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8751C - 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和投射型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和投射型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8751C
CN1308751C CNB031482929A CN03148292A CN1308751C CN 1308751 C CN1308751 C CN 1308751C CN B031482929 A CNB031482929 A CN B031482929A CN 03148292 A CN03148292 A CN 03148292A CN 1308751 C CN1308751 C CN 13087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mask
mounting shell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82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70936A (zh
Inventor
斋藤广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70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70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87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87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4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2Heating or cooling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other than for activation, e.g.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abilisation 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cell
    • G02F1/133385Heating or cooling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other than for activation, e.g.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abilisation 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cell with cooling means, e.g. f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g. against dust or humid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包括:将投射光从光源入射到图像显示区域的电光装置;被设置在其光入射面或光射出面的防尘用基板;在其上形成的第1遮光膜;形成在构成电光装置的对置基板上的第2遮光膜;以及容纳电光装置和防尘用基板的9安装壳;其中,所述第2遮光膜、所述第1遮光膜、所述防尘用基板和所述安装壳构成导热路径。

Description

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和投射型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用于安装在液晶投影机等的投射型显示装置中作为光阀使用液晶面板等的电光装置的安装壳中安装或收纳该电光装置构成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构成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地,在将液晶面板用作液晶投影机中的光阀时,为了在屏幕上进行放大投射,例如来自金属卤化物灯等光源的强力的光源光在被聚光的状态下入射到液晶面板。这样,如果强力的光源光入射,则液晶面板的温度上升,在液晶面板内被夹置在一对透明基板间的液晶的温度也上升,导致该液晶的特性劣化。特别是在光源上有不匀的情况下,液晶面板被局部地加热,产生所谓的热点,造成液晶透过率的不匀而使投射图像的图像质量劣化。通过在光源和液晶面板之间配置红外线截止过滤器来降低无用的红外线入射、对液晶面板进行空气冷却或者液体冷却等,使这样的温度上升多少得到缓和,但为了实现良好的图像质量,需要更有效的防止温度上升的对策。
为了处理这样的问题,以往实施有以下各种对策:在液晶面板的双面或单面设置防尘玻璃;在位于液晶面板的光入射侧的基板上设置遮光膜;由光反射性材料构成封装或容纳液晶面板的安装壳等。根据这些对策,可以相应地抑制液晶面板的温度上升。即,如果设置防尘玻璃,则可期待该玻璃发挥对液晶面板的散热板作用,如果采用由遮光膜和光反射性材料构成的安装壳,则通过抑制光源光对液晶面板的过度入射,可抑制该光在该液晶面板内被变换成热的作用。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液晶面板的防止升温对策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一般地,不存在用于防止液晶面板的温度上升的完美的对策。换句话说,只要投射来自光源光的强烈的光,则液晶面板的温度上升问题始终是严峻的,既然将提高图像质量作为目标,该问题始终作为一般的课题被不断认识。关键在于,必须不停止液晶面板的防止升温对策,不断摸索更有效的对策。
