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06755A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06755A
CN1406755A CN02132195A CN02132195A CN1406755A CN 1406755 A CN1406755 A CN 1406755A CN 02132195 A CN02132195 A CN 02132195A CN 02132195 A CN02132195 A CN 02132195A CN 1406755 A CN1406755 A CN 1406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room
air
chamber
jet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32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8863C (zh
Inventor
加贺光
臼井孝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581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261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581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06302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406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6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788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88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通过管子从墨水盒供给的墨水以及墨水中所包含的气泡被储存在空气贮留单元的第一室内。在进行记录作业时,允许油墨经设置在中间的过滤器从第一室流向第三室,并通过第三室供给至记录头。在进行清洗作业时,墨水高速流动,从而使过滤器对从第一室流向第三室高速墨水流进行调节。因此,墨水流通过第一连接部从第一室流向第二室,随后从第二室流向第三室,所述第三室将第二室的下端连接于记录头。因此,贮留在第一室中的空气可随高速墨水流一起从记录头排出。此外,在空气贮留单元的上壁内设置有一第二凸肋,该凸肋沿垂直于墨水流动方向凸伸。第二凸肋和沿墨水流动方向处于第二凸肋下游的上壁形成了一空间。在此结构下,即使墨水由于回复清洗作业而流动,在空气贮留单元11内也会保留预定数量的空气。因此,空气贮留单元内的残留空气可吸收由于随载架一起移动的管子内的墨水的惯性所造成的动压。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
发明背景
1.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这样一种喷墨记录装置,该装置能贮留墨水流动通道内发生的气泡,可借助这些气泡来吸收在墨水流动通道内产生动压,并能有效地排出贮留的气泡,从而能保持极佳的打印质量。
2.相关技术的描述
目前已经有了墨水管供给型喷墨记录装置,该装置可通过一管子从墨水盒向记录头供给墨水。该喷墨记录装置包括:一用于将墨水滴喷到一记录介质上以进行记录的记录头、一供安装记录头的支座、一用于储存供给至记录头的墨水的墨水盒、以及一将墨水从所述墨水盒供给至记录头的管子。
按照这种墨水管供给型喷墨记录装置,无需将墨水盒安装到支座上。因此,可以使记录头变得紧凑、轻巧,从而可以通过使支座高速移动来进行记录作业。另外,由于墨水盒与记录头分开设置,因而可以提高墨水盒的储存量。因此,可以延长墨水盒的更换周期(墨水供给周期)。
该记录头具有一喷墨嘴,用以从中喷出墨水滴。为了从喷墨嘴中稳定地喷出墨水,可在喷墨嘴的一端形成墨水的一弯液面,这可例如通过将供给至喷墨嘴的墨水的压力控制为预定程度之内的负压而实现。因此,可将墨水供给压力保持为一预定压力,从而总是能形成同样的弯液面。
然而,记录头是安装在支座上,而支座则作往复运动以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支座的加速和减速移动可以为记录头以及连接于记录头的管子提供一个很大的加速度。该加速度可以在管子内的墨水中产生一个动压。该动压被传递至记录头,并破坏形成在喷墨嘴处的弯液面。于是,墨水滴就不能稳定地喷出,因而使记录质量受到动压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维持极佳记录质量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在墨水通道内产生的气泡被储存在一空气贮留单元内,在墨水通道内产生的动压可由这些气泡来吸收。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一记录头、一墨水供给源、一墨水通道、一空气贮留室、一清洗装置、一间隔壁和一过滤器。记录头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嘴,并通过从喷墨嘴喷出墨水而在一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墨水供给源可储存需供给至记录头的墨水。墨水通道连接于墨水供给源,以将墨水从墨水供给源供给至记录头。空气贮留室具有一上壁、一下壁和若干侧壁,并连接于墨水通道,藉以贮存在墨水通道内产生的空气。清洗装置可产生从空气贮留室流向记录头的墨水流,该墨水流的流速快于进行记录作业时所产生的墨水流。间隔壁将空气贮留室内部分成为一第一室和一第二室,第一室连接于墨水供给源。另外,间隔壁设置在空气贮留室内,从而提供一个在间隔壁的上方将第一室连通于第二室的第一连接部。过滤器将空气贮留室的下部分隔成一位于墨水供给源一侧的第一室,以及一位于记录头一侧的第三室。第三室将第一室和第二室的下端连接于记录头。过滤器允许墨水通过过滤器从第一室流向第三室,并且对由清洗装置产生的高速墨水流形成阻力。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可以从进入空气贮留室的墨水中分离出空气,并使空气贮留在第一室的上部,贮留在第一室中的空气可借助清洗装置从喷嘴排出,清洗装置可产生依次流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室的高速墨水流。
附图简要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一记录头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III-III剖取的剖视图;
图4是该喷墨记录装置的框图;
图5是说明喷墨记录装置中所执行之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回复清洗作业的流程图;
图7是普通清洗作业的流程图;
图8A-8F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贮留单元之操作情况的剖视图;
图9是包括有本发明一变化型式的空气贮留单元的记录头的剖视图;
图10A-10G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变化型式的空气贮留单元之操作情况的剖视图;以及
图11是另一种变化型式的空气贮留单元的剖视图。
对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包括:一机体框架2、一设置在机体框架2内的记录头单元3、一用于储存需供给至记录头单元3的墨水的墨水盒4(墨水盒4a-4d)、一用于将墨水从墨水盒4供给至记录头单元3的管子5(管子5a-5d)、一清洗装置6、以及送纸辊16a-16d(图3)。记录头单元3将墨水滴喷到一记录纸PP上。每个墨水盒4a-4d均包含需供给至记录头单元3的墨水。
机体框架2基本上是矩形盒状,并且用阻燃塑料制成。机体框架2中包含记录头单元3和其它部件。一导杆7是设置成沿机体框架2的纵向延伸。该导杆7支承记录头单元3,从而使记录头单元3可以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作往复运动,这个由箭头A所示的方向垂直于由箭头B所示的送纸方向。
盒状的记录头单元3包括一支座3a和一连接于支座3a的壳体3b。记录头单元3包含一记录头15(图3)和一空气贮留单元11(图3)。下面将结合图2和3来描述记录头单元3的内部结构。导杆7可滑动地插设在支座3a中,从而使支座3a可以沿导杆7往复移动。一皮带(未图示)附连于支座3a,并卷绕在一附连于支座(CR)电动机101(图4)的辊子(未图示)上。当支座电动机101运行时,皮带被驱动,从而允许支座3a与记录头单元3一起移动该皮带被驱动的距离。
