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19038A - 多级压力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多级压力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19038A
CN1419038A CN02150490A CN02150490A CN1419038A CN 1419038 A CN1419038 A CN 1419038A CN 02150490 A CN02150490 A CN 02150490A CN 02150490 A CN02150490 A CN 02150490A CN 1419038 A CN1419038 A CN 1419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low
condensation product
chamber
condens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50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4935C (zh
Inventor
井上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19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19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49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493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1/00Condensers in which the steam or vapour is separate from the cooling medium by walls, e.g. surface condenser
    • F28B1/02Condensers in which the steam or vapour is separate from the cooling medium by walls, e.g. surface condenser using water or other liquid as the cooling medi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9/00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F28B9/08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collecting and remov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3/00Other direct-contact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C3/06Other direct-contact heat-exchange apparatus the heat-exchange media being a liquid and a gas or vapou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61/00Gas and liquid contact apparatus
    • Y10S261/10Steam heaters and conden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低压侧冷凝物当在高压侧蒸汽中滴流期间受到对流加热,并受到由溢出后落下的下流冷凝物产生的循环流动引起的表面湍流传热。因此,用令人满意的传热有效地升高了低压侧冷凝物的温度。旁通连接管使高压侧冷凝物旁通过再热室的冷凝物并在保持高温的同时与所述冷凝物混合。因此,低压侧冷凝物的加热被有效地进行,且用于落下的空间为紧凑性而被最小化。另外,将大量热交换中的冷凝物向冷凝泵输送。因此,可以构造一种容许紧凑性和动力设备高效率的多级压力冷凝器。

Description

多级压力冷凝器
2001年11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1-347056所披露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的全部内容被包含在此处用作参考。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压力冷凝器,其具有若干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室,而且其用来汇合和压力输送聚积在所述若干室中的冷凝物。
背景技术
对于蒸汽涡轮机设备,已经完成其作用的蒸汽被从涡轮排气罩排入冷凝器,在该处它被凝结以形成冷凝物。冷凝器中由凝结所形成的冷凝物通过给水加热器加热,然后被供给锅炉以形成用作蒸汽涡轮机动力源的蒸汽。
当冷凝器中由凝结所形成的冷凝物被供给给水加热器时,冷凝物的温度越高,设备效率方面获得的优点越多。因此,迄今为止,包括若干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室的多级压力冷凝器已经被用来用高压室的蒸汽加热低压侧的冷凝物,从而给要被供给锅炉的冷凝物以高温。具体地,使低压侧冷凝物作为液滴或液膜自由地落在高压蒸汽中,并通过对流加热。使用多级压力冷凝器还能加大冷却水的温度和饱和蒸汽的温度之间的温差,并能减小传热表面的面积。
对于传统的多级压力冷凝器,使低压侧冷凝物作为液滴或液膜自由地落在高压蒸汽中,并通过对流加热。因此,延长液滴或液膜存在于高压蒸汽中的时间以进行有效的加热。但是,为了延长低压侧冷凝物的液滴或液膜在高压蒸汽中的时间,需要增加落下高度,因此阻碍了紧凑性。如果为了实现紧凑性而使落下高度最小,加热就不充分,不利于设备效率。
发明概述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能实现紧凑性又能提高设备效率的多级压力冷凝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压力冷凝器,其具有若干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室并用于汇合和压力输送聚积在所述若干室中的冷凝物,包括:
