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85453A - 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85453A
CN1385453A CN02105527A CN02105527A CN1385453A CN 1385453 A CN1385453 A CN 1385453A CN 02105527 A CN02105527 A CN 02105527A CN 02105527 A CN02105527 A CN 02105527A CN 1385453 A CN1385453 A CN 1385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ulsion
described part
alkali lye
polycarbonate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05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8550C (zh
Inventor
H·考斯
C·科尔兹
J·赫伊泽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yer AG
Original Assignee
Bay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yer AG filed Critical Bayer AG
Publication of CN1385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5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855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855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205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aratu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22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yl halides
    • C08G64/24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yl halides and pheno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Other Resins Obtained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碳酸酯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代表对已知界面缩聚法的改进,包括:向另外包含停留罐、任选的混合器、泵以及热交换器的循环反应器组成的回路中,引入(i)含有聚碳酸酯和光气的溶剂的有机相和(ii)含有碱水溶液、二羟基化合物和任选单酚的水相以形成一种乳液。维持规定温度和工艺条件,结果生成性能优良的聚碳酸酯和以纯净为特征的废水。

Description

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的连续生产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两相界面法。
背景技术
两相界面法已在聚碳酸酯生产中成功地应用多年。该方法能够生产诸如数据载体(CD、DVD)、光学领域或医疗领域之类一系列应用领域使用的热塑性聚碳酸酯。
优良热稳定性和极小泛黄常常被说成是聚碳酸酯的重要品质。然而迄今,对聚碳酸酯生产期间产生的废水品质却较少予以重视。废水因含有残余有机物质如残留酚类所造成的污染,倘若考虑到废水须进一步处理,例如由废水处理装置或臭氧解来氧化残余有机物质,就变得特别重要了。可是,大量申请却大多描述旨在降低酚组分含量的后续废水处理方法——例如参见:
                                            JP 08 245 780 A(Idemitsu);DE 19 510 063 A1(Bayer);JP 03 292 340 A(Teijin);JP 03 292 341 A(Teijin);JP 02 147 628 A(Teijin).
如果使用较大过量的光气,废水被残余有机物质如双酚和酚类污染的程度可保持在最低。然而,这从经济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当用较小过量的光气生产聚碳酸酯时,存在着双酚和单酚将不能完全充分反应从而污染废水的危险。另一种危险是,留在聚合物中的界面活性酚羟基基团将使相分离和洗涤变得复杂。结果,水溶性杂质可能从有机相中萃取不完全。这,反过来又会影响产物的质量。