此外,对于上述的各个防止升温对策来说,有以下难点。首先,在设置防尘玻璃的对策中,可期待获得作为散热板作用的材料一般都很昂贵,导致制造成本、产品成本的增加。因此,难以有效地防止液晶面板的温度上升。
在基于遮光膜和安装壳的光反射对策中,由于增大它们的面积就增大反射光量,所以尽管被认为可以相应地实现防止液晶面板的温度上升,但如果过度增加反射光量,则使容纳装入安装壳的液晶面板的外壳内的杂散光增加,被认为会在图像的质量上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对于遮光膜来说,其面积越宽,原来应入射·透过液晶面板的光源光的量减少,所以被认为会使图像变暗。因此,仍然返回到使用强烈的光源光来显示明亮的图像的宗旨。这样,上述各种对策仍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的发明,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地抑制入射比较强大的投射光的电光装置中的温度上升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以及具备这样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投射型显示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具备:将投射光从光源入射到图像显示区域的电光装置;被设置在所述电光装置中光入射面或光射出面的至少一方的防尘用基板;形成在该防尘用基板上的第1遮光膜;形成在构成所述电光装置的一对基板中的位于所述光源一侧的基板和另一基板的至少一方的第2遮光膜;以及保持所述电光装置中位于所述图像显示区域周边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并容纳该电光装置和所述防尘用基板的安装壳;其中,所述第2遮光膜、所述第1遮光膜、所述防尘用基板和所述安装壳构成导热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从光源向图像显示区域入射投射光的电光装置,与在该电光装置中的光入射面或光射出面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的防尘用基板一起,被容纳或安装在安装壳内。作为这样的电光装置,例如可列举作为投射型显示装置中光阀安装的液晶装置或液晶面板等。
这里,通过将防尘用基板设置在光入射面或光射出面的至少一个面上,来防止在该电光装置周围漂浮的尘土、灰尘等直接附着在电光装置的表面。由此,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些尘土、灰尘的像被成像在放大投射的图像上的不良情况。通过防尘用基板具有规定的厚度,作为散焦作用,使光源光的焦点至其附近从该尘土、灰尘等存在的位置、即从防尘用基板表面离开。此外,安装壳保持电光装置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这样的本发明的“安装壳”意味着至少部分地容纳或从周围至少部分地保持电光装置的壳状部件,一般地包含被称为“安装壳”或简称为“壳”或“安装框架”或简称为“框架”的部件、用于将电光装置固定在这样的壳状部件上的金属扣环(フツク)等广义的概念(其中,关于“扣环”,可参照后述)。再有,在这样的安装壳中,通过至少部分地覆盖电光装置的周边区域,还可以具有防止该周边区域中的漏光或防止杂散光从周边区域进入图像显示区域等的遮光功能。
在电光装置工作时,如果投射光从光源照射到图像显示区域,则由于投射光的入射使电光装置的温度上升。其结果,假如不采取任何对策,则电光装置中的温度上升,导致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各种危害。
但是,在本发明中,首先如在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那样,通过具备防尘用基板、遮光膜和安装壳,可防止因这些各种结构产生的电光装置的升温。即,防尘用基板对于电光装置具有作为散热板(ヒ一トシンク)的功能,第1遮光膜和第2遮光膜及安装壳,防止光源光对电光装置的过度入射,抑制该电光装置内的从光转换为热的转换作用。
此外,在本发明中,第2遮光膜、第1遮光膜、防尘用基板和安装壳构成导热路径。由此,电光装置内部的热,沿着从第2遮光膜至安装壳的路径高效率地传递,最后向外部散热。即,第2遮光膜将电光装置内部的热蓄热到某种程度,第1遮光膜接受该热同时向防尘用基板传送等,将热传递到接触外部空气的安装壳。
这样,在本发明中,不仅可获得基于防尘用基板、遮光膜、或安装壳各主要部件自身存在的单独的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作用,而且将它们复合地关联,并且通过所述各主要部件形成导热路径,超过单独组合的作用效果,可以获得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效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例如可以高效率地抑制电光装置中的温度上升,该电光装置被用作照射强大的投射光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光阀。