一个再热室,其在低压室下部用阻压件隔开,用于引入并聚积低压侧冷凝物,低压室为位于低压侧上的室;
高压蒸汽引入装置,用于将高压室中的高压蒸汽引入再热室,高压室为位于高压侧上的室;和
旁通装置,用于汇合旁通过再热室的高压侧冷凝物和从再热室排出的低压侧冷凝物,以升高冷凝物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低压侧冷凝物可以在再热室中被加热,而且高压侧冷凝物可以与低压侧冷凝物汇合,而没有处于高压侧冷凝物温度中的液滴。结果,可以向冷凝泵输送大量热交换中的冷凝物。因此,可以构造实现紧凑性和动力设备高效率的多级压力冷凝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压力冷凝器,其具有若干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室并用于汇合和压力输送聚积在所述若干室中的冷凝物,包括:
一个再热室,其在低压室下部用阻压件隔开,用于引入并聚积低压侧冷凝物,低压室为位于低压侧上的室;
高压蒸汽引入装置,用于将高压室中的高压蒸汽引入再热室,高压室为位于高压侧上的室;
低压冷凝物引入装置,用于将低压冷凝物引入再热室;和
循环流动产生装置,用于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以引起表面湍流传热,从而促进高压侧蒸汽对冷凝物的传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高压侧蒸汽的对流加热和由循环流动所引起的表面湍流传热,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中进行令人满意的传热并有效地升高温度。因此,不需要延长液滴在高压蒸汽中停留的时间,而且加热有效地进行。也就是说,随着用于落下的空间为紧凑性而最小化,低压侧冷凝物的加热被有效地进行。因此,可以构造一种容许紧凑性和动力设备高效率的多级压力冷凝器。
在多级压力冷凝器中,循环流动产生装置可以被如此构成,即在阻压件中设置一个低压侧冷凝物向下流动通过的流通孔,而且由向下流动通过流通孔的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
而且,在多级压力冷凝器中,循环流动产生装置可以被如此构成,即在阻压件中设置一个低压侧冷凝物滴下的滴流孔;在再热室中设置一个接收元件,用以聚积从滴流孔滴下的低压侧冷凝物并容许低压侧冷凝物溢出;而且通过溢出接收元件的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
另外,在多级压力冷凝器中,循环流动产生装置可以被如此构成,即在阻压件中设置一个低压侧冷凝物向下流动通过的流通狭缝;而且由向下流动通过流通狭缝的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并抑制其反向流动。
另外,在多级压力冷凝器中,流通狭缝可以具有5或更大的长宽比。
另外,在多级压力冷凝器中,循环流动产生装置可以是搅动装置,用于直接搅动聚积在再热室中的冷凝物以产生循环流动。
另外,在多级压力冷凝器中,循环流动产生装置可以被如此构成,即在阻压件中设置一个朝向再热室延伸的管;而且由向下流动通过所述管的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
另外,在多级压力冷凝器中,聚积在再热室中的冷凝物可以被隔壁分隔成若干部位以促进循环流动。
另外,在多级压力冷凝器中,循环流动产生装置可以被如此构成,即在阻压件中设置一个低压侧冷凝物通过的流通部分;而且设置一个冷凝物储器,该储器在比聚积在再热室中的冷凝物的水面高的位置处设有一个开口部分,其中通过流通部分的低压侧冷凝物以这样一种状态聚积以便引起循环流动,而且冷凝物储器容许溢出开口部分的低压侧冷凝物在聚积在再热室中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压力冷凝器,其具有若干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室并用于汇合和压力输送聚积在所述若干室中的冷凝物,包括:
一个再热室,其在低压室下部用阻压件隔开,用于引入并聚积低压侧冷凝物,低压室为位于低压侧上的室;
高压蒸汽引入装置,用于将高压室中的高压侧蒸汽引入再热室,高压室为位于高压侧上的室;
一个设置在阻压件中的滴流孔,用于容许低压侧冷凝物从该孔滴下;
一个设置在再热室中的接收元件,用于聚积从滴流孔滴下的低压侧冷凝物并容许低压侧冷凝物溢出,因此通过溢出接收元件的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和
旁通装置,用于汇合旁通过再热室的冷凝物的高压侧冷凝物和再热室的冷凝物,以升高冷凝物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由于高压侧蒸汽的对流加热和由循环流动所引起的表面湍流传热,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中进行令人满意的传热并有效地升高温度。因此,不需要延长液滴在高压蒸汽中停留的时间,而且加热有效地进行。也就是说,随着用于落下的空间为紧凑性而最小化,低压侧冷凝物的加热被有效地进行。而且高温侧冷凝物可以与低温侧冷凝物汇合,而没有处于高温侧冷凝物温度中的液滴,而且可以向冷凝泵输送大量热交换中的冷凝物。因此,可以构造一种容许紧凑性和动力设备高效率的多级压力冷凝器。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压力冷凝器,其具有若干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室并用于汇合和压力输送聚积在所述若干室中的冷凝物,包括:
一个再热室,其在低压室下部用阻压件隔开,用于引入并聚积低压侧冷凝物,低压室为位于低压侧上的室;
高压蒸汽引入装置,用于将高压室中的高压蒸汽引入再热室,高压室为位于高压侧上的室;和
一个设置在阻压件中并向再热室延伸的管,
从而通过流过所述管的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同时低压室的低压侧冷凝物的水位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由于高压侧蒸汽的对流加热和由循环流动所引起的表面湍流传热,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中进行令人满意的传热并有效地升高温度,同时低压室的低压侧冷凝物的水位降低。因此,可以构造一种多级压力冷凝器,其能使低压室紧凑并能使动力设备的效率提高。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压力冷凝器,其具有若干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室并用于汇合和压力输送聚积在所述若干室中的冷凝物,包括:
用于将低压侧冷凝物引入位于高压侧上的高压室并用高压侧蒸汽加热低压侧冷凝物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低压侧冷凝物通过高压侧蒸汽中的对流加热在高压室中进行令人满意的传热并有效地升高温度,因此,可以构造一种多级压力冷凝器,其能使低压室紧凑并能使动力设备的效率提高。
而且,在多级压力冷凝器中,用于加热的装置可以使低压侧冷凝物落在高压侧上的室中,以在聚积在高压侧上室中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通过安装在管组下方的接收元件汇集冷凝物,该冷凝物已经产生在高压侧上的管组中,而且所述装置将汇集的冷凝物与已经聚积在高压侧上室中的冷凝物在冷凝器外部混合。
附图的简要描述
从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中可以全面理解本发明,它们仅通过示例给出,而且因此对本发明不是限制性的,其中: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冷却水流动状态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狭缝板的透视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
优选实施例的描述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这决不限制本发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冷却水流动状态的平面图。
蒸汽涡轮机由高压侧蒸汽涡轮和低压侧涡轮构成。如图1所示,高压级冷凝器1的高压壳体2连接到高压侧蒸汽涡轮废汽的出口侧,而低压级冷凝器3的低压壳体4连接到低压侧蒸汽涡轮废汽的出口侧。高压室5,即高压侧上的室由高压级冷凝器1的高压壳体2形成。而低压室6,即低压侧上的室由低压级冷凝器3的低压壳体4形成。
高压室5和低压室6各设有冷却水管组7。如图2所示,例如海水被作为冷却水通过引入管7a导入低压室6的冷却水管组7,通过连接管7b从低压室6的冷却水管组7输送到高压室5的冷却水管组7,并通过排出管7c排出。已经在蒸汽涡轮机中完成其作用的废汽被供给高压室5和低压室6。然后,废汽由在各冷却水管组7中流动的冷却水冷凝以成为聚积在高压室5中的高压侧冷凝物8,并且还成为聚积在低压室6中的低压侧冷凝物9。
在低压室6下部的低压壳体4中设置一个再热室11,而且低压室6和再热室11由阻压件12隔开。高压室5和再热室11通过蒸汽管道10连接,并且将高压室5中的高压侧蒸汽通过蒸汽管道10送入再热室11。阻压件12设有一个多孔板13,而且在多孔板13中形成许多作为滴流孔的孔14。在多孔板13下方的再热室11中设有一个用作接收元件的盘15,而且通过孔14给盘15供以低压侧冷凝物9的液滴(被撒落)。集在盘15上的冷凝物溢出,并落在再热室11中而作为冷凝物20聚积。在冷凝物20中出现循环流动,所述冷凝物20由于溢出盘15后落下的下流冷凝物19已经聚积在再热室11中。结果,表面湍流传热在冷凝物20的表面上发生。
在再热室11中设置一个汇合部分16,而且作为旁通装置的一个旁通连接管17从高压室5导入汇合部分16。旁通连接管17最好由具有具有绝热结构的材料制成。旁通连接管17引导高压侧冷凝物8进入汇合部分16,同时使其液滴温度最小,以将其与冷凝物20汇合。已经在汇合部分16中汇合的冷凝物20和高压侧冷凝物8被向冷凝泵输送,而且通过给水加热器等向锅炉输送。高压侧冷凝物8在旁通过再热室11的冷凝物20期间被汇合。因此,冷凝物20与保持在高温下的高压侧冷凝物8混合,因此可以向冷凝泵输送高温冷凝物。
对于如此构造的多级压力冷凝器,已经在蒸汽涡轮中完成其作用的废汽被供入高压室5和低压室6。废汽通过冷却水管组7冷凝,并一方面作为高压侧冷凝物8聚积在高压室5中,另一方面作为低压侧冷凝物9聚积在低压室6中。聚积在低压室6中的低压侧冷凝物9通过多孔板13的孔14滴注到再热室11的盘15上,并聚积在那里。高压室5内的高压侧蒸汽通过蒸汽管道10供入再热室11。因此,滴在盘15上的低压侧冷凝物9被滴注在高压侧蒸汽中并通过对流加热。下流的冷凝物19,即溢出盘15并落下的冷凝物引起聚积在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的循环流动。循环的冷凝物20大面积地接触供给的高压侧蒸汽,进行表面湍流传热。
通过这些活动,低压侧冷凝物9当在高压侧蒸汽中向下流动期间受到表面湍流传热,并受到由下流的冷凝物19所造成的循环流动引起的表面湍流加热,冷凝物19为已经溢出并下落的冷凝物。结果,发生了令人满意的传热,有效地升高了冷凝物的温度。因此,加热被有效地进行,而不需要延长液滴停留在高压蒸汽中的时间。也就是说,低压侧冷凝物9的加热被有效地进行,用于落下的空间为紧凑性而被最小化。因此,可以构造一种容许紧凑性和动力设备高效率的多级压力冷凝器。
而且旁通连接管17使高压侧冷凝物8在旁通过再热室11的冷凝物20期间汇合。因此,保持在高温下的高压侧冷凝物8与冷凝物20混合,因此可以向冷凝泵输送处于高温下的冷凝物。可以防止聚积在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的水表面温度变高,而且可以使在表面湍流传热期间在水表面上与高压侧蒸汽接触时传递的热量最大。
将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和图1中所示元件相同的元件被标以相同的标号而且省略了重复描述。
图3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与图1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区别在于用于混合高压侧冷凝物8和冷凝物20的结构。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设置一连接高压室5和再热室11的连接管21,代替旁通连接管17。冷凝物20通过连接管21输送到高压室5,并与高压室5中的高压侧冷凝物8混合。
因此,简化了管路,减小了低压级冷凝器3周围的空间,而且增大了设计混合部分16的自由度等。
将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描述。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和图3中所示元件相同的元件被标以相同的标号而且省略了重复描述。
