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9833C - 纱线卷取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9833C
CN1319833C CNB2004100284921A CN200410028492A CN1319833C CN 1319833 C CN1319833 C CN 1319833C CN B2004100284921 A CNB2004100284921 A CN B2004100284921A CN 200410028492 A CN200410028492 A CN 200410028492A CN 1319833 C CN1319833 C CN 131983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winding
lax
roll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284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33975A (zh
Inventor
平尾修
重山昌澄
八木宏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726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6530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726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27712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3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3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983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983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9/00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 D01H9/02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replacing by bobbins, cores, or receptacles at take-up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D01H9/08Doffing arrangements independent of 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 D01H9/10Doffing carriages ; Loading carriages with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7/00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Supports therefor
    • B65H57/003Arrangements for threading or unthreading the gu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65H59/18Driven rotary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38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regulating speed of driving mechanism of unwinding, paying-out, forwarding, winding, or depositing devices, e.g. automatically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tension
    • B65H59/38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regulating speed of driving mechanism of unwinding, paying-out, forwarding, winding, or depositing devices, e.g. automatically in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tension using electronic means
    • B65H59/385Regulating winding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Tension Adjustment In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纺纱机进行纱线卷绕处理时利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防止纱线松弛量减小到预定值以下。卷取装置(12)用于将纺纱装置(5)纺出的纱线卷绕成筒纱(16),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用于消除纱线的松弛。在这一过程中,当检测到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中的纱线松弛量减小到低于预定值后,筒纱(16)与转鼓(13)分离,以通过降低卷绕速度而增加松弛量。此时,筒纱(16)保持分离的时间是根据筒纱(16)的卷绕直径而控制的,以调节卷绕速度的减速模式。在所需的松弛量增大的情况下,将考虑到筒纱的卷绕直径而调节降低卷绕速度所需的持续时间和减速量。因此,可以根据筒纱的转动惯量的变化而设置最佳减速模式。

Description

纱线卷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卷取机,其利用一个纱线松弛消除装置控制卷绕张力;特别地讲,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驻留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松弛消除辊上的纱线的松弛量减小到低于预定值。
背景技术
作为示例,锥筒纱(cone package)是利用纺纱机形成的,其中一个纺纱装置利用作为原料的纱条(纤维束)产生纺制纱线,然后一个卷取装置将纺制纱线卷绕成筒纱。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地讲,如果不在卷绕之前控制卷绕张力,则随着纱线的横动,纱线中的张力会不利地周期性变化。这是因为,在锥筒纱的小径侧和大径侧,纱线的卷绕速度(筒纱的圆周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在纱线以低速卷绕的小径侧,松弛量增大,而在纱线以高速卷绕的大径侧,松弛量减小。
因此,一种用于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的技术描述于例如联邦德国专利No.2,553,892中。利用这一技术,一种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包括一个被纱线环绕着的松弛消除辊,并且设置在纺纱装置与卷取装置之间,以根据驻留在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来调节卷绕张力。根据联邦德国专利No.2,553,892中描述的技术,基于筒纱的卷绕速度的变化,增大或减小驻留在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以吸收张力(卷绕速度)的变化。具体地讲,可以预期,通过在纱线卷绕速度增大到超过纺出速度时减小驻留在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并在纱线卷绕速度减小到低于纺出速度时增大松弛量,纱线张力(卷绕速度)的变化可以被吸收。
[专利文献1]:联邦德国专利No.2,553,892。
前面描述的联邦德国专利No.2,553,892中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必须保持纱线卷绕在松弛消除辊上,以便吸收纱线张力的变化。因此,如果驻留在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将被耗尽,则必须检测到这一情况,以减小筒纱的旋转速度,从而使驻留在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增加到预定值。然而,筒纱的重量及其转动惯量取决于其卷绕直径。也就是说,即使减速过程时间相同,速度减小量也会不同。因此,不能通过简单地均匀减小筒纱的转速而使驻留在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增大到预定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设有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纱线卷取机中,可靠地防止驻留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短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纱线卷取机包括:卷取装置,其用于将从供应侧进给的纱线卷绕成筒纱;以及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其具有松弛消除辊,所述松弛消除辊用于卷绕位于所述供应侧与所述卷取装置之间的一部分纱线,以吸收纱线卷绕张力的变化。该纱线卷取机的特征在于还设有:减速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纱线的卷绕速度,以使所述卷绕速度低于纱线的供应速度;用于所述筒纱的卷绕直径检测装置;以及调节装置,其用于根据筒纱的卷绕直径来调节所述减速控制装置的减速控制量。
