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6379A - 纤维机械 - Google Patents

纤维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6379A
CN1966379A CNA2006101395494A CN200610139549A CN1966379A CN 1966379 A CN1966379 A CN 1966379A CN A2006101395494 A CNA2006101395494 A CN A2006101395494A CN 200610139549 A CN200610139549 A CN 200610139549A CN 1966379 A CN1966379 A CN 1966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yarn speed
mentioned
package
speed sens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395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元谦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966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63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2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1/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metering predetermined lengths of runn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Filamentary Materials, Packages, And Safety Devices Therefor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机械,其具备多个生产卷装的纤维加工单元,以往由于纱速传感器所固有的误差,即使根据纱速传感器检测到的纱速使各纱锭中卷装上的纱线的长度均匀,实际生产的卷装中纱线的长度在所有的纱锭中也不均匀。本发明是具备多个具有下述机构的络纱单元(1)的络纱机(100),具备将与各纱速传感器(7)相对应的修正信息发送给各定序器(12)的设定器(41),各定序器(12)根据上述修正信息修正各纱速传感器(7)的检测值计算出各纱速的修正值,根据这些纱速的修正值计算出各卷绕卷装(4)中的纱线长度:所述络纱单元(1)具备检测纱速的纱速传感器(7)、根据该纱速传感器(7)的检测值算出卷绕卷装(4)中纱线的长度的定序器(12)、以及形成卷绕卷装(4)的卷绕装置(20)。

Description

纤维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纤维加工单元的纤维机械,所述纤维加工单元具备检测行进的纱线的纱速的纱速传感器、根据该纱速传感器的检测值计算出由上述纱线形成的卷装中纱线的长度的纱长计算装置、以及卷绕上述纱线形成卷装的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我们知道纺织机或络纱机等具备多个纤维加工单元的纤维机械,所述纤维加工单元为了能够用多个纱锭同时形成卷装,每个纱锭都具备卷绕装置。我们还知道在这样的纤维机械中具备检测卷装中纱线的长度的纱速传感器(专利文献1)。将纱速传感器检测到的纱速与检测纱线的时间相乘,就可以计算出纱线的长度。其中,在织布的制造等过程中,当作为原料的多个卷装中的纱长不均匀时,就要根据纱长最短的卷装来决定可能的织布的尺寸了。因此,在卷装中的纱长不均匀的情况下,不仅织布的尺寸受到限制,而且纱长长的卷装中剩余的纱线就浪费了。因此,希望能够同时生产多个纱长均匀的卷装。在上述具备纱速传感器的纤维机械中,可以边检测纱速(即纱长)边形成卷装。即,能够同时生产多个纱长均匀的卷装来满足要求。
但是,纱速传感器具有纱速传感器所固有的检测特性,其检测值与真值之间多少存在一些误差。并且,该检测特性在纱速传感器之间必然也存在差异,当用多个纱速传感器检测相同的纱速时,不同的纱速传感器输出不同的检测值。这样一来,在纤维机械的控制系统中,即使根据各纱速传感器检测到的纱速值计算出卷装中纱线的长度,判定为所有的纱锭中纱线的长度相同,实际生产的卷装中纱线的长度在所有的纱锭中也不均匀。这种情况不受纱速传感器的结构的限制,无论是不与纱线接触的以光学式或电容式进行纱速检测的传感器还是与纱线接触的以辊式进行纱速(转速)检测的传感器都一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940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即,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具备多个生产卷装的纤维加工单元的纤维机械中,由于纱速传感器所固有的误差,即使在各纱锭中根据纱速传感器检测到的纱速使卷装上的纱线的长度均匀,实际生产的卷装中纱线的长度在所有的纱锭中也不均匀这个问题。