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26173A - 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与差分通信程序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与差分通信程序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26173A
CN1426173A CN02155711A CN02155711A CN1426173A CN 1426173 A CN1426173 A CN 1426173A CN 02155711 A CN02155711 A CN 02155711A CN 02155711 A CN02155711 A CN 02155711A CN 1426173 A CN1426173 A CN 1426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formation
reference information
difference information
differencing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55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8072C (zh
Inventor
萱原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26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6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80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807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0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me banking systems
    • G06Q20/108Remote banking, e.g. home banking
    • G06Q20/1085Remote banking, e.g. home banking involving automatic teller machines [AT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20Point-of-sale [POS] network systems
    • G06Q20/208Input by product or record sensing, e.g. weighing or scanner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 H04L67/306User pro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04L67/5651Reducing the amount or size of exchanged application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4Enhancement of application control based on intercepted application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rket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提供适于在动态构成的网络中进行差分通信的差分通信系统。便携终端100~120基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把所生成的差分信息发送给目标便携终端。此外在接收到差分信息时,判定差分信息发送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当判定出基准信息不同一时,获取差分信息发送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基于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

Description

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与差分通信程序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差分通信的系统、装置与程序及方法,尤其涉及适于在动态构成的网络中进行差分通信的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和差分通信程序及差分通信方法。
现有技术
在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场合下,由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保持通用的基准信息,在发送装置中,把包含明码信息与基准信息之间的差分的差分信息向接收装置发送,在接收装置中,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与基准信息复原原明码信息,由此可在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中,实现削减通信量和提高隐秘性。该过程称为差分通信。
以往作为实施差分通信的技术,比如有在特开平7-175662号公报中披露的远程维护方式(以下称第1现有例。),在特开平11-265309号公报中披露的部分抽出型远程维护方式(以下称第2现有例。),以及在特开2000-048106号公报中披露的金融交易处理系统(以下称第3现有例)。
在第1现有例中,主计算机与远程计算机被通过网络连接。在主计算机中,首先通过变更历史生成部,生成从远程计算机指示了变更的存储装置内的旧源程序的变更历史。修正程序存储部对附加了修正行信息的变更历史进行存储。编辑信息生成部生成通信单位的编辑信息。发送部将其按每个通信单位发送给远地的远程计算机。在远程计算机中,首先通过接收部,按每个通信单位接收编辑信息,建立存储装置的旧源程序的变更历史。程序更新部从该变更历史及旧源程序生成新源程序。翻译部对新源程序进行翻译,生成新实施形式程序。
这样,可以使所发送的数据量达到最小限度,不对系统运用产生影响,容易地实施针对远地计算机的程序更新。
在第2现有例中,主计算机与远程计算机被通过网络连接。主计算机具有:差分信息抽出部,其在主计算机侧被存储的数据被变更的场合下,将该数据变更前的内容与变更后的内容进行比较,抽出其差分信息;检验码生成部,其生成有关变更内容的检验码;配送部,其把由差分信息组成的变更信息和检验码向远程计算机配送。远程计算机具有检验码检查部,其基于变更信息对在本终端内被存储的数据的内容进行更新,基于变更信息从对本终端的数据进行了变更的内容生成检验码,对从主计算机侧发送了所生成的检验码的检验码进行检查。
这样,随着主计算机侧的数据更新可以减少为对远程计算机侧的数据进行更新而被发送的数据量,可在远程计算机侧检验更新数据的内容。
在第3现有例中,结算服务器与客户被通过网络连接。客户把金融机关名称表的更新日期及时间与分店名称表的更新日期及时间向结算服务器发送,利用被从与发送内容对应的结算服务器发送来的差分数据,在对金融机关名称表与分店名称表更新的同时,将其内容发送给结算服务器。
这样,在利用网络的银行交易中,在可以选择在进行交易的时点下可进行交易的所有金融机关名与分店名的同时,通过使交易中的数据通信量达到最小限度,可缩短交易处理时间。
这样,由于在第1至第3现有例中,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都通过网络连接,因而可以以在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中保持通用的基准信息为前提进行差分通信。然而换言之,在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中不存在通用的基准信息的场合下,便不能进行差分通信。
比如,在蓝牙技术之类的在规定范围内存在的同类通信装置动态地构成网络进行通信的场合下,由于无线通信成为主体,因而削减通信量及提高隐秘性便成为重要的问题,虽然欲积极地采用差分通信,但由于在动态构成的网络中,在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中不存在通用的基准信息,因而进行差分通信是非常困难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着眼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适于在动态构成的网络中进行差分通信的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与差分通信程序及差分通信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是一种将第1通信装置与第2通信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在上述第1通信装置与上述第2通信装置之间进行差分通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按照在进行差分通信时,上述第1通信装置及上述第2通信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达到同一的原则,变更上述第1通信装置及上述第2通信装置一方或两方的基准信息,利用基于上述基准信息生成的差分信息在上述第1通信装置与上述第2通信装置之间进行差分通信。
如果是这种构成,第1通信装置与第2通信装置被可通信地连接后,按照在实施差分通信时,第1通信装置及第2通信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达到同一的原则,变更第1通信装置及第2通信装置一方或两方的基准信息,利用基于基准信息生成的差分信息在第1通信装置与第2通信装置之间实施差分通信。
这里,作为第1通信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除了第1通信装置所保持的内容外,还包含比如与第1通信装置可通信连接的其它通信装置所保持的内容。即,基准信息如果第1通信装置可以利用,则第1通信装置没有必要保持。这对于第2通信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也同样。以下在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差分通信方法中也同样。
此外基准信息的变更可以在差分通信以前实施,也可以在差分通信以后实施。在前者的场合下,由于在变更了基准信息后进行差分通信,因而在接收侧接收到差分信息后,基于接收侧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差分信息复原原信息。在后者的场合下,由于在实施了差分通信后变更基准信息,因而在接收侧接收到差分信息后,等待基准信息被变更,基于接收侧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差分信息复原原信息。以下在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差分通信方法中也同样。
此外本系统可以只通过第1通信装置及第2通信装置实现,也可以作为将多个通信装置可通信地连接的网络系统实现。在后者场合下,各构成要素如果分别被可通信地连接,则可属于多个通信装置中任意一个通信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是一种将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在上述发送装置与上述接收装置之间进行差分通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在进行差分通信时,上述发送装置及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变更单元,其基于上述一致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按照使上述发送装置及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达到同一的原则,变更上述发送装置及上述接收装置一方或两方的基准信息,上述发送装置具有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其基于该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发送单元,其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上述接收装置具有接收单元,其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信息复原单元,其基于该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
如果是这种构成,将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后,通过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在实施差分通信时,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通过基准信息变更单元,基于该判定结果,按照使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达到同一的原则,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一方或两方的基准信息被变更。
另一方面,在发送装置中,通过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基于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通过发送单元,所生成的差分信息被发送给接收装置。
在接收装置中,通过接收单元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后,通过信息复原单元,基于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
这里,一致判定单元或基准信息变更单元也可设在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作为将一致判定单元或基准信息变更单元设到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的构成,可考虑以下4种构成。
