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2753A - 制备聚乙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聚乙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2753A
CN1332753A CN99815328A CN99815328A CN1332753A CN 1332753 A CN1332753 A CN 1332753A CN 99815328 A CN99815328 A CN 99815328A CN 99815328 A CN99815328 A CN 99815328A CN 1332753 A CN1332753 A CN 1332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
chloro
aluminium
methyl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815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93C (zh
Inventor
R·R·福德
W·A·阿梅斯
K·A·多利
J·J·范德比尔特
A·G·万德尔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lake Longview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astman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man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Eastman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CN1332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2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9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4Polymerisation in sol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12Polymerisation in non-solvents
    • C08F2/16Aqueous medium
    • C08F2/18Suspension poly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4Polymerisation in gaseous s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02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0 with an organo-aluminium compou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07Catalysts containing a specific non-metal or metal-free compound
    • C08F4/609Catalysts containing a specific non-metal or metal-free compound organic
    • C08F4/6093Catalysts containing a specific non-metal or metal-free compound organic containing hal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07Catalysts containing a specific non-metal or metal-free compound
    • C08F4/609Catalysts containing a specific non-metal or metal-free compound organic
    • C08F4/6094Catalysts containing a specific non-metal or metal-free compound organic containing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用于制备乙烯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新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聚合条件下,使乙烯和/或乙烯与至少一种或多种其它烯烃共聚单体和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至少一种卤代烃、至少一种用做助催化剂的符合分子式XnER3-n的化合物以及至少一种用做外电子给体的至少一个符合式R1-O(-R2-O)n-R3的碳-氧-碳键(C-O-C)的化合物接触。本文也提供了由上述聚合物制备的薄膜和制品。

Description

制备聚乙烯的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聚乙烯的聚合方法。优选所述聚乙烯含有低含量的可提取物。由所述聚乙烯制备的薄膜具有改进强度的性能特征。
                    发明背景
聚乙烯聚合物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可用于许多应用。具体地说,线形聚乙烯聚合物具有使它们不同于其它的聚乙烯聚合物(如支化聚乙烯均聚物,一般称为LDPE(低密度聚乙烯))的性能。Anderson等在美国专利4,076,698号中描述了其中的某些性能。
用于制备聚乙烯聚合物的特别有用的聚合方法为气相法。在美国专利号3,709,853;4,003,712;4,011,382;4,302,566;4,543,399;4,882,400;5,352,749和5,541,270和加拿大专利号991,798以及比利时专利号839,380中给出了这些例子。
用于烯烃聚合的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体系是本领域所熟知并且至少自美国专利序号3,113,115授权以后就知道这种催化剂体系。其后,许多授权的专利涉及新的或改进的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示例性的这种专利为美国专利号3,594,330;3,676,415;3,644,318;3,917,575;4,105,847;4,148,754;4,256,866;4,298,713;4,311,752;4,363,904;4,481,301和重新授权的33,683。
这些专利公开众所周知的一般含有过渡金属组分和一般为有机铝化合物的助催化剂的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任选与所述催化剂一起使用的物质为活化剂(如卤代烃)及活性改性剂(如电子给体)。
在美国专利号3,354,139和欧洲专利号EP 0 529 977 B1和EP 0703 246 A1中公开了卤代烃和齐格勒-纳塔型聚合催化剂在制备聚乙烯中的用途。如所公开的那样,所述卤代烃可降低乙烷的生成速率,提高催化剂的效率,或提供其它作用。这种的卤代烃一般为单卤代和多卤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具有1到12个碳原子的脂族、脂环族或芳族烃。示例性的脂族化合物包括氯代甲烷、溴代甲烷、碘代甲烷、二氯甲烷、二溴甲烷、二碘甲烷、氯仿、溴仿、碘仿、四氯化碳、四溴化碳、四碘化碳、氯代乙烷、溴代乙烷、1,2-二氯乙烷、1,2-二溴乙烷、甲基氯仿、全氯乙烯等。示例性的脂环族化合物包括氯代环丙烷、四氯环丙烷等。示例性的芳族化合物包括氯苯、六溴苯、三氯甲苯等。可单独使用这些化合物或使用它们的混合物。
在烯烃的聚合中,特别是在使用了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的聚合中任选使用电子给体也是众所周知的。这种电子给体经常有助于提高所述催化剂的效率和/或当进行除了乙烯以外的烯烃的聚合时,可控制聚合物的立构有规性。已知典型的电子给体为路易斯碱,当用于催化剂的制备步骤中时称为内电子给体。当用于除了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步骤以外的步骤中时将电子给体称为外电子给体。例如,可将外电子给体添加到预制的催化剂、预聚体和/或聚合介质中。
在聚丙烯聚合领域中使用电子给体是众所周知的并且主要用来减少生成处于无规立构形式的聚合物并增加全同立构的聚合物的产量。使用电子给体主要改进了所述催化剂在制备全同立构的聚丙烯时的生产率。这主要在美国专利号4,981,930中进行了描述。
在乙烯聚合领域,其中乙烯至少组成了存在于聚合物中的所有单体的大约70%(重量),用电子给体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MWD)和在聚合介质中催化剂的活性。描述了在制备线形聚乙烯中的内电子给体的用途的示例性专利为美国专利号3,917,575;4,187,385;4,256,866;4,293,673;4,296,223;重新授权的专利33,683;4,302,565;4,302,566和5,470,812。在美国专利号5,055,535中说明了用单醚外电子给体(如四氢呋喃(THF))控制分子量的分布;在美国专利号5,410,002中说明了用外电子给体控制催化剂颗粒的反应性。
示例性的电子给体的例子包括羧酸、羧酸酯、醇、醚、酮、胺、酰胺、腈、醛、硫醚、硫酯、碳酸酯、含氧原子的有机硅化合物和通过碳或氧原子与有机基团相连的磷、砷或锑化合物。
                   本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聚合法包括向含有乙烯和任选其它烯烃的聚合介质中引入Zigeler-Natta型聚合催化剂、至少一种卤代烃、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个式R1-O(-R2-O)n-R3的碳-氧-碳键(C-O-C)的用做外电子给体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用做助催化剂的符合式XnER3-n的化合物。在式R1-O(-R2-O)n-R3中,n的范围为0到30,并且R1、R2和R3独立地含有1到30个碳原子和0到30个选自元素周期表的第13、14、1 5、16和17族的元素的杂原子或其混合物,其中R1、R2和/或R3还可键合并且形成环状或多环状结构的部分;在式XnER3-n中,其中X为氢、卤素或卤素的混合物,所述卤素选自氟、氯、溴和碘;n的范围是0到2;E为选自元素周期表第13族的元素例如硼、铝和镓;并且R为烃基,包含1到100个碳原子和0到10个氧原子,通过碳或氧键与第13族的元素相连。
可将如本文定义的外电子给体、本文定义的助催化剂和所述卤代烃以任何方式添加到聚合介质中。可在将本文定义的外电子给体、所述卤代烃和/或本文定义的助催化剂添加到所述聚合介质之前立即将它们添加到催化剂中,或分别将它们以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式从所述催化剂添加到所述聚合介质中。例如,可任选将本文定义的外电子给体与所述助催化剂在加入所述聚合介质前进行预混。
