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51951C - 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和装置以及纱线卷装的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和装置以及纱线卷装的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1951C
CN1251951C CNB998019186A CN99801918A CN1251951C CN 1251951 C CN1251951 C CN 1251951C CN B998019186 A CNB998019186 A CN B998019186A CN 99801918 A CN99801918 A CN 99801918A CN 1251951 C CN1251951 C CN 12519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thread
carrier
syntheticfibres
transf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19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7538A (zh
Inventor
山口纯郎
铃木保
西城照章
中弘隆
园山克己
山下一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287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7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19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19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65H54/34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laying subsidiary winding, e.g. transfer 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8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 B65H54/34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laying subsidiary winding, e.g. transfer tails
    • B65H54/343Traversing devices; Package-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laying subsidiary winding, e.g. transfer tails when starting winding on an empty bobb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46Package drive 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46Package drive drums
    • B65H54/48Grooved 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5/00Securing material to cores or for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4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 B65H67/048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having winding heads arranged on rotary capstan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允许把纱线绕在一筒管上而毋需卷绕一包脚纱,对于粗细和所用润滑剂不同的纱线具有一高度成功的筒管到筒管的纱线转移率,还能防止尾纱松驰而分裂成单纤维,以及稳定和容易地形成一适当的尾纱长度。它不需要去除尾纱的工作,并能使卷绕过程稳定化。此目的能利用一种卷绕合成纤维的方法和装置来达到,其中纱线藉助一由一横动支轴导纱器,一横动装置,一接触压力辊,两根心轴,一个用来移动心轴的移动装置,和一个用来把纱线引入纱线保持部分把纱线握住的转移导纱器所组成的纱线卷绕装置来卷绕在一空筒管上。其中所述的纱线转移装置是由一上部纱线途径导纱器,一个下部纱线途径导纱器,以及分别以纱线运行方向设在空筒管的上游和下游位置上的表面包脚纱导纱器所组成。其特征在于:纱线被移出横动宽度,藉助上部纱线途径导纱器和下部纱线途径导纱器使纱线几乎保持平行于纱线保持部分,通过这两个导纱器中的至少一个来纱线压在空筒管上和移动到纱线保持部分,还在于:使纱线的保持点沿空筒管的旋转方向而相反于纱线运行方向而移动,还在于使纱线能从上部导纱器中自动脱开和移向横动中心而不会形成初始的直绕包脚纱,另外还在于:当纱线与横动导纱器啮合时便开始常规的卷绕。

Description

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和装置 以及纱线卷装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绕合成纤维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一种纱线卷装的使用方法。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很高的从筒管到筒管的纱线转移率把纱线围绕着一绕纱筒管进行卷绕的方法,它不需要先在所述的纱线卷装外部绕制一个以后要废除的直绕的纱尾包脚纱,以省略除去包脚纱的工作,还涉及一种与所述技术相同的以适当长度来形成纱尾而不使纱尾分裂的技术,另外还涉及一种用来防止纱线卷装的纱线端头从卷装表面滑下的技术,以及一种在使用纱线卷装(例如在织造或纱线加工等)时用来简单地实行纱尾捻接工作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般的具有一用来把纱线从一绕纱筒管自动转移到另一绕纱筒管上的机构的卷绕头可参照图1,2和3-7来说明。
图1表示一多根纱线卷绕头的概略前视图。图2是多根纱线卷绕头的概略侧视图。图3-7是按时间顺序来表示一根纱线从一纱线卷装自动转移到一空筒管上的动作过程的概略图。卷绕头1是由以下部件所组成:一个可转动地设置在机器外壳内的转塔板3,两根可旋转地设置在转塔板3内的心轴4,一个设置在其中一根心轴4上方的转移装置5,几个套装在心轴4上的空筒管16,一个当与绕在筒管上的纱线接触时给纱线施以一预定的面压力的接触压辊6,一个设在接触压辊6上方的上部纱线转移机构7,一个设在两根心轴4之间的用来控制从绕制的纱线筒管17转移到空筒管16的纱线途径的纱线途径控制机构8,以及一个设在空筒管16与纱线途径控制机构8之间用来把纱线卷绕在空筒管16上的下部纱线转移机构12。上部纱线转移机构7是由一沿横动导纱器的横动方向而移动的用来把纱线在相应的常规横动区外移动到包脚纱位置和纱尾卷绕位置的移动导纱器9,和一个用于这些动作的驱动装置(图中未表示)所组成。纱线途径控制机构8是由一用来控制纱线途径以免当空筒管16在备用位置移向卷绕位置时纱线同空筒管的外周表面相接触,以及一用来把纱线引导到卷绕在满卷装17纱线表面上的包脚纱位置的包脚纱导纱器11所组成。
