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8979A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8979A
CN1448979A CN03108712A CN03108712A CN1448979A CN 1448979 A CN1448979 A CN 1448979A CN 03108712 A CN03108712 A CN 03108712A CN 03108712 A CN03108712 A CN 03108712A CN 1448979 A CN1448979 A CN 14489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ddress
branch electrodes
plasma display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8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9315C (zh
Inventor
濑户口典明
黑木正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Publication of CN1448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8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93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93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6Address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6Address electrodes
    • H01J2211/26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一个第一基底,其上承载多个彼此平行分布的带状肋;一种荧光材料,施加在相邻肋之间;多个地址电极,与所述肋平行分布;和一个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相对分布,其上承载多个分布在与地址电极交叉方向上的维持电极,其特征在于相邻肋之间的每个地址电极包括多个几乎在肋的整个长度上分散的分支电极。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其中通过一个地址电极选择光发射区,并通过利用一对维持电极之间的气体放电进行显示。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地址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背景技术
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JP2001-126629中公开了一种此类现有等离子体显示板。下面参考附图8(A)、8(B)和8(C)对其进行解释。图8(A)是现有等离子体显示板中维持电极和地址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示图,图8(B)和8(C)分别是从箭头方向看沿图8(A)中b-b线和c-c线的截面图。
参见这些附图,现有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用于选择行的多个第二维持电极113,用于选择行的多个第一维持电极114和多个地址电极。放电空间在列方向被延伸到显示屏整个长度的几乎为线形的肋224划分。另外,在相邻肋224之间的区域中,地址电极222的图案做成覆盖第一维持电极114上小于第二维持电极113的金属膜113a的面积。
因为鉴于减小地址电极222覆盖第一维持电极114的与经过放电空间的行选择无关的面积的考虑,选择地址电极222的形状或位置,所以地址电极222覆盖用于行选择的第二维持电极113的面积充分地增大。因此,地址放电被定域在地址电极222与第二维持电极113的重叠区,这确保了地址放电的可靠性。
日本未审专利JP4(1992)-58437中公开了另一现有等离子体显示板。下面参考图9对其进行解释。图9是部分展示现有等离子体显示板的透视图。
参见图9,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多个单位光发射区P、多对维持电极110以及与维持电极110交叉的地址电极222,单位光发射区P包括通过放电而选择发光的荧光材料225,每对维持电极110包括彼此平行分布的一个第二维持电极113和一个第一维持电极114。第二和第一维持电极113和114导致在其沿构成单位光发射区P的延伸方向的狭窄区域中面放电,并且在每个单位光发射区P中地址电极222被划分为二个或更多。
在由此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中,沿单位光发射区P的纵向中心线延伸的成对维持电极110的第二维持电极113经过放电空间与普通连结的两个地址电极222相交,由此在相交处限定选择放电单元WC。即,两个选择放电单元WC控制在维持放电单元SC中导致的放电,而该维持放电单元SC限定在两个电子电极222与第二和第一维持电极113和114的交叉处。因此,单个选择放电单元WC负责一半面积的单位光发射区P中的放电控制,这样使得能够可靠地控制与单位光发射区P对应的荧光材料225的光发射。
因为如上所述地构成前述现有技术中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所以选取的行中列方向的地址放电的扩展受到禁止,使得地址电极222的充电区变窄。但是,由于地址放电,相邻单位光发射区P中的地址电极222的电势水平降低。因此,相邻单位光发射区P的寻址不能可靠地进行。
