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0125B - 纱线贮存装置、纱线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 Google Patents

纱线贮存装置、纱线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60125B
CN104860125B CN201510035522.XA CN201510035522A CN104860125B CN 104860125 B CN104860125 B CN 104860125B CN 201510035522 A CN201510035522 A CN 201510035522A CN 104860125 B CN104860125 B CN 1048601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ontact surface
storage device
spun
extract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355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60125A (zh
Inventor
上田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60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0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60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60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1/00Forwar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1/20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during forwarding, e.g. for buffer storage
    • B65H51/22Reels or cages, e.g. cylindrical, with storing and forwarding surfaces provided by rollers or ba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纱线贮存装置、具备该纱线贮存装置的纱线卷取单元以及具备该纱线卷取单元的纱线卷取机。纱线摘除杆(28)具有能够与细纱(10)接触的接触面(30),并且能够使该接触面(30)在待机位置与纱线摘除位置之间移动,通过使该接触面(30)移动至上述纱线摘除位置而从挂纱部件(22)将细纱(10)摘除。接触面(30)具有第1部分(31)和在该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上位于相比上述第1部分(31)靠下游的第2部分(32)。在使接触面(30)移动至上述纱线摘除位置后的状态下,第1部分(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比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下游侧端部(21a)靠纱线的行进方向的下游的位置。

Description

纱线贮存装置、纱线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利用旋转的挂纱部件将纱线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的周围而进行贮存的纱线贮存装置中,用于将纱线从挂纱部件摘除的纱线摘除部件的形状。
背景技术
细纱机等纱线卷取机有时具备暂时贮存所卷绕的纱线的纱线贮存装置。在日本特开2013-6789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这样的纱线贮存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纱线贮存装置具备在周围卷绕并贮存纱线的纱线贮存罗拉。当该纱线贮存装置具备用于将纱线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的周围的挂纱部件。挂纱部件形成为能够勾挂纱线的形状。处于勾挂有纱线的状态的挂纱部件与纱线贮存罗拉一体地旋转,由此,纱线被卷取在该纱线贮存罗拉的周围。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纱线贮存装置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将纱线从挂纱部件摘除的纱线摘除杆。专利文献1的纱线摘除杆构成为能够以摆动轴为中心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上下摆动。纱线摘除杆设置成:当其位于下降位置时,该纱线摘除杆不与纱线通道接触。通过使纱线摘除杆移动至上升位置,能够利用纱线摘除杆将勾挂于挂纱部件的纱线推起并将该纱线从挂纱部件摘除。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若利用纱线摘除杆将纱线推起的位置过低,则无法将纱线摘除。若利用纱线摘除杆将纱线推起的位置过高,则纱线的举动变得不稳定,结果存在无法将纱线从纱线摘除部件摘除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纱线从挂纱部件可靠地摘除的纱线摘除杆的结构。
根据本申请发明的观点,纱线贮存装置具备纱线贮存罗拉、挂纱部件、以及纱线摘除部件。上述纱线贮存罗拉以在周围卷绕有行进的纱线的状态旋转。上述挂纱部件能够与上述纱线贮存罗拉一体地旋转,且能够对上述纱线进行引导。上述纱线摘除部件具有能够与上述纱线接触的接触面,并且能够使上述接触面在待机位置与纱线摘除位置之间移动,通过使该接触面移动至上述纱线摘除位置而从上述挂纱部件将纱线摘除。上述接触面具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在上述接触面从上述待机位置朝上述纱线摘除位置移动的方向上,上述第1部分位于相比上述第2部分靠上游的位置。使上述接触面移动至上述纱线摘除位置后的状态下的上述第1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比上述纱线贮存罗拉靠上述纱线的行进方向的下游的位置。
这样,在纱线摘除部件的接触面设置有在该接触面移动的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的第1部分以及第2部分,因此能够根据纱线与该接触面接触的位置而使将该纱线推起的高度不同。由此,能够进行可靠的纱线摘除。通过使第1部分位于相比纱线贮存罗拉在纱线的行进方向上靠下游的位置,能够防止已由第1部分推起的纱线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
在上述的纱线贮存装置中,优选形成为:在上述纱线摘除部件的上述接触面上,上述第1部分和上述第2部分平滑地连接。
