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10358A - 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10358A
CN1310358A CN01103893A CN01103893A CN1310358A CN 1310358 A CN1310358 A CN 1310358A CN 01103893 A CN01103893 A CN 01103893A CN 01103893 A CN01103893 A CN 01103893A CN 1310358 A CN1310358 A CN 13103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ed material
quick
continuous coiled
sheet materials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1103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6737C (zh
Inventor
清水诚
田中弘彰
椎野龙雄
神原隆之
菊池寿
清水彻
筱原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436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7524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772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7524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876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7525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876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7525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996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7676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995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5701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590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7525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590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07525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103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0358A/zh
Publication of CN124673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6737C/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26Holders for containing light sensitive material and adapted to be inserted within the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48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 G03B17/5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with both developing and finish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48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 G03B17/5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with both developing and finishing apparatus
    • G03B17/52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with both developing and finishing apparatus of the Land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C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PHOTOGRAPHIC PROCESSES, e.g. CINE, X-RAY, COLOUR, STEREO-PHOTOGRAPHIC PROCESSES; AUXILIARY PROCESSES IN PHOTOGRAPHY
    • G03C3/00Packages of films for inserting into cameras, e.g. roll-films, film-packs; Wrapping materials for light-sensitive plates, films or papers, e.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dyes, printing inks, adhesi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2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cutting, punching, piercing, severing or tearing
    • Y10T156/1313Cutting element simultaneously bonds [e.g., cut seam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2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cutting, punching, piercing, severing or tearing
    • Y10T156/1317Means feeding plural workpieces to be join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12Indefinite or running length 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12Indefinite or running length work
    • Y10T156/1722Means applying fluent adhesive or adhesive activator material between layers
    • Y10T156/1727Plural indefinite length or running length workpieces

Abstract

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两个片材(30、36),片材之一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片材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屏蔽片和两片材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其中屏蔽片和两片材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连续卷材被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预定数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被自动叠加和放入胶片盒(82)中。

Description

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涉及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最近,快速照相机的普及导致了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大批量生产。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中包括:屏蔽片,其上具有一个确定了屏幕尺寸的中央图像幅面;感光片,其包含一个被感光层覆盖着的透明或不透明支承层;透光片,其用于在其自身与感光片之间喷撒显影液;以及一对轨架或衬垫,它们在感光片和透光片之间确定出用于使显影液流过的间隙。在屏蔽片上的位于图像幅面两侧的相应边界边缘上分别粘结着一个用于容纳显影液的显影液囊或容器和一个用于保存过量显影液的收集器。
现有各种结构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可以购买到。例如,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包括结合在屏蔽片上表面上的感光片、通过轨架结合在感光片上表面上的透光片以及被垂直于轨架折叠在透光片上的屏蔽片边界边缘包围着的显影液囊和收集器。另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包括以给定次序相继叠加在屏蔽片上的感光片和透光片、粘结在感光片和透光片上的轨架以及垂直于轨架粘结在屏蔽片上的显影液囊和收集器。
为了制造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已经有多种方法被提出。例如,一种建议方法公开于日本专利公开文献No.62-55772中。根据这种方法,如图141所示,片材1、2在一个结合站3中彼此结合在一起,其中一个片材是感光片而另一个片材是透光片,之后从轨架卷材4供应的轨架5被横跨片材1热封在宽于片材1的片材2上。
结合的片材1、2被切割器6沿着轨架5的中心线切割,再利用热封机7粘结到屏蔽片8上。在周边粘结站9中,片材2的整个边缘环绕着屏蔽片上的一个图像区开口粘结到屏蔽片8上。在附装站10中,显影液囊11和收集器12被粘结到屏蔽片8的相反两侧上。之后,在折叠站13中,显影液囊11和收集器12被折叠在屏蔽片8的相反边缘上。当组件在密封站14中被密封后,屏蔽片8在切割站15中切割,从而完成快速摄影胶片装置。
在折叠站13中,当显影液囊11和收集器12被折叠在屏蔽片8的相反侧上时,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外部纵向尺寸被确定。虽然必须以高精度确定屏蔽片8的折叠位置,但这种要求不能被传统方法满足。
传统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当图像区开口形成在屏蔽片8中时,难以处理从屏蔽片8上冲出的废料。具体地讲,屏蔽片8上冲出的废料需要被可靠地处理而不能失误,这是因为屏蔽片8本身很可能是可充电的,因而废料往往会因屏蔽片8充电而被吸附在屏蔽片8或其他构件上。
快速摄影胶片装置最好在它们的四个角部被制出倒角,以避免被其他构件卡住或被错误地叠加。由于需要单独的倒角步骤,因此传统方法不能高效地将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角部制出倒角。
根据传统方法,显影液囊11和收集器12被逐个供应到屏蔽片8的相反侧,再在热封过程中粘结到屏蔽片上。因此显影液囊11和收集器12的粘结是很耗时的,从而导致整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过程效率低。
根据传统方法,片材1、2的粘结以及片材2的整个边缘环绕着屏蔽片8的图像区开口的粘结也是很耗时的。由于其他步骤所需时间是根据这些粘结步骤的时间而确定的,因此其他步骤必然会有多余的停滞时间,从而导致整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过程无法获得高效。
此外,根据传统方法,片材1、2和屏蔽片8暴露在因热封步骤所引起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下。特别是感光片因对湿度敏感而容易在制造过程中收缩。如果片材1、2收缩,则粘结着片材1、2的屏蔽片8会沿着供应方向移位,从而难以将显影液囊11和收集器12相对于屏蔽片8的开口粘结在精确位置上,而且会导致每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切割位置偏移。因此,不能有效地制造出高质量快速摄影胶片装置。
传统方法是利用安置在暗室中的设备实施的,因此片材1、2、轨架卷材4和屏蔽片8是在暗室中附着和处理的。出于这个原因,传统方法中的制造步骤是冗长和耗时的,因此整个过程不能实现高效。
此外,从结合站3至切割站15的距离太长,而且许多元件,包括轨架5、屏蔽片8以及显影液囊11和收集器12要在结合站3与切割站15之间粘结就位。由于各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容易沿着长生产线发生变化,因此很难将供应到切割站15的每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保持恒定的质量级别。
片材1、2和屏蔽片8分别从相应的片材料卷上展开。当料卷用完后,需要在片材1、2和屏蔽片8的后端拼接上新的片材1、2和屏蔽片8的前端,再将新材料开始供应到生产线上。因此,必然有一些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含有片材1、2和屏蔽片8的拼合接头,因而具有缺陷。如果出于某些原因这些拼合接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具有这种缺陷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不能鉴别出来。
根据传统方法,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被陆续制造后,工人要将一定数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放入盒子中。为了防止快速摄影胶片暴露在外界光线下,包装过程需要在暗室中进行。因此包装过程是冗长和耗时的。
由于每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在其相反端带有显影液囊11和收集器12,因此难以稳定地将这样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逐个叠加在一起。所以,在暗室中将一定数量例如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叠加和处理是个复杂工作。
因此,将制造出来的快速摄影胶片包装以产生包装制品的过程是非常冗长和耗时的,因而难以实现高效。
本发明的总体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用以自动和高效地制造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直至它们被包装好。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通过可靠和高精度地折叠屏蔽片的相反边界边缘,从而以简化的步骤和设备制造快速摄影胶片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通过在屏蔽片中高精度地形成图像幅面并且可靠地收回屏蔽片上冲出的废料,从而制造出快速摄影胶片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通过向连续构件上的图像幅面高效地供应显影液容器和/或过量显影液收集器,从而以高速度制造快速摄影胶片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通过高效和可靠地完成各个粘结步骤,从而高效制造快速摄影胶片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通过在简化的步骤和设备中可靠地检测出有缺陷元件并且可靠地只将有缺陷快速摄影胶片装置排除,从而高效地制造出高品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通过简化的步骤和设备而容易和高精度地定位连续构件,从而制造出快速摄影胶片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设备,通过将未遮光件放在明室中以便容易和高效地操纵它们,从而制造出快速摄影胶片装置,以使整个制造过程简便和高效。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所作详细说明,可以使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在图中以解释性实例的方式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利用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前视图,示出了它的曝光表面;
图4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制造系统的示意性立视图;
图6是包含控制器的制造系统的示意图,其中一些部分以框图表示;
图7是制造系统中的折痕成型站的示意图;
图8是折痕成型站中的折痕成型机构的透视图;
图9是折痕成型机构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10是折痕成型机构的局部剖切前视图:
图11是折痕成型机构的局部透视图;
图12是折痕成型机构中的横移辊的竖直剖视图;
图13是折痕成型机构的后视图;
图14是制造系统中的成型机的透视图,成型机中装有标记成型机构和凹槽成型机构;
图15是成型机的局部剖切前视图;
图16是成型机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17是标记成型机构的局部透视图;
图18是凹槽成型机构的局部透视图;
图19是标记成型机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20是制造系统中的过量显影液收集器供应机构的局部透视图;
图21是过量显影液收集器供应机构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22是过量显影液收集器供应机构的局部透视图;
图23是切割装置的前视图;
图24是制造系统中的显影液容器供应机构的透视图;
图25是显影液容器供应机构的侧视图;
图26是显影液容器供应机构的前视图;
图27是制造系统中的遮光机构的透视图;
图28是遮光机构的竖直剖视图;
图29是制造系统中的图像幅面成型机的透视图;
图30是图像幅面成型机的局部剖切前视图;
图31是图像幅面成型机的一部分的前视图;
图32是图像幅面成型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3是图像幅面成型机的第一冲模的分解透视图;
图34是吸附进给机构的透视图;
图35是制造系统中的轨架供应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6是轨架供应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37是轨架供应装置的一部分的竖直剖视图;
图38是制造系统中的覆盖片供应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9是制造系统中的临时附着机构的透视图;
图40是临时附着机构的前视图;
图41是临时附着机构的侧视图;
图42是临时附着机构的进给器的第一路径辊的竖直剖视图;
图43是进给器的第一横移辊的竖直剖视图;
图44是进给器的第二路径辊的竖直剖视图;
图45是进给器的第二横移辊的竖直剖视图;
图46是制造系统中的完全附着机构的透视图;
图47是完全附着机构的前视图;
图48是制造系统中的轨架粘结机构的透视图;
图49是轨架粘结机构的前视图;
图50是制造系统中的折叠站的俯视图;
图51是沿着图50中的线S-S的放大剖视图;
图52是沿着图50中的线T-T的放大剖视图;
图53是沿着图50中的线U-U的放大剖视图;
图54是制造系统中的翼片临时附着机构的局部透视图;
图55是制造系统中的翼片完全附着机构的透视图;
图56是制造系统中的翼片重粘机构的透视图;
图57是翼片临时附着机构的一部分的前视图;
图58是翼片完全附着机构的前视图;
图59是翼片完全附着机构的脊的剖视图;
图60是翼片重粘机构的前视图;
图61是制造系统中的暗箱的视图;
图62是制造系统中的切割机构的透视图;
图63是切割机构中的第一和第二切削装置的透视图;
图64是结合体的俯视图,用以解释切割机构的操作方式;
图65是切割装置的局部剖切前视图;
图66是切割机构的侧视图;
图67是制造系统中的叠加站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68是叠加站的透视图;
图69是叠加站的前视图;
图70是用于解释包装站操作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71是包装站的俯视图;
图72是包装展中的装置翻转机构的透视图;
图73是装置翻转机构的侧视图;
图74是装置加载机构的透视图;
图75是装置加载机构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76是装置加载机构的局部剖切前视图;
图77是第一转台的透视图;
图78是第一转台的局部剖切前视图;
图79是第一转台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80是盖子吸附装置的透视图;
图81是第一盒输送机构的透视图;
图82是第一盒输送机构的盒抓持装置的透视图;
图83是遮光机构的透视图;
图84是遮光机构的竖直剖视图;
图85是空盒进给机构和制品进给机构的俯视图;
图86是空盒进给机构俯视图;
图87是制品进给机构的俯视图;
图88是制造方法的加工顺序流程图;
图89是用于根据重量和温度确定折痕成型机构的硬质合金末端是否可以被接受的判定图表;
图90是用于解释硬质合金末端操作方式的视图;
图91A至91C是用于解释显影液容器供应机构操作方式的视图;
图92是图63所示第一切削装置的上方刀片的刀片刃口角的图表;
图93是上方刀片的剪切角的图表;
图94是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从明室中取出时的操作顺序流程图;
图95是用于显示快速摄影胶片装置被放在盒体之上的方式的局部剖切立视图;
图96是用于显示快速摄影胶片装置被推进盒体中的方式的局部剖切立视图;
图97是用于显示快速摄影胶片装置被放入盒体中的方式的局部剖切立视图;
图98是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制造系统的示意性立视图;
图99是用于解释包装站操作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00是装置翻转机构的透视图;
图101是装置进给方向转变机构的透视图;
图102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03是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制造系统的示意性立视图;
图104是包含控制器的制造系统的示意图,其中一些部分以框图表示;
图105是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加工顺序流程图;
图106是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时序图;
图107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08是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制造系统的示意性立视图;
图109是包含控制器的制造系统的示意图,其中一些部分以框图表示;
图110是制造系统中的翼片密封器的视图;
图111是制造系统中的偏差探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112是偏差探测装置的透视图;
图113是偏差探测装置中的用于调节CCD照相机的目标规尺透视图;
图114是制造系统中的控制器框图;
图115是制造方法的加工顺序流程图;
图116是图115所示加工顺序中的主进给筒控制过程流程图;
图117是用于显示如何控制主进给筒的简图;
图118是用于显示如何控制翼片密封器的简图;
图119是用于显示如何控制切割进给筒的简图;
图120是另一个偏差探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121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22是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制造系统的示意性立视图;
图123是包含控制器的制造系统的示意图,其中一些部分以框图表示;
图124是制造系统中的位于缺陷探测机构上游的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25是制造系统中的位于缺陷探测机构下游的部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26是制造系统中的屏蔽片供应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27是收集器供应装置的透视图;
图128是收集器施加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129是液囊施加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130是覆盖片供应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31是位置检测装置的透视图;
图132是位置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133是收集器施加状态探测装置的前视图;
图134是接头确认装置的透视图;
图135是液囊破裂探测装置的透视图;
图136是收集器施加状态探测装置实施的探测过程的简图;
图137是收集器施加状态探测装置的透视图;
图138是切割失败探测器的操作方式简图;
图139是废品排放机构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140是用于显示缺陷探测机构的元件细节和故障处理细节的简图;
图141是用于制造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传统过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以分解透视图示出了利用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图2以透视图示出了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如图1和2所示,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包括:一个屏蔽片24,其具有一个图像幅面22;一个感光片30,其具有一个图像接收层和一个感光层;一对侧向相隔的衬垫32,它们布置在感光片30上并接触感光层;以及一个透明覆盖片36,其布置在衬垫32上并且具有一个曝光表面34。
屏蔽片24具有折痕或减薄部分38a、38b,它们沿箭头A所示的纵向即屏蔽片24的喷撒方向位于屏蔽片的相应相反端部。一个用于容纳显影液的显影液囊或容器40和一个用于保存过量显影液的收集器42在折痕38a、38b的外侧粘结在屏蔽片24的相应相反端部上。一个底侧片44在折痕38a的紧邻内侧施加在屏蔽片24上。
感光片30、衬垫32和覆盖片36以相互叠加的关系结合在屏蔽片24上。在底侧片44结合在屏蔽片24上后,屏蔽片24的相反端部被折回并结合在覆盖片36上,从而完成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具有空气通道45,该通道形成于屏蔽片24的折叠在收集器42上的端部中。
屏蔽片24由彩色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聚酯(PET)制成,并且在其一个表面上带有热封胶层46。每个衬垫32分别在其一个表面上带有一个透明或彩色PET层和一个遮光层,并在其相应相反表面上带有一个热封胶层。
如图3所示,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外部尺寸H1、H2基本上与ISO 7810或JIS X6301指示的ID卡相等。具体地讲,沿横向的外部尺寸H1设置为54mm,沿纵向的外部尺寸H2设置为85.6mm。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具有四个带倒角角部48。
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沿横向具有一定的组装精度。组装精度以图像幅面22为基准并根据以下距离确定:从穿过图像幅面22相反端的基准线O、O′至收集器42相反端的距离X1、X1′;从基准线O、O′至显影液囊40相反端的距离X2、X2′;从基准线O、O′至衬垫32上相应内端的距离X3、X3′;以及从基准线O、O′至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相反端的距离X4、X4′。具体地讲,距离X1、X1′的尺寸精度保持在±0.5 mm的误差范围内,距离X2、X2′的尺寸精度保持在±0.3mm的误差范围内,距离X3、X3′的尺寸精度保持在±0.5mm的误差范围内,而距离X4、X4′的尺寸精度保持在±0.5mm的误差范围内。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解释图。如图4所示,用于制作屏蔽片24的第一连续卷材50每次沿箭头X所示方向进给两个步距,X方向垂直于箭头A所示的屏蔽片24纵向。包含诸如一对加热了的钢制楔块在内的折痕成型站52安置在上游区域,用于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应边界边缘成型出折痕38a、38b。
在折痕成型站52的下游依次布置着:一个标记成型站55a,其用于每隔一个图像幅面22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成型出一个大致沟槽形标记53;一个气孔成型站55b,其用于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成型出凹槽(变形部分)45a,该凹槽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喷洒时用作空气通道45;一个收集器附着站54,其用于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时将两个收集器42基本上同时附着到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一个边界边缘上;一个液囊附着站56,其用于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时将两个显影液囊40同时附着到第一连续卷材50的另一边界边缘上;一个标记探测站57a,其用于探测一个标记53的位置;以及一个冲裁站59,其用于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时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同时成型出两个图像幅面22。
在冲裁站59的下游布置着第一结合站62,其可以将用于产生感光片30的第二连续卷材58和用于产生底侧片44的连续片材60结合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第一热结站64布置在第一结合站62下游,用于横跨两个邻接的图像幅面22将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热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
第二热结站66布置在第一热结站64的下游,用于将两个轨架65在图像幅面22的相反侧临时粘结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每个轨架的宽度分别为衬垫32的两倍。每个轨架65的两侧涂敷有热封胶。在第二热结站66的下游布置着第二结合站70,用来附着用于产生覆盖片36的第三连续卷材68。第三热结站72布置在第二结合站70的下游,用于将第三连续卷材68粘结到带有轨架65的第二连续卷材58上。
在第三热结站72的下游布置着:一个折叠站74,其用于将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相反边界边缘折回到两个邻接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上;以及第四热结站76,其用于将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折叠边界边缘热结在两个邻接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上。一个切割站(切割机构)78布置在第四热结站76的下游,用于在大致中央区域切割每个轨架65并在轨架的角部制出倒角,从而每次制造出一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在切割站78的下游布置着:一个叠加站80,其用于自动叠加一定数量例如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以及一个包装站84,其用于将在叠加站80中叠加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翻转,再自动将翻转后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放入胶片盒82中。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在与箭头A所示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或尺寸H1用作进给组件的一个单位步距。在从标记成型站55a至第四热结站76的处理过程中,组件每次间歇式进给多个步距,例如两个步距(即所谓的节拍式进给操作),因而组件在间歇式运动之间的时间内可以停止较长的时段,而且制品可以被高速制造出来。在切割站78,组件每次间歇式进给一个步距,从而有效地为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角部加工倒角。
图5和6示意性显示了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制造系统(制造设备)90。
制造系统90具有一个明室92和一个暗室94。明室92中容纳着一个屏蔽片供应装置(未遮光件供应站)96,用于从一个料卷上展开作为未遮光件的第一连续卷材50(不需要对第一连续卷材50遮光)。折痕成型站52、标记成型站55a、气孔成型站55b、收集器附着站54和液囊附着站56顺序布置在屏蔽片供应装置96的下游。
如图7所示,屏蔽片供应装置96具有一个开卷轴100,用以支承一卷第一连续卷材50。开卷轴100与一个用于向它施加制动力矩的制动装置101组合在一起。屏蔽片供应装置96包括:一个剩余长度探测装置103,其用于探测在开卷轴100上卷绕着的第一连续卷材50的剩余长度;以及一个拼接装置102,其用于将已经从屏蔽片供应装置96中解开的第一连续卷材50的后端与新装载到屏蔽片供应装置96中的第一连续卷材50的前端拼接起来。
如图7和8所示,折痕成型站52具有一个折痕成型机构104,后者包括:一个置位装置106,其用于将处于受拉状态的第一连续卷材50定位;以及一个折槽成型装置108,其用于以预定负载按压被置位装置106定位的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边界边缘,并将第一连续卷材50的边界边缘保持在预定温度。
置位装置106具有一个台面110,台面上支承着一对支承臂116,支承臂上分别通过轴承支承着一个辊112的相反两侧转轴114a、114b。一个带轮118固定安装在转轴114b上。如图11所示,一个电机120具有一个传动轴122,传动轴上同轴固定安装着一个带轮124和一个直径比带轮124大的传动齿轮126。一根同步皮带128套在带轮124、118上,从而构成了一个进给装置129。
如图10所示,两个轴向相隔的硬质合金环130a、130b安装在辊112相反两侧的相应位置上,定位螺钉132a、132b径向拧入相应的硬质合金环130a、130b中并且以相应的径向内侧末端压紧在辊122上。通过松开和拧紧定位螺钉132a、132b,可以调节硬质合金环130a、130b在辊112轴向的位置。