如前所述构造的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卷取机可以降低筒纱的卷绕速度,以增大驻留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筒纱的卷绕直径来调节卷绕速度的减速控制量。因此,可以将松弛量的增大量设置在适宜的值。减速控制量的调节包括减速处理时间的调节以及减速度和加速度的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纱线卷取机可以设有卷绕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纱线在所述松弛消除辊上的卷绕量;并且根据卷绕量检测装置检测的卷绕量,所述减速控制装置可以输出关于所述卷绕速度的减速控制信号。
根据这种纱线卷取机,如果松弛量低于预定值,则卷取装置的卷绕速度会降低到低于供应侧的供应速度,以增大驻留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这样可以防止驻留在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损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纱线卷取机中,所述卷绕量检测装置可以设置在所述松弛消除辊的直接上游,其包括用于在纱线正要被卷绕在松弛消除辊上之前检测纱线张力的纱线张力检测装置,并且根据纱线张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纱线张力来计算驻留在所述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简单的机构检测松弛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纱线卷取机中,所述卷取装置可以包括转鼓,其在与筒纱接触的状态下旋转,以旋转驱动筒纱。所述减速控制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将筒纱与转鼓分离的机构。所述调节装置可以包括用于调节筒纱保持分离的时间的机构,所述时间作为所述减速控制装置的减速控制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简单的控制方式,以降低成本,同时又能够适宜地降低筒纱的转速。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的结构被采用的情况下,优选地,所述卷取装置包括带有横动导向件的横动装置,所述减速控制装置包括分离控制装置,用于在不使卷绕的纱线与横动导向件脱离的范围内将筒纱与转鼓分离,这是本发明的第五方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优选地,多个卷取装置并列设置,为各个卷取装置分别设置的横动导向件被一根公共驱动轴驱动,以同时形成多个筒纱;所述分离控制装置和所述减速控制装置分别可以单独控制每个所述筒纱与相应横动导向件之间的距离以及筒纱的转速。通过这种结构,每个筒纱的卷绕角度和转向位置可以独立地调节。因此,如果要同时形成多个筒纱,则可以根据每个筒纱的条件实施最佳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分离控制装置可以是这样一个机构,即在筒纱离开所述横动装置的横动导向件的同时使筒纱与转鼓分离,以降低筒纱的转速。通过这种结构,用于使筒纱与转鼓分离的分离控制装置还可以被用作降低筒纱转速的减速控制装置。这样可以使设备的结构得到简化。采用这样的结构,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的结构容易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纺纱机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纺纱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3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纺纱机中的纺纱单元和作业台车的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纺纱机中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在纱线引导过程中的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纺纱机中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在纱线引导过程中的结构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6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纺纱机中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在松弛消除开始时的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纺纱机中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在松弛消除过程操作中的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8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纺纱机中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在松弛消除过程操作中的结构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9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纺纱机中的纺纱单元和作业台车在降低卷绕速度的过程中的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0是用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中的松弛消除辊的透视图。
图11示出了用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中的松弛消除辊和纱线张力检测装置,其中图11A是从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前端所作的正视图,图11B是俯视图。
图12是用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中的松弛消除辊和纱线张力检测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图13中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旋转鼓和筒纱,其中图13A是旋转鼓与筒纱接触时的侧视图,图13B是筒纱与旋转鼓分离时的侧视图,图13C是彼此分离的筒纱和旋转鼓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横动导向件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其中图14A用于解释叠圈被避免的原因,图14B用于解释鞍形隆起被防止的原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中,术语“上游”和“下游”是根据纱线在纺纱过程中的运行方向确定的。具体地讲,上游侧对应于纺纱装置,而下游侧对应于卷取装置。
[第一实施例]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纺纱机1的例子的正视图。图2是纺纱机1的一部分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放大图。
纺纱机由例如空气纺纱机构成。纺纱机1的主要组成部件包括:一个控制部1A;一个纺纱部1B,其内并列设置了大量的纺纱单元2;一个吹风部1C;以及一个作业台车3,其包括一个纱线拼接装置,并且可以沿着轨道R在各纺纱单元2之间自由运行。在本实施例中,纺纱机1被用于形成锥筒纱,然而,它也可以用于形成平行筒纱(cheese package)。
纺纱机1的控制部1A实施以下控制:控制驱动轴41、42、43的驱动电机31、32、33的运转,其中所述驱动轴用于向构成纺纱部1B的所有纺纱单元2施加驱动力;控制为每个纺纱单元2配备的电机34、35运转;控制一个卷取装置12的操作;等等。
在本实例中,基于输入到一个输入部a中的各组值(对应于供应速度的纺出速度,纺出速度与卷绕辊速度的比值,等等),一个计算部b通过一个变换器c或激励器基板30向电机31输出纺出速度信息。此外,关于一个松弛消除辊(将在后文中描述)的转速信息通过一个激励器基板40输出到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的电机35。
纺纱部1B包括并列设置的大量纺纱单元2。每个纺纱单元被构造成可以单独设置其操作条件。纺纱单元2中设有一个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一个纺纱装置5和一个卷取装置12。纺纱单元2的结构将在后文中详细描述。
吹风部1C中装有负压供应装置,其用于通过空气管道向纺纱单元2的预期位置上供应负压。吹风部1C可以向例如一个纱线吸引装置7提供负压。
