400上的读/写头500以预定伺服信号频率记录相同位数的伺服信号图形情况下,位于外侧的伺服信号图形比位于内侧的伺服信号图形占据的面积大。换句话说,外侧的伺服信号图形记录密度趋向于比内侧的伺服信号图形记录密度低。
据此,作为传统技术,设想了一种可变伺服信号频率记录系统(如下所述),在该系统中,在进行记录时,对外侧伺服柱面使用的伺服信号频率比对内侧伺服柱面使用的伺服信号频率高,从而相对降低伺服信号图形在外侧占据的面积。
通常,在利用预定伺服信号频率对盘表面上的多个伺服柱面记录伺服信号图形情况下,如图2所示,即使在外侧(外径部分)、中侧(中间部分)和内侧(内径部分)之间采用相同伺服信号频率,仍由伺服信号的磁化反向图形产生分别具有不同波形的各再现伺服信号。这样做的原因是,事实上,伺服信号图形的记录密度在内侧较高,而在外侧较低,因此尽管可以写入相同伺服信号图形,但是各再现伺服信号的波形互相不同。
因此,在用于从伺服信号波形中解调伺服信息的读通道中,如图3示出的曲线图所示,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的具有伺服柱面信息的格雷码的伺服信号误码率随伺服信号图形的记录密度(即: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的伺服信号图形密度)发生变化。为了使用具有较高格雷码伺服信号误码率特性的盘设备,要求伺服信号图形的记录密度大致恒定不变。
从此观点出发,期望利用传统可变伺服信号频率型系统保持伺服信号图形具有大致恒定记录密度,从而改善格雷码伺服信号误码率,在该传统系统中,通过改变从盘内侧到盘外侧的伺服信号频率,记录伺服信号图形。
图4示出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例子的原理图。以下将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的各种例子中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布局例子,传统的说明性可变伺服信号频率型系统采用这种伺服信号图形布局(必要时,请参考(kokai)第3-130968、5-174516、5-94674和10-255416号日本未审专利公开以及第2973247号日本专利)。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从内侧到外侧将盘100的多个伺服柱面200划分为3个区(PP0、PP1和PP2),并将利用不同伺服信号频率(Fs0、Fs1和Fs2)将伺服信号图形记录到每个区内。
图5示出说明根据可变伺服信号频率型传统系统的读/写头轨迹的例子的原理图,该读/写头的估计位置含有误差。此外,图6示出根据可变伺服信号频率型的传统系统位于不同伺服信号图形之间的边界上的再现伺服信号波形的示意图。
就读通道的当前使用的伺服信号解调函数而言,除了为了具有伺服信号解调函数而事先设置的给定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之外的任何其它信号不能进行精确解调。尽管也存在可以对其伺服信号频率偏离为了具有伺服信号解调函数而事先设置的给定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进行解调的读通道,但是该频率偏离给定伺服信号频率的容许范围非常小。
如果采用可变伺服信号频率型的传统系统,则要求事先根据读/写头500读取的给定伺服信号图形的伺服信号频率变化,设置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为了事先设置伺服信号频率,利用至此解调的伺服信息,估计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时读头所在的位置。
在读/写头进行查找操作时,估计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时读/写头所在的位置。如果始终精确估计估计位置,则不会产生什么问题。
假定估计位置的数值具有这样的误差,即例如读/写头的估计位置与利用第一伺服信号频率Fs0写入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PP0和利用第二伺服信号频率Fs1写入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PP1之间的边界(B01)相邻。如果读/写头实际到达的区域与与读/写头估计位置相关的区域互相不同,则不希望地对读通道设置了不同于读/写头实际到达区域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频率,因此产生了不能解调伺服信息的问题。
更具体地说,在在低速查找过程中读取几个伺服信号图形时,假定读/写头通过利用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写入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与和第一区域相邻的、利用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之间的边界附近。如果读/写头的估计位置具有误差,则与读/写头的估计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的区域与与读/写头的实际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的区域互相不同。因此,读通道伺服信号频率的设置与实际读取的伺服信号的伺服信号频率不同,所以不能解调伺服信号。
此外,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时,在没有读/写头最近读取操作的精确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估计读/写头的位置。因此,再一次对含有误差的估计轨迹进行估计。结果,设置了与读/写头的实际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不同的不精确伺服信号频率。
假定如图5所示移动读/写头的实际位置和读/写头的估计位置。一旦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被错误设置为与读/写头实际位置不同区域的数值,则不能连续设置伺服信号频率,而且通常不能解调伺服信号,从而导致不希望的查找误差。
在读/写头位于利用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伺服信号图形的各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磁道上(即:处于在磁道上条件下)时,同时读取相邻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因此,如图6所示,读/写头读取的波形包括两个相邻区域再现伺服波形的组合。
如果此时对读通道设置伺服信号频率Fs0,则利用已经读取的伺服信号的伺服信号频率Fs1写入的伺服信号分量形成噪声。此噪声与伺服信号频率Fs0的伺服信号的相关性强。因此,恶化了伺服信号频率Fs0的伺服信号的误码率,而且频繁出现解调错误,从而产生读/写头不能位于磁道上的精确位置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存在上述问题实现的,而且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读/写头的查找操作过程中,精确估计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时读/写头的位置,从而可以精确解调位于从盘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的整个区域上方的读/写头实际位置的各伺服信号的盘设备和盘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盘设备,该盘设备将从至少一个盘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各划分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在每个区域内形成对应于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事先存储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该盘设备还将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预定区域,与此同时,对每个区域设置伺服信号频率,以便可以设置记录在盘上的伺服信号的记录密度,从而使伺服信号的解调特性处于较好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中,将从至少一个盘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将对应于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区域内,事先存储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而且其中形成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与和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之间的边界,该边界具有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利用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的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
最好对根据本发明此实施例的盘设备进行配置,以便在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图形和排列在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所述区域内的伺服信号图形中,将具有相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同柱面上的头部(head portion),从而使各伺服信号图形互相同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将从至少一个盘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将对应于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区域内,事先存储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而且其中将利用设置在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以及或者利用设置在与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或者利用设置在与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三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相同伺服柱面上。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将从至少一个盘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中心频率,将对应于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每个区域内,事先存储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而且其中以这样的方式在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附近形成每个伺服柱面上的具有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即调节伺服信号记录在盘上的记录密度从而使伺服信号解调特性处于较好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将从至少一个盘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几个区域,而且对这样划分的不同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将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区域内,从盘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将利用一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相同伺服柱面上。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将从至少一个盘表面上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将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区域内,而且其中对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与和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之间的边界形成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利用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将从盘表面上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将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区域内,而且其中将利用设置在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以及或者利用设置在与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或者利用设置在与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三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所述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相同伺服柱面上。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将从盘表面上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中心频率,而且其中以这样的方式在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附近形成每个伺服柱面上的具有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即调节伺服信号记录在盘上的记录密度从而使伺服信号解调特性处于较好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将从盘表面上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这样划分的各不同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将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区域内,从所述盘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将利用一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相同伺服柱面上。
总之,根据本发明,将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几个区域,与此同时,以这样的方式对每个区域设置伺服信号频率,即调节从盘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记录的伺服信号的记录密度,从而使伺服信号的解调特性处于较好范围内。因此,在读/写头进行查找操作时,可以准确估计读/写头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时的位置,而且在从盘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的所有区域上可以准确解调读关于写头实际位置的伺服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将从盘上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的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几个区域,对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与和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之间的边界形成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利用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因此,在读/写头进行查找操作时,可以准确估计读/写头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时的位置,所以可以对伺服信号解调特性以高质量解调伺服信号。
