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1347A - 表面安装型天线和包括它的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表面安装型天线和包括它的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21347A CN1321347A CN00801918A CN00801918A CN1321347A CN 1321347 A CN1321347 A CN 1321347A CN 00801918 A CN00801918 A CN 00801918A CN 00801918 A CN00801918 A CN 00801918A CN 1321347 A CN1321347 A CN 13213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ation electrode
- feeder ear
- dielectric
- ear radiation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8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mounted in or on the surface of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as a chip-type antenna or integrated with other components into an IC packag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形成在电介质底层2的表面上,其间有一个空间。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位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其内有电容形成的空间S中。该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的介电常数小于电介质底层2的介电常数,这使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介电常数小于电介质底层2的介电常数,并削弱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性耦合。其结果,可以抑制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的相互干扰,从而改善了天线的特征,而不采取加宽例如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空间S或减小电介质底层2的介电常数等措施,以及阻碍表面安装型天线1小型化的措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电路板上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和并入各种通信装置的类似物,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天线的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机等通信装置中,有这样一些情况:一种芯片形状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安装在其内的电路板上。该表面安装型天线种类繁多。其中的一种是多重谐振表面安装型天线。
这种多重谐振表面安装型天线有一个由电介质体(例如,陶瓷或树脂)构成的电介质底层,并有两个位于其表面上的辐射电极辐射电极之间有一个空间。两个辐射电极的谐振频率被设置为相互偏离,以便如图10中的频率f1和f2所示,这两个辐射电极的电波的传送与接收频带彼此部分重叠。通过使谐振频率略有不同的这两个辐射电极发生谐振,创造了图10中的实线所示的频率特征方面的多重谐振条件,从而实现该表面安装型天线的电波的传送与接收频带的加宽。
但是,随着表面安装型天线的小型化,有一种增加电介质底层的介电常数、缩小两个辐射电极之间的距离的趋势。其结果,在两个辐射电极之间耦合的电容量增加了,其间的电容性耦合加强了,从而导致两个辐射电极之间产生的谐振相互干扰。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两个辐射电极中的一个辐射电极几乎不发生谐振,从而无法实现令人满意的多重谐振条件。
此外,当为了使表面安装型天线变薄时,两个辐射电极与地之间的距离减小,由此,辐射电极与地之间的电容量(边缘电容量)提高了。正如以上描述的情况,当这些边缘电容量的提高程度很明显,以致边缘电容量比两个辐射电极之间的电容量高出许多时,就产生了无法实现令人满意的多重谐振条件的问题。
发明概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和薄型化的表面安装型天线;通过调节两个辐射电极之间的电容性耦合的强度,可以实现优良的多重谐振条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该天线的通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以下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的结构。第一项发明,表面安装型天线包括电介质底层,位于该电介质底层上的辐射电极,以及与第一辐射电极相距预定距离的第二辐射电极。在这种表面安装型天线中,设置有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它使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介电常数不同于电介质体的介电常数,并改变了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电容性耦合的强度。
第二项发明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具有第一项发明的构造,并且,在电介质底层的表面中,其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由一个凹槽或一个沟纹(其内有在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构成。
第三项发明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具有第一项发明的构造,并将具有与电介质底层的介电常数不同的介电常数的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插入到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这种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构成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
第四项发明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具有第一项发明的构造,并且,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由第一辐射电极和第二辐射电极的区域构成,该区域是位于电介质底层内的一个中空部分。
第五项发明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包括电介质底层、形成在该电介质底层的表面上的第一辐射电极和位于该电介质底层的表面上、与第一辐射电极相距预定距离的第二辐射电极。这种表面安装型天线通过连接第一电介质底层和具有与第一电介质底层的介电常数不同的介电常数的第二电介质底层来形成电介质底层;第一辐射电极形成在第一电介质底层上,而第二辐射电极形成在第二电介质底层上;以及,第一电介质底层与第二电介质底层之间的连接部分位于处在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并有电容发生的空间中。
第六项发明的通信装置包括如第一至第五项发明中任何一种结构的表面安装型天线。
例如,在拥有上述特征的发明中,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使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介电常数不同于电介质体的介电常数。其结果,位于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并且其内有电容发生的空间中的电容性耦合的强度,根据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介电常数相比于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介电常数是电介质底层的介电常数的情况、按“更强”方向或“更弱”方向而变化。在本发明中,因为位于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其内有电容发生的空间中的电容性耦合的强度可以调节,所以能够抑制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的谐振的相互干扰,从而改善天线的特征,同时又能实现表面安装型天线的小型化和薄型。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关的表面安装型天线的模型图。
图2是与本发明实施例2相关的表面安装型天线的模型图。
图3是与本发明实施例3相关的表面安装型天线的模型图。
图4是与本发明实施例4相关的表面安装型天线的模型图。
图5是与本发明实施例5相关的通信装置的模型图。
图6是与本发明相关的供电端辐射电极和非供电端辐射电极的其他形状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与本发明相关的供电端辐射电极和一个非供电端辐射电极的其他形状例子的另一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另一说明图。
图10是多重谐振表面安装型天线的频率特征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11是与本发明相关的用于加强供电端辐射电极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之间的电容量的结构的说明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关的表面安装型天线的示意透视图。图1所示的表面安装型天线1具有电介质底层2;在该电介质底层2的顶部表面2a上,形成的作为第一辐射电极的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作为第二辐射电极的供电端辐射电极4,其间有一个空间。在该实施例1中,在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形成空间S,使其纵向侧面相对于电介质底层2的顶部表面2a的每一侧面倾斜(例如,倾斜45度角)。
