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7557A - 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57557A CN1357557A CN 00129408 CN00129408A CN1357557A CN 1357557 A CN1357557 A CN 1357557A CN 00129408 CN00129408 CN 00129408 CN 00129408 A CN00129408 A CN 00129408A CN 1357557 A CN1357557 A CN 13575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ing
- impact
- heat resistant
- comonomer
- manufacture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采用悬浮聚合同乳液聚合相结合,先用乳液聚合法制得乳液,乳液凝聚后得到橡胶相(I),不经干燥直接加入分散剂和共聚单体(II)再行悬浮聚合。本发明最佳为橡胶相(I)所占比例为10-30,共聚单体(II)的所占比例为70-90wt%。是一种无需再加入另外的抗冲改性剂,即可兼顾PVC的抗冲击性能和耐热性能的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
Description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共聚树脂范畴,涉及一种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特别适用于PVC(聚氯乙烯,Polyviny chloride)塑料的抗冲击耐热改性剂。
PVC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通用塑料,可通过添加各种助剂和运用各种成型方法制得性能各异的软、硬塑料制品。但通用PVC存在三大缺陷:第一是抗冲击性差;第二是加工性能差,PVC树脂的熔融温度高为210℃,可是PVC的热稳定性差,100℃就开始分解;第三是PVC制品热变形温度低,维卡软化点仅为90℃左右。
为了改善PVC的性能和扩大其使用范围,最初人们常使用一些小分子增塑剂,但是这些小分子增塑剂在制品的加工和应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溶出、挥发和迁移,不但污染环境,同时使制品变硬或变软而失去使用价值。于是人们用大分子聚合物来改性PVC,先后研制出各种PVC改性剂,如:MBS(甲基甲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ethyl methadrylate butadientstyrene copolymer resin)、ACR(丙烯酸酯类聚合物,Acrylate polymer)、CPE(氯化聚乙烯Chlorinated polyethylene)、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tstyrene copolymer)等,这些改性剂基本解决了PVC的抗冲击性和加工性问题。后来人们用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的三元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改性的ABS、N-取代马来酰亚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同PVC共混来提高PVC的耐热性能。
PVC的抗冲击性和耐热性是一对矛盾体,上述方法中如果只顾及抗冲击性则必然使耐热性受到损害,反之亦然。英国专利1,124,409介绍了一种PVC耐热改性树脂,采用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其树脂可提高PVC的耐热性,但同PVC共混时需加大量的冲击改性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研制一种无需再加入另外的抗冲改性剂,即可兼顾PVC的抗冲击性能和耐热性能的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悬浮聚合与乳液聚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乳液,乳液凝聚后得到橡胶相(I),不经干燥直接加入分散剂与共聚单体(II)再进行悬浮聚合,得到抗冲击耐热树脂。
上述的橡胶相(I)可以是由聚丙烯酸酯类得到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或由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
上述的橡胶相(I)在抗冲击耐热树脂总组分中的比例为10-60wt%,最佳为10-30wt%。
上述的共聚单体(II)由马来酰亚胺、芳烯烃类、丙烯酸酯类可聚合性单体组成。
上述的共聚单体(II)在抗冲击耐热树脂总组分中的比例为40-90wt%,最佳为70-90wt%。
上述的共聚单体(II)由5-50wt%的马来酰亚胺,10-65wt%的芳族烯烃和丙烯酸酯类、丙烯腈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上述的共聚单体(II)由5-50wt%的马来酰亚胺,10-65wt%的芳族烯烃和10-50wt%丙烯酸酯类组成。
上述的共聚单体(II)由5-50wt%的马来酰亚胺,10-65wt%的芳族烯烃和5-40wt%丙烯腈组成。
上述的共聚单体(II)由5-50wt%的马来酰亚胺,10-65wt%的芳族烯烃和5-40wt%丙烯腈和10-50wt%丙烯酸酯类组成。
上述的马来酰亚胺可以是N-苯基马来酰亚胺或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芳族烯烃选自苯乙烯或α-甲基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
根据银纹一剪切带理论,橡胶相(I)在受冲击时可以诱发大量银纹或剪切带,银纹或剪切带的产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从而提高PVC的抗冲击性能;同时橡胶相(I)在助长银纹发生的同时能控制银纹的发展,并使银纹及时终止,而不致发展成破坏性的裂纹;它还使银纹附近树脂玻璃化温度降低,从而能有效的将发生裂纹的应力降低最低限度;其次产生高剪切带还能阻滞、转向和终止银纹的发展。共聚单体(II)中含有马来酰亚胺、苯乙烯等刚性单体,聚合后玻璃化温度高,空间位阻大,限制和阻止了PVC大分子链受热时的转动,可以提高PVC的耐热性能。
首先进行乳液聚合得到橡胶相的乳液。乳液聚合既可以采用均聚也可以采用共聚。如由聚丙烯酸酯类均聚或共聚或丁二烯、苯乙烯共聚,也可是其他共聚橡胶类物质。根据试验条件自由选择。丙烯酸酯类均聚或两种丙烯酸酯共聚是常压下进行的,试验要求比较简单,苯乙烯和丁二烯共聚要用压力反应器,要求较高。值得注意的是乳液聚合的单体总量同悬浮聚合的共聚单体(II)的比例要选择适当。一般两者的比例在10/90到60/40之间,最佳在10/90至30/70之间。乳液聚合的单体太少(小于10%),则对抗冲击性提高不大,同时在第二步的悬浮聚合过程中体系容易不稳定;乳液聚合的单体太多(大于30%),抗冲击性提高了但耐热性提高不明显。乳液聚合的乳化剂可以选用常用的如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等;引发剂也可选用常用的过氧化物,如过硫酸钾或氧化还原引发剂等。聚合完成后在乳液中加入0.1-1%单体量的絮凝剂进行凝聚。即得到橡胶相(I)。
