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7779A - 天线装置和携带机器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和携带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37779A CN1437779A CN00819257.XA CN00819257A CN1437779A CN 1437779 A CN1437779 A CN 1437779A CN 00819257 A CN00819257 A CN 00819257A CN 1437779 A CN1437779 A CN 14377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substrate
- sense
- frequency
- curr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 H01Q3/247—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by switching different parts of a primary active el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天线装置包括:包含一个端部和与该端部对置的另一端部的导电性的基板(3);通过电介质设置在基板(3)上,通过供给电流进行激励时基板(3)中也流动电流的平板状的天线(4、18a、18b、19);在激励天线(4、18a、18b、19)时,将基板(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变更为第1方向,并位于基板(3)的一个端部上的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a、6、6a、6c、7、7a、7c、14a、17a、17c、21a、22a、22b、24a);以及在激励天线(4、18a、18b、19)时,将基板(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变更为与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并位于基板(3)的另一个端部上的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b、6、6b、6d、7、7b、7d、14b、17b、17d、21b、22c、22d、24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装置和携带机器,特别涉及可小型化、轻量化的天线装置和携带机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携带电话机正在普及。在这种携带电话机的移动通信中,因在作为移动台的携带电话机和基站之间存在的建筑物而使发送电波多重反射或散射。因此,由于产生电波的极化波变动等,结果产生携带电话机中的接收信号的电平变动,产生通信质量的恶化。为了减轻这样的通信质量的恶化,有使用两个天线来接收电波,通过将这些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合成或选择电平大的信号,从而减轻接收信号的电平变动影响的分集接收方式。
图14是表示现有的携带电话机的示意图。下面参照图14说明现有的携带电话机。
参照图14,携带电话机101采用作为减轻上述通信质量恶化的对策的所谓空间分集接收方式,包括线状的天线150和保持在携带电话机101的机壳内部的平板状的天线等的内置天线151这两个天线。
但是,在图14所示的携带电话机101中,由于发送接收相同频带的电波的天线150和内置天线151相邻配置,所以存在天线150和内置天线151产生电磁耦合,使天线的发送接收时的效率恶化的问题。
此外,作为分集接收方式的其他方式,已知使用所谓补片天线(patch antenna)的极化波分集接收方式。图15和图16是表示采用了极化波分集接收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参照图15,在基板103上配置补片天线152。在补片天线152的外周相邻的两个边中,分别配置与馈电电源连接的馈电点105a、105b。通过切换该馈电点105a、105b,可以将补片天线的极化波面切换为箭头153、154这两个方向。此外,如图16所示,在补片天线152中,根据切换不是馈电点的接地点114a、114b的方法,同样可以切换极化波面。参照图16,在补片天线152的外周中,在相邻的两个边上,分别配置将补片天线152接地于基板的接地点114a、114b。此外,在补片天线152中配置与馈电电源连接的馈电点105。
但是,这样的补片天线的天线尺寸大,所以难以原封不动地应用于需要小型化、轻量化的携带电话机等的携带机器中。
如上所述,在携带电话机等需要小型化、轻量化的携带机器中,以往难以不降低天线的效率地降低通信质量的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这样的课题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和携带机器,能够小型化、轻量化,并且不降低天线的效率,可以防止电波的极化波变动等造成的通信质量的恶化。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的天线装置包括:导电性的基板,该基板包括一个端部和与该端部对置的另一端部;平板状的天线;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以及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平板状的天线通过电介质配置在基板上,在通过供给电流被激励时,在基板上流动电流。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在激励天线时,将基板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变更为第1方向,并位于基板的一个端部上。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在激励天线时,将基板上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变更为与第1方向不同的第2方向,并位于基板的另一端部上。
这样,在基板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为第1方向的情况下和为第2方向的情况下,可以改变从包含天线和基板的天线装置发射的电波的强度方向性。即,可以变更天线的方向性。这里,第1方向比如是从基板的一个端部向位于基板的对角线上的另一个角部的对角线的方向,第2方向可列举为从基板的另一个方向向位于基板的对角线的另一个角部的另一对角线的方向。此外,基板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因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不同,所以在各自的情况下的天线装置的主极化波的方向有所不同。即,通过使基板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为第1方向和第2方向这样的不同方向,可以变更天线装置的方向性和极化波的方向。因此,使用一个天线,就可以实现如同配有以具有方向性和极化波分别不同的两个天线那样工作的天线装置。其结果,可以使用一个平板状天线4来实施分集接收方式。因此,不像以往那样必须有两个天线,所以可以防止这样的两个天线发生电磁耦合的问题。
此外,通过这样一个天线来实现两个天线的功能,所以与分别配置两个天线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天线装置小型化、轻量化。
