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51208A - 用于形成包缝的针板 - Google Patents

用于形成包缝的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51208A
CN1351208A CN01137542A CN01137542A CN1351208A CN 1351208 A CN1351208 A CN 1351208A CN 01137542 A CN01137542 A CN 01137542A CN 01137542 A CN01137542 A CN 01137542A CN 1351208 A CN1351208 A CN 13512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oplastron
auxiliary
main
needle plate
overs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375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尔科·佐亚
朱塞佩·波齐
罗伯托·圣维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MODY NICHE SpA
Original Assignee
LIMODY NICHE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MODY NICHE SpA filed Critical LIMODY NICHE SpA
Publication of CN1351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12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3/00Casings
    • D05B73/04Lower casings
    • D05B73/12Slides; Needle plat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8Seams for protecting or securing edges
    • D05B1/20Overedge s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被用于与设备(1)协同工作来形成包缝的针板(5),具有在该针板主侧面(17)上形成的一个主切口(21)和一个辅助切口(22),该切口(21、22)分别被设计成能够供设备(1)中的一根相应的针(3、4)穿过其中。在针板(5)的主侧面(17)上,还成形有一个主舌板(23)和一个辅助舌板(24),它们均被排布成能够使得各个切口(21、22)与相应舌板(23、24)的尾部(23b、24b)相对应,利用舌板(23、24),所制得的相应包缝部分被作为工件向前移动。舌板(23、24)具有基本上沿主侧面(17)对齐的端部边缘(23a、24a),而切口(21、22)横切所述主侧面(17)相互偏置。

Description

用于形成包缝的针板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形成包缝(overedging seam)的针板,该针板包括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制衣业中,比如制造短袜、长袜、紧身衣以及针织品的制衣业中,通常需要对生产工件进行组配操作,来将织物的不同部件整合起来,和/或在所制得的衣服工件边缘处进行美学精加工操作。通常,组配和精加工操作均利用用于形成包缝的所谓锁缝机(trimming sewingmachine)完成。
为了形成一条包缝,锁缝机装配有一个缝纫设备,该缝纫设备具有一根带有缝纫线的针,该针沿一个直线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的针能够穿经一个针板,该针板被设计成能够使得工件在其上向前移动。
