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14432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14432A CN1414432A CN02131907A CN02131907A CN1414432A CN 1414432 A CN1414432 A CN 1414432A CN 02131907 A CN02131907 A CN 02131907A CN 02131907 A CN02131907 A CN 02131907A CN 1414432 A CN1414432 A CN 14144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 aforementioned
- charged
- voltage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64—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developing unit, e.g. cleanerless or multi-cycle apparatu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2—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 G03G2215/021—Arrangements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0005—Cleaning of residual ton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像载体;使前述像载体带电的带电机构;把前述像载体上所形成的静电像用显像剂进行显像而形成显像剂像的显像机构;把前述显像剂像从前述像载体向受像构件转印的转印机构;在前述像载体的移动方向上,在前述转印机构的下游侧前述带电机构的上游侧设置,使前述像载体上的残留显像剂带电的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此一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被施加具有与显像剂的正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在前述像载体的移动方向上,在前述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的下游侧前述带电机构的上游侧设置,使前述残留显像剂带电成显像剂的正规带电极性的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
Description
2.发明的背景
2-1发明的领域
本发明涉及备有使像载体上的残留显像剂带电的显像剂带电构件的图像形成装置,适合用于没有专用清洁器的无清洁器式图像形成装置。更好是涉及在显像装置中把转印过程后的像载体上残留的显像剂(墨粉)从像载体上去除·回收,以便再利用的无清洁器式图像形成装置。
2-2相关技术的描述
现有技术中,用电子摄影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转印式图像形成装置由一般取为旋转鼓型的作为像载体的感光体,对该感光体按规定的极性·电位均匀地进行带电处理的带电装置(带电过程),作为在带电处理了的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信息写入机构的曝光机构(曝光过程),用作为显像剂的墨粉使感光体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像化的显像装置(显像过程),把上述墨粉图像从感光体表面转印到纸等转印材料的转印装置(转印过程),去除转印过程后的感光体上多少残留的墨粉而清扫感光体表面的清洁装置(清洁过程),以及使转印材料上的墨粉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定影过程)等构成,感光体供重复运用电子摄影过程(带电·曝光·显像·转印·清洁)而成像。
转印过程后的感光体上残留的墨粉靠清洁装置从感光体表面去除而滞留在清洁装置内成为废墨粉,但是从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等观点来说最好是不产生这种废墨粉。
因此,有把由清洁装置所回收的转印残留墨粉,所谓废墨粉返回到显像装置再利用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有废除清洁装置,在显像装置中从感光体上通过“显像同时清洁”去除·回收转印过程后的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进行再利用的无清洁器式图像形成装置。
此一方式,通过消除清洁机构而可能使装置小型化和简化,因为没有因清洁构件而摩擦感光鼓故感光鼓的长寿命化成为可能等,可以得到许多好处。
显像同时清洁,是把转印后的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在下一过程以后的显像过程时,也就是继续使感光体带电,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在该静电潜像的显像过程中靠脱帽偏压(作为施加于显像装置上的直流电压与感光体的表面电位间的电位差的脱帽电位差Vback),存在于不应靠墨粉显像的感光体表面部分上(非图像部)的转印残留墨粉回收于显像装置的方法。如果用此一方法,则因为转印残留墨粉被回收于显像装置而在下一过程以后的静电潜像的显像中再利用,故消除废墨粉,此外维修时可以减少麻烦。此外通过是没有清洁器还有利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为了在显像装置中回收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最好是用带电器的带电极性与墨粉的正规带电极性为同一极性的翻转显像方式。
可是,在上述这种在显像装置中去除·回收并再利用转印过程后的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的无清洁器式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感光体的带电装置是接触于感光体而对感光体表面进行带电处理的接触带电装置时,在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通过感光体和作为接触带电装置的接触钳口部的带电部之际,转印残留墨粉中的特别是带电极性与正规极性相反极性地翻转的墨粉附着于接触带电装置而使接触带电装置超过允许地墨粉污染,成为带电不良的原因。
也就是说,在作为显像剂的墨粉中,混杂着虽然数量很少,但是带电极性与正规极性完全相反极性地翻转的墨粉。此外即使是带电极性为正规极性的墨粉受转印偏压或剥离放电等影响也有带电极性翻转者,或去电而带电量减少者。
因而,在转印残留墨粉中混杂着带电极性为正规极性者、相反极性的翻转墨粉、带电量少者,其中的翻转墨粉或带电量少的墨粉在通过感光体和作为接触带电装置的接触钳口部的带电部之际容易附着于接触带电装置。
此外,为了靠显像装置的显像同时清洁来去除·回收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通过带电部被带到显像部的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极性有必要为正规极性(例如负极性),而且其带电量有必要为靠显像装置能够使感光体的静电潜像显像的带电量。就翻转墨粉(例如正极性)或带电量不合适的墨粉而言无法在显像装置中从感光体上去除·回收,成为不良图像的原因。
像这样,带正电墨粉的显像装置回收不良引起的不良图像称为正重影,这也是无清洁器特有的问题。因为没有清洁器构件,故转印残留墨粉形成图案照原样通过带电部来到显像位置。此时,虽然如果进行显像同时清洁则转印残留墨粉的图案消除,但是如果不进行显像同时清洁则转印残留墨粉的图案照所形成的原样出现在下次转印时转印的图像上。因为打印部在鼓一周后浓重输出所以称为正重影。
前者的墨粉对接触带电装置的附着可以通过用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把从转印部带到带电部的带电极性为正规极性者、相反极性者、带电量少者混杂的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带电赋予成正规极性并把带电极性统一成正规极性同时把带电量均一化来防止。
可是,为了防止墨粉对接触带电装置的附着用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进行了带电赋予的转印残留墨粉,因为比能够显像感光体的静电潜像的墨粉的带电量要大,故在显像装置中难以通过显像同时清洁来去除·回收。在这种场合,感光体上残留的墨粉与下一个图像重合,引起不良图像。
此外。随着近年的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因照片图像等这种打印率高的图像的连续打印动作,或能够彩色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对感光体上的多重显像方式等,一次发生大量的转印残留墨粉,更加助长上述这种问题。
因此,在位于感光体旋转方向接触带电装置的上游和感光体旋转方向转印机构的下游处,设置把墨粉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后的感光体上残留的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的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和在位于感光体旋转方向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的下游且感光体旋转方向带电装置的上游处,设置使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带电的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向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施加一定的直流电压,借此可以解决此一问题。此内容在CFE3123US上记载着。
也就是说,在转印后靠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把残留在感光体上的残留墨粉均一化,靠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把该均一化了的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带电处理成正规极性后,在靠接触带电装置给感光体表面上带电的同时,把靠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进行带电处理的转印残留墨粉带电处理成为要在显像装置中通过显像同时清洁来去除·回收的合适的带电量,在显像装置中回收。
