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30254A - 冰箱及除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冰箱及除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30254A
CN1330254A CN01123175A CN01123175A CN1330254A CN 1330254 A CN1330254 A CN 1330254A CN 01123175 A CN01123175 A CN 01123175A CN 01123175 A CN01123175 A CN 01123175A CN 1330254 A CN1330254 A CN 1330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or
odor removal
photocatalyst
discharge mechanism
cold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23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995C (zh
Inventor
岡田大信
濑川升
志村尚彦
今村武
服部隆雄
及川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330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0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9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4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 F25D2317/041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purification
    • F25D2317/0416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purification using an ozone gene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Exhaust Gas Treatment By Means Of Catalyst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在由除臭装置进行强有力的除臭作用的同时,在废弃时不必担心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在配置于冰箱冷气循环的通路内的除臭装置11的送风路径71内,设置空间放电机构73,光触媒组件74及臭氧分解触媒75,利用由空间放电机构73的高压放电产生的紫外线使光触媒组件进行光触媒作用,同时利用由高压放电产生的臭氧及由臭氧分解触媒对臭氧的分解作用,氧化分解含在冰箱内的冷气中的臭味成分及有害成份。

Description

冰箱及除臭装置
本发明涉及在冷气循环路径内配置对冰箱内部进行除臭用的除臭装置构成的冰箱及用于该冰箱的除臭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对冰箱内部进行除臭,将铂触媒配置在除霜加热器附近,吸附含于冰箱内部的空气中的有臭味的物质,通过在除霜时加热加热器,将有臭味的物质加热分解以进行除臭。但是,为了除去冰箱内的臭味并充分防止将臭味转移到其它食物中,要求更强的除臭效果。
此外,在近来的冰箱中,对冷藏室或冷冻室分别使用专门的冷却器,通过将冷藏室内的湿度设定得更高,以便提高食品的保鲜效果。这样,当提高冷藏室内的湿度时,更容易感觉到臭味,并造成使冷藏室内成为各种细菌更易繁殖的环境。
鉴于这种情况,作为更强有力的除臭方式,将利用臭氧的氧化能力的除臭装置引入冰箱中,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即使用臭氧的氧化能力也不能把臭味成分完全分解,而仅限于生成中间产物。
进而,还存在着例如通过将紫外线照射到氧化钛等光触媒材料上,利用光触媒作用将臭味成分氧化分解的方式。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可获得比臭氧更强的氧化分解能力,但为了照射紫外线,则必须采用荧光管灯。由于荧光管等含有水银,在废弃时,必须考虑到不能加重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存在着废弃时要进行处理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借助除臭装置可获得很强的除臭作用的同时,在废弃时无须进行特殊处理的冰箱及用于这种冰箱的除臭装置。
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在冷气循环路径内配置对冰箱内部进行除臭用的除臭装置而构成的冰箱中,其特征为,
前述除臭装置的结构为,它配备有:通过高压放电产生臭氧及紫外线的放电机构,借助光触媒作用对含于空气中的臭味成分及有害物质等进行分解的光触媒组件。
采用这种结构,当冷空气在冰箱内部循环时,在配置在该循环路径内的除臭装置的放电机构中,通过高压放电产生紫外线。同时,由于在光触媒组件中,可以接收该紫外线引起光触媒反应,从而可将含在循环的冷气中的臭味成分氧化分解并将其除去。即,由于可以不使用荧光管灯而产生紫外线,从而在废弃时没有必要担心对其进行特殊的处理。
同时,由于通过高压放电同时还产生臭氧,从而同时利用这种臭氧的氧化能力将臭味成分进行氧化分解。此外,令所产生的臭氧借助循环冷气在箱内扩散形成臭氧气氛,对冰箱内的食品等产生抗菌作用,对保持食品的新鲜程度也有相当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如权利要求2所述,优选地至少在放电机构及光触媒组件的下游侧配置将放电机构中产生的臭氧进行分解的臭氧分解机构。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将利用高压放电产生的臭氧借助臭氧分解机构加以分解,从而可防止冰箱内部的臭氧浓度过高而加大打开冰箱门时令使用者感受到臭氧的臭味。同时,由于当把臭氧分解时更容易生成活性氧,从而可获得更强的氧化能力,进一步提高除臭效率。
同时,如权利要求3所述,优选地,将臭氧分解机构配置在热交换器的冷气吸入口部分。即,在使除臭装置中产生的臭氧在冰箱内部循环时,如果使其原封不动地在冷却器部分循环,有可能对冷却器本身及配管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通过将臭氧分解机构配置在热交换器的冷却吸入口部分,在循环冷气进入热交换器之前的阶段将臭氧分解,能够可靠地防止对内部的结构部件造成有害的影响。
此外,如权利要求4所述,优选地,将光触媒组件同时配置在放电机构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两侧,采用这种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在放电机构中产生的紫外线的利用效率。