一个固定法兰134和一个活动法兰136安装在分别在相应硬质合金环130a、130b的轴向向外位置上安装在辊112的相反两侧。固定法兰134用于支承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将要附着收集器42的边界边缘,活动法兰136用于支承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将要附着显影液囊40的另一边界边缘。活动法兰136可以相对于辊112轴向移动并且在常态下被一个弹簧138的推力保持着。
第一横移辊140a在辊112的上游安装在台面110上,第二横移辊140b在辊112的下游安装在台面110上(见图9)。如图12所示,每个第一和第二横移辊140a、140b分别具有一个固定在壁(未示出)上的轴144和一个通过轴承146以可旋转方式支承在轴144上的带凸缘基准辊148。
一个销150径向固定在轴144的远端并插入一个形成在直衬套152中的径向细长狭槽154中。直衬套152在常态下被一个环绕着轴144远端布置的弹簧156推向基准辊148。一个带凸缘活动辊160被一个轴承158以可旋转方式支承在直衬套152上。活动辊160和基准辊148被一个连接销162以端对端的方式轴向相连,以便共同旋转。
用于滚动接触第一连续卷材50的辊包括基准辊148、活动辊160和辊112,这些辊的外圆周表面涂敷着一层由镍-磷合金和氟塑料的合成材料制成的薄膜,以提高耐磨性能。一个用于防止硬质合金环130a、130b的外圆周表面被弄脏的清洁装置164安置在辊112下方。
如图8和9所示,清洁装置164具有一个开卷轴168,用以支承两卷非纺织织物带166。卷绕在开卷轴168上的非纺织织物带166被一个在电机170带动下低速旋转的拾取轴172卷绕,同时非纺织织物带166保持与硬质合金环130a、130b的外圆周表面接触。多个导向辊174被布置着,用于将非纺织织物带166引导在开卷轴168与拾取轴172之间。
折槽成型装置108具有一个安装在台面110上的底座180和一个固定在底座180一端的电机182。如图13所示,电机182具有一个传动轴184,传动轴上同轴连接着一个滚珠螺杆186。滚珠螺杆186拧入一个固定在活动底座190一端的螺母188中,活动底座沿着第一连续卷材50进给方向的横向是细长的。
如图8所示,位于活动底座190上的活动台面194a、194b可以被相应移动装置192a、192b带动着沿第一连续卷材50进给方向的横向前后移动。移动装置192a、192b分别具有螺杆196a、196b,所述螺杆可以被手动或电机带动着旋转,并且拧入了位于活动台面194a、194b上的相应的螺母198a、198b中。水平转轴200a、200b以可旋转方式支承在相应的活动台面194a、194b上,摆动臂202a、202b分别以其端部固定在水平转轴200a、200b上。
移动块204a、204b固定在相应摆动臂202a、202b的摆动远端。如图8至10所示,加热器206a、206b固定安装在相应的移动块204a、204b上,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作为槽成型刀片固定在相应的移动块204a、204b的下端。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在它们的下端带有切割刃210a、210b。切割刃210a、210b具有大约90°的刀片刃口角,并且是具有预定水平长度的笔直形状的。
一个用于带动移动块204a、204b移向和离开置位装置106的致动装置212安装在台面110上。如图9和13所示,致动装置212包括一个电机致动缸216,缸216通过一个附件214而向下支承在台面110的一端并且具有一个向下伸出的缸杆218,缸杆通过一个连杆220连接着一个轴222。摆动件224a、224b安装在轴222上并与摆动臂202a、202b的远端排成一条直线(如图8所示)。
如图7所示,一个静电荷排除装置226安置在折痕成型站52的下游,主进给装置228中的一个吸辊230安置在静电荷排除装置226的下游。第一连续卷材50与静电荷排除装置226并排移动并绕在吸辊230上。如图11所示,吸辊230具有形成在其外圆周壁上并且与真空源(未示出)相连的多个吸孔232。吸辊230具有一根轴234,该轴从吸辊一端伸出并且通过轴承(未示出)而以可旋转方式悬臂支承在一个壁236中。一个从动齿轮238固定安装在轴234上并与传动齿轮126啮合。吸孔232的总体开口面积至少为吸辊230外圆周壁面积的10%,并且以交错的模式分布。
如图7所示,吸辊230与一个压紧器240相关联,用以在第一连续卷材50未被吸附在吸辊230上时防止第一连续卷材50位置偏移。压紧器240可以被一个缸242带动着向上缩回,并且在常态下被一个弹簧(未示出)的推力推向吸辊230。吸辊230外圆周表面被抛光,而且如需要可以镀上一个硬铬层。
吸辊230用于连续输送第一连续卷材50,第一连续卷材在吸辊下游形成第一自由环路244,从而将第一连续卷材50从张力中释放出来。第一自由环路244的形成原因是第一连续卷材50需要在屏蔽片供应装置96中连续输送以便有效地形成折痕38a、38b,并且要在标记成型站55a之中和之后间歇式输送。第一自由环路244形成在具有对置内壁的第一吸箱246中,内壁彼此相隔的距离等于第一连续卷材50的宽度加上最多0.5mm。第一吸箱246的对置内壁彼此平行延伸,平行度误差最大为0.5mm。第一吸箱246的上述对置内壁涂敷着一层由镍-磷合金和氟塑料的合成材料制成的薄膜。
第一吸箱246中容纳着多个可拆卸辊248。第一吸箱246具有一个位于带凸缘路径辊250底侧的出口。每个带凸缘路径辊分别具有一对彼此相隔最小距离的轴向对置凸缘,该距离等于第一连续卷材50的宽度加上最多0.5mm的公差。
第一吸箱246中的第一自由环路244在四个位置上被探测,其中包括下限位置、恒速下限位置、恒速上限位置和上限位置。当第一自由环路244位于下限位置与恒速下限位置之间时,吸辊230被控制着低速旋转,当第一自由环路244位于恒速下限位置与恒速上限位置之间时,吸辊被控制着恒速旋转,而当第一自由环路244位于恒速上限位置与上限位置之间时,吸辊被控制着高速旋转,这样可以连续进给第一连续卷材50。
如图14至16所示,标记成型站55a具有一个标记成型机构300,用于每隔一个图像幅面22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成型出一个标记53。气孔成型站55b具有一个凹槽成型机构302,用于成型出凹槽45a。标记成型机构300和凹槽成型机构302在单一的成型机304中组合在一起。
成型机304包括:一个下方活动底座310,其被支承在一个支座306上并且可以被一个传动凸轮装置308带动着竖直移动;以及一个上方活动底座312,其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下方活动底座310上并且可以与下方活动底座310一起被传动凸轮装置308带动着竖直移动。下方活动底座310上支承着一个下模块314,后者反过来又支承着标记成型机构300的模具316和凹槽成型机构302的承载块318(见图17和18)。模具316和承载块318通过螺钉(未示出)紧固就位。承载块318包括一个硬质合金末端,该末端中形成了槽320a、320b,两个槽之间的相隔距离等于相邻凹槽35a之间的间隔。
多个竖直导杆322固定安装在下模块314上并且以可滑动方式被上模块324支承着。螺旋弹簧326环绕着相应的导杆322安置在下模块314和上模块324之间(见图14至16)。
标记成型机构300具有一个安装在上模块324上的标记冲头328,凹槽成型机构302具有安装在上模块324上的气孔冲头330。如图17和19所示,标记冲头328具有一个切割刀片332,切割刀片的下端带有钎焊硬质合金末端。切割刀片332提供了一个倾斜的切割刃口,该刃口沿着第一连续卷材50的进给方向向外倾斜。倾斜切割刃口上的从下端至中点间的部分实际上用于切入第一连续卷材50中。标记冲头328被一个卸料板334环绕着,卸料板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模块324上。
如图18所示,气孔冲头330沿竖直方向与承载块318中的相应槽320a、320b对齐。每个气孔冲头330分别具有一个末端,末端的宽度比槽320a、320b小大约0.2mm的间隙。一个卸料板336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上模块324上并环绕着气孔冲头330。
如图4所示,收集器附着站54具有两卷彼此并列安置的收集器卷材42a、42b。收集器卷材42a、42b从料卷上展开并被过量显影液收集器供应机构402切割成相应两个具有预定长度的收集器42。
如图20至22所示,过量显影液收集器供应机构402包括:一个进给装置404,其用于将从料卷上展开的收集器卷材42a、42b进给到一个切割位置;一个切割装置410,其具有一个活动刀片406和一个固定刀片408,用以将收集器卷材42a、42b切割成相应的收集器42;一个吸附装置414,其形成在一个固定在固定刀片408上的承载块412中,并且用作保持装置以保持切割出的收集器42;以及一个移动装置416,其用于将承载块412所保持的收集器42安置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
每个收集器卷材42a、42b分别包括一张厚度为大约700μm并沿箭头X所示方向切割成理想尺寸的非纺织织物,并且被卷绕成料卷。进给装置404具有:一对间歇式进给辊418,它们用于沿箭头Y所示方向间歇式进给相应的收集器卷材42a、42b,进给距离等于收集器卷材42a、42b被切下的长度;以及一个轧辊420,其可以移向或离开进给辊418。
进给装置404还具有:一个平坦导向件或卸料板422,其布置在间歇式进给辊418下游,用以压平收集器卷材42a、42b,平坦导向件422可以被一个竖直活动缸421带动着竖直移动;以及一个定位导向件424,其用于沿箭头X所示方向将收集器卷材42a、42b横向定位。定位导向件424沿箭头X所示方向具有预定的宽度。如果需要切下单一的收集器卷材42a,则定位导向件424的宽度被设置为这样一个尺寸,即等于收集器卷材42a的宽度与一个尺寸h(例如h=0.2mm)之和。如果需要切下两个收集器卷材42a、42b,则定位导向件424的宽度被设置为这样一个尺寸,即等于沿箭头X所示方向的两个步距的尺寸与尺寸h之和。
如图23所示,切割装置410被安置得能够将收集器卷材42a、42b一起切断,而且切割宽度H与定位导向件424沿箭头X所示方向的宽度相等。固定刀片408具有一个剪切角α°(例如2°),从而使得刀片下缘从中央向着两侧向下倾斜,而活动刀片406具有从其相反侧伸向固定刀片408的一对相隔导向件426a、426b。如图21所示,活动刀片406可以沿着安装在支柱428上的直导向件430竖直移动,并且连接着一个用作致动装置的凸轮430。弹簧加载辊434保持顶靠在活动刀片406上,以将活动刀片406按压在固定刀片408上。
移动装置416具有一个摆动凸轮436,该凸轮以可运转的方式连接着一个滑块440,滑块可以沿着水平导杆438前后移动。在滑块440上固定着一个缸442,缸具有向下伸出并连接着承载块412的缸杆444。承载块412沿箭头X所示方向的尺寸被设置得能够同时将收集器42吸附并进给两个步距。用于吸附收集器卷材42a、42b的吸附装置414包括形成在承载块412底部并且通过承载块412中的通道448与真空源(未示出)相连的多个吸孔446。
收集器附着站54具有一个加热块450,该加热块可以与承载块412协作,以将承载块412上吸附的收集器42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给定区域中。加热块450固定安装在可竖直移动的底座454上,底座被导杆452竖直导向并且连接着一个用于竖直运动的凸轮456。
液囊附着站56具有一个显影液容器供应机构460,用于每次将两个显影液囊40同时供应到第一连续卷材50。如图24至26所示,显影液容器供应机构460包括:一个单一的排列装置462,其用于保持多个显影液囊40;一个排出装置464,其用于将一定数量的显影液囊40从排列装置462中排出;以及一个供应装置466,其用于从排出装置464中抓持住一定数量的显影液囊40并将显影液囊40供应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给定区域中。
排列装置462具有一个匣470,用以保持一个竖直列的显影液囊40,每个显影液囊的一端分别粘结着一条带子468,匣470具有一个形成在其中的开口472,用于去除从显影液囊40上分离下来的带子468。匣470还具有一对布置在其下部的指474a、474b,用以防止显影液囊40从匣470中落出。
排出装置464具有:一对吸杯476a、476b,它们用于吸附并抓持被排列装置462保持着的显影液囊40;以及一个移动机构478,其用于沿箭头C所示竖直方向和箭头D所示水平方向协调地移动吸杯476a、476b。移动机构478具有臂480,臂上分别支承着吸杯476a、476b。臂480可以被一个凸轮482、一个凸轮从动件484、一个竖直摆动连杆485和一个竖直活动底座486带动着竖直移动,并且可以被凸轮482、一个凸轮从动件488、一个水平摆动连杆489和一个水平活动底座490带动着水平移动。
供应装置466包括:一个吸筒500,其可以与吸附在其外圆周表面上的显影液囊40一起绕着其自身的水平轴线旋转;以及一个排出器502,其用于将吸附在吸筒500外圆周表面上的显影液囊40进给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给定区域中。吸筒500具有大致八角形横截面,并且具有四个平行的外圆周表面,每个表面上带有八个吸附面504。每个吸附面504上分别具有形成在其中并且与真空源(未示出)相连的多个吸孔506。
吸筒500可以被电机(未示出)带动着绕着其自身轴线沿箭头E所示方向间歇式旋转一个给定角度,以便从吸筒500从排列装置462接收显影液囊40的位置至吸筒500将显影液囊40传送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位置依次通过五个工位。吸筒500上的吸附面504包括轴向排列并组合成两对的吸附面504,而且每对中的吸附面504彼此轴向相隔,二者之间的间隔形成了一个间隙槽508,用以插入排出装置464上的臂480。
排出器502具有:刮削杆510,它们相对于每个吸附面504以层叠关系布置,并且固定安装在一个竖直活动底座512上,该底座可以被凸轮482、一个凸轮从动件514和一个连杆515a带动着竖直移动,如图25所示。如图26所示,在吸筒500的一侧,活动定位销516a、516b布置在显影液囊40的一端,挡块518a、518b布置在显影液囊40的另一端,以顶靠着被这些竖直吸附面504吸附的显影液囊40的端部,从而将显影液囊40纵向定位。
可以与排出器502协同操作而将显影液囊40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热封机520布置在吸筒500下方。热封机520可以被凸轮482、一个凸轮从动件521和一个连杆515b带动着竖直移动(见图25)。挡块(未示出)布置在吸筒500的外圆周上,以接触被吸附面504吸附的显影液囊40的纵向侧,从而将显影液囊40定位。
如图5所示,暗室94从明室92的相反两侧延伸到位于明室92上方的位置处。一个用于阻止光线从明室92进入暗室94的遮光机构610布置在标记探测站57a的下游。
如图27和28所示,遮光机构610具有一个布置在暗室94入口处的遮光箱612。遮光箱612中容纳着:第一路径辊614a、614b,它们支承着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下侧;以及第二路径辊616a、616b,它们与第一路径辊614a、614b呈叠搭关系而支承着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上侧。
第一和第二路径辊614a、616a的相应圆周表面叠搭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侧上,从而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产生第一遮光级差S。遮光级差S的高度在3mm至7mm的范围内。第一和第二路径辊614b、616b也类似布置着。遮光箱612具有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路径辊614a、616a上游的狭缝形卷材滑道618a和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路径辊614b、616b上游的狭缝形卷材滑道618b。卷材滑道618a、618b中形成了相应的狭缝通道620a、620b。卷材滑道618b具有一个位于狭缝通道620b入口处的导向楔形表面622。
此时显影液囊40和收集器42已经粘结在被引入遮光箱612中的第一连续卷材50上了。第一和第二路径辊614a、616a以及第一和第二路径辊614b、616b的布置使得第一连续卷材50沿着很小的曲率在很小的范围内弯折,从而防止显影液囊40和收集器42从第一连续卷材50上剥落。第一和第二路径辊614a、616a以及第一和第二路径辊614b、616b的长度被这样选择,即能够与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显影液囊40和收集器42相隔。一个可以打开和关闭的遮光门624通过铰链626安装在遮光箱612的顶板上。遮光门624可以通过手柄628而锁紧在遮光箱612上的关闭位置上。
如图29和30所示,冲裁站59包括:第一冲模660和第二冲模622,它们以彼此面对的关系布置,以便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同时形成两个图像幅面22;一个吸附进给机构666,其用于吸附从第一连续卷材50上冲裁下来的废料或残片664,并强迫废料664落下;以及一个回收机构670,其通过气流将废料664回收到储存室668中。
第一和第二冲模660、662装于一个图像幅面成型机672中,该成型机包括一个台面674,其中一个下模座678被导向件676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支承在台面上。一个上模座684被导杆680和弹簧682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支承在下模座678上。下模座678和上模座684可以被一个致动机构686带动着彼此相向或相背移动。致动机构686具有一个传动轴688,该传动轴连接着一个致动器(未示出)并因此而能够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凸轮板690、692固定在传动轴688上。
如图31所示,下方连杆694和上方连杆696具有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着凸轮板690的端部,并且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台面674上。大致扇形的下方连杆694通过一根杆698连接着摆动板700,从而带动摆动板700绕着台面674上的枢轴作角运动。一个位于下模座678上的凸轮701邻近于摆动板700的摆动远端咬合着摆动板。上方连杆696用作摆动臂,而且其一端通过杆702支承着上模座684。
如图32和33所示,第一冲模660包括:具有双刃结构的第一切割刀片704,其安置在与两个相邻图像幅面22相对应的两个区域之间,以成型两个图像幅面22的第一侧22a;第二和第三切割刀片706a、706b,它们被安置得对准这样的区域,所述区域与两个图像幅面22上的面对着第一侧22a的第二侧22b相对应;第四和第五切割刀片708a、708b,它们被安置得对准这样的区域,所述区域与两个图像幅面22上的沿着第一侧22a横向延伸的第三侧22c相对应;以及第六和第七切割刀片710a、710b,它们被安置得对准这样的区域,所述区域与两个图像幅面22上的面对着第三侧22c的第四侧22d相对应。第一至第七切割刀片704、706a、706b、708a、708b、710a和710b通过螺钉而以位置可调的方式紧固在模块712上,后者又固定安装在下模座678上。
第二冲模662通过模块714安装在上模座684上。第二冲模662具有形状为矩形的第一和第二冲头716a、716b,用于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同时形成两个图像幅面22。第一和第二冲头716a、716b被卸料板718环绕着,该卸料板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支承在上模座684下方。
如图30所示,吸附进给机构666包括致动机构686的凸轮板692并且具有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着凸轮板692的第一摆动连杆720。第一摆动连杆720的一端支承在台面674上,另一端则通过杆722连接着第二摆动连杆724的一端。第二摆动连杆724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枢轴726上,而且其另一端连接着一对竖直延伸的竖直活动杆728的下端。每个竖直活动杆728被一个直导向件730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支承在台面674上,而上端支承着一个与真空源(未示出)相连的吸力垫(吸力机构)732。
如图34所示,竖直活动杆728以及吸力垫732彼此侧向相隔。竖直活动杆728延伸穿过一个挡块734,该挡块贴合着吸附在吸力垫732上的废料664并且随着竖直活动杆728的向下移动而将废料664从吸力垫732上去除。
如图30所示,回收机构670包括:一个吸管736,其内部安置着挡块734;一个供气管738,其连接着一个压缩气源(未示出);以及一个进给管740,其从供气管738伸向储存室668,而且直径大于供气管738的直径,吸管736与进给管740汇合。吸管736、供气管738和进给管740汇合起来而形成了一个排料装置742。
如图5所示,一个用于将第二连续卷材58从料卷上展开的感光片供应装置809布置在位于明室92上游的暗室94中。从感光片供应装置809供应出的第二连续卷材58经屏蔽片供应装置96的上方输送到第一结合站62。一个底侧片供应装置(未遮光件供应站)810布置在位于第一结合站62上方的明室92中,用于供应作为未遮光件的连续片材60。一个轨架供应装置(轨架供应机构和未遮光件供应站)812布置在底侧片供应装置810的下游,用于向第二热结站66供应一对轨架65。一个覆盖片供应装置(未遮光件供应站)814布置在轨架供应装置812的下游,用于向第二结合站70供应作为未遮光件的第三连续片材268。
如图35至37所示,轨架供应装置812包括两个相同的轨架供应机构。每个轨架供应机构包括:一个轨架进给装置836,其用于将一个卷材状轨架65进给到切割位置;一个轨架切割装置844,其包含一个活动刀片838和一个固定刀片840,用于切断卷材状轨架65;一个轨架保持装置842,其装于活动刀片838中,用于保持一个切下的轨架65;以及一个移动装置846,其用于将活动刀片838移向第一连续卷材50。轨架进给装置836具有:一个开卷轴(未示出),其支承着一卷卷材状轨架65,并且被电机(未示出)带动着旋转,以展开卷材形轨架65;以及一个卷材导向件848,其用于将展开的卷材形轨架65保持在平坦形状。
活动刀片具有一对侧向相隔着伸向固定刀片840的导向件850a、850b。固定刀片840具有较小的剪切角,即切割刃的倾斜角度。活动刀片838在常态下被弹簧加载辊852推向固定刀片840。活动刀片838具有用作轨架保持装置842的多个吸孔854,轨架保持装置连接着真空源(未示出)。
如图35所示,移动装置846具有一个支承着活动刀片838的竖直活动台面856。竖直活动台面856可以被一个导杆858和一个传动凸轮860带动着竖直移动。一个加热块862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布置得沿竖直方向与活动刀片838对齐。
图38示出了详细示出了覆盖片供应装置814。覆盖片供应装置814中的那些与图7所示屏蔽片供应装置96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而且以后不再详细描述。
覆盖片供应装置814具有一个开卷轴930,用于支承一卷第三连续卷材68。开卷轴930可以被伺服电机932带动着旋转。一个拼接误差探测装置934布置在拼接装置102的下游,一个用于调节第三连续卷材68的路径长度的路径形成装置936布置在拼接误差探测装置934的下游。路径形成装置936包括多个路径辊938、一个松紧调节辊940和一个夹具942。
一个遮光机构944布置在静电荷排除装置226的下游。遮光机构944具有一个遮光箱946,该遮光箱具有一个向明室92中敞开的狭缝948和一个向暗室94中敞开的狭缝950。遮光箱950中容纳着第一路径辊952和第二路径辊954,二者叠搭在第三连续卷材68上,以便沿着S形路径进给第三连续卷材68。
如图5所示,一个底侧片供应装置810的结构与覆盖片供应装置814相同,因此以后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39至41所示,第一结合站62具有一个临时粘结机构1040,用于将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以叠加的关系临时粘结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临时粘结机构1040包括: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它们布置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下方并且可以被致动机构1042带动着竖直移向或离开第一连续卷材50;以及一个辊1048,其安置在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上方并与它们竖直对齐,以便将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压紧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
临时粘结机构1040具有一个台面1050,该台面上竖直安装着一对支柱1052。一个竖直活动台面1056被直导向件1054支承在支柱1052上的面对着的侧表面上。致动机构1042具有一个传动臂1060,该传动臂的一个摆动端通过连接杆1058而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着竖直活动台面1056的底表面。传动臂1060可以被一个致动器(未示出)带动着作角运动。
第一缸1062和第二缸1064固定安装在竖直活动台面1056上。第一缸1062和第二缸1064具有相应的向上伸出杆1062a、1064a,二者分别通过置于它们与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之间的第一和第二支承件1066、1068而支承着上述加热块。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具有位于它们上表面上的相应第一和第二脊1070、1072,上述脊具有预定宽度并沿着与第一连续卷材50进给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具有相应的加热器1074a、1074b和相应的热电偶1076a、1076b。
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彼此分开,以便与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的相应厚度相关联,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可以通过辊1048而与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可靠地保持紧密接触。如果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之间的厚度差为10μm或以下,则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可以制成单件式结构。如果一层耐热橡胶,即硬度为70的耐热硅橡胶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中的一个或辊1048上,则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可以保持与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更好地紧密接触,以缓解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之间的厚度差。
辊1048被附着底座1078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支柱1052的上端。一个用于将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进给到临时粘结机构1040的进给装置1080布置在辊1048的上游。如图41所示,进给装置1080包括用于进给第二连续卷材58的第一路径辊1082和第一横移辊1084以及用于进给连续片材60的第二路径辊1086和第二横移辊1088。
如图42所示,第一路径辊1082包括:一根轴1092,其一端固定在一个壁板1090上;以及一个带凸缘辊1094,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轴1092的小直径远端部分上。带凸缘辊1094的轴向长度被设置为与第二连续卷材58的宽度相同的值。如图43所示,第一横移辊1084包括:一根轴1096,其一端固定在壁板1090上;一个带凸缘基准辊1098,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轴1096的小直径远端部分上;以及一个带凸缘活动辊1104,其通过一个销1100而轴向连接着带凸缘基准辊1098以便与后者一起旋转,并且可以在弹簧1102的推力作用下沿着轴1096轴向移动。
如图44所示,第二路径辊1086包括:一根轴1106,其一端固定在壁板1090上;以及一个带凸缘辊1108,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轴1106的小直径远端部分上。带凸缘辊1108的轴向长度被设置为与连续片材60的宽度相同的值。如图45所示,第二横移辊1088包括:一根轴1110,其一端固定在壁板1090上;一个带凸缘基准辊1112,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轴1110的小直径远端部分上;以及一个带凸缘活动辊1118,其通过一个销1114而轴向连接在带凸缘基准辊1112的内侧,并且在常态下被弹簧1102推动着压紧在带凸缘基准辊1112上。
如图46和47所示,第一热结站64具有一个最终粘结机构1120。最终粘结机构1120包括:第一加热块1122和与之竖直面对着的第二加热块1124、1126;一个致动装置1128,其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122和1124、1126彼此相向或相背移动;以及缸1130、1132,它们分别连接着第二加热块1124、1126,以设置施加到后者上的压力。
最终粘结机构1120还具有一个下方竖直活动台面1134,该台面可以沿着一个安装在壁板1131上的直导向件1133竖直移动。致动装置1128包括一个连接杆1136,该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下方竖直活动台面1134上。连接杆1136的另一端连接着摆动臂1138的一端并因此而能够竖直移动。第一加热块1122具有一对形成在其上表面上的凹槽1140a、1140b,凹槽1140a、1140b对应于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图像幅面22。第一加热块1122具有多个例如四个加热器1142和一个热电偶1144。
两个导杆1146竖直安装在下方竖直活动台面1134上,一个上方竖直活动台面1148以可竖直活动的方式支承在导杆1146上。弹簧1150环绕着相应的导杆1146布置,用于在常态下将上方竖直活动台面1148推离下方竖直活动台面1134。缸1130、1132固定安装在上方竖直活动台面1148上并具有相应的向下伸出并连接着第二加热块1124、1126的缸杆1330a、1330b。
耐热橡胶层,例如硅橡胶层1152a、1152b固定在第二加热块1124、1126的底表面上。三个加热器1154a和一个加热器1154b分别安装在第二加热块1124、1126中,热电偶1156紧密布置在相应的第二加热块1124、1126中。致动装置1128包括一个连接杆1158,该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着上方竖直活动台面1148,而另一端连接着一个摆动臂1160的端部。第二加热块1124、1126彼此分开,以便与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的相应厚度相关联。如果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之间的厚度差为10μm或以下,则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124、1126可以制成单件式结构。
一个冷却装置1162布置在最终粘结机构1120附近。冷却装置1162包括第一和第二管1164、1166,二者沿侧向相隔并且布置在第一连续卷材50沿箭头X所示方向的进给路径的相反两侧的相应位置上。第一和第二管1164、1166连接着一个吹风机(未示出)。第一和第二管1164、1166具有形成在它们的面对侧上并且沿箭头X所示方向呈细长形状的相应狭缝1168、1170。狭缝1168、1170向着沿箭头X所示方向进给的第一连续卷材50张开。
如图48所示,第三热结站72具有一个轨架粘结机构1172,用于将第三连续卷材68粘结到带有轨架65的第二连续卷材58上。轨架粘结机构1172中的那些与最终粘结机构1120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而且以后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48和49所示,轨架粘结机构1172包括安装在下方竖直活动台面1134上的第三加热块1174a、1174b以及安装在位于下方竖直活动台面1134上方的上方竖直活动台面1148上的第四加热块1176a、1176b。第三加热块1174a、1174b具有相应的脊1178a、1178b,每个脊的宽度大于每个轨架65的宽度,而且脊间的相隔距离等于两个轨架65之间的距离。第三加热块1174a、1174b具有相应的加热器1180a、1180b以及相应的热电偶1182a、1182b。
第四加热块1176a、1176b具有相应的脊1184a、1184b,每个脊的宽度等于每个轨架65的宽度。脊1184a、1184b保持与脊1178a、1178b竖直对齐。第四加热块1176a、1176b具有相应的加热器1186a、1186b以及相应的热电偶1188a、1188b。缸1190a、1190b分别连接着第四加热块1176a、1176b,以设置施加到它们上的压力。
如图50至53所示,折叠站74包括:一个进给装置1270,其通过抓持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位于显影液囊40和收集器42外侧的部分而进给第一连续卷材,其中显影液囊40和收集器42附着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一个折叠装置1272,其用于咬合被进给装置1270进给的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并将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沿折痕38a、38b强制折回;带槽导辊1274a、1274b,它们用于保持边界边缘已经折回了的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端;以及压辊1276a、1276b,它们用于支承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折叠区域。进给装置1270、折叠装置1272、带槽导辊1274a、1274b以及压辊1276a、1276b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成型器1277(见图5)。
如图51所示,进给装置1270包括一个横向延伸跨过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下方辊1278以及一对侧向相隔并且布置在下方辊1278上方的上方辊1280a、1280b。下方辊1278具有一个形成在其外圆周表面上的槽1282,槽的宽度等于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的宽度与α(α=0.2mm至0.4mm)之和。上方辊1280a、1280b被安置得能够将密封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强制压入槽1282中。
如图52所示,折叠装置1272具有一对导轨1284a、1284b,用于咬合被进给装置1270沿箭头X所示方向进给的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导轨1284a、1284b沿箭头X所示方向是细长的并且带有相应的导向表面1286a、1286b,所述导向表面的横截面形状沿箭头X所示方向连续变化,以将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光滑地折回。
第四热结站76具有:一个翼片临时粘结机构1394(见图54),其用于临时粘结翼片50a、50b,即第一连续卷材50的折叠相反边界边缘;一个翼片最终粘结机构1396(见图55),其用于最终粘结翼片50a、50b;以及一个翼片重粘机构1398(见图56),其用于重新粘结邻近于收集器42的翼片50a的边缘。翼片临时粘结机构1394、翼片最终粘结机构1396和翼片重粘机构1398沿着第一连续卷材50进给方向按次序顺序布置,并且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翼片密封器1294(见图5)。