如图3所示,作为送纸装置的送纸辊16a-16d均设置在记录头单元3的下方位置,以送纸方向B输送记录纸PP。相对于记录头单元3而言,送纸辊16a、16b设置在送纸方向B的上游,相对于记录头单元3而言,送纸辊16c、16d设置在送纸方向B的下游。送纸辊16a-16d由一送纸(LF)电动机103(图4)转动,在基本水平的方向(方向B)上送给记录纸PP。
记录头单元3配备有多个可进行全色记录的记录头15。每个记录头15均具有多个喷嘴,各喷嘴向下敞开并正对着记录纸PP。在该实施例中,例如设置有四个记录头15,每个记录头15均具有排成一直线的七十五个喷嘴。各记录头15在设置于墨水室内的压电驱动器15a的作用下从喷嘴喷出墨水滴,其工作方式与众所周知的记录头一样。墨水通过空气贮留室(在下文中将要详细描述)的连接通道19供给至各记录头15。各记录头15支承在记录头单元3的壳体3b的下表面上。除了各喷嘴区域之外,在各记录单元15的记录纸一侧覆盖有一盖板15b。
墨水盒4是设计成用来储存需供给至记录头单元3的墨水,并设置在一送纸路径的下部。在该实施例中,墨水盒4包括四个墨水盒4a-4d,分别用来以一定的次序储存黑色、黄色、深蓝色(cyan)和深红色(magenta)的墨水。各管子5a-5d的一端分别附连于相应的墨水盒4a-4d,以便向记录头单元3供给黑色、黄色、深蓝色和深红色的墨水。管子5a-5d的另一端连接于供相应颜色墨水用的记录头15。各种颜色的墨水从各记录头15喷出,从而可以在记录纸PP上进行全色打印。
在机体框架2的左端设置有一清洗装置6,以便进行清洗作业,包括普通清洗作业和回复清洗作业。清洗作业是一个用来使墨水恢复从记录头15喷出的作业过程。清洗装置6包括一抽吸盖6a、一抽吸泵(未图示)、以及一擦抹器6b,抽吸泵可以使墨水从打印头单元3通过抽吸盖6a被吸取,而擦抹器则可以对形成在记录头单元3中的喷墨嘴的表面进行擦抹。
大致为盒形的抽吸盖6a可密封各记录头15的喷嘴。一排放管6c附连于抽吸盖6a的底部。由抽吸泵抽吸的墨水从记录头15起,经抽吸盖6a和排放管6c排出。抽吸作业在各记录头15上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当对所有记录头15都完成了抽吸作业之后,即可将抽吸盖6a从最后一个喷嘴的表面上释放。由于清洗作业的缘故,这些喷嘴表面会变脏,因而必须用板状的橡胶擦抹器6b从喷嘴表面擦抹墨水。这样,就完成了清洗作业。下面将结合图6和7来详细描述清洗作业。清洗装置6必须设计成能在记录头15中产生比记录作业时快的墨水流速,这是通过对从墨水盒4a-4d而来的墨水施加高压而实现的。
在机体框架2内设置有一控制电路板100(图4),该控制电路板上装有CPU91、ROM92、RAM93和其它控制装置。控制电路板100可按照与喷墨记录装置1的作业相关的控制程序来对喷墨记录装置1进行控制。由清洗装置6进行的清洗作业也受到控制电路板100的控制。
在记录头单元3的壳体3b内部的大体中心位置设置有一基本为盒形的空气贮留单元11。该空气贮留单元11是设计成可使气泡贮留其中,所述气泡是在管子5a-5d中生成的并夹带在供给至空气贮留单元11的墨水中。空气贮留单元11的内部被分成为四个空气贮留室30-33,分别用于相应的记录头15。每个空气贮留室30-33的后壁(图2中的上部)均设置有一用于连接一接合元件12、基本上直线凸伸的连接件34。
各连接件34的外形是朝着接合元件12逐渐收缩。在连接件34内设置有一墨水通道,该通道是用于空气贮留室30-33的墨水入口11f。接合元件12将管子5a、5b、5c和5d分别连接于空气贮留室31、30、33和32。基本上为盒形的接合元件12设置在空气贮留单元11后面(图2中的上方位置)。接合元件12具有分开的墨水通道12a-12d。墨水通道12a-12d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各空气贮留室30-33的连接件34的第一连接件35。墨水通道12a-12d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相应管子5a-5d的第二连接件36。
第一连接件35从接合元件12的与空气贮留室30-33的各连接件34相对的表面基本直线地凸伸。各第一连接件35的基部从接合元件12延伸至第一连接件35的近中部。就外形而言,近中部的宽度大于基部的宽度。外形从中部起逐渐变窄,朝着连接件34收缩。第一连接件35从中空联接器37的一端插入,而连接件34则从联接器37的另一端插入。这样就可以将第一连接件35联接于相应的连接件34。
两个第二连接件36从接合元件12的侧面凸伸。第二连接件36的基部从接合元件12延伸至第二连接件的近中部。就外形而言,近中部的宽度大于基部的宽度。外形从中部起逐渐变窄,朝着管子5a-5d逐渐收缩。第二连接件36联接于相应的管子5a-5d的一端,同时被管子5a-5d所覆盖。
空气贮留单元11中的各空气贮留室30-33可由间隔壁13和过滤器14分隔成一第一室11a、一第二室11b和一第三室11c。所有空气贮留室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下文中仅针对其中一个进行描述。
第一室11a和第二室11b由间隔壁13相互隔离。第一室11a位于墨水盒4的一侧。间隔壁13将两个室11a、11b分开,间隔壁13上方留有一个第一连接部11d,藉以使第一室11a和第二室11b相互连通。间隔壁13沿着空气贮留单元11的宽度方向(从图3中的近侧至远侧)从一个侧壁延伸至另一个侧壁,并直立在由箭头C所表示的重力方向上。间隔壁13由具有对墨水高润湿性能的材料制成。例如,间隔壁13可以由例如聚丙烯之类的树脂材料制成。可以对间隔壁13的表面进行臭氧处理或等离子处理。因此,可以使这些表面建立起对墨水的非排斥性,换句话说,具有对墨水的高润湿性能。于是,使气泡难以停留在间隔壁13上,从而很容易将贮留在第一室11a中的气泡引导至第一室11a的上部。
第一室11a和第三室11c通过过滤器14相互隔离。过滤器14对墨水流有一阻力,当墨水在记录作业中低速流动时,可以允许墨水通过过滤器14从第一室11a流向第三室11c,而当墨水在清洗作业中高速流动时,通过过滤器14来调节从第一室11a流向第三室11c的墨水流量。过滤器14是用具有开孔的不锈钢制成的筛网。过滤器14还可以充当第一室11a的底壁,基本上沿水平方向设置。过滤器14为矩形,过滤器14的长边沿着垂直于空气贮留单元11之宽度方向的方向(平行于间隔壁13的宽度方向)延伸。在本发明的变化型实施例中,代替过滤器14,可以设置一个底壁,底壁上具有一可由阀门开启或关闭的开口。沿着打开方向推动阀门。当墨水低速流动时,阀门保持开启,使墨水可以流过开口。当墨水高速流动时,阀门由墨水流闭合或关小,以控制墨水流量。
第一室11a位于墨水盒4的一侧。在第一室11a中,其中一个侧壁是间隔壁13,而底壁是过滤器14。第一室11a通过第一连接器11a上部(间隔壁13的上方)的第一连接部11d连通于第二室11b。第一室11a的另一个侧壁在其上形成有墨水入口11f。墨水从墨水盒4,经管子5、接合元件12和墨水入口11f的顺序供给至第一室11a。这时,气泡与墨水一起流入第一室11a。在第一室11a中,气泡借助浮力上升,并被贮留在第一室11a的上部。
第二室11b紧挨着第一室11a,这两个室将间隔壁13夹于其间。第二室11b的侧壁之一是间隔壁13。第二室11b通过位于上部的第一连接部11d和设置在间隔壁13下方的第二连接部11e分别连通于第一和第三室11a和11c。在第二室11b中,墨水自上而下地流动。第二连接部11e的横截面积受到设置在间隔壁13底部的一壁21的限制。该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室11b的垂直于第二室11b中的墨水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积。一凸肋18从第二室11b的一侧壁(不是间隔壁13)凸出,所述侧壁靠近间隔壁13。凸肋18沿垂直方向延伸。凸肋18将第二室11b分成为两个部分,从而产生毛细管作用,使第二室11b中的墨水液面升高至第一连接部11d。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二室11b中设置多个凸肋18。
在记录作业的过程中,储存在第二室11b中的墨水的液面可借助凸肋18的毛细管作用而升高至第一连接部11d。当进行清洗作业时,通过过滤器14而从第一室11a流向第三室11c的墨水流会受到过滤器14的限制。于是可产生流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室11a、11b和11c并流过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1d和11e的墨水流。贮留在第一室11a中的空气从记录头单元3排出,沿着墨水流动的方向依次经第一、第二和第三室11a-11c通过。第二室11b的内壁是用对墨水具有高润湿性的材料制成,或者是将内壁的表面磨光以提高其对墨水的高润湿性。例如,内壁是用例如聚丙烯之类的树脂材料制成。可以对内壁表面进行臭氧处理或等离子处理。因此,这些表面对墨水具有非排斥性,换言之,对墨水具有高润湿性。因此,气泡很难停留在内壁上。因此,可以很方便、快速地排出在清洗作业时流过第二室11b的空气。