如果将气相流化床方法用于乙烯的聚合,则在除热设备(如热交换器)之前最好加入如本文定义的外电子给体以降低所述除热设备的结垢速率。
这里所有提到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是参考元素周期表而定的,其中所述元素周期表在“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News”,63(5),27,1985上公布。在这个版本中,所述族的编号为1到18。
                   本发明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人意外地发现以下物质的特别组合使得可以以改进的方法制备聚乙烯。这种特别的组合包括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至少一种卤代烃、至少一种用做助催化剂的符合式XnER3-n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用做外电子给体的包含至少一个符合式R1-O(-R2-O)n-R3的碳-氧-碳键(C-O-C)的化合物。在式XnER3-n中,其中X为氢、卤素或卤素的混合物,所述卤素选自氟、氯、溴和碘;n的范围是0到2;E为选自元素周期表第13族的元素例如硼、铝和镓;并且R为烃基,包含1到100个碳原子和0到10个氧原子,它通过碳或氧键与第13族的元素相连。在式R1-O(-R2-O)n-R3中,n的范围是0到30,并且R1、R2和R3独立地含有1到30个碳原子和0到30个选自元素周期表的第13、14、15、16和17族的元素的杂原子或其混合物,其中R1、R2和/或R3还可被键合并且形成环状或多环状结构的部分。优选合成的聚乙烯有含量减少的可提取物。此外,由这些聚乙烯制备的薄膜意外地具有高的耐冲击强度(由落镖冲击强度值代表)并且具有平衡得很好的轴向(MD)和横向(TD)撕裂值。
在这里用做外电子给体的化合物为任何包含至少一个符合式R1-O(-R2-O)n-R3的碳-氧-碳键(C-O-C)的化合物,在所述式中n的范围是0到30,并且R1、R2和R3独立地含有1到30个碳原子和0到30个选自元素周期表的第13、14、15、16和17族的元素的杂原子或其混合物,其中R1、R2和/或R3还可键合并且形成环状或多环状结构的部分。
示例性的适用于本文的R1、R2和R3基团为C1-30烷基、C2-30链烯基、C4-30二烯基、C3-30环烷基、C3-30环烯基、C4-30环二烯基、C6-18芳基、C7-30芳烷基和C7-30烷芳基。示例性的例子也可为烃基,所述烃基含有1到30个碳原子和0到30个选自元素周期表的第13、14、15、16和17族的元素的杂原子或其混合物,其中所述元素的例子为B1-30硼代烃(borohydrocarbons)、Si1-30硅代烃(silahydrocarbons)、P1-30磷代烃(phosphahydrocarbons)、S1-30硫代烃(thiahydrocarbons)、Cl1-30氯代烃和含有混合的卤素的卤代烃。
本文也适合使用具有前述式的化合物的混合物作为所述外电子给体。
示例性的可在本文中用作外电子给体的化合物含有一个C-O-C键,其中n=0,如被烷基、链烯基、二烯基和芳基取代的符合式R1-O-R3的化合物。具体的例子为二甲醚、二乙醚、二丙醚、二异丙醚、二丁醚、二戊醚、二己醚、二辛醚、二异戊醚、二叔丁醚、二苯醚、二苄醚、二乙烯基醚、二烯丙基醚、二环丙基醚、二环戊基醚、二环己基醚、烯丙基甲基醚、烯丙基乙基醚、烯丙基环己基醚、烯丙基苯基醚、烯丙基苄基醚、烯丙基2-甲苯基醚、烯丙基3-甲苯基醚、苄基甲基醚、苄基乙基醚、苄基异戊基醚、苄基氯甲基醚、苄基环己基醚、苄基苯基醚、苄基1-萘基醚、苄基2-萘基醚、丁基甲基醚、丁基乙基醚、仲丁基甲基醚、叔丁基甲基醚、丁基环戊基醚、丁基2-氯乙基醚、环戊基甲基醚、环己基乙基醚、环己基乙烯基醚、叔戊基甲基醚、仲丁基乙基醚、叔丁基乙基醚、叔戊基乙基醚、环十二烷基甲基醚、双(3-环戊烯-1-基)醚、1-甲氧基-1,3-环己二烯、1-甲氧基-1,4-环己二烯、氯甲基甲基醚、氯甲基乙基醚、双(2-甲苯基)醚、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甲基醚、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醚、双(2,2,2-三氟乙基)醚、苄基3-溴丙基醚、苄基3-溴-2-氯丙基醚、二甲基2-甲氧基乙基硼酸盐、二甲基甲氧基甲基硼酸盐、二甲氧基-2-甲氧基乙基硼酸盐、二苯基-2-甲氧基乙基膦、二苯基甲氧基甲基膦、2-(2-噻吩基)乙基乙基醚、2-(2-噻吩基)乙基甲基醚、2-(3-噻吩基)乙基乙基醚、2-(3-噻吩基)乙基甲基醚、2-(2-甲氧基甲基)-1,3,2-dioxaphospholane、1-(2-甲氧基乙基)吡咯、1-(2-甲氧基乙基)吡唑、1-(2-甲氧基乙基)咪唑、2-(2-甲氧基乙基)吡啶、双(3-甲苯基)醚、双(1-萘基)醚、双(2-萘基)醚、烯丙基1-萘基醚、烯丙基2-萘基醚、苄基2-甲苯基醚、苄基3-苯基醚、乙基苯基醚、乙基2-甲苯基醚、乙基3-甲苯基醚、乙基1-萘基醚、乙基2-萘基醚、甲基苯基醚、甲基2-甲苯基醚、甲基3-甲苯基醚、甲基1-萘基醚、甲基2-萘基醚、2-乙氧基-1-甲基吡咯、3-甲氧基-1-甲基吡咯、2-乙氧基噻吩、3-甲氧基噻吩、3-甲氧基-1-甲基吡唑、4-甲氧基-1-甲基吡唑、5-甲氧基-1-甲基吡唑、2-甲氧基-1-甲基咪唑、4-甲氧基-1-甲基咪唑、5-甲氧基-1-甲基咪唑、3-甲氧基-1-苯基吡唑、4-甲氧基-1-苯基吡唑、5-甲氧基-1-苯基吡唑、2-甲氧基-1-苯基咪唑、4-甲氧基-1-苯基咪唑、5-甲氧基-1-苯基咪唑、4-甲氧基-1-甲基-1,2,3-三唑、5-甲氧基-1-甲基-1,2,3-三唑、4-甲氧基-1-苯基-1,2,3-三唑、5-甲氧基-1-甲基-1,2,4-三唑、3-甲氧基-1-苯基-1,2,4-三唑、5-甲氧基-1-苯基-1,2,4-三唑、5-甲氧基-1-甲基四唑、5-甲氧基-1-苯基四唑、3-甲氧基异噁唑、4-甲氧基异噁唑、5-甲氧基异噁唑、3-甲氧基-1,2,4-噁二唑、5-甲氧基-1,2,4-噁二唑、3-甲氧基异噻唑、4-甲氧基异噻唑、5-甲氧基异噻唑、2-甲氧基噻唑、4-甲氧基噻唑、5-甲氧基噻唑、2-甲氧基吡啶、3-甲氧基吡啶、4-甲氧基吡啶、3-甲氧基哒嗪、4-甲氧基哒嗪、2-甲氧基嘧啶、4-甲氧基嘧啶、5-甲氧基嘧啶、2-甲氧基吡嗪、3-甲氧基-1,2,4-三嗪、5-甲氧基-1,2,4-三嗪、6-甲氧基-1,2,4-三嗪、2-甲氧基-1,3,5-三嗪等。示例性的例子也可为C2-20化合物,其中将R1和R3相连并形成环状或多环状结构的部分,例如环氧乙烷、1,2-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氧化环戊烯(cyclopenten oxide)、表氯醇、氧杂环丁烷、3,3-二甲基氧杂环丁烷、呋喃、2,3-二氢呋喃、2,5-二氢呋喃、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2,5-二甲基四氢呋喃、4,5-二氢-2-甲基呋喃、2-甲基呋喃、2,5-二甲基呋喃、3-溴代呋喃、2、3-苯并呋喃、2-甲基苯并呋喃、二苯并呋喃、phthalan、氧杂蒽、1,2-吡喃、1,4-吡喃、四氢吡喃、3-甲基四氢吡喃、4-氯四氢吡喃、色满、异色满、oxocane、2,3-环氧丁烷、1,2-环氧丁-3-烯、氧化苯乙烯、2-乙基呋喃、2-叔丁基呋喃、2,3-二甲基呋喃、2,3-二氢苯并呋喃、二甲基1-呋喃基甲基硼酸盐、2-三甲基甲硅烷基呋喃、3-三甲基甲硅烷基呋喃、噁唑、1,3,4-噁二唑、3,4-二氯-1,2-环氧丁烷、3,4-二溴-1,2-环氧丁烷等。
示例性的包含多个C-O-C键的化合物包括被烷基、链烯基、二烯基和芳基取代的符合式R1-O(-R2-O)n-R3的化合物,其中n为1到30。具体的例子为,二甲氧基甲烷、1,1-二甲氧基乙烷、1,1,1-三甲氧基乙烷、1,1,2-三甲氧基乙烷、1,1-二甲氧基丙烷、1,2-二甲氧基丙烷、2,2-二甲氧基丙烷、1,3-二甲氧基丙烷、1,1,3-三甲氧基丙烷、1,4-二甲氧基丁烷、1,2-二甲氧基苯、1,3-二甲氧基苯、1,4-二甲氧基苯、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二乙烯基醚、乙二醇二苯基醚、乙二醇叔丁基甲基醚、乙二醇叔丁基乙基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叔丁基甲基醚、三(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二乙醚、四(乙二醇)二甲基醚、四(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醚、二(乙二醇)甲基三甲基甲硅烷基醚、三(2-甲氧基乙基)硼酸盐、乙二醇氯代甲基溴代甲基醚、2-(2-乙基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仲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叔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苯基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环己基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对氯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对氟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二苯基甲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苄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甲基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双(2-环己基甲基)-1,3-二甲氧基丙烷等。示例性的例子也可为C3-20的环状化合物,其中将R1、R2和/或R3相连形成具有环状或多环状结构的部分。具体的例子为2,5-二甲氧基呋喃、2-甲氧基呋喃、3-甲氧基呋喃、2-甲氧基四氢呋喃、3-甲氧基四氢呋喃、1,3-二氧戊环、2-甲基-1,3-二氧戊环、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2-乙基-2-甲基-1,3-二氧戊环、2,2-四亚甲基-1,3-二氧戊烷、2,2-五亚甲基-1,3-二氧戊烷、2-乙烯基-1,3-二氧戊烷、2-氯代甲基-1,3-二氧戊烷、2-甲氧基-1,3-二氧戊烷、1,4-二氧螺[4,4]壬-6-烯、1,4,9,12-四氧二螺(4.2.4.2)十四烷、1,3-二噁烷、1,4-二噁烷、4-甲基-1,3-二噁烷、1,3,5-三噁烷、2,4,8,10-四氧螺(5.5)十-烷、12-冠-4、15-冠-5、顺-4,7-二氢-1,3-dioxepin、1,7-二氧螺(5.5)十一烷、3,4-环氧化四氢呋喃、2,2-二甲基-4-乙烯基-1,3-二氧戊烷、三-2-呋喃基膦、2-三甲基甲硅烷基-1,3-二氧戊烷、2-(3-噻吩基)-1,3-二氧戊烷、2-溴代氯代甲基-1,3-二氧戊烷、2-甲氧基噁唑、4-甲氧基噁唑、5-甲氧基噁唑、2-甲氧基-1,3,4-噁二唑等。