进而,如权利要求5所述,优选地,将光触媒组件相对于除臭装置主体可装卸地构成,采用这种结构,当在光触媒组件的表面上附着无机物等污染物质时,可将光触媒组件从装置主体上取出,除去所附着的污染物质。
如权利要求6所述,优选地,将光触媒组件制成可将其面对放电机构的面与位于其反向侧的面进行掉换地相对主体进行安装的结构。即,在面对放电机构的面上,由于光触媒反应活泼地进行,很容易附着污染物质。从而,随着污染物质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如果把面对放电机构的面与位于其反向侧的面进行掉换,而采用基本上没有附着污染物质的反向侧的面,可以很好地进行光触媒反应。
如权利要求7所述,优选地,将光触媒材料固定在由多孔质陶瓷构成的基体的表面上以构成光触媒组件。采用这种结构,即使把光触媒组件配置在送风路径内,也不会过分妨碍冷气的流通。同时,由于可以获得将光触媒材料固定在基体上的更大的面积,从而可高效率地进行光触媒反应,可有效分解除去有害物质。
如权利要求8所述,优选地配备控制机构,该机构以在冰箱内的冷气进行循环的同时使除臭装置的放电机构进行放电的方式进行控制。即,由于在冷气进行循环时,使含有臭味的冷气在除臭装置的内部进行流通进行除臭,从而可高效率的进行除臭。
如权利要求9所述,优选地,在除臭装置中配备向放电机构及光触媒组件送风用的风扇。采用装置结构,不管冰箱是否使冷气循环,除臭装置都可独立地向放电机构及光触媒组件送风进行除臭。
如权利要求10所述,优选地,以在两个电极间直接进行放电的方式构成放电机构的同时,使得该放电机构可对除臭装置进行装卸。采用装置结构,与中间经过绝缘物进行放电的潜流放电方式相比,可更多的获得除臭处理空间。同时,在污染物质附着在电极上等情况下,可将放电机构从装置主体上卸下除去污染物质。
如权利要求11所述,如果采用在放电机构的电极之间在负电极上外加负极性高电压进行放电的结构,可使臭氧产生量更多,提高除臭效率。
如权利要求12所述,优选地配备有使放电机构的放电电压变化的电压变化机构,采用这种结构,例如通过随着风扇的转数变低送风量变小,使外加电压变高的方式变化电压,可以对随着送风量的降低造成的除臭效率的下降进行补偿。
如权利要求13所述,优选地配备在冰箱打开时控制使由放电机构进行的放电停止的控制机构。采用这种结构,在使用者打开冰箱时,不会进行高压放电。
如权利要求14所述,优选地将光触媒组件配置在放电机构的电极之间,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高效率地将放电机构中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到光触媒上,可更进一步增进光触媒反应。
如权利要求15所述,优选地将除臭装置可从冰箱主体上可装卸地方式构成。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将除臭装置从冰箱上卸下,很容易地进行将因除臭作用分解而附着在各部分上的物质除去,进行维护。
如权利要求16所述,优选地以可用电池使之动作的方式构成除臭装置。采用这种结构,由于除臭装置与冰箱是完全独立地构成的,所以可将其配置在冰箱内的任意位置处。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除臭装置,可以将其配置在不具备除臭功能的冰箱的内部进行除臭。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表示除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纵剖面侧视图。
图2、冰箱的纵剖面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冷气通路部分的放大的图示。
图4、是表示电结构功能的框图。
图5、是表示冷冻循环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发明人所进行的实验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示。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表示R冷气生成室部分的纵剖面侧视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是表示蔬菜室的纵剖面侧视放大图。
图9、是表示在除臭装置装卸的状态下,把蔬菜室的下部盒体卸下的透视图,(a)为安装除臭装置之前的状态,(b)为表示安装除臭装置后的状态的图示。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相当于图1的图示。
图11、是仅表示出空间放大机构及光触媒组件部分的透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相当于图1的图示。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的相当于图1的图示。
下面参照图1至图6说明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图2表示冰箱的纵剖面侧视图,冰箱主体1为在前面开口的矩形箱体状,通过将内箱3配置在外箱2内,在外箱2与内箱3之间填充发泡聚氨酯等隔热材料4构成。同时,在内箱3的里面固定合成树脂制造的隔板(冷藏室底板)5。该隔板5在冰箱主体1内的上部形成冷藏室(贮藏室)6,在冷藏室6的前端部上可转动地安装R门7。
在隔板5的上表面上,形成多个突出部(图中未示出),将冷却盒8塔载在所述多个突出部上。该冷却盒8为上表面及前面开口的容器状,在冷却盒8的下表面与隔板5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冷气通路9。此外,标号10表示用于开闭冷却盒8的前面的盖。
同时,支撑板100以规定的间隔固定在隔板5的下方。隔板5的前端侧开口,将从冷藏室6侧来的冷气导入形成于隔板5与支撑板100之间的冷气通路(循环路径)101。同时,在冷气通路101上配置除臭装置11。图3是放大地表示该部分的图示。此外,关于除臭装置11的详细结构,后面再进行描述。
支撑板100的后侧相对于蔬菜室13开口,从冷藏室6侧导入冷气通路101的循环冷气经过除臭装置11后,进入蔬菜室13。
在内箱3中于隔板5的下方位置处固定有隔热板12。该隔热板12是在合成树脂制的箱体内容纳发泡苯乙烯而构成,在隔热板12与隔板5之间形成蔬菜室(贮藏室)13。该蔬菜室13中间经由配置在冷气通路101内的除臭装置11通向冷藏室6内(具有作为冷藏室一部分的功能),在蔬菜室13的前端部安装有可向前后方向滑动的V形门14。
下部盒体15容纳在蔬菜室13内。该下部盒体15成为上部开口的容器状,上部盒体16搭截在下部盒体15上。该上部盒体16占满下部盒体的上面之中除前端之外的部分,呈上面开口的容器状。在该上盒体16的上面装有可开闭的盖17。
在隔热板12的下方形成冷冻室19。该冷冻室19相对于上方的蔬菜室13及冷藏室6是热隔离的,在冷冻室19的前端部上装有可向前后方向滑动的上门20及下门21,在冷冻室19内分上下两段容纳冷冻盒22及23。
在冰箱主体1的下端部形成机械室24,在机械室24内配置进行冷冻循环的压缩机25。该压缩机25为用压缩机马达(コンプモ-タ)26作为驱动源的往复式压缩机,压缩机马达26如图4所示中间经过驱动回路27电连接在控制装置(控制机构,电压变换机构)28上。控制装置28由微型计算机为主体构成,配置在冰箱主体1内。
