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20263C - 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20263C
CN1320263C CNB038020718A CN03802071A CN1320263C CN 1320263 C CN1320263 C CN 1320263C CN B038020718 A CNB038020718 A CN B038020718A CN 03802071 A CN03802071 A CN 03802071A CN 1320263 C CN1320263 C CN 132026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ear
crankshaft
actuation gear
cr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020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15397A (zh
Inventor
大石明文
石田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5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5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02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02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 F02B2075/02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 F02B2075/027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fou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275/00Other engines, components or 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02B2275/20SOHC [Single overhead cam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在曲柄轴和第一、第二从动轴之间,经由上述曲柄轴侧的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和上述第一、第二从动轴侧的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传递旋转力,将上述第一驱动齿轮固定地安装到上述曲柄轴上,同时,将上述第二驱动齿轮以重叠到该第一驱动齿轮的被配合部部分上的方式,并且可拆装地配合到该第一驱动齿轮上,对于上述曲柄轴和上述第一从动轴之间的旋转力的传递,是在上述第一驱动齿轮和上述第一从动齿轮之间直接进行,对于上述曲柄轴和上述第二从动轴之间的旋转力的传递,是经由上述第二驱动齿轮在上述第一驱动齿轮和上述第二从动齿轮之间进行。

Description

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利用安装在曲柄轴上的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分别旋转驱动第一从动轴、第二从动轴,例如润滑油泵轴、平衡器轴,或者,例如利用脚踏起动轴经由上述第一驱动齿轮旋转驱动曲柄轴。
背景技术
例如,在摩托车用发动机中,一般地,分别利用安装在曲柄轴上的多个驱动齿轮,例如旋转驱动润滑油泵、平衡器轴(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8-189323号公报)。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各个驱动齿轮被设定为与被驱动部件的目的对应的外径。例如,由于以将发动机的旋转减速的速度驱动润滑油泵,此外以和发动机的旋转相同的旋转速度驱动平衡器轴,所以,一般地,将润滑油泵驱动用齿轮设定成小直径,将平衡器轴驱动用齿轮设定成大直径。此外,在上述曲柄轴上,和上述多个驱动齿轮一起,安装有发电机、凸轮链轮等曲柄轴部件,有必要将这些齿轮或曲柄轴部件以尽可能紧凑、且能够可靠地传递动力而且易于维修的方式装载。
但是,在将上述多个驱动齿轮仅仅并列配置在曲柄轴上时,为了牢固地将驱动齿轮安装到曲柄轴上,必须将各驱动齿轮的轴向方向的厚度加厚,由此存在着曲柄轴长变长的问题。此外,在通过压入安装上述驱动齿轮的情况下,也担忧这些驱动齿轮的更换等的维修变得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的实情而成,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曲柄轴的长度变长,此外驱动齿轮的更换等维修容易的发动机。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曲柄轴与第一、第二从动轴之间,经由上述曲柄轴侧的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和上述第一、第二从动轴侧的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传递旋转力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第一驱动齿轮固定地安装到上述曲柄轴上的同时,将上述第二驱动齿轮以重叠到该第一驱动齿轮的被配合部部分上的方式、且可拆装地配合到该第一驱动齿轮上,对于上述曲柄轴和上述第一从动轴之间的旋转力的传递,是在上述第一驱动齿轮和上述第一从动齿轮之间直接进行,对于上述曲柄轴和上述第二从动轴之间的旋转力的传递,是经由上述第二驱动齿轮在上述第一驱动齿轮和上述第二从动齿轮之间进行。
在本发明中,所谓在曲柄轴与第一、第二从动轴之间传递旋转力是包括将曲柄轴的旋转力传递到第一、第二从动轴上的情况,以及将来自第一、第二从动轴来的旋转力传递到曲柄轴上的情况。前一种情况,例如是润滑油泵的旋转轴、平衡器轴,后一种情况,例如是脚踏起动轴。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驱动齿轮是在外周面上形成了外周齿(外齿轮)的圆筒状物体,并通过压入固定到上述曲柄轴上,上述第二驱动齿轮是在内周面、外周面上形成了内周齿(内齿轮)、外周齿(外齿轮)的环状物体,并将该内齿轮可拆装地配合到上述第一驱动齿轮的上述外周齿的被配合部部分上。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驱动齿轮是在外周面上具有外周齿,以及与之相连的外花键的圆筒状物体,并通过压入固定到上述曲柄轴上,上述第二驱动齿轮是在内周面、外周面上具有内花键、外周齿(外齿轮)的环状物体,并将该内花键可拆装地配合到上述第一驱动齿轮的上述外花键上。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3的任何一个中,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驱动齿轮的外径设定成比邻接的曲柄轴颈轴承的曲柄箱侧支承孔的内径小,在卸下上述第二驱动齿轮的状态下,能够将上述曲柄箱侧支承孔配合到上述曲柄轴颈轴承上。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4的任何一个中,其特征在于,将曲柄轴部件可拆装地安装在上述曲柄轴的上述第一、第二驱动齿轮的外侧上,在将该曲柄轴部件卸下的状态下,上述第二驱动齿轮能够从曲柄轴上卸下。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至5的任何一个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驱动齿轮上啮合有将上述脚踏起动轴的旋转传递到上述曲柄轴的脚踏起动齿轮组,在上述第二驱动齿轮上啮合有将板上述曲柄轴的旋转传递到平衡器轴的平衡器齿轮组。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6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驱动齿轮上,啮合有将上述曲柄轴的旋转传递到润滑油泵的泵齿轮组以及将脚踏起动轴的旋转传递到上述曲柄轴的上述脚踏起动齿轮组,该脚踏起动齿轮组及泵齿轮组的一部分是共用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装载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发动机的展开状态的剖面俯视图(图6的II-II线剖面图);