这种设备还包括有一个下支臂和一个上支臂,它们能够环绕一根平行于工件送进方向的旋转轴进行交替摆动。一个带有相应联结线的下弯针被安装成与所述下支臂相配合,以便该下弯针能够在一个基本上垂直于工件送进方向的方向上沿一个弧形轨迹交替运动。在上支臂上安装有一个相应的上弯针,该上弯针也可以带有一根相应的线,并且能够沿一个基本上垂直于工件送进方向的弧形轨迹交替运动。通过所述的针、下弯针及上弯针之间的协同工作,可以产生所需的包缝。
为了使得最终的成品更坚固并且更富有美感,通常沿即将被缝合在一起的织物坯件缝合边缘,形成若干个叠合的包缝。
在自动生产工艺中,为了形成前述的包缝,通常利用由两个缝纫机组成的设备。第一机器通常由一个用于形成第一包缝的锁缝机构成,而第二机器与该第一机器串联设置,用于形成一条叠合在第一包缝上的第二包缝。该第一和第二机器由一条传送导轨相互连接起来,利用该传送导轨,在第一机器中预先加工好的各个衣物工件被传送到第二机器中。
尤其是,在第一机器中,需要对形成所述工件的织物坯件进行一次剪裁操作,来使得该织物坯件的缝合边缘能够很好地匹配起来。与剪裁操作同时进行,并且紧邻实现该操作的区域的下方,第一机器形成一条用于将形成所述工件的织物坯件组配起来的包缝。
随后,衣物工件沿传送导轨移动到第二机器上,在该第二机器上,形成另外一条与第一机器所形成的包缝相叠合的包缝。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本申请人已经发现,在衣物制造过程中借助于叠合的包缝来将织物坯件相互连接起来的现有设备及技术均难以免除一些缺点,并且从不同的角度,主要是从所获得的包缝的质量及不同包缝的线迹之间的定位规则性和精确性的角度来看,可以得以改善。实际上,由于已经经过第一次包缝操作的工件需要被从第一机器或者锁缝机中传送到用于形成另一条包缝的第二机器上,所以不同包缝的线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通常是不均匀的。首先,在工件的传送过程中如果工件由易屈服的弹性材料制成,那么工件将会被拉长或者被缩短,其原始构造会发生变形。在传送过程中各个工件所发生的这种结构上的变形会导致所形成的包缝上的线迹排布状态不够精确,相应地会导致最终制品的质量难以令人完全满意。
另外,作为在没有对织物坯件的边缘进行修裁情况下必需形成的第二包缝,该第二包缝的正确成形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工件与针及其它缝合构件之间的不完全对齐性。
因此,工件的每一次微小偏移或偏离均会影响包缝的正确成形。
另外,应该认为这些设备并不适合于形成曲线形的包缝,这些曲线形的包缝必须由操作工人手动形成。
应该明白的是,由于这些装置涉及两个缝纫机和一系列的设备,所以它们非常昂贵,其中所述的一系列设备适合于使得所述机器能够自动地与工件送进系统同步工作。
本发明的概述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申请人已经设想和提出了一种在专利申请MI2000A001472中详细描述的设备,该设备能够利用单独一个机器来形成一条由若干个叠合在一起的包缝部分组成的包缝。
本申请人已经发现,通常用来与作为前述申请的主题的设备协同工作的针板,可以大大提高所获得的包缝的质量,以及最终制品的质量。实际上,由于它们的结构,所以通常用于与这种设备协同工作的针板将会形成不规则并且不均匀的包缝,该包缝的缝合线迹之间无法以精确的方式并且以恒定的节距相互交替。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通过提出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叠合包缝部分的质量、尤其是提高包缝精确度的针板,来解决使用公知针板时所产生的问题。
在下文的描述中将会明白的前述及其它目的,基本上能够通过利用一种包括有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所述技术特征、用于形成包缝的针板而得以实现。
对附图的简述
根据本发明,通过对一个用于形成包缝的针板的优选但非限制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将能够很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技术特征及优点。该描述将在下文中借助于非限制性实施例通过参照所附附图而给出,其中:
附图1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用于形成包缝的设备及针板的透视图;
