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2214A - 具有平行于楼梯过道的带乘客运送器的楼梯过道设施 - Google Patents
具有平行于楼梯过道的带乘客运送器的楼梯过道设施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312214A CN1312214A CN 00137785 CN00137785A CN1312214A CN 1312214 A CN1312214 A CN 1312214A CN 00137785 CN00137785 CN 00137785 CN 00137785 A CN00137785 A CN 00137785A CN 1312214 A CN1312214 A CN 13122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rail
- stair
- pedestrian
- passenger conveyor
- corrid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Steps, Ramps, And Handrails (AREA)
Abstract
通过提供一平行于楼梯过道设施的乘客运送器而达到提供一不会降低行走者安全性的楼梯过道设施的目的,支承于乘客运送器4的扶栏7a外侧的行人用扶手14、17、18的安装长度长于乘客运送器的扶栏7a长度,行人用扶手的起始端和末端支承于乘客运送器的主框5的水平部分9、10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安装了诸如自动扶梯或电动过道的乘客运送器的楼梯过道设施,该楼梯过道平行于作为行人过道的楼梯过道安装。
平行于楼梯过道安装有乘客运送器的楼梯过道设施的示例已由4-343860和7-189449号日本公开专利所揭示。
在上述传统技术中,行人用扶手从楼梯的起始端至末端整体安装,当行人走向楼梯或当行人走下楼梯并处于乘客运送器的扶栏末端位置时,行人有时可通过安装于所提到的乘客运送器的扶栏上的移动扶手而传送。在这种情况下,上述的传统楼梯过道设施有可能使楼梯上的行人抓住乘客运送器的扶栏上的移动扶手,这样对楼梯上的行人安全缺乏考虑。
本发明一目的是提供一对楼梯上的行人来说较为安全的楼梯过道设施,平行于该过道设施安装有乘客运送器。
为达到本发明目的,沿乘客运送器的扶栏安装行人用扶手的起始端或末端各自安装在乘客运送器扶栏的起始端或末端的同一位置,或各自超过乘客运送器扶栏的起始端或末端位置而安装,而且如有需要,行人用扶手的起始端或末端可支承于由乘客运送器主框形成的水平部分上。
结合上面的内容,行人可把持一至少不短于乘客运送器整个部分的行人用扶手由此行人不会抓住乘客运送器的移动扶手,因此行人的安全得以维持,另外,所有行人用扶手均可由乘客运送器的主框部分支承,由此可省去在楼梯过道侧构建行人用扶手的麻烦。
图1是本发明的楼梯过道设施的实施例的侧视原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所邻接的上层地板的放大俯视图;
图3是图2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沿图1中Ⅳ-Ⅳ线的扶栏一侧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图1所示自动扶梯的主要构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中与图3等价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中与图6等价的另一实施例的视图。
以图1至图5为基础,下面将阐述本发明一实施例。一作为乘客运送器的自动扶梯4平行于楼梯3安装以连接建筑物的上层地板1和下层地板2,该自动扶梯4具有主框5,由主框5所引导的多个阶梯6以无中止和循环的状态连接,安装于主框5上的阶梯6两侧的一对扶栏7a、7b,围绕扶栏7a、7b外廓的一对移动扶手8与阶梯6同时移动。
上面所述的主框5由位于主框5的纵向两端的一上层水平部分9和一下层水平部分10以及一连接上层水平部分9和下层水平部分10的中继部分11构成。中继部分11的宽度尺寸W0比上层水平部分9和下层水平部分10的宽度W要小。
对于中继部分11的宽度尺寸W0较小的结构,这样的决定是因为考虑到当设置自动扶梯4时使楼梯3不致过窄。另外,
由于作用于阶梯6以及移动扶手8(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器或驱动机构或它们的控制机器安装于上层水平部分9和下层水平部分10中,所以上层水平部分9和下层水平部分10不应更窄,然而由于上层部分踏上/踏下地板12或下层部分踏上/踏下地板(图中未示出)各自形成一具有上层地板1或下层地板2的水平地板,不使之变得更窄不会对行人构成阻碍。另外,上层水平部分9和下层水平部分10的顶部覆盖有上层部分踏上/踏下地板12和下层部分踏上/踏下地板,乘客经由该处踏上/踏下阶梯6。这些踏上/踏下地板的宽度尺寸W3与所述上层水平部分9以及下层水平部分10的宽度尺寸W几乎相同。这些踏上/踏下地板具有:中央踏上/踏下地板部分12a,该中央部分12a具有与主框5的中继部分11的宽度尺寸W0几乎相同的宽度尺寸W1;在中央踏上/踏下地板部分12a两侧的边缘踏上/踏下地板部分12b、12c具有宽度尺寸W2,且至少中央踏上/踏下地板部分12a固定于上层水平部分9以及下层水平部分10的顶部以使之能够装上或卸下。拆分成多个部分是为了便于装上或卸下。