下部纱线转移机构12是由用来把在纱线移动导纱器9与纱线途径控制导纱器10之间运动的纱线引导到与空筒管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并按空筒管16的轴向来移动纱线使设在空筒管16上的保持部分23把纱线握住的初始卷绕导纱器13,和用来使初始导纱器13在备用位置与卷绕位置之间移动的执行臂13′(图中未表示)所组成。
当上述的卷绕头用来把纱线从绕制的卷装17转移到空筒管16上时,首先把转塔板3以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使处于卷绕位置的纱线卷装移到备用位置,并把处于备用位置的空筒管移到卷绕位置。
此时如图3所示,纱线途径控制机构8(在图中未表示)的纱线途径导纱器10是与转塔板3(图中未示出)的旋转相连锁地使纱线从横动导纱器(图中未表示)中脱开,并控制和支持纱线途径以免纱线同空筒管的外周表面相接触。
然后,如图4所示,上部纱线转移机构7的移动导纱器9在相应的常规横动区外部承载着纱线,同时纱线途径控制机构8使纱线移向纱线卷装17的纱线表面上的包脚纱位置。
然后如图5所示,下部纱线转移机构12(图中未表示)的初始卷绕导纱器13移动到空筒管16与纱线途径控制机构8之间的空间内,结果由上部纱线转移机构7(图中未表示)的移动导纱器9和下部纱线转移机构8的表面包脚纱导纱器11在纱线途径中所控制的运行中的纱线被初始卷绕导纱器13带入与空筒管16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并按空筒管16的轴向而移动,从而被设在空筒管16一侧端部的圆周方向上的纱线保持部分23引入其中并握住,当纱线被握住后,由于满卷装17和空筒管16都是向纱线卷绕方向而转动,所以纱线在绕制的纱线卷装17与空筒管16之间被扯断,于是从纱线卷装17转移到空筒管16上。
然后如图6所示,由于纱线被移动导纱器9引导到空筒管16上的尾纱包脚纱位置,所以从纱线保持部分中出来的纱线被移动到空筒管16的外周表面上,并在预定的卷绕位置上形成尾纱包脚纱。
然后如图7所示,当预定长度的尾纱包脚纱绕完之后,由于纱线移动导纱器9向筒管的对面一端返回,所以纱线在形成其尾纱期间向横动区的中心而移动,并由横动导纱器(图中未表示)所接收而在横动过程中进行卷绕。
如上所述,在根据所示的传统卷绕方法和装置的纱线自动从筒管到筒管的转移中,在纱线转移到空筒管上以后,克服了使纱线移向横动区中心的力而把纱线支持在包脚尾纱位置上的上部纱线转移机构7的移动导纱器9使被空筒管16所保持的纱线直接在移动导纱器9下进行卷绕而无失误地形成包脚尾纱。结果,所形成的包脚尾纱以后仍必须去掉,这是一额外的工作负担。
除了上述的装置外,日本专利公开昭62-280172,日本专利公报昭57-36233和日本专利公开平6-321424提出了其他转塔型式的自动卷绕头,但所有这些机器具有与上述同样的问题,因为在纱线被转移到空筒管上之后,纱线是克服了使它移向横动区中心的力而受到支持的,所以包脚尾纱是毫无失误而形成的。
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公开昭54-114674中还提出了一种并不形成包脚尾纱的卷绕装置。
但是利用此种装置来把纱线引入设于空筒管表面圆周方向上的纱线保持沟槽内的纱线途径是相对于纱线保持沟槽倾斜的。结果,纱线不能可靠地被握住,而且难以对各种不同物理性能和不同粗细的纱线获得高度成功的筒管到筒管的纱线转移率。
为了避免此问题,建议在把纱线引入沟槽时,把沟槽对于一设在空筒管下游位置用来支持纱线的紧固器形成一倾斜的角度,或者可把处于备用位置的心轴平行于它的轴线而移动,使纱线卷装的宽度到达备用位置时直接位于纱线保持沟槽的下面而无需使用纱线紧固器。这些方法能使把纱线引入保持沟槽的纱线途径保持与纱线保持沟槽平行。但是要形成一与纱线紧固器形成倾斜的方法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倾斜的沟槽部分上产生的摩擦力会降低卷绕张力,所以将降低成功的筒管到筒管的纱线转移率,而且移动心轴的方法也存在一问题,即设备变得复杂化而大大提高了设备成本。
另外,即使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来使纱线引入纱线保持沟槽的纱线途径保持与纱线保持沟槽相平行,仍存在一问题,即尾纱是松驰的。换句说,就是纱线分裂成单丝而不是成为一根整体的多丝。尾纱为什么会分裂的原因是由于被保持的纱线是立即以相反于其运行方向的方向而卷绕的,所以组分单丝互相具有不同的张力,另外还由于没有包脚尾纱,所以在张力上分散的尾纱便立即开始卷绕。尾纱分裂的卷装在尾纱捻接时将遇到困难。
另外,虽然没有包脚纱而不再需要以后的去除包脚尾纱的工作,但绕制成的纱线卷装的端头会从纱线卷装上滑落而准备绕在筒管的一端,因此以后仍必须把绕在筒管一端上的纱线去掉,总之,工作负担并未减轻,这是很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来把合成纤维卷绕在一空筒管上而不会在卷装外面形成初始直绕的而以后又要废除的包脚尾纱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各种具有不同物理性能和粗细的纱线能以一高度成功的筒管到筒管的纱线转移率来进行工作,以免以后的去除包脚尾纱的工作,从而保证一稳定的卷绕过程。
除了第一目的以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绕合成纤维的方法而不会造成尾纱松驰地分裂成单纤维,从而保证稳定和容易地形成一尾纱,它对于各种纱线在各种工作条件下均具有一适合于进行尾纱捻接的长度。因此使用卷装(例如织造或纱线加工等)时的尾纱捻接能有效地进行,而本发明正是企图提供一种能有效地进行尾纱捻接的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它所绕制的纱线卷装不会造成卷装的纱线端头从纱线卷装的表面上滑落。本发明企图提供一种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它能减少以后去除从表面上滑下并绕在筒管一端上的纱线端头的工作。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在使用卷装(例如织造,纱线加工等)时的尾纱捻接工作简单地进行。