更详细地说,在转印的下游、带电机构的上游作为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上游)、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下游)配置两个固定刷子,向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施加正极性(正偏压)的直流电压,向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施加负极性(负偏压)的直流电压。负极性的墨粉被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吸引,如果保持量达到极限点则作为正极性的墨粉慢慢吐出,靠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把由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均一化成正极性的墨粉有效地统一成负极性,借此防止墨粉附着于带电机构(带电辊)。
此外,向带电机构施加把交流电压叠加于直流电压的振荡电压,借此把通过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后的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量(高)去电成容易靠显像器回收的墨粉带电量(接近于显像墨粉带电量),借此使显像装置的残留墨粉回收性提高。
可是,在施加于第1和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直流电压恒定的场合,因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图像的打印比率等使把墨粉像转印到转印材料后的残留在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量大不相同,有时无法带电处理成为要在显像装置中通过显像同时清洁来去除·回收的合适的带电量,无法靠显像装置去除·回收的残留在感光体上的墨粉与下一个图像重合,引起不良图像。
就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使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量变化的情况更详细地描述。显像剂带电构件中所用的导电性刷子等,电阻值因环境而很大地变动。因此,如果始终施加同一偏压值,则不能对墨粉进行合适的电荷赋予。
因此,
a)在低湿环境(L/L(15℃,10%RH)环境)下,因为显像剂带电构件高电阻化,故显像剂带电构件产生的电荷赋予力(带电力)降低。在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中,墨粉的吸引力、保持力降低,致使大量的转印残留墨粉突入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接触带电构件、显像器,关联着转印残留重影或接触带电构件的污染。靠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不能对墨粉进行足够的电荷赋予,关联着接触带电构件的污染。
b)此外,在高温高湿环境(H/H(30℃,80%RH)环境)下,由于显像剂带电构件低电阻化,所以过剩的电流流过而带电力大幅度增加,致使不仅墨粉而且对感光体也进行大量的电荷赋予。因此,靠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在鼓上注入过剩的正极性的电荷而出现负重影或刷子扫过网纹等图像不良。这些问题全都是通过使感光体带电成与正常相反的电位(正)而发生的问题。此外,靠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相反进行过剩的负极性的电荷赋予,致使在显像剂带电构件的下游处靠接触带电构件进行带电之际,不能进行均一的带电,不能得到想要的带电电位。
3.发明概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像载体上的残留显像剂具有合适的电荷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无关地使像载体上的残留显像剂的带电量合适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没有专用的清洁器的无清洁器式适合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显像机构高效地完成转印残留显像剂的回收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起因于像载体上的残留显像剂的带电不良或图像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在像载体上残留以前的图像图案的图像形成装置。
通过一边参照附图一边阅读以下的详细说明将会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特征之所在。
4.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示意图。
图2是感光鼓和带电辊的层构成示意图。
图3是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中的绝对含水量与施加于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上的直流电压的关系图。
图4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中的绝对含水量与施加于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上的直流电压的关系图。
图5是第2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示意图。
图6是感光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携带量和转印残留墨粉带电量对图像打印量的关系图。
图7是感光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总带电量对图像打印量的关系图。
图8是施加于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上的直流电压偏置量对图像打印量的关系图。
图9是第3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示意图。
5.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第1实施例)
下面,就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记录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例的概略构成示意图。本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接触带电式、翻转显像方式,用无清洁器的电子摄影式的激光束打印机。转印材料的最大纸幅面为A3幅面。
(1)打印机的总体概略构成
(a)像载体
1是作为像载体的旋转鼓型的电子摄影感光体(以下记为感光鼓)。此一感光鼓1是负带电性的有机光导电体(OPC),外径为60mm,以中心支轴为中心按100mm/sec的处理速度(圆周速度)沿箭头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
此一感光鼓1像图2的层构成示意图那样,取为在铝制圆柱体(导电性鼓基体)1a的表面上,自下而上依次涂敷抑制光的干涉并提高上层的粘接性的底层1b、光电荷发生层1c、和电荷输送层1d等3层的构成。
(b)带电机构
2是作为对感光鼓1的圆周面均匀地进行带电处理的带电机构的接触带电装置(接触带电器),本例是带电辊(辊带电器)。
此一带电辊2,分别由未画出的轴承构件旋转自如地保持心轴2a的两端部,并且靠推压弹簧2e朝感光鼓方向加载以规定的推压力压接于感光鼓1的表面,随感光鼓1的旋转被动地旋转。感光鼓1与带电辊2的压接部是带电部(带电钳口部)a。
向此一带电辊2的心轴2a从电源S1施加规定条件的带电偏置电压,借此旋转感光鼓1的圆周面被接触带电处理成规定的极性·电位。在本例中,对带电辊的带电偏置电压是把直流电压(Vdc)与交流电压(Vac)叠加而成的振荡电压。更具体地说,
直流电压:-500V
交流电压:是叠加频率f1kHz,峰值间电压Vpp 1.5kV,正弦波的振荡电压,感光鼓1的圆周面被接触带电处理成-500V(暗电位Vd)。
带电辊2的纵向长度为320mm,像图2的层构成示意图那样是在心轴(支持构件)2a的周围自下而上依次叠层下层2b、中间层2c和面层2d的3层构成。下层2b是降低带电声用的发泡海绵层,面层2d是为了即使感光鼓1上有针孔等缺陷也防止发生漏电而设的保护层。
更具体地说,本例的带电辊2的规格如下。
a.心轴2a:直径6mm的不锈钢圆棒
b.下层2b:碳分散的发泡EPDM,比重0.5g/cm3,体积电阻值102~109Ωcm,层厚3.0mm,长度320mm
c.中间层2c:碳分散的NBR系橡胶,体积电阻值102~106Ωcm,层厚700μm
d.面层2d:在氟化物的多莱精(日文:トレジン)树脂中分散氧化锡、碳,体积电阻值107~1010Ωcm,表面粗糙度(JIS规格10点平均表面粗糙度Ra)1.5μm,层厚10μm
图2中,2f是带电辊清洁构件,在本例中是具有挠性的清洁薄膜。此一清洁薄膜2f对带电辊2的纵长方向平行地配置而且配置成把一端固定于对该纵长方向进行一定的往复运动的支持构件2g,在自由端附近的表面上形成与带电辊2接触钳口。支持构件2g靠打印机的驱动电动机经由齿轮系驱动对纵长方向一定量的往复运动,以清洁薄膜2f滑动摩擦带电辊面层2d。借此去除带电辊表面2d的附着物污染(微细墨粉、添加剂等)。清洁薄膜2f使由树脂制成,附着于带电辊上的墨粉摩擦带电成正规极性(负极性)。带电成负极性的墨粉返回感光体。
(c)信息写入机构
3是作为在带电处理了的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信息写入机构的曝光装置,本例是用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束扫描仪。输出根据从未画出的图像读取装置等的主处理送到打印机侧的图像信号调制的激光,在曝光位置b处给旋转感光鼓1的均匀带电处理表面进行激光扫描曝光L(图像曝光)。通过此一激光扫描曝光L,感光鼓1表面的被激光所照射的部位的电位降低,借此在旋转感光鼓1表面上依次形成与扫描曝光的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
(d)显像机构
4是作为把显像剂4e供给到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而把静电潜像可视化成墨粉像的显像机构的显像装置(显像器),本例是二成分磁刷显像方式的翻转显像装置。
4a是显像容器,4b是非磁性的显像套,此一显像套4b能够旋转地配置于显像容器4a内把其外周面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4c是不旋转地固定而插设在显像套4b内的磁性辊,4d是显像剂涂布刮板,4e是收容于显像容器4a中的二成分显像剂,4f是设在显像容器4a内的底部侧的显像剂搅拌构件,4g是墨粉料斗,收容补给用墨粉。
显像容器4a内的二成分显像剂4e是墨粉和磁性载体的混合物,靠显像剂搅拌构件4f来搅拌。在本例中磁性载体的电阻约为1013Ωcm,粒径为40μm。墨粉因与磁性载体的滑动摩擦而摩擦带电成负极性。
显像套4b接近感光鼓1对着配置,把与感光鼓1的最接近距离(称为S-D gap)保持为350μm。此一感光鼓1与显像套4a的对峙部是显像部c。显像套4b沿在显像部c处沿与感光鼓1的行进方向相反方向被旋转驱动。在此一显像套4b的外周面上靠该显像套内的磁性辊4c的磁力作为磁刷层吸附保持显像容器4a内的二成分显像剂4e的一部分,随着该套的旋转而旋转移送,靠显像剂涂布刮板4d整理成规定的薄层,在显像部c处对感光鼓1的表面接触而适度地滑动摩擦感光鼓表面。向显像套4b从电源S2施加规定的显像偏压。在本例中,对显像套4b的显像偏压是把直流电压(Vdc)和交流电压(Vac)叠加而成的振荡电压。更具体地说,
