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7135C - 液晶快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快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7135C
CN1317135C CNB028188195A CN02818819A CN1317135C CN 1317135 C CN1317135 C CN 1317135C CN B028188195 A CNB028188195 A CN B028188195A CN 02818819 A CN02818819 A CN 02818819A CN 1317135 C CN1317135 C CN 131713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ixel
liquid crystal
crystal shutter
shutt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188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58830A (zh
Inventor
关口金孝
增渕贞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zen Wat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zen Wa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zen Wa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zen Wat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58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8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71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713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6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masks, e.g. light-switching mas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1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common or backgroun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快门装置,在第1基板(1)和第2基板(21)之间夹持液晶,构成液晶单元,在第1基板(1)上设置作为信号电极的像素电极(11,12)和引出电极(15),在第2基板(21)上设置作为与上述像素电极对置的公共电极的对置电极,设置以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对置电极之间重叠部分作为像素(2,3,4等)的多个像素列(200,300,400),控制光对与其像素列正交方向上连续地相对移动的感光构件照射,将上述对置电极在各像素列上分离设置,此外,也可以设置用于电连接各像素列的对置电极的RGB连接电极(46)。

Description

液晶快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电信号对每个像素控制透光率的液晶快门装置,尤其是涉及通过控制光对连续地相对移动的感光构件的照射,在感光构件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光打印机设备中使用的液晶快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把数字处理的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打印在数据记录片上的图像打印设备正在普及。而且,在图像打印设备的打印方式中有热方式,喷墨方式,激光束扫描方式,液晶快门方式等,然而,其中由于液晶快门方式适于小型化,轻量化受到注视。
所谓液晶快门方式指的是通过使用液晶快门装置,控制光对连续地相对移动的感光部件的照射,在感光部件上形成图像的方式,该液晶快门装置是通过是否向液晶层施加电压,使一行或多行排列的多个像素接通/断开,即开闭,从而控制每个像素的透光率,使用这样方式的打印机称为光打印机。
使用这样的液晶快门装置,在感光纸上全色打印图像的方式例如在特开昭62-134624号公报上的记载。该方法的特征为使用液晶快门装置和白色光源,用马达使安装了红、绿、兰色的彩色滤光片的转台旋转,使从光源来的光成为红色光,绿色光,兰色光,通过液晶快门装置有选择地照射感光纸,从而在感光纸上形成全彩色图像。
在特开平6-186581号公报上提出了下述构造,即:作为液晶快门装置的构造,设置与3色光的各色对应的像素列,构成该像素列的像素在沿着与感光纸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各色为两行地,以与像素排列方向尺寸相同的间隙隔开的间距成两行排列,该两行中的一行的各像素和另一行的各像素配置在各排列方向中各错开1个像素的位置上,各像素的引出电极通过像素彼此之间的间隙,在感光纸移动方向引出。
如果使用后一公报上记载的液晶快门装置,构成光打印机,则由于没有必要如前一公报记载的方式所示,使彩色滤光片的旋转和液晶快门的像素开闭以及感光纸移动的定时一致,所以可以形成精度好的图像。此外,因为在用于配线的必要的像素间的间隙上,也可以通过另一行的像素形成图像,所以可以形成没有纹理的高品质的图像。
可是,在利用后一公报上记载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结构时,为了使中央的像素列,即将以第2色配置的像素列的引出电极绕开在外侧配置的第1色或第3色像素的像素电极周围进行配置,所以第2色像素的驱动波形对第1色或第3色像素的开闭有影响,存在所谓产生与感光纸相对移动方向正交的带状图像不均匀的问题。
另外,在美国专利第4783149号公报(授权公告日:1988年11月8日)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在第1基板和第2基板之间夹持液晶,在所述第1基板上设置像素电极和引出电极,在所述第2基板上设置与所述像素电极对置的对置电极,并且还设置有多个像素列。
下面通过图28到图30以及图7,对现有的液晶快门装置构造及其问题点加以说明。图28是现有的液晶快门装置的平面图,图29是用于说明图28所示的液晶快门装置内的电极配线的平面图,图30是沿图29的30-30线的截面图,图7是用于说明该液晶快门装置的特性的图。在这些图上,由于图示的关系,像素比实际要大非常多地示出。
该液晶快门装置,如图28~图30所示,通过密封材料33,设置预定的间隙,封接透明的第1基板1和透明的第2基板21,其间隙通过密封材料33和封孔材料34封入液晶,作为液晶层32而夹持。而且,在用该液晶快门装置的光打印机中,作为在感光体上照射的光,使用红(R),绿(G),兰(B)3色,在液晶快门装置上与各色对应如图28所示地配置像素列。以中央1列的像素列作为G像素列300,外侧上配置R像素列200,B像素列400的2列像素列,各像素由如上述所示地成两行排列的多个像素构成。
如果注视各像素,则如图29以及图30所示,在第1基板1上作为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信号电极,配置用于构成R像素列200的第1行像素和R像素列200的第2行像素的像素电极,前者以R1a像素2和从那里沿像素排列方向离开一些的位置的R1b像素4开始的,后者是从第一行的像素稍许分离的位置上与第一行按1像素大小错开、以相同间距配置的R2a像素3开始的,在图29以构成R1a像素2的R1a像素电极为代表,附加符号11,为了图示的简便,只示出部分像素。
此外,例如R1a像素电极11通过R1a引出电极15与R1a连接电极16连接,通过R1a连接电极16连接第1驱动集成电路(IC)61,从该第1驱动IC61可以把驱动信号施加到R1a像素电极11上。对其它像素电极也是同样的,从第1驱动IC61可以把驱动信号施加到每个像素电极上。第1驱动IC61通过在第1基板1上设置的、未图示的各向异性导电性膜与第1FPC63连接,第1FPC63从外部把需要的信号加到第1驱动IC61上。
此外,从R像素列200的第2行到比R像素列200行间隔还远离的位置上配置用于构成G像素列300的第一行像素的像素电极。而且,例如构成G1a像素7的G1a像素电极13,通过G1a引出电极18与G1a连接电极17连接,通过G1a连接电极17与第1驱动IC61连接。对其它像素电极也是同样的,绕过构成R像素列200的像素的各像素电极,通过其间隙使引出电极来回走线直到各连接电极为止,通过引出电极和连接电极与第1驱动IC61连接。
此外,配置用于构成以G2a像素8开始的G像素列300的第2行像素的像素电极,接着,从那里开始只隔离与G像素列300的第一行和R像素列200的第2行之间的距离相同的位置上,配置用于构成以B 1a像素9开始的B像素列400的第一行像素和以B2a像素10开始的B像素列400的第2行像素的像素电极。
这些像素电极是与构成R像素列200的第1,两行以及G像素列300的第一行像素的像素电极大体对称的配置,通过与像素电极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引出的引出电极和连接电极,连接与第1驱动IC61相反侧上设置的第2驱动IC62。而且,即使在这里,从构成中央侧上设置的G像素列300的第2行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引出的引出电极,绕过构成B像素列400的像素的各像素电极,通过该间隙,来回走线直到各连接电极。第2驱动IC62通过在第1基板1上设置的未图示的各向异性导电膜与第2FPC64连接,第2FPC64从外部将需要的信号施加到第2驱动IC62上。
另一方面,在第2基板21的液晶层32一侧的面上,作为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公共电极,设置对置电极28。该对置电极28以长方形形状设置,以便在密封材料33的内侧上与构成各像素列的像素的全部像素电极对置,与密封材料33外侧的RGB衬垫电极47连接。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使用这样的像素电极和对置电极28,达到高的对比度,实现作为提高液晶层32的响应速度的液晶驱动方法的静态驱动。
在对置电极28上作为遮光膜设置黑底(BM)24。该黑底24在密封材料33的内侧,比对置电极28还稍微靠内侧设置,对置电极28和黑底24直接接触地设置。因此,在黑底24上使用金属膜等导电性遮光膜时,对置电极28和黑底24成为同电位。此外,在黑底24上设置BM开口部29,其面积比与第1基板1上设置的各像素电极对应的部分上的像素电极小,像素电极和BM开口部29重叠部分成为实际上控制透光量的像素。
在与第1基板1的液晶层32相反侧的面上设置第1偏振光板71,第2基板21的液晶层32相反侧的面上设置2偏振光板73。而且,通过由各像素电极和对置电极28改变在液晶层32上施加的电压,通过第1偏振光板71和第2偏振光板73以及液晶层32,控制透过像素部的光线75的透过状态,控制对未图示的感光构件的照射光量。
