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0401C - 定子 - Google Patents

定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0401C
CN1310401C CNB2004100558442A CN200410055844A CN1310401C CN 1310401 C CN1310401 C CN 1310401C CN B2004100558442 A CNB2004100558442 A CN B2004100558442A CN 200410055844 A CN200410055844 A CN 200410055844A CN 1310401 C CN1310401 C CN 131040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angular conductor
extension
circle
tooth portion
l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558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81644A (zh
Inventor
冈田知之
高尾充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81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1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040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040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包括绝缘线轴的定子固定在齿部上。所述绝缘线轴包括在齿和矩形导线之间绝缘的齿部绝缘部分,以及从所述齿部绝缘部分的末端部分与所述轭的内表面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导槽从第一延伸部分的外侧相对于所述齿部绝缘部分的周向倾斜地导引矩形导线,所述导槽沿定子的轴向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的一侧上;以及第一突出部分相对于齿部绝缘部分的周向倾斜地支撑矩形导线,所述第一突出部分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和齿部绝缘部分之间进行连接的拐角部分处。

Description

定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在旋转电机,如电动机或发电机中的定子。
本申请是以2003年8月6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03-288078的日本专利申请作为基础,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在此可以进行参考。
背景技术
作为旋转电机中的定子绕组,本质上,使用一横截面是大致圆形的通常所说的圆形导线的绕组和使用一横截面是大致矩形的通常所说的矩形导线的绕组是公知的。
由于在圆形导线的匝之间出现间隙,即使它们被紧密和严密地缠绕,所产生的空间系数必定相当低;但是,相反,采用矩形导线,通过适当地并排排列线圈,在不出现任何相当大的间隙的情况下,可以获得高的空间系数的优点。此处“空间系数”是指线圈的占有面积与缝隙的截面积之比;众所周知,通过增加空间系数就可以预期加强旋转电机的性能。
关于此,由于空间系数减小,当把这种矩形导线缠绕到绝缘线轴上时,如果缠绕故障出现,是十分不良的,因而就需要无故障地把矩形导线缠绕到线轴上。
作为用于阻止这种缠绕故障的出现的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号2000-245092)描述的这种现有技术和类似的现有技术是公知的。采用专利文献1揭露的现有技术,通过排列绝缘线轴或类似物,同时采用特殊类型的成形装置来成形矩形导线的形状,其可以确保缠绕时不出现缠绕故障。
然而,在这种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具有制造费增加的问题,因为实际上把矩形导线缠绕在线轴上之前,需要实行用于矩形导线的特殊形式的成形来作为预加工阶段,因此这就需要多个工时。
此外,还具有一问题,即做这种工作的绕线机的构造变得相当复杂,由于成形装置需要在矩形导线上完成这种特殊形式的成形,因此设备的费用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仅仅在绝缘线轴上增加简单的构造特征来提供一种能够阻止当缠绕矩形导线时出现缠绕故障的定子。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子(例如,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定子1),其包括圆环状轭(例如,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轭1a),以预定间距沿轭的周向配设的齿部(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齿或T-部分12),固定在每个齿部上的绝缘线轴(例如,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绝缘线轴20),以及缠绕在绝缘线轴上的矩形导线(例如,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矩形导线50),其中:所述绝缘线轴包括在齿部和矩形导线之间绝缘的齿部绝缘部分(例如,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齿部绝缘部分21),以及从所述齿部绝缘部分的末端部分与所述轭的内表面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例如,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延伸部分22)和第二延伸部分(例如,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二延伸部分23);导槽(例如,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导槽24)从第一延伸部分的外侧相对于所述齿部绝缘部分的周向倾斜地导引矩形导线,所述导槽沿定子的轴向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的一侧上;第一突出部分(例如,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突出部分31)相对于齿部绝缘部分的周向倾斜地支撑矩形导线,所述第一突出部分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和齿部绝缘部分之间进行连接的拐角部分(例如,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拐角部分25)处。