附图说明
根据参考附图对优选实施例所做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包括:
图1是示出传统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实例的原理图;
图2是示出利用预定伺服信号频率记录的伺服信号的磁化反向图形与再现伺服信号波形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伺服信号误码率根据伺服信号图形密度变化的状态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实例的原理图;
图5是示出根据可变伺服信号频率型的传统系统其读/写头的估计位置具有误差的读/写头轨迹例子的原理图;
图6是示出根据可变伺服信号频率型的传统系统位于不同伺服信号图形之间的边界上的再现伺服信号波形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设备的机械部分主要结构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设备的机械部分主要结构的正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设备的控制单元配置的方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
图12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二部分;
图13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三部分;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读/写头估计位置的原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
图17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二部分;
图18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三部分;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读/写头估计位置的原理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的示意图;
图21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
图22A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二部分;
图22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三部分;
图23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四部分;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的示意图;
图25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
图26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二部分;
图27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三部分;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的示意图;
图29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
图30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二部分;
图31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三部分;
图3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读/写头估计位置的原理图;
图33是示出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不能被读通道解调的、被伺服PLL电路处理的不可用伺服信号频率范围的示意图;
图34是示出在第五实施例中可以被读通道解调的、被伺服PLL电路处理的可用伺服信号频率范围的示意图;
图3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的示意图;
图36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
图37A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二部分;
图37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三部分;以及
图38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四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图7至图38)说明本发明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和操作过程。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盘设备的机械部分主要结构的平面图;图8是示出根据同一个实施例的盘设备的机械部分主要结构的正视图;图9是示出同一个实施例的盘设备的控制单元配置的方框图。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盘设备,示出了用于将数据写入诸如硬盘的旋转盘(或者盘介质)2或者从诸如硬盘的旋转盘(或者盘介质)2上读取数据的诸如磁盘设备的盘设备1。此外,图7和图8示出如下所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盘设备1的机械部分,而图9示出用于盘设备1的运行过程的控制单元。在以下的说明中,分别利用相同的参考编号表示与上述部件单元类似或相同的各部件单元。
图7和8所示的盘设备1主要包括:利用机械方法保护盘设备内的盘10的盘外壳2、读/写头15和控制单元,以及印刷电路组件3,其具有安装在其上用于控制读/写头15的读/写操作的控制单元。盘外壳2包括同轴设置的、被与主轴11相连的主轴电机12驱动旋转的一个或多个旋转盘10,例如硬盘。通过利用伺服控制器26(在图9中被缩写为:SVC)控制主轴电机12的运行,可以使每个盘10以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旋转(请参考箭头A)。对盘10正面(或反面)上的磁记录表面形成多个磁道(或者多个柱面),以便将对应于预定数据的数据图形写入磁道上的任意位置(通常称为“扇区”)。
更具体地说,对于在在其上记录了伺服信号图形的一个盘上具有专用伺服面的伺服面伺服型盘设备,一个或多个盘10的磁记录面构成利用对应于进行伺服控制的伺服信号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的伺服面,而所有其它盘的每个磁记录面分别构成利用数据图形形成的数据面。相反,对于将伺服信号图形嵌入多个盘中每个盘的表面上的数据面伺服型盘设备,多个盘中每个盘的磁记录面既利用数据图形又利用伺服信号形成图形。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是用于后一种数据面伺服型盘设备的。
此外,图7和8所示的盘设备1包括读/写头15,它用于将数据写入磁记录面上的任意位置并从盘10的磁记录面上的任意位置读取数据。读/写头15安装在读/写头支持臂14的前端。利用伺服控制器16(参考图9)控制的音圈电机(通常缩写为:VCM)13驱动支持臂14,如下所述,而且以这样的方式驱动支持臂14,即使它移动到盘10内径部分上的位置与外围部分上的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结果,可以对在其上写入数据的盘10的磁记录面上的所有数据区进行存取。
例如,如果音圈电机13使支持臂14在箭头B所示的方向转动,则读/写头15沿盘10的径向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它可以扫描要求磁道。将机械滑道单元(ramp mechanism unit)16设置在盘10的外围部分上,并与支持臂14的前端接合以使读/写头15与盘10保持给定间距。
此外,盘设备1包括接口连接器(未示出),用于将磁盘设备内的控制单元与外部主机系统4互相连接在一起,如图9所示。
在图9中,将读/写头15从盘10读取的再现信号送到读/写头IC17,然后在经过放大后,将它送到印刷电路组件3。
对印刷电路组件3进行配置以包括:硬盘控制器(HDC)21、RAM(随机存取存储器)22、闪速ROM(FROM:闪速只读存储器)23、MPU(微处理器单元)24、读通道(RDC)25、伺服控制器(SVC)26以及驱动器27、28。将读/写头IC 17输出的再现信号送到位于印刷电路组件3上的读通道25以解调数据信息和伺服位置信息。
此外,将读通道25解调的伺服位置信息送到MPU 24。MPU 24根据存储在闪速ROM 23内的程序工作,因此将通过对送到其的伺服位置信息进行处理获得的信息送到伺服控制器26。MPU 24还通过伺服控制器26控制音圈电机13,并因此执行各种控制过程,例如使读/写头15查找指定磁道位置的过程等。在读/写头15进行查找操作时,MPU 24还用作读/写头位置估计装置,用于事先估计读/写头15的位置。
上述描述的控制单元的配置与所使用的传统盘设备的控制单元的配置基本相同。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的示意图。该图示出形成在单个盘10的伺服柱面20上的典型伺服信号图形。
根据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利用不同记录密度将伺服信号图形记录到盘表面上、在其内写入伺服信号的区域内。在所考虑的情况中,将从盘10的内侧到外侧的伺服柱面20上的各区域划分为2个区域(P0、P1)。
对这样划分的每个伺服柱面区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Fs0和Fs1,并在每个区内排列对应于每个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
另一方面,设置伺服信号频率以确保获得较满意的伺服同步标记误码率特性值、格雷码误码率特性值以及短脉冲串(burst)值分布特性值。
此外,区域P01形成在在其内排列了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0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P0与在其内排列了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1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P1之间的边界上,在区域P01中在其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0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1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
在区域P01的伺服柱面上,存在两个伺服信号图形,即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0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1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而且交替排列这两个伺服信号图形。
在作为数据面伺服系统的嵌入式伺服系统中,将数据区排列在各伺服信号图形之间。因此,在读/写头进行查找操作时,要求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估计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从而使它必须考虑读/写头位置的估计误差。就伺服柱面的数量而言,在其内将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0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1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的区域的宽度是估计读/写头位置的最大位置估计误差的两倍。
图11至13分别示出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
首先,如步骤S10所示,在发出查找命令后,根据读/写头位置的存储伺服信息和VCM电流,估计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步骤S11)。
通过将伺服柱面对各区域的对应表与读/写头的估计位置(伺服柱面)进行比较,确定与读/写头的估计位置有关的区域(步骤S12)。
此外,假定读/写头的估计位置(在附图中可以称为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图11所示的步骤S13)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处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盘的外侧,而不是处于其中心伺服柱面上(图12所示的步骤S14)。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外侧接触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12所示步骤S15)。
另一方面,假定读/写头的估计位置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参考图11所示步骤S1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处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盘的内侧,而不是处于其中心伺服柱面上(图12所示的步骤S14)。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内侧接触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12所示步骤S16)。
此外,假定读/写头的估计位置不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参考图11所示步骤S1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属于不同于与最新位置(最近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区域(图12所示的步骤S17)。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12所示步骤S18)。
中一方面,假定读/写头的估计位置不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参考图11所示步骤S1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与最新位置(最近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同属于一个区域(图12所示的步骤S17)。因此,不改变读通道伺服信号频率的设置(图12所示步骤S19)。
此外,如图3的步骤S20所示,通过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进行伺服解调。
如果伺服解调失败(因为伺服同步标记检测错误)(步骤S21),则利用估计的读/写头位置设置读/写头的位置(步骤S23)。
相反,如果伺服解调成功(因为正常检测到伺服同步标记)(步骤S21),则将解调的位置信息存储到存储器内(例如,图9所示的RAM),而且利用新获得的位置信息进行读/写头定位操作(步骤S22)。