图3是上述发动机的无级变速机构、离心式离合器机构的部分的剖面俯视图;
图4是上述发动机的右侧视图;
图5是上述发动机的左侧视图;
图6是卸下上述发动机的无级变速机构、离心式离合器机构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7是上述发动机的曲柄箱的右侧视图;
图8是上述发动机的曲柄箱的剖面后视图(图5的VIII-VIII线的剖面图);
图9是上述发动机的脚踏起动装置的剖面图(图5的IX-IX线剖面图);
图10是上述脚踏起动装置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发动机的润滑油路径的剖面俯视图;
图12是上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的剖面图;
图13是上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的侧视图;
图14是上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15是上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16是现有技术的一般的从动皮带轮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第二驱动齿轮的配合结构的变形例的图示;
图1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第二驱动齿轮的配合结构的另外的变形例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用发动机的图,图1是装载了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以展开状态表示发动机的剖面俯视图(图6的II-II线剖面图),图3是发动机的无级变速机构、离心式离合器机构部分的剖面俯视图,图4、图5是发动机的右侧视图、左侧视图,图6是卸下发动机的无级变速机构、离心式离合器机构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图7是曲柄箱的右侧视图,图8是曲柄箱的剖面俯视图(图5的VIII-VIII线剖面图),图9是发动机的脚踏起动装置的剖面俯视图(图5的IX-IX线剖面图),图10是脚踏起动轴周围的剖面俯视图,图11是表示发动机的润滑油路径的剖面俯视图,图12、图13是离心式离合器机构的剖面图、侧视图,图14、图15是离心式离合器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前后、左右,指的是在座位上就座的状态下看到的前后、左右。
在图中,1表示装载了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2的摩托车,其大致结构为:固定在车身架1a的前端上的前管3可左右转动地支承前轮叉5,该前轮叉5轴支承前轮4;固定在中央部上的后臂支架6可上下摇动地支承后臂8,该后臂8轴支承后轮7;在上述车身架1a的上部配置由驾驶员用的座部9a和后部乘坐者用的座部9b而成的车座9。
上述车身架1a由从前管3向斜下方延伸的左、右车架下管1b和接着所述各个车架下管1b的后端而向斜上方延伸的左、右车架上管1c,以及沿前后方向架设将车架下管1b和车架上管1c结合起来的左右车座横栏1d构成。此外,上述车身架1a被由前罩10a、护腿罩10b、侧罩10c等构成的树脂制车身罩10所包围着。
在上述前轮叉5的上端,固定有转向手柄11,该转向手柄11被手柄罩11a包围。此外,在上述后臂8和后臂支架6之间,架设有后缓冲垫12。
上述发动机2是空冷式四冲程单缸发动机,以使汽缸轴线A向前方倾斜约45度的方式被悬架支承在上述车架下管1b的后下部。该发动机2包括有发动机主体15、三角带式无级变速机构16和湿式多片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以及减速齿轮机构18。
上述发动机主体15,其大致结构为,在将汽缸盖20连接到该汽缸体19的上接合面上的同时,在该汽缸盖20的上侧设置汽缸盖罩21,在上述汽缸体19的下接合面上连接容纳曲柄轴28的曲柄箱22。
在上述汽缸盖20的后面,开设与燃烧凹部20a连通的进气口20b,在该进气口20b上,经由进气管23a连接有化油器23。此外,在上述汽缸盖20的前面开设与燃烧凹部20a连通的排气口20c,在该排气口20c上连接有排气管24。该排气管24连接到向发动机2的右斜下方延伸、在后面描述的变速器箱45的下方、并且通过润滑油室95的突出部22b的右侧方向斜后上方延伸、配置在后轮7的右侧方的消音器25上。火花塞30插入到上述燃烧凹部20a内。
在上述汽缸体19的左侧部上,形成有将曲柄箱22内部和汽缸盖20内部连通的链条室19a,在该链条室19a内配置有由上述曲柄轴28旋转驱动凸轮轴31的定时链34,利用该凸轮轴31开闭驱动进气阀32、排气阀33。
在上述汽缸体19的汽缸内径内,可自由滑动地插入配置有活塞26。连杆27的小端部27b连接到该活塞26上,该连杆的大端部27a连接到嵌入安装到上述曲柄轴28的左右曲轴臂28a、28b之间的曲柄销29上。
在上述曲柄轴28的后方,与该曲柄轴28平行地配置有变速轴47,在该变速轴47的轴向方向的左侧以成同轴的方式配置输出轴48。在该输出轴48的左端部安装有驱动链轮49,该驱动链轮49经由链条50连接到上述后轮7的从动链轮51上。
在上述曲柄轴28的左侧端部上安装有发电机42。该发电机42的结构为,在将转子42a固定到锥形配合到曲柄轴28上的套筒43上的同时,将与该转子42a对向的定子42b固定到发电机外壳44上。
上述曲柄箱22被分割成曲柄轴方向左侧的第一箱40和右侧的第二箱41。在该第一箱40的曲柄轴方向外侧,可拆装地安装有收容上述发电机42的发电机外壳44,在上述第二箱41的曲柄轴方向外侧,安装有收容上述无级变速机构16的变速器箱45。
上述第一、第二箱40、41的分割线B比汽缸轴线A稍稍向左侧偏移。该第一、第二箱40、41具有在大致向曲柄轴方向外侧开口的第一、第二外周壁40a、40b的内侧成一整体地形成支承曲柄轴28的第一、第二支承壁40b、41b的大致结构。
上述第一箱40的第一支承壁40b,包括经由左侧轴颈轴承35支承曲柄轴28的左曲柄轴颈部28c的第一曲柄支承壁部40c,以及相对于该第一曲柄支承壁40c在曲柄轴方向左侧突出形成阶梯状的减速机构支承壁部40d。
此外,上述第二箱41的第二支承壁41b,包括经由右侧轴颈轴承36支承曲柄轴28的右曲柄轴颈部28d的第二曲柄支承壁部41c,以及相对于该第二曲柄支承壁部41c在曲柄轴方向左侧突出形成阶梯状的离合器支承壁部41d。
同时,在利用上述第一、第二曲柄轴支承壁部40c、41c形成的曲柄室37内,收容有上述曲柄轴28的曲柄臂28a、28b及曲柄销29。
此外,在利用上述第二外周壁41a及离合器支承壁部41d形成的离合器室38内,收容有上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该离合器室38与上述曲柄室37划分开。
进而,在利用上述减速机构支承壁部40d和离合器支承壁部41d形成的减速室39内,收容有上述减速齿轮机构18,该减速室39与上述曲柄室37连通。