在本文中用做外电子给体的物质优选二甲基醚、二乙基醚、二丙基醚、二异丙基醚、二丁基醚、二异戊基醚、二叔丁基醚、二苯基醚、二苯基醚、二苄基醚、二乙烯基醚、丁基甲基醚、丁基乙基醚、仲丁基甲基醚、叔丁基甲基醚、丁基环戊基醚、环戊基甲基醚、环己基乙基醚、叔戊基甲基醚、仲丁基乙基醚、氯代甲基甲基醚、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甲基醚、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醚、双(2,2,2-三氟代乙基)醚、甲基苯基醚、环氧乙烷、1,2-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氧化环戊烯、表氯醇、呋喃、2,3-二氢呋喃、2,5-二氢呋喃、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2,5-二甲基四氢呋喃、2-甲基呋喃、2,5-二甲基呋喃、四氢吡喃、1,2-环氧丁烷-3-烯、氧化苯乙烯、2-乙基呋喃、噁唑、1,3,4-噁二唑、3,4-二氯-1,2-环氧丁烷、3,4-二溴-1,2-环氧丁烷、二甲氧基甲烷、1,1-二甲氧基乙烷、1,1,1-三甲氧基乙烷、1,1,2-三甲氧基乙烷、1,1-二甲氧基丙烷、1,2-二甲氧基丙烷、2,2-二甲氧基丙烷、1,3-二甲氧基丙烷、1,1,3-三甲氧基丙烷、1,4-二甲氧基丁烷、1,2-二甲氧基苯、1,3-二甲氧基苯、1,4-二甲氧基苯、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叔丁基甲基醚、三(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二乙醚、四(乙二醇)二乙醚、2,2-二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氧基呋喃、3-甲氧基呋喃、1,3-二氧戊烷、2-甲基-1,3-二氧戊烷、2,2-二甲基-1,3-二氧戊烷、2-乙基-2-甲基-1,3-二氧戊烷、2,2-四亚甲基-1,3-二氧戊烷、2,2-五亚甲基-1,3-二氧戊烷、1,3-二噁烷、1、4-二噁烷、4-甲基-1,3-二噁烷、1,3,5-三噁烷和1,3,4-环氧四氢呋喃。
优选用在本文的外电子给体的物质为二甲醚、二乙醚、二丙醚、二异丙醚、二丁醚、二异戊醚、二叔丁醚、二苯醚、二苄醚、二乙烯基醚、丁基甲基醚、丁基乙基醚、仲丁基甲基醚、叔丁基甲基醚、环戊基甲基醚、环己基乙基醚、叔戊基甲基醚、仲丁基乙基醚、氯甲基甲基醚、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甲基醚、双(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醚、双(2,2,2-三氟乙基)醚、甲基苯基醚、环氧乙烷、1,2-环氧丙烷、1,2-环氧丁烷、氧化环戊烯、表氯醇、呋喃、2,3-二氢呋喃、2,5-二氢呋喃、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2,5-二甲基四氢呋喃、2-甲基呋喃、2,5-二甲基呋喃、四氢吡喃、1,2-环氧丁-3-烯、氧化苯乙烯、2-乙基呋喃、噁唑、1,3,4-噁二唑、3,4-二氯-1,2-环氧丁烷、3,4-二溴-1,2-环氧丁烷、二甲氧基甲烷、1,1-二甲氧基乙烷、1,1,1-三甲氧基甲烷、1,1,1-三甲氧基乙烷、1,1,2-三甲氧基乙烷、1,1-二甲氧基丙烷、1,2-二甲氧基丙烷、2,2-二甲氧基丙烷、1,3-二甲氧基丙烷、1,1,3-三甲氧基丙烷、1,4-二甲氧基丁烷、1,2-二甲氧基苯、1,3-二甲氧基苯、1,4-二甲氧基苯、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叔丁基甲基醚、三(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二乙醚、四(乙二醇)二甲醚、2,2-二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氧基呋喃、3-甲氧基呋喃、1,3-二氧戊烷、2-甲基-1,3-二氧戊烷、2,2-二甲基-1,3-二氧戊烷、2,2-五亚甲基-1,3-二氧戊烷、1,3-二噁烷、1,4-二噁烷、4-甲基-1,3-二噁烷、1,3,5-三噁烷和1,3,4-环氧四氢呋喃。
在本文中用做外电子给体的物质最优选四氢呋喃、二乙基醚、二丙基醚、二异丙基醚、二丁基醚、二辛基醚、叔丁基甲基醚、氧杂环丁烷和四氢吡喃。
用于本发明的方法的助催化剂为符合下式的至少一个化合物,
            XnER3-n其中,X为氢、卤素或卤素的混合物,所述卤素选自氟、氯、溴和碘;n的范围是0到2;E为选自元素周期表第13族的元素,例如硼、铝和镓;并且R为烃基,包含1到100个碳原子和0到10个氧原子,通过碳或氧键与第13族的元素相连。
示例性的适用于本文的R基团为C1-100烷基、C1-100烷氧基、C2-100链烯基、C4-100二烯基、C3-100环烷基、C3-100环烷氧基、C3-100环链烯基、C4-100环二烯基、C6-100芳基、C7-100芳烷基、C7-100芳烷氧基和C7-100烷芳基。示例性的R基也可为包含1到100个碳原子和1到10个氧原子的烃类。
示例性的用于本发明的方法的助催化剂(其中n=0)为三甲基铝、三乙基硼烷、三乙基镓烷、三乙基铝、三正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正戊基铝、三异戊二烯基铝、三正己基铝、三正庚基铝、三正辛基铝、三异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环己基甲基)铝、二甲基甲氧基铝、二甲基乙氧基铝、二乙基乙氧基铝等。示例性的化合物(其中n=1)为二甲基氯化铝、二乙基氯化铝、二正丙基氯化铝、二正丁基氯化铝、二正戊基氯化铝、二异戊二烯基氯化铝、二正己基氯化铝、二正庚基氯化铝、二正辛基氯化铝、二异丙基氯化铝、二异丁基氯化铝、双(环己基甲基)氯化铝、二乙基氟化铝、二乙基溴化铝、二乙基碘化铝、二甲基氢化铝、二乙基氢化铝、二正丙基氢化铝、二正丁基氢化铝、二正戊基氢化铝、二异戊二烯基氢化铝、二正己基氢化铝、二正庚基氢化铝、二正辛基氢化铝、二异丙基氢化铝、二异丁基氢化铝、双(环己基甲基)氢化铝、氯代甲基甲氧基铝、氯代甲基乙氧基铝、氯代乙基乙氧基铝等。示例性的化合物(其中n=2)为甲基二氯化铝、乙基二氯化铝、正丙基二氯化铝、正丁基二氯化铝、正戊基二氯化铝、异戊二烯基二氯化铝、正己基二氯化铝、正庚基二氯化铝、正辛基二氯化铝、异丙基二氯化铝、异丁基二氯化铝、(环己基甲基)二氯化铝等。示例性的例子也可为烷基铝的倍半烷氧基化合物例如甲基铝的倍半甲氧基化合物、乙基铝的倍半乙氧基化合物、正丁基铝的倍半正丁氧基化合物等。示例性的例子也可为烷基铝的倍半卤化物例如甲基铝的倍半氯化物、乙基铝的倍半氯化物、异丁基铝的倍半氯化物、乙基铝的倍半氟化物、乙基铝的倍半溴化物、乙基铝的倍半碘化物等。
优选在本文用做助催化剂的物质为具体例子如下的三烷基铝和二烷基卤化物以及烷基铝的倍半卤化物。其中三烷基铝的例子为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正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异己基铝、三-2-甲基戊基铝、三正辛基铝、三正癸基铝;二烷基铝卤化物的例子为二甲基氯化铝、二乙基氯化铝、二丁基氯化铝、二异丁基氯化铝、二-乙基溴化铝和二乙基碘化铝;烷基铝的倍半烷卤化物的例子为甲基铝的倍半氯化物、乙基铝的倍半氯化物、正丁基铝的倍半氯化物、异丁基铝的倍半氯化物、乙基铝的倍半氟化物、乙基铝的倍半溴化物和乙基铝的倍半碘化物。
最优选在本文用做助催化剂的物质为具体例子如下的三烷基铝和二烷基卤化物以及烷基铝的倍半卤化物。其中三烷基铝的例子为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正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异己基铝、三-2-甲基戊基铝、三正辛基铝;二烷基铝卤化物的例子为二甲基氯化铝、二乙基氯化铝、二丁基氯化铝、二异丁基氯化铝;烷基铝的倍半卤化物的例子为甲基铝的倍半氯化物、乙基铝的倍半氯化物、正丁基铝的倍半氯化物和异丁基铝的倍半氯化物。
在这里也可使用上式XnER3-n的化合物的混合物作为所述助催化剂。
任何卤代烃都可用于本发明的方法、中。如果有必要,可使用多于一种卤代烃。这种卤代烃一般为单卤代或多卤代的饱和或不饱和的具有1到12个碳原子的脂族、脂环族或芳族烃。示例性的脂族化合物为氟代甲烷、氯代甲烷、溴代甲烷、碘代甲烷、二氟甲烷、二氯甲烷、二溴甲烷、二碘甲烷、氯仿、溴仿、碘仿、四氯化碳、四溴化碳、四碘化碳、溴代氟代甲烷、溴代氯代甲烷、溴代碘代甲烷、氯代氟代甲烷、氯代碘代甲烷、氟代碘代甲烷、溴代二氟代甲烷、溴代二氯代甲烷、溴代二碘代甲烷、氯代二氟代甲烷、氯代二溴代甲烷、氯代二碘代甲烷、氟代二氯代甲烷、氟代二溴代甲烷、氟代二碘代甲烷、碘代二氟代甲烷、碘代二氯代甲烷、碘代二溴代甲烷、溴代三氟代甲烷、溴代三氯代甲烷、溴代三碘代甲烷、氯代三氟代甲烷、氯代三溴代甲烷、氯代三碘代甲烷、氟代三氯代甲烷、氟代三溴代甲烷、氟代三碘代甲烷、碘代三氟代甲烷、碘代三氯代甲烷、碘代三溴代甲烷、氟代乙烷、氯代乙烷、溴代乙烷、碘代乙烷、1,1-二氟乙烷、1,1-二氯乙烷、1,1-二溴乙烷、1,1-二碘乙烷、1,2-二氟乙烷、1,2-二氯乙烷、1,2-二溴乙烷、1,2-二碘乙烷、1-溴-1-氟代乙烷、1-溴-1-氯代乙烷、1-溴-1-碘代乙烷、1-氯-1-氟代乙烷、1-氯-1-碘代乙烷、1-氟-1-碘代乙烷、1-氟-1-氯代乙烷、1-氟-1-溴代乙烷、1-氟-1-碘代乙烷、1-溴-2-氟代乙烷、1-溴-2-氯代乙烷、1-溴-2-碘代乙烷、1-氯-2-氟代乙烷、1-氯-2-溴代乙烷、1-氯-2-碘代乙烷、1-氟-2-碘代乙烷、1,1,1-三氟乙烷、1,1,1-三氯乙烷、1,1,1-三溴乙烷、1,1,1-三碘乙烷、1,1,2-三氟乙烷、1,1,2-三氯乙烷、1,1,2-三溴乙烷、1,1,2-三碘乙烷、1-溴-1,1-二氟乙烷、1-溴-1,1-二氯乙烷、1-溴-1,1-二碘乙烷、1-氯-1,1-二氟乙烷、1-氯-1,1-二溴乙烷、1-氯-1,1-二碘乙烷、1-氟-1,1-二氯乙烷、1-氟-1,1-二溴乙烷、1-氟-1,1-二碘乙烷、1-碘-1,1-二氟乙烷、1-碘-1,1-二氯乙烷、1-碘-1,1-二溴乙烷、1-溴-1,2-二氟乙烷、1-溴-1,2-二氯乙烷、1-溴-1,2-二碘乙烷、1-氯-1,2-二氟乙烷、1-氯-1,2-二溴乙烷、1-氯-1,2-二碘乙烷、1-氟-1,2-二氯乙烷、1-氟-1,2-二溴乙烷、1-氟-1,2-二碘乙烷、1-碘-1,2-二氟乙烷、1-碘-1,2-二氯乙烷、1-碘-1 ,2-二溴乙烷、2-溴-1,1-二氟乙烷、2-溴-1、1-二氯乙烷、2-溴-1,1-二碘乙烷、2-氯-1,1-二氟乙烷、2-氯-1,1-二溴乙烷、2-氯-1,1-二碘乙烷、2-氟-1,1-二氯乙烷、2-氟-1,1-二溴乙烷、2-氟-1,1-二碘乙烷、2-碘-1,1-二氟乙烷、2-碘-1,1-二氯乙烷、2-碘-1,1-二溴乙烷、1,1,1,2-四氟乙烷、1,1,1,2-四氯乙烷、1,1,1,2-四溴乙烷、1,1,1,2-四碘乙烷、1,1,2,2-四氟乙烷、1,1,2,2-四氯乙烷、1,1,2,2-四溴乙烷、1,1,2,2-四碘乙烷、2-溴-1,1,1-三氟乙烷、2-溴-1,1,1-三氯乙烷、2-溴-1,1,1-三碘乙烷、2-氯-1,1,1-三氟乙烷、2-氯-1,1,1-三溴乙烷、2-氯-1,1,1-三碘乙烷、2-氟-1,1,1-三氯乙烷、2-氟-1,1,1-三溴乙烷、2-氟-1,1,1-三碘乙烷、2-碘-1,1,1-三氟乙烷、2-碘-1,1,1-三氯乙烷、2-碘-1,1,1-三溴乙烷、1,1-二溴-2,2-二氟乙烷、1,1-二溴-2,2-二氯乙烷、1,1-二溴-2,2-二碘乙烷、1,1-二氯-2,2-二氟乙烷、1,1-二氯-2,2-二碘乙烷、1,1-二氟-2,2-二碘乙烷、1,2-二溴-1,2-二氟乙烷、1,2-二溴-1,2-二氯乙烷、1,2-二溴-1,2-二碘乙烷、1,2-二氯-1,2-二氟乙烷、1,2-二氯-1,2-二碘乙烷、1,2-二氟-1,2-二碘乙烷、2-溴-2-氯-1,1,1-三氟乙烷、六氟乙烷、六氯乙烷、氯代五氟乙烷、碘代五氟乙烷、1,2-二溴代四氯乙烷、氟代乙烯、氯代乙烯、溴代乙烯、碘代乙烯、1,1-二氟乙烯、1,1-二氯乙烯、1,1-二溴乙烯、1,1-二碘乙烯、1,1,2-三氟乙烯、1,1,2-三氯乙烯、1,1,2-三溴乙烯、1,1,2-三碘乙烯、1,1,2,2-四氟乙烯、1,1,2,2-四氯乙烯、1,1,2,2-四溴乙烯、1,1,2,2-四碘乙烯、1-溴-1,2,2-三氟乙烯、1-溴-1,2,2-三氯乙烯、1-溴-1,2,2-三碘乙烯、1-氯-1,2,2-三氟乙烯、1-氯-1,2,2-三溴乙烯、1-氯-1,2,2-三碘乙烯、1-氟-1,2,2-三氯乙烯、1-氟-1,2,2-三溴乙烯、1-氟-1,2,2-三碘乙烯、1-碘-1,2,2-三氟乙烯、1-碘-1,2,2-三氯乙烯、1-碘-1,2,2-三溴乙烯、1,1-二溴-2,2-二氟乙烯、1,1-二溴-2,2-二氯乙烯、1,1-二溴-2,2-二碘乙烯、1,1-二氯-2,2-二氟乙烯、1,1-二氯-2,2-二溴乙烯、1,1-二氯-2,2-二碘乙烯、1,1-二氟-2,2-二碘乙烯、1,2-二溴-1,2-二氟乙烯、1,2-二溴-1,2-二氯乙烯、1,2-二溴-1,2-二碘乙烯、1,2-二氯-1,2-二氟乙烯、1,2-二氯-1,2-二碘乙烯、1,2-二氟-1,2-二碘乙烯、1-氟代丙烷、1-溴代丙烷、1-氯代丙烷、1-碘代丙烷、2-氟代丙烷、2-溴代丙烷、2-氯代丙烷、2-碘代丙烷、1,3-二氟丙烷、1,3-二溴丙烷、1,3-二氯丙烷、1,3-二碘丙烷、1-氟代丁烷、1-溴代丁烷、1-氯代丁烷、1-碘代丁烷、2-氟代丁烷、2-溴代丁烷、2-氯代丁烷、2-碘代丁烷、1-氟-2-甲基丙烷、1-溴-2-甲基丙烷、1-氯-2-甲基丙烷、1-碘-2-甲基丙烷、2-氟-2-甲基丙烷、2-溴-2-甲基丙烷、2-氯-2-甲基丙烷、2-碘-2-甲基丙烷、1-氟代戊烷、1-溴代戊烷、1-氯代戊烷、1-碘代戊烷、2-氟代戊烷、2-溴代戊烷、2-氧代戊烷、2-碘代戊烷、3-氟代戊烷、3-溴代戊烷、3-氯代戊烷、3-碘代戊烷、1-氟-2-甲基-丁烷、1-溴-2-甲基-丁烷、1-氯-2-甲基-丁烷、1-碘-2-甲基-丁烷、1-氟-3-甲基-丁烷、1-溴-3-甲基-丁烷、1-氯-3-甲基-丁烷、1-碘-3-甲基-丁烷、2-氟-2-甲基-丁烷、2-溴-2-甲基-丁烷、2-氯-2-甲基-丁烷、2-碘-2-甲基-丁烷、1-氟-2,2-二甲基丙烷、1-溴-2,2-二甲基丙烷、1-氯-2,2-二甲基丙烷、1-碘-2,2-二甲基丙烷、六氟丙烯、六氯丙烯、全氟-2-甲基-2-戊烯、全氟丙基氯化物、全氟异丙基氯化物、全氟丙基碘化物、全氟异丙基碘化物、1,2-二溴六氟丙烷、全氟戊烷、全氟己烷等。
示例性的脂环族化合物为氯代环丙烷、六氯代环己二烯、五氯环丙烷、氯代环丁烷、氯代环戊烷、氯代环己烷、1,1-二氯环丁烷、1,1-二氯环戊烷1,1-二氯环己烷、顺-1,2-二氯环丁烷、顺-1,2-二氯环戊烷、顺-1,2-二氯环己烷、反-1,2-二氯环丁烷、反-1,2-二氯环戊烷、反-1,2-二氯环己烷、α-1,2,3,4,5,6-六氯环己烷、四氯环丙烯等。
示例性的芳族化合物为氟苯、氯苯、溴苯、碘苯、1,2-二氟苯、1,2-二氯苯、1,2-二溴苯、1,2-二碘苯、1,3-二氟苯、1,3-二氯苯、1,3-二溴苯、1,3-二碘苯、1,4-二氟苯、1,4-二氯苯、1,4-二溴苯、1,4-二碘苯、1-溴-2-氟苯、1-溴-2-氯苯、1-溴-2-碘苯、1-氯-2-氟苯、1-氯-2-碘苯、1-氟-2-碘苯、1-溴-3-氟苯、1-溴-3-氯苯、1-溴-3-碘苯、1-氯-3-氟苯、1-氯-3-碘苯、1-氟-3-碘苯、、1-溴-4-氟苯、1-溴-4-氯苯、1-溴-4-碘苯、1-氯-4-氟苯、1-氯-4-碘苯、1-氟-4-碘苯、1,2,3-三氟苯、1,2,3-三氯苯、1,2,3-三溴苯、1,2,3-三碘苯、1,2,4-三氟苯、1,2,4-三氯苯、1,2,4-三溴苯、1,2,4-三碘苯、1,2,3,4-四氟苯、1,2,3,4-四氯苯、1,2,3,4-四溴苯、1,2,3,4-四碘苯、1,2,3,5-四氟苯、1,2,3,5-四氯苯、1,2,3,5-四溴苯、1,2,3,5-四碘苯、五氟苯、五氯苯、五溴苯、五碘苯、六氟苯、六氯苯、六溴苯、六碘苯、苄基溴、苄基氯、苄基氟、苄基碘、α,α-二溴甲苯、α,α-二氯甲苯、α,α-二氟甲苯、α,α-二碘甲苯、三溴甲苯、三氯甲苯、三氟甲苯、三碘甲苯、2-溴甲苯、2-氯甲苯、2-氟甲苯、2-碘甲苯、3-溴甲苯、3-氯甲苯、3-氟甲苯、3-碘甲苯、4-溴甲苯、4-氯甲苯、4-氟甲苯、4-碘甲苯、2-溴苄基溴、2-氯苄基溴、2-氟苄基溴、2-碘苄基溴、2-溴苄基氯、2-氯苄基氯、2-氟苄基氯、2-碘苄基氯、2-溴苄基氟、2-氯苄基氟、2-氟苄基氟、2-碘苄基氟、2-溴苄基碘、2-氯苄基碘、2-氟苄基碘、2-碘苄基碘、3-溴苄基溴、3-氯苄基溴、3-氟苄基溴、3-碘苄基溴、3-溴苄基氯、3-氯苄基氯、3-氟苄基氯、3-碘苄基氯、3-溴苄基氟、3-氯苄基氟、3-氟苄基氟、3-碘苄基氟、3-溴苄基碘、3-氯苄基碘、3-氟苄基碘、3-碘苄基碘、4-溴苄基溴、4-氯苄基溴、4-氟苄基溴、4-碘苄基溴、4-溴苄基氯、4-氯苄基氯、4-氟苄基氯、4-碘苄基氯、4-溴苄基氟、4-氯苄基氟、4-氟苄基氟、4-碘苄基氟、4-溴苄基碘、4-氯苄基碘、4-氟苄基碘、4-碘苄基碘等。
优选用于本发明的方法的物质为二氯甲烷、二溴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溴代氯代甲烷、氯代氟代甲烷、溴代二氯甲烷、氯代二氟甲烷、氟代二氯甲烷、氯代三氟甲烷、氟代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1,2-二溴乙烷、1-氯-1-氟乙烷、1-氯-1,1-二氟乙烷、1-氯-1,2-二氟乙烷、2-氯-1,1-二氟乙烷、1,1,1,2-四氟乙烷、1,1,1,2-四氯乙烷、2-氯-1,1,1-三氟乙烷、1,1-二氯-2,2-二氟乙烷、1,2-二氯-1,2-二氟乙烷、六氟乙烷、六氯乙烷、氯代五氟乙烷、1,2-二溴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烯、1-氯-1,2,2-四氟乙烯、1-氟-1,2,2四氯乙烯、六氟丙烯、六氯环戊二烯和六氯丙烯。
最优选用于本发明的方法的物质为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氯代氟代甲烷、氯代二氟甲烷、二氯代二氟甲烷、氟代二氯甲烷、氯代三氟甲烷、氟代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1,2-二溴乙烷、1,1,1,2-四氯乙烷、2-氯-1,1,1-三氟乙烷、1,1-二氯-2,2-二氟乙烷、1,2-二氯-1,2-二氟乙烷、六氟乙烷、六氯乙烷、六氟丙烯、六氯环戊二烯和六氯丙烯。
可单独地使用所述卤代烃或其混合物。
可用任何适合的方法实施本发明的聚合方法。例如,可在悬浮液、溶液、超临界的或气相介质中聚合。所有的这些聚合法是本领域所熟知的。
按照本发明制备聚乙烯聚合物的特别适合的方法是优选使用流化床反应器的气相聚合方法。这种类型的反应器和操作所述反应器的方法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在美国专利号3,709,853;4,003,712;4,011,382;4,012,573;4,302,566;4,543,399;4,882,400;5,352,749;5,541,270;加拿大专利号991,798和比利时专利号839,380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些专利公开了气相聚合法,其中通过机械搅拌或者由气态单体和稀释剂的连续流动来流化所述聚合介质。将这些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到本文中。
通常,本发明的聚合法可作为连续气相法(如流化床法)实施。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的流化床反应器一般包含一个反应区和所谓的减速区。反应区含有正在生长的聚合物颗粒、形成的聚合物颗粒和较少量的催化剂颗粒的床,其中这些颗粒由气态单体和稀释剂的连续流动流化以从所述反应区中除去聚合热。任选可冷却或压缩一些循环气体以形成液体,这样当循环气流重新回到反应区时可增加循环气流的除热能力。由简单的实验可以很容易地测定适合的气流速率。气态单体补充到循环气流中的速率等于将颗粒聚合物产物和伴随的单体从所述反应器中取出的速率,并且调整通过所述反应器的气体的组成以保持所述反应区内的气体组成基本上处于稳定的状态。将离开所述反应区的气体输送到减速区,在那里除去夹带的颗粒。更细夹带的颗粒和灰尘可在旋风分离器和/或精制过滤器中除去。将所述气体输送通过一个热交换器,其中在热交换器中除去聚合热,在压缩机中压缩所述气体,然后将它返回所述反应区。
更具体地说,本文的流化床法的反应器温度在大约30℃到大约110℃的范围。通常,反应器的操作温度为考虑了不会在所述反应器中引起所述聚合物产物烧结的最高温度。
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制备乙烯的均聚物和/或乙烯和至少一种或多种其它烯烃的共聚物、三元聚合物等。优选的烯烃为α-烯烃。所述烯烃,例如,可含有3到16个碳原子。这里特别优选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线形聚乙烯。优选这种线形聚乙烯为乙烯的线形均聚物和乙烯和至少一种α-烯烃的线形共聚物,其中所述乙烯的含量为所有单体重量的至少70%。可在这里使用的示例性α-烯烃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4-甲基戊-1-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六碳烯等。也可以在这里使用多烯例如1,3-己二烯、l,4-己二烯、环戊二烯、二环戊二烯、4-乙烯基环己-1-烯、1,5-环辛二烯、5-亚乙烯基-2-降冰片烯和5-乙烯基-2-降冰片烯,并且烯烃在聚合介质中原位形成。当烯烃在聚合介质中原位形成时,可发生形成含长支链的线形聚乙烯的反应。
在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的存在下实施本发明的聚合反应。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可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引入所述催化剂。例如,所述催化剂可以溶液、淤浆或干燥自由流动的粉末的形式直接引入到聚合介质中。也可使用以钝化催化剂形式,或以预聚物形式存在的催化剂,其中将所述催化剂与一种或多种烯烃在助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所述预聚物。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是工业上众所周知的。最简单形式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含有过渡金属化合物和有机金属助催化剂化合物。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金属为元素周期表的第4、5、6、7、8、9和10族的金属,其中元素周期表为在“Chemical and EngineeringNews”,63(5)27,1985上公布的。在这个版本中,族的编号为1到18。示例性的这类过渡金属为钛、锆、钒、铬、镁、铁、钴、镍等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过渡金属选自钛、锆、钒和铬,并且在更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过渡金属为钛。所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可任选包含镁和氯。这种包含镁和氯的催化剂可由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制备。