第三室11c位于第一室11a下方(记录头15一侧),这两个室将过滤器14夹于其间。第三室11c的上壁是过滤器14。第三室11c的一端(图3中的右侧)连通于一与记录头15相连的连接通道19,而另一端则通过第二连接部11e连通于第二室11b。在记录作业时,墨水经过过滤器14从第一室11a供给至第三室11c,随后在供给至记录头15。在清洗作业(回复清洗作业)时,空气经过第二连接部11e从第二室11b流向第三室11c,随后从记录头15排出。
在连接通道19中设置有一通道过滤器20,以在墨水被供给至记录头15之前俘获其中的污染物。通道过滤器20是用具有开孔的不锈钢制成的筛网,并沿着整个连接通道的横截面方向延伸。
空气贮留单元11包括一盒形元件111,以及框架元件112、113,后者是相互叠置的。盒形元件111包括第一室11a、第二室11b的上部、以及空气贮留室30-33的间隔壁13。框架元件112包括第二室11b的下部、第三室11c的周边、以及壁21。框架元件113包括第二和第三室11b、11c的底壁,以及连接通道19。
一用于发出驱动信号以驱动记录头15的载架控制电路板17包括一驱动器电路板17a和一接口电路板17b。驱动器电路板17a设置在壳体3b的位于打印头单元3左面的表面上。驱动器电路板17a由安装在喷墨记录装置1上的控制电路板100来控制。驱动器电路板17a可将控制电路板100发出的串行信号转变成对应于致动器15a的并行信号,以便对致动器15a进行控制。
接口电路板17b设置在空气贮留单元11的上部。接口电路板17b设置有一连接件,用以连接来自控制电路板100和一抗干扰电路的电线。此外,接口电路板17b连接于和致动器15a相连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7c,以及设置在印刷电路板17c上的驱动器电路板17a。
现请参见图4来描述喷墨记录装置1的电子电路。用于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的控制电路板100设置有单片微处理器(CPU)91、用于储存固定值数据以及由CPU91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的ROM92、用于临时储存各种数据的RAM93、一EEPROM94、一图像存储器95、一门阵列(G/A)96、以及一实时钟(RTC)98。
CPU91可产生打印定时信号和回复信号,将这些信号传送至门阵列96,并按照预存在ROM92中的控制程序来执行清洗作业。CPU91连接一操作面板107、一载架(CR)电动机驱动电路102、一送纸电动机驱动电路104、以及一清洗电动机驱动电路105。使用者可以借助操作面板107来指令进行各种作业,例如记录作业。载架电动机驱动电路102可驱动一能使载架3a移动的载架(CR)电动机101。送纸电动机驱动电路104可驱动一能传送记录纸张PP的送纸(LF)电动机103。清洗电动机驱动电路105可驱动一能驱动抽吸泵的清洗电动机106。清洗电动机106是一步进电动机,其中清洗电动机106的转数可由输入的脉冲数量来加以控制。
ROM92可储存作为控制程序一部分的一回复清洗程序92a和一普通清洗程序92b。回复清洗程序和普通清洗程序都是用C编程语言来编写的。ROM92首先是一个闪存ROM。接着,闪存ROM92被掩模,变成一个掩模ROM92。回复清洗程序92a是一个用于执行回复清洗作业的程序(图6)。回复清洗作业是这样一个作业过程,即,将贮留在空气贮留单元11中的大多数空气从喷嘴排出。回复清洗程序92根据储存在EEPROM94的日期数据(date data)存储器94a中的日期数据来进行的。
普通清洗程序92b是进行普通清洗作业(图7)的程序。普通清洗作业是这样一个作业过程,即,吸取气泡、纸尘、以及可能堵塞喷嘴的干结墨水,这都是通过一个弱于回复清洗作业的抽吸力来进行的。在进行普通清洗作业时,贮留在空气贮留单元11内的空气并不排出。该作业是通过使用者按下操作面板107上的清洗键来进行的。
包括日期数据存储器94a的EEPROM94是一个非易失性存储器,即使当喷墨记录装置1的电源被切断时也能保留其储存内容。日期数据存储器94a可储存最后一次进行回复清洗作业的日期。每进行一次回复清洗作业,日期数据就会更新一次。
RTC98是一个可测量例如年、月、日之类时间的IC(指令计数器)。按照RTC98的测量值,把进行回复清洗作业的日期储存在日期数据存储器94a中。RTC98连接于一电池电路98a,当喷墨记录装置1的电源被切断时,该电池电路可向备用电池供给电压。由于设置了电池电路98a,在喷墨记录装置1的电源被切断之后仍然可以连续地测量时间。
门阵列96可输出用于将图像数据记录到一记录纸PP上的打印数据(驱动信号)、一与打印数据同步的传输时钟、一锁存信号、一用于产生一个基本打印波形信号的参数信号、以及一以规则的定时输出的喷出定时信号,该喷出定时信号是根据从CPU91传送而来的打印定时信号以及储存在图像存储器95中的图像数据而作出的。接着,门阵列96将这些信号传送至载架控制电路板17。门阵列96还储存通过一Centro接口(I/F)97从外部设备(例如一计算机)传送至图像存储器95的图像数据。接着,门阵列根据通过Centro接口97从一主机传送而来的Centro数据而产生一个Centro数据接收中断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送至CPU91。在门阵列96和载架控制电路板17之间传送的信号是通过一将它们连接起来的线束电缆(未图示)来传送的。CPU91、ROM92、RAM93和门阵列96通过一总线99相互连接。
下面将接合图5至图7来描述回复清洗作业和普通清洗作业。首先参见图5,下面将针对喷墨记录装置中所进行的一系列作业来描述每次清洗作业的情况。如图5所示,当喷墨记录装置1的电源接通时,进行初始化(步骤1,下文中S代表每一个步骤)。在进行初始化时,需确定记录头单元3的位置,并对RAM93中所储存的数据清零。当初始化完成之后,从RTC98中读取日期数据作为回复清洗执行数据(S2)。将读取的日期数据与储存在日期数据存储器94a中的前一个回复清洗日期作比较。结果是,当确定从最后一次进行回复清洗的日期算起已经超过一个月的时间(S3:是)时,就可以进行回复清洗作业(S4)。这时,当前储存在日期数据存储器94a中的日期数据就会重新由从RTC98中新读取的日期数据加以替代。
下面将结合图6来描述回复清洗作业。回复清洗作业是根据储存在ROM92中的回复清洗程序92a来进行的。首先,驱动载架电动机101,使记录头单元3移动至清洗单元6与记录头单元3的连接位置。随后,抽吸盖6a附连于记录头单元3的喷嘴表面(S8),以紧密地覆盖喷嘴表面。然后,将一回复清洗脉冲输出至一清洗电动机106。被输出的回复清洗脉冲的数量大于普通清洗作业时输出的普通清洗脉冲(稍后描述)的数量。因此,清洗电动机106(例如一步进电动机)的转数高于普通清洗作业时的转数。清洗电动机106驱动抽吸泵,该抽吸泵具有大约为80kPa(S9)的抽吸压力。
随后,可借助抽吸泵的作用,由各喷嘴来抽吸贮留在空气贮留单元11中的空气。这时,与空气一起排出的墨水通过连接于抽吸盖6a的排放管6c排出。当抽吸作业完成之后,将抽吸盖6a从喷嘴表面释放,再利用擦抹器6b对喷嘴表面进行清扫(S10)。这样就完成了回复清洗作业。如上所述,贮留在空气贮留单元11中的空气从各喷嘴排出,从而恢复喷墨条件。
请重新参见图5,当从崭新的喷墨记录装置1第一次开启使用算起或从最后一次回复清洗作业算起已经过去的时间少于1个月时(S3:否),确定清洗键107a是否已经被按下。当清洗键107a已经被按下时(S5:是),进行普通清洗作业(S6)。
下面将结合图7来描述普通清洗作业的情况。普通清洗作业是根据储存在ROM92中的普通清洗程序92b来进行的。首先,与回复清洗作业相类似的是,驱动载架电动机101,使记录头单元3移动至清洗单元6与记录头单元3的连接位置。接着,将抽吸盖6a附连于记录头单元3的喷嘴表面(S11),以紧密地覆盖喷嘴表面。随后,将一普通清洗脉冲输出至清洗电动机106。输出的普通清洗脉冲的数量小于回复清洗时输出的回复清洗脉冲的数量。因此,清洗电动机106这时的转数小于清洗电动机106在回复清洗作业时的转数。清洗电动机106驱动抽吸压力大约为50kPa的抽吸泵(S12)。
因此,可以借助抽吸泵的作用吸出积聚在喷嘴中的气泡、纸尘和干结的墨水。这时,墨水通过连接于抽吸盖6a的排放管6c吸抽和排出。当抽吸作业完成时,将抽吸盖6a从喷嘴表面释放,接着用擦抹器6b对喷嘴表面进行清扫(S13)。这样就完成了普通清洗作业。如上所述,在进行普通清洗作业时,用工作压力低于回复清洗时的压力来抽吸。因此,贮留在空气贮留单元11中的空气不会被排出,但是堵在喷嘴中的气泡、纸尘和干结的墨水会将会从喷嘴中抽吸和排出,从而恢复喷墨条件。
参见图5,当确定普通清洗作业刚刚完成或者是清洗键107a没有被按下(S5:否)时,既不进行回复清洗作业,也不进行普通清洗作业,但是可进行例如记录作业之类的普通作业(S7)。
下面将结合图8A-8F来描述墨水流动图案和贮留空气的情况。图8A-8F示出了空气贮留室30-33的工作。在图8A-8F中,墨水和气泡沿着由一向左的箭头所表示的方向,通过墨水入口11f,从管子5流入空气贮留单元11,墨水和气泡沿着一由向下箭头所表示的方向从空气贮留单元11排出。