该减速齿轮机构18在上述支承壁部40d、41d之间与变速轴47平行地架设减速轴52的同时,利用上述离合器支承壁部41d经由减速轴承53轴支承该减速轴52的右侧部,利用形成在上述减速机构支承壁部40d上的凹部40e经由减速轴承54轴支承左端部。此外其结构为,将初级减速小齿轮74可相对旋转地安装在位于离合器室38内的变速轴47上,利用键配合将啮合到初级减速小齿轮74上的初级减速大齿轮75结合到上述减速轴52上,将次级减速小齿轮52成一整体地形成在位于上述减速室39内的减速轴52上的同时,在上述输出轴48上成一整体地形成啮合到次级减速小齿轮52a上的次级减速大齿轮48a。
上述输出轴48配置在与变速轴47同一个轴线上。在该输出轴48的右端部凹入地设置有插入上述变速轴47的左端部76的支承孔48b,经由安装在该支承孔48b内的轴承76,用变速轴47轴支承该输出轴48的右端部。此外,上述输出轴48的左端部贯穿第一箱40的减速机构支承壁部40d,并利用该支承壁部40d经由轴承77被轴支承。上述驱动链轮49固定在上述输出轴48的突出端部上。
上述三角带式无级变速机构16的结构为,在将驱动皮带轮55安装到上述曲柄轴28的的右外端部的同时,将从动皮带轮56安装到上述变速轴47的右外端部,通过卷绕三角带57将所述两个皮带轮55、56连接。
上述三角带57是用具有耐热性、耐久性的树脂制造的,更详细地说,具有以下的结构。例如,将使碳纤维或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混入到聚酰胺树脂中而形成横H形的多个树脂块57a并列地配置,使超耐热橡胶制的环状的一对连接构件57b与之配合,将它们连接起来。
上述驱动皮带轮55具有:固定到上述曲柄轴28的右端部上的固定皮带轮半体55a,以及以能够沿轴向方向滑动并且经由滑动套环59与曲柄轴28一起旋转的方式配置在该固定皮带轮半体55a的曲柄轴方向内侧的可动皮带轮半体55b。通过花键配合凸轮盘58、滑动套环59安装在上述曲柄轴28的右端部上,在它们的轴向方向外侧安装有上述固定皮带轮半体55a,并利用锁定螺母60被紧固固定。在上述可动皮带轮半体55b和上述凸轮盘58之间配置有圆筒形的平衡块61。随着曲柄轴28的旋转加快,平衡块61借助离心力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并使可动皮带轮半体55b向轴向方向外侧移动,借此,皮带轮的挠带直径增大,缩小减速比。
上述从动皮带轮56具有固定到上述变速轴47的右外端部上的固定皮带轮半体56a,以及以能够沿轴向方向滑动的方式配置在该固定皮带轮半体56a的曲柄轴方向外侧的可动皮带轮半体56b。固定到上述固定皮带轮半体56a的轴心部上的圆筒状的滑动套环62花键配合到变速轴47上,在该滑动套环62上可沿轴向方向移动地安装有固定在上述可动皮带轮半体56b的轴心部的圆筒状的凸起部63。竖立设置在上述滑动套环62上的导销64,以可滑动地、并且该可动皮带轮半体56b与固定皮带轮半体56a一起旋转的方式配合到在该凸起部63上形成狭缝状的滑动槽63a上。
利用簧环65a将由环形板构成的弹簧支架构件65安装到上述滑动套环62的前端部,并在该弹簧支架构件65和上述可动皮带轮半体56b之间,设置有平时将该可动皮带轮半体56b向固定皮带轮半体56a侧加载的螺旋弹簧67。
同时,上述从动皮带轮56以没入上述滑动套环62的前端部62a内的方式插入配置,利用螺纹配合到上述变速轴47的前端部47a上的锁定螺母66固定到上述变速轴47上。
这里,将上述滑动套环62的内径设定成阶梯状且大于变速轴47的外径的大直径,将变速轴47的前端部47a设定成阶梯状的小直径。借此,可以将上述锁定螺母66及垫圈66a没有障碍地插入配置在滑动套环62内,这样,可以使上述锁定螺母66位于比螺旋弹簧67的弹簧支架构件65在曲柄轴方向内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安装在变速轴47上的从动皮带轮56的可动皮带轮半体56b配置在固定皮带轮半体56a的曲柄轴方向外侧,所以,可以在上述变速轴47的从动皮带轮56内侧部分确保空闲的空间,并利用该空闲的空间,可以将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以与上述固定皮带轮半体56a邻接的方式配置。借此,不必扩大发动机的宽度,就可以将输出轴48同轴地配置在上述变速轴47的从动皮带轮56的相反侧,其结果是,与现有技术中将输出轴配置在变速轴的后侧相比,可以缩短发动机的前后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上述螺母66比支承螺旋弹簧67的弹簧支架构件65向轴向方向内侧没入而配置,该螺旋弹簧67将上述可动皮带轮半体56b向固定皮带轮半体56a侧加载,所以,可以确保螺旋弹簧67的必要长度的同时,用简单的结构缩小向变速轴方向外侧的突出量,并可以抑制发动机沿车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大型化。
即,例如,如图16所示,在利用锁定螺母203将滑动套环201的外端面紧固固定到变速轴200上的结构的情况下,变速器箱204向车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相当于锁定螺母203的量。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锁定螺母66与弹簧支架构件65的外端相比,位于轴向方向的内侧,所以,可以将变速器箱45的突出量缩小相当于t(约10mm)的量。
此外,由于上述螺旋弹簧67位于轴向方向的外侧,所以,在进行螺旋弹簧67的维修或更换的情况下,只需卸下簧环65a即可,可以容易地进行操作。顺便提及,在将可动皮带轮半体配置在固定皮带轮的内侧,即将螺旋弹簧配置在轴向方向的内侧的情况下,必须将整个从动皮带轮卸下而操作性能低。
上述变速器箱45是与上述曲柄箱22独立形成的大致密闭的结构,从右侧方观察(参照图4),呈覆盖上述曲柄箱22的上侧的大部分的椭圆形。上述变速器箱45由向曲柄轴方向外侧开口的有底箱状的树脂制的箱主体45a和气密性地闭塞该开口的铝合金制的盖体45b构成,并利用螺栓70一起紧固固定到上述第二箱41上。在上述箱主体45a的底壁45c与第二箱41之间设置有间隙a,利用该间隙a抑制来自发动机的热量传递到变速器箱45。
在形成上述离合器室38的第二外周壁41a的轴向方向的外侧,形成具有能够将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取出放入的大小的开口41e。离合器盖(离合器另一侧支承壁)71气密性地安装在该开口41e上,并利用螺栓72将该离合器盖71可拆装地紧固固定到上述第二外周壁41a的开口边缘部。借此,通过将变速器箱45和从动皮带轮56一起卸下,且将离合器盖71取下,可将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和变速轴47一起卸下。
上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由安装在变速轴47的轴向方向的左端部、中央部的一侧及另一侧的离合器轴承80、81,以不能沿轴向方向移动的方式定位被夹持。该一侧离合器轴承80由离合器支承壁部41d支承,上述另一侧离合器轴承81由上述离合器盖71支承。
同时,支承上述一侧离合器轴承80及减速轴承53的离合器支承壁部41d,与支承右轴颈轴承36的第二离合器支承壁部41c相比,向离合器轴方向左侧偏移,换句话说,位于支承上述左轴颈轴承35的第一离合器支承壁部40c与上述第二离合器支承壁部41c之间。更具体地说,位于汽缸轴线A上,或者比汽缸轴线A稍稍靠近分割线B的位置处。
此外,支承上述另一侧离合器轴承81的离合器盖71,位于比支承上述右轴颈轴承36的第二离合器壁部41b更靠近曲柄轴方向右外侧处。进而,支承上述输出轴48的左侧轴承77的减速机构支承壁部40d,位于比支承左轴颈轴承35的第一离合器支承壁部40c更靠近曲柄轴方向的左外侧处。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卷绕在驱动皮带轮55和从动皮带轮56上的三角带57是树脂制的,所以,皮带本身的耐热性、耐久性可以比橡胶制的皮带高,所以无需进行三角带57的冷却。其结果,能够将变速器箱45制成密闭结构,可以防止水或尘埃的进入。