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本发明的纱线卷绕方法的构成如下所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来卷绕合成纤维的方法,其中纱线藉助一纱线卷绕装置卷绕在一空筒管上,纱线卷绕装置由以下部件组成:一个用来卷绕纱线的横动支轴导纱器,一个用来在卷绕之前使纱线横动的横动装置,一个用来给同它相接触的已卷绕的纱线施加一预定面压力的接触压辊,两根用来交替卷绕横动纱线的心轴,一个用来把纱线连续从处于卷绕侧的心轴转移到处于备用侧的心轴而使心轴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一个用来把纱线引入一纱线保持部分来握住纱线的纱线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的纱线转移装置由以下部件所组成:一个设在套装在卷绕侧心轴上的空筒管的上游的上部纱线转移机构,一个设在下游的下部纱线转移机构,以及一个用来控制延伸到移至备用侧的已绕制成的纱线卷装的纱线的纱线途径控制机构,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把纱线移出常规的横动区,使它藉助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下部纱线转移机构来保持纱线几乎与纱线保持部分相平行;藉助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下部纱线转移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来把纱线移动到纱线保持部分,并藉助于纱线保持部分将纱线握住和切断;使纱线的保持点沿空筒管的旋转方向而相反于纱线运行方向移动;使纱线自动从上部纱线转移机构中脱开而向横动的中心移动而无需形成初始直绕的包脚尾纱;以及当纱线同横动导纱器啮合时便开始进行常规的卷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卷绕合成纤维的方法,其中下部纱线转移机构是一初始的卷绕导纱器用来使纱线藉助于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纱线途径控制机构来同空筒管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并把纱线在空筒管的轴向移动,以便使纱线保持部分握住纱线。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其中上部纱线转移机构是由一个用来把纱线移出常规的横动区而让另一导纱器将它保持后仍返回其原来位置的纱线移动导纱器和一个用来暂时把所转移的纱线保持住的纱线保持导纱器所组成。
要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构成如下所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纤维的卷绕装置,其中纱线藉助一纱线卷绕装置卷绕在一空筒管上,纱线卷绕装置由以下部件组成:一个用来卷绕纱线的横动支轴导纱器,一个用来在卷绕之前使纱线横动的横动装置,一个用来给同它相接触的已卷绕的纱线施加一预定面压力的接触压辊,两根用来交替卷绕横动纱线的心轴,一个用来把纱线连续地从处于卷绕侧的心轴转移到处于备用侧的心轴而使心轴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一个用来把纱线引入一纱线保持部分来保持纱线的纱线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的转移装置由以下部件所组成:一个设在套装在卷绕侧心轴上的空筒管的上游的上部纱线转移机构,一个设在下游的下部纱线转移机构,以及一个用来控制延伸到移至备用侧的绕制成的纱线卷装的纱线的纱线途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纱线被移出常规的横动区,使它藉助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下部纱线转移机构来保持纱线几乎与纱线保持部分相平行;藉助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下部纱线转移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来把纱线移动到纱线保持部分,并藉助于纱线保持部分使纱线被握住和切断;还在于:纱线的保持点可按空筒管的旋转方向而与纱线的运行方向相反移动;还在于:纱线能自动从上部纱线转移机构中脱开使纱线移向横动的中心而无需形成初始直绕的包脚尾纱;以及当纱线同横动导纱器啮合时便开始进行常规的卷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合成纤维的卷绕装置,其中下部纱线转移机构是一初始的卷绕导纱器用来使纱线藉助于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纱线途径控制机构来同空筒管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并把纱线在空筒管的轴向移动,以便使纱线保持部分握住纱线。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纤维的卷绕装置,其中上部纱线转移机构是由一个用来把纱线移出常规的横动区而让另一导纱器将它握住后仍返回其原来位置的纱线移动导纱器,和一个用来暂时把所转移的纱线保持住的纱线保持导纱器所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现有技术的多纱线卷绕装置的概略前视图。
图2是表示一现有技术的多纱线卷绕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表示在现有技术中单根纱线转移动作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在现有技术中单根纱线转移动作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在现有技术中单根纱线转移动作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在现有技术中单根纱线转移动作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在现有技术中单根纱线转移动作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具有一纱线保持缝道的筒管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几个阻力导纱器相结合作为一控制尾纱长度的装置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阻力导纱器中之一用作横动控制导纱器的概略图。
图11是表示一具有螺纹沟槽的压力接触辊的概略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纱线转移动作的概略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纱线转移动作的概略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纱线转移动作的概略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纱线转移动作的概略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纱线转移动作的概略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周围的位置关系的概略前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周围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侧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概略前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21是用来说明当采用一个阻力导纱器来作为控制尾纱长度的情况下的前视图。
图22是相应于图21的前视图的一个侧视图,用来说明当采用一个阻力导纱器来作为一控制尾纱长度装置时的情况。
图23是表示在图21和2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所用的阻力导纱器的平面视图。
