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98396A - 数字磁记录器和磁记录/再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字磁记录器和磁记录/再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98396A
CN1398396A CN01804511A CN01804511A CN1398396A CN 1398396 A CN1398396 A CN 1398396A CN 01804511 A CN01804511 A CN 01804511A CN 01804511 A CN01804511 A CN 01804511A CN 1398396 A CN1398396 A CN 1398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format
magnetic
head
record form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1804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泽郁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263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21660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974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28340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974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28340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98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983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5/05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features present on or derived from record carrier or container
    • G11B15/087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features present on or derived from record carrier or container by sensing recorded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5/12Masking of heads; 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switching of heads between operative and inoperative functions or between different operative functions or for selection between operative heads; Masking of beams, e.g. of light beams
    • G11B15/125Masking of heads; 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switching of heads between operative and inoperative functions or between different operative functions or for selection between operative heads; Masking of beams, e.g. of light beams conditioned by the operating function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5/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riving both suc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Guiding such record carriers or container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11B15/18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G11B15/46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 G11B15/467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indicating speed in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both record carriers and heads are drive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6Insert-edi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11B27/3063Subcod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08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 G11B5/00813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tapes
    • G11B5/00847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tapes on transverse tracks
    • G11B5/0086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tapes on transverse tracks using cyclically driven heads providing segmented trac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08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 G11B5/00813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tapes
    • G11B5/00878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or erasing from, magnetic tapes, sheets, e.g. cards, or wires magnetic tapes transducing different track configurations or formats on the same tap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5/09Digital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2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simultaneous movement of head and record carrier, e.g. rotation of head
    • G11B5/53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n rot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7921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for more than one process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90Tape-lik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2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tap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2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 H04N5/782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with rotating magnetic heads
    • H04N5/782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with rotating magnetic heads involving helical scanning of the magnetic tape
    • H04N5/78263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with rotating magnetic heads involving helical scanning of the magnetic tape for recording on tracks inclined relative to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the ta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H04N9/8047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6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 H04N9/8063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us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of the PCM audio and PCM video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igital Magnetic Record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对基本部分彼此相似的多种格式的记录具有相容性的数字磁记录器。通常,MP磁带(镀金属磁带)用于DVCPRO格式;ME磁带(蒸发金属磁带)用于DV格式。当格式识别部件(800)输出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时,均衡特征选择部件(27、28)选择适合于DVCPRO格式的记录放大器(22p、25p),从而选择适合于DVCPRO格式的记录均衡器(21p、24p)。当格式识别部件(800)输出格式识别信号Sf(dv)时,均衡特征选择部件(27、28)选择适合于DV格式的记录放大器(822d、825d),从而选择适合于DV格式的记录均衡器(821d、824d)。

Description

数字磁记录器和磁记录/再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磁记录器和磁记录/再现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保证若干不同格式之间的记录相容性,或者特别是DVCPRO格式和DV格式之间的记录相容性的技术。本发明主要应用于专业磁记录器和专业磁记录/再现设备。作为成像部件,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包含摄像机的磁记录/再现设备。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可以用在各种装置和设备中。
背景技术
已知的关于专业数字磁记录器的一个现有例子是DVCPRO格式的磁记录器,该格式等同于D-7的VRT标准。DVCPRO格式是DV格式的典型日用(consumer)VTR标准的专业(广播)版本。DVCPRO格式适用于便携式录像机、演播室VTR、视频编辑器、快放VTR和其它系统。
按照这种专业DVCPRO格式的数字磁记录和再现设备(演播室系统),在25兆模式下,可再现以日常用途DV格式记录的DV磁带(再现相容性)。
至于DV格式和DVCPRO格式,请参见“Digital Media StandardGuidebook”(第114-117页,第138-141页,Video Information MediaSociety编辑,Ohm-Sha,1999)。
下面是关于“DVCPRO”的说明,“DVCPRO”是遵守传统的D-7标准的数字磁记录和再现设备的典型例子。“DVCPRO”具有DVCPRO磁带和DV磁带之间的再现相容性(演播室系统)。
DVCPRO格式和DV格式具有许多共同点。例如,在525/60系统中,DVCPRO格式和DV格式在下述几点相同。
(1)视频输入信号:4∶2∶2分量信号
(2)视频信号采样频率:13.5MHz
(3)压缩方法:DV压缩(1/5压缩)
(4)调制方法:24-25调制
(5)寻道方法:ATF(自动磁道定位)
(6)磁带宽度:6.35毫米(1/4英寸)
(7)旋转磁头鼓直径:21.7毫米
(8)旋转磁头鼓转速:9000rpm
(9)有效卷绕角度:174°
(10)磁道区段组成:ITI区段、音频区段、视频区段、子码区段
(11)每帧的磁道数:10磁道
图30是表示作为包含摄像机的数字VTR的例子的便携式摄像机“DVCPRO”的记录系统1000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图31是其再现系统2000的方框图,图32是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的方框图,图33是磁带盘控制系统4000的方框图,图34是旋转消磁(flying erase)控制系统5000的方框图,图35是控制磁头控制系统6000的方框图,图36是提示控制系统7000的方框图,图37是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的方框图。
在表示记录系统1000的图30中,附图标记11是模/数接口,12是混洗(shuffing)部件,13是混洗存储器,14是DCT部件(离散余弦变换部件),15是自适应量化部件,16是可变长度编码部件,17是纠错/解混洗部件,18是解混洗存储器,19是24-25调制部件,20是缓冲器,21p是DVCPRO的第一记录均衡器,22p是DVCPRO的第一记录放大器,23p是DVCPRO的第一电流控制部件,24p是DVCPRO的第二记录均衡器,25p是DVCPRO的第二记录放大器,26p是DVCPRO的第二电流控制部件,H(REC1)是第一记录磁头,H(REC2)是第二记录磁头,30是视频信号处理部件。记录系统1000的基本操作已为人们所知,省略其说明。
在表示再现系统2000的电气结构的图31中,附图标记H(PB1)是第一再现磁头,H(PB2)是第二再现磁头,41是第一磁头放大器,42是第二磁头放大器,43是再现放大器,44是AGC部件(自动增益控制部件),45p是DVCPRO的再现均衡器,46d是DC的再现均衡器,47是均衡特征选择部件,48是24-25解调部件,49是纠错/混洗部件,50是混洗存储器,51是可变长度解码部件,52是反向自适应量化部件,53是反向DCT部件,54是解混洗部件,55是解混洗存储器,56是D/A转换器,60是视频信号处理部件,800是格式识别部件。
DVCPRO的再现均衡器45p被设计成具有适合于DVCPRO格式的再现的均衡特征,DV的再现均衡器46d具有适合于DV格式的再现的均衡特征。
要描述来自格式识别部件800的格式识别信号Sf,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被描述成“Sf(dvcpro)”,并且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被描述成“Sf(dv)”。
当从格式识别部件800发出的格式识别信号Sf是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时,均衡特征选择部件47选择来自DVCPRO的再现均衡器45p的再现数据信号,并将其发送给24-25解调部件48。
当格式识别信号Sf是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时,均衡特征选择部件47选择来自DV的再现均衡器46d的再现数据信号,并将其发送给24-25解调部件48。
对于DVCPRO格式和DV格式来说,视频信号处理部件60是相同的。
在表示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的电气结构的图32中,附图标记70是主导轴电机,71是FG(频率发生器)放大器,72是FG检测器,73是内部目标值计数器,74是FG误差检测器,75是ATF(自动磁道定位)误差检测器,76是ATF误差放大器,77是加法器,78是误差放大器,79是主导轴电机驱动器,80是速度控制部件,85是相控部件。
图32中的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的基本操作也为人们所知,并且在后面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具体说明了其基本操作,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
在表示磁带盘控制系统4000的电气结构的图33中,附图标记310是送带侧磁带盘电机,311是送带侧FG(频率发生器)放大器,312是送带侧FG检测器,320是收带侧磁带盘电机,321是收带侧FG放大器,322是收带侧FG检测器,330是收带直径和速度计算部件,313是送带侧张力控制放大器,314是送带侧磁带盘驱动器,323是收带侧张力控制放大器,324是收带侧磁带盘驱动器,351是送带侧张力传感器,352是张力传感器放大器,353是目标电压,354是误差放大器,355是加法器。磁带盘控制系统4000的基本操作也为人们所知,并且在后面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具体说明了其基本操作,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
在表示旋转消磁控制系统5000的电气结构的图34中,附图标记401是旋转消磁振荡器,402是旋转消磁控制部件,403是第一旋转消磁放大器,404是第二旋转消磁放大器,H(FE1)是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2)是第二旋转消磁磁头。这里,术语“旋转消磁”意味着“转动消磁(erasing of rotation)”。对于ATF(自动磁道定位)来说,引导信号被记录到磁道的深层中,为了在新的记录之前擦除引导信号,通过旋转消磁来消除它。旋转消磁控制系统5000的基本操作也为人们所知,并且在后面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具体说明了其基本操作,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
在表示控制磁头控制系统6000的电气结构的图35中,附图标记500是伺服微计算机,501是控制振荡器,502是控制放大器,503是控制再现放大器,H(CTL)是控制磁头。控制磁头控制系统6000的基本操作已为人们所知,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
在表示提示控制系统7000的电气结构的图36中,附图标记601是音频模拟部件,602是提示记录放大器,603是偏置振荡器,604是加法器,H(CUE)是提示磁头。提示控制系统7000的基本操作也为人们所知,并且在后面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具体说明了其基本操作,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
在表示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的电气结构的图37中,附图标记200是旋转磁头鼓,201是FG放大器,202是FG检测器,203是目标值计数器,204是FG误差放大器,205是PG(脉冲发生器)放大器,206是PG检测器,207是对应于DVCPRO格式的相位基准信号,208是PG误差放大器,209是加法器,210是鼓驱动器。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的基本操作也为人们所知,并且在后面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中具体说明了其基本操作,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
在遵守现有技术的DVCPRO格式的数字磁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可通过使用DVCPRO磁带完成记录和再现,并且利用DV磁带也可进行再现。即,实现了DVCPRO磁带和DV磁带之间的再现相容性。
但是,在遵守现有技术的DVCPRO格式的数字磁记录和再现设备中,不能实现DVCPRO磁带和DV磁带之间的记录相容性。因此存在下述问题。
目前,要在DV磁带中进行记录,需要遵守DV格式的磁记录和再现设备。要在DVCPRO磁带中进行记录,需要遵守DVCPRO格式的磁记录和再现设备。于是,如果要在这两种磁带中进行记录,换句话说,如果要根据情形或用途在DV磁带中进行记录和在DVCPRO磁带中进行记录,就必须购买并拥有DV格式记录和再现设备及DVCPRO格式记录和再现设备。要购买这两种格式的记录和再现设备,需要很高的初期投资。要拥有这两种记录和再现设备,需要运行成本并且需要大的存放空间。
特别地,就包含摄像机的数字磁记录和再现设备,例如摄像-录像机(便携式摄像机(camcorder))来说,必须频繁地将其携带到新闻采访现场等等,携带这两种记录和再现设备费用很高并且很困难。
如果放弃既使用DV磁带又使用DVCPRO磁带的打算,当只使用DVCPRO磁带时,由于DVCPRO磁带是专业用途磁带,运行成本远高于把DV磁带用于日常用途时的运行成本。
如果拍摄对象材料的等级较低,并且可重新拍摄该对象材料时,使用廉价的DV磁带进行试验既经济又方便。通过评估试验结果,如果需要更高的质量,则可使用DVCPRO磁带重新拍摄同一对象,或者如果舍弃该对象,则使用DV磁带就足够了。
或者,在只使用DVCPRO磁带的情况下,如果在工作过程中DVCPRO磁带用完,则不能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工作陷入困境中。这是因为DVCPRO磁带是专业用途磁带,不能在街头商店中购得,并且难以获得DVCPRO磁带。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在通用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中记录DVCPRO磁带和DV磁带,因为DV磁带相当廉价并且可在任何地方购得,可使拍摄中断的影响降到最小,并且能够很快恢复工作。
尽管存在这样的期望,但是目前不存在具有DV磁带和DVCPRO磁带之间的记录相容性的数字磁记录和再现设备。即,被迫仅使用DVCPRO磁带,这导致极大的运行成本。
作为这种情形的背景原因,在DVCPRO格式和DV格式之间存在下述不同点。
(1)磁带类型
DVCPRO:MP磁带(镀金属磁带(metal-plated tape))
DV:ME磁带(蒸发金属磁带(metal-evaporated tape))
(2)带速
DVCPRO:33.8201毫米/秒
DV:18.831毫米/秒
(3)磁带上的磁道宽度
DVCPRO:18微米
DV:10微米
其它问题在于记录磁头的磁头宽度方面的差异。