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方案1的纤维机械,具备多个纤维加工单元,所述纤维加工单元具备:卷绕纱线形成卷装的卷绕装置、检测行进的上述纱线的纱速的纱速传感器、以及根据该纱速传感器的检测值计算出由上述纱线形成的上述卷装中纱线的长度的纱长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与上述各纱速传感器相对应的修正信息发送给上述各纱长计算装置的设定器;上述各纱长计算装置计算出根据上述修正信息修正了上述各纱速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各纱速的修正值,根据这些各纱速的修正值计算出上述各卷装中的纱线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作用:修正了各纱速传感器检测的纱速的检测值的修正值消除了各纱速传感器所固有的误差的影响。因此由该修正值算出的卷装中纱线的长度也消除了各纱速传感器所固有的误差的影响。
方案2的纤维机械在方案1的基础上采用以下结构:根据上述各纱速传感器在出厂检验时检测出的检测特性,设定上述各修正信息。
通过以上结构,具有如下作用:通过检测出各纱速传感器的检测特性本身确定各纱速传感器的检测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
方案3的纤维机械在方案1的基础上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各纤维加工单元中,通过比较实际的平均纱速与基于检测的平均纱速导出对应关系,来设定上述各修正信息,根据解开实验性卷绕的样本卷装而得到的纱线长度和形成该样本卷装所需要的卷绕时间,算出所述实际平均纱速,通过在上述卷绕时间平均在该样本卷装形成过程中由上述纱速传感器检测到的上述纱速的检测值而得到所述基于检测的平均纱速。
通过以上结构,具有以下作用:通过导出实际的平均纱速与基于检测的平均纱速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各纱速传感器的检测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在方案1中,由于在计算卷装中的纱线长度的过程中消除了纱速传感器固有的误差的影响,因此能够使实际生产的卷装中纱线的长度在所有的纤维加工单元间均匀。
方案2除了方案1的效果外,还能够使纱长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纱线长度与实际生产的卷装中的纱线长度一致,能够提高纱长的检测精度。
方案3除了方案1的效果外,还能够使纱长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纱线长度与实际生产的卷装中的纱线长度一致,能够提高纱长的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络纱机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卷绕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修正纱速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修正机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所涉及的纤维机械具备多个卷绕纱线的纤维加工单元。本实施方式中纤维机械之一为络纱机100,该络纱机100的结构为具备进行卷装的络纱的络纱单元作为纤维加工单元的结构。作为纤维加工单元,也可以是具有卷绕纱线的功能的装置(装置集合体)。例如,在纤维机械为纺织机时,纤维加工单元为纺织纱线并卷绕的纺织单元。
下面用图1说明络纱机100的结构。该络纱机100为将精纺机等制成的喂纱卷装2络纱,形成预定形状的卷绕卷装4的装置。该络纱机100具备多个承担单锭络纱的络纱单元1。并且,络纱机100具备驱动各络纱单元1共用的作业台车30、各络纱单元1所具备的装置的一部分的驱动装置40、以及控制各络纱单元1和作业台车30的驱动的控制装置50。另外,络纱单元1所具备的各装置基本上由该单元1所具备的驱动源(电动机)在各单元1中独立驱动。作业台车30为回收各络纱单元1中满卷的卷绕卷装4,提供空绕线筒取而代之的装置。
下面用图2说明络纱单元1。络纱单元1将喂纱卷装2配置在下部,将卷绕卷装4配置在上部。在该络纱单元1中,沿喂纱卷装2到卷绕卷装4的纱线3的行进路径配设有解舒辅助装置5、可变张力装置6、接头装置9、纱速传感器7、纱疵检测装置8和横动滚筒10。并且,络纱单元1中还具备旋转驱动横动滚筒10的滚筒驱动器11或检测横动滚筒10的旋转速度的编码器16、以及给滚筒驱动器11发送指令控制横动滚筒10的旋转驱动的定序器12。