如图54所示,翼片临时粘结机构1394包括固定安装在下方竖直活动台面1134上的第一压块1400和固定安装在上方竖直活动台面1148上的第二压块1402。如图54和57所示,第一压块1400具有一对位于其相反端并且侧向相隔着横跨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脊1404a、1404b。脊1404a、1404b具有相应的预定宽度并且向上伸出。
第二压块1402具有与脊1404a、1404b纵向对齐的脊1406a、1406b。脊1406a、1406b中的毗邻翼片50a的那个比毗邻翼片50b的另一个窄。第二压块1402还具有一个加热器1408和一个热电偶1410,并被支承在一个缸(致动装置)1412上。第一压块1400的脊1404a、1404b和第二压块1402的脊1406a、1406b被安置得能够作用到轨架65上。
如图55和58所示,翼片最终粘结机构1396包括:第三压块1414和与之竖直面对着的第四压块1416a、1416b、用于将第三连续卷材68压紧到图像幅面22上的压紧装置1418和用于将翼片50a、50b压向图像幅面22的保持装置1420。
第三压块1414具有一个硅橡胶制成的承载底座1424,该底座宽于边界边缘已经折回了的第一连续卷材50。第四压块1416a、1416b具有相应的预定形状脊1426a、1426b。如图59所示,每个脊1426a、1426b分别具有一个与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横向外部尺寸H1相对应的部分和一个与外部尺寸H1与α(例如α=1mm)之和相对应的部分。在翼片最终粘结过程中,翼片50a、50b被一个双重密封器而在距离α上粘结。
第四压块1416a、1416b用作相应的加热块并且具有相应的加热器1428a、1428b和相应的热电偶1430a、1430b。一个压紧装置1418在第四压块1416a、1416b之间安装在上方竖直活动台面1148上。压紧装置1418具有一个压垫1434,该压垫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支承在一个杆1432上,用于以相对较小的力将第一连续卷材50压紧在图像幅面22上。上方竖直活动台面1148被一个缸(致动装置)1346支承着。
保持装置1420包括:两对缸1438a、1438b和1440a、1440b,它们相对于相应的翼片50a、50b倾斜45°;以及两对压紧器1446a、1446b和1448a、1448b,它们安装在相应缸杆1442a、1442b和1444a、1444b的端部上,上述杠杆分别从相应的缸1438a、1438b和1440a、1440b中伸出。
保持装置1420还具有一个定位装置1422,用以保持压紧器1446a、1446b和1448a、1448b与承载底座1424相隔恒定距离。如图55和58所示,定位装置1422包括安装在相应板1450a、1450b上的定位螺栓1452a、1452b,上述板固定在缸杆1442a、1442b和1444a、1444b的另一端上。定位螺栓1452a、1452b沿着缸杆1442a、1442b和1444a、1444b前后轴向移动的方向延伸并且以末端位置可调的方式被相应的螺母1454a、1454b锁紧。当定位螺栓1452a、1452b被缸杆1442a、1442b和1444a、1444b带动着移动时,挡块1456a、1456b被安置得能够与定位螺栓1452a、1452b抵靠咬合,从而限制压紧器1446a、1446b和1448a、1448b的向下运动。
如图56和60所示,翼片重粘机构1398包括第五压块1480a、1480b和第六压块1482a、1482b。第五压块1480a、1480b安置在与收集器42所在翼片50a相邻处,以对准轨架65。第五压块1480a、1480b具有相应的脊1484a、1484b。第六压块1482a、1482b具有相应的脊1486a、1486b,所述脊保持与脊1484a、1484b竖直对齐。第六压块1482a、1482b用作加热块并且具有相应的加热器1488a、1488b和相应的热电偶1490a、1490b。
如图5和6所示,第一进给装置1500布置在第四热结站76的下游,用于将包含第一连续卷材50以及其上安装的元件在内的组件从标记成型站55a向第四热结站76每次以两个步距间歇式进给。
第一进给装置1500包括一个主进给筒1502,主进给筒被控制着根据标记探测站57a探测到的标记53的位置而改变进给步距的间隔。包括一个切割进给筒1508在内的第二进给装置1506布置在主进给筒1502的下游并与后者相隔着第二自由环路1504。切割进给筒1508被控制着将组件每次以一个步距进给通过切割站78。第一自由环路244产生在第一吸箱246中,如前所述。第二自由环路1504产生在第二吸箱1512中。
加载到屏蔽片供应装置96中的第一连续卷材50、加载到感光片供应装置809中的第二连续卷材58、加载到底侧片供应装置810中的连续片材60以及加载到覆盖片供应装置814中的第三连续卷材68的将要被使用的全长被设置成相等的值或成整数倍,而且它们的路径长度被设置得能够使它们的拼接区域位于一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内或附近。
具体地讲,第一连续卷材50和第三连续卷材68的将要被使用的全长被设置成相等的值,而且它们从屏蔽片供应装置96和覆盖片供应装置814至第二结合站70的路径长度被设置成相等的值,第一连续卷材50和第三连续卷材68在第二结合站70中结合在一起。
产生在第二吸箱1512中的第二自由环路1504的弯曲半径在200mm至250mm的范围内,以防止显影液囊40和收集器42剥落。第二吸箱1512产生的抽吸压力在-6kPa至-10kPa的范围内,而第一吸箱246产生的抽吸压力在-0.2kPa至-0.4kPa的范围内。主进给筒1502和切割进给筒1508中的每个分别包括一个吸筒,吸筒的抽吸角度为90°,产生的抽吸压力在-12kPa至-13kPa的范围内。
如图61所示,暗室94包括一个暗箱1570,暗箱具有多个遮光门1572,这些门可以打开和关闭,以便检查暗室94中的所需区域。遮光门1572通过铰链1573以可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安装在暗箱1570上,并通过多个开闭手柄1574固定在暗箱1570上。
如图6所示,一个边缘探测站57b和一个用于探测幅面22的幅面探测站57c分别布置在第四热结站76和切割站78的紧邻上游。标记探测站57a、边缘探测站57b和幅面探测站57c带有相应的CCD照相机1610a、1610b、1610c。翼片最终粘结机构1396、主进给筒1502和切割进给筒1508连接着相应的伺服电机1612、1614、1616,这些电机通过相应的伺服驱动器1618、1620、1622被一个控制器1624同步控制。切割站78被一个伺服电机1626驱动,后者通过伺服驱动器1628被控制器1624控制。
收集器附着站54、标记成型站55a、气孔成型站55b、液囊附着站56、冲裁站59和第一至第四热结站64、66、72、76被一个凸轮致动装置1630同步驱动,该凸轮致动装置被伺服电机1632控制着。伺服电机1632通过伺服驱动器1634连接着控制器1624。控制器1624被供应来自CCD照相机1610a、1610b、1610c的图像信息,并在制造系统90中实施各种控制功能。
如图62和63所示,切割站78具有一个切割机构1700,用于逐个切下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切割机构1700具有:第一切削装置1706,其用于在轨架65的大致中央部位切割一个结合体1702(见图64),该结合体上包括以层叠状态粘结在一起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连续卷材50、58、68,并同时在一个切割侧1704a的对置角部1705a上切割出倒角;以及第二切削装置1708,其用于在结合体1702被进给了给定距离后在与切割侧1704a相反的另一切割侧1704b的对置角部1705b上切割出倒角,从而产生具有四个带倒角角部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切割机构1700的结构与成型机304基本相同。切割机构1700具有一个下模块1712和一个上模块1714,二者可以被一个传动凸轮装置1710带动着彼此相向或相背移动。如图65所示,第一切削装置1706具有安装在下模块1712上的第一下方刀片(第一刀片件)1716,第二切削装置1708具有一对安装在下模块1712上的第二下方刀片1718a、1718b。
如图63所示,第一下方刀片1716具有一个硬质合金刀刃,该刀刃包括一个用于切断结合体1702的直刃1720和一对与直刃1720的相反端部邻接并形成一体的曲刃1722a、1722b。第二下方刀片1718a、1718b具有相应的硬质合金刀刃,后者包括相应的曲刃1724a、1724b。
第一切削装置1706具有安装在上模块1714上的第一上方刀片(第二刀片件)1726,第二切削装置1708具有一对安装在上模块1714上的第二上方刀片1728a、1728b(见图65)。如图63所示,第一上方刀片1726具有一个硬质合金刀刃,该刀刃包括一个用于切断结合体1702的直刃1730和一对与直刃1730的相反端部邻接并形成一体的曲刃1732a、1732b。第一上方刀片1726具有一个刀片刃口角α(见图65)和一个剪切角β(见图66),这两个角度设置在预定角度范围内。第二上方刀片1728a、1728b包括相应的曲刃1734a、1734b,所述曲刃与第二下方刀片1718a、1718b的相应曲刃1724a、1724b相对应,并且具有例如10°的剪切角。
第二切削装置1708具有一个回收装置1740,用于通过气流或吸力将结合体1702的切割侧1704b的角部1705b在切割倒角时产生的废料1736回收到一个回收区域(未示出)。如图63和65所示,回收装置1740包括管1742a、1742b,二者被布置得覆盖着第二下方刀片1718a、1718b的刃口。管1742a、1742b连接着一个真空源或气流源(未示出)。第二下方刀片1718a、1718b具有形成在它们的曲刃1724a、1724b附近的排气孔1744a、1744b。
如图66所示,下模块1712和上模块1714具有导向装置1750,用于保持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结合体1702)的相反端部,从而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切割机构1700切断时防止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横向移位。导向装置1750具有一对竖直安装在下模块1712上的支柱1752、两对以可水平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相应支柱1752上的杆1754以及一对固定在杆1754上的导向件1756。
各导向件1756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一个保持底座1758上并且在常态下被环绕着杆1754安置的弹簧1760推向一起。凸轮辊1762安装在相应的导向件1756上并保持与凸轮件1766的凸轮面1764相接触,该凸轮件从上模块1714向下延伸并固定在上模块上。
如图5所示,一个印刷机构1830布置在切割站78的下游。印刷机构1830具有:一个喷墨印刷机1836,其用于将装置信息印刷到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上;以及一个喷气装置(未示出),其布置在喷墨印刷机1836的上游,用于在单位信息印刷到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上之前清洁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上表面。另一个喷气装置(未示出)布置在喷墨印刷机1836的下游,用于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进给的同时吹干喷墨印刷机1836施加到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上的油墨。
一个废品排放门1838布置在印刷机构1830的下游。废品排放门1838具有第一截门装置1840,用于排除在废品排放门1838上游产生的有缺陷胶片。第一截门装置1840位于一个排出站1842上方。第一截门装置1840和排出站1842将在后面详细解释。
在叠加站80的下游布置着:一个叠加机构1846,其用于将在叠加站80中叠加的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一起供应到一个储备站1844中;以及一个转换进给机构1850,其用于选择性地将储备站1844中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供应到包装站84和排放站1848中。
如图67所示,叠加机构1846包括:一个叠加箱1854,其布置在一个输送机1852的出口处,该输送机用于每次沿箭头X所示方向进给一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第一和第二指1856、1858,它们安置在叠加箱1854的底部,用于保持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在其纵向即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喷撒方向上的相反端部,换言之,是保持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上的沿其横向即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进给方向的相反两侧;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1860、1862,它们彼此同步旋转。第一和第二指1856、1858分别固定在第一和第二转子1860、1862上。
如图67至69所示,叠加机构1846包括一个电机1864,电机具有一个传动轴1866,传动轴上固定着与第二齿轮1870保持啮合的第一齿轮1868。皮带1874a、1874b套在相应的带轮1872a、1872b上,上述带轮同轴安装在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齿轮1868、1870和相应的第一和第二转子1860、1862上。第一和第二转子1860、1862包括带轮,带轮在它们的中心固定在第一和第二旋转轴1876、1878的一端上,上述旋转轴的另一端以可旋转方式支承在台面1880上。
第一和第二指1856、1858,例如三个第一指1856和三个第二指1858以轴向相隔的间隔固定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旋转轴1876、1878上。第一和第二指1856、1858用于处理不同尺寸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可以被两个第一指1856和两个第二指1858支承。
台面1880具有一个形成在其中的开口1882,用于将叠加机构1846保持着的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排入排放站1848中。一个摆动底座1884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装于开口1882中的支承轴1886上,并且连接着一个从缸1888中伸出的缸杆1890,缸1888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台面1880上。摆动底座1884布置在一个漏斗1892的上方,该漏斗用于排放10个处于未包装状态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第一截门装置1840和排出站1842布置在漏斗1892下方。第一截门装置1840具有一个缸1883,该缸固定在基板1881的底表面上并且具有一个水平缸杆1883a,缸杆上固定着一个板状遮光截门1885。遮光截门1885在一个关闭了漏斗1892出口的位置与一个离开漏斗1892出口的位置之间移动。遮光截门1885的打开和关闭可以被一个传感器1895a探测到。
排出站1842具有一个连接着基板1881的暗箱1887。暗箱1887具有一个门1889,该门通过铰链1891以可打开和关闭的方式安装着并用作排出站1842的第二截门装置。门1889具有关闭手柄1893a、1893b,二手柄中的至少一个与限位开关1895b相关联,以探测门的开关运动。
转换进给机构1850包括一个截门装置1894,截门装置具有摆动底座1884和一个用于将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推向包装站84的推动装置1896。推动装置1896包括一个电机1898,电机的传动轴1900固定在一个旋转板1902的一端,该旋转板的另一端咬合着一个摆动板1904。摆动板1904以可摆动的方式被一个支承轴1906支承着,并且具有一个形成在其内部的纵向细长孔1908,用以容纳一个固定在旋转板1902一端的凸轮1910。摆动板1904上的远离支承轴1906的一端连接着一个长凸轮板1912的一端,长凸轮板的另一端连接着一个推板1914。推板1914通过一对导杆1916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在台面1880上。
如图70和71所示,包装站84包括:一个装置翻转机构1920,其用于翻转叠加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以使它们的曝光表面34面向下方;一个装置加载机构1922,其用于在保持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整体弯曲的同时将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加载到胶片盒82中;一个熔接机构1924,其用于超声波熔接容纳着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胶片盒82;一个遮光机构1928,其用于将空的胶片盒82从明室92输送到暗室94中,还将超声波熔接后的制品1926从暗室94输送到明室92中;一个空盒进给机构1930,其用于将空的胶片盒82进给到遮光机构1928;以及一个制品进给机构1932,其用于从遮光机构1928接收制品1926。
胶片盒82包括:一个盒壳1934,其用于容纳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一个遮光板1936,其放置在盒壳1934中并面对着盒壳1934中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曝光表面34;以及一个盖子1938,其熔接在盒壳1934上。
如图72和73所示,装置翻转机构1920包括:一个抓持装置1940,其用于抓持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一个转动装置1942,其用于将抓持装置1940转动180°的角度;以及一个排出装置1944,其用于将那些被转动装置1942转动了180°后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从抓持装置1940中排出。
抓持装置1940具有一个固定在其上并且可以被转轴1946带动着作角运动的壳体1948。壳体1948具有一个形成在其远端的开口1950,用于凭此接收和释放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壳体1948还具有形成在其上下壁中并且沿箭头B所示方向延伸的槽1952a、1952b,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即沿该方向从壳体1948中取出。
转动装置1942具有一个凸轮杆1954,该凸轮杆通过连杆1956连接着第一带轮1958(图73)。第一带轮1958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着第二带轮1960,后者通过套在第一带轮1958和第二带轮1960上的循环皮带1962而固定在转轴1946的一端。壳体1948可以通过相应的挡块1964a、1964b而选择性地支承在位于180°角范围末端的给定转动位置上。
一个用于防止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从壳体1948中移出的装置离位防止装置1966布置在壳体1948的一个旋转位置上。具体地讲,如图68和72所示,装置离位防止装置1966具有一个沿着壳体1948的远端转动路径弯曲的导向壁1968。导向壁1968可以被一个缸1970带动着竖直移动。或者,导向壁1968可以固定在一个给定位置上。
如图72和73所示,排出装置1944具有一个无缸杆缸1974,该缸可以箭头B所示方向沿着多个导杆1972移动。无缸杆缸1974上固定着一个叉形排出板1976,后者与已经将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转动了180°后的壳体1948对准。一个与缸1978相连的竖直活动台面1980布置在一个位置上,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排出装置1944从壳体1948中取出并沿箭头B所示方向送到该位置上。
如图74所示,装置加载机构1922具有一个可以相对于支承板1982竖直移动的竖直活动底座1984。竖直活动底座1984连接着凸轮1998并且因此可以沿着一对在支承板1982上竖直延伸的直导向件1988竖直移动。一个滑座1990安装在竖直活动底座1984上,用于沿箭头C所示方向水平移动。一个在内部形成了竖直狭槽1992的附着板1994安装在滑座1990上。竖直狭槽1992中接收了一个凸轮1989,凸轮安装在一个摆动凸轮1996的远端上。
如图75和76所示,滑座1990上支承着:一个夹持指装置2000,其可以打开和关闭以夹持叠加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相反侧边缘,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垂直于它们的纵向即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喷洒方向停放着;一个压紧装置2002,其用于向下压紧显影液囊40的侧边缘和收集器42的侧边缘;以及一对导向件2004、2006,它们引导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相反端进入胶片盒82的盒壳1934中,导向件2004、2006彼此相隔一段距离,该距离短于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在其纵向即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喷洒方向的长度。
夹持指装置2000包括一个固定在滑座1990上的缸2008和一个固定在从缸2008中水平伸出的缸杆2010的远端的活动台面2012。活动台面2012被一个附着在滑座1990底表面上的直导向件2014支承着,以便水平移动。一个凸轮2016固定安装在活动台面2012的远端。凸轮2016的上表面被一个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滑座1990上的辊1018支承着,凸轮的下凸轮面2020咬合着一对凸轮从动件2022a、2022b。
凸轮从动件2022a、2022b安装在相应的摆动指件2024a、2024b上,后者则通过相应的支承轴2026a、2026b而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滑座1990的底部。摆动指件2024a、2024b在常态下被弹簧2028a、2028b推动着彼此相向摆动,上述弹簧的相反端被摆动指件2024a、2024b支承着。
压紧装置2002具有四个竖直的压杆2032,这些压杆通过相应的块2030而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滑座1990底部。滑座199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四个孔2034,用以接收相应压杆2032的上部。压杆2032在常态下被弹簧2036的推力带动着向下移动,上述弹簧装于压辊2032的大径下端与块2030之间。
滑座1990上支承着具有L形横截面并且毗邻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相反端布置的附着板2042a、2042b。附着板2042a、2042b可以被导杆2038a、2038b和弹簧2040a、2040b带动着竖直移动。导向件2004、2006固定安装在附着板2042a、2042b上。导向件2004包括一个邻近于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显影液囊40安置的薄板。当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插入盒壳1934中后,导向件2004也被插入盒壳1934中。导向件2006邻近于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收集器42安置,以抵靠着盒壳1934的上表面。
第一转台2050(见图77)被布置得能够作角运动,以便在常态下在用于将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插入盒壳1934的装置插入位置P1与用于将盖子1938熔接到盒壳1934上的盖子熔接位置P2之间作角运动通过180°然后再改变方向。如图77至79所示,第一转台2050具有一对径向对置的用于为盒壳1934定位的盒架2052、2054。盒架2052、2054具有相应的用于夹持盒壳1934的盒夹持器2056,盒夹持器2056由多个块2058构成。第一转台2050还具有一对盖子保持装置2060,用于将盖子1938保持在安置于盒夹持器2056上的盒壳1934上。
每个盖子保持装置2060分别具有一对可以移向和离开盒壳1934的相应相反侧边缘的活动底座2062a、2062b以及一对伸向盒壳1034的夹持杆2064a、2064b。夹持杆2064a、2064b的一端固定在相应活动底座2062a、2062b上,另一端成型为减薄形状。活动底座2062a、2062b在常态下被弹簧2066a、2066b推动着彼此相向移动。咬合杆2068a、2068b固定在活动底座2062a、2062b的端部并向下伸入形成在第一转台2050中的相应狭槽2070a、2070b中。
在装置插入位置P1处布置着一个用于将盖子1938从盖子保持装置2060中释放出来的释放装置2072和一个用于夹持盒壳1934的盒保持装置2074。释放装置2072具有一对分别与活动底座2062a、2062b相关联的竖直活动缸2076a、2076b,用以竖直移动竖直活动台面2078a、2078b,上述竖直活动台面上支承着相应的可水平移动的无缸杆缸2080a、2080b。咬合杆2068a、2068b的下端装配在相应的咬合管2082a、2082b中,上述咬合管固定在无缸杆缸2080a、2080b上。
盒保持装置2074具有一个固定在支承2084上的缸2086、一个可以被缸2086带动着水平移动的竖直臂2088以及一个固定在竖直臂2088上端用以压紧盒壳1934的杆2090。一对压板2092a、2092b布置在与杆2090相面对处,用于移向和离开杆2090。压板2092a、2092b固定在细长臂2098的远端,该细长臂可以被一个固定在支承板2094上的缸2096带动着水平移动。
在盖子熔接位置P2处布置着一个盒保持装置2100、一个用于在盖子1938熔接时将遮光板1936推入盒壳1934中的遮光板保持装置2102以及一个用于将熔接制品1926向上推动的制品排出装置2104。盒保持装置2100具有一个以可水平滑动的方式支承在底座2106上的滑块2108和一个固定在滑块2108远端的杆2110。如图78所示,滑块2108咬合着一个摆动凸轮2112,该凸轮可以被凸轮杆2114带动着作角运动。
遮光板保持装置2102具有:一个竖直活动件2118,其可以被凸轮杆(致动器)2116带动着相对于底座2106竖直移动;以及四个竖直顶料销2120,它们固定安装在竖直活动件2118上,用于推动遮光板1936。第一转台2050和盒架2052、2054具有形成在它们中的竖直孔2122,用以从中穿过四个竖直顶料销2120。
制品排出装置2104具有四个固定安装在竖直活动件2118上的竖直排出杆2124。第一转台2050和盒架2052、2054具有形成在它们中的竖直孔2126,用以从中穿过四个竖直排出杆2124。吸杯安装在两个排出杆2124的上方远端上。四个顶料销2120被安置得与遮光板1936上的特定位置对准,而四个排出杆2124被安置得与盒壳1934上的特定位置对准。
一个用于吸附盖子1938的盖子吸附装置2130布置在装置插入位置P1上方。如图80所示,盖子吸附装置2130具有一个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安置在支柱2132中的竖直杆2134。竖直杆2134可以被凸轮杆2136带动着竖直移动,并且在上端通过附着板2138支承着一个吸附装置2140。吸附装置2140包括两个用于在真空下吸附盖子1938的吸杯2142和多个用于将吸附着的盖子1938支承在预定姿势的支承板2144。
如图70所示,用于将盖子1938超声波熔接到盒壳1934上的熔接机构1924包括一个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布置在盖子熔接位置P2上方的超声波熔接机2146。第二转台2148布置在与第一转台2050相邻处。第一盒传送机构2150被布置得用于在第一和第二转台2050、2148之间输送空盒82和制品1926。
如图81所示,第一盒传送机构2150具有一个固定在支柱2152上部的板2154和一个支承在板2154上用于绕着竖轴2158作竖直摆动运动的臂2156。一个凸轮杆2160连接着臂2156的一端,而且一个转轴2162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着臂2156的另一端。一根循环皮带2170套着一个固定在转轴2162上的带轮2164和一个固定在转轴2166上的带轮2168,转轴2166竖直穿过支柱2152。转轴2166可以被凸轮2171带动着沿箭头所示方向在180°的角度范围内作角运动,凸轮2171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着转轴2166下端。
一个夹持板2172固定在转轴2162的下端并且支承着一对盒抓持装置2174。如图82所示,每个盒抓持装置2174分别具有一个可被缸2176带动着前后移动的活动底座2178和一个固定在活动底座2178上的凸轮2180。凸轮2180的下凸轮面咬合着一对凸轮从动件2184a、2184b,所述从动件安装在以可摆动方式被夹持板2172支承着的相应抓持器2186a、2186b上。抓持器2186a、2186b在常态下被一对弹簧2188a、2188b推动着彼此相向移动。
如图83和84所示,遮光机构1928具有:一个遮光壁2190,其将暗室94和明室92彼此分开;一个遮光罩2196,其延伸跨过遮光壁2190并且具有分别在暗室94和明室92中敞开的第一和第二开口2192、2194;第二转台2148,其以可旋转方式布置在遮光罩2196中以存放胶片盒82和制品1926;以及一个遮光凹/凸结构2198,其布置在遮光罩2196和第二转台2148之间。
第二转台2148可以被旋转致动器2200带动着在180°的角度范围内以可以反向的方式作角运动,而且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中的胶片盒存储槽2202a、2202b。胶片盒存储槽2202a、2202b中分别容纳着盒支承件2204a、2204b。一个盒升/降装置2206在暗室94中安装在遮光罩2196的空间内。盒升/降装置2206具有一个缸2208和一个连接着缸2208并因此而可以竖直移动的支台2210。支台2210可以经第一开口2192或第二开口2194向上伸至位于第一开口2192或第二开口2194上方的位置。
第二盒传送机构2212布置在与用作盒供应/排放站的第一开口2192或第二开口2194相关联的明室92中。第二盒传送机构2212具有一个安装在转台2214的转轴2215上的缸2216和一个可被缸2216带动着竖直移动并且支承着一对盒抓持装置2220、2222的L形板2218。盒抓持装置2220、2222具有相应的一组可以被缸2224带动着彼此相向或相背移动的抓持指2226a、2226b。盒抓持装置2222具有一个旋转致动器2228,用以旋转抓持指2226a、2226b。
如图85和86所示,空盒进给机构1930具有一个空容器叠加进给装置2232,用于进给一叠水平放置的容器2230,每个容器中分别储存着多个空胶片盒82。被空容器叠加进给装置2232沿箭头所示方向进给的容器2230被一个空容器分离装置2234逐个分开,再被发送到空容器提升装置2236。空容器提升装置2236用于提升容器2230,并被一个布置在其下游的空盒供应装置2238随动。空盒供应装置2238具有一个推进器2242,用于同时将多个例如五个胶片盒82传送到供应输送机2240。
如图87所示,制品进给机构1932具有一个排放输送机2250,该输送机带有一个布置在其远端的推进器2252。推进器2252将制品1926逐个传送到一个平行于排放输送器2250延伸的间歇式吊斗输送机2254。一个盒容器加载装置2256面对着间歇式吊斗输送机2254布置,并夹持位于升起位置的容器2230。盒容器加载装置2256具有一个推进器2258,用于将五个制品1926同时传输到升起的容器2230中。
一个空容器供应装置2259和一个加载容器转动装置2260平行于盒容器加载装置2256布置。加载容器转动装置2260能够将加载了制品1926的容器2230从升起位置转动90°。加载容器转动装置2260被一个布置在其下游用于将容器2230自动叠加成多层的自动叠加装置2262随动。
下面参照图88描述制造系统90的操作和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
制造系统90被控制器1624控制着操作。在图88中所示的步骤S1,以卷料的形式放置在屏蔽片供应装置96中的第一连续卷材50被展开。在步骤S2,在第一连续卷材50被连续输送的同时,在折痕成型站52中将折痕38a、38b成型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应边界边缘上。
具体地讲,如图11所示,电机120启动以带动传动轴122旋转,从而带动同轴连接着传动轴122的带轮124和传动齿轮126。由于从动齿轮238保持与传动齿轮126啮合,因此吸辊230会与固定安装着从动齿轮238的轴234一起旋转。与此同时,吸辊230上的吸孔232将施加吸力,以便将第一连续卷材50从开卷轴100上连续抽出,如图7所示。
置位装置106上的辊112以给定速度旋转。具体地讲,辊112被电机120通过带轮124、同步皮带128和带轮118带动着旋转,第一连续卷材50在一定的角度间隔内与辊112的外圆周表面保持滚动接触。
在折槽成型装置108中,如图9所示,在第一连续卷材50开始进给之前,致动装置212中的电机致动缸216运行而带动摆动件224a、224b绕着轴222向上摆动。此时摆动件224a、224b会举起摆动臂202a、202b,从而将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带到与硬质合金环130a、130b相隔处,如图9中的双点划线所示。
当电机120通电以使吸辊230开始旋转后,电机致动缸216将运行而向上移动缸杆218,以使摆动件224a、224b绕着轴222向下摆动。被摆动件224a、224b支承着的摆动臂202a、202b将下降。摆动臂202a、202b在离开摆动件224a、224b后会继续下降。
此时,在固定于摆动臂202a、202b上的移动块204a、204b上安装着的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被带到抵靠着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处。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的切割刃210a、210b咬合着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从而在上述边缘中形成相应的折痕38a、38b。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连续卷材50保持在恒定张力的同时,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在恒定负载下以恒定温度咬合第一连续卷材50,以便在第一连续卷材中形成折痕38a、38b。具体地讲,如图11所示,连接着电机120的带轮124和传动齿轮126的直径比设置为这样的值,即能够使吸辊230的圆周速度比辊112的圆周速度高0.1%至1%。吸辊230与辊112之间的圆周速度差可以向第一连续卷材50施加一定的张力,例如在10N至20N范围内的张力。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的重量和移动块204a、204b的重量被设置为这样的值,即能够使从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施加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负载在100g至500g的范围内。加热器206a、206b被控制着,以保持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的温度在150℃至200℃的范围内。