根据这种构造,通过沿第一延伸部分的导槽插入矩形导线,可以从绝缘线轴的第一延伸部分的外侧倾斜地插入矩形导线,以便不需要过度地扭折或弯曲矩形导线,就能够把其插入齿部绝缘部分;此外,能够把矩形导线的第一层的第一匝平滑地缠绕在齿部绝缘部分上。
还有,同时也可以沿第一突出部分缠绕矩形导线的第一层的第一匝,也能够将矩形导线第二层最后一匝缠绕在第一突出部分。
根据本发明,通过沿导槽插入矩形导线,可以获得优良的结果,即不需要过度地扭折或弯曲矩形导线,就可以把其插入齿部绝缘部分,而且,也可以把矩形导线的第一层的第一匝的起动绕组平滑地缠绕在齿部绝缘部分。甚至更进一步,由于可以沿第一突出部分缠绕矩形导线的第一层的第一匝,因此可能以相当平稳的方式缠绕矩形导线的第一匝。此外,由于能够将矩形导线的第二层的最后一匝缠绕在第一突出部分上,因此可以阻止在矩形导线的第二层的最后一匝中出现缠绕故障。
最后,当把矩形导线缠绕在上述结构的这种绝缘线轴上时,由于可以阻止缠绕故障的出现,因此利用传统类型的绕线机可以完成缠绕的工作;换句话说,由于本发明的申请,不需要实行特殊的技能或者不需要利用任何特殊类型的绕线机,就能获得有利的成果,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预期降低所需设备的成本,以及减少所需劳动力,自然而然这就导致所生产的产品,也就是本发明的定子的成本降低。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详细说明,第一突出部分可以支撑矩形导线的第一层的第一匝的最后部分。
通过利用这种结构,可以沿第一突出部分缠绕矩形导线的第一层的第一匝的最后部分。由于可以沿第一突出部分缠绕矩形导线的第一层的第一匝的最后部分,因而,同时也可以以相当稳定的方式缠绕矩形导线的第一层的第一匝的最后部分,也可以完成以相当平滑和稳定的方式从矩形导线的第一匝转换到其第二匝的相当棘手的工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详细说明,第一突出部分可以支撑包括其第一层的第一匝的最后拐角部分的部分矩形导线。
通过利用这种结构,可以沿第一突出部分缠绕包括其第一层的第一匝的最后拐角部分的部分矩形导线。由于可以沿第一突出部分缠绕包括其第一层的第一匝的最后拐角部分的部分矩形导线,因而,同时也可以以相当稳定的方式缠绕包括其第一层的第一匝的最后拐角部分的部分矩形导线,也可以完成以相当平滑和稳定的方式从矩形导线的第一匝转换到其第二匝的相当棘手的工作。
还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详细说明,在拐角部分处(例如,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拐角部分26),所述拐角部分是第二延伸部分和齿部绝缘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可以设置分开的第二突出部分(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二突出部分32和第三突出部分33),其可以阻止矩形导线的第二层的第一匝陷入矩形导线的第一层的最后一匝和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间隙。
通过利用这种结构,能够将矩形导线的第二层的第一匝缠绕在独立的第二突起部分上。由于能够将第二层的第一匝缠绕在独立的第二突出部分,因而,可以阻止在矩形导线的第二层的第一匝中出现缠绕故障。
还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详细说明,以圆弧形状形成的圆弧形部分(例如,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中的圆形弧形部分27)在某一部分的位置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延伸部分的拐角部分上,所述某一部分相应于矩形导线的第二层的第一匝的第一拐角部分。
通过利用这种结构,当从矩形导线的第一层的最后一匝到第二层的第一匝进行缠绕时,在矩形导线的延伸部分(还没有缠绕在线轴上的部分)和以圆弧形状形成的第二延伸部分的拐角部分之间尽可能不产生干扰的同时可以执行这种任务。在矩形导线的延伸部分(还没有缠绕在线轴上的部分)和以圆弧形状形成的第二延伸部分的拐角部分之间尽可能不产生干扰的同时,由于可以实现从矩形导线的第一层的最后一匝的缠绕转换到第二层的第一匝的缠绕,因此可以以相当平滑的方式完成从矩形导线的第一层最后一匝的缠绕到第二层第一匝的缠绕的转换。
甚至还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详细说明,倒角处理可以在齿部绝缘部分侧的圆弧形部分上执行。
通过利用这种结构,即使在矩形导线的延伸部分(还没有缠绕在线轴上的部分)和上述以圆弧形状形成的第二延伸部分的拐角部分之间偶然出现一些干涉,也可以避免矩形导线的损伤。
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柱形绕线定子,如使用在如电动机或发电机或类似装置的旋转电机中的定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定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
图2是使用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定子中的绝缘线轴的正视图。
图3是所述绝缘线轴的侧视图。
图4是从第四拐角部分的侧面看到的上述绝缘线轴的侧视图。
图5是一个放大的剖视图,其示出了所述绝缘线轴的第一突出部分的附近。
图6是一个透视图,其示出了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中,仅仅矩形导线的一单层被缠绕在所述绝缘线轴上。
图7是一个俯视图,其示出了处于某种状态的所述绝缘线轴,在该状态中,所述绝缘线轴在第二延伸部分和齿部绝缘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处是分开的。
图8是一个附图,其说明了在所述绝缘线轴的导槽的外侧表面和第一延伸部分的内表面之间的交点的位置。
图9是一个说明图,其说明了相应于图8的比较例。