解舒辅助装置5为控制从喂纱卷装2上沿其轴线方向解舒纱线3时产生的解舒舞动的装置。该解舒辅助装置5具备罩在喂纱卷装2的绕线筒21上的伞状筒部件51,以及将该筒部件51与喂纱卷装2的上部锥面之间的间隔σ保持在大致一定而使其下降的驱动机构52。该筒部件51使解舒时的舞动直径大致一定地进行控制,即使进行解舒也不增加解舒张力。
可变张力装置6为给从喂纱卷装2上解舒下来的纱线3施加可变卷绕张力的装置。该可变张力装置6具备夹着纱线3的行进路径错开配置在相对的位置上的固定梳齿61和可动梳齿62,以及增减两梳齿61、62的啮合量的螺线管等的驱动机构。该可变张力装置6为根据定序器12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可动梳齿62与固定梳齿61之间的啮合量,即控制纱线行进路径的锯齿形的弯曲程度,能够逐次控制施加给纱线3的卷绕张力的结构。
纱速传感器7为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纱线3的行进速度(纱速)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纱速传感器7采用如下结构的装置:利用纱的粗细产生变动用空间滤光法检测该纱线的变动部位的移动速度,输出其检测值。详细为,该纱速传感器7沿纱线行进方向具备多个光学式纱线粗细检测装置,根据位于纱线行进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纱线粗细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利用空间滤光方式检测纱线3的行进速度。该光学式纱线粗细检测装置具备受光元件和光源。受光元件的受光量依通过该纱线粗细检测装置的检测位置的纱线3的粗细而变化,由该纱线粗细检测装置输出与纱线粗细相对应的电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纱线3为纺织纱。因此,在纱线3的长度方向上纱的粗细因起毛而变化。在纱线3的长度方向上,起毛的部位为纱的粗细看上去粗的部位。进一步讲,该部位为纱的粗细并列、粗、并列地变动的部位。如果用空间滤光法检测出该纱的粗细变动部位的移动速度的话,则由于该移动速度等于纱速,因此就检测到了纱速。
并且,在间接地检测纱线3的纱速的情况下,与纱线3接触从动地配置辊(旋转体),通过检测该辊的旋转速度进行纱速的检测。由于纱速与该辊的圆周速度成比例,因此能够根据该辊的旋转速度计算出。尤其是由于该辊与纱线3的行进连动,与该纱速成正比地旋转,因此该辊的旋转速度准确地反映纱速的信息。另外,在使用与纱线3接触的辊间接地检测纱速的情况下,有必要防止与纱线3之间产生滑动。因此,间接检测纱速用的辊配置在纱线3的行进路径上纱线行进方向的上蜡装置(打蜡装置)或上油装置(加油装置)的上游位置上。
纱疵检测装置8为当在纱线3上检测到粗节纱等纱疵时切断纱线3的装置。该纱疵检测装置8具备检测通过的纱线3的粗细的纱粗细检测装置81、判断该纱的粗细是否为纱疵的纱疵判断装置82、以及当判定为纱疵时切断纱线3的纱线切断装置83。有关纱粗细检测装置81和纱疵判断装置82后面将详细叙述,在卷绕过程中,纱疵判断装置82根据纱粗细检测装置81检测到的纱线3的粗细信息判断有无纱疵,当检测到纱疵时,立即给纱线切断装置83发出切断纱的指令。这样一来,纱线切断装置83动作,强制地将纱切断。并且,随着该纱被切断,纱粗细检测装置81输出的纱线行进信号断开,纱疵判断装置82感知到纱被切断,并通过定序器12将横动滚筒10的停止信号发送给滚筒驱动器11,使横动滚筒10停止旋转。并且,纱疵检测装置8所具备的纱粗细检测装置81的原理与纱速传感器7所具备的纱粗细检测装置的原理相同,具备受光元件和光源。并且由该纱粗细检测装置输出与纱的粗细相对应的电信号。
接头装置9为将喂纱卷装2侧的下纱与卷绕卷装4侧的上纱进行接头的装置。当由于纱疵检测装置8切断纱线等产生断纱时,由于纱线3被分离成上纱和下纱,因此用接头装置9进行接头,重新开始向卷绕卷装4的络纱。这里,当纱粗细检测装置81输出的纱线行进信号断开时,为了在纱线切断装置83动作之后使接头装置9动作,纱疵判断装置82通过定序器12向接头装置9发送接头的指令信号。
该接头装置9具备利用空气流使上纱与下纱的纤维互相纠缠在一起进行接头的空气喷嘴装置91、吸引捕捉下纱并引导向空气喷嘴装置91的下纱吸引装置92、以及吸引捕捉上纱并导向空气喷嘴装置91的上纱吸引装置93。下纱吸引装置92采用以吸引捕捉纱线3的吸管为主体、该吸管顶端的吸引口92a能够围绕该吸管尾端的轴92b旋转的结构。吸引口92a通过该吸管的上下转动在空气喷嘴装置91与解舒辅助装置5的下方位置之间移动。上纱吸引装置93的结构也相同,以吸引捕捉纱线3的吸管为主体、该吸管顶端的吸引口93a能够围绕该吸管尾端的轴93b旋转。吸引口93a通过该吸管的上下转动在空气喷嘴装置91与卷绕卷装4的外周面之间移动。
这里,当纱疵检测装置8检测到纱疵强制地切断纱时,上纱卷绕在卷绕卷装4上,下纱被捕捉到根据上述接头指令信号使吸引口92a待机在解舒辅助装置5的下方位置上的下纱吸引装置92中。接着,上纱被捕捉到根据接头指令信号使吸引口93a待机在卷绕卷装4的外周面上的上纱吸引装置93中。然后,下纱吸引装置92使吸引口92a向上移动,将下纱导向空气喷嘴装置91,同时上纱吸引装置93使吸引口93a向下移动,将上纱导向空气喷嘴装置91,在空气喷嘴装置91中进行上纱与下纱的接头。在该接头动作之后,由定序器12的指令使横动滚筒10重新开始旋转驱动,再次进行卷绕。