在以上说明那样的现有的液晶快门装置上,与像素列的配置没有关系,在第2基板21上的密封材料33内侧大体整个面上形成对置电极28。因此,不仅像素电极而且引出电极也与对置电极对置,在各像素电极和对置电极28之间施加电压时,在与该像素电极对应的引出电极和对置电极28之间也施加同电位的电压。因此,对于某像素的驱动信号借助对置电极28在其它像素上影响液晶层32上所施加的电压,进而也影响其它像素的透过率。
正如在这里说明的例示,与3色光对应,设置3列像素列时,与内侧的像素列(在这里为G像素列300)的像素对应的引出电极由于来回引出较长的距离,所以与对置电极28对置的面积大,而且通过与外侧的像素列(在这里指的是R像素列200以及B像素列400)对应的像素电极或引出电极的附近来回走线。因此,相对于内侧的像素列的像素的驱动信号给予外侧的像素列的像素透过率很大影响。
对这一点进一步加以说明。在上述所示的现有的液晶快门装置中,在灰度级0中,在该液晶层32上施加绝对值大的电压的期间最小,透过量最大,在灰度级255中,在液晶层32上施加绝对值大的电压的期间最大,透过量最小,可以以灰度级127作为中间。这时,例如把施加在R1a像素2上的信号固定在灰度级127,如果使引出电极在R像素列侧来回走线的G像素列的第一行各像素,全部从灰度级127的状态按逐个像素的顺序转换为灰度级255,则不管固定施加在R1a像素2上的电压怎样,透过量仍然逐渐地变化。图7上用曲线X表示出该变化。
在图7中,在横轴示出从灰度级127变化到灰度级255的G像素列的第一行像素个数,在纵轴示出着眼的R1a像素2的透过量变化。正如该图所示,首先,如果使与第一行的R1a像素2和R1b像素4之间设置的引出电极连接的一个G像素从灰度级127变化为灰度级255,则在着眼的R1a像素2的透过率偏离目标值。同样地,如果使与该G像素同一行相邻的像素也从灰度级127变化为灰度级255,则着眼的R1a像素2的透过率更加偏离目标值。如果从该灰度级127变化为灰度级225的像素个数增加到10个,则使着眼的R1a像素2从最初的灰度级127透过率变化3%左右,这意味着在感光体暴光时,该像素的暴光量分别偏离目标暴光量的状态。
此外,即使对R像素列的其它像素,在使通过该像素附近的引出电极连接的G像素列像素的灰度级变化时,同样地透过率偏离目标值。这样的偏离在图像纸上成为带状的图像不均匀。此外,在第2色像素(G像素)和第3色像素(B像素)之间也产生同样的问题,这些也同样地成为带状不均匀。
该带状图像不均匀,在各色像素分离时尤其明显,在接近时虽不明显,然而依然残留不均匀。而且,如果使各色像素接近设置,则色分离困难,使光学系统变得复杂。尤其是使光量增大时,由于光源大型化难以接近设计。
即:在图28~图30所示那样的现有的液晶快门装置上,如果在中央像素列的像素上施加信号,则存在所谓对外侧2列的像素列的像素透光率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
在这里,如果采用矩阵型的液晶快门装置,则可以降低上述那样的不均匀影响,然而,响应速度或对比度降低,成为印刷时间增大,图像品质下降的原因。此外,有必要使各色光源接近设置,产生光源的干扰、混色。为了防止混色,即使使光源按顺序地发光,例如按时间比例地使红,绿,兰发光,与同时使光源发光而进行印刷时比较,印刷时间或光源光量的不稳定增加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设置多个像素列的液晶快门装置上,将构成各像素列的像素的透光率控制在较好值,合适地控制光对感光部件的照射,可以形成没有不均匀性的高品质图像。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是在第1基板和第2基板之间夹持液晶,构成液晶单元,在上述第1基板上设置作为信号电极的像素电极和引出电极,在上述第2基板上设置与上述像素电极对置的作为公共电极的对置电极,设置使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对置电极重叠部分作为像素的多个像素列,在控制光对该像素列正交方向连续地相对移动的感光构件的照射的液晶快门装置上,在所述各像素列上分离设置遮光膜,在上述第2基板上设置用于把电信号供给上述遮光膜的衬垫电极。
在这样的液晶快门装置上,上述遮光膜为在上述第2基板上,在与上述对置电极之间隔着绝缘膜而设置的金属性遮光膜。并且上述对置电极在上述各像素列上分离设置。
设置用于对上述各像素列的对置电极电连接的连接机构。上述连接机构设置在配设有上述各像素列的液晶快门功能部的外侧。
上述对置电极也可以具有与上述像素电极分别对应的像素对置电极和用于电连接该各像素对置电极的公共连接电极。此外,上述公共连接电极,也可以具有沿上述像素列设置的聚束电极和用于连接上述像素对置电极和上述聚束电极的取出电极。也可以与上述像素电极大体同形状地形成上述像素对置电极。
此外,使构成上述各像素列的像素以与该像素的排列方向尺寸相同的间隙隔开的间距成两行排列,该两行中的一行的各像素和另一行的各像素也可以配置在位于该排列方向上错开各1个像素的位置上。
或者,使构成上述各像素列的像素以与该像素的排列方向尺寸相同的间隙隔开的间距成两行排列,该两行中的一行的各像素和另一行的各像素也可以配置在位于该各排列方向上错开各1个像素的位置上,也可以与构成该两行的像素电极对应,将上述对置电极呈公共的1条带状地设置。
或者与构成该各行像素的像素电极相对应,呈2条分离的带状地设置上述对置电极。
在上述的液晶快门装置上,上述公共连接电极具有沿上述像素列设置的聚束电极,和连接上述像素对置电极和上述聚束电极的取出电极,使上述聚束电极设置在成两行排列的上述像素对置电极的两侧上,也可以使该成两行排列的像素对置电极的上述取出电极与各自对应侧的上述聚束电极连接。
或者,使上述聚束电极设置在成两行排列的上述像素对置电极的单侧上,在使上述取出电极与构成该成两行排列的像素对置电极的各对的像素对置电极公共连接的同时,也可以作为对上述聚束电极进行连接的电极。
此外,在这些液晶快门装置上,在上述引出电极和上述聚束电极重叠部分上,也可以使上述引出电极或上述聚束电极的线宽比其它部分更细。
在上述液晶快门装置上,作为上述多个像素列也可以设置3列像素列。此外,也可以以该3列像素列作为与红(R),绿(G),兰(B)的各色对应的像素列。在上述3列的像素列内外侧2列的像素列中,上述对置电极构成为具有与上述像素电极分别对应的像素对置电极和用于电连接该各像素对置电极的公共连接电极,在中央的像素列中,上述对置电极也可以呈与该像素列的各像素电极对置的带状。
此外,在上述的液晶快门装置上,也可以在除去上述对置电极与上述像素电极对置部分的部分上设置金属电镀层。
或者,也可以设置用于将在上述各像素列上逐列分离的遮光膜进行电连接的遮光膜连接机构。
此外,在上述第2基极上也可以设置经绝缘膜与上述衬垫电极对置设置连接电极。此外,在上述衬垫电极和上述连接电极之间的绝缘膜上形成导通区域。而且,也可以设置用于把遮光膜驱动信号供给上述连接电极的遮光膜驱动电路。此外,也可以把上述遮光膜驱动电路作成从上述连接电极经上述导通区域把上述遮光膜驱动信号供给上述衬垫电极的电路。
或者,设置用于把遮光膜驱动信号供给上述连接电极的遮光膜驱动电路,也可以使该遮光膜驱动电路作为从上述连接电极经上述绝缘膜把交流遮光膜驱动信号供给上述衬垫电极的电路。
在这些情况下,也可以使上述遮光膜驱动信号作为通过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对置电极,施加在上述液晶上的电压范围中央的电压的信号或中央电压作为中心的信号。
也可以在上述第1基板或上述第2基板与上述液晶侧的相反侧的面上设置外附遮光构件。
在以上所示的液晶快门装置中,因为按各像素列分离设置对置电极,所以可以减小对置电极与引出电极对置的面积。因此,可以减小作为公共电极的对置电极和引出电极之间所施加电压的影响。因此,可以降低对某像素的驱动信号对其它像素透过率的影响。而且设置像素对置电极和公共连接电极作为对置电极,此外,如果设置聚束电极和取出电极作为公共连接电极,则是更加有效果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平面图。
图2是放大示出图1的椭圆A内一部分的局部平面图。
图3是示出沿图2的3-3线的截面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包含图1所示液晶快门装置的光打印机动作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沿图4的5-5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示出用于驱动图1所示的液晶快门装置的驱动信号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该液晶快门装置以及现有的液晶快门装置特性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局部平面图。
图9是也包含密封材料或绝缘膜的放大示出图8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10是省略在图9内包含的密封材料和绝缘膜图示的图。
图11是示出沿图9的11-11的截面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9对应的局部平面图。
图13是示出沿图12的13-13线的截面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变形例的引出电极和聚束电极构成的、与图12对应的局部平面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12对应的局部平面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8对应的局部平面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1对应的局部平面图。
图18是用于说明该变形例中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1对应的平面图。
图19是用于说明该另外的变形例中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1对应的平面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13对应的局部平面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9对应的局部平面图。
图22是示出沿图21的22-22线的截面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9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9对应的局部平面图。
图24是示出沿图23的24-24线的截面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中使用第1变形例的构成的、与图8对应的局部平面图。
图26是示出同一装置中使用第2变形例的构成的局部平面图。
图27是示出同一装置中使用第3变形例的构成的、与图2对应的局部平面图。
图28是现有的液晶快门装置的平面图。
图29是用于说明图28示出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电极配线的平面图。