图10是一个正视图,其示出了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中,矩形导线的第一层被缠绕在比较例的所述绝缘线轴上,在该比较例中,在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分和齿部绝缘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处没有突出部分。
图11是一个侧视图,其示出了上面所述的位置,在该位置中,矩形导线的第一层被缠绕在比较例的绝缘线轴上。
图12是一个正视图,其示出了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中,矩形导线的第二层被缠绕在比较例的绝缘线轴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的定子和绝缘线轴的优选实施例将参考图1至12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定子1通过连接以环的形式固定在一起的多个定子模块2制成,并且该定子可以使用在旋转电机,如电动机或发电机或类似装置中。
每一定子模块2包括一具有轭部11和齿部(齿)12的定子芯10,一固定到定子芯10的齿部12上的绝缘线轴20以及一缠绕在绝缘线轴20上的矩形导线50。
在上述定子1中,通过把每一定子芯10的每一轭部11连接在一起,轭1a被形成为一连接圆形件。为了易于把所有这些轭11a连接在一起,凸面接合部分11a设置在每一轭部11周向的一侧,并且类似的,凹面接合部分11b设置在这些凸面接合部分11a周向的每一轭部11的另一侧;凸面接合部分11a和凹面接合部分11b围绕着定子1成对地相互接合在一起。
齿部12具有一大致矩形截面的形状,并且其从轭部11的中心部分朝定子1的中心轴径向向内地延伸;在齿部12的末端处,设有一对延伸部分13,它们沿轭部11的周向在相反方向延伸。
如图2至4以及图6所示,绝缘线轴20包括一具有矩形管状形的齿部绝缘部分21,以及第一延伸部分22和第二延伸部分23,这两部分从齿部绝缘部分21轴向的两末端相对于轭部11的内表面大致平行地延伸。齿部绝缘部分21被设置成围绕齿部12的侧面,第一延伸部分22设置成沿定子芯10的延伸部分13的内表面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分23设置成沿轭部11的内圆周面延伸。
图7是当齿部绝缘部分21沿与第二延伸部分23的连接部分被剖开时从该剖面的侧面所看到的剖视图,在该图中,所示出的齿部绝缘部分21具有四个侧面21a至21d和四个拐角部分21e至21h。更详细地说,这四个侧面包括定子1的轴向一侧上的侧面21a和所述定子1的另一轴向上的另一侧面21c,以及定子1的周向的侧面21b和所述定子1的另一周向的另一侧面21d;然而这四个拐角部分包括作为侧面21a和侧面21b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第一拐角部分21e,作为侧面21b和侧面21c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第二拐角部分21f,作为侧面21c和侧面21d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第三拐角部分21g,以及作为侧面21d和侧面21a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第四拐角部分21h。
在相应于齿部绝缘部分21的侧面21a(换句话说,在定子1的轴向的一侧处)的第一延伸部分22一侧,设有一用于插入矩形导线的导槽24,矩形导线50从延伸部分22的外侧经所述导槽24插入齿部绝缘部分21,然后缠绕在齿部绝缘部分21的侧面21a至21d上。应该理解的是,如图6所示,在矩形导线50从导槽24插入之后,第一层的第一匝从齿部绝缘部分21的侧面21a开始缠绕,在第一拐角部分21e处,矩形导线50弯曲,并且紧靠下一侧面21b缠绕。换句话说,首先矩形导线50在第一拐角部分21e处弯曲。
参考图3详细地描述导槽24,导槽24的底面24a与齿部绝缘部分21的侧面21a一起形成一个表面,并且底面24a的横向尺寸A被设定为稍微大于矩形导线W的横向尺寸W(即,A>W)。导槽24的纵向相对于齿部绝缘部分21的周向(换句话说,相对于定子1的周向,或以另外的方式来说,相对于延伸部分22的内表面22a的表面方向)倾斜一角度,其倾斜角被设定为大于或等于由下面的等式给出的角度θ,同时其小于或等于30°。θ=tan-1(矩形导线的横向尺寸W/齿部绝缘部分的横向尺寸L1)。
所述倾斜角设定在这种范围之内的原因是,如果所述倾斜角小于θ,那么,当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第二匝缠绕在齿部绝缘部分21上时,矩形导线50在第一缠绕匝开始之前的部分就构成了障碍;然而,如果所述倾斜角大于30°,矩形导线50的弯曲部分处的凸起变大,所述弯曲部分在第一拐角部分21e处产生,同时也引起矩形导线50的第二层和随后层的缠绕障碍,这也引起空间系数的降低。
如图8所示,延伸部分22的内表面22a和导槽24的外侧表面24b之间的交点P被设定成位于齿部绝缘部分21侧面21b一定量,该量恰好等于(或大于)矩形导线50的厚度尺寸D。通过上述的设定,当缠绕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第一匝到齿部绝缘部分21上时,可以在第一拐角部分21e处与延伸部分22的内表面22a不出现任何间隙的情况下实现缠绕,因此可能提高空间系数。
图9是一示出了比较例的附图,在该图中,如果在延伸部分22的内表面22a和导槽24的外侧表面24b之间的交点P′比所述交点P更靠近中心侧,那么,当沿齿部绝缘部分21的侧面21b开始缠绕矩形导线50的第一匝时,间隙在第一拐角部分21处的矩形导线50和延伸部分22的内表面22a之间不利地出现,因此空间系数降低。
通过以这种方式设定导槽24,可以使矩形导线50的底面与齿部绝缘部分21的侧面21a一致,并且也可以使从绝缘线轴20的第一延伸部分22的外侧倾斜地插入矩形导线50,使得能够在不延边缘弯曲矩形导线50的情况下,把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第一匝顺畅地缠绕在齿部绝缘部分21的侧面21a和21b上。
此外,通过把矩形导线50的第一匝顺畅地缠绕在齿部绝缘部分21的侧面21a和21b上,因此在插入齿部绝缘部分21的部分处就不再需要扭曲或过度地弯曲矩形导线50,而且不会引起形成在矩形导线50表面上的绝缘层的损伤。
如图4所示,在齿部绝缘部分21和绝缘线轴20的第一延伸部分22之间的连接部分的拐角部分25处,如果把第四拐角部分21h作为中心,第一突出部分31从侧面21d设置在侧面21a的预定区域。
如图5所示,第一突出部分31具有一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并且在其侧面31a的一侧的高度尺寸h被设定成小于或等于矩形导线50的厚度尺寸D(即,h=D),所述侧面31a的所述侧为用于连接齿部绝缘部分21的一侧,而侧面31b的一侧的横向尺寸s被设定成小于或等于矩形导线50的横向尺寸W(即,s=W),所述侧面31b的所述侧用于连接第一延伸部分22。