基于纱线拼接请求信号,作业台车3在轨道R上运行,以便移动到需要拼接纱线的纺纱单元2的位置上并停止与此。图3是纺纱部1B的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如图3所示,作业台车3包括:一个纱线拼接装置17,例如打结器或捻接器;一个吸管18,其吸引由纺纱装置5形成的纱线的一端,并将该端引导至纱线拼接装置17;一个吸嘴19,其吸引由卷取装置12支撑着的筒纱16的纱线端,并将该端引导至纱线拼接装置17;以及一个张紧臂20,其根据需要而接触并张紧一根纱线Y(见图12)。沿着纺纱单元2并列设置的方向运行的作业台车3因此而配备有所述纱线拼接装置17、吸管18和吸嘴19。
在另一个例子中,可以为每个纺纱单元分别配备纱线拼接装置17、吸管18和吸嘴19。然而,在纱线拼接装置17、吸管18和吸嘴19被安装在沿着纺纱单元2并列设置的方向运行的作业台车3上的情况下,可以仅利用一组上述部件对所有纺纱单元2进行纱线拼接操作。这样可以简化纺纱机1的结构。
设在作业台车3上的用于纱线拼接的吸管18的作用是吸引纺纱侧纱线端。吸管18在其前端包括一个吸引口18a,并且可以绕着一个枢转支撑部18b转动。在纱线拼接操作时,吸管18向上转动,以使吸引口18a接近于纺纱装置5中的纱线排出口。然后,吸管18吸引纺出的纱线Y,然后在保持吸引纱线Y的情况下向下移动到其初始位置。吸管18如此将纺纱侧纱线Y1引导到纱线拼接装置17。另一方面,吸嘴19用作吸引卷绕侧纱线端的元件。吸嘴19在其前端包括一个吸引口19a,并且可以绕着一个枢转支撑部19b转动。在纱线拼接操作时,筒纱16停止旋转,然后沿着与正常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使纱线端向下转动。然后,纱线Y被位于吸嘴19前端的吸引口19a吸引和俘获。然后,吸嘴19在保持着纱线Y的情况下向上转动。这样,吸嘴19将筒纱16一侧的纱线Y引导至纱线拼接装置17。为了实现纱线拼接操作,纱线拼接装置17利用一个设在纱线拼接装置17中的纱线操纵杆(图中未示出)夹持住纺纱装置5一侧的纱线和卷取装置12一侧的纱线二者上的邻近于纱线拼接装置17的相应部分的纱线端。纱线拼接装置17将所述纱线部分带到一个纱线拼接实施部。
安置在纺纱部1B中的多个纺纱单元2分别由将纤维束S用作原料来制造纱线的机构构成。下面简要描述纺纱单元2的构造。如图3所示,纺纱单元2包括牵引装置4、作为纱线供应侧的纺纱装置5、纱线进给装置6、纱线吸引装置7、切割器8、纱线缺陷检测器9、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上蜡装置11、卷取装置12。这些部件以上述次序沿着纱线路径E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布置。
牵引装置4由四个线性布置的成对辊组成,它们是例如后侧辊4a、第三辊4b、带有从其延伸出来的侧缘4c的第二辊4d、前侧辊4e,这些辊以上述次序从上游侧开始布置。纺纱装置5是空气型的,其利用回旋气流从纤维束S产生纺制纱线Y(以下简称作“纱线Y”)。例如,纺纱装置5可以以每分钟几百米的高速纺出纱线。或者,纺纱装置5可以被替换为具有其它结构的纺纱装置;纺纱装置5可以利用空气喷丝口和一对捻纱辊产生纱线Y,或者可以是利用转杯的旋转产生纱线的自由端纺纱机。纱线进给装置6包括夹辊6a和传送辊6b,用于以将纱线Y夹在辊6a、6b之间的方式将纱线向下游进给。纱线吸引装置7总是吸引着纱线,在纱线缺陷检测器9检测到纱线Y的缺陷时,纱线吸引装置7吸引并去除由切割器8切断的纱线Y的片段。
卷取装置12将纱线Y卷绕在由摇臂14保持着的卷轴15上。卷取装置12包括一个转鼓13,其在接触卷轴15或筒纱16的状态下旋转。摇臂14被构造成绕着一个枢轴14a回转。摇臂14还被构造成带有一个回转控制机构60,其作为用于降低卷绕速度的装置,用于控制卷轴15或筒纱16与转鼓13的接触动作以及卷轴15或筒纱16保持与转鼓13分离的时间。根据本实施例的回转控制机构60包括:一个气缸64,其具有一个与摇臂14的一端相连的活塞杆65;一个压缩空气源,其用于向气缸6供应用于压力接触的压缩空气和用于分离的压缩空气;一个电磁阀装置63,其用于切换压缩空气向气缸64的供应路径;一个控制62,其控制电磁阀装置63的操作;一个单元控制器61,其向控制器62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其它元件。
在正常纺纱时,回转控制机构60使得用于压力接触的压缩空气总是作用在气缸64上,以使活塞杆65后退,从而使筒纱16以预定接触压力与转鼓13接触。然后,在需要时,气缸64被供应用于分离的压缩空气,其压力比所述用于压力接触的压缩空气高,以使活塞杆65伸出,从而将筒纱16与转鼓13分离。此时,单元控制装置61控制筒纱16保持与转鼓13分离的时间和分离时刻。具体地讲,单元控制器61基于已经输入的诸如纱线类型、纱线数量、纺出速度等纺纱条件数据以及由计时部测量的纺纱机1已经运转了的时间而执行计算。然后,单元控制器61基于筒纱16的卷绕直径,也就是根据筒纱16的重量,向控制器62输出为使电磁阀装置63执行预期操作所需的控制信号。
如图10至12所示,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包括:一个纱线松弛消除辊21,其用于将纱线Y卷绕并保留在其外周表面21a上;一个解卷绕张力施加件(纱线引导元件)22,其根据特定的条件而与松弛消除辊21同步或独立地同心旋转;一个上游侧导向件23,其设置在松弛消除辊21的略微上游侧;一个驱动装置35,例如步进电机,其用于旋转驱动松弛消除辊21;一个激励器基板40(见图2),其用于控制驱动装置35;以及一个下游侧导向件36,其设在松弛消除辊21的下游并且具有狭缝36a。这些部件通过一个支架37或类似物固定在纺纱单元2上。
如图12所示,松弛消除辊21紧固在驱动装置35的驱动轴35a上,以便与驱动轴35a一起旋转。因此,松弛消除辊21可以可靠地根据计算部b设定的转速而以可控的方式旋转。松弛消除辊21的设有解卷绕张力施加件22那一侧定义为前端P,其连接着驱动装置35的那一侧定义为基端Q。接下来,锥形部分21b、21d分别在基端Q一侧和前端P一侧形成在外周表面21a上,以使它们的直径向着相应的端面增大。松弛消除辊21的中间部分是具有固定直径的圆柱形部分21c。由纺纱装置5纺出的纱线Y从基端Q一侧开始卷绕在外周表面21a上。然后纱线Y从前端P展出而延伸到卷取装置12(见图7和8)。基端Q一侧的锥形部分21b具有这样的功能,即通过使供应和卷绕的纱线Y从大径部分21b-1光滑地移动到小径部分21b-2,再移动到中间圆柱形部分21c,从而使纱线Y规则地卷绕在圆柱形部分21c的表面上。前端P一侧的锥形部分21d还具有这样的功能,即它能够防止出现滑出现象即卷绕的纱线Y在某个时刻滑出,同时使纱线Y顺序地先卷绕在小径部分21d-2上、再卷绕在大径部分21d-1上,从而确保纱线Y被光滑地拉出。
如图12所示,一个杆状件22a固定在设于松弛消除辊21的前端P一侧的解卷绕张力施加件22上,从而通过一个传递力调节机构而相对于松弛消除辊21同心旋转。
该传递力调节机构的构造如下所述。
一个轮元件22b通过一个支承元件22c例如轴承而可旋转地安装在一个从松弛消除辊21的中部伸出的轴部21e上。杆状件22a的基部固定在轮元件22b上。轮元件22b被这样安装着,即通过一个传递力调节操作部22g而防止一个由诸如弹簧等施力器件构成的传递力施加件22f滑出,该传递力调节操作部22g螺纹连接在轴部21e的前端的螺纹部分上并且由例如一个传递力调节件(螺母元件)22d和一个推压件22e组成。这样,通过将螺纹连接在轴部21e的螺纹部分上的传递力调节操作部22g拧紧,根据本实施例的传递力调节机构可以以非步进的方式调节传递力施加件22f的压力(摩擦力)。如果传递力调节机构的传递力调节件22d暴露在松弛消除辊21的前端,如本实施例那样,则操作者可以容易地调节传递力。
传递力调节机构可以调节由杆状件22a向松弛消除辊21施加的旋转阻力的大小。具体地讲,通过拧松传递力调节件22d如螺母元件,传递力施加件22f施加在轮元件22b上的压力(摩擦力)会减小。这样,仅有弱负载就可以确保杆状件22a打滑和相对于松弛消除辊21的旋转独立地旋转。相反,通过拧紧传递力调节件22d,传递力施加件22f施加在轮元件22b上的压力会增大。这样,可以确保杆状件22a不打滑并且与松弛消除辊21整体旋转,除非有非常大的负载施加在杆状件上。通过这种方式,通过拧紧或拧松螺纹连接在轴部21e上的传递力调节件22d如螺母元件,根据本实施例的传递力调节机构可以确保以非步进的方式调节传递力施加件22f的压力(摩擦力)。
因此,解卷绕张力施加件22可以适宜地调节推压件22e的松紧程度,以调节杆状件22a的运行状态,该杆状件22a根据从松弛消除辊21上展出的纱线Y的张力而相对于松弛消除辊21独立旋转。也就是说,传递力调节机构可以预设纱线Y从松弛消除辊21上展出时的解卷绕张力,所述张力随着纺纱条件例如纱线类型和纱线数量的不同而变化。调节杆状件22a的运行状态取决于松弛消除辊21通过传递力施加件22f传递的旋转力与从松弛消除辊21上展出的纱线Y的张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另一方面讲,通过利用传递力调节机构预调节调节杆状件22a的运行状态,可以预设杆状件22a向从松弛消除辊21上展出的纱线Y施加的阻力的大小。也就是说,传递力调节机构具有调节包含杆状件22a的解卷绕张力施加件22所提供的解卷绕张力的功能。
为了使纱线Y可靠地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的外周表面21a上,杆状件22a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定形状。
杆状件22a首先以没有锐角弯折的方式从其固定在轮元件22b上的基部开始沿着指向基端Q的相反侧的方向延伸至一个从松弛消除辊21的前端P略微突出的位置。然后,杆状件22a在三个部位m、l、k处弯折,这三个部位以上述次序由内向外布置在松弛消除辊21上。这样,杆状件22a的前端部位j位于松弛消除辊21的径向外侧。在所述三个弯折部位m、l、k中,两个弯折部位l、k位于松弛消除辊21的径向外侧,一个弯折部位m位于松弛消除辊21的大径部分21d-1的径向内侧。杆状件22a首先在内侧弯折部位m弯折,从而沿着与松弛消除辊21在纱线卷绕过程中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然后,杆状件22a在下一个弯折部位l向着松弛消除辊21的基端Q一侧弯折,最后,在外侧弯折部位k处弯折从而沿着松弛消除辊21的旋转方向延伸。