图30是示出沿图29的30-30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按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7)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包含该液晶快门装置的光打印机。图1是用于说明该液晶快门装置内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平面图,图2是放大示出图1的椭圆A内一部分的局部平面图,图3是示出沿图2的3-3线截面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上述光打印机动作的示意图。图5是沿图4的5-5线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示出用于驱动图1所示的液晶快门装置驱动信号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该液晶快门装置特性的图。在这些图上,为了图示的方便,像素示出比实际大许多。在这些图上,与背景技术一节上用的图28到图30所示的构成对应部分附加同一符号。
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的光打印机,如图4所示,是通过边使作为包含液晶快门装置的暴光装置的液晶快门阵列102对作为感光构件的感光纸101沿着移动方向103相对移动,边使感光纸101暴光,对感光感光纸101表面形成图像104的装置。在这里,上述的相对移动也可以移动感光纸101,也可以移动液晶快门阵列。在实际的光打印机中,包含保持液晶快门阵列102的构件或用于进行上述相对移动的机构,然而在这里省略图示。
在液晶快门阵列102中,如图5所示,在外装体125内侧上部,可分别调节安装位置地安装有R,G,B的各光源基板。其中,作为第1安装基板的R基板107安装在一个侧面上,作为第2安装基板的G基板113安装在上方的下面,作为第3安装基板的B基板117安装在另一侧面上。
而且,在R基板107上,在与液晶快门阵列102的移动方向103正交方向上,排列粘接多个通过作为LED的R发光元件108和R散射构件109以及R透镜构件110构成的第1发光部件,在G基板113上粘接着通过发白色光的G用白色灯114、G透镜构件115和G色滤光片116构成,且在与移动方向103正交的方向上长长地形成的第2发光部件。此外,在B基板117上粘接着用发白色光的B用白色灯118,和B透镜构件119,和B色滤光片120构成,且在与移动方向103正交的方向上长长地形成的第3发光部件。而且,通过第1、第2、第3发光部件构成液晶快门阵列102的光源。
在R透镜构件110的前面配置用于使作为第1发光部件发光的第1彩色光的R光线112向感光纸101反射的R反射构件111,在B透镜构件119的前面配置用于使作为第3发光部件发光的第3彩色光的B彩色光的B光线124向同一感光纸101反射的B反射构件121。作为该第2发光部件发光的第2彩色光的G光线123通过G透镜构件115向适当的照射位置聚光。
另一方面,在外装体125内部的下部,安装作为用于通过电信号控制透光率的光快门的液晶快门105,以及用于聚光的透镜阵列106,以便使透过液晶快门105的光聚集焦点到感光纸101上。
边使感光纸101的上面对按照上述所示那样的液晶快门阵列102相对移动,边使各发光部件发光,通过液晶快门105适当地透过或遮断从发光部件照射的各色光,边控制该光照射,边使感光纸101暴光,可以在感光纸101的上面印刷图像104。
这样的光打印机中使用的液晶快门105是本发明的液晶快门装置。其概略构成和像素配置与背景技术一节用图28说明的相同,通过密封材料33设置预定间隙,封接透明的第1基板和第2透明基板21,在间隙中夹持液晶层32。尤其是,关于密封材料33,在第1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图1到图7中省略了图示,然而在这里也与图28以及图29所示的现有的情况同样地设置。
而且,与照射的3色光对应,设置R像素列200,G像素列300,B像素列400的3列像素列。构成各像素列的像素隔开与像素排列方向的尺寸相同间隙的间距成两行排列,该两行中的一行的各像素和另一行的各像素配置在位于该各排列方向上各错开1像素的位置上。
通过这样配置像素,可以通过各行像素的间隙,从其它行或其它像素列的像素开始使引出电极来回走线。此外,如果使像素列彼此间的间隔比同一像素列内的行间隔更宽,则可以对每个像素列照射不同色的光的情况下,使光分离变得容易。
作为在第一基板1上设置的信号电极的像素电极和引出电极的配置,连接电极以及各驱动IC61,62的配置也是与背景技术一节的图28到图30说明的相同。即:其构成是这样的,在第1基板1上与各像素列的各行像素对应的位置上配置构成该像素的电极,从该像素电极开始直到与驱动IC连接的连接电极为止使引出电极来回走线,通过引出电极和连接电极使各像素电极与第1驱动IC61或第2驱动IC62连接,可以从各驱动IC61,62把驱动信号加到各像素电极上。
可是,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遮光膜以及对置电极的配置是如图1到图3所示的。在图1及图2中,为了容易看附图,遮光膜及其连接电极用点划线示出,省略密封材料、偏振光板和相位差板的图示。为了容易判别引出电极和对置电极重叠部分的上下关系,用虚线示出下侧的对置电极。除非特别通知,即使在以后的说明中用的平面图也同样处理。在图1中,像素电极以及像素对置电极等只示出端部的一部分,省略其它部分的图示。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在第2基板21上作为导电性遮光膜与各色像素列对应设置由作为金属膜的铬膜形成的R黑底25,G黑底26,B黑底27。即:在与各像素对应的黑底之间设置黑底(BM)间隙31,配设像素列,使配线电极来回走线的液晶快门功能部上,将黑底按R,G,B各像素列分成3列设置。而且,在各黑底25,26,27上,在与第1基板1上设置的各像素电极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比像素电极面积小的BM开口部29,像素电极和BM开口部29重叠的部分成为实际上控制透光量的像素。
此外,在液晶快门功能部件外侧的图1左侧上设置作为遮光膜连接机构的BM连接部49,电连接各黑底25,26,27的同时,在密封材料33的外部,第2基板21从第1基板1伸出的部分上设置BM衬垫电极50,从这里可以把电信号加到黑底25,26,27上。各黑底25,26,27和BM连接部49以及BM衬垫电极50尽管分别取不同的名称,但也可以用同一材料,在同一工序中通过图形化等设置。
为了在图上放大像素示出,BM间隙31比黑底的宽度狭窄,然而,在实际上像素比基板小非常多,因为像素列也是细的,所以黑底可以设置为不被像素列聚集的光绕入那种程度的宽度,拓宽BM间隙31,可以减小黑底面积。
这样的黑底不一定必须用导电性材料形成,与用树指等绝缘材料形成的相比,用铬膜等金属膜,能以薄的膜得到高的遮光性,较好。而且,这时必然地应当使用导电性材料。
在包含各黑底25,26,27的第2基板21上的密封材料33内侧的大致全面上,设置由感光性丙烯树脂构成的绝缘膜30,在绝缘膜30上设置对置电极作为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公共电极。如果只在密封材料33内侧设置绝缘膜30,由于绝缘膜30与透明导电膜等比较,机械强度差,所以在与密封材料33重叠位置上也设置绝缘膜30,但是不能确保密封材料33和第2基极21之间贴紧。如果这样,则因为不能在BM衬垫电极50上设置厚的绝缘膜30,所以不必除去其上的绝缘膜。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关于外侧2列的R像素列200和B像素列400,对置电极与像素电极分别对应,具有在与像素电极对置的位置上与像素电极大体同形状地形成的像素对置电极,和用于与各像素对置电极电连接的公共连接电极,此外,公共连接电极是具有沿着像素列设置的聚束电极,和连接各像素对置电极和聚束电极的取出电极的构成。
具体地说,例如就R1a像素2而言,如图2所示,在与R1a像素电极11对置的位置上设置R1a像素对置电极35,通过R1a取出电极36与R1聚束电极37连接。而且在R1a像素电极11和R1a像素对置电极35对置的部分形成像素,然而,如上述所示,实际上作为像素起作用的只是其中与BM开口部29重叠的部分。
对于构成R像素列200的第一行像素的其它电极也同样地设置像素对置电极,通过取出电极与R1聚束电极37连接。与构成以R2a像素3开始的R像素列200的第2行像素的电极对置的位置上也设置像素对置电极,通过取出电极与R2聚束电极40连接。即,像素对置电极成为与像素电极同样的排列。
在这里,R1聚束电极37和R2聚束电极40在液晶快门功能部是相互独立的带状电极,设置在与像素电极同样地成两行排列的像素对置电极的两侧上,与R像素列200平行地配置。而且,从像素对置电极的取出电极与各自对应侧的聚束电极连接。
关于B像素列400的像素设置也是同样的,在与构成第一行和第2行像素的像素电极对置的位置上设置的像素对置电极通过各自的取出电极与带状的B1聚束电极43以及B2的聚束电极44连接。
另一方面,对于中央的G像素列300,对置电极形成与像素电极对置的带状。具体地讲,以带状对置电极作为G1聚束电极41设置,以便与构成G像素列300的第一行各像素的全部像素电极对置,兼顾R像素列200或B像素列400的情况下的像素电极或聚束电极。因此,不设置与取出电极相当的电极。即使对第2行,同样地设置G2聚束电极42。在该G像素列300,像素电极和各聚束电极对置的部分形成像素。
这样一来,在液晶快门功能部,在3列像素列上分别设置各2条的、相互独立的6条聚束电极。
而且,在液晶快门功能部外侧,在图1左侧上设置作为连接机构的RGB连接电极46,电连接这些6条聚束电极37,40,41,42,43,44的同时,在密封材料33的外部,在第2基板21从第1基板1伸出的部分上设置RGB衬垫电极47,从这里,可以把信号施加到各聚束电极上。各聚束电极或包含像素对置电极的对置电极和RGB连接电极46以及RGB衬垫电极47尽管取作不同名称,但是可以用同一材料,在同一工序中通过图形化而设置。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中,如以上所示,对置电极和黑底之间经绝缘膜30设置。因此通过绝缘膜30使构成对置电极的各电极和黑底电绝缘,对置电极和黑底夹持绝缘膜30构成电容器。
第3FPC65与BM衬垫电极50以及RGB衬垫电极47连接,通过第3FPC65使这些电极与生成施加在黑底上的遮光膜驱动信号的外部遮光膜驱动电路连接。此外,在第2基板21上设置遮光膜驱动电路,也可以不经FPC与BM衬垫电极50连接。
此外,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如图3所示,在与第1基板1的液晶层32相反侧的面上设置相位差板72和第1偏振光板71,在第2基板21与液晶层32相反侧的面上设置第2偏振光板73。而且,通过各像素电极和对置电极使液晶层32上所施加的电压变化,通过第1偏振光板71和相位差板72和第2偏振光板73和液晶层32控制透过像素部光线75的透过状态,控制照射到感光纸101的光量。
该液晶快门装置通过使对置电极如上述所示构成,减小其面积,可以使引出电极和对置电极对置的部分面积作得极小。因此,可以降低经引出电极施加到像素电极上的信号经对置电极给予其它像素透过率的影响。尤其是可以降低施加在中央的第2色像素列的像素电极上的驱动波形对两侧的第1色以及第3色像素的影响。即使引出电极上的电压变化给予对置电极多少有些影响,也因为通过对置电极和黑底形成的电容器可吸收其影响,所以只对像素的透过率稍微有点影响。