此外,在拐角部分26处,所述拐角部分26是齿部绝缘部分21和第二延伸部分23之间的连接部分,如果把第一拐角部分21e作为中心,第二突出部分32从侧面21a设置在侧面21b的预定区域,如果把第三拐角部分21g作为中心,第三突出部分33从侧面21c设置在侧面21d的预定区域。
第二和第三突出部分32和33的横截面大致呈矩形,正象第一突出部分31的形状一样,并且在它们的侧面与齿部绝缘部分21相连的一侧的高度尺寸也被设定成小于或等于矩形导线50的厚度尺寸D,正象第一突出部分31的尺寸一样。
应该理解的是,更理想地是使第一至第三突出部分31,32和33的侧面在与齿部绝缘部分21相连的一侧的高度尺寸h几乎与矩形导线50的厚度尺寸D相同。
另外,如图4和6所示,在第二延伸部分23的拐角部分相应于齿部绝缘部分21的第一拐角部分21e部分处,设置一圆弧形部分27,该圆弧形部分27大致形成大半径的四分之一圆弧形状,并且在该圆弧形部分27处,第二延伸部分23的内表面侧23a(换句话说,齿部绝缘部分21侧)受到倒角处理,而形成斜切面27a。
设置第一,第二和第三突出部分31,32和33的原因如下。
首先,作为比较例,把矩形导线50缠绕在不设置突出部分31至33的绝缘线轴20上的情况将参考图10至12进行描述。
如图10所示,矩形导线50经由导槽24插入齿部绝缘部分21内,并且在第一拐角部分21e处弯曲,而且从侧面21a缠绕在侧面21b上,此时,缠绕矩形导线50以接触第一延伸部分22的内表面22a。虽然,在第一层的第一匝中,缠绕矩形导线50以在侧面21b和21c处也接触第一延伸部分22的内表面22a,然而,当从侧面21d再次把矩形导线50缠绕在侧面21a上时,如图10和11所示,由于有从第一层的第一匝到第一层的第二匝转换的转换过程,因此矩形导线50逐渐从第一延伸部分22的内表面22a脱开。此时,由于矩形导线50试图经由两侧面21d和21a上的最短距离进行这种转换,这是矩形导线50的特性,因此在第四拐角部分21h处产生滑移,并且由于滑移在矩形导线50沿最短距离延伸的位置处停止,因此在矩形导线50和第一延伸部分22的内表面22a之间形成一间隙41。
同时,对于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第二匝和随后的匝来说,矩形导线50的第n匝排列并缠绕以接触第(n-1)匝,其继续朝第二延伸部分23接近的方向上进行,最后,其最接近第二延伸部分23,因而第一层的缠绕结束,在此时,如图10所示,在第一层的最后一匝处,在第四拐角部分21h处,矩形导线50的侧面与第二延伸部分23的内表面23a处于几乎接触的状态。
由于这种情况,在第二延伸部分23的侧面处,另一间隙42在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最后一匝和第二延伸部分23的内表面23a之间形成,并且除第四拐角部分21h之外,几乎自始至终围绕线轴。
在此之后,矩形导线50从第一层的最后一匝转换到第二层的第一匝,如图12所示,矩形导线50被缠绕以在侧面21a的侧面处接触第二延伸部分23的内表面23a,此后,按次序并且每一匝靠近下一匝地缠绕,当第一层缠绕结束后再进行分层;此过程在接近第一延伸部分22的方向进行,并且当矩形导线50最接近其第一延伸部分22时,第二层的缠绕就完成了,第二层的最后一匝沿第一延伸部分22的内表面22a缠绕。
现在,对于矩形导线50来说存在一尺寸公差,齿部绝缘部分21的长度L2(即,沿定子1的径向的长度)设定成使其可以在其上缠绕预定所需的匝数,即使使用处于上公差极限的矩形导线50。
然而,当齿部绝缘部分21的长度L2以这种方式设定时,如果使用处于下公差极限的矩形导线50,那么在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最后一匝和第二延伸部分23的内表面23a之间形成的间隙42大于当使用处于上公差极限的矩形导线50的情况下形成的间隙,特别是,间隙42在第一拐角部分21e处变得相当大。
当以这种方式继续把矩形导线50缠绕在绝缘线轴20上时,如果不设置第二和第三突出部分32和33,那么,除第四拐角部分21h之外,由于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最后一匝和第二延伸部分23的内表面23a之间的间隙42沿第二延伸部分23的侧面的几乎整个圆周面形成,因此,当沿第二延伸部分23的内表面23a缠绕第二层的第一匝时,有时可能出现缠绕故障,如部分矩形导线50(一般是拐角部分或类似部分)陷入间隙42中,或类似的故障。
此外,如果不设置第一突出部分31,那么,由于在从第一层的第一匝到其第二匝的转换处的部分矩形导线50和第一延伸部分22的内表面22a之间的间隙41沿侧面21d和侧面21a的几乎整个长度形成,因此,当第二层的最后一匝被缠绕时,有时可能出现缠绕故障,如部分矩形导线50(一般是拐角部分或类似部分)陷入间隙41中,或类似的故障。
与上述情况相比,如果把第二和第三突出部分32和33设置到绝缘线轴20上,那么当沿第二延伸部分23的内表面23a缠绕矩形导线50的第二层的第一匝时,通过在第一拐角部分21e处和稍微在其之前和之后,将矩形导线50的第二层的第一匝缠绕在第二突出部分32上,并且也通过在第三拐角部分21g处和稍微在其之前和之后缠绕在第三突出部分上,可以阻止矩形导线50陷入所述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最后一匝和第二延伸部分23的内表面23a之间的间隙42,因此,可以阻止在矩形导线50的第二层的第一匝中出现缠绕故障。
而且,可以阻止在矩形导线50的第二层的第一匝中出现缠绕故障,所述矩形导线既可以使用处于上极限公差的矩形导线50,也可以使用处于下极限公差的矩形导线50。
此外,如果把第一突出部分31设置到绝缘线轴20上,由于在第四拐角部分21h处和稍微在其之前和之后,将矩形导线50的第二层的最后一匝缠绕在第一突起部分31,从而可以阻止矩形导线50陷入所述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第一匝和第一延伸部分22的内表面22a之间的间隙41,因此,可以阻止在绕组的第二层的最后一匝中出现缠绕故障。
还有,如果把第一突出部分31设置到绝缘线轴20上,那么当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第一匝缠绕在第四拐角部分21h时,矩形导线50的侧面通过第一突出部分31导引,缠绕继续进行,矩形导线50的侧面被引导与第一突出部分31的侧面31a接触从而能够沿着它实现从第一匝到第二匝相当顺畅和稳定地缠绕矩形导线50的第一匝的最后部分和其转换部分,还能消除在第四拐角部分21h处矩形导线50的滑移。