在其它格式之间也存在DVCPRO格式和DV格式之间的这种差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于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并且方便的数字磁记录器或磁记录和再现设备,相对于相互相似的多种格式的基本部分来说,所述数字磁记录器或者磁记录和再现设备具有关于相互相似的多种格式的记录相容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解决已知的当共用一个记录磁头按照磁道宽度不同的多种格式记录时产生的问题,即解决由于重写导致有效磁道的中心偏离记录磁头的中心,以致来自记录磁头朝向磁带的磁通量在磁道上变成不对称并且受到干扰,从而降低磁记录的精确性而带来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降低在多种不同记录格式中任意一种格式的记录模式下旋转消磁的能耗。
发明内容
打算解决数字磁记录和再现设备中的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这里,记录格式的“识别”包括区分用户根据磁带的类型设置的状态,以及区分装入的磁带或磁带盒检测部件检测出的磁带类型。
按照本发明,获得下述效果。由于记录格式不同,在使用诸如矫顽力之类磁化特性方面彼此不同的多种磁带(例如MP磁带和ME磁带)的多种不同记录格式之间,记录相容性方面的最大差异在于均衡特征。因此,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的磁带类型,计划选择适合于各个记录格式,即适合于所使用的各种磁带的均衡特征。从而在多种不同记录格式中实现记录相容性。
从而带来下述优点。
迄今为止,当有选择地使用遵守第一记录格式的磁带和遵守第二记录格式的磁带(例如DVCPRO磁带和DV磁带)时,必须准备遵守这些不同记录格式的两种磁记录和再现设备,但是根据本发明,只使用一种共用的数字磁记录和再现设备就足够了。显然降低了用于购买的初期投资。存放空间大约减小一半。特别地,就经常被携带到新闻采访现场等处的包含摄像机的磁记录器,例如摄像-录像机(便携式摄像机)来说,不再需要携带两种格式的磁记录器,并且显著减轻了传统工作的沉重负担,同时节省了费用。
此外,可有选择地使用遵守不同记录格式的磁带,例如当能够主要使用可在街头商店购得的磁带时,提高了应用的方便性和机动性。或者通过主要使用用于日常用途的廉价磁带,可显著降低磁带的运行成本。
特别地,就诸如摄像-录像机之类的包含摄像机的磁记录器来说,如果拍摄对象材料的等级较低,并且可重新拍摄该对象,则可利用廉价并且适合的磁带进行试验,在工作上这非常便利,并且显著降低运行成本。或者如果在使用昂贵的磁带时该磁带被用完,则可通过换成廉价磁带继续工作。如果手边没有廉价磁带,可很容易地从街头商店购得这样的磁带,可使记录中断的影响降至最小,并且可很快恢复工作。
在现有技术中,由遵守第一记录格式的磁记录器记录的磁带如果由不同的设备再现时,只能由同样遵守第一记录格式的再现设备再现,类似地,由遵守第二记录格式的磁记录器记录的磁带如果由不同的设备再现时,只能由同样遵守第二记录格式的再现设备再现。换句话说,在记录之前,磁带的类型和磁记录器的类型就受到再现记录的磁带时打算使用的再现设备的格式类型的限制,并且不得不使用限定的磁记录设备。
相反,根据本发明,在磁带的类型和磁记录/再现设备的类型中,不论磁带的类型,无论打算使用的再现设备的格式类型,均不必改变磁记录器,仅仅通过改变模式即可使用单一的共用磁记录器。
在上面给出的说明中,如果需要通过共用按照某一记录格式(例如DVCPRO格式)规定的旋转磁头鼓,在多种不同的记录格式中实现记录相容性,则一般在按照第二记录格式的记录中使用遵守第一记录格式的大磁头宽度的磁头。由于第二记录格式中的记录磁道的磁道宽度小于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的磁头宽度,因此通过重写进行调整。但是,重写后的有效磁道的中心偏离记录磁头的中心,并且在磁道上,来自磁头朝向磁带的磁通量不对称,由于磁通量的干扰,会降低磁记录精度。后面具体说明关于重写的问题(参见*1-*2)。
下面说明消除重写必要性的技术。
打算解决数字磁记录器的这些问题的本发明具有安装在旋转磁头鼓上的磁头宽度不同的多种记录磁头。每个记录磁头的磁头宽度对应于记录格式。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的类型的结果,改变均衡特征,并且把这样获得的对应于各种记录格式的均衡特征的记录信号送入磁头宽度对应于各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磁头中。
按照其理想宽度统一某一记录格式的记录磁头的磁头宽度。同样,按照其它记录格式的理想宽度统一其它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在公用的旋转磁头鼓上安装各种记录格式的适当磁头宽度的多种记录磁头。迄今为止,不存在包括与多种记录格式对应的具有不通磁头宽度的各种记录磁头的转鼓。
由于在各种记录格式中使用最佳记录磁头,因此在任意记录格式中磁头宽度总是最佳的,从而不需要重写。于是,消除了起因于重写的中心偏离,并且在磁记录中记录磁头的中心和记录磁道的中心始终相符,从而磁记录精度极佳。
特别地,除磁头宽度之外,各种记录格式下的记录磁头还在各个方面存在不同,例如大小、形状、方位角、磁头缝隙的形状和大小、磁芯材料、晶体结构、线圈匝数、耐磨性、磁导率、饱和磁通密度、矫顽力、高频磁特性、表面光滑度、合理价格和生产率等等。于是,在只利用一个公用磁头重写的情况下,记录特性离最佳状态差得很远。相反,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每种记录格式的专业用途磁头,可使每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特性达到最优。
如果多个旋转磁头鼓被用于单独的记录格式,则所需的空间和成本大大增加。相反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一个公用旋转磁头鼓上安装不同记录格式的多种记录磁头,可使空间和成本方面的增加量降至最小。
此外,为了节省用于在不同记录格式中实现记录相容性的旋转消磁的能耗,本发明提出下述措施。当记录格式不同时,磁道宽度也不同。和某一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相比,假定其它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较小。借助对应于所述某一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可同时跟踪和擦除其它记录格式的多个磁道。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多个磁道的这种同时消磁。
在具有多种不同记录格式的记录相容性的数字磁记录器中,或者在具有借助只遵守某一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对其它记录格式共同应用旋转消磁而同时擦除多个磁道的功能的数字磁记录器中,存在显著的特异性。打算同时擦除多个磁道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下述优点。
首先,在多种不同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中共用旋转消磁磁头。在单一公用旋转磁头鼓中,如果为某一记录格式提供专业用途旋转消磁磁头,并且同样为另一记录格式提供专业用途旋转消磁磁头,即,如果在最好尽可能小的小型旋转磁头鼓中为各种记录格式提供专业用途旋转消磁磁头,则会极大地增大技术方面、空间和成本的负担。相反,根据本发明,在多种不同的记录格式中共用一个旋转消磁磁头,在技术方面、空间和成本上这是非常有益的。
同时擦除多个磁道还带来下述优点。同时擦除多个磁道的旋转消磁磁头遵守磁道宽度最大的记录格式。在另一种记录格式中,其磁道宽度较窄。当旋转消磁磁头的磁头宽度为另一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的两倍以上时,如同本发明中一样,旋转消磁磁头可同时跟踪和擦除多个磁道。
在螺旋扫描系统的磁头结构中,多个通道的磁头通常被布置在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磁头鼓的周围。在记录磁头和旋转消磁磁头中结构是相同的。即,旋转消磁磁头通常也被布置在转鼓周围。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是在按照其它记录格式进行记录时,只利用多个旋转消磁磁头中的一个旋转消磁磁头(不论是否和多个记录磁头完全相符)同时跟踪和擦除多个磁道。通过向该磁头提供强功率的高频消磁信号电流,进行借助旋转消磁磁头的记录擦除。在剩余的旋转消磁磁头中,不必提供这样的消磁信号电流,从而可节省这部分的能量消耗。
下面概括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的特征在于能够选择按照多种不同的格式记录,并且能够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获得和在上面的“解决问题部分”中说明的相同效果。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第二种记录均衡器,识别记录格式的类型的格式识别部件,和根据格式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选择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和第二种记录均衡器之一的均衡特征选择部件。这是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更详细的说明。
即,记录均衡器不是一种均衡器,相反根据记录格式的种类数目,使用多种均衡器,即,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和第二种均衡器。为了识别所述多种记录均衡器,提供了格式识别部件,并且还提供了均衡特征选择部件,用于按照识别结果选择任意一种记录均衡器。
必须考虑下述内容。即,在表达上提及第一种和第二种,但是这仅仅是简化措词的简略描述。即记录均衡器的类型数目并不局限于两种,相反必须明白可以是三种或者更多种。必须如同上面的“解决问题部分”中说明的那样理解格式识别部件。
本发明的第2方面带来下述效果。格式识别部件识别记录格式是何种格式,并且把识别结果提供给均衡特征选择部件。均衡特征选择部件根据获得的识别结果选择记录均衡器。即,当识别结果指示第一种记录格式时,选择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当识别结果指示第二种记录格式时,选择第二种记录均衡器。从而,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均衡特征方面的变化,可实现记录相容性。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2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及第二记录均衡器和均衡特征选择部件之间分别加入第一种记录放大器和第二种记录放大器,并且分别在第一种记录放大器和第二记录放大器上设置第一种电流控制部件和第二种电流控制部件。
本发明的第3方面带来下述效果。具有记录相容性的磁记录器使用矫顽力和其它磁化特性相互不同的多种磁带,按照磁化特性方面的差异,记录电流也会不同。本发明意图克服磁化特性方面的这种差异。即,如果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带需要较大(或较小)的记录电流,则第一种电流控制部件向第一种记录放大器给出指令,从而获得这样的较大(或较小)的记录电流。或者,如果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带需要较大(或较小)的记录电流,则第二种电流控制部件向第二种记录放大器给出指令,从而获得这样的较大(或较小)的记录电流。从而,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记录电流方面的变化,实现记录相容性。
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2和第3方面,其特征在于在配有转鼓磁头的多个记录磁头中分别设置各个组件。这是本发明的第2和第3方面的更具体的说明。即,数字磁记录器一般是螺旋扫描系统,并且包括一个旋转磁头鼓。旋转磁头鼓在旋转一周内通常跟踪磁带的多个磁道。即,旋转磁头鼓包括多个记录磁头,并且在这些记录磁头的每一个中设置本发明的第2和第3方面的各个组成元件。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如果不规定本发明的第4方面,则本发明包括只具有安装有旋转磁头鼓的一个记录磁头的情形。
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4方面,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由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的带速。
根据记录格式方面的差别,磁带的类型也发生变化,通常带速同时发生变化。于是必须根据正在使用的磁带改变带速,以及选择适合于记录格式,即正在使用的磁带的均衡特征。本发明的第5方面说明这一点。
当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磁头鼓被用作旋转磁头鼓时,记录磁头的磁头宽度可能并不直接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但是,通过调整带速,当记录磁头跟踪磁带时进行重写,并且由于重写的结果,磁道宽度变成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
本发明的第5方面带来下述效果。格式识别部件识别记录格式为何种记录格式,并且根据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另外根据识别结果控制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从而改变带速。于是,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均衡特征方面的变化,并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带速方面的变化,能够实现记录相容性。
本发明的第6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5方面,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中用于伺服的速度控制部件中的目标值以及相控部件中的增益。这是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更具体的说明。
本发明的第6方面带来下述效果。根据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同时改变用于伺服的速度控制部件中的目标值和用于伺服的相控部件中的增益。格式识别部件识别记录格式是何种格式,根据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另外还改变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中用于伺服的速度控制部件中的目标值和相控部件中的增益。从而,通过利用主导伺服系统,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均衡特征方面的变化,并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带速方面的变化,实现记录相容性。
本发明的第7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6方面,其特征在于速度控制部件中目标值能够改变的对象是FG误差检测器,相控部件中增益能够改变的对象是ATF误差放大器。这里,“FG”指的是频率发生器,“ATF”代表自动磁道定位。这是本发明第6方面的更具体说明。
就本发明的第5方面来说,从相反的观点来看,如果没有规定本发明的第5方面,本发明可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在所使用的记录格式不同的多种磁带之间,带速不改变。在本发明的第8方面中给出了这样的情形。
本发明的第8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4方面,其特征在于不管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是什么,不能改变由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的带速。
本发明的第8方面带来下述效果。当改变磁带时,根据正在使用的磁带改变均衡特征,但是不改变带速。这样,失去再现相容性,但是保持了记录相容性。
即,基于第一种记录格式,假定第一种磁带中的记录被转换成第二种磁带。这种情况下,均衡特征被转换成第二种均衡特征,但是带速保持和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情况相同。当然,在这样记录的第二种记录磁带中,保持了记录相容性,另外就在相同的磁记录器中再现来说,也保持了再现相容性。
和上述情况相反,基于第二种记录格式,假定第二种磁带中的记录被转换成第一种磁带。这种情况下,均衡特征被转换成第一种均衡特征,但是带速保持和第二种记录格式的情况相同。当然,在这样记录的第一种记录磁带中,保持了记录相容性,另外就在相同的磁记录器中再现来说,也保持了再现相容性。
本发明的第9方面的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8方面,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由磁带盘控制系统控制的磁带张力。
在根据记录格式的不同要转换的多种磁带中,磁带厚度也发生变化,因此所需的磁带张力发生变化。于是必须设计成选择适合于记录格式或者正在使用的磁带的均衡特征,并且根据正在使用的磁带改变磁带张力。这一点由本发明的第9方面说明。
本发明的第9方面带来下述效果。格式识别部件识别记录格式是何种格式,并且根据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另外还根据识别结果控制磁带盘控制系统改变磁带张力。从而,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均衡特征方面的变化,并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磁带张力方面的变化,能够实现记录相容性。
本发明的第10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9方面,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把关于误差放大器的目标电压转换给送带侧张力传感器,在磁带盘控制系统中改变磁带张力。这是本发明第9方面的更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第11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10方面,其特征在于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向旋转消磁控制系统中的旋转消磁磁头提供或不提供消磁信号。
根据磁带类型等因素,矫顽力和其它磁化特性发生变化。于是,根据磁格式,在沿磁带厚度方向的较深位置进行记录,这被称为深层记录。特别地,当频率较低时很可能发生深层记录。一种这样的信号是用作跟踪伺服基础的ATF(自动磁道定位)引导信号。当在这样的深层记录之后进行下一记录时,为了在记录之前可靠擦除深层记录的信号,需要旋转消磁。但是,根据磁带或者记录格式的类型,可能不需要这样的旋转消磁。根据本发明的第11方面,无论是否需要这种旋转消磁都无关紧要。
本发明的第11方面带来下述效果。格式识别部件识别记录格式是何种格式,并且根据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另外还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旋转消磁的必要性,从而提供或者不提供消磁信号。当提供消磁信号时,确保记录质量,当不提供消磁信号时,可避免无用的能量消耗。借助这种控制,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均衡特征方面的变化,并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旋转消磁的必要性,实现记录相容性。
本发明的第12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11方面,其特征在于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向控制磁头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磁头提供或者不提供控制信号。
根据控制格式,不存在控制磁道的概念。这主要发生于ATF(自动磁道定位)的记录格式下。但是,和ATF一起,或者代替ATF,还存在打算通过在控制磁道中记录控制信号,检测磁带位置和磁道位置的记录格式。例如,当从磁带的停止状态开始运转时,在找到磁道之前需要较多的时间,于是仅仅存在ATF的情况下响应特性较差。因此,通过利用记录在控制磁道中的控制信号,可立即引起跟踪伺服。于是通过快速起动,被转换到AFT。于是总的来说,在提高跟踪精度的同时,实现了快速起动。根据本发明的第12方面,无论是否需要这种控制信号都是无关紧要的。
本发明的第12方面带来下述效果。格式识别部件识别记录格式是何种格式,并根据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另外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控制信号记录的必要性,从而提供或者不提供控制信号。当提供控制信号时,可立即引起跟踪伺服,当不提供控制信号时,可避免无用的功率消耗。借助这种控制,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均衡特征方面的变化,并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控制信号记录的必要性,可实现记录相容性。
本发明的第13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12方面,其特征在于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向提示控制系统中的提示磁头提供或者不提供模拟音频信号。
根据控制格式,不存在提示磁道的概念。这主要发生在对应于日常用途的记录格式的情况下。但是,在对应于专业用途的记录格式中,考虑到借助再现音频搜索编辑插入点,也可在提示磁道中记录模拟音频信号。根据本发明的第13方面,无论是否需要这种提示信号都无关紧要。
本发明的第13方面带来下述效果。格式识别部件识别记录格式是何种格式,并且根据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另外还根据识别结果确定在提示磁道中记录模拟信号的必要性,从而提供或者不提供模拟音频信号。当提供模拟音频信号时,可平稳地实现提示再现,当不提供模拟信号时,可避免无用的功率消耗。借助这种控制,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均衡特征方面的变化,并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模拟音频信号记录的必要性,实现记录相容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14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13方面,其特征在于记录格式是DVCPRO格式和DV格式。
本发明的第14方面带来下述效果。即实现DVCPRO格式和DV格式之间的记录相容性。
遵守DV格式的磁带廉价,并且可在街头商店购得,可降低运行成本。在日常用途的普通再现设备中可再现在该磁记录器中利用DV磁带进行的DV格式记录。此外,如果该磁记录器具有再现功能,则可在DV格式模式下再现在日常用途的普通数字记录器中记录的磁带。此外,借助这一装置,既可记录DV磁带又可记录DVCPRO磁带,可节省初期投资。根据诸如素材等级之类的条件,可依据具体情况使用DVCPRO格式记录和DV格式记录。当利用DVCPRO磁带进行记录的时候,如果DVCPRO磁带用完,则可通过换成DV磁带继续记录。从而提高实际应用的方便性。
更便利的是,在DVCPRO格式记录和再现的电路结构和DV格式记录和再现的电路结构之间存在较多的共同点,并且在本发明的遵守这两种格式的磁记录和再现设备中,和常规结构相比,电路尺度不会显著增大,并且相对于其方便性方面的显著优点,费用增加率较小。