—向认为,连续两相界面法要生产高质量聚碳酸酯同时废水又受到低污染,只有采取相当大的过量光气(不经济)才可能实现,否则将面临相分离问题——伴随聚碳酸酯质量的损失——或者采取随后的废水处理。
本申请人的DE-A 42 27 372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用的目前相关的设备安排。然而,不同于本发明的公开,从DE-A 42 27 372推断不出有关需要结合的原料的数量,特别是循环条件的公开内容,更不用说通过专门调节的比例和循环条件可达到在废水中特别低的残余有机物质如酚类和双酚的含量这方面的内容了。
因此,从DE-A 42 27 372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废水中保持低有机物质含量的同时生产高质量产物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碳酸酯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代表对已知界面缩聚法的改进,包括:向另外包含停留罐、任选的混合器、泵以及热交换器的循环反应器的回路中,引入(i)含有聚碳酸酯和光气的溶剂的有机相和(ii)含有碱水溶液、二羟基化合物和任选单酚的水相以形成乳液。维持规定温度和工艺条件,结果生成性能优良的聚碳酸酯和以纯净为特征的废水。
现已惊奇地发现,按泛黄指数和按端酚羟基含量测定的质量非常高的聚碳酸酯,可由一种连续方法获得,而该方法所产生的废水却仅有很低的有机物质(残余酚)含量。在该方法中,作为反应器安排,采用一种循环反应器及其下游连接的至少一个管式反应器。关键还在于规定的反应条件和加入的原料组分与循环反应乳液数量之间的比例。
循环反应器包括循环回路、反应乳液循环用泵、热交换器和停留罐。停留罐备有用于连续移出一部分乳液的手段。有机相和水相的进料点位于停留罐与泵之间。在采用任选混合器的实施方案中,这些进料点可位于混合器。
为更好地理解起见,将“循环反应器”示意地表示于附图中。
所述管式反应器包括混合和停留区并且连接在停留罐下游。
本发明方法的关键特征是废水相对纯净:
该水的特征在于,它仅含低浓度的残余有机物质(残余酚)。
该方法是对熟知的两相界面法的改进,其中聚碳酸酯由二酚、光气、链终止剂、催化剂和任选地支化剂在水/碱相与有机溶剂相的混合物中制备。该方法的规定,
(a)向另外依次包含停留罐、任选混合器、泵以及热交换器的循环反应器的回路中,经由停留罐下游和所述泵上游至少一点引入:
(i)含有聚碳酸酯和光气的溶剂的有机相和
(ii)含有碱水溶液、二羟基化合物和任选单酚的水相
以形成一种乳液,其中反应器温度到处都低于60,优选55℃~25℃,且其中乳液在循环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至少是2,优选2~15min,并且
(b)从停留罐移出一部分乳液并将所述部分泵送到至少一个装备有至少一个混合区和至少一个停留区的管式反应器中,并使所述部分在管式反应器中保持2~40,优选2~30min的总停留时间,
前提条件是,
(aa)引入(i)中的水相和有机相的总量流动速率相对于乳液的流动速率的比值介于1∶3~1∶12,优选1∶3~1∶10,且
(bb)在(b)中该部分移出的流动速率与所述引入流动速率一致,以及
(cc)引入到反应中的光气摩尔数量相对于光气与二羟基化合物和与任选单酚起反应所需要的理论量之比是1.12/1~1.22/1,优选1.14/1~1.20,并且
(dd)将碱液以相对于该方法的dd)和ee)中使用的碱液总量的15~40,优选20~35%的数量引入到循环回路中,以及
(ee)将碱液以相对于该方法的dd)和ee)中使用的碱液总量的85~60,优选80~65%的数量引入到所述部分乳液中,以及
(ff)向所述部分中任选地加入单酚链终止剂,以及
(gg)所述部分在管式反应器中经过1~20,优选1~15min停留时间之后,向所述部分中加入催化剂。
“下游”和“上游”总是指沿着本文上下文中循环反应器内乳液的流动方向而言。
反应的未处理废水的酚组分含量小于100ppm,优选小于50ppm,尤其优选小于20ppm。
合适的二酚是通式HO-Z-OH的那些,其中Z是6~45个碳原子的芳族基团,它可包含一个或多个芳核,可以是取代的,可包含脂族基团或环脂族基团或者作为桥连元素的杂原子。
例子是
二羟基联苯,
双(羟苯基)-链烷,
双(羟苯基)-环烷,
双(羟苯基)-硫醚,
双(羟苯基)-醚,
以及这些化合物在其核上被烷基化和卤代的化合物。
这些以及其他适宜二酚描述在,例如,
                                                          US-PS 3 028 365,4 982 014,2 999 835,3 148 172,3 275 601,2 991 273,3 271 367,3 062 781,2 970 131和2 999 846,和DE-A 15 70 703,20 63 050,20 63 052,22 11 956,
法国专利说明书       1 561 518以及DE-A 38 33 953中。
优选的二酚是:
2,2-双(4-羟苯基)-丙烷(双酚A)和1,1-双(4-羟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TMC-双酚)。