此外,通过采用耐久性高的树脂制皮带57,可以缩小驱动、从动皮带轮55、56的外径,可相应地缩小驱动、从动皮带轮55、56的轴间距离,可以使发动机整体更加紧凑。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变速器箱45制成与曲柄箱22独立的密闭结构,所以,利用两个箱22、45之间产生的间隙a隔绝发动机热,来自发动机2的热难以传递到变速器箱45,可以抑制皮带室内的温度上升。此外,由于上述箱主体45a也是由不容易传热的树脂制造的,所以,可以抑制来自上述发动机侧的热传递。
将上述曲柄箱22沿曲柄轴方向分割成第一、第二箱40、41,并将上述变速器箱45配置在第二箱41的曲柄轴方向的外侧,还将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配置在该变速器箱45的曲柄轴方向内侧附近,因此,可以将输出轴48同轴地配置在与变速轴47的无级变速机构16的相反侧,可以在抑制发动机2的宽度尺寸的扩大的同时,缩小前后方向的尺寸。
此外,由于利用安装到变速轴47的一侧、另一侧的离合器轴承80、81夹持上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所以,不需要用其它部件,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将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沿轴向方向定位支承。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支承一侧离合器轴承80的离合器侧支承壁41d位于支承曲柄轴28的左、右轴颈轴承35、36的第一、第二曲柄支承壁40c、41c之间,并使支承另一侧离合器轴承81的离合器盖(离合器另一侧支承壁)71位于支承右轴颈轴承36的第二曲柄支承壁41c的曲柄轴方向外侧,所以,与使第一曲柄支承壁40c、离合器一侧支承壁41d彼此间及第二曲柄支承壁41c、离合器盖71彼此之间位于同一个直线上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曲柄轴28与变速轴47的轴间距离的同时,确保离合器室38的容积,并可以紧凑地收容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进而可以使整个发动机更加紧凑。
此外,由于在上述第二箱41的开口41e上可拆装地安装了离合器盖71,所以,通过取下变速器箱45及离合器盖71,可以和变速轴47一起将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卸下,并可以容易地进行维修或部件更换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输出轴48以同轴的方式配置在变速轴47的与变速器箱45的相反侧,并将驱动链轮49安装到该输出轴48上,所以,可以将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和驱动链轮49配置在同轴上,可以缩小发动机的前后方向的尺寸。
上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靠近从动皮带轮56的曲柄轴方向内侧配置。由于该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为湿式多片式,所以,主要如图12~图15所示,其大致的结构有,将杯状外离合器83的凸出部83b以与变速轴47一起旋转的方式花键配合,将内离合器84同轴地配置在该外离合器83的轴向方向的内侧,将该内离合器84的轮毂部84a以与上述初级减速小齿轮74一起旋转的方式花键配合。此外,上述初级减速小齿轮74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变速轴47上。
在上述外离合器83内配置多个外离合器片85,以位于其两端的方式配置两个推压片86、86,两个85、86以和该外离合器83一起旋转的方式固定在该外离合器83上。此外,在上述外离合器片85及推压片86之间配置内离合器片87,所述各个内离合器片87以和上述内离合器84一起旋转的方式固定到该内离合器84的外周上。
在上述外离合器83的内侧形成有凸轮面83a,在该凸轮面83a和上述外侧的推压片86之间配置有平衡块88。该平衡块88伴随着借助外离合器83的离心力向半径方向外侧的移动,借助凸轮面83a向图12的图面的左方(离合器的连接方向)移动,并推压移动推压片86,而使外、内离合器片85、86彼此变成接触状态。此外,在图12中,与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的轴线相比,上侧表示断开状态,下侧表示连接状态。
在上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上,设置有防止离合器片粘贴机构90。该防止粘贴机构90的结构为,在上述各外离合器片85之间以及该外离合器片85和推压片86之间,加设将外离合器片85、推压片86向相互脱离的方向加载的板簧91。
此外,在上述各内离合器片87上,在周向方向隔开间隔而插入限制该内离合器片87的轴向方向移动的销92,在各销92的各内离合器片87之间,安装有向使该内离合器片87彼此分离的方向加载的螺旋弹簧93。
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中,平衡块88随着发动机旋转的加快借助离心力向离合器径向外方移动,通过凸轮面83a决定其轴向方向的位置。同时,当借助节气门(图中未示出)的打开操作,发动机的旋转达到规定值以上时,上述平衡块88推压移动推压片86,并使外、内离合器片85、87压接,借此,发动机的旋转从变速轴47经由减速齿轮机构18被传递到输出轴48,借助该输出轴48的旋转,经由驱动链轮49、链条50,旋转驱动后轮7。
伴随着借助节气门的关闭操作的发动机转速的降低,平衡块88向半径方向内侧移动,当发动机转速变成规定值以下时,由平衡块88产生的压接力被解除,上述外、内离合器片85、87相对旋转,发动机的旋转隔断在变速轴47和输出轴48之间。
同时,在上述离合器断开时,当上述压接力被解除时,借助板簧91的反作用力,外离合器片85、推压片86相互分离,同时,借助螺旋弹簧93的反作用力,内离合器片87彼此之间脱离。
借此,可以避免外、内离合器片85、87彼此间的润滑油引起的粘连,可以防止离合器的打滑现象。
此外,由于利用各销92限制内离合器片87的轴向方向的移动,所以,,可以防止在离合器断开时内离合器片87倾斜等,从这一点也可以防止离合器的打滑现象。
其次,对于上述发动机2的润滑油系统进行说明。
本润滑油系统,其结构为,利用油泵96吸入形成在上述曲柄箱22的底部22a上的润滑油室95内的润滑油,并压送供应到上述曲柄轴28、凸轮轴31的轴承部及滑动部等被润滑部,还通过自然下落将润滑该被润滑部的润滑油返回到上述润滑油室95。
上述油泵96主要如图11所示,配置在曲柄箱22的第一箱40的下部,更详细地说,安装在位于润滑油室95的与变速器箱45的相反侧的内侧面22c上。该油泵96,其结构为,利用具有吸入口97a、排出口97b的外壳97轴支承泵轴96a,在该泵轴96a的外端部安装泵齿轮98。
在上述第一箱40上,形成与上述吸入口连通的吸入通路40f,该吸入通路40f经由滤油网99在润滑油室95内的底面上开口。此外,在上述第一箱40上,形成有与上述排出口97b连通的润滑油供应通路40g。该供应通路40g在中途加装滤油器100,与形成在上述发电机外壳44上的主供应通路44a连通,该主供应通路44a的下游端连接到与上述曲柄轴28的左端面连通的油室44c上。
在上述曲柄轴28上,在轴向方向形成有与上述油室44c连通的油通路28e,该油通路28e经由形成在上述曲柄销29上的分支通路29a在该曲柄销29与连杆27的连接轴承部101上开口。