在上述第1方案的天线装置中,天线也可以从所述基板的一个端部上延伸至另一端部上来配置。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也可以包括:第1馈电部件,连接到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个端部上的天线的一个部分,用于激励天线;以及第1馈电控制部件,控制从第1馈电部件供给到天线的电流。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也可以包括:第2馈电部件,连接到位于基板的另一个端部上的天线的另一个部分,用于激励天线;以及第2馈电控制部件,控制从第2馈电部件供给到天线的电流。
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第1和第2馈电控制部件来切换第1和第2馈电部件,可以以变为天线的一个部分和另一个部分的其中之一来切换天线的馈电点的位置。通过这样切换馈电点的位置,可以容易地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之间变更基板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其结果,使用一个天线,就可以实现如同配有以具有方向性和极化波分别不同的两个天线那样工作的天线装置,所以可以使用一个天线实现分集接收方式。
上述第1方案的天线装置还包括用于激励天线的馈电部件。天线也可以从基板的一个端部上延伸至与该端部对置的另一端部上来配置。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包括:第1接地部件,将位于基板的一个端部上的天线的一个部分与基板的一个端部电连接;以及第1接地控制部件,控制第1接地部件和天线的连接。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包括:第2接地部件,将位于基板的另一个端部上的天线的另一个部分与基板的另一个端部电连接;以及第2接地控制部件,控制第2接地部件和天线的连接。
这种情况下,通过切换第1和第2接地部件,可以以变为天线的一个部分和另一个部分的其中之一来切换天线的接地点的位置。通过这样切换接地点的位置,可以容易地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之间变更基板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其结果,使用一个天线,就可以实现如同配有以具有方向性和极化波分别不同的两个天线那样工作的天线装置,所以可以使用一个天线实现分集接收方式。
在上述第1方案的天线装置中,最好将馈电部件连接到天线的中央部,第1接地部件在天线的一个部分的第1接地点中将基板的一个端部和天线的一个部分连接,第2接地部件在天线的另一个部分的第2接地点中最好将基板的另一个端部和天线的另一个部分连接。最好将第1接地点和第2接地点配置在从天线的中央部观察左右对称的位置上。
这种情况下,第1和第2接地点从天线的中央部观察被配置在左右对称的位置,所以在天线的中央部可以设置相对于第1和第2接地点共用的馈电部件。其结果,与在天线装置中配置与第1和第2接地点对应的两个馈电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天线装置的构造。
在上述第1方案的天线装置中,天线最好以从基板的一个端部上延伸至与该端部对置的另一个端部上来配置,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包括:第1接地部件,将位于基板的一个端部上的天线的一个部分与基板的一个端部电连接;第1馈电部件,连接到位于基板的一个端部上的天线的一个部分,用于激励天线;以及第1馈电接地控制部件,切换第1接地部件和第1馈电部件。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包括:第2接地部件,将位于基板的另一个端部上的天线的另一个部分与基板的另一个端部电连接;第2馈电部件,连接到位于基板的另一个端部上的天线的另一个部分,用于激励天线;以及第2馈电接地控制部件,切换第2接地部件和第2馈电部件。
这种情况下,通过控制第1和第2馈电控制部件,可以将天线的馈电点和接地点任意地设定在位于基板的一个端部上的区域和另一个端部上的区域的其中一个上。而且,通过这样切换接地点和馈电点的位置,可以容易地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中间变更基板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其结果,使用一个天线,就可以实现如同配有以具有方向性和极化波分别不同的两个天线那样工作的天线装置,所以可以使用一个天线实现分集接收方式。
在上述第1方案的天线装置中,天线的电气长度最好是该天线可接收的电波的波长的大致四分之一。
这种情况下,上述那样的所谓λ/4系的天线(λ表示电波的波长)有利于小型化,通过使用这样的天线,可以实现天线装置的进一步的小型化、轻量化。
在上述第1方案的天线装置中,天线最好包括:可接收第1频率的电波的第1元件;以及可接收与第1频率不同的第2频率的电波的第2元件。
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包含第1和第2元件的多频率共用天线装置中,通过采用本发明,也可以将基板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形成为第1方向和第2方向这样不同的方向。由此,可以变更天线装置的方向性和极化波的方向。即,可以使一个多频率共用天线起到如同方向性和极化波分别是不同的两个天线的作用,所以可以使用一个多频率共用天线容易地实现分集接收方式。
在上述第1方案的天线装置中,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包括:第1馈电电源,供给用于激励天线的第1频率的电流;第2馈电电源,供给用于激励天线的与第1频率不同的第2频率的电流;第1滤波器,使第1频率的电流通过;以及第2滤波器,使第2频率的电流通过。第1馈电电源通过第1滤波器与天线的第1共用连接点连接;第2馈电电源通过第2滤波器与天线的第1共用连接点连接。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包括:第3馈电电源,供给用于激励天线的第1频率的电流;第4馈电电源,供给用于激励天线的与第1频率不同的第2频率的电流;第3滤波器,使第1频率的电流通过;以及第4滤波器,使第2频率的电流通过。第3馈电电源通过第3滤波器与天线的第2共用连接点连接;第4馈电电源通过第4滤波器与天线的第2共用连接点连接。
这种情况下,在使用第1和第2滤波器的情况下,可以将供给不同频率电流的第1和第2馈电电源连接到天线的第1共用连接点。而在使用第3和第4滤波器的情况下,可以将供给不同频率电流的第3和第4馈电电源连接到天线的第2共用连接点。即,可以将多个馈电电源通过一个连接点连接到天线上,所以可以削减天线中的与馈电电源的连接点的数目。其结果,可以进一步简化天线的构造。因此,可以实现天线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
在上述第1方案的天线装置中,天线最好包括具有作为用于供给天线的电流的导线的功能部分和作为匹配元件的功能部分。
这种情况下,除了天线以外,不需要配置匹配元件,所以可以进一步简化天线装置的构造。因此,可以实现天线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
在上述第1方案的天线装置中,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包括:第1匹配电路部件;以及第1馈电部件,通过第1匹配电路部件与天线电连接;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包括:第2匹配电路部件;以及第2馈电部件,通过第2匹配电路部件与天线电连接。
这种情况下,使用第1和第2匹配电路,可以进行天线特性的微调整。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的携带机器配有上述第1方案的天线装置。