这样,杆状件22a具有一个纱线接合部R,其由前端部位j、弯折部位k和弯折部位l构成,并且具有一个向着松弛消除辊21的旋转方向张开的角度。纱线接合部R在松弛消除辊21的前端P和基端Q之间以对置的方式设在松弛消除辊21的外周表面21a的上方,同时与松弛消除辊21的外周表面21a相隔预定距离。根据本实施例的杆状件22a与松弛消除辊21一起旋转,以使在松弛消除过程中与杆状件22a接合的纱线Y可以稳定地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的外周表面21a的预定位置上。杆状件22a还能够可靠地防止纱线Y嵌入松弛消除辊21与杆状件22a之间的间隙中。
根据本实施例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在松弛消除辊21的直接上游设有一个纱线张力检测装置50,其用于检测纱线Y的张力。如图11和12所示,纱线张力检测装置50包括:一个大致L形的细杆51,其安置在松弛消除辊21的上游并且靠近基端Q;一个枢转支撑部52,其支撑着细杆51的中部以使之能够枢转;以及一个开关件54,例如微型开关,在细杆51的末端部分53抵靠在开关件54上从而向其施加了预定压力或更高压力时,其输出ON操作信号。
在纱线Y未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时(见图4和5),细杆51位于不与纱线Y接触的位置。这样,没有力施加在细杆51上,且末端部分53未施加任何用力。因此,开关件54未进行ON操作(见图11B中的实线)。在纱线Y开始向松弛消除辊21上卷绕后,纱线Y会接触到细杆51。细杆51被纱线Y的张力推压。结果,如图11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细杆51以枢转支撑部52为轴线转动,以使末端部分53按压在开关件54上。然后,预定或更高的张力作用在细杆51上,以使末端部分53施加预定压力或更高压力。这样,开关件54被接通,以向单元控制器61输出操作信号。
如上所述,末端部分53作用在开关件54上的压力取决于与细杆51接触的纱线Y的张力的大小。也就是说,开关件54根据纱线Y的张力的大小而接通和断开。此外,纱线Y的张力取决于纱线Y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卷绕量(松弛量)。这是因为,在大量的纱线被卷绕时,纱线Y与松弛消除辊21之间的滑动摩擦阻力大。因此,纱线Y不能在松弛消除辊21的表面上光滑地滑动。这样,松弛消除辊21的上游侧的纱线Y的张力大。相反,在只有小量的纱线Y被卷绕时,纱线Y可以在松弛消除辊21的表面上光滑地滑动。这样,松弛消除辊21的上游侧的纱线Y的张力小。因此,在大量的松弛纱线Y被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时,纱线张力足够大,以使开关件54保持在ON操作。在纱线Y的松弛量减小后,纱线张力也会减小,以使开关件54断开。利用这种机构,通过适宜地调节用于导致开关件54接通的纱线张力,根据本实施例的纱线张力检测装置50可以检测到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松弛纱线Y的量是超过预定值还是不足。纱线张力检测装置50因此而被用作卷绕纱线量检测装置。因此,可以利用简单的机构就可以检测纱线松弛量,而不需要光学检测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量,也不需要接触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
在纱线拼接或类似操作中,设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上游侧的上游侧导向件23被驱动着前进或后退,以将纱线Y移动到不与解卷绕张力施加件22相接合的位置(在此,不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从而在纱线拼接之前将上游纱线端拉向松弛消除辊21时,防止将上游纱线端供应给纱线拼接装置17的动作失败。此外,为了在纱线拼接装置17夹持上游端以拼接纱线Y时吸收纱线Y的松弛,上游侧导向件23被驱动着前进或后退,以将解卷绕张力施加件22与纱线Y相接合,从而启动纱线Y向松弛消除辊21上的卷绕。作业台车3设有一个由用于带动上游侧导向件23前进或后退的气缸或类似物构成的进退装置24以及一个用于控制进退装置24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也就是说,上游侧导向件23是纱线移动装置,进退装置24是上游侧导向件23的驱动装置。当位于前进位置时,上游侧导向件23将纱线路径保持在使纱线Y不与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相接合的位置。当位于后退位置时,上游侧导向件23将纱线路径移动到使纱线Y与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的杆状件22a相接合的位置。
杆状件22a被设置成与位于纱线路径上的纱线Y相接合,所述纱线路径以最短距离延伸于在常规纺纱操作中处于后退位置的上游侧导向件23与下游侧导向件36之间。也就是说,上游侧导向件23这样设置,以使与松弛消除辊21一起旋转的杆状件22a的旋转轨迹面与纱线路径交叉。
下面描述在如前所述构造的纺纱机1被用于形成锥筒纱时的操作。
如图3至5所示,在作业台车3处在未停止状态而纺纱单元2进行常规操作时,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的上游侧导向件23被拉力件例如弹簧(图中未示出)强制牵拉而保持在后退位置。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纱线卷区操作。此外,在纺纱机1的每个纺纱单元2中,牵引装置4将纤维束S进给到纺纱装置5,纱线进给装置6将纺纱装置5纺制产生的纱线Y向下游进给。然后,纱线Y移经纱线吸引装置7和纱线缺陷检测器9的正前方,并通过上游侧导向件23、下游侧导向件36和上蜡装置11而被进给到卷取装置12。然后,纱线Y被转鼓13带动着旋转,从而被卷绕在卷轴15上,以形成筒纱16。
在纱线Y的卷绕开始后,在适宜的时间,一个旋转指令通过激励器基板40(见图2)而被输出到松弛消除辊21的驱动电机35。如图6所示,松弛消除辊21被旋转驱动,该旋转驱动状态在纺纱过程中一直维持。如前所述,设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杆状件22a的旋转轨迹面被设置成与由上游侧导向件23和下游侧导向件36限定的纱线路径交叉。因此,松弛消除辊21的旋转导致杆状件22a与纱线Y自然接合。此外,杆状件22a被成形为使其容易与纱线Y接合且纱线Y不容易嵌入松弛消除辊21与杆状件22a之间的间隙中。因此,纱线Y可以被视当地引导到松弛消除辊21的外周表面上。因此,仅通过松弛消除辊21的旋转将能够使纱线Y可靠地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的外周表面上,如图7和8所示。在这一点上,根据纺纱装置5的纺出速度(实质上是纱线进给装置6的纱线进给速度),计算部b利用来自输入部a的输入值计算并设置松弛消除辊21的转速,以使被纱线进给装置6向下游进给的纱线在刚被纺出后就立即承受适宜的张力。
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具有将纱线Y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以消除纱线Y在纱线路径中的松弛的功能。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还具有增大或减小松弛量以调节纱线Y的张力的功能。这一机构将在下面描述。
纱线Y驻留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松弛量取决于松弛消除辊21的上游侧纺出速度与下游侧卷绕速度(纱线从松弛消除辊21上的解卷绕速度)之间的差值。卷绕速度通常设置成略高于纺出速度,以便向纱线施加适宜的卷绕张力。这样,与上述速度差相对应的负载作用在杆状件22a上。这是因为,当纺出速度较高时,供应到松弛消除辊21的纱线Y的量总是大于解卷绕并被引导到卷取装置12的纱线Y的量,因而可以简单地增大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量。
如前所述,杆状件22a能够相对于松弛消除辊21独立旋转。此外,传递力调节机构可以调节由松弛消除辊21传递到杆状件22a上的旋转驱动力。因此,当作用在杆状件22a上的负载为预定值或以下时,杆状件22a与松弛消除辊21整体旋转。因此纱线Y会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以增加松弛量。相反,当负载超过了预定值后,杆状件22a相对于松弛消除辊21独立地转动或旋转,以使纱线Y从松弛消除辊21上展出(解卷绕)。这样,传递力调节机构可以通过杆状件22a的独立转动(旋转)而适当地设置相关负载的大小,以向纱线Y施加预定的卷绕张力。如果卷绕速度不变而保持恒定,则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Y以几乎固定的速率展出。
如果要形成锥筒纱,则纱线卷绕半径会在一次横动行程内发生变化。卷绕速度也因此而变化。如果下游侧卷绕速度增加,则杆状件22a相对于松弛消除辊21独立地转动或作旋转量增加,而且纱线Y的解卷绕量增大。因此,允许卷绕速度增加。相反,如果下游侧卷绕速度减小,则杆状件22a相对于松弛消除辊21独立转动或旋转的量减小,而且纱线Y的解卷绕量减小。因此,允许卷绕速度减小。在任一情况下,卷绕张力均由设在松弛消除辊21与杆状件22a之间的传递力调节机构决定。因此,可以施加稳定的卷绕张力,而与卷绕速度的增加和减小无关。
利用上述机构,根据本实施例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提供了这样一种功能,即在纱线转绕成锥筒纱中时允许卷绕速度发生变化,以使卷绕张力保持恒定。