直流电压:-350V
交流电压:把频率f 8.0kHz,峰值间电压1.8kV,矩形波叠加而成的振荡电压。
于是,在旋转的显像套4b的表面上作为薄层涂布,移送到显像部c的显像剂中的墨粉成分靠显像偏压产生的电场根据静电潜像有选择地附着于感光鼓1表面,借此静电潜像被显像成墨粉图像。在本例的场合墨粉附着于感光鼓1表面的曝光明部而静电潜像被翻转显像。
此时,在感光鼓上所显像的墨粉的带电量,在温度23℃、绝对含水量10.5g/m3的环境下为-25μC/g。
通过显像部c的显像套4b上的显像剂薄层继续随着显像套的旋转而返回显像容器4a内的显像剂存放部。
为了把显像容器4a内的二成分显像剂4e的墨粉浓度维持于规定的大体上恒定范围内,显像容器4a内的二成分显像剂4e的墨粉浓度靠未画出的例如光学式墨粉浓度传感器来检测,墨粉料斗4g根据其检测信息被驱动控制,墨粉料斗内的墨粉补给到显像容器4a内的二成分显像剂4e。补给到二成分显像剂4e的墨粉靠搅拌构件4f来搅拌。
(e)转印机构·定影机构
5是转印装置,本例是转印辊。此一转印辊5以规定的推压力压接于感光鼓1,其压接钳口部是转印部d。从未画出的供纸机构按规定的控制定时把作为受像构件的转印材料(被转印构件,记录材料)P喂送到此一转印部d。
喂送到转印部d的转印材料P被夹持于感光鼓1和转印辊5之间移送,其间,向转印辊5从电源S3施加与作为墨粉的正规带电极性的负极性相反极性的正极性的转印偏压,在本例中+2kV,借此感光鼓1表面侧的墨粉图像依次静电转印到夹持移送过转印部d的转印材料P的表面上。
通过转印部d而接受了墨粉图像的转印材料P依次从感光鼓1表面分离而移送到定影装置6(例如热辊定影装置)接受墨粉图像的定影处理作为图像形成物(打印件,复印件)输出。
(2)无清洁器系统和墨粉带电量控制
本例的打印机是无清洁器式,没有去除对转印材料P的墨粉图像转印后的感光鼓1表面上残留若干量的转印残留墨粉的专用的清洁器装置。转印后的感光鼓1表面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继续随着感光鼓1的旋转通过带电部a、曝光部b被带到显像部c,靠显像装置4进行显像同时清洁(回收)(无清洁器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显像装置4的显像套4b如前所述在显像部c处沿与感光鼓1表面的行进方向相反方向旋转,这对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的回收是有利的。
虽然由于感光鼓1表面上的转印残留墨粉通过曝光部b所以曝光过程从该转印残留墨粉上完成,但是因为转印残留墨粉的量很小,故不出现很大影响。
但是如前所述,在转印残留墨粉中混杂着带电极性为正规极性(负极性)者、相反极性(正极性)者(翻转墨粉)、带电量少者,在其内的翻转墨粉或带电量少的墨粉通过带电部a之际附着于带电辊2,致使带电辊墨粉污染得超过允许而产生带电不良。
此外,为了有效地进行感光鼓1表面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的显像装置3的显像同时清洁,带到显像部c的感光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极性有必要是正规极性,而且其带电量有必要是靠显像装置能够把感光鼓的静电潜像显像的墨粉的带电量。就翻转墨粉或带电量不合适的墨粉来说无法在显像装置4中从感光鼓去除·回收,成为不良图像的原因。
因此,在感光鼓旋转方向转印部d的下游侧的位置上,设置使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用的转印残留墨粉(残留显像剂像)均一化机构(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8,在感光鼓旋转方向此一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下游侧,感光鼓旋转方向带电部a上游侧的位置上设置使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极性统一成作为正规极性的负极性用的墨粉(显像剂)带电量控制机构(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7。
一般来说,在转印部d处未转印到转印材料P而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混杂着翻转墨粉或带电量不合适的墨粉,靠转印残留墨粉(残留显像剂像)均一化机构8给转印残留墨粉一度去电,靠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再度对转印残留墨粉进行正规极性带电化处理,借此有效地防止转印残留墨粉对带电辊2的附着,并且可以充分进行靠显像装置4的去除·回收。因此也可以严格防止转印残留墨粉像图案的重影像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和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是作为具有适度的导电性的电极部的纤维刷状构件,把刷部配置成接触于感光鼓1的表面。
f是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与感光体鼓1表面的接触部。e是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与感光鼓1表面的接触部。
向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从电源S5施加正极性的直流电压,向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从电源S4施加负极性的直流电压。具体地说,在温度23℃、绝对含水量10.5g/m3的环境下分别向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施加+400V,向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施加-800V的直流电压。
在转印部d处,在向转印材料P的墨粉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到达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与感光鼓1的接触部f,其电荷量在0μC/g附近被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均一化。进而靠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均一化了的感光鼓表面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到达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与感光鼓1的接触部e,转印残留墨粉其带电极性靠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统一成作为正规极性的负极性。
通过把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极性统一成作为正规极性的负极性,在带电辊2与感光鼓1的接触部a处,在从该转印残留墨粉之上对感光鼓1表面上进行带电处理之际,转印残留墨粉对感光鼓1的共存力变大,防止转印残留墨粉对带电辊2的附着。因此靠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赋予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量有必要与显像时的墨粉带电量相比大约超过2倍,在温度23℃、绝对含水量10.5g/m3的环境下为-70μC/g。此外,即使少量墨粉附着于带电辊2,墨粉也被清洁薄膜21摩擦带电成正规极性,从带电辊2返回感光体1。
接下来就显像过程中的转印残留墨粉的回收加以描述。显像装置4如上所述是与显像同时清扫转印残留墨粉的无清洁器式。感光鼓1上的所显像的墨粉的带电量,在温度23℃、绝对含水量10.5g/m3的环境下为-25μC/g。这里,在本实施例中的显像条件下,与转印残留墨粉在显像装置4中被回收用的带电量的关系示于表1。
表1
带电量(μC/g) | 回收性 |
-10.0 | 不良 |
-12.5 | 良好 |
-15.0 | 良好 |
-30.0 | 良好 |
-40.0 | 良好 |
-45.0 | 良好 |
-50.0 | 不良 |
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在显像装置4中被回收用的墨粉带电量有必要与显像时的墨粉带电量(-25μC/g)相比为0.5~1.8倍。可是,如上所述为了防止墨粉对带电辊2的附着,可以靠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使转印残留墨粉大大带电成负极性-70μC/g。为了在显像装置4中回收像这样大大带电成负极性的转印残留墨粉,宜靠带电辊对转印残留墨粉进行去电。
这里带电量为-70μC/g的感光鼓1上的墨粉,通过带电辊2后的墨粉带电量,与向带电辊2施加交流电压的Vpp的关系示于表2。看出随着加大交流电压的Vpp而被去电的情况。
表2
施加交流电压(V) | 带电量(μC/g) |
1000 | -68.0 |
1200 | -45.0 |
1400 | -35.0 |
1600 | -24.0 |
1800 | -12.0 |
2000 | -7.0 |
为了对感光鼓1的圆周面进行带电处理,向带电辊2施加交流电压(频率f1kHz,峰值间电压Vpp 1.5kV),借此转印残留墨粉靠交流电压的作用被去电。由此,通过带电部a后的墨粉带电量减少为-30μC/g。在显像过程中,墨粉不该显像的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因上述理由而被回收于显像装置4。
于是,靠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把从转印部d带到带电部a的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的电荷量统一成作为正规极性的负极性而进行带电处理,防止转印残留墨粉对带电辊2的附着,靠带电辊2把感光鼓1带电到规定电位的同时,靠上述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把带电处理成作为正规极性的负极性的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量控制成靠显像装置4能够把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像的合适的带电量,借此还高效地完成靠显像装置的转印残留墨粉的回收。
可是,由于墨粉的带电量因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而变化很大,所以在控制上述无清洁器系统中的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量方面,有必要考虑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特别是使用环境中的绝对含水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配置检测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温度湿度传感器9,把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信息向控制电路10输入。控制电路10根据从温度湿度传感器9输入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来计算使用环境中的绝对含水量,按使用环境(绝对含水量)可变控制施加于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和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上的直流电压。