第1构成是将一致判定单元及基准信息变更单元设置到发送装置的构成。在该场合下,比如基于一致判定单元的判定可以通过与接收装置的通信来实施,基于基准信息变更单元的变更可以通过获取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其相同的信息,或者通过把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向接收装置提供来实施。
第2构成是将一致判定单元及基准信息变更单元设置到接收装置的构成。在该场合下,比如基于一致判定单元的判定可以通过与发送装置的通信来实施,基于基准信息变更单元的变更可以通过获取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其相同的信息,或者通过把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向发送装置提供来实施。
第3构成是将一致判定单元设置到发送装置,将基准信息变更单元设置到接收装置的构成。在该场合下,比如基于一致判定单元的判定可以通过与接收装置的通信来实施,基于基准信息变更单元的变更可以通过从发送装置接收判定结果的通知,获取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其相同的信息,或者通过把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向发送装置提供来实施。
第4构成是将一致判定单元设置到接收装置,将基准信息变更单元设置到发送装置的构成。在该场合下,比如基于一致判定单元的判定可以通过与发送装置的通信来实施,基于基准信息变更单元的变更可以通过从接收装置接收判定结果的通知,获取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其相同的信息,或者通过把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向接收装置提供来实施。
而且,作为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除了发送装置所保持的内容外,还包含比如与发送装置可通信地连接的其它通信装置所保持的内容。即,基准信息如果发送装置可以利用,则发送装置没有必要保持。这对于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也同样。以下在权利要求8至1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4至19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中也同样。
此外,基准信息变更单元可以在差分通信以前实施基准信息变更,也可以在差分通信以后实施。在前者的场合下,由于在变更了基准信息后进行差分通信,因而在接收装置中,若接收到差分信息,则基于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差分信息复原原信息。在后者的场合下,由于在实施了差分通信后变更基准信息,因而在接收装置中,若接收到差分信息,则等待基准信息被变更,基于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差分信息复原原信息。以下在权利要求8至1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4至19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中也同样。
此外,本系统可以只通过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来实现,也可以作为将多个通信装置可通信地连接的网络系统来实现。在后者场合下,各构成要素如果分别被可通信地连接,则可属于多个通信装置中任意一个通信装置。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在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上述接收装置具有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该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其在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上述信息复原单元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
如果是这种构成,在发送装置中,由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基于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通过发送单元,所生成的差分信息被向接收装置发送。
在接收装置中,由接收单元接收到来自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后,通过一致判定单元,判断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和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作为其结果,如果判定出基准信息不同一,则通过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通过信息复原单元,基于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接收到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
这里,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可以获取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也可以获取与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同一的信息。在前者场合下,比如可从发送装置获取,在后者场合下,比如可从作为与发送装置可通信地连接的其它通信装置等提供发送装置本身利用的基准信息的装置获取。以下,在权利要求9及10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中均相同。
此外,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可以在差分信息接收前实施基准信息获取,也可以在差分信息接收后实施。以下,在权利要求9及10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中均相同。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在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把用于特定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的基准信息ID附加到上述差分信息,上述一致判定单元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差分信息获取上述基准信息ID,判定由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特定的基准信息与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
如果是这种构成,在发送装置中,通过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用于特定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的基准信息ID被附加到差分信息中,通过发送单元,所生成的差分信息被向接收装置发送。
在接收装置中,由接收单元接收到来自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后,通过一致判定单元,从接收到的差分信息中获取基准信息ID,判定由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特定的基准信息和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作为其结果,如果判定出基准信息不同一,则通过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通过信息复原单元,基于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接收到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在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上述发送装置具有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该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其在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
如果是这种构成,在发送装置中,通过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作为其结果,如果判定出基准信息不同一,则通过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通过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基于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通过发送单元,所生成的差分信息被发送给接收装置。
在接收装置中,由接收单元接收到来自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后,通过信息复原单元,基于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接收到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
这里,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可以获取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也可以获取与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同一的信息。在前者场合下,比如可从接收装置获取,在后者场合下,比如可从作为与接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的其它通信装置等提供接收装置本身利用的基准信息的装置获取。以下,在权利要求11及1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中均相同。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在权利要求2至5任一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上述发送装置及上述接收装置可动态地构成网络,在由上述网络可通信地连接时,通过上述网络实施差分通信。
如果是这种构成,由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动态地构成网络,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通过网络被可通信地连接后,在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通过网络实施差分通信。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在权利要求2至6任一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具备基准信息生成单元,其按照在进行差分通信时在上述发送装置与上述接收装置之间通信的数据量变小的原则生成上述基准信息。
如果是这种构成,通过基准信息生成单元,按照在实施差分通信时在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通信的数据量变小的原则生成基准信息。
这里,作为在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通信的数据量,可以只考虑差分信息的数据量,也可以在除了差分信息的数据量以外,收发基准信息的场合下,考虑差分信息及基准信息的数据量。
另一方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是与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进行差分通信的装置,具备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其基于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发送单元,其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
如果是这种构成,与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后,通过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基于本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通过发送单元,所生成的差分信息被向接收装置发送。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是与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进行差分通信的装置,具备接收单元,其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其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信息复原单元,其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