黑底对引出电极经液晶层32以及绝缘膜30电容耦合。而且,对置电极也相对于黑底借助绝缘膜30形成。因此,引出电极的电压变化借助黑底给予对置电极的影响可以极小。
在液晶快门功能部和密封材料33之间,通过BM连接部49相互连接RGB的各黑底,此外,因为各聚束电极也通过RGB连接电极46而连接,所以使它们和外部电路的连接在BM衬垫电极50和RGB衬垫电极47的各一处成为可能。因此,衬垫电极个数变少了,使第2基板21从第1基板1引出部分的面积减小而且由于衬垫电极面积可以增大,所以连接稳定。除去各自的衬垫电极上的绝缘膜30,进行与未图示的外部电路的连接,也由于衬垫电极个数少,采取大的连接面积,可以集中绝缘膜30的除去部分,而且由于低电阻连接是可能的,所以是简单的。
可以使用例如图6所示的作为用于驱动以上所示构成的液晶快门装置。在图6,横轴示出时间,纵轴示出电压。而且,横轴所示的T1,T2,T3分别是1个位置上进行暴光的帧期间。而且,各帧期间通过用于使像素透过率一次调整在一定值的液晶更新期间Tr1和由相应于应形成像素透过率的像素的信号而控制的前半选择期间Ts1以及后半选择期间Ts2构成。
符号127,符号128,符号129分别示出在对置电极上所施加的对置电极驱动信号,在像素电极上所施加的像素电极驱动信号,以及通过对置电极驱动信号127和像素电极驱动信号128的差在液晶层32上所施加的合成信号。符号130和131分别示出作为黑底上所施加的遮光膜驱动信号的第1BM驱动信号和第2BM驱动信号。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采用在液晶层32上所施加的电压为0时透过率变大(白),在施加绝对值大的电压时透过率变小(黑)的所谓常白模式。而且在液晶更新期间Tr1,通过对置电极驱动信号127和像素电极驱动信号128在液晶层32上交替地施加V5-V1和V1-V5电压,使全部像素成为黑状态。这样的原因是一旦使像素成为黑状态,要比其后成为白状态时可以得到高透过率。
在其后的选择期间Ts1,在对置电极上施加V5的电压,在像素电极上根据灰度级改变所施加时间的比例,施加V1或V5的电压,进行脉宽调制的驱动。如T1所示地,如果全部施加V1,则其像素的透过率最小,如T3所示地,如果全部施加V5电压,则透过率最大。如T2所示地,如果施加两者的电压,则成为中间色调。而且,在选择期间Ts2,通过同一时间施加在Ts1上施加的信号和相对于电压V3对称的电压信号,防止直流电压施加到液晶层32上。
可是,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由于黑底也是导电性的,所以与黑底对置引出的电极上的电压变化经黑底给予其它电压影响,也考虑因此使像素透过率变化。由于黑底离引出电极远,其间存在介电系数低的绝缘膜30,所以其影响不太大,然而使光不绕入黑底的那样程度的宽度是必要的,由于不能象对置电极那样减小配置面积,所以通过使黑底电位固定在预定电位,谋求降低其影响。
为此用的信号是第1BM驱动信号130和第2BM驱动信号131。通过施加这些信号,使黑底保持在作为液晶单元的驱动信号的中间电位的0伏,防止引出电极的电压变化经黑底给予其它电极影响。第1BM驱动信号130是在遮光膜驱动电路或FPC和黑底在BM衬垫电极50中低电阻连接时使用的信号。第2BM驱动信号131是作为经薄膜绝缘膜的电容耦合时使用的信号。在后者的情况下,通过以中间电位的0V作为中心,以V5-V1和V1-V5的电压矩形波作为交流驱动信号而施加,由于电容耦合随着时间而降落到0V。这些BM驱动信号130,131可以通过由基准电压发生电路或基准时钟发生电路,分频电路等构成的简明电路产生。
通过BM驱动信号施加的电压不限于中间电压,然而,如果是与中间偏移的电压,则因为在液晶层上施加的电压成为在相反侧偏移的电压时效果下降,所以中间电压较好。
在这样的液晶快门装置上,与在背景技术一节用图7说明的情况同样,使R1a像素2上所施加的信号固定在127灰度级的信号,如果使引出电极在R像素列200侧来回走线的G像素列300的第一行各像素从全部灰度级127的状态按照逐个像素顺序地转换到灰度级255,则R1a像素2的透过率变化成为如图7曲线Y所示的图。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也产生若干的透过率变化。然而,即使在使G像素进行10像素转换时,透过率变化也为0.5%左右,可知与曲线X所示的现有情况相比,也可以使透过率变化大幅度降低。
因此,根据该液晶快门装置,可以使构成各像素列的像素的透光率控制在希望的值,如果用该液晶快门装置构成光打印机,则合适地控制光对感光构件的照射,可以形成没有不均匀的高品质的图像。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中,通过取出电极连接像素对置电极和聚束电极,因为使聚束电极的位置作为感光纸相对于像素的移动方向不同的位置,与像素列大体平行地设置,所以像素对置电极,取出电极或聚束电极并不与在像素附近不同的像素列的像素对应的引出电极对置,使防止在不同像素列的像素间的所施加电压的影响成为可能。因为使聚束电极设置在各像素列的各行像素上,所以经不同的像素列的聚束电极可以防止受到所施加电压的影响。此外,通过使聚束电极在各像素列的各行上设置6条,也可以降低同一像素列内的影响。即不发生每行的不均匀,可以极大地降低通过像素产生的行方向的不均匀。
在这里,由于减小了与第1基板1上设置的引出电极对置的面积,聚束电极可以在按照使尽可能对置的引出电极条数变少那样的位置上设置。例如,在图1所示的R2聚束电极40的情况下,也可以在R像素列200和G像素列300之间设置。如果这样,因为聚束电极并不与对应行的像素或同一色别的行像素的引出电极对置,所以聚束电极的电位变动可以不影响那些引出电极电位。
对于对置电极的构成,因为在这里没有横切中央的G像素列300的引出电极,所以关于G像素列300的对置电极呈带状地形成,而与R像素列200或B像素列400的情况同样地,也可以通过像素对置电极和公共连接电极构成。
作为BM衬垫电极50和第3FPC65等的连接构造,也可以使用以下在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连接构造。
(第2实施方式:图8到图11)
以下,对本发明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8是用于说明该液晶快门装置中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局部平面图,图9是也包含密封材料或绝缘膜的,放大图8的一部分示出的局部平面图,图10是省略在图9内包含的密封材料和绝缘膜图示的图,图11是示出沿图9的11-11线的截面一部分局部截面图。在图8,与液晶快门装置连接的FPC省略图示。在这些图上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对应的部分上附加同一符号。
因为该液晶快门装置在对置电极的构成和在绝缘膜30上设置薄膜绝缘膜23这一点,以及在BM衬垫电极50上设置第1以及第2BM连接电极58,59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不同,所以只对这些点加以说明。
首先对于对置电极,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与中央的G像素列300对应的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是2条带状的G1,G2聚束电极41,42,而对于外侧2列的R像素列200和B像素列400,设置成两行排列的像素对置电极,以便与各像素电极对置,在其单侧上设置聚束电极,取出电极在使构成两行排列的像素对置电极的各对像素对置电极公共连接的同时,形成对该聚束电极进行连接的构成。
具体讲,如图9所示,设置与构成R像素列200的R1a像素2的R1a像素电极11对置的R1a像素对置电极35,和与构成R2a像素3的R2a像素电极12对置的R2a像素对置电极38,把这些电极作成对,通过作为取出电极一部分的R1a,R2a像素间电极52公共连接,通过R2a取出电极39与R聚束电极51连接。即使对于构成R像素列的其它像素电极也同样地设置像素对置电极,把第一行和第2行的像素对置电极作成对,通过取出电极公共连接的同时,与R聚束电极51连接。
对于B像素列400的像素设置也是同样的,各像素对置电极分别通过取出电极与带状的B聚束电极83连接。
这样一来,在液晶快门功能部,在R,B像素列200,400上设置各1条,在G像素列300上设置2条彼此独立的4条聚束电极。
而且,在液晶快门功能部外侧的图1上在左侧设置作为连接机构的RGB连接电极46,在电连接这些4条聚束电极51,41,42,83的同时,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设置RGB衬垫电极47,从这里开始可以把电信号施加到各聚束电极上。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由于R,B像素列200,400的聚束电极为1条,与设置2条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聚束电极与从G像素列300的像素电极引出的引出电极对置部分的面积。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降低相对于G像素列300的驱动信号对R,B像素列200,400的像素透过率的影响。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中,由于绝缘膜30利用丙烯树脂的有机膜,所以如果在有机膜上直接设置作为公共电极的对置电极的透明导电膜,则紧贴力弱,图形形成不好。因此,由有机膜构成的绝缘膜30上还设有厚度从100到200的氧化硅膜(SiO2)作为薄膜绝缘膜23,在其上设置对置电极。据此,可以谋求透明导电膜的紧贴力上升和图形形成精度上升。
绝缘膜30设置在比密封材料33更靠内侧上,不设置在BM衬垫电极50上,而薄膜绝膜23在第2基板21的全面上设置,也在BM衬垫电极50上设置。如果是薄膜绝缘膜23,因为也不影响密封材料33的紧贴力,所以也可以在与密封材料33重叠的位置上设置。
如该液晶快门装置所示,在黑底上用铬膜时,由于在铬膜上形成非导电性的自然氧化膜,所以在BM衬垫电极50上,难以单纯地确保与FPC等电路的电导通。
为了确保该电导通,所以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在BM衬垫电极50上设置的绝缘膜23上设置第1BM连接电极58和第2BM连接电极59。这些电极可以用与对置电极同一材料,在同一工序中设置。在第1BM连接电极58和第2BM连接电极59之间设置预定的间隙,在薄膜绝缘膜23保持电绝缘性期间,这些电极相互绝缘。
可是,通过在第1BM连接电极58和第2BM连接电极59之间短时间施加脉冲电压或20伏(V)左右的直流电压,对第1BM连接电极58和BM衬垫电极50,或在第2BM连接电极59和BM衬垫电极50之间的薄膜绝缘膜23电击穿,作为导通区域可以容易地形成电导通部70。在图11上示出引起BM衬垫电极50和第2BM连接电极59之间的薄膜绝缘膜23的电击穿,成为去除一部分的电导通部70的状态。
如图11所示,第1,第2BM连接电极58,59和第3FPC65使用在FPC基底膜85上设置的金属电极86和在聚酰亚胺树脂81内混入导电粒82的各向异性导电性膜,通过加热压缩,通过导电粒82电连接第3FPC65上的金属电极86和BM连接电极的同时,通过聚酰亚胺树脂81使加压状态固定化,为了防止在第3FPC65的金属电极86上金属电极腐蚀,以及由橡胶引起的金属电极间电短路,设置FPC覆盖膜87。