图4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与图3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区别在于用于将聚积在低压室6中的低压侧冷凝物9引入再热室11中的结构。也就是说,阻压件12设有钻孔板22,而不是多孔板13,而且钻孔板22设有流通孔23,低压侧冷凝物9通过孔23向下流动。低压侧冷凝物9向下流动通过流通孔23,变为下流冷凝物24。下流冷凝物24直接落在聚积在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上,引起循环流动。供给的高压侧蒸汽大面积接触冷凝物20的表面,引起表面湍流传热。根据低压室6的压力或再热室11的压力按照需要设定流通孔23的数量和直径。
因此,引起聚积在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循环流动的元件,即盘15是不必需的,可以缩小再热室11并使低压级冷凝器3紧凑。还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其中具有钻孔板22的阻压件12用在图1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中。
将参照图5和6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进行描述。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图6是狭缝板的透视图。和图3中所示元件相同的元件被标以相同的标号而且省略了重复描述。
图5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与图3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区别在于用于将聚积在低压室6中的低压侧冷凝物9引入再热室11中的结构。也就是说,阻压件12设有狭缝板26,而不是多孔板13,而且狭缝板26设有流通狭缝27,低压侧冷凝物9通过狭缝27以薄膜形式向下流动。低压侧冷凝物9以薄膜形式向下流动通过流通狭缝27,变为下流冷凝物28。下流冷凝物28像带一样直接落在聚积在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上,引起循环流动。供给的高压侧蒸汽大面积接触冷凝物20的表面,引起表面湍流传热。流通狭缝27的狭缝长宽比为5或更大,用以使冷凝物以薄膜形式向下流动。
因此,引起聚积在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循环流动的元件,即盘15是不必需的,可以缩小再热室11并使低压级冷凝器3紧凑。还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其中具有狭缝板26的阻压件12用在图1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中。
将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进行描述。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和图3中所示元件相同的元件被标以相同的标号而且省略了重复描述。
图7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与图3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区别在于用于引起聚积在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循环流动的结构。也就是说,在聚积在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中设置一个作为搅动装置的搅动螺旋桨32,其由马达31转动。低压侧冷凝物9滴流过多孔板13的孔14并无变化地聚积在再热室11中,成为冷凝物20。通过搅动螺旋桨32的转动直接搅动冷凝物20以引起循环流动。供给的高压侧蒸汽大面积地接触冷凝物20的表面,引起表面湍流传热。
因此,引起聚积在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循环流动的元件,即盘15是不必需的,可以缩小再热室11并使低压级冷凝器3紧凑。还可以将搅动装置增加到图1至6所示的任何多级压力冷凝器中。
将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进行描述。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和图3中所示元件相同的元件被标以相同的标号而且省略了重复描述。
图8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与图3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区别在于用于将聚积在低压室6中的低压侧冷凝物9引入再热室11中的结构。也就是说,阻压件12设有管35,而不是多孔板13,所述管朝向再热室11延伸。低压侧冷凝物9填充管35直至充满,并向下流动,变为下流冷凝物36。下流冷凝物36流速增加,直接落在聚积在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上,引起循环流动。供给的高压侧蒸汽大面积地接触冷凝物20的表面,引起表面湍流传热。
在上述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的任一多级压力冷凝器中,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可以被隔壁分隔在若干部位中,以抑制各部位中冷凝物20的混合。通过抑制冷凝物20的混合,在狭窄的范围中产生循环流动以促进循环流动的形成。因此,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表面湍流传热。
将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进行描述。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和图3中所示元件相同的元件被标以相同的标号而且省略了重复描述。