在电介质底层2的一个侧表面2b上,连接到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接地电极5和一个连接到供电辐射端辐射电极4的供电电极6都从顶部表面侧到底部表面侧成直线形成。供电辐射端辐射电极4从顶部表面2a延伸,并在电介质底层2的一个侧表面2c上形成其开口端4a;而非供电辐射端辐射电极3从顶部表面2a延伸,并在一个侧表面2d上形成其开口端3a。
形成空间S,使得从侧表面2b形成接地电极5和供电电极6的地方向构成一个开口端的侧表面2d逐渐加宽。其理由如下:接地电极5和供电电极6在一个电场中耦合。因此,为了有效控制该电场耦合量,加宽该开口端上强电场存在的空间S,即侧表面2d侧面上的空间S,是有效的做法。
在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提供了一个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它是实施例1中最典型的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提供实施例1中所示的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的目的是:削弱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性耦合。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的介电常数小于电介质底层2的介电常数。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电介质底层2中,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只是被嵌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空间S的上侧面中(即,只位于主要关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的区域中)。
根据实施例1,该表面安装型天线具有以上描述的各种特征。这种表面安装型天线1安装在被并入手机或类似物等通信装置中的电路板上,安装方式是:将电介质底层2的底部2f安装在电路板侧面上。在该电路板上形成一个供电电路10。通过将表面安装型天线1安装到电路板上,来使表面安装型天线1的供电电极6与供电电路10相连接。
当从供电电路10向供电电极6提供电力时,电力直接从供电电极6供给供电端辐射电极4,并依靠电磁耦合,由供电电极6传输电力给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从而使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发生谐振并发挥天线的功能。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中,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空间S的纵向侧面相对于电介质底层2的顶部表面2a的每侧倾斜;接地电极5和供电电极6彼此相邻,在电介质底层2中,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开口端3a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开口端4a形成在相互不同的侧表面上。如图1所示,通过这些特点,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谐振方向A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方向B大致上彼此成直角相交。这样就可以抑制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的相互干扰,从而能够实现优良的天线特征,而不必加宽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空间S。
这样,通过安排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谐振方向A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方向B大致上彼此成直角相交,可以对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的相互干扰进行实质上的抑制。但是,当电介质底层2由具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制成或出于小型化的目的而被薄型化时,上述安排本身无法实现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等同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地之间的电容量(边缘电容量)或供电端辐射电极4与地之间的电容量(边缘电容量)。这导致无法完全抑制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谐振的相互干扰。
与此相反,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1中,当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大于上述的边缘电容量时,将介电常数小于电介质底层2的介电常数的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插入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使得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发生的电容量能够小于当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整个区域是电介质底层2的情况时的电容量。这样就可以大大削弱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性耦合。
所以,在实施例1中,通过使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方向彼此相交大致上成直角,以及安置得使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性耦合被削弱,能在实质上抑制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的相互干扰,而无须采取减小电介质底层2的介电常数等措施,也不用从电介质底层2小型化的角度出发来加宽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空间S。这样就可以稳定地实现优良的多重谐振条件,并能够改善天线的特征。
此外,因为空间S在构成一个开口端的侧表面2d侧面上较宽,所以,可以结合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对电容性耦合的调节来有效控制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性耦合的数量。
在实施例1中,由于这样稳定地实现了优良的多重谐振条件,因此产生了优良的效果:能够提供一种体型小、侧面低并具有高可靠的天线特征的表面安装型天线1。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在特征上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提供了一个作为电容耦合装置的沟纹12,而不是在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提供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其他特点与实施例1的特点相同。在实施例2中,对与实施例1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提供了相同的标号,并将省略对其间共同部件的重复描述。
如同实施例1的情况,实施例2提供的表面安装型天线也安排了削弱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性耦合。尤其是,作为实施例2的特征的沟纹12是沿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空间S的各个纵向侧面提供的,沟纹12的大小足够将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介电常数减小到一个很小的值,以便抑制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的相互干扰。
如同实施例1中的情况,实施例2的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大致上彼此成直角相交。此外,沟纹12形成在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从而使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介电常数小于电介质底层2的介电常数,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性耦合因而也被削弱。通过这些特点,在实施例2中,如同实施例1中的情况也可以可靠地抑制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的相互干扰,并可以稳定地实现优良的多重谐振条件。这样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提供一种体型小、侧面低并具有高可靠的天线特征的表面安装型天线1。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实施例3的特征在于:在电介质底层2内有作为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的中空部分14和15。其他特点与上述各个实施例的特点相同。在此实施例3中,对与上述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提供了相同的标号,并将省略对其间共同部件的重复描述。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3中,中空部分14位于电介质底层2内的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区域中,与中空部分14一起提供的还有与其相距一段距离的中空部分15。