本发明的第15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的特征在于能够选择多种格式的记录,在旋转磁头鼓中设置多种记录磁头,每种记录磁头具有适合于多种记录格式中的一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并且能够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所述数字磁记录器被构造成把对应于记录格式的单个均衡特征的记录信号输入具有对应于该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中。本发明的效果基本上和上面“解决问题部分”中说明的相同。
本发明的第16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均安装在旋转磁头鼓上的具有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的第一种记录磁头和具有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的第二种记录磁头,识别记录格式的类型的格式识别部件,以及根据格式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在从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到第一种记录磁头的系统的开/关状态和从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到第二种记录磁头的系统的开/关状态之间进行对立转换的对立开/关转换部件(antinomic on/offchangeover section)。这是本发明第15方面的更具体说明。
即,除了第一种记录均衡器,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和格式识别部件之外,在同一个旋转磁头鼓上安装具有不同磁头宽度的第一种记录磁头和第二种记录磁头,另外还设置对立开/关转换部件,从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到对应的记录磁头的系统和从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到对应的记录磁头的系统对立转换开/关状态。
本发明的第16方面带来下述效果。格式识别部件识别记录格式是何种模式,并且把识别结果提供给对立开/关转换部件。根据获得的识别结果,对立开/关转换部件转换记录均衡器和记录磁头。即,当识别结果指示第一种记录格式时,对立开/关转换部件选择从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到第一种记录磁头的系统,当识别结果指示第二种记录格式时,对立开/关转换部件选择从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到第二种记录磁头的系统。从而,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均衡特征方面的变化,可实现记录相容性。
此外,第一种记录磁头具有遵守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第二种记录磁头具有遵守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于是在两种记录格式下记录特性都是最佳的。此外,由于第一种和第二种记录磁头安装在公用的旋转磁头鼓上,在空间和费用上这是有利的,并且不需要重写。
本发明的第17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5和16方面,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中PG误差检测的相位基准信号。这里“PG”是脉冲发生器。
本发明的第17方面带来下述效果。当把磁头宽度不同的多种记录磁头安装在公用旋转磁头鼓上时,通常各个安装位置在旋转磁头鼓的圆周方向上偏离,即安装相位不同。另一方面,如果在多种记录格式中,从视频信号处理部件发出的记录信号的计时相同,则就以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的PG误差检测为基础的旋转磁头鼓的旋转相位的控制来说,如果在多种记录格式之间不进行任何调整,则不能从旋转磁头鼓上的安装相位吸收多种记录磁头的物理偏差,于是如果在一种记录格式下按照所需的记录模式记录,则在其它记录格式下,记录磁头的磁带跟踪计时和记录信号的供给计时不符,不能按照所需的记录模式记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一种设计原理,可在从视频信号处理部件到各个记录磁头的电路中设置一个记录信号延迟部件。但是,这需要对电路进行修改。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17方面中,根据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中PG误差检测的相位基准信号,即,根据调整后的相位基准信号控制旋转磁头鼓的旋转相位,在不修改电路的情况下可使计时相符,可按照任意记录模式记录所需的模式。
本发明的第18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5-17方面,其特征在于在利用具有第一种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记录的情况下,同时利用具有第二种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作为再现磁头,在具有第一种记录宽度的记录磁头跟踪记录磁道之后,立即利用作为再现磁头的具有第一种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跟踪记录磁道,所述数字磁记录器被构成为与记录并行地进行再现。这方面涉及记录再现并行模式。
在特定记录模式下,当记录和再现并行进行时,通常必须准备专业用途于该记录格式的同时再现磁头。但是由于多种记录磁头被安装在旋转磁头鼓上,在技术、空间和成本方面的难度增大。因此通过把其它记录格式的记录磁头共用作同时再现磁头,不需要专业用途的同时再现磁头,并且当把多种记录磁头安装在公用的旋转磁头鼓上时,在技术、空间和成本方面这是有利的。
本发明的第19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的特征在于能够选择多种不同格式的记录,能够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别的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使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小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并且所述磁记录器被构造成在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中同时跟踪第二种记录格式的多个磁道,从而擦除记录。
必须考虑下述内容。即,在表达上提及了“第一种”和“第二种”,但是这仅仅是简化措词的简略描述。即记录格式的数目并不局限于两种,相反必须明白可以是三种或者更多种。
本发明的第19方面获得的效果基本上和上面的“解决问题部分”中说明的相同。
本发明的第20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9方面,其特征在于被构造成通过重写实现记录,以便在第二种记录格式的较窄磁道宽度中把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磁头同样用于记录,并且被构造成同样使用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并且在第二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中,同时跟踪第二种记录格式的多个磁道,从而擦除记录。这是本发明的第19方面的更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第20方面带来下述效果。即,当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磁头鼓被用作旋转磁头鼓时,其记录磁头的磁头宽度可能并不直接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但是,通过调整带速,当记录磁头跟踪磁带时完成重写,并且由于重写的结果,磁道宽度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另一方面,格式识别部件识别记录格式是何种格式,根据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另外还根据识别结果控制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从而改变带速。从而,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均衡特征方面的变化,并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带速方面的变化时,实现记录相容性。
如果在旋转磁头鼓上设置对应于多种记录格式的各个记录磁头,由于旋转磁头鼓最好尽可能地小,因此在较小的旋转磁头鼓中安装用于不同记录格式的各个专业用途记录磁头在技术、空间和成本上是一个严重的缺点。相反,如同本发明的第20方面中一样,当在多种记录格式下共用记录磁头时,这在技术、空间和成本上是非常有利的。
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磁头的磁头宽度较大,与之相比,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较窄。因此当在第二种记录格式的记录中同样使用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宽记录磁头时,借助重写,可由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形成窄磁道宽度的记录磁道。
在第二种记录格式的记录中,在记录之前的旋转消磁中同样使用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宽旋转消磁磁头,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同时跟踪和擦除多个磁道,从而实现非常合理的操作。
即在第一种和第二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中共同使用的旋转消磁磁头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其磁道宽度较大。在利用第二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磁头进行记录之前,应用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并且擦除记录。
当共用的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的磁头宽度为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的两倍以上时,该旋转消磁磁头可同时跟踪并擦除多个磁道。从而除该旋转消磁磁头之外,不必向旋转磁头鼓上的多个旋转消磁头中的其它旋转消磁磁头提供大功率的高频消磁信号电流,从而可节省功率消耗。
本发明的第21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20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Tw1,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磁头的磁头宽度Hw1,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Tw2,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的磁头宽度Fw1和重写的磁道宽度Ow之间建立下述关系:
Fw1≥Hw1=Tw1>Tw2
Fw1≥Tw2×2和
Ow=Hw1-Tw2
这是本发明的第20方面的更具体说明。这里,第三公式可被修改为如下所示:
Ow=Tw1-Tw2
第二公式可被修改为如下所示:
Fw1≥(Tw1-Ow)×2=(Hw1-Ow)×2
因此,通过利用限定的旋转消磁磁头同时擦除多个磁道,可节省功率消耗。
本发明的第22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20和21方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第二种记录均衡器,识别记录格式的类型的格式识别部件;根据格式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选择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和第二种记录均衡器之一的均衡特征选择部件。这是本发明的第20和21方面的更具体说明。
即,记录均衡器不是一个均衡器,而是根据记录格式类型的数目使用多个均衡器,即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和第二种记录均衡器。为了识别这些多种记录均衡器,提供了格式识别部件,并且还提供了根据识别结果选择任一记录均衡器的均衡特征选择部件。
本发明的第22方面带来下述效果。格式识别部件识别记录格式是何种格式,并且把识别结果提供给均衡特征选择部件。均衡特征选择部件根据获得的识别结果选择记录均衡器。即,当识别结果指示第一种记录格式时,选择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当识别结果指示第二种记录格式时,选择第二种记录均衡器。从而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均衡特征方面的变化的时候,可实现记录相容性,同时通过利用限定的旋转消磁磁头同时擦除多个磁道,可节省功率消耗。
本发明的第23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9方面,其特征在于被构造成使用具有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较窄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以便执行第二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用于完成相对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来说较窄的磁道宽度的记录,并且被构造成共用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并且在第二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中,同时跟踪第二种记录格式的多个磁道,从而擦除记录。
在重写的情况下,重写之后处于有效状态的磁道的中心C极大地偏离记录磁头的中心C0(C和C0参见图15)。记录磁头的中心C0非常接近有效磁道的边缘,并且严重偏离有效磁道的中心C。朝着磁带的来自于记录磁头的磁通量相对于记录磁头的中心C0横向对称,中心C0附近的磁通量的变化非常类似于记录电流的变化。当逐渐远离中心C0时,在磁记录状态下混合更多的错误。由于这样的原因,从磁记录精度的观点来看,重写引起的中心的偏离是决不理想的。
即,在本发明的第20方面,需要重写,但是在本发明的第23方面中,由于最佳记录磁头被用于各种记录格式,在任意记录格式下磁头宽度都是最佳的,因此不需要重写。于是,消除了起因于重写的中心偏离,并且在磁记录中记录磁头的中心和记录磁道的中心始终相符,从而磁记录精度极佳。
特别地,除磁头宽度之外,各种记录格式下的记录磁头还在各个方面存在不同,例如大小、形状、方位角、磁头缝隙的形状和大小、磁芯材料、晶体结构、线圈匝数、耐磨性、磁导率、饱和磁通密度、矫顽力、高频磁特性、表面光滑度、合理价格和生产率等等。于是,在只利用一个公用磁头重写的情况下,记录特性离最佳状态差得很远。相反,根据本发明的第23方面,通过利用每种记录格式的专业用途磁头,可使每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特性达到最优。
如果多个旋转磁头鼓被用于单独的记录格式,则在技术、空间和成本上这是一个极大的缺点。相反在本发明的23方面中,通过在一个公用旋转磁头鼓上安装不同记录格式的多种记录磁头,在技术、空间和成本方面这是有利的,同时通过利用限定的旋转消磁磁头同时擦除多个磁道,可节省功率消耗。
本发明的第24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23方面,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Tw1,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磁头的磁头宽度Hw1,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Tw2,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磁头的磁头宽度Hw2,和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的磁头宽度Fw1之间建立下述关系:
Fw1≥Hw1=Tw1>Tw2
Fw1≥Tw2×2;和
Hw2=Tw2
这是本发明的第23方面的更具体说明。这里,第三公式可被修改为如下所示:
Fw1≥Hw2×2
因此,通过利用限定的旋转消磁磁头同时擦除多个磁道,可节省功率消耗。
本发明的第25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23和24方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均安装在旋转磁头鼓上的具有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的第一种记录磁头和具有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的第二种记录磁头,识别记录格式类型的格式识别部件,以及根据格式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在从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到第一种记录磁头的系统的开/关状态和从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到第二种记录磁头的系统的开/关状态之间进行对立转换的对立开/关转换部件。
即,除了第一种记录均衡器,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和格式识别部件之外,在同一个旋转磁头鼓上安装磁头宽度相互不同的第一种记录磁头和第二种记录磁头,另外还设置对立开/关转换部件,在开/关状态方面,对立转换从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到对应的记录磁头的系统和从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到对应的记录磁头的系统。
本发明的第25方面带来下述效果。格式识别部件识别记录格式是何种模式,并且把识别结果提供给对立开/关转换部件。根据获得的识别结果,对立开/关转换部件转换记录均衡器和记录磁头。即,当识别结果指示第一种记录格式时,对立开/关转换部件选择从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到第一种记录磁头的系统,当识别结果指示第二种记录格式时,对立开/关转换部件选择从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到第二种记录磁头的系统。从而,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均衡特征方面的变化,可实现记录相容性。
此外,第一种记录磁头具有遵守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第二种记录磁头具有遵守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于是在两种记录格式下记录特性都是最佳的。此外,由于第一种和第二种记录磁头安装在公用的旋转磁头鼓上,在技术、空间和费用上这都是有利的,并且不需要本发明的第20方面中需要的重写,另外通过利用限定的旋转消磁磁头同时擦除多个磁道,可节省功率消耗。
本发明的第26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9-25方面,其特征在于在于被构造成即使在第二种记录格式下进行记录时,在旋转消磁控制磁头系统中向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提供消磁信号。从其它观点来看,在按照第二种记录格式记录时,意味着存在旋转消磁模式和不执行旋转消磁的其它模式。
本发明的第27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9-25方面,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由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的带速。
根据记录格式的不同,磁带类型也发生变化,通常带速同时发生变化。于是需要根据正在使用的磁带改变带速,以及选择适合于记录格式,即正在使用的磁带的均衡特征。本发明的这一方面说明了这一点。
本发明的第27方面带来下述效果。格式识别部件识别记录格式是何种格式,并且根据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另外根据识别结果控制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从而改变带速。于是,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均衡特征方面的变化,并对应于基于磁带类型的带速方面的变化的时候,可实现记录相容性。另外,如上所述,通过由限定的旋转消磁磁头同时擦除多个磁道,可节省功耗。
本发明的第28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器涉及本发明的第15-27方面,其特征在于记录格式是DVCPRO格式和DV格式。在实现DVCPRO格式和DV格式之间的记录相容性的磁记录器中,如上所述,通过由限定的旋转消磁磁头同时擦除多个磁道,可节省功耗。
本发明第29方面的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的特征在于除了本发明的第1-28方面的磁记录器的功能外,还包括按照多种格式记录的磁带的再现相容性。
于是根据本发明的第29方面,不仅可实现记录相容性,而且还可实现再现相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例证实施例1中的DVCPRO/DV相容型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例证实施例1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再现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例证实施例1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例证实施例1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磁带盘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例证实施例1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旋转消磁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例证实施例1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控制磁头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例证实施例1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提示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表示例证实施例1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例证实施例1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格式识别部件的方框图。