附图2是附图1中所示针板的俯视图;
附图3是针板沿附图2中III-III线的剖视图。
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
参照附图,一个根据本发明用于形成包缝的针板总体上被标识为附图标记5。
该针板5可以被看作被有益地非固定在用于形成包缝的机器上,来与一个设备1协同工作,该设备1包括有至少一个能够沿一条基本上呈直线的轨迹交替移动的针杆2。在该针杆2上利用合适的锁定装置紧固有至少一根主针3和至少一根辅助针4,它们均针尖朝下并且分别带有一根主缝纫线和一根辅助缝纫线(未示出)。从而,主针3和辅助针4与针杆2一同沿一条直线往复运动轨迹往复运动,穿经位于所述针3和4下方的针板5;并且沿该针板5,一个工件沿一个由附图中的箭头“A”指示的缝合方向运行。
正如在附图1中所示出的那样,主针3和辅助针4均位于一个横切工件缝合方向“A”的平面内。最好,针3和4均位于一个基本上与所述缝合方向“A”呈“α”角度倾斜的平面内,在针板5所处的平面内进行测定,该角度“α”的值位于1度至70度之间。
设备1还包括有至少一个下支臂6,该下支臂6位于针板5的侧面,并且通过其端部6a与一个下驱动轴(由于其本身是公知的,因此不予示出)刚性连接,所述下驱动轴能够围绕其纵向轴“X”交替摆动。
在与端部6a相对的下支臂6的另一端部6b上,锁固有至少一个主下弯针7和至少一个辅助下弯针8。
下弯针7、8能够相互同步地在一个垂直于工件缝合方向“A”的方向上沿一条弓形轨迹交替运动。下弯针7和8的运动方向均与相应的针3和4的运动方向相交叉,利用它们来形成相应的缝合线迹。
主下弯针7和辅助下弯针8分别带有一根主联结线和一根辅助联结线(未示出),后者用于与由相应的针3和4所带有的主缝纫线和辅助缝纫线相联结,来分别形成一个主包缝部分和一个叠合在该主包缝部分上的辅助包缝部分,这将在下面更加清楚。
与下支撑臂6相对,并且在针板5的侧面,设备1还带有一个上支撑臂9,该上支撑臂9由其端部9a连接到一个动力驱动机构上(由于其本身是公知的,因此不予示出),并且在与端部9a相对的另一端部9b上,带有至少一个主上弯针10和至少一个辅助上弯针11。在设备1工作的过程中,动力驱动机构能够使得上支臂9进行运动,以便使得上弯针10和11在一个基本上横切工件本身的缝合方向“A”的方向上沿一条跨骑在工件边缘上的运动轨迹进行运动。
所述主上弯针10和/或辅助上弯针11均可以带有相应的联结线,用来与下弯针7和8及针3和4上的联结线一同形成主包缝部分和辅助包缝部分的线迹。
正如在附图中所示出的那样,针板5具有一个基本上呈平板状的结构,该平板结构由一个基本上呈长方形的第一部分12和一个基本上呈梯形的第二部分13组合而成,其中第二部分13与第一部分12一体成形、并且从该第一部分12上以悬臂方式在与主侧面17相对的另一侧面上侧向突伸出来,其中所述主侧面17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缝合方向“A”并且沿针板5的周边延伸部限定而成。
为了能够被紧固到一个机器上来形成包缝,针板5带有紧固孔14a和14b,用于与未示出的相应螺纹拧紧元件相配合。
针板5可以带有一个或者多个中心开口15,供作为送进设备(因为其本身是公知的,因此不予示出)中的部件的一个或者多个送布牙穿过该中心开口15进行工作,其中所述送布牙作用在工件上,使得工件沿前述的缝合方向“A”向前移动。
更详细地说,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中心开口15以相互并列的关系设置,并且它们均具有一个平行于缝合方向的长条形构造;另外,在中心开口15与主侧面17之间,还平行设置有两个辅助开口16。
在靠近主侧面17处,针板5还具有一个主切口21和一个辅助切口22。主切口21和辅助切口22被排布成能够供前述设备中的主针3和辅助针4分别工作性地穿过其中。
正如在附图1和2中所示出的那样,各个切口21,22均具有一个基本上呈L形的构造,该L形构造由基本上平行于针板5的主侧面17的第一延展部21a、22a和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延展部21a、22a并且在第一延展部与主侧面17之间延伸、用于破坏主侧面17的连续性的第二延展部21b,22b限定而成。
各个切口21、22的主延展部21a、22a均具有一个端部21c、22c,该端部21c和22c与相应的延展部21b、22b相对,并且能够供相应的针3、4穿过其中。