压缩机25的排出口如图5所示,通过冷冻循环的冷凝器29连接到流道阀30的输入口上。该流道阀30以根据阀电机31(参照图4)的正反转,选择性地将RF输出口及F输出口打开的方式构成,阀电机31中间经由驱动回路27电连接在控制装置28上。
流道阀30的RF输出口,如图5所示,中间经由RF毛细管32连接到蒸发器33的入口上,F蒸发器34的入口连接到R蒸发器(热交换器)33的出口上。该F蒸发器34的出口连接到压缩机25的吸入口上,当RF输出口打开时,从压缩机25排出的冷媒被供应给R蒸发器33及F蒸发器34两者。
F毛细管35的入口连接到流道阀30的F输出口上。该F毛细管35的出口连接在R蒸发器33的出口与F蒸发器34的入口之间,当F输出口打开时,从压缩机25排出的冷媒仅供应给F蒸发器34。
再次参见图2,在蔬菜室13的后部,形成R冷气生成室36,R蒸发器33容纳在R冷气生成室36内。该R冷气生成室36具有圆筒状的冷气排出口37及冷气吸入口38,冷气排出口37插入到上部盒体16内。
大致为L形的管道罩39固定在冷藏室6内。该管道罩39以合成树脂为材料形成,在管道罩39内形成在冷藏室6内开口的多个冷气排出孔40。该管道罩39与内箱3的后板一起构成L形通路状的冷气导管41,冷气导管41上端部在冷藏室6内开口,冷气导管41的下端部通入R冷气生成室36内。
在R冷气生成室36内容纳R风扇电机42,R电机42中间经过驱动回路27电连接到控制装置28上。在该R风扇电机42的旋转轴上连接有R风扇(送风风扇)43,当R风扇43旋转时,冷气在下述路径内循环。此外,标号44表示由R风扇电机42及R风扇43构成的R风扇装置。该R风扇装置44与R蒸发器33一起构成R冷却装置45。
<关于冷藏室6,蔬菜室13中的冷却循环路径>
空气的一部分从R冷却生成室36内通过冷气排出口37排出到上部盒体16内,通过形成于盖17的前端部的冷气流出孔46从上部盒体16的前方放出。然后,沿下部盒体15的前面向下方流动、再沿下部盒体15的下表面向后方流动,通过冷气吸入口38返回到冷气生成室36内。这时,通过R蒸发器33将空气冷却使其变为冷风,对蔬菜室13的内部进行冷却。
空气的剩余部分从R冷却生成室36通过冷却管道41的多个冷却排出孔40及上端部被排出到冷藏室6内,流入到冷却盒8下方的冷气通路9内。然后,通过除臭装置11及冷气通路101流入蔬菜室13内,通过冷气流出口46流向上部盒体16的前方。然后,沿下部盒体15的前面向下方流动,沿下部盒体的下表面向后方流动,通过冷气吸入口38返回到R冷气生成室36内。这时,通过R蒸发器33将空气冷却使其变成冷风,将冷藏室6的内部及蔬菜室13内部冷却。即,除臭装置11配置在循环冷气的返回路径侧。
在冷冻室19的后部,形成F冷气生成室47,在F冷气生成室47的上端部设置冷气排出口48及冷气吸入口49。在该F冷气生成室47内,容纳F蒸发器34及F风扇电机50,F风扇电机50中间经过驱动回路27连接到控制装置28上。
F风扇51连接到F风扇电机51的旋转轴上,当F风扇51旋转时,冷气在下面所述的路径内循环。此外,标号52表示由F风扇电机50及F风扇51构成的F风扇装置。该F风扇装置52与F蒸发器34一起构成F冷却装置53。
<关于在冷冻室19内的冷气循环路径>
空气从F冷气生成室47通过冷气排出口48排出到冷冻室19内,通过冷气吸入口49返回到F冷气生成室47内。这时,通过F蒸发器34将空气冷却使之变成冷风,冷却冷冻室19的内部。
如图4所示,在冷藏室6及冷冻室19内设置R温度传感器54及F温度传感器55。这些R温度传感器54及F温度传感器55是由根据冷藏室6内的温度输出相应电平的温度信号Vr及根据冷冻室19内的温度输出相应电平的温度信号Vf的热敏电阻构成的,电连接到控制装置28上。
R蒸发器温度传感器56及F蒸发器温度传感器57电连接到控制装置28上。这些R蒸发器温度传感器56及F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是由中间经由安装工具(图中未示出)安装到R蒸发器33及F蒸发器34上的热敏电阻构成的,分别输出对应于R蒸发器33的表面温度的电平的温度信号Vre以及对应于F蒸发器34的表面温度的电平的驱动信号Vfe。
此外,R门开关102及V门开关103分别为检测R门7及V门14的开闭用的开关,其开闭信号也被输出到控制装置28中。
在控制装置28的内部的ROM上存储有运转控制程序,控制装置28根据R温度传感器54发出的温度信号Vr~F蒸发器温度传感器57的温度信号Vfe驱动控制压缩机电机26,阀电机31,R风扇电机42,F风扇电机50,进行冷却运转。同时,控制装置28驱动控制到电压外加部(电压变换机构)70,向除臭装置11的电极上外加约几KV的负极性脉冲到电压。
图1是表示除臭装置11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纵剖面侧视图。在矩形筒状的送风路径71的内部,配置预滤器72,空间放电机构(放电机构)73,光触媒组件74及臭氧分解触媒(臭氧分解机构)75。同时,通过R冷气生成室36内的R风扇43的旋转,冰箱内的冷气从送风路径71的位于图1的左端侧的流入口71a流入,借助使之通过上述各结构部件完成除臭作用后,使除臭后的空气从图1中的右端侧的流出口71b流出到冷气通路101内。
预滤器72配置在送风路径71的最上游侧,滤掉含在冷气中的尘埃。
配置在预滤器72后部的空间放电机构73,例如由用钨等制成的丝状的多个放电电极76及外形被制成平板状的两个对电极(电极)77构成。多个放电电极76横切冷气流通方向,沿图1中上下方向相互平行地配置成一列。两个对电极77在冷气流通方向以从前后将所述多个放电电极76夹持在中间的方式配置。同时,在对电极77上,设置用于使冷气流通用的狭缝77a。此外,通过在放电电极76与对电极77之间外加负极性高电压使它们之间进行放电,产生紫外线(波长在380nm以下)及臭氧。
同时,在这些放电电极76及对电极77之间配置光触媒组件74。光触媒组件74通过在多孔质陶瓷(例如氧化铝陶瓷,二氧化硅陶瓷等)构成的基体的表面上涂布氧化钛等光触媒材料、将这些光触媒材料干燥或烧结等固定在基体表面上构成。
同时,空间放电机构73与光触媒组件74一起相对于送风路径71可沿图1中箭头的方向可装卸地构成。即,具体地说,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在送风路径71的管壁上在对应于空间放电机构73所处的位置的部位处安装可开闭的门,通过打开该门,可将配置送风路径71内部的空间放电机构73及光触媒组件74沿箭头的方向取出。
下面参照图6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在控制装置28根据有关冷藏室6的温度设定信息及R温度传感器54的温度信号判断为进行冷却运转时,将流道阀30的RF输出口打开,将压缩机25排出的冷媒供应给R蒸发器33的同时,驱动R风扇装置45,使冷气在冷藏室6及蔬菜室13内循环。同时,控制装置28开始除臭装置11的运转。这样一来,在放电电极76与对电极77之间进行高压放电,产生紫外线及臭氧。
这时,含有臭味成分的冰箱内的冷气,通过R风扇43的旋转从流入口1a侧流入,在由预滤器72进行过滤后,通过对电极77的狭缝77a到达空间放电机构73。在空间放电机构73处,由高压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到光触媒组件74上,氧化钛接受该紫外线的光能带有活性起着光触媒的作用,将含于循环冷气作的氨等臭味成分氧化分解。