图10是当指定例证实施例1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格式时的屏幕显示状态图。
图11是例证实施例1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对应于DVCPRO格式的旋转磁头鼓的结构图。
图12是例证实施例1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旋转磁头鼓的侧视图。
图13是例证实施例1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DVCPRO格式的磁道结构图。
图14是一般的DV格式的磁道结构图。
图15是是例证实施例1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重写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例证实施例2中的DVCPRO/DV相容型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17是表示例证实施例2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再现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18是表示例证实施例2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19是例证实施例2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对应于DVCPRO格式的旋转磁头鼓的结构图。
图20是例证实施例2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旋转磁头鼓的侧视图。
图21是例证实施例2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DVCPRO格式的磁道结构图。
图22是例证实施例2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DV格式的磁道结构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例证实施例3中的DVCPRO/DV相容型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的DVCPRO格式的磁道结构图(记录和再现并行模式)。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例证实施例4中的DVCPRO/DV相容型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的旋转消磁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例证实施例4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DV格式记录模式下的重写的说明图。
图26是本发明的例证实施例4中的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DV格式记录模式下两磁道同时消磁操作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例证实施例5中的DVCPRO/DV相容型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的旋转消磁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8是本发明的例证实施例6中的DVCPRO/DV相容型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的两磁道同时消磁操作的说明图。
图29是本发明的例证实施例7中的DVCPRO/DV相容型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的DV格式记录模式下两磁道同时消磁操作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作为现有技术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的包含摄像机的数字VTR的例子的便携式摄像机“DVCPRO”记录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31是表示作为现有技术数字再现设备例子的“DVCPRO”再现系统(演播室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32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便携式摄像机“DVCPRO”的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33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便携式摄像机“DVCPRO”的磁带盘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34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便携式摄像机“DVCPRO”的旋转消磁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35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便携式摄像机“DVCPRO”的控制磁头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3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便携式摄像机“DVCPRO”的提示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37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便携式摄像机“DVCPRO”的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的例证实施例。下面的实施例是实现多种记录格式,即DVCPRO格式和DC格式的再现相容性和记录相容性的例子。
首先,说明再现相容性和记录相容性的所需条件。
在两种或更多种记录格式中,当使用磁化特性彼此不同的磁带,例如MP磁带(镀金属磁带)和ME磁带(蒸发金属磁带)时,为了在两种或多种记录格式中实现记录和再现相容性,必须考虑每种磁带中磁记录的特征。即必须研究每种磁带的均衡特征。否则不能实现正常或者令人满意的记录或再现。这是基本要点。
另外,在静止状态下磁带上的记录模式应完全相同。虽然磁带没有转动,为此目的,在每种格式下磁带上的磁迹角必须相同,因此必须确定下转鼓(lower cylinder)的磁迹角(提前角,lead angle)或鼓直径。
在DV格式和DVCPRO格式之间,鼓转速(9000rpm)和鼓直径(21.7毫米)相同,下转鼓的磁迹角(9.15°)和磁头结构也相同。于是,在静止状态下,DV格式和DVCPRO格式之间磁带上的记录模式是完全相同的。从其它观点考虑,只要磁带模式相同,则可自由设置鼓直径、下转鼓的磁迹角、转速和磁头结构。
下面说明DV格式和DVCPRO格式中带速和磁道间距之间的关系。
就DV格式来说,带速为18.83毫米/秒。当磁带从静止状态直接开始以该速度转动时,磁迹角从静止状态下的9.15°升高到9.1668°。但是该值是在没有施加张力的条件下测得的,当施加张力时会导致轻微的差别。当计算下一磁头接触磁带的位置时,从静止状态下被跟踪的磁道的中心到下一磁道的中心的距离为10微米。当磁带持续以该速度转动时,每隔10微米把下一磁道引到磁带上。从而DV格式的磁道间距被确定为10微米。
就DVCPRO格式来说,由于带速为33.82毫米/秒,静止状态下为9.15°的磁迹角被升高到9.1784°。当计算下一磁头接触磁带的位置时,该位置在静止状态下被跟踪的位置之后18微米。当磁带持续以该速度转动时,每隔18微米把下一磁道引到磁带上。从而DVCPRO格式的磁道间距被确定为18微米。
从而,为了实现记录相容性和再现相容性,根据每种格式的磁道间距确定带速。即,根据遵守DVCPRO格式的旋转磁头鼓,当以33.82毫米/秒的带速记录时,以约为9.17°的磁迹角,在磁道宽度为18微米的记录磁道中进行DVCPRO格式记录,或者当以18.83毫米/秒的带速记录时,以相同的磁迹角在磁道宽度约为10微米的记录磁道中可进行DV格式记录。
顺便提及,如本发明的第八方面说明的那样,如果只在记录方面要求磁带相容性,则带速是任意的,并且与格式的变化无关,可使用特定的带速。
例证实施例1中说明了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方式,下面具体说明例证实施例1的DVCPRO/DV相容型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下述例证实施例1-3涉及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要求重写的DVCPRO/DV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
(例证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例证实施例1中的DVCPRO/DV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系统1000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图2是其再现系统2000的方框图,图3是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的方框图,图4是磁带盘控制系统4000的方框图,图5是旋转消磁控制系统5000的方框图,图6是控制磁头控制系统6000的方框图,图7是提示控制系统7000的方框图,图8是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的方框图,图9是格式识别部件的方框图,图10当指定格式时的屏幕显示状态图,图11是对应于DVCPRO格式的旋转磁头鼓的结构图,图12是其旋转磁头鼓的侧视图,图13是DVCPRO格式的磁道结构图,图14是一般的DV格式的磁道结构图,图15是重写的说明图。
在表示本例证实施例的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系统1000的方框图的图1中,附图标记11是模/数接口,12是混洗(shuffling)部件,13是混洗存储器,14是DCT部件(离散余弦变换部件),15是自适应量化部件,16是可变长度编码部件,17是纠错/解混洗部件,18是解混洗存储器,19是24-25调制部件,20是缓冲器,21p是DVCPRO的第一记录均衡器,22p是DVCPRO的第一记录放大器,23p是DVCPRO的第一电流控制部件,24p是DVCPRO的第二记录均衡器,25p是DVCPRO的第二记录放大器,26p是DVCPRO的第二电流控制部件,H(REC1)是第一记录磁头,H(REC2)是第二记录磁头,30是视频信号处理部件,这些组成元件和现有技术(图30)相同。
作为本例证实施例的新的组成元件,附图标记821d是DV格式的第一记录均衡器,822d是DV格式的第一记录放大器,823d是DV格式的第一电流控制部件,824d是DV格式的第二记录均衡器,825d是DV格式的第二记录放大器,826d是DV格式的第二电流控制部件,27是第一均衡特征选择部件,28是第二均衡特征选择部件,800是格式识别部件。
对于DVCPRO格式和DV格式来说,视频信号处理部件30相同。
来自视频信号处理部件30的数字数据通过缓冲器20被提供给四个系统。
在第一个系统中,数据被提供给DVCPRO的第一记录均衡器21p,并且接下来被送入第一记录放大器22p,记录电流由第一电流控制部件23p控制,并且被发送给第一均衡特征选择部件27。
在第二个系统中,数据被提供给DVCPRO的第二记录均衡器24p,并且接下来被送入第二记录放大器25p,记录电流由第二电流控制部件26p控制,并且被发送给第二均衡特征选择部件28。
这些记录均衡器21p、24p,记录放大器22p、25p和电流控制部件23p、26p用于控制适合于DVCPRO格式记录的均衡特征和记录电流。
在第三系统中,数据被提供给DV的第一记录均衡器821d,并且接下来被送入第一记录放大器822d,记录电流由第一电流控制部件823d控制,并且被发送给第一均衡特征选择部件27。
在第四系统中,数据被提供给DV的第二记录均衡器824d,并且接下来被送入第二记录放大器825d,记录电流由第二电流控制部件826d控制,并且被发送给第二均衡特征选择部件28。
这些记录均衡器821d、824d,记录放大器822d、825d和电流控制部件823d、826d用于控制适合于DV格式记录的均衡特征和记录电流。
格式识别部件800确定用户当前设置的记录模式是DVCPRO格式记录还是DV格式记录,并且根据识别结果向必要部件发送格式识别信号Sf。
格式识别部件800不仅与图1中的记录系统1000相连,而且还与图2中的再现系统2000、图3中的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图4中的磁带盘控制系统4000、图5中的旋转消磁控制系统5000、图6中的控制磁头控制系统6000及图7中的提示控制系统7000相连。
后面将参考图9和图10说明格式识别部件800的具体结构和操作。
格式识别信号Sf的输出目的地是图1的方框图中的第一均衡特征选择部件27和第二均衡特征选择部件28。
为了描述来自于格式识别部件800的格式识别信号Sf,把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描述为“Sf(dvcpro)”,把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描述为“Sf(dv)”。
当格式识别信号Sf是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时,第一和第二均衡特征选择部件27、28选择来自于DVCPRO的第一和第二记录放大器22p、25p的记录数据信号,并且发送给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REC1)和H(REC2)。
随着图11中所示的旋转磁头鼓200的转动,第一记录磁头H(REC1)和第二记录磁头H(REC2)交替跟踪磁带,记录数据信号由这两个记录磁头H(REC1)和H(REC2)直接记录到磁带中。
这样,当格式识别部件800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时,选择DVCPRO格式记录,以及适合于用作其磁带的MP磁带(镀金属磁带)的均衡特征,用于记录电流控制的记录均衡器21p、24p,记录放大器22p、25p和电流控制部件23p、26p,并且,处于适合于DVCPRO格式记录状态的记录数据信号被提供给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REC1)和H(REC2)。
当格式识别信号Sf是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时,第一和第二均衡特征选择部件27、28选择来自于DV的第一和第二记录放大器822d、825d的记录信号数据,并且发送给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REC1)和H(REC2)。
这样,当格式识别部件800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时,选择DV格式记录,以及适合于用作其磁带的ME磁带(蒸发金属磁带)的均衡特征,用于记录电流控制的记录均衡器821d、824d,记录放大器822d、825d和电流控制部件823d、826d,并且,处于适合于DV格式记录状态的记录数据信号被提供给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REC1)和H(REC2)。
在表示再现系统2000的电气结构的图2中,附图标记H(PB1)是第一再现磁头,H(PB2)是第二再现磁头,41是第一磁头放大器,42是第二磁头放大器,43是再现放大器,44是AGC部件(自动增益控制部件),45p是DVCPRO的再现均衡器,46d是DC的再现均衡器,47是均衡特征选择部件,48是24-25解调部件,49是纠错/混洗部件,50是混洗存储器,51是可变长度解码部件,52是反向自适应量化部件,53是反向DCT部件,54是解混洗部件,55是解混洗存储器,56是D/A转换器,60是视频信号处理部件,800是格式识别部件,图2中的结构和现有技术(图31)完全相同。
在表示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的电气结构的图3中,附图标记70是主导轴电机,71是FG(频率发生器)放大器,72是FG检测器,73是内部目标值计数器,74是FG误差检测器,75是ATF(自动磁道定位)误差检测器,76是ATF误差放大器,77是加法器,78是误差放大器,79是主导轴电机驱动器,80是速度控制部件,85是相控部件,这些组成元件和现有技术(图32)完全相同。
作为本例证实施例的新的组成元件,附图标记831是目标值计数器控制部件,832是误差放大器增益控制部件。附图标记800是格式识别部件。
速度控制部件80的基本操作如下所述。即,从主导轴电机70发出的主导轴FG脉冲(主导轴每旋转一周为294个脉冲)被提供给主导轴FG放大器71并被放大,随后被提供给FG检测器72,在FG误差检测器74中比较FG检测器72的输出和内部目标值计数器73的计数值,并且发出误差分量。
相控部件85的基本操作如下所述。即,来自RF电路的ATF信号被送ATF误差检测器75,并且检测磁道偏差量,其输出被提供给ATF误差放大器76。
在总计来自FG误差检测器74的误差分量和来自ATF误差检测器76的误差分量之后,和数被提供给误差放大器78,并且作为控制信号被送入主导轴电机驱动器79中,主导轴电机驱动器79按照该控制信号驱动主导轴电机70。
当格式识别部件800发出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时,目标值计数器控制部件831在内部目标值计数器73中设置适合于DVCPRO格式记录的计数器目标值。该计数器目标值大于DV格式记录情况下的计数器目标值。它对应于DVCPRO格式记录的带速(33.82毫米/秒),具体被设置为1580Hz(一个FG脉冲周期的频率)。
在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的情况下,误差放大器增益控制部件832在ATF误差放大器76中设置适合于DVCPRO格式记录的增益。具体地说,该增益被设置成和DV格式记录的情况相比约大10%的数值。
当格式识别部件800发出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时,目标值计数器控制部件831在内部目标值计数器73中设置适合于DV格式记录的计数器目标值。该计数器目标值小于DVCPRO格式记录情况下的计数器目标值。它对应于DV格式记录的带速(18.83毫米/秒),具体被设置为879Hz(一个FG脉冲周期的频率)。
这样设置的原因如下所述。主导轴每转一周,从主导轴电机70发出的主导轴FG脉冲的数目为294。在DVCPRO格式记录模式和DV格式记录模式下都是这样,并且和带速的波动无关,保持恒定。发出一个基准脉冲所需的时间,即周期,随带速的变化而变化。
FG误差检测器74把输出主导轴FG脉冲的一个基准脉冲所需的时间,即周期,和来自内部目标值计数器73的时间数据进行比较,并且把差值发送给加法器77。
在格式识别信号Sf(dv)的情况下,误差放大器增益控制部件832在ATF误差放大器76中设置适合于DV格式记录的增益。和DVCPRO的情况相比,该增益值较小,具体地说,该增益被设置成和DVCPRO格式记录的情况相比约小20%的数值。
这种差别起因于要使用的磁带,即在DVCPRO格式记录中使用的MP磁带和在DV格式记录中使用的ME磁带。
从而,增益被调整,AFT误差放大器76把被恰当调整成和DVCPRO格式记录情况下相同水平的误差信号发送给加法器77。
这样,在加法器77中累积起因于带速的误差分量和起因于磁带差异的误差分量。在误差放大器78中进一步放大总的误差分量,并将其作为控制信号提供给主导轴电机驱动器79,根据该控制信号,主导轴电机驱动器79驱动主导轴电机70。
从而,当格式识别部件800指示DV格式记录时,设置适合于DV格式记录的带速。当格式识别部件800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时,设置适合于DVCPRO格式记录的带速。
在表示磁带盘控制系统4000的电气结构的图4中,附图标记310是送带侧磁带盘电机,311是送带侧FG放大器,312是送带侧FG检测器,320是收带侧磁带盘电机,321是收带侧FG放大器,322是收带侧FG检测器,330是收带直径和速度计算部件,313是送带侧张力控制放大器,314是送带侧磁带盘驱动器,323是收带侧张力控制放大器,324是收带侧磁带盘驱动器,351是送带侧张力传感器,352是张力传感器放大器,354是误差放大器,355是加法器,这些组成元件和现有技术(图33)相同。
作为本例证实施例中的新的组成元件,附图标记841是目标电压转换控制部件,842是目标电压输出部件。附图标记800是格式识别部件。
在来自收带侧磁带盘电机320的FG(频率发生器)信号被送入收带侧FG放大器321并被收带侧FG放大器321放大之后,该FG信号被送入收带侧FG检测器322,检测结果被送入收带直径和速度计算部件330,根据该信息计算的结果作为收带侧张力控制电压被提供给收带侧张力控制放大器323,并且作为收带侧磁带盘转矩控制电压被提供给收带侧磁带盘驱动器324。收带侧磁带盘驱动器324根据提供的控制电压驱动收带侧磁带盘电机320。
另一方面,来自送带侧磁带盘电机310的FG信号被送入送带侧FG放大器311并被送带侧FG放大器311放大,放大后的FG信号被送入送带侧FG检测器312,检测结果被送入收带直径和速度计算部件330,根据该信息计算的结果作为送带侧张力控制电压被提供给送带侧张力控制放大器313,并且作为磁带盘转矩控制电压被提供给加法器355。
送带侧张力传感器351检测的张力电压在张力传感器放大器352中被放大,并被送入误差放大器354。在误差放大器354中,获得来自目标电压输出部件842的送带侧张力目标值的电压和检测的张力电压的差值,并且将其发送给加法器355。按照DVCPRO格式或者DV格式的记录格式,改变来自于目标电压输出部件842的目标电压。在加法器355中计算来自送带侧张力控制放大器313的张力控制电压和来自误差放大器354的张力控制电压的和数,并且把求和结果的最终张力控制电压作为磁带盘转矩控制电压提供给送带侧磁带盘驱动器314。送带侧磁带盘驱动器314根据提供的控制电压驱动送带侧磁带盘电机310。
当格式识别部件800发出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时,目标电压转换控制部件841指令目标电压输出部件842发出适合于DVCPRO格式记录的目标电压,和DV格式记录的情况相比,该目标电压较大。这是因为在DVCPRO格式记录中使用的MP磁带(镀金属磁带)的厚度较大,需要更大的张力。对应于送带侧出口约为52.9×10-3N(牛顿)(5.4克重)的张力的电压被用作DVCPRO格式记录情况下的目标值。
当格式识别部件800发出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时,目标电压转换控制部件841指令目标电压输出部件842发出适合于DV格式记录的目标电压,和DVCPRO格式记录的情况相比,该目标电压较小。这是因为DV格式记录中使用的ME磁带(蒸发金属磁带)的厚度较小,较小的张力就足够了。对应于送带侧出口约为44.1×10-3N(牛顿)(4.5克重)的张力的电压被用作DV格式记录情况下的目标值。
在表示旋转消磁控制系统5000的电气结构的图5中,附图标记401是旋转消磁振荡器,402是旋转消磁控制部件,403是第一旋转消磁放大器,404是第二旋转消磁放大器,H(FE1)是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2)是第二旋转消磁磁头,这些组成元件和现有技术(图34)相同。
作为本例证实施例的新的组件元件,附图标记851是第一旋转消磁电流控制部件,852是第二旋转消磁电流控制部件。附图标记800是格式识别部件。
在DVCPRO格式记录中,使用MP磁带(镀金属磁带)。在较低的频率下把作为跟踪伺服基础的ATF(自动磁道定位)引导信号记录在该磁带中,但是当频率低时,记录层会更深。就MP磁带来说,矫顽力较大,深层记录的倾向更强。于是,为了在下一次记录之前擦除已牢固记录到磁带中的引导信号,就需要旋转消磁,并且必须向这些旋转消磁磁头H(FE1)、H(FE2)提供功率较强并且频率较高的擦除信号。