由此,能够使与第1部分接触的纱线顺利地移动至第2部分。因而,能够防止当纱线在接触面上从第1部分朝第2部分移动之际该纱线的举动变得不稳定的情况。
在上述的纱线贮存装置中,上述第1部分与无法从上述挂纱部件将上述纱线摘除的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对应地设置,上述第2部分与能够从上述挂纱部件将上述纱线摘除的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对应地设置。
如上所述,通过与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对应地设置第1部分,在无法将纱线摘除的区域,能够降低将该纱线推起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纱线过大地移动而变得不稳定的情况,且能够防止纱线的缠绕等不良情况。通过与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对应地设置第2部分,在能够将纱线摘除的区域,能够提高将该纱线推起的位置。由此,能够将该纱 线从挂纱部件可靠地摘除。
在上述的纱线贮存装置中,上述接触面配置成当位于上述待机位置时不与上述纱线接触。通过使上述接触面从该待机位置移动至上述纱线摘除位置,该接触面与上述纱线接触。
通过使得在待机位置处接触面不与纱线接触,纱线摘除部件不会对纱线的行进造成影响。通过使接触面从该待机位置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能够利用该接触面将纱线推起。
在上述的纱线贮存装置中,优选形成为:在上述接触面从上述待机位置朝上述纱线摘除位置移动的方向上,上述第1部分的上游侧端部与上述第2部分的下游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为10mm以上20mm以下。
通过在接触面的移动方向上增大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距离,能够提高纱线摘除的可靠性。但是,若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距离过大,则在使纱线从第1部分朝第2部分移动之际,无法使纱线顺畅地移动。因此,优选在接触面的移动方向上的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距离处于上述的范围。
根据本申请发明的其它观点,纱线卷取单元具备:上述的纱线贮存装置;供给纤维束的牵伸装置;对上述纤维束进行加捻而生成细纱的纺纱装置;以及卷取上述细纱的卷取装置。上述纱线贮存装置暂时贮存上述纺纱装置与上述卷取装置之间的上述细纱。
由此,能够使纱线贮存装置作为一种缓冲部发挥功能,能够消除由于纺纱装置的纺出速度与卷取装置的卷取速度因某种原因而不一致的情况下的不良情况(纱线的松弛等)。因而,在卷取装置中,能够稳定地卷取细纱。
根据本申请发明的其他观点,纱线卷取机具备多个上述的纱线卷取单元和在多个上述纱线卷取单元之间移动的作业台车,上述作业台车具有使上述接触面在上述待机位置与上述纱线摘除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源。
通过像这样在作业台车设置驱动源,无需在各纱线卷取单元设置单 独的驱动源。由此,能够廉价地构成纱线卷取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纺纱单元以及接头台车的侧视图。
图3是纱线贮存装置附近的立体图。
图4A是纱线贮存装置的主视图。
图4B是纱线贮存装置的侧视图。
图5A是示出锭翼位于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时的样子的主视图。
图5B是示出通过将细纱推起而将其从锭翼摘除时的样子的主视图。
图6A是示出锭翼位于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时的样子的主视图。
图6B是示出即便将细纱推起也无法将其从锭翼摘除的样子的主视图。
图7是对细纱在纱线摘除杆的接触面上移动的样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纱线贮存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纱线摘除杆的形状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利用接头台车进行的接头动作的样子的侧视图。
图11A是示出比较例的纱线贮存装置的俯视图。
图11B是示出在比较例的纱线贮存装置中将纱线推起的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纱线卷取机)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作为纱线卷取机的细纱机1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纱线卷取单元)2、以及接头台车(作业台车)3。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图4A和图4B、图5A和图5B、图6A和图6B、图11A和图11B分别仅称为图4、图5、图6、图11。
各纺纱单元2具备从上游朝下游依次配置的牵伸装置7、纺纱装置9、纱线贮存装置12以及卷取装置13。在本说明书中,当仅提到“上游”以及“下游”的情况下,意味着进行纺纱时的纤维束以及纱线的行进方向上的上游以及下游。各纺纱单元2利用纺纱单元9对从牵伸装置7输送来的纤维束8进行纺纱而生成细纱10,并利用卷取装置13将该细纱10卷取于筒管48的周围而形成卷装45。
牵伸装置7对纱条15进行拉伸而形成纤维束8。该牵伸装置7如图2所示从上游侧起依次具备后罗拉对16、第三罗拉对17、中罗拉对19、以及前罗拉对20这4个罗拉对。相对于中罗拉对19的各罗拉分别各设置一个龙带18。
在紧接着前罗拉20的下游侧配置有纺纱装置9。来自牵伸装置7的纤维束8被朝纺纱装置9供给。纺纱装置9对从牵伸装置7供给的纤维束8进行加捻而生成细纱10。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利用回旋空气流对纤维束8进行加捻的空气式的纺纱装置。
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侧配置有卷取装置13。卷取装置13具备被支承为能够绕支轴73摆动的摇架臂71。摇架臂71能够将用于卷绕细纱10的筒管48支承为能够旋转。
上述卷取装置13具备卷取滚筒72和横动装置75。卷取滚筒72与上述筒管48的外周面或者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而被驱动。横动装置75具备能够与细纱10卡合的横动导纱器76。卷取装置13一边利用省略图示的驱动装置使横动导纱器76往复移动一边利用省略图示的电动马达驱动卷取滚筒72。由此,卷取装置13使与卷取滚筒72接触的卷装45 旋转,一边使细纱10横动一边进行卷取。
在纺纱装置9与卷取装置13之间设置有纱线贮存装置12。如图2所示,纱线贮存装置12具备纱线贮存罗拉21和驱动该纱线贮存罗拉21旋转的电动马达25。