如上述构成的自动扶梯4靠近沿楼梯3的宽度方向一侧的墙壁13设置。在一对扶栏7a、7b中,墙壁13的相对侧的扶栏7a具有墙的功能以将自动扶梯4和楼梯3隔开。
因此,在扶栏7a相对于墙壁13的一侧安置有一扶手14,使用楼梯3的行人就能从中得到便利。
在该处,本实施例中的行人用扶手14的长度大于扶栏7a的长度,行人用扶手14安装成使其起始端或末端各自相对于乘客运送器的扶栏7a的起始端或末端超过尺寸L。这种行人用扶手14安装在构成主框5中继部分11的宽度W0以外,且在上层水平部分9以及下层水平部分10的宽度尺寸W以内,由此可供行走的楼梯3的宽度不致减少。
如图4所示,行人用扶手14由固定于构成主框5的上弦杆11a的扶栏柱15中的支承部分16支承在扶栏7a上,并如图3所示,行人用扶手14超过扶栏7a的起始端或末端长度L的末端支承于位于构成上层水平部分9的边缘踏上/踏下地板部分12c下方的主框5上。
按照上述实施例,行人用扶手14的各末端分别从乘客运送器的扶栏7a的起始端和末端沿楼梯3或自动扶梯4纵向延伸并超过尺寸L,当使用楼梯的行人从扶栏7a的起始端走向楼梯3或从楼梯3走向扶栏7a的末端时,行人无需接触扶栏7a,只需把持住行人用扶手14便可行走,由此达到安全的目的。如果行人用扶栏仅仅安装于楼梯3的倾斜部分,还没走到楼梯3时无法抓住行人用扶手且必须在走完楼梯3前与行人用扶手分离,这样,在抓住扶手之前是危险的,尤其是走下楼梯时。
另外,通过使行人用扶手14的各末端各自相对于扶栏7a的起始端或末端超过尺寸L,可防止行走于楼梯的行人错误地抓住自动扶梯4边上的移动扶手8,并提高了楼梯过道设施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当行人用扶手14的起始端或末端置于比扶栏7a的起始端或末端更靠近楼梯3的位置时,楼梯使用者就会沿平行于楼梯安装的自动扶梯4和墙壁在楼梯上走上/走下,且即使在走下楼梯3后,楼梯使用者仍将沿自动扶梯4和墙壁行走。结果出现了楼梯使用者抓住设置在移动扶梯的扶栏周围的移动扶手8的危险,因为该移动扶手8的起始端和末端超过了行人用扶手14的起始端及末端。当楼梯使用者抓住移动扶手8时,他立刻地沿移动扶梯的移动方向被拖动并由此改变了他的走动姿势,他想要再次站起因而再次更有力地抓住移动扶手8,这样会跌倒。然而,根据本实施例,由于楼梯使用者不会抓住自动扶梯4的移动扶手8,因而可避免上述危险。
参见行人用移动扶手14的支承框,就将自动扶梯4安装到楼梯3的设置结构而言,行人用移动扶手14整体地直接或非直接支承于主框5上。
因此,无需对过道侧的上层地板1和下层地板2施工以固定行人用扶手14的起始端和末端。能够取消这样的复杂操作对于施工来说是很有效率的,特别是安装与已建造完成的楼梯平行的自动扶梯。
而且通过将行人用扶手14的两端安装得分别长于扶栏7a的起始端或末端,可防止不使用该自动扶梯上下的普通行人横穿过该踏上/踏下的地板12,由此自动扶梯4可用来更顺畅地乘上/乘下。
顺便提一下,在上面所提到的实施例中,行人用扶手14沿自动扶梯4的扶栏7a安装在伸出于扶栏7a的起始端或末端的位置。
然而,如图6所示,在行人用扶手14上可包括一行人用主扶手17,其长度小于扶栏7a的总长度,因此主扶手17的起始端或末端并不伸向扶栏7a的起始端或末端;一行人用补充扶手18沿行人用主扶手17的延伸线顶部安装,并可达到相同于上述实施例的效果。
行人用补充扶手18的靠近扶栏7a的一侧由主框5通过扶栏柱15和支承部件16支承,相对于扶栏7a的起始端或末端伸出L尺寸的扶手端以和上面实施例所述的相同的方式由主框5支承。
在上面各实施例中,行人用扶手14的末端或构成行人用扶手14的行人用补充扶手18的末端18e相对于扶栏7a的起始端或末端伸出L尺寸,然而,在仅需防止行人抓住移动扶手8的情况下,行人用扶手可安装及跨越扶栏7a的整个部分,即,行人用扶手14或行人用补充扶手18e的端部可安装在与扶栏7a起始端和末端相同的位置。
且如图7所示,当行人用扶手19没有到达扶栏7a的起始端或末端时,行人用补充扶手20的一端沿其纵向重叠于扶手19之上,另一端置于与扶栏7a起始端或末端相同位置或者超过它,该补充扶手20可固定在位于踏上/踏下地板12下面的主框上(图中未示出)。
且当优先考虑楼梯行人的安全时,行人用扶手14的末端或行人用补充扶手18、20可固定于上层地板1和下层地板2上。
在各上述实施例中,尽管自动扶梯被设置成安装于楼梯上的乘客运送器,然而即使将电动过道替代自动扶梯,也可得到与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面提到的各实施例中,尽管乘客运送器沿楼梯宽度方向平行楼梯安装,然而当楼梯具有更大宽度时,乘客运送器可沿其宽度方向安装于楼梯的中央,且行人用扶手可安装于乘客运送器的两侧。
按照上面所述的本发明,当乘客运送器平行安时,可获得一使行人不会摔倒的安全的楼梯过道设施。
Claims (8)
1.一种具有安装于楼梯过道的乘客运送器以及安装于所述乘客运送器的扶栏上的行人用扶手的楼梯过道设施,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人用扶手的起始端或末端各自安装在与所述乘客运送器的所述扶栏的起始端或末端相同的位置。
2.一种具有安装于楼梯过道的乘客运送器以及安装于所述乘客运送器扶栏上的行人用扶手的楼梯过道设施,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人用扶手的起始端或末端各自安装在向前超过所述乘客运送器的所述扶栏的起始端或末端的位置。