如果使用预聚合形式的催化剂,则用于形成预聚合物的有机金属助催化剂化合物可为含有上述元素周期表的第1、2、11、12、13和14族金属的任何有机金属化合物。示例性的这类金属为锂、镁、铜、锌、硼、硅等。然而,当使用预聚物时,在聚合介质中仍使用上式XnER3-n的助催化剂为助催化剂。如果需要,可将所述外电子给体和/或卤代烃加入所述聚合物中。
所述催化剂体系可包含除了所述过渡金属组分、本文定义的外电子给体、卤代烃和助催化剂组分以外的常规组分。例如,可添加本领域已知的任何镁化合物。
所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可由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来制备。所述催化剂可以溶液、淤浆或干燥自由流动的粉末的形式存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用量为足以制备所需量的聚乙烯的量。
在实施本发明的聚合法时,将助催化剂以足以对所需的聚乙烯的制备产生作用的量添加到所述聚合介质中。优选助催化剂以其与在所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中的过渡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大约1∶1到大约100∶1掺入。在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助催化剂与过渡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大约1∶1到大约50∶1。
在实施本发明的聚合法时,以任何方式添加外电子给体。例如,可将所述外电子给体添加到预先形成的催化剂中,在所述预聚步骤中添加到预聚合物中,添加到预先形成的预聚物和/或添加到所述聚合介质中。可任选将所述外电子给体与所述助催化剂预混合。所述外电子给体可以以任何足以对所需的聚乙烯的制备产生作用的量添加。优选外电子给体以其与在所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中的过渡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大约0.01∶1到大约100∶1掺入。在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外电子给体与过渡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大约0.1∶1到大约50∶1。
在实施本发明的聚合法时,所述卤代烃可以以任何足以对所需的聚乙烯的制备产生作用的量添加。优选卤代烃以其与在所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中的过渡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大约0.01∶1到大约100∶1掺入。优选卤代烃与过渡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大约0.001∶1到大约1∶1。
本发明制备的聚乙烯的分子量可用任何已知的方法(如通过使用氢气)来控制。所述分子量的控制可通过当聚合介质中的氢气与乙烯的摩尔比增加时,所述聚合物的熔体指数(I2)也增加来证明。
本发明制备的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由熔体流动比(MFR)来表示。优选所述聚乙烯具有大约24到大约34的MFR,并且具有大约O.880克/立方厘米到大约0.964克/立方厘米的密度。
可将本发明的聚乙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技术制成薄膜。例如,通过众所周知的平挤薄膜、吹塑薄膜和挤出贴面技术来制备薄膜。
此外,可将所述聚乙烯制成其它的生产制品,例如由任何已知的技术制成的模塑制品。
通过参考下面的实施例将更容易理解本发明。当然,一旦完全公开了本发明之后,本发明的许多其它形式对于本领域的熟练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应该认识到给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的目的,而不能解释为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的范围作出限定。
                        实施例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用下面列出的测试程序评价本文的聚乙烯的分析性能并且评价实施例的薄膜的物理性能。
a)落镖冲击性能,按照ASTM D-1709,方法A测定:使用具有光滑的酚醛树脂头部的38.1毫米的落镖,并且落高为0.66米。薄膜厚度为大约1密耳;
b)轴向撕裂,MDTEAR(克/密耳):ASTM D-1922
c)横向撕裂,TDTEAR(克/密耳):ASTM D-1922
d)密度,按照ASTM D-4883由一块按照ASTM D-1928制造的薄板测定;
e)熔体指数(MI),I2,按照ASTM D-1238测定;
f)高负荷熔体指数(HLMI),I21,按照ASTM D-1238测定,条件F,在10.0倍于在上面的熔体指数试验,I2中的所用的负荷重量下测定;
g)熔体流速比(MFR)=I21/I2或高负荷熔体指数/熔体指数;
h)醚可提取物:在任何配混步骤之前,从所述反应器中得到大约100克大小的聚合物粉末样品。将所述样品置于配衡的抽提套管中并且称量,精确到0.1毫克。然后,将包含样品的抽提套管放在Soxhlet抽提器中并用醚连续抽提6小时。然后,将已经抽提的包含样品的抽提套管在真空中干燥2小时至恒重。然后,将所述醚可提取物报告为溶于醚中的样品的重量分数,其中重量分数由相关的原始样品的重量规一化。例如,2%的醚可提取物表示醚提取了2%(重量)的聚合物;和
i)正己烷可提取物,依照21CFR177.1520(选项2)测定。更具体地说,将具有≤4密耳的厚度,重量为2.5±0.05克的大约1平方英寸的薄膜试验样品放入配衡的样品篮中并且称量,精确到0.1毫克。然后,将包含试验样品的样品篮放在包含大约1升正己烷的2升的抽提器中。将所述篮子放在完全低于正己烷溶剂的液面以下。在49.5±0.5℃下抽提所述样品树脂的薄膜2小时,然后将所述篮子升高到所述溶剂的液面,使其即刻排干溶剂。移去篮子并且将篮中的物质在新鲜的正己烷中浸冼几次。可在清洗过程中将所述篮子干燥。通过采用氮气或干燥空气的气流吹所述篮子除去剩余的溶剂。在80±5℃下,将所述篮子放在真空烘箱中2小时。2小时后,将其移出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大约1小时)。冷却之后,将所述篮子重新称重,准确至0.1毫克。然后,从原始样品的重量损失计算可正己烷可提取物的含量。
依照欧洲专利申请EP 0 703 246 A1的实施例1-a制备本文使用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在本文的实施例1-7中,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以预聚物形式使用,并且依照欧洲专利申请EP 0 703 246 A1的实施例1-b制备。由此得到包含大约34克聚乙烯/毫摩尔钛的预聚物。
                      聚合方法
在用于气相聚合的流化床反应器中实施本文的实施例1-7中使用的聚合法,其中所述反应器包含直径为0.9米和高为6米的垂直圆筒并且安装有减速室。所述反应器的低部为流动栅板和循环气体的外管线,所述管线将减速室的顶部与所述反应器的较低的部分相连,连接点低于所述流动栅。所述循环管线装备有用于循环气体的压缩机和热交换设备如热交换器。具体供应乙烯、烯烃(如1-丁烯、1-戊烯和1-己烯)、氢气和氮气(代表气体反应混合物的主要成分)的管线通过流化床将这些气体混合物进料到所述循环管线中。在所述流动栅上面,所述反应器包含一个流化床,所述流化床含有由聚乙烯粉末制成的颗粒,所述颗粒的重均直径为大约0.5毫米到大约1.4毫米。包含乙烯、烯烃共聚单体、氢气、氮气和较少量的气体组分的气体反应混合物在大约290psig到300psig的压力下用逐渐升高的流化速度(fluidization speed)输送经过所述流化床,其中这里的流化速度指流化速率(fluidization velocity),在大约1.8英尺/秒到大约2.0英尺/秒的范围。
此外,在实施例1-7的每个实施例中,将如上所述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间歇地引入所述反应器中。所述催化剂包括镁、氯和钛。所述预聚物形式包含大约34克聚乙烯/毫摩尔钛以及许多三-正辛基铝(TnOA),这样铝/钛的摩尔比等于大约1∶1。在实施例8中,将所述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直接引入所述反应器而没有形成预聚物。按照每组给出的条件调节预聚物或催化剂引入反应器的速率以获得适合的生产速率。在聚合过程中,将助催化剂、浓度为大约2%(重量)的三甲基铝(TMA)的正己烷溶液连续地引入循环气态反应混合物的管线中,引入点位于传热器的下游管线。将所述助催化剂的进料速率表示为TMA与钛的摩尔比(TMA/Ti),并且将其定义为所述助催化剂的进料速率(单位为TMA的摩尔数/小时)与所述催化剂或预聚物的进料速率(单位为钛的摩尔数/小时)的比。同时,将浓度为大约0.5%(重量)的氯仿(CHCl3)的正己烷溶液连续地引入到用于循环气体反应混合物的管线中。卤代烃的进料速率表示为氯仿与钛的摩尔比(CHCl3/Ti),并且将其定义为所述CHCL3的进料速率(单位为氯仿的摩尔数/小时)与所述催化剂或预聚物的进料速率(单位为钛的摩尔数/小时)的比。
当在下面任何实施例中使用四氢呋喃(THF)时,其作为外电子给体。将浓度为大约1%(重量)的THF的正己烷溶液连续地引入到用于循环气体反应混合物的管线中。所述四氢呋喃的进料速率表示为四氢呋喃与钛的摩尔比(THF/Ti),并且将其定义为所述四氢呋喃的进料速率(单位为四氢呋喃的摩尔数/小时)与所述催化剂或预聚物的进料速率(单位为钛的摩尔数/小时)的比。
所述催化剂和预聚物的生产率为制备的聚乙烯的磅数/添加到反应器中的催化剂或预聚物的磅数的比值。将所述催化剂或预聚物的活性表示为每毫摩尔钛每小时每巴乙烯压力的聚乙烯的克数。
                   实施例1
用TMA做助催化剂、THF做外电子给体和CHCl3制备LLDPE
在表1中给出了工艺条件并且在表2中给出了所述树脂的性能。TMA与钛的摩尔比为7。氯仿与钛的摩尔比为0.06。在添加四氢呋喃(THF)做外电子给体下实施所述方法,其中THF与钛的摩尔比为3。使用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在这些条件下,将没有附聚物的线形聚乙烯以206磅/小时的速率移出所述反应器。所述催化剂的产率为每磅预聚物179磅聚乙烯,相应于每毫摩尔钛每小时每巴乙烯分压261克聚乙烯。
所述线形聚乙烯的密度为0.918克/立方厘米和熔体指数MI2.16,I2为0.9分克/分钟。熔体流动比(I21/I2)为30和醚可提取物的含量为2.8%(重量)。落镖冲击强度为530克/密耳和MD撕裂和TD撕裂分别为410和540。