根据设备1中针3和4的排布状态,切口21、22的端部21c、22c以这样一种方式沿横切于缝合方向“A”并且横切于针板5的主侧面17的方向相互并列设置,即主切口21的端部21c与主侧面17之间的距离和所述主侧面17与辅助切口22的端部22c之间的距离不相同。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根据需要,切口21、22还可以被制成能够沿一个基本上平行于主侧面17的方向相互对齐。
针板5还带有成形在该针板5的主侧面17本身上的一个主舌板23和一个辅助舌板24,用于至少部分地约束相应的主切口21和辅助切口22;所述舌板均具有一个端部边缘23a、24a,该端部边缘23a、24a与相应切口21、22的端部21c、22c隔离开,并且背离所述切口。
正如在附图1和2中所能够看到的那样,舌板23、24基本上沿针板5的主侧面17相对齐。换句话说,各个舌板23、24的端部边缘23a,24a最好沿同一个平行于缝合方向“A”方向与其它舌板23、24的端部边缘23a、24a相对齐。
但是,根据需要,也可以在针板5上形成这样的舌板23、24,即该舌板23和24的端部边缘23a、24a相对于一个平行于缝合方向“A”的方向发生了偏离。
各个包缝部分的边界高度均决定于各个舌板23、24的端部边缘23a、24a与相应切口21、22的端部21c、22c之间的可测定距离。
因此,通过对切口21、22和/或舌板23、24的端部边缘23a、24a的位置进行干预,可以得到叠合的包缝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该包缝部分中的上层包缝部分可以完全覆盖底层包缝部分,或者也可以仅部分地重叠在底层包缝部分上。
另外,最好各个舌板23、24的端部边缘23a、24a必须具有至少一个尾部23b、24b,该尾部23b、24b终止于相应切口21、22中的第二延展部21b、22b处,并且相对于针板5的主侧面17倾斜设置,形成一个背离所述切口21、22的端部21c、22c朝向相应切口21、22发生收敛的斜面。
相应的舌板23、24尾部23b、24b的斜面形成了这样一个运行轨迹(course),即沿该运行轨迹,所形成的线迹能够自动地与舌板发生脱离,并且在针板5上向前移动。
为了在主包缝部分与辅助包缝之间获得一条恒定并且基本上相似的运行轨迹,主舌板23的尾部23b最好被定向成基本上平行于辅助舌板24的尾部24b。
但是,为了获得典型的和/或精美的包缝,所述尾部23b、24b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倾斜角度,从而形成用于不同包缝部分实现向前或者送进运动的不同运行轨迹。针板5还包括有一个导引部分25,该导引部分25设置在主舌板23与辅助舌板24之间,用于驱动主包缝沿主舌板23朝向辅助舌板24前移,并且到达该辅助舌板24。更详细地说,导引部分25具有一个第一端部25a,该端部25a相对于主舌板23被设置在一个较低位置上,和一个第二端部25b,该端部25b与第一端部25a相对并且被一体连接在辅助舌板24上,以便形成一个背离主舌板23从下向上延伸的倾斜平板,直至与辅助舌板24的上表面相平齐。换句话说,所述导引部分25由一个斜面限定而成,该斜面从辅助舌板24向下朝着主舌板23延伸,用以在主包缝部分本身抵达用于形成辅助包缝部分的辅助舌板24之前,在针板5上延引主包缝。
针板5还包括有一个端部26,该端部26带有另外一个斜面27,用以使得叠合的包缝部分从辅助舌板24继续向前移动。
下面,将对带有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针板的设备1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利用合适的送进装置,衣物工件被导入到锁缝机上的针板5上,在此紧邻针3和4的上游,在要被缝合起来的工件边缘上进行修边操作。
当工件接近针3、4并且接近下弯针7、8和上弯针10、11时,利用两个叠合的包缝部分来将织物坯件连接在一起。通过主针3、主下弯针7和主上弯针10相互之间在主舌板21的周围进行协同工作,形成一条主包缝部分;同样,通过辅助针4、辅助下弯针8和辅助上弯针11相互之间在辅助舌板22的周围相互作用,形成一条辅助包缝部分。