横动滚筒10为将纱线3横动卷绕到卷绕卷装4上的装置。详细为,该横动滚筒10具有使纱线3沿卷绕卷装4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功能(横动单元)和使卷绕卷装4旋转、将纱线3卷绕到该卷绕卷装4上的功能(卷绕单元)。作为卷绕单元的功能通过将该横动滚筒10形成为圆柱状的旋转体来实现。该横动滚筒10使其外周面与卷绕卷装4的外周面接触地配置。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使该横动滚筒10旋转,卷绕卷装4与横动滚筒10连动旋转。而作为横动单元的功能通过该横动滚筒10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引导纱线3的沟槽10a来实现。该沟槽沿该横动滚筒10的圆周方向形成,沿横动滚筒10的轴线方向的位置改变。因此,被该沟槽10a引导的纱线3随着横动滚筒10的旋转沿横动滚筒10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
作为将纱线3横动卷绕到卷绕卷装4上的装置,并不局限于一体地具备横动单元和卷绕单元的横动滚筒10,也可以是分别单独具有作为横动单元的装置和作为卷绕单元的装置的装置。例如,横动装置可以是使导纱器沿卷绕卷装4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装置,卷绕装置可以是没有导纱槽的单单的圆筒形旋转体(滚筒)。
卷绕装置20为将纱线3卷绕到绕线筒上形成卷绕卷装4的装置。该卷绕装置20具备支持作为卷绕卷装4的芯的绕线筒的摇架臂19以及使纱线3沿卷绕卷装4的轴线方向往复运动并使卷绕卷装4旋转的横动滚筒10。在该横动滚筒10上形成有使纱沿上述轴线方向往复运动的导纱沟槽10a,横动滚筒10为同时具备纱线3的横动功能和纱线3的卷绕功能的结构。
滚筒驱动器11为旋转驱动卷绕装置20所具备的横动滚筒10的装置。该滚筒驱动器11具备旋转驱动横动滚筒10的驱动电动机11a和使该驱动电动机11a的输出改变的变流器11b。
旋转速度检测传感器16为检测卷绕装置20所具备的横动滚筒10的旋转速度的装置。
定序器12为给滚筒驱动器11发送指令控制横动滚筒10的旋转速度的装置。该定序器12为计算机装置,具备根据程序进行数据处理的运算单元12a和保存数据或上述程序的存储装置12b。并且,定序器12为使横动滚筒10的旋转速度与预定的目标值相一致,将旋转速度检测传感器16检测到的旋转速度的检测值与预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并给滚筒驱动器11发送指令,控制横动滚筒10的旋转速度。其中,预定的目标值设定为随时间的推移(卷绕卷装4的直径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具体为例如在卷绕卷装4的卷绕开始阶段(加速)、卷绕途中阶段(等速)和卷绕结束段(减速)等3个阶段变化的梯形曲线。这样的与预定的目标值有关的数据预先存储在存储装置12b中。
下面说明计算卷绕卷装4的纱线长度的纱长计算装置。这里,所谓卷绕卷装4的纱长是指卷绕在该卷绕卷装4上的纱线3的总长。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纱长计算装置为兼用定序器12的装置。定序器12根据纱速传感器7检测到的纱速的检测值计算卷绕到卷绕卷装4上的纱线3的长度。详细说明为,首先,纱长可以用纱速与纱线3的行进时间的乘积算出。因此,如果从卷绕卷装4的卷绕开始(空绕线筒的状态)到卷绕卷装4卷绕结束(满卷状态)进行纱速的时间积分的话,则即使纱速在途中产生变化,也能够计算出卷绕卷装4上纱线的长度。即,从卷绕卷装4卷绕开始到卷绕结束,定序器12对纱速传感器7检测到的纱速的检测值进行时间积分,计算出卷绕卷装4上的纱线长度。
下面用图3说明修正纱速传感器7的输出信号的修正机构。各纱速传感器7具有固有的检测特性,即使以实际上相同的纱速为检测对象,不同的纱速传感器7之间也输出不同的检测值。本实施方式的纱速传感器7的结构由于光源的输出或受光元件的灵敏度等,其检测特性相对于理想特性产生偏差。如果定序器12放任这种检测特性的不同而根据纱速传感器7检测纱速的检测值算出纱线长度的话,则会招致与实际的纱线长度不同的结果。并且各络纱单元1中卷绕卷装4上的纱线长度不均匀。因此,在实际计算纱线长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消除各纱速传感器7所固有的检测特性的偏差的影响,修正各纱速传感器7输出的信号(纱速信息),通过这样能够计算出精度高的纱速。
上述修正机构具备修正信息设定器41和各络纱单元1所具备的纱速传感器7以及定序器12。该设定器41在控制装置40中。该设定器41分别给各络纱单元1的定序器12发送用来修正各纱速传感器7检测纱速的检测值的修正信息。这些修正信息为消除各纱速传感器7所固有的检测特性引起的偏差(各纱速传感器7所固有的误差)的影响的信息。各纱速传感器7在检测相同的纱速时,由于各纱速传感器7所固有的检测特性的差异,各纱速的检测值不同。因此,通过用修正信息修正各纱速的检测值,在各纱速传感器7检测相同的纱速时,各纱速的修正值被全部均匀化。