如果是这种构成,与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可通信地连接,由接收单元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后,通过一致判定单元,判定本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作为其结果,如果判定基准信息不同一,通过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通过信息复原单元,基于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0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是一种与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进行差分通信的装置,具备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其基于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发送单元,其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接收单元,其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其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信息复原单元,其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
如果是这种构成,与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后,通过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基于本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通过发送单元,所生成的差分信息被发送给接收装置。
此外,与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并通过接收单元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后,通过一致判定单元,判定本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作为其结果,如果判定出基准信息不同一,则通过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通过信息复原单元,基于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是一种与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进行差分通信的装置,具备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其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其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发送单元,其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
如果是这种构成,与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后,通过一致判定单元,判定本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作为其结果,如果判定出基准信息不同一,则通过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通过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基于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通过发送单元,所生成的差分信息被向接收装置发送。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是一种与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进行差分通信的装置,具备接收单元,其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信息复原单元,其基于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
如果是这种构成,与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并通过接收单元接收来自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后,通过信息复原单元,基于本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是一种与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进行差分通信的装置,具备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其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其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发送单元,其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接收单元,其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信息复原单元,其基于由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
如果是这种构成,与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后,通过一致判定单元,判定本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作为其结果,如果判定出基准信息不同一,则通过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通过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基于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通过发送单元,所生成的差分信息被向接收装置发送。
此外,与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并通过接收单元接收来自发送单元的差分信息后,通过信息复原单元,基于本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
另一方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是在由计算机组成的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实施的程序,是一种用于实施作为下述单元实现的处理的程序,即基于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的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的发送单元。
如果是这种构成,由差分通信装置读取程序,依照所读取的程序由差分通信装置实施处理后,可得到与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同等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是一种在由计算机组成的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实施的程序,是一种用于实施作为下述单元实现的处理的程序,即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的接收单元;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的一致判定单元;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的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的信息复原单元。
如果是这种构成,由差分通信装置读取程序,并依照所读取的程序由差分通信装置实施处理后,可得到与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同等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6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是一种在由计算机组成的权利要求10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实施的程序,是一种用于实施作为下述单元实现的处理的程序,即基于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的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的发送单元;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的接收单元;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的一致判定单元;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的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的信息复原单元。
如果是这种构成,由差分通信装置读取程序,并依照所读取的程序由差分通信装置实施处理后,可得到与权利要求10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同等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7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是一种在由计算机组成的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实施的程序,是一种用于实施作为下述单元实现的处理的程序,即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的一致判定单元;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的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的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的发送单元。
如果是这种构成,由差分通信装置读取程序,并依照所读取的程序由差分通信装置实施处理后,可得到与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同等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8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是一种在由计算机组成的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实施的程序,是一种用于实施作为下述单元实现的处理的程序,即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的接收单元;基于由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的信息复原单元。
如果是这种构成,由差分通信装置读取程序,并依照所读取的程序由差分通信装置实施处理后,可得到与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同等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9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是一种在由计算机组成的权利要求1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实施的程序,是一种用于实施作为下述单元实现的处理的程序,即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的一致判定单元;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的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的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的发送单元;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的接收单元;基于由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的信息复原单元。
如果是这种构成,由差分通信装置读取程序,并依照所读取的程序由差分通信装置实施处理后,可得到与权利要求1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同等的作用。
另一方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差分通信方法是一种将第1通信装置与第2通信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在上述第1通信装置与上述第2通信装置之间进行差分通信的方法,按照在进行差分通信时,上述第1通信装置及上述第2通信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达到同一的原则,变更上述第1通信装置及上述第2通信装置一方或两方的基准信息,利用基于上述基准信息生成的差分信息在上述第1通信装置与上述第2通信装置之间进行差分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网络系统构成的附图。
图2是表示便携终端100构成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简介A及基准信息A的数据构造的附图。
图4是基于XML形式的简介A的数据构造的附图。
图5是表示简介B及基准信息B的数据构造的附图。
图6是表示简介C的数据构造的附图。
图7是表示差分信息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差分信息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基准信息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在便携终端100~120之间通信的差分信息的附图。
图11是表示基于XML形式的差分信息数据构造的附图。
图12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网络系统构成的附图。