根据本实施例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其中杆状件22a和松弛消除辊21通过传递力调节机构而相连。因此,在杆状件22a相对于松弛消除辊21独立地转动或作旋转时,负载的大小可以容易地改变。因此,容易应对卷绕张力的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诸如纱线类型、纱线数量、纺出速度等纺纱条件。
为了使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具有允许卷绕速度变化和稳定卷绕张力的功能,并且使纱线Y向松弛消除辊21上的引导操作步骤数量最小化,需要尽可能地维持纱线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也就是说,避免松弛量被耗尽。还必须在长时间内维持这种状态。
此外,卷绕速度通常设置成略高于纺出速度。因此,除非对筒纱16的旋转进行控制,否则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全部纱线Y会很快解卷绕。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纱线的松弛量基于由设在松弛消除辊21紧邻上游的纱线张力检测装置50检测到的纱线张力而被检测。如果检测到松弛量不足,则筒纱16的卷绕速度减小,以恢复松弛量。
如果在松弛消除辊21存在预定或更大量的松弛纱线,而且上游纱线张力具有预定或更高值,则如图11B所示,纱线张力检测装置50的开关件54向图3和9中所示的回转控制机构60的单元控制器61连续输出ON信号。在松弛消除辊21的松弛量减小以使纱线张力下降到预定值以下后,开关件54停止输出ON信号。然后,单元控制器61向控制器62输出用于分离筒纱16的控制信号。然后,控制器62向电磁阀装置63输出操作信号。这样,用于分离的压缩空气被供应到气缸64。然后,如图9所示,气缸64的活塞杆65伸出,以使摇臂14转动,从而将筒纱16从转鼓13上分离。
从转鼓13上分离出来并且不再被施加旋转驱动力的筒纱16通过卷轴15与摇臂14之间的摩擦阻力或类似因素而降低转速。结果,如前所述,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的下游侧卷绕速度下降到低于从上游侧新引入松弛消除辊21中的纱线Y的纺出速度。速度差导致驻留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松弛量增大。在使驻留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松弛量增大直至达到预定值所需的时间经过之后,控制器62根据来自单元控制器61的控制信号输出操作信号。操作信号导致电磁阀装置63操作,以将用于分离的压缩空气从气缸64中排出。这样,活塞杆65后退,以使摇臂14沿返回方向转动,从而将筒纱16重新带到与转鼓13接触。然后,纱线卷绕程序以正常卷绕速度继续进行。
筒纱16的转动惯量随着卷绕直径的尺寸而变化。因此,在筒纱16与转鼓13分离后将卷绕速度降低到预定值以使驻留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松弛量增加到预定值所需的时间会发生变化。具体地讲,在筒纱16具有大的卷绕直径时,其转动惯量也大。因此,同小的卷绕直径相比,在筒纱16与转鼓13分离后需要更长的时间以将卷绕速度降低到预定值。为此,本实施例设置了用于调节筒纱16的减速控制量的调节装置,其通过计算筒纱16的卷绕直径以确定筒纱16的重量,并且根据卷绕直径来控制保持筒纱16与转鼓13分离的时间。
可以设想,所述调节装置可以包括,例如,一个设在单元控制器61中并且由纺出速度存储部和计时部组成的卷绕长度计算部、一个纱线类型和数量存储部、一个分离时间计算部等等。筒纱16的卷绕直径取决于纱线类型、纱线数量和卷绕长度。卷绕长度可以由卷绕速度(或纺出速度)乘以卷绕时间而得出。纱线类型、纱线数量和卷绕速度根据纺纱条件而被预设。因此,筒纱16的卷绕直径可以由计时部测量到的卷绕时间计算出来。然后,卷绕直径可以用于计算用于将筒纱16的转速降低到预定值所需的分离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纱线类型、纱线数量和卷绕(纺出)速度具有预定值,而且卷绕时间与筒纱16的卷绕直径有关。因此,可以编制这样的程序,其中利用有关纱线类型、纱线数量和卷绕(纺出)速度的预输入数据,分离时间计算部能够根据由计时部测量到的卷绕时间而确定的卷绕直径来计算最佳分离时间。也就是说,筒纱分离时间可以仅根据卷绕时间而调节。
利用上述调节装置,根据本实施例的纺纱机1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如果纱线张力检测装置50在纱线卷绕过程中检测到驻留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松弛量下降到低于预定值,则回转控制机构60保持筒纱16与转鼓13分离预定的时间。单元控制器61中的调节装置根据由已经输入的纺纱条件和卷绕时间而确定出的筒纱16的卷绕直径来计算最佳分离时间。在经过了分离时间后,筒纱16再次与转鼓13接触。在筒纱16具有小的卷绕直径时,其转动惯量也小。因此,在筒纱16离开转鼓13后,其转速迅速减小。这样,松弛量会迅速恢复。因此,筒纱分离时间较短。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大,转动惯量也相应地增大,因此在筒纱16与转鼓13分离后,筒纱16的转速只略微下降。因此,使松弛量增大的预定值所需的时间也相应地延长。如果筒纱分离时间不被调节而是设置为一致的值,则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大,松弛量的恢复量会逐渐下降。结果,筒纱16因惯性而导致的旋转会阻碍松弛量的恢复,从而引起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全部纱线Y解卷绕。相反,本发明中,可以根据筒纱的卷绕直径而自动调节驻留的松弛量。因此,可以从卷绕过程的开始至结束保持松弛量的恢复量的恒定。这样有利于筒纱16的质量的稳定化。
在筒纱16的分离时间过长的情况下,筒纱16的旋转会停止。此时,即使纱线Y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的下游停止,一个横动导向件70也会试图使纱线Y横动。结果,横动导向件70可能会影响纱线Y的质量或导致纱线Y断裂。另外,如果停止了的筒纱16被快速带入与转鼓13接触,则纱线张力会快速变化,从而导至纱线断裂。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需要适当地设定筒纱16的分离时间。
另外,在纱线Y开始向空卷轴上卷绕后的短时间内,筒纱16的重量很小。在这种状态下,不利的是,前述分离操作可能很快地导致筒纱16旋转停止。因此,为了防止这一点,理想的是,在开始卷绕之后的短时间内,通过在短的时间间隔内反复进行分离和接触而完成分离操作,以逐渐增加驻留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松弛量,同时防止筒纱16的旋转停止。
[第二实施例]
对于所述纺纱机1,其可以采用这样一种实施形态,即根据预先设定的减速程序来降低筒纱16的卷绕速度以增大松弛量,而不必考虑驻留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的松弛消除辊21上的松弛量。例如,可以设想,通过反复执行下面的步骤,驻留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松弛量可以在特定的时段内得到恢复,即转动摇臂14以保持筒纱16与转鼓13分离预定的时间,然后将摇臂沿返回方向转动以使筒纱16与转鼓13再次接触。这种实施形态确保了在特定时间内恢复松弛量。结果,即使在纺纱机的操作过程中驻留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松弛量下降,纱线卷绕程序中的张力调节也能够可靠地继续而不停止。用于卷绕速度的减速程序可以根据纺纱条件而适宜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设在松弛消除辊21上游的纱线张力检测装置50可以省略。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松弛量增大的预定量所需的减速时间也会随着筒纱16的卷绕直径而相应地延长。因此,希望设置调节装置,其能够在筒纱16的每个减速步骤中根据筒纱16的卷绕直径的增加量而增加减速处理时间。
[第三实施例]
一种用在纺纱机、捻纱机、假捻机中的纱线卷取机可以卷绕由纱线进给装置进给的纱线,同时利用一个横动装置来横移纱线。这种纱线卷取机通常被构造成同时形成多个筒纱。在这种情况下,如日本专利公开文献No.2871595中所描述,横动装置可以被这样构造,即用于各筒纱的横动导向件固定在一根公共驱动轴(横动杆)上,该公共驱动轴用于整体驱动所有横动导向件。
公知的是,在纱线卷取机利用包括往复横动导向件的横动装置将纱线卷绕成筒纱时,会出现叠圈和鞍形隆起两种问题。叠圈是在纱线在相同位置卷绕多次时产生的一种现象。鞍形隆起是在下面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现象,即纱线在筒纱的相反两端的卷绕量大于中部,这是因为横动速度在两端被强制减小,所述两端对应于掉转横动方向的转向位置。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措施,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特开昭)No.61-217478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其利用一个凸轮机构来致使横动导向件的往复移动范围变化,以周期性地改变横动宽度,也就是改变转向位置。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文献No.2871595。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61-217478。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61-217478中描述的技术可以利用往复横动装置同时解决纱线卷取机的叠圈和鞍形隆起两种问题。然而,该技术的缺点在于,需要采用一个包括大量元件的复杂机构。该机构难以制造,且成本高。此外,难以将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o.61-217478中描述的技术应用在日本专利公开文献No.2871595中描述的横动装置中,该横动装置包括一个机构,其中一根公共驱动轴用于驱动大量横动导向件。因此,不可能单独设置或控制每个筒纱的横动宽度的变化量。