图8A示出了空气贮留单元11,其中贮留有适当数量的空气,这些空气是从回复清洗作业完成起已经过去的一段时间之后积聚的。当进行记录作业时,储存在第一室11a中的墨水通过过滤器14流入第三室11c,随后从第三室11c供给至记录头15。随着墨水在空气贮留室11中不断地消耗,储存在墨水盒4中的墨水通过管子5供给至第一室11a。之后,包含在墨水中的气泡也随着墨水一起流入第一室11a。气泡借助其自身的浮力上升至第一室11a的上部,并积聚在那里,从而形成一个气泡K。
借助凸肋18的毛细管作用,第二室11b中的墨水液面上升至第一连接部11d。因此,即使第一室11a内的气泡K变大并导致第一室11a中的墨水液面下降,第二室11b中的墨水液面仍能保持在第一连接部11d处。第一连接部11d基本上是一个矩形孔,其宽度约为3.5mm,高度约为1.5mm,因而使升高至第一连接部11d的墨水液面形成一个凹入的弯液面。因此,在第二室11b中保持在第一连接部11d处的墨水不会流入第一室11a,从而将第二室11b中的墨水液面保持在第一连接部11d处。
图8B示出了空气贮留单元11在普通清洗作业时的内部状况。普通清洗作业是一个将可以堵塞喷嘴的气泡、纸尘从喷嘴排出的过程。在此作业过程中,对记录头15进行抽吸,抽吸的压力高于进行记录作业时的压力,从而使空气贮留单元11中的墨水流速加快。可以借助过滤器14的阻力,对由于抽吸造成的、从第一室11a流向第三室11c的高速墨水流进行调节。因此,第一室中的墨水通过第一连接部11d进入第二室11b,然后通过第二连接部11e进入第三室11c。在高压情况下,过滤器14对高速墨水流的阻力较大。因此,产生一个从第一室11a经第二室11b至第三室11c的墨水流,这对墨水流的阻力较小。
在普通清洗作业中,贮留在第一室11a中的气泡K被吸入第二室11b,这是因为第二室11b的下部通过第二连接部11e连通于第三室11c,从而使墨水流在第二室11b中受到的阻力小于过滤器14对墨水流的阻力。在普通清洗作业时产生的压力小于回复清洗时产生的压力。普通清洗作业是借助这样一个压力进行的,在此压力下,可借助凸肋18的毛细管作用将第二室11b中的墨水液面维持在第一连接部11d处。因此,引至第二室11b的气泡K不会进一步地被引至第三室11c。因此,在进行普通清洗作业时,贮留在空气贮留单元11中的空气不会从喷嘴排出,但是可以将堵在喷嘴中的气泡和纸尘从记录头单元3抽吸和排出。
图8C示出了进行过普通清洗作业之后的空气贮留单元11的状况。气泡K,一旦如图8B所示的那样由于普通清洗作业而被吸入第二室11b,就会借助其自身的浮力以及凸肋18的毛细管作用而向上升起,被重新引入第一室11a并贮留其中。
图8D示出了贮留空气逐渐增加的空气贮留单元11。该空气贮留单元11将大量的空气贮留在第一室11a中。这种状况可能由于缺少墨水而令喷墨失效。在本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假设这种状况大约一个月发生一次。然而,发生这种现象的周期是可以任意设定的。
图8E示出了空气贮留单元11在回复清洗作业时的状况。当空气贮留单元11变成如图8D所示的状况时,需进行回复清洗作业。回复清洗作业是一个用来排出第一室11a中贮留的多余空气的过程。在回复清洗作业时,对记录头15进行抽吸的压力高于普通清洗作业时的压力,从而调节从第一室11a至第三室11c的高速墨水流。在此情况下,与普通清洗作业相类似的是,一墨水流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1d和11e,从第一室11a流向第二室11b,然后再流向第三室11c。
贮留在第一室11a中的气泡K也与墨水流一起通过第一至第三室11a-11c被抽吸和排出。在普通清洗作业时,气泡K没有被引向第三室11c。但在回复清洗作业时,抽吸力大于普通清洗作业,从而使气泡K通过第二室11b被引至第三室11c。第二连接部11e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室11b中的垂直于墨水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积。因此,从第二室11b至第二连接部11e的墨水流速变快,从而使气泡K可能与墨水一起从喷嘴喷出。第二室11b和第三室11c大致呈直角地相互连接。在此结构下,墨水流会在角落处(第二室11b和第三室11c的交点)停滞。其结果是,部分墨水保持在停滞部分。在回复清洗作业时,从墨水盒4而来的大量墨水会充填空气贮留单元11。
图8F示出了回复清洗作业之后的空气贮留单元11。如图8E所示那样保留在第二室11b中的气泡K借助其自身的浮力和凸肋18的毛细管作用上升至第二室11b的上部。接着,残留的气泡K通过第一连接部11d进入第一室11a,进而贮留在第一室11a的上部。如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1d可将第二室11b的墨水液面维持在那里,并且大得足以使残留的气泡K通过而从第二室11b进入第一室11a。贮留在第一室11a中的残留气泡K可吸收由于管子5(随载架3移动)中的墨水的惯性所造成的动压。残留空气的量较佳的是在0.05cc至0.2cc之间。
按照包括上述空气贮留单元11的喷墨记录装置1,在管子5内产生的气泡可贮留在设置于墨水通道中近中点位置上的气泡贮留单元11中。因此,可以堵在喷嘴中的气泡不会到达记录头15,从而能避免发生喷墨失效现象。另外,在进行回复清洗作业时(S4),过滤器14对从第一室11a流向第三室11c的墨水流进行调节,以便产生一个流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室11a、11b和11c的高速墨水流。因此,可以将贮留在第一室11a中的空气从记录头单元3排出。
空气贮留单元11中的空气贮留室30-33可以如下所述的那样构造而成。参见图9以及图10A-10G,将叙述本发明的一种变化型结构和作业过程,藉此可以将空气保存在第一室11a中,用以在回复清洗作业时吸收动压。
如图9所示,一第二凸肋22从各空气贮留室30-33的第一室11a的上壁凸伸,藉以吸收由于载架3a的移动而在管子5中产生的墨水的动压。所有空气贮留室30-33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仅对空气贮留室30-33之一进行说明。第二凸肋22设置在与墨水入口11f相对并间隔一预定距离的位置上,而所述墨水入口则设置在第一室11a的一侧壁上。第二凸肋22的长度大约在4.5mm至5.0mm之间,较佳的是大约4.7mm。在此结构下,在空间11g与设置在墨水流动方向的第二凸肋下游的上壁之间就形成了一个使墨水流停滞的停滞部分。因此,如下所述,会有预定数量的空气被留在空气贮留单元11中。
下面将结合图10A-10G来描述墨水流动图案和贮留空气的状况。图10A-10G示出了这种变化型空气贮留单元11的工作情况。
图10A示出了空气贮留单元11,其中,从回复清洗作业已经完成算起已经过去了一定的时间,有一定数量的空气贮留于其中。当进行记录作业时,储存在第一室11a中的墨水通过过滤器14流入第三室11c,而后从第三室11c将墨水供给至记录头15。随着空气贮留室11中的墨水被不断地消耗,通过管子5将储存在墨水盒4中的墨水供给至第一室11a。这时,包含在墨水中的气泡也随墨水一起流入第一室11a。各气泡借助其自身的浮力上升至第一室11a的上部,并积聚在那里,从而形成一个气泡K。
由于凸肋18的毛细管作用,第二室11b的墨水液面上升至第一连接部11d。因此,即使第一室11a中的气泡K变大,导致第一室11a中的墨水液面下降,第二室11b的墨水液面仍能保持在第一连接部11d处。第一连接部11d基本上是一个矩形孔(其宽度约为3.5mm,高度约为1.5mm),使维持在第一连接部11d处的墨水液面形成一个凹入的弯液面。因此,在第二室11b中维持在第一连接部11d处的墨水不会流入第一室11a,从而将第二室11b中的墨水液面维持在第一连接部11d处。
图10B示出了在进行普通清洗作业时空气贮留单元11中的状况。普通清洗作业是一个将可以堵在喷嘴中的气泡和纸尘从喷嘴中排出的过程。在进行此作业时,对记录头15进行抽吸的压力高于记录作业时的压力,从而使空气贮留单元11中的墨水流速更快。由于抽吸而形成的高速墨水流在从第一室11a流向第三室11c时由于过滤器14的阻力而受到调节。因此,第一室11a中的墨水通过第一连接部11d进入第二室11b,随后通过第二连接部11e进入第三室11c。在高压情况下,过滤器14对高速墨水流的阻力较大。因此,形成一个从第一室11a经第二室11b至第三室11c的墨水流,该流路对墨水的阻力较小。
在普通清洗过程中,由于第二室11b的下部通过第二连接部11e连通于第三室11c,使墨水流在第二室11b中受到的阻力小于过滤器14对墨水流的阻力,因而能将贮留在第一室11a中的气泡K吸入第二室11b。在普通清洗过程中所产生的压力小于回复清洗时产生的压力。普通清洗作业是借助这样一个压力进行的,即,在该压力下,第二室11b中的墨水液面可以在凸肋18的毛细管作用下维持在第一连接部11d处。因此,被引至第二室11b的气泡K不会进一步地被引向第三室11c。于是,在进行普通清洗作业时,贮留在空气贮留单元11中的空气不会从喷嘴排出,但可将堵在喷嘴中的气泡和纸尘从记录头单元3抽吸和排出。