图24是用来说明采用两个阻力导纱器的情况下的前视图。
图25是相应于图24的前视图的一个侧视图,用来说明采用两个阻力导纱器时的情况。
图26是用来表示在图24和2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所用的其中一个阻力导纱器的平面视图。
图27是用来表示在图24和2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所用的另一个阻力导纱器的平面视图。
图28表示对尾纱长度的细调功能进行评价的例子。
图29是表示适用于按本发明方法所生产的纱线卷装的尾纱捻接工作的纱线切断剪刀的概略图。
兹参照图12-20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下:
图12-16表明从一绕制的纱线卷装自动转移到一空筒管上的动作过程的概略图。图17是表示靠近一上部纱线转移机构的部局概略前视图。图19是表示一转塔型多纱线卷绕装置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概略前视图。图20是表示同一装置的概略侧视图。首先,一个转塔板3被以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来使处于卷绕位置的已绕制的纱线卷装17移动到备用位置,而处于备用位置的空筒管则移动到卷绕位置。此时如图12所示,一个纱线控制机构8的控制导纱器10与转塔板(图中未表示)相连锁而使纱线从一横动导纱器(图中未表示)中以垂直于横动方向的方向而脱出,并对纱线途径进行控制和支持,以免纱线同空筒管16的外周表面相接触。
然后如图13所示,纱线通过一上部纱线转移机构7的一个移动导纱器9移出常规的横动密度,同时纱线控制机构8的一个表面包脚导纱器11使纱线途径移向已绕制成的纱线卷装17的纱线卷绕中的表面包脚纱位置。
然后如图14所示,移动导纱器9返回到其原来位置,与此同时,纱线由一设在上部纱线转移机构7中的保持导纱器15所接收,并被支持在一在空筒管16的表面上的圆周方向上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纱线保持部分23上。
然后如图15所示,一个下部纱线转移机构12(图中未表示)的初始卷绕导纱器13进入空筒管16与纱线途径控制机构8之间的空间,并且由保持导纱器15和纱线控制机构8的表面包脚导纱器11所控制在纱线途径内的运行纱线被初始卷绕导纱器13带入与空筒管16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并以空筒管的轴向而移动,将纱线以几乎平行于纱线保持部分23的方向引入空筒管16的纱线保持部分23之内,并予以握住。当纱线被保持后,由于绕制的纱线卷装17和空筒管16都是以纱线卷绕方向而旋转的,所以纱线在纱线卷装17与空筒管16之间被拉断,而使拉断的纱线从纱线卷装17转移到空筒管16上。
紧接着,被转移的纱线很快从保持导纱器15中脱开,并开始向横动中心移动。纱线为什么自动从保持导纱器15中脱出的原因在于,如图17所示,因为保持导纱器15是设置在与由卷绕装置在纱线转移后所卷绕的纱线途径B(虚线所示)不相交的位置上,而与转移之前的纱线途径则处于相交的位置上。
然后如图16所示,移向横动中心的纱线与-设置在纱线保持部分23与横动区之间的阻力导纱器18相接触,并在与横动中心相反的方向上受到一摩擦力而降低其移动速度,并在形成一预定长度的尾纱的过程中,纱线保持向横动中心的移动,最后由横动导纱器(图中未表示)所接收而进行横动和卷绕。
当应用本发明时,特别需要采用一转塔型的自动卷绕装置,另外还需要把本发明应用于高速卷绕。
纱线途径控制导纱器10也能由一独立的驱动机构来操作而不需同转塔板3进行连锁,并且对于纱线从横动导纱器中以垂直于横动方向的脱开,也可在压力接触辊6的上游设置一个纱线脱开导纱器。
用来使纱线同空筒管的外周表面相接触的装置也可设置在上部纱线转移机构7中,或者不采用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下部纱线转移机构也能使纱线同空筒管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只要空筒管16完全移动到卷绕位置即可。另外,用来把纱线从空筒管的轴向进行移动来把它引入纱线保持部分的装置也可设置在上部纱线转移机构7中,而且也可同时设置在上部纱线转移机构7和下部纱线转移机构8中。
用来保持纱线的装置最好是一个在空筒管一端的表面上以圆周方向延伸的纱线保持缝道23,如图8所示,而且纱线也能利用相邻的纱线卷绕筒管之间的边缘来保持,或者利用一插入在纱线卷绕筒管与其中一个纱线卷绕筒管的端部之间的管形元件来实现。任何一种保持装置均可采用。
用来控制尾纱长度的装置也能是如图9所示的几个阻力导纱器18的结合而不是以上所述的一个阻力导纱器。其中一个阻力导纱器也能如图10所示是一个参照一用作旋转叶片机构的横动装置所限定的横动纱线途径在横动装置中的旋转叶片对面位置上所设置的一个横动控制导纱器21,或者其中一个阻力导纱器也可以是一个用来在纱线转移时使纱线从横动导纱器中以垂直于横动方向的方向而脱出的纱线脱开导纱器。另外,用来控制尾纱长度的装置也可以是一个旋转的螺纹沟槽,而且螺纹沟槽24也能在接触压力辊6上形成,如图11所示。
当需要对任何在物理性能或粗细上不同的待卷绕的纱线进行精细调节尾纱长度时,或由于尾纱捻接工件环境不同时,最好通过调节阻力导纱器的位置来改变阻力导纱器的摩擦力来作为一种精细调节尾纱长度的方法。也可以在纱线的两侧设置两个阻力导纱器与纱线相接触,通过改变两个导纱器之间的距离便能改变阻力导纱器的摩擦力。也可以通过调节横动支轴导纱器的位置来改变阻力导纱器的摩擦力。
为了防止尾纱的分裂,最好使纱线在被纱线保持部分握住后从保持导纱器中脱开的位置从垂直于心轴轴线的方向看,如图18所示,从纱线保持部分向非横动侧(例如图中的A点)移动,另外为了防止尾纱分裂和提高从筒管到筒管的成功的纱线转移率起见,最好使纱线保持部分与纱线被保持部分握住后立即从保持导纱器中脱出的位置之间的轴向距离d(图18中所示)的数值位于0.007R≤d≤0.07R的范围内,这里R是筒管的外径。如果使纱线在空筒管轴向移动来把它引入纱线保持部分的装置是设置在上部纱线转移机构中的话,那末纱线在被保持部分握住之后立即从保持导纱器中脱开的位置就是纱线在被保持部分握住之后立即从上部纱线转移机构中脱开的位置。
为了防止已绕制的纱线卷装的纱线端头从卷装表面上滑落,最好使在纱线卷装表面上形成的包脚纱的位置,从垂直于心轴的方向看,离卷装表面的一端至少靠里有5mm以上。更好是其位置靠里有10mm或更多,而如果其位置靠里有20mm或更多的话,则能证明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为用来形成从纱线卷装一端至少靠里5mm的表面包脚纱的装置,就需要使表面包脚纱导纱器11的纱线支持位置也至少从已绕制的纱线卷装的端部靠里5mm或更多。
对于使用一已绕制的纱线卷装(例如织造或纱线加工等)时的尾纱捻接工作,特别是为了简便地取出尾纱,最好是利用一刀片表面来切除尾纱。另外,考虑到工作的方便,安全的保障和筒管表面的损伤,当在尾纱捻接工作中纱线捻接以后切除一额外纱线段时,最好是使用如图29所示的剪刀,其中除了像常用的纱线剪刀那样互相滑动的两个刀片外,至少还有另外一个刀片面。图29所示的剪刀22具有这样的另一刀片面26。剪刀能特别有效地用来切除尾纱。
前参照实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如下:
尼龙6长丝是通过熔融纺丝来纺制的,对它设置了一卷绕过程,以3000米/分的速度进行卷绕。