为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卷取装置12、用于改变筒纱和横动导向件之间距离的分立控制装置以及用于降低筒纱速度的减速控制装置。这些装置可以利用例如下面的部件而构造出来,即往复横动装置的一个用于横向移动纱线Y横动导向件70,以及一个用于使筒纱16与转鼓13分离或接触的机构,其中该转鼓13用于接触并旋转驱动筒纱16,如图13所示。还可以设想,用于移动筒纱16的装置即用于改变筒纱和横动导向件之间距离的控制装置可以是一个用于转动摇臂14的机构,该摇臂上支撑着筒纱16的卷轴。
假定如图13A所示的与转鼓13相接触的筒纱16如图13B所示与转鼓13和横动导向件70分离。这样,筒纱16不再承受转鼓13的旋转驱动力。因此,转速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降低,以使卷绕速度减小。接下来,机构返回图13A所示状态。如图13C所示,彼此分离的筒纱16与转鼓13之间的分离距离δ被设置成能够纺制纱线Y从横动导向件70脱开。另外,筒纱16的分离操作被理想地控制,以使分离距离δ具有基本固定的值,而与筒纱16的卷绕直径的可能变化无关。
根据本发明的纱线卷取机能够通过对筒纱16实施前面描述的分离和接触操作而解决叠圈和鞍形隆起两种问题。下面解释其原因。
叠圈问题是这样出现的,即在纱线Y被卷绕到筒纱16上时被横向移动,而且纱线Y在相同位置被卷绕多次。如图14A所示,纱线Y与横动装置的横动导向件70接合,并且在预定范围内横动。纱线Y被如此卷绕在筒纱16上,同时以一定角度倾斜。倾斜的角度即卷绕角度取决于横动导向件70的横动速度(移动速度)和卷绕速度(筒纱16的圆周速度)。在横动导向件70的横动速度为v1且减速前的卷绕速度为v2的情况下,纱线Y的卷绕角度定义为θ1。假定筒纱16与转鼓13分离以将卷绕速度减小到v3。接下来,由于在横动导向件70保留在相同位置时横动导向件70的横动速度v1预计保持基本不变,因此此时观测到的纱线Y的卷绕角度θ2大于卷绕角度θ1,卷绕角度的增加量对应于卷绕速度从v2至v3所减小的量。卷绕角度变化的一个原因是,筒纱转速下降导致纱线Y松弛而减小纱线张力。上述方法可以用来改变纱线Y的卷绕角度,同时纺制纱线Y在相同位置卷绕。这样可以防止叠圈。
鞍形隆起问题是这样出现的,即在筒纱16的相应两端处的转向部位纱线Y的卷绕量大于中部,这是因为在转向部位横动导向件70的减速和掉转方向导致转向部位的横动速度低于中部。伴随着横动装置的往复运动,横动导向件70在其横动范围的相反两端掉转方向,以使纱线Y在筒纱16上的卷绕方向掉转。如图14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因筒纱16的转速下降而导致卷绕速度降低之前,纱线Y的转向位置假定为与筒纱16的一端相对应的T1。在筒纱16与转鼓13分离的同时,筒纱在保持纱线Y不与横动导向件70脱离的范围内与横动导向件分离,如图14B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横动导向件70与筒纱16之间的距离增大。仅仅是这种距离增大就会导致纱线Y的转向位置偏移到更靠近筒纱16的中心的位置T2。此外,随着筒纱16的转速下降,纱线Y的卷绕速度显著降低。因此,纱线的卷绕角度增大而偏移到更为更靠近筒纱16的中心的位置T3。通过如此使纱线Y的转向位置周期性地偏移,可以防止大量的纱线Y局部卷绕在筒纱16的相反两端。这样就可以避免鞍形隆起问题。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将筒纱16与横动导向件70分离的分离装置也可以被用作降低筒纱16的转速的减速控制装置。因此,设备的结构可以简化。
[第四实施例]
前面各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在驻留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的松弛消除辊21上的松弛纱线被耗尽之前恢复松弛量。然而,即使不存在松弛量,如果能够在预定的短时间内重新启动松弛消除操作,也能够基于不同的纺纱条件防止筒纱16质量下降。因此,可以设想,可以设置一个解卷绕传感器,其用于探测纱线Y已经完全从松弛消除辊21上解卷绕,以便在纱线Y完全解卷绕后的预定时间内对筒纱16进行减速处理,以使驻留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松弛量增大到预定值。
在这种情况下,前面描述的纱线张力检测装置50仅用于通过开关件54检测松弛量是否为预定值或以上。纱线张力检测装置50不具有用于检测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的纱线Y是否完全解卷绕的传感器的功能。因此,作为示例,接触传感器、光电开关或微型开关可以单独设置为完全解卷绕传感器,以便在纱线Y完全从松弛消除辊21上解卷绕后检测纱线Y的纱线路径是否偏移到一个预设位置(见图6)。
在本实施例中,在由纺纱机1执行的纺纱过程中,如果出于任何原因导致纱线Y完全从松弛消除辊21上解卷绕,则完全解卷绕传感器将检测到这一情况,并且向单元控制器61输出解卷绕检测信号。在接收到该信号后,单元控制器61使计时器开始计时。在预定时间经过后,单元控制器61向控制器62输出一个控制信号,以将筒纱16与转鼓分离,从而降低筒纱16的转速。接下来,在将松弛量增大到预定值所需的时间经过之后,单元控制器61将筒纱16再次与转鼓13接触。然后,单元控制器61继续进行正常的卷绕处理。此外,在前面描述的各实施例中的情况下,筒纱的分离时间可以根据筒纱16的卷绕直径来调节。
根据本实施例的纺纱机1被这样设置,即在纱线完全从松弛消除辊21上解卷绕后,纱线路径与设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10中的解卷绕张力施加件22的杆状件22a的旋转轨迹面交叉,如图6所示。因此,在筒纱16的转速下降以使纱线Y松弛后,杆状件22a会立即与纱线Y接合。然后,杆状件22a可以将纱线Y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
[其它实施例]
(关于减速控制装置)
用于降低筒纱16的转速的减速控制装置可以是转动摇臂14以将筒纱16与转鼓13分离从而自然降低转速的装置,如前所述。
或者,作为用于降低筒纱16的转速的减速控制装置,可以采用制动装置,其向卷轴15的支撑轴或摇臂14上的卷轴支撑部施加制动力,以强制筒纱16减速。该制动装置可以使制动力的大小根据减速控制量来调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转动惯量随着筒纱16的卷绕直径而变化,因此制动力会基于筒纱16的卷绕直径而变化。或者,可以施加固定的制动力。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筒砂转速的降低量会发生变化。因此,仍需要设置调节装置以根据筒纱16的卷绕直径调节制动力施加的时间。
或者,如果每个纺纱单元2分别为转鼓13配备旋转驱动电机,则可以控制电机的运转以降低筒砂16的转速。然而,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必须为每个纺纱单元2新配备电机控制装置,以便计算电机的加速和减速方案。另一方面,如果筒纱16保持与转鼓13分离的时间被调节的话,则仅需要控制筒纱16与转鼓13的接触和分离。因此可以获得这样的益处,即可以采用简单的控制方式,以降低成本。
(关于卷绕直径检测装置)
用于检测筒纱卷绕直径的卷绕直径检测装置不但包括用于利用卷绕时间计算卷绕直径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支撑着筒纱16的卷轴15的转速的装置,从而可以利用转速来计算筒纱16的卷绕直径。通常,卷轴15的转速被控制,以使纱线的卷绕速度即筒纱16的圆周速度保持恒定。因此,随着筒纱16的卷绕直径的增大,卷轴15的转速逐渐降低。这样,由于卷轴15的转速与筒纱16的卷绕直径紧密相关,因此可以基于卷轴15的转速来计算筒纱16的卷绕直径。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可以非常有效地应用于锥筒纱的制造。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平行筒纱的制造,其中纱线Y被卷绕在松弛消除辊21上,以抑制卷绕张力的变化。
[发明的效果]
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记载,纱线卷取机包括一个设在供应侧与卷取装置之间的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纱线卷取机设有用于降低转速的装置、用于检测筒纱卷绕直径的装置、用于根据筒纱的卷绕直径来调节减速控制量的调节装置。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驻留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的损失。此外,可以根据筒纱的卷绕直径来调节卷绕速度的减速控制量。因此,在松弛量需要被恢复时,可以将松弛量的增大量设置在适宜的值。这使得纱线松弛消除装置能够均匀地调节卷绕张力。因此,可以容易地获得均匀卷绕的理想筒纱。特别地讲,如果将本发明应用在制造锥筒纱的场合,其中由于在每次横动行程内的卷绕直径变化而非常容易导致卷绕速度变化,则可以非常有效地使卷绕张力稳定化。