由上述油泵96吸入的润滑油通过供应通路40g、主供应通路44a,而压送到油通路28e内,从该油通路28e经由分支通路29a被供应到连接轴承部101。被供应到该连接轴承部101的润滑油,借助供应油压,以及曲柄轴28的离心力,在曲柄室37内飞散,该飞散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进入到减速室39内,并润滑次级减速小齿轮52a、大齿轮48a,然后下落到润滑油室95内。
上述润滑油室95以位于上述曲柄室37的下方的方式形成在上述曲柄箱22的底部22a,进而,成一整体地形成突出到上述变速器箱45的下方的突出部22b(参照图8、图11)。该突出部22b从平面观察,以位于变速器箱45的投影面内的方式形成,该润滑油室95的车身宽度方向中心线D从汽缸轴线A向上述变速器箱45侧偏移。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曲柄箱22的底部22a上,以突出到变速器箱45的下方的方式突出形成了突出部22b,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变速器箱45下方的空闲的空间,增加润滑油室95的润滑油量,与加深箱的底部而确保润滑油量的情况相比,不必加大发动机2的高度尺寸。
此外,由于使曲柄箱22的底部22a突出到变速器箱45的下方,所以,可以增加润滑油室95的表面面积,可以相应地提高冷却性能,进而,可以良好地使整个发动机的重量平衡。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树脂制的三角带57,同时,将变速器箱45与曲柄箱22是独立的,所以,与采用橡胶制皮带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皮带本身的耐热性、耐久性,并且可以抑制来自发动机的热的影响。其结果,可以缩小驱动、从动皮带轮55、56的直径,可以将变速器箱45小型化,可以在该变速器箱的下方设置空闲的空间,其结果可以形成上述突出部22b并增大润滑油的容量。
下面,对上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的润滑结构进行说明。
上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主要如图3、图7所示,从曲柄轴直角方向观察,其一部分重叠地位于从上述连杆27和曲柄销29的连接轴承部101来的润滑油飞散区域内。具体地说,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的外、内离合器片85、87配置在面临曲柄室37的位置处。
同时,在划分上述曲柄室37和离合器室38的第二外周壁41a上,形成有将从上述连接轴承部101飞散的润滑油导入到该离合器室38内的导入开口103。
此外,在上述离合器支承壁部41d上,成一整体地形成有在离合器室38内侧延伸的引导部104。该引导部104位于连接曲柄轴28与变速轴47的延长线上,具有大致与上述导入开口103对向地在纵向方向延伸的润滑油托盘部104a,以及接着该润滑油托盘部104a的下端、绕到变速轴47的下方并圆弧状地延伸的导向部104b。该导向部104b插入到构成内离合器84的圆锥台形的突出部分内。
从而借助引导部104挡住从导入开口103进入的润滑油的同时,比上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的外周在内侧部分上更多地对其进行导向,利用该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离心力,上述润滑油被供应到外、内离合器片85、87之间,同时,供应到初级减速大齿轮75、小齿轮74的啮合部(参照图3、图7的箭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式离合器机构的润滑结构,由于将供应到曲柄销29和连杆大端部27a的连接轴承部101的润滑油导入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所以,可以将从连接轴承部101大量地喷出、飞散的润滑油供应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无需设置特别的润滑油路径,并且可以向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供应足够量的润滑油,并防止外、内离合器片85、87的烧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配置在从曲柄室37中划分出来的离合器室38内,且在曲柄轴直角方向观察时,位于来自上述连接轴承部101的润滑油的飞散区域内,并在将该离合器室38和曲柄室37划分开的第二外周壁41a上,形成了允许润滑油的进入的导入开口103,所以,可以利用非常简单的结构,将来自曲柄室37的润滑油有效地导入到离合器室38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离合器支承壁部41d上成一整体地形成了在离合器室38内侧延伸的引导部104,该引导部104由润滑油托盘部104a和导向部104b构成;该润滑油托盘部104a位于连接曲柄轴28与变速轴47的延长线上、并大致与上述导入开口103对向地延伸,该导向部104b接着该润滑油托盘部104a的下端、绕到变速轴47的下方,并呈圆弧状延伸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向外、内离合器片85、87上供应润滑油。
其次,对上述发动机2的脚踏起动装置进行说明。
主要如图5、图9、图10所示,在上述输出轴48的大致垂直的下方,与其平行地配置有脚踏起动轴110。从曲柄轴直角方向观察,该脚踏起动轴100,其比上述驱动链轮49更靠近内侧的部分由第一箱的凸出部40h轴支承,外侧部分由发电机罩44上成对形成的凸出部44b轴支承。
在上述脚踏起动轴110的外端部上安装有脚踏起动臂111。此外,在脚踏起动轴110的内侧端部上,可在轴向方向滑动地花键配合有脚踏起动齿轮112,该脚踏起动齿轮112位于第一箱40内。此外,在上述脚踏起动轴110的内端部上,卷绕有复位弹簧113,利用该复位弹簧113,将脚踏起动轴110向踩下位置转动加载。
在上述脚踏起动轴110和曲柄轴28之间,分别与脚踏起动轴110平行地配置有主中间轴114、副中间轴115。该主中间轴114架设并被轴支承在第一箱40和第二箱41上,在该主中间轴114上,安装有可与上述脚踏起动齿轮112啮合的主中间齿轮116。
上述副中间轴115由形成在第一箱40上的轴承部40j被轴支承,该副中间轴115的内、外端部分别突出到第一箱40的内侧、外侧。在该副中间轴115的箱内侧,成一整体地形成有啮合到上述主中间齿轮116上的第一中间齿轮115a,在箱外侧安装有第二中间齿轮117。在该第二中间齿轮117上,啮合有后面描述的第一曲柄齿轮121。
通过将上述脚踏起动臂111踩下,脚踏起动轴110旋转,伴随着该旋转,脚踏起动齿轮112向轴向方向移动,啮合到上述主中间齿轮116上,经由第一、第二中间齿轮115a、117,传递到第一曲柄齿轮121,曲柄轴28旋转。
在上述曲柄轴28的左轴颈轴承35与上述发电机42的套筒43之间,从外侧起依次安装有单向离合器120、上述第一曲柄齿轮(第一驱动齿轮)121、凸轮链轮122。
在上述单向离合器120上安装有起动齿轮120a,起动马达125的驱动齿轮125a经由惰轮124连接到该起动齿轮120a上。该起动马达125将马达轴线与曲柄轴28平行地配置固定到曲柄箱22的前壁上。
同时,上述脚踏起动齿轮112、主中间齿轮116以及第一中间齿轮115a配置在与第一箱40内侧的上述润滑油室95连通的位置上。此外,上述第二中间齿轮117、第一曲柄齿轮121以及凸轮链轮122配置在第一箱40的外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脚踏起动装置,由于将脚踏起动齿轮112、主中间齿轮116以及第一中间齿轮115a位于和润滑油室95连通的部分处,所以,可以充分地润滑这些齿轮的啮合部分。