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由于中空部分14形成在电介质底层2内的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区域中,因此,中空部分14允许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地之间的电容量减小。由于中空部分15形成在电介质底层2内的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区域中,因此,中空部分15也允许供电端辐射电极4与地之间的电容量减小。
特别是,在实施例3中,由于辐射电极3、4与地之间的每个边缘电容量能够容易地发生变化,以便等同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因此,可以调节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和上述的边缘电容量,从而拥有一种彼此相当的适当关系。这样如同上述在实质上抑制了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的相互干扰,并能够稳定地实现优良的多重谐振条件。由此,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一种体型小、侧面低并具有高可靠的天线特征的表面安装型天线1。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3中,由于中空部分14邻近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开口端3a,中空部分15邻近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开口端4a,因此,可以减小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地之间的介电常数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与地之间的介电常数,从而可以减小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地之间的电场浓度,以及供电端辐射电极4与地之间的电场浓度。
这种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谐振的相互干扰,结合了抑制效果的作用,就能够促进表面安装型天线1的带宽的加宽及其增益的增加。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的描述中,对与上述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提供了相同的标号,并将省略对其间共同部件的重复描述。
如同上述各个实施例的情况,实施例4的特征在于:安置得使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性耦合被削弱。特别是,如同图4A和图4B所示,电介质底层2通过连接第一和第二电介质底层17与18(具有互不相同的介电常数)来形成,第一电介质底层17与第二电介质底层18之间的连接部分20位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空间S中。其他特点实质上与上述实施例的特点相同。在此实施例4中,对与上述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提供了相同的标号,并将省略对其间共同部件的重复描述。
在实施例4中,第二电介质底层18的介电常数小于第一电介质底层17的介电常数,第一电介质底层17和第二电介质底层18通过(例如)一种陶瓷黏合层来连接。如图4A所示,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形成在第一电介质底层17的表面上,而供电端辐射电极4则形成在第二电介质底层18的表面上。换言之,在第四个实施例中,电介质底层2是通过连接用于形成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第一电介质底层17和用于形成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第二电介质底层18来形成的,辐射电极3和4具有互不相同的介电常数。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4中,第一电介质底层17与第二电介质底层18之间的连接部分20位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空间S中。也就是说,彼此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的第一和第二电介质底层17与18位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当然与位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第一电介质底层17和第二电介质底层18的占用率相关,但是,它主要根据介电常数小的电介质底层的介电常数来确定。
考虑到这一点,第一电介质底层17与第二电介质底层18之间的连接部分20的位置允许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性耦合被削弱,从而能够抑制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谐振的相互干扰。
根据实施例4,电介质底层2通过连接具有互不相同介电常数的第一电介质底层和第二电介质底层17与18来形成,第一电介质底层17与第二电介质底层18之间的连接部分20位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空间S中。
如果这种构造允许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减小,并且能够抑制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谐振的相互干扰,那么,就可以稳定地实现优良的多重谐振条件。这样,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提供一种体型小、侧面低并具有高可靠的天线特征的表面安装型天线1。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示出了具有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一种表面安装型天线的通信装置的一个例子。图5图解式地展示了作为一种通信装置的手机的一个例子。图5所示的手机25具有外壳26中提供的一个电路板27。电路板27上有一个供电电路10、一个切换电路30、一个传送电路31和一个接收电路32。在这种电路板27上,有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一种表面安装型天线1;这种表面安装型天线1经由供电电路10和切换电路30连接到传送电路31和接收电路32。
如上所述,在图5所示的手机25中,表面安装型天线1执行天线接收来自供电电路10的电力供应的功能,电波的传送和接收通过切换电路30的切换操作顺利进行。
根据实施例5,既然手机25装备了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一个表面安装型天线1,因为表面安装型天线1的尺寸减小了,所以能轻易地实现手机25的小型化。由于具备上述优良天线特征的表面安装型天线1,手机25也就能提供高可靠的通信。
同时,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实施例。例如,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形状,而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形状。例如,可以使用图6(a)、6(b)和7(a)所示的各种形状。在图6(a)所示的例子中,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被制成一种弯曲的形状。这样安排:电力从一个弯曲形状的末端部分α传送到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同时电力又从一个弯曲形状的末端部分β传送到供电端辐射电极4。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开口端形成在电介质底层2的一个侧表面2e上,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开口端则形成在一个侧表面2c上。用这种方法形成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使得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谐振方向A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方向B大致上彼此成直角相交。结果,如同上述实施例的情况,可以在实质上抑制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的相互干扰。
在图6(b)所示的例子中,图6(a)所示的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开口端侧面上的电极领域被放大,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开口端侧面上的电场浓度因而被减小,以便进一步改善天线的特征。
如图7(b)和7(c)中的频率特征所示,图7(a)所示的一些例子是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形状例子,它们能够在两个互不相同的频带中传送和接收电波双带表面安装型天线1中形成上述的多重谐振。在图7(a)所示的这个例子中,这样安排: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均被制成弯曲的形状,一个电极被传送到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弯曲形状的末端部分α与β,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谐振方向A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方向B大致上彼此成直角相交。