                  实施例2(对照)
用TMA做助催化剂和CHCl3制备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
在表1中给出了工艺条件并且在表2中给出了所述树脂的性能。三甲基铝(TMA)与钛的摩尔比为3。氯仿与钛的摩尔比为0.03。在没有加入外电子给体下实施所述方法。用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在这些条件下,将没有附聚物的线形聚乙烯以150磅/小时的速率移出所述反应器。所述催化剂的产率为每磅预聚物375磅聚乙烯,相应于每毫摩尔钛每小时每巴乙烯分压1154克聚乙烯。
所述线形聚乙烯的密度为0.918克/立方厘米和熔体指数MI2.16,I2为0.9分克/分钟。所述熔体流动比(I21/I2)为33和醚可提取物的含量为4.8%(重量)。落镖冲击强度为200克/密耳和MD撕裂和TD撕裂分别为450和500。
                   实施例3
用TEAL做助催化剂、THF做外电子给体和CHCl3制备LLDPE
在表1中给出了工艺条件并且在表2中给出了所述树脂的性能。TEAL与钛的摩尔比为7。氯仿与钛的摩尔比为0.06。THF与钛的摩尔比为3。用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在这些条件下,将没有附聚物的线形聚乙烯以197磅/小时的速率移出所述反应器。所述催化剂的产率为每磅预聚物122磅聚乙烯,相应于每毫摩尔钛每小时每巴乙烯分压168克聚乙烯。
所述线形聚乙烯的密度为0.918克/立方厘米和熔体指数MI2.16,I2为0.9分克/分钟。所述熔体流动比(I21/I2)为31并且醚可提取物的含量为3.6%(重量)。落镖冲击强度为260克/密耳和MD撕裂和TD撕裂分别为430和560。
                    实施例4
用TEAL做助催化剂、THF做外电子给体和CHCl3制备LLDPE
在表1中给出了工艺条件并且在表2中给出了所述树脂的性能。TEAL与钛的摩尔比为13。氯仿与钛的摩尔比为0.06。THF与钛的摩尔比为3。用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在这些条件下,将没有附聚物的线形聚乙烯以207磅/小时的速率移出所述反应器。所述催化剂的产率为每磅预聚物150磅聚乙烯,相应于每毫摩尔钛每小时每巴乙烯分压216克聚乙烯。
所述线形聚乙烯的密度为0.918克/立方厘米和熔体指数MI2.16,I2为0.9分克/分钟。所述熔体流动比(I21/I2)为32和醚可提取物的含量为4.0%(重量)。落镖冲击强度为190克/密耳和MD撕裂和TD撕裂分别为416和571。表1:实施例1至4的反应器的条件
                                             实施例
                                    1        2       3       4反应器压力(psig)                       295      290     297     296反应器温度(℃)                         86       84      86      86流化速率(英尺/秒)                      1.94     1.79    1.94    1.93流化堆积密度(磅/立方英尺)              15.8     17.0    15.6    15.9反应床高度(英尺)                       11       9.4     11      11乙烯(C2)(%(摩尔))                    28       38      28      28H2/C2(摩尔比)                        0.152    0.178   0.160   0.13
                                                            41-己烯/C2(摩尔比)                     0.165    0.191   0.168   0.16
                                                            5助催化剂                               TMA      TMA     TEAL    TEA
                                                            L铝/钛(摩尔比)                          7        3       7       13外电子给体                             THF      ---     THF     THFTHF/钛(摩尔比)                         3        ---     3       3氯仿/钛                                0.06     0.03    0.06    0.06生产速率(磅每小时)                     206      150     197     207时空产率(磅/小时-立方英尺)             4.05     3.59    3.80    4.08产率(质量比)                           179      375     122     150活性(克聚乙烯/毫摩尔钛-小时-巴乙烯)    261      1154    168     216残留钛浓度(ppm)                        8.6      1.1     12.3    9.5表2:实施例1至4制备的LLDPE树脂的性能
                                              实施例
                                   1        2       3       4密度(克/立方厘米)                      0.918    0.918   0.918   0.91
                                                            8熔体指数,I2,(分克/分钟)              0.9      0.9     0.9     0.9熔体流动比(I21/I2)                     30       33      31      32醚可提取物(%(重量))                   2.8      4.8     3.6     4.0正己烷可提取物(%(重量))               1.6      3.0     2.4     2.5落镖冲击强度(克/密耳)            530     200    260    190MD撕裂(克/密耳)                  410     450    430    416TD撕裂(克/密耳)                  540     500    560    571
由表1和2中列出的数据可见使用如实施例1、3和4中所示的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聚乙烯得到了出乎意外的好结果。更具体地说,如实施例1(其中在聚合方法中使用TMA作为助催化剂、外电子给体如THF和CHCl3)中所示制备的聚乙烯具有比实施例2(使用了TMA和CHCl3,但是没有使用外电子给体)中制备的聚乙烯大两倍的落镖冲击强度水平。此外,如实施例3和4(使用TEAL、外电子给体和CHCl3代替TMA、外电子给体和CHCl3)中所示所得的聚乙烯与按实施例2中所示的采用TMA和CHCl3而没有外电子给体制备的聚乙烯比较含有较少的可提取物。此外,由所述数据可注意到实施例3和4的聚乙烯的落镖冲击强度值基本与实施例2的聚乙烯的落镖冲击强度值一致。除了前述内容,可从表2中的数据注意到,使用按本发明将有机铝作为助催化剂、CHCl3与外电子给体特别结合制备的聚乙烯具有比实施例2的聚乙烯窄的分子量分布的特征,这一点由熔体流动比值证实。还可注意到实施例1、2、3和4的聚乙烯的其它物理性能基本上相似。
                          实施例5-7
以下实施例5、6和7是用来举例说明当使用烯烃(如1-丁烯、1-戊烯和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与乙烯一起能得到相似的结果。
                          实施例5
用TMA做助催化剂、THF做外电子给体CHCl3
以及1-己烯做共聚单体制备密度为0.908的LLDPE
在表3中给出了工艺条件并且在表4中给出了所述树脂的性能。TMA与钛的摩尔比为6。氯仿与钛的摩尔比为0.06。THF与钛的摩尔比为3。用1-己烯作为共聚单体。在这些条件下,将没有附聚物的线形聚乙烯以196磅/小时的速率移出所述反应器。所述催化剂的产率为每磅预聚物168磅聚乙烯,相应于每毫摩尔钛每小时每巴乙烯分压259克聚乙烯。
所述线形聚乙烯的密度为0.908克/立方厘米和熔体指数MI2.16,I2为0.6分克/分钟。所述熔体流动比(I21/I2)为34并且醚可提取物的含量为5.2%(重量)。所述落镖冲击强度为1500克和所述MD撕裂和TD撕裂分别为700和750。
                     实施例6
     用TMA做助催化剂、THF做外电子给体、CHCl3
  以及1-戊烯做共聚单体来制备密度为0.908的LLDPE
在表3中给出了工艺条件并且在表4中给出了所述树脂的性能。TMA与钛的摩尔比为7。氯仿与钛的摩尔比为0.06。THF与钛的摩尔比为3。在这些条件下,将没有附聚物的线形聚乙烯以200磅/小时的速率移出所述反应器。所述催化剂的产率为每磅预聚物129磅聚乙烯,相应于每毫摩尔钛每小时每巴乙烯分压239克聚乙烯。
所述线形聚乙烯的密度为0.908克/立方厘米和熔体指数MI2.16,I2为0.5分克/分钟。所述熔体流动比(I21/I2)为31和醚可提取物的含量为3.1%(重量)。
                         实施例7
    用TMA做助催化剂、THF做外电子给体、CHCl3
  以及1-丁烯做共聚单体制备密度为0.908的LLDPE
在表3中给出了工艺条件并且在表4中给出了所述树脂的性能。TMA与钛的摩尔比为7.5。氯仿与钛的摩尔比为0.06。THF与钛的摩尔比为3。在这些条件下,将没有附聚物的线形聚乙烯以200磅/小时的速率移出所述反应器。所述催化剂的产率为每磅预聚物98磅聚乙烯,相应于每毫摩尔钛每小时每巴乙烯分压210克聚乙烯。
所述线形聚乙烯的密度为0.908克/立方厘米和熔体指数MI2.16,I2为0.4分克/分钟。所述熔体流动比(I21/I2)为28并且醚可提取物的含量为1.9%(重量)。表3:实施例5至7的反应器的条件
                                            实施例