对于第一突出部分31来说,为了充分实现这种功能,较理想地是,设置第一突出部分31使其相对于齿部绝缘部分21的周向(换句话说,相对于定子1的周向,或以另外的方式,相对于延伸部分22的内表面22a的表面方向)倾斜地支撑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第一匝的最后部分;此外,更理想地设置该第一突出部分31使其能够稍微在其之前和之后并且包括所述最后拐角部分将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第一匝的最后部分以倾斜状态支撑。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分以这种方式设置,以完全实现这些情况。
此外,在第二延伸部分23上设置圆弧形部分27的原因如下。
为了缠绕上述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当缠绕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最后一匝时,需要以一种相对于齿部绝缘部分21的周向倾斜某种角度的状态缠绕矩形导线50,直到所述矩形导线50完全缠绕在齿部绝缘部分21的第四拐角部分21h的周围,并且为了实现这种情况,当矩形导线50的第一层的最后一匝到达第四拐角部分21h周围这个时间点的时候矩形导线50的第二层的第一匝紧靠侧面21a开始缠绕,矩形导线50的直线部分(即从所述时间点开始向前缠绕的矩形导线50的下一部分)向外侧拉超出第二延伸部分23的外侧(齿部绝缘部分21轴向的外侧)。
由于这种情况,当从齿部绝缘部分21的侧面21a把矩形导线50的第二层的第一匝缠绕在第一拐角部分21e上时,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即矩形导线50的上述延伸部分可能在第二延伸部分23处与对应于第一拐角部分21e的拐角部分干涉。当所述拐角部分在拐角周围弯曲时,具有一危险,即矩形导线50可能不利地挂住所述拐角部分,这就妨碍平滑地缠绕矩形导线50,并且甚至可以引起矩形导线50的损伤。为了处理这个问题,采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定子1,圆弧形部分27大致以相当大半径的圆周的四分之一弧的形式构成,并且设置到相应第二延伸部分23处的第一拐角部分21e的拐角部分上,该圆弧形部分27阻止与矩形导线50发生干涉,从而矩形导线50不出现挂住现象,并且能够确保顺畅地缠绕矩形导线50。
此外,通过把斜切面27a设置到第二延伸部分23的内表面23a的一侧上的圆弧形部分27上,可以阻止矩形导线50的损伤,即使偶然干涉圆弧形部分27。
应该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斜切40也可以在其齿部绝缘部分21侧上的第一延伸部分22的圆周边缘部分的拐角部分上实行,从而,在把矩形导线50缠绕到齿部绝缘部分21上的过程中,当矩形导线50接触第一延伸部分22时,可以确保绝缘层或者在矩形导线50的表面上形成的类似物不出现损伤。以相同的方式,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斜切也可以在齿部绝缘部分21的侧面上的第二延伸部分23的圆周边缘部分的拐角部分上实行。
由上述可知,定子1包括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绝缘线轴20,通过在绝缘线轴20上设置导槽24,可以从第一延伸部分22的外侧插入矩形导线50,而对所述矩形导线50不引起任何损伤,并且可以把所述矩形导线50开始顺畅地缠绕在齿部绝缘部分21上;而且也可以增加空间系数。
此外,通过把第一突出部分31设置到绝缘线轴20上,沿着它可以实现在矩形导线50上所述矩形导线中从第一层的第一匝转换到所述第一层的第二匝的地方非常稳定地缠绕,并且在第二层的最后一匝中也可以阻止矩形导线50的缠绕故障的出现。
还有,通过把第二和第三突出部分32和33设置到绝缘线轴20上,也可以在矩形导线50的第二层的第一匝中阻止缠绕故障的出现。
由于能够在矩形导线50的第二层的第一匝中阻止缠绕故障的出现,也能在矩形导线50的第二层的最后一匝中阻止缠绕故障的出现,因此同样在所述第二层之后,在矩形导线50的随后层中可以阻止缠绕故障的出现。
此外,通过把圆弧形部分27设置到第二延伸部分23上,并且通过斜切面27a形成在该圆形弧形部分27上,同时也可以执行从第一层的最后一匝到第二层的第一匝顺畅地缠绕矩形导线50,也可以阻止矩形导线50出现损伤。
此外,不需要特殊的技能操作用于制造所述定子的绕线机,由于通过把第一,第二和第三突出部分31,32和33设置到绝缘线轴20上,可以阻止矩形导线50的缠绕故障出现,而且通过使用完全传统的绕线机,也可以执行缠绕工作。
-另一优选实施例-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认为被限制到上述优选实施例。
例如,设置在拐角部分25、并且是齿部绝缘部分21和第一延伸部分22之间的连接部分的第一突出部分31可以不直接设置在第四拐角部分21h,而是可以设置在第四拐角部分21h的附近,即在齿部绝缘部分的侧面21d和侧面21a处;或者作为可选择的方案,也可以沿齿部绝缘部分的侧面21d和侧面21a的整个长度,包括第四拐角部分21h设置。
此外,关于设置在拐角部分26处,并且是齿部绝缘部分21和第二延伸部分23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其它突出部分(第二突出部分32和第三突出部分33),它们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拐角部分21f,或者作为可选择的方案,它们也可以设置在不同于拐角部分的部分处,或者实际上,它们也可以沿拐角部分26的几乎整个圆周设置。
因此,当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上面被描述和说明时,应该理解的是,优选实施倒是本发明的代表性例子,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可以进行增加,省略,代替和其它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通过前面的描述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是仅仅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进行限制。

Claims (3)

1.一种定子,其包括圆形环状轭,在所述轭的圆周上以预定间隔设置的齿,固定在每个齿上的绝缘线轴,以及缠绕在所述绝缘线轴上的矩形导线,其中:
所述绝缘线轴包括:在所述齿和所述矩形导线之间绝缘的齿部绝缘部分,以及从所述齿部绝缘部分的末端部分与所述轭的内表面大致平行地延伸出来的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
导槽,从第一延伸部分的外侧相对于所述齿部绝缘部分的周向倾斜地导引矩形导线,所述导槽沿定子的轴向设置在第一延伸部分的一侧上;