同时,循环冷气在通过空间放电机构73时与高压放电产生的臭氧混合,到达后部的臭氧分解触媒75。在臭氧分解触媒75处将和冷气中臭味成分等处于混合状态的臭氧分解产生活性氧,借助该活性氧的氧化能力将臭味成分等氧化分解。
如上所述,经过除臭的冷气由送风路径71的流出口71b流出到冰箱内。
这里,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发明人等所进行的实验的一个例子。在采用各种方式的除臭装置分解除去冰箱内氨时,测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冰箱内的氨的残存率(%)。用符号“△”画出的曲线表示采用加热分解型触媒所构成的现有技术的除臭装置的情况,符号“◇”,“○”所画出的曲线分别对应于在实施例的除臭装置11的情况下,在空间放电机构3中进行放电时的情况(ON),以及不进行放电时的情况(OFF)。
如从图6可以看出的,本实施例的除臭装置11,即使在空间放电机构关闭的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的除臭装置相比,也可以大大降低氨的残存率,在空间放电机构接通的情况下显示出更加良好的特性。
采用如上述的本实施例,在配置在冰箱的冷气通路101内的除臭装置11的送风路径71内设置空间放电机构73,光触媒组件74及臭氧分解触媒75,借助由空间放电机构73的高压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使得在光触媒组件74上产生光触媒作用,同时借助高压放电所产生的臭氧及由臭氧分解触媒75对臭氧的分解作用,将含于冰箱内的冷气中的臭味成分及有害成分氧化分解。
同时,由于利用臭氧分解触媒75将臭氧分解,所以可防止冷藏室6或蔬菜室13内的气氛中的臭氧过度升高,使用者在打开R门7或V门14时感觉到臭氧的臭味(例如在0.02~0.03ppm的情况下),或者可防止冰箱内的各部被腐蚀。
即,由于可利用高压放电产生的臭氧及紫外线将臭味成分等分解、除去,不必进行除臭用吸附剂的更换及药物成分的补充。同时,通过将光触媒作用与臭氧分解作用相互组合,可在更宽的范围内将臭味成分等进行分解。同时,由于不必采用荧光管灯等产生紫外线,在废弃时不必担心进行特殊处理的问题。
同时,由于将空间放电机构73相对于送风路径71可装卸地构成,从而,在放电电极76及对电极77或者光触媒组件74上附着污染物质等情况下,可将空间放电机构73从除臭装置主体上取出,例可通过水洗等将附着于它们之上的污染物质除去。
进而,由于用丝状放电电极76及外形为平板状的对电极77构成空间放电机构73,从而,与中间经过绝缘物进行放电的潜流放电方式相比,可获得更多的除臭处理空间。同时,由于在电极76,77之间外加负极性高电压,从而可产生更多的臭氧量,提高除臭效率。
此外,采用本实施例,控制装置28使对空间放电机构73外加电压与R风扇43的运转同步进行,而且使向空间放电机构73的外加电压根据R风扇43的送风量进行变化。从而通过使得冰箱内冷气在送风路径71内流通的同时使除臭装置11动作,可高效率地进行除臭。而且,通过随着R风扇43的转数降低冷气流量减少提高外加电压,可以补偿随着流量减少而造成的除臭效率降低。
同时,由于将光触媒组件74配置在空间放电机构73的电极76,77之间,所以可将在空间放电机构73中产生的无方向性的紫外线更有效地相对于光触媒组件74进行照射,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光触媒反应。而且,由于将光触媒组件74配置在送风路径71内空间放电机构73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两侧,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在空间放电机构73中产生的紫外线的利用效率。
加之,因为是光触媒组件74是通过将氧化钛固定在由多孔质陶瓷构成的基体的表面构成的,所以,即使把光触媒组件74配置在送风路径71内,对冷气的流通也没有太大的妨碍。同时,由于可获得把氧化钛固定在基体上的更大的面积,从而即使在使用极少量的作为高价材料的状态下,也可以进行高效率的光触媒反应,可高效率地进行对有害物质的分解去除。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和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下面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图7是与图3相当的图示。在第二个实施例中,除臭装置11代替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冷气通路101,配置在R冷气生成室36的内部R风扇43的上方侧,流入口71a位于R风扇43侧。同时,臭氧分解触媒78配置在R冷气生成室36的冷气吸入口38部分。其它结构与第一个
实施例相同。
采用这样构成的第二个实施例,通过利用臭氧分解触媒75在冷气吸入口38处将臭氧分解,能够可靠地防止由于臭氧的氧化能力将配置在R冷气生成室36内的R蒸发器33及其它配管等所造成的腐蚀。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腐蚀,优选地使臭氧的浓度在0.05ppm以下。
图8及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在第三个实施例中,除臭装置11A与冰箱主体1单独独立地构成,相对于该主体1可进行拆卸。同时,如图8所示,除臭装置11A配置在形成于蔬菜室13内下部盒体15与隔热板12之间的冷气通道79内,除臭装置11A的流出口71b,与R冷气生成室36的冷气吸入口38连通。
同时,图9是表示将下部盒体卸下、除臭装置11A的装卸状态的透视图。即,如图9(a)所示,供应交流100V用的电源插头80从除臭装置11A的右侧部的后侧延伸出来,如图9(b)所示,在安装除臭装置11A时,将电源插头80插入到设于冷气吸入口38的旁边的插座81内进行电连接。
根据按上述方式构成的第三个实施例,由于可将除臭装置11A相对于冰箱主体1可装卸地构成,和第一个实施例一样,在放电电极76及对电极77或光触媒组件74上附着的污染物质等的情况下,可将空间放电机构73从除臭装置主体上取下,例如通过水洗等将附着于它们之上的污染物质除去。同时,它特别适用于像工作用或车载用冰箱等容积比较大的冰箱内气氛中含有臭味物质比较多需要频繁地进行维护的场合。
图10及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和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下面仅说明不同的部分。在第四个实施例的除臭装置11B中,代替空间放电机构73,配置空间放电机构(放电机构)81。构成空间放电机构81的多个(放电电极76的数目加1)对电极82,被制成长方形,与放电电极76在同一阵列内,与放电电极76交替地、且其平面相对于冷气的流通方向平行地配置。同时,光触媒74配置在空间放电机构81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两侧。