纱线贮存罗拉21是在外周面卷绕有细纱10的状态下被旋转驱动的罗拉状的部件。由此,能够将行进的细纱10卷绕于该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而暂时贮存。通过像这样将细纱10暂时贮存于纱线贮存装置12,能够使该纱线贮存装置12作为一种缓冲部发挥功能。由此,能够消除纺纱装置9处的纺纱速度和卷取装置13处的卷取速度因某种原因而不一致的情况下的不良情况(例如细纱10的松弛等)。
在纺纱装置9和纱线贮存装置1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清纱器(纱线质量测定器)52。由纺纱装置9纺出的细纱10在被纱线贮存装置12卷绕之前在上述清纱器52通过。清纱器52利用省略图示的光学式传感器监视行进的细纱10,当检测到细纱10的纱疵(细纱10的粗细等存在异常的部位)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朝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发送。清纱器52也可以具备静电电容式传感器,也可以作为纱疵而检测是否存在包含于细纱10的异物。
接头台车3能够沿纺纱单元2所排列的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移动。如图1以及图2所示,接头台车3具备捻接器(接头装置)43以及纱线捕捉部件44、46。当在某一纺纱单元2发生断头或者纱线切断时,接头台车3移动至该纺纱单元2。进而,接头台车3利用纱线捕捉部件44、46吸引并捕捉断开的细纱10的纱头,并且将当该纱头朝捻接器43引导。捻接器43将被引导来的纱头彼此连接(接头动作)。图10中示出进行由该捻接器43进行的接头动作时的样子。
接着,参照图2、图3以及图4等对纱线贮存装置12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纱线贮存装置12除了具备上述的纱线贮存罗拉21之外,还具备挂纱部件22、下游侧导纱器26、以及纱线摘除杆(纱线摘除部件)28。
挂纱部件22设置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下游侧端部21a。在纱线贮 存装置12中,细纱10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周围并行进,因此,严格来说,细纱10呈螺旋状地行进。在本说明书中,在与纱线贮存装置12相关的说明中,在提到“细纱10的行进方向”的情况下,是指呈螺旋状地行进的细纱10的行进方向中的、朝向与纱线贮存罗拉21的轴线平行的分量的方向。例如,在图4B中,“细纱10的行进方向”是朝左方向(以粗线的箭头示出的方向)。
挂纱部件22具备锭翼轴33和锭翼38。
锭翼轴33构成为能够以基端部为中心绕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轴而相对于该纱线贮存罗拉21相对旋转。锭翼轴33和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轴之间被赋予规定的阻力转矩。因而,只要未对锭翼轴33施加胜过上述阻力转矩的力,则挂纱部件22与纱线贮存罗拉21一体地旋转。
锭翼38固定在锭翼轴33的前端。锭翼38形成为能够对细纱10进行引导(勾挂)的形状。更具体而言,锭翼38形成为钩状(钩子状)。如图4A所示,当沿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钩状的锭翼38的前端38a朝向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
如图4B所示,当沿与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钩状的锭翼38的前端38a朝向细纱10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锭翼38的前端38a位于相比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下游侧端部21a靠上游侧的位置。
能够利用以这种方式形成的锭翼38对行进的细纱10进行引导。在细纱10被锭翼38引导的状态下,通过挂纱部件22与纱线贮存罗拉21一体地旋转,能够将细纱10卷绕于该纱线贮存罗拉21的周围。
当对挂纱部件22施加有胜过上述的阻力转矩的力的情况下,挂纱部件22相对于纱线贮存罗拉21相对旋转。由此,对细纱10进行引导的锭翼38相对于纱线贮存罗拉21相对旋转,因此,能够从该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下游侧端部21a将细纱10拉出。
下游侧导纱器26配置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稍稍下游侧。下游侧导纱器26限制因旋转的锭翼38而摇摆的细纱10的轨道。由此,下游侧导纱器26使下游侧的细纱10的行进路径稳定并对细纱10进行引导。
如图3所示,纱线摘除杆28形成为具有大致水平地配置的细长接触面30的大致L字型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纱线摘除杆28具有将薄板部件切割成规定形状并适当地折弯而形成的形状。接触面30由上述薄板部件的端面部分构成,该接触面30的宽度是恒定的。
纱线摘除杆28的基部由摆动轴29支承。通过纱线摘除杆28以上述摆动轴29为中心转动,能够使接触面30在图4中以实线所示的待机位置和图4中以点划线所示的纱线摘除位置移动。将接触面30从待机位置朝纱线摘除位置移动的方向称为该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参照图4)。
如图4B所示,接触面30配置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下游侧端部21a的附近。当接触面30位于待机位置时,纱线摘除杆28处于不与细纱10的纱线通道接触的状态。通过从该状态起使纱线摘除杆28转动而使接触面30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能够将细纱10从锭翼38摘除。纱线10从锭翼38脱离的样子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纱线摘除杆28由省略图示的弹簧部件施力,由此,接触面30被保持在待机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纱线摘除杆28由接头台车3所具备的驱动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气缸49)驱动。如图10所示,通过接头台车3使气缸49的气缸杆前进,气49推压纱线摘除杆28。由此,纱线摘除杆28转动,从而接触面30从待机位置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结果,能够将纱线10从锭翼38摘除。
通过接头台车3使气缸49的气缸杆后退,借助上述弹簧部件的作用力,纱线摘除杆28朝原来的位置转动,接触面30返回待机位置。由此,细纱10再次被锭翼38引导。
根据上述的结构,接头台车3在上述的接头动作时能够适当地控制纱线摘除杆28的转动,因此能够在任意的时机从锭翼38将细纱10摘除,且能够在任意的时机开始由锭翼38进行的对细纱10的引导。由此,接头台车3能够适当地进行接头动作。接头动作时的纱线摘除杆28的控制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接头台车3具备用于使纱线摘除杆28转动的驱动源(气49)。因而,在各纺纱单元2,并未设置用于使纱线摘除杆28转动的驱动源。由此,能够廉价地构成纺纱单元2,能够降低细纱机1整体的成本。