〔绝对湿度的计算〕
如令相对湿度为Ψ(%),干式温度为t(℃),则绝对湿度x为,
x=0.622×Ψ×pS/(P-Ψ×pS)(kg/kg’) (1)
此外相对湿度Ψ由水蒸气分压按下式求出
Ψ=p/pS(%) (2)
式中,p: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mmHg)
pS: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mmHg)
P:湿空气的全压力(mmHg)
(在760mmHg下取为恒定)。
首先就施加于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上的直流电压与绝对含水量的关系进行说明。
在绝对含水量超过18.0g/m3的场合,通过转印部d的转印残留墨粉的电荷量大约为0μC/g左右,如果施加于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上的直流电压为+350V,则有时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使转印残留墨粉的电荷量成为正极性(翻转),在下一过程以后发生显像装置4中的回收不良等问题。
此外在绝对含水量低于5.8g/m3的场合,由于通过转印部d的转印残留墨粉的电荷量两极化成0μC/g左右者和50μC/g者,所以如果施加于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上的直流电压为+350V,则有时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使转印残留墨粉的电荷量无法充分地下降到十分0μC/g附近,在下一过程以后发生显像装置4中的回收不良等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电路10中设定图3中所示的参照数据。控制电路10根据从温度湿度传感器9输入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来计算使用环境中的绝对含水量,按该计算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的绝对含水量和参照数据合适地可变控制施加于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上的直流电压。借此可以与使用环境无关地稳定地得到前述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产生的对转印残留墨粉的效果。
接着就施加于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上的直流电压与绝对含水量的关系进行说明。
在绝对含水量超过18.0g/m3的场合,如果施加于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上的直流电压为-800V,则有时在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与感光鼓1的接触部e处转印残留墨粉的电荷量变高得超过需要,在下一过程以后发生显像装置4中的回收不良等问题。
此外在绝对含水量低于5.8g/m3的场合,如果施加于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上的直流电压为-800V,则有时在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与感光鼓1的接触部e处转印残留墨粉的电荷量无法提高到想要的值,在下一过程以后发生转印残留墨粉附着于接触带电辊2表面等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电路10中设定图4中所示的参照数据。控制电路10根据从温度湿度传感器9输入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来计算使用环境中的绝对含水量,按该计算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的绝对含水量和参照数据合适地可变控制施加于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上的直流电压。借此可以与使用环境无关地稳定地得到前述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产生的对转印残留墨粉的效果。
如以上本实施例中所示,按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的绝对含水量可变控制施加于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和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上的直流电压,借此可以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无关地提供没有带电不良或不良图像的稳定的用无清洁器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情况,也可以构成为按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的绝对含水量仅就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或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的某一方可变控制所施加的直流电压。
(第2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例相同。
像在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向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和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施加合适的直流电压,控制通过转印部d的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的电荷量,借此可以靠显像装置4显像同时清洁(回收)转印残留墨粉。
但是,因为通过转印部d的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的电荷量因图像打印量而不同,故为了靠显像装置4进行显像同时清洁,靠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和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主要是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赋予转印残留墨粉的电荷量宜按图像打印量来变化。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中所示靠作为图像写入机构的曝光机构3检测图像打印量信息,把它输入到控制电路10。控制电路10根据该输入的图像打印量信息可变控制施加于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和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上的直流电压。
下面就本实施例的细节进行说明。
图6中示出针对作为图像打印量的显像装置4后的感光鼓1上的墨粉携带量的,通过转印部d后的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携带量和转印残留墨粉带电量。从此图可以看出,随着图像打印量的增加,虽然转印残留墨粉增加,但是转印残留墨粉带电量减少。具体地说在图像打印量少的场合的0.1g/m2时转印残留墨粉量为3×10-2g/m2,转印残留墨粉带电量为45μC/g,在图像打印量多的场合的0.6g/m2时转印残留墨粉量为16×10-2g/m2,转印残留墨粉带电量为10μC/g。
这里,如果把图像打印量0.1g/m2时与0.6g/m2时进行比较,则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量分布分别集中于45μC/g附近和10μC/g附近,如果考虑到转印残留墨粉的单位面积上的总带电量等于转印残留墨粉带电量与转印残留墨粉量之积,则可以看出图像打印量0.1g/m2与0.6g/m2的转印残留墨粉的总带电量几乎相等。
图7中示出针对作为图像打印量的显像装置4后的感光鼓1上墨粉携带量的,转印残留墨粉的单位面积上的总带电量的关系。从此图可以看出,虽然如上所述图像打印量0.1g/m2与0.6g/m2的转印残留墨粉的总带电量几乎相同,但是以图像打印量0.3g/m2时作为峰值,转印残留墨粉的总带电量因图像打印量而不同。这一点表明,为了靠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和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使转印残留墨粉成为想要的带电量,宜使施加于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和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上的直流电压按图像打印量变化。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电路10中设定图8中所示的参照数据。然后靠控制电路10根据从曝光机构3输入到该控制电路10的图像打印量信息和参照数据就施加于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上的直流电压,以图像打印量0.1g/m2与0.6g/m2时所施加的直流电压为基准,根据图像打印量按图8所示的量偏置。
像以上这样,靠作为图像写入机构的曝光机构3来检测图像打印量的信息,可变控制施加于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和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主要是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上的直流电压,借此可以与图像打印量无关地提供没有带电不良或不良图像的稳定的用无清洁器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情况,也可以构成为按图像打印量的信息仅就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或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的某一方,特别是仅就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可变控制所施加的直流电压。