这样一来,设置电导通部70,通过由第1,第2BM连接电极58,59连接第3FPC65,使低电阻可以可靠地电连接。在电导通部70中,在黑底上施加电压时,以及在黑底和像素电极或引出电极或像素对置电极之间发生电荷互往等时,产生定常的电荷移动,产生电流。因而,其结果是在电导通部70实施定常的电气处理,因而,例如对黑底使用铬,即使在电导通部70上产生了自然氧化膜时,通过该电气处理瞬时破坏绝缘,也可以稳定地确保导通状态。而且,据此可以提高装置的可靠度。
也可以经由BM连接电极58,59和BM衬垫电极50和其间的薄膜绝缘膜23形成的电容在黑底上施加交流驱动信号而不设置电导通部70。在第2基板21上设置遮光膜驱动电路,也可以与BM衬垫电极50连接,而不经FPC。
(第3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图12到图14)
接着,对本发明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加以说明。
图12是用于说明该液晶快门装置内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9对应的局部平面图,图13是示出沿图12中13-13线的截面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图14是示出变形例的引出电极和聚束电极构成的、与图12对应的局部平面图。在这些图上,在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对应部分上附加同一符号。
因为这些液晶快门装置只在绝缘膜30上设置狭缝状绝缘膜间隙79,在此,设置色间密封材料66这一点以及聚束电极或引出电极的形状与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不同,所以只对这些点加以说明。
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上,也在包含黑底上的第2基板21上的密封材料33内侧大体全面上设置绝缘膜30,而如图12所示,以BM间隙31上的一部分作为未设置绝缘膜30的隙缝状绝缘膜间隙79。而且,在隙缝状绝缘膜间隙79上,如图13所示,设置色间密封材料66,用于保持预定间隙与第1基板1和第2基板2粘着。
该色间密封材料66是在环氧树脂内混入由玻璃纤维、玻璃珠或塑料珠构成的间隔片而成的,与密封材料33同样地粘接第1基板1和第2基板21。在设置绝缘膜30的部分上,如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那样,密封材料的紧贴性变差,因为在没有绝缘膜30的隙缝状绝缘膜间隙79上设置色间密封材料66,所以可以确保第1基板1以及第2基板21之间的贴紧力。
密封材料33和色间密封材料66以外的部分,尤其是在像素内未设置间隔片。如果在像素内具有间隔片,则由于通过向液晶层32施加电压而对透过率控制产生影响。
关于对置电极,即使在本液晶快门装置内,也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关于G像素列300而设置的是2条带状的、兼作像素对置电极的聚束电极;关于R,B像素列200,400设置的是通过取出电极而公共连接各对的像素对置电极的同时,对设置在单侧上的聚束电极进行连接的构成。
可是,对各聚束电极而言,与引出电极对置部分的线宽比其它部分细。
具体讲,如图12所示,在R聚束电极51内,将与从G像素列300的像素电极引出的引出电极对置部分作为宽度窄的狭窄部54,将这以外的部分作为宽度广的宽广部53。省略图示,然而对B像素列400的聚束电极也是同样的。即使对于G1聚束电极41或G2聚束电极42,也使从像素电极引出的引出电极部分作为狭窄部68,除此以外的部分作为宽广部67。
这样一来,通过在与引出电极对置部分上使聚束电极变窄,可以降低引出电极和聚束电极对置的面积,可以降低引出电极电压变化对其它像素透过率的影响。通过在与引出电极不对置的部分上扩宽聚束电极的宽度,可以防止聚束电极的电阻增加。在G像素列的聚束电极上也设置宽广部67的原因是使R聚束电极51或B聚束电极之间取平衡,也可以全部作成狭窄部68的宽度。
在这里,对聚束电极上设置宽广部和狭窄部的例子加以说明,如图14所示,也可以使聚束电极的线宽一定,对与聚束电极对置的部分,使引出电极的线宽比其它部分狭窄,设置狭窄部92。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减小引出电极和聚束电极之间对置的面积,可以降低引出电极的电压变化对其它像素的透过率的影响。
(第4实施方式:图15)
接着,对本发明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第4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15是用于说明该液晶快门装置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12对应的局部平面图。在该图上,与第1到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对应的部分上附加同一符号。
因为该液晶快门装置只在密封材料33附近设置轮廓间密封材料93这一点,和在聚束电极和引出电极双方上设置狭窄部这一点与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不同,所以只对这些点加以说明。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在比密封材料33靠内侧上,而且在比设置绝缘膜30的区域靠外侧的部分上设置轮廓间密封材料93。为了粘接第1基板和第2基板,防止对液晶层32内污染,例如水的浸透,在密封材料33中不混入间隔物,然而轮廓间密封材料93与色间密封材料66同样,使液晶层32厚度一定,因为是用于在液晶层32的液晶快门功能部上保持没有不均匀的状态,所以混入大量的间隔物。
或者密封材料33,作成环氧树脂那样热收缩大,而粘着力强,水分浸透性小的材料,色间密封材料66和轮廓间密封材料93也可使用丙烯树脂一类具有弹性、应力小的。或者在密封材料33中混入导电粒,将设置于第2基板21上的对置电极或黑底与第1基板1商店电极电连接,进行配置转换,在密封材料66和轮廓间密封材料93中使用由绝缘体形成的间隔物,也可以不产生液晶快门功能部的众多配线或与黑底配线之间的电短路。
对于聚束电极以及引出电极是与在第3实施方式中用图12已经说明的构成同样的,然而在聚束电极和引出电极对置的部分上,聚束电极和引出电极双方的线宽比其它部分要细。即:如图15所示,聚束电极上设置狭窄部92。
如果这样,与第3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可进一步减小引出电极和聚束电极的对置面积,可以降低引出电极的电压变化对其它像素透过率的影响。
(第5实施方式:图16)
接着,对本发明液晶快门装置的第5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16是用该液晶快门装置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8对应的局部平面图。因为该液晶快门装置只是对置电极的构成与第2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不同,所以只说明这一点。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对置电极在各像素列分离的1条带状上设置。即:与R,G,B像素列对应,设置R对置电极164,G对置电极165,B对置电极166。而且,通过在液晶快门功能部的外侧上通过RGB连接电极46电连接这些各对置电极的同时,在密封材料33上设置RGB衬垫电极47,从这里把电信号施加到各聚束电极上。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与上述第1到第4实施方式相比,引出电极和对置电极对置的面积变大,即使这样,与现有方式那样,与全面设置对置电极的构成比较,也可以相当好地得到降低引出电极的电压变化对其它像素透过率影响的效果。
(第6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图17到图19)
接着,对本发明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第6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17是用于说明液晶快门装置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1对应的平面图,图18及图19是用于说明各自的变形例的电极和遮光膜配置的、与图1对应的平面图。在这些图上,在与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对应的部分上附加同一符号。此外,在图18及图19图示了密封材料。
因为这些液晶快门装置只是在用于将黑底及对置电极与FPC连接的电极配置及与其关联部分的构成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不同,所以只对这些点加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上,首先使第2基板21也在图右侧从第1基板伸出,使BM衬垫电极50与R黑底25连接,也设置在这部分上。在图上右侧不设置BM连接部49。即使对于对置电极,也在图上右侧设置RGB衬垫电极47。此外,在图上右侧,在液晶快门功能部的外侧上也设置RGB连接电极46,连接各聚束电极。
因此,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从图上左侧和右侧两方经BM衬垫电极50和RGB衬垫电极47可以在黑底和对置电极上分别施加电信号。而且,由于从两侧施加信号,所以使第1FPC63作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异的形状,不仅与第1驱动IC61而且也与两侧的BM衬垫电极50和RGB衬垫电极47连接。而且不设置第3FPC。
因为在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位置上不能设置液晶注入孔,所以在第1基板1和第2基板21重叠部的右下角上设置,通过封孔材料34密封该处。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通过从两侧对黑底和对置电极供电,可以防止由于黑底或对置电极的电阻产生电压降低或由于液晶电容产生的施加波形的延迟,在各像素部或引出电极的对置部上可以得到与所施加信号极其接近的有效电压。
在BM衬垫电极50上用第2实施方式说明那样的连接构造时,因为通过与左右BM衬垫电极50连接的第1FPC63而施加脉冲电压,使薄膜绝缘膜23熔融,可形成电导通部70,所以非常合适。
黑底和对置电极除了这样的构成之外,也可以如图18所示与FPC连接。
在该图所示的变形例中,作为使密封材料133混合导电粒的各向异性导电密封材料(ACS),在与图上右侧上下的密封材料133重叠部分上设置用于使黑底与FPC连接的ACS用BM电极95,在与第1基板上的ACS用BM电极95对置的位置上设置由透明导电膜形成的ACS用BM连接电极96。而且通过密封材料133中的导电粒连接第2基板21上的ACS用BM电极95和第1基板上的ACS用BM连接电极96。此外,通过使ACS用BM连接电极96在第1基板1上与第1FPC63或第2FPC64连接,在图上右侧也与黑底和FPC电连接。
在图上左侧的BM衬垫电极50以及RGB衬垫电极47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设置,对置电极只通过RGB衬垫电极47与FPC连接。