在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一方式中,所述第2遮光膜、所述第1遮光膜、所述防尘用基板和所述安装壳中的至少两个相互接触。
根据该方式,因为构成导热路径的各主要部件中的至少两个部件相互接触,所以使上述的热传递更高效地进行,可以更有效地实现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再有,作为上述“至少两个”的优选例,可特别列举第1遮光膜和安装壳。根据该组合,因为直接接受光入射的防尘用基板上的第1遮光膜和各主要部件中具有最大热容量的安装壳接触,所以可以期待有效发挥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作用。
在该方式中,优选地所述第1遮光膜和所述安装壳相互接触。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上所述,因为在直接接受光入射的防尘用基板上接触第1遮光膜和各主要部件中具有最大热容量的安装壳接触,所以可以期待有效发挥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作用。
此外,作为“相互接触”的主要部件的组合,除了上述以外,也可以是所述防尘用基板和所述安装壳相互接触,同时所述第1遮光膜和所述第2遮光膜的至少任意一个与所述安装壳相互接触。
根据这样的结构,首先通过将热容量比较大的防尘用基板和上述各主要部件中具有最大热容量的安装壳相互接触,可以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而且,在本结构中,第1遮光膜和第2遮光膜的至少任意一个与安装壳相互接触,所以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其中,有关第1遮光膜和安装壳的相互接触如上所述。另外,根据第2遮光膜和安装壳的相互接触,该第2遮光膜位于电光装置的比较内部,是最容易积蓄其内部的热量的主要部件,所以如果与安装壳相互接触使得从该第2遮光膜增加吸收热,可以期待有效发挥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作用。
在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所述安装壳由包含镁或铝的材料构成。
根据该方式,通过安装壳由包含导热率比较大的镁或铝的材料构成,可以极大地提高作为构成所述导热路径一部分的该安装壳的作用。此外,如果安装壳由这些材料构成,则还可以充分利用光源光的反射作用,由此也可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
再有,本发明人确认了以下事实:如果形成同时具有本方式的结构和后述的第2遮光膜由铝构成的结构,则与以往相比,电光装置中的升温程度在12℃左右,可以抑制温度上升。
在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所述防尘用基板由蓝宝石构成。
根据该方式,防尘用基板由导热率比较大的蓝宝石构成,所以可以极大地提高作为构成上述导热路径一部分的该防尘用基板的作用。但是,在本发明中,除了由蓝宝石来构成防尘用基板以外,也不排除由作为更一般的材料的石英、新式陶瓷(ネオセラム,商品名)等来构成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在所述防尘用基板的端面上,还形成有端面遮光膜使得连接到所述第1遮光膜。
根据该方式,可以期待提高作为所述导热路径的第1遮光膜的作用。此外,如果采用该端面遮光膜与所述安装壳接触那样的结构,则可以使提高其作用的程度更大。另外由此,例如,如果难以实现第1遮光膜和安装壳的接触,但容易实现端面遮光膜和安装壳的接触,则不必强行采用前者的结构,可采用后者那样的结构,所以可以提高设计自由度。
而且,在该方式中,特别在没有形成所述第1遮光膜的所述防尘用基板的表面上,还形成背面遮光膜,使得连接到所述第1遮光膜和所述端面遮光膜。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期待提高作为所述导热路径的第1遮光膜的作用。此外,如果采用该背面遮光膜与所述安装壳接触的结构,则可以使提高其作用的程度更大。
由此,例如,如果难以实现第1遮光膜和安装壳的接触,或所述端面遮光膜和安装壳的接触,但容易实现背面遮光膜和安装壳的接触,则不必强行采用前两者的结构,可采用后者那样的结构,所以可以提高设计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所述第1遮光膜由铝构成。
根据该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第1遮光膜的光反射性能,进一步抑制电光装置的升温。再有,在该情况下,不用说,所述端面遮光膜和背面遮光膜都可由铝构成。
在该方式中,特别是所述第1遮光膜具有在所述光源侧具备由铝构成的层,同时在其相反侧具备由氧化膜构成的层的层积结构。
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从光源看,到达防尘用基板的相反侧的光,通过由第1遮光膜的背面,即与光源侧的面相反侧的面进反射,可以抑制在电光装置内部产生杂散光。以下,对于“第1遮光膜”和“第2遮光膜”也是相同的。
再有,作为“氧化膜”,除了包含后述的氧化铬膜的结构是一优选方式以外,也可以采用包含通过使位于光源侧的铝构成的层氧化所获得的氧化铝(Al2O3)膜的结构。