图10C示出了空气贮留单元11在进行了普通清洗作业之后的状况。气泡K,一旦如图10B所示的那样由于普通清洗作业而被吸入第二室11b,就会借助其自身的浮力以及凸肋18的毛细管作用而向上升起,被重新引入第一室11a并贮留其中。
图10D是空气贮留单元11在刚好要进行回复清洗作业之前的剖视图,其中有大量的空气贮留在第一室11a中。
图10E示出了空气贮留单元11中贮留空气增加的状况。该空气贮留单元11在第一室11a中贮留了大量空气,这种状况可能由于缺少墨水而令喷墨失效。在本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假设这种状况大约一个月发生一次。然而,发生这种现象的周期是可以任意设定的。
图10F示出了空气贮留单元11在回复清洗作业时的状况。当空气贮留单元11变成如图10E所示的状况时,进行回复清洗作业。回复清洗作业是一个用来排出第一室11a中贮留的多余空气的过程。在回复清洗作业时,对记录头15进行抽吸的压力高于普通清洗作业时的压力,从而调节从第一室11a至第三室11c的高速墨水流。在此情况下,与普通清洗作业相类似的是,一墨水流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部11d和11e,从第一室11a流向第二室11b,然后再流向第三室11c。
贮留在第一室11a中的气泡K与墨水流一起通过第一至第三室11a-11c被抽吸和排出。在普通清洗作业时,气泡K没有被引向第三室11c。但在回复清洗作业时,抽吸力大于普通清洗作业的抽吸力,从而使气泡K通过第二室11b被引至第三室11c。第二连接部11e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室11b中的垂直于墨水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积。因此,通过第二连接部11e的墨水流速变快,从而使气泡K可能与墨水一起从喷嘴喷出。第二室11b和第三室11c大致呈直角地相互连接。在此结构下,墨水流会在角落处(第二室11b和第三室11c的交点)停滞。结果是,一部分气泡K将保留在停滞部分。在回复清洗作业时,从墨水盒4而来的大量墨水充填空气贮留单元11。
图10G示出了回复清洗作业之后的空气贮留单元11。在进行回复清洗作业时,墨水流通过敞开部分11d从第一室11a流入第二室11b。因此,空间11g成为停滞部分,墨水流在空间11g中低速流动。因此,如图120F所示,即使第一室中的大部分空气K都通过回复清洗作业排出,储存在空间11g中的空气也不会排出。因此,空气停留在第一室11a中。如图10F所示,保留在第二室11b中的气泡K借助其自身的浮力和第二室11b中的凸肋18的毛细管作用上升至第二室11b的上部。接着,空气K通过第一连接部11d进入第一室11a,这些空气K在第一室11a的上部与储存在空间11g中的空气相结合。如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1d可将第二室11b的墨水液面维持在那里,并且大得足以使残留的气泡K通过而从第二室11b进入第一室11a。贮留在第一室11a中的残留气泡K可吸收由于管子5(随载架3移动)中的墨水的惯性所造成的动压。残留空气的量较佳的是在0.05cc至0.2cc之间。
如图10F所示的残留气泡K并不是必须的。如果空间11g能确保其中有足够的空气,就不必特意保留空气。或者,如图11所示,可以在第一室11a的上壁中设置一个空间11h,藉以获得用来吸收动压的空气。
如上所述,按照采用上述的具有第二凸肋22的空气贮留单元11的喷墨记录装置1,即使贮留在空气贮留室30-33中的空气由于回复清洗作业而排出(S4),也会在第一室11a的空间11g中保留预定数量的空气。因此,可以借助残留空气来吸收由于管子5(随载架3a一起移动)中的墨水的惯性所造成的动压。
即使借助清洗单元6将贮留在空气贮留单元11中的空气排出,在空气单元11的空间11g中还是会保留预定数量的空气。因此,可以通过残留空气来吸收传递至空气贮留单元11的墨水的动压。因此,可以保持极佳的记录质量。另外,空间11g是由设置在空气贮留单元11的上壁处的、垂直于墨水流动方向的第二凸肋22,以及设置在沿墨水流动方向的第二凸肋22下游的空气贮留单元11的上壁所限定的。因此,可以在空气贮留单元11中很方便地设置空间11g。
第二凸肋22设置在离墨水入口11f有一预定距离的位置上,并且正对着墨水入口11f。因此,第二凸肋22不会干扰来自于墨水入口11f的墨水流动,并且可以在空气贮留单元11中留下预定数量的空气。
第二凸肋的垂直长度大约在4.5mm至5.0mm之间,因而可以在空气贮留单元11中留下大约0.05cc至0.20cc的空气。
在管子5内产生的气泡贮留在设置于墨水通道近中点位置上的气泡贮留单元11中。因此,堵在喷嘴中的气泡不会到达记录头15,从而能避免发生喷墨失效现象。另外,即使由清洗单元6产生墨水流,在第一室11a中仍会保留预定数量的空气。因此,可以借助残留的空气吸收墨水的动压。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和变化型式的包括空气贮留单元11的喷墨记录装置1,可以获得如下效果。
在管子5内产生的气泡贮留在设置于墨水通道近中点位置的空气贮留单元11中。因此,堵在喷嘴中的气泡不会到达记录头15,从而能避免发生喷墨失效现象。另外,过滤器14对通过过滤器14从第一室11a至第三室11c的墨水流进行调节,以便产生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室11a、11b和11c的高速墨水流。由此,可以将贮留在第一室11a中的空气从记录头单元3排出。因此,可以使填充有空气的空气贮留单元11重新建立起功能,可以再次贮留预定数量的空气。
过滤器14是具有开孔的筛网,并且还可以用作第一室11a的底壁。当墨水流过过滤器14时,过滤器14的网眼可以提高对墨水流的阻力。在此结构下,当借助较弱的抽吸力进行记录作业时,可以产生一个从第一室11a经过滤器14至第三室11c的墨水流。另一方面,当利用较强的抽吸力进行清洗作业时,过滤器14会对墨水形成阻力。因此,可以产生一个依次流经第一、第二和第三室11a、11b和11c的墨水流。
喷墨记录装置1包括用来进行普通清洗作业的普通清洗程序92b,藉此清除一定数量的墨水,从而使贮留在第一室11a中的空气停留于其中。因此,可以将堵在记录头15的喷嘴中的气泡和纸尘排出,而不会将贮留在第一室11a中的空气排出。因此,可以减少在普通清洗过程中所浪费的墨水数量。
在第二室11b中,设置有凸肋18,该凸肋可以借助毛细管作用使第二室11b中的墨水液面上升到第一连接部11d。因此,可以将墨水液面保持在第二室11b的上部,从而防止贮留在第一室11a中的空气经第二室11b进入第三室11c。
凸肋18从第二室11b的内表面垂直地延伸。因此,第二室11b被凸肋18沿垂直方向分隔,从而可以有效地通过凸肋18产生毛细管作用。
在空气贮留单元11中,第一室11a和第二室11b彼此相邻地设置。第一室11a和第二室11b在上部通过第一连接部11d相互连接。第二室11b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部11e连接于第三室11c。因此,第一室11a、第二室11b和第三室11c得以很好地布置,从而形成紧凑的空气贮留单元。
设置在第二室11b和第三室11c之间的第二连接部11e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室11b在垂直于墨水流动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在进行清洗作业时,墨水流通过第二连接部11e的流速较快。因此,可以使空气随着高速的墨水流从第三室11c排出记录头15。
第二室11b具有一用于使空气停留的部分,该部分可以使空气不会由于回复清洗作业而与墨水流一起排出。因此,可以利用保留在第二室11b中的空气来吸收墨水的动压。
过滤器14的长边沿垂直于间隔壁13的宽度方向的方向延伸。因此,可以确保过滤器14在垂直于间隔壁13之宽度方向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有效面积,以作为墨水通道。
虽然已经结合特定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显然,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改动而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

Claims (26)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一记录头,该记录头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嘴,并通过从喷墨嘴喷出墨水而在一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
一墨水供给源,该墨水供给源可储存需供给至记录头的墨水;
一墨水通道,该墨水通道连接于所述墨水供给源,以将墨水从墨水供给源供给至记录头;