另一方面,在后一种现有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在每个单位光发射区P中如上所述地将地址电极222划分为二个或更多。但是划分的地址电极222的间隔很小。结果,在导致第二维持电极113和地址电极222中的一个之间地址放电时,所有被划分的地址电极222被充电。因此,与前述现有等离子体显示板的方式相同,相邻单位光发射区P中的地址电极的电势水平降低,并且不能进行相邻单位光发射区P的精确寻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一个第一基底,其上承载多个彼此平行分布的带状肋;一种荧光材料,施加在相邻肋之间;多个地址电极,与所述肋平行分布;和一个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相对分布,其上承载多个分布在与地址电极交叉方向上的维持电极,其中相邻肋之间的每个地址电极包括多个几乎在肋的整个长度上分散的分支电极。因此,甚至在其中一个分支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地址放电、从而在分支电极中产生电荷并降低分支电极的电势水平情况下,其它的分支电极仍保持足够的电势水平,使得通过维持电极产生稳定的地址放电。
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将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本申请的各项目的。但是应该理解,针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解释与说明都只出于举例说明的目的,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各种变化和改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局部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后基底上的电极结构示图;
图3表示用于驱动本发明实施例1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帧;
图4表示用于驱动本发明实施例1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电压波形;
图5(A)和5(B)分别表示与图4所示电压波形相关的壁电荷状态;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后基底上的电极结构示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后基底上的电极结构示图;
图8(A)、8(B)和8(C)是现有等离子体显示板中主电极和地址电极之间的位置关系示图;和
图9是现有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该显示板禁止了地址放电对相邻单位光发射区的不利影响,在相邻行上进行平稳地地址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一个第一基底,其上承载着彼此平行分布的多个带状肋;一种施加在相邻肋之间的荧光材料;平行于肋分布的多个地址电极;和一个与第一基底相对布置的第二基底,其上承载多个分布在与地址电极交叉的方向上的维持电极,其中相邻肋之间的每个地址电极包括多个分支电极,它们在肋的整个长度上发散。
更具体地说,在一个地址周期中,当连续选取列方向上的相邻单元用于地址放电时,可以分别由其中一个分支电极和另一个分支电极选择任何两个相邻的单元,即使由于地址放电使所述的其中一个地址电极的电势水平下降,也是如此。
在此,地址周期是指在一个时间范围内的寻址周期,在该时间范围内地址电极上的壁电荷对下一行的寻址有影响(直到在重置期中进行初始化)。
另外,此处的相邻单元是在地址周期中列方向上被连续选址的单元,不仅指在列方向彼此挨着的单元,而且也指在交错寻址情形中每两行上的连续单元。
沿纵向相邻的单元并不总是彼此正好挨着。在交错扫描模式的情形中,一个地址周期内每隔一行进行寻址。
另外,在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形成在相邻肋之间的分支电极具有对应于维持电极的较宽部分,分支电极较宽部分的形成使得彼此不相邻。因此,在一个分支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发生地址放电、从而在分支电极中产生电荷的情况下,电荷集中在分支电极的较宽部分。结果,其它的分支电极维持足够的电势水平,由维持电极导致稳定的地址放电。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形成在相邻肋之间的分支电极在每个单位光发射区中或在每两个或多个单位光发射区中连结。因此产生稳定的地址放电,并且甚至在地址电极部分断开的情况下也确保连续性。因而实现了很高的可靠性。
实施例1
下面参考图1至5(B)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局部透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后基底上的电极结构示图,图3表示用于驱动本发明实施例1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帧,图4表示用于驱动本发明实施例1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电压波形,图5(A)和5(B)分别表示与图4所示电压波形相关的壁电荷状态。
参见这些附图,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一个前基底1,其上形成有成对的维持电极10;一个后基底2,其上形成有地址电极22;和填充在彼此相对的基底之间的氙氖混合物放电气体。更具体地说,前基底1包括第一维持电极14和第二维持电极13,它们彼此平行地成对地分布在充当前基底1基材的玻璃基底11的内表面上;覆盖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4和13的电介质层15;和覆盖电介质层15表面的MgO保护层16。第一维持电极14和第二维持电极13成对地用于产生为了显示的维持放电,并且包括较窄的总线电极14a和13a和较宽的透明导电膜14b和13b,电压从驱动电路(未示出)供给到总线电极14a和13a,而透明导电膜14b和13b分别用于导致维持放电(主要放电)。
后基底2包括分布在用作后基底2的基材的玻璃基底21内表面上的地址电极22,其分布方向与成对的维持电极10交叉;一个覆盖地址电极22的电介质层23;和分布在电介质层23上与地址电极平行以划分放电空间的肋24。