在上述凝聚过程结束后,加入适量的分散剂,随后控制反应温度,加入共聚单体(II)和引发剂的溶液进行悬浮聚合。最终反应结束后离心干燥,即可获得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共聚单体(II)有马来酰亚胺、芳烯烃类、丙烯酸酯类以及其他可聚合性单体组成。
具体一种是5-40wt%的马来酰亚胺,10-50wt%的芳族烯烃和丙烯酸酯类丙烯腈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多元共聚物。若没有单体丙烯酸酯类,丙烯腈的用量为5-40Wt%;若没有单体丙烯腈,丙烯酸酯类的用量为10-50wt%;若单体丙烯酸酯类和丙烯腈都存在,它们的用量为丙烯腈5-40wt%,丙烯酸酯类10-50wt%。
其中,R1,R2,R3可以为H或C1-C4的烷基,直链或支链均可,其最佳用量为10-30wt%。
芳族烯烃取自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可以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酸酯类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一种。
具体方法为:
(1)乳液聚合。在100份水中加入0.05-3%的乳化剂,搅拌升温至反应温度,加入聚合单体、引发剂。反应到转化率大于95%,停止反应,得到乳液。在乳液中加入适量的絮凝剂凝聚得到橡胶相(I)。
(2)悬浮聚合。(1)完成后,加入分散适量分散剂,生温至反应温度,加入混合单体(II)和引发剂的溶液。反应结束离心、洗涤、烘干即得到本发明抗冲击耐热性共聚树脂。
本发明最佳为橡胶相(I)所占比例为10-30,共聚单体(II)的所占比例为70-90Wt%。这样可在保持较高抗冲击性能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耐热性。同时,橡胶相(I)的聚合单体易选用丙烯酸酯类,对聚合设备要求低,反应速率快;共聚单体(II)易选用N-苯基取代马来酰亚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实施例1:
在装有搅拌、冷凝器及夹套加热的聚合釜中,按下列配方进行乳液聚合:水500ml,十二烷聚苯磺酸钠2g,丙烯酸丁酯100g,过硫酸钾0.5g,氯化钙(5%)20ml
先将200份水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聚合釜,开启搅拌,升温至60℃,调整搅拌转速200-600rpm,依次加入丙烯酸丁酯、过硫酸钾,反应4小时,测转化率98.6%,停止反应。加入300份水和氯化钙溶液进行凝聚,即得到橡胶相(I)。
上述凝聚结束得到橡胶相(I)后,无需进行分离和烘干,直接加入聚乙烯醇(2.5%溶液)2000g,升温至70℃,加入N-苯基马来酰亚胺150g,苯乙烯225g,甲基丙烯酸甲酯125g共聚单体(II)和BPO(过氧化苯甲酰,Benzoyl peroxide)2g,反应8-12小时结束。离心、洗涤、烘干即得到本发明树脂。
加工测试:
将下面的配方各组份充分混合后,按照常规方法在185℃下于双辊开炼机上混炼3-5分钟,然后置于185℃下的平板硫化仪上保持120公斤压力压制5分钟,制成3毫米厚的样片。
PVC 100份,本发明树脂30份,润滑剂G-74(市售)0.5份,稳定剂890(市售)3份。按GB1633-79方法测定样片的维卡软化点,结果见表1。
实施例2: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10%,制备橡胶相(I)时用丙烯酸乙酯;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9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65wt%的苯乙烯和10wt%的甲基丙烯酸丁酯;余量为其它助剂(包括乳化剂、絮凝剂、引发剂、分散剂等),其余同例1。
实施例3: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60%,制备橡胶相(I)时用丙烯酸正丁酯;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4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0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10wt%的苯乙烯和25wt%的甲基丙烯酸丁酯;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4: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30%,制备橡胶相(I)时用等量的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7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25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30wt%的苯乙烯和25wt%的甲基丙烯酸丁酯;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5: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10%,制备橡胶相(I)时用60wt%丁二烯和40wt%苯乙烯的混合物;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9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20wt%的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65wt%的α甲基苯乙烯和10wt%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6: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60%,制备橡胶相(I)时用60wt%丁二烯和40wt%苯乙烯的混合物;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4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wt%的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10wt%的α甲基苯乙烯和50wt%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7: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30%,制备橡胶相(I)时用60wt%丁二烯和40wt%苯乙烯的混合物;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7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0wt%的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30wt%的α甲基苯乙烯和5wt%的丙烯腈;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8: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10%,制备橡胶相(I)时用丙烯酸乙酯;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9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65wt%的等量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的混合物和10wt%的甲基丙烯酸丁酯;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9: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60%,制备橡胶相(I)时用丙烯酸正丁酯;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4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0 