这里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方法实际上可用于所有二酚。
在本发明方法中,二酚以碱水溶液的形式使用,二酚的浓度介于10~20%,优选12.5~17.5%,碱含量介于1.0~3.0摩尔/摩尔双酚,且取决于所用双酚的溶解度。
光气在有机溶剂中使用,其浓度介于7~10%,优选8~9.5%。
合适的链终止剂和支化剂是已知的。合适的链终止剂的例子公开在DE-A 38 33 953中。优选的链终止剂是苯酚、枯基苯酚、异辛基苯酚、对叔丁基苯酚。链终止剂可以纯净形式加入或者作为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以各种各样浓度加入。
优选的支化剂是三酚和四酚以及3,3-双(3-甲基-4-羟苯基)-2-氧代-2,3-二氢吲哚。支化剂也是可以纯净形式加入,或者作为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以各种各样浓度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被用作碱液,任选地也可使用碱土金属碱液。氢氧化钠水溶液是优选的。氢氧化钠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的浓度对应于市售碱液的浓度,换句话说,介于20~60%,优选30~50%,最优选直接由氯碱电解的汞齐或隔膜法获得的浓度分别约50或32%的氢氧化钠溶液。
本文中所有百分率一律作wt%理解,除非另行说明。
原则上,任何用于通过两相界面法生产聚碳酸酯的已知催化剂,例如叔胺,均可用作催化剂。N-乙基-哌啶和三乙胺是优选的。
有机相包含溶解聚碳酸酯的溶剂或溶剂混合物。合适的溶剂是任何已知能在约20℃溶解聚碳酸酯至少5wt%的溶剂及其混合物。
二氯甲烷、甲苯、一氯苯是优选的,二氯甲烷和二氯甲烷与一氯苯按20∶80重量份~75∶25重量份比例的混合物是尤其优选的。
反应自始至终,将pH(值)调节在9~14,优选9.5~13.0。为做到这一点,在开始时一次加入溶解双酚所需数量的碱液,然后碱液首先在热交换器的上游加入,继而在管式反应器上游加入,任选地连同链终止剂一起。
该聚碳酸酯可按已知方式加工成形为任何模塑制品,并且在加工之前或期间可加入热塑性聚碳酸酯中惯用的添加剂,例如稳定剂、脱模剂或阻燃剂、填料或玻璃纤维。
本发明方法所获得的聚碳酸酯在工业上可按已知方式用作任何模塑制品或甚至片材和薄膜,例如用在汽车工业或光学领域、光和磁-光存储介质。
下列应用领域可作为例子举出但不具有限制性:
1、安全屏蔽,正如人们熟知,为建筑、机动车和飞机中所要求的,以及作为头盔面舌。
2、生产薄片(foils),特别是滑雪板(ski foils)。
3、生产吹塑制品(例如参见美国专利2,964,794),例如1~5加仑水瓶。
4、生产透光板,特别是中空室板,例如用于覆盖建筑物如火车站、玻璃房子和照明设施。
5、生产光学数据存储器。
6、生产交通信号灯外壳或交通标志。
7、生产发泡材料(例如参见DE-B 1 031 507)。
8、生产长丝和乱丝(例如参见DE-B 1 137 167和DE-A 1 785 137)。
9、作为有一定玻璃纤维含量的半透明塑料,用于照明工程的目的(例如参见DE-A 1 554 020)。
10、配合一定含量硫酸钡、二氧化钛和/或氧化锆或有机聚合物丙烯酸酯橡胶(EP-A 634 445、EP-A 269 324),作为半透明塑料用于生产透光和光散射模塑件。
11、生产精密注塑制品,例如镜片架。为此目的,使用具有一定玻璃纤维含量,任选地另外含有约1~10wt% MoS2,以总重量为基准,的聚碳酸酯。
12、生产光学器具零部件,特别是照像机和电影摄影机的镜头(例如参见DE-A 2 701 173)。
13、作为光传输载体,特别是作为光缆(例如参见EP-A1 0 089801)。
14、作为电气绝缘材料,用于导电体和用于连接器外壳和连接器。
15、生产耐香水、剃须后搽面香液和出汗能力改善的移动电话外壳。
16、网络界面器件。
17、作为有机光导体的载体材料。
18、用于产生光,例如头灯,如所谓头灯,光散射盘或内镜片。
19、医疗用途,例如氧气发生器、渗析器。
20、食品用途,例如瓶子、炊具和巧克力模具。
21、用于汽车行业,可能接触燃料和润滑油的地方,例如保险杠,任选地以与ABS或适当橡胶的适当共混物形式使用。
22、运动器械,如滑雪杖或滑雪靴固定件。
23、家用制品,如厨房水盆和信箱外壳。
24、用于住房,例如分线箱。
25、电动牙刷和吹风机外壳。
26、透明洗衣机加料口,具有改进的耐洗涤液能力。
27、安全眼镜和光学矫正眼镜。
28、厨房用灯罩,耐厨房蒸汽,特别是油蒸汽能力有改善。
29、医药制剂的包装膜。
30、芯片盒和芯片架子。
31、其他用途,例如仓库门和宠物窝。
下面的例子旨在用来说明本发明,但不构成对它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实施例1
将含15wt%BPA和每摩尔BPA 2.1mol氢氧化钠溶液的24,000kg/h双酚A碱性溶液通过泵上游的T-形管段引入到循环反应器中,经另一个T-形管段随同引入的还有1,848kg/h光气溶解在20,400kg/h由50wt%二氯甲烷和50wt%一氯苯组成的溶剂中的溶液。