同时,该空间放电机构81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空间放电机构73一样,相对于送风路径71可装卸地构成,与空间放电机构独立配置的光触媒组件74也同样是可装卸的。
关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四个实施例的除臭作用,基本上和第一个实施例一样,但由于对电极82的平面相对于冷气流通方向平行地配置所以成为对送风路径71内对冷气的流通不会造成大妨碍的结构。
此外,图11是仅仅表示出空间放电机构81及其后部的光触媒组件74部分的透视图。在第四个实施例中,在把光触媒组件74相对于送风路径71装卸时,光触媒74的面对空间放电机构81侧的面(面A)及与相当于其背面的B面可掉换地构成。
即,在面对空间放电机构81的A面上,由于光触媒反应活泼地作用,容易附着污染物质。从而,在污染物质的附着达到一定程度的阶段,将光触媒组件74取下在进行清洗之前,将A面与B面对调,可以采用几乎没有污染物质附着的B面,可临时性地进行良好的光触媒反应。
采用上述第四个实施例,由于可将面对空间放电机构81的A面与位于其反向侧的B面对调,可相对于除臭装置11B的主体可装卸地构成,所以,即使随着污染物质的附着到达一定的程度使之光触媒反应降低时,如果将A面与B面对调,可临时性地使光触媒反应活化。从而,可更有效地灵活运用光触媒组件74。
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和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下面仅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第五个实施例的除臭装置11C,其结构为,在除臭装置11C的主体装有送风用风扇83。其它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
采用这样构成的第五个实施例,除臭装置11C的风扇83可与冰箱主体1的R风扇43独立地运转。从而,例如,在冰箱节能运转时及除霜运转时,即使令R风扇43停止,如果使除臭装置11C的风扇83运转,除臭装置11C完成除臭作用。此外,它也适用于不使冷气循环的直冷式冰箱。
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与第一及第五个实施例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下面仅说明其不同的部分。第六个实施例的除臭装置84,其结构为可用电池进行驱动,可与冰箱主体1完全独立地动作。
即,如图13所示,在送风路径85的下方侧形成机械室86,在该机械室86的内部,装有含有升压变压器87a的高电压外加部87,电池88及旋转驱动送风用风扇83用的电动机(直流电机)91。此外,送风路径85的流出口85b以指向图13中的上方的方式形成,送风路径85呈大致的L形。
高电压外加部87利用图中未示出的交流变换器将由电池88提供的直流电源变换成交流时,借助升压变压器87a升压,利用配置在升压变压器87a的次级侧的图中未示出的直流变换器部再次变换为直流,最后和第一个实施例一样,将负极性的脉冲式高电压外加在放电电极76与对电极77之间。
采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第六个实施例,除臭装置84通过利用升压变压器87a可借助电池88进行动作,与冰箱是完全独立地构成的,可以将其配置在冰箱的任意位置,例如配置在对臭味比较强的、对食品的进行s贮藏的附近,可高效地进行除臭作用。同时,即使在不具有除臭功能的冰箱中,通过在其内部配置除臭装置84,可以进行除臭作用。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面所述的且由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可进行如下的变形或扩充。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和第四个实施例一样,可将光触媒组件74的A面与B面对调使用。
光触媒组件74也可以仅配置在空间放电机构73,81的上游侧,下游侧中任何一侧处。
外加在放电电极76上的电压的极性,也可以是正极性的。同时,外加电压不限于脉冲式电压,也可以是稳态的交流电压、直流电压等。
进而,外加电压也可以不管发送路径的风量而被设定为恒定的。
此外,控制装置28,在R门或V门14打开的场合,也可以使除臭装置11的运转停止。采用这种结构,在使用者打开门7或14取出冰箱内的食品等时,可停止高压放电。
放电机构也可以通过除臭能力的设定以潜流放电形式的构成电极。
对电极77也可以形成网眼状。
空间放电机构73的外加电压,也可以不仅根据送风量而变化,而是只根据除臭能力的强弱的设定而变化。
由于本发明如上面所述的那样,从而具有以下的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当冷气在冰箱内循环时,由于用配置在该循环路径内的除臭装置的放电机构通过高压放电产生紫外线,光触媒组件接受该紫外线而活化,产生光触媒反应,将含在循环冷气中的臭味成分氧化分解。即,不必使用荧光管灯就可产生紫外线,从而在废弃时,不必担心进行特殊的处理。
同时,由于在高压放电的同时产生臭氧,借助该臭氧的氧化能力的作用,将臭味成分氧化分解,所以和借助光触媒组件进行分解作用同时并用,可以分解去除更多种类的臭味物质。此外,借助冷气使所生成的臭氧在冰箱内扩散,形成臭氧气氛,可对冰箱内的食品产生抗菌作用,可以产生保持食品的新鲜度的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由于至少在放电机构和光触媒组件的下游侧配置将放电机构中生成的臭氧分解的臭氧分解机构,从而将由高压放电生成的臭氧进行分解,可防止冰箱内臭氧浓度的过剩而上升、在打开门时使用者不会感到臭氧的臭味。同时,借助臭氧的分解,更容易产生活性氧,从而可得到更强的氧化能力,进一步提高除臭效率。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由于将臭氧分解机构配置在热交换器的冷气吸入口部分,在循环冷气进入热交换器之前的阶段将臭氧分解,从而可防止对内部结构部件造成恶劣的影响。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由于将光触媒组件配置在放电机构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两侧,可进一步提高在放电机构中产生的紫外线的利用效率。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由于光触媒组件相对于除臭装置主体可以装卸,从而在光触媒组件表面上附着无机物等污染物质等情况下,可把光触媒组件从装置主体上取出,除去所附着的污染物质。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由于把光触媒组件以面对放电机构的面与位于其对向侧的进行掉换地相对于主体进行安装,随着污染物质的附着达到一定的程度,通过将面对放电机构的面与位于其反向侧的面对调,使用几乎没有污染物附着的反向侧的面,可很好地进行光触媒反应。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由于把光触媒材料固定在由多孔质陶瓷构成的基体的表面上,所以,即使把光触媒组件配置在送风路径内,也不会对冷气的流通造成太大的妨碍,同时,由于可获得将光触媒材料固定在基体上的面积,从而可高效地进行光触媒反应,有效地分解除去有害物质。