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10wt%的等量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的混合物和5wt%的丙烯腈;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10: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30%,制备橡胶相(I)时用等量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7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25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10wt%的等量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的混合物和40wt%的丙烯腈;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11: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10%,制备橡胶相(I)时用丙烯酸乙酯;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9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65wt%的苯乙烯和5wt%的丙烯腈;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12: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60%,制备橡胶相(I)时用丙烯酸正丁酯;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4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0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5wt%的α甲基苯乙烯和40wt%的丙烯腈;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13: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30%,制备橡胶相(I)时用等量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7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25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30wt%的苯乙烯和20wt%的丙烯腈;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14: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10%,制备橡胶相(I)时用丙烯酸乙酯;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9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65wt%的α甲基苯乙烯和1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5wt%丙烯腈的混合物;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15: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60%,制备橡胶相(I)时用丙烯酸正丁酯;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4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0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10wt%的苯乙烯和25wt%的甲基丙烯酸丁酯和5wt%丙烯腈的混合物;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16: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30%,制备橡胶相(I)时用等量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7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25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30wt%的苯乙烯和25wt%的甲基丙烯酸丁酯以及5wt%丙烯腈的混合物;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17: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10%,制备橡胶相(I)时用丙烯酸乙酯;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9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65wt%的苯乙烯和10wt%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18: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60%,制备橡胶相(I)时用60wt%丁二烯和40wt%苯乙烯的混合物;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4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0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10wt%的α甲基苯乙烯和25wt%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19: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