这样,可以使一个天线如同是方向性和极化波不同的两个天线那样工作,所以与配置两个不同的天线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携带机器的小型化、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5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6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7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构成试验中使用的携带电话机的天线装置的基板和天线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测定图8所示的X-Z面中的辐射图形的过程的图。
图10是表示测定图8所示的X-Z面中的辐射图形的过程的图。
图11是表示测定图8所示的X-Z面中的辐射图形的过程的图。
图12是表示从图8中的馈电点24a向平板状天线4馈电情况下的辐射图形的曲线。
图13是表示从图8中的馈电点24b向平板状天线4馈电情况下的辐射图形的曲线。
图14是表示现有的携带电话机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采用极化分集接收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采用极化分集接收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再有,在以下的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以相同的参考标号,并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例1)
下面参照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1。
参照图1,携带电话机1包括:构成本体的机壳2;保持在该机壳2的内部的导电性的基板3;以及在该基板3上隔开间隔配置的平板状天线4。虽未图示,但在平板状天线4中配置与基板3电连接的接地点。在平板状天线4的两端部上分别配置馈电点5a、5b。配置在作为平板状天线4的一个部分的一端部上的馈电点5a通过导线与切换开关7上的端子8a电连接。配置在作为平板状天线4的另一个部分的另一端部上的馈电点5b通过导线与切换开关7上的端子8b电连接。切换开关8c通过导线与馈电电源6电连接。而且,通过使用导线9等将连接了该馈电电源6的端子8c和端子8a、8c的任何一个电连接,在平板状天线4的两个馈电点5a、5b中,可以从其中一个向平板状天线4供给用于激励的电流。即,通过切换开关7,可以控制经馈电点5a、5b从馈电电源6向平板状天线4的电流供给的通/断(ON/OFF)。这里,平板状天线4是四分之一波长天线(λ/4系天线:这里λ表示电波的波长),例如在将端子8a和端子8c连接,从馈电点5a向平板状天线4供给电流的情况下,在与该平板状天线4电连接的基板3中向作为第1方向以虚线10表示的方向(从基板3的一个端部向位于基板3的对角线上的另一角部的对角线的方向)流动电流。将流动如该虚线10所示的电流情况下的方向性用虚线11示意地表示。此外,通过连接端子8b和端子8c,在从馈电点5b向平板状天线4供给电流的情况下,在基板3中向作为第2方向的实线12表示的方向(从基板3的另一端部向位于基板3的对角线上的另一角部的另一对角线的方向)流动电流。将流动实线12所示的电流时的该天线的方向性用实线13示意地表示。
于是,在基板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为作为第1方向以虚线10表示的方向的情况下,以及作为第2方向以实线12表示的方向的情况下,可以改变从包含携带电话机1中的平板状天线4和基板3的天线装置中辐射的电波强度的方向性。即,可以变更天线装置的方向性。
此外,基板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在虚线10表示的第1方向和实线12表示的第2方向上有所不同,所以各自情况下的天线装置的极化波的方向不同。因此,通过使基板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形成与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不同的方向,可以变更天线装置的方向性和极化波的方向。因此,使用一个平板状天线4,就可以实现如同配有以具有方向性和极化波分别不同的两个天线那样工作的天线装置的携带电话机1。其结果,可以使用一个平板状天线4来实现分集接收方式。因此,不像以往那样必须有两个天线,所以可以防止这样的两个天线发生电磁耦合的问题。
此外,通过这样一个平板状天线4来实现两个天线的功能,所以与将两个单独的天线配置在携带电话机1中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携带电话机1小型化、轻量化。
此外,通过使用作为第1和第2馈电控制部件的切换开关7,切换连接到馈电电源6的馈电点5a、5b,可以切换平板状天线4中的馈电点的位置而使得接触平板状天线4的两端部的某一个(一个部分或另一个部分的某一个)。这样,通过使馈电点5a、5b的某一个连接馈电电源,起到向平板状天线4供给电流的馈电点的作用,可以容易地在第1方向(虚线10所示的方向)和第2方向(实线12所示的方向)之间变更基板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
此外,图1所示的所谓λ/4系天线因其尺寸小,所以可以实现携带电话机1的进一步的小型化、轻量化。再有,作为本发明使用的天线,也可以使用上述λ/4系天线以外的天线,例如所谓的3λ/8系天线。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2说明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2。
参照图2,携带电话机1包括与图1所示的携带电话机基本相同的构造。但是,在图2所示的携带电话机1中,在作为平板状天线4的一个部分的一个端部上配置接地点14a,在作为另一部分的另一个端部上配置14b。此外,在平板状天线4的中央部中,设置与馈电电源6电连接的馈电点5。接地点14a通过导线来电连接切换开关7a上的端子8d。此外,在该切换开关7a上,配置接地于基板3的端子8e。通过使用导线9等来连接该端子8d、8e间,或使端子8d、8e间断开而不连接,可以控制在平板状天线4的接地点14a中是否将基板3接地(对平板状天线4的基板3的接地的通断)。
此外,配置在平板状天线4的另一端部上的接地点14b通过导线来连接配置在切换开关7b上的端子8f。在该切换开关7b上,配置接地于基板3的端子8g。通过使用导线9等来连接该端子8f、8g间,或使端子8f、8g间断开而不连接,可以控制在平板状天线4的接地点14b中是否将平板状天线4的基板3接地。在切换开关7a、7b中,通过使端子8d、8e间和8f、8g间电连接,或断路的切换动作,可以使平板状天线4的接地点14a、14b中仅一个接地点成为被接地在基板3上的状态。
然后,由导线9使切换开关7a的端子8d、8e间连接的一方,在通过不使切换开关7b的端子8f、8g间连接而将接地点14a接地于基板3的情况下,在平板状天线4被激励时,在基板3中向虚线15所示的方向流动电流。而切换开关7a的端子8d、8e间形成断开状态的一方,在通过由导电9使切换开关7b的端子8f、8g间连接而将平板状天线4的接地点14b接地于基板3的情况下,在基板3中向实线16所示的方向流动电流。
于是,通过有选择地使用接地点14a、14b来切换平板状天线4的接地点的位置,与本发明实施例1的携带电话机同样,可以容易地变更基板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其结果,可以获得与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
此外,如图2所示,从平板状天线4的中央部观察,接地点14a、14b配置在左右对称的位置上,所以可以在平板状天线4的中央部设置作为相对于接地点14a、14b的共用馈电部件的馈电点5。其结果,与在携带电话机1的平板状天线4中配置与两个接地点14a、14b对应的两个馈电点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携带电话机1的构造。