如果读/写头的位置与用于查找操作的伺服柱面重合(步骤S24),则终止查找操作(步骤S25)。除非读/写头位置是用于查找操作的伺服柱面,否则,重新估计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位置以重复查找操作。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读/写头估计位置的原理图。将参考图14说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作用。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假定在读/写头进行查找操作时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的估计过程显示读/写头的估计位置位于各伺服信号频率区之间的边界上,即位于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新区域内。然后,即使在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具有估计误差,而且与读/写头实际到达的位置不同情况下,仍将估计误差两倍数量的柱面排列在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两个新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
因此,通过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各种伺服信号频率之一,利用1/2概率可以成功解调交替排列在伺服柱面上的、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各伺服信号图形。
相反,假定在进行低速查找操作时,读/写头通过含有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利用两个新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或者通过该区域附近。此外,还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具有估计误差,因此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与这样读取的伺服信号的伺服信号频率不同,因此,它不能解调该伺服信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待读取的下一个伺服信号仍具有对读通道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频率,因此可以被解调。所以,它可以防止出现不能对几个连续伺服信号进行解调的查找错误。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的示意图。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典型例子,示出形成在一个盘10的各伺服柱面20上的各伺服信号图形。
在图1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以不同记录密度将伺服信号图形记录在在其内的盘表面上写入了伺服信号的区域内。在这种情况下,将含有伺服柱面20的盘10的内侧到外侧的部分划分为两个区(P0、P1)。
对于这样划分的各伺服柱面区,分别设置不同的伺服信号频率Fs0和Fs1,以便将所设置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各划分区域内。
另一方面,设置伺服信号频率以确保伺服同步标记的误码率特性、格雷码误码率特性以及短脉冲串值分布特性较满意。
此外,利用区域P01形成在其内排列了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0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P0与在其内排列了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1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P1之间的边界,在区域P01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0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Fs0和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1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
在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包括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0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1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两个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P01内,沿盘的圆周方向互相连续地、靠紧地排列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因此读/写头不能同时读取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
另一方面,即使在在含有两个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与两个伺服信号频率中的任何一个的另一个区域之间存在不同情况下,用相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各伺服信号图形被排列,其头部互相同相。
在采用在其间排列了数据区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嵌入式伺服系统中,在读/写头进行查找操作时,需要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事先估计用于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因此,要求考虑读/写头位置的估计误差。就伺服柱面的数量而言,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0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1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宽度是读/写头最大位置估计误差的两倍。
图16至18分别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
首先,如步骤S30所示,在发出查找命令后,根据目前存储的、读/写头位置的VCM电流和存储伺服信息,估计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
通过将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与相应各区域和伺服柱面的表进行比较,确定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区域(步骤S32)。
此外,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区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图16所示的步骤S33)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处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盘的外侧,而不是处于其中心伺服柱面上(图17所示的步骤S34)。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外侧邻接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17所示步骤S35)。
相反,假定读/写头的估计位置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参考图16所示步骤S3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处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盘的内侧,而不是处于其中心伺服柱面上(图17所示的步骤S34)。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内侧邻接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17所示步骤S36)。
此外,假定读/写头的估计位置不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参考图16所示步骤S3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属于不同于与最新位置(最近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区域(图17所示的步骤S37)。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17所示步骤S38)。
相反,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不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参考图16所示步骤S3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与最新位置(最近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同属于一个区域(图17所示的步骤S37)。因此,不改变读通道伺服信号频率的设置(图17所示步骤S39)。
此外,如果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包括在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则分别解调两个连续读伺服信号(图17所示的步骤S40)。
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两个不同伺服信号中的其中一个伺服信号。因此,可以成功解调其中一个伺服信号(图18所示步骤S41至S44)。
利用可以被成功解调的两个伺服信号之一的位置信息进行读/写头定位过程(因为正常检测到伺服同步标记)(图18所示的步骤S45)。
相反,如果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不包括在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则通过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解调伺服信号(图17所示的步骤S46)。
如果不能进行伺服解调(因为伺服同步标记检测错误)(图18所示的步骤S47),则利用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执行读/写头定位过程(图18所示的步骤S45)。
相反,如果可以成功进行伺服解调(因为正常检测到伺服同步标记)(图18所示的步骤S47),则将解调的位置信息存储到存储单元内(图18所示的步骤S48),而且利用新获得的位置信息进行读/写头定位过程(图18所示的步骤S49)。
只要读/写头的位置位于用于查找操作的伺服柱面上(图18所示的步骤S50),就终止查找操作(图18所示的步骤S51)。除非读/写头位置与用于查找操作的伺服柱面重合,否则,重新估计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位置,并重复查找操作。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如果读/写头位于其内的给定磁道位置的伺服柱面(即:位于磁道上情况)位于在其内含有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0和Fs1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则与在进行查找操作时相同,通过连续读取连续排列的、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可以解调伺服信号。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读/写头估计位置的原理图。将参考图19说明第二实施例的作用。
根据第二实施例,在读/写头的查找操作中,假定用于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的估计过程显示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各伺服信号频率区之间的边界上,即位于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重新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然后,即使在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具有估计误差,而且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与读/写头实际到达的位置不同情况下,仍将估计误差两倍数量的柱面设置在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重新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
结果,通过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上述两个伺服信号频率之一,并且通过读取利用沿圆周方向连续排列的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解调伺服信号。这样,可以始终对伺服信号图形之一进行解调。因此,可以消除因为读通道伺服信号频率的设置过程可能产生的伺服信号解调误差。
此外,在进行低速查找操作时,还可以消除因为读通道伺服信号频率的设置过程可能导致的连续伺服信号解调误差。
假定读/写头处于位于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各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在磁道上状态下。根据具有上述两个区域内使用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两个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在该区域内沿圆周方向连续排列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被形成的事实,读/写头不同时读取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因此,可以读取一个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
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两个伺服信号频率之一。因此,可以解调该伺服信号,而且不出现因为读通道伺服信号频率的设置过程可能导致的伺服信号解调误差。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的示意图。此外,在此实施例中,作为典型例子,示出形成在一个盘10的各伺服柱面20上的各伺服信号图形。
根据图20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以不同记录密度将盘上的伺服信号图形记录在盘表面上的区域内,在该盘表面上写入了伺服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将从盘10的内侧到外侧上的伺服柱面20的各区域划分为几个区(例如,P0和P1)。
对于这样划分的各不同伺服柱面区,设置不同的伺服信号频率Fs0和Fs1,而且将对应于这样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应区域内。
另一方面,设置伺服信号频率以确保较满意的伺服同步标记的误码率特性值、格雷码误码率特性值以及短脉冲串值分布特性值。
此外,将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被设置为伺服信号频率Fs0和Fs1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P01形成在在其内将伺服信号频率被设置为Fs0的伺服信号图形区P0与和伺服信号频率Fs0的伺服信号图形区P0邻接的、被设置为伺服信号频率Fs1的伺服信号图形区P1之间的边界上。