对于卷绕,采用了东丽工程公司生产的KW-66A转塔型卷绕头,它具有两根心轴,各装有8个长丝卷绕筒子,其筒管直接为140mm,并采用一纱线保持缝道,当卷装重量达到7.5公斤时(直径为350mm),长丝便自动转移,并对以下五种类目进行评价:
评价1对成功的筒管到筒管的纱线转移率和每一满卷装的尾纱分裂进行评价。
评价2对每一满卷装靠近纱线保持部分所形成的尾纱长度进行评价。
评价3对尾纱长度的调节功能进行评价。
评价4对在每一满卷装表面上所形成的表面包脚纱的位置以及纱线卷装的纱线端头从卷装表面的滑落进行评价。
评价5对在尾纱捻接工作中的尾纱切除方法进行评价。
评价1
首先,对成功的筒管到筒管的纱线转移率和每一卷装的尾纱分裂进行评价。当对50旦的含有40根长丝的丝进行卷绕时,采用了保持导纱器直接引到纱线保持部分中,以其直丝部分保持与心轴相垂直,从垂直于心轴的方向来看,每一保持导纱器中直丝部分离从每一筒子端部表面上以圆周方向延伸的纱线保持部分的非横动侧的位置为1mm(例1),或者是位于离纱线保持部分的非横动侧5mm处(例2),或者是位于离纱线保持部分的非横动侧9mm处(例3),或者位于离横动侧的1mm(例4),或者位于纱线保持部分的直接上方(例5),或者位于离纱线保持部分的非横动侧的12mm处(例6),来分别对筒管到筒管的自动纱线转移进行评价。满卷装的成功的筒管到筒管的纱线转移率和尾纱分裂的出现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成功的筒管到筒管的纱线转移率   尾纱分裂
 例1   100%(40/40)   未发生
 例2   100%(40/40)   未发生
 例3   100%(40/40)   未发生
 例4   100%(40/40)   出现一些
 例5   100%(40/40)   出现一些
 例6   95.0(38/40)   未发生
在例1-3中,筒管到筒管的自动转移具有100%的成功率,而且没有尾纱分裂出现。在例4-5中,成功率也是100%,但出现一些尾纱分裂。在例6中,成功率为95%,而未出现尾纱分裂。
评价2
采用50旦含有40根长丝的尼龙丝来对每一满卷装靠近纱线保持部分所形成的尾纱长度进行评价。用来控制尾纱长度的装置如图23所示是一个阻力导纱器,图21表示其前视图,图22表示其侧视图(例7);或采用两个阻力导纱器(如图26和27所示)的结合,其结构尺寸如图24(前视图)和图25(侧视图)所示(例8);或采用一在接触压力辊上所形成的螺纹沟槽(例9),或者不采用尾纱长度控制(例10)-结果如表2所示。在例7-9中,尾纱长度为80-100cm,这对于尾纱的移动工作具有足够的合适的长度,而另一方面,在例10中尾纱长度只有25cm。
     表2
  尾纱长度
  例7   100
  例8   95
  例9   140
  例10   25
评价3
采用50旦含有17根长丝的尼龙丝来对尾丝长度的细调功能进行评价。把例7中的阻力导纱器以纱线运行的方向移近接触压力辊4mm(正向)和移远4mm(负向)(例11);或者把例8中的上部阻力导纱器以纱线运行方向移近接触压力辊4mm(正向)和移远它4mm(负向)(例12);或把例8中的上部阻力导纱器从图24中所示的紧固导纱器的前板25移远0.5mm(正向)和移近0.5mm(负向)(例13);或在例8的条件下把横动支轴导纱器的位置向纱线保持部分移近6mm(正向)和移远6mm(负向)(例14)来依次测量尾纱长度以与例7和8(移动距离为0)相对比。
结果如图28所示。在每一曲线图中,以移动距离作为横座标,而以尾纱长度作为纵座标。可以看出在所有例子11-14中,尾纱的长度均能精细地调节。
评价4
采用30旦的含有10根长丝的尼龙丝来对每一满卷装表面上所形成的表面尾纱的位置和卷装的纱线端头从卷装表面的滑落进行评价。在表面上形成的包脚纱的卷绕位置离纱线卷装的端部为5mm(例15);或10mm(例16);或20mm(例17);另外在表面上形成的包脚纱的卷绕位置离纱线卷装的一端保持在1mm(例18);或3mm(例19);或4mm(例20)。在这些条件下完成自动的筒管到筒管的纱线转移之后,对满卷装的纱线端头从卷装表面的滑落进行评价,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自动转移的纱线卷装数   纱线滑落的卷装数   纱线滑落概率(%)
  例15   80   5   6.3
  例16   80   2   2.5
  例17   80   0   0
  例18   80   30   37.5
  例19   80   18   22.5
  例2O   80   11   13.8
在例15-17中,满卷装的纱线端头从卷装表面滑落的概率为6.3%或以下,在例17中滑落概率为0%,在例18-20中,满卷装的纱线端头从卷装表面滑落的概率为37.5%(例18),22.5%(例19)和13.8%(例20),说明滑落概率的水平很高。
评价5
对在尾纱捻接工作中切断尾纱的方法进行评价:
采用40个尼龙6的卷装,每一卷装具有一从在筒管一端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的纱线保持缝中所保持的纱线端头所延伸的100cm的尾纱,纱线卷装本身是绕制在筒管的表面,依次委托20名男工和20名女工来从事尾纱捻接工作,而工人们都被教会如何切割尾纱,并对以下三个项目来进行评价:安全(O或X),工作方便性(O或X),和可见的筒子损伤(O或X)。
切割是采用市场销售的切刀(例21),或使用市场销售的纱线剪刀(但并不当作剪刀使用而仅用其一侧的刀片)(例22),或使用在两互相滑动的刀片中之一的刀片面的相反一侧带有另一刀片面的纱线剪刀,如图29所示(例23)。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安全率   工作方便率   筒子损伤率
  例21   63%(25/40)   80%(32/40)   23%(9/40)
  例22   88%(35/40)   75%(30/40)   10%(4/40)
  例23   98%(39/40)   98%(39/40)   0%(0/40)
例21-23的安全率达63%或以上,工作方便率达75%以上,特别是例23,其安全率和工作方便率均达98%,而筒子的损伤率为0%。
工业上的可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纱线的卷绕工序,特别是在合成纤维的生产中,它对自动地从筒管到筒管的纱线转移的以高速卷绕的卷绕头是非常有效的,并证明在后继的用于织造或针织或假捻工序的尾纱捻接工作中也是有效的。

Claims (34)

1.一种用来卷绕合成纤维的方法,其中纱线藉助一纱线卷绕装置卷绕在一空筒管上,纱线卷绕装置由以下部件组成:一个用来卷绕纱线的横动支轴导纱器,一个用来在卷绕之前使纱线横动的横动装置,一个用来给同它相接触的已绕制的纱线施加一预定面压力的接触压力辊,两根用来交替卷绕横动纱线的心轴,一个用来把纱线连续地从处于卷绕侧的心轴转移到处于备用侧的心轴而使心轴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一个用来把纱线引入一纱线保持部分来握住纱线的纱线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的纱线转移装置由以下部件所组成:一个设在套装在卷绕侧心轴上的空筒管上游的上部纱线转移机构,一个设在下游的下部纱线转移机构,以及一个用来控制延伸到移至备用侧的已绕制的纱线卷装的纱线的纱线途径控制机构,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把纱线移出常规的横动区,藉助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下部纱线转移机构来保持纱线几乎与纱线保持部分相平行;藉助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下部纱线转移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来把纱线转移到纱线保持部分,并藉助于纱线保持部分使纱线被握住和切断;使纱线的保持点沿空筒管的旋转方向而相反于纱线运行方向而移动;使纱线自动从上部纱线转移机构中脱开;使纱线移向横动的中心而无需形成初始直绕的包脚纱;以及当纱线同横动导纱器接合时便开始进行常规的卷绕。