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由于控制机构使得在冰箱内进行冷气循环的同时在放电机构中进行放电,从而可有效地进行除臭作用。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由于在除臭装置中备有用于对放电机构及光触媒组件送风的风扇,所以,无论冰箱是否使冷气循环,均可独立地对放电机构及光触媒组件进行送风。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使放电机构在两个电极之间进行放电的同时,相对于冰箱主体可进行拆卸,从而,与中间经过绝缘物进行放电的潜流放电方式相比,可获得更多的除臭处理空间。同时,在污染物质附着在电极上等的情况下,可将放电机构从装置主体上取出,将污染物质除去。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由于通过在放电机构的电极之间外加负极性高电压极性放电,从而可获得更多的处于产生量,提高除臭效率。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由于电压变化机构使放电机构的放电电压发生变化,例如,在随着风扇转数降低、送风量减小时,提高外加电压,可以补偿随着送风量降低而造成的除臭效率降低。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冰箱,由于控制机构在门开闭时使放电机构中的放电停止,在使用者开门时,可以不进行高压放电。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冰箱,抗菌光触媒组件配置在放电机构的电极之间,采用这样的结构,可高效地将在放电机构中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到光触媒组件上,可增进光触媒反应。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由于除臭装置可从冰箱主体上装卸,可以把除臭装置从冰箱中取出,进行除去因除臭作用所引起的分解而附着在各部分上的物质等维护。从而特别适用于工作用及车载用等大容量的冰箱。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冰箱,由于可使用电池使除臭装置动作,所以可将除臭装置配置在使用者所需的部位处,高效率地进行除臭作用。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冰箱,可通过把除臭装置配置在不具备除臭功能的冰箱的内部进行除臭。

Claims (17)

1、冰箱,在冷气循环路径内配置对冰箱内部进行除臭用的除臭装置构成的冰箱中,其特征为,
前述除臭装置的结构为,它备有通过高压放电产生臭氧和紫外线的放电机构,以及利用光触媒作用对含于空气中的臭味成分及有害物质进行分解的光触媒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至少在放电机构和光触媒组件的下游侧配置用于分解在放电机构中生成的臭氧的臭氧分解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将臭氧分解机构配置在热交换器的冷气吸入口部分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个所述的除臭装置,将光触媒组件配置在放电机构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两侧。
5、容易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光触媒组件相对于除臭装置可装卸地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光触媒组件以其面对放电机构的面与位于其反向侧的面可掉换的方式可相对于主体装卸地构成。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光触媒组件以把光触媒材料固定在多孔质陶瓷形成的基板上的方式构成。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它备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在使冰箱的冷气进行循环的情况下,同时使放电机构进行放电的方式进行控制。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除臭装置备有用于向放电机构及光触媒组件送风的风扇。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放电机构在以于两个电极间直接进行放电的方式构成的同时,相对于除臭装置主体可装卸地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在放电机构的电极之间外加负极性高电压进行放电。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它备有使放电电压变化的电压变化机构。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它备有控制在门打开时使放电机构造成的放电停止的控制机构。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将光触媒组件配置在放电机构的电极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除臭装置可相对于冰箱主体装卸的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为,除臭装置至少其放电机构的动作可用电池作为供电电源的方式构成。
17、除臭装置,其特征为,所述除臭装置用于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冰箱。
CNB011231750A 2000-06-16 2001-06-12 冰箱及除臭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1449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1518/2000 2000-06-16
JP181518/00 2000-06-16
JP2000181518A JP3754601B2 (ja) 2000-06-16 2000-06-16 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0254A true CN1330254A (zh) 2002-01-09
CN1144995C CN1144995C (zh) 2004-04-07

Family

ID=18682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231750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4995C (zh) 2000-06-16 2001-06-12 冰箱及除臭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3754601B2 (zh)