符号说明
100、110、120  便携终端
190、192       通信区
30             CPU
32             ROM
34             RAM
38             I/F
40             无线通信装置
42             键面板
44             LCD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作以说明。图1至图1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与差分通信程序及差分通信方法的实施方式的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本发明涉及的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与差分通信程序及差分通信方法用于如图1所示由多个便携终端100~120动态地构成无线网络,多个便携终端100~120通过无线网络实施差分通信的场合。
首先,参照图1,对适用本发明的网络系统的构成作以说明。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网络系统的构成的附图。
在图1中,各便携终端100~120与处于规定的通信区域内(比如半径为10[m]的范围内)的其它便携终端动态地构成无线网络,通过无线网络被可通信地连接。在图1的示例中,便携终端100与便携终端110属于通信区190内,可互相通信,便携终端110与便携终端120属于通信区192内,可互相通信。
这里,作为动态地构成无线网络,可以例举出便携终端100~120的各用户出现在街道、学校、工厂等内,不实施有关其它的便携终端100~120的固有设定,在该现场构成无线网络的事例。
接下来,参照图2对便携终端100的构成作详细说明。图2是表示便携终端100的构成的方框图。此外由于各便携终端100~120均具有同一功能而构成,因而以下对便携终端100的构成作以说明,对便携终端110、120的构成除了RAM内的数据构造以外省略说明。
便携终端100如图2所示,由基于控制程序控制运算及系统整体的CPU30、在规定区域内预先存储CPU30的控制程序等的ROM32、用于存储从ROM32等读出的数据及在CPU30的运算过程中必要的运算结果的RAM34、相对外部装置以数据的输入输出为媒介的I/F38构成,它们通过作为用于转送数据的信号线的总线39被互相而且可授受数据地连接。
在I/F38上,作为外部装置,与其它的便携终端110,120通过无线通信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40、作为人机界面可通过多个键输入数据的键面板42、基于图像信号显示画面的LCD(Liquid CrystalDisplay)44被连接。
在RAM34内,如图3所示,有关便携终端100的用户的简介A、基准信息A被存储。图3是表示简介A及基准信息A的数据构造的附图。
简介A如图3(a)所示,包含登录了用户ID的字段300、登录了用户姓名的字段302、登录了用户年龄的字段304、登录了用户职业的字段306、登录了用户住处的字段308而构成。在图3(a)示例中,分别在字段300内作为用户ID「0001」被登录,在字段302内作为姓名「A」被登录,在字段304内作为年龄「30」被登录,在字段306内作为职业「教师」被登录,在字段308内作为住处「诹访」被登录。
简介A如图4所示,可以按比如按各设定项目在规定的开始标记与结束标记之间记述设定值的所谓XML(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形式构成。这不只限于简介A,对基准信息A、B及简介B、C也同样。图4是表示基于XML形式的简介A的数据构造的附图。
基准信息A是用于在便携终端100实施差分通信时生成差分信息的信息,如图3(b)所示,包含与字段300对应的字段310、与字段302对应的字段312、与字段304对应的字段314、与字段306对应的字段316、与字段308对应的字段318、登录了用于特定基准信息的基准信息ID的字段320而构成。在图3(b)示例中,分别在字段310内登录「0097」,在字段312内登录「X」,在字段314内登录「30」,在字段316内登录「律师」,在字段318内登录「诹访」,在字段320内作为基准信息ID登录「0001」。此外由于字段310~318的内容通过随机等被生成,因而其内容没有意义,即使在通信课程中发生漏或被盗听,对隐秘性也无丝毫影响。
另一方面,在便携终端110的RAM中,如图5所示,有关便携终端110的用户的简介B、基准信息B被存储。图5是表示简介B及基准信息B的数据构造的附图。
简介B如图5(a)所示,包含登录了用户ID的字段330、登录了用户姓名的字段332、登录了用户年龄的字段334、登录了用户职业的字段336、登录了用户住处的字段338而构成。在图5(a)示例中,分别在字段330内作为用户ID「0002」被登录,在字段332内作为姓名「B」被登录,在字段334内作为年龄「35」被登录,在字段336内作为职业「医生」被登录,在字段338内作为住处「松本」被登录。
基准信息B是用于在便携终端110实施差分通信时生成差分信息的信息,如图5(b)所示,包含与字段330对应的字段340、与字段332对应的字段342、与字段334对应的字段344、与字段336对应的字段346、与字段338对应的字段348、登录了用于特定基准信息的基准信息ID的字段350而构成。在图5(b)示例中,分别在字段340内登录「0098」,在字段342内登录「Y」,在字段344内登录「35」,在字段346内登录「教师」,在字段348内登录「松本」,在字段320内作为基准信息ID登录「0002」。此外由于字段340~348的内容通过随机等被生成,因而其内容没有意义,即使在通信课程中发生漏或被盗听,对隐秘性也无丝毫影响。
另一方面,在便携终端120的RAM中,如图6所示,有关便携终端120的用户的简介C被存储。图6是表示简介C的数据构造的附图。
简介C如图6(a)所示,包含登录了用户ID的字段360、登录了用户姓名的字段362、登录了用户年龄的字段364、登录了用户职业的字段366、登录了用户住处的字段368而构成。在图6(a)示例中,分别在字段360内作为用户ID「0003」被登录,在字段362内作为姓名「C」被登录,在字段364内作为年龄「35」被登录,在字段366内作为职业「律师」被登录,在字段368内作为住处「诹访」被登录。
另一方面,返回图2,对CPU30的构成及在CPU30内实施的处理作以说明。
CPU30由微处理单元MPU等组成,使在ROM32的规定区域内被存储的规定程序起动,按照该程序,分别按时间分割实施图7至图9的流程图所示的差分信息发送处理、差分信息接收处理及基准信息发送处理。
首先,参照图7对差分信息发送处理作详细说明。图7是表示差分信息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差分信息发送处理是一种基于RAM34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把所生成的差分信息向其它的便携终端110,120发送的处理,如果在CPU30中被实施,则首先转入步骤S100。
在步骤S100中,判定是否有向其它便携终端110,120的发送请求,当判定出有发送请求时(Yes:是),转入步骤S102,当判定出没有发送请求时(No:否),在有发送请求之前在步骤S100中待机。
在步骤S102中,从RAM34读出基准信息,转入步骤S104,基于所读出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转入步骤S106,在所生成的差分信息中附加基准信息ID,转入步骤S108,把附加了基准信息ID的差分信息向目标便携终端发送,结束一系列处理,回归至原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8对差分信息接收处理作详细说明。图8是表示差分信息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差分信息接收处理是一种从其它便携终端110、120接收差分信息,基于RAM34的基准信息从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的处理,如果在CPU30中被实施,首先转入步骤S200。
在步骤S200中,判定是否接收到差分信息,当判定出接收到差分信息时(Yes:是),转入步骤S202,当判定出没有接收到差分信息时(No:否),在接收到差分信息之前在步骤S200中待机。
在步骤S202中,从差分信息获取基准信息ID,转入步骤S204,判定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与RAM34的基准信息的基准信息ID是否一致,当判定出这些基准信息ID不一致时(No:否),转入步骤S206,向成为差分信息发送方的便携终端发送基准信息的提供请求,转入步骤S208。
在步骤S208中,判定是否接收到基准信息,当判定出接收到基准信息时(Yes:是),转入步骤S210,当判定出没有接收到基准信息时(No:否),在接收到基准信息之前在步骤S208中待机。
在步骤S210中,把接收的基准信息存入RAM34内,转入步骤S212,基于基准信息,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结束一系列处理,回归至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4中,当判定出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与RAM34的基准信息的基准信息ID一致时(Yes:是),转入步骤S214,把由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特定的基准信息从RAM34读出,转入步骤S212。
接下来,参照图9,对基准信息发送处理作详细说明。图9是表示基准信息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基准信息发送处理是一种根据基准信息的提供请求,发送RAM34的基准信息的处理,如果在CPU30中被实施,首先转入步骤S300。
在步骤S300中,判定是否接收到基准信息的提供请求,当判定出接收到提供请求时(Yes:是),转入步骤S302,当判定出没有接收到提供请求时(No:否),在接收到提供请求之前在步骤S300中待机。
在步骤S302中,从RAM34读出提供请求所涉及的基准信息,转入步骤S304,把所读出的基准信息向目标便携终端发送,结束一系列处理,回归至原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0,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作以说明。图10是表示在便携终端100~120之间通信的差分信息的附图。
这里,以比如图1所示,在便携终端100与便携终端110被可通信地连接,便携终端110与便携终端120被可通信地连接的场合下,便携终端100的用户对居住在诹访的35岁者进行检索的场合为例作以说明。
便携终端100的用户首先在便携终端100中,通过键面板42输入「35」,作为检索对象者的年龄,输入「诹访」作为检索对象者的住处,输入检索请求。
在便携终端100中,检索请求被与有关检索对象者的信息同时输入后,用户ID、姓名及职业作为「*」,年龄作为「35」,住处作为「诹访」被设定了的检索条件信息被生成。这里,对用户ID、姓名及职业的「*」的指定是一种所谓通配符指定,意味着所有用户ID、姓名及职业都满足检索条件。
接下来,通过步骤S100~S104,基准信息A被从RAM34读出,基于所读出的基准信息A,从作为发送对象信息的检索条件信息生成差分信息。
差分信息通过将检索条件信息与基准信息A进行比较,抽出不同的部分而生成。作为抽出规则,在用户ID、姓名、年龄、职业或住处相同的场合下省略,在用户ID、姓名、职业或住处不同的场合下保留原样,在年龄不同的场合下,算出年龄差。如果按这种抽出规则,差分信息将如图10(a)所示。首先,检索条件信息的用户ID、姓名及职业均为「*」,基准信息A的用户ID、姓名及职业是「0097」、「X」、以及「律师」,由于它们不相同,因而作为用户ID、姓名及职业设定「*」。此外,检索条件信息的年龄是「35」,基准信息A的年龄是「30」,由于它们不相同,因而作为年龄差设定「+5」。此外,检索条件信息的住处是「诹访」,基准信息A的住处是「诹访」,由于它们相同,因而对该项目省略。
差分信息如图11所示,可以按比如按各设定项目在规定的开始标记与结束标记之间记述设定值的所谓XML形式构成。图11是表示基于XML形式的差分信息的数据构造的附图。
这样,通过步骤S106、S108,由于基准信息A的基准信息ID是「0001」,因而基准信息ID「0001」被附加到差分信息中,附加了基准信息ID的差分信息被向便携终端110发送。
在便携终端110中,接收到差分信息后,通过步骤S200~S204,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获取基准信息ID,判定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与被存储在RAM中的基准信息B的基准信息ID是否一致。此时,由于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是「0001」,基准信息B的基准信息ID是「0002」,因而判定出它们不一致。判定出不一致后,通过步骤S206,向便携终端100发送基准信息的提供请求。
在便携终端100中,接收到基准信息的提供请求后,通过步骤S300~S304,基准信息A被从RAM读出,所读出的基准信息A被向便携终端110发送。
在便携终端110中,接收到基准信息A后,通过步骤S210、S212,所接收的基准信息A被存储到RAM内,基于所接收的基准信息A,从差分信息复原检索条件信息。
检索条件信息通过将差分信息与基准信息A进行比较,抽出不同的部分而复原。作为抽出规则,对用户ID、姓名、年龄、职业或住处,如果在差分信息中存在项目,则采用差分信息的设定,如果在差分信息中不存在项目,则采用基准信息A的设定。此外对于年龄,如果在差分信息中存在项目,则采用在基准信息的设定值中加上该设定值后的值,如果在差分信息中不存在项目,则采用基准信息A的设定。根据该抽出规则,可复原原检索条件信息。
接下来,检索条件信息被复原后,基于检索条件信息,判定简介B是否适合该检索条件。此时,由于检索条件信息的年龄是「35」,简介B的年龄是「30」,它们不相同,因而判定出它们不一致。判定出不一致后,在便携终端110可通信的其它便携终端120中同样的检索条件信息被转送。
在便携终端110中,判定出转送检索条件信息后,通过步骤S100~S104,基准信息A,B中的基准信息B被从RAM34中读出,基于所读出的基准信息B,从作为发送对象信息的检索条件信息生成差分信息。这里,之所以读出基准信息A,B中的基准信息B,是因为从提高隐秘性的观点出发,尽量不采用相同的基准信息。
差分信息通过将检索条件信息与基准信息B进行比较,抽出不同的部分而生成。在该场合下,差分信息如图10(b)所示。首先,检索条件信息的用户ID、姓名及职业均为「*」,基准信息B的用户ID、姓名及职业是「0098」、「Y」、以及「教师」,由于它们不相同,因而作为用户ID、姓名及职业设定「*」。此外,检索条件信息的年龄是「35」,基准信息B的年龄是「35」,由于它们相同,因而省略该项目。此外,检索条件信息的住处是「诹访」,基准信息B的住处是「松本」,由于它们不相同,因而作为住处设定「诹访」。