如图7(b)和7(c)所示,供电端辐射电极4通过连续连接多个彼此的弯曲程度不同电极部分4a和4b来形成,具有两个谐振频率F1和F2,以便电波的频带不互相重叠。
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的谐振频率设置为一个接近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频率F1的频率,或设置为一个接近上述谐振频率F2的频率,以便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频率有一种多重谐振的关系。
当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谐振频率设置为一个接近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频率F1的频率(例如,图7(b)所示的频率F1’)时,在谐振频率F1形成一个多重谐振状态;而当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谐振频率设置为一个接近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谐振频率F2的频率(例如,图7(c)所示的频率F2’)时,在谐振频率F2形成一个多重谐振状态。
当作为上述实施例1和2的特征的构造被应用于表面安装型天线1(其中,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被制成图6(a)、6(b)或7(a)所示的各种形状)时,提供一个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或一个沟纹12,例如,如图6(a)、6(b)或7(a)中的虚线所示。
此外,例如,当作为上述实施例3的特征的结构被应用于图6(b)或7(a)所示的形状的表面安装型天线1时,例如,如图8(a)或8(b)中的虚线所示,在电介质底层2内形成中空部分14和15。而且,例如,如图8(a)和8(b)所示,当作为上述实施例4的特征的结构被应用时,通过连接用于形成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的第一电介质底层17和介电常数小、用于形成供电端辐射电极4的第二电介质底层18,来形成电介质底层2。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安排电力直接从供电电极6提供给供电端辐射电极4,但是,供电端辐射电极4与供电电极6相互可能没有连接,电力则通过电容性耦合从供电电极6提供给供电端辐射电极4。
在上述实施例1中,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的宽度小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空间S的宽度。但是,如图9所示,可以安排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的宽度大于空间S的宽度,以便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跨越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的边缘部分来形成。
在上述实施例2中,沟纹12位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空间S中,但是,例如,一个没有开口的凹槽而不是沟纹12可以形成在侧表面2b和2d上。此外,可以安排作为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的多个凹槽之间有一个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3中,提供了中空部分14和15,但是,只可以形成中空部分14和15中的一个部分。此外,中空部分14和15的形状不局限于图3所示的形状,而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形状。例如,图3所示的中空部分14和15通过电介质底层从侧表面2b到侧表面2d,但它们也可以是无开口的封闭的中空部分。而且,中空部分14和15可以是凹槽或沟纹形状的中空部分,以便电介质底层2的底部2f侧面开放。
如实施例1中所示,该构造中提供了一个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如实施例2中所示,该构造中提供了一个沟纹或一个凹槽;如实施例3中所示,该构造中提供了中空部分;如实施例4中所示,该构造中,电介质底层2构成介电常数互不相同的多个电介质底层的一个连接体。在以上这些构造中,可以结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构造。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5中,虽然展示了作为一种通信装置的手机的一个例子,但是,这个发明并不局限于手机,而可以应用于除手机以外的各种通信装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用于削弱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性耦合的结构。但是,当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大大小于上述的边缘电容量时,最好增加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以便与边缘电容量相等,从而加强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性耦合。
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了用于加强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性耦合的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例如,如图7(a)中的虚线和图9所示,作为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的以下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位于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空间S中。这个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由介电常数大于电介质底层2的介电常数的一种材料制成。因此,可以使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介电常数大于电介质底层2的介电常数,从而能够调节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使之等同于上述的边缘电容量。同时,当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具有图9所示的形状时,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最好都布置在跨越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8的侧面边缘。
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也可以制成图11所示的各种形状,以便使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空间S变窄,并通过扩大对立电极的各个区域来增加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至等同于上述的边缘电容量。
如上所述,当因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大大小于边缘电容量而无法实现令人满意的多重谐振条件时,通过利用用于增加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的上述的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调节、增加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电容量,使之等同于边缘电容量。因此,可以抑制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的谐振的相互干扰,从而产生优良的多重谐振条件。
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和供电端辐射电极4也可以形成在电介质底层2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通过层压多个陶瓷绿片形成的一个多层底层,作为电介质底层2。可以在非供电端辐射电极3与供电端辐射电极4之间提供介电常数与上述陶瓷片的介电常数不同的陶瓷绿片,用作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当提供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并通过利用上述的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使位于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其内有电容发生的空间中的介电常数不同于电介质底层的介电常数来改变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电容性耦合的强度时,可以抑制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谐振的相互干扰。因此,可以稳定地实现优良的多重谐振条件,而不采取减小电介质底层的介电常数或加宽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空间S等措施,以及抑制电介质底层小型化的措施。此外,从细化的角度出发,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在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等同于上述两个电极与地之间的每个电容量的一个电容量,这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既然这样稳定地实现了优良的多重谐振条件,因此,可以提供一种体型小、侧面低并具有高可靠的天线特征的表面安装型天线。