KR (1) KR100438885B1 (zh)
CN (1) CN1144995C (zh)
ID (1) ID30533A (zh)
SG (1) SG94842A1 (zh)
TW (1) TW474796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4285C (zh) * 2001-09-28 2007-07-04 株式会社东芝 电冰箱
CN1325862C (zh) * 2004-01-20 2007-07-11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光触媒负离子杀菌冰箱
CN100340831C (zh) * 2004-01-20 2007-10-03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 光触媒负离子杀菌冰箱
CN100366299C (zh) * 2002-05-30 2008-02-06 株式会社东芝 脱臭装置
CN100441989C (zh) * 2004-07-12 2008-12-1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用去除异味装置
CN101825381A (zh) * 2009-03-04 2010-09-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冰箱
CN102080916B (zh) * 2007-04-20 2013-12-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CN107709904A (zh) * 2015-06-30 2018-02-16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保鲜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44055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光催化过滤器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981757A (zh) * 2020-09-03 2020-11-24 苏州大学 一种冰箱冷藏区的除异味系统
WO2021136364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气体净化处理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53552A (ja) * 2000-11-20 2002-05-28 Toshiba Corp 脱臭装置
JP2005152584A (ja) * 2003-10-31 2005-06-16 Toshiba Corp 光触媒反応装置。
JP2009030917A (ja) * 2007-07-30 2009-02-12 Panasonic Corp 直冷式冷蔵庫および除菌装置
JP5211574B2 (ja) * 2007-07-30 2013-06-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09030921A (ja) * 2007-07-30 2009-02-12 Panasonic Corp 直冷式冷蔵庫および除菌装置
JP2008286462A (ja) * 2007-05-17 2008-11-27 Panasonic Corp 冷蔵庫
JP5359139B2 (ja) * 2008-04-25 2013-12-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248275B2 (ja) * 2008-11-18 2013-07-31 株式会社東芝 冷蔵庫
JP2010164284A (ja) * 2009-01-19 2010-07-29 Toshiba Corp 冷蔵庫
CN101929786B (zh) * 2009-06-22 2013-01-30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JP5622438B2 (ja) * 2010-05-10 2014-11-12 ボストン・コム株式会社 保冷庫
JP2013015268A (ja) * 2011-07-04 2013-01-24 Sharp Corp 冷蔵庫
JP5861204B2 (ja) * 2012-03-06 2016-02-16 株式会社増田研究所 小型脱臭器
JPWO2016147792A1 (ja) * 2015-03-19 2018-02-08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空気清浄機
WO2016175274A1 (ja) * 2015-04-28 2016-11-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触媒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備える冷蔵庫
EP3466453A4 (en) 2016-06-02 2020-01-15 Seoul Viosys Co. Ltd. DESODORATION MODULE AND STORAGE DEVICE WITH THE DESODORATION MODULE
KR102653707B1 (ko) * 2016-06-02 2024-04-03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탈취 모듈 및 탈취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저장 장치
KR102636453B1 (ko) * 2016-06-15 2024-02-15 서울바이오시스 주식회사 탈취 모듈 및 탈취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저장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9481A (ja) * 1988-02-26 1989-09-01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等の脱臭装置
EP0390159B1 (en) * 1989-03-31 1994-05-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zone deodorizing device
FR2693259B1 (fr) * 1992-03-13 1995-07-21 Decupper Jean Dispositif pour l'equipement de chambres froides utilisees pour le stockage de produits alimentaires.
