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0387A - 电光屏用基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光屏及相关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光屏用基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光屏及相关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50387A
CN1450387A CN03110417A CN03110417A CN1450387A CN 1450387 A CN1450387 A CN 1450387A CN 03110417 A CN03110417 A CN 03110417A CN 03110417 A CN03110417 A CN 03110417A CN 1450387 A CN1450387 A CN 1450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substrate
filter layer
outer coat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10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20100C (zh
Inventor
泷泽圭二
小田切赖广
中野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Technology HK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50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0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201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2010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有效防止像素电极的粘着性下降和透过显示用滤色器损伤等的多间隙型电光学屏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装置及电子仪器。在玻璃等的透光性基板(101)上,在透过显示区域设置透过用滤色器层(120T),在反射显示区域上形成反射用滤色器层(120R)。在透过用滤色器层与反射用滤色器层上方形成覆盖它们全体的外敷层(127)。并且,外敷层具有多间隙构造,也就是在所述透射用滤色器层上方具有第一层厚,同时在所述反射用滤色器层上方形成比前述第一层厚更厚的第二膜厚。由于在这个液晶屏用基板上,在透射显示区域也设有外敷层,因而,在提高透明电极的粘着性的同时,也可以保护透射用滤色器层。

Description

电光屏用基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光屏及相关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关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将一个像素内的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之间液晶的层厚改变为适当的值的多间隙型液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液晶装置中,可用透射和反射两种方式显示图像的装置称为半透射反射型液晶装置,它被广泛利用于移动电话、移动型信息终端等领域。
这种半透射反射型液晶装置中,在表面形成了第一透明电极的透明的第一基片和在与第一电极相对的面上形成第二透明电极的透明的第二基片之间,夹持TN(扭转向列型)方式的液晶层。在第一基片上,在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相对的像素区域内,形成构成反射显示区域的光反射层,在与设于与该光反射层上的开口相当的区域形成透射显示区域。第一基片及第二基片各自的外侧设有偏振片。另外,在形成光反射层的第一基片侧,在偏振片的外侧,设置背光装置。
在这种结构的液晶装置中,从背光装置射出的光之中,入射到透射显示区域的那部分光从第一基片入射到液晶层,由液晶层作光调制后,从第二基片侧作为透射显示光射出并显示图像(透射方式)。
另外,从第二基片侧入射的外光之中,入射到反射显示区域的那部分光通过液晶层到达反射层,在反射层被反射后并再次通过液晶层并从第二基片作为反射显示光射出,显示图像(反射方式)。
这里,由于形成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各自的反射显示用滤色器和透射显示用滤色器,所以,无论是透射方式还是反射方式都可以作彩色显示。
这样一来,用液晶层进行光调制的时候,在把液晶的扭转角设定在小角度的情况下,偏振状态的变化是折射率差Δn与液晶层的层厚d之积(光程差Δn·d)的函数,所以,如果把这个值调整得适当,就可以进行视认性良好的显示。但是,在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中,与透射显示光仅一次通过液晶层后就射出的情况相反,反射显示光是两次通过液晶层,所以,对于透射显示光及反射显示光二者,要同时将延迟Δn·d调整到最合适是困难的。因而,如果设定在反射方式中的显示达到视认性良好的液晶层的层厚d,则就要牺牲透射方式中的显示。相反,如果设定透过光式中的显示达到视认性良好的液晶层的层厚d,则也要牺牲反射方式中的显示。
因此,在特开平11-242226号公报中,开示了把反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的层厚制成比透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的层厚更小的这样一种结构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装置。这样的液晶装置称为多间隙型。
这种构造可以通过在所述的反射区域、更具体地说是在反射显示用滤色器的上方形成为了调整层厚的外敷层来实现。在透射显示用滤色器上方不形成外敷层。这样一来,与反射显示区域相比较,仅仅是外敷层的厚度差异,就使透射显示区域的液晶层厚度d增大,所以,对于透射显示光及反射显示光的双方都可以把光程差Δn·d最佳化,可以在透射方式和反射方式二者中得到视认性良好的图像显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多间隙液晶装置中,外敷层具有调整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中液晶层的层厚的重要功能。这个外敷层也称为保护层,本来是以确保其上形成的像素电极的粘着性以及在其像素电极的形成工序中保护透射显示用滤色器为目的而形成的。例如,在不是多间隙型的液晶装置中,上表面形成平坦的外敷层,从而起到提高与像素电极的粘着性的作用,以及完成保护下方的透射显示用滤色器的作用。