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第2基板21从第1基板1露出部分只在一侧,所以可以使液晶快门装置尺寸作小。因为也可以使FPC尺寸减小,所以使FPC的压接工序变得容易。而且,即使是这样的构成也可以在黑底上从多处施加电压,对黑底也可以得到与图17所示构成同样的效果。尤其是,因为在BM衬垫电极50上用第2实施方式说明那样的连接构造时,通过经多处的电极施加脉冲电压,可以容易地形成电导通部70,所以非常合适。
此外,黑底和对置电极也可以如图19所示与FPC连接。
在该图所示的变形例上,在图上右侧的上下与ACS形成的密封材料133重叠部分上,除了设置ACS用BM电极95之外,还设置用于使对置电极与FPC连接的ACS用对置电极97,除了ACS用BM连接电极96之外,在与第1基板上ACS用对置电极97对置的位置上设置由透明导电膜构成的ACS用对置连接电极98。而且,通过密封材料133的导电粒,连接第2基板21上的ACS用对置电极97和第1基板上的ACS用对置电极连接电极98。此外,通过使ACS用对置电极连接电极98在第1基板上与第1FPC63或第2FPC64连接,在图上侧和下侧上与对置电极和FPC均电连接。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不设置BM衬垫电极50及RGB衬垫电极47,不设置第2基板21从第1基板1露出部分。
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没有第2基板21从第1基板露出部分,所以可以作得比图18所示构成的情况更加小。因为也可以使FPC尺寸作得小,所以使FPC的压接工序变得容易。而且,即使是这样的构成,也可以从黑底以及对置电极上多处施加电压,可以得到与图17所示构成同样的效果。
尤其是,在黑底上设置薄膜绝缘膜23的情况下,通过与2个ACS用BM连接电极96连接的FPC施加脉冲电压,使薄膜绝缘膜23容易熔融,形成电导通部70,所以非常合适。此外,即使在对置电极和FPC之间的连接电阻大,或在ACS部的连接电阻大时,通过FPC施加脉冲电压,电击穿电阻部,可以降低连接电阻。
(第7实施方式:图20)
接着,对本发明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第7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20是与示出该液晶快门装置截面一部分的、与图13对应的局部图。在该图上,与液晶快门装置连接的FPC省略图示,在与第1到第3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对应部分附加同一符号,因为该液晶快门装置只在设置外附遮光构件74这一点与第3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不同,所以只对这一点加以说明。
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在与第1基板1的液晶层32相反侧的面的第1偏振光板71上设置外附遮光构件74,以便一部分与黑底重叠。该外附遮光构件74使用液晶快门作为光打印机的液晶快门时,是为了防止从透镜来的反射光从未设置黑底的BM间隙31侵入而设置的。而且,按照不覆盖与各像素对应的BM开口部29的方式具有比其更大的开口部。在这里,对每一像素列设置包含该像素列的所有像素那样的开口部。外附遮光部74作成薄型,而且以消光黑涂敷表面,防止表面反射。
对从光源来的光只通过黑底便可以充分遮光,然而通过设置这样的外附遮光构件74也可遮断从光源以外来的其它无用反射光等,因为可以使通过像素以外的光不照射到感光纸101上,所以在光打印机上使用液晶快门装置时,可提高形成的图像的画质。
外附遮光构件74也可以设置在与第2基板21的液晶层相反侧的面上,也可以设置在第1基板1和第2基板2的双方。
(第8实施方式:图21,图22)
接着,对本发明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第8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21是示出该液晶快门装置构成的、与图9对应的局部平面图,图22是示出沿第21的22-22线的截面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在这些图上,省略与液晶快门装置连接的FPC的图示,在与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对应部分上附加同一符号。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为不设置黑底,通过电镀层77和外附遮光构件74实现遮光功能这些点,所以以这些点为中心,只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的不同点。
首先,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不设置R,G,B黑底25,26,27以及由BM连接部49等构成的黑底。对置电极的形状按照对各像素列各行分离的1条带状设置。即:例如对R像素列200,与第一行像素对应设置R1对置电极161,与第2行像素对应设置R2对置电极162。即使对于G,B像素列300,400也同样地设置对置电极,作为全体设置6条带状对置电极,通过RGB连接电极46电连接这些电极的同时,在密封材料33外部设置RGB衬垫电极47,从这里可以把电信号施加到各聚束电极上。
而且,也包含RGB连接电极46上或RGB衬垫电极47上,在对置电极上设置通过金属电镀产生的电镀层77。该电镀层77也可以通过例如镀金或镀镍形成。此外,与各像素电极对置的像素相当的部分作成电镀层开口部78,在该部分上不设置电镀层77。
如图22所示,在第2基板21上使用厚度0.3mm薄玻璃的同时,在与第2基板21的液晶层32侧相反侧的面上设置外附遮光构件74。由于电镀层77设置在对置电极上,所以由于与像素列正交方向的宽度窄,只在镀层77上不能充分实施对该方向绕入的光遮光,所以也设置外附遮光构件74。因而,外附遮光构件74这样构成,即:与像素列的像素的各行对应的部分上设置开口部74a,其余部分覆盖第2基板21上的全面。
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通过外附遮光构件74和电镀层74可以实施像素周边的遮光,所以不要黑底。因为通过电镀层77可以降低对置电极的电阻值,所以引出电极的电压变化,经由液晶层32和对置电极产生的电容,降低了对像素部的液晶层32上所施加电压的影响,可以降低该电压变化对像素部的透过率的影响。
(第9实施方式:图23,图24)
接着,对本发明的液晶快门装置的第9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23是示出该液晶快门装置构成的、与图9对应的局部平面图,图24是示出沿着图23的24-24线的截面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图。在这些图上,省略与液晶快门装置连接的FPC的图示,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对应的部分上附加同一符号。因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为通过绝缘性材料设置黑底这一点,所以以这点为中心,只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不同的点。
首先,在该液晶快门装置中,作为遮光膜,在第2基板的液晶层32侧被密封材料33包围部分的大体全面上设置由混合黑色颜料的树脂形成的绝缘性黑底22。可是,与各像素电极对置的像素相当的部分作为BM开口部29,在该部分上不设置绝缘性黑底22。因为在绝缘性黑底22上没有必要施加电压,所以也不设置BM衬垫电极50。
而且,在绝缘性黑底22上不设置绝缘膜30,直接设置对置电极。对置电极是与第8实施方式同样的,对各像素列的各行分离的1条带状。
如该液晶快门装置所示,如果将遮光膜作为绝缘性黑底22,则因为在引出电极和遮光膜对置部分上不产生经液晶层32的电容耦合,所以即使增大遮光膜面积也不对显示产生影响。
因为在对置电极和绝缘性黑底22之间不需要绝缘,所以在这里不设置绝缘膜30,然而为了使绝缘性黑底22的高低差平坦化,在绝缘性黑底22上设置平坦化绝缘膜,在其上也可以设置对置电极。
(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25到图27)
接着,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加以说明。图25是示出在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内使用第1变形例构成的、与图8对应的局部平图,图26是示出同装置内使用第2变形例构成的局部平面图,图27是示出同装置内使用第3变形例构成的、与图2对应的局部平面图。在这些图上,在与第1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对应的部分上附加同一符号。在这里,以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快门装置中使用变形例的情况为例加以说明,当然也可以在其它实施方式的构成中使用。
首先,在第1变形例中,不设置用于连接与各像素列对应的聚束电极的RGB连接电极46,对R,G,B各像素列设置R衬垫电极88,G衬垫电极89,B衬垫电极90,和在这里分别连接的R信号连接部135,G信号连接部136,B信号连接部137,经这些电极,使R,G,B各聚束电极或由像素对置电极等构成的对置电极与公共的RGB独立信号控制部140连接。而且,从RGB独立信号控制部140经各信号连接部135,136,137把驱动信号施加到对置电极上。
这样一来,在第2基板21上不设置RGB连接电极46,通过RGB独立信号控制部140等的外部单元也可以连接各像素列的对置电极。即使这样,也可能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所示地设置RGB连接电极46的情况同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在液晶快门装置侧,R,G,B各衬垫电极88,89,90是电连接对置电极的连接机构。即使对作为遮光膜的黑底也可以作成同样的构成。
其次,在第2变形例中,设置与R,G,B各信号连接部135,136,137连接的R独立信号控制部148,G独立信号控制部149,B独立信号控制部150,把它们与RGB信号控制部141连接。而且,各独立信号控制部148,149,150根据从RGB信号控制部141来的控制信号在R,G,B各像素列的对置电极上施加独立的驱动信号。因此,各像素列的对置电极不电连接。如果是这样的构成,对每像素列,驱动电路成为必要,使构成复杂,即使是这样的构成也可以得到降低对置电极和引出电极之间对置部分面积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设置分别与第1,第2BM连接电极58,59连接的第1信号连接部151和第2信号连接部152,设置分别与这些连接的第1BM信号控制部146,第2BM信号控制部147,此外,使这些与作为遮光膜驱动电路的BM信号控制部153连接。而且,从BM信号控制部153经这些把驱动信号施加到BM衬垫电极50上的黑底上。第1、第2BM信号控制部146,147把电压施加到薄膜绝缘膜23上,破坏绝缘,在第1、第2BM连接电极58,59和BM衬垫电极50之间形成电导通部70之际使用。