当作为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的一个凹槽或沟纹形成时,当作为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的一个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形成时,或当作为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的中空部分形成时,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电容性耦合的强度可由一种简单的构造改变,从而产生如上所述的上好的效果。
如前所述,当电介质底层构成介电常数互不相同的第一电介质底层和第二电介质底层的一个连接体时,第一辐射电极形成在第一电介质底层上,第二辐射电极形成在第二电介质底层上,第一电介质底层与第二电介质底层之间的一个连接体位于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可以改变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介电常数。这样就可以抑制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谐振的相互干扰,并能够提供一种体型小、侧面低并具有高可靠的天线特征的表面安装型天线。此外,可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在具备产生上述效果的表面安装型天线的一个通信装置中,可以轻易地促进该通信装置的小型化(因为减小了表面安装型天线的尺寸),也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工业上的实用性
从以上说明显而易见,这种表面安装型天线和随同的通信装置被应用于例如安装在通信装置(例如手机)内的电路板上,作为表面安装型天线或类似物。
Claims (9)
1.一种表面安装型天线,包括:
电介质底层;
在所述电介质底层上形成的第一辐射电极;和
位于所述电介质底层上、并与所述第一辐射电极相距预定距离的第二辐射电极,其特征在于:
设置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它使所述第一辐射电极与所述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介电常数不同于所述电介质体的介电常数,并改变所述第一辐射电极与所述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电容性耦合的强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辐射电极和所述第二辐射电极形成在所述电介质底层的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电介质底层的表面中,所述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由形成在所述第一辐射电极与所述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一个凹槽或沟纹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其特征在于:
将介电常数不同于电介质底层的介电常数的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插入到所述第一辐射电极与所述第二辐射电极之间;以及,
所述介电常数调节材料部分构成电容性耦合调节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性调节装置由所述第一辐射电极与所述第二辐射电极之间的一个区域构成,所述区域是一个位于所述电介质底层内部的中空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一辐射电极和所述第二辐射电极,使得其谐振方向实质上彼此垂直。
7.一种表面安装型天线,包括:
电介质底层;
在所述电介质底层的表面上形成的第一辐射电极;和
位于所述电介质底层的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辐射电极相距预定距离的第二辐射电极,其特征在于:
通过连接第一电介质底层和介电常数不同于所述第一电介质底层的第二电介质底层,来形成所述电介质底层;
所述第一辐射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一电介质底层上,所述第二辐射电极形成在所述第二电介质底层上;以及,
所述第一电介质底层与所述第二电介质底层之间的连接部分位于第一辐射电极与第二辐射电极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面安装型天线,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一辐射电极和所述第二辐射电极,使得其谐振方向实质上彼此垂直。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表面安装型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5555199 | 1999-09-09 | ||
JP255551/1999 | 1999-09-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21347A true CN1321347A (zh) | 2001-11-07 |
CN1151588C CN1151588C (zh) | 2004-05-26 |
Family
ID=17280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80191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1588C (zh) | 1999-09-09 | 2000-09-08 | 表面安装型天线和包括它的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501425B1 (zh) |
EP (1) | EP1139490B1 (zh) |
JP (1) | JP3596526B2 (zh) |
KR (1) | KR100432100B1 (zh) |
CN (1) | CN1151588C (zh) |
CA (2) | CA2426497C (zh) |
DE (1) | DE60033275T2 (zh) |
WO (1) | WO2001018909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48665A1 (zh) * | 2009-12-16 | 2010-1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耦合馈电方式馈电的终端天线 |
CN101299482B (zh) * | 2007-05-01 | 2012-09-05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内置式谐振电路的天线结构 |
CN101611517B (zh) * | 2007-02-01 | 2013-06-05 | 富士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 |
CN103811867A (zh) * | 2014-02-25 | 2014-05-2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及终端 |
CN108417970A (zh) * | 2018-02-28 | 2018-08-17 | 深圳创维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多频内置天线及无线终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88325B (zh) | 1999-09-20 | 2013-06-05 | 弗拉克托斯股份有限公司 | 多级天线 |
FI114254B (fi) * | 2000-02-24 | 2004-09-15 | Filtronic Lk Oy | Tasoantennirakenne |
EP1239539A3 (en) * | 2001-03-02 | 2003-11-05 | Nokia Corporation | Antenna |
GB0105251D0 (en) | 2001-03-02 | 2001-04-18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Antenna |
DE10113349A1 (de) * | 2001-03-20 | 2002-09-26 | Philips Corp Intellectual Pty | Antenne mit Substrat und Leiterbahnstruktur |
JP3678167B2 (ja) | 2001-05-02 | 2005-08-03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のアンテナ装置を備えた無線通信機 |
US6759984B2 (en) * | 2001-06-01 | 2004-07-06 | Agere Systems Inc. | Low-loss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tenna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JP3649168B2 (ja) * | 2001-08-07 | 2005-05-18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Rf回路一体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通信機 |
JP2003283239A (ja) * | 2002-03-20 | 2003-10-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アンテナ装置 |
US6753814B2 (en) * | 2002-06-27 | 2004-06-22 | Harris Corporation | Dipole arrangements using dielectric substrates of meta-materials |