当格式识别部件800发出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时,和现有技术一样,激活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电流控制部件851、852的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放大器403、404。
这样,来自旋转消磁振荡器401的高频振荡信号被提供给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放大器403、404,在这些放大器由旋转消磁控制部件402恰当控制的同时,用于消磁的高频电流被提供给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1)、H(FE2)。
相反,在DV格式记录的情况下使用ME磁带。由于ME磁带的矫顽力较低,和MP磁带相比较少发生深层记录,仅仅通过简单的重写,在擦除已记录的引导信号的同时就能够进行新的记录。于是在DV格式中一般不需要旋转消磁。
因此,当格式识别部件800发出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时,停用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电流控制部件的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放大器403、404。从而,用于擦除的较高频率的消磁电流信号不被送入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1)、H(FE2)。从而避免无用的功率消耗。
或者,可以不通过停止旋转消磁放大器403、404来截断对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1)、H(FE2)的电流供给,而停止旋转消磁振荡器401。或者通过在电流通路中的任意位置插入开关,在DVCPRO格式记录或DV格式记录中通过开关的开/关控制打开或关闭旋转消磁。
根据情况,在DV格式记录中,如果希望可靠地擦除低频分量,则最好执行旋转消磁,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其它操作过程完成旋转消磁。
在表示控制磁头控制系统6000的电气结构的图6中,附图标记500是伺服微计算机,501是控制振荡器,502是控制放大器,503是控制再现放大器,H(CTL)是控制磁头,这些组成元件和现有技术(图35)相同。
作为本例证实施例中的新的组成元件,附图标记861是用于控制的振荡器控制部件。附图标记800是格式识别部件。
在日常用途的DV格式记录中,不存在控制磁道的概念。在VHS中,存在用于跟踪伺服的控制磁道的标准,但是在DV格式中,由于ATF(自动磁道定位)的引导信号被记录在深层记录磁道中,因此不需要控制磁道。
相反在专业用途DVCPRO格式中,引导信号被用于ATF(自动磁道定位),另外还利用记录在控制磁道中的用于跟踪伺服的控制信号。例如,当磁带从停止状态起动时,在找到磁道之前需要时间,并且在只利用ATF的情况下响应较差。通过利用记录在控制磁道中的控制信号,可立即引起跟踪伺服。从而,通过快速起动,操作被转换到ATF。于是整体上起动较快,同时提高了跟踪精度。
由于这样的情况,操作如下所述。
当格式识别部件800发出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时,和现有技术一样,用于控制的振荡器控制部件861激活控制振荡器501。在控制振荡器501中调制来自于伺服微计算机500的控制信号,并且通过控制放大器502从控制磁头H(CTL)把控制信号记录到磁带的控制磁道中。
当再现时,来自控制磁头H(CTL)的信号通过控制再现放大器503被送入伺服微计算机500。
相反,当格式识别部件800发出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时,用于控制的振荡器控制部件861停用控制振荡器501。于是,不向控制磁头H(CTL)提供控制信号,不在磁带的控制磁道中记录控制信号。从而可避免无用的功率消耗。
或者,可以不停止控制振荡器501的振荡,而停止控制放大器502。或者通过在电流通路中的任意位置插入开关,在DVCPRO格式记录或DV格式记录中,借助开关的开/关控制,打开或关闭控制信号记录。
在表示提示控制系统7000的电气结构的图7中,附图标记601是音频模拟部件,602是提示记录放大器,603是偏置振荡器,604是加法器,H(CUE)是提示磁头,这些组成元件和现有技术(图36)相同。
作为本例证实施例的新的组成元件,附图标记871是振荡器控制部件。附图标记800是格式识别部件。
在日常用途的DV格式记录中,不存在提示磁道的概念。相反在专业用途DVCPRO格式中,借助再现声音搜索编辑时的插入点。在借助快进(FF)或倒带(REW)的搜索操作中,从记录磁道再现的PCM记录音频信号是断断续续的。为了对此做出补偿,把模拟音频信号也记录在提示磁道中。由于模拟记录的缘故,在搜索操作中并不中断来自提示磁头H(CUE)的再现音频信号。
由于这样的情况,操作如下所述。
当格式识别部件800发出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时,振荡器控制部件871激活偏置振荡器603。从而和现有技术一样,音频模拟信号被送入提示记录放大器602,加上来自偏置振荡器603的偏置振荡信号,并且从提示磁头H(CUE)把模拟音频信号记录在磁带上的提示磁道中。
相反,当格式识别部件800发出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时,振荡器控制部件871停用偏置振荡器603。于是,不向提示磁头H(CUE)提供音频信号,模拟音频信号不被记录到磁带的提示磁道中。从而,可避免无用的功率消耗。
或者,可以不停止偏置振荡器603的振荡,而停止提示记录放大器602。或者通过在电流通路中的任意位置插入开关,在DVCPRO格式记录或DV格式记录中可借助开关的开/关控制,打开或关闭提示记录。
图8是表示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该结构和图37中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相同。
图9是表示格式识别组件800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在图9中,附图标记801是菜单操作部件,802是菜单识别部件,803是控制部件,804是菜单显示控制部件,805是菜单显示部件。图10表示在菜单显示部件805中显示的菜单显示的一个例子。
借助菜单操作部件801,改变菜单屏幕的设置值,并把该信息提供给菜单识别部件802,识别结果被提供给控制部件803。在控制部件803中,根据菜单识别部件802的结果,通过菜单显示控制部件804改变菜单显示部件805的显示,发出相关控制信号,即格式识别信号Sf(或者为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或者为格式识别信号Sf(dv))。
图11表示从轴心方向观察的遵守DVCPRO格式的旋转磁头鼓200的磁头结构。如图11中所示,第一记录磁头H(REC1)和第二记录磁头H(REC2)相互间隔180°安装在上转鼓(upper cylinder)上,所述上转鼓在旋转磁头鼓200上转动,并且,在上转鼓上,在和记录磁头H(REC1)和H(REC2)的相位偏差为90°的位置,相互间隔180°安装第一再现磁头H(PB1)和第二再现磁头H(PB2)。此外,在上转鼓上,在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记录磁头H(REC1)和H(REC2)的上方附近,安装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1)和H(FE2)。
图12表示沿圆周方向形成的旋转磁头鼓200的磁头结构。沿轴心方向把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布置在第一记录磁头H(REC1)的上方,并且如图13中的磁道结构所示,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在第一记录磁头H(REC1)之前二个磁道的位置。
沿旋转磁头鼓200的轴心方向把第一再现磁头H(PB1)布置在第一记录磁头H(REC1)的下方,并且如图13中的磁道结构所示,第一再现磁头H(PB1)在第一记录磁头H(REC1)之后90°的位置。
旋转磁头鼓200的直径为21.7毫米,在DVCPRO格式记录模式和DV格式记录模式中其转速均为9000rpm。
图13表示DVCPRO格式的磁带模式。下面对其进行说明。附图标记950是磁带,951是ITI(插入和跟踪信息)区段,952是音频区段,953是视频区段,954是子码区段。附图标记955是控制磁道,956是提示磁道。
ITI区段951是记录用于插入编辑的跟踪信息的区域,具体地说是记录各个区段的位置信息和识别码(关于磁道的位置检测)。在插入编辑时,通过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REC1)和H(REC2)再现该ITI区段951,从而实现沿磁道纵向方向的精确跟踪和精确插入位置控制。
音频区段952是记录数字音频信息的区域,并且在AUX(音频辅助数据)部分中,还记录诸如编辑开始和终止信号、每帧的样本数目之类的信息。存在两个声道,在NTSC(525/60)中,每5个磁道交替记录各个声道。
视频区段953是记录数字视频信息的区域,准备好的字幕信号(closed caption signal)等记录在VAUX(视频辅助数据)部分中。一帧信息记录在10个磁道中。
在子码区段953中,记录时间代码和记录日期(遵守SMPTE/EBU的磁带管理信息)。为了在高速再现中同样再现数据,同步块(syncblock)长度比其它区段中的短,并且通过交叠记录数据。
通过由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REC1)和H(REC2)交替跟踪磁带950,记录数据信号呈数字状态被记录到磁带中。相邻磁道彼此紧密接触,处于没有保护间隔的状态。
图14表示DV格式的磁带模式。在ITI区段951、音频区段952、视频区段953和子码区段954的形式方面,螺旋状扫描磁道和DVCPRO格式完全相同。同时在DV格式中,对应于DVCPRO格式中的控制磁道955和提示磁道956的区域是作为可选磁道的空白区域。相邻磁道彼此紧密接触,处于没有保护间隔的状态。
在图13的DVCPRO格式记录模式下的磁带模式中,磁道宽度为18微米,而在图14中的DV格式记录模式下的磁带模式中,磁道宽度为10微米。在具有较宽磁道宽度的DVCPRO格式中,难以产生跟踪错误,可靠性较高。
在图11和图12中遵守DVCPRO格式的旋转磁头鼓200中,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REC1)和H(REC2)的磁头宽度为18微米。第一和第二再现磁头H(PB1)和H(PB2)的磁头宽度为21微米,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1)和H(FE2)的磁头宽度也是21微米。
如图15中所示,在该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中,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通过在具有遵守DVCPRO格式的18微米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REC1)和H(REC2)中重写,以遵守DV格式的10微米的磁道宽度和10微米的磁道间距记录数据。
此时的带速为遵守DV格式的18.83毫米/秒。即,依据来自格式识别部件800的指定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在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中,根据由目标值计数器控制部件831设置的内部目标值计数器73的对应于DV格式的目标值,以及由误差放大器增益控制部件832设置的ATF误差放大器76的对应于DV格式的增益,确定该带速。
对于使磁带950由磁头宽度为18微米的第一记录磁头H(REC1)跟踪的奇数磁道971来说,被磁头宽度为18微米的第二记录磁头H(REC2)连续跟踪的偶数磁道972被重写(OW)8微米,从而有效奇数磁道971a的磁道宽度变成遵守DV格式的10微米。
类似地,对于使磁带950被第二记录磁头H(REC2)跟踪的偶数磁道972来说,被第一记录磁头H(REC1)连续跟踪的奇数磁道973被重写(OW)8微米,从而有效偶数磁道972a的磁道宽度变成遵守DV格式的10微米。
此外,对于使磁带950被第一记录磁头H(REC1)跟踪的奇数磁道973来说,被第二记录磁头H(REC2)连续跟踪的偶数磁道974被重写(OW)8微米,从而有效奇数磁道973a的磁道宽度变成遵守DV格式的10微米。
重写之后有效的磁道971a、972a和973a和图14中所示的DV格式记录模式中的记录结构相同。即,通过利用具有遵守DVCPRO格式的磁头宽度为18微米的记录磁头H(REC1)和H(REC2)的旋转磁头鼓200,在旋转磁头鼓200的相同转速下,仅仅通过调整带速,即可实现DV格式的记录。这样,如上所述,同时完成均衡特征调整、磁带张力调整、旋转消磁停止、控制信号停止和提示记录停止。
(*1)
下面参考图15说明重写中的问题。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通过利用具有遵守DVCPRO格式的18微米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REC1)和H(REC2)进行重写,在遵守DV格式的10微米磁道宽度和10微米的磁道间距的情况下记录数据。此时的带速为遵守DV格式的18.83毫米/秒。
对于使磁带被磁头宽度为18微米的第一记录磁头H(REC1)跟踪的奇数磁道971来说,被磁头宽度为18微米的第二记录磁头H(REC2)连续跟踪的偶数磁道972被重写(OW)8微米,从而有效奇数磁道971a的磁道宽度变成遵守DV格式的10微米。
类似地,对于使磁带950被第二记录磁头H(REC2)跟踪的偶数磁道972来说,被第一记录磁头H(REC1)连续跟踪的奇数磁道973被重写(OW)8微米,从而有效偶数磁道972a的磁道宽度变成遵守DV格式的10微米。
此外,对于使磁带950被第一记录磁头H(REC1)跟踪的奇数磁道973来说,被第二记录磁头H(REC2)连续跟踪的偶数磁道974被重写(OW)8微米,从而有效奇数磁道973a的磁道宽度变成遵守DV格式的10微米。
重写后有效的磁道971a、972a和973a和DV格式记录模式中的记录结构相同。
这样,重写后有效的磁道的中心C极大地偏离记录磁头的中心C。和10微米的有效磁道宽度相比,该偏离量μx=18/2-10/2=4微米。记录磁头的中心非常靠近有效磁道的边缘(1微米),严重偏离有效磁道的中心C。来自于记录磁头朝着磁带的磁通量相对于记录磁头的中心C横向对称,并且中心C附近的磁通量的变化非常类似于记录电流的变化。当远离中心C时,在磁记录状态下混合更多的错误。由于这种原因,从磁记录精度的观点来看,重写引起的中心偏离决不是理想的。(*2)
考虑到这些重写问题,在下述例证实施例中,安装遵守各种记录格式的多种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从而重写是不必要的。
其它例证实施例
下面说明其它例证实施例2-7
(例证实施例2)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例证实施例2中的DVCPRO/DV相容型磁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系统1000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图17是其再现系统2000的方框图,图18是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的方框图,图19是这里为DVCPRO/DC记录相容性新提出的旋转磁头鼓的结构图,图20是其旋转磁头鼓的侧视图,图21是DVCPRO格式的磁道结构图,图22是DV格式的磁道结构图。其它结构和例证实施例1相一致。
首先,作为预备组成元件,参考图19说明“旋转鼓上适合于多种不同记录格式中每一种的若干种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的安装”。
图19表示从轴心方向观察的旋转磁头鼓200的磁头构型。如图20中所示,相互间隔180°安装遵守DVCPRO格式的大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1)和H(pro REC2)。在旋转磁头鼓上转动的上转鼓上,在与记录磁头H(pro REC1)和H(pro REC2)偏离90°的位置,相互间隔180°安装遵守DV格式的小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1)和H(dv REC2)。旋转消磁磁头H(FE1)和H(FE2)在后面说明。
本说明中,关于遵守DVCPRO格式的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和遵守DV格式的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之间的安装相位偏差,即90°,只是一个例子。可任意确定该相位偏差。
在表示例证实施例2的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的记录系统1000的方框图图16中,作为本例证实施例中的新组成元件,附图标记27a是第一对立(antinomic)开/关转换部件,28a是第二对立开/关转换部件,H(pro REC1)、H(pro REC2)是图19和图20中说明的遵守DVCPRO格式的大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1)、H(dvREC2)是遵守DV宽度的小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
格式识别部件800也被添加到图18中的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中。
格式识别信号Sf的输出目的地是图16的方框图中记录系统1000中的第一对立开/关转换部件27a和第二对立开/关转换部件28a。
当格式识别信号Sf是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时,第一和第二对立开/关转换部件27a、28a连接用于DVCPRO的第一及第二记录放大器22p、25p和大磁头宽度的第一及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并且断开用于DV的第一及第二记录放大器822d、825d和小磁头宽度的第一及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的连接。即,DVCPRO系统被转换成激活状态,同时DV系统被相反地转换成停用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操作被称为“对立的”的原因。
在DVCPRO格式记录模式中,由于第一和第二对立开/关转换部件27a、28a的对立转换操作的结果,选择大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从而,随着图18中所示的旋转磁头鼓200的转动,大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和大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2)交替跟踪磁带,并且借助这两个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记录数据信号以数字数据的形式被直接记录到磁带中(参见图21)。
在该DVCPRO格式记录模式中,在图3中所示的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中把带速调整为遵守DVCPRO格式的33.82毫米/秒。旋转磁头鼓200的相位以图18中所示的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中的遵守DVCPRO格式的相位基准信号207为基础(后面将具体说明这些要点)。
当格式识别信号Sf是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时,第一和第二对立开/关转换部件27a、28a连接用于DV的第一及第二记录放大器822d、825d和小磁头宽度的第一及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并且断开用于DVCPRO的第一及第二记录放大器22p、25p和大磁头宽度的第一及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的连接。即,DV系统被转换成激活状态,同时DVCPRO系统被对立地转换成停用状态。
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中,由于第一和第二对立开/关转换部件27a、28a的对立转换操作的结果,选择小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并且随着图19中所示的旋转磁头鼓200的转动,小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dv REC1)和小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2)交替跟踪磁带,并且借助这两个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记录数据信号以数字数据的形式被直接记录到磁带中(参见图22)。
在此DV格式记录模式中,在图3中所示的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中把带速调整为遵守DV格式的18.83毫米/秒。旋转磁头鼓200的相位以图18中所示的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中90°相移之后遵守DV格式的相位基准信号207a为基础(后面将具体说明这些要点)。
从而,当格式识别部件800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时,借助第一和第二对立开/关转换部件27a、28a的对立转换操作,会选择符合DVCPRO格式记录及其MP磁带(镀金属磁带)的均衡特征,和对应的控制记录电流的记录均衡器21p、24p,记录放大器22p、25p及电流控制部件23p、26p,并且,处于适合于DVCPRO格式记录状态的记录数据信号被提供给由该对立转换操作选择的遵守DVCPRO格式的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
同样,当格式识别信号Sf是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时,借助第一和第二对立开/关转换部件27a、28a的对立转换操作,会选择符合DV格式记录及其ME磁带(蒸发金属磁带)的均衡特征,和对应的控制记录电流的记录均衡器821d、824d,记录放大器822d、825d及电流控制部件823d、826d,并且,处于适合于DV格式记录状态的记录数据信号被提供给由该对立转换操作选择的遵守DV格式的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
在表示再现系统2000的电气结构的图17中,在第一磁头放大器41中,遵守DVCPRO格式的大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REC1)和遵守DV格式的小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dv REC1)通过第一转换部件57连接。类似地,在第二磁头放大器42中,遵守DVCPRO格式的大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2)和遵守DV格式的小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2)通过第二转换部件58连接。当来自格式识别部件800的格式识别信号Sf是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时,第一和第二转换部件57、58选择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并且在格式识别信号Sf为格式识别信号Sf(dv)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转换部件57、58选择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