后基底2上的每个地址电极22包括两个分支电极22a和22b,它们在相邻肋24之间的整个长度上发散,并且与前基底1的成对维持电极10正交分布。分支电极与成对的维持电极相交的区域构成一个单位光发射区。通过对第二维持电极13施加负电压、对地址电极22施加正电压,第二维持电极13的电压和分支电极22a和22b其中一个的电压超过起始电压。由此导致地址放电,进行寻址以选择单位光发射区。由于地址放电,在其中一个分支电极22a(或22b)中产生负电荷。因此,在第二维持电极13和分支电极22a(或22b)之间不会发生地址放电,而在不产生负电荷的第二维持电极和另一分支电极22b(或22a)之间会发生地址放电。之后,分支电极22a和22b交替地与第二维持电极13产生地址放电。
在由后基底2的肋24和电介质层23限定的作为放电空间的凹槽中,逐个形成R、G和B荧光材料层25。通过用维持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材料层25获得发光。通过R、G和B的发光强度决定象素的色调。
下面对应用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等离子体显示器中图象显示器的工作进行解释。
用于显示一个屏面的一个帧包括多个子帧(如8个子帧)(见图3)。每个子帧包括一个用于使整个显示板的单位光发射区中电荷分布规律化的重置周期,一个用于使地址电极22和第二维持电极13之间的地址放电产生壁电荷的地址周期,由此选择单位光发射区P的发光以用于显示,并选择一个维持周期,通过利用壁电荷产生成对的第一维持电极14和第二维持电极13之间的放电,维持单位光发射区P的发光。
在上述周期中,分别对地址电极22、第一维持电极13和第二维持电极14施加具有图4所示波形的电压。图5(A)和5(B)分别表示与图4所示电压波形相关的壁电荷状态。前者表示初始态在单位光发射区P产生发光的情形,而后者表示初始态在单位光发射区P不产生发光的情形。
在重置周期中,对第一维持电极14施加负脉冲,对第二维持电极13施加正脉冲,无论它们发光(图5(A)中的时刻t0)与否(图5(B)中的时刻0),都导致在形成显示屏的所有单位光发射区P中放电。由此,如图5(A)和5(B)中的t1时刻所示,在第二维持电极13中产生负电荷,在第一维持电极14和地址电极22中产生正电荷。然后,对于所有的单位光发射区P,以与上述相反的方式对第一维持电极14施加正脉冲,对第二维持电极13施加负脉冲,使得只维持预定量的壁电荷,如图5(A)和5(B)中的时刻2所示。因而在每个单位光发射区P中均匀地产生壁电荷。
在地址周期中,只在一个单位光发射区P中产生预定量的壁电荷,光从该区域中发出。如图4中的时刻t3a所示,对第二维持电极13连续施加扫描脉冲,并对对应于将要发射光的光发射区P的地址电极22施加地址脉冲。只有在对应于被施加扫描脉冲的第二维持电极13以及被施加地址脉冲的地址电极22的分支电极22a和22b的单位光发射区P中,在第二维持电极13和地址电极22之间产生地址放电。由此在第二维持电极13中产生正电荷,并在图5(A)中的时刻t3a,在第一维持电极14和地址电极22中产生负电荷,从而产生预定量的壁电荷。因为地址电极22包括分支电极22a和22b,所以在分支电极22a或22b中产生负电荷。
例如,如果对单位光发射区P1寻址时在分支电极22a中已经产生负电荷(见图2),则在相邻的单位光发射区P2中的第二维持电极13和分支电极22a之间不产生地址放电。但是,在还没有产生负电荷的第二维持电极13和分支电极22b之间产生相邻单位光发射区P2中的地址放电。
之后,与上述方式相同,在将发射光的所有单位光发射区P中产生地址放电,从而产生预定量的壁电荷,然后结束地址周期。在此情形中,通过只在将要发射光的单位光发射区中产生地址放电来产生壁电荷(所谓的写入寻址)。但是,也可以提前在形成显示屏的所有单位光发射区P中产生预定量的壁电荷,并再促使地址放电,从而从将不发射光的单位光发射区中抹去壁电荷(所谓的抹去寻址)。两种情形达到同样的效果。
在维持周期中,对第一维持电极14施加作为维持脉冲的负脉冲,对第二维持电极13施加正脉冲,从而导致在对应于包含地址周期中产生的预定量壁电荷的单位光发射区P的第一维持电极14和第二维持电极13之间的面放电。由此在第二维持电极13中产生负电荷并在第一维持电极14中产生正电荷,从而在图5(A)产生的t4时刻产生预定量的壁电荷。随后,对第一维持电极14施加正脉冲并对第二维持电极13施加负脉冲,从而导致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在包含预定量的壁电荷的单位光发射区P中面放电。由此在第二维持电极13中产生正电荷并在第一维持电极14中产生负电荷,在图5(A)中的t5时刻产生预定量的壁电荷。
在光不从初始态不发光的单位光发射区P发射的情况下,在地址周期中不施加图4中时刻t3的地址脉冲,并且维持周期中维持脉冲低于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4和13之间的起始电压。由此在第一和第二维持电极14和13之间不发生面放电。因此,在地址周期和维持周期中壁电荷不放电并维持图5(B)中t2时刻的状态。
在光不从初始态发光的单位光发射区P发射的情况下,重置周期中壁电荷的状态在图5(A)所示的t0~t1以及t1~t2变化。在地址周期和维持周期期间,壁电荷不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从图5(A)中的时刻t2变化。即保持图5(B)中时刻t3~t5的状态。
在光从初始态不发光的单位光发射区P发出的情况下,重置周期中壁电荷的状态在图5(B)所示的时刻t0~t1和t1~t2变化。在地址周期和维持周期期间,壁电荷从图5(A)所示的t2~t3a、t3a~t4以及t4~t5时段的状态变化。
通过改变子帧中维持周期的持续时间以改变发光数量来进行等离子体显示板上的灰度显示。例如,通过以1∶2∶4∶8∶16∶32∶64∶128的比例改变8个子帧中维持周期的持续时间(发光数量),在每个单位光发射区P中实现256水平的灰度。因为一个象素由三个单位光发射区P组成,所以可以实现16,770,000(=256×56×256)全色显示。
在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其中一个分支电极22a(或22b)和第二维持电极13之间发生地址放电,从而在分支电极22b(或22a)中产生电荷并降低分支电极22a(22b)的电势水平。但是,因为其它不产生电荷的分支电极22b(22a)具有足够的电势水平,所以在相邻的第二维持电极13和分支电极22b(22a)之间产生稳定的地址放电。