但是,在上述的多间隙型液晶装置中,为了调整透射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的层厚,在透射显示区域中的外敷层被省略。也就是说,在透射显示区域中,在透射显示用滤色器上方没有间隔以外敷层来形成像素电极。于是,在透射显示区域中,就没有完成作为外敷层本来的作用,也就是提高与像素电极的粘着性以及在像素电极形成工序中对透射显示用滤色器的保护的作用。因而,存在着像素电极的成膜困难、成膜精度下降,粘着性不充分的问题。另外,也存在着在像素电极形成工序中,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受到损伤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以上各点构思而成,旨在提供可以有效防止像素电极的粘着性降低和透射显示用滤色器的损伤的多间隙型的电光屏用基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光屏及相关电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是,在电光屏用基片上设有:基片,在透射显示区域中配置在所述基片上的透射用滤色器层,在反射显示区域中配置在所述基片上的反射用滤色器层,以及覆盖在所述透射用滤色器层及所述反射用滤色器层二者上方的外敷层;所述的外敷层在所述透射用滤器层上方具有第一层厚,同时在所述反射用滤色器层上方具有比所述的第一层厚更厚的第二膜厚。
在上述电光屏用基片上,在玻璃等材料的透光性基片上设置透射显示区域的透射用滤色器层,在反射显示区域形成反射用滤色器层。在透射用滤色器层和反射用滤色器层的上方形成将它们整体覆盖的外敷层。另外,外敷层这样构成,在所述透射用滤色器层上方具有第一层厚,同时在所述反射用滤色器层上方具有比第一层厚更厚的第二膜厚。这种结构称为多间隙结构,通过调整透射显示区域上的液晶层的层厚和反射显示区域上的液晶层的层厚,使对透射显示光及反射显示光双方的光程差Δn·d(偏振状态的变化是折射率差Δn与液晶层的层厚d的积)达到最佳化,就可使透射方式和反射方式二者均具备视认性良好的图像显示能力。
另外,在外敷层的上方设置透明电极,而外敷层同时具有稳定形成粘着性良好的透明电极的作用以及为了防止由于透明电极形成工序中的蚀刻液和清洗液对滤色器层的损伤、起到保护层的作用。这里,在普通的多间隙型的液晶装置中省略透射用滤色器上方的外敷层来造成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的液晶层的层厚差异,而在上述的液晶屏用基片上,在透射显示区域也设置了外敷层,所以,在提高透明电极的粘着性的同时,可以保护透射用滤色器层。
在上述的电光屏用基片上,考虑到作为外敷层的保护膜的功能,亦即在透明电极形成工序中对于蚀刻液和清洗液的耐受性,所述第一层厚最好大致为0.05~0.2μm。
另外,在多间隙构造中,为了适当地进行透射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中液晶层的层厚调整,所述第一层厚与所述第二层厚之差最好大致为1.4~2.6μm。
可以利用上述的电光屏用基片构成电光屏,而且,可以构成用该电光屏作为显示部件的电器。
依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电光屏用基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透射显示区域的基片上形成透射用滤色器层的工序,在反射显示区域的所述基片上形成反射用滤色器层的工序,以及形成覆盖在所述透射用滤色器层与所述反射用滤色器层二者上的外敷层的工序;所述的外敷层在所述透射用液晶层上方具有第一层厚,同时在所述的反射用液晶层上方形成比所述第一层厚更厚的第二膜厚。
依据上述电光屏用基片的制造方法,在基片上形成将透射用滤色器层与反射用滤色器层的上方全部覆盖的外敷层。另外,外敷层的具有这样的结构:在所述透射用滤色器层上具有第一层厚,同时在所述反射用滤色器层上具有比第一层厚更厚的第二膜厚。这种结构称为多间隙结构,它使得在透射方式与反射方式两方中均可进行视认性良好的图像显示。
另外,在外敷层上设有透明电极,且外敷层同时具有稳定形成粘着性良好的透明电极的作用,以及在透明电极形成工序中防止蚀刻液和清洗液对滤色器层的损伤的保护层的作用。在上述的液晶屏用基片上,由于在透射显示区域也设置了外敷层,所以,在提高透明电极的粘着性的同时,也可以保护透射用滤色器层。
这里,考虑到作为外敷层的保护膜的功能,即在透明电极形成工序中对蚀刻液和清洗液的耐受性,所述第一层厚最好大致取0.05~0.2μm。另外,在多间隙构造中,为了适当进行透射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中的液晶层的层厚调整,所述第一层厚与所述第二层厚之差最好大致为1.4~2.6μm。
另外,在上述的电光屏用基片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形成外敷层的工序包括:以所述第一层厚形成第一外敷层的步骤;在所述第一外敷层的上方以所述第二层厚形成第二外敷层的步骤;以及在所述透射显示区域中除去所述第二外敷层的步骤。
依据这种实施方式,首先以形成在透射显示区域的第一层厚在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上形成外敷层。然后,在该层上以形成在反射显示区域上的第二层厚形成外敷层,再通过在透射显示区域上除去外敷层,形成多间隙构造。
在上述的电光屏用基片的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外敷层的工序包括:以所述第二层厚形成外敷层的步骤;在所述透射显示区域和所述反射显示区域上把所述的外敷层以不同的曝光量进行曝光的步骤;以及通过把曝光后的所述外敷层进行显影,把所述透射显示区域设为第一膜厚,把所述反射显示区域设为第二膜厚的步骤。
依据这种实施方式,首先以应在反射显示区域上形成的第二层厚在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上形成外敷层。接着,在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上通过改变曝光量对外敷层进行曝光并在透射显示区域上除去外敷层,从而以一道工序形成多间隙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屏构造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屏的滤色器层构造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屏的部分放大剖面图,以及作为比较例如在透射显示区域上未形成外敷层的液晶屏的构造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滤色器基片的第一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滤色器基片的第二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6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屏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7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电器的实施方式的结构框图。