如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记载,在纱线卷取机中,减速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卷绕量检测装置检测的卷绕量而输出用于卷绕速度的减速控制信号。因此,在松弛量降低到低于预定值时,卷取装置的卷绕速度会降低,以可靠地增大驻留在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这样可以防止驻留在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损失。
如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记载,在纱线卷取机中,基于设置在松弛消除辊的直接上游的纱线张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纱线张力,来计算驻留在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因此,低价格且简单的检测装置可以被用作松弛量监视器。这样,就不必使用昂贵的非接触型传感器例如脉冲计数器以及因接触位于松弛消除辊上的纱线而可能产生负面作用的接触型传感器。
如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记载,在纱线卷取机中,用于卷取装置的减速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将筒纱与转鼓分离的机构。此外,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节筒纱保持分离的时间的机构。因此,可以采用简单的控制方式来降低筒纱的转速。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如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记载,在纱线卷取机中,如果横动装置具有横动导向件,则减速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分离控制装置,用于在不使卷绕的纱线与横动导向件脱离的范围内将筒纱与转鼓分离。因此,可以在降低卷绕速度的同时可靠地实施横动操作。
如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记载,为各个卷取装置分别设置的横动导向件被一根公共驱动轴驱动,以同时形成多个筒纱。如果能够分别单独控制多个筒纱中的每一个与相应横动导向件之间的距离以及筒纱的转速,则每个筒纱的卷绕角度和转向位置可以独立地调节。因此,如果要同时形成多个筒纱,则可以根据每个筒纱的条件实施最佳设置。
如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记载,在纱线卷取机中,用于使筒纱与转鼓分离的分离控制装置还可以被用作降低筒纱转速的减速控制装置。这样可以使设备的结构得到简化。有益的是,采用这样的结构,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的结构容易实施。

Claims (7)

1.一种纱线卷取机,包括:卷取装置,其用于将从供应侧进给的纱线卷绕成筒纱;以及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其具有松弛消除辊,所述松弛消除辊用于卷绕位于所述供应侧与所述卷取装置之间的一部分纱线,以吸收纱线卷绕张力的变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卷取机还设有:减速控制装置,其用于控制纱线的卷绕速度,以使所述卷绕速度低于纱线的供应速度;用于所述筒纱的卷绕直径检测装置;以及调节装置,其用于根据筒纱的卷绕直径来调节所述减速控制装置的减速控制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设有卷绕量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纱线在所述松弛消除辊上的卷绕量;根据卷绕量检测装置检测的卷绕量,所述减速控制装置输出关于所述卷绕速度的减速控制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量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松弛消除辊的直接上游,其包括用于在纱线正要被卷绕在松弛消除辊上之前检测纱线张力的纱线张力检测装置,并且其根据纱线张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纱线张力来计算驻留在所述松弛消除辊上的松弛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取装置包括转鼓,其在与筒纱接触的状态下旋转,以旋转驱动筒纱;所述减速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将筒纱与转鼓分离的机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调节筒纱保持分离的时间的机构,所述时间作为所述减速控制装置的减速控制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取装置包括带有横动导向件的横动装置;所述减速控制装置包括分离控制装置,用于在不使卷绕的纱线与横动导向件脱离的范围内将筒纱与转鼓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多个卷取装置并列设置,为各个卷取装置分别设置的横动导向件被一根公共驱动轴驱动,以同时形成多个筒纱;所述分离控制装置和所述减速控制装置分别可以单独控制每个所述筒纱与相应横动导向件之间的距离以及筒纱的转速。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在筒纱离开所述横动装置的横动导向件的同时,所述分离控制装置使筒纱与转鼓分离,以降低筒纱的转速。
CNB2004100284921A 2003-03-17 2004-03-12 纱线卷取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31983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2683/2003 2003-03-17
JP2003072681A JP3765304B2 (ja) 2003-03-17 2003-03-17 紡績機
JP2003072683A JP2004277128A (ja) 2003-03-17 2003-03-17 糸巻取機
JP072681/2003 2003-03-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3975A CN1533975A (zh) 2004-10-06
CN1319833C true CN1319833C (zh) 2007-06-06

Family

ID=32829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284921A Expired - Lifetime CN1319833C (zh) 2003-03-17 2004-03-12 纱线卷取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460015B1 (zh)
CN (1) CN1319833C (zh)
DE (1) DE602004001410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01565A1 (de) * 2006-01-12 2007-07-19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Aufspulen eines Fadens an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sowie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 Textilmaschine
JP2009023785A (ja) * 2007-07-19 2009-02-05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装置
JP2009155779A (ja) * 2007-12-27 2009-07-16 Murata Mach Ltd 糸弛み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紡績機
JP2009242095A (ja) * 2008-03-31 2009-10-22 Murata Mach Ltd 自動ワインダ
JP2010077576A (ja) * 2008-09-29 2010-04-08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JP2012031523A (ja) 2008-11-28 2012-02-16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JP5190703B2 (ja) * 2008-12-24 2013-04-2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及び自動ワインダ
JP2010180007A (ja) * 2009-02-04 2010-08-19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処理方法及び紡績機
JP2011037572A (ja) * 2009-08-10 2011-02-24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EP3028977B1 (en) * 2009-09-30 2019-03-06 Murata Machinery, Ltd. Yarn winder