(第3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例、第2实施例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是把第1实施例和第2实施例组合起来的东西,如图9中所示,按从靠设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湿度传感器9检测的温度和湿度所计算的使用环境下的绝对含水量,和靠作为信息写入机构的曝光机构3的曝光量来检测的图像打印信息(图像的打印比率信息),可变控制施加于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和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主要是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上的直流电压。借此可以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和图像打印量无关地提供没有带电不良或不良图像的稳定的用无清洁器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情况,也可以构成为按从靠设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湿度传感器9检测的温度和湿度所计算的使用环境下的绝对含水量,和靠作为信息写入机构的曝光机构3的曝光量来检测的图像打印信息(图像的打印比率信息),仅就墨粉带电量控制机构7或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的某一方,特别是仅就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机构8,可变控制所施加的直流电压。
(第4实施例)
本实施例根据靠环境传感器所求出的环境分区来控制施加于显像剂带电构件7、8上的电压。关于像载体、带电机构、信息写入机构、显像机构、转印机构、定影机构,由于构成和动作与图1中所示的第1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也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配备环境传感器9,靠此一环境传感器9来测定温度湿度,借此来判断装置主体所设置的环境。详细地说,根据温度湿度来计算绝对含水量,基于该绝对含水量设定7分区的环境,判断处于哪个分区(参照表3)。通过像本实施例这样把环境分割成若干个分区,与第1实施例相比可以节约储存施加电压的控制值对环境变化的关系的存储器的容量。
表3 绝对含水量与环境分区
L/L环境H/H环境
分区 | 含水量范围 |
1 | 不足1.4 |
2 | 超过1.4~不足5.8 |
3 | 超过5.8~不足10.5 |
4 | 超过10.5~不足15.0 |
5 | 超过15.0~不足18.0 |
6 | 超过18.0~不足21.6 |
7 | 超过21.6 |
下面就本实施例中的无清洁器系统和墨粉带电量控制加以描述。
本例的打印机是无清洁器式,没有去除对转印材料P的墨粉图像转印后的感光鼓1表面上残留若干量的转印残留墨粉的专用的清洁器装置。转印后的感光鼓1表面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继续随着感光鼓1的旋转通过带电部a、曝光部b被带到显像部c,靠显像装置4进行显像同时清洁(回收)(无清洁器系统)。
虽然由于感光鼓1表面上的转印残留墨粉通过曝光部b所以曝光过程从该转印残留墨粉上完成,但是因为转印残留墨粉的量很小,故不出现很大影响。
在转印残留墨粉中混杂着带电极性为正规极性者、相反极性者(翻转墨粉)、带电量少者,在其内的翻转墨粉或带电量少的墨粉通过带电部a之际附着于带电辊2,致使带电辊墨粉污染得超过允许而产生带电不良。
此外,为了有效地进行感光鼓1表面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的显像装置4的显像同时清洁,带到显像部c的感光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极性有必要是正规极性,而且其带电量有必要是靠显像装置能够把感光鼓的静电潜像显像的墨粉的带电量。就翻转墨粉或带电量不合适的墨粉来说无法在显像装置4中从感光鼓上去除·回收,成为不良图像的原因。
但是,近年来由于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由于获得照片画像的高印刷率的画像的连续印刷操作,由于一度发生的大量的誉写残留调色剂,助长了上述问题。
因此,在感光鼓旋转方向转印部d的下游侧带电部a的上游侧的位置上,为了使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均一化,使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极性统一成作为正规极性的负极性,设置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8和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7。
在本实施例中,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8和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7是具有适度的导电性的纤维刷状构件,把刷部配置成接触于感光鼓1的表面。
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8从电源S5施加正极性的电压(正偏压)。
f是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8与感光体鼓1表面的接触部。作为种种极性的转印残留墨粉之中的,带电成零或负极性的墨粉一次就被此一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8所吸引。这里虽然因为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8能包容的墨粉量是有限的,故达到饱和状态后墨粉慢慢脱离而附着于感光体表面被移送,但是此时墨粉的带电极性成为正的。此外,感光体上的墨粉的分布被均一化,不会一时大量的墨粉流入下游。此外,把感光体上的电位取为0V附近,构成与施加于后述的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7上的电压的电位差,借此还发挥对墨粉充分地进行电荷赋予的作用。
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7从电源S4施加负极性的电压。e是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7与感光鼓1表面的接触部。通过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7的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其带电极性被统一成作为正规极性的负极性。因为靠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8,墨粉被统一成正极性,此外感光体上的电位也成为0V附近,故更有效地统一成负极性。通过靠此一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7把转印残留墨粉的带电极性统一成作为正规极性的负极性,进而在位于下游的带电部a处从该转印残留墨粉之上对感光鼓1表面上进行带电处理之际,对感光鼓1的共存力变大,防止转印残留墨粉对带电辊2的附着。然后,不附着于带电辊地通过的墨粉在显像器中被显像同时清洁而回收。
这里,就显像同时清洁进行说明。
显像同时清洁,是把转印后的感光体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在下一过程以后的显像过程时,也就是继续使感光体带电,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在该静电潜像的显像过程中靠脱帽偏压(作为施加于显像装置上的直流电压与感光体的表面电位间的电位差的脱帽电位差Vback),存在于不应靠墨粉显像的感光体表面部分上(非图像部)的转印残留墨粉回收于显像装置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为了把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回收于显像装置4,有必要成为合适的墨粉带电量。
可是,如上所述为了防止墨粉对带电辊2的附着,宜靠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7大大带电成负极性,进而为了在显像装置4中回收大大带电成负极性的转印残留墨粉,宜靠带电辊2对转印残留墨粉进行去电。
靠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7大大带电成负极性的转印残留墨粉,靠施加于带电辊2上的交流电压(频率f 1000Hz,Vpp 1400V)来交流去电,通过带电部a后的墨粉带电量成为与显像墨粉的带电量几乎相同。这样一来,在显像过程中,墨粉不该显像的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留墨粉因上述理由被回收于显像装置4。
下面,就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根据环境对显像剂带电构件的施加电压的控制方法详细地加以描述。
首先,本发明人等为了调查各种环境中的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的合适电压值,使施加电压变化,进行3万张A4幅面图像的图像形成并进行图像确认。此时,施加于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是固定偏置的-800V。结果示于表4。
表4 对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的施加电压与图像状况
施加电压(V) | 200 | 250 | 300 | 350 | 400 | 450 | 500 | |
H/H30℃80%RH | 带电辊污染 | × | △ | ○ | ○ | ○ | ○ | ○ |
转印残留重影 | × | ○ | ○ | ○ | ○ | ○ | ○ | |
负重影 | ○ | ○ | ○ | × | × | × | × | |
L/L15℃10%RH | 带电辊污染 | × | × | × | △ | ○ | ○ | ○ |
转印残留重影 | × | × | △ | ○ | ○ | ○ | ○ | |
负重影 | ○ | ○ | ○ | ○ | ○ | × | × |
○…良好,△…有时成为图像不良,×…发生图像不良