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主下弯针7和辅助下弯针8均被紧固在同一个下支撑臂6上,所以主下弯针7的动程长度与辅助下弯针8的动程长度相同。
但是,根据本发明,对于辅助包缝部分来说,最好具有这样的边界高度,即缝合线迹与即将被连接在一起的工件的相应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主包缝部分的边界高度。包封部分的边界高度之间的这种差异决定于针3、4相对于缝合方向“A”的偏离状态,其中所述针3、4穿过针板5上相应的偏置切口21和22进行工作。换句话说,由于主针3位于一个横切于缝合方向“A”的平面内,因此主针3在靠近主切口21的工件上形成线迹,该线迹与即将被连接在一起的织物坯件缝合边缘的距离小于由辅助针4在辅助切口22处所形成的线迹。
为了确保与针3、4正确地进行相互作用,下弯针7、8和上弯针10、11可以被设置成沿各自的运动方向相互偏离,偏离的范围对应于针3、4之间沿垂直于缝合方向“A”的方向可测定出的中心距。
当工作结束时,所获得的包缝中的主包缝部分和辅助包缝部分均具有一系列具有预定节距的线迹。主包缝部分中缝合线迹的节距与辅助包缝部分中缝合线迹的节距相同,并且辅助包缝部分中的各个缝合线迹与主包缝部分上的在先线迹之间相距预定的距离,该距离比如可以是所述缝合节距的一半。
本发明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达到了预期目的。
首先,利用作为本发明主题的设备能够获得这样的叠合包缝,即所述包缝上的线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具有很高的精确度。更详细地说,这样一种设备能够可靠地使得各个缝合线迹以所需的和预定的距离与在先和在后的线迹间隔开。换句话说,比如如果已经使得辅助缝合线迹与主缝合线迹之间可测定的中间点位置相一致,那么这种配置将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并且最终将形成一条精确并且均匀的双层包缝。这种工作条件可以在适合于形成主包缝部分或者第一包缝的构件与适合于形成辅助包缝部分或者第二包缝的构件之间附近共同形成。实际上,工件不再经受长距离的移动,即沿着导轨或者由其它类似的传送装置将其从形成第一包缝的区域移动至形成第二包缝的区域,而是直接在同时形成两个包缝的一个区域中进行加工处理。
对第一包缝上的线迹与第二包缝上的线迹进行联结的精确度,甚至能够在工件上的曲线延展部或者曲线边缘上获得高质量的包缝,而工件可以手动或者自动送进。
由于省略了对工件进行直接导引的传送导轨,因此应该认为,与在第二机器中对工件进行导引时的精确度相关的所有问题均得以很好地避免,从而可以在不影响缝合精确度的条件下以非常高的速度成形包缝。
另外,由于先前的生产工艺利用了两个缝纫机,而现在则可以由一个机器来完成,因此生产成本得以明显降低。利用单一缝纫机还能够省略将工件从一个机器移动到另外一个机器上所需的传送导轨,从而也省略了适合于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复杂的同步系统,该同步系统用于对两个机器的工作状态及生产制品的移送操作进行组织协调。
与通常所采用的针板相反,利用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针板5来与前述的设备1协同工作,能够极大地提高所获得的包缝的质量,这是因为设备1能够提供最好的操作效能。更详细地说,由于用于各个切口21、22的舌板23、24的存在,使得各个包缝部分能够以最优的方式从针板上脱离下来,但却不会造成不均匀的线迹分布和/或使得衣物产生皱褶或缩拢。
在这方面应该指出的是,利用根据现有技术所制成的针板,即在该针板中两个包缝部分均环绕一个单一的舌板而形成,那么在实际中将难以使得舌板具有这样的几何外形,即一方面,适合于确保第一包缝部分沿舌板本身以最优方式向前运行,另一方面,适合于使得第二包缝部分足够松弛,以保证被缝合在一起的工件能够在单个平面内进行后续的延展操作,但却不会造成在第二包缝部分本身处于所不希望的约束状态下将衣物工件相互缝合起来。
另外,由于两个不同舌板的存在,使得所获得的两个包缝部分的宽度可以分别独立地进行控制。从而,根据每次所遇到的不同需求,可以在第一包缝部分上叠合一个其宽度或边界高度大于或者小于该第一包缝的第二包缝部分,或者一个其宽度或边界高度与该第一包缝部分相同的第二包缝部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形成包缝的针板,带有:
一个主切口(21),该主切口(21)具有一个端部(21c),该端部(21c)被排布成能够使得一个带有相应主缝纫线的主针(3)穿过其中,来在衣物工件上形成一条主包缝部分,其中所述衣物工件沿一个基本上平行于针板(5)的主侧面(17)的缝合方向(“A”)在所述针板(5)上向前移动;
一个辅助切口(22),该辅助切口(22)具有一个端部(22c),该端部(22c)被排布成能够使得一个带有相应辅助缝纫线的辅助针(4)穿过其中,来在所述送进的衣物工件上形成一条辅助包缝部分;
至少一个主舌板(23),该主舌板(23)成形在所述针板(5)的主侧面(17)上,并且至少部分包围所述切口(21、22)中的一个,
其特征在于:其还具有至少一个辅助舌板(24),该辅助舌板(24)沿所述针板(5)的主侧面(17)成形,基本上与主舌板(23)相对齐,该辅助舌板(14)至少部分包围所述辅助切口(22)。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针板,其特征在于:各个舌板(23、24)均具有一个端部边缘(23a、24a),该端部边缘(23a、24a)与相应切口(21、22)的端部(21c、22c)隔离开,并且背离所述切口,所述舌板(23、24)的端部边缘(23a、24a)沿同一方向相互对齐。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切口(21)和辅助切口(22)沿一个横切所述缝合方向(“A”)的方向相互并列设置。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针板,其特征在于:主切口(21)的端部(21c)与所述主舌板(23)的端部边缘(23a)之间间隔的距离小于所述辅助舌板(24)的端部边缘(24a)与辅助切口(22)的端部(22c)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针板,其特征在于:主切口(21)的端部(21c)与所述主舌板(23)的端部边缘(23a)之间间隔的距离大于所述辅助舌板(24)的端部边缘(24a)与辅助切口(22)的端部(22c)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针板,其特征在于:主切口(21)的端部(21c)与所述主舌板(23)的端部边缘(23a)之间间隔的距离等于所述辅助舌板(24)的端部边缘(24a)与辅助切口(22)的端部(22c)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21、22)沿一个基本上平行于所述主侧面(17)的方向相互对齐。
8.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针板,其特征在于:各个舌板(23、24)的端部边缘(23a、24a)均具有至少一个尾部(23b、24b),该尾部(23b、24b)被定向成相对于的主侧面(17)倾斜设置,形成一个背离所述切口(21、22)的端部(21c、22c)并且朝向相应的切口(21、22)发生收敛的斜面。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一个或者多个中所述的针板,还包括有一个导引部分(25),该导引部分(25)被设置在所述主舌板(23)与所述辅助舌板(24)之间,用于将主包缝部分沿主舌板(23)朝向辅助舌板(24)向前移动,并且到达该辅助舌板(24)。
10.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分(25)具有一个设置在所述主舌板(23)下方的第一端部(25a),和一个与该第一端部(25a)相对的第二端部(25b),该第二端部(25b)与所述辅助舌板(24)连为一体。
CN01137542A 2000-10-27 2001-10-26 用于形成包缝的针板 Pending CN13512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2000MI002339A IT1319249B1 (it) 2000-10-27 2000-10-27 Placca ago per l'esecuzione di cuciture a punto sopraggitto.