(实施例3)
下面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3。
参照图3,携带电话机1具有与图2所示的携带电话机基本相同的构造。但是,在平板状天线4的两端部中,配置具有馈电点和接地点两方面功能的馈电/接地点17a、17b。馈电/接地点17a通过导线等与切换开关7a上配置的端子8i电连接。此外,在该切换开关7a中,配置与馈电电源6电连接的端子8h,以及接地于基板3的一个端部的端子8h。端子8i、端子8h、8j之间通过导线等可连接。而且,该端子8i可进行切换,以便与端子8h、8j的任何一个电连接。
配置在平板状天线的另一端部的馈电/接地点17b通过导线等与切换开关7b上配置的端子8l电连接。在切换开关7b上配置与馈电电源6电连接的端子8k和接地于基板3的另一端部的端子8m。在切换开关7b中,可进行端子8l和8m之间、或端子8l和端子8k之间的电连接。
这种情况下,通过控制作为第1和第2馈电接地控制部件的切换开关7a、7b,可以将平板状天线4的馈电点和接地点任意地设定在位于基板的一个端部上的区域和位于另一个端部上的区域的其中任何一个区域中。而且,通过这样切换平板状天线4中的接地点和馈电点的位置,与本发明实施例1和2同样,可以容易地变更基板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可以获得与本发明实施例1和2的携带电话机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4)
下面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4。
参照图4,携带电话机具有与图3所示的携带电话机基本相同的构造。但是,在图4所示的携带电话机中,天线包括:与第1频率的电波对应的谐振元件18a;与第1频率不同的频率的第2频率的电波对应的谐振元件18b;电连接到该谐振元件18a、18b,具有作为导线的馈电线和作为匹配元件的短路短截线两者的作用的天线元件19。这样的话,在携带电话机1中除了天线以外不需要配置匹配元件,所以可以进一步简化携带电话机1的构造。因此,可以实现携带电话机1的小型化、轻量化。
在天线元件19的两端部中,配置馈电/接地点17c、17d。馈电/接地点17c与开关7a上的端子8电连接,馈电/接地点17b与开关7b上的端子8l电连接。而且,通过控制切换开关7a、7b,可以使天线的馈电/接地点17a、17b起到作为馈电点或接地点的作用(切换馈电点和接地点的位置)。其结果,与本发明实施例3同样,可以变更基板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
于是,即使在包括作为第1和第2元件的谐振元件18a、18b的多频率共用天线装置中,可以变更基板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所以可以变更携带电话机1的方向性和极化波的方向。因此,可以获得与本发明实施例3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5)
下面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5。
参照图5,携带电话机1具有与图4所示的携带电话机基本相同的构造。但是,配置于天线元件19的端部设置的馈电/接地点17c与切换开关7a、7c上的端子8o、8s分别电连接。该馈电/接地点17c通过作为使第1频率的电流通过的第1滤波器的滤波器20a与端子8o连接。而馈电/接地点17c通过作为使第2频率的电流通过的第2滤波器的滤波器20b与端子8s连接。在切换开关7a上,配置与供给第1频率的电流的馈电电源6a电连接的端子8n。此外,在切换开关7a上配置接地于基板3的一个端部的端子8p。切换开关7a可以切换端子8o、端子8m、8p之间的连接。
在切换开关7c上,配置与用于供给第2频率的电流的馈电电源6c电连接的端子8q,以及设置于基板3的一个端部的端子8r。在切换开关7c中,可以切换端子8s、端子8q、8r之间的连接。
配置在天线元件19的另一端子部的馈电/接地点17d与配置在切换开关7b、7d上的端子8x、8u分别电连接。馈电/接地点17d通过作为使第1频率的电流通过的第3滤波器的滤波器20a与端子8x连接。而馈电/接地点17d通过作为使第2频率的电流通过的第4滤波器的滤波器20b与端子8u连接。在切换开关7b上,配置与用于供给第1频率的电流的馈电电源6b连接的端子8y,以及接地于基板3的另一个端部的端子8w。切换开关7b可以切换端子8x、端子y、8w之间的连接。此外,在切换开关7d中,配置与用于供给第2频率的电流的馈电电源6d连接的端子8v,以及接地于基板3的另一个端部的端子8t。切换开关7d可以切换端子8u和端子8t之间的连接及端子8u和端子8v之间的连接。
这样的话,可获得与本发明实施例4同样的效果,同时在使用滤波器20a、20b的情况下,可以将供给不同频率的电流的馈电电源6a、6c连接到作为天线的第1共用连接点的馈电/接地点17c。此外,在使用配置图5中右侧的滤波器20a、20b的情况下,可以将供给不同频率的电流的馈电电源6b、6d连接到作为天线的第2共用连接点的馈电/接地点17d。即,可以通过一个馈电/接地点17c将两个馈电电源6a、6c分别连接到天线,或通过一个馈电/接地点17d将两个馈电电源6b、6d分别连接到天线,所以可以削减天线中的与馈电电源的连接点的数目。其结果,可以进一步简化天线的构造。因此,可以实现携带电话机1的小型化、轻量化。
(实施例6)
下面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6。
参照图6,携带电话机1具有与图3所示的携带电话机基本相同的构造。但是,平板状天线4的馈电/接地点17a通过第1匹配电路21a与端子8i电连接。而平板状天线4的馈电/接地点17b通过第2匹配电路21b与端子8l连接。
这样的话,可以获得与本发明实施例3同样的效果,同时使用第1和第2匹配电路21a、21b,可以进行天线特性的微调整。
(实施例7)
下面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实施例7。
参照图7,携带电话机1具有与图2所示的携带电话机基本相同的构造。但是,在图7所示的携带电话机1中,在平板状天线4的两端部中,分别在两处配置切换接地点22a~22t。切换接地点22a与切换开关7a的端子23c电连接。而切换接地点22b与切换开关7a的端子23a电连接。在切换开关7a中,配置接地于基板3的一个端子的端子23b。切换开关7a可切换端子23a和端子23b之间的连接及端子23c和端子23b之间的连接。
平板状天线4的切换接地点22c与切换开关7b的端子23d电连接。切换接地点22d与切换开关7b的端子23f电连接。在切换开关7b中,配置接地于基板3的另一端部的端子23e。在切换开关7b中,可切换端子23d和端子23e之间的连接及端子23f和端子23e之间的连接。此外,馈电电源6可供给第1频率的电流和频率与第1频率不同的第2频率的电流。
这样的话,可以获得与本发明实施例2同样的效果,而且通过控制切换开关7a来选择切换接地点22a、22b的某一个,可以变更平板状天线4的接地点的位置。其结果,可以变更平板状天线4的有效电气长度。因此,可以实现能够发送接收第1和第2频率这样的不同频率的电波的携带电话机1。
(实施例8)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携带电话机的特性,进行以下所示的试验。参照图8,基板3的长度L1为110mm,宽度L2为33mm。此外,在基板3上,将宽度W1为30mm、高度W2为5mm的平板状天线4配置在距基板3的距离为5mm的位置。在平板状天线4的两端部上,配置连接到馈电电源(未图示)、可切换的馈电点24a、24b。作为馈电点24a、24b的切换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图1所示的切换开关7。
再有,设从图中基板3的下部向设置了平板状天线4的区域的方向(图8的从下向上的方向)为+Z方向。此外,设从图8的右向左的方向为+Y方向。另外,设从纸面的里侧向眼前侧的方向为+X方向。