为维持碱度,加入360kg/h 32%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混合物经由热交换器和不搅拌的储存容器返回到泵中,在此加入上面提到的各物料流。
通过测定确定出,循环量是286,000kg/h(260m3/h)。
温度是36℃。
与进来的原料数量相当的一部分乳液,从停留罐被送到比BPA和光气加入点更靠泵的上游,并由泵压送过管式反应器。将1,050kg/h氢氧化钠溶液(32wt%)和134kg/h对叔丁基苯酚在536kg溶剂混合物中的溶液加入到该物流中。经过10min的停留时间之后,加入18kg/h 4.8%在溶剂混合物(50份二氯甲烷和50份一氯苯)中的溶液形式的N-乙基哌啶,该乳液再由另一台泵压送过另一台管式反应器。
又经过10min的停留时间之后,将乳液在分离罐中进行分离,聚碳酸酯溶液按已知方法,例如通过离心,洗涤至不含电解质。
该聚碳酸酯溶液在蒸发单元中浓缩,并在蒸发挤出机中释放出残余溶剂。
下面是从分离罐的水相中测定的数据:
总BPA/PHE*=10ppm
有机相含水量**是0.25%
*总游离BPA和酚类,通过在例如Perkin-Elmer分光光度计上,294nm的水相紫外光谱测定
**采自分离罐有机相的含水量是按Karl Fischer法通过滴定确定的。
下面的分析数据是从聚碳酸酯粒料上测到的:
YI=1.35*
相对粘度(rel eta)=1.195**
酚羟基=85ppm***
*按ASTM E 313测定
**按ISO 1628/4测定
***按在链端酚羟基与TiCl4发生颜色反应之后根据546nm的紫外光谱测定
实施例2
将含15wt% BPA和2.1mol氢氧化钠溶液/摩尔BPA的27,000kg/h双酚A碱性溶液通过泵上游的T-形管段引入到由热交换器和循环回路组成的循环反应器中,经另一个T-形管段随同引入的还有2,090kg/h光气溶解在24,300kg/h由50wt%二氯甲烷和50wt%一氯苯组成的溶剂中的溶液。
为维持碱度,加入460kg/h 32%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混合物经由热交换器和不搅拌的储存容器返回到泵中,在此加入上面提到的各物流。
通过测定确定出循环量是297,000kg/h(270m3/h)。
温度是38℃。
将与进来的原料数量相当的一部分乳液,从停留罐送到比BPA和光气加入点更靠泵的上游,并由泵压送过管式反应器。将1,120kg/h氢氧化钠溶液(32wt%)和151kg/h对叔丁基苯酚在604kg溶剂混合物中的溶液加入到该物流中。经过9min的停留时间之后,加入23kg/h5.3%在溶剂混合物(50份二氯甲烷和50份一氯苯)中的溶液形式的N-乙基哌啶,该乳液再由另一台泵压送过另一台管式反应器。
又经过9min的停留时间之后,将乳液在分离罐中进行分离,聚碳酸酯溶液按已知方法,例如通过离心,洗涤至不含电解质。
该聚碳酸酯溶液在蒸发单元中浓缩,并在蒸发挤出机中释放出残余溶剂。
下面是从分离罐的水相中测定的数据:
BPA/PHE=20ppm
有机相含水量是0.21%
下面的分析数据是用聚碳酸酯粒料测定的:
YI=1.38
相对粘度=1.197
酚羟基=70ppm
实施例3
将含15wt%BPA和2.1mol氢氧化钠溶液/摩尔BPA的35,000kg/h双酚A碱性溶液通过泵上游的T-形管段引入到循环反应器中,经另一个T-形管段随同引入的还有2,730kg/h光气溶解在29,750kg/h由50wt%二氯甲烷和50wt%一氯苯组成的溶剂中的溶液。
为维持碱度,加入520kg/h 32%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混合物经由热交换器和不搅拌的储存容器返回到泵中,在此加入上面提到的各物流。
通过测定确定出循环量是286,000kg/h(260m3/h)。
温度是38℃。
将与进来的原料数量相当的一部分乳液,从停留罐送到比BPA和光气加入点更靠泵的上游,并由泵压送过管式反应器。将1,540kg/h氢氧化钠溶液(32wt%)和193kg/h对叔丁基苯酚在772kg溶剂混合物中的溶液加入到该物流中。经过7min的停留时间之后,加入28kg/h5.1%在溶剂混合物(50份二氯甲烷和50份一氯苯)中的溶液形式的N-乙基哌啶,该乳液再由另一台泵压送过另一台管式反应器。
又经过7min的停留时间之后,将乳液在分离罐中进行分离,聚碳酸酯溶液按已知方法,例如通过离心,洗涤至不含电解质。
将该聚碳酸酯溶液在蒸发单元中浓缩,并在蒸发挤出机中释放出残余溶剂。
下面是从分离罐的水相中测定的数据:
BPA/PHE=15ppm
有机相含水量是0.19%
下面的分析数据是用聚碳酸酯粒料测定的:
YI=1.35
相对粘度=1.196
酚羟基=80ppm
实施例4
将含15wt%BPA和2.1mol氢氧化钠溶液/摩尔BPA的35,000kg/h双酚A碱性溶液通过泵上游的T-形管段引入到循环反应器中,经另一个T-形管段随同引入的还有2,730kg/h光气溶解在29,750kg/h由50wt%二氯甲烷和50wt%一氯苯组成的溶剂中的溶液。
为维持碱度,加入520kg/h 32%氢氧化钠溶液,将反应混合物经由热交换器和不搅拌的储存容器返回到泵中,在此加入上面提到的各物流。
通过测定确定出循环量是660,000kg/h(600m3/h)。
温度是38℃。