这样一来,也可以分别设置在黑底上施加驱动信号的电路和施加绝缘破坏用电压的电路。
其次,在第3变形例,也可以这样配置,不使与各像素电极连接的引出电极和与各像素对置电极连接的取出电极相互对置。
在图2所示例中,例如使与R1a像素电极11连接的R1a引出电极15和与R1a像素对置电极35连接的R1a取出电极成为对置配置。可是,取出电极也是对置电极的一部分,从减小引出电极和对置电极的对置部分面积的观点出发,优选如图27所示,使引出电极和取出电极对置。
在实际上,如果使引出电极或取出电极作得过细,则产生电阻增加或断线等问题,必须作成一定程度的粗细,另一方面,因为如果使像素微细化,则可配线的宽度变窄,所以在图2也考虑不采用如图27所示,使对置状态的取出电极和引出电极错开配置的间隔片。此外,即使将取出电极和引出电极错开配置的情况下,通过第1基板1和第2基板21的定位精度问题也考虑使它们重叠。
考虑到这些,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成图2所示那样的配置,据此可以充分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然而在实际上图27所示配置是理想的。可是,在用图27的配置时,即使产生多少位置偏移时也最好不使取出电极与从其它像素列的引出电极重叠(例如R像素列的R1a取出电极36不与从G像素列的G1引出电极18重叠)。
此外,在各实施方式所示的液晶快门装置中,通过分别成两行排列的像素构成R,G,B各像素列,然而即使是成一行排列的构成的情况,也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对在第1基板1上面设置相位差板72的例子加以说明,然而,在第2基板21上设置或者在第1基板1和第2基板21的两基板上设置的情况也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此外,在未设置相位差板的装置上使用本发明也是可能的。
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特征也是可能的。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液晶快门装置,通过对各像素列分离设置对置电极,可以减小其面积,可以减小引出电极和对置电极之间对置部分面积。因此据此经引出电极,在像素电极上施加的信号经对置电极降低了对其它像素透过率的影响,控制各像素的透过率在适合的值,可以合适地控制光对感光构件的照射。而且通过用这样的液晶快门装置,可能构成没有不均匀的,高品质图像的光打印机。

Claims (27)

1.一种液晶快门装置,在第1基板和第2基板之间夹持液晶,构成液晶单元,在所述第1基板上设置作为信号电极的像素电极和引出电极,在所述第2基板上设置作为与所述像素电极对置的公共电极的对置电极,设置以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对置电极重叠部分作为像素的多个像素列,控制光向与该像素列的正交方向连续地相对移动的感光部件上的照射,其特征为,在所述各像素列上分离设置遮光膜,在所述第2基板上设置用于把电信号供给所述遮光膜的衬垫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遮光膜为在所述第2基板上,在与所述对置电极之间隔着绝缘膜而设置的金属性遮光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对置电极在所述各像素列上分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设置用于对所述各像素列的对置电极电连接的连接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配设有所述各像素列的液晶快门功能部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对置电极具有与所述各像素电极对应的像素对置电极和用于电连接该各像素对置电极的公共连接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公共连接电极具有沿所述像素列设置的聚束电极,以及连接所述像素对置电极和所述聚束电极的取出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像素对置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大体同形状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构成所述各像素列的像素,以与该像素的排列方向的尺寸相同间隙隔开的间距,排列成两行,该两行中的一行的各像素和另一行的各像素在该各排列方向上配置在各错开1像素的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构成所述各像素列的像素,以与该像素的排列方向的尺寸相同间隙隔开的间距,排列成两行,该两行中的一行的各像素和另一行的各像素在该各排列方向上配置在各错开1像素的位置上,所述对置电极与构成该两行像素的像素电极对应,设置为公共的1条带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构成所述各像素列的像素,以与该像素的排列方向的尺寸相同间隙隔开的间距,排列成两行,该两行中的一行的各像素和另一行的各像素在该各排列方向上配置在各错开1像素的位置上,所述对置电极与构成该各行像素的像素电极对应,设置为两条分离的带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公共连接电极具有沿所述像素列设置的聚束电极,以及连接所述像素对置电极和所述聚束电极的取出电极,
所述聚束电极设置在成两行排列的所述像素对置电极的两侧上,来自成两行排列的像素对置电极的所述取出电极,与各对应侧的所述聚束电极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
所述公共连接电极具有沿所述像素列设置的聚束电极,以及连接所述像素对置电极和所述聚束电极的取出电极,
所述聚束电极设置在成两行排列的所述像素对置电极的单侧上,所述取出电极是公共连接构成排列为两行的像素对置电极的各对的像素对置电极的同时,对所述聚束电极进行连接的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引出电极和所述聚束电极重叠的部分上,使所述引出电极或所述聚束电极的线宽比其它部分细。
15.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作为所述多个像素列,具有三列像素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三列像素列是与红(R)、绿(G)、兰(B)的各色对应的像素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三列像素列中的外侧两列的像素列中,所述对置电极具有与所述各像素电极相对应的像素对置电极和用于将该各像素对置电极进行电连接的公共连接电极,在中央的像素列上,所述对置电极形成为与该像素列的各像素电极对置的带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在除去所述对置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的对置部分的部分上设置金属电镀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设置用于将在所述各像素列上逐列分离的遮光膜进行电连接的遮光膜连接机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第2基板上,设置借助绝缘膜与所述衬垫电极对置的连接电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衬垫电极和所述连接电极之间的绝缘膜上形成导通区域。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连接电极上,设置用于供给遮光膜驱动信号的遮光膜驱动电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遮光膜驱动电路是从所述连接电极借助所述导通区域把所述遮光膜驱动信号供给所述衬垫电极的电路。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连接电极上,设置用于供给遮光膜驱动信号的遮光膜驱动电路,该遮光膜驱动电路是从所述连接电路借助所述绝缘膜把交流的遮光膜驱动信号供给所述衬垫电极的电路。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遮光膜驱动信号是通过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对置电极,向所述液晶施加电压范围的中央电压的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所述遮光膜驱动信号是通过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对置电极,将向所述液晶施加的电压范围的中央电压作为中心的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快门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第1基板或所述第2基板的与所述液晶侧相反侧的面上,设置外附遮光构件。
CNB028188195A 2001-09-26 2002-09-25 液晶快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713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2963/2001 2001-09-26
JP2001292963 2001-09-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8830A CN1558830A (zh) 2004-12-29
CN1317135C true CN1317135C (zh) 2007-05-23

Family

ID=19114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881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7135C (zh) 2001-09-26 2002-09-25 液晶快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170568B2 (zh)
JP (1) JP4202253B2 (zh)
CN (1) CN1317135C (zh)
WO (1) WO20030268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66670B2 (ja) * 2003-03-05 2007-01-10 ローム株式会社 液晶シャッタおよびプリントヘッド