JP5526885B2 (ja) * 2009-10-07 2014-06-1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ユニット
JP2011184181A (ja) * 2010-03-11 2011-09-22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
JP2012057271A (ja) * 2010-09-10 2012-03-22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JP2012250796A (ja) * 2011-06-01 2012-12-20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装置
JP2013049932A (ja) * 2011-08-31 2013-03-14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JP2013063839A (ja) * 2011-09-20 2013-04-11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JP2013067873A (ja) * 2011-09-20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JP2013067483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JP2014009405A (ja) * 2012-06-27 2014-01-20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JP2014234256A (ja) * 2013-05-31 2014-12-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CN103341525B (zh) * 2013-07-12 2016-09-07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连退线卷取硌印的操作方法
JP2015132029A (ja) * 2014-01-15 2015-07-2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処理予測装置、糸処理装置、及び、糸処理予測方法
JP2016013892A (ja) * 2014-07-02 2016-01-2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装置
CN104762706B (zh) * 2015-04-15 2023-07-18 苏州智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筒纱搬运转向机构
JP2017071882A (ja) * 2015-10-09 2017-04-1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
JP2018162135A (ja) * 2017-03-24 2018-10-1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JP2018177447A (ja) * 2017-04-11 2018-11-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条件表示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CN109837621A (zh) * 2017-11-24 2019-06-04 铜陵松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落纱机器人上车方法及下车方法
JP2019104596A (ja) * 2017-12-12 2019-06-2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方法
IT201900001195A1 (it) 2019-01-28 2020-07-28 Savio Macch Tessili Spa Apparato di filatura, in particolare ad aria, con regolazione in continuo di un sistema di accumulo filo e relativo metodo di regolazione in continuo di un sistema di accumulo filo in un apparato di filatura
EP3715294A1 (en) 2019-03-29 2020-09-30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orkstation of a textile machine, a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113387233B (zh) * 2021-06-28 2022-05-24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电缆卷筒拉力监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53892A1 (de) * 1975-11-29 1977-06-02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Offen-end-spinnmaschine
US4274604A (en) * 1979-04-02 1981-06-23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Winding machine
DE3415447A1 (de) * 1983-06-24 1985-01-10 Výzkumný ústav bavlnářský, Ustí nad Orlicí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aufwickeln von garn
US4553709A (en) * 1982-10-16 1985-11-19 Schubert & Salzer Yarn accumula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53892A1 (de) * 1975-11-29 1977-06-02 Skf Kugellagerfabriken Gmbh Offen-end-spinnmaschine
US4274604A (en) * 1979-04-02 1981-06-23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Winding machine
US4553709A (en) * 1982-10-16 1985-11-19 Schubert & Salzer Yarn accumulator
DE3415447A1 (de) * 1983-06-24 1985-01-10 Výzkumný ústav bavlnářský, Ustí nad Orlicí Vorrichtung zum abziehen und aufwickeln von gar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60015B1 (en) 2006-07-05
EP1460015A1 (en) 2004-09-22
DE602004001410T2 (de) 2007-07-05
CN1533975A (zh) 2004-10-06
DE602004001410D1 (de) 200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9833C (zh) 纱线卷取机
US619649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nding yarn onto a conical spool body
CN1279230C (zh) 自由端气流纺纱机
CN1154754C (zh) 弹性纱线的低惯性强制输送机构及输送方法
CN1163395C (zh) 卷绕机及丝线的切换方法
CN101469469A (zh) 纱线松弛消除装置及具备纱线松弛消除装置的纺纱机械
CN104220657B (zh) 用于调整整经张力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41593A (zh) 一种由多个细丝生产细丝束的方法
CN101078140A (zh) 转杯纺纱机操作单元上单纱生头的方法和装置
CN100352751C (zh) 纱线卷取机
CN110980420A (zh) 一种原丝切向退解的玻璃纤维络纱纱架
CN101469468A (zh) 纺纱机械
CN103010843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530478A (zh) 纺纱机
CN1872647A (zh) 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卷绕机构的纱线横动装置
CN104210894A (zh) 纱线卷取机
CN1688500A (zh) 横动设备
CN105297197B (zh) 纺织机及纺织方法
CN1861507A (zh) 自动络纱机的落纱装置
CN1530309A (zh) 纱线卷取机
CN1238297A (zh) 具有改善纱线行程的纱线喂给装置
CN1201037C (zh) 丝线捻线设备
CN1966379A (zh) 纤维机械
CN105035856A (zh) 卷取滚筒、卷取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US2635413A (en) Strand-former balloon contr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