图8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屏的电器的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说明。
[液晶显示屏]
首先,就适用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屏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1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屏的剖面图。
图1中,液晶显示屏100的结构是把由玻璃或塑料等构成的基片101和基片102通过密封材料103贴合,在内部封入液晶104来构成。另外,在基片102的外面依次配置相差片105及偏振片106,在基片101的外面依次配置相差片107及偏振片108。再者,在偏振片108的下方配置进行透射型显示时发出照明光的背光源109。
基片101构成滤色器基片10。还有,在图1中,为方便说明,局部地图示滤色器基片10,把其一部分130的放大图示于图3。另外,把滤色器基片10的滤色器层的平面图示于图2。
以图3为主要参照,在基片101的上用例如丙烯树脂等透明树脂形成散射层113,作为滤色器基片10。树脂散射层113可以这样制作,在玻璃或塑料等的基片表面上用例如丙烯树脂等形成透光性的树脂层,再在该表面上形成很多微细的凹凸结构。
另外,在树脂散射层113的上面,形成局部的铝合金或银合金等的反射层111。形成反射层111的区域是用于反射型显示的区域(以下称为“反射显示区域”)。于是,反射层111的表面成了反映树脂散射层113的凹凸结构的凹凸形状。
因而,在利用外光进行反射型显示的时候,外光在由上述的凹凸形状作了适度散射状态的下被反射,从而使反射光均匀化,可以确保宽的视角。
在反射层111上,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开口117。亦即,开口117的部分不形成反射层111,这个开口117的区域成为透射显示区域。换言之,形成反射层111的区域,即开口117以外的区域成为反射显示区域。
在反射显示区域中,在反射层111的上面,形成各色的反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R。另一方面,在透射显示区域中,在树脂散射层113的上方形成各色的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T。把反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R和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T分别形成的理由是为了可以分别调整透射显示时与反射显示时的显示色。
再者,在图3中,表示了反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R,但实际上是如图2所示那样,反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R是用RGB三色的着色层构成的。即反射用滤色器层120R是通过依次配置蓝色(B)着色层120RB、红色(R)着色层120RR、绿色(G)着色层120RG来构成的。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那样,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T是通过依次配置红色(R)着色层120TR、绿色(G)着色层120TG、蓝色(B)着色层120TB来构成的。为了说明的方便,图1、3、5中示出红色着色层部分的剖面。下面,在不谈及各色的着色层的场合,仅用反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R和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T进行描述。
在反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R的各着色层120RR、120RG、和120RB以及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T的各着色层120TR、120TG和120TB的边界上形成黑底120B。黑底120B是通过把构成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T的RGB三色的着色层重叠而形成的,如图3所示那样。再有,使用透射用滤色器层的各色着色层而不用反射用滤色器层的理由是,一般透射用滤色器层比反射用滤色器层设计有更高的色浓度、采用三色的重叠,就有更高的浓度,可以形成遮光性良好的黑底。
然后,形成覆盖反射用滤色器层120R与透射显示用滤色器120T的外敷层127。这个外敷层127具有在液晶屏的制造工序中保护滤色器层120R与120T免受化学药剂等腐蚀和污染的作为保护层的功能。
再有,图1的液晶显示屏100采用多间隙构造。所谓多间隙的构造是使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中形成的外敷层127具有不同的厚度,由于把像素单元的厚度最佳化,所以是既可提高透射方式时的显示性能、又可提高反射显示方式时的显示性能的手段。
另外,在滤色器基片10的外敷层127的表面上形成由ITO(铟锡氧化物)等透明导体构成的透明电极114。这个透明电极114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形成多个并列的条纹状。另外,这个透明电极114相对于在图1所示的基片102上以同样条纹状形成的透明电极121成垂直相交的方向延伸,包含在透明电极114与透明电极121的交叉区域的液晶显示屏100的构成部分(反射层111、滤色层120、透明电极114、液晶104及透明电极121中的上述交叉区域内的部分)构成像素。