在区域P01内,将具有被设置为Fs0和Fs1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伺服信号图形在区域P01内的排列间隔是该伺服信号图形在邻接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排列间隔的一半。在所关心的情况中,伺服信号频率Fs0和Fs1的伺服信号图形与其它伺服信号图形交替排列在各伺服柱面上。
另一方面,即使在在其内含有两个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与两个伺服信号频率中的任何一个的的另一个区域不同情况下,利用相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各伺服信号图形被记录,其头部互相为同相。
在使数据区排列在各伺服信号图形之间的嵌入式伺服系统中,在读/写头进行查找操作时,需要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估计读/写头的位置。
就伺服柱面的数量而言,在其内含有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宽度是读/写头位置的最大估计误差的两倍。
图21至23分别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
首先,如步骤S60所示,在发出查找命令后,根据读/写头位置的VCM电流和累积伺服信息,估计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步骤S61)。
通过将伺服柱面对各区域的相应表与读/写头位置进行比较,确定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区域(步骤S62)。
此外,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区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图21所示的步骤S63)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处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的、盘的外侧,而不是处于其中心伺服柱面上(图22A所示的步骤S64)。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外侧接触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22A所示步骤S65)。
相反,假定读/写头的估计位置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参考图21所示步骤S6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处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的、盘的内侧,而不是处于其中心伺服柱面上(图22A所示的步骤S634)。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内侧接触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22A所示步骤S66)。
此外,假定读/写头的估计位置不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图21所示步骤S6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不同于与最新读/写头位置(最近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区域内(图22A所示的步骤S70)。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22B所示步骤S71)。
此外,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不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参考图21所示步骤S6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与与最新(最近)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同属于一个区域(图22A所示的步骤S70)。因此,不改变读通道伺服信号频率的设置(图22B所示步骤S73)。
此外,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一方面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另一方面处于与根据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中心伺服柱面的读/写头位置估计误差对应的各伺服柱面范围内(图22B所示步骤S67)。然后,将读取伺服信号图形的时间设置为读取含有利用有关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时间的一半(图22B所示步骤S68)。
此外,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一方面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但是另一方面又不处于与根据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中心伺服柱面的读/写头位置估计误差对应的各伺服柱面范围内(图22B所示步骤S67)。然后,以这样的方式设置读取伺服信号图形的时间,以读取与最靠近估计的读/写头位置的、含有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邻接的、利用一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图22B所示步骤S69)。
此外,假定读/写头位置不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图21所示步骤S6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与与最新(最近)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不同的区域内(图22A所示的步骤S70)。然后,对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一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设置读取伺服信号图形的时间(图22B所示步骤S72)。
此外,假定读/写头位置不处于含有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的边界上的、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图21所示步骤S6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与与最新(最近)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位于同一个区域内(图22A所示的步骤S70)。因此,不改变读取伺服信号图形的定时(图22B所示步骤S74)。
此外,如图23的步骤S75所示,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以解调伺服信号。如果不能解调伺服信号(因为伺服同步标记检测错误)(图23所示的步骤S76),则利用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将读/写头设置在适当位置(图23所示的步骤S77)。
相反,如果可以进行伺服解调(因为正常检测到伺服同步标记)(图23所示的步骤S76),则将解调的位置信息存储到存储器内,而且利用新获得的位置信息进行读/写头定位过程(图23所示的步骤S78)。
如果读/写头的位置位于用于查找操作的伺服柱面上(图23所示的步骤S79),则终止查找操作(图23所示的步骤S80)。相反,如果读/写头的位置不处于用于查找操作的伺服柱面上,则重新估计用于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作用。在第三实施例中,假定在读/写头的查找操作中用于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的估计过程显示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各伺服信号频率区之间的边界上,即位于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两个新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然后,即使在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具有估计误差,使得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与读/写头实际到达的位置不同情况下,仍将估计误差两倍数量的柱面设置在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重新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
通过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上述两个伺服信号频率之一,可以根据交替排列在各伺服柱面上的、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利用1/2概率解调伺服信号。
相反,假定在进行低速查找操作时,读/写头通过这样一个区域的附近,即在该区域中利用两个新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此外,还假定因为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具有估计误差而且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不同于已经读取的伺服信号的伺服信号频率,所以不能解调伺服信号。鉴于待读取的下一个伺服信号的伺服信号频率是被设置为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频率,所以可以解调伺服信号,因此,可以消除其使得不能对几个连续伺服信号进行解调的查找误差。
此外,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各伺服信号图形互相以1/2的时间间隔交替排列在在其内的同一个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因此,即使在因为频率的设置而不能解调伺服信号情况下,仍可以在短时间内解调该伺服信号,从而提高了定位精度。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的示意图。此外,在此实施例中,作为典型例子,示出形成在一个盘10的各伺服柱面20上的各伺服信号图形。
在图24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以不同记录密度将盘表面上的伺服信号图形记录在在其内写入伺服信号的区域内。在这种情况下,将从盘10的伺服柱面20的内侧到外侧的部分划分为4个区(例如,P0、P1、P2和P3)。
对于这样划分的每个伺服柱面区,分别设置不同的伺服信号基频Fs0、Fs1、Fs2和Fs3。
另一方面,设置伺服信号频率以确保具有较满意的伺服同步标记的误码率特性值、格雷码误码率特性值以及短脉冲串值分布特性值。
将利用一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的区域的宽度设置为比对应于读/写头的读/写头位置估计装置的最大估计误差的伺服柱面数量大的值。
此外,互相之间没有任何间隔连续排列利用伺服信号基频写入的位于盘的外侧而非中心伺服柱面上的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与该伺服信号频率区的外侧邻接的区域内的伺服信号图形。
此外,互相之间没有任何间隔连续排列利用伺服信号基频写入的位于盘的内侧而非中心伺服柱面上的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与该伺服信号频率区的内侧邻接的区域内的伺服信号图形。
尽管在伺服信号频率的各邻接区域内,利用位于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相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伺服信号图形,但是仍利用其头部互相同相排列各伺服信号图形。相反,如果在邻接的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边界上,读/写头处于在磁道上状态下,则在互相之间移位各伺服信号图形以避免同时读取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
图25至27分别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
首先,如步骤S90所示,在发出查找命令后,根据读/写头位置的VCM电流和存储伺服信息,估计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步骤S91)。
通过将伺服柱面和相应各区域的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进行比较,确定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区域(步骤S92)。
此外,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处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的、盘的外侧,而不是处于其中心伺服柱面上(图25所示的步骤S93)。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外侧邻接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26所示步骤S94)。
相反,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处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的、盘的内侧,而不是处于其中心伺服柱面上(图25所示的步骤S93)。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内侧邻接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26所示步骤S95)。
此外,如图26的步骤S96所示,分别解调连续读取的两个伺服信号。根据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两个伺服信号的频率之一的事实,可以始终解调两个伺服信号之一(图26所示步骤S97至S100)。
利用可以成功解调(因为正常检测到伺服同步标记)的两个伺服信号之一的位置信息执行读/写头定位过程(图27所示步骤S102)
相反,如果不能进行解调(因为伺服同步标记检测错误),则利用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执行读/写头定位过程(图27所示步骤S101)。
如果读/写头的位置处于用于进行查找操作的伺服柱面上(图27所示步骤S103),则终止查找操作(图27所示步骤S104)。相反,如果读/写头的位置未处于用于进行查找操作的伺服柱面上,则重新估计用于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从而重复进行查找操作。
如果处于在磁道上情况的伺服柱面位于含有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0和Fs1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则与进行查找操作相同,连续读取连续排列的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从而解调伺服信号。
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伺服信号频率Fs0和Fs1之一。因此,可以解调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0和Fs1)之一写入的伺服信号。利用该伺服信号的解调结果,可以将读/写头设置到适当位置。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作用。在上述第四实施例中,假定在读/写头的进行查找操作时用于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的估计过程导致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各伺服信号频率区之间的边界附近。然后,即使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与与读/写头的实际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不同情况下,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区仍可以互相邻接。