接着,对利用纱线摘除杆28从锭翼38将细纱10摘除的样子进行说明。
若使纱线摘除杆28朝接触面30从待机位置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的方向(移动方向)转动,则该接触面30与锭翼38下游侧的细纱10(锭翼38与下游侧导纱器26之间的细纱10)接触。在使细纱10与该接触面30接触的状态下,通过使纱线摘除杆28进一步转动,能够利用上述接触面30使细纱10朝纱线摘除位置(图4的上侧)移动。在以下的说明中,考虑到理解的容易度,有时将使细纱10朝纱线摘除位置移动的情况仅表现为“将细纱10推起”(但是,这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的表现,并非意图将使细纱10移动的方向限定为上方向)。
例如,在图5A中,当沿挂纱部件22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锭翼38的前端38a朝向纱线摘除位置(在图5A的情况下为上侧)。因而,通过从该状态起使纱线摘除杆28转动而使接触面30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并利用上述接触面30将细纱10推起,能够将该细纱10从锭翼38摘除(图5B的状态)。这样,当锭翼38的前端38a朝向纱线摘除位置(在图5B的情况下为上侧)时,通过使纱线摘除杆28转动而利用接触面30将细纱10推起,能够将该细纱10从锭翼38摘除。
然而,由于挂纱部件22与纱线贮存罗拉21一起旋转,因此锭翼38并不限于始终位于图5的位置。因而,锭翼38的前端38a所朝向的方向也各种各样。例如,在图6A中,当沿挂纱部件22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锭翼38的前端38a朝向待机位置(在图6A的情况下为下侧)。在该状态下,即便利用接触面30将细纱10推起,也无法将该细纱10从锭翼38摘除(图6B的状态)。例如,在图6B中,尽管利用接触面30将细纱10推起,该细纱10也保持勾挂于锭翼38的状态。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将通过挂纱部件22的旋转轴、且与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图5以及图6的上方向)平行的面假定为边界面A。将 当沿挂纱部件22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由边界面A划分的2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称为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将一个区域称为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是锭翼38的前端38a朝向纱线摘除位置(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的下游,即图5以及图6的上侧)的区域。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是锭翼38的前端38a朝向待机位置(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的上游,即图5以及图6的下侧)的区域。
当锭翼38处于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时,通过利用接触面30将细纱10推起,能够将该细纱10从锭翼38摘除(图5)。
当锭翼38处于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时,即便利用接触面30将细纱10推起,也无法将该细纱10从锭翼38摘除(图6)。但是,如上所述,挂纱部件22与纱线贮存罗拉21一起旋转,因此锭翼38始终移动。因而,当利用接触面30将细纱10推起时,无论锭翼38位于哪个位置,最终都能够将细纱10从锭翼38摘除。参照图7对该情形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7的(a)所示,当利用接触面30将细纱10推起时,在锭翼38处于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的情况下,细纱10无法从锭翼38脱离。在该情况下,该锭翼38在保持对细纱10进行引导的状态的情况下,伴随着挂纱部件22的旋转而如图7的(b)和(c)所示依次移动。
此时,借助移动的锭翼38,上述细纱10被朝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图7的左侧)拉拽。结果,如图7的(b)、(c)以及(d)所示,细纱10在接触面30上从第1部分31朝第2部分32移动。
进而,锭翼38在保持对细纱10进行引导的状态的情况下进入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图7的(d))。通过像这样锭翼38进入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锭翼38的前端38a朝向纱线摘除位置(图7的上侧),因此纱线10从该锭翼38脱离(图7的(d))。如上,当利用接触面30将细纱10推起时,即便锭翼38处于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最终也能够从锭翼38将细纱10摘除。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等所示,将接触面30中的、与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对 应的部分称为第1部分31,将与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对应的部分称为第2部分32。
第2部分32位于相比第1部分31靠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的下游(接近纱线摘除位置的位置,靠图5的上侧)的位置。反言之,第1部分31位于相比第2部分32靠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的上游(接近待机位置的位置,靠图5的下侧)的位置。
因而,当使接触面30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时,第2部分32能够将细纱10推起至比第1部分31高的位置。“高”“低”是指:沿纱线贮存罗拉21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将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图5以及图6的上方向)的下游侧(图5以及图6的上侧)称为上的情况下的高低(这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的表现,并非意图将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限定为上方向)。