一空气贮留室,该空气贮留室具有一上壁、一下壁和若干侧壁,并连接于所述墨水通道,藉以贮存在墨水通道内产生的空气;以及
一清洗装置,该清洗装置可产生从空气贮留室流向记录头的墨水流,该墨水流的流速快于进行记录作业时所产生的墨水流;
其中所述空气贮留室还包括:
一间隔壁,该间隔壁将所述空气贮留室分成为一连接于墨水供给源的第一室、一第二室、以及一在所述间隔壁的上方将所述第一室连通于所述第二室的第一连接部;以及
一过滤器,该过滤器进一步地分隔所述空气贮留室,并在记录头一侧限定了一第三室,而且将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的下端连接于所述记录头,所述过滤器是设置成允许墨水通过过滤器从所述第一室流向第三室,并且对由清洗装置产生的高速墨水流形成阻力,因而可以从进入空气贮留室的墨水中分离出空气,并使空气贮留在第一室的上部,贮留在第一室的空气借助清洗装置所提供的抽吸力从喷嘴排出,所述清洗装置可产生依次流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室的高速墨水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具有长边和短边,过滤器的长边沿垂直于间隔壁的方向延伸,而过滤器的短边沿平行于间隔壁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工作的,即,清洗一定数量的墨水,并允许贮留在第一室中的空气停留于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室具有一毛细管作用发生装置,该装置可以将储存在第二室中的墨水的液面升高至第一连接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作用发生装置是一凸肋,该凸肋从所述第二室的内表面凸伸,并沿垂直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贮留室中,所述第二室是邻近第一室设置的,所述第二室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室,所述空气贮留室具有一将第二室的下端连接于第三室的第二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介于第二室和第三室之间的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在第二室中垂直于墨水流动方向的横截面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室与第三室相交而形成一个直角,藉以保留一部分空气,并防止被保留的空气部分与由清洗装置产生的墨水流一起排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保留的空气大约在0.05cc到0.20cc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空气储存部分,该部分设置在第一室的上壁中,当由清洗装置产生高速墨水流时,可以使预定数量的空气停留于其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贮留室中,所述第二室是邻近第一室设置的,所述第二室的上端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室,所述空气贮留室具有一将第二室的下端连接于第三室的第二连接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具有长边和短边,过滤器的长边沿垂直于间隔壁的方向延伸,而过滤器的短边沿平行于间隔壁的方向延伸。
13.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一记录头,该记录头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嘴,并通过从喷墨嘴喷出墨水而在一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
一墨水供给源,该墨水供给源可储存需供给至记录头的墨水;
一墨水通道,该墨水通道连接于所述墨水供给源,以将墨水从墨水供给源供给至记录头;
一空气贮留室,该空气贮留室具有一上壁、一下壁和若干侧壁,并连接于所述墨水通道,藉以贮存在墨水通道内产生的空气;
一清洗装置,该清洗装置可产生从空气贮留室流向记录头的墨水流,该墨水流的流速快于进行记录作业时所产生的墨水流;
其中所述空气贮留室还包括:
一凸肋,该凸肋从所述空气贮留部分的上壁凸伸,并沿垂直于墨水流动方向的方向延伸;以及
一空气储存部分,该空气储存部分由所述凸肋以及设置在凸肋的墨水流动方向下游的上壁所限定,藉以即使在清洗装置产生高速墨水流时,也可以储存预定数量的空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贮留室的侧壁的上部具有一入口,从墨水供给源而来的墨水通过该入口流入空气贮留室内,所述凸肋设置在与所述入口间隔一预定距离并与之相对的位置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清洗装置保留在所述空气储存部分中的空气的量是大约0.05cc至0.20cc之间,所述凸肋的垂直长度是大约4.5mm至5.0mm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贮留室还包括:
一间隔壁,该间隔壁将所述空气贮留室分成为一连接于墨水供给源的第一室和一第二室,并设置在所述空气贮留室中,从而提供一个在所述间隔壁的上方将所述第一室连通于所述第二室的连接部;以及
一流动调节装置,该流动调节装置进一步地分隔所述空气贮留室的下部,从而限定了一位于记录头一侧的第三室,该第三室将第一室和第二室的下端连接于记录头,所述调节装置允许墨水通过调节装置从第一室流向第三室,并为由清洗装置产生的高速墨水流提供阻力,其中在第一室中设置有空气储存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室具有一毛细管作用发生装置,该装置可以将储存在第二室中的墨水的液面升高至第一连接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作用发生装置是一凸肋,该凸肋从所述第二室的内表面凸伸,并沿垂直方向延伸。
19.一种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实现的计算机程序,用于在一喷墨记录装置进行回复清洗作业,其中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包括一记录头单元、一空气贮留单元、一清洗单元和一清洗电动机,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用于使记录头单元移动至一靠近清洗单元的位置的编码;
用于引导清洗单元附连于记录头单元的编码;
用于引导清洗电动机操纵清洗单元以对记录头施加一抽吸力的编码,从而使贮留在空气贮留单元内的一部分空气排出,而贮留在空气贮留单元内的其余部分空气则被保留在空气贮留单元内;以及
用于引导清洗单元从记录头单元脱开的编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从最后依次回复清洗作业算起已经过去的时间量的编码。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清洗电动机操纵清洗单元以对记录头施加80kPa的抽吸力的编码。
22.一种用于使喷墨记录装置中的空气贮留单元内所含的气泡排出的方法,其中空气贮留单元包括一第一室、一第二室、一第三室、一用于连接第一室和第二室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一用于连接第二室和第三室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空气贮留单元施加一压力;
(2)产生一个通过第一连接部从第一室至第二室的墨水流,从而使气泡从第一室传送至第二室;
(3)产生一个通过第二连接部从第二室至第三室的墨水流,从而使气泡从第二室传送至第三室并从空气贮留单元排出;
(4)在所述第二室中保留一部分气泡;以及
(5)使被保留的气泡部分返回第一室,藉以吸收由于喷墨记录装置的操作而产生的动压。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保留的气泡部分在0.05cc至0.2cc的范围内。
24.一种用于使喷墨记录装置的空气贮留单元内所包含的气泡排出的方法,其中空气贮留单元包括一第一室、一第二室、一第三室、一用于连接第一室和第二室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一用于连接第二室和第三室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空气贮留单元施加一压力;