带电辊污染在H/H环境下250V以下,L/L环境下350V以下发生。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如果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的施加电压过低,则与感光体的电位差不够大而墨粉保持力、均一化能力降低大量的转印残留墨粉流入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此外因为没有降低感光体上的电位,故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与感光体的电位差不够大,致使无法进行靠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的合适的电荷赋予所致。使所有的墨粉具有负极性的带电量成为不可能的,因为未能充分带电成负极性的墨粉附着于带电辊。此外,转印残留墨粉的发生的原因还因为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与感光体的电位差不够大,墨粉保持力和均一化能力降低故大量的转印残留墨粉突入显像器无法回收。这些问题,通过提高对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的施加电压而在与感光体之间造成足够的电位差,借此提高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中的带电赋予力即可以改善。
负重影的发生在H/H环境下350V以上,L/L环境下450V以上发生。可以认为这是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的施加电压过高,致使与感光体的电位差加大,使感光体上发生带电成与本来带电者相反极性(正极性)而发生的。这个问题,通过降低施加于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以便不进行过剩的电荷赋予即可以改善。
根据以上,如果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与感光体的电位差不合适,则发生图像不良。这里,H/H、L/L环境下合适电压值中存在着大约100V的差异是因为显像剂带电构件的电阻值因环境而变动的缘故。在高湿度环境下,显像剂带电构件中用的刷子之类材质容易吸湿,因含有水分而低电阻化。如果低电阻化则当然电流的流动变得容易而电荷赋予力(带电能力)提高。相反,在低湿度环境下,刷子高电阻化,电荷赋予力降低。因此,即使在同一施加电压下,在H/H环境下容易发生负重影,在L/L环境下就容易发生带电辊污染或转印残留重影。
因此,在本例中,判断装置主体所处的环境,根据装置主体所处的环境来控制施加于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所用的装置主体上配备环境传感器,基于绝对含水量设定7个分区的环境,判断处于哪个分区。
在本实施例中,施加于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针对绝对含水量取为可变的。例如,如表5中所示,在H/H环境(30℃80%RH,绝对含水量21.6g/cm3)下,因为低电阻化所以施加低的电压300V,在L/L环境(15℃10%RH,绝对含水量1.064g/cm3)下,因为高电阻化所以施加高的电压400V。此外,在分区间通过直线插补对微小的含水量变化也控制施加电压。
表5 对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的施加电压
环境分区 | 1 | 2 | 3 | 4 | 5 | 6 | 7 |
绝对湿度(g/m3) | 0.0~1.4 | 1.4~5.8 | 5.8~10.5 | 10.5~15.0 | 15.0~18.0 | 18.0~21.6 | 超过21.6 |
施加电压(V) | 400 | 390 | 365 | 344 | 326 | 317 | 300 |
借此,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产生的电荷赋予力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下都恰到好处地成为同等,对墨粉的电荷赋予、感光体电位的去电合适地进行,不发生带电辊污染引起的不良图像或重影图像地稳定地图像形成成为可能。
(第5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的构成虽然与第4实施例几乎相同,但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图像质量和长寿命,不仅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而且施加于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的电压也能按环境来控制。
在第4实施例中的系统中,通过按环境来控制施加于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在3万张图像形成中未发生图像不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追求更加长寿命化的可能性,通过进行6万张图像形成来确认是否发生图像不良。
虽然在第4实施例中,施加于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为-800V的固定偏压,两种环境下不发生带电辊污染引起的不良图像,但是在6万张的图像形成中在L/L环境下发生图像不良。可以认为这是经过长时间,显像剂带电构件的电阻因通电劣化而变动,进而与环境引起的电阻变动量合起来所致。
这里,确认各种环境下施加于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与图像。此时施加于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模仿第4实施例,在H/H环境下为300V,在L/L环境下为400V。结果示于表6。
表6 对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的施加电压与图像状况
施加电压(V) | -650 | -700 | -750 | -800 | -850 | -900 | -950 | |
H/H30℃80%RH | 带电辊污染 | × | △ | ○ | ○ | ○ | ○ | ○ |
带电电位不稳定 | ○ | ○ | ○ | △ | △ | × | × | |
L/L15℃10%RH | 带电辊污染 | × | × | △ | △ | ○ | ○ | ○ |
带电电位不稳定 | ○ | ○ | ○ | ○ | ○ | △ | △ |
○…良好,△…轻微地发生,×…发生不良图像
带电辊污染在H/H环境下-700V以下,在L/L环境下-800V以下发生。这是因为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与感光体的电位差不够大,无法对墨粉进行充分的电荷赋予的缘故。从表6可以看出,通过提高施加电压来提高电荷赋予力即可以改善。但是,如果提高施加电压则发生带电电位不稳定的问题。这是电荷赋予力变得过大,不仅墨粉,而且对感光体也进行了大量的电荷赋予。进行过剩的负极性的电荷赋予,致使在显像剂带电构件的下游处靠带电辊进行带电之际,不能进行均一的带电,不能实现想要的带电电位。这个问题在H/H环境下-800V以上,L/L环境下-900V以上发生。
根据以上所述,各种环境的合适的偏压值,在H/H环境下为-750V正值,在L/L环境下为-850V。这里的施加电压之差是因为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的电荷赋予力在H/H环境下吸湿的刷子低电阻化而变得过剩,在L/L环境下因高电阻化而降低的缘故。
因此,在本例中,像表7那样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也与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同样地,在各种环境下通过控制施加电压不发生两方的问题地直到寿命最后稳定地输出良好的图像成为可能。
表7 对第1和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的施加电压(V)
分区 | 1 | 2 | 3 | 4 | 5 | 6 | 7 |
绝对湿度(g/m3) | 0.0~1.4 | 1.4~5.8 | 5.8~10.5 | 10.5~15.0 | 15.0~18.0 | 18.0~21.6 | 超过21.6 |
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 | 400 | 390 | 365 | 344 | 326 | 312 | 300 |
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 | -850 | -840 | -820 | -800 | -780 | -760 | -750 |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按绝对含水量分成7个区间(分区)根据绝对含水量通过直线插补使施加于第1和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变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进行温度、湿度的更详细的分区而在分区内施加一定的固定电压的方法。
(其他)
1)这里,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墨粉的电荷量μC/g用所谓喷出法来测定。
2)接触带电装置2不限于实施例的带电辊,也可以是磁刷、毛皮刷等其他类型的接触带电装置。
3)作为信息写入机构的曝光机构3不限于实施例的激光束扫描仪,也可以是LED阵列、荧光灯等光源与液晶曝光盘的组合等其他数字曝光装置,也可以是把原稿图像成像投影的模拟曝光装置。
4)像载体1也可以是静电记录电介体。在此一场合在该电介体表面均匀地带电成规定的极性·电位后,靠去电针阵列·电子枪等去电机构(信息写入机构)有选择地去电而写入形成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5)作为受像构件,代替上述转印材料P,也可以是中间转印鼓或中间转印带等中间转印体。在此一场合,再次进行从中间转印体向纸之类转印材料转印。
6)作为施加于接触带电装置2或显像装置4上的偏置的交流电压的波形,可以使用正弦波、矩形波、三角波等。交流偏置包含例如通过周期性接通、切断直流电源所形成的矩形波的电压。
7)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显像剂带电量控制机构用固定刷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旋转刷子或导电性板等。
像以上说明的这样,就在显像机构中靠显像同时清洁来去除·回收并再利用转印过程后的像载体上的转印残留显像剂(转印残留墨粉)的无清洁器式图像形成装置来说,按靠图像形成装置内所配置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来检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含水量)所规定的使用环境信息或者图像打印比率信息,来改变分别施加于使转印残留显像剂在像载体上的分布均一化,控制带电量的显像剂均一化机构(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和显像剂带电量控制机构(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直流电压,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环境或者图像打印量无关地,靠第1和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把转印残留显像剂的带电量带电处理成正规极性的合适带电量,通过显像机构中的显像同时清洁来去除·回收转印残留显像剂成为可能,可以防止发生残留显像剂图案的重影像等图像不良。