两个伺服信号基频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当于两个伺服信号频率的相应区域一半的区域内。一旦读取两个连续排列的伺服信号图形以解调伺服信号,则可以解调利用伺服信号频率之一写入的伺服信号。因此,不出现因为读通道伺服信号频率的设置导致的伺服信号解调误差。
此外,即使在进行低速查找操作时,仍可以避免连续发生因为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过程可能导致的伺服信号解调误差。
此外,假定读/写头处于位于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各区域之间的边界上的磁道上。根据在其内排列了用于两个区域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两个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被形成,而且沿圆周方向连续排列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事实,读/写头可以读取一个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而无需同时读取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两个伺服信号。
此外,由于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两个伺服信号频率之一,所以可以解调该伺服信号,而且可以避免出现因为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可能导致的伺服信号解调误差。
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的示意图。此外,在此实施例中,作为典型例子,示出形成在一个盘10的各伺服柱面20上的各伺服信号图形。
在图28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以在写入伺服信号的不同区域内具有不同记录密度将伺服信号图形记录到盘上。在这种情况下,在伺服柱面20上,将从盘10的内侧到外侧的部分划分为2个区(例如,PC0、PC1)。
对于这样划分的每个伺服柱面区,分别设置不同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Fs0和Fs1,并将对应于这样设置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每个区域内。
此外,对于每个伺服柱面,通过在其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可以被伺服PLL电路(例如,图9所示读通道25中的伺服PLL电路)的分频器跟踪的频率范围内,从伺服信号中心频率开始改变伺服信号频率,排列伺服信号图形。在这种情况下,将伺服信号图形记录密度设置在这样的范围内,以确保较满意的伺服同步标记的误码率特性值、格雷码误码率特性值以及短脉冲串值分布特性值。因此,根据对每个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排列对每个伺服柱面具有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
此外,在其内具有其伺服信号中心频率被设置为Fs0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PC0与在其内具有其伺服信号中心频率被设置为Fs1、与伺服信号中心频率Fs0的区域Pc0邻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PC1之间的边界上形成区域PC01,在区域PC01内,具有位于相同伺服柱面上分别被设置为Fs0和Fs1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的各伺服信号图形。
在区域PC01内,将其伺服信号中心频率分别被设置为Fs0和Fs1的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其伺服信号频率Fs0被设置为伺服信号中心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与其伺服信号频率Fs1被设置为伺服信号中心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交替出现。
在嵌入式伺服系统中,将数据区排列在各伺服信号图形之间。因此,在读/写头进行查找操作时,要求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估计读/写头的位置。就伺服柱面的数量而言,在其内含有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宽度是读/写头位置的最大位置估计误差的两倍。
图29至31分别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
首先,如步骤S110所示,在发出查找命令后,根据读/写头的VCM电流和存储伺服信息,估计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步骤S111)。
通过将各伺服柱面和各区域的对应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进行比较,确定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区域(步骤S112)。
此外,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含有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伺服信号图形并重新排列在伺服信号频率边界上的区域内(图29所示步骤S11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的、盘的外侧,而不是处于其中心伺服柱面上(图30所示的步骤S114)。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外侧邻接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30所示步骤S115)。
相反,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含有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伺服信号图形并重新排列在伺服信号频率边界上的区域内(图29所示步骤S11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处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的、盘的内侧,而不是处于其中心伺服柱面上(图30所示的步骤S114)。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内侧邻接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30所示步骤S116)。
此外,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不位于含有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并重新排列在伺服信号频率边界上的区域内(图29所示步骤S11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与与最新(最近)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不同的区域内(图30所示步骤S117)。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区域的伺服信号频率(图30所示步骤S118)。
相反,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不位于含有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并重新排列在伺服信号频率边界上的区域内(图29所示步骤S11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与与最新(最近)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相同的区域内(图30所示步骤S117)。然后,不改变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图30所示步骤S119)。
此外,如图31的步骤S120所示,通过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解调伺服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对于不同的伺服柱面,伺服信号频率不同,但是该伺服信号频率包括在可以被读通道的伺服PLL电路(例如,图9所示读通道中的伺服PLL电路)的分频器跟踪的频率范围内。因此,可以采用伺服信号的伺服频率,而且可以解调该伺服信号。
如果不能解调该伺服信号(因为伺服同步标记检测错误)(图31所示步骤S121),则利用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执行读/写头定位过程(图31所示步骤S123)。
相反,如果可以成功解调该伺服信号(因为正常检测到伺服同步标记)(图31所示步骤S121),则将解调的位置信息存储到存储器内,并利用新获得的位置信息执行读/写头定位过程(图31所示步骤S122)。
如果读/写头的位置处于用于进行查找操作的伺服柱面上(图31所示步骤S124),则终止查找操作(图31所示步骤S125)。相反,如果读/写头的位置未处于用于进行查找操作的伺服柱面上,则重新估计用于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
图32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估计的读/写头位置的原理图。将参考图32说明第五实施例的作用。
在上述第五实施例中,假定估计的、用于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位于各伺服信号频率区之间的边界上,即位于在其内将利用重新提供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的区域内。即使在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具有估计误差,而且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不同于读/写头实际到达的位置情况下,就伺服柱面的数量而言,在其内将利用重新提供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的区域的宽度仍是估计误差的两倍。
因此,根据交替排列在伺服柱面上的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通过将读通道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两个伺服信号频率之一,可以以1/2概率解调伺服信号。
相反,假定在进行低速查找操作时,读/写头通过在其内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伺服信号图形的新区域的附近。此外,还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含有估计误差,而且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不同于读取的伺服信号的伺服信号频率,因此不能解调该伺服信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将待读取的下一个伺服信号的伺服信号频率是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因此可以解调该伺服信号。所以,可以避免出现有可能导致不能连续解调几个伺服信号的查找误差。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不同伺服柱面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可以进一步降低盘表面上的伺服信号图形的记录密度范围。这样,就可以以满意的伺服同步标记误码率特性值、格雷码误码率特性值以及短脉冲串值分布特性值使用盘。
图33是示出在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不能被读通道解调的、被伺服PLL电路处理的不可用伺服信号频率范围的示意图;图34是示出在第五实施例中可以被读通道解调的、被伺服PLL电路处理的可用伺服信号频率范围的示意图。
以下将参考图33和34,更详细说明根据第五实施例在对每个伺服柱面改变伺服信号频率的设置时伺服PLL电路可以同步的伺服信号频率范围。
根据第五实施例,假定利用对于每个伺服柱面从设置在每个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开始变化的伺服信号频率排列伺服信号图形。从伺服信号中心频率开始变化的伺服信号的频率范围并不局限于伺服PLL电路跟踪的伺服信号频率范围。换句话说,最好将伺服信号图形在伺服信号频率区的最大外径侧上和最小内径侧上的记录密度设置在伺服同步标记的误码率特性、格雷码误码率特性以及短脉冲串值分布特性的较满意范围内。
如图33所示,对于可以被读通道解调的伺服信号频率,则通过限制安装在盘设备内的伺服PLL电路的大小,只能设置离散伺服信号频率(例如:Fsa、Fsb和Fsc)。因此,如果利用读通道的伺服PLL电路改变伺服信号频率,则存在读通道不能解调其伺服信号频率的频率范围(即:其内的伺服信号频率不能被跟踪)。
为了处理此不方便情况,在图34中,以这样的方式预定其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可以被跟踪的频率范围,即互相重叠利用读通道伺服PLL电路设置的多个伺服信号频率(例如:Fsa、Fsb和Fsc)的偏差范围。通过这样做,在盘表面上设置的所有伺服信号频带内,可以被伺服PLL电路跟踪的伺服信号频率的偏差范围互相重叠。因此,在读通道的伺服PLL电路设置的给定伺服信号频率与邻接伺服信号频率之间,可以消除不能被跟踪的伺服信号频率。
换句话说,假定一个伺服信号频率区具有改变伺服信号频率的宽范围,而且将读通道设置为每个区域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有可能不能跟踪单个伺服信号频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读通道重新设置为与伺服信号中心频率邻接的伺服信号频率,伺服PLL电路可以跟踪该伺服信号频率,因此可以正确解调该伺服信号。
结果,可以在较宽的伺服信号频率范围内,设置伺服信号图形在伺服信号频率区的最外径侧和最内径侧上的记录密度。在该伺服信号频率范围内,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伺服同步标记误码率特性值、格雷码误码率特性值以及短脉冲串值分布特性值。
图3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伺服信号图形布局的示意图。此外,在此实施例中,作为典型例子,示出形成在一个盘10的各伺服柱面20上的各伺服信号图形。
根据图35所示的第六实施例,以在其内将伺服信号写入盘表面的各区域中变化的记录密度记录盘表面上的伺服信号图形。在这种情况下,在伺服柱面20上,将从盘10的内侧到外侧的部分划分为2个区(例如,P0、P1)。
在这样划分的每个伺服柱面区内,分别设置不同的伺服信号频率Fs0和Fs1,并排列这样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每个区域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以这样的方式设置伺服信号图形在每个区域的最外径侧和最内径侧上的记录密度,即确保较满意的伺服同步标记的误码率特性值、格雷码误码率特性值以及短脉冲串值分布特性值。
此外,在其内具有其伺服信号频率被设置为Fs0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PC0与在其内具有其伺服信号中心频率被设置为Fs1并与其伺服信号频率被设置为Fs0的区域P0邻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P1之间的边界上形成区域P01,在区域P01内,将分别具有被设置为Fs0和Fs1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