这里,如图3(a)中更详细的图示那样,在本发明中是以在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T(120TR、120TG、及120TB)上也形成外敷层127为特色。这样,由于在透射用滤色器层上方也形成外敷层127,就可以提高外敷层127与透明电极114的粘着性,可以稳定地形成透明电极114。另外,由于外敷层127没有切缝地覆盖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T,防止了在外敷层127上形成透明电极114的工序中的蚀刻所使用的蚀刻液给透射显示用滤色层120T带来的损伤。
图3(b)示出在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上没有形成外敷层127的比较例。在比较例的情况下,在透射显示用滤色层120T的上方直接形成透明电极114。因而,就有透明电极的形成精度不足、或由于透明电极的形成工序中使用的蚀刻液和清洗液使透射用滤色器层受到损作的可能性。
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多间隙型的液晶装置通过采用多间隙构造而谋求在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调整液晶层的层厚来得到高画质。因而,在应用本发明的时候,需要形成使透用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的层厚维持适当关系的外敷层127。一般来说,如图3所示,作为透射显示区域中的透明电极114的上表面与反射显示区域(黑底部分以外的区域)中的透明电极114的高度差D以2μm程度为适当。因此,有必要形成维持这个关系的外敷层127。
另一方面,在透射显示区域中,在透射用滤色器层上形成的外敷层127的厚度,要求有能充分确保作为外敷层127的保护层的保护功能的层厚。具体地说,这取决于透明电极形成工序中使用的蚀刻液和其后的清洗工序中使用的清洗液的性质,但是一般可以考虑将约0.1μm作为一个标准。
再者,必要时在基片101上的透明电极114上与基片102上的透明电极121上形成配向膜。
在该液晶显示屏100上,当进行反射型显示时,入射到形成反射层111区域的外光,沿图1所示的路径R前进,由反射层111反射并被观察者E视认。当进行透射型显示时,从背光109射出的照明光按图1所示的路径T前进,被观察者E视认。
另外,在本发明中滤色器的各着色层的配置不受限于图2所示的配置。亦即可以构成条状配置、三角形配置、对角线配置等的各种配置。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用另外的材料独立形成透射用滤色器与反射用滤色器,而也可以用同一种材料作为单一的滤色器来形成。另外,在该场合,也可以采用使滤色器的厚度在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改变的滤色器类型。
[制造方法]
下面就上述的液晶显示屏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屏是以在透射用滤色器上也形成薄的外敷层为特色,其外敷层可用以下的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来形成。
(第一制造方法)
首先,参照图4(a)~(d)就图1所示的滤色器基片10的第一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a)所示,在基片101的表面形成树脂散射层113。作为树脂散射层113的形成方法,是在所述的玻璃和塑料等的基片101的表面上,用诸如丙烯树脂等形成透光性的树脂层,通过在其表面上形成许多微细的凹凸结构进行制作。再者,作为树脂散射层113的形成方法,采用除此以外的方法当然也是可以的。
接着,用蒸镀法或溅射法等把铝、铝合金,银合金等类金属成膜成薄膜状,用光刻法通过制作布线图案把它形成反射层111。这时,反射层111仅在反射显示区域形成。
然后,如图4(b)所示,涂敷使呈现规定色调的颜料或染料等分散构成的着色的感光性树脂(光致抗蚀剂),用预定的图案进行曝光,、显影,进行图案制作,形成滤色器层。也就是说,在透射显示区域中形成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T(即着色层120TR、120TG、120TB),在反射显示区域中形成反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R(即着色层120RR、120RG、120RB)。
接着,在反射用滤色器层120R上形成黑底120B。再者,黑底120B可用与透射用滤色器层120T的各色着色层相同的材料来形成。这时,通过在形成上述的透射显示用着色层120T的工序中,同时依次重叠形成各色着色层(120TR、120TG、120TB),即可形成黑底120B。
接着,在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T与反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R的上面用丙烯树脂等材料形成外敷层。
这时,在第一制造方法中,用两道工序形成外敷层127。亦即如图4(c)所示,首先在透射用滤色器层120T与反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R的上方全域以预定的厚度(依据上述研究,为0.1μm以上)形成外敷层127a。
继之,再在它的上面,利用相同的丙烯树脂等形成外敷层,使外敷层127完成。也就是说,在把感光性丙烯树脂均匀涂敷之后,在预定的图案上曝光、显影来制作图案,形成具有如图4所示的多间隙构造的凹凸的外敷层127。这样,滤色器基片10的制造即告完成。
[第二制造方法]
下面,参照图5(a)~(c)就本发明的滤色器基片10的第二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4(a)~(d)示出的第一制造方法中,用两道工序形成外敷层。与此形成对照,在第二制造方法中,通过调整制作已涂敷外敷层布线图案时的曝光量,用一道工序形成外敷层。
如图5(a)与图5(b)所示,直到在基片101上形成树脂散射层113、反射层111、透射用滤色器层120T、反射用滤色器层120R、黑底120B等工序为止,第二制造方法与第一制造方法是相同的。
接着,在基片的全部区域涂敷感光性丙烯树脂等的透光性树脂,把它在预定的图案下曝光,再通过显影制作图案来形成多间隙构造的凹凸结构。这时,通过比反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R的区域增加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T区域的曝光量,就可以增加除去丙烯树脂的量。其结果,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T上的外敷层127的厚度比反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R上的外敷层127的厚度要薄。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在透射显示用滤色器层120T上具有薄外敷层127的多间隙构造。再有,曝光量的调整可以是把曝光用的紫外线的照射量恒定来调整时间,也可以是使照射时间恒定来局部地调整照射量。