具体地说,对显像剂带电构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施加比正常要低的电压,抑制显像剂带电构件的低电阻化引起的过剩的电荷赋予,在低温低湿环境下施加比正常要高的电压,补充显像剂带电构件的高电阻化引起的电荷赋予力的不足部分成为可能,借此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始终进行合适量的电荷赋予。
Claims (2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载体;
使前述像载体带电的带电机构;
把前述像载体上所形成的静电像用显像剂进行显像而形成显像剂像的显像机构;
把前述显像剂像从前述像载体向受像构件转印的转印机构;
在前述像载体的移动方向上,在前述转印机构的下游侧前述带电机构的上游侧设置,使前述像载体上的残留显像剂带电的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此一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被施加具有与显像剂的正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
在前述像载体的移动方向上,在前述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的下游侧前述带电机构的上游侧设置,使前述残留显像剂带电成显像剂的正规带电极性的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此一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被施加电压;
检测前述装置的环境的检测机构;
根据前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控制施加于前述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和施加于前述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的至少一方的控制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控制机构根据前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施加于前述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和施加于前述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靠前述控制机构所控制的前述电压是直流电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使前述残留显像剂带电成与显像剂的正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使前述残留显像剂的电荷量均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检测机构是温度湿度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根据靠前述温度湿度传感器所求出的绝对含水量,控制施加于前述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和施加于前述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的至少一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控制机构根据前述静电像用的图像信息来控制施加于前述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和施加于前述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的至少一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图像信息是关于前述静电像的图像比率的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第1和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接触于前述像载体地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带电机构备有设置成接触于前述像载体的带电构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带电构件被施加交流电压。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显像机构能够在进行显像动作的同时进行从前述像载体回收残留显像剂的回收动作。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第1和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为刷子状。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像载体是感光体,前述装置有为了在靠前述带电机构带电了的前述感光体上形成前述静电像而使前述感光体曝光的曝光机构。
1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载体;
使前述像载体带电的带电机构;
把前述像载体上所形成的静电像用显像剂进行显像而形成显像剂像的显像机构;
把前述显像剂像从前述像载体向受像构件转印的转印机构;
在前述像载体的移动方向上,在前述转印机构的下游侧前述带电机构的上游侧设置,使前述像载体上的残留显像剂带电的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此一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被施加具有与显像剂的正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
在前述像载体的移动方向上,在前述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的下游侧前述带电机构的上游侧设置,使前述残留显像剂带电成显像剂的正规带电极性的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此一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被施加电压;
根据前述静电像用的图像信息,控制施加于前述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和施加于前述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的至少一方的控制机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控制机构根据前述图像信息来控制施加于前述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和施加于前述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上的电压。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靠前述控制机构所控制的前述电压是直流电压。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使前述残留显像剂带电成与显像剂的正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第1显像剂带电构件使前述残留显像剂的电荷量均一。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图像信息是关于前述静电像的图像比率的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第1和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接触于前述像载体地设置。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带电机构备有设置成接触于前述像载体的带电构件。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带电构件被施加交流电压。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显像机构能够在进行显像动作的同时进行从前述像载体回收残留显像剂的回收动作。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第1和第2显像剂带电构件为刷子状。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前述像载体是感光体,前述装置有为了在靠前述带电机构带电了的前述感光体上形成前述静电像而使前述感光体曝光的曝光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266718 | 2001-09-04 | ||
JP266718/2001 | 2001-09-04 | ||
JP229807/2002 | 2002-08-07 | ||
JP2002229807A JP2003156971A (ja) | 2001-09-04 | 2002-08-07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14432A true CN1414432A (zh) | 2003-04-30 |
CN1196036C CN1196036C (zh) | 2005-04-06 |
Family
ID=26621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213190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036C (zh) | 2001-09-04 | 2002-09-04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744994B2 (zh) |
JP (1) | JP2003156971A (zh) |