JP4662339B2 (ja) * 2005-02-04 2011-03-30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07093686A (ja) * 2005-09-27 2007-04-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87791B1 (ko) * 2007-12-07 2012-10-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린트 헤드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US9461006B2 (en) * 2009-01-21 2016-10-04 Core Wireless Licensing S.A.R.L. Integrated circuit protection layer used in a capacitive capacity
KR101853454B1 (ko) * 2011-01-21 2018-05-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EP2937665B1 (de) * 2014-04-23 2021-06-16 Hexagon Technology Center GmbH Distanzmessmodul mit einer variablen optischen Abschwächeinheit aus einer LC-Zelle
JP6457875B2 (ja) * 2015-04-16 2019-01-2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579057B1 (ko) * 2018-06-11 2023-09-14 샤먼 산안 옵토일렉트로닉스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발광 어셈블리
WO2023043961A1 (en) * 2021-09-15 2023-03-23 Vuzix Corporation Imaging light guide apparatus with light security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3149A (en) * 1985-10-09 1988-11-08 Hitachi, Ltd. Time-sharing drive liquid crystal optical switch array and optical printer using this optical switch array
JPS6428622A (en) * 1987-07-24 1989-01-31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S6442533A (en) * 1987-08-07 1989-02-14 Toho Titanium Co Ltd Production of metallic titanium
US4899224A (en) * 1987-07-03 1990-02-06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tilizing an array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JPH05241141A (ja) * 1992-02-28 1993-09-21 Canon Inc 液晶表示装置
US5548423A (en) * 1992-12-15 1996-08-20 Citizen Watch Co., Ltd. Color liquid-crystal shutter array having unique pixe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JPH11202362A (ja) * 1998-01-14 1999-07-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4624A (ja) 1985-12-09 1987-06-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ラ−画像記録装置
JPS6428622U (zh) 1987-08-10 1989-02-20
JPH01142533A (ja) * 1987-11-27 1989-06-05 Nec Corp マトリクス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表示素子
JPH06186581A (ja) 1992-12-15 1994-07-08 Citizen Watch Co Ltd カラー液晶シャッターアレイ
US6366338B1 (en) * 1997-12-22 2002-04-02 Citizen Watch Co. Ltd. Line-scanning optical printer
KR100344844B1 (ko) * 1998-07-07 2002-11-1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소자및그제조방법
JP2002052754A (ja) * 2000-05-31 2002-02-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プリン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3149A (en) * 1985-10-09 1988-11-08 Hitachi, Ltd. Time-sharing drive liquid crystal optical switch array and optical printer using this optical switch array
US4899224A (en) * 1987-07-03 1990-02-06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tilizing an array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JPS6428622A (en) * 1987-07-24 1989-01-31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S6442533A (en) * 1987-08-07 1989-02-14 Toho Titanium Co Ltd Production of metallic titanium
JPH05241141A (ja) * 1992-02-28 1993-09-21 Canon Inc 液晶表示装置
US5548423A (en) * 1992-12-15 1996-08-20 Citizen Watch Co., Ltd. Color liquid-crystal shutter array having unique pixe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JPH11202362A (ja) * 1998-01-14 1999-07-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8830A (zh) 2004-12-29
US7170568B2 (en) 2007-01-30
WO2003026898A1 (fr) 2003-04-03
JP4202253B2 (ja) 2008-12-24
JPWO2003026898A1 (ja) 2005-01-06
US20040201787A1 (en) 2004-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4447C (zh) 显示装置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276468C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286655C (zh) 彩色电子纸写入装置及写入方法
CN1208664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40915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25069A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525223A (zh) 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495493A (zh) 液晶显示器
CN1822738A (zh) 电光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仪器
CN1479153A (zh) 图像显示介质及图像写入装置
CN1639619A (zh) 光学元件、背光组件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344960A (zh) 电光装置、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导光体和电子仪器
CN1410957A (zh) 显示装置
CN1612200A (zh) 显示装置
CN1538229A (zh) 带有图象读取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图象读取方法及制造方法
CN1410812A (zh) 半透射反射式液晶装置和使用它的电子设备
CN1752805A (zh) 接触可检测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388504A (zh) 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
CN101064329A (zh) 光学器件和使用该光学器件的光学模块
CN1717130A (zh) 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317135C (zh) 液晶快门装置
CN1993727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63615A (zh) 阵列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液晶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624498A (zh) 滤色片基板、液晶显示板、液晶显示设备及其制法
CN1684837A (zh) 曝光装置和用于制造曝光装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CITIZEN WATCH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Citizen Wat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Citizen Watch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23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