IT002339A/2000 2000-10-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1208A true CN1351208A (zh) 2002-05-29

Family

ID=11446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1137542A Pending CN1351208A (zh) 2000-10-27 2001-10-26 用于形成包缝的针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20050239A1 (zh)
EP (1) EP1201809A3 (zh)
CN (1) CN1351208A (zh)
IT (1) IT1319249B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5358B (zh) * 2005-10-27 2012-05-23 日星产业缝制器械株式会社 双针缝纫机的针板
CN103998670A (zh) * 2011-11-30 2014-08-20 山德霓股份公司 缝纫机以及借助所述缝纫机将至少两个重叠的织物薄片缝制在一起的工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5695B (zh) * 2017-08-29 2023-01-24 李建刚 双面绒面料片双分缝拼接方法及面料片双分缝拼接结构
EP3704294B1 (en) * 2017-12-21 2023-11-15 Sip-Italy S.R.L. Societa' Benefit Sewing machine provided with a flexible modular system for the variation of the needle gauges
CN109680423A (zh) * 2018-08-29 2019-04-26 江苏华佳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辅助肩带包边的缝纫机针板
CN114411347B (zh) * 2022-02-19 2023-04-07 沈阳金杯延锋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 一次性缝纫底带辅助工装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1698A (en) * 1912-08-01 1912-10-15 Willcox & Gibbs Sewing Machine Looper mechanism for sewing-machines.
FR1305451A (fr) * 1960-07-18 1962-10-05 Man Sew Corp Machine à coudre à piqûres composites
US3342150A (en) * 1964-02-12 1967-09-19 Pfaff Ag G M Upper and lower border deflecting means for overedge sewing machines
DE3705263C1 (de) * 1987-02-19 1988-06-16 Union Special Gmbh Vorrichtung zum Einnaehen der Fadenkette bei Nahtbeginn an Zweinadel-UEberwendlich-Naehmaschinen
DE8713500U1 (zh) * 1987-09-29 1987-12-03 Pfaff Industriemaschinen Gmbh, 6750 Kaiserslautern, De
JP3067912B2 (ja) * 1992-11-10 2000-07-24 ペガサス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パイピング用針板
JP3644776B2 (ja) * 1996-10-17 2005-05-11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縁かがりミシ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5358B (zh) * 2005-10-27 2012-05-23 日星产业缝制器械株式会社 双针缝纫机的针板
CN103998670A (zh) * 2011-11-30 2014-08-20 山德霓股份公司 缝纫机以及借助所述缝纫机将至少两个重叠的织物薄片缝制在一起的工序
CN103998670B (zh) * 2011-11-30 2016-06-15 山德霓股份公司 缝纫机以及借助所述缝纫机将至少两个重叠的织物薄片缝制在一起的工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20050239A1 (en) 2002-05-02
EP1201809A2 (en) 2002-05-02
IT1319249B1 (it) 2003-09-26
EP1201809A3 (en) 2002-12-18
ITMI20002339A1 (it) 2002-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42C (zh) 带有覆盖线的三针接缝的成形机构和方法
JP2552104B2 (ja) 柔撓織物を縫合するための織物縫合装置
CN1906344A (zh) 自动多功能多针缝纫机和相关缝纫方法
JP6761659B2 (ja) ミシン
US6962120B1 (en) Seam forming method using sewing machine
US6412311B1 (en) Knitting fabric and method of knitting it
CN1351208A (zh) 用于形成包缝的针板
GB779132A (en) Machines for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seams and products thereof
KR100470220B1 (ko) 재봉기를 사용하여 솔기를 형성하는 방법
KR20010051086A (ko) 단추 구멍 재봉 기계
CN1095893C (zh) 扣件缝纫机
US20010039907A1 (en) Sewing machine
US1127067A (en) Chain-stitch sewing-machine.
KR880000696B1 (ko) 보조 바늘을 구비한 재봉기
CN201722507U (zh) 针板
US6470815B1 (en) Structure high speed zigzag stitch industrial-use sewing machine
CN1121522C (zh) 锁眼机
US6405666B1 (en) Chain stitch sewing machine
CN108442043A (zh) 缝纫机的面料移送装置
US453689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antyhose
JP7441646B2 (ja) 千鳥縫いミシン
US1039241A (en) Cord-laying device for sewing-machines.
US1384845A (en) Process of joining fabric sections
CN1504596A (zh) 绕扣结钉扣缝纫机
US5269241A (en) Industrial sewing machine for simultaneously making different seaming patter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