将与进来的原料数量相当的一部分乳液,从停留罐送到比BPA和光气加入点更靠泵的上游,并由泵压送过管式反应器。将1,540kg/h氢氧化钠溶液(32wt%)和193kg/h对叔丁基苯酚在772kg溶剂混合物中的溶液加入到该物流中。经过7min的停留时间之后,加入28kg/h5.1%在溶剂混合物(50份二氯甲烷和50份一氯苯)中的溶液形式的N-乙基哌啶,将该乳液再由另一台泵压送过另一台管式反应器。
又经过7min的停留时间之后,将乳液在分离罐中进行分离,聚碳酸酯溶液按已知方法,例如通过离心,洗涤至不合电解质。
该聚碳酸酯溶液在蒸发单元中浓缩,并在蒸发挤出机中释放出残余溶剂。
下面是从分离罐的水相中测定的数据:
BPA/PHE=10ppm
有机相含水量是0.26%
下面的分析数据是用聚碳酸酯粒料测定的:
YI=1.40
相对粘度=1.194
酚羟基=85ppm
对比例1
BPA、光气和氢氧化钠的比例均对应于DE-A 4 227 372中的描述,文中有关循环流率的内容没有公开。
如同实例1中所述,但替代加入360kg/h氢氧化钠32%,现在将435kg/h氢氧化钠32%加入到循环反应器中,以及代替1,050kg/h,现在将975kg/h氢氧化钠32%加入到循环反应器下游移出的那部分乳液中,然后进入到管式反应器中。代替加入1,848kg/h光气,现在加入1,900kg/h。
另外,循环量是110,000kg/h(100m3/h),而不是286,000kg/h(260m3/h)。
因此,不论乳液与原料加入量的物流速率比值或是BPA与光气之间的比值都与本发明方法不符。
下面是从分离罐的水相中测定的数据:
BPA/PHE=210ppm
有机相含水量是1.2%
下面的分析数据是用聚碳酸酯粒料测定的:
YI=1.9
相对粘度=1.190
酚羟基=170ppm
对比例2
如同实施例1中所述,但不是加入360kg/h氢氧化钠32%,现在将910kg/h氢氧化钠32%加入到循环反应器中,以及代替1,050kg/h,现在将500kg/h氢氧化钠32%加入到循环反应器下游移出的那部分乳液中,然后进入到管式反应器中。
因此,加入的氢氧化钠的分配不符合本发明方法。
下面是从分离罐的水相中测定的数据:
BPA/PHE=150ppm
有机相含水量是1.5%
下面的分析数据是用聚碳酸酯粒料测定的:
YI=1.8
相对粘度=1.193
酚羟基=160ppm
对比例3
如同实施例1中所述,但循环量在这里是825,000kg/h(750m3/h),而不是286,000kg/h(260m3/h),氢氧化钠溶液均匀分配,与对比例1一样。
因此,乳液流动速率与原料加入量之间的比值不符合本发明方法。
下面是从分离罐的水相中测定的数据:
BPA/PHE=120ppm
有机相含水量是1.8%
下面的分析数据是用聚碳酸酯粒料测定的:
YI=1.8
相对粘度=1.191
酚羟基=140ppm
对比例4
如同实施例1所述,但仅加入1,720kg/h光气。
因此,BPA与光气之间的比值不符合本发明方法。
下面是从分离罐的水相中测定的数据:
BPA/PHE=750ppm
有机相含水量是2.5%
下面的分析数据是用聚碳酸酯粒料测定的:
YI=2.1
相对粘度=1.189
酚羟基=340ppm
从这些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只有按照本发明方法的特定条件组合才能导致未处理废水中酚化合物含量惊人低的结果。因此,本发明方法明显地是新的和原创的。

Claims (11)

1.一种生产聚碳酸酯的连续方法,它包括:
(a)向另外依次包含停留罐、任选混合器、泵以及热交换器的循环反应器组成的回路中,经由停留罐下游和所述泵上游至少一点引入
(i)含有聚碳酸酯和光气的溶剂的有机相和
(ii)含有碱水溶液、二羟基化合物和任选单酚的水相,以形成乳液,其中反应器温度到处都低于60℃,且其中乳液在循环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至少是2min,以及
(b)从停留罐移出一部分乳液并将所述部分泵送到至少一个装备有至少一个混合区和至少一个停留区的管式反应器中,并使所述部分在管式反应器中保持2~40min的总停留时间,
前提条件是,
(aa)在(i)中引入的水相和有机相的总量流量速率相对于乳液的流量速率的比值介于1∶3~1∶12,且
(bb)在(b)中那部分移出的流量速率与所述引入的流量速率相当,以及
(cc)引入到反应中的光气摩尔数量相对于光气与二羟基化合物和与任选单酚起反应所需要的理论量之比是1.12/1~1.22/1,并且
(dd)将碱液以相对于该方法的dd)和ee)中使用的碱液总量的15~40%的数量引入到该循环回路中,以及
(ee)将碱液以相对于该方法的dd)和ee)中使用的碱液总量的85~60%的数量引入到所述部分乳液中,以及
(ff)任选地向所述部分中加入单酚链终止剂,以及
(gg)所述部分在管式反应器中经过1~20min停留时间之后,向所述部分中加入催化剂。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循环反应器的温度到处都在55℃~25℃之间。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乳液在循环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介于2~15min。
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部分在管式反应器中的总停留时间是2~30min。