(2)产生一个通过第一连接部从第一室至第二室的墨水流;
(3)产生一个通过第二连接部从第二室至第三室的墨水流;
(4)在所述第一室中保留第一部分气泡,在所述第二室中保留第二部分气泡,以及从所述第三室排出第三部分气泡;以及
(5)使被保留的第二部分气泡返回第一室;
(6)使被保留的第二部分气泡与被保留的第一部分气泡结合,从而产生一单个气泡,藉以吸收由于喷墨记录装置的操作而产生的动能。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被保留的单个气泡部分在0.05cc至0.2cc的范围内。
26.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一记录头,该记录头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嘴,并通过从喷墨嘴喷出墨水而在一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
一墨水供给源,该墨水供给源可储存需供给至记录头的墨水;
一墨水通道,该墨水通道连接于所述墨水供给源,以将墨水从墨水供给源供给至记录头;
一空气贮留室,该空气贮留室具有一上壁、一下壁和若干侧壁,并连接于所述墨水通道,藉以贮存在墨水通道内产生的空气;以及
一清洗装置,该清洗装置可产生从空气贮留室流向记录头的墨水流,该墨水流的流速快于进行记录作业时所产生的墨水流;
其中所述空气贮留室还包括:
一间隔壁,该间隔壁将所述空气贮留室分成为一连接于墨水供给源的第一室、一第二室、以及一在所述间隔壁的上方将所述第一室连通于所述第二室的第一连接部,其中间隔壁的一个表面是用对墨水非排斥性的树脂材料制成的;以及
一限流元件,该限流元件进一步地分隔所述空气贮留室,并在记录头一侧限定了一第三室,而且将所述第一室和所述第二室的下端连接于所述记录头,所述限流元件是设置成允许墨水通过限流元件从所述第一室流向第三室,并且对由清洗装置产生的高速墨水流形成阻力,因而可以从进入空气贮留室的墨水中分离出空气,并使空气贮留在第一室的上部,贮留在第一室的空气借助清洗装置所提供的抽吸力从喷嘴排出,所述清洗装置可产生依次流过第一、第二和第三室的高速墨水流。
CNB021321957A 2001-08-28 2002-08-26 喷墨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88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58104A JP4626108B2 (ja) 2001-08-28 2001-08-28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1258104 2001-08-28
JP2001258105A JP2003063024A (ja) 2001-08-28 2001-08-28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1258105 2001-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6755A true CN1406755A (zh) 2003-04-02
CN1278863C CN1278863C (zh) 2006-10-11

Family

ID=26621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3219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78863C (zh) 2001-08-28 2002-08-26 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685310B2 (zh)
EP (1) EP1288000B1 (zh)
CN (1) CN1278863C (zh)
DE (1) DE60226106T2 (zh)
HK (1) HK1053285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5269C (zh) * 2003-12-04 2007-07-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和喷墨打印机
CN1332813C (zh) * 2003-10-22 2007-08-2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72175B (zh) * 2007-08-24 2010-12-08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供墨系统的打印墨匣
CN1970303B (zh) * 2005-11-25 2011-02-16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排出头、液体供给装置、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供给方法
CN101541541B (zh) * 2007-02-14 2011-11-02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喷射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371769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CN102381038A (zh) * 2010-08-23 2012-03-21 施乐公司 用于清除油墨和将油墨供给喷墨式印刷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39864A (zh) * 2013-08-01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09318590A (zh) * 2017-07-31 2019-02-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48766B2 (ja) * 2002-12-10 2008-09-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4682552B2 (ja) * 2004-07-22 2011-05-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US7201476B2 (en) * 2004-12-10 2007-04-1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Inkjet printhead with bubble handling properties
JP4635618B2 (ja) * 2005-01-19 2011-02-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充填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20080204501A1 (en) * 2006-12-01 2008-08-28 Shinichi Kurita Inkjet print head pressure regulator
US8033659B2 (en) * 2006-12-19 2011-10-1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758984B2 (ja) 2016-07-29 2020-09-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6869659B2 (ja) 2016-07-29 2021-05-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7104A (en) * 1982-05-10 1984-03-13 Advanced Color Technology, Inc. Ink disposal system for ink jet printer
EP0116466A3 (en) * 1983-02-10 1985-12-04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Ink jet apparatus
JPS61173945A (ja) * 1985-01-30 1986-08-05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エアトラツプ構造
US5138332A (en) * 1990-10-29 1992-08-11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5619238A (en) * 1992-07-24 1997-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king replaceable ink cartridge