图18是表示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在图18中,附图标记200是旋转磁头鼓,201是FG放大器,202是FG检测器,203是目标值计数器,204是FG误差放大器,205是PG放大器,206是PG检测器,207是对应于DVCPRO格式的相位基准信号,208是PG误差放大器,209是加法器,210是鼓驱动器,这些组成元件和现有技术相同(图37)。
作为例证实施例2中的新组成元件,附图标记901是相移部件,902是相位基准选择部件。附图标记800是格式识别部件。
旋转磁头鼓200每转动一周发出4个FG(频率发生器)脉冲。鼓FG脉冲被提供给FG放大器201并且在FG放大器201中放大,之后被送入FG检测器202中。FG检测器202的输出(600Hz)被提供给FG误差放大器204,并且计算与目标值计数器203给出的目标值的差值。
另一方面,旋转磁头鼓200每转一周发出一个PG(脉冲发生器)脉冲。该鼓PG脉冲被提供给PG放大器205并且在PG放大器205中放大,之后被提供给PG检测器206。PG检测器206的输出(150Hz)被提供给PG误差放大器208。
在计算FG误差放大器204和PG误差放大器208的输出的和数之后,把该和数提供给磁头鼓驱动器210,控制旋转磁头鼓200。
在按照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记录中,使用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在按照DV格式记录模式的记录中,使用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由于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和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在旋转磁头鼓200上的安装位置彼此不同,为了使相位基准信号207移动对应于安装位置方面的差异的相位,需要相移部件901。在例证实施例2中,由于两种格式的记录磁头的安装位置偏离90°,因此相移部件901通过使遵守DVCPRO格式的相位基准信号207延迟90°产生遵守DV格式的相位基准信号207a。相位基准选择部件902根据来自格式识别部件800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或Sf(dv),把相位基准信号207或相位基准信号207a应用于PG误差放大器208。
来自PG误差放大器208的按照相位基准信号207或相位基准信号207a放大,从而调整相位的误差信号被发送给加法器299。在加法器299中,计算转速偏差和旋转磁头鼓200的相位偏离的和数。从而把总的误差分量作为控制信号提供给磁头鼓驱动器210,磁头鼓驱动器210根据该控制信号驱动旋转磁头鼓200。
这样,当格式识别部件800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时,按照适合于DVCPRO格式记录的旋转相位驱动旋转磁头鼓200,当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时,按照适合于DV格式记录的旋转相位驱动旋转磁头鼓200。根据伺服控制,在两种格式下,旋转磁头鼓200的转速均为9000rpm。
下面更具体地说明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根据来自格式识别部件800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相位基准选择部件902从相移部件901选择移相后的相位基准信号207a。通过输送遵守DVCPRO格式的相位基准信号207并且由相移部件901延迟90°,产生移相后的相位基准信号207a。参照在DVCPRO格式记录模式下进行记录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把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进行记录的第一记录磁头H(dv REC1)安装在沿旋转磁头鼓200的转动方向相对于上方(upper side)滞后90°的位置。在DVCPRO格式记录模式下进行记录的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2)和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进行记录的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2)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进行记录的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2)被布置在沿转动方向相对于上方滞后90°的位置。于是,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根据格式识别信号Sf(dv),相位基准选择部件902从相移部件901选择对应于DV格式的移相后的相位基准信号207a,而不是遵守DVCPRO格式的相位基准信号207,并将其提供给PG误差放大器208,从而在和安装位置的90°滞后相符的状态下控制旋转磁头鼓200的旋转相位。
图19表示从轴心方向观察的旋转磁头鼓200的磁头构型。前面已进行了说明,下面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即,遵守DVCPRO格式的大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相互间隔180°安装在旋转磁头鼓200的上转鼓上,遵守DV格式的小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相互间隔180°被安装在与上转鼓上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REC2)相位偏差90°的位置上。在上转鼓上,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1)、H(FE2)被安装在大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的沿转动方向的上方附近。
图20表示沿圆周方向得到的旋转磁头鼓200的磁头构型。沿轴心方向第一消磁磁头H(FE1)被布置在大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的上方,并且如图21中的磁道结构中所示,第一消磁磁头H(FE1)处于在大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之前两个磁道的状态。
小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dv REC1)沿旋转磁头鼓200的轴心方向被布置在大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的下方。相对于大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小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dv REC1)被滞后90°。
旋转磁头鼓200的直径为21.7毫米,在DVCPRO格式记录模式和DV格式记录模式下其转速均为9000rpm。
图21表示DVCPRO格式的磁带结构。这将在下面说明。在插入编辑时,通过由大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或者由小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dvREC1)、H(dv REC2)再现ITI区段951,实现磁道纵向方向的精确跟踪和精确插入位置控制。
磁带950被遵守DVCPRO格式的大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交替跟踪,记录数据信号直接呈数字形态被记录到磁带中。相邻的磁道彼此接触,处于没有保护间隔的状态。
图22表示DV格式记录模式下的磁带模型。在DV格式中,对应于DVCPRO格式中的控制磁道955和提示磁道956的区域均是作为可选磁道的空白区。相邻的磁道彼此接触,处于没有保护间隔的状态。
在图19和图20中所示的旋转磁头鼓200中,大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的磁头宽度为18微米。小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的磁头宽度为10微米。第一和第二消磁磁头H(FE1)、H(FE2)的磁头宽度为21微米。
在图21的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磁带模型中,由遵守DVCPRO格式的大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形成的记录结构的磁道宽度较宽,即为18微米。在这种记录模式下,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被停用。
在图22的DV格式记录模式的磁带模型中,由遵守DV格式的小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形成的记录结构的磁道宽度较窄,即为10微米。在这种记录模式下,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和旋转消磁磁头H(FE1)、H(FE2)被停用。
在这种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中,在DVCPRO格式记录模式下,如图21中所示,通过由遵守DVCPRO格式的18微米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在无保护间隔的情况下进行记录,在遵守DVCPRO格式的18微米的磁道宽度和18微米的磁道间距的条件下完成记录。
此时的带速为遵守DVCPRO格式的33.82毫米/秒。即,依据来自于格式识别部件800的指定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在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中根据由目标值计数器控制部件831设置的对应于内部目标值计数器73的遵守DVCPRO格式的目标值,和由误差放大器增益控制部件832设置的对应于ATF误差放大器76的遵守DVCPRO格式的增益,确定带速。
同时,在此DVCPRO格式记录模式下,在图18中所示的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中,依据来自于格式识别部件800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相位基准选择部件902选择遵守DVCPRO格式的相位基准信号207,并将其提供给PG误差放大器208,从而可按照适合于DVCPRO格式的状态控制旋转磁头鼓200的旋转相位。
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如图22中所示,通过由遵守DV格式的10微米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在无保护间隔的情况下进行记录,在遵守DV格式的10微米的磁道宽度和10微米的磁道间距的条件下完成记录。
此时的带速为遵守DV格式的18.83毫米/秒。即,依据来自于格式识别部件800的指定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在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中根据由目标值计数器控制部件831设置的对应于内部目标值计数器73的遵守DV格式的目标值,和由误差放大器增益控制部件832设置的对应于ATF误差放大器76的遵守DV格式的增益,确定带速。
同时,在此DV格式记录模式下,在图18中所示的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中,依据来自于格式识别部件800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相位基准选择部件902选择来自于相移部件901的经过90°移相后的相位基准信号207a。通过输送遵守DVCPRO格式的相位基准信号207,并由相移部件901延迟90°,产生90°移相后的相位基准信号207a。即,参照在DVCPRO格式记录模式下进行记录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把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进行记录的第一记录磁头H(dv REC1)安装在沿旋转磁头鼓200的转动方向相对于上方(upper side)滞后90°的位置。在DVCPRO格式记录模式下进行记录的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2)和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进行记录的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2)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进行记录的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2)被布置在沿转动方向相对于上方滞后90°的位置。于是,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根据格式识别信号Sf(dv),相位基准选择部件902选择来自于相移部件901的对应于DV格式的移相后的相位基准信号207a,而不是遵守DVCPRO格式的相位基准信号207,并将其提供给PG误差放大器208,从而在和记录磁头安装位置的90°滞后相符的状态下控制旋转磁头鼓200的旋转相位。这样,如上所述,同时进行均衡特征调整、磁带张力调整、旋转消磁停止、控制信号停止和提示记录停止。
下面说明再现操作。
(1)DVCPRO格式的磁带
这种模式下,在图17中所示的再现系统2000中,格式识别部件800向均衡特征选择部件47给出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从而选择DVCPRO的再现均衡器45p。
按照遵守DVCPRO格式的状态控制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磁带盘控制系统4000、旋转消磁控制系统5000、控制磁头控制系统6000、提示控制系统7000和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
该模式(1)被分成(1-1)和(1-2)。
(1-1)利用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作为再现磁头
在图17中所示的再现系统2000中,宽磁头选择信号S1作为再现磁头选择信号S被给予第一和第二转换部件57、58。从而,使大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通过第一转换部件57和第一磁头放大器41相连,大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2)通过第二转换部件58和第二磁头放大器42相连。
图21中所示的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REC2)作为再现磁头跟踪记录磁道并再现记录的信号。在图17中所示的再现系统2000中,再现信号通过第一和第二磁头放大器41、42,再现放大器43,AGC部件44,DVCPRO的再现均衡器45p和视频信号处理部件60,从作为再现磁头的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REC1)、H(pro REC2)发送给D/A转换器56。
(1-2)利用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作为再现磁头
在图17中所示的再现系统2000中,窄磁头选择信号S2作为再现磁头选择信号S被给予第一和第二转换部件57、58。从而,使小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dv REC1)通过第一转换部件57和第一磁头放大器41相连,小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2)通过第二转换部件58和第二磁头放大器42相连。
图22中所示的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REC2)作为再现磁头跟踪记录磁道并再现记录的信号。在图17中所示的再现系统2000中,再现信号按照和(1-1)相同的路线,从作为再现磁头的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发送给D/A转换器56。
(2)DV格式的磁带
这种模式下,在图17中所示的再现系统2000中,格式识别部件800向均衡特征选择部件47给出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从而选择用于DV格式的再现均衡器46d。
按照遵守DV格式的状态控制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磁带盘控制系统4000、旋转消磁控制系统5000、控制磁头控制系统6000、提示控制系统7000和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
该模式(2)被分成(2-1)和(2-2)。
(2-1)利用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作为再现磁头
这种情况下,和(1-1)中相同,以再现磁头选择信号S的形式给出宽磁头选择信号S1,该操作和上面所述完全相同。在无保护间隔的状态下,18微米的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REC2)伸到10微米磁道宽度的记录磁道的外侧,但是由于相邻磁道之间方位角的极性相反,因此不会产生串扰。
(2-2)利用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作为再现磁头
这种情况下,和(1-2)中相同,以再现磁头选择信号S的形式给出窄磁头选择信号S2,该操作和上面所述完全相同。
从而,在例证实施例2中,借助两种记录格式公用的一个信号处理电路及较小的修改,既适用于DV格式又适用于DVCPRO格式。
只有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才可用作再现磁头。即,在不利用第一和第二转换部件57、58的情况下,大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可直接与第一磁头放大器41相连,大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2)可直接与第二磁头放大器42相连。
相反,只有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才可用作再现磁头。即,在不利用第一和第二转换部件57、58的情况下,小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dv REC1)可直接与第一磁头放大器41相连,小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2)可直接与第二磁头放大器42相连。
(例证实施例3)
在例证实施例3中,在DVCPRO格式记录模式下,在利用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记录的同时,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被用作再现磁头,可同时进行记录和再现。这种记录和再现同时进行的操作被称为记录-再现并行模式。
在例证实施例3中,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的结构和例证实施例2中的结构相同。于是,这里直接应用图16-图22中的结构。
在记录-再现并行模式下,在图17中所示的再现系统2000中,记录-再现并行模式信号S3被给予第一和第二转换部件57、58。从而,使小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dv REC1)通过第一转换部件57和第一磁头放大器41相连,小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2)通过第二转换部件58和第二磁头放大器42相连。同时,格式识别部件800向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3000、磁带盘控制系统4000、旋转消磁控制系统5000、控制磁头控制系统6000、提示控制系统7000和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8000提供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此外,还把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提供给再现系统2000中的均衡特征选择部件47。
下面参考图23说明该操作。
被大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跟踪时形成的记录磁道981在该记录之后立即被小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dvREC2)跟踪,记录磁头981中的记录信号在记录之后立即被再现。在导轨状态(guide rail state)中与记录磁道981相邻的下一记录磁道982中,由大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2)形成记录状态。
类似地,被大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2)跟踪时形成的记录磁道991在该记录之后立即被小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dv REC1)跟踪,记录磁头991中的记录信号在记录之后立即被再现。在导轨状态中与记录磁道991相邻的下一记录磁道992中,由大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形成记录状态。
在图23中,记录磁头应该安装在旋转磁头鼓200上,以满足这样的条件,即当大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2)正在跟踪记录磁道982时,跟踪相邻记录磁道981的小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dv REC1)的中心和记录磁道981的中心相一致,以及当大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正在跟踪记录磁道992时,跟踪相邻记录磁道991的小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2)的中心和记录磁道991的中心相一致。
从而,根据例证实施例3,在适用于DV和DVCPRO的转鼓中,在不具有专业用途于DVCPRO的同时再现磁头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同时再现功能。
(例证实施例4)
图24是例证实施例4中DVCPRO/DV相容磁记录/再现设备的旋转消磁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图25是重写的说明图。
在表示旋转消磁控制系统5000的电气结构的图24中,附图标记401是旋转消磁振荡器,402是旋转消磁控制部件,403是第一旋转消磁放大器,404是第二旋转消磁放大器,H(FE1)是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2)是第二旋转消磁磁头,这些组成元件和现有技术(图34)相同。作为例证实施例4中的新组成元件,附图标记853是两磁道同时消磁控制部件,Si是同时消磁控制信号。附图标记800是格式识别部件。