CN (1) | CN1196036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4084B (zh) * | 2006-09-20 | 2010-06-09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CN111610701A (zh) * | 2019-02-26 | 2020-09-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416520B (zh) * | 2016-07-20 | 2021-08-10 | 惠普印迪格公司 | 操作液体电子照相打印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17960A (ja) * | 2002-09-27 | 2004-04-1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833160B2 (ja) * | 2002-09-30 | 2006-10-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078171B2 (ja) * | 2002-10-02 | 2008-04-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024125B2 (en) * | 2003-06-20 | 2006-04-04 | Fuji Xerox Co., Ltd. | Charg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5258321A (ja) * | 2004-03-15 | 2005-09-22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84617B2 (ja) * | 2004-10-20 | 2011-05-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08779B2 (ja) * | 2004-12-14 | 2011-06-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070204493A1 (en) * | 2005-01-06 | 2007-09-06 | Arkwright, Inc. | Label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
US7358980B2 (en) * | 2005-01-24 | 2008-04-1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s |
JP4667099B2 (ja) * | 2005-03-29 | 2011-04-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885007B2 (ja) * | 2006-04-19 | 2012-02-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865408B2 (ja) * | 2006-06-09 | 2012-02-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15170A (ja) * | 2006-07-05 | 2008-01-24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DE102006053843B4 (de) * | 2006-11-14 | 2014-05-08 |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 Co. KG | Verfahren zum Regeln der optischen Dichte in einem elektrografischen Druckverfahren sowie Tonerschichtdicken-Meßsystem und elektrografisches Druck- oder Kopiergerät |
JP5031343B2 (ja) * | 2006-12-06 | 2012-09-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360522B2 (ja) * | 2007-10-09 | 2013-12-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5142697B2 (ja) * | 2007-12-20 | 2013-02-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734204B2 (en) * | 2008-02-04 | 2010-06-08 | Xerox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ghosting |
JP5729927B2 (ja) * | 2010-06-30 | 2015-06-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高圧制御装置 |
JP5645870B2 (ja) | 2012-04-18 | 2014-1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057603B2 (ja) * | 2012-08-10 | 2017-01-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501466B2 (ja) * | 2014-08-28 | 2019-04-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562806B2 (ja) * | 2015-10-06 | 2019-08-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EP3899668B1 (en) * | 2018-12-17 | 2024-08-0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Liquid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ing transf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022090T2 (de) * | 1989-03-31 | 1996-03-28 | Tokyo Electric Co Ltd | Bilderzeugungsgerät. |
JP2624879B2 (ja) * | 1990-07-31 | 1997-06-25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665408B2 (ja) * | 1991-04-10 | 1997-10-22 | 株式会社テック | 接触帯電方法 |
JPH09237019A (ja) * | 1996-02-28 | 1997-09-09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DE60034208T2 (de) | 1999-12-28 | 2007-12-20 | Canon K.K. | Bilderzeugungsgerät |
JP3619136B2 (ja) * | 2000-09-25 | 2005-02-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156982A (ja) * | 2001-09-04 | 2003-05-30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076215A (ja) * | 2001-09-04 | 2003-03-1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2
- 2002-08-07 JP JP2002229807A patent/JP2003156971A/ja active Pending
- 2002-09-04 US US10/233,507 patent/US674499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2-09-04 CN CNB021319073A patent/CN119603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4084B (zh) * | 2006-09-20 | 2010-06-09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 |
CN109416520B (zh) * | 2016-07-20 | 2021-08-10 | 惠普印迪格公司 | 操作液体电子照相打印机 |
CN111610701A (zh) * | 2019-02-26 | 2020-09-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3156971A (ja) | 2003-05-30 |
US20030147659A1 (en) | 2003-08-07 |
US6744994B2 (en) | 2004-06-01 |
CN1196036C (zh) | 2005-04-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96036C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49745C (zh) | 辊筒充电装置和采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497367A (zh) | 采用无载像构件清洁器的系统的成像设备 | |
CN1854937A (zh) | 转印装置、转印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54022C (zh) | 成像设备 | |
CN10103846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959564A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235288A (zh) | 显影装置 | |
CN1279409C (zh) | 带电系统、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22192C (zh) | 包含接触式充电部件的图象形成设备 | |
CN1083998C (zh) | 能同时进行显影和清洁的成象设备 | |
CN1193131A (zh) | 充电装置、充电方法、卡盒及成像设备 | |
CN1050676C (zh) | 图象形成设备 | |
CN1658085A (zh) | 显影装置和印刷装置 | |
CN1932680A (zh) | 成像设备 | |
CN1673884A (zh) | 带电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旋转毛刷及其清洗装置和制造方法 | |
CN1892477A (zh) | 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83997C (zh) | 带有充电装置的成像设备 | |
CN1144100C (zh) | 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 |
CN1267791C (zh) | 具有泡沫弹性部分的充电元件、充电装置、处理盒和图象形成装置 | |
CN163764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22458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661166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sidual developing charging feature | |
CN100347617C (zh) | 清洁方法及其装置,处理组件,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 |
CN1862407A (zh) | 电压控制方法,充电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卡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