由于以上述方式构成,因此,当锭翼38处于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时、和处于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时,能够使利用接触面30将细纱10推起的高度不同。
当锭翼38处于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时,能够利用第2部分32将细纱10推起至比较高的位置(参照图5B)。由此,能够将该细纱10可靠地从锭翼38摘除。
当锭翼38处于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时,即便将细纱10高高地推起,也无法将该细纱10从锭翼38摘除。当锭翼38处于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时,若细纱10过高地推起,则该细纱10的举动变得不稳定,存在成为缠绕于挂纱部件22等的不良情况的原因的顾虑。
如上所述,使第1部分31比第2部分32低。因而,当锭翼38处于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时,细纱10仅能够由第1部分31推起至比较低的位置(参照图6B)。由此,细纱10不会被推起至过高的位置。结果,能够防止细纱10的举动变得不稳定,能够将该细纱10缠绕于挂纱部件22等不良情况防范于未然。
如图3以及图4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接触面30中,第1部分31和第2部分32平滑地连接。换言之,接触面30形成为整体上呈曲面 状(弯曲状),形成为没有角部(棱角)。
如图7所示,当锭翼38处于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的情况下,细纱10由第1部分31推起。该细纱10通过被旋转的锭翼38拉拽而在接触面30上朝第2部分32(图7的左侧)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触面30中,将第1部分31和第2部分32平滑地连接,因此能够使细纱10在接触面30上朝第2部分32顺畅地移动。因而,能够防止当细纱10在接触面30上移动之际该细纱10的举动变得不稳定的情况。由此,当锭翼38进入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时,能够从该锭翼38可靠地将细纱10摘除(图7的(d))。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使接触面30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后的状态下,第2部分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比锭翼38的前端38a靠细纱10的行进方向的上游的位置。
如上所述,锭翼38形成为钩状以便能够勾挂细纱10,该锭翼38的前端38a朝向细纱10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参照图4A以及图8)。因而,为了从该锭翼38将细纱10摘除,需要使该细纱10移动至相比锭翼38的前端38a靠细纱10的行进方向的上游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使接触面30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时,第2部分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比锭翼38的前端38a靠细纱10的行进方向的上游的位置。由此,能够使由该第2部分32推起的细纱10移动至相比锭翼38的前端38a靠细纱10的行进方向的上游的位置。结果,能够将该细纱10从锭翼38可靠地摘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使接触面30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后的状态下,第1部分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比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下游侧端部21a靠细纱10的行进方向的下游的位置。
为了对该效果进行说明,在图11中示出比较例。如图11A所示,在该比较例中,在使接触面30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后的状态下,第1部分31的整个区域位于相比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下游侧端部21a靠细纱10的行进方向的上游的位置。
在图11的比较例中,在细纱10由该第1部分31推起后的情况下, 该第1部分31与锭翼38之间的细纱10通过与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在径向重叠的位置。因而,在该状态下,通过挂纱部件22旋转,上述细纱10被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周围(图11B所示的状态)。这样,在图11的比较例中,在利用第1部分31将细纱10推起时,存在该细纱10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情况,因此存在无法使该细纱10从锭翼38脱离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触面30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后的状态下,第1部分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比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下游侧端部21a靠细纱10的行进方向的下游的位置。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细纱10由第1部分31推起后的情况下,该第1部分31与锭翼38之间的细纱10不会在径向与纱线贮存罗拉21重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假设在利用第1部分31将细纱10抬起后的状态下挂纱部件22旋转,该细纱10也不会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周围(参照图7)。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防止由接触面30推起的细纱10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周围。由此,不会出现无法使细纱10从锭翼38脱离的情况,因此能够将该细纱10从锭翼38可靠地摘除。