这样,通过步骤S106、S108,由于基准信息B的基准信息ID是「0002」,因而基准信息ID「0002」被附加到差分信息中,附加了基准信息ID的差分信息被向便携终端120发送。
在便携终端120中,接收到差分信息后,通过步骤S200,S202,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获取基准信息ID「0002」。此时,由于在RAM中不存在基准信息,因而通过步骤S206,向便携终端110发送基准信息的提供请求。
在便携终端110中,接收到基准信息的提供请求后,通过步骤S300~S304,基准信息B被从RAM读出,所读出的基准信息B被向便携终端120发送。
在便携终端120中,接收到基准信息B后,通过步骤S210、S212,所接收的基准信息B被存储到RAM内,基于所接收的基准信息B,从差分信息复原检索条件信息。
接下来,基于复原后的检索条件信息,判定简介C是否适合该检索条件。此时,由于检索条件信息的年龄及住处是「35」和「诹访」,简介C的年龄及住处是「35」和「诹访」,它们均相同,因而判定出它们是一致的。判定出一致后,基于基准信息B从简介C生成差分信息。
差分信息通过将简介C与基准信息B进行比较,抽出不同的部分而生成。在该场合下,差分信息如图10(c)所示。首先,简介C的用户ID、姓名、职业及住处为「0003」、「C」、「律师」及「诹访」,基准信息B的用户ID、姓名、职业及住处是「0098」、「Y」、「教师」及「松本」,由于它们不相同,因而作为用户ID、姓名、职业及住处设定「0003」、「C」、「律师」及「诹访」。此外,简介C的年龄是「35」,基准信息B的年龄是「35」,由于它们相同,因而省略该项目。
这样,通过步骤S106、S108,由于基准信息B的基准信息ID是「0002」,因而基准信息ID「0002」被附加到差分信息中,附加了基准信息ID的差分信息被向便携终端110发送。
在便携终端110中,接收到差分信息后,通过步骤S200~S204,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获取基准信息ID,判定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与被存储在RAM中的基准信息B的基准信息ID是否一致。此时,由于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是「0002」,基准信息B的基准信息ID是「0002」,因而判定出它们一致。判定出一致后,通过步骤S214,S212,基准信息B被从RAM读出,基于所读出的基准信息B,从差分信息复原简介C。
接下来,简介C被复原后,基准信息A被从RAM读出,基于所读出的基准信息A,从简介C生成差分信息。
差分信息通过将简介C与基准信息A进行比较,抽出不同的部分而生成。在该场合下,差分信息如图10(d)所示。首先,简介C的用户ID及姓名为「0003」和「C」,基准信息A的用户ID及姓名是「0097」和「X」,由于它们不相同,因而作为用户ID及姓名设定「0003」和「C」。此外,简介C的年龄是「35」,基准信息A的年龄是「30」,由于它们不相同,因而作为年龄差设定「+5」。此外,简介C的职业及住处是「律师」及「诹访」,基准信息A的职业及住处是「律师」及「诹访」,由于它们相同,因而对该项目省略。
这样,通过步骤S106、S108,由于基准信息A的基准信息ID是「0001」,因而基准信息ID「0001」被附加到差分信息中,附加了基准信息ID的差分信息被向便携终端100发送。
在便携终端100中,接收到差分信息后,通过步骤S200~S204,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获取基准信息ID,判定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与被存储在RAM34中的基准信息A的基准信息ID是否一致。此时,由于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是「0001」,基准信息B的基准信息ID是「0001」,因而判定出它们一致。判定出一致后,通过步骤S214,S212,基准信息A被从RAM34读出,基于所读出的基准信息A,从差分信息复原简介C。
这样,复原后的简介C在LCD42上被显示等,便携终端100的用户可以掌握目标人被搜索出的事实及其详情。
此外在上述中,虽然假设从便携终端120向便携终端100发送简介C,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便携终端110把目标人被搜索出的事实通知给便携终端100。此时,也可以连同便携终端120的位置等一并通知。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便携终端100~120基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把所生成的差分信息向目标便携终端发送,另一方面,在接收到差分信息时,判定差分信息的发送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在判定出了基准信息不同一时,获取差分信息的发送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基于获取的基准信息,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
这样,由于在实施差分通信时便携终端100~120所保持的基准信息通用,因而在动态构成的网络中,可在便携终端100~120之间实施差分通信。因此由于在便携终端100~120之间差分信息被通信,因而对简介A~C的通信可提高其隐秘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便携终端100~120把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的基准信息ID附加到差分信息后发送,另一方面,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获取基准信息ID,判定由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特定的基准信息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
这样,在便携终端100~120中,只通过接收差分信息,便可掌握差分信息发送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因此,由于无需为进行一致判定而向差分信息发送方询问的过程,因而通信过程比较简单。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便携终端100~120在转送信息时,作为该信息发送时所使用的基准信息,选择不同于在该信息接收时所使用过的基准信息的信息。
这样,由于同一基准信息被连续使用的可能性减小,因而可相对提高通信的隐秘性。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便携终端100~120对应于权利要求1或20中记载的第1通信装置、权利要求1或20中记载的第2通信装置、权利要求2至4,6,9,10,15或16中记载的发送装置,或权利要求2至4,6,8,10,14或16中记载的接收装置。此外步骤S104,106对应于权利要求2,4,8,10,14或16中记载的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步骤S108对应于权利要求2,8,10,14或16中记载的发送单元,步骤S202,S204对应于权利要求2至4,9,10,15或16中记载的一致判定单元。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步骤S206,S208对应于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基准信息变更单元,或权利要求3,9,10,15或16中记载的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步骤S200对应于权利要求2至4,9,10,15或16中记载的接收单元,步骤S212对应于权利要求2,3,9,10,15或16中记载的信息复原单元。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作以说明。图1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与差分通信程序及差分通信方法的实施方式的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本发明涉及的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与差分通信程序及差分通信方法用于如图12所示由多个客户终端C1~C3与服务器终端S动态地构成无线网络,多个便携终端100~120通过无线网络与服务器终端S进行差分通信的场合。
首先,参照图12,对适用本发明的网络系统的构成作以说明。图12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网络系统的构成的附图。
在图12中,各客户终端C1~C3与处于规定的通信区域内(比如半径为10[m]的区域内)的服务器终端S动态地构成无线网络,通过无线网络被与服务器终端S可通信地连接。
服务器终端S把服务器终端S及客户终端C1~C3的外围分为纵向5个横向5个合计为25个矩形区,把各区分区域作为最小单位,对各客户终端C1~C3的位置进行管理。在图12的示例中,服务器终端S位于坐标(2,2)上,客户终端C1~C3分别位于坐标(3,3)(1,4)及(5,1)上。
此外服务器终端S及客户终端C1~C3有与通过总线连接CPU、ROM、RAM及I/F等的一般的计算机同一功能而构成,在进行差分通信时,实施相当于图7至图9的流程图所示处理的处理。
此外在基准信息中使用服务器终端S的位置坐标,在基准信息ID中使用在计算机中被一般采用的时标。时标表示从规定的基准时间(比如「1970年1月1日00:00:00」)开始所经过的秒数累计。比如「1000110319」时标意味着「2001年9月10日17:25:19」。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作以说明。
这里,以服务器终端S及客户终端C1~C3处于图12的位置的场合为例作以说明。此外假设客户终端C1,C2预先保持基准信息,客户终端C3不保持基准信息。
在服务器终端S中,为更新各客户终端C1~C3的位置信息,把应通知当前的位置信息的请求向各客户终端C1~C3广播发送。具体地说,通过步骤S100~S104,基准信息被从RAM读出,基于所读出的基准信息,从作为发送对象信息的通知请求生成差分信息。这样,通过步骤S106、S108,基准信息ID被附加到差分信息中,基准信息ID被附加后的差分信息被发送给各客户终端C1~C3
在客户终端C1,C2中,接收到差分信息后,通过步骤S200~S204,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获取基准信息ID,判定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与被存储在RAM内的基准信息的基准信息ID是否一致。此时,由于两方的基准信息同一,因而判定出它们是一致的。判定出一致后,基准信息被从RAM读出,基于所读出的基准信息(2,2),通知请求被从差分信息复原,掌握服务器S请求了应通知当前位置信息。因此在客户终端C1,C2中,基于RAM的基准信息(2,2),从表示客户终端C1,C2的当前位置坐标(3,3)、(1,4)的位置信息生成差分信息(1,1)、(-1,2),基准信息ID被附加到差分信息中,基准信息ID被附加后的差分信息被向服务器终端S发送。
在服务器终端S中,接收到差分信息后,通过步骤S200~S204,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获取基准信息ID,判定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与被存储在RAM内的基准信息的基准信息ID是否一致。此时,由于两方的基准信息同一,因而判定出它们是一致的。判定出一致后,通过步骤S214、S212,基准信息被从RAM读出,基于所读出的基准信息(2,2),客户终端C1,C2的位置信息(3,3)、(1,4)被从差分信息(1,1)、(-1,2)复原。这样,客户终端C1,C2的位置信息被更新为最新的信息。
另一方面,在客户终端C3中,接收到差分信息后,通过步骤S200,S202,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获取基准信息ID。此时,由于在RAM内不存在基准信息,因而通过步骤S206,基准信息的提供请求被向服务器终端S发送。
在服务器终端S中,接收到基准信息的提供请求后,通过步骤S300~S304,基准信息被从RAM读出,被读出的基准信息(2,2)被发送给客户终端C3
在客户终端C3中,接收到基准信息后,通过步骤S210,S212,所接收的基准信息被存入RAM,基于所接收的基准信息(2,2),通知请求被从差分信息复原,掌握从服务器S请求了应通知当前位置信息。因此在客户终端C3中,基于RAM的基准信息(2,2),从表示客户终端C3的当前位置坐标(5,1)的位置信息生成差分信息(3,-1),基准信息ID被附加到差分信息中,基准信息ID被附加后的差分信息被向服务器终端S发送。
在服务器终端S中,接收到差分信息后,通过步骤S200~S204,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获取基准信息ID,判定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与被存储在RAM内的基准信息的基准信息ID是否一致。此时,由于两方的基准信息同一,因而判定出它们是一致的。判定出一致后,通过步骤S214、S212,基准信息被从RAM读出,基于所读出的基准信息(2,2),客户终端C3的位置信息(5,1)被从差分信息(3,-1)复原。这样,客户终端C3的位置信息被更新为最新的信息。
此外以上虽然表示了服务器终端S把应通知当前位置信息的请求向各客户终端C1~C3发送的场合,但在把各客户终端C1~C3作为车用导航系统等利用的场合下,在服务器终端S指示各客户终端C1~C3的移动地址时,也可以按与上述相同的要领实施。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终端S及客户终端C1~C3基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把所生成的差分信息向目标便携终端发送,另一方面,在接收到差分信息时,判定差分信息的发送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在判定出基准信息不同一时,获取差分信息的发送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基于获取的基准信息,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