JPH06249560A (ja) * 1993-02-26 1994-09-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4285C (zh) * 2001-09-28 2007-07-04 株式会社东芝 电冰箱
CN100366299C (zh) * 2002-05-30 2008-02-06 株式会社东芝 脱臭装置
CN1325862C (zh) * 2004-01-20 2007-07-11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光触媒负离子杀菌冰箱
CN100340831C (zh) * 2004-01-20 2007-10-03 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 光触媒负离子杀菌冰箱
CN100441989C (zh) * 2004-07-12 2008-12-1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用去除异味装置
CN102080916B (zh) * 2007-04-20 2013-12-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CN101825381A (zh) * 2009-03-04 2010-09-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冰箱
CN107709904B (zh) * 2015-06-30 2021-08-03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保鲜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09904A (zh) * 2015-06-30 2018-02-16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保鲜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03977A (zh) * 2015-06-30 2020-08-07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保鲜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03977B (zh) * 2015-06-30 2022-08-26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保鲜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933157B2 (en) 2015-06-30 2021-03-02 Seoul Viosys Co., Ltd. Apparatus for air purification and freshness maintenan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CN108344055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光催化过滤器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058790B2 (en) 2017-01-24 2021-07-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photocatalytic filter
WO2021136364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气体净化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11981757A (zh) * 2020-09-03 2020-11-24 苏州大学 一种冰箱冷藏区的除异味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D30533A (id) 2001-12-20
KR100438885B1 (ko) 2004-07-03
SG94842A1 (en) 2003-03-18
JP3754601B2 (ja) 2006-03-15
CN1144995C (zh) 2004-04-07
TW474796B (en) 2002-02-01
JP2001355958A (ja) 2001-12-26
KR20010113500A (ko) 200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995C (zh) 冰箱及除臭装置
US7056476B2 (en) Refrigerator and deodorizer producing ozone by high-voltage discharge
US8007574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3983069B (zh) 冰箱及冰箱的金属光触媒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CN1035438A (zh) 除臭器
CN1314934C (zh) 家用控温控湿电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JP6173459B2 (ja) 放電を用いた除菌装置
CN1967106A (zh) 具有独立的杀菌管道的电冰箱
WO2007074732A1 (ja) 自動フィルタ清掃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494646A (zh) 调节湿度用的元件,湿度调节装置和空调装置的加湿部件
CN1354019A (zh) 除臭装置
JP2004317070A (ja) 冷蔵庫
CN105641731A (zh) 基于脉冲强光与二氧化钛光催化的杀菌除臭装置及方法
CN108619817A (zh) 一种低温等离子废气净化设备
JP4803165B2 (ja) 自動フィルタ清掃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US20110114740A1 (en) Humidity control apparatus
JP2007313440A (ja) 廃棄物処理方法及び廃棄物処理装置
JP2000354747A (ja) オゾンガス溶解装置
JP2003287352A (ja) 脱臭機能付冷蔵庫
CN1233973C (zh) 泡菜电冰箱
CN219646353U (zh) 杀菌净味装置及制冷设备
CN1553106A (zh) 空调器的空气净化运转控制装置及方法
JP2004360927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7989793A (zh) 杀菌净味装置、制冷设备及杀菌净味控制方法
CN219999050U (zh) 一种具有消毒烘干功能的电动牙刷充电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 SERVICE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