曾经作过一个实验,以检测在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的不同负载和不同温度下折痕38a、38b的形成情况。图89中示出了实验结果。在图89中,标记“×”表示折痕38a、38b未形成理想深度,或是折痕38a、38b形成得太深而切断了第一连续卷材50。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当保持在恒定张力下的第一连续卷材50被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以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负载咬合时,理想的折痕38a、38b能够可靠且精确地形成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中。
此外,在折槽成型装置108中,可以包含例如测微器在内的移动装置192a、192b被操纵着将活动台面194a、194b彼此相向或相背移动,以调节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之间的距离,从而在精确位置上形成折痕38a、38b。当电机182通电后,活动底座190将与螺母188一起沿着第一连续卷材50的进给方向移动,从而在例如五个位置a、b、c、d、e上(见图9)改变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的切割刃210a、210b与硬质合金环130a、130b之间的相对位置。
如果当切割刃210a、210b位于第一位置例如位置a时通过切割刃210a、210b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形成折痕38a、38b,而且在位置a有任何废料附着在切割刃210a、210b上,则切割刃210a、210b转移到第二位置例如位置b,此后切割刃210a、210b将在位置b处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成型折痕38a、38b。通过在五个位置上对切割刃210a、210b进行位置调节,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所需要的任何清洁过程可以显著减少,从而提高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在折痕成型操作中的使用率。
在置位装置106中,硬质合金环130a、130b只在与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相对应的相应位置上安装在辊112的相反侧。通过这种构造,辊112可以非常廉价地制造。硬质合金环130a、130b可以通过定位螺钉132a、132b而调节其在辊112轴向的位置。如果硬质合金环130a、130b的当前折痕成型表面受到损坏,则硬质合金环130a、130b轴向调节位置,以将新的折痕成型表面对准硬质合金末端208a、208b。因此,位置可调的硬质合金环130a、130b非常经济。
用于支承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收集器42附着边界边缘的固定法兰134安装在辊112的相反侧中的一个上,而用于支承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显影液囊40附着边界边缘的活动法兰136安装在辊112的相反侧中的另一个上。因此折痕38a、38b可以高效地形成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其中收集器42附近的位置精度非常高。
第一和第二横移辊140a、140b分别布置在辊112的上游和下游。折痕38a、38b高效形成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同时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一个边界边缘被基准辊148的凸缘限制着,从而以高精度定位第一连续卷材50。
清洁装置164中的非纺织织物带166保持接触硬质合金环130a、130b,并且被电机170带动着以很低的速度卷绕在拾取轴172。非纺织织物带166可以有效地防止切下的废料附着在硬质合金环130a、130b的折痕成型表面上。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折槽成型装置108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成型折痕的精度降低。
用于与第一连续卷材50滚动接触的辊的外圆周表面涂敷着一层由镍-磷合金和氟塑料的合成材料制成的薄膜。涂敷的薄膜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些辊被涂敷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一个表面上的钛白损坏。
静电荷排除装置226安置在折痕成型机构104和吸箱246之间。静电荷排除装置226能够防止第一连续卷材50充入静电荷并因此而吸引尘土颗粒,并且使得第一连续卷材50能够在恒定张力下进给。
如图5和6所示,第一连续卷材50每次间歇式进给一个预置距离(两个步距),从而依次经过标记成型站55a、气孔成型站55b、收集器附着站54和液囊附着站56。如图14和15所示,在标记成型站55a和气孔成型站55b,传动凸轮装置308被操作,以将下方活动底座310和上方活动底座312彼此相向或相背移动。
标记成型机构300和凹槽成型机构302分别通过下模块314和上模块324安装在下方活动底座310和上方活动底座312上。在标记成型机构300中,如图19所示,模具316和标记冲头328彼此相向移动,而标记冲头328的切割刀片332将切入第一连续卷材50中,从而每隔一个图像幅面22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成型出一个大致沟槽形标记53。
在步骤S3,在凹槽成型机构302中,如图18所示,气孔冲头330分别咬合在承载块318上的槽320a、320b中,从而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收集器附着边界边缘的中央同时成型出两个凹槽45a。
在步骤S4,在收集器附着站54中,如图4所示,收集器卷材42a、42b被展开并切割成具有预定长度的相应两个收集器42,后者随后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的情况下以给定间隔并几乎同时附加到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一个边界边缘上。
具体地讲,如图20至22所示,收集器卷材42a、42b被间歇式进给辊418和轧辊420沿箭头Y所示方向间歇式进给,之后再被平坦导向件422压平。在切割装置410中,活动刀片406被弹簧加载辊434推压而抵靠着固定刀片408,以减小活动刀片406与固定刀片408之间的间隙,而位于活动刀片406另一侧的导向件426a、426b则始终压紧在固定刀片408上。
当活动刀片406被凸轮432带动着向上移动时,活动刀片406与固定刀片408协作而将收集器卷材42a、42b切割成收集器42。此时,形成在承载块412中并与真空源(未示出)相连的吸孔446将产生抽吸压力,从而在收集器42被活动刀片406按压在承载块上时将收集器42吸附在承载块412上。
接下来,移动装置416的摆动凸轮436被操作,以将承载块412与滑块440一起移向第一连续卷材50,之后,承载块412被缸442降低。布置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下方的加热块450被凸轮456抬升。加热块450和承载块412协作而将第一连续卷材50和两个收集器42保持在一起。因此两个收集器42可以几乎同时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一个边界边缘上。由形成在承载块412中的吸孔446产生的抽吸压力位于-10.0kPa至-15.0kPa的范围内。
因此,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收集器42通过切割装置410而从收集器卷材42a、42b上切割下来的精度与收集器42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精度相符。当收集器卷材42a、42b被定位导向件424沿箭头X所示方向定位时,被切割装置410切割下来的两个收集器42可以以高精度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
如图23所示,固定刀片408的剪切角α被设置为2°。因此,切割装置410在切割收集器卷材42a、42b时遇到的阻力可以减小,从而有效地防止收集器卷材42a、42b在切割时横向移位。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构造将两个收集器42精确和快速地施加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所需区域中,从而提高效率。
在步骤S5,在液囊附着站56,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的情况下,两个显影液囊40几乎同时附加到第一连续卷材50的另一边界边缘上并相隔给定间隔。如图24至26所示,在液囊附着站56的显影液容器供应机构460中,排列装置462加载了多个保持在带子468上的显影液囊40。当带子468从排列装置462的匣470的开口472中抽出后,显影液囊40被竖直排列在和470中,其中最下方的显影液囊40被指474a、474b夹持着。
排出装置464的移动机构478被驱动着举起臂480,从而将一个吸杯476a向着放置在排列装置462中的最下方显影液囊40抬升,如图91A中的①所示。当显影液囊40被吸杯476a吸附后,臂480将如图91A中的②所示下降,再如图91B中的③所示水平移动。
之后,臂480如图91B中的④所示上升,而吸杯476b将吸附第二个显影液囊40,此后臂480如图91B中的⑤所示下降到一定高度。现在,吸杯476a、476b分别吸附了相应的显影液囊40。臂480被凸轮482和凸轮从动件484带动着继续下降并进入吸筒500中的相应间隙槽508中,以将两个显影液囊40传输到吸附面504上,如图91C中的⑥所示。
在吸附了两个显影液囊40后,吸筒500沿箭头E所示方向转换角度并停止在第三工位,即图25中的位置P1处。之后,如图26所示,活动定位销516a、516b沿箭头D1所示方向移位,从而与挡块518a、518b协作而将两个显影液囊40沿箭头X所示方向定位。
在显影液囊40沿箭头X所示方向定位后,吸筒500转换角度并停止在第五工位,即图25中的位置P2处。显影液囊40的纵向侧被带到与挡块(未示出)接触处,之后吸筒500沿着显影液囊40的横向侧方向角运动通过一个位于0至1.0mm范围内的距离,从而沿箭头Y所示方向高精度定位显影液囊40。
接下来,排出器502的刮削杆510被凸轮482和凸轮从动件514带动着沿着槽508和吸筒500的外圆周向下移动,从而将两个显影液囊40从吸筒500供应到第一连续卷材50的另一边界边缘。此时,热封机520被举起,从而与刮削杆510协作而将两个显影液囊40几乎同时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
在显影液容器供应机构460中,如前所述,单一排列装置462保持着多个显影液囊40。当一定数量例如两个显影液囊40被排出装置464从排列装置462中取出后,显影液囊40被传输到供应装置466的吸筒500上,并通过排出器502而几乎同时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的另一边界边缘上。通过这种方式,所需数量的显影液囊40可以高效和快速地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
如图5所示,第一连续卷材50被主进给筒1502每次以两个步距沿箭头X所示方向进给。第一连续卷材50通过遮光机构610而从明室92引入暗室94中。在遮光机构610中,第一路径辊614a、614b和第二路径辊616a、616b在两个位置上弯折第一连续卷材50,从而有效地屏蔽暗室94的内部,以防止光线进入。
从遮光箱612引入暗室94中的第一连续卷材50被进给到冲裁站59。在冲裁站59内的图像幅面成型机672中,如图31所示,当凸轮板690被致动机构686带动着旋转时,下方连杆694和上方连杆696作角运动而举起下模座678和上模座684。在步骤S6,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的情况下,下模座678上的第一冲模660和上模座684上的第二冲模662同时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形成两个图像幅面22。
如图33所示,第一冲模660具有第一至第七切割刀片704、706a、706b、708a、708b、710a和710b,这些刀片独立安置以便于图像幅面22的第一至第四侧22a一22d相对应。这种切割刀片布置方式可以同时成型出两个图像幅面22,并能够在每个图像幅面22的四个角部形成锋利的直角,而不会像单件式切割刀片那样形成钝角。因此,可以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高效且可靠地形成高精度图像幅面22。
当第二切割刀片706a的锋利性降低后,第二切割刀片706a将被拆下、磨削并且再次安装到第一冲模660中。第二切割刀片706a的相反两侧分别被第四和第六切割刀片708a、710a支承着。因此,仅需通过将第二切割刀片706a相对于第一切割刀片704调节位置,第一刀片704与第二切割刀片706a之间的间隙即可以容易且精确地调节。
当如图30所示通过被致动机构686操纵着的第一刀片704和第二切割刀片706a之间的协作而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成型出图像幅面22后,一对竖直活动杆728会被连接着凸轮板692的第一摆动连杆720、杆722和第二摆动连杆724带动着竖直移动。如图32所示,基本上在利用第一刀片704与第二切割刀片706a成型图像幅面22的同时,从第一连续卷材50上冲出的废料664会被吸附进给机构666的吸力垫732吸附。
在竖直活动杆728向下移动时,废料664也向下移动。由于挡块734布置在竖直活动杆728的路径上,因此附着在吸力垫732上的废料664会被挡块734咬合并从吸力垫732上释放下来。因此如图30所示,当废料664落入回收机构670的吸管736中后,气流将从排料装置742的供气管738中喷出,从而将废料663从吸管736抽入进给管740中。废料664被收集在储存室668中。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基本上在第一冲模660和第二冲模622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冲出图像幅面22的同时,废料664被吸附进给机构666的吸力垫732吸附。之后,随着吸力垫732的下降,废料66也被强制下降、被挡块734咬合、被传送到回收机构670并通过排料装置742进给到储存室668中。
由于从第一连续卷材50上冲出的废料664可以被有效的回收到储存室668中。因此可以防止废料664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吸附到第一连续卷材50或其他构件上,因此图像幅面20可以高效且精确地形成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由于能够每次同时成型出两个图像幅面22,因此图像幅面成型机672的工作效率很高。
在步骤S7,如图5所示,在第一结合站62中,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分别从感光片供应装置809和底侧片供应装置810中展开,并被临时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
如图41所示,第二连续卷材58被进给装置1080的第一路径辊1082和第一横移辊1084进给到临时粘结机构1040的辊1048处,而连续片材60被进给装置1080的第二路径辊1086和第二横移辊1088进给到辊1048处。这样,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可以在进给装置1080的引导下以高精度传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所需位置上。
如图39至41所示,第一连续卷材50在辊1048与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之间间歇式进给。当第一连续卷材50处于停止状态时,传动臂1060被致动机构1042带动着作角运动。通过连接杆1058与传动臂1060摆动端相连的竖直活动台面1056将沿着安装在台面1050上的直导向件1054竖直移动。
安装在竖直活动台面1056上的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将第一连续卷材50按压在辊1048上,从而将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临时粘结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由于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被加热器1074a、1074b加热到一定温度,例如80℃至120℃的范围内,因此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能够在图像幅面22之间被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的第一和第二脊1070、107可靠地临时粘结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
在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被临时粘结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后,第一和第二加热块1044、1046与竖直活动台面1056一起下降,而第一连续卷材50被沿箭头X所示方向间歇式进给,直至临时粘结区域到达最终粘结机构1120。如图46和47所示,在最终粘结机构1120中,第一加热块1122和第二加热块1124、1126分别被加热器1142和加热器1154a、1154b加热到50℃至80℃的温度范围和80℃至140℃的温度范围,而致动装置1128的摆动臂1138、1160彼此同步作角运动。
下方竖直活动台面1134和上方竖直活动台面1148通过相应的连接杆1136、1158连接着相应摆动臂1138、1160。第一加热块1122和第二加热块1124、1126可以与下方竖直活动台面1134和上方竖直活动台面1148一起彼此相向或相背移动。第一加热块1122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上的凹槽1140a、1140b,凹槽1140a、1140b对应于两个图像幅面22。凹槽1140a、1140b的纵向和横向尺寸比图像幅面22小0.5mm至2mm,而深度在1mm至3mm的范围内。硅橡胶层1152a、1152b固定在第二加热块1124、1126的按压表面上。因此,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环绕着两个图像幅面22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而且第二连续卷材58不会受到热量影响或受损。
冷却装置1162布置在最终粘结机构1120附近,并且具有被供应了空气的第一和第二管1164、1166。空气从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管1164、1166的面对侧上的狭缝1168、1170向着第一连续卷材50供应,从而有效地降低环绕着最终粘结机构1120的空气的温度,并且有效地防止第二连续卷材58在系统停止时受到热损。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前所述,被进给装置1080精确排列和进给的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被临时粘结机构1040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之后再被进给到最终粘结机构1120,在此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被环绕着两个图像幅面22最终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
因此,同传统的在单一步骤中将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结构相比,完成一个步骤所需的时间可以减少。因此第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这样一个优点,即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整个制造过程可以一次完成。
在临时粘结机构1040中,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被第一加热块1044、1046和辊1048在图像幅面22之间临时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而第一加热块1044、1046施加的密封压力可以通过第一和第二缸1062、1064精确地建立起来。因此,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可以可靠地临时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而且第一连续卷材50、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可以被临时粘结机构1040可靠且牢固地保持着而从临时粘结机构1040进给到最终粘结机构1120,因此可以光滑地进给。
两个轨架65以卷料的形式从轨架供应装置812中展开并切割成预定长度。在步骤S8,切割出的轨架65在第二热结站66被热结到位于图像幅面22两侧的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上。
如图35至37所示,在轨架供应站812中,在轨架65被固定刀片840和卷材导向件848保持着的情况下,活动刀片838被移动装置846向下移动并且与固定刀片840协作而切割轨架65。此时,装于活动刀片838中的轨架保持装置842上的吸孔854中产生真空,以吸附被活动刀片838和固定刀片840切下的轨架65,以将轨架65保持贴合在活动刀片838底部。以这种方式被活动刀片838吸附的轨架65将下降并安置在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上的给定位置上。
加热块862被布置得面对着活动刀片838。在活动刀片838向下运动的同时加热块862向上移动。被活动刀片838吸附的轨架65因此而被热结到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上。
如前所述,轨架保持装置842装于活动刀片838中,而当轨架65被活动刀片838和固定刀片840切割时,切下的轨架65直接被活动刀片838吸附并被供应到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上的给定位置上。因此,轨架供应装置812的结构简单而且能够快速和高精度地供应到所需粘结位置。
活动刀片838被被弹簧加载辊852推压在固定刀片840上并且具有导向件850a、850b。因此,活动刀片838可以随时在理想状态下压紧在固定刀片840上,并且能够光滑地高精度切割由柔性材料构成的轨架65。此外,固定刀片840具有一个小剪切角,从而可以减小轨架65切割时遇到的阻力。
第三连续卷材68作为卷料布置在覆盖片供应装置814中。在第三连续卷材68在第二结合站70中结合到第二连续卷材58上后,在步骤S9,第二和第三58、68在第三热结站72内带着轨架65彼此热结在一起。
具体地讲,如图48和49所示,在轨架粘结机构1172中,第一连续卷材50、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以层板组件的形式间歇式进给,这几层材料结合着轨架65,而轨架65上放置着第三连续卷材68。下方竖直活动台面1134和上方竖直活动台面被致动装置1128带动着彼此相向或相背移动,从而导致第三加热块1174a、1174b和第四加热块1176a、1176b将层板组件夹在中间。此时,第三加热块1174a、1174b被加热到50℃至80℃的温度范围,而第四加热块1176a、1176b被加热到80℃至140℃的温度范围。
第三加热块1174a、1174b具有相应的脊1178a、1178b,而第四加热块1176a、1176b具有相应的脊1184a、1184b。轨架65和第三连续卷材68被脊1178a、1178b和脊1184a、1184b同时封接在两个位置上。
在步骤S10,在折叠站74中,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被沿着折痕38a、38b向内折回,从而覆盖在收集器42和显影液囊40上。在折叠站74中,如图50和51所示,第一连续卷材50被进给装置1270的下方辊1278和上方辊1280a、1280b抓持并且被沿箭头X所示方向进给。
下方辊1278具有槽1282,槽的宽度对应于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的宽度。上方辊1280a、1280b将封接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压入槽1282中,以防止第一连续卷材50横向移动。
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在沿着折叠装置1272的导轨1284a、1284b的导向表面1286a、1286b移动的同时被连续折叠,直至最终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被折回而覆盖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表面上(见图52)。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可以因此而折回以便覆盖在收集器42和显影液囊40上。如图53所示,随着第一连续卷材50沿箭头X所示方向移动,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被相应的导辊1274a、1274b支承着,并且被夹在压辊1276a、1276b之间。在步骤S11,在第四热结站76中,第一连续卷材50的折叠边界边缘被翼片密封器1294热结。
在折叠站74中,如前所述,第一连续卷材50被进给装置1270沿箭头X所示方向进给,同时可以防止第一连续卷材50沿横向移位。在第一连续卷材50被这样进给的同时,其相反边界边缘被折叠装置1272连续和光滑地沿着折痕38a、38b向内折回。因此,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被高精度且高效地折回。通过边缘探测站57b探测并控制第一连续卷材50的运动,翼片密封器1294能够在一个相对于图像幅面22恒定定位的给定位置上密封第一连续卷材50的折叠边界边缘。
在第四热结站76中,如图54和57所示,翼片临时粘结机构1394被启动。在翼片临时粘结机构1394中,第二压块1402被加热器1408加热到一定温度,例如80℃至140℃的范围内,而且第一压块1400和第二压块1402彼此相向或相背移动。第一压块1400具有脊1404a、1404b,而第二压块1402具有脊1406a、1406b。当第一压块1400和第二压块1402夹着层板组件时,翼片50a、50b被沿着轨架65临时粘结。
在翼片最终粘结机构1396中,如图55和58所示,压紧装置1418的压垫1434下降从而在图像幅面22处轻轻压在第三连续卷材68上,而且保持装置1420被启动。保持装置1420的缸1438a、1438b被操作以导致压紧器1446a、1446b将翼片50a压向图像幅面22,而保持装置1420的缸1440a、1440b被操作以导致压紧器1448a、1448b将翼片50b压向图像幅面22。
在翼片50a、50b被展开而没有下垂的状况下,第一至第三连续卷材50、58、68和连续片材60被第三压块1414和第四压块1416a、1416b最终粘结,与此同时,翼片50a、50b与第三连续卷材68最终粘结在一起。此时,第四压块1416a、1416b被加热到80℃至140℃的温度范围内。
如此粘结的结合体1702被间歇式进给到翼片重粘机构1398。在翼片重粘机构1398中,如图56和60所示,翼片50a上的邻近于收集器42的密封部位将被第五压块1480a、1480b和第六压块1482a、1482b重新封接,这些压块被加热到80℃至140℃的温度范围内。这样,可以防止显影液泄漏并提高装置角部的刚度。在第四热结站76中,由于层板组件的翼片50a、50b的端部被带槽导辊(未示出)夹持着,因此层板组件可以只精确地保持在横向,即箭头A所示方向。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热结站76具有沿着第一连续卷材50进给方向按次序顺序布置的翼片临时粘结机构1394、翼片最终粘结机构1396和翼片重粘机构1398。通过这种构造,相对于传统的在单一粘结过程中利用成型器1277折叠翼片50a、50b的结构而言,加工时间可以分配,因此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整个制造过程容易获得高效率。
当翼片通过翼片临时粘结机构1394而在轨架65处临时粘结到层板组件上后,层板组件被翼片最终粘结机构1396中的压紧装置1418和保持装置1420精确且平滑地夹持着,而且翼片最终被第三压块1414和第四压块1416a、1416b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地最终粘结。
翼片重粘机构1398在收集器42附近重新粘结翼片50a。因此,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使用时可以可靠地防止显影液泄漏,而且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角部刚度提高了。
在翼片最终粘结机构1396中,边缘探测站57b探测图像幅面22以控制层板组件的运动,从而在一个相对于图像幅面22恒定定位的给定位置密封第一连续卷材50的折叠边界边缘。
由第一至第三连续卷材50、58、68构成并在给定层合状态粘结的结合体1720接下来将从主进给筒1502经过第二自由环路1504传送到切割进给筒1508,切割进给筒被控制着每次沿箭头X所示方向将结合体1720间歇式进给一个步距。在切割站78中,如图62所示,下模块1712和上模块1714被传动凸轮装置1710带动着彼此相向或相背移动。
第一切削装置1706和第二切削装置1708分别安装在下模块1712和上模块1714上。如图63和64所示,基本上在第一切削装置1706的第一下方刀片1716和第一上方刀片1726沿垂直于结合体1702进给方向的方向切断结合体1702的同时,一个切割侧1704a的对置角部1705a上被切割出倒角。在结合体1702沿箭头X所示方向以恒定距离例如一个步距进给后,在步骤S12,第二切削装置1708的第二下方刀片1718a、1718b和第二上方刀片1728a、1728b会在与切割侧1704a相反的另一切割侧1704b的对置角部1705b上切割出倒角。
因此,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简单的构造在单一的步骤中高效且高精度的对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四个角部加工倒角。
第一下方刀片1716和第一上方刀片1726具有简单的结构,这是由于它们具有位于直刃1720、1730相反端部的曲刃1722a、1722b和1732a、1732b。第一下方刀片1716的刀片刃口角设置为90°,而第一上方刀片1726的刀片刃口角α和剪切角β将基于锋利度、使用寿命等设置为一定的值,如图92和93所示。
具体地讲,刀片刃口角α设置在20°至45°的范围内,优选在在20°至35°的范围内,而剪切角β设置在8°至20°的范围内,优选在在11°至15°的范围内。这样,这些刀片可以切断由第一至第三连续卷材50、58、68构成并通过层合和热熔粘结而形成的结合体1720,从而可以高效地制作出高品质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当结合体1702被第一和第二切削装置1706、1708切断后,导向装置1750启动,如图66所示。具体地讲,凸轮辊1762沿着上模块1714上的凸轮件1766的凸轮面1764移动,以使支承着凸轮辊1762的导向件1756彼此相向移动。结合体1702以其相反两侧被导向件1756夹持着,因此可以高精度切割而出现不会横向位置偏移。
回收装置1740布置在第二下方刀片1718a、1718b下游。在结合体1702的切割侧1704b的角部1705b加工倒角时产生的废料1736会被形成在第二下方刀片1718a、1718b上部的排气孔1744a、1744b中喷出的气流向下吹入管1742a、1742b中,之后会在回收区域中被抽吸装置(未示出)可靠地回收。因此,可以防止废料1736吸附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或其他构件上。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至第三连续卷材50、58、68处于层合状态下,屏蔽片24、感光片30和覆盖片36被粘结起来,之后再切割成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因此,制造系统90的结构和控制可以简化,而且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地制造成本可以有效地降低。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至第三连续卷材50、58、68处于层合状态下,屏蔽片24、感光片30和覆盖片36被粘结起来,之后再在切割站78中切割成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因此,不需要利用任何复杂和昂贵的控制装置定位和粘结片材,例如,在诸如第一连续卷材50等的加工过程中切割出来的感光片30和覆盖片36。所以,同传统系统相比,制造系统90的结构简单,而且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制造成本可以有效地降低。
在除了诸如停机等故障状态以外的正常操作中,图像幅面22和诸如显影液囊40和收集器42等其他构件在步进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能会因第一连续卷材50收缩等原因而呈现波浪式逐渐变化。根据这种波浪式变化,第一连续卷材50和将要叠加在其上的第二和第三连续卷材58、68的进给速度要根据层板组件被主进给筒1502的进给速度而控制。因此可以适宜地调节第一连续卷材50的图像幅面22与其他构件在步进方向的相对位置。
具体地讲,在第一连续卷材50需要定位的大部分上游区域中,即从标记成型站55a和气孔成型站55b至收集器附着站54以及从液囊附着站56至冲裁站59,在第一连续卷材50收缩时,第一连续卷材50的进给速度的任何变化可以被校正,以获得预置进给步距,从而控制第一连续卷材50的进给。
更具体一些,标记探测站57a将探测一个标记53的位置,而层板组件被主进给筒1502进给的速度将基于探测位置的偏差而控制,以便以预置的恒定步距进给第一连续卷材50。下游位置距标记成型站55a越远,对恒定步距控制过程的反应越低。出于这种原因,需要在能够精确确定探测标记53偏差的位置上探测标记53。这样,标记53、显影液囊40和收集器42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图像幅面22、显影液囊40和收集器42相对位置,还有图像幅面22和衬垫32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到所需精度范围内。
如果主进给筒1502不能完全约束这些卷材,则与能够引起多个构件热收缩的第一至第三热结站64、66、72相隔着相应数量步距的翼片最终粘结机构1396有可能因略微的密封位置偏差而引起密封故障,从而导致堵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幅面探测站57c探测一个图像幅面22,以控制翼片最终粘结机构1396沿箭头X所示方向移动,从而使图像幅面22的相对位置以及密封位置保持恒定。成型器1277连接在翼片最终粘结机构1396的上游。如果在成型器1277的紧邻上游形成一个环路以控制卷材的位置,则卷材的进给距离会过度增大。
在切割站78中,出于与翼片最终粘结机构1396相同的原因,并且还因为切割机构能够高速操作并因此而可以是单一的机构,因此形成了第二自由环路1504,而且一个图像幅面22在切割进给辊1508处被探测,以控制卷材的位置并进给卷材。