此外,由于使主中间轴115从第一箱40的内侧向外侧贯通,将脚踏起动轴110的旋转从主中间轴115的内侧向外侧传递,从该外侧的第二中间齿轮117经由第一曲柄齿轮121传递到曲柄轴28,所以,可以将第一曲柄齿轮121配置在比曲柄轴颈部28c外侧,可以缩小曲柄轴承35、36的间隔,可以缩小由连杆27产生的挠矩并轴支承曲柄轴28。进而,可以确保凸轮链轮122、第二曲柄齿轮127的配置空间,可以容易进行曲柄轴周围的布局配置。即,在第一箱240内将脚踏起动轴110的旋转传递到曲柄轴28的情况下,在左曲柄轴承35与左曲柄臂28a之间必须有齿轮,扩大左、右轴承35、36的间隔,对于上述挠矩是不利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上述脚踏起动轴110配置在输出轴48的垂直方向的大致下方,所以,容易进行脚踏起动臂111的踩下操作,同时,可以缩小发动机2的前后尺寸。
此外,由于用曲柄箱22的第一离合器支承壁部40d轴支承上述脚踏起动轴110的后轮驱动链轮49的车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用发电机外壳44轴支承车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在该脚踏起动轴110的发电机外壳44的外方突出端上安装有脚踏起动臂111,所以,可以将脚踏起动轴110,以及脚踏起动臂111与后轮驱动链轮49没有干扰地配置在最佳的踩下位置处。
上述脚踏起动轴110,如图4所示,当从曲柄轴方向观察时,位于上述变速器箱45的轴向方向的投影面内,且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的轴向方向的投影面内。更具体地说,配置在从动皮带轮56的大致垂直的下方的位置处。
由于这样地将脚踏起动轴110配置在变速器箱45的相反侧,所以,无需确保在该变速器箱45内的脚踏起动轴配置空间,因此,可以将上述无级变速机构16的驱动皮带轮55和从动皮带轮56产生微小的间隙b(参照图3)的程度地接近并配置,可以相应地缩小发动机的前后方向的长度。
此外,由于将上述脚踏起动轴110配置在变速器箱45的曲柄轴方向的投影内,所以,可以将脚踏起动轴110配置在靠近曲柄轴28的位置处,且容易踩下的位置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上述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配置在从动皮带轮56的曲柄轴方向内侧附近,将上述脚踏起动轴110配置在离心式离合器机构17的轴向方向的投影面内、且变速轴47的大致垂直的下方,所以,可以利用离心式离合器机构投影面内的空闲空间,将脚踏起动轴110配置在最容易踩下的位置处,同时,可以缩小发动机2的前后长度。
在上述曲柄轴28的后上方,与该曲柄轴28平行地配置有平衡器轴129。该平衡器轴129经由平衡器轴承130、131轴支承在第一、第二箱40、41上。该平衡器轴129的左端部从第一箱40向外侧突出,平衡器齿轮132结合到该突出部上。在该平衡器齿轮132的内周部上,加设有阻尼构件133。
在这里,曲柄轴28的左、右曲柄臂28a、28b位于上述平衡器轴承130、131内,并且平衡器轴129的平衡器配重129a在上述左、右曲柄臂28a、28b之间,并且以与曲柄销29的旋转轨迹重合的方式靠近曲柄轴28侧而配置。借此,使平衡器轴周围变得紧凑。
在压入到上述曲柄轴28的第一曲柄齿轮(第一驱动齿轮)121上,以一起旋转的方式安装有第二曲柄齿轮(第二驱动齿轮)127。上述平衡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132啮合到该第二曲柄齿轮127上。此外,将上述脚踏起动轴110的旋转传递到曲柄轴的脚踏起动齿轮组的第二中间齿轮117啮合到上述第一曲柄齿轮121上。进而,经由上述第二中间齿轮117将上述润滑油泵96的泵齿轮98啮合到上述第一曲柄齿轮121上。即,第二中间齿轮117作为泵齿轮组和脚踏起动齿轮组的一部分被共用。
更详细地说,第一曲柄齿轮121为在外周面上形成外周齿(外齿轮)121a的圆筒状齿轮,具有其它盘状齿轮的2倍以上的厚度,并牢固地压入固定到上述曲柄轴28的外周上。上述第二曲柄齿轮127在内周面、外周面上形成了内周齿(内齿轮)127a、外周齿(外齿轮)127b的环状。该第二曲柄齿轮127以覆盖上述第一曲柄齿轮121的被配合部部分(右端部)的方式安装,其内周齿127a配合到上述第一曲柄齿轮121的外周齿121a上(参照图6)。借此,曲柄轴28的旋转从第一曲柄齿轮121经由第二曲柄齿轮127传递到平衡器齿轮132。
这里,第一曲柄齿轮121的外径被设定成比与形成在第一箱40上的左曲柄轴颈轴承35的支承孔35a的外圈接触的外缘部35b小的直径。借此,可以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将曲柄轴28组装到曲柄箱22内时的作业。即,在卸下第二曲柄齿轮127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一箱40从左向右方移动,使支承孔35a配合到左曲柄轴颈轴承35a上,然后,将第二曲柄齿轮127配合安装到第一曲柄齿轮121上。
此外,安装在上述曲柄轴28上的单向离合器120、第一曲柄齿轮121、凸轮链轮122,通过紧固螺纹安装到上述曲柄轴28的左端部上的螺母123,用上述套筒43和轴颈轴承35轴向方向不能移动地夹持。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圆筒状的第一曲柄齿轮121压入固定到曲柄轴28上,所以,可以充分确保第一曲柄齿轮121的向曲柄轴28压入的长度,可以将该第一曲柄齿轮121牢固地固定到曲柄轴28上。
此外,由于将曲柄轴28的旋转从牢固地固定于其上的第一曲柄齿轮121传递到泵齿轮98,并且将脚踏起动轴110的旋转经由第一曲柄齿轮121传递到曲柄轴28,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曲柄轴28和润滑油泵96、脚踏起动轴110之间的旋转力的传递。
此外,第二曲柄齿轮127以重叠在第一曲柄齿轮121的被配合部(右端部)上的方式配置,从而既能够将第一曲柄齿轮121形成为可确保压入长度的圆筒状,又可以避免曲柄轴方向的长度变长的问题。
此外,由于采用将第二曲柄齿轮127的内周齿127a可拆装地配合到第一曲柄齿轮121的外周齿121a上的结构,所以,可以容易进行第二曲柄齿轮127的安装、拆卸。
此外,由于将第一曲柄齿轮121的外径设定成比邻接的曲柄轴颈轴承35的曲柄箱侧支承孔35a的外缘部35b的内径小的直径,所以,可以以简单的结构容易进行在将曲柄箱22制成左、右分割结构的情况下的曲柄轴28的曲柄箱内组装。即,在进行曲柄轴28的组装时,如果在将第二曲柄齿轮127卸下的状态下,将第一箱40向曲柄轴方向内侧移动并将上述轴承支承孔35a配合到曲柄轴颈轴承35上的话,借此构成曲柄箱22和曲柄轴28的支承部。
此外,通过将安装在曲柄轴28的比第一、第二曲柄齿轮121、127外侧的发电机42、单向离合器120卸下,可以将上述第二曲柄齿轮127沿轴向方向外侧卸下。这样,可以容易进行第二曲柄齿轮127的装配及拆卸。由于用第二曲柄齿轮127驱动的平衡器轴129,平时以和发动机的旋转相同速度旋转,所以,会有成为噪音源的危险,但由于可以容易更换第二曲柄齿轮127,所以,在发动机组装时,可以容易实现发生噪音少的第二曲柄齿轮127与平衡器齿轮132的组合。
此外,由于将啮合到第一曲柄齿轮121上的第二中间齿轮117,共用在将脚踏起动轴110的旋转传递到曲柄轴28的情况,以及将曲柄轴28的旋转传递到泵齿轮98的情况,所以,可以相应地缩短曲柄轴长度,可以使发动机宽度紧凑的同时,可以减少所需齿轮及齿轮轴的数量。
此外,由于在压入曲柄轴28内第一曲柄齿轮121上配合第二曲柄齿轮127的内周齿127a的同时,啮合第二中间齿轮117,所以,可以充分确保第一曲柄齿轮121的压入到曲柄轴28内的长度,可以可靠地将曲柄轴28的旋转传递到泵齿轮98、平衡器齿轮132。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将第一曲柄齿轮121的外周齿121a与第二曲柄齿轮127的内周齿127a配合的结构,所以,第二曲柄齿轮127的装配容易的同时,可以容易进行维修时的卸下。即,通过将上述曲柄轴28的螺母123卸下并将套筒43、单向离合器120卸下,可以容易地将上述第二曲柄齿轮127从第一曲柄齿轮121上卸下。