在细纱10由第2部分32推起后的情况下,该细纱10立刻从锭翼38脱离,因此,不会出现该细纱10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21的周围的情况。因而,关于第2部分32,即便其位于相比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下游侧端部21a靠细纱10的行进方向的上游的位置也没有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使接触面30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后的状态下,第2部分32的整个区域位于相比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下游侧端部21a靠细纱10的行进方向的上游的位置。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纱线摘除杆28的形状加以研究,能够提高纱线摘除的可靠性。反言之,即便纱线摘除杆28的加工精度或用于驱动该纱线摘除杆28的结构(气缸49)的驱动精度低,也能够充分确保纱线摘除的可靠性。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以往相比,不要求纱线摘除杆28以及气缸49的精度。由此,能够廉价地构成纱线摘除杆28以及/或者气缸49,能够减少细纱机1整体的成本。
接着,对接触面30的形状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设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在图9中为上方向)上的、第1部分31的上游侧端部与第2部分32的下游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为L。
本申请发明,由于是基于通过使第2部分32比第1部分31高来提高将细纱10从锭翼38摘除之际的可靠性的技术思想,因此,若距离L过小则无法充分地得到发明的效果。
另一方面,如参照图7已经说明了的那样,在细纱10由第1部分31推起后的情况下,存在该细纱10在接触面30上从第1部分31朝第2部分32移动的情况。若从使细纱10从第1部分31朝第2部分32顺利地移动的观点出发,则无法过度增大距离L。
这样,距离L优选既不过小也不过大。根据本申请发明者的研究,距离L优选为10mm以上20mm以下,若为15mm则尤其合适。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距离L设为15mm。
如以上说明了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贮存装置12具备纱线贮存罗拉21、挂纱部件22、以及纱线摘除杆28。纱线贮存罗拉21在周围卷绕细纱10并旋转。挂纱部件22能够与纱线贮存罗拉21一体地旋转,且具有能够对细纱10进行引导的锭翼38。纱线摘除杆28具有能够与细纱10接触的接触面30。纱线摘除杆28能够使该接触面30在待机位置与纱线摘除位置之间移动,通过使该接触面30移动至上述纱线摘除位置而从挂纱部件22将细纱10摘除。接触面30具有第1部分31和第2部分32。在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上,第1部分31位于相比第2部分32靠上游的位置。使接触面30移动至上述纱线摘除位置后的状态下的第1部分31的至少一部分相比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下游侧端部21a位于细纱10的行进方向下游侧。
这样,在纱线摘除杆28的接触面30设置有在该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的第1部分31以及第2部分32。因而,能够根据细纱10与接触面30接触的位置而使将该细纱10推起的高度不同。由此,能够进行可靠的纱线摘除。并且,如上所述,通过使第1部分3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比纱线贮存罗拉21的下游侧端部21a靠下游的位置,能够防止由第1部分31推起后的细纱10再次卷绕于纱线贮存罗拉21。
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贮存装置12中,在纱线摘除杆28的接触面30上,第1部分31和第2部分32平滑地连接。
由此,能够使与第1部分31接触的细纱10顺利地移动至第2部分32。因而,能够防止细纱10在接触面30上从第1部分31朝第2部分32移动之际该细纱10的举动变得不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贮存装置12中,第1部分31与无法从挂纱部件22将细纱10摘除的、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对应地设置。第2部分32与能够从挂纱部件22将细纱10摘除的、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对应地设置。
如上所述,通过与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对应地设置第1部分31,在不能将细纱10摘除的区域,能够降低将细纱10推起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细纱10过大地移动而变得不稳定,能够防止该细纱10的缠绕等不良情况。通过与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对应地设置第2部分32,在能够将细纱10摘除的区域,能够提高将该细纱10推起的位置。由此,能够将细纱10从挂纱部件22可靠地摘除。
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贮存装置12中,接触面30配置成当位于待机位置时不与细纱10接触。通过使接触面30从该待机位置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该接触面30与细纱10接触。
通过使得在待机位置接触面30不与细纱10接触,纱线摘除杆28不会对细纱10的行进施加影响。通过使接触面30从该待机位置移动至纱线摘除位置,能够利用该接触面30将细纱10推起。
在本实施方式的纱线贮存装置12中,在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上,第1部分31的上游侧端部与第2部分32的下游侧端部之间的距离L为15mm。
本实施方式的纺纱单元2具备:纱线贮存装置12;供给纤维束8的牵伸装置7;对纤维束8进行加捻而生成细纱10的纺纱装置9;以及卷取细纱10的卷取装置13。纱线贮存装置12暂时贮存纺纱装置9与卷取装置13之间的细纱10。
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且具备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2移动的接头台车3。接头台车3具有使接触面30在待机位置与纱线摘除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源(气缸49)。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按照以下的方式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线摘除杆28由薄板部件构成,因此接触面30的宽度是恒定的。但是,纱线摘除杆28并不限于薄板部件,能够由合适的部件形成。在该情况下,接触面30的宽度也可以并不恒定。