US6257714B1 (en) * 1995-10-27 2001-07-1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ir from an inkjet print cartridge
US5812155A (en) 1995-10-27 1998-09-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ir from an ink-jet print cartridge
US6412047B2 (en) * 1999-10-01 2002-06-25 Stmicroelectronics, Inc. Coherency protocol
JP2001232816A (ja) * 2000-02-25 2001-08-28 Hitachi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US6527383B1 (en) * 2000-07-14 2003-03-04 Xerox Corporation Anti-bubble shelf in an ink tank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2813C (zh) * 2003-10-22 2007-08-2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325269C (zh) * 2003-12-04 2007-07-1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和喷墨打印机
CN1970303B (zh) * 2005-11-25 2011-02-16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排出头、液体供给装置、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供给方法
CN101541541B (zh) * 2007-02-14 2011-11-02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喷射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372175B (zh) * 2007-08-24 2010-12-08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续供墨系统的打印墨匣
CN102381038A (zh) * 2010-08-23 2012-03-21 施乐公司 用于清除油墨和将油墨供给喷墨式印刷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81038B (zh) * 2010-08-23 2015-04-08 施乐公司 用于清除油墨和将油墨供给喷墨式印刷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71769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US8608302B2 (en) 2010-08-24 2013-1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er
CN102371769B (zh) * 2010-08-24 2014-06-0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CN104339864A (zh) * 2013-08-01 2015-0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04339864B (zh) * 2013-08-01 2016-06-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09318590A (zh) * 2017-07-31 2019-02-1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CN109318590B (zh) * 2017-07-31 2021-06-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26106D1 (de) 2008-05-29
CN1278863C (zh) 2006-10-11
US20030043244A1 (en) 2003-03-06
HK1053285A1 (en) 2003-10-17
EP1288000A3 (en) 2004-03-24
US6685310B2 (en) 2004-02-03
DE60226106T2 (de) 2009-05-14
EP1288000A2 (en) 2003-03-05
EP1288000B1 (en) 2008-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8863C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4887579B2 (ja) 印字装置
US7083253B2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cleaning means for the cleaning of the nozzle surface of an ink jet head
CN1071194C (zh) 供墨机构和装有这一机构的喷墨墨盒以及装有这一机构的喷墨记录设备
CN1186199C (zh) 墨水盒
JP5560673B2 (ja) 液体収容タンク、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7534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100045733A1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7206795A (zh) 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头清洁装置
JP200830269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ノズルチップ洗浄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その洗浄方法
US20070091139A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maintenance method
JP200926931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予備吐出方法
US7850270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6175744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KR20080099498A (ko) 잉크젯 화상형성장치
US20120105540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454121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0726896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2009012382A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フラッシング処理方法
JP2008126408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US20190126622A1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0105310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462610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880156B2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滴噴射装置
JP200618181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11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