5.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i)中引入的水相和有机相总量的流动速率相对于乳液的流动速率的比值是1∶3~1∶10。
6.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引入到反应中的光气的摩尔数量相对于光气与二羟基化合物和与任选单酚起反应所需要的理论量的比值是1.14/1~1.20。
7.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引入到循环回路中的碱液量是该方法中使用的碱液总重量的20~35%。
8.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引入到所述部分中的碱液量是该方法中使用的碱液总重量的80~65%。
9.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将单酚链终止剂加入到所述部分中。
10.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将催化剂,在所述部分在管式反应器中经过1~15min的停留时间之后加入到所述部分中。
11.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未处理废水的酚化合物含量低于100ppm。
CNB021055270A 2001-04-12 2002-04-12 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855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118307.0 2001-04-12
DE10118307A DE10118307A1 (de) 2001-04-12 2001-04-12 Ve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5453A true CN1385453A (zh) 2002-12-18
CN1258550C CN1258550C (zh) 2006-06-07

Family

ID=7681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0552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8550C (zh) 2001-04-12 2002-04-12 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6613868B2 (zh)
EP (1) EP1249463B1 (zh)
JP (1) JP4249429B2 (zh)
KR (1) KR100781862B1 (zh)
CN (1) CN1258550C (zh)
AT (1) ATE316544T1 (zh)
BR (1) BR0201231A (zh)
DE (2) DE10118307A1 (zh)
RU (1) RU2002109307A (zh)
SG (1) SG10385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0033A (zh) * 2004-12-22 2008-02-06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透明注塑部件的聚碳酸酯衬底材料
CN100473678C (zh) * 2004-02-26 2009-04-01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01775128A (zh) * 2010-03-09 2010-07-14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两相界面法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01128509B (zh) * 2004-12-22 2011-06-08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具有良好润湿性的聚碳酸酯
CN101565501B (zh) * 2008-03-05 2013-03-06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制备聚碳酸酯的相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16354D0 (en) * 2000-07-03 2000-08-23 Optaglio Ltd Optical security device
US6562937B2 (en) 2000-07-25 2003-05-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ntinuous preparation of polycarbonate
DE10300598A1 (de) * 2003-01-10 2004-07-22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