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卷绕合成纤维的方法,其中下部纱线转移机构是一个初始卷绕导纱器,该初始卷绕导纱器把由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纱线途径控制机构所控制的纱线带入与空筒管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并使它在空筒管的轴向移动和让纱线保持部分把纱线握住。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卷绕合成纤维的方法,其中上部纱线转移机构是由一用来把纱线移出常规横动宽度的移动导纱器以使另外一个导纱器来保持纱线,并使其回到原来位置,以及一个用来保持被移动的纱线的保持导纱器所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在纱线被纱线保持部分握住以后,始于要绕在纱线卷绕筒管的表面上直到纱线移向横动中心而进入常规横动区为止的尾纱长度被控制在10cm到200cm。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当纱线移向横动中心时,尾纱的长度是由一与纱线保持接触并对它施加一摩擦阻力的阻力导纱器来控制的。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采用至少两个或更多个阻力导纱器的结合来取代上述阻力导纱器。
7.根据权利要求5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尾纱的长度是通过调节阻力导纱器中至少一个导纱器的位置来精细地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5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尾纱的长度是通过调节横动支轴导纱器的位置来进行精细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5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阻力导纱器中之一是参照由作为旋转叶片机构的横动装置所限定的横动纱线途径而设置在横动装置中所用的旋转叶片对面位置上的横动控制导纱器。
10.根据权利要求5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阻力导纱器中的一个是用来使纱线在从筒管到筒管的转移时,从横动导纱器中以垂直于横动方向而脱出的纱线脱开导纱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当纱线移向横动中心时,纱线由一螺纹沟槽所支持,通过螺纹沟槽的旋转来控制尾纱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螺纹沟槽是设在接触压力辊的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纱线保持部分是在绕纱筒管一端的表面上以圆周方向延伸的缝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纱线保持部分是在相邻的绕纱筒管之间的边缘所形成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纱线保持部分是由一绕纱筒管的端部与一管状部件之间的边缘所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3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纱线在被纱线保持部分握住以后立即从保持导纱器中脱开的位置,从垂直于心轴的方向看,是位于保持部分的非横动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之一的合成纤维卷绕方法,其中已绕制的卷装的表面包脚纱是形成在离纱线卷装一端靠里至少5mm或更多之处。
18.一种合成纤维的卷绕装置,其中纱线藉助一纱线卷绕装置卷绕在一空筒管上,纱线卷绕装置由以下部件组成:一个用来卷绕纱线的横动支轴导纱器,一个用来在卷绕之前使纱线横动的横动装置,一个用来给相接触的已卷绕的纱线施加一预定面压力的接触压力辊,两根用来交替卷绕横动纱线的心轴,一个用来把纱线连续地从处于卷绕侧的心轴转移到处于备用侧的心轴而使心轴移动的移动装置,以及一个用来把纱线引入一纱线保持部分来握住纱线的纱线转移装置,其中所述的纱线转移装置由以下部件所组成:一个设在套装在心轴上的空筒管的上游的上部纱线转移机构,一个设在下游的下部纱线转移机构,以及一个用来控制延伸到移至备用侧的已绕制的纱线卷装上的纱线的纱线途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纱线被移出常规的横动区,藉助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下部纱线转移机构来保持纱线几乎与纱线保持部分相平行;藉助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下部纱线转移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来把纱线移动到纱线保持部分,并藉助于纱线保持部分把纱线握住和切断;纱线的保持点沿空筒管的旋转方向而相反于纱线运行方向移动,使纱线自动从上部纱线转移机构中脱开;纱线被移向横动的中心而无需形成初始直绕的包脚尾纱;以及当纱线同横动导纱器接合时便开始进行常规的卷绕。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下部纱线转移机构是一个初始卷绕导纱器,该初始卷绕导纱器把由上部纱线转移机构和纱线途径控制机构所控制的纱线带入与空筒管的外周表面相接触,并使它在空筒管的轴向移动和让纱线保持部分把纱线握住。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上部纱线转移机构是由一用来把纱线移出常规横动宽度的移动导纱器,以使另外一个导纱器来保持纱线,并使其回到原来位置,以及一个用来保持被移动的纱线的保持导纱器所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在纱线被纱线保持部分握住以后始于要绕在纱线卷绕筒管表面上起直到纱线移向横动中心而进入常规横动区为止的尾纱长度被控制在10cm到200cm。
22.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尾纱的长度当纱线移向横动中心时是由一与纱线保持接触并对它施加一摩擦阻力的阻力导纱器来控制。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采用至少两个或更多个阻力导纱器的结合,而不是一个阻力导纱器。
24.根据权利要求22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尾纱的长度是通过调节阻力导纱器中的至少一个导纱器的位置来精细调节。