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电流控制部件851、852被构成为当同时消磁控制信号Si为L时给予格式识别信号Sf优先权,当格式识别信号Sf为Sf(dvcpro)=H时被激活,当格式识别信号Sf为Sf(dv)=L时被停用。第一FE电流控制部件851被设计成:当同时消磁控制信号Si为H时给予同时消磁控制信号Si优先权,并且无论格式识别信号Sf是H还是L都将被激活。第二FE电流控制部件852被设计成:当同时消磁控制信号Si为H时给予同时消磁控制信号Si优先权,并且无论格式识别信号Sf是H还是L都将被停用。即,当选择两磁道同时消磁模式时,只使第一FE电流控制部件851被激活,只向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提供消磁信号电流。
在DVCPRO格式记录中,使用MP磁带(镀金属磁带)。在较低频率下把作为跟踪伺服基础的ATF(自动磁道定位)的引导信号记录到磁带中,但是当频率低时,记录层往往会较深。就MP磁带来说,矫顽力较大,深层记录的倾向更强。于是,为了在下一次记录之前擦除牢固记录在磁带中的引导信号,需要旋转消磁,并且必须向这些旋转消磁磁头H(FE1)、H(FE2)提供较强功率和较高频率的消磁信号。
相反,在DV格式记录的情况下,通常使用ME磁带。由于ME磁带的矫顽力较低,和MP磁带相比较少发生深层记录,仅仅通过重写,即可在擦除已记录的引导信号的同时进行新的记录。于是,在DV格式中,一般不需要旋转消磁。
但是,借助旋转消磁可提高消磁率,并且实现高质量的数字记录。因此,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具有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执行旋转消磁和不执行旋转消磁的两种模式。
(1)L和H的组合
在同时消磁控制信号Si被固定为L时,当格式识别部件800发出指示DVCPRO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H时,和现有技术相同,第一和第二电流控制部件851、852激活对应的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放大器403、404。
这样,来自旋转消磁振荡器401的高频振荡信号被提供给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放大器403、404,在旋转消磁控制部件402恰当地控制这些放大器的同时,消磁高频电流(消磁信号)被提供给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1)、H(FE2)。
(2)L和L的组合
在同时消磁控制信号Si被固定为L时,当格式识别部件800发出指示DV格式记录模式的格式识别信号Sf(dv)=L时,第一和第二FE电流控制部件851、852停用对应的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放大器403、404。从而不向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1)、H(FE2)提供高频的消磁信号电流。从而可避免无用的功率消耗。
(3)H和H或者H和L的组合
当同时消磁控制信号Si被反转为H,不论格式识别信号Sf是Sf(dvcpro)=H还是Sf(dv)=L,向同时消磁控制信号Si的H给予优先权。即,在第一FE电流控制部件851中,使对应的第一旋转消磁放大器403被激活。在第二FE电流控制部件852中,使对应的第二旋转消磁放大器404被停用。从而,来自旋转消磁振荡器401的高频振荡信号只被提供给第一旋转消磁放大器403,在旋转消磁控制部件402中恰当控制该放大器的同时,只向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提供消磁高频电流(消磁信号)。不向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2)提供消磁信号电流。
可以不通过停止旋转消磁放大器403、404切断向旋转消磁磁头H(FE1)、H(FE2)的电流供给,而是通过在电流通路中的任意位置插入开关,并且打开或关闭该开关,从而打开或关闭旋转消磁,并且在DVCPRO格式记录或者DV格式记录下打开或关闭两磁道同时消磁功能。
顺便提及,关于格式识别信号Sf的H和L的关系,关于同时消磁控制信号Si的H和L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组合只是作为参考例子给出的,必须明白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关系。
从而,同样在DV格式记录的情况下,借助旋转消磁,能够可靠地擦除低频分量,可提高消磁率。这种情况下,两个磁道同时被消磁。下面参考图26说明这一点。
在图26中,X是记录磁道的坐标。图26(a)表示某一旋转相位下第一记录磁头H(REC1)和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位置关系。此时第一记录磁头H(REC1)的端部A1是坐标系的0刻度。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中心与第一记录磁头H(REC1)的中心的距离为两个磁道,即18微米×2=36微米。于是,通过计算第一记录磁头H(REC1)的磁头宽度18微米的1/2与36微米的和数,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中心坐标为45微米。由于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磁头宽度为21微米,因此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端部D1的坐标为45-21/2=34.5微米,端部D2的坐标为45+21/2=55.5微米。
在图26(a)所示的状态下,通过由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进行预先旋转消磁,随后利用第一记录磁头H(REC1)完成记录。
图26(b)表示旋转磁头鼓200从图26(a)中的状态向前转动半周的状态下第二记录磁头H(REC2)和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2)的位置关系。这种情况下,由第二记录磁头H(REC2)记录重写。第二记录磁头H(REC2)的端部B1的坐标为10微米。这样,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2)不进行旋转消磁。这里,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2)由虚线所示。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2)的端部E1的坐标为44.5微米,端部E2的坐标为65.5微米。
图26(c)表示旋转磁头鼓200从图26(b)中的状态又向前转动半周的状态下第一记录磁头H(REC1)和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位置关系。这种情况下,第一记录磁头H(REC1)的端部C1的坐标为20微米。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端部F1的坐标为54.5微米,端部F2的坐标为75.5微米。这样,由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进行第一旋转消磁,随后由第一记录磁头H(REC1)完成记录。
由于图26(a)中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端部D2的坐标为55.5微米,图26(c)中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端部F1的坐标为54.5微米,因此这两种情况下的跟踪标记处于相差1.0微米的重叠跟踪状态(OT)。即一圈之后,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跟踪区X1被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跟踪区X2重叠。于是,如果在旋转消磁中停用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2),则通过仅仅借助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两磁道同时消磁,可在将被后续的第一记录磁头H(REC1)和第二记录磁头H(REC2)跟踪的所有区域中实现旋转消磁。
由于在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2)中旋转消磁被停用,因此旋转消磁所需的能耗可降低为现有技术的一半。
下面更具体地说明在用于重写的例证实施例4中,两磁道同时消磁所需的条件。在DVCPRO格式中的磁道宽度Tw1,对应于DVCPRO格式的记录磁头H(REC1)的磁头宽度Hw1,DV格式中的磁道宽度Tw2,对应于DVCPRO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磁头宽度Fw1和重写的磁道宽度Ow之间建立了下述关系:
Fw1≥Hw1=Tw1>Tw2
Fw1≥Tw2×2
Ow=Hw1-Tw2
但是在DVCPRO格式的情况下,实际的关系为Fw1>Tw2×2。
在上面的说明中,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被用于进行两磁道同时消磁的旋转消磁,但是可利用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2)同时擦除两个磁道。通过反转第一FE电流控制部件851和第二FE电流控制部件852关于格式识别信号Sf(dvcpro)、Sf(dv)和同时消磁控制信号Si的组合输入的功能实现这一点。
(例证实施例5)
例证实施例5被设计成交替转换旋转消磁磁头,以便同时擦除两个磁道。
图27是表示例证实施例5中的旋转消磁控制系统5000的结构的方框图。其它结构和例证实施例4中相同。
在图27中,附图标记854是基准时钟脉冲发生器,855是时钟脉冲计数器,856是计数值识别部件。在接收两磁头同时消磁模式信号的同时,时钟脉冲计数器855计数来自基准时钟脉冲发生器854的时钟脉冲。当时钟脉冲计数器855的计数值达到规定值时,计数值识别部件856反转要给予第一和第二FE电流控制部件851、852的状态反相控制信号Sj。根据状态反相控制信号Sj的反转,时钟脉冲计数器855被清零。
和例证实施例4中相同,第一FE电流控制部件851被设计成当来自计数值识别部件856的状态反相控制信号Sj为H时被激活,当状态反相控制信号Sj被反转为L时被停用。和例证实施例4中相同,第二FE电流控制部件852被设计成当来自电流值识别部件856的状态反相控制信号Sj为H时被停用,当状态反相控制信号Sj被反转为L时被激活。即每次时钟脉冲计数器855计数完了时,两个FE电流控制部件851、852交替或者周期地变成一方被激活而另一方被停用。
根据这样构成的例证实施例5,每次两磁道同时消磁的累积操作时间达到规定时间时,在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和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2)之间交替转换执行旋转消磁的旋转消磁磁头。借助这种交替转换旋转消磁磁头,可使两个旋转消磁磁头H(FE1)、H(FE2)的磨损程度一致,从而可延长使用寿命。
(例证实施例6)
例证实施例6意图使两磁道同时消磁中的跟踪区和记录磁道相符。在例证实施例4的情况中,从图26(c)可看出,两磁道同时消磁的跟踪区X1、X2偏离记录磁道。例证实施例6意图消除这种偏离。
参见图28。图28(a)表示磁道宽度为Tw1,记录磁头H(REC1)的磁头宽度为Hw1,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磁头宽度为Fw1的第一种格式记录模式中的一种模式。记录磁头H(REC1)的端部A1为原点。在第一种记录格式下,旋转消磁磁头H(FE1)在记录磁头H(REC1)之前两个磁道。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中心坐标为:
2.5×Hw1(=2.5×Tw1)
其端部D1的坐标为
2.5×Hw1-0.5×Fw1
其端部D2的坐标为
2.5×Hw1+0.5×Fw1
图28(b)表示第二种记录格式记录模式中的一种模式,为了使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中心坐标和相邻磁道的边线相一致,需要下述关系:
2.5×Hw1=n×Tw2
(n是大于或等于3的自然数)。在n=4的情况下,
2.5×Hw1=4×Tw2
在下述条件中规定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磁头宽度Fw1
Fw1≥2×Tw2
如果Fw1=2×Tw2,则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端部D1、D2和相邻磁道的边线相一致。但是,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两端可能伸到相邻磁道的边线之外。这种情况对应于Fw1>2×Tw2的关系。重要的是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中心应和相邻磁道的边线相一致。
假定和例证实施例4一样,第一种记录格式中记录磁头H(REC1)的磁头宽度Hw1为DVCPRO格式的18微米,则得到
Tw2=2.5×Hw/4=11.25微米
它大于例证实施例4中DV格式的10微米。旋转消磁磁头F(FE1)的磁头宽度Fw1
Fw1≥22.5微米
类似地,假定和例证实施例4一样,第二种记录格式中磁道宽度Tw2为DV格式的10微米,则得到
Hw1=4×Tw2/2.5=16微米
它小于例证实施例4中DVCPRO格式的18微米。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磁头宽度Fw1
Fw1≥20微米
这里n的值等于或大于3。
下面说明的例证实施例7涉及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下不进行重写的新转鼓型的DVCPRO/DV相容磁记录/再现设备。
(例证实施例7)
例证实施例7的DVCPRO/DV相容磁记录/再现设备的结构对应于例证实施例2的图16-图22。其它结构对应于例证实施例1。
第一和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1)、H(FE2)被布置在沿着遵守DVCPRO格式的大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proREC1)、H(pro REC2)的转动方向的上方附近。
在再现系统2000中,当输入宽磁头选择信号S1时,第一和第二转换部件57、58选择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REC2),当输入窄磁头选择信号S2时,第一和第二转换部件57、58选择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
这种结构中,当输入宽磁头选择信号S1时,第一和第二转换部件57、58选择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当输入窄磁头选择信号S2时,第一和第二转换部件57、58选择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其它结构和例证实施例4中一样,相同的组成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识别,并省略重复说明。
比较例证实施例7和例证实施例4,区别在于是否进行重写,但是就通过利用遵守DVCPRO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H(FE1)(或者H(FE2)),在DV格式记录模式中的旋转消磁的操作来说,在例证实施例7和例证实施例4中是相同的。即可共同参考图26。这样,图26中的记录磁头H(REC1)、H(REC2)可由遵守DV格式的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代替。这种情况下,也会获得重叠跟踪状态状态(OT),一周之后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跟踪区X1被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跟踪区X2覆盖,于是,如果在旋转消磁中停用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2),通过仅仅借助第一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两磁道同时消磁,可在将被遵守DV格式的小磁头宽度的后续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dvREC1)、H(dv REC2)跟踪的所有区域中执行旋转消磁。
由于第二旋转消磁磁头H(FE2)中旋转消磁处于停用状态,因此旋转消磁所需的能耗可被降为现有技术的一半。
通过利用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dv REC2),在例证实施例7中不进行重写,下面具体说明两磁道同时消磁所需的条件。在DVCPRO格式中的磁道宽度Tw1,对应于DVCPRO格式的记录磁头H(REC1)的磁头宽度Hw1,DV格式中的磁道宽度Tw2,和对应于DVCPRO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H(FE1)的磁头宽度Fw1之间建立下述关系。
Fw1≥Hw1=Tw1>Tw2
Fw1
Hw2≥Tw2×2
但是在DVCPRO格式的情况下,实际的关系为Fw1>Tw2×2。
同时,只有大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pro REC1)、H(pro REC2)才可用作再现磁头。即,在不使用第一和第二转换部件57、58的情况下,大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可直接与第一磁头放大器41相连,大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pro REC2)可直接与第二磁头放大器42相连。
相反,其间只有小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H(dv REC1)、H(proREC2)才可用作再现磁头。即,在不使用第一和第二转换部件57、58的情况下,小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dv REC1)可直接与第一磁头放大器41相连,小磁头宽度的第二记录磁头H(dv REC2)可直接与第二磁头放大器42相连。
在不利用遵守DV格式的小磁头宽度的第一和第二记录磁头H(dvREC1)、H(dv REC2)进行重写的例证实施例7中,也可应用和例证实施例6中相同的概念。即,图29对应于例证实施例6的图28。图28(a)中的第一记录磁头H(REC1)是图29(a)中遵守DVCRPO格式的大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pro REC1),图28(b)中的第一记录磁头H(REC1)是图29(b)中遵守DV格式的小磁头宽度的第一记录磁头H(dv REC1)。在图29(a)、(b)中,图28(a)、(b)中的所有说明均适用。
就本申请的说明书和附图中提及的内容来说,保留了省略内容的可能性,或者增加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或改变本发明的详细说明的可能性。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数字磁记录和再现设备,由于根据记录格式的类型按照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在利用诸如矫顽力之类磁化特性相互不同的多种磁带(例如MP磁带和ME磁带)的多种不同记录格式之间,实现了记录相容性。从而具有下述效果。
当交换不同格式的记录时,不必准备遵守多种格式的不同磁记录设备,一个共用的数字磁记录设备就足够了,显著降低了用于购买的初期投资,并且显著减小了存放空间。特别地,就经常携带到新闻采访现场等地的包含摄像机的磁记录器,例如摄像-录像机(便携式摄像机)来说,显著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沉重负担,同时节省了费用。
此外,可有选择地使用遵守各种格式的磁带,例如当主要使用可在街头商店购得的磁带时,提高了应用方便性和机动性。或者通过主要使用日常用途的廉价磁带,可显著降低磁带的运行成本。
特别地,就诸如便携式摄像机之类包括摄像机的磁记录器来说,如果拍摄对象材料的等级较低,并且能够重新拍摄时,可利用廉价易得的磁带进行试验,在工作上这非常方便,并且显著降低运行成本。或者如果在使用昂贵磁带的时候磁带用完了,则通过换成廉价磁带可继续工作。如果手边没有廉价磁带,也可从街头容易地购得,可使记录中断的影响降至最低,能够很快恢复工作。
或者,不管记录设备打算使用何种记录格式,均不必转换磁记录器,仅仅通过转换模式即可使用同一个磁记录器,并且能够在任意再现设备中再现。
从而,根据本发明,可显著提高使用和现场操作的方便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和由于在按照多种记录格式进行记录中使用相同的记录磁头,导致由重写引起的中心偏离的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最佳记录磁头被用于每种记录格式,因此对于每种记录格式来说磁头宽度是理想的,不需要重写,由此在记录磁头的中心始终和记录磁道的中心相符的状态下实现磁记录,从而可实现极优的磁记录精度。
特别地,除磁头宽度之外,各种记录格式下的记录磁头还在各个方面存在不同,例如大小、形状、方位角、磁头缝隙的形状和大小、磁芯材料、晶体结构、线圈匝数、耐磨性、磁导率、饱和磁通密度、矫顽力、高频磁特性、表面光滑度、合理价格和生产率等等。于是,在只利用一个共用磁头重写的情况下,记录特性离最佳状态差得很远。相反,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每种记录格式的专业用途磁头,可使每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特性达到最优。
如果多个旋转磁头鼓被用于单独的记录格式,则大大增大所需的空间和成本。相反在本发明中,通过在一个共用旋转磁头鼓上安装不同记录格式的多种记录磁头,可使空间和成本方面的增加量降至最小。
由于本发明具有同时擦除多个磁道的功能,因此还可实现下述效果。由于在多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中共用旋转消磁磁头,在技术上这是有益的,和使用旋转磁头鼓上专业用途于每种记录格式的单独旋转消磁磁头的情况相比,所需空间和成本较小。
此外,通过只使用多个旋转消磁磁头中的一个旋转消磁磁头,同时跟踪和擦除多个磁道(不论是否和多个记录磁头完全相符),于是在剩余的旋转消磁磁头中不需要供给消磁信号电流,从而可节省这部分的能量消耗。

Claims (29)

1、一种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能够选择按照多种不同格式记录,并且能够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
2、一种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第二种记录均衡器;识别记录格式类型的格式识别部件;和根据所述格式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选择所述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和所述第二种记录均衡器之一的均衡特征选择部件。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及所述第二记录均衡器和所述均衡特征选择部件之间分别加入第一种记录放大器和第二种记录放大器,并且分别在所述第一种记录放大器和第二记录放大器上设置第一种电流控制部件和第二种电流控制部件。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在配有转鼓磁头的多个记录磁头中分别设置每个所述组件。
5、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基于所述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由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的带速。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基于所述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中用于伺服的速度控制部件中的目标值以及相控部件中的增益。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属速度控制部件中目标值能够改变的对象是FG误差检测器,相控部件中增益能够改变的对象是ATF误差放大器。