DE102004053047A1 (de) * 2004-11-03 2006-05-04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zweigte Polycarbonate
DE102004061715A1 (de) * 2004-12-22 2006-07-06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
DE102004061713A1 (de) * 2004-12-22 2006-07-20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Polycarbonate mit guter Benetzbarkeit
DE102004061753A1 (de) * 2004-12-22 2006-07-06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Substratmaterialien für transparente Spritzgussteile
DE102006058249A1 (de) * 2006-12-08 2008-06-12 Evonik Röhm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Cyanhydrinen sowie deren Verwendung bei der Herstellung von Methacrylsäurealkylestern
DE102007007462A1 (de) 2007-02-15 2008-08-21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wendung von Alumosilikaten zur Entfernung bzw. Reduzierung von fluoreszierenden Partikeln in Polycarbonat
DE102008008842A1 (de) 2008-02-13 2009-08-27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Alkylphenol zur Einstellung des Molekulargewichtes und Polycarbonatzusammensetzungen mit verbesserten Eigenschaften
DE102008038031A1 (de) 2008-08-16 2010-02-18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iarylcarbonaten
EP2090605B1 (de) 2008-02-13 2011-07-13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
DE102008008841A1 (de) 2008-02-13 2009-08-20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
DE102008011473A1 (de) 2008-02-27 2009-09-03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
DE102008023800A1 (de) 2008-05-15 2009-11-19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Alkylphenol zur Einstellung des Molekulargewichtes und Copolycarbonat mit verbesserten Eigenschaften
EP3502160A1 (de) 2017-12-20 2019-06-26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0110B2 (ja) * 1986-05-15 1994-10-12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カ−ボネ−トオリゴマ−の連続的製造法
JPH02147628A (ja) 1988-11-29 1990-06-06 Teijin Chem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H0747665B2 (ja) 1990-04-11 1995-05-24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法
JPH0747666B2 (ja) 1990-04-11 1995-05-24 帝人化成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法
NL9001888A (nl) * 1990-08-29 1992-03-16 Gen Electric Werkwijze voor de continue bereiding van carbonaatoligomeren.