首先,参照图9,将图8所示的天线装置放置在测试台150上。此时,以图8所示的+Z方向、+X方向与箭头140所示的垂直方向大致直行地放置。因此,+Y方向与箭头140所示的垂直方向大致平行。此外,测试台150可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旋转。
在将天线装置放置在这样的测试台150上的状态下,从天线装置通过规定的输出而从天线装置发射频率为1.5GHz的电波。此时,使测试台150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旋转。由此,从天线装置发射箭头151所示的电波。用测定天线160测定该电波的电场强度。其结果,求出在该电波中以箭头V所示方向的垂直极化波和以箭头H所示方向的水平极化波的电场强度。
参照图10,在测试台150上放置偶极天线170。该偶极天线170在中央部设置馈电点171,该馈电点171连接到同轴电缆172。同轴电缆172连接到规定的无线发送接收部。将偶极天线170以与箭头14所示的垂直方向大致平行延伸来配置。通过使测试台150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旋转,同时将与提供给图7所示的天线2的输出相同的输出提供该偶极天线170,从偶极天线170发射频率为1.5GHz的电波。其结果,从偶极天线170发射箭头152所示的电波。该电波是以箭头V所示方向的垂直极化波。用测定天线160测定该电波的电场强度。
参照图11,在测试台150上放置偶极天线170。将偶极天线170以箭头140所示的垂直方向大致直行延伸来配置。在偶极天线170的中心设置馈电点171。馈电点171与同轴电缆172连接。通过使测试台150沿箭头R所示的方向旋转,同时将与提供给图7所示的天线2的输出相同的输出提供该偶极天线170,从偶极天线170发射频率为1.5GHz的电波。其结果,从偶极天线170发射箭头152所示的电波。该电波是以箭头H所示方向的水平极化波。用测定天线160测定该电波的电场强度。
以图9~11所示的工序所获得的数据作为基础,求出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发射图形。其结果示于图12和图13。
参照图12和图13,实线25、27表示在图10所示的工序中相对于从偶极天线170发射的垂直极化波的电场强度,求出从图9所示的天线装置发射的电波的垂直极化波分量的增益。该增益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增益)=20×log10(来自天线装置的垂直极化波的电场强度/来自偶极天线170的垂直极化波的电场强度)
此外,虚线26、28是在图11所示的工序中相对于偶极天线170发射的水平极化波的电场强度,从图9所示的天线装置发射的电波的水平极化波分量的增益。该增益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增益)=20×log10(来自天线装置的水平极化波的电场强度/来自偶极天线170的水平极化波的电场强度)
参照图12和图13可知,通过在图8所示的天线装置中切换平板状天线的馈电点24a、24b,使发射图形左右反向。即,通过切换馈电点24a、24b,可变更天线的极化波和方向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也可以将各实施例的特征适当组合。此外,这里公开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实施例而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来表示,这意味着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义及在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天线装置和携带机器不仅可用于携带电话机,而且可用于具有通信功能的个人计算机等的携带信息终端领域。
Claims (11)
1.一种天线装置,包括:
导电性的基板(3),该基板包括一个端部和与该端部对置的另一端部;
平板状的天线(4、18a、18b、19),通过电介质设置在所述基板(3)上,在通过供给电流被激励时在所述基板(3)流动电流;
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a、6、6a、6c、7、7a、7c、14a、17a、17c、21a、22a、22b、24a),在激励所述天线(4、18a、18b、19)时,将在所述基板(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变更为第1方向,并处于所述基板(3)的一个端部上;以及
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b、6、6b、6d、7、7b、7d、14b、17b、17d、21b、22c、22d、24b),在激励所述天线(4、18a、18b、19)时,将在所述基板(3)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变更为与第1方向不同的方向,并处于所述基板(3)的另一个端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天线(4、18a、18b、19)以从所述基板(3)的一个端部上延伸至另一端部上来配置,
所述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a、6、6a、6c、7、7a、7c、14a、17a、17c、21a、22a、22b、24a)包括:
第1馈电部件(5a、6、17a、17c、6a、6c、24a),连接到位于所述基板(3)的一个端部上的所述天线(4、18a、18b、19)的一个部分,用于激励所述天线(4、18a、18b、19);以及
第1馈电控制部件(7、7a、7c),控制从所述第1馈电部件(5a、6、17a、17c、6a、6c、24a)供给到所述天线(4、18a、18b、19)的电流;
所述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b、6、6b、6d、7、7b、7d、14b、17b、17d、21b、22c、22d、24b)包括:
第2馈电部件(5b、6、17b、17d、6b、6d、24b),连接到位于所述基板(3)的另一个端部上的所述天线(4、18a、18b、19)的另一个部分,用于激励所述天线(4、18a、18 b、19);以及
第2馈电控制部件(7、7b、7d),控制从第2馈电部件(5b、6、17b、17d、6b、6d、24b)供给到所述天线(4、18a、18b、19)的电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还包括用于激励所述天线(4、18a、18b、19)的馈电部件(5、6),
所述天线(4、18a、18b、19)以从所述基板(3)的一个端部上延伸至与该端部对置的另一端部上来配置,
所述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a、6、6a、6c、7、7a、7c、14a、17a、17c、21a、22a、22b、24a)包括:
第1接地部件(14a、17a、17c、22a、22b),将位于所述基板(3)的一个端部上的所述天线(4、18a、18b、19)的一个部分与所述基板(3)的一个端部电连接;以及
第1接地控制部件(7a、7c),控制所述第1接地部件(14a、17a、17c、22a、22b)和所述天线(4、18a、18b、19)的连接;
所述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b、6、6b、6d、7、7b、7d、14b、17b、17d、21b、22c、22d、24b)包括:
第2接地部件(14b、17b、17d、22c、22d),将位于所述基板(3)的另一个端部上的所述天线(4、18a、18b、19)的另一个部分与所述基板(3)的另一个端部电连接;以及
第2接地控制部件(7b、7d),控制第2接地部件(14b、17b、17d、22c、22d)和所述天线(4、18a、18b、19)的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将所述馈电部件(5、6)连接到所述天线(4、18a、18b、19)的中央部,