这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齿轮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外齿(外齿轮),但对于该第一驱动齿轮的被配合部,也可以制成外花键,并使第二驱动齿轮在其内周面内具有内花键,而使两个花键相互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必形成内齿轮,相应地,第二驱动齿轮的制造变得容易。
进而,关于上述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的配合结构,如图17所示,可以分别将第一驱动齿轮121的被配合部121b加工成通常的截面圆形的轴的形状,并且将第二驱动齿轮127的配合部127c加工成截面圆形的孔的形状,再利用键127d将两者结合。此外,也可以如图18所示,在第一、第二驱动齿轮的轴的外表面、轴孔内表面上,形成平坦部121c、127e,将所述两个平坦部121c、127e配合,也可以采用其它各种结构。此外,在采用上述配合结构的情况下,使上述配合部位于上述发电机侧,对于拆装第二驱动齿轮127是有利的。
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2的上述各个轴具有以下的配置结构。
从曲柄轴的轴向方向观察,在上述曲柄轴28后方,在大致同一个水平面上配置有变速轴47,输出轴48。在包含该曲柄轴28及输出轴48的轴心的水平面C的上侧配置有上述平衡器轴129及减速轴52,在下侧配置有脚踏起动轴110、泵轴96a、主、副中间轴114、115。
此外,上述脚踏起动轴110配置在输出轴48的大致垂直下方,上述泵轴96a配置在平衡器轴129的大致垂直下方。进而,上述主、副中间轴114、115配置在连接曲柄轴28和脚踏起动轴110的直线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包含曲柄轴28及输出轴48的水平面C的上侧配置平衡器轴129,在下侧配置脚踏起动轴110及油泵96的泵轴96a,所以,可以将这些在上、下均衡地配置,可以避免发动机的大型化。即,在上述水平面C的上侧,在汽缸筒的后侧具有空闲空间,利用该空间配置有平衡器轴129。同时,平衡器轴129由于配重129a以大的旋转轨迹旋转,所以,当处于浸渍在润滑油内的状态时,由润滑油的搅拌造成的功率损失增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衡器轴129不会将润滑油扩散。此外,在上述水平面C的上侧,利用平衡器轴129和输出轴48之间的空闲空间配置有减速轴52。在这种情况下,位于难以供应润滑油的上部,但由于从曲柄轴28的连杆的连接轴承部101飞散的润滑油被供应到减速齿轮75等,所以,不存在润滑不足的问题。
此外,由于将上述脚踏起动轴110配置在输出轴48的大致垂直方向的下方,所以,在可以缩小发动机2的前后长度的同时,可以将脚踏起动轴110配置在容易踩下的位置处。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由于将第一驱动齿轮固定安装在曲柄轴上,同时,将上述第二驱动齿轮可拆装地配合到该第一驱动齿轮的被配合部部分上,更具体地说,由于如技术方案2的发明所述,将第一驱动齿轮压入固定到曲柄轴上,将第二驱动齿轮的内周齿可拆装地配合到第一驱动齿轮的外周齿的被配合部部分(端部)上,将曲柄轴的旋转通过从第一驱动齿轮到第一从动齿轮,以及从第一驱动齿轮到第二驱动齿轮而传递到第二从动齿轮,所以,可以充分确保第一驱动齿轮的向曲柄轴的固定长度,具体地说,压入长度,并可以可靠地将曲柄轴的旋转传递到第一、第二从动齿轮。此外,第二驱动齿轮以重叠到第一驱动齿轮的被配合部部分上的方式被配置,从而,即使在充分确保第一驱动齿轮的压入长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曲柄轴方向的长度变长的问题。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将第一驱动齿轮的被配合部部分制成外花键,在第二驱动齿轮的内周面上形成内花键,而使两个花键配合,所以,不必在第二驱动齿轮的内周面上形成内齿轮,第二驱动齿轮的制造容易。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将第一驱动齿轮的外径设定成比邻接的曲柄轴颈轴承的曲柄箱侧支承孔的内径小的直径,所以,可以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进行在将曲柄箱制成左、右分割的结构的情况下的曲柄轴的曲柄箱内的组装。即,在进行曲柄轴的组装时,在卸下第二驱动齿轮的状态下,如果将左、右分割式的曲柄箱沿轴向方向移动,而将该曲柄箱的轴承支承孔配合到曲柄轴颈轴承上的话,借此构成曲柄箱和曲柄轴的支承部。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在卸下安装在比曲柄轴的第一、第二驱动齿轮的外侧的曲柄轴部件时,能够将上述第二驱动齿轮在轴向方向外侧卸下,所以,第二驱动齿轮的组装和拆卸容易,并可以容易进行例如在从第二驱动齿轮发出的噪音大时,将其更换成另外的部件时的作业。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将脚踏起动齿轮组啮合到上述第一驱动齿轮上,并将平衡器齿轮组啮合到上述第二驱动齿轮上,所以,可以将来自脚踏起动轴的旋转经由牢固地固定在曲柄轴上的第一驱动齿轮可靠地传递到曲柄轴。此外,由于由第二驱动齿轮驱动的平衡器轴,平时以和发动机的旋转相同速度旋转,有可能成为噪音源,但由于可以容易地更换第二驱动齿轮,所以,可以容易实现在发动机组装时,发生噪音少的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组合。
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将泵齿轮组和脚踏起动齿轮组两者经由部分共用的齿轮啮合到上述第一驱动齿轮上,所以,在可以相应地缩短曲柄轴的长度的同时,可以减少所需的齿轮的个数和齿轮轴的个数。

Claims (7)

1、一种发动机,在曲柄轴与第一、第二从动轴之间,经由上述曲柄轴侧的第一驱动齿轮、第二驱动齿轮和上述第一从动轴侧的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轴侧的第二从动齿轮传递旋转力,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驱动齿轮固定地安装到上述曲柄轴上,同时,将上述第二驱动齿轮以重叠到该第一驱动齿轮的被配合部部分上的方式、且可拆装地配合到该第一驱动齿轮上,对于上述曲柄轴和上述第一从动轴之间的旋转力的传递,是在上述第一驱动齿轮和上述第一从动齿轮之间直接进行,对于上述曲柄轴和上述第二从动轴之间的旋转力的传递,是经由上述第二驱动齿轮在上述第一驱动齿轮和上述第二从动齿轮之间进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驱动齿轮是在外周面上形成了外周齿的圆筒状物体,并通过压入固定到上述曲柄轴上,上述第二驱动齿轮是在内周面、外周面上形成了内周齿、外周齿的环状物体,将该内周齿可拆装地配合到上述第一驱动齿轮的上述外周齿的被配合部部分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驱动齿轮是在外周面上具有外周齿,以及与之相连的外花键的圆筒状物体,并通过压入固定到上述曲柄轴上,上述第二驱动齿轮是在内周面、外周面上具有内花键、外周齿的环状的,将该内花键可拆装地配合到上述第一驱动齿轮的上述外花键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驱动齿轮的外径设定成比邻接的曲柄轴颈轴承的曲柄箱侧支承孔的内径小,在卸下上述第二驱动齿轮的状态下,能够将上述曲柄箱侧支承孔配合到上述曲柄轴颈轴承上。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将曲柄轴部件可拆装地安装在上述曲柄轴的上述第一、第二驱动齿轮的外侧上,在将该曲柄轴部件卸下的状态下,上述第二驱动齿轮能够从曲柄轴卸下。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驱动齿轮上啮合有将上述脚踏起动轴的旋转传递到上述曲柄轴的脚踏起动齿轮组,在上述第二驱动齿轮上啮合有将上述曲柄轴的旋转传递到平衡器轴的平衡器齿轮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驱动齿轮上,啮合有将上述曲柄轴的旋转传递到润滑油泵的泵齿轮组以及将脚踏起动轴的旋转传递到上述曲柄轴的上述脚踏起动齿轮组,该脚踏起动齿轮组及泵齿轮组的一部分是共用的。