第一突出部分,相对于所述齿部绝缘部分的周向倾斜地支撑矩形导线,所述第一突出部分设置于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分和所述齿部绝缘部分之间进行连接的拐角部分处;
所述第一突出部分支撑所述矩形导线的第一层的第一匝的最后部分或所述第一突出部分支撑包括第一层的第一匝的最后拐角部分的部分矩形导线;以及
在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和所述齿部绝缘部分之间连接部分的拐角部分处,设置独立的第二突出部分,其阻止所述矩形导线的第二层的第一匝落入所述矩形导线的第一层的最后一匝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之间的间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以圆弧形状形成的圆弧形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分的拐角部分的下述部分上,所述部分对应于所述矩形导线的第二层的第一匝的第一拐角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在齿部绝缘部分侧的所述为圆弧形部分上进行倒角。
CNB2004100558442A 2003-08-06 2004-08-04 定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40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8078/2003 2003-08-06
JP2003288078A JP2005057931A (ja) 2003-08-06 2003-08-06 ステ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1644A CN1581644A (zh) 2005-02-16
CN1310401C true CN1310401C (zh) 2007-04-11

Family

ID=34114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58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0401C (zh) 2003-08-06 2004-08-04 定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975056B2 (zh)
JP (1) JP2005057931A (zh)
CN (1) CN1310401C (zh)
DE (1) DE102004037866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26739B2 (en) * 2003-05-23 2006-04-11 Honda Motor Co., Ltd Stator and insulating bobbin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tator
WO2006137125A1 (ja) * 2005-06-21 2006-12-2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回転電動機の電機子、回転電動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22584B2 (ja) * 2005-06-29 2011-07-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
JP2007074841A (ja) * 2005-09-08 2007-03-22 Toyota Motor Corp ステータコア、それを用いた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43191B2 (ja) * 2006-06-19 2009-10-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2008043106A (ja) * 2006-08-08 2008-02-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モータ用分割コア
JP2008148470A (ja) * 2006-12-12 2008-06-26 Hitachi Ltd 集中巻コイルおよび集中巻き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US20090179511A1 (en) * 2007-03-22 2009-07-16 Tecnomatic, S.P.A. Stators having female connector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female connectors integral with the stator winding conductors
JP5154829B2 (ja) * 2007-04-26 2013-02-27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分割コア部品
JP4840259B2 (ja) 2007-06-13 2011-1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絶縁部材
DE102007038848A1 (de) * 2007-08-16 2009-02-19 Dorma Gmbh + Co. Kg Spulenkörper für einen Linearmotor-Stator für eine automatische Tür
JP5148260B2 (ja) * 2007-12-21 2013-02-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固定子
JP5315743B2 (ja) * 2008-03-26 2013-10-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電動回転モーター
JP4790748B2 (ja) * 2008-04-09 2011-10-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製造装置
CN101577469B (zh) * 2008-05-06 2013-02-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绕线轴心
JP2010259318A (ja) * 2009-03-31 2010-11-11 Daikin Ind Ltd インシュレータ、モータ、及び、圧縮機