这样,由于在实施差分通信时服务器终端S及客户终端C1~C3所保持的基准信息通用,因而在动态构成的网络中,可在服务器终端S与客户终端C1~C3之间实施差分通信。因此由于在服务器终端S与各客户终端C1~C3之间相对坐标被通信,因而对客户终端C1~C3的当前位置可提高隐秘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终端S与客户终端C1~C3把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的基准信息ID附加到差分信息内后发送,另一方面,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获取基准信息ID,判定由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特定的基准信息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
这样,在服务器终端S及客户终端C1~C3中,只通过接收差分信息,便可掌握差分信息发送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因此,由于无需为进行一致判定而向差分信息发送方询问的过程,因而通信过程比较简单。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服务器终端S与客户终端C1~C3对应于权利要求1或20中记载的第1通信装置、权利要求1或20中记载的第2通信装置、权利要求2至4,6,9,10,15或16中记载的发送装置,或权利要求2至4,6,8,10,14或16中记载的接收装置。此外步骤S104,S106对应于权利要求2,4,8,10,14或16中记载的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步骤S108对应于权利要求2,8,10,14或16中记载的发送单元,步骤S202,S204对应于权利要求2至4,9,10,15或16中记载的一致判定单元。
此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步骤S206,S208对应于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基准信息变更单元,或权利要求3,9,10,15或16中记载的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步骤S200对应于权利要求2至4,9,10,15或16中记载的接收单元,步骤S212对应于权利要求2,3,9,10,15或16中记载的信息复原单元。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中,便携终端100~120基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把所生成的差分信息向目标便携终端发送,另一方面,在接收到差分信息时,判定差分信息的发送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在判定出基准信息不同一时,获取差分信息的发送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基于获取的基准信息,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按下述构成。
便携终端100~120判定差分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在判定出基准信息不同一时,获取差分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基于获取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把所生成的差分信息向目标便携终端发送。此外在接收到差分信息时,基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
在该场合下,便携终端100~120对应于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第1通信装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第2通信装置、权利要求2,5,12,13,18或19中记载的发送装置,或权利要求2,5,11,13,17或19中记载的接收装置,步骤S104,S106对应于权利要求2,5,11,13,17或19中记载的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此外步骤S108对应于权利要求2,11,13,17或19中记载的发送单元,步骤S200对应于权利要求2,12,13,18或19中记载的接收单元,步骤S202,S204对应于权利要求2,5,11,13,17或19中记载的一致判定单元。
此外步骤S206,S208对应于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基准信息变更单元,或权利要求5,11,13,17或19中记载的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步骤S212对应于权利要求2,12,13,18或19中记载的信息复原单元。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服务器终端S与客户终端C1~C3基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把所生成的差分信息向目标便携终端发送,另一方面,在接收到差分信息时,判定差分信息的发送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在判定出基准信息不同一时,获取差分信息的发送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基于获取的基准信息,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按下述构成。
服务器终端S与客户终端C1~C3判定差分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在判定出基准信息不同一时,获取差分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所保持的基准信息,基于获取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把所生成的差分信息向目标便携终端发送。此外在接收到差分信息时,基于本身所保持的基准信息,从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发送对象信息。
在该场合下,服务器终端S与客户终端C1~C3对应于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第1通信装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第2通信装置、权利要求2,5,12,13,18或19中记载的发送装置,或权利要求2,5,11,13,17或19中记载的接收装置。步骤S104,S106对应于权利要求2,5,11,13,17或19中记载的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步骤S108对应于权利要求2,11,13,17或19中记载的发送单元,步骤S200对应于权利要求2,12,13,18或19中记载的接收单元。
步骤S202,S204对应于权利要求2,5,11,13,17或19中记载的一致判定单元,此外步骤S206,S208对应于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基准信息变更单元,或权利要求5,11,13,17或19中记载的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此外步骤S212对应于权利要求2,12,13,18或19中记载的信息复原单元。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对预先生成基准信息的场合作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便携终端100~120也可以按照在进行差分通信时接通信数据量缩小的形式生成基准信息的原则构成。
在该场合下,便携终端100~120对应于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发送装置或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接收装置。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按照作为基准信息使用服务器终端S的位置坐标的原则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服务器终端S与客户终端C1~C3也可以按照在进行差分通信时按通信数据量缩小的形式生成基准信息的原则构成。
在该场合下,服务器终端S与客户终端C1~C3对应于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发送装置或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接收装置。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按照按原样进行基准信息收发的原则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按照对基准信息加密后发送的原则构成。
这样,由于在基准信息的收发中也可以提高隐秘性,因而可进一步提高通信整体的隐秘性。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为进行简介或位置坐标通信而采用差分通信,但除此之外,也可以为进行比如商业交易信息、人事信息、系统访问/注册信息通信而采用差分通信。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对在实施图7至图9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时均实施被预先存入ROM32的控制程序的场合作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从存储了表示其过程的程序的存储媒体把该程序读入RAM34并实施。
这里,所谓存储媒体是RAM、ROM等半导体存储媒体;FD、HD等磁存储型存储媒体;CD、CDV、LD、DVD等光学读取方式存储媒体;M0等磁存储型/光学读取方式存储媒体,不论是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等读取方法,如果是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媒体,则可包含所有的存储媒体。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把本发明涉及的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与差分通信程序及差分通信方法用于在动态构成的无线网络中进行差分通信的场合,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适用于在因特网及LAN其它网络中进行差分通信的场合。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把本发明涉及的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与差分通信程序及差分通信方法如图1所示用于在由多个便携终端100~120动态地构成无线网络,由多个便携终端100~120通过无线网络进行差分通信的场合,但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也可适用其它场合。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把本发明涉及的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与差分通信程序及差分通信方法如图12所示用于在由多个客户终端C1~C3与服务器终端S动态地构成无线网络,由多个便携终端100~120通过无线网络与服务器终端S进行差分通信的场合,但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也可适用其它场合。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由于在进行差分通信中,第1通信装置及第2通信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通用的,因而可得到在第1通信装置与第2通信装置动态地构成网络进行通信的场合下,也可以在第1通信装置与第2通信装置之间进行差分通信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2至6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由于在进行差分通信时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通用的,因而可得到在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动态地构成网络进行通信的场合下,也可以在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进行差分通信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由于在差分信息中附加基准信息ID,因而在接收装置中,只通过接收差分信息,便可掌握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这样,由于无需为进行一致判定而向发送装置询问的过程,因而也可得到通信过程较简单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也能得到在动态构成的网络中进行差分通信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由于可以期待在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通信的数据量变小,因而也能得到可减小通信量的效果。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8至10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可得到与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同等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1至1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可得到与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同等的效果。