US6720926B2 (en) | 2002-06-27 | 2004-04-13 | Harris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improved matching and broadband performance of microwave antennas |
KR100626667B1 (ko) * | 2002-08-28 | 2006-09-2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평면형 역 에프 안테나 |
JP2004096259A (ja) * | 2002-08-30 | 2004-03-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多周波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
JP2004128605A (ja) * | 2002-09-30 | 2004-04-22 | Murata Mfg Co Ltd | アンテナ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通信装置 |
JP2005012743A (ja) | 2002-10-22 | 2005-01-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アンテナと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
US6762723B2 (en) * | 2002-11-08 | 2004-07-13 | Motorola,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multiband antenna |
WO2005013418A1 (ja) * | 2003-08-01 | 2005-02-10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パッチアンテナ |
JP4149357B2 (ja) * | 2003-11-06 | 2008-09-10 | 株式会社ヨコオ | 複合アンテナ |
WO2005055364A1 (ja) * | 2003-12-02 | 2005-06-16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Ltd. | アンテナ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通信機 |
WO2005099039A1 (ja) | 2004-03-31 | 2005-10-20 | Toto Ltd. |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
JP3895737B2 (ja) | 2004-04-09 | 2007-03-22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多周波共用アンテナ及び小型アンテナ |
WO2006097567A1 (en) * | 2005-03-16 | 2006-09-21 | Pulse Finland Oy | Antenna component |
EP1763905A4 (en) | 2004-06-28 | 2012-08-29 | Pulse Finland Oy | ANTENNA COMPONENT |
FI118748B (fi) | 2004-06-28 | 2008-02-29 | Pulse Finland Oy | Pala-antenni |
FI20041455A (fi) | 2004-11-11 | 2006-05-12 | Lk Products Oy | Antennikomponentti |
US8378892B2 (en) * | 2005-03-16 | 2013-02-19 | Pulse Finland Oy | Antenna component and methods |
FI20055420A0 (fi) | 2005-07-25 | 2005-07-25 | Lk Products Oy | Säädettävä monikaista antenni |
FI119535B (fi) | 2005-10-03 | 2008-12-15 | Pulse Finland Oy | Monikaistainen antennijärjestelmä |
FI119009B (fi) | 2005-10-03 | 2008-06-13 | Pulse Finland Oy | Monikaistainen antennijärjestelmä |
FI118872B (fi) | 2005-10-10 | 2008-04-15 | Pulse Finland Oy | Sisäinen antenni |
FI118782B (fi) | 2005-10-14 | 2008-03-14 | Pulse Finland Oy | Säädettävä antenni |
US8618990B2 (en) | 2011-04-13 | 2013-12-31 | Pulse Finland Oy | Wideband antenna and methods |
US8738103B2 (en) | 2006-07-18 | 2014-05-27 | Fractus, S.A. | Multiple-body-configuration multimedia and smartphone multifunction wireless devices |
US20080062045A1 (en) * | 2006-09-08 | 2008-03-13 | Motorola, Inc. |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 low profile antenna |
US7545330B2 (en) * | 2006-12-04 | 2009-06-09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Antenna device including surface-mounted element |
US10211538B2 (en) | 2006-12-28 | 2019-02-19 | Pulse Finland Oy | Directional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
WO2008087780A1 (ja) * | 2007-01-19 | 2008-07-24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機 |
FI20075269A0 (fi) | 2007-04-19 | 2007-04-19 | Pulse Finland Oy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antennin sovittamiseksi |
WO2008136244A1 (ja) * | 2007-05-02 | 2008-11-13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アンテナ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通信装置 |
FI120427B (fi) | 2007-08-30 | 2009-10-15 | Pulse Finland Oy | Säädettävä monikaista-antenni |
KR100906359B1 (ko) * | 2007-09-28 | 2009-07-06 | (주)에이스안테나 | 이종의 유전체를 갖는 복합 세라믹 안테나 |
US20090091504A1 (en) * | 2007-10-04 | 2009-04-09 | Zylaya Corporation | Low-profile feed-offset wideband antenna |
JP5018488B2 (ja) * | 2008-01-15 | 2012-09-05 | Tdk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
WO2009090995A1 (ja) * | 2008-01-17 | 2009-07-23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アンテナ |
CN101582536B (zh) * | 2008-05-16 | 2010-11-17 | 云南银河之星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 |
WO2010023752A1 (ja) * | 2008-08-29 | 2010-03-04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長手形状アンテナ |
JP4775423B2 (ja) * | 2008-09-24 | 2011-09-21 | Tdk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 |
JP4784636B2 (ja) * | 2008-10-28 | 2011-10-05 | Tdk株式会社 |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及びこれを用いるアンテナ装置並びに無線通信機 |
FI20096134A0 (fi) | 2009-11-03 | 2009-11-03 | Pulse Finland Oy | Säädettävä antenni |
FI20096251A0 (sv) | 2009-11-27 | 2009-11-27 | Pulse Finland Oy | MIMO-antenn |
US8847833B2 (en) | 2009-12-29 | 2014-09-30 | Pulse Finland Oy | Loop resonator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field control |
FI20105158A (fi) | 2010-02-18 | 2011-08-19 | Pulse Finland Oy | Kuorisäteilijällä varustettu antenni |
US9406998B2 (en) | 2010-04-21 | 2016-08-02 | Pulse Finland Oy | Distributed multiband antenna and methods |
JP2012023640A (ja) * | 2010-07-15 | 2012-02-02 | Tdk Corp | アンテナ装置 |