30%,制备橡胶相(I)时用等量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7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25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30wt%的苯乙烯和25wt%的甲基丙烯酸乙酯以及和10wt%的丙烯腈混合物;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20: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10%,制备橡胶相(I)时用60wt%丁二烯和40wt%苯乙烯的混合物;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9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65wt%的苯乙烯和1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及10wt%的丙烯腈混合物;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21: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60%,制备橡胶相(I)时用60wt%丁二烯和40wt%苯乙烯的混合物;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4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50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10wt%的苯乙烯和30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22:橡胶相(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30%,制备橡胶相(I)时用等量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正丁酯的混合物;共聚单体(II)占本发明树脂总量的70%,制备共聚单体(II)时用25wt%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30wt%的α甲基苯乙烯和25wt%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20wt%的丙烯腈混合物;余量为其它助剂,其余同例1。
实施例2~22所得树脂,按实施例1测试方法检测,结果如下:
实施例编号 维卡软化点(℃) 抗冲击强度(kJ/m2)
2 104.3 9.45
3 107.2 9.28
4 96.4 13.47
5 104.8 9.45
6 103.4 9.28
7 97.2 13.47
8 104.5 9.67
9 101.4 9.85
10 98.6 10.87
11 105.3 9.66
12 102.4 9.98
13 99.6 12.42
14 101.5 9.88
15 100.4 9.94
16 98.9 11.07
17 102.4 9.49
18 101.5 9.98
19 99.6 10.54
20 103.5 9.65
21 103.1 9.95
22 98.7 11.87
Claims (10)
1.一种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悬浮聚合与乳液聚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乳液,乳液凝聚后得到橡胶相(I),不经干燥直接加入分散剂与共聚单体(II)再进行悬浮聚合,得到抗冲击耐热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橡胶相(I)可以是由聚丙烯酸酯类得到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或由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橡胶相(I)在抗冲击耐热树脂总组分中的比例为10-60wt%,最佳为10-3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聚单体(II)由马来酰亚胺、芳烯烃类、丙烯酸酯类可聚合性单体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聚单体(II)在抗冲击耐热树脂总组分中的比例为40-90wt%,最佳为70-90wt%。
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聚单体(II)由5-50wt%的马来酰亚胺,10-65wt%的芳族烯烃和丙烯酸酯类、丙烯腈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聚单体(II)由5-50wt%的马来酰亚胺,10-65wt%的芳族烯烃和10-50wt%丙烯酸酯类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聚单体(II)由5-50wt%的马来酰亚胺,10-65wt%的芳族烯烃和5-40wt%丙烯腈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共聚单体(II)由5-50wt%的马来酰亚胺,10-65wt%的芳族烯烃和5-40wt%丙烯腈和10-50wt%丙烯酸酯类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马来酰亚胺可以是N-苯基马来酰亚胺或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中,芳族烯烃选自苯乙烯或α-甲基苯乙烯,丙烯酸酯类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或甲基丙烯酸丁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0129408 CN1357557A (zh) | 2000-12-14 | 2000-12-14 | 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0129408 CN1357557A (zh) | 2000-12-14 | 2000-12-14 | 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57557A true CN1357557A (zh) | 2002-07-10 |
Family
ID=4593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0129408 Pending CN1357557A (zh) | 2000-12-14 | 2000-12-14 | 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357557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8451C (zh) * | 2005-08-19 | 2008-02-13 | 沂源瑞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一步合成聚氯乙烯用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的方法 |