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4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可得到与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同等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可得到与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同等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6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可得到与权利要求10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同等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7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可得到与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同等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8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可得到与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同等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19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程序,可得到与权利要求1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同等的效果。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涉及的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差分通信方法,可得到与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同等的效果。

Claims (20)

1.一种差分通信系统,是将第1通信装置与第2通信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在上述第1通信装置与上述第2通信装置之间进行差分通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按照在进行差分通信时,上述第1通信装置及上述第2通信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达到同一的原则,变更上述第1通信装置及上述第2通信装置一方或两方的基准信息,利用基于上述基准信息生成的差分信息在上述第1通信装置与上述第2通信装置之间进行差分通信。
2.一种差分通信系统,是将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在上述发送装置与上述接收装置之间进行差分通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在进行差分通信时,上述发送装置及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变更单元,其基于上述一致判定单元的判定结果,按照使上述发送装置及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达到同一的原则,变更上述发送装置及上述接收装置一方或两方的基准信息,
上述发送装置具有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其基于该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发送对象信息生成差分信息;发送单元,其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
上述接收装置具有接收单元,其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信息复原单元,其基于该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
3.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装置具有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该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其在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
上述信息复原单元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
4.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把用于特定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的基准信息ID附加到上述差分信息,
上述一致判定单元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差分信息获取上述基准信息ID,判定由所获取的基准信息ID特定的基准信息与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
5.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装置具有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该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其在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
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
6.权利要求2至5任一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送装置及上述接收装置可动态地构成网络,在由上述网络可通信地连接时,通过上述网络进行差分通信。
7.权利要求2至6任一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准信息生成单元,其按照在进行差分通信时在上述发送装置与上述接收装置之间通信的数据量变小的原则生成上述基准信息。
8.一种与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进行差分通信的差分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其基于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发送单元,其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
9.一种与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进行差分通信的差分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单元,其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其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信息复原单元,其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
10.一种与权利要求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进行差分通信的差分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其基于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发送单元,其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接收单元,其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其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信息复原单元,其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
11.一种与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接收装置进行差分通信的差分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其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其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发送单元,其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
12.一种与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进行差分通信的差分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单元,其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信息复原单元,其基于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
13.一种与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差分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进行差分通信的差分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致判定单元,其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其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差分信息生成单元,其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发送单元,其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接收单元,其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信息复原单元,其基于由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
14.一种在由计算机组成的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实施的差分通信程序,其特征在于:
是一种用于实施作为下述单元实现的处理的程序,即基于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的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的发送单元。
15.一种在由计算机组成的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实施的差分通信程序,其特征在于:
是一种用于实施作为下述单元实现的处理的程序,即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的接收单元;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的一致判定单元;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的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的信息复原单元。
16.一种在由计算机组成的权利要求10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实施的差分通信程序,其特征在于:
是一种用于实施作为下述单元实现的处理的程序,即基于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的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的发送单元;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的接收单元;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的一致判定单元;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发送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的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获取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的信息复原单元。
17.一种在由计算机组成的权利要求11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实施的差分通信程序,其特征在于:
是一种用于实施作为下述单元实现的处理的程序,即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的一致判定单元;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的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的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的发送单元。
18.一种在由计算机组成的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实施的差分通信程序,其特征在于:
是一种用于实施作为下述单元实现的处理的程序,即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的接收单元;基于由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的信息复原单元。