(液晶显示屏的制造方法)
下面就使用这样得到的滤色器基片10制造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屏100的方法,参照图6来说明。图6是示出显示屏100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首先,按照上述的方法,制造形成在透射用滤色器上有薄外敷层的滤色器基片10的基片101(工序S1),再用溅射法在外敷层127上附着透明导体,通过用光刻法制作图案来形成透明电极114(工序S2)。之后,在透明电极114上形成由聚酰亚胺树脂等构成的配向膜,然后加以摩擦处理等(工序S3)。
另一方面,制作对侧的基片102(工序S4),用同样的方法形成透明电极121(工序S5),再在透明电极121上形成配向膜,然后加以摩擦处理等(工序S6)。
然后,隔着密封材料把上述的基片101与基片102贴合来构成屏结构(工序S7)。在基片之间分散配置的衬垫等(未图示),使基片101和基片102保持大致的预定间隔贴合。
之后,从密封材料103的开口部(图示出)注入液晶104,用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等封口材料把密封材料的开口部封口(工序S8)。这样,在主要的屏构造完成后,根据需要,用在构造外表面上粘贴等的方法安装上述的相差片和偏振片等(工序S9),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屏100即完成。
[电器]
下面就把含有上述液晶显示屏的液晶装置作为电器的显示装置使用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的结构示意图。这里示出的电器中设有:与上述的液晶显示屏同样的液晶显示屏200和对控它实施制的控制装置1200。这里,把液晶显示屏200区分为屏结构部分200A和由半导体IC等构成的驱动电路200B来作概念性的描述。另外,控制装置1200中有:显示信息输出源1210、显示处理电路1220、电源电路1230和定时信号发生器1240。
显示信息输出源1210中有:由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器,由磁盘和光盘等构成的存储装置,以及调谐输出数字图像信号的调谐电路;根据由定时信号发生器1240生成的各种时钟信号,以预定格式的图像信号等的形式把显示信息供给显示信息处理电路1220。
显示信息处理电路1220中有:串-并行变换电路、放大/反相电路、旋转电路,伽马校正电路,以及箝位电路等众所周知的各种电路;执行已输入的显示信息的处理,把该图像信息随时钟信号CLK一起供给驱动电路200B。驱动电路200B中有:扫描线驱动电路、数据线驱动电路和检查电路。另外,电源电路1230分别向上述的各主要构成部件供给各预定电压。
下面,就可应用涉及本发明的液晶屏的电器的具体例,参照图8进行说明。
首先,就把本发明的液晶屏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显示部的例子进行说明。图8(a)是表示这台电脑的透视图。如同图所示,该笔记本电脑41中有:配备了键盘411的主机部分412和使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屏的显示部分413。
继之,就把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屏用于移动电话机的显示部的例子进行说明。图8(b)是表示该移动电话机的构成的透视图。如同图所示,移动电话机42中除了多个操作钮421之外,还有受话口422与送话口423,以及采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屏的显示部分424。
再有,作为可应用本发明的液晶屏的电器,除了图8(a)所示的笔记本电脑和图8(b)所示的移动电话机以外,还可以举出如液晶电视、寻像器型/监视器直视型磁带录像机、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笔记本、台式电子计算器、字处理机、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数字照相机等。
[变形例]
另外,上述的滤色器基片和液晶显示屏等,并不以上述示例为限,不言而喻,在不逸出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可以有种种改变。
例如,图2所示的滤色器是规定透射显示区域作为反射显示区域内的开口的结构,而这种结构仅是一例,例如,也可以把矩形的反射用滤色器部分与透射用滤色器部分设计成交互邻接形成的结构。
另外,在以上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出的都是无源型的液晶显示屏,而作为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在有源型的液晶显示屏中也同样是可以适用的。(例如,把TFT和TFD(薄膜二极管)作为开关元件的液晶显示屏)。另外,不仅液晶显示屏,就是在电致发光装置,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电泳显示装置,场致发射显示装置等各种电光装置中也同样可以应用本发明。

Claims (10)

1.一种电光显示屏用基片,其特征在于:
设有基片,
在透射显示区中所述基片上设置的透射用滤色器层,
在反射显示区中所述基片上设置的反射用滤色器层,以及
将所述透射用滤色器层和所述反射用滤色器层这二者覆盖的外敷层;
所述外敷层在所述透射用滤色器层上具有第一层厚,同时在所述反射用滤色器层上具有厚于所述第一层厚的第二层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光显示屏用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厚大致为0.05~0.2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光显示屏用基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厚和所述第二层厚之差大致为1.4~2.6μm。
4.一种电光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电光显示屏用基片。
5.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用如权利要求4所述电光显示屏作为其显示部件。
6.一种电光显示屏用基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在透射显示区中所述基片上形成透射用滤色器层的工序,
在反射显示区中所述基片上形成反射用滤色器层的工序,以及