TW201216555A (en) * | 2010-10-12 | 2012-04-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Antenna |
FI20115072A0 (fi) | 2011-01-25 | 2011-01-25 | Pulse Finland Oy | Moniresonanssiantenni, -antennimoduuli ja radiolaite |
US9673507B2 (en) | 2011-02-11 | 2017-06-06 | Pulse Finland Oy | Chassis-excited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8648752B2 (en) | 2011-02-11 | 2014-02-11 | Pulse Finland Oy | Chassis-excited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8866689B2 (en) | 2011-07-07 | 2014-10-21 | Pulse Finland Oy | Multi-band antenna and methods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wireless system |
US9450291B2 (en) | 2011-07-25 | 2016-09-20 | Pulse Finland Oy | Multiband slot loop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9123990B2 (en) | 2011-10-07 | 2015-09-01 | Pulse Finland Oy | Multi-feed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9531058B2 (en) | 2011-12-20 | 2016-12-27 | Pulse Finland Oy | Loosely-coupled radio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9484619B2 (en) | 2011-12-21 | 2016-11-01 | Pulse Finland Oy | Switchable diversity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
JP6033560B2 (ja) | 2012-03-16 | 2016-11-30 | Ntn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8988296B2 (en) | 2012-04-04 | 2015-03-24 | Pulse Finland Oy | Compact polarized antenna and methods |
WO2014021082A1 (ja) * | 2012-08-03 | 2014-02-06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アンテナ装置 |
US9979078B2 (en) | 2012-10-25 | 2018-05-22 | Pulse Finland Oy | Modular cell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10069209B2 (en) | 2012-11-06 | 2018-09-04 | Pulse Finland Oy | Capacitively coupled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9647338B2 (en) | 2013-03-11 | 2017-05-09 | Pulse Finland Oy | Coupled antenna structure and methods |
US10079428B2 (en) | 2013-03-11 | 2018-09-18 | Pulse Finland Oy | Coupled antenna structure and methods |
US9634383B2 (en) | 2013-06-26 | 2017-04-25 | Pulse Finland Oy | Galvanically separated non-interacting antenna se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9680212B2 (en) | 2013-11-20 | 2017-06-13 | Pulse Finland Oy | Capacitive grou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devices |
US9590308B2 (en) | 2013-12-03 | 2017-03-07 | Pulse Electronics, Inc. | Reduced surface area antenna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US9350081B2 (en) | 2014-01-14 | 2016-05-24 | Pulse Finland Oy | Switchable multi-radiator high band antenna apparatus |
US9973228B2 (en) | 2014-08-26 | 2018-05-15 | Pulse Finland Oy | Antenna apparatus with an integrated proximity sensor and methods |
US9948002B2 (en) | 2014-08-26 | 2018-04-17 | Pulse Finland Oy | Antenna apparatus with an integrated proximity sensor and methods |
US9722308B2 (en) | 2014-08-28 | 2017-08-01 | Pulse Finland Oy | Low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
JP6447916B2 (ja) * | 2015-03-20 | 2019-01-09 |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通信機器 |
US9906260B2 (en) | 2015-07-30 | 2018-02-27 | Pulse Finland Oy | Sensor-based closed loop antenna swapp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
JPWO2018003920A1 (ja) * | 2016-06-30 | 2019-02-21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平面アンテナ、同時焼成セラミック基板および準ミリ波・ミリ波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 |
KR102049755B1 (ko) * | 2018-07-27 | 2019-11-28 |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 버튼 장치를 이용한 다중 대역 안테나 및 통신 단말기 |
US10862211B2 (en) * | 2018-08-21 | 2020-12-08 | Htc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antenna structu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58704A (ja) * | 1983-09-09 | 1985-04-04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複共振形逆fアンテナ |
JPH0659009B2 (ja) * | 1988-03-10 | 1994-08-03 |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 移動体用アンテナ |
JP2846482B2 (ja) * | 1991-01-28 | 1999-01-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フィルタ・アンテナ装置 |
JPH0522023A (ja) * | 1991-07-17 | 1993-01-29 | Murata Mfg Co Ltd | マイクロストリツプアンテナ |
US5351063A (en) * | 1993-05-19 | 1994-09-27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Ultra-wideband high power photon triggered frequency independent radiator with equiangular spiral antenna |
JPH0750508A (ja) * | 1993-08-06 | 1995-02-21 | Fujitsu Ltd |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
JPH07131234A (ja) | 1993-11-02 | 1995-05-19 | Nippon Mektron Ltd | 複共振アンテナ |
US5781158A (en) * | 1995-04-25 | 1998-07-14 | Young Hoek Ko | Electric/magnetic microstrip antenna |
US5696517A (en) * | 1995-09-28 | 1997-12-09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Surface mounting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US5748149A (en) * | 1995-10-04 | 1998-05-05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Surface mounting antenna and antenna apparatus |
JP3042386B2 (ja) * | 1995-10-17 | 2000-05-1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