图9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与图3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区别在于用于将聚积在低压室6中的低压侧冷凝物9引入再热室11中的结构,和引起聚积在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循环流动的结构。也就是说,阻压件12设有低压侧冷凝物9流动通过的流通孔38(或狭缝)。而且,在流通孔38下方的再热室11中设置一个冷凝物储器39,用于聚积通过流通孔38的下流冷凝物40。冷凝物储器39在比聚积在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的水面高的位置处设有一个开口部分41。
聚积在冷凝物储器39的下流冷凝物40在其内侧产生循环流动,而且供给的高压侧蒸汽大面积接触聚积的下流冷凝物40的表面,引起表面湍流传热。聚积的冷凝物溢出冷凝物储器39,而且产生的下流冷凝物42下落。下流冷凝物42引起聚积在再热室11中的冷凝物20循环流动,而且循环的冷凝物大面积接触供给的高压侧蒸汽,进行表面湍流传热。
在图1中所示的多级压力冷凝器中,可以使用具有流通孔38的阻压件12,而且可以设置冷凝物储器39。此外,在冷凝物储器39中可以安装另一个冷凝物储器,以便下流冷凝物42多级溢出。
上述实施例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结构可以根据设备等的规模用在适当的组合中。
将参照图10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多级压力冷凝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面图。
高压级冷凝器51的高压壳体52连接到高压侧蒸汽涡轮的废汽出口侧,而低压级冷凝器53的低压壳体54连接到低压侧蒸汽涡轮的废汽出口侧。高压室55,即高压侧上的室由高压级冷凝器51的高压壳体52形成。而低压室56,即低压侧上的室由低压级冷凝器53的低压壳体54形成。在高压室55下方,通过阻挡件61形成一第二高压室62。
高压室55和低压室56各设有冷却水管组57。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冷却水、例如海水被供给各冷却水管组57。已经在蒸汽涡轮机中完成其作用的废汽被供给高压室55和低压室56。然后,废汽由在各冷却水管组57中流动的冷却水冷凝以成为高压侧冷凝物58和低压侧冷凝物59。
在高压室55内的冷却水管组57下方设置接收元件63,用于接收高压侧冷凝物58并将它导入第二高压室62。高压侧冷凝物58被从接收元件63输送到第二高压室62并聚积在那里。低压侧冷凝物59聚积在低压室56的下部。
设置一个从低压室56的下部延伸到高压室55中的引入元件64,而且在高压室55内设置一个位于引入元件64前端处的排出部分71。聚积在低压室56中的低压侧冷凝物59通过引入元件64被输送到排出部分71。然后,低压侧冷凝物59溢出排出部分71的上表面、下落,并作为冷凝物66聚集在高压室55的下部中。引入元件64的排出部分71的上表面位于比低压室56的下部低的位置处,因此低压侧冷凝物59由于高度差而溢出引入元件64上表面处的开口,并在高压室55中向下流动。下流冷凝物65—即已经溢出引入元件64的排出部分71并下落的冷凝物—向下运动,同时被高压侧蒸汽加热,并引起聚积在高压室55下部中的冷凝物66的循环流动。结果,表面湍流传热发生在冷凝物66的表面上。
聚积在高压室55下部中的冷凝物66和聚积在第二高压室62中的高压侧冷凝物58在一汇合部分(未示出)中混合,并向冷凝泵输送。
对于如此构造的多级压力冷凝器,已经在蒸汽涡轮机中完成其作用的废汽被供给高压室55和低压室56,而且废汽由冷却水管组57冷凝。在高压室55中冷凝的高压侧冷凝物58被从接收元件63输送到第二高压室62并聚积在那里。在低压室56中冷凝的低压侧冷凝物59聚积在低压室56的下部,并通过引入元件64向高压室55输送。通过引入元件64供给的低压侧冷凝物59溢出排出部分71,作为下流冷凝物65落下,并作为冷凝物66聚积在高压室55的下部。由于下流冷凝物65落在高压室55中的高压侧蒸汽中,所以它被对流加热。下流冷凝物65—即已经溢出引入元件64的排出部分的上表面并下落的冷凝物—引起聚积在高压室55中的冷凝物66的循环流动。循环的冷凝物66大面积地接触高压室55中的高压侧蒸汽,引起表面湍流传热。
通过这些活动,低压侧冷凝物59当在高压室55内的高压侧蒸汽中溢流期间受到对流加热,并受到由溢流后下落的下流冷凝物65所产生的冷凝物66的循环流动引起的表面湍流加热。结果,发生了令人满意的传热,有效地升高了冷凝物的温度。因此,加热被有效地进行。也就是说,低压侧冷凝物59的加热被有效地进行,用于落下的空间为紧凑性而被最小化。因此,可以构造一种容许紧凑性和动力设备高效率的多级压力冷凝器。
此外,引入元件64的排出部分71的上表面设置在比低压室56的下部低的位置处,以使低压侧冷凝物59由于高度差而溢出引入元件64的上表面处的开口。但是,可以提供压力输送装置,用于压力输送低压侧冷凝物59。压力输送装置的设置增加了安装高压级冷凝器51或低压级冷凝器53的自由度,并减小了对安装空间的限制。
尽管已经以前述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未因此而受到限制,可以以许多方式变化。这种变化不被认为偏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而且对本领域人员是显然的所有这种变型旨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多级压力冷凝器,具有若干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室并用于汇合和压力输送聚积在所述若干室中的冷凝物,包括:
一个再热室,其在低压室下部用阻压件隔开,用于引入并聚积低压侧冷凝物,低压室为位于低压侧上的室;
高压蒸汽引入装置,用于将高压室中的高压蒸汽引入再热室,高压室为位于高压侧上的室;和
旁通装置,用于汇合旁通过再热室的高压侧冷凝物和从再热室排出的低压侧冷凝物,以升高冷凝物的温度。
2.一种多级压力冷凝器,具有若干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室并用于汇合和压力输送聚积在所述若干室中的冷凝物,包括:
一个再热室,其在低压室下部用阻压件隔开,用于引入并聚积低压侧冷凝物,低压室为位于低压侧上的室;
高压蒸汽引入装置,用于将高压室中的高压蒸汽引入再热室,高压室为位于高压侧上的室;
低压冷凝物引入装置,用于将低压冷凝物引入再热室;和
循环流动产生装置,用于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以引起表面湍流传热,