为将所述透射用滤色器层和所述反射用滤色器层这二者覆盖而形成外敷层的工序;
所述外敷层在所述透射用滤色器层上具有第一层厚,同时在所述反射用滤色器层上形成厚于所述第一层厚的第二层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电光显示屏用基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外敷层的工序中,所述第一层厚大致设为0.05~0.2μm。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光显示屏用基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外敷层的工序中,所述第一层厚和所述第二层厚之差大致设为1.4~2.6μm。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显示屏用基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外敷层的工序包括,
以所述第一层厚形成第一外敷层的工序,
在所述第一外敷层上以所述第二层厚形成第二外敷层的工序,以及
在所述透射显示区中除去所述第二外敷层的工序。
10.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光显示屏用基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外敷层的工序包括,
以所述第二层厚形成外敷层的工序,
在所述透射显示区和所述反射显示区以不同的曝光量对所述外敷层进行曝光的工序,以及
通过对经曝光的所述外敷层显影,将所述透射显示区设为第一膜厚、所述反射显示区设为第二层膜的工序。
CNB031104177A 2002-04-10 2003-04-09 电光屏用基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光屏 Expired - Lifetime CN12201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8524/2002 2002-04-10
JP2002108524A JP3695415B2 (ja) 2002-04-10 2002-04-10 電気光学パネル用基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光学パネル、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0387A true CN1450387A (zh) 2003-10-22
CN1220100C CN1220100C (zh) 2005-09-21

Family

ID=28786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104177A Expired - Lifetime CN1220100C (zh) 2002-04-10 2003-04-09 电光屏用基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光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842206B2 (zh)
JP (1) JP3695415B2 (zh)
KR (1) KR100530392B1 (zh)
CN (1) CN1220100C (zh)
TW (1) TW20030782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2220A (zh) * 2010-03-02 2010-08-25 江苏工业学院 一种光扩散薄膜用光扩散剂母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62980A (zh) * 2010-12-09 2011-05-18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半穿反边缘场切换型液晶显示器及制造方法
US8710501B2 (en) 2004-12-14 2014-04-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3718A (ja) * 2003-07-23 2005-02-17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480599B2 (ja) * 2005-02-14 2010-06-16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反射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071261B1 (ko) * 2005-03-30 2011-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798529B1 (ko) 2006-04-10 2008-01-28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4208653A1 (ja) 2013-06-27 2014-12-3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素子、及び偏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2399575B1 (ko) * 2014-09-26 2022-05-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증착 위치 정밀도 검사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증착 위치 정밀도 검사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3669A (en) * 1987-09-11 1988-12-27 Coherent, Inc. Multilayer optical filter for producing colored reflected light and neutral transmission
JP2619062B2 (ja) 1989-03-15 1997-06-11 株式会社東芝 電極基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01037024A2 (de) 1999-11-12 2001-05-25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Anordnung zur überlagerung der strahlung von mindestens zwei strahlenquellen unterschiedlicher wellenlänge