实施例2
下面参考图6描述本发明实施例2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后基底上的电极结构示图。
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构成,除了形成在相邻肋14之间的每个分支电极22a和22b包括一个形成在对应于第二维持电极13位置的较宽部分22c。形成的相邻肋24之间分支电极22a和22b的较宽部分彼此不相邻。
具有较宽部分22c的每个分支电极22a和22b增大了它们的表面积,因此包含大量的正电荷。即使由于第二维持电极13的地址放电而在分支电极22a和22b中产生负电荷,它们的大部分也积累在较宽部分22c。即,在对应于相邻第二维持电极13的分支电极22a和22b中不产生负电荷。因此,地址放电在后面的第二维持电极13和分支电极22a及22b之间继续。
本实施例中如上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工作。但是,因为分支电极22a和22b具有对应于第二维持电极13的较宽部分22c,所以在分支电极22a(或22b)和第二维持电极13之间地址放电时电荷集中在分支电极22a(后22b)的较宽部分22c。由此在分支电极22b(或22a)中不产生电荷,并且在分支电极22b(或22a)中维持足够的电势水平。因此在分支电极22b(或22a)和相邻的第二维持电极13之间产生地址放电。之后,以相同的方式发生地址放电,使得能够稳定的寻址。
实施例3
下面参考图7描述本发明实施例3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后基底上的电极结构示图。
本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按照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式构成,除了形成在相邻肋24之间的地址电极22的分支电极22a和22b在每个单位光发射区P中连结之外。分支电极22a和22b连结的接点位置22α处于分支电极22a与第二维持电极13对应的部分和分支电极22b与相邻维持电极13对应的部分二者中间。通过将接点22α设置在这一位置,对应于第二维持电极13的分支电极22a和22b不受分支电极22a和22b中产生的负电荷的影响,其中分支电极22a和22b对应于已产生地址放电的相邻的第二维持电极13,由此产生稳定的地址放电。
本实施例中如上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工作。但是,因为分支电极22a和22b连结,所以甚至在地址电极22部分断开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连续性。因此,实现了较高的可靠性。
在根据实施1至3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地址电极22包括两个分支电极22a和22b。但是,可以形成三个或更多的分支电极作为地址电极22。
在根据实施例1至3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地址电极22可以在较小的面积上覆盖第一维持电极14,以将地址放电定域在地址电极22和第二维持电极13之间的一个区域中。由此防止地址放电的干扰,使得能够有可靠的寻址。
在根据实施1至3的等离子体显示板中,可以在成对的维持电极10的两侧上形成透明导电膜13b和14b,从而导致在维持电极的两侧上放电。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相邻肋之间的地址电极包括多个分支电极。因此,甚至在分支电极之一与维持电极之间产生地址放电、从而在分支电极中产生电荷并降低分支电极的电势水平的情况下,也可以维持分支电极足够的电势水平。由此在其它分支电极和相邻维持电极之间发生稳定的地址放电。
另外,根据本发明,相邻肋之间的地址电极包括多个分支电极,每个分支电极有一个对应于每个维持电极的较宽部分。因此,甚至在其中一个分支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导致地址放电、从而在分支电极中产生电荷的情况下,电荷也集中在分支电极的较宽部分并在其它分支电极中维持足够的电势水平。由此在其它分支电极和相邻维持电极之间产生稳定的地址放电。
另外,根据本发明,相邻肋之间的地址电极包括多个分支电极并且分支电极连结。因此产生稳定的地址放电,并且甚至在其中一个分支电极断开的情况下也能确保稳定性。由此实现了较高的稳定性。

Claims (3)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一个第一基底和一个第二基底,在该第一基底上承载多个彼此平行设置的带状肋、施加在相邻肋之间的一种荧光材料、以及与所述肋平行地设置的多个地址电极;该第二基底与第一基底相对地设置并承载有多个沿与所述地址电极交叉的方向设置的维持电极,其中:
相邻的肋之间的每个地址电极为多个几乎在肋的整个长度上分散的分支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形成在相邻肋之间的分支电极具有分别对应于维持电极的较宽部分,形成的分支电极的较宽部分彼此不相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形成在相邻肋之间的分支电极在每个单位光发射区中或在每两个或多个单位光发射区中连结。
CNB031087124A 2002-03-28 2003-03-28 等离子体显示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3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0811/2002 2002-03-28
JP2002090811A JP3940899B2 (ja) 2002-03-28 2002-03-28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8979A true CN1448979A (zh) 2003-10-15
CN1299315C CN1299315C (zh) 2007-02-07

Family