从而促进高压侧蒸汽对冷凝物的传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压力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循环流动产生装置被如此构成,即
在阻压件中设置一个低压侧冷凝物向下流动通过的流通孔,而且
由向下流动通过流通孔的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压力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循环流动产生装置被如此构成,即
在阻压件中设置一个低压侧冷凝物滴下的滴流孔,
在再热室中设置一个接收元件,用以聚积从滴流孔滴下的低压侧冷凝物并容许低压侧冷凝物溢出,而且
通过溢出接收元件的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压力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循环流动产生装置被如此构成,即
在阻压件中设置一个低压侧冷凝物向下流动通过的流通狭缝,而且
通过向下流动通过流通狭缝的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且抑制其反向流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级压力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流通狭缝可以具有5或更大的长宽比。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压力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循环流动产生装置是搅动装置,用于直接搅动聚积在再热室中的冷凝物以产生循环流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压力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循环流动产生装置被如此构成,即
在阻压件中设置一个朝向再热室延伸的管,而且
由向下流动通过所述管的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级压力冷凝器,其特征在于:聚积在再热室中的冷凝物可以被隔壁分隔成若干部位以促进循环流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压力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循环流动产生装置被如此构成,即
在阻压件中设置一个低压侧冷凝物通过的流通部分;而且
设置一个冷凝物储器,该储器在比聚积在再热室中的冷凝物的水面高的位置处设有一个开口部分,其中通过流通部分的低压侧冷凝物以这样一种状态聚积以便引起循环流动,而且冷凝物储器容许溢出开口部分的低压侧冷凝物在聚积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
11.一种多级压力冷凝器,具有若干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室并用于汇合和压力输送聚积在所述若干室中的冷凝物,包括:
一个再热室,其在低压室下部用阻压件隔开,用于引入并聚积低压侧冷凝物,低压室为位于低压侧上的室;
高压蒸汽引入装置,用于将高压室中的高压侧蒸汽引入再热室,高压室为位于高压侧上的室;
一个设置在阻压件中的滴流孔,用于容许低压侧冷凝物从该孔滴下;
一个设置在再热室中的接收元件,用于聚积从滴流孔滴下的低压侧冷凝物并容许低压侧冷凝物溢出,因此通过溢出接收元件的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和
旁通装置,用于汇合旁通过再热室的冷凝物的高压侧冷凝物和再热室的冷凝物,以升高冷凝物的温度。
12.一种多级压力冷凝器,具有若干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室并用于汇合和压力输送聚积在所述若干室中的冷凝物,包括:
一个再热室,其在低压室下部用阻压件隔开,用于引入并聚积低压侧冷凝物,低压室为位于低压侧上的室;
高压蒸汽引入装置,用于将高压室中的高压侧蒸汽引入再热室,高压室为位于高压侧上的室;和
一个设置在阻压件中并向再热室延伸的管,
从而通过流过所述管的低压侧冷凝物在再热室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同时低压室的低压侧冷凝物的水位降低。
13.一种多级压力冷凝器,具有若干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室并用于汇合和压力输送聚积在所述若干室中的冷凝物,包括:
用于将低压侧冷凝物引入位于高压侧上的高压室并用高压侧蒸汽加热低压侧冷凝物的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级压力冷凝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加热的装置使低压侧冷凝物落在高压侧上的室中,以在聚积在高压侧上室中的冷凝物中产生循环流动,通过安装在管组下方的接收元件汇集已经产生在高压侧上的管组中的冷凝物,而且所述装置将汇集的冷凝物与已经聚积在高压侧上室中的冷凝物在冷凝器外部混合。
CNB021504903A 2001-11-13 2002-11-13 多级压力冷凝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493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47056A JP3706571B2 (ja) 2001-11-13 2001-11-13 多段圧復水器
JP347056/2001 2001-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19038A true CN1419038A (zh) 2003-05-21
CN1314935C CN1314935C (zh) 2007-05-09

Family

ID=19160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5049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4935C (zh) 2001-11-13 2002-11-13 多级压力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6814345B2 (zh)