并且,各定序器12用设定器41发送来的修正信息修正与该定序器12相对应的纱速传感器7输出的纱速的检测值,计算出纱速的修正值。接着,定序器12根据该纱速的修正值计算出卷绕卷装4上的纱线长度。
上述修正信息具体为以下信息。例如,在由于纱速传感器7的检测特性纱速的检测值大到纱速的真值的100.1%大小时,通过将检测值-0.1%(100.0/100.1倍)进行修正。此时,用设定器41向定序器12发送-1%这一修正信息作为与修正有关的信息。详细为,该修正信息包含用“%”表示的、表示放大或衰减信号的意思的信息以及规定放大或衰减的大小为“-1”这个量的信息。并且,纱速传感器7的真值与检测值的误差并不仅限于以放大或衰减的形式(%的不同)产生偏差,有时也会与纱速无关产生一定值的偏差或以与纱速相对应的变量产生。例如,在纱速为1000m/分的情况下,与纱速的检测值相对应的输出信号的电压值产生+0.1mV的偏差,在800m/分钟的情况下该电压值产生-0.05mV的偏差。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设定器41向定序器12发送与纱速相对应的误差信息,并将例如由纱速和误差的大小构成的表作为修正信息发送给定序器12。
另外,纱速的真值用例如实验性地卷绕纱线形成样本卷装,由该实际形成的样本卷装中的纱线长度和形成它所需要的时间反算求得的纱速代替。并且,实际形成的样本卷装中的纱线长度可以通过测量解开该样本卷装获得的纱线长度确定。并且,在反算纱速的过程中,使用满卷的卷绕卷装4由于该卷绕卷装4的纱线量多,因此困难。而且在卷绕该满卷卷绕卷装4时纱速的控制图形(纱速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不一定,存在接头等分割,因此精度良好地反算纱速困难。
即,修正信息相当于用纱速的检测值导出纱速的修正值的函数。如果假设纱速的检测值为VDi、纱速的修正值为VCi、相当于修正信息的是以纱速的检测值为变量的函数f(VCi,Ci)的话,则它们之间存在公式1的关系。在有n个络纱单元1的情况下,i为1~n中的任何一个数。并且,Ci为函数f的系数,每个纱速传感器7取不同的值。另外,由于检测值与真值(修正值)的对应关系在各纱速传感器7中一样,因此在各修正信息中,函数的基本形式是一样的。
(公式1)VCi=f(VDi,Ci)
在上述例的纱速的检测值是纱速的真值的100.1%大小的情况下,相当于修正信息的函数为f=100/100+Ci中Ci=0.1时的情况。各纱速传感器7中Ci的值不同。
尤其是相当于函数f的部分可以预先存储到定序器12内的存储装置12b中,作为从设定器41发送给各定序器12的信息可以只是确定系数Ci的信息。在上述例(纱速的检测值是纱速的真值的100.1%大小的情况下)中,设定器41给各定序器12发送相当于系数Ci的-1、0、+2等信息。
并且,定序器12根据纱速的修正值算出纱线的长度。当假设纱线3的检测时间为Ti、在该检测时间内行进的纱线的长度为Li,则与修正值VCi之间存在公式2的关系。i与公式1一样,当有n个络纱单元1时,为1~n中的任意一个数。
(公式2)
通过以上的结构,即使各纱速传感器7因检测特性存在偏差,各定序器12也根据上述修正信息修正纱速的检测值,计算出消除了各纱速传感器7之间的偏差的纱速的修正值。并且,各络纱单元1中形成的卷绕卷装4上的纱线长度在定序器12中被适当地计算出。因此,络纱机100可以进行使各络纱单元1中形成的卷绕卷装4上的纱线长度在满卷时均匀的纱线3的络纱。
下面说明设定上述修正信息的方法。第一方法为根据上述各纱速传感器7出厂检验时检测到的检测特性设定上述修正信息。更详细为,确定各纱速传感器7的真值与检测值之间的误差,修正该误差地设定修正信息。第二方法为通过将用解开实验性地卷绕的样本卷装获得的纱线长度计算出的实际平均纱速与用纱速传感器7的检测值计算出的检测平均纱速进行比较,导出对应关系地设定上述修正信息。
下面说明第一设定方法。在纱速传感器7从生产工厂出厂时实施各纱速传感器7的性能检验。通过该性能检验检测出各纱速传感器7的纱速的检测值与纱速的真值之间的误差。这样,由于检测出了各纱速传感器7的真值与检测值之间的绝对差(误差),因此当然能够确定不同的纱速传感器7之间的相对误差(各纱速传感器7的偏差)。因此,能够设定修正由该性能检验获得的真值与检测值之间的误差的修正信息。第一方法将这样获得的修正信息存储到设定器41中,发送给各定序器12。
下面说明第二设定方法。首先,在各络纱单元1中卷绕用于获得纱速的修正信息的实验用样本卷装。这里,能够确定形成该样本卷装所需要的时间(卷绕时间)。并且,形成该样本卷装的纱线的长度可以通过解开该样本卷装测量。为了使该测量容易,使该样本卷装的满卷时的纱线量比一般的卷绕卷装4的满卷时的纱线量小。然后,由样本卷装的纱线长度和样本卷装的卷绕时间计算出形成该样本卷装时的实际的平均纱速。另外,将在上述卷绕时间卷绕该样本卷装时获得的用纱速传感器7检测到的纱速的检测值进行平均,计算出平均纱速。虽然该平均纱速相当于形成样本卷装时的纱速的平均值,但毕竟是根据纱速传感器7的检测值计算出的值。因此,由于上述检测特性产生的误差的影响,该检测到的平均纱速与实际的平均纱速存在差异。因此,通过比较该实际的平均纱速与检测到的平均纱速,能够导出对应关系。通过卷绕更多的样本卷装进行这种比较,能够提高这种对应关系的导出精度。而且,可以根据该导出的对应关系设定上述修正信息。例如,当某个络纱单元1中检测到的平均纱速的大小只比实际的平均纱速的大小大0.1%时,发送给该络纱单元1的定序器12的修正信息为-1%。第二设定方法将这样获得的修正信息存储到设定器41中发送给各定序器12。