ID=27800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871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315C (zh) 2002-03-28 2003-03-28 等离子体显示板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992646B2 (zh)
EP (1) EP1349190B1 (zh)
JP (1) JP3940899B2 (zh)
KR (1) KR100706089B1 (zh)
CN (1) CN1299315C (zh)
DE (1) DE60322133D1 (zh)
TW (1) TWI22330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2505C (zh) * 2003-04-24 2007-02-28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等离子平面显示器的寻址电极结构
CN100388406C (zh) * 2003-12-19 2008-05-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00449675C (zh) * 2004-01-05 2009-01-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等离子显示器面板基底上的电极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55332B1 (en) * 2003-03-04 2009-10-14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panel with improved discharge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20040212303A1 (en) * 2003-04-22 2004-10-28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Address electrode structure for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542231B1 (ko) * 2003-09-02 2006-01-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WO2005043577A1 (ja) * 2003-10-30 2005-05-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TWI235399B (en) * 2003-12-05 2005-07-01 Au Optronics Corp Plasma display panel
KR100625997B1 (ko) * 2004-04-09 2006-09-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69738B1 (ko) 2004-10-19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의 구조가 개선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58745B1 (ko) * 2004-12-07 2006-12-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구동 방법
KR100599627B1 (ko) * 2005-01-20 2006-07-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83774B1 (ko) * 2005-05-16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0667551B1 (ko) * 2005-07-01 2007-0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KR100641574B1 (ko) * 2005-07-14 2006-11-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WO2009050763A1 (ja) * 2007-10-16 2009-04-23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5020B2 (ja) 1990-06-25 2000-01-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5969478A (en) * 1994-04-28 1999-10-19 Matsushita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Gas dischar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KR100263858B1 (ko) * 1998-03-31 2000-08-16 김순택 플라즈마 표시장치
KR20010005187A (ko) * 1999-06-30 2001-01-15 김영환 교류형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10008554A (ko) * 1999-07-02 2001-02-05 구자홍 플라즈마 표시장치의 전극
JP3576051B2 (ja) 1999-10-28 2004-10-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3131615A (ja) * 2001-10-30 2003-05-09 Sharp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4076367B2 (ja) * 2002-04-15 2008-04-16 富士通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プラズマ表示装置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2505C (zh) * 2003-04-24 2007-02-28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等离子平面显示器的寻址电极结构