                                    5        6       7反应器压力(psig)                       294      297     297反应器温度(℃)                         81       80      78流化速率(英尺/秒)                      1.96     1.97    1.93流化堆积密度(磅/立方英尺)              14.6     14.8    14.9反应床高度(英尺)                       12       12      12乙烯(C2)(%(摩尔))                    25       22      19H2/C2(摩尔比)                        0.119    0.100   0.1021-丁烯/C2(摩尔比)                     ---      ---     0.6721-戊烯/C2(摩尔比)                     ---      0.447   ---1-己烯/C2(摩尔比)                     0.211    ---     ---助催化剂                               TMA      TMA     TMA铝/钛(摩尔比)                          6        7       7.5外电子给体                             THF      THF     THFTHF/钛(摩尔比)                         3        3       3氯仿/钛                                0.06     0.06    0.06生产速率(磅/小时)                      196      200     200时空产率(磅/小时-立方英尺)             3.56     3.70    3.73产率(质量比)                           168      129     98活性(克聚乙烯/毫摩尔钛-小时-巴乙烯)    259      239     210残留钛浓度(ppm)                        8.5      10.6    14表4:实施例5至7中制备的LLDPE树脂的性能
                                              实施例
                                       5        6        7密度(克/立方厘米)                        0.908    0.908    0.908熔体指数,I2,(分克/分钟)               0.6      0.5      0.4熔体流动比(I21/I2)                     34       31       28醚可提取物(%(重量))                     5.2      3.1      1.9正己烷可提取物(%(重量))                 3.5      1.8      1.3落镖冲击强度(克/密耳)                    >1500   >2000   >950MD撕裂(克/密耳)                          700      550      313TD撕裂(克/密耳)                          750      470      323
对表3和4中的数据进行总结可得到下面的观察结果。随着烯烃共聚单体的长度减少,例如1-己烯降到1-戊烯再降到1-丁烯,数据显示分子量分布随之降低并且聚乙烯的可提取物的含量也随之降低,其中分子量分布由熔体流动比(MFR)来测定。
                      实施例8
用TMA做助催化剂、CHCL3和THF做外电子给体,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并将其直接添加到所述反应器中制备LLDPE
除了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直接注射到所述反应器中,而没有将其转变成预聚物的形式外,实施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线形聚乙烯。
                      实施例9-12
                 用TMA做助催化剂、CHCL3和THF做外电子给体,使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制备LLDPE除了使用以下列出的外电子给体外,实施实施例1的方法。
    实施例9         二乙醚
    实施例10        二丁醚
    实施例11        二辛醚
         实施例12      叔丁基甲基醚在上述实施例9-12的每一个实施例中均得到线形聚乙烯。
由本发明的聚乙烯制备的薄膜通常具有改进的强度的性能特点,在表2和4中具体列出了落镖冲击强度的值。
也可由本发明的聚乙烯制备制品如模塑制品。
应该清楚地了解到本文描述的发明形式仅为示例性的并无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包括符合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所有修改。

Claims (29)

1.聚合乙烯和/或乙烯以及至少一种或多种其它的烯烃的方法,包括:在聚合条件下,将乙烯和/或乙烯以及至少一种或多种烯烃与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至少一种卤代烃、至少一种用作助催化剂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用作外电子给体的化合物接触;其中用作助催化剂的化合物符合式:
             XnER3-n
其中
X为氢、卤素或卤素的混合物,所述卤素选自氟、氯、溴和碘,
n的范围是0到2,并且
E为选自元素周期表第13族的元素例如硼、铝和镓,并且
R为含有1到100个碳原子和0到10个氧原子的烃基,通过碳或氧键与第13族的元素相连,并且
用作外电子给体的化合物含有至少一个符合下式的碳-氧-碳键(C-O-C):
        R1-O(-R2-O)n-R3其中
n的范围是0到30,
R1、R2和R3独立地含有1到30个碳原子和0到30个选自元素周期表的第13、14、15、16和17族的元素的杂原子或其混合物,并且其中R1、R2和/或R3还可被键合并且形成环状或多环状结构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卤代烃选自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氯代氟代甲烷、氯代二氟甲烷、二氯代二氟甲烷、氟代二氯甲烷、氯代三氟甲烷、氟代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卤代烃为氯仿。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具有式XnER3-n的助催化剂选自三烷基铝、二烷基卤化铝和烷基铝的倍半卤化物。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三烷基铝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正丙基铝、三正丁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异己基铝、三-2-甲基戊基铝、三正辛基铝;所述二烷基铝卤化物选自二甲基氯化铝、二乙基氯化铝、二丁基氯化铝、二异丁基氯化铝;并且所述烷基铝的倍半卤化物选自乙基铝的倍半氯化物、乙基铝的倍半氯化物、正丁基铝的倍半氯化物和异丁基铝的倍半氯化物。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三烷基铝选自三甲基铝和三乙基铝。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含有至少一个具有式R1-O(-R2-O)n-R3的碳-氧-碳键(C-O-C)的外电子给体的化合物选自四氢呋喃、二乙醚、二丙醚、二异丙醚、二丁醚、二辛醚、叔丁基甲基醚、氧杂环丁烷和四氢吡喃。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外电子给体化合物选自四氢呋喃、二乙醚、二丙醚、二异丙醚、叔丁基甲基醚和四氢吡喃。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外电子给体化合物为四氢呋喃。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包含一种过渡金属化合物,其中所述金属选自元素周期表第4,5,6,7,8,9和10族的金属,其中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如本文的定义。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金属选自钛、锆、钒和铬。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金属为钛。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含存在结合于所述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中的镁和氯。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含存在结合于所述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中的镁和氯。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卤代烃以其和所述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的过渡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大约0.001∶1到大约1∶1的量加入。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助催化剂以其和所述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的过渡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大约1∶1到大约100∶1的量加入。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助催化剂和所述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的过渡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大约1∶1到大约50∶1。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外电子给体化合物以其和所述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的过渡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大约0.01∶1到大约100∶1的量加入。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所述外电子给体和所述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的过渡金属组分的摩尔比为大约0.1∶1到大约50∶1。
2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条件为气相。