以上的设定方法通过设定修正信息确定各纱速传感器7的检测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因此,能够使各定序器12检测到的纱线长度与实际生产的卷绕卷装4的纱线长度一致,能够提高纱线长度的检测精度。

Claims (3)

1.一种纤维机械,具备多个纤维加工单元,所述纤维加工单元具备:卷绕纱线形成卷装的卷绕装置、检测行进的上述纱线的纱速的纱速传感器、以及根据该纱速传感器的检测值计算出由上述纱线形成的上述卷装中纱线的长度的纱长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与上述各纱速传感器相对应的修正信息发送给上述各纱长计算装置的设定器;上述各纱长计算装置计算出根据上述修正信息修正了上述各纱速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各纱速的修正值,根据这些各纱速的修正值计算出上述各卷装中的纱线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各纱速传感器在出厂检验时检测出的检测特性,设定上述各修正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机械,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纤维加工单元中,通过比较实际的平均纱速与基于检测的平均纱速导出对应关系,来设定上述各修正信息,根据解开实验性卷绕的样本卷装而得到的纱线长度和形成该样本卷装所需要的卷绕时间,算出所述实际平均纱速,通过在上述卷绕时间平均在该样本卷装形成过程中由上述纱速传感器检测到的上述纱速的检测值而得到所述基于检测的平均纱速。
CNA2006101395494A 2005-11-16 2006-09-26 纤维机械 Pending CN19663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32037A JP2007137571A (ja) 2005-11-16 2005-11-16 繊維機械
JP332037/2005 2005-11-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6379A true CN1966379A (zh) 2007-05-23

Family

ID=37755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395494A Pending CN1966379A (zh) 2005-11-16 2006-09-26 纤维机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787936A3 (zh)
JP (1) JP2007137571A (zh)
CN (1) CN196637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6831A (zh) * 2009-03-03 2010-09-0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3010843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502127A (zh) * 2011-04-19 2014-01-0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自动络纱机及纤维机械
CN106276400A (zh) * 2015-06-25 2017-01-04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优化交叉卷绕络筒机的工位上生产的交叉卷绕筒子的厚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45238A (zh) * 2020-07-28 2020-11-17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丝束规格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0083B2 (ja) 2020-12-10 2024-04-02 ローレルバンクマシン株式会社 紙幣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10178A1 (de) * 2003-03-08 2004-09-16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essen der Garngeschwindigkeit