3.一在楼梯过道中安装有一具有一行人用扶手的乘客运送器的楼梯过道设施,所述行人用扶手安装于所述乘客运送器的扶栏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人用扶手的长度超过所述乘客运送器的所述扶栏的起始端和末端之间长度。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楼梯过道设施,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客运送器的主框具有安装于所述主框纵向各端上的水平部分以及具有一比所述水平部分宽度更小的中继部分,
所述扶栏沿所述主框的中继部分设置,
所述行人用扶手的一中间部分支承于所述扶栏,
所述扶手起始端和末端支承于所述主框的水平部分。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楼梯过道设施,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人用扶手安装于所述所述主框的所述中继部分宽度之外,且安装于所述水平部分的宽度之内。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楼梯过道设施,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人用扶手具有一行人用主扶手以及一行人用补充扶手,所述行人用补充扶手直接或非直接连接于所述行人用主扶手的所述起始端或末端。
7.一具有安装于楼梯过道的乘客运送器以及安装于所述乘客运送器扶栏上的行人用扶手的楼梯过道设施,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人用扶手设成跨越所述乘客运送器的所述扶栏整个部分。
8.一具有一安装于楼梯过道的乘客运送器以及安装于所述乘客运送器一侧的一行人用扶手的楼梯过道设施,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人用扶手的起始端或末端位于越过所述乘客运送器的所述扶栏的整个部分的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68613/2000 | 2000-03-08 | ||
JP2000068613A JP3435382B2 (ja) | 2000-03-08 | 2000-03-08 | 階段通路設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12214A true CN1312214A (zh) | 2001-09-12 |
CN1149173C CN1149173C (zh) | 2004-05-12 |
Family
ID=18587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13778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9173C (zh) | 2000-03-08 | 2000-12-28 | 具有平行于楼梯过道的带乘客运送器的楼梯过道设施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1134177B1 (zh) |
JP (1) | JP3435382B2 (zh) |
CN (1) | CN1149173C (zh) |
DE (1) | DE60013762T2 (zh) |
HK (1) | HK1037356A1 (zh) |
TW (1) | TWM24520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2605A (zh) * | 2010-10-12 | 2012-05-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载人输送机 |
CN112919293A (zh) * | 2021-03-15 | 2021-06-08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交通车站中大提升段的楼梯自动扶梯并行布置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9892A (zh) * | 2009-05-25 | 2010-12-01 | 裘苗全 | 健身应急两用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43748B2 (ja) * | 1992-12-24 | 1998-04-2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乗客コンベア |
JP3435201B2 (ja) * | 1993-12-27 | 2003-08-1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通路設備 |
JPH1045368A (ja) * | 1996-08-02 | 1998-02-17 | Inax Corp | エスカレータ側板のタイル壁構造 |
JP3595717B2 (ja) * | 1999-03-10 | 2004-12-0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通路設備 |
-
2000