19.一种在由计算机组成的权利要求13中记载的差分通信装置实施的差分通信程序,其特征在于:
是一种用于实施作为下述单元实现的处理的程序,即判定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与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是否同一的一致判定单元;在由上述一致判定单元判定出不同一时获取上述接收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或与之同一的信息的基准信息获取单元;基于由上述基准信息获取单元所获取的基准信息从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生成上述差分信息的差分信息生成单元;把由上述差分信息生成单元生成的差分信息向上述接收装置发送的发送单元;接收来自上述发送装置的差分信息的接收单元;基于由该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从由上述接收单元所接收的差分信息复原上述发送对象信息的信息复原单元。
20.一种差分通信方法,是将第1通信装置与第2通信装置可通信地连接,在上述第1通信装置与上述第2通信装置之间进行差分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在进行差分通信时,上述第1通信装置及上述第2通信装置所利用的基准信息达到同一的原则,变更上述第1通信装置及上述第2通信装置一方或两方的基准信息,利用基于上述基准信息生成的差分信息在上述第1通信装置与上述第2通信装置之间进行差分通信。
CNB02155711XA 2001-12-10 2002-12-09 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与差分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807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6126/2001 2001-12-10
JP2001376126A JP2003177992A (ja) 2001-12-10 2001-12-10 差分通信システム、差分通信装置及び差分通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差分通信方法
JP376126/01 2001-12-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6173A true CN1426173A (zh) 2003-06-25
CN1268072C CN1268072C (zh) 2006-08-02

Family

ID=19184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5571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8072C (zh) 2001-12-10 2002-12-09 差分通信系统、差分通信装置与差分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19031B2 (zh)
JP (1) JP2003177992A (zh)
CN (1) CN1268072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0939B (zh) * 2013-03-28 2015-12-01 Gene information memory device, ge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device, gene information memory program product, ge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program product, gene information memory method, ge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method and ge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
CN107018150A (zh) * 2017-05-24 2017-08-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65793A (en) * 1989-02-03 1990-10-23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acing a system control unit for a multi-processor
JPH03210855A (ja) 1990-01-15 1991-09-1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通信制御方式
JPH07175662A (ja) 1993-12-20 1995-07-14 Nec Software Ltd リモートメンテナンス方式
US5859971A (en) * 1996-02-15 1999-01-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Differencing client/server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use with CGI forms
JPH103418A (ja) 1996-06-14 1998-01-06 Kyushu Nippon Denki Software Kk 電子計算機システム間のデータ一致方式
US5931904A (en) * 1996-10-11 1999-08-03 At&T Corp.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delay between the time a data page is requested and the time the data page is displayed
US7266526B1 (en) * 1996-11-27 2007-09-04 Diebold, Incorporated Automated banking machine system with multiple browsers
JPH11120487A (ja) 1997-10-21 1999-04-30 Toyota Motor Corp 移動体端末装置、情報提供装置、情報提供システム、情報提供方法及び移動体端末装置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JP3204206B2 (ja) 1998-03-13 2001-09-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部分抽出型リモートメンテナンス方式
JP2000048106A (ja) 1998-08-03 2000-02-18 Hitachi Ltd 金融取引処理システム
JP2000132466A (ja) * 1998-10-26 2000-05-12 Ntt Data Corp メディアファイルの伝送方法及びシステム、記録媒体
JP3254434B2 (ja) * 1999-04-13 2002-0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
US6941351B2 (en) * 2000-07-11 2005-09-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program caching
US6947995B2 (en) * 2000-11-20 2005-09-20 Flexiworld Technologies, Inc. Mobile and pervasive output server
JP3503592B2 (ja) 2000-11-22 2004-03-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情報機器
US20020105548A1 (en) * 2000-12-12 2002-08-08 Richard Hayt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a user interface using property paths
US7269784B1 (en) * 2001-01-22 2007-09-11 Kasriel Stephane Server-originated differential caching
US7185063B1 (en) * 2001-06-22 2007-02-27 Digital River, Inc.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using differential caching
US7092997B1 (en) * 2001-08-06 2006-08-15 Digital River, Inc. Template identification with differential caching
US7188214B1 (en) * 2001-08-07 2007-03-06 Digital River, Inc. Efficient compression using differential caching
US7305381B1 (en) * 2001-09-14 2007-12-04 Ricoh Co., Ltd Asynchronous unconscious retrieval in a network of information appliances
US7302469B2 (en) * 2001-09-17 2007-11-27 Ricoh Company, Ltd.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transferring remote device support data to a monitor using e-mail
US7343407B2 (en) * 2001-10-15 2008-03-11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system of remote monitoring and support of devices, including handling Email messages having message types specified within the Email messag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0939B (zh) * 2013-03-28 2015-12-01 Gene information memory device, ge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device, gene information memory program product, ge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program product, gene information memory method, ge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method and gene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
CN107018150A (zh) * 2017-05-24 2017-08-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177992A (ja) 2003-06-27
US20030108021A1 (en) 2003-06-12
US7519031B2 (en) 2009-04-14
CN1268072C (zh) 2006-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4775C (zh) 信息提供系统、无线接入点、收费服务器和信息提供方法
CN1221917C (zh) 锁柜系统,锁柜控制方法,控制中心和记录介质
CN1300953C (zh) 数据备份系统、数据备份方法、可佩带的计算机、邮件发送系统
CN1310152C (zh) 交换方法和交换设备
CN100341002C (zh) Ic卡、终端装置以及数据通信方法
CN1542584A (zh) 程序电子水印处理装置
CN1321277A (zh) 数据库系统
CN1858759A (zh) 对网络游戏用户进行时间限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276575A (zh) 数据库存取系统
CN1174319C (zh) 数据结构管理装置、数据结构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722140A (zh) 信息处理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711784A (zh) 用于发送sms以及文本消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864377A (zh) 邮件投递系统、邮件投递方法和邮件投递程序
CN1922600A (zh) 用户认证系统以及使用该用户认证系统的数据提供系统
CN101039366A (zh) 扫描解决方案系统
CN1519753A (zh) 程序、字符输入编辑方法、装置及记录媒体
CN1288304A (zh) 接收显示装置和方法、记录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N1248127C (zh) 发送方移动设备、接收方移动设备、信息通信系统、信息通信方法及服务器设备
CN1402176A (zh) 数据分配方法以及数据分配系统
CN1381798A (zh) 检索设备、服务器、系统及检索方法和计算程序
CN1188786C (zh) 文件管理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存储卡和终端装置
CN1601543A (zh) 工作流管理设备及方法
CN1462972A (zh) 证券评价系统、方法及其控制程序和方法
CN1532755A (zh) 联合指示信息生成装置及联合指示信息生成方法
CN1489752A (zh) 动画数据产生方法和设备、终端设备、动画数据产生程序和载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2

Termination date: 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