JPH09130136A (ja) * | 1995-11-01 | 1997-05-16 | Toyo Commun Equip Co Ltd | 2周波共用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
JPH09260934A (ja) | 1996-03-26 | 1997-10-03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
JP3180683B2 (ja) * | 1996-09-20 | 2001-06-2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 |
JP2996191B2 (ja) * | 1996-12-25 | 1999-12-27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チップアンテナ |
JPH114113A (ja) | 1997-04-18 | 1999-01-06 | Murata Mfg Co Ltd |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
JPH10335927A (ja) * | 1997-05-30 | 1998-12-18 | Kyocera Corp | アンテナ基板 |
JPH11122032A (ja) * | 1997-10-11 | 1999-04-30 | Yokowo Co Ltd |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
JPH11127014A (ja) * | 1997-10-23 | 1999-05-11 |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 アンテナ装置 |
JPH11136023A (ja) * | 1997-10-27 | 1999-05-21 | Nec Corp | 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
JP3252786B2 (ja) * | 1998-02-24 | 2002-02-0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装置 |
JP3344333B2 (ja) * | 1998-10-22 | 2002-11-1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フィルタ内蔵誘電体アンテナ、デュプレクサ内蔵誘電体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装置 |
JP3351363B2 (ja) * | 1998-11-17 | 2002-11-2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
JP2000278028A (ja) | 1999-03-26 | 2000-10-06 | Murata Mfg Co Ltd | チップアンテナ、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機器 |
JP3554960B2 (ja) * | 1999-06-25 | 2004-08-18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
KR100413746B1 (ko) * | 1999-09-30 | 2004-01-03 |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라타 세이사쿠쇼 | 표면 실장형 안테나 및 표면 실장형 안테나를 구비한 통신장치 |
JP3646782B2 (ja) * | 1999-12-14 | 2005-05-1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 |
-
2000
- 2000-09-08 JP JP2001522625A patent/JP359652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9-08 CA CA002426497A patent/CA2426497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9-08 KR KR10-2001-7005797A patent/KR10043210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9-08 US US09/807,642 patent/US650142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9-08 CN CNB008019185A patent/CN115158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9-08 DE DE60033275T patent/DE60033275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9-08 CA CA002341736A patent/CA2341736A1/en active Pending
- 2000-09-08 WO PCT/JP2000/006158 patent/WO2001018909A1/ja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0-09-08 EP EP00957060A patent/EP113949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11517B (zh) * | 2007-02-01 | 2013-06-05 | 富士通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 |
CN101299482B (zh) * | 2007-05-01 | 2012-09-05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内置式谐振电路的天线结构 |
WO2010148665A1 (zh) * | 2009-12-16 | 2010-1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耦合馈电方式馈电的终端天线 |
CN103811867A (zh) * | 2014-02-25 | 2014-05-2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及终端 |
CN108417970A (zh) * | 2018-02-28 | 2018-08-17 | 深圳创维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多频内置天线及无线终端 |
CN108417970B (zh) * | 2018-02-28 | 2020-10-27 | 深圳创维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多频内置天线及无线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501425B1 (en) | 2002-12-31 |
DE60033275T2 (de) | 2007-10-25 |
CA2341736A1 (en) | 2001-03-15 |
CA2426497A1 (en) | 2003-03-10 |
CA2426497C (en) | 2005-06-28 |
KR100432100B1 (ko) | 2004-05-17 |
EP1139490A1 (en) | 2001-10-04 |
EP1139490A4 (en) | 2004-03-24 |
JP3596526B2 (ja) | 2004-12-02 |
WO2001018909A1 (en) | 2001-03-15 |
EP1139490B1 (en) | 2007-02-07 |
KR20010080959A (ko) | 2001-08-25 |
CN1151588C (zh) | 2004-05-26 |
DE60033275D1 (de) | 2007-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1588C (zh) | 表面安装型天线和包括它的通信装置 | |
CN1237658C (zh) | 在器件衬底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导体的天线构件 | |
CN1303723C (zh) | 层叠图形天线和装备有该天线的无线通讯装置 | |
CN1274060C (zh) | 天线装置 | |
CN1322392A (zh) | 表面安装型天线和包括它的通信装置 | |
CN1248363C (zh) | 双频共用天线、多频共用天线和双频或多频共用天线阵 | |
CN1199316C (zh) |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电装置 | |
CN101043102A (zh) | 倒f形平板天线 | |
CN1294677C (zh) | 天线单元和包括天线单元的通信设备 | |
CN1253965C (zh) | 传输线型组件 | |
CN1392631A (zh) | 表面安装型天线以及采用表面安装型天线的无线机 | |
CN1300898C (zh) | 芯片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496610A (zh) | 双谐振天线装置 | |
CN1151587C (zh) | 表面安装的天线和使用该天线的通信设备 | |
CN1457529A (zh) | 多谐振天线 | |
CN1293463A (zh) | 天线装置和便携式无线通信装置 | |
CN1551349A (zh) | 半导体器件封装 | |
CN1894825A (zh) | 用于移动电话手持装置、pda等的天线 | |
CN1381078A (zh) | 方向性切换天线装置 | |
CN1310492A (zh) | 天线单元以及使用它的通信装置 | |
CN1627558A (zh) | 天线 | |
CN1694303A (zh) | 使用双偶合馈送的多带多层芯片天线 | |
CN1181596C (zh) | 电介质谐振器、电介质滤波器、电介质双工器及通信装置 | |
CN1691405A (zh) | 天线装置 | |
CN1617388A (zh) | 天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6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