DE10342391A1 (de) * 2003-09-13 2005-04-07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essen der Garngeschwindigkeit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6831A (zh) * 2009-03-03 2010-09-0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1826831B (zh) * 2009-03-03 2014-04-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纤维机械
CN103502127A (zh) * 2011-04-19 2014-01-0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自动络纱机及纤维机械
CN103502127B (zh) * 2011-04-19 2016-06-2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装置、自动络纱机及纤维机械
CN103010843A (zh) * 2011-09-21 2013-04-03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0843B (zh) * 2011-09-21 2016-12-2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6276400A (zh) * 2015-06-25 2017-01-04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优化交叉卷绕络筒机的工位上生产的交叉卷绕筒子的厚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45238A (zh) * 2020-07-28 2020-11-17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丝束规格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37571A (ja) 2007-06-07
EP1787936A2 (en) 2007-05-23
EP1787936A3 (en) 2009-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6379A (zh) 纤维机械
CN1319833C (zh) 纱线卷取机
CN103569794B (zh)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CN1094461C (zh) 用来卷绕连续输入长丝的方法和卷绕装置
CN103569796B (zh) 纱疵检测装置及卷绕装置
CN104229555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365944A (zh) 纱条加工装置、方法及具有质量表示功能的卷取卷装
EP2671983B1 (en)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yarn winding method
CN102381590A (zh) 纱线移动信息取得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JP5846000B2 (ja) 糸走行情報取得装置
CN103569780B (zh) 驱动状态检测装置、卷绕单元、卷绕机、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263670C (zh) 用来卷绕卷装的方法和装置
JP3731864B2 (ja) ワイヤーソーにおけるワイヤー走行制御方法
CN1656003A (zh) 用于将连续送进的线在一个筒管上卷绕成一个线筒的方法及卷绕机
CN1263668C (zh) 一根连续送入的纱线的卷绕方法
CN104129681B (zh) 纱线卷绕机
EP1795478B1 (en) Textile machine
JP4343633B2 (ja) 糸状物の巻取り方法及び装置
CN1251951C (zh) 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和装置以及纱线卷装的使用方法
CN101962136B (zh) 横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CN104562335B (zh) 纤维机械
CN104860125B (zh) 纱线贮存装置、纱线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JP2013203518A (ja) 糸走行情報取得装置
CN1201752A (zh) 纺丝卷取机
CN103010842B (zh) 纱线卷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