JP2001208906A (ja) * 2000-01-25 2001-08-03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667537B1 (ko) * 2000-07-03 2007-01-1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컬러필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2090730A (ja) * 2000-09-18 2002-03-27 Alps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半透過型反射体
JP2002365422A (ja) * 2001-06-06 2002-12-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73827B2 (ja) * 2001-07-26 2007-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10501B2 (en) 2004-12-14 2014-04-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al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1812220A (zh) * 2010-03-02 2010-08-25 江苏工业学院 一种光扩散薄膜用光扩散剂母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12220B (zh) * 2010-03-02 2013-10-30 江苏工业学院 一种光扩散薄膜用光扩散剂母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62980A (zh) * 2010-12-09 2011-05-18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半穿反边缘场切换型液晶显示器及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81101A (ko) 2003-10-17
CN1220100C (zh) 2005-09-21
TWI305850B (zh) 2009-02-01
JP2003302626A (ja) 2003-10-24
KR100530392B1 (ko) 2005-11-22
JP3695415B2 (ja) 2005-09-14
TW200307827A (en) 2003-12-16
US20040017525A1 (en) 2004-01-29
US6842206B2 (en) 2005-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9233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仪器
CN1297841C (zh) 滤色基板、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CN1301438C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665768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liance
CN10121108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34330A (zh) 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05019535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590029Y (zh) 液晶装置用基板、液晶装置、和具有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540393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84115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210605C (zh) 半透射反射型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743922A (zh) 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CN1205502C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896857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892389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19318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828378A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0755613B1 (ko) 액정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기기
CN1414419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343902A (zh) 液晶装置及配备该液晶装置的电子装置
CN1484046A (zh) 滤色片、滤色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
CN1220100C (zh) 电光屏用基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光屏
CN1896823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0412666C (zh) 液晶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275080C (zh)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24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Hongkong)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24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Hongk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