25.根据权利要求22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尾纱的长度是通过调节横动支轴导纱器的位置来进行精细调节。
26.根据权利要求22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阻力导纱器中之一是参照由作为旋转叶片机构的横动装置所限定的横动纱线途径而设置在横动装置中所用的旋转叶片对面位置上的横动控制导纱器。
27.根据权利要求22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阻力导纱器中之一是用来使纱线在从筒管到筒管的转移时从横动导纱器中以垂直于横动方向而脱出的纱线脱开导纱器。
28.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当纱线移向横动中心时,纱线由一螺纹沟槽所支持,通过螺纹沟槽的旋转来控制尾纱的长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8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螺纹沟槽是设在接触压力辊的表面上。
3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纱线保持部分是在绕纱筒管一端的表面上以圆周方向延伸的缝道。
31.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纱线保持部分是在相邻的绕纱筒管之间的边缘所形成的。
32.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纱线保持部分是由一绕纱筒管的端部与一管状部件之间的边缘所形成。
33.根据权利要求20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从垂直于心轴的方向看,纱线在被纱线保持部分握住以后立即从保持导纱器中脱开的位置是位于相对于纱线保持部分的非横动侧上。
34.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合成纤维卷绕装置,其中已绕制的卷装的表面包脚纱是形成在离纱线卷装一端靠里至少5nm或更多之处。
CNB998019186A 1998-09-04 1999-09-03 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和装置以及纱线卷装的使用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9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1598/1998 1998-09-04
JP251598/98 1998-09-04
JP25159898 1998-09-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7538A CN1287538A (zh) 2001-03-14
CN1251951C true CN1251951C (zh) 2006-04-19

Family

ID=17225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191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951C (zh) 1998-09-04 1999-09-03 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和装置以及纱线卷装的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629660B1 (zh)
EP (1) EP1052210B1 (zh)
KR (1) KR100613193B1 (zh)
CN (1) CN1251951C (zh)
DE (1) DE69935421T2 (zh)
ID (1) ID24660A (zh)
WO (1) WO20000140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46096B4 (de) * 2003-10-04 2005-08-11 Saur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r Fadenreserve und einer Kreuzspule auf eine Spulenhülse
EP1710188B1 (en) * 2004-01-28 2010-11-24 Toray Industries, Inc. Yarn path guide, fiber traversing device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fiber bundle package
CN101748527B (zh) * 2008-11-28 2012-03-07 株式会社晓星 具有良好退绕性能的弹性纱线的卷绕方法
KR101010268B1 (ko) * 2008-12-09 2011-01-24 일진에이테크 주식회사 최내외층 번치 형성을 방지할 수 있는 사 권취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사 트랜스퍼 방법
WO2012066082A1 (de) * 2010-11-20 2012-05-24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fadens
JP2015161032A (ja) * 2014-02-25 2015-09-0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糸貯留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糸巻取機
CN104261202B (zh) * 2014-09-17 2017-07-11 绍兴精功机电有限公司 碳纤维自动连续卷绕收丝装置
CN104787622B (zh) * 2015-02-13 2017-10-10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纺丝换筒自动生头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675813B1 (ko) * 2015-03-31 2016-11-15 일진에이테크 주식회사 보조 가이드를 이용한 권폭조정장치
CN106498521B (zh) * 2016-12-02 2018-09-25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Udy低速纺丝全自动切换卷绕机
JP7269783B2 (ja) * 2018-06-11 2023-05-09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巻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72435A5 (zh) * 1973-12-22 1976-02-13 Barmag Barmer Maschf
US4092776A (en) * 1977-12-16 1978-06-06 Cooper Industries, Inc. Cutting tool