8、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不管基于所述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是什么,不能改变由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的带速。
9、按照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基于所述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由磁带盘控制系统控制的磁带张力。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能够通过把关于误差放大器的目标电压转换给送带侧张力传感器,在所述磁带盘控制系统中改变磁带张力。
11、按照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在于根据基于所述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向旋转消磁控制系统中的旋转消磁磁头提供或不提供消磁信号。
12、按照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根据基于所述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向控制磁头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磁头提供或者不提供控制信号。
13、按照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根据基于所述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向提示控制系统中的提示磁头提供或者不提供模拟音频信号。
14、按照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格式是DVCPRO格式和DV格式。
15、一种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能够选择多种格式的记录,在旋转磁头鼓中设置多种记录磁头,每种记录磁头具有适合于多种记录格式中的一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并且能够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所述数字磁记录器被构造成把对应于所述记录格式的单个均衡特征的记录信号输入到具有对应于所述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中。
16、一种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均安装在旋转磁头鼓上的具有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的第一种记录磁头和具有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的第二种记录磁头;识别记录格式的类型的格式识别部件;以及根据格式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在从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到第一种记录磁头的系统的开/关状态和从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到第二种记录磁头的系统的开/关状态之间进行对立转换的对立开/关转换部件。
17、按照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基于所述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旋转磁头鼓控制系统中PG误差检测的相位基准信号。
18、按照权利要求15-17任一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在利用具有第一种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记录的情况下,同时利用具有第二种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作为再现磁头,在具有所述第一种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跟踪记录磁道之后,立即利用作为所述再现磁头的具有所述第二种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跟踪记录磁道,所述数字磁记录器被构成并行进行记录和再现。
19、一种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能够选择多种不同格式的记录,能够根据基于记录格式类别的识别结果改变均衡特征,使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小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并且所述磁记录器被构造成在对应于所述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中同时跟踪所述第二种记录格式的多个磁道,从而擦除记录。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被构造成通过重写实现记录,以便在第二种记录格式的较窄磁道宽度中同样把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磁头用于记录,并且所述数字磁记录器被构造成同样使用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并且在第二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中,同时跟踪第二种记录格式的多个磁道,从而擦除记录。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Tw1,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磁头的磁头宽度Hw1,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Tw2,对应于所述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的磁头宽度Fw1和所述重写的磁道宽度Ow之间建立下述关系:
Fw1≥Hw1=Tw1>Tw2
Fw1≥Tw2×2;和
Ow=Hw1-Tw2
22、按照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第二种记录均衡器;识别记录格式的类型的格式识别部件;根据格式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选择所述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和所述第二种记录均衡器之一的均衡特征选择部件。
23、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被构造成使用具有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较窄磁头宽度的记录磁头,来执行第二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用于完成相对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来说较窄的磁道宽度的记录,并且所述数字磁记录器被构造成共用对应于所述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并且在所述第二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中,同时跟踪所述第二种记录格式的多个磁道,从而擦除记录。
24、按照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Tw1,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磁头的磁头宽度Hw1,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道宽度Tw2,对应于所述第二种记录格式的记录磁头的磁头宽度Hw2,和对应于所述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的磁头宽度Fw1之间建立下述关系:
Fw1≥Hw1=Tw1>Tw2
Fw1≥Tw2×2;和
Hw2=Tw2
25、按照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均安装在旋转磁头鼓上的具有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的第一种记录磁头和具有对应于第二种记录格式的磁头宽度的第二种记录磁头;识别记录格式类型的格式识别部件;以及根据格式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在从所述第一种记录均衡器到所述第一种记录磁头的系统的开/关状态和从所述第二种记录均衡器到所述第二种记录磁头的系统的开/关状态之间进行对立转换的对立开/关转换部件。
26、按照权利要求19-25任一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在于被构造成即使在所述第二种记录格式下进行记录时,在旋转消磁磁头控制系统中向对应于第一种记录格式的旋转消磁磁头提供消磁信号。
27、按照权利要求19-26任一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基于所述记录格式类型的识别结果,改变由主导轴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的带速。
28、按照权利要求15-27任一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格式是DVCPRO格式和DV格式。
29、一种数字磁记录/再现设备,其特征在于除了权利要求1-28任一所述的数字磁记录器的功能外,还包括按照多种格式记录的磁带的再现相容性。
CN01804511A 2000-02-03 2001-02-02 数字磁记录器和磁记录/再现设备 Pending CN13983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26309A JP2001216607A (ja) 2000-02-03 2000-02-03 デジタル方式の磁気記録装置および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26309/2000 2000-02-03
JP97493/2000 2000-03-31
JP2000097493A JP2001283408A (ja) 2000-03-31 2000-03-31 デジタル方式の磁気記録装置および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2000097492A JP2001283407A (ja) 2000-03-31 2000-03-31 デジタル方式の磁気記録装置および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97492/2000 2000-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98396A true CN1398396A (zh) 2003-02-19

Family

ID=27342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804511A Pending CN1398396A (zh) 2000-02-03 2001-02-02 数字磁记录器和磁记录/再现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30053241A1 (zh)
EP (1) EP1265228A4 (zh)
KR (1) KR100469114B1 (zh)
CN (1) CN1398396A (zh)
WO (1) WO20010578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42729B2 (ja) * 2004-08-27 2008-02-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
WO2011112181A1 (en) * 2010-03-09 2011-09-1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ape-format compatibility between various types of tape heads
US9196296B2 (en) 2010-11-08 2015-11-24 Jbi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ding a magnetic tap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56424A (en) * 1961-08-25 1964-11-10 Vectron Electro Physics Ltd Magnetic tape decks
US3414684A (en) * 1965-02-05 1968-12-03 Rca Corp Video recorder and/or reproducer with intermediate tape drive
US4325092A (en) * 1980-07-18 1982-04-13 King Instrument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detection of cue data carried by a recording medium moving at greatly varying speeds
JPS59138185A (ja) * 1983-01-28 1984-08-08 Hitachi Ltd ビデオテ−プレコ−ダの記録回路
JP2693417B2 (ja) * 1985-03-28 1997-12-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
JP2587475B2 (ja) * 1988-10-21 1997-03-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ジタル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DE69021144T2 (de) * 1989-06-16 1995-11-30 Sony Corp Verfahren und Gerät zur Wiedergabe eines digitalen Videosignals.
JP2695925B2 (ja) * 1989-07-12 1998-01-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ジタル画像信号の再生装置
JP2936606B2 (ja) * 1989-12-18 1999-08-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フリクションキャプスタン駆動方式のテープ走行駆動装置
JP2820477B2 (ja) * 1990-01-09 1998-11-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再生装置
JP2890684B2 (ja) * 1990-06-12 1999-05-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装置
JP3008995B2 (ja) * 1991-06-28 2000-02-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ビデオ信号の磁気記録装置
EP0544279B1 (en) * 1991-11-27 1999-10-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3153928B2 (ja) * 1992-02-20 2001-04-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再生装置
US5579119A (en) * 1992-10-19 1996-11-2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signal control apparatus capable of optimizing recording conditions for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EP0601963B1 (en) * 1992-12-10 2003-03-19 Lg Electronics Inc. System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both digital and analog signals
US5671100A (en) * 1993-07-21 1997-09-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VCR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capstan motor drive signal based on the capstan speed control valve
JPH08506920A (ja) * 1993-12-13 1996-07-23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ネムローゼ フェン ノートシャップ 情報トラックフォーマット及びそのための読取り並びに記録装置
JP3601072B2 (ja) * 1994-04-18 2004-12-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信号の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DE69525203T2 (de) * 1994-08-10 2002-09-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ufzeichnungs- und Wiedergabegerät für kodierten Datenstrom
JPH0865633A (ja) * 1994-08-26 1996-03-08 Hitachi Ltd 画像信号記録装置、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H08180344A (ja) * 1994-12-26 1996-07-12 Sony Corp 回転ヘッド式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H08190765A (ja) * 1995-01-10 1996-07-23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WO1997013371A1 (en) * 1995-10-06 1997-04-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pressed video data processing with conversion of image compression format
JP4081881B2 (ja) * 1998-03-02 2008-04-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信号の磁気記録装置及び方法、デジタル信号の磁気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テープ状記録媒体
JP2000100081A (ja) * 1998-09-25 2000-04-07 Sony Corp デジタル信号の磁気記録装置及び方法、デジタル信号の磁気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テープ状記録媒体
US6246551B1 (en) * 1998-10-20 2001-06-12 Ecrix Corporation Overscan helical scan head for non-tracking tape subsystems reading at up to 1X speed and methods for simulation of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1057855A1 (fr) 2001-08-09
EP1265228A1 (en) 2002-12-11
KR20020076283A (ko) 2002-10-09
KR100469114B1 (ko) 2005-02-02
US20030053241A1 (en) 2003-03-20
EP1265228A4 (en) 2007-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3469C (zh) 采用压电元件的致动器和采用这种致动器的磁头定位机构
CN1270524C (zh) 视盘重放设备
CN1103094C (zh) 磁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606875A (zh) 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和程序
CN1551192A (zh) 视频记录装置,记录介质,视频记录方法和程序
CN1297979C (zh) 用于转录数据的转录装置
CN1658319A (zh) 数据记录/回放系统,数据记录/回放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CN1643605A (zh)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CN1790528A (zh) 重放装置及其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194537C (zh) 数据访问位置定位方法
CN1228781C (zh) 信息记录介质以及记录和再现记录介质用的装置和方法
CN1427991A (zh) 记录用格式、记录装置、重放装置
CN1437194A (zh)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文件管理方法、文件信息生成方法、管理信息生成装置和分析装置、媒体
CN1808613A (zh) 重放装置、重放方法及程序
CN1321316A (zh) 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及编辑方法
CN1492435A (zh) 盘驱动器和盘驱动器控制方法
CN1627427A (zh)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822201A (zh) 信息记录/再生装置
CN1578981A (zh) 信息记录媒体、用于同时记录和再生的方法、以及信息记录和再生设备
CN1816874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CN1398396A (zh) 数字磁记录器和磁记录/再现设备
CN1507628A (zh) 编辑方法和装置
CN1533572A (zh) 记录媒体
CN1836445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701377A (zh) 记录控制设备和方法、程序和记录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