DE4227372A1 (de) * 1991-10-12 1993-04-22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
JPH06287426A (ja) * 1993-04-02 1994-10-11 Mitsubishi Kasei Corp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法
DE4239131C2 (de) * 1992-11-20 1998-04-09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
US5508375A (en) * 1992-12-10 1996-04-16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carbonates
US5416185A (en) * 1993-09-17 1995-05-1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rocess for efficient phosgene usage in the preparation of polycarbonates
JP3292340B2 (ja) 1993-12-27 2002-06-17 株式会社秩父富士 成形金型の型締めプレス装置
JP3292341B2 (ja) 1994-03-02 2002-06-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セグメントの接合方法
DE4438545A1 (de) * 1994-10-28 1996-05-02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hermoplastischem Polycarbonat
JP3095051B2 (ja) 1995-03-08 2000-10-03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の製造方法
DE19510063A1 (de) 1995-03-20 1996-09-26 Bayer Antwerpen Nv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von phenolhaltigem Prozeßabwasser
JP2000119387A (ja) * 1998-10-14 2000-04-25 Teijin Chem Ltd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73678C (zh) * 2004-02-26 2009-04-01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01120033A (zh) * 2004-12-22 2008-02-06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透明注塑部件的聚碳酸酯衬底材料
CN101128509B (zh) * 2004-12-22 2011-06-08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具有良好润湿性的聚碳酸酯
CN101565501B (zh) * 2008-03-05 2013-03-06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制备聚碳酸酯的相界方法
CN101775128A (zh) * 2010-03-09 2010-07-14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两相界面法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01775128B (zh) * 2010-03-09 2013-01-09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两相界面法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20079575A (ko) 2002-10-19
RU2002109307A (ru) 2003-12-20
US20020151672A1 (en) 2002-10-17
EP1249463B1 (de) 2006-01-25
ATE316544T1 (de) 2006-02-15
JP4249429B2 (ja) 2009-04-02
BR0201231A (pt) 2002-12-31
DE50205682D1 (de) 2006-04-13
CN1258550C (zh) 2006-06-07
EP1249463A3 (de) 2003-05-28
EP1249463A2 (de) 2002-10-16
JP2002338679A (ja) 2002-11-27
DE10118307A1 (de) 2002-10-17
KR100781862B1 (ko) 2007-12-05
US6613868B2 (en) 2003-09-02
SG103855A1 (en) 2004-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8550C (zh) 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00349954C (zh) 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153798C (zh) 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131259C (zh) 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方法
TWI481641B (zh) 具重排結構、環狀及線性寡聚物和改良的流動特性之聚碳酸酯
CN101056913A (zh) 由碳酸二(甲基水杨基)酯制备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564837A (zh) 芳香族聚碳酸酯、其制造方法、聚碳酸酯组合物及由该组合物得到的中空容器
CN1500106A (zh) 生产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01039896A (zh) 高纯度碳酸二芳基酯的制备方法
CN1798791A (zh) 透明和高热聚碳酸酯-聚硅氧烷共聚物和含有聚碳酸酯的透明共混物及其制造过程
CN1103079A (zh) 硅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和耐热聚碳酸酯的组合物
CN1454915A (zh) 高分子量脂肪族聚碳酸酯的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106421A (zh) 聚酯的生产方法
CN1930212A (zh) 制备聚碳酸酯树脂的方法
CN1926171A (zh) 共聚碳酸酯、共聚碳酸酯组合物及由其获得的光学模塑制品
CN1160062A (zh) 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
CN1564814A (zh) 三嗪化合物、含三嗪结构单元的聚合物以及制备它们的方法
CN1164643C (zh) 聚碳酸酯生产方法
CN1890290A (zh) 由酯交换法制备具有低含量挥发性化合物的聚碳酸酯的方法
CN1950426A (zh)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制造方法
CN1153799C (zh) 低分子量聚碳酸酯的结晶化方法和由其制备聚碳酸酯树脂的方法
CN1711303A (zh) 聚碳酸酯共聚物、树脂组合物及成型品
CN1232562C (zh) 熔融聚碳酸酯催化剂体系
CN1926169A (zh)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薄膜和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294128C (zh) 由特殊二酚制取的聚酯聚碳酸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5201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607

Termination date: 201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