在分别具有伺服信号频率Fs0和Fs1的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的区域P01内,以不同时被读取的方式,沿盘的圆周方向,互相连续、紧密排列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
另一方面,即使在含有两个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和伺服信号频率区互相不同情况下,仍可以利用相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排列在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图形,而其头部互相同相排列。
在嵌入式伺服系统中,将数据区排列在各伺服信号图形之间。因此,在读/写头进行查找操作时,要求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估计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而且,因此,要求考虑该读/写头的估计误差。就伺服柱面的数量而言,在其内将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0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伺服信号频率Fs1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的区域的宽度是读/写头位置的最大位置估计误差的两倍。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外,还从盘10的内侧到外侧,将利用一个伺服信号频率Fs2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例如:区域PS2)排列在伺服柱面上的一部分上。
图36至38分别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查找操作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
首先,如步骤S130所示,在发出查找命令后,根据读/写头位置的VCM电流和存储伺服信息,估计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步骤S131)。
通过将各伺服柱面和各区域的对应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进行比较,确定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区域(步骤S132)。
此外,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重新排列在伺服信号频率边界上并含有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图36所示步骤S13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的、盘的外侧,而不是处于其中心伺服柱面上(图37A所示的步骤S134)。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对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外侧邻接的伺服信号频率区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图37A所示步骤S135)。
相反,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含有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并重新排列在伺服信号频率区边界上的区域内(图36所示步骤S13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处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的、盘的内侧,而不是处于其中心伺服柱面上(图37A所示的步骤S134)。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含有利用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的内侧邻接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图37A所示步骤S136)。
此外,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不位于含有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并重新排列在伺服信号频率边界上的区域内(图36所示步骤S13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与与最新(最近)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不同的区域内(图37A所示步骤S138)。然后,在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之前,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图37B所示步骤S139)。
相反,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不位于含有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重新排列在伺服信号频率边界上的区域内(图36所示步骤S133),而且假定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与与最新(最近)读/写头位置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相同的区域内(图37A所示步骤S138)。然后,不改变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图37B所示步骤S140)。
此外,如果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位于含有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边界上的区域内,则分别解调连续读取的两个伺服信号(图37A所示步骤S137)。
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两个不同伺服信号之一,因此,始终可以解调两个伺服信号之一(图37B所示步骤S142和S143,以及图38所示步骤S144和S145)。
利用可以被解调的两个伺服信号之一(因为正常检测到伺服同步标记)的位置信息,执行读/写头定位操作(图38所示步骤S151)。
如果估计的读/写头位置不位于含有利用两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重新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边界上的区域内,则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然后解调该伺服信号(图37B所示步骤S141)。
如果不能解调该伺服信号(因为伺服同步标记检测错误)(图38所示步骤S146)并且连续出现伺服信号解调误差的次数不超过查找误差的判别次数(图38所示步骤S148),则利用估计的读/写头位置执行读/写头定位过程(图38所示步骤S151)。
相反,如果可以解调该伺服信号(因为正常检测到伺服同步标记)(图38所示步骤S146),则将解调的位置信息存储到存储单元内,并利用新获得的位置信息执行读/写头定位过程(图38所示步骤S152)。
只要读/写头的位置处于用于进行查找操作的伺服柱面上(图38所示步骤S153),则终止查找操作(图38所示步骤S154)。相反,除非读/写头的位置处于用于进行查找操作的伺服柱面上,则重新估计用于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从而重复进行查找操作。
相反,假定连续出现伺服信号解调误差的次数超过所确定的查找误差次数(图38所示步骤S148)。然后,确定存在伺服信号频率设置误差,而且为了读取从盘的内侧到外侧利用一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从盘的内侧到外侧利用一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伺服信号频率(Fs2)(图38所示步骤S149)。
此外,读取利用一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并排列在从盘的内侧到外侧的伺服柱面的一部分上的伺服信号图形,从而发现读/写头的位置信息(图38所示步骤S150)。以这样的方式重新设置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以确保重新与读/写头位置对应的伺服信号频率,并继续进行查找操作。
现在,将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作用。一旦因为外力等原因而使读/写头的位置非常偏离目标柱面,则读/写头位置移动到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区域内。因此,在读通道内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与从读/写头实际读取的伺服信号的伺服信号频率显著不同,因此有时不能解调该伺服信号。
如果在进行查找操作期间出现查找误差,则必须使读/写头向着最内径侧等上的伺服柱面位置移动,读/写头可以不需要任何位置信息移动,明确伺服信号频率,并将读/写头重新设置在适当位置。
根据上述第六实施例,除了具有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各伺服信号图形外,还将利用一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一个伺服信号图形从内侧到外侧排列到多个伺服柱面上。
通过这样做,即使在对读通道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偏离待读取的伺服信号的伺服信号频率情况下,通过将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利用一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的伺服信号频率,仍可以从利用一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中找到位置信息,而与伺服信号频率区无关。因此,不需要使读/写头向着特定伺服柱面移动,例如,最内径侧上的伺服信号频率,就可以重新将伺服信号频率设置为与读/写头位置有关的区域内的伺服信号频率。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重新设置读通道的伺服信号频率。
在将盘用作一片STW时,可以将根据上述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的、安装在盘设备上的盘从盘设备上卸下。在这种情况下,盘可以独立于盘设备作为盘介质运送,因为在其内已经记录了第一至第六实施例采用的伺服信号图形。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将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几个区域,与此同时,对每个区域设置伺服信号频率以使从盘的内侧到外侧记录伺服信号的记录密度可以处于较好解调特性范围内。因此,在读/写头进行查找操作时,可以精确估计用于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而且可以在盘表面上的所有区域内正确解调读/写头实际位置的伺服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从盘的内部到外部,将多个伺服柱面划分为几个区域,而且在其内将利用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的区域,形成在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与和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之间的边界上。因此,在读/写头进行查找操作时,可以精确估计用于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读/写头的位置,所以可以对于伺服信号解调特性以高质量解调伺服信号。

Claims (24)

1.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从至少一个盘(10)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20)被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对应于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所述区域内,并且事先存储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
其中将多个所述伺服柱面(20)被划分为所述预定区域,与此同时,设置每个所述区域的伺服信号频率,以便能够设置记录在所述盘(10)上的伺服信号的记录密度,从而使所述伺服信号的解调特性处于较好范围内。
2.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从至少一个盘(10)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20)被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对应于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所述区域内,并且事先存储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
其中对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与和所述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之间的边界形成一个区域,该区域内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利用所述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所述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的所述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设备,其中在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所述区域内的所述伺服柱面的数量不少于对应于在利用所述读/写头(15)进行查找操作时读/写头位置估计装置估计的读/写头(15)的估计位置的最大估计误差的伺服柱面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设备,其中在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图形和排列在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所述区域内的伺服信号图形中,具有相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同柱面上的头部,从而使各伺服信号图形互相同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设备,其中具有相同伺服位置信息、利用邻接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两个伺服信号图形被连续排列在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所述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设备,其中连续解调通过读取连续排列的、不同频率的两个伺服信号图形获得的伺服信号,而且利用被连续解调的一个所述伺服信号图形的该伺服位置信息的解调结果,将读/写头(15)设置到适当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设备,其中读/写头(15)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查找操作,即估计用于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所述读/写头(15)的位置,以及