JPS54114675A (en) * 1978-02-28 1979-09-06 Toray Ind Inc Turret type thread stripe winder
JPS54114674A (en) 1978-02-28 1979-09-06 Toray Ind Inc Turret type thread stripe winder
JPS5736233A (ja) 1980-08-13 1982-02-27 Takeo Takagi Rakudabenki
JPH0717313B2 (ja) 1986-05-29 1995-03-01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巻き取り機
JPS6322871U (zh) * 1986-07-25 1988-02-15
US4969607A (en) * 1988-11-04 1990-11-13 Rieter Machine Works Ltd.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a yarn into the catch slot of an empty bobbin tube
DE58907348D1 (de) * 1988-12-22 1994-05-05 Barmag Barmer Maschf Aufspulmaschine.
EP0673871B1 (en) * 1989-09-27 1999-12-08 Kamitsu Seisakusho Ltd. Turret type yarn winder
EP0521816B1 (de) * 1991-07-04 1996-03-1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r Übergabe des Fadens von einer vollen Spule an eine leere Hülse und eine Spulmaschine
EP0571318A1 (de) * 1992-05-18 1993-11-24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ulmaschine
JP3379116B2 (ja) * 1992-09-24 2003-02-17 東レ株式会社 糸条切替方法
JP2808398B2 (ja) 1993-05-13 1998-10-08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糸条巻取機
JP3385754B2 (ja) * 1994-11-11 2003-03-10 東レ株式会社 レボルビング式糸巻取機の糸切替方法
US6158689A (en) * 1997-07-10 2000-12-12 Barmag-Spinnzwirn Gmbh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0531232B1 (ko) * 1997-09-11 2005-11-25 바마크 악티엔게젤샤프트 권취기
EP0921087B1 (de) * 1997-11-14 2002-09-04 B a r m a g AG Verfahren und Aufwickel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eines kontinuierlich zulaufenden Fade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D24660A (id) 2000-07-27
DE69935421D1 (de) 2007-04-19
KR20010031841A (ko) 2001-04-16
EP1052210B1 (en) 2007-03-07
DE69935421T2 (de) 2007-11-29
EP1052210A4 (en) 2005-03-16
EP1052210A1 (en) 2000-11-15
WO2000014003A1 (fr) 2000-03-16
US6629660B1 (en) 2003-10-07
CN1287538A (zh) 2001-03-14
KR100613193B1 (ko) 2006-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1951C (zh) 合成纤维的卷绕方法和装置以及纱线卷装的使用方法
US7802977B2 (en) Apparatus for melt spinning and windup of synthetic yarn
EP2345612A2 (en) Doffing apparatus
CA2971545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partial split-fiber fiber bundle and partial split-fiber fiber bundle
CN1163395C (zh) 卷绕机及丝线的切换方法
CN100497774C (zh) 纺纱机
CN1159492A (zh) 在气流纺纱机上纱线生头的方法以及装置
US4313576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winding several yarns
EP2636624A2 (en) Take-up apparatus
CN1091063C (zh) 卷绕连续输入长丝的方法和装置
JP3454805B2 (ja) 柄用経糸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柄経糸用部分整経機
CN1263668C (zh) 一根连续送入的纱线的卷绕方法
US304166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fibers
CN106460245B (zh) 用于生产粗纱的纺织机和用于操作这种纺织机的方法
EP3640173B1 (en) Yarn-winding device
CN1968879A (zh) 用于卷绕纱线筒子的方法和装置
JP4088267B2 (ja) 柄用経糸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柄経糸用部分整経機
JP4505890B2 (ja) 合成繊維の巻取り方法及び装置
CN1271685A (zh) 在更换卷筒时用来引导和切断输入长丝的装置和方法
US642554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uilding multiple packages on a single collet
EP0118810B1 (en) Winding apparatus for multifilament fiber bundle
JPH0656345A (ja) 低耐磨耗性繊維のケーキ
CN110740957B (zh) 卷装、卷装制造方法、以及纱线卷取装置
JPH07300281A (ja) 連続した糸又はヤーンを巻き取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02284448A (ja) 合成繊維の巻取り方法及び巻取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665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9

Termination date: 201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