CNB038020718A 2002-04-08 2003-04-08 发动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3202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05064 2002-04-08
JP105064/2002 2002-04-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5397A CN1615397A (zh) 2005-05-11
CN1320263C true CN1320263C (zh) 2007-06-06

Family

ID=28786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20718A Expired - Lifetime CN1320263C (zh) 2002-04-08 2003-04-08 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181051B2 (zh)
CN (1) CN1320263C (zh)
AU (1) AU2003236000A1 (zh)
WO (1) WO20030852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4235B2 (ja) * 2005-01-31 2010-06-30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の潤滑装置
JP4889541B2 (ja) * 2007-03-28 2012-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内燃機関
GB201314884D0 (en) 2013-08-20 2013-10-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ersonal respiratory protection device
GB201314886D0 (en) 2013-08-20 2013-10-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ersonal respiratory protection device
GB201314885D0 (en) 2013-08-20 2013-10-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ersonal respiratory protection device
GB201314887D0 (en) 2013-08-20 2013-10-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ersonal respiratory protection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2233U (ja) * 1991-12-19 1993-07-1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アイドル歯車軸取付構造
JPH05231478A (ja) * 1992-02-20 1993-09-07 Honda Motor Co Ltd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装置
JPH08189323A (ja) * 1994-12-28 1996-07-23 Honda Motor Co Ltd 動弁系への給油通路の配設構造
CN2289063Y (zh) * 1996-12-31 1998-08-26 金城集团有限公司 单缸四冲程二级自动变档发动机
CN2409339Y (zh) * 1999-11-04 2000-12-06 吴来斌 六冲程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2233U (ja) * 1991-12-19 1993-07-1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アイドル歯車軸取付構造
JPH05231478A (ja) * 1992-02-20 1993-09-07 Honda Motor Co Ltd 2サイクル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装置
JPH08189323A (ja) * 1994-12-28 1996-07-23 Honda Motor Co Ltd 動弁系への給油通路の配設構造
CN2289063Y (zh) * 1996-12-31 1998-08-26 金城集团有限公司 单缸四冲程二级自动变档发动机
CN2409339Y (zh) * 1999-11-04 2000-12-06 吴来斌 六冲程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3236000A1 (en) 2003-10-20
CN1615397A (zh) 2005-05-11
JPWO2003085242A1 (ja) 2005-08-11
WO2003085242A1 (fr) 2003-10-16
JP4181051B2 (ja) 2008-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25647A (zh) 发动机
US8202181B2 (en) Engine
CN1833899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的驱动单元、混合动力车和摩托车
CN1907797A (zh) 跨乘式车辆
CN1891566A (zh) 动力单元和设置有该动力单元的跨乘式车辆
CN1891567A (zh) 动力单元和设置有该动力单元的跨乘式车辆
CN1521391A (zh) 发动机及制造该发动机的方法
CN1924402A (zh) 无级变速器、跨乘式车辆和制造无级变速器的方法
CN1939799A (zh) 踏板车
CN1208209C (zh) 小型车辆的传动系统
CN1320263C (zh) 发动机
CN1136109C (zh) 小型车辆的传动系统
CN1646821A (zh) 发动机的离合器机构润滑结构
CN1871417A (zh) 用于鞍骑式车辆的发动机和安装有该发动机的鞍骑式车辆
CN1822985A (zh) 跨乘式车辆发动机和具有该发动机的跨乘式车辆
CN1290718C (zh) 车用发动机的启动装置
CN1612982A (zh) 发动机的平衡装置
CN1212483C (zh) 液力变矩器
CN100400821C (zh) 具有内置无级变速器的发动机
CN1210173C (zh) 小型车辆的传动系统
CN1350956A (zh) 车辆自动变速装置
CN1907795A (zh) 跨乘式车辆
CN1907796A (zh) 跨乘式车辆
CN1823237A (zh) 跨乘式车辆发动机和具有该发动机的跨乘式车辆
CN1470409A (zh) 两轮摩托车的动力单元的支撑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0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