2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条件为溶液相。
2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条件为淤浆相。
2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或多种其它烯烃为具有3到16个碳原子的烯烃。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种或多种其它烯烃选自1-辛烯、1-己烯、4-甲基戊-1-烯、1-戊烯、1-丁烯和丙烯。
2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共聚物来自乙烯和至少一种或多种烯烃的聚合反应,所述烯烃包含的乙烯至少占所述共聚物的重量的大约70%。
2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包含钛、镁和氯。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条件为气相。
28.薄膜,所述薄膜用根据权利要求1制备的聚乙烯制造。
29.制品,所述制品用根据权利要求1制备的聚乙烯制造。
CNB998153281A 1999-03-03 1999-03-03 制备聚乙烯的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387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1999/004763 WO2000052067A1 (en) 1999-03-03 1999-03-03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thyle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2753A true CN1332753A (zh) 2002-01-23
CN1138793C CN1138793C (zh) 2004-02-18

Family

ID=22272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153281A Expired - Lifetime CN1138793C (zh) 1999-03-03 1999-03-03 制备聚乙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1159314B1 (zh)
JP (1) JP4571314B2 (zh)
KR (1) KR100626470B1 (zh)
CN (1) CN1138793C (zh)
AT (1) ATE272657T1 (zh)
BR (1) BR9915579A (zh)
CA (1) CA2341882A1 (zh)
DE (1) DE69919222T2 (zh)
WO (1) WO200005206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3740A (zh) * 2016-06-09 2019-01-04 切弗朗菲利浦化学公司 用卤化烃化合物提高聚合物生产速率的方法
CN111057169A (zh) * 2018-10-16 2020-04-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74340A (zh) * 2019-09-29 2021-03-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熔融指数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CN112574339A (zh) * 2019-09-29 2021-03-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烯烃聚合用多元外给电子体组合物、包含该组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57680A (en) * 1969-11-26 1977-11-08 Showa Denk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polymerizing α-olefins
US4256866A (en) * 1976-06-16 1981-03-17 Standard Oil Company (Indiana) Polymerization process
US5177042A (en) * 1989-12-29 1993-01-05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And Plastic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High activity vanadium-based catalyst
FR2680793B1 (fr) * 1991-08-30 1994-09-09 Bp Chemicals Snc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polymere de l'ethylene.
JPH08134124A (ja) * 1994-10-25 1996-05-28 Bp Chem Internatl Ltd チーグラー・ナッタ触媒による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DE69928132T3 (de) * 1999-03-03 2013-01-24 Westlake Longview Corp.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ethylen
DE69908657T2 (de) * 1999-03-03 2004-03-18 Eastman Chemical Co., Kingspor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ethylen
KR100582313B1 (ko) * 1999-03-03 2006-05-22 이스트만 케미칼 캄파니 폴리에틸렌의 제조 방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3740A (zh) * 2016-06-09 2019-01-04 切弗朗菲利浦化学公司 用卤化烃化合物提高聚合物生产速率的方法
CN109153740B (zh) * 2016-06-09 2021-04-02 切弗朗菲利浦化学公司 用卤化烃化合物提高聚合物生产速率的方法
CN111057169A (zh) * 2018-10-16 2020-04-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74340A (zh) * 2019-09-29 2021-03-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熔融指数聚乙烯的制备方法
CN112574339A (zh) * 2019-09-29 2021-03-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烯烃聚合用多元外给电子体组合物、包含该组合物的烯烃聚合催化剂以及烯烃聚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272657T1 (de) 2004-08-15
JP2002538243A (ja) 2002-11-12
EP1159314B1 (en) 2004-08-04
KR20010106508A (ko) 2001-11-29
KR100626470B1 (ko) 2006-09-20
EP1159314A1 (en) 2001-12-05
CA2341882A1 (en) 2000-09-08
WO2000052067A1 (en) 2000-09-08
DE69919222T2 (de) 2004-12-30
DE69919222D1 (de) 2004-09-09
BR9915579A (pt) 2001-08-14
JP4571314B2 (ja) 2010-10-27
CN1138793C (zh) 2004-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545C (zh) 聚丁烯-1(共)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6534613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ethylene
EP0464710B1 (en) Coimpregnated vanadium-zirconium catalyst for making poly-ethylene with broad or bimodal MW distribution
CN1099395A (zh) 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
CN1177869C (zh) 生产聚烯烃的工艺
EP0361520A2 (en)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CN1159353C (zh) 生产聚烯烃的方法
CN1138793C (zh) 制备聚乙烯的方法
CN1239525C (zh) 乙烯和乙烯共聚物的聚合方法
CN1155627C (zh) 生产聚烯烃的方法
EP1417241B1 (en) Process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and interpolymers thereof
CN1174007C (zh) 烯烃的聚合方法
TW313572B (zh)
CN1357013A (zh) 制备聚乙烯的方法
CN1168747C (zh) 制备聚乙烯的方法
CN1174009C (zh) 聚烯烃生产方法
CN1367796A (zh) 聚烯烃生产方法
MXPA01007375A (es) Proceso para producir polietileno
WO1999025743A1 (en) Homogeneous polyethylenes and ethylene/propylene copolymer rubbers
JPH07216015A (ja) 結晶性ポリプロピレン
JPH07228633A (ja) 結晶性ポリプロピレン
JPH07228632A (ja) 結晶性ポリプロピレ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ESTLAKE LONGVIEW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ISIMAN CHEMICAL COMPANY

Effective date: 2007051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511

Address after: American Texas

Patentee after: Westlake Longview Corp.

Address before: Tennessee

Patentee before: Eastman Chem Co.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