CN100398574C (zh) * | 2005-08-19 | 2008-07-02 | 沂源瑞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用隔离剂及使用方法 |
CN104945814A (zh) * | 2015-07-28 | 2015-09-30 | 张家港市德力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有机玻璃 |
CN108368209A (zh) * | 2015-12-31 | 2018-08-03 | 乐天尖端材料株式会社 | 橡胶改性乙烯基类接枝共聚物及包含其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
CN108431095A (zh) * | 2015-12-22 | 2018-08-21 | 璐彩特国际特殊聚合物和树脂有限公司 | 增材制造组合物 |
CN111138610A (zh) * | 2019-12-24 | 2020-05-12 | 广州熵能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抗冲击高耐热asa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2000
- 2000-12-14 CN CN 00129408 patent/CN135755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68451C (zh) * | 2005-08-19 | 2008-02-13 | 沂源瑞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一步合成聚氯乙烯用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的方法 |
CN100398574C (zh) * | 2005-08-19 | 2008-07-02 | 沂源瑞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用隔离剂及使用方法 |
CN104945814A (zh) * | 2015-07-28 | 2015-09-30 | 张家港市德力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有机玻璃 |
CN108431095A (zh) * | 2015-12-22 | 2018-08-21 | 璐彩特国际特殊聚合物和树脂有限公司 | 增材制造组合物 |
CN108368209A (zh) * | 2015-12-31 | 2018-08-03 | 乐天尖端材料株式会社 | 橡胶改性乙烯基类接枝共聚物及包含其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
US10767038B2 (en) | 2015-12-31 | 2020-09-08 | Lotte Advanced Materials Co., Ltd. | Rubber modified vinyl-based graft copolymer, an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me |
CN111138610A (zh) * | 2019-12-24 | 2020-05-12 | 广州熵能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抗冲击高耐热asa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1138610B (zh) * | 2019-12-24 | 2022-12-27 | 广州熵能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抗冲击高耐热asa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32549C (zh) | 制备热塑性树脂的方法 | |
CN100457818C (zh) | 新型核壳结构聚氯乙烯抗冲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0545187C (zh) | 新型核壳结构聚氯乙烯抗冲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 |
CN1160406C (zh) | 含有包封冲击改性剂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和其制备方法 | |
US3922321A (en) | Methyl Methacrylate resins and grafted acrylate-butadiene-styrene polymers | |
CN1147541C (zh) | 热塑性树脂用加工性改性剂及含此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 |
CN110904728B (zh) | 一种基于氢键作用的明胶基造纸施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827661A (zh) | 一种具有高扯断伸长率的氯化聚乙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A1297608C (en) | Styrenic polymer resins having improved flow characteristics | |
CN1163535C (zh) | 热塑性树脂用抗冲击性改性剂 | |
CN1357557A (zh) | 抗冲击耐热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288912A (zh) | 改性苯乙烯-丙烯腈树脂共混组合物及由其生产的制品 | |
CN1290929C (zh) | 具有优异冲击强度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 |
CN1049229C (zh) | 制备具有改进的抗粘性的合成树脂粉的方法 | |
CN1266214C (zh) | 一种提高聚氯乙烯抗冲击性能的改性剂 | |
CN1150267C (zh) | 具有改善粉末特性、适于增强氯乙烯树脂耐冲击性的树脂 | |
JP5046446B2 (ja) | 共重合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1213259B1 (ko) | 내충격성과 착색성이 우수한 내열성 열가소성 수지의 제조방법 | |
CN100549050C (zh) | 一种含稀土的n-取代马来酰亚胺类耐热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298756C (zh) | 粒子中含水的橡胶胶乳的制法 | |
CN1081648C (zh) | 耐热性共聚树脂的制造方法 | |
CN1245427C (zh) | 丙烯酸酯核壳聚合物 | |
KR20210051966A (ko) | 그라프트 중합체의 제조방법 | |
CN1232581C (zh) |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 |
CN111138610B (zh) | 一种高抗冲击高耐热asa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