EP (1) EP1310756A3 (zh)
JP (1) JP3706571B2 (zh)
CN (1) CN1314935C (zh)
CA (1) CA2410836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9807A (zh) * 2009-06-24 2010-12-29 株式会社东芝 多级压力冷凝器
CN101652620B (zh) * 2007-04-05 2011-05-25 株式会社东芝 冷凝设备
CN101828090B (zh) * 2007-10-16 2012-06-27 株式会社东芝 复压式冷凝器及冷凝水再热方法
CN103038594A (zh) * 2011-02-28 2013-04-10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多级压力冷凝器及具备该多级压力冷凝器的蒸汽涡轮设备
CN104154769A (zh) * 2014-05-15 2014-11-19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具备自动除液功能的板式冷凝器
CN104154770A (zh) * 2014-05-15 2014-11-19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基于虹吸原理的管壳卧式刮液冷凝器
US9488416B2 (en) 2011-11-28 2016-11-08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Multistage pressure condenser and steam turbine plant having the sam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6571B2 (ja) * 2001-11-13 2005-10-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多段圧復水器
JP2009052867A (ja) * 2007-08-29 2009-03-12 Toshiba Corp 多段圧復水器
CN101627276B (zh) * 2007-12-10 2012-01-04 株式会社东芝 冷凝器
US8286430B2 (en) * 2009-05-28 2012-10-1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team turbine two flow low pressure configuration
JP5716233B2 (ja) * 2010-12-27 2015-05-13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多段圧復水器
JP5885990B2 (ja) * 2011-10-13 2016-03-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多段圧復水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JP5936562B2 (ja) 2013-02-13 2016-06-22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復水器、これを備えている多段圧復水器、復水器に用いる再熱モジュール
JP6101527B2 (ja) * 2013-03-22 2017-03-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蒸気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43052A (en) * 1949-03-23 1953-06-23 Guardite Corp Three-stage condenser
US2956784A (en) * 1958-07-02 1960-10-18 Maryland Shipbuilding And Dryd Apparatus for condensing and deaerating
GB1193956A (en) * 1966-08-24 1970-06-03 English Electric Co Ltd Steam Turbine Plant
US3698476A (en) * 1970-12-31 1972-10-17 Worthington Corp Counter flow-dual pressure vent section deaerating surface condenser
JPS5223009B2 (zh) * 1972-03-10 1977-06-21
US3834133A (en) * 1972-12-22 1974-09-10 Foster Wheeler Corp Direct contact condenser having an air removal system
FR2426878A1 (fr) * 1978-05-25 1979-12-21 Alsthom Atlantique Condenseur a plusieurs corps
JPS567985A (en) * 1979-06-30 1981-01-27 Toshiba Corp Jet condenser
US4288133A (en) * 1980-03-17 1981-09-08 The Maytag Company Appliance control housing and console construction
DE3460673D1 (en) * 1983-06-09 1986-10-16 Bbc Brown Boveri & Cie Multi-stage steam generator condenser with reheat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ression of condensate under cooling
US5083606A (en) * 1990-08-09 1992-01-28 Texas Utilities Electric Company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on-line inspection of condenser tubes
JPH11173768A (ja) * 1997-12-10 1999-07-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多段圧復水器