其中如果对应于所述读/写头(15)的所述估计位置的各伺服柱面(20)位于具有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并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则将所述区域设置为等于与具有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并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的伺服信号图形的所述区域邻接的、远离与读/写头位置有关的具有对其解调的最新伺服位置信息的区域的各伺服信号频率区之一的伺服信号频率;以及
其中如果对应于所示读/写头(15)的所述估计位置的伺服柱面(20)位于与和读/写头位置有关、具有对其解调的最新伺服位置信息的区域的相同区域内,则设置当前伺服信号频率,然而,如果对应于所述读/写头(15)的所述估计位置的伺服柱面(20)位于与读/写头位置有关、具有对其解调的最新伺服位置信息的所述区域之外的任何一个区域内,则设置与对应于所述读/写头(15)的所述估计位置的所述伺服柱面(20)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设备,其中读/写头(15)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查找操作,即估计用于读取下一个伺服信号图形的所述读/写头(15)的位置;以及
其中如果对应于所述读/写头(15)的所述估计位置的各伺服柱面(20)位于具有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并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的伺服信号图形的区域内,则将所述区域设置为等于与具有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形并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的伺服信号图的所述区域邻接的、更靠近对应于所述读/写头(15)的估计位置的各伺服信号频率区之一的伺服信号频率;以及
其中如果对应于所示读/写头(15)的所述估计位置的伺服柱面(20)位于与和读/写头位置有关的、具有对其解调的最新伺服位置信息的区域的相同区域内,则设置当前伺服信号频率,然而,如果对应于所述读/写头(15)的所述估计位置的伺服柱面(20)位于与读/写头位置有关、具有对其解调的最新伺服位置信息的所述区域之外的任何一个区域内,则设置与对应于所述读/写头(15)的所述估计位置的所述伺服柱面(20)有关的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设备,其中将具有相同伺服位置信息、利用邻接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两个伺服信号图形互相交替排列在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所述区域内。
10.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从至少一个盘(10)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20)被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对应于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所述区域内,并且事先存储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
其中利用设置在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以及或者利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或者利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三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所述第一伺服信号频率的所述区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
11.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从至少一个盘(10)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20)被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中心频率,将对应于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每个所述区域内,并且事先存储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而且
其中以这样的方式在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附近形成每个所述伺服柱面(20)上的具有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即调节伺服信号记录在所述盘(10)上的记录密度从而使伺服信号解调特性处于较好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设备,其中通过利用伺服PLL电路的分频器跟踪离散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频率可以恢复的频率范围是这样一个频率范围,即所述伺服信号频率的设置不产生任何一个空频带,而且可以连续覆盖所述频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盘设备,其中在伺服信号频率区内发生变化的伺服信号频率的最大范围是通过利用伺服PLL电路跟踪伺服信号频率可以发现的范围。
14.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从至少一个盘(10)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20)被划分为几个区域,而且对这样划分的不同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所述区域内,并且利用一个伺服信号频率从所述盘(10)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相同伺服柱面上。
15.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从至少一个盘(10)表面上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20)被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所述区域内,
其中多个所述伺服柱面(20)被划分为预定区域,与此同时,设置每个所述区域的伺服信号频率,以便能够设置伺服信号记录在所述盘(10)表面上的记录密度,从而使所述伺服信号的解调特性处于较好范围内。
16.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从至少一个盘(10)表面上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20)被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所述区域内,
其中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与和所述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之间的边界形成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利用所述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和利用所述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盘设备,其中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所述区域内的所述伺服柱面(20)的数量不少于对应于在进行查找操作时读/写头(15)的估计位置的最大估计误差的伺服柱面的数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盘设备,其中在排列在各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图形和排列在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所述区域内的伺服信号图形中,具有相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排列在相同伺服柱面上的头部,从而使各伺服信号图形互相同相。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盘设备,其中具有相同伺服位置信息、利用邻接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两个伺服信号图形被连续排列在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所述区域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盘设备,其中具有相同伺服位置信息、利用邻接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两个伺服信号图形被互相交替排列在在其内的相同伺服柱面上排列了利用两个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的所述区域内。
21.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从至少一个盘(10)表面上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20)被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所述区域内,
其中利用设置在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以及或者利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二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或者利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邻接的第三伺服信号频率区内的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相同伺服柱面上的所述第一伺服信号频率区内。
22.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从至少一个盘(10)表面上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20)被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划分的各预定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中心频率,
其中以这样的方式在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中心频率附近形成每个所述伺服柱面(20)上的具有不同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即调节伺服信号记录在所述盘(10)上的记录密度从而使伺服信号解调特性处于较好范围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盘设备,其中在伺服信号频率区内发生变化的伺服信号频率的最大范围是通过跟踪伺服信号频率可以恢复的范围。
24.一种盘设备,在该盘设备内,从至少一个盘(10)表面上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同心形成的多个伺服柱面(20)被划分为预定区域,而且对这样划分的各不同区域分别设置不同伺服信号频率,对每个所述区域设置的伺服信号频率的伺服信号图形形成在每个所述区域内,并且利用一个伺服信号频率写入的伺服信号图形从所述盘(10)的内径部分到外径部分被形成在相同伺服柱面(20)上。
CNB031064817A 2002-04-18 2003-02-27 盘驱动器与盘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104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6600/2002 2002-04-18
JP2002116600A JP4197885B2 (ja) 2002-04-18 2002-04-18 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ディスク媒体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877028A Division CN101030429A (zh) 2002-04-18 2003-02-27 盘驱动器与盘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2169A true CN1452169A (zh) 2003-10-29
CN100411045C CN100411045C (zh) 2008-08-13

Family

ID=286726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648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1045C (zh) 2002-04-18 2003-02-27 盘驱动器与盘介质
CNA2007100877028A Pending CN101030429A (zh) 2002-04-18 2003-02-27 盘驱动器与盘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877028A Pending CN101030429A (zh) 2002-04-18 2003-02-27 盘驱动器与盘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12773B2 (zh)
EP (2) EP1355312A3 (zh)
JP (1) JP4197885B2 (zh)
KR (1) KR20030083571A (zh)
CN (2) CN10041104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3631B2 (en) * 2002-11-07 2006-04-04 Seagate Technology Llc Bi-frequency servo pattern
DE102004030268B4 (de) 2003-06-24 2013-02-21 Fuji Electric Co., Lt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Halbleiterelements
JP4015123B2 (ja) * 2004-02-25 2007-11-28 株式会社東芝 ディスク装置、サーボパターン書き込み方法
US7372276B2 (en) * 2005-02-16 2008-05-13 Goldak, Inc. Digital locating system and device for underground object detection
JP2007242152A (ja) * 2006-03-09 2007-09-20 Fujitsu Ltd 磁気記録媒体、磁気記録装置及びサーボ復調回路
US20070279782A1 (en) * 2006-05-31 2007-12-06 Rydhan Abdul 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offset between read and write transducers in a disk drive
US7307810B1 (en) * 2006-10-09 2007-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compensating for track address discontinuity across servo track writing boundary in hard disk drives
KR100871702B1 (ko) * 2007-02-16 2008-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크 영역의 데이터 빈도를 이용하는 ac 소거 주파수설정 방법 및 ac 소거 방법