当机器关闭后,第一至第三热结站64、66、72中的热收缩的量特别大,从而可能导致图像幅面22与其他构件的相对位置偏差较大。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在启动系统而开始进给卷材之前,主进给筒1502被控制着回转,直至标记探测站57a探测到的标记53的任何位置偏差均为零。通过这种方式,在机器关闭时,图像幅面22与其他构件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到适宜的范围中。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当用作未遮光件的第一连续卷材50从明室92输送到暗室94中时,第一连续卷材50将经过遮光机构610。如图28所示,在遮光机构610中,在第一连续卷材50经卷材滑道618a中的狭缝通道620a插入遮光箱612中时,第一连续卷材50要在第一和第二路径辊614a、616a之间经过,上述辊的圆周表面彼此叠搭而在遮光箱中产生一个级差S。此外,在第一连续卷材50被楔形表面622引导着进入卷材滑道618b中的狭缝通道620b后,第一连续卷材50会被第一和第二路径辊614b、616b叠搭,之后才被引入暗室94中。
通过这种方式,遮光机构610通过第一路径辊614a、614b和第二路径辊616a、616b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形成了两个级差S,并且利用卷材滑道618a、618b中的狭缝通道620a、620b而有效地阻挡直射光线,从而防止光线从明室92进入暗室94。
遮光机构610以简单的构造提供了所需的遮光功能,从而使得第一连续卷材50能够放置在明室92中。因此第一连续卷材50能够被非常容易且高效地处理。作为未遮光件的连续片材60、轨架65、和第三连续卷材68以卷料的形式安置在明室92中,因此可以非常容易且高效地处理。
如图38所示,遮光机构944布置在从覆盖片供应装置814展开的第三连续卷材68由明室92进入暗室94的区域内。当第三连续卷材68穿过狭缝948进入遮光箱946中后,它将沿着第一和第二路径辊952、954提供的一个S形路径运行,再通过狭缝950进入暗室94。遮光机构944以简单的构造提供了所需的遮光功能。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续卷材50、第二连续卷材58、连续片材60和第三连续卷材68的将要被使用的全长被设置成相等的值或成整数倍,而且它们的路径长度被设置得能够使它们的拼接区域位于一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中。
作为示例,下面特别详细地描述屏蔽片供应装置96和覆盖片供应装置814。如图7所示,当第一连续卷材50被吸辊230从开卷轴100上连续展开时,折痕成型机构104将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上成型出折痕38a、38b。在利用静电荷排除装置226将静电荷从第一连续卷材50上去除后,第一连续卷材50将在第一自由环路244下游间歇式进给。如果用于探测第一连续卷材50的料卷直径的剩余长度探测装置103探测出预置长度的第一连续卷材50已经被展开,则利用吸辊230展开第一连续卷材50的动作将停止。
接下来,一卷新的第一连续卷材50被安装到开卷轴100上,而且新旧料卷的前后端将被拼接装置102拼接起来。吸辊230再次启动,以展开新的一卷第一连续卷材50。
如图38所示,覆盖片供应装置814的开卷轴930旋转,以展开其上卷绕的第三连续卷材68。第三连续卷材68被路径形成装置936进给一定的路径长度。之后,利用静电荷排除装置226将静电荷从第三连续卷材68上去除,而第三连续卷材68随后被引入暗室94中。如果剩余长度探测装置103探测到第三连续卷材68的特定剩余长度,则一卷新的第三连续卷材68被安装到开卷轴930上,而且新旧料卷的前后端将被拼接装置102拼接起来。之后,开卷轴930旋转,以展开其上卷绕的新的第三连续卷材68。拼接误差探测装置934将确定拼接端是否可以接受。
第一和第三连续卷材50、68在到达第二结合站70之前的路径长度是彼此相等的。因此第一和第三连续卷材50、68的拼接端会在暗室94中安置在一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内。由于第一连续卷材50、第二连续卷材58、连续片材60和第三连续卷材68的拼接端位于一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之内或附近,因此需要废弃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数量可以有效地减少,从而使得制造过程具有很高的经济性。
由于第一连续卷材50、第二连续卷材58、连续片材60和第三连续卷材68的将要被使用的全长被设置成相等的值或成整数倍,因此它们需要同时更换。这样,它们的料卷是几乎同时更换的,从而导致制造系统90能够高效和快速地操作。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7和28所示,暗室94具有至少一个遮光门624,当遮光机构610的遮光箱612的内部需要检测时,可以利用手柄628打开遮光门624。由于为检测遮光箱612内部仅需要利用手柄628打开遮光门624,因此很容易检测检测遮光箱612内部。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感光片30由第二连续卷材58构成。然而,感光片30也可以由第三连续卷材68构成。
如图5所示,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在输送机1852上逐个进给。喷墨印刷机1836将装置信息印刷到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上。任何在上游制作并且作为次品需要废弃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将通过截门装置1840排入排出站1842中,而可被接受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进给到叠加站80。
在叠加站80中,如图67所示,在输送机1852上进给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引入叠加机构1846的叠加箱1854中。在步骤S13,如图67至69所示,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叠加在第一和第二指1856、1858中。当一定数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即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叠加到叠加机构1846中后,电机1864被接通,以带动第一和第二齿轮1868、1870彼此同步反向旋转,从而导致带轮1872a、1872b和皮带1874a、1874b带动第一和第二转子1860、1862沿箭头所示的相应方向转动180°。
之后,第一和第二指1856、1858与第一和第二转子1860、1862一起转动,以使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落入储备站1844中。在储备站1844中,截门装置1894被启动。缸1888启动而使摆动底座1884从图67中的实线位置转动到双点划线位置,以将10个叠加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通过漏斗1892放入排出站1842中。接下来,如后文所述,在步骤S14,10个叠加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自动放入胶片盒82中。
下面参照图94描述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作为样品或制品从排出站1842中排出的过程。
在排出站1842的暗箱1887中,当门1889关闭后,第一截门装置1840的遮光截门1885仍保持打开。当明室92中的操作者步骤S1a中沿打开方向转动手柄1893a、1893b后,限位开关1895b将在步骤S2a中启动(是)。在步骤S3a,一个指令被输出以关闭第一截门装置1840。遮光截门1885被缸1883移至漏斗1892底侧,从而在步骤S4a中屏蔽暗箱1887(是),以隔离明室92中的光线。
接下来,在步骤S5a中操作者绕着铰链1891打开门1889,再在步骤S6a中将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从暗箱1887排入明室92中。在步骤S7a中操作者关闭门1889,再在步骤S8a中沿关闭方向转动手柄1893a、1893b。
如果在步骤S9a中手柄1893a、1893b沿关闭方向的转动被限位开关1895b探测到(是),则在步骤S10a中一个指令被输出以打开第一截门装置1840。在步骤S11a中缸1883启动,以将遮光截门1885从漏斗1892底侧的位置撤回,从而将暗箱1887向着暗室94打开。第一截门装置1840的打开会被传感器1895a探测到(是)。现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排出过程即结束了。废弃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也与前面所述相同的方式排出。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如前所述,操作者可以排出废弃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或将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作为样品或制品接收到明室92中。在操作者排出废弃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时,制造系统90不需要停止,因此可以高效地制造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第一节门装置1840和作为第二节门装置的门1889的打开和关闭动作被限位开关1895b或类似物控制着,从而可靠地防止外界光线从暗箱1887引入暗室94中。
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可以通过与图94所示次序不同的过程排出。
下面描述这样一种替换性过程。首先,第一节门装置1840被一个排出指令关闭。当利用遮光截门1885获得的关闭状态被传感器1895a探测到后,门1889打开。接下来,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排出,随后门1889被一个排出关闭指令关闭。当门1889的关闭被一个传感器(未示出)确认后,遮光截面1885被第一节门装置1840打开。
或者,可以提供一个用于在第一节门装置1840的关闭状态被传感器1895a确认之后使门1889打开的联锁开关和一个用于在门1889的关闭被传感器(未示出)确认之后使第一节门装置1840打开的联锁开关,而第一节门装置1840和门1889可以被这些联锁开关打开和关闭。
为了将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从储备站1844传送到包装站84,转换进给机构1850的电机1898接通以带动旋转板1902与传动轴1900一起旋转。摆动板1904的细长孔1908容纳着位于旋转板1902上的凸轮1910,该摆动板绕着支承轴1906作角运动,从而导致凸轮板1912沿箭头X所示方向移动推板1914。
推板1914被导杆1916引导着将位于摆动底座1884上的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沿箭头X所示方向推入装置翻转机构1920的抓持装置1940中。在装置翻转机构1920中,装置离位防止装置1966的缸1970启动,以将导向板1968下降到部分覆盖着壳体1948的开口1950的位置上。
如图73所示,转动装置1942的凸轮杆1954启动,以引起第一带轮1958、第二带轮1960和循环皮带1962带动转轴1946从图72所示的实线位置转动180°至双点划线位置。插在壳体1948中的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现在被翻转了180°,并且被装置离位防止装置1966防止离位,以使它们的曝光表面面向下方。之后,装置离位防止装置1966启动,以将导向板1968向上退回,此后排出装置1944的无缸杆缸1974启动。
如图72和73所示,固定在无缸杆缸1974上并且插入形成在壳体1948上的槽1952a、1952b中的排出板1976沿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插在壳体1948中的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现在被排出板1976传输到可以竖直移动的活动台面1980上。活动台面1980被缸1978向上移位,从而举起其上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之后,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装置加载机构1922抓持。
在装置加载机构1922中,如图74所示,摆动凸轮1996转动,从而引起容纳在竖直狭槽1992中的凸轮1998带动滑座1990沿箭头C所示方向移至活动台面1980上方的位置。接着,凸轮1986被操作而沿着支承板1982降低竖直活动底座1984,而夹持指装置2000的缸2008启动,以向前移动凸轮2016。如图75和76所示,凸轮2016的凸轮面2020将降低凸轮从动件2022a、2022b,以使摆动指件2024a、2024b作角运动而彼此分开。
如图76所示,位于活动台面1980上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分别布置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相反纵向端的导向件2004、2006夹在中间。导向件2004、2006之间彼此相隔的距离短于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长度。因此,被导向件2004、2006夹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会向上弯曲。
夹持指装置2000的缸2008启动,以使凸轮2016向后移动。摆动指件2024a、2024b以及咬合着凸轮面2020的凸轮从动件2022a、2022b被弹簧弹簧2028a、2028b推动着彼此相向摆动。以抓持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相反纵向边缘。
在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夹持指装置2000保持后,竖直活动底座1984被凸轮1986向上移动,而且与竖直活动底座1984一起上升的滑座1990上安装着的夹持指装置2000也抓持着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抬升起来。摆动凸轮1996沿箭头C所示方向将滑座1990移动到位于第一转台2050上的装置插入位置P1上方的位置上。
一个附着了盖子1938的盒壳1934安置在装置插入位置P1。具体地讲,空胶片盒82被空盒进给机构1930(见图70)陆续进给,最前方的空胶片盒82被第二盒传送机构2212抓持。在第二盒传送机构2212中,如图83和84所示,缸2216被操作着降低L形板2218,以将盒抓持装置2220放在位于空盒进给机构1930上的胶片盒82上方。之后,缸224被操作着将抓持指2226a、2226b彼此相向移动,以抓持胶片盒82。
盒抓持装置2220被缸2216举起,再被转轴2215转动90°并被放到遮光机构1928的第二转台2148上。缸2216被操作着将抓持着胶片盒82的盒抓持装置2220插入例如第二开口2194中。缸2224被操作着将抓持指2226a、2226b彼此分开,以释放胶片盒82。缸2216被操作着举起盒抓持装置2220。
旋转致动器2200被操作着将第二转台2148转动180°,以将第二转台2148的胶片盒存储槽2202b中的胶片盒82从明室92移入暗室94中,在此胶片盒82被放在第一开口2192中。在暗室94中,盒升/降装置2206的缸2208被操作着将支台2210向上移动,以使胶片盒82从胶片盒存储槽2202b向上移动。
接下来,第一盒传送机构2150启动。如图81所示,臂2156被凸轮杆2160带动着向下角运动,以降低固定在转轴2162上的夹持板2172。如图82所示,夹持板2172上的盒抓持装置2174的抓持器2186a、2186b已经通过凸轮2180和凸轮从动件2184a、2184b被缸2176带动着彼此分开。当盒抓持装置2174下降到一个位置以抓持胶片盒82时,缸2176将凸轮2180撤回,以使抓持器2186a、2186b在弹簧2188a、2188b推动着彼此相向移动,从而抓持住胶片盒82。
如图81所示,当臂2156作角运动时,盒抓持装置2174与转轴2162一起向上移动,之后转轴2166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转轴2166的旋转通过带轮2168、皮带2170和带轮2164传递到转轴2162。保持着胶片盒82的盒抓持装置2174从位于第二转台2148上方的位置转动180°而到达位于第一转台2050上方的位置。
在第一转台2050上的盖子熔接位置P2处,盖子保持装置2060的夹持杆2064a、2064b已经被释放装置2072带动着彼此分开。在盒抓持装置2174降低后,盒抓持装置2174抓持着的胶片盒82被放在盒架2052上。之后,盒抓持装置2174释放了胶片盒82。在盒抓持装置2174升起后,释放装置2072启动。
在释放装置2071中,无缸杆缸2080a、2080b被操作,以使咬合杆2068a、2068b将活动底座2062a、2062b彼此移向对方。夹持杆2064a、2064b移动到盖子1938上,并将盖子1938保持在盒壳1934上(见图77和79)。竖直活动缸2076a、2076b被操作着降低竖直活动台面2078a、2078b,从而将咬合杆2068a、2068b从咬合管2082a、2082b中释放出来。胶片盒82的盖子1938通过弹簧2066a、2066b的推力而被夹持杆2064a、2064b夹持着。在第一转台2050转动了180°后,胶片盒82被带入装置插入位置P1中。
在装置插入位置P1,盒保持装置2074的缸2086被操作,以使杆2090与臂2088一起移向位于盒架2052的胶片盒82。支承板2094上的缸2096被操作,以使压板2092a、2092b与细长臂2098一起移向杆2090。胶片盒82就这样被夹持在盒架2052上。释放装置2072被操作,以使活动底座2062a、2062b和夹持杆2064a、2064b从盖子1938移开。
如图80所示,盖子1938被盖子吸附装置2130吸附。具体地讲,支柱2132中的杆2134向下移动,以使吸杯2142和支承板2144与吸附板2138一起降低。与真空源(未示出)相连的吸杯2042将吸附盖子1938,而支承板2144抵靠并支承着盖子1938。之后,杆2134被举起,以将盖子1938从盒壳1934上移开并将盖子1938安置到盒壳1934上方。
被夹持指装置2000夹持着的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安置在盒壳1934上方。如图95所示,被夹持指装置2000夹持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在它们的纵向相反端被导向件2004、2006抓持住,而且它们的纵向相反端部被压杆2032向下按压,因此可以保持向上凸出的弯曲形状。
当滑座1990下降时,如图96所示,导向件2004插入盒壳1934中,而导向件2006抵靠着盒壳1934的上端。夹持指装置2000的缸2008被操作以将凸轮2016向前移动,从而引起凸轮面2020和凸轮从动件2022a、2022b带动摆动指件2024a、2024b彼此分开,以释放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压紧装置2002相下推压,而且它们的两端被导向件2004、2006引导着而光滑和可靠地插入盒壳1934中(见图97)。
在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放入盒壳1934中后,装置加载机构1922从装置插入位置P1撤回,而吸附着盖子1938的盖子吸附装置2130被杆2134带动着下降。放在盒壳1934上的盖子1938从吸杯2142上释放下来。在盖子1938被支承板2144保持的状态下,释放装置2072将夹持杆2064a、2064b移向盖子1938,直至夹持杆2064a、2064b按压并夹持住盖子1938。
在盒保持装置2074将盒壳1934释放后,第一转台2050转动180°,以将容纳着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胶片盒82带到盖子熔接位置P2。在盖子熔接位置P2,盒保持装置2100的滑块2108被凸轮杆2114和摆动凸轮2112带动着从图7中的双点划线位置移动到实线位置,从而导致杆2110按压和保持盒壳1934。
释放装置2072将夹持杆2064a、2064b从盖子1938处移开,而遮光板保持装置2102的凸轮杆(致动器)2116被抬起,以使竖直活动件2118上的顶料销2120移过第一转台2050中的孔2122,从而将放置在盒壳1934中的遮光板1936从盒壳1934底部抬起例如0.2mm至2mm范围内的距离。之后,超声波熔接机2146接通,以将盖子1938超声波熔接到盒壳1934上。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盖子1938被超声波熔接到盒壳1934上,同时盒壳1934中的遮光板1936被遮光板保持装置2102保持在盒壳1934中的一定高度上,例如0.2mm至2mm。这样,可以防止遮光板1936熔接到盒壳1934上。其结果是,当利用装有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照相机拍摄了一个图像后,遮光板1936可以可靠地从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上排除。
在盖子1938被超声波熔接到盒壳1934上后,超声波熔接机2146向上撤回,而盒保持装置2100从盒壳1934上移开。制品排出装置2104的排出杆2124被竖直活动件2118向上移动,以将熔接制品1926向上排出。被制品排出装置2104向上排出的制品1926被第一盒传送机构2150的盒抓持装置2174抓持,再通过转轴2162的转动而传输到第二转台2148上。放在第二转台2148上的空胶片盒82被盒抓持装置2174抓持,再以前面所述方式传输到第一转台2050。
在第二转台2148上,如图83和84所示,盒升/降装置2206的支台2210向上移动,而制品1926被放置在至台2210上。之后,支台2210被盒升/降装置2206向下移动。当制品1926从第一开口2192供应到第二转台2148的胶片盒存储槽2202a(或2202b)中后,第二转台2148被旋转致动器2200转动180°,从而将制品1926安置到第二开口2149。第二盒传送机构2212启动,以引起抓持指2226a、2226b抓持被转台2214转动了90°的制品1926。制品1926被旋转致动器2228回转90°并被传输到制品进给机构1932,而一个放置在空制品进给机构1932中的空胶片盒82被第二盒传送机构2212从第二开口2194带到第二转台2148。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遮光机构1928用于将暗室94与明室92隔离以阻止光线进入,而且具有延伸跨过遮光壁2190的遮光罩2196和在遮光罩2196中作角运动的第二转台2148,其中遮光凹/凸结构2198布置在遮光罩2196和第二转台2148之间。这样,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将暗室94与明室92隔离以阻止光线进入,从而防止外界光线照射到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上。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当包括第一至第三连续卷材50、58、68在内的各个元件被粘结和处理而产生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后,一定数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集中起来并装入一个胶片盒82。这些不同的步骤是自动完成的。因此,不需要操作者在暗室92中将所需数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手工排列和放入胶片盒82中,而是可以陆续和高效地制造制品,每个制品包括放置在胶片盒82中的所需数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图98示意性显示了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制造系统2600。图99示出了制造系统2600的包装站的操作方式。制造系统2600中的那些与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制造系统90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而且以后不再详细描述。
制造系统2600具有:一个装置翻转机构2602,其布置在废品排放门1838与叠加站80之间,用于翻转一个单一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以使它的曝光表面34面向下方;以及一个装置进给方向转变机构2604,其布置在装置加载机构1922的下游,用于将10个叠加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进给方向从箭头X所示方向转变成箭头B所示方向。
如图100所示,装置翻转机构2602布置在输送机1952上。装置翻转机构2602中的那些与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翻转机构1920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而且以后不再详细描述。装置翻转机构2602具有用于抓持单一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抓持装置2606。抓持装置2606具有一个壳体2608,该壳体的远端中形成了一个开口2610,用于接收和释放一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如图101所示,装置进给方向转变机构2604具有一个被电机2612带动着在水平平面上在90°内往复角运动的装置抓持装置2614。装置抓持装置2614具有一个壳体2618,该壳体的远端中形成了一个开口2616,用于容纳10个叠加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开口2616水平延伸,而且壳体2618还具有一个形成在开口2616下面并与该开口连通的凹槽2619和一个形成在开口2616上面并与该开口连通的间隙。
缸2622a、2622b分别在开口2616的相反端固定在壳体2618上,而且用于防止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离位的截门2624a、2624b固定在相应的缸2622a、2622b上。一个可以竖直移动并且可以沿X所示方向前后移动的推板2626布置在沿X所示方向进给的10个叠加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装置抓持装置2614抓持的位置上(见图101)。一个可以竖直移动并且可以沿B所示方向前后移动的排出板2628布置在10个叠加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沿B所示方向传输的位置上(见图101)。
下面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中的这些固有特点而描述具有这种结构的制造系统2600的操作。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从开始直到切割站78的各个步骤相继进行以在每次制造出一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在被喷墨印刷机1836印刷后,会被发送到装置翻转机构2602。
在装置翻转机构2602中,如图100所示,一个单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输送机1852传输到抓持装置2606的壳体2608中的开口2610中。转动装置1942启动,以将壳体2608从双点划线位置转动180°至实线位置。壳体2608中的单一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现在已被上下翻转或回转,以使曝光表面面向下方。
接下来,排出装置1944操作,以将单一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从壳体2608中推出而到达输送机1852。每次会有一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传输到叠加站80,在此叠加机构1846将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叠加起来。之后,叠加的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传输到装置进给方向转变机构2604。
在装置进给方向转变机构2604中,如图101所示,推板2626沿箭头X所示方向移动,以将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带到装置抓持装置2614的壳体2618的开口2616中。之后,缸2622a、2622b被操作,以将截门2624a、2624b移动到相应位置上,从而关闭开口2616的相反端。接着,电机2612接通,以带动装置抓持装置2614水平转动90°到达双点划线表示的装置排出位置。
缸2622a、2622b被操作,以将截门2624a、2624b带离开口2616。在排出板2628被抬起后,它将沿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以将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沿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从开口2616移向装置加载机构1922。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在每个陆续制造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上下翻转或回转以使曝光表面面向下方后,一定数量例如10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叠加和传输到装置加载机构1922。因此,可以高效地实现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制造和包装过程。
图102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图103和104显示了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制造系统(制造设备)2800。制造系统2800中的那些与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制造系统90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而且以后不再详细描述。
从折痕成型站52向下依次布置着:一个收集器附着站54,其用于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时将两个收集器42基本上同时附着到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一个边界边缘上;一个标记成型站55a,其用于每隔一个图像幅面22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成型出一个大致沟槽形标记53;一个气孔成型站55b,其用于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成型出凹槽(变形部分)45a,该凹槽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喷洒使用作空气通道;一个液囊附着站56,其用于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时将两个显影液囊40同时附着到第一连续卷材50的另一边界边缘上;一个标记探测站57a,其用于探测一个标记53的位置;以及一个冲裁站59,其用于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时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同时成型出两个图像幅面22。
用于将第一连续卷材50从张力中释放出来的第一自由环路244形成在折痕成型站52与收集器附着站54之间。第三自由环路2802形成在液囊附着站56与标记探测站57a之间。在第三自由环路2802上游布置着一个进给装置2804的主控筒2806,该主控筒被控制着将第一连续卷材50从第一自由环路244向着液囊附着站56间歇式进给,每次进给一定数量的步距。主控筒2806连接着一个伺服电机2808,后者通过伺服驱动器2810而被控制器1624控制着(见图104)。
下面参照图105和106描述制造系统2800的操作。
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制造系统2800被控制器1624控制着操作。在图105所示的步骤S1b中,以卷料的形式放置在屏蔽片供应装置96中的第一连续卷材50被展开。在步骤S2b中,在第一连续卷材50被连续输送的同时,在折痕成型站52中将折痕38a、38b成型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应边界边缘上。第一连续卷材50通过第一自由环路244而释放张力。主控筒2806被操作以将第一连续卷材50沿箭头X所示方向每次进给两个步距。
在第一自由环路244与第三自由环路2802之间,第一连续卷材50被间歇式进给一个预置距离,从而依次经过收集器附着站54、标记成型站55a、气孔成型站55b、和液囊附着站56。在步骤S3b,在收集器附着站54中,如图102所示,收集器卷材42a、42b被展开并切割成具有预定长度的相应两个收集器42,后者随后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的情况下以给定间隔并几乎同时附加到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一个边界边缘上。
在标记成型站55a中,标记成型机构300每隔一个图像幅面22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成型出一个大致沟槽形标记53。在步骤S4b,在气孔成型站55b中,凹槽成型机构302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收集器附着边界边缘的中央成型出一个凹槽45a。在步骤S5b,在液囊附着站56中,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时两个显影液囊40以一定间隔同时附着到第一连续卷材50的另一边界边缘上。收集器42和显影液囊40被一个保持抵靠着第一连续卷材50的热封机(未示出)密封。
在主控筒2806下游,第一连续卷材50被被主进给筒1502每次以两个步距沿箭头X所示方向进给。第一连续卷材50通过遮光机构610而从明室92引入暗室94中。
在步骤S6b,从遮光机构610的遮光箱612引入暗室94中的第一连续卷材50被进给到标记探测站57a,在此一个标记53被CCD照相机1610a探测。从CCD照相机1610a获得的有关标记53的图像信息可以用于探测标记53的位置。在步骤S7b,控制器1624基于预置信息而处理探测到的位置,并且控制伺服驱动器1620以接通电机1614,从而调节第一连续卷材50被主进给筒1502进给的步距长度。
在步骤S8b,在冲裁站59中,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的情况下,两个图像幅面22形成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在第一结合站62中,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分别从感光片供应装置809和底侧片供应装置810中展开,并被临时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在步骤S9b,在第一热结站64中,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横跨两个邻接的图像幅面22粘结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
两个轨架65以卷料的形式从轨架供应装置812中展开并切割成预定长度。在步骤S10b,切割出的轨架65在第二热结站66被热结到位于图像幅面22两侧的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上。以卷料形式布置在覆盖片供应装置814中的第三连续卷材68被展开并在第二结合站70中结合到第二连续卷材58上,此后,在步骤S11b,第二和第三58、68在第三热结站72内带着轨架65彼此热结在一起。
在步骤S12b,在折叠站74中,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被成型器1277沿着折痕38a、38b向内折回,从而覆盖在收集器42和显影液囊40上。在步骤S13b,在第四热结站76中,第一连续卷材50的折叠边界边缘被翼片密封器1294热结。