纱线摘除部件(纱线摘除杆28)的形状并不限定于附图所示的形状。特别是在本申请发明的纱线摘除部件中,重要的是与细纱10接触的接触面30具有第1部分31和位于比该第1部分31高的位置的第2部分32,其他部分的形状并无任何限定,能够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线摘除杆28形成为以摆动轴29为中心转动的结构。因而,接触面30呈圆弧状地移动。但是,接触面30的移动方向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接触面30呈直线状地移动。
如图4A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纱线贮存罗拉21从下游侧观察被朝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但是,也可以被朝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但在该情况下,锭翼38的前端38a所朝向的方向与图4A相反。因而,在该情况下,纱线摘除杆28的形状也与图4A左右相反。
纺纱单元2的结构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在纺纱装置9与纱线贮存装置12之间设置通过在夹着细纱10的状态下被旋转驱动而输送该细纱10的输出罗拉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头台车(作业台车)3具备用于使纱线摘除杆28的接触面30移动的驱动源(气缸49),但是,代替于此、或者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各纺纱单元2设置驱动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设置驱动源的作业台车是接头台车3。但是,也可以将驱动源设置于相对于多个纱线卷取单元移动的其他种类的作业台车。例如,也可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接头台车3、或者除此 之外在纱线卷取机设置落纱台车,并将驱动源设置于该落纱台车。落纱台车是指如下的作业台车,即,该落纱台车构成为:当在某一纱线卷取单元的卷取装置13中卷装45完成的情况下,将该卷装45从上述卷取装置13取下,并且朝该卷取装置13供给新的(空的)筒管48。
本申请发明的纱线贮存装置并不限于纺纱单元,也能够在需要暂时贮存纱线的其他种类的纤维机械中采用。
本申请发明的纱线贮存装置所贮存的“纱线”并不特别限定于细纱,广泛包含例如粗纱线等的纱线状的纱。
接头台车3以及或者落纱台车也可以与纺纱单元2的数量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Claims (7)

1.一种纱线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贮存装置具备:
纱线贮存罗拉,该纱线贮存罗拉以在周围卷绕有行进的纱线的状态旋转;
挂纱部件,该挂纱部件能够与所述纱线贮存罗拉一体地旋转,且能够对所述纱线进行引导;以及
纱线摘除部件,该纱线摘除部件具有能够与所述纱线接触的接触面,并且能够使所述接触面在待机位置与纱线摘除位置之间移动,通过使该接触面移动至所述纱线摘除位置而将所述纱线从所述挂纱部件摘除,
所述接触面具有第1部分和第2部分,
在所述接触面从所述待机位置朝所述纱线摘除位置移动的方向上,所述第1部分位于相比所述第2部分靠上游的位置,
在使所述接触面移动至所述纱线摘除位置后的状态下的所述第1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相比所述纱线贮存罗拉靠所述纱线的行进方向的下游的位置,
所述第1部分与无法从所述挂纱部件将所述纱线摘除的不能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对应地设置,
所述第2部分与能够从所述挂纱部件将所述纱线摘除的能够进行纱线摘除的区域对应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纱线摘除部件的所述接触面上,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平滑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面配置成当处于所述待机位置时不与所述纱线接触,
通过使所述接触面从所述待机位置移动至所述纱线摘除位置,所述接触面与所述纱线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触面从所述待机位置朝所述纱线摘除位置移动的方向上,所述第1部分的上游侧端部与所述第2部分的下游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为10mm以上2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贮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触面从所述待机位置朝所述纱线摘除位置移动的方向上,所述第1部分的上游侧端部与所述第2部分的下游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为10mm以上20mm以下。
6.一种纱线卷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卷取单元具备: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贮存装置;
供给纤维束的牵伸装置;
对所述纤维束进行加捻而生成细纱的纺纱装置;以及
卷取所述细纱的卷取装置,
所述纱线贮存装置暂时贮存所述纺纱装置与所述卷取装置之间的所述细纱。
7.一种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卷取机具备多个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取单元,
所述纱线卷取机具备相对于多个所述纱线卷取单元移动的作业台车,
所述作业台车具有使所述接触面在所述待机位置与所述纱线摘除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源。
CN201510035522.XA 2014-02-25 2015-01-23 纱线贮存装置、纱线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Active CN1048601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4718A JP2015161032A (ja) 2014-02-25 2014-02-25 糸貯留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機