所述第1接地部件(14a、17a、17c、22a、22b)在所述天线(4、18a、18b、19)的一个部分的第1接地点(14a、22a、22b)中将所述基板(3)的一个端部和所述天线(4、18a、18b、19)的一个部分连接,
所述第2接地部件(14b、17b、17d、22c、22d)在所述天线(4、18a、18b、19)的另一个部分的第2接地点(14b、22c、22d)中将所述基板(3)的另一个端部和所述天线(4、18a、18b、19)的另一个部分连接,
将所述第1接地点(14a、22a、22b)和所述第2接地点(14b、22c、22d)配置在从所述天线(4、18a、18b、19)的中央部观察左右对称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天线(4、18a、18b、19)以从所述基板(3)的一个端部上延伸至与该端部对置的另一个端部上来配置,
所述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a、6、6a、6c、7、7a、7c、14a、17a、17c、21a、22a、22b、24a)包括:
第1接地部件(17a、17c),将位于所述基板(3)的一个端部上的所述天线(4、18a、18b、19)的一个部分与所述基板(3)的一个端部电连接;
第1馈电部件(6、6a、6c),连接到位于所述基板(3)的一个端部上的所述天线(4、18a、18b、19)的一个部分,用于激励所述天线(4、18a、18b、19);以及
第1馈电接地控制部件(7a、7c),切换所述第1接地部件(17a、17c)和所述第1馈电部件(6、6a、6c);
所述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b、6、6b、6d、7、7b、7d、14b、17b、17d、21b、22c、22d、24b)包括:
第2接地部件(17b、17d),将位于所述基板(3)的另一个端部上的所述天线(4、18a、18b、19)的另一个部分与所述基板(3)的另一个端部电连接;
第2馈电部件(6、6b、6d),连接到位于所述基板(3)的另一个端部上的所述天线(4、18a、18b、19)的另一个部分,用于激励所述天线(4、18a、18b、19);以及
第2馈电接地控制部件(7b、7d),切换所述第2接地部件(17b、17d)和所述第2馈电部件(6、6b、6d)。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天线(4、18a、18b、19)的电气长度是该天线(4、18a、18b、19)可接收的电波的波长的大致四分之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天线(4、18a、18b、19)包括:
可接收第1频率的电波的第1元件(18a);以及
可接收与所述第1频率不同的第2频率的电波的第2元件(18b)。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a、6、6a、6c、7、7a、7a、14a、17a、17c、21a、22a、22b、24a)包括:
第1馈电电源(6a),供给用于激励所述天线(4、18a、18b、19)的第1频率的电流;
第2馈电电源(6c),供给用于激励所述天线(4、18a、18b、19)的与所述第1频率不同的第2频率的电流;
第1滤波器(20a),使所述第1频率的电流通过;以及
第2滤波器(20b),使所述第2频率的电流通过;
所述第1馈电电源(6a)通过所述第1滤波器与所述天线(4、18a、18b、19)的第1共用连接点(17c)连接;
所述第2馈电电源(6c)通过所述第2滤波器(20b)与所述天线(4、18a、18b、19)的第1共用连接点(17c)连接;
所述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b、6、6b、6d、7、7b、7d、14b、17b、17d、21b、22c、22d、24b)包括:
第3馈电电源(6b),供给用于激励所述天线(4、18a、18b、19)的第1频率的电流;
第4馈电电源(6d),供给用于激励所述天线(4、18a、18b、19)的与所述第1频率不同的第2频率的电流;
第3滤波器(20a),使所述第1频率的电流通过;以及
第4滤波器(20b),使所述第2频率的电流通过;
所述第3馈电电源(6b)通过所述第3滤波器(20a)与所述天线(4、18a、18b、19)的第2共用连接点(17d)连接;
所述第4馈电电源(6d)通过所述第4滤波器(20b)与所述天线(4、18a、18b、19)的第2共用连接点(17d)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天线(4、18a、18b、19)包括具有作为用于供给天线(4、18a、18b、19)的电流的导线的功能部分和作为匹配元件的功能部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中,所述第1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a、6、6a、6c、7、7a、7c、14a、17a、17c、21a、22a、22b、24a)包括:
第1匹配电路部件(21a);以及
第1馈电部件(6),通过所述第1匹配电路部件(21a)与所述天线(4、18a、18b、19)电连接;
所述第2电流方向变更部件(5b、6、6b、6d、7、7b、7d、14b、17b、17d、21b、22c、22d、24b)包括:
第2匹配电路部件(21b);以及
第2馈电部件(6),通过所述第2匹配电路部件(21b)与所述天线(4、18a、18b、19)电连接。
11.一种配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的携带机器(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0/007640 WO2002039544A1 (fr) | 2000-10-31 | 2000-10-31 | Dispositif d'antenne et machine portabl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37779A true CN1437779A (zh) | 2003-08-20 |
Family
ID=11736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819257.XA Pending CN1437779A (zh) | 2000-10-31 | 2000-10-31 | 天线装置和携带机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771223B1 (zh) |
EP (1) | EP1335449A1 (zh) |
JP (1) | JPWO2002039544A1 (zh) |
CN (1) | CN1437779A (zh) |
WO (1) | WO2002039544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7464A (zh) * | 2006-12-05 | 2008-06-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
CN101355196B (zh) * | 2007-07-27 | 2012-09-26 | 株式会社东芝 | 天线装置和无线设备 |
CN103026550A (zh) * | 2010-08-30 | 2013-04-03 | 夏普株式会社 | 天线装置 |
CN103069646A (zh) * | 2010-12-21 | 2013-04-24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天线装置、天线模块及便携终端 |
CN105449359A (zh) * | 2014-08-29 | 2016-03-30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天线系统、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71111A (ja) * | 2000-12-04 | 2002-06-14 | Anten Corp | 携帯無線機及び携帯無線機用アンテナ |