CN100388406C (zh) * 2003-12-19 2008-05-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等离子显示面板
CN100449675C (zh) * 2004-01-05 2009-01-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等离子显示器面板基底上的电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30078674A (ko) 2003-10-08
TW200305907A (en) 2003-11-01
US6992646B2 (en) 2006-01-31
KR100706089B1 (ko) 2007-04-11
EP1349190A3 (en) 2006-05-31
US20030184226A1 (en) 2003-10-02
EP1349190B1 (en) 2008-07-16
JP2003288845A (ja) 2003-10-10
JP3940899B2 (ja) 2007-07-04
DE60322133D1 (de) 2008-08-28
CN1299315C (zh) 2007-02-07
TWI223301B (en) 2004-11-01
EP1349190A2 (en) 200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9315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US6097357A (en) Full color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device
US6414653B1 (en) Driving system for a plasma display panel
US8044888B2 (en) Surface discharge type plasma display panel divided into a plurality of sub-screens
US6597334B1 (en) Driving method of plasma display panel
CN1136530C (zh) 等离子体显示驱动方法
EP0964383A1 (en) Methods and circuitry for driving a plasma display panel
US5410219A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a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790462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
CN1237499C (zh) 驱动pdp的方法及显示装置
JP3532317B2 (ja) Ac型pdpの駆動方法
CN1906654A (zh) 等离子显示板的驱动方法
US6400342B2 (en) Method of driving a plasma display panel before erase addressing
JPH11312471A (ja)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US7477209B2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7379032B2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JP4577681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JP2001503535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高効率作動方法
US20040251847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7176852B2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JPH11144626A (ja) 面放電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3295817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CN1790455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698081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RU2241276C2 (ru) Плазменная цветная панель,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лазменной панелью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Hitachi Plasma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Fuji Hitachi Plasma Display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PLASMA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6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60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Plasma Display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07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