JP5222770B2 (ja) * 2009-03-31 2013-06-2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DE102009056676A1 (de) 2009-12-02 2011-06-09 Volkswagen Ag Wickl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Wicklung
US8471427B2 (en) * 2010-09-09 2013-06-25 Risun Expanse Corp. Motor magnetic pole assembly and mo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5318072B2 (ja) * 2010-11-01 2013-10-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突極集中巻きステータ
DE102011078025A1 (de) * 2011-06-23 2012-12-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Wickelkopfträger für einen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JP5773164B2 (ja) * 2012-01-31 2015-09-0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電機子およびモータ
JP5943995B2 (ja) * 2012-04-16 2016-07-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
JP5818771B2 (ja) * 2012-10-30 2015-1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5726156B2 (ja) * 2012-11-28 2015-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固定子
DE102013010234A1 (de) 2013-06-18 2014-12-1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Wickeldraht zur Herstellung einer Wicklung sowie ein hierzu bestimmtes Verfahren und ein Wicklungsträger
GB2525157B (en) * 2014-02-18 2016-08-24 Yasa Motors Ltd Machine cooling systems
FR3033454B1 (fr) * 2015-03-05 2018-07-13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Isolant de stator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DE102015208414A1 (de) 2015-05-06 2016-11-10 Robert Bosch Gmbh Wicklungszahn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JP2018207604A (ja) * 2017-05-31 2018-12-2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US11404930B2 (en) 2017-09-20 2022-08-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sulator, and stator and motor comprising same
DE102018201345A1 (de) * 2018-01-30 2019-08-0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ktivteil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mfassend eine Spule mit vorgefertigten Aufsteckelementen und Verbindungselementen, elektrische Maschine sowie Herstellungsverfahren
WO2020067556A1 (ja) * 2018-09-28 2020-04-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巻線方法、巻線機、インシュレ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EP3823139B1 (en) * 2019-11-18 2022-10-05 Rolls-Royce Deutschland Ltd & Co KG Winding head, stator tooth, electric motor and aircraf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0288A (en) * 1984-04-05 1985-05-28 Briggs & Stratton Corp. Ignition magneto having an improved primary winding construction
JPH08223843A (ja) * 1995-02-17 1996-08-30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タのコイル端末固定方法
JPH10285841A (ja) * 1997-04-10 1998-10-23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2000245092A (ja) * 1998-12-24 2000-09-08 Toyota Motor Corp 集中巻コイルおよび巻線製造装置
US6127753A (en) * 1997-03-28 2000-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mber to form motor stator
JP2000341896A (ja) * 1999-05-25 2000-1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JP2003018781A (ja) * 2001-06-28 2003-01-17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スタータの巻線構造