JP3469880B2 (ja) * | 2001-03-05 | 2003-11-25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 |
US20040077379A1 (en) * | 2002-06-27 | 2004-04-22 | Martin Smith | Wireless transmitter, transceiver and method |
JP2004056498A (ja) * | 2002-07-19 | 2004-02-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通信端末用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KR100545645B1 (ko) | 2002-09-12 | 2006-01-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단말기의 통신품질 개선 장치 |
US7405697B2 (en) * | 2003-03-18 | 2008-07-29 | Zhinong Ying | Compact diversity antenna |
JP2005260592A (ja) * | 2004-03-11 | 2005-09-22 | Fujitsu Ltd | アンテナ装置、指向性制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EP1753074A1 (en) * | 2004-05-21 | 2007-02-14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Portable telephone device |
EP1804335A4 (en) | 2004-09-30 | 2010-04-28 | Toto Ltd | ANTENNA MICRORUBAN AND HIGH FREQUENCY SENSOR USING THE SAME |
US7724189B2 (en) * | 2004-11-24 | 2010-05-25 |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 Broadband binary phased antenna |
JP4642588B2 (ja) * | 2005-08-05 | 2011-03-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携帯無線装置 |
US7411399B2 (en) * | 2005-10-04 | 2008-08-12 |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Electromagnetic survey system with multiple sources |
JP4782560B2 (ja) * | 2005-12-22 | 2011-09-28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 |
CN101197465B (zh) | 2006-12-05 | 2012-10-1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
US8154455B2 (en) * | 2006-12-18 | 2012-04-10 |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polarization-agile antennas |
JP4571988B2 (ja) * | 2007-01-19 | 2010-10-2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KR100891623B1 (ko) * | 2007-08-13 | 2009-04-02 |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안테나 | 공진 주파수 가변형 안테나 |
JP2009065318A (ja) * | 2007-09-05 | 2009-03-26 | Brother Ind Ltd |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及び無線タグ情報読み取り装置 |
EP2141770A1 (en) * | 2008-06-30 | 2010-01-06 | Laird Technologies AB | Antenna device an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tenna device |
AU2009288857A1 (en) * | 2008-07-07 | 2010-03-11 |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 Switchable patch antenna for RFID shelf reader system |
US8294622B2 (en) * | 2008-11-25 | 2012-10-23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Array antenna apparatus sufficiently securing isolation between feeding elements and operating at frequencies |
EP2251930A1 (en) * | 2009-05-11 | 2010-11-17 | Laird Technologies AB | Antenna device an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 antenna device |
TWI423524B (zh) * | 2009-05-20 | 2014-01-11 | Ind Tech Res Inst | 具切換不同輻射場形之特性的天線結構與製作方法 |
WO2011089676A1 (ja) * | 2010-01-19 | 2011-07-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US20120249395A1 (en) * | 2011-03-30 | 2012-10-04 | Convergence Systems Limited | Ultra Thin Antenna |
US9270026B2 (en) * | 2011-11-04 | 2016-02-23 | Broadcom Corporation | Reconfigurable polarization antenna |
US9472848B2 (en) | 2012-04-20 | 2016-10-18 | Ethertronics, Inc. | Multi-feed loop antenna |
US9397399B2 (en) * | 2012-04-20 | 2016-07-19 | Ethertronics, Inc. | Loop antenna with switchable feeding and grounding points |
CN103633451B (zh) | 2012-08-27 | 2015-12-02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双馈点天线系统及其馈点切换的方法 |
US9153867B2 (en) * | 2012-12-19 | 2015-10-06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Reconfigurable multiband antenna |
EP3089262B1 (en) * | 2014-02-17 | 2020-03-18 | Huawei Device Co., Ltd. | Antenna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