由第一至第三连续卷材50、58、68构成并被层合和粘结在一起的结合体1720从主进给筒1502经过第二自由环路1504传送到切割进给筒1508,切割进给筒被控制着每次沿箭头X所示方向将结合体1720间歇式进给一个步距。在步骤S14b,在切割站78中,结合体1720被切割而四个角部被制出倒角。从而每次制作出一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在步骤S15b,一定数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在叠加站80中叠加起来,随后它们在步骤S16b中被翻转并传输到包装站84,在此它们被自动储存到一个胶片盒82中。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在第一至第三连续卷材50、58、68处于层合状态下,屏蔽片24、感光片30和覆盖片36被粘结起来,之后再切割成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因此,制造系统2800的结构和控制简单,而且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制造成本可以有效地降低。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和第三自由环路1504、2802,至少是第一自由环路,布置在第一连续卷材50需要被定位的进给区域内,因此制造系统2800能够高效地制造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而且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制造过程可以高速化。
具体地讲,在第一至第三连续卷材50、58、68中,用于制作感光片30的第二连续卷材58容易因热结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而收缩。因此,在第二连续卷材58在第一热结站64中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之后直至粘结组件到达切割站78,第二连续卷材58的收缩量变得相对较大。因此,粘结着第二连续卷材58的第一连续卷材50将随着第二连续卷材58的收缩而沿箭头X所示方向移位。
如图3所示,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各种尺寸是基于图像幅面22建立的,而且制造系统2800中的各种过程是以图像幅面22作为定位基准的。因此,如果第一连续卷材50随着第二连续卷材58的收缩而沿进给方向移位,则显影液囊40、收集器42或衬垫32将相对于图像幅面22移位,从而可能导致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有缺陷。特别是在制造系统2800中,结合体沿箭头X所示方向进给的距离较大,而每个步距中积累起来的误差会增大,从而导致第一连续卷材50易于位置偏离,而且第二连续卷材58在系统停机时会显著收缩,以引起第一连续卷材50易于位置偏离。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第三自由环路2802形成在第一连续卷材50需要被定位的进给区域内。在第三自由环路2802上游,当第一连续卷材50被主控筒2806以恒定张力而且每次以一定的步距间歇式进给时,收集器42粘结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标记53形成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而且显影液囊40粘结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
在第三自由环路2802下游,形成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一个标记53的位置在标记探测站57a中被探测,而主进给筒1502基于探测到的位置而被控制着,从而将第一连续卷材50的进给步距以例如10μm的单位控制。因此,可以以所需尺寸精度可靠地向图像幅面22施加收集器42、显影液囊40和轨架65,从而高效地制造出高品质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由于结合体从冲裁站59向着第四热结站76进给的距离相对较长,因此在翼片密封器1294在每个间歇式进给间隔内沿结合体进给方向移动时,可以向图像幅面实施精确的热结过程。根据第二连续卷材58的收缩,临时粘结机构1040和最终粘结机构1120可以沿箭头X所示方向的反向作位置调节,以便在相应的第一至第三热结站64、66、72中实施精确的处理。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在第一至第三连续卷材50、58、68处于层合状态下,屏蔽片24、感光片30和覆盖片36被粘结起来,之后再切割成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因此,不需要利用任何复杂和昂贵的控制装置定位和粘结片材,例如在诸如第一连续卷材50等的加工过程中切割出来的感光片30和覆盖片36。所以,同传统系统相比,制造系统90的结构简单,而且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制造成本可以有效地降低。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至第三热结站64、66、72中的热结过程所需的时间间隔相对较长,因此,可以通过将组件每次进给多个步距例如两个步距而高效地实施热结过程,而且可以通过将组件每次进给一个步距而陆续实施切割过程。其结果是,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整个制造过程可以有效地实现高速化。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在切割站78中,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切下的同时,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四个角部48被制出倒角。因此,当陆续制造的第一20在叠加站80中叠加时,或者在每个20被进给时,可以防止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出现叠加误差或进给误差,而上述误差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会因角部引起。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用于形成屏蔽片24、底侧片44和覆盖片36这些未遮光件的第一连续卷材50、连续片材60和第三连续卷材68以卷料的形式布置在明室92中。同它们放置在暗室94中相比,这些未遮光件可以更容易和高效的处理,因而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整个制造过程可以更高效和快速地实施。
在第三个实施例中,主控筒2806用于将第一连续卷材50从第一自由环路244向着液囊附着站56每次以一定的间隔进给。然而,主控筒2806可以被替换为由抓持器和固定夹具构成的进给装置。抓持器能够抓持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一个边界侧,并将第一连续卷材50每次以一定数量的步距沿箭头X所示方向传输,而固定夹具能够在抓持器撤回的同时将第一连续卷材50保持固定不动。利用抓持器和固定夹具,进给装置占据的空间小于主控筒2086占据的空间。
图107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图108和109显示了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制造系统(制造设备)2900。制造系统2900中的那些与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制造系统90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而且以后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108和109所示,折叠站74具有一个成型器1277,用于将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向内折回。两组热结装置2918、2920、2922分别布置在相应的第一至第三热结站64、66、72中,热结装置2918、2920、2922沿组件进给方向可调的方式安置。在第四热结站76中布置着一个可以沿组件进给方向移动的翼片密封器2924。翼片密封器2924和热结装置2918、2920、2922组合起来构成了一个粘结机构2926。
如图110所示,翼片密封器2924包括:一个翼片临时粘结装置2930,其用于临时粘结翼片,即第一连续卷材50的折叠边界边缘;一个翼片最终粘结机构2932,其用于最终粘结翼片;以及一个翼片重粘机构2934,其用于重新粘结邻近于收集器42的翼片边缘。翼片临时粘结机构2930、翼片最终粘结机构2932和翼片重粘机构2934沿着组件进给方向即箭头X所示方向按次序顺序布置。翼片临时粘结机构2930具有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支承在下方构架2938上的第一压块2940和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支承在上方构架2942上的第二压块2944。第一压块2940和第二压块2944的远端形状与轨架65一致。
翼片最终粘结机构2932具有具有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支承在下方构架2938上的第三压块2946和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支承在上方构架2942上的第四压块2948。第三压块2946上具有一个硅橡胶层,该层的宽度大于相反边界边缘已被折回的第一连续卷材50,而第四压块2948的形状能够密封两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翼片。
翼片重粘机构2934包括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支承在下方构架2938上的第五压块2950a、2950b和以可竖直移动的方式支承在上方构架2942上的第六压块2952a、2952b。第五压块2950a、2950b以对应于轨架65的方式布置在毗邻收集器42的翼片处。下方构架2938和上方构架2942可以沿箭头X所示方向一起前后移动。
如图108和109所示,一个主进给机构2956布置在翼片密封器2924的下游,用于将组件从标记成型站55a向第四热结站76每次以两个步距间歇式进给。主进给机构2956具有一个主进给筒1502,主进给筒被控制着根据标记探测站57a探测到的标记53的位置而改变进给步距的间隔。
包括一个切割进给筒1508在内的切割进给机构2926布置在主进给筒1502的下游,二者之间安插着第二自由环路1504。切割进给筒1508被控制着将组件每次以一个步距进给通过切割站78。第一和第二自由环路244、1504产生在第一和第二吸箱246、1512中(见图108)。
如图109所示,边缘探测站57b和用于探测幅面22的幅面探测站57c、57d分别布置在遮光机构610的紧邻上游、第四热结站76的紧邻上游和切割站78的紧邻上游。
在标记探测站57a中,如图111和112所示,布置着定位控制机构2970的偏差探测装置2972。探测装置2972包括一个用于从上方为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标记53成像的CCD照相机2974和一个用于照亮标记53的照明装置2976。CCD照相机2974能够探测例如至少800nm的波长,用于形成感光片材30的第二连续卷材58对这种波长的光不敏感,而照明装置2976包括一个LED,用于发射波长为例如至少800nm的红外线,用于形成感光片材30的第二连续卷材58对这种波长的光不敏感。
在标记探测站57a中还布置着一个标记保持装置2980,用于保持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一个标记53。标记保持装置2980包括一个用于吸附从标记53上切出的舌片2982的吸附底座2984和一个用于迫使舌片2982在气压下移向吸附底座2984的供气装置2986。吸附底座2984具有一个从水平面向下倾斜的吸附表面和一个形成在吸附底座内部并与真空源(未示出)连通的吸附孔2988。标记探测站57a具有一个基准件2990,而且偏差探测装置2972通过测量基准件2990与标记53之间的距离而探测标记53的偏差。
如图113所示,目标规尺2992布置在CCD照相机2974的曝光位置上,用于在CCD照相机2974被更换、安装或拆除时建立一个成像状态。目标规尺2992基本上为杆的形式并且具有一个形成在其大致中央部位的凹槽2994,其中一个基准凸块2996布置在凹槽2994底部并向上伸出。基准凸块2996的上表面的高度与经过基准凸块2996时的第一连续卷材50相同。目标规尺2992插入并保持在一个固定底座2998上。当CCD照相机2974被安置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下方后,目标规尺2992将上下翻转,即插入并保持在固定基座2998中,以使基准凸块2996向下伸出。
边缘探测站57b和幅面探测站57c、57d的结构与标记探测站57a相同。边缘探测站57b和幅面探测站57c、57d中的那些与标记探测站57a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而且以后不再详细描述。边缘探测站57b探测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一个沿着箭头A所示方向(如图107所示)的边缘,该方向与箭头X所示的第一连续卷材50进给方向相垂直。
如图114所示,控制器1624具有用于控制图像处理器的第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3030和用于主控制的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32。第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30用作照明控制器,用于控制即打开和关闭边缘探测站57b和幅面探测站57c、57d的照明装置2976。第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30连接着图像处理器3034,后者被供应来自CCD照相机2974的图像信息。判定结果和数据从第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30经过一个遥控I/O装置3036供应到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32。
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32具有用于控制相应伺服电机1612、1614、1616、1626、1632的位置控制模块3038。位置控制模块3038上连接着用于经伺服驱动器1618控制伺服电机1612的伺服控制器(翼片密封器位置校正装置)3040、用于经伺服驱动器1620控制伺服电机1614的伺服控制器(进给距离校正装置)3042、用于经伺服驱动器1622控制伺服电机1616的伺服控制器(切割区域校正装置)3044、用于经伺服驱动器1628控制伺服电机1626的伺服控制器3046以及用于经伺服驱动器1634控制伺服电机1632的伺服控制器3048。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32经过一个I/O装置3050连接着各种传感器和致动器。
下面参照图115和116描述制造系统2900的操作和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
在第一至第三连续卷材50、58、68中,用于制作感光片30的第二连续卷材58容易因热结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而收缩。因此,在第二连续卷材58在第一热结站64中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之后直至粘结组件到达切割站78,第二连续卷材58的收缩量变得相对较大。因此,粘结着第二连续卷材58的第一连续卷材50将随着第二连续卷材58的收缩而沿箭头X所示方向移位。
如图3所示,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各种尺寸是基于图像幅面22建立的,而且制造系统2900中的各种过程是以图像幅面22作为定位基准的。因此,如果第一连续卷材50随着第二连续卷材58的收缩而沿进给方向移位,则显影液囊40、收集器42或衬垫32将相对于图像幅面22移位,从而可能导致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有缺陷。特别是在制造系统2900中,结合体沿箭头X所示方向进给的距离较大,而每个步距中积累起来的误差会增大,从而导致第一连续卷材50易于位置偏离,而且第二连续卷材58在系统停机时会显著收缩,以引起第一连续卷材50易于位置偏离。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标记探测站57a探测形成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一个标记53的位置,而主进给筒1502基于探测到的标记53的位置而被控制着。幅面探测站57c、57d探测一个图像幅面22的位置,而翼片密封器2924和切割进给筒1508基于探测到的图像幅面22的位置而被控制着。下面主要针对主进给筒1502、翼片密封器2924和切割进给筒1508的上述控制而描述制造系统2900的操作。
制造系统2900的操作被被控制器1624控制。在图115中所示的步骤S1c,以卷料的形式放置在屏蔽片供应装置96中的第一连续卷材50被展开。在步骤S2c,在第一连续卷材50被连续输送的同时,在折痕成型站52中将折痕38a、38b成型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应边界边缘上。第一连续卷材50中的张力被第一自由环路244释放。主进给筒1502被操作着将第一连续卷材50每次以两个步距沿箭头X所示方向进给。
第一连续卷材50每次间歇式进给一个预置距离(两个步距),从而依次经过标记成型站55a、气孔成型站55b、收集器附着站54和液囊附着站56。在标记成型站55a中,标记成型机构300每隔一个图像幅面22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成型出一个标记53。在步骤S3c,在气孔成型站55b中,一个压机(未示出)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收集器附着边界边缘的中央成型出一个凹槽。
在步骤S4c,在收集器附着站54中,如图107所示,收集器卷材42a、42b被展开并切割成具有预定长度的相应两个收集器42,后者随后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的情况下以给定间隔并几乎同时附加到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一个边界边缘上。在步骤S5c,在液囊附着站56中,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时两个显影液囊40以一定间隔同时附着到第一连续卷材50的另一边界边缘上。
第一连续卷材50被进给到标记探测站57a中。在步骤S6c,如图111和112所示,定位控制机构2970的偏差探测装置2972探测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一个标记53。在标记探测站57a中,舌片2982在标记保持装置2980的吸附底座2984所产生的真空的作用下被吸附到吸附底座2984的吸附表面上,而供气装置1986向舌片2982施加气流。偏差探测装置2972的CCD照相机2974对标记53和基准件2990成像,并将标记53的图像信息发送到图像处理器3034。
如图114所示,当第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30接收到来自图像处理器3034的图像信息后,第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30将基于预置信息处理标记53的探测位置,并将数据提供给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32。在步骤S7c,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32启动伺服控制器3042,以通过伺服驱动器1620控制电机1614,从而调节第一连续卷材50被主进给筒1502进给的步距长度。
下面参照图116和117详细描述主进给筒1502的控制过程。
主进给筒1502是基于过去的每60个步距中的50个步距平均值数据而被控制的。具体地讲,主进给筒1502是这样控制的,即去掉前14个步距的数据,读取随后50个步距的数据,并且计算读取数据的平均值。通过计算每60个步距中的50个步距这一相对较大范围内平均值,可以忽略掉短期振动和随机振动。
在步骤S21c中,在前次控制循环之后经过了14个步距后(是),一个标记53的位置数据在步骤S22c中被引入。每个标记53的位置数据与预置基准位置数据进行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值在步骤S23c中被计算出来。如果标记53的偏差在步骤S24c中累积到50次(m次)(是),则控制转到步骤S25c,以计算偏差的平均值。
如图117所示,标记成型站55a和标记探测站57a彼此相隔13(n)个步距。在步骤S25c中计算的平均值代表13乘以一个间歇式进给周期的距离所得到的偏差。之后控制转到步骤S26c,该平均值被除以13以计算出主进给筒1502在一个间歇式进给周期中的偏差。
在步骤S27c,如果计算偏差等于或大于一个预置最小控制量值(是),则控制转到步骤S28c,以确定计算偏差等于或大于一个预置最大控制量值。如果在步骤28Sc中偏差等于大于一个预置最大控制量值(是),则控制转到步骤S29c,以将偏差设置为最大控制量值。最大控制量值设置在0.1mm至10.0mm的范围内,例如设置为1mm。
如果计算偏差位于最小控制量值至最大控制量值的范围内,则控制从步骤S28c跳到步骤S30c。如果偏差等于大于预置最大控制量值,则在将偏差设置为最大控制量值后控制跳到步骤S30c。在步骤S30c,进给距离被校正。在步骤S31c,校正后的进给距离作为一个指令输出到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32。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032启动伺服控制器3042以控制伺服电机1614,从而以例如10μm的单位校正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一个进给周期的距离。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当标记53的偏差在一个位置上被探测后,探测到的标记53的偏差将累积50次,上述位置从用于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形成标记53的标记成型站55a向下游相隔一定数量的步距,例如13个步距。之后,标记53的偏差平均值被计算,该平均值被除以13。基于这一商数,第一连续卷材50在一个进给周期内被主进给筒1502进给的距离被校正。
因此,可以在每个进给周期内利用主进给筒1502精确地进给第一连续卷材50。标记53、显影液囊40和收集器42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图像幅面22、显影液囊40和收集器42相对位置,还有图像幅面22和衬垫32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到所需精度范围内。所以,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整个制造过程可以以高精度实施,从而快速且高效地制造出高品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偏差探测装置2972的CCD照相机2974和照明装置2976能够探测和发射例如至少800nm的波长,用于形成感光片材30的第二连续卷材58对这种波长的光不敏感。因此,偏差探测装置2972可以将第二连续卷材58保持在高质量级别。照明装置2976被这样控制,即只在生产线运行时接通,而在生产线不运转时断开。这样,可以更可靠地防止第二连续卷材58不适当地暴露在不良射线下。
CCD照相机2974可以更换以便保养。当CCD照相机2974被新的照相机替换后,需要为新的CCD照相机2974建立成像状态。这种成像状态是这样建立的:目标规尺2992被固定在固定底座2998上并面对着新的CCD照相机2974(见图113)。CCD照相机2974对基准凸块2996成像,该基准凸块的上表面的高度与经过基准凸块2996时的第一连续卷材50相同。
图像处理器3034储存着预定基准位置数据。操作者设置了每个像素的尺寸转换值和位置数据补偿值,从而使得CCD照相机2974捕捉到的基准凸块2996的图像数据与基准位置数据相符。现在新的CCD照相机2974可以在与替换掉的CCD照相机2974相同的状态下产生图像数据,因而能够实施高精度的偏差探测过程。在CCD照相机2974的成像状态建立起来后,目标规尺2992从固定底座2998上拆下。
如图108所示,第一连续卷材50被主进给筒1502带动着从明室92通过遮光机构610而引入暗室94中。从遮光机构610的遮光箱612引入暗室94的第一连续卷材50被进给到边缘探测站57b。
在边缘探测站57b中,CCD照相机2974对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一个边缘部分成像,而图像处理器3034将计算标记53的一端的偏差。如果计算偏差等于或大于一个基准最小值,则一个电机(未示出)启动,以使遮光机构610根据箭头A所示方向的偏差而对第一连续卷材50进行位置调节,从而在步骤S8c中(见图115)控制第一连续卷材50沿箭头A所示方向的进给位置。或者,可以在故障状态下停止整个系统,而不会导致遮光机构610沿箭头A所示方向调节第一连续卷材50的位置。
接下来,在步骤S9c中,第一连续卷材50被进给到冲裁站59中,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的情况下,两个图像幅面22形成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在第一结合站62中,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分别从感光片供应装置809和底侧片供应装置810中展开,并被临时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在步骤S10c,在第一热结站64中,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横跨两个邻接的图像幅面22粘结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
两个轨架65以卷料的形式从轨架供应装置812中展开并切割成预定长度。在步骤S11c,切割出的轨架65在第二热结站66被热结到位于图像幅面22两侧的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上。以卷料形式布置在覆盖片供应装置814中的第三连续卷材68被展开并在第二结合站70中结合到第二连续卷材58上,此后,在步骤S12c,第二和第三58、68在第三热结站72内带着轨架65彼此热结在一起。
在步骤S13c,在折叠站74中,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被成型器2916沿着折痕38a、38b向内折回,从而覆盖在收集器42和显影液囊40上。之后,在步骤S14c,翼片密封器2924被进行位置控制。
导致各个构件热收缩的第一至第三热结站64、66、72分别与翼片密封器2924相隔一定数量的步距,上述热结站可能会因热收缩导致密封故障或堵塞,这是因为主进给筒1502未将卷材完全约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幅面探测站57c探测一个图像幅面22,以控制翼片密封器2924沿箭头X所示方向移动,从而使图像幅面22的相对位置以及密封位置保持恒定。
具体地讲,如图118所示,翼片密封器2924在临时密封步骤、最终密封步骤和边缘密封步骤中在相应的三个步距中实施一个粘结过程,而幅面探测站57c位于翼片密封器2924上游两个步距处。在幅面探测站57c中,基于CCD照相机2974探测到的图像幅面22的图像信息,图像幅面22的当前偏差a4被测量。偏差a3、a2、a1这三个先前数据分别表示与一个基准值之间的偏差,该基准值对应于组件在当前进给周期中进给到翼片密封器2924所需的三个步距。翼片密封器2924可以沿箭头X所示方向移动偏差a3、a2、a1的平均值a=(a1+a2+a3)/3。
假定翼片密封器2924的先前位置以H1表示,而翼片密封器2924的基准位置以H0表示。在当前测量周期中设置的翼片密封器2924位置表示为H=H0-a,而翼片密封器2924从先前位置开始移动一个位置差值H-H1。翼片密封器2924的移动被伺服电机1612控制,后者在伺服控制器3040向伺服驱动器1618施加一个驱动信号时被启动。如果平均值a是位于0.001mm至0.1mm范围内的值,例如平均值a等于或小于0.003mm,或者当前控制量值H-H1等于或小于一个预定值,则翼片密封器2924不必校正。如果在当前测量周期中需要设置的翼片密封器2924位置H绝对值是位于0.01mm至10.0mm范围内的值,例如等于或大于0.2mm,则翼片密封器2924的位置H设置为0.2mm的值。这样就为控制量值提供了上限和下限。
通过这种方式,图像幅面22的偏差可以在翼片密封器2924的紧邻上游探测到,而且翼片密封器2924可以基于探测偏差而受到位置调节。因此,如果第二连续卷材58热收缩或主进给筒1502未能充分约束卷材,图像幅面22的相对位置以及密封位置可以精确地调整到一个所需相对位置,从而使得翼片能够高精度和高效地粘结。
在步骤S15c(见图115),在翼片密封器2924中,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翼片被翼片临时粘结装置2930临时粘结后,翼片会被翼片最终粘结机构2932最终粘结,而毗邻收集器的翼片的边缘会被翼片重粘机构2934重新粘结。
由第一至第三连续卷材50、58、68构成并在给定层合状态粘结的结合体1720接下来将从主进给筒1502经过第二自由环路1504传送到切割进给筒1508,切割进给筒被控制着每次沿箭头X所示方向将结合体1720向着切割站78间歇式进给一个步距。
在切割站78中,由于切割机构能够高速操作并因此而可以是单一机构,因此形成了第二自由环路1504,而且一个图像幅面22在切割进给筒1508的下游被探测,从而在步骤S16c中控制卷材的位置并进给卷材。具体地讲,如图119所示,在切割进给筒1508与切割站78之间,幅面探测站57d布置在切割进给筒1508的紧邻下游,而切割站78与幅面探测站57d相隔五个步距。
在幅面探测站57d中,每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上的图像幅面22的偏差被探测,而且当前测量偏差与先前测量偏差之间的差值将被加到组件在本测量周期之前的先前进给距离上,从而得到当前测量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宽度。宽度数据被建立为组件在五次之后被切割进给筒1508进给的距离。
切割站78与幅面探测站57d之间的五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宽度数据被储存起来,而且对于每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组件被切割进给筒1508在一个进给周期中间歇式进给的距离被校正。如果当前测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宽度比预定基准进给距离大至少一个规定值,则实际进给距离设置为最大等于基准进给距离与规定值的总和,而不会校正超出该总和。基准进给距离为54mm或108mm,这是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标准值,而且规定值设置在0.01mm至1mm的范围内,或者更准确地讲为0.1mm。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幅面探测站57d从切割站78向上相隔五个步距。然而,幅面探测站57d并不局限于这个位置,而是可以布置在任何所需位置。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一个图像幅面22在切割站78上游被探测,而且切割进给筒1508基于图像幅面22的探测距离被控制。因此,可以防止在不同位置上切割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从而可以精确和可靠地在所需位置上切割。这样,可以高效地制造出高品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在切割站78中,结合体步骤17c中被切割,而四个角部被制出倒角,从而每次产生一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当预定数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在步骤S18c中叠加在叠加站80中后,它们将被翻转并传输到包装站84,在此它们在步骤S19c中被自动叠加到胶片盒82中。
当机器关闭后,第一至第三热结站64、66、72中的热收缩的量特别大,从而可能导致图像幅面22与其他构件的相对位置偏差较大。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在启动系统而开始进给卷材之前,主进给筒1502被控制着回转,直至标记探测站57a探测到的标记53的任何位置偏差均为零。通过这种方式,在机器关闭时,图像幅面22与其他构件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到适宜的范围中。
具体地讲,关机时标记探测站57a中的测量数据与操作启动指令输出时的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值被判定为热收缩量,而且在操作开始前主进给筒1502向后旋转一个与热收缩量相对应的间隔角。然而,组件可能未在标记探测站57a中后退热收缩量,因为在主进给筒1502与标记探测站57a之间布置着各种设施。因此,需要在热收缩计算量上加上一个实际确定校正值,并且将主进给筒1502向后旋转一个与上述相加值相对应的间隔角。校正值可以位于50%至300%的范围内,其中100%代表非校正值,作为示例,可以采用大约150%的值。
由于在操作重新开始之前主进给筒1502将向后旋转,因此安置在第一至第三热结站64、66、72中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将会向后移动。因此,必须校正在幅面探测站57c中已经测量到的翼片密封器2924的数据。在主进给筒1502向后旋转一个间隔角时计算出的热收缩量设置,或者操作停止前的幅面探测站57c中的图像幅面22的位置数据与主进给筒1502向后旋转后图像幅面22的位置数据之间的差值将被使用。接下来,从幅面图像22的测量偏差a4、a3、a2、a1中减去热收缩量或位置数据之间的差值后所得到的值被传输到翼片密封器2924。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主进给筒1502基于标记探测站57a中探测到的位置偏差而被如下所述控制:
如果基于CCD照相机2974所描绘的标记53图像信息而探测到的偏差被判定大于紧邻先前四次(m次)相继探测到的偏差,即如果表及53的相继偏差出现在同一方向上,则要计算四个测量数据的平均值。接下来,如果计算出的平均值等于或大于预定值,则将平均值除以13所得到的商数被用作一个值,该值被添加到主进给筒1502的进给距离中或从该进给距离中减掉,而第一连续卷材50在每个进给周期中的间歇式进给距离将基于该值而校正。通过这种方式,第一连续卷材50可以稳定并以高精度进给。
偏差探测装置2972可以替换为图120所示的偏差探测装置2972a。偏差探测装置2972a包括一个用于替代CCD照相机2974的激光扫描无触点长度测量传感器3060。无触点长度测量传感器3060施加一个扫描激光束,以测量基准件2990与标记53一端之间的距离,从而精确地探测标记53相对于基准件2990的位置。因此,可以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间歇式进给中的每个进给周期中测量标记53相对于基准件2990的位置。因此,偏差探测装置2972a可以具有与包括CCD照相机2974在内的偏差探测装置2972相同的优点。