JP2014-034718 2014-0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60125A CN104860125A (zh) 2015-08-26
CN104860125B true CN104860125B (zh) 2019-06-14

Family

ID=52423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35522.XA Active CN104860125B (zh) 2014-02-25 2015-01-23 纱线贮存装置、纱线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910507B1 (zh)
JP (1) JP2015161032A (zh)
CN (1) CN104860125B (zh)
IN (1) IN2015DE0018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65898A (ja) * 2015-09-30 2017-04-0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掛け部材、糸貯留装置、及び糸巻取機
BE1025486B1 (nl) * 2017-12-20 2019-03-15 Gilbos N.V. Buffermethode en systeem voor alternerend getwiste gare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14003A1 (fr) * 1998-09-04 2000-03-16 Toray Industries, Inc.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nroulement de fibres synthetiques et procede d'utilisation d'un paquet de fils
JP4048902B2 (ja) * 2002-10-07 2008-02-20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の糸弛み取り装置
JP2008105755A (ja) * 2006-10-23 2008-05-08 Murata Mach Ltd 電磁式テンサーを組み込んだ糸弛み取り装置
JP2010174405A (ja) * 2009-01-29 2010-08-12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端捕捉案内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紡績機
JP2010180007A (ja) * 2009-02-04 2010-08-19 Murata Machinery Ltd 糸処理方法及び紡績機
JP2011038189A (ja) * 2009-08-06 2011-02-24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及び糸貯留ローラに残留した紡績糸の除去方法
JP2011038225A (ja) * 2009-08-17 2011-02-24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JP5526885B2 (ja) * 2009-10-07 2014-06-1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ユニット
JP2013067874A (ja) * 2011-09-20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装置
JP2013067891A (ja)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JP2013067883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 Ltd 糸巻取機
JP2013067484A (ja) * 2011-09-21 2013-04-18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JP2013253359A (ja) * 2012-06-08 2013-12-19 Murata Mach Ltd 紡績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61032A (ja) 2015-09-07
CN104860125A (zh) 2015-08-26
EP2910507A1 (en) 2015-08-26
IN2015DE00187A (zh) 2015-08-28
EP2910507B1 (en)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3112B (zh) 纺纱机
CN102126647B (zh) 落纱装置
CN101994176B (zh) 纺纱机械
CN103014942B (zh) 纺纱机
CN101994175B (zh) 纺纱机械以及残留于纱线贮存罗拉的细纱的除去方法
JP5287992B2 (ja) 糸巻取装置
CN104816981B (zh) 筒管安装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CN101994174A (zh) 纺纱机械
CN1030108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2249120B (zh) 制造管纱的方法
CN101469468A (zh) 纺纱机械
CN104828648B (zh)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103827366B (zh) 纺纱机、卷绕装置及纤维机械
CN104210894A (zh) 纱线卷取机
CN104860125B (zh) 纱线贮存装置、纱线卷取单元以及纱线卷取机
CN103014936A (zh) 纺纱机
CN101018900B (zh) 包芯纱纺纱机、包芯纱的芯线有无判断方法及包芯纱纺纱机的服务方法
JP2016194188A (ja) 少なくとも1つのリング精紡機と少なくとも1つの巻取り機とから成る複合システムを運転する方法並びに複合システム
CN103569780A (zh) 驱动状态检测装置、卷绕单元、卷绕机、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9384097B (zh) 从纱线中清除纱线瑕疵的装置
CN103898639A (zh) 纱线存积装置及纺纱单元
CN106241495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纺纱机械
CN105035856B (zh) 卷取滚筒、卷取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CN103898641A (zh) 纺纱机
CN105568453B (zh) 导纱器、芯纱供给装置及纺纱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