KR102352491B1 (ko) | 2017-08-14 | 2022-01-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안테나 및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118143A (en) * | 1961-01-23 | 1964-01-14 | Raymond L Burns | Loop-antenna-switching system |
US3818480A (en) * | 1971-07-12 | 1974-06-18 | Magnavox Co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vity pattern of an antenna |
JPS5627507A (en) * | 1979-08-15 | 1981-03-17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Loop antenna unit |
JPS6477304A (en) | 1987-09-18 | 1989-03-23 | Nec Corp | Antenna |
JPH0294713A (ja) | 1988-09-30 | 1990-04-05 | Nec Corp | 携帯無線機 |
JPH03192903A (ja) | 1989-12-22 | 1991-08-22 | Yokowo Co Ltd | Am放送受信用アンテナ装置 |
GB9126240D0 (en) | 1991-12-11 | 1992-02-12 | Shaye Communications Ltd | Diversity antenna |
US5784032A (en) * | 1995-11-01 | 1998-07-21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Laboratories | Compact diversity antenna with weak back near fields |
-
2000
- 2000-10-31 JP JP2002541757A patent/JPWO2002039544A1/ja active Pending
- 2000-10-31 WO PCT/JP2000/007640 patent/WO2002039544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0-10-31 US US10/168,530 patent/US677122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10-31 CN CN00819257.XA patent/CN1437779A/zh active Pending
- 2000-10-31 EP EP00970217A patent/EP133544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7464A (zh) * | 2006-12-05 | 2008-06-1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天线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 |
CN101355196B (zh) * | 2007-07-27 | 2012-09-26 | 株式会社东芝 | 天线装置和无线设备 |
CN103026550A (zh) * | 2010-08-30 | 2013-04-03 | 夏普株式会社 | 天线装置 |
CN103026550B (zh) * | 2010-08-30 | 2014-10-08 | 夏普株式会社 | 天线装置 |
CN103069646A (zh) * | 2010-12-21 | 2013-04-24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天线装置、天线模块及便携终端 |
US9054407B2 (en) | 2010-12-21 | 2015-06-09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Antenna device, antenn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
CN105449359A (zh) * | 2014-08-29 | 2016-03-30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天线系统、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
CN105449359B (zh) * | 2014-08-29 | 2019-03-0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天线系统、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771223B1 (en) | 2004-08-03 |
EP1335449A1 (en) | 2003-08-13 |
WO2002039544A1 (fr) | 2002-05-16 |
JPWO2002039544A1 (ja) | 2004-0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437779A (zh) | 天线装置和携带机器 | |
CN1265501C (zh) | 天线装置和便携无线通信装置 | |
CN1073748C (zh) | 双向印刷天线 | |
CN1380721A (zh) | 天线装置 | |
CN1218432C (zh) | 表面安装型天线以及采用表面安装型天线的无线机 | |
CN1933607A (zh) | 移动收发机及天线装置 | |
JP4270278B2 (ja) | アンテナ装置 | |
CN1182626C (zh) | 无线电信号收发装置 | |
CN1672290A (zh) | 双馈多频带平面型天线 | |
CN1579036A (zh) | 天线装置 | |
CN1809947A (zh) | 使用电介质天线对导电天线进行寄生激励的混合天线 | |
JP5314704B2 (ja) | 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 |
CN1643727A (zh) | 紧凑、低外形、单馈电、多频带的印制天线 | |
WO2016132712A1 (ja) | 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アレイ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
CN1886864A (zh) | 多频带双极化阵列天线 | |
CN1977425A (zh) | 多频带天线、电路板和通信设备 | |
CN1285626A (zh) | 非对称偶极子天线部件 | |
CN1466800A (zh) | 用于移动无线设备的天线 | |
CN1515050A (zh) | 小型多频天线 | |
JP2008283381A (ja) | アンテナ装置 | |
CN1647318A (zh) | 漏泄波双偏振槽型天线 | |
CN1655396A (zh) | 天线和具有该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 | |
CN1386312A (zh) | 天线装置及使用该天线装置的无线通信机 | |
JP2006166262A (ja) | 無線機用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無線機 | |
CN112615147B (zh) | 基于正交模式的紧凑型低耦合可扩展mimo天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