在第四个实施例中,感光片30由第二连续卷材58构成。然而,感光片也可以由第三连续卷材68构成。在第四个实施例中,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外部基本上与ID卡相等。然而,也可以制造沿横向外部尺寸H1为108mm而沿纵向外部尺寸H2为85.6mm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通过将第一连续卷材50和其他构件以108mm的步距进给,制造系统2900即可以制造这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图12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图122和123显示了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制造系统(制造设备)4000。图124和125示意性显示了制造系统400中的缺陷探测机构。制造系统4000中的那些与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制造系统90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而且以后不再详细描述。
制造系统4000具有一个明室92和一个暗室94。明室92中容纳着一个屏蔽片供应装置96,用于从一个料卷上展开第一连续卷材50。折痕成型站52、标记成型站55a、气孔成型站55b、收集器附着站54和液囊附着站56顺序布置在屏蔽片供应装置96的下游。一个喷墨印刷机1836和一个废品排放机构4010布置在切割站78与叠加站80之间。
如图126所示,屏蔽片供应装置96具有一个开卷轴100,用以支承一卷第一连续卷材50。开卷轴100与一个用于向它施加制动力矩的制动装置(未示出)组合在一起。屏蔽片供应装置96包括:一个剩余长度探测装置4100,其用于探测在开卷轴100上卷绕着的第一连续卷材50的剩余长度;以及一个料卷移位探测装置4102,其用于探测第一连续卷材50在开卷轴100的端面上的凸出部分。剩余长度探测装置4100和料卷移位探测装置4102中分别包括光传感器4100a、4100b。
系统中装有一个拼接装置102,用于将已经从屏蔽片供应装置96中解开的第一连续卷材50的后端与新装载到屏蔽片供应装置96中的第一连续卷材50的前端拼接起来。在拼接装置102的下游布置着一个拼接误差探测装置4106,用于探测第一连续卷材50的拼接端位移。拼接误差探测装置4106包括一个反射纤维式光传感器4106a,该传感器布置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两侧,用于探测因卷材拼接端不重合而引起的卷材凸出。
折痕成型站52具有一个折痕成型装置4112,后者可以移动并包含一个加热器4108和一个温度传感器4110。作为传动辊的辊112从折痕成型装置4112开始以可旋转的方式横跨第一连续卷材50布置。一个静电荷排除装置226安置在折痕成型站52的下游,一个吸辊230安置在静电荷排除装置226的下游。
第一自由环路244形成在第一吸箱246中。第一吸箱246中的第一自由环路244在四个位置上被探测,其中包括下限位置、恒速下限位置、恒速上限位置和上限位置。当第一自由环路244位于下限位置与恒速下限位置之间时,吸辊230被控制着低速旋转,当第一自由环路244位于恒速下限位置与恒速上限位置之间时,吸辊被控制着恒速旋转,而当第一自由环路244位于恒速上限位置与上限位置之间时,吸辊被控制着高速旋转,这样可以连续进给第一连续卷材50。在第一自由环路244的下游布置着一个接头探测装置4126,用于探测第一连续卷材50的接头或拼接区域。接头探测装置4126包括一个透射纤维式光传感器4126a,用于探测位于第一连续卷材50的接头处的一条拼接带(未示出)。
如图122所示,标记成型站55a具有一个标记冲头4128,用于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成型出大致沟槽形标记53。气孔成型站55b位于与标记成型站55a相同的位置上并且具有一个压机(未示出),用于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收集器附着边界边缘的中央成型出一个凹槽。
如图127所示,收集器附着站54具有两卷彼此并列安置的收集器卷材42a、42b。一个收集器拼接装置4132布置在收集器卷材42a、42b从料卷上展开的位置上,其中多个导辊4130安插在收集器拼接装置4132与收集器卷材42a、42b之间。收集器拼接装置4132在收集器卷材42a、42b形成环路时拼接它们。一个收集器接头探测装置4134布置在收集器拼接装置4132下游。收集器接头探测装置4134包括透射式光传感器4134a、4134b,用于探测施加到收集器卷材42a、42b上的拼接带。
如图121所示,收集器卷材42a、42b被展开并切割成具有预定长度的相应两个收集器42,后者随后在真空作用下被一个承载块4136保持着并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承载块4136具有一个压力开关(收集器传输误差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承载块4136产生的吸附压力。如果有收集器42位于承载块4136上,则压力开关探测到的绝对压力可以降低。如果没有收集器42位于承载块4136上,则压力开关探测到的绝对压力不会降低。因此,如果压力开关没有探测到压降,则说明没有收集器42位于承载块4136上。
如图124所示,一个收集器粘结检测装置4140布置在收集器附着站54的紧邻下游。收集器粘结检测装置4140具有一个CCD照相机4142,用于检测是否有收集器42位于第一连续卷材50上。CCD照相机4142还用作位置偏移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收集器42的位置偏移。
具体地讲,如图128所示,位于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收集器42会在一个图像检测过程中探测到。在两个位置上从第一连续卷材50的边缘至收集器42的距离L1、L2也在图像检测过程中被探测,以计算收集器42的斜度。收集器42沿箭头X1所示方向的位置、收集器42沿箭头A所示方向的位置和收集器42的宽度H1也要被测量。
如图121所示,液囊附着站56能够同时向第一连续卷材50施加两个显影液囊40。液囊附着站56具有一个液囊探测装置,例如反射式光传感器,用于探测是否有液囊40。
如图124所示,一个液囊粘结检测装置4146安置在液囊附着站56的紧邻下游。液囊粘结检测装置4146具有一个CCD照相机4148,该照相机被安置得对准粘结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每个显影液囊40。液囊粘结检测装置4146用作姿势探测装置,以基于CCD照相机4148的图像信息探测一个显影液囊40的粘结姿势,即印刷区域40a的定向是否正确,还用作位置偏差探测装置,以检测显影液囊40的位置偏差。与收集器42的位置偏差检测过程一样,液囊粘结检测装置4146通过测量显影液囊40的斜度、显影液囊40沿箭头X所示方向的位置和显影液囊40沿箭头A所示方向的位置而检测液囊40的位置偏差。
如图121所示,标记探测站57具有一个CCD照相机(标记位置偏差探测装置)4150,用于测量形成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标记53的位置偏差。
如图122所示,暗室94从明室92的相反两侧延伸到位于明室92上方的位置处。一个用于阻止光线从明室92进入暗室94的遮光机构610布置在标记探测站57a的下游。一个CCD照相机(连续卷材位置偏差检测装置)4158布置在遮光机构610的紧邻下游,用于探测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一个边缘并计算边缘位置偏差。一个用于在利用吸力垫排除冲裁废料时探测吸力垫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布置在冲裁站59的紧邻下游。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冲裁废料是否被可靠地排除。
图130示出了覆盖片供应装置814的构造。覆盖片供应装置814中的那些与图126所示屏蔽片供应装置96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而且以后不再详细描述。
覆盖片供应装置814具有一个开卷轴930,用于支承一卷第三连续卷材68。开卷轴930可以被伺服电机932带动着旋转。一个拼接误差探测装置4106布置在拼接装置102的下游,一个用于调节第三连续卷材68的路径长度的路径形成装置936布置在拼接误差探测装置4106的下游。路径形成装置936包括多个路径辊938、一个松紧调节辊940和一个夹具942。松紧调节辊940与一个传感器(未示出)相关联,后者用于探测松紧调节辊940何时到达上下限位置。当传感器探测到故障后,系统将停止。
如图122所示,感光片供应装置809、底侧片供应装置810和轨架供应装置812的结构与覆盖片供应装置814相似,以下不再详细描述。感光片供应装置809具有一个接近式传感器,用于探测施加到第二连续卷材58的接头上的一条拼接带(镀铝带)。
如图124所示,一个反射纤维式光传感器4190布置在第三热结站72与折叠站74之间,用于检测粘结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轨架65是否从第三连续卷材68上伸出。
如图122和123所示,折叠站74具有一个成型器1277,用于将第一连续卷材50的相反边界边缘向内折回。两组热结装置64a、66a、72a分别布置在相应的第一至第三热结站64、66、72中,热结装置64a、66a、72a沿组件或结合体进给方向可调的方式安置。一个图像幅面和构件位置检测装置4192布置在成型器1277的紧邻下游(见图125)。
如图131和132所示,图像幅面和构件位置检测装置4192包括:第一CCD照相机4194,其布置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下方并对准一个图像幅面22;第二CCD照相机4196,其布置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方并对准一个显影液囊40;第三CCD照相机4198,其布置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方并对准一个收集器42;以及多个照明装置4200,它们用于供应照明光线,照明装置4200安置在第一至第三CCD照相机4194、4196、4198的成像位置附近。
第一至第三CCD照相机4194、4196、4198具有相应的成像范围,如图131和132所示。第一CCD照相机4194捕捉到一个位于其成像范围内的图像,以确认一个图像幅面22沿箭头X所示方向的位置。第二CCD照相机4196捕捉到一个位于其成像范围内的图像,以确认一个显影液囊40沿箭头X所示方向的位置。第三CCD照相机4198捕捉到一个位于其成像范围内的图像,以确认一个收集器42沿箭头X所示方向的位置和该收集器沿箭头A所示方向的位置。
如图122和123所示,翼片密封检测装置4202中的一个CCD照相机4204布置在成型器1277下游。CCD照相机4204对一个图像幅面22进行成像,而翼片密封器的位置将基于成像后的图像幅面22位置而校正。
如图125所示,第四热结站76具有一个可以沿组件进给方向移动的翼片密封器4206。一个折叠尺寸检测装置4208布置在翼片密封器4206的紧邻下游。折叠尺寸检测装置4208包括一个透射式光传感器4210,用于探测因折叠翼片展开而导致的组件整体宽度增大。一个折叠尺寸图像检测装置4212毗邻折叠尺寸检测装置4208布置并包括一个CCD照相机4214,后者用于对显影液囊40和收集器42上的翼片密封的宽度进行成像和探测。
如图122和123所示,一个主进给机构4126布置在翼片密封器4206的下游,用于将组件从标记成型站55a向第四热结站76每次以两个步距间歇式进给。切割进给机构4222的切割进给筒1508布置在主进给机构4126的下游,第二自由环路1504安插在主进给机构4126与切割进给筒1508之间。
一个收集器粘结状态探测装置4230布置在切割进给筒1508的上方,用于探测收集器42是否剥落和从组件上伸出(见图125)。如图133所示,收集器粘结状态探测装置4230包括一个用于探测是否有收集器42的收集器探测器4232和一个用于探测收集器42是否在组件上移位的移位探测器4234。收集器探测器4232具有:一个辊4236,其以可旋转方式布置得对准收集器42;以及一个活动杆4238,其以一端支承着辊4236并且绕着一个竖轴4241而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基板4240上。一个微型光传感器4242布置在活动杆4238的上端。当辊4236骑跨在一个收集器42上时,活动杆4238将摆动而触发微型光传感器4242,以探测收集器42。
如图133和135所示,移位探测器4234在结合体4235上方布置在一个不与收集器42对准的位置上。移位探测器4234的结构与收集器探测器4232类似,移位探测器4234中的那些与收集器探测器4232中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参考号码表示,而且以后不再详细描述。当移位探测器4234的辊4236骑跨在一个收集器42上并因此而处于移位状态时,这种移位会被微型光传感器4242探测到,后者可以确定收集器42位于移位位置。
一个用于探测第一连续卷材50、第二连续卷材58和第三连续卷材68的接头或拼接区域的接头确认装置4244和一个用于探测显影液囊40裂口的液囊裂口探测装置4246布置在切割进给筒1508的上方。
如图134所示,接头确认装置4244和收集器探测器4232安装在基板4240上。接头确认装置4244包括:第一确认传感器4248,其用于探测第一连续卷材50的接头或拼接区域;第二确认传感器4250,其用于探测第二连续卷材58的接头或拼接区域;以及第三确认传感器4252,其用于探测第三连续卷材68的接头或拼接区域。第一、第二和第三确认传感器4248、4250、4252中的每个分别包括一个反射纤维式光传感器(未示出)。控制器1624用作比较装置,以将这些传感器中的每个探测到的接头信号与从上游区域传输过来的接头信号作比较,以确定所比较的接头信号是否彼此相符。
如图135所示,液囊裂口探测装置4246包括一个基准传感器4254和一个探测传感器4256,每个传感器分别包括一个反射纤维式光传感器。探测传感器4256沿箭头X所示方向与基准传感器4254相隔一定距离。轨架65的颜色是黑色,而显影液囊40中的显影液的颜色也是黑色。基准传感器4254和探测传感器4256在探测到轨架65和显影液时将输出一个探测信号。
如图136所示,基准传感器4254首先探测到一个轨架65并产生一个门信号,而且一个定时信号被产生以探测显影液囊40上是否有裂口产生在轨架65以外的区域中。如果在探测到轨架65之后探测传感器4256探测到显影液,则探测传感器4256将输出一个跟在代表轨架65的信号之后的探测信号。这个代表显影液的探测信号将被定时信号进行选通控制,从而探测显影液囊40的裂口。
一个液囊粘结状态探测装置4260布置在切割进给筒1508的紧邻下游(见图125)。如图137所示,液囊粘结状态探测装置4260包括:一个液囊探测器4262,其安置得对准显影液囊40,用于探测是否有显影液囊40;以及一个移位探测器4264,其安置得不与显影液囊40对准,用于探测显影液囊40是否移位。液囊探测器4262和移位探测器4264的每个分别包括一个接近式传感器并且能够探测显影液囊40中包含的铝箔,以确定是否有显影液囊40和显影液囊40是否移位。
如图125所示,一个装置宽度探测装置4266中的CCD照相机4268布置在切割进给机构4222与切割站78之间。装置宽度探测装置4266为切割控制实施一个图像检测过程,并且基于CCD照相机4268探测到的切割位置图像信息控制切割进给筒1508。
一个相位探测装置4270中的CCD照相机4272从装置宽度探测装置4266横跨结合体布置。相位探测装置4270探测图像幅面22和轨架65的粘结位置,并且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切割站78具有一个切割器4274,而一个切割失败探测装置4276安置在切割器4274的紧邻下游。切割失败探测装置4276包括一个光探测器4278。如图138所示,如果在切割结束信号之后的一定时间内光探测器4278没有输出一个代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探测信号,则可以确定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已经从结合体上完全切掉了。
如图139所示,一个废品排放机构4010包括一个摆动输送机4282,该输送机可以被一个输送机传动电机4280驱动并且连接着一个摆动装置4284。摆动装置4284具有一个门式传动电机4286,该电机的转轴4288咬合着一个偏心杆4290的下端。偏心杆4290的上端咬合着摆动输送机4282的远端,该摆动输送机可以绕着一个位于摆动输送机4282另一端的支承轴4292摆动。一个滑道4294安置在摆动输送机4282远端下方并且与一个光控开关4296相关联,该光控开关用于确认有废品通过滑道4294。一个储存箱4298安置在滑道4294的下端。
一个缺陷探测机构4326由图140中所示的元件构成。如果在这些元件实施的检测过程中探测出缺陷,则作为图140所示探测的结果,控制器1624将实施各种相应的处理过程。控制器1624将确认来自各个致动器上安装着的响应开关的认可信号,上述开关可以例如安装在缸的相反端上。
具有上述结构的制造系用4000的操作方式与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制造系统90相同。下面主要根据自身特点描述制造系统4000的操作。
在第一连续卷材50从遮光箱612引入暗室94中后,如图122和124所示,第一连续卷材50的一个边界边缘被CCD照相机4158成像,而且标记53一端的偏差被计算。如果计算出的偏差等于或大于一个临界值,则第一连续卷材50被判定为不可接受。如果计算出的偏差在连续N次(N是2或以上的整数)等于或大于临界值,则制造系统被判定为有故障。具体地讲,与正常值之间的偏差趋势在一个图像检测过程中被检测。如果第一连续卷材50在偶然情况下被判定为不可接受,则制造系统不停止。如果第一连续卷材50在一定数量的连续次数内被判定为不可接受,则制造系统被判定为有故障并且停止。
接下来,第一连续卷材50被进给到冲裁站59,在此在第一连续卷材50停止时在第一连续卷材50上同时成型出两个图像幅面22。在第一结合站62中,第二连续卷材58和连续片材60分别从感光片供应装置809和底侧片供应装置810中展开,并被临时粘结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
具体地讲,如图130所示,覆盖片供应装置814的开卷轴930旋转,以展开其上卷绕的第三连续卷材68。第三连续卷材68被路径形成装置936进给一定的路径长度。之后,利用静电荷排除装置226将静电荷从第三连续卷材68上去除,而第三连续卷材68随后经遮光机构244而被引入暗室94中。如果剩余长度探测装置4100探测到第三连续卷材68的特定剩余长度,一卷新的第三连续卷材68被安装到开卷轴930上,而且新旧料卷的前后端将被拼接装置102拼接起来。开卷轴930旋转,以展开其上卷绕的新的第三连续卷材68。拼接误差探测装置4106将确定拼接端是否可以接受。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制造系统4000具有缺陷探测机构4326,用于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制造中实施各种检测过程。如果检测到缺陷,则根据探测结果执行各种相应的处理。例如,如果探测到一个缺陷区域,会发出警报以停止制造系统。如果探测到一个缺陷,则该缺陷将随后向下游转移到切割站78中,后者将切掉含有缺陷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而含有缺陷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将被废品排放机构4010排除(见图140)。
下面将描述第一连续卷材50的拼接区域在被认作有缺陷时的处理过程。
在屏蔽片供应装置96中,如图126所示,卷绕着的第一连续卷材50从开卷轴98上展开。当一定剩余长度的第一连续卷材50被剩余长度探测装置4100探测出来后,新旧料卷将互换并被拼接装置102拼接。在第一连续卷材50的接头或拼接区域移过第一自由环路244后,附着在接头或拼接区域上的拼接带将被接头探测装置4126探测出来。
一个代表接头或拼接区域的探测信号被供应到控制器1624并储存在一个与被判定为废品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相对应的存储器中。随着第一连续卷材50的间歇式进给,该探测信号向下游传输。第一连续卷材50的接头或拼接区域从主进给筒1502经过第二自由环路1504向切割进给筒1508每次进给两个步距。此后,第一连续卷材50每次进给一个步距。
此时,如图134所示布置在切割进给筒1508上方的接头确认装置4244中的第一确认传感器4248将探测到第一连续卷材50上的接头。被接头探测装置4126探测到的接头信号已经传输到切割进给筒1508中。控制器1624将判断传输来的接头信号是否与第一确认传感器4248探测到的信号彼此相符。如果传输来的接头信号是否与第一确认传感器4248探测到的信号彼此不相符,则控制器1624将关闭制造系统4000并要求操作者确认实际情况。如果传输来的接头信号是否与第一确认传感器4248探测到的信号彼此相符,则控制器1624将向更下游除传输接头信号。
在切割站78中切掉的带缺陷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废品排放机构4010排除。如图139所示,当摆动输送机4282输送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判定为废品后,门式传动电机4286将接通以使轴4288旋转,从而将偏心杆4290的远端向下移位。由于摆动输送机4282支承在偏心杆4290的远端上,因此偏心杆4290的向下移位将导致摆动输送机4282绕着支承轴4292向下摆动。
被摆动输送机4282输送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现在落入滑道4294中并被排入储存箱4298中。此时,光控开关4296将确认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向下通过滑道4294。
基于每个CCD照相机的检测图像进行的缺陷确定过程是以下面的方式实施的:如果一个构件上的需要通过图像检测而探测的端部未被探测到,则制造系统停止。如果基于测量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值确定出有缺陷,则用于确定偏差的极限值设置在0.1mm至1.0mm的范围内。在实际中,这个临界值可以设置为例如0.5mm如果因偏差超过临界值而确定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有缺陷,则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探测数据被储存在存储器中,并随着结合体或组件的间歇式进给而向下游传输。如果连续N次探测到缺陷,则制造系统停止。N设置在1至100的范围内,通常设置为5,10或20。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包含第一连续卷材50在内的结合体4235以每次两个步距间歇式进给(即所谓的节拍式进给操作)。如果在一个进给周期中的两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检测和判定为有缺陷,则这两个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认作废品并被废品排放机构4010排除。
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如前所述,如果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中的任何构件在第二自由环路1504的上游被判定有缺陷,则代表缺陷的探测信号将随着结合体的间歇式进给而向下游传输。当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在切割站78中被切掉后,它将被废品排放机构4010排除。因此,即使第一和第二自由环路244、2504存在于装置生产线中,任何包含缺陷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均可以被废品排放机构4010可靠地排除。其结果是,可以高效地制作出高品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此外,由于可以基于探测到的缺陷而实施包含系统停机在内的各种处理过程,因此可以快速实施对应于各种缺陷的最佳处理过程,以使整个制造过程高效。
另外,对应于各个元件的最佳缺陷探测过程被实施。例如,对于显影液囊40,制造系统4000中包含用于探测是否有显影液囊40的液囊探测装置、用于探测显影液囊40的粘结姿势和粘结位置偏差的液囊粘结检测装置4146、用于在显影液囊40进给时探测其位置偏差和剥落的液囊粘结状态探测装置4260和用于探测显影液囊40的裂口的液囊裂口探测装置4246。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和高效地制造高品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每个胶片装置上分别以所需位置和所需姿势粘结着一个显影液囊40。
在第一至第五个实施例中,感光片30由第二连续卷材58构成。然而,感光片30也可以由第三连续卷材68构成。在第五个实施例中,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外部基本上与ID卡相等。然而,也可以制造沿横向外部尺寸H1为108mm而沿纵向外部尺寸H2为85.6mm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通过将第一连续卷材50和其他构件以108mm的步距进给,制造系统2900即可以制造这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在根据本发明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中,快速摄影胶片装置被制造出,之后,一定数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被叠加并自动放入一个胶片盒中。因此,可以自动且高效地制造和包装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由于不需要在暗室中进行手工包装过程,因此整个制造过程容易高效和自动实施。
在根据本发明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中,在屏蔽片被连续进给的同时,折痕在图像幅面处以一定深度形成在屏蔽片的相反边界边缘中。在两张片材粘结到屏蔽片上后,屏蔽片的相反边界边缘可以光滑且极其精确地沿着折痕折回。因此,可以利用简单的过程和设施高效地制造高品质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中,在图像幅面冲裁时产生于屏蔽片上的废料被吸附并强制下落,在通过气流而回收到储存室中。可以防止废料吸附在屏蔽片和其他构件上,并且可以可靠地将废料回收到储存室中。因此可以可靠地处理废料,并且高效成型出图像幅面。
根据本发明,几乎在由屏蔽片和两张片材层合和粘结在一起而形成的结合体被切下的同时,一个切割侧上的两个角部被制出倒角,随后另一个切割侧上的角部被制出倒角。因此,可以高效地制造出带有四个倒角角部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中,多个显影液容器和/或过量显影液收集器在图像幅面两侧同时供应到连续卷材的边界侧上。因此可以高效粘结显影液容器和/或过量显影液收集器,从而可以使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整个制造过程加速。
在根据本发明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中,在屏蔽片和至少一张片材在层合状态下彼此临时粘结成在一起之后,它们将被最终粘结到一起。因此,粘结步骤可以分解,而且这些粘结步骤所需的时间可以缩短,从而使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整个制造过程高效化。
在根据本发明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中,至少一个自由环路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形成在连续卷材需要被定位的进给区域中,而且该自由环路用于控制连续卷材的进给。因此,各个构件可以相对于所需的定位基准以高精度粘结在连续卷材上,而且在自由环路之前和之后的连续卷材进给步距可以变化。这样,可以快速和高效地制造高品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
至少包含屏蔽片在内的未遮光件以连续卷材的形式供应并放置在明室中,再被自动进给到暗室中。由于未遮光件可以在明室中操作,因此它们可以容易和高效地处理。这样,高品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整个制造过程可以变得容易和高效。
在根据本发明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中,连续卷材上的一个探测区域被测量,而连续卷材与加工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基于测量到的探测区域与定位基准之间的差值而调节。所以,一个屏蔽片和两张片材可以精确地累加和粘结起来而形成结合体,而诸如显影液囊等构件可以高精度地粘结到结合体上,从而高效地制造出高品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中,在环路上游探测到的缺陷信号将被传输到环路下游中,而且包含着以缺陷信号代表的缺陷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可以被切掉并排除。因此,可以制造出高品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每次出现缺陷时并不需要中断整个制造过程,而只需要中断最小量的过程,因此高品质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整个制造过程可以变得容易和高效。
尽管前面详细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但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各种改变和修改。

Claims (39)

1.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
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自动叠加预定数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以及
将叠加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自动放入一个胶片盒(8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预定数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被叠加后,将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供应到一个储备站(1844);以及
将供应到储备站(1844)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选择性地供应到一个包装站(84)和一个排放站(184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翻转叠加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以使它们的曝光表面面向下方;以及
之后,将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加载到所述胶片盒(8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片盒(82)具有:一个盒壳(1934),其用于容纳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一个遮光板(1936),其放置在所述盒壳(1934)中并面对着所述盒壳(1934)中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曝光表面;以及一个盖子(1938),其熔接在所述盒壳(1934)上,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将所述遮光板(1936)以相隔的关系保持在所述盒壳(1934)中的同时,将所述盖子(1938)超声波熔接在所述盒壳(193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向着一个暗室(94)中的包装站(84)进给的所述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排出,并将排出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供应到一个排出站(1842);
将所述暗室(94)和所述排出站(1842)彼此隔离以防止光进入,之后将所述排出站(1842)向着一个明室(92)中打开;以及
将位于所述排出站(1842)中的所述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从所述明室(92)中排出。
6.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将所述屏蔽片(24)以连续的形式连续进给的同时,在所述图像幅面(22)的相反两侧在所述屏蔽片(24)的相反边界边缘上成型出以一定深度横贯所述屏蔽片(24)厚度的折痕(38a,38b);
将所述显影液容器(40)和一个过量显影液收集器(42)分别施加到所述屏蔽片(24)的相反边界边缘上;
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
将所述屏蔽片(24)的所述相反边界边缘沿着所述折痕(38a,38b)折回,从而覆盖在所述显影液容器(40)和所述过量显影液收集器(42)上;
将所述屏蔽片(24)的相反边界边缘上的除所述折痕之外的部位与所述两个片材(30)、(36)粘结在一起;以及
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7.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彼此面对着布置的冲模(660)、(662)在所述屏蔽片(24)上冲裁出图像幅面(22),并且几乎同时吸附从所述屏蔽片(24)上冲裁出废料(664);以及
迫使被吸附的废料(664)下落,并利用气流将废料(664)回收到一个储存室(668)中。
8.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而产生一个结合体(1702),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
沿着所述结合体(1702)进给方向的横向切断所述结合体(1702),并且几乎同时在一个切割侧(1704a)的两个角部上制出倒角;
将所述结合体(1702)进给一个预定距离,之后在与所述一个切割侧(1704a)相面对的另一切割侧(1704b)的两个角部上制出倒角,从而产生具有四个倒角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9.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
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以及
在所述连续卷材停止时,将多个显影液容器(40)或多个过量显影液收集器(42)在所述图像幅面(22)的相反两侧施加到所述连续卷材的相反边界边缘上。
10.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临时粘结在一起,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
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最终粘结在一起;以及
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11.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
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以及
在所述连续卷材需要定位的进给区域中形成至少一个自由环路(1504)、(2802),以控制所述连续卷材的进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位于所述自由环路(1504)上游的第一进给装置(1500)在相继的进给周期中间歇式进给所述连续卷材;以及
利用位于所述自由环路(1504)下游的第二进给装置(1506)在相继的进给周期中间歇式进给所述连续卷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所述第一进给装置(1500)每次以预定数量的步距间歇式进给所述连续卷材;
在所述自由环路(1504)下游探测所述连续卷材的一个定位区域,并且基于探测到的定位区域利用所述第二进给装置(1506)每次以预定数量的步距间歇式进给所述连续卷材。
14.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至少包含所述屏蔽片(24)在内的未遮光件以连续卷材的形式放置在一个明室(92)中,并将所述着光件从所述明室(92)自动传输到一个暗室(94)中;