- 2000-03-08 JP JP2000068613A patent/JP343538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12-06 TW TW92217660U patent/TWM245203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12-11 EP EP20000127108 patent/EP113417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12-11 DE DE2000613762 patent/DE60013762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12-28 CN CNB00137785XA patent/CN114917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1
- 2001-11-21 HK HK01108191A patent/HK1037356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2605A (zh) * | 2010-10-12 | 2012-05-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载人输送机 |
CN102442605B (zh) * | 2010-10-12 | 2016-01-2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载人输送机 |
CN112919293A (zh) * | 2021-03-15 | 2021-06-08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交通车站中大提升段的楼梯自动扶梯并行布置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HK1037356A1 (en) | 2002-02-08 |
CN1149173C (zh) | 2004-05-12 |
DE60013762T2 (de) | 2005-09-29 |
EP1134177A2 (en) | 2001-09-19 |
EP1134177B1 (en) | 2004-09-15 |
JP3435382B2 (ja) | 2003-08-11 |
TWM245203U (en) | 2004-10-01 |
EP1134177A3 (en) | 2002-05-08 |
DE60013762D1 (de) | 2004-10-21 |
JP2001253675A (ja) | 2001-09-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89788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KR100827049B1 (ko) | 계단 플랜지를 구비하는 에스컬레이터 | |
CN1149173C (zh) | 具有平行于楼梯过道的带乘客运送器的楼梯过道设施 | |
CN1863727A (zh) | 自动扶梯及护裙端结构 | |
US6957716B1 (en) | Emergency stairway escape apparatus for wheelchairs | |
US6223879B1 (en) | Mounting assembly for escalator roof support | |
EP3447021A1 (en) | Transport device | |
CN1561311A (zh) | 乘客传送装置 | |
JP6782376B1 (ja) | パッセンジャーステップ車 | |
JP3104961B2 (ja) | 傾斜型乗客コンベア | |
KR102652291B1 (ko) | 승객 이송 장치 | |
JP3143818B2 (ja) | 通路設備 | |
JP3595717B2 (ja) | 通路設備 | |
CN108249271B (zh) | 自动扶梯 | |
JP3612468B2 (ja) | 中間踊り場付き階段用通路設備 | |
JP3496656B2 (ja) | 通路設備並びに通路設備用乗客コンベア | |
JPH11159094A (ja) | 階 段 | |
CN220484350U (zh) | 跨越梯及输送系统 | |
RU2268694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инвалидного кресла-коляски по лестничным переходам | |
CN211945871U (zh) | 一种自动扶梯站板安全监测辅助装置 | |
JP2010059694A (ja) | オープン階段装置 | |
JP2555108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設備 | |
RU2538569C1 (ru) | Двухмаршевая лестница здания | |
JPH07179284A (ja) | 通路設備 | |
JPH02215692A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退避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3735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6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