WO2003021746A1 (fr) * 2001-08-31 2003-03-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Bobine de moteur
JP2003079080A (ja) * 2001-09-03 2003-03-14 Honda Motor Co Ltd ステータとこれを有する回転電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47904B2 (zh) * 1973-09-10 1978-12-25
JPS54114753A (en) * 1978-02-28 1979-09-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oil winding frame
JPH0252860A (ja) * 1988-05-25 1990-02-22 Nippon Denso Co Ltd コイル装置
JP2003092863A (ja) * 2001-09-20 2003-03-28 Nissan Motor Co Ltd 永久磁石埋込同期モータ
KR20030087035A (ko) * 2002-01-30 2003-11-12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회전전동기의 스테이터
US7026739B2 (en) * 2003-05-23 2006-04-11 Honda Motor Co., Ltd Stator and insulating bobbin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tato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0288A (en) * 1984-04-05 1985-05-28 Briggs & Stratton Corp. Ignition magneto having an improved primary winding construction
JPH08223843A (ja) * 1995-02-17 1996-08-30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タのコイル端末固定方法
US6127753A (en) * 1997-03-28 2000-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mber to form motor stator
JPH10285841A (ja) * 1997-04-10 1998-10-23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2000245092A (ja) * 1998-12-24 2000-09-08 Toyota Motor Corp 集中巻コイルおよび巻線製造装置
JP2000341896A (ja) * 1999-05-25 2000-12-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電機
JP2003018781A (ja) * 2001-06-28 2003-01-17 Sawafuji Electric Co Ltd スタータの巻線構造
WO2003021746A1 (fr) * 2001-08-31 2003-03-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Bobine de moteur
JP2003079080A (ja) * 2001-09-03 2003-03-14 Honda Motor Co Ltd ステータとこれを有する回転電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1644A (zh) 2005-02-16
US6975056B2 (en) 2005-12-13
DE102004037866B4 (de) 2017-08-31
JP2005057931A (ja) 2005-03-03
US20050029891A1 (en) 2005-02-10
DE102004037866A1 (de) 2005-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0401C (zh) 定子
CN1299415C (zh) 定子和绝缘绕线架以及该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149726C (zh) 直流电动机
CN1741347A (zh) 电机定子
CN1084073C (zh) 直流电动机
CN1669201A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定子线圈的制造方法
CN1960129A (zh) 具有金属线制成的多层式菱形单线圈的电动机
CN1628405A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
US8629596B2 (en) End turn arrangement
KR101792451B1 (ko) 스테이터 및 브러시리스 모터
CN1484883A (zh) 电动机定子的制造方法及该定子
CN1518191A (zh) 旋转电机的集中绕组型定子线圈组
CN1399391A (zh) 用于旋转磁场电机的定子绕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358A (zh) 变压器和线圈架
CN1819409A (zh) 轴向空气隙型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57149A (zh) 定子、无刷电动机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N1444328A (zh) 绕组方法及绕组装置
CN1768465A (zh) 制造绕组和绕组联结的方法
CN1172556A (zh) 低成本双线管电动机及其加工方法
CN1825733A (zh) 定子及具有该定子的电动机
CN104160594A (zh) 车用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173064A (zh) 电动机定子
CN1901328A (zh) 定子和绝缘绕线架以及该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838509A (zh) 旋转机
CN1832298A (zh) 电机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8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