在所述暗室(94)中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以及
在所述暗室(94)中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15.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
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以及
在所述连续卷材被切断之前,测量所述连续卷材的一个探测区域并探测测量到的探测区域与一个定位基准之间的差值,而且基于所述差值而调节所述连续卷材的相对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相继的进给周期中间歇式进给所述连续卷材;
在从一个用于成型标记(53)的标记成型站(55a)向下游相隔n个步距(n是2或以上的整数)的位置上探测一个标记(53)的偏差,该标记用作所述连续卷材上的所述探测区域;以及
累计探测到的标记(53)偏差m次(m是2或以上的整数),计算标记(53)偏差的平均值,并基于所述平均值除以n的商数校正所述连续卷材的进给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制造过程停止后再次启动时,根据所述连续卷材的一个收缩量将所述连续卷材后退。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对一种波长敏感的CCD照相机(2974)对所述探测区域成像,所用感光材料对该波长不敏感,并且从一个照明装置(2976)向所述探测区域施加具有所述感光材料不敏感的波长的光线,从而探测所述探测区域的偏差;
在用于制造所述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生产线工作时接通所述照明装置(2976),在所述生产线停止时断开所述照明装置(2976)。
19.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而产生一个结合体(4235),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
在所述结合体(4235)的进给状态需要变化的区域内在所述结合体(4235)中形成一个环路(1504);
在所述环路(1504)下游将所述结合体(4235)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在所述环路(1504)上游探测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构件缺陷;以及
将与被探测缺陷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相关的代表缺陷的探测信号传输到所述环路(1504)下游,并基于所述代表缺陷的探测信号将已被切下的所述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排除。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连续N次(N是2或以上的整数)探测到代表缺陷的探测信号,则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系统被判定为有故障并被停止。
21.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设备,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设备包括:
构件供应站(96)、(810)、(814),它们用于供应所述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
粘结站(64)、(66)、(72),它们用于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
一个切割站(78),其用于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一个叠加站(80),其用于自动叠加预定数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以及
一个包装站(84),其用于将叠加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自动放入一个胶片盒(82)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一个叠加机构(1846),其用于在所述叠加站(80)中叠加所述预定数量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并将叠加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供应到一个储备站(1844);以及
一个选择性进给机构(1850),其用于将所述储备站(1844)中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选择性地供应到一个包装站(84)和一个排放站(1848)。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一个装置翻转机构(1920),其用于在将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加载到所述胶片盒(82)之前翻转叠加着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以使它们的曝光表面面向下方。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片盒(82)具有一个盒壳(1934),其用于容纳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一个遮光板(1936),其放置在所述盒壳(1934)中并面对着所述盒壳(1934)中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曝光表面;以及一个盖子(1938),其熔接在所述盒壳(1934)上,该设备还包括:
遮光板保持装置(2102),其用于在所述盖子(1938)被超声波熔接在所述盒壳(1934)上时将所述遮光板(1936)以相隔的关系保持在所述盒壳(1934)中。
25.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设备,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设备包括:
一个折痕成型站(52),其用于在将所述屏蔽片(24)以连续的形式连续进给的同时,在所述图像幅面(22)的相反两侧在所述屏蔽片(24)的相反边界边缘上成型出以一定深度横贯所述屏蔽片(24)厚度的折痕(38a,38b);
一个附着站(54)、(56),其用于将所述显影液容器(40)和一个过量显影液收集器(42)分别施加到所述屏蔽片(24)的相反边界边缘上;
粘结站(64)、(66)、(72),其用于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
一个折叠站(74),其用于将所述屏蔽片(24)的所述相反边界边缘沿着所述折痕(38a,38b)折回,从而覆盖在所述显影液容器(40)和所述过量显影液收集器(42)上;以及
一个切割站(78),其用于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26.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设备,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设备包括:
第一和第二冲模(660)、(662),它们彼此面对着布置,用于在所述屏蔽片(24)上冲裁出图像幅面(22);
一个吸附进给机构(666),其用于吸附从所述屏蔽片(24)上冲裁出废料(664),再迫使被吸附的废料(664)下落;以及
一个回收机构(670),其利用气流将废料(664)回收到一个储存室(668)中。
27.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设备,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设备包括:
一个切割机构(1700),其用于将一个结合体(1702)切割成预定长度,该结合体(1702)由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在预定层合状态下粘结在一起而制成,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
所述切割机构(1700)包括:
第一切削装置(1706),其用于沿着所述结合体(1702)进给方向的横向切断所述结合体(1702),并且几乎同时在一个切割侧(1704a)的两个角部上制出倒角;
第二切削装置(1708),其用于将所述结合体(1702)进给一个预定距离,之后在与所述一个切割侧(1704a)相面对的另一切割侧(1704b)的两个角部上制出倒角,从而产生具有四个倒角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28.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设备,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设备包括:
构件供应站(96)、(810)、(814),它们用于供应所述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
粘结站(64)、(66)、(72),它们用于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
一个切割站(78),其用于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零件供应站(56)、(54),它们用于同时将多个显影液容器(40)或多个过量显影液收集器(42)在所述图像幅面(22)的相反两侧施加到所述连续卷材的相反边界边缘上。
29.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设备,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设备包括:
一个临时粘结机构(1040),其用于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临时粘结在一起,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
一个最终粘结机构(1120),其用于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最终粘结在一起;以及
一个切割机构(1700),其用于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30.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设备,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设备包括:
一个翼片临时粘结机构(1394),其用于将所述屏蔽片(24)的所述相反边界边缘折回,从而覆盖在所述显影液容器(40)和所述过量显影液收集器(42)上,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保持在一起,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之后,临时粘结折叠边界边缘;
一个翼片最终粘结机构(1396),其用于最终粘结所述折叠边界边缘;
一个翼片重粘机构(1398),其用于重新粘结邻近于所述过量显影液收集器(42)的粘结区域;以及
一个切割机构(1700),其用于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31.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设备,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设备包括:
构件供应站(96)、(810)、(814),它们用于供应所述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
粘结站(64)、(66)、(72),它们用于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
一个切割站(78),其用于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以及
至少一个自由环路(1504)、(2802),它们布置在所述连续卷材需要定位的进给区域中,以控制所述连续卷材的进给。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第一进给装置(1500),其布置在所述自由环路(1504)的上游,用于在相继的进给周期中间歇式进给所述连续卷材;以及
第二进给装置(1506),其布置在所述自由环路(1504)的下游,用于在相继的进给周期中间歇式进给所述连续卷材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探测装置(57a、57c),它们布置在所述自由环路(1504)的下游,用于探测所述连续卷材的一个定位区域,并且基于探测到的定位区域利用所述第二进给装置(1506)每次以预定数量的步距间歇式进给所述连续卷材。
34.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设备,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设备包括:
未遮光件供应站(96)、(810)、(812)、(814),它们将包含所述屏蔽片(24)在内的未遮光件以连续卷材的料卷形式保持着;
一个感光片供应站(809),其用于供应带有感光片的片材(30);
粘结站(64)、(66)、(72),它们用于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
一个切割站(78),其用于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一个明室(92),所述未遮光件供应站(96)、(810)、(812)、(814)布置在所述明室(92)中;以及
一个暗室(94),至少所述感光片供应站(809)、所述粘结站(64)、(66)、(72)和所述切割站(78)布置在所述暗室(94)中。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一个遮光机构(610),其布置在所述未遮光件供应站(96)与所述暗室(94)之间;
所述遮光机构(610)包括:
一个遮光箱(612),其布置在所述暗室(94)的一个入口处;
第一和第二路径辊(614a、614b)、(616a、616b),它们分别在所述未遮光件的相反表面上布置在所述遮光箱(612)中,并且具有相应的圆周表面,用于叠搭在所述未遮光件上,从而在未遮光件上形成遮光级差。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路径辊(614a、614b)、(616a、616b)在所述遮光箱(612)中布置成两组,而且该设备还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路径辊(614a、614b)、(616a、616b)上游的狭缝形卷材滑道(618a,618b)。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暗室(94)具有多个可以打开和关闭的遮光门(624)、(1527)。
38.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设备,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设备包括:
一个主进给机构(2956),其用于在相继的进给周期中以连续卷材的形式间歇式进给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
一个粘结机构(2926),其用于在层合状态下粘结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
一个切割站(78),其用于将所述连续卷材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以及
一个定位控制机构(2970),其用于在所述连续卷材被切断之前测量所述连续卷材的一个探测区域并探测测量到的探测区域与一个定位基准之间的差值,而且基于所述差值而调节所述连续卷材的相对位置。
39.一种快速摄影胶片装置制造设备,每个装置分别包括:一个具有图像幅面(22)的屏蔽片(24)和与之层合并粘结在一起的两个片材(30)、(36),两个片中的一个带有感光层;以及一个显影液容器(40),其布置在预定位置上,用于在两个片材(30)、(36)之间施加显影液以产生图像,该设备包括:
一个粘结机构(64a,66a,72a),其用于将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以预定层合状态粘结在一起而产生一个结合体(4235),其中所述屏蔽片(24)和所述两个片材(30)、(36)中的至少一个是连续卷材的形式;
一个环路形成机构(1512),其用于在所述结合体(4235)的进给状态需要变化的区域内在所述结合体(4235)中形成一个环路(1504);
一个切割机构(78),其用于在所述环路(1504)下游将所述结合体(4235)切割出具有预定长度的自显影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
一个缺陷探测机构(4326),其用于在所述环路(1504)上游探测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的构件缺陷;以及
一个废品排放机构(4010),其用于将与被探测缺陷的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相关的代表缺陷的探测信号传输到所述环路(1504)下游,并基于所述代表缺陷的探测信号将已被切下的所述快速摄影胶片装置(20)排除。
CNB011038934A 2000-02-21 2001-02-21 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673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3618/2000 2000-02-21
JP2000043618A JP2001075248A (ja) 1999-07-02 2000-02-21 インスタント写真フイルム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077287/2000 2000-03-17
JP2000077287A JP2001075249A (ja) 1999-07-02 2000-03-17 インスタント写真フイルム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087607/2000 2000-03-27
JP2000087607A JP2001075251A (ja) 1999-07-02 2000-03-27 インスタント写真フイルム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087602/2000 2000-03-27
JP2000087602A JP2001075250A (ja) 1999-07-02 2000-03-27 インスタント写真フイルム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099602/2000 2000-03-31
JP2000099592A JP3857018B2 (ja) 1999-07-02 2000-03-31 インスタント写真フイルム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099592/2000 2000-03-31
JP2000099602A JP4276767B2 (ja) 1999-07-02 2000-03-31 インスタント写真フイルム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159005/2000 2000-05-29
JP2000159005A JP2001075254A (ja) 1999-07-02 2000-05-29 インスタント写真フイルム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159006/2000 2000-05-29
JP2000159006A JP2001075255A (ja) 1999-07-02 2000-05-29 インスタント写真フイルム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0358A true CN1310358A (zh) 2001-08-29
CN1246737C CN1246737C (zh) 2006-03-22

Family

ID=27573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0389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6737C (zh) 2000-02-21 2001-02-21 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6576390B1 (zh)
EP (1) EP1128207A3 (zh)
CN (1) CN124673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0800A (zh) * 2016-02-25 2018-10-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即显胶片盒及图像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281349T1 (de) * 2002-04-09 2004-11-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verpacken von gegenständen
JP4338611B2 (ja) * 2004-09-17 2009-10-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シート枚葉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熱現像記録装置
DE102006002713A1 (de) * 2005-03-18 2006-10-12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Frontbaugruppe für eine Wäschetrockenmaschine
EP1932131A4 (en) * 2005-09-12 2009-12-23 Fujifilm Corp DEVICE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PTICAL SHEET FOR A DISPLAY
US7611134B2 (en) * 2005-12-13 2009-11-03 Pitney Bowes Inc. Cutter sequen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267138B2 (en) * 2008-07-11 2012-09-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aminator
US8746310B2 (en) * 2011-05-31 2014-06-10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Commerce, The National Instu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be-based high precision spatial orientation control and assembly of parts for microassembly using computer vision
US8956466B2 (en) 2011-08-01 2015-02-17 Texwipe (a division of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rocess for preparing sorptive substrates, and integrated processing system for substrates
KR102023581B1 (ko) * 2012-11-23 2019-09-24 해성디에스 주식회사 릴-투-릴 검사장치 및 릴-투-릴 검사방법
JP5311527B1 (ja) * 2013-04-04 2013-10-09 株式会社Fuk 貼付装置
CN108638487B (zh) * 2018-04-18 2024-04-12 深圳市承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贴合方法及贴合机
CN109177487B (zh) * 2018-07-23 2023-12-08 平湖市品耀机器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覆膜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22383A (en) * 1970-06-30 1973-03-27 Polaroid Corp Unique waste-free camera system of the self-developing type
DE2046874A1 (de) * 1970-09-23 1972-03-30 Agfa-Gevaert Ag, 5090 Leverkusen Vorrichtung zum Verpacken von Filmstreifenabschnitten
US3752723A (en) * 1971-04-20 1973-08-14 Polaroid Corp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lf developing photographic film units
FR2145186A6 (zh) * 1971-07-02 1973-02-16 Eastman Kodak Co
US3705541A (en) * 1971-07-02 1972-12-12 Eastman Kodak Co Film unit and apparatus for use therewith
US4042395A (en) * 1974-05-06 1977-08-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tegral film unit with intermediate sheet forming a fluid reservoir with one end portion thereof
US4011975A (en) * 1975-09-08 1977-03-15 Packaging Industries, Inc. Web handling system
US4092167A (en) * 1977-01-03 1978-05-30 Polaroid Corporation Photographic film unit with taps on binding element
JPS5480734A (en) 1977-12-12 1979-06-27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Selt-treating photographic film unit and production thereof
JPS5521218A (en) 1978-08-01 1980-02-15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buffer for corner
US4312939A (en) 1980-04-18 1982-01-26 Polaroid Corporation Photographic product and process of making the same
JPS56175405U (zh) 1980-05-28 1981-12-24
JPS59135455A (ja) 1983-01-22 1984-08-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写真フイルム加工方法及び装置
JP2644477B2 (ja) 1985-09-04 1997-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
US4693963A (en) * 1986-04-01 1987-09-15 Polaroid Corporation Self-developing integral film unit
JPH01121042A (ja) 1987-11-05 1989-05-12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5023163A (en) * 1988-05-09 1991-06-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onosheet self-processing film uni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H025747A (ja) 1988-06-23 1990-01-10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内燃機関のギヤケース及びギヤケース蓋構造
JP2693250B2 (ja) * 1989-03-20 1997-12-24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スタントフイルムユニット
JPH02272545A (ja) 1989-04-14 1990-11-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スタントフイルム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H0377932A (ja) 1989-08-21 1991-04-03 Minoru Yamada 液晶テレビの映像光源にタングステンタイプ照明使用による写真撮影法
JP3101669B2 (ja) 1991-12-12 2000-10-23 上村工業株式会社 表面処理方法
JPH064375A (ja) 1992-06-23 1994-01-14 T G Joho Network:Kk ファイル名検索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168233B2 (ja) * 1993-06-24 2001-05-21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スタントカメラ用現像液展延部材
US5541683A (en) * 1993-12-02 1996-07-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nstant film pack and instant camera
JP2925061B2 (ja) 1994-02-23 1999-07-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焼入れ焼き戻し装置
DE9420707U1 (de) * 1994-12-24 1995-02-16 Steuer Armin Präge-Rotationsmaschine
JPH09101659A (ja) 1995-10-04 1997-04-15 Ricoh Co Ltd 帯電ローラの清掃装置
JP3617722B2 (ja) 1996-05-08 2005-02-09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写真フイルム加工装置及び方法
EP1243540B1 (en) * 1996-05-08 2005-08-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 film working/sec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H10264913A (ja) 1997-03-26 1998-10-06 Gunze Ltd ラベル貼着方法及びラベル貼着装置
CN1180309C (zh) * 1999-07-02 2004-12-15 富士摄影胶片株式会社 制造瞬时成像胶片单元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0800A (zh) * 2016-02-25 2018-10-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即显胶片盒及图像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6737C (zh) 2006-03-22
US6576390B1 (en) 2003-06-10
US20030208992A1 (en) 2003-11-13
US7267150B2 (en) 2007-09-11
EP1128207A3 (en) 2001-10-10
EP1128207A2 (en) 2001-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6737C (zh) 快速摄影胶片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CN1260943C (zh) 处理盒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2919308Y (zh) 感光构件盒、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CN1158580C (zh)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117299C (zh) 清洁框、清洁器、处理卡盒以及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115611C (zh) 处理卡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117300C (zh) 处理卡盒、电摄影成像设备和连接触点的连接方法
CN1590258A (zh) 复合型送纸单元及具有该复合型送纸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246190C (zh) 卷状物品以及加工卷状物品的方法和装置
CN1880100A (zh) 纸摞运送装置和采用它的装订装置
CN1945458A (zh) 显影剂补给装置
CN1158581C (zh) 处理卡盒的再制造方法
CN1228692C (zh) 图像记录系统、记录材料后处理装置及中继单元
CN1269122A (zh) 零件安装机
CN1289684A (zh) 介质盒和带有可拆卸介质盒的图像记录装置
CN1640799A (zh)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235768C (zh) 辊自动包装方法和系统
CN1764367A (zh) 位置关联数据变换装置和对部件安装基板作业系统
CN1428283A (zh) 纸张排出装置、纸张处理装置及纸张排出单元
CN1106922C (zh) 树脂模制机
CN1275107C (zh) 纸张传送装置及其成像装置
CN1244484C (zh) 纸张进给装置和图像成形设备
CN1623875A (zh) 复合型供纸单元、供纸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758054A (zh) 安装基板的摄像方法,检查方法和检查装置以及安装线
CN1154883C (zh) 图像成形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FILM HOLDINGS CORP.

Effective date: 200704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FUJIFILM HOLDINGS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Photo Film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42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film Corp.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2

Termination date: 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