US7880987B2 (en) * 2007-03-30 2011-02-01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edia servowriter/certifier
US7715138B1 (en) 2007-11-20 2010-05-11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estimating a servo zone after synchronously detecting a servo sync mark
US7688540B1 (en) 2007-12-17 2010-03-30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selecting TPI profile by estimating head geometry
JP4858919B2 (ja) * 2008-05-09 2012-01-18 東芝ストレージ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記憶装置の制御回路およびサーボライト方式識別方法
US7929238B1 (en) 2008-10-14 2011-04-19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seeking with a fixed rate clock when crossing servo zones to facilitate zoned servo sectors
US8116023B1 (en) 2008-12-15 2012-02-14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comprising preamble aligned zoned servo sectors
US7982993B1 (en) 2008-12-19 2011-07-19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employing different servo TPI to data TPI ratios across the disk surface
US8213106B1 (en) 2009-03-10 2012-07-03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Zoned servo system
US8116020B1 (en) 2009-04-21 2012-02-14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mapping entries of a defect list into clusters
US8031423B1 (en) 2009-06-26 2011-10-04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generating actual data TPI profile by combining segments of predetermined data TPI profiles
JP2011008897A (ja) * 2009-06-29 2011-01-13 Toshiba Storage Device Corp 磁気ディスク記憶装置および磁気ディスク記憶装置の制御方法
US7961416B2 (en) * 2009-08-11 2011-06-14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Using readback signals to estimate radial location on a rotating storage device
JP5485770B2 (ja) * 2010-03-31 2014-05-07 ダブリュディ・メディア・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US8630052B1 (en) 2010-09-09 2014-01-14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calibrating radial density then adjusting linear density to balance off-track read capability
US8335047B2 (en) 2010-10-07 2012-12-18 HGST Netherlands B.V. Patterned media with offset PES servo segments with length encoded track position
US8363348B2 (en) 2010-10-07 2013-01-29 HGST Netherlands B.V. Patterned media with structured PES servo segments encoding local track position
US8630051B2 (en) 2011-07-06 2014-01-14 HGST Netherlands B.V. Patterned media with an alternating series of concentric servo zones and overlap zones
US8625219B2 (en) 2011-07-06 2014-01-07 HGST Netherlands B.V. Patterned media with an alternating series of concentric servo zones and overlap zones
US8531794B2 (en) 2011-07-06 2013-09-10 HGST Netherlands, B.V. Patterned media with an alternating series of concentric servo zones and overlap zones
US8619379B2 (en) 2011-07-06 2013-12-31 HGST Netherlands B.V. Patterned media with an alternating series of concentric servo zones and overlap zones
US8922926B2 (en) 2011-11-21 2014-12-30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Research Data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reference clock signal
US9336829B2 (en) * 2011-11-21 2016-05-1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ata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reference clock signal, and data storage device
US8995075B1 (en) 2012-06-21 2015-03-31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adjusting estimated servo state to compensate for transient when crossing a servo zone boundary
US8780477B1 (en) 2012-06-21 2014-07-15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adjusting servo timing to compensate for transient when crossing a servo zone boundary
US8724245B1 (en) 2012-06-21 2014-05-13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employing overlapping servo zones to facilitate servo zone crossing
US8576506B1 (en) 2012-06-21 2013-11-05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estimating reader/writer gap across servo zones
US9070410B2 (en) 2012-07-20 2015-06-3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Recording media, data storag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 position error signal in a recording medium
US8743504B1 (en) 2012-07-25 2014-06-03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Servoing on zoned concentric servo sectors of a first disk surface to write a spiral servo track to a second disk surface
US9070411B1 (en) * 2013-07-04 2015-06-30 Seagate Technology Llc Writable servo overlap zones
US9082458B1 (en) 2014-03-10 2015-07-14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ata storage device balancing and maximizing quality metric when configuring arial density of each disk surface
US9230605B1 (en) 2014-12-01 2016-01-05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ata storage device maximizing areal density based on a target quality metric
JP2018156704A (ja) 2017-03-16 2018-10-04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2019145187A (ja) * 2018-02-21 2019-08-29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9624B2 (ja) 1989-07-17 2002-03-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磁気ディスクおよびサーボライト装置
JPH0744658B2 (ja) 1989-10-04 1995-05-15 日本アビオニクス株式会社 赤外線カメラのフイルタ切替機構
JP3099133B2 (ja) * 1991-02-25 2000-10-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サ−ボデ−タの形成方法
JP2973247B2 (ja) 1991-04-26 1999-11-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のヘッド制御方式
JPH0594674A (ja) 1991-09-30 1993-04-16 Toshiba Corp デイスク媒体およびデイスク装置
JPH05174516A (ja) 1991-12-25 1993-07-13 Toshiba Corp 記録媒体およびこの記録媒体を用いた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EP0713210A1 (en) * 1994-11-16 1996-05-22 Hitachi, Ltd. Magnetic disk apparatus
JPH08212736A (ja) 1995-02-02 1996-08-20 Toshiba Corp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におけるサーボ信号検出装置及びサーボ信号検出方法
US6411452B1 (en) * 1997-03-11 2002-06-25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Disk drive employing read error tolerant sync mark detection
JPH10255416A (ja) 1997-03-12 1998-09-25 Fujitsu Ltd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におけるサーボ復調方法およ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US6084738A (en) 1997-08-15 2000-07-04 Seagate Technology, Inc. Writing servo information to a disc drive at a constant density
JP3384728B2 (ja) * 1997-11-12 2003-03-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11045C (zh) 2008-08-13
JP2003317412A (ja) 2003-11-07
KR20030083571A (ko) 2003-10-30
JP4197885B2 (ja) 2008-12-17
US7012773B2 (en) 2006-03-14
EP1936621A1 (en) 2008-06-25
US20030197964A1 (en) 2003-10-23
EP1355312A3 (en) 2007-03-28
EP1355312A2 (en) 2003-10-22
CN101030429A (zh) 200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52169A (zh) 盘驱动器与盘介质
CN1109345C (zh) 错误纠正设备和方法,及磁盘设备
CN1231912C (zh) 信息记录方法及信息再现方法
CN1296912C (zh) 光记录介质
CN1258764C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320546C (zh) 信息记录和再现方法
CN1308938C (zh) 光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280790C (zh) 光盘介质、信息再现方法及装置
CN1327230A (zh) 信息记录媒体及其记录方法和重放方法
CN1822105A (zh) 磁记录媒体及磁记录再生装置
CN1942869A (zh) 组合存储器装置、数据写入方法和程序
CN1503972A (zh) 数据访问控制装置、数据访问控制方法、控制器和计算机程序
CN1345036A (zh) 光盘装置和锁相环电路
CN1178208C (zh) 状态检测装置和光盘装置
CN1227648C (zh) 头位置控制方法和盘装置
CN1446356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和再现方法以及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160723C (zh) 用于盘形记录介质的再现装置
CN1674139A (zh) Av数据记录装置
CN1655253A (zh) 光盘设备、光盘方法以及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627425A (zh)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CN1627427A (zh)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198279C (zh) 采用光盘的信息存储/播放装置
CN1606779A (zh) 只读记录介质,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CN1199171C (zh) 记录设备和方法
CN1499492A (zh) 记录媒体的再现方法、再现控制电路及再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OSHIBA STORAGE DEVIC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TSU LIMITED

Effective date: 200912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120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tsu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