US6484503B1 (en) * 2000-01-12 2002-11-26 Arie Raz Compression and condensation of turbine exhaust steam
JP3706571B2 (ja) * 2001-11-13 2005-10-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多段圧復水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2620B (zh) * 2007-04-05 2011-05-25 株式会社东芝 冷凝设备
CN101828090B (zh) * 2007-10-16 2012-06-27 株式会社东芝 复压式冷凝器及冷凝水再热方法
CN101929807A (zh) * 2009-06-24 2010-12-29 株式会社东芝 多级压力冷凝器
CN101929807B (zh) * 2009-06-24 2012-11-28 株式会社东芝 多级压力冷凝器
CN103038594A (zh) * 2011-02-28 2013-04-10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多级压力冷凝器及具备该多级压力冷凝器的蒸汽涡轮设备
CN103038594B (zh) * 2011-02-28 2015-09-30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多级压力冷凝器及具备该多级压力冷凝器的蒸汽涡轮设备
US9188393B2 (en) 2011-02-28 2015-11-17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Multistage pressure condenser and steam turbine plant equipped with the same
US9488416B2 (en) 2011-11-28 2016-11-08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Multistage pressure condenser and steam turbine plant having the same
CN104154769A (zh) * 2014-05-15 2014-11-19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具备自动除液功能的板式冷凝器
CN104154770A (zh) * 2014-05-15 2014-11-19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基于虹吸原理的管壳卧式刮液冷凝器
CN104154770B (zh) * 2014-05-15 2016-01-27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基于虹吸原理的管壳卧式刮液冷凝器
CN104154769B (zh) * 2014-05-15 2016-04-06 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 具备自动除液功能的板式冷凝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06571B2 (ja) 2005-10-12
CN1314935C (zh) 2007-05-09
US20030090010A1 (en) 2003-05-15
CA2410836C (en) 2007-01-02
EP1310756A2 (en) 2003-05-14
CA2410836A1 (en) 2003-05-13
US6814345B2 (en) 2004-11-09
JP2003148876A (ja) 2003-05-21
EP1310756A3 (en) 2005-03-30
US7111832B2 (en) 2006-09-26
US20050034455A1 (en) 2005-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4935C (zh) 多级压力冷凝器
CN1276326C (zh) 机架安装服务器系统及机架柜
CN1637377A (zh) 无泵水冷系统
KR101127710B1 (ko) 향상된 효율을 갖는 유체 증류 장치
CN1262705C (zh) 具有改善了管道结构的洗衣烘干机
JP2006528913A5 (zh)
CN103910480B (zh) 污泥干燥装置
CN1304807C (zh) 冷却器、电子装置及制造冷却器的方法
CN101061360A (zh) 废水热回收装置和方法
CN1925903A (zh) 气体净化装置
CN1161792C (zh) 改进的冷却剂自然循环的核反应堆
EP2837601A1 (en) Water treatment device
CN1666077A (zh) 多用途热交换单元
CN101551203A (zh) 冷却器
CN111994980A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1221289C (zh) 感染性排水的灭菌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12700588U (zh) 一种多效降膜蒸发浓缩机组系统
CN1788184A (zh) 吸收冷冻机
KR100870449B1 (ko) 증발식 폐수처리장치
CN1059200A (zh) 喷水凝汽器
CN1572384A (zh) 用于处理生物系有机废弃物的加热方法及其装置
CN1966619A (zh) 蜡的回收处理装置
CN107265540A (zh) 一种垃圾渗沥液干化装置
CN1249032A (zh) 液体分配装置、流下液膜式热交换器及吸收式冷冻机
CN1191192C (zh) 硫酸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TSUBISHI JUKOGIO KK

Effective date: 20150402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02

Address after: yokoham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9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