而且,在该方式中,所述氧化膜可包含氧化铬(Cr2O3)膜。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更有效地获得抑制上述第1遮光膜的背面的无用的光反射的作用效果。
在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所述第2遮光膜由铝构成。
根据该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第2遮光膜的光反射性能,进一步抑制电光装置的升温。
此外,例如在铬构成的遮光膜中,为了确保OD(Optical Density;光密度)值,需要至少120nm~140nm的厚度,而如果第2遮光膜包含铝,则可以使其更薄膜化。具体地说,本方式的第2遮光膜的厚度可以达到95nm左右。即使这样,也可以确保充分的OD值。
而且,通过可进行这样的薄膜化,根据本方式,可最佳地实施对第2遮光膜上形成的取向膜的摩擦(ラビング)处理等。即,第2遮光膜薄的部分、取向膜表面的凹凸变得更平缓,不会产生抛光布的毛头碰不到,所谓“阴影部分”。因此,降低在作为电光学物质一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上产生混乱的可能性,可以显示更高质量的图像。
在该方式中,特别是所述第2遮光膜具有在所述光源侧具备由铝构成的层,同时在其相反侧具备由铬或氧化铬(Cr2O3)构成的层的层积结构。
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通过由第2遮光膜的背面来反射到达电光装置内部的光,可以抑制在电光装置内部产生杂散光。
在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将所述第1遮光膜和所述第2遮光膜的至少一方平面地看形成为格子状。
根据该方式,将第1遮光膜和第2遮光膜的至少一方形成为格子状,即将这些遮光膜的平面观察的面积增大,所以可更有效地利用光反射作用,可以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此外,如果将这些遮光膜形成为格子状,则认为可提高热吸收效果,所以使作为所述导热路径的功能得到强化,具体地说,例如强化从电光装置吸收热的作用。再有,根据本方式,尽管可获得这些作用效果,因为遮光膜的形状为格子状,所以该遮光膜只不过发挥防止图像显示区域中像素间的光混合的最佳作用,而不会导致使图像变暗等本末倒置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还具备介于构成所述电光装置的一对基板之间、将这一对基板相粘结的密封材料;所述第2遮光膜的形状包含沿位于所述光源一侧的基板的周边的封闭曲线形状,同时,所述第1遮光膜的形状是沿所述防尘用基板的周边的封闭曲线形状并且该封闭曲形线状包含包围所述第2遮光膜的形状;所述密封材料,平面地看被形成为由所述第1遮光膜覆盖。
根据该方式,首先,第1遮光膜和第2遮光膜的形状分别包含沿着防尘用基板和基板周边的封闭曲线状。这里,例如,如果防尘用基板和基板为长方形,则“封闭曲线”指形成与它们大致相似的长方形轮廓形状的线段的集合。关键在于,在本方式中,第1遮光膜和第2遮光膜,围绕防尘用基板和基板等的周围,以包含对它们进行镶边的形状来形成。再有,所谓“曲线”不是基板等为长方形、正方形等规则的形状,而是指还包含有不规则的形状的情况等。
而且,特别是在本方式中,构成电光装置的一对基板由密封材料相互粘结,并且,上述那样的第1遮光膜以包围第2遮光膜那样来形成。这里,所谓“以包围那样”,典型地,第1遮光膜的封闭曲线形状和第2遮光膜的封闭曲线形状是大致相似的关系,并且可以假设由前者包围的面积大于由后者包围的面积等情况。由此,在使防尘用基板和电光装置合并的状态下,如果平面地观察它们,则第1遮光膜和第2遮光膜的任意一个都为可识别的状态。换句话说,两者完全重合,没有仅看到第1遮光膜或仅看到第2遮光膜的情况。
除此以外,在本方式中,平面地看,所述密封材料,被形成为由所述第1遮光膜覆盖。即,如果平面观察密封材料和第1遮光膜,则相互重合地形成,而如果只看没有贴付防尘用基板的电光装置,则形成密封材料使得包围第2遮光膜的形状的外周。
根据以上情况,该密封材料包含光固化性树脂,通过将光从该基板的光源侧入射,即使在需要进行其固化处理的情况下,其固化处理用的光也容易到达密封材料而不被第2遮光膜遮挡。于是,根据本方式,首先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实施密封材料的固化处理。
而且,在本方式中,在所述密封材料固化处理结束后,通过将防尘用基板贴付在该电光装置上,来配置第1遮光膜使得遮盖密封材料。即,为了有效地进行密封材料固化处理,将第2遮光膜预先稍小地形成,由此没有遮光膜覆盖的部分、即密封材料的形成区域被第1遮光膜覆盖,所以在整体上可获取遮光膜的面积。关键在于,根据本方式,即使稍小地形成第2遮光膜,最终也可获得基于第1遮光膜和第2遮光膜的协同反射作用,不会在防止电光装置升温作用上产生大的危害。
在该方式中,所述第1遮光膜和所述第2遮光膜,平面地看,形成为相互部分地重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上所述,最终在使防尘用基板和电光装置贴合的状态下,例如第1遮光膜的内缘和第2遮光膜的外缘相互部分地重合。即,如果从光源侧观察,入射光不过度地到达电光装置内部,可以尽力避免在其内部产生杂散光的情况。
再有,在上述中,为了稍稍减小第2遮光膜,已经说明将第1遮光膜稍大地形成使得包围该第2遮光膜,但一般来说,本发明并不需要两遮光膜为这样的关系。
例如,第1遮光膜和第2遮光膜的形状包含与上述同样的封闭曲线形状,但前者不包围后者,通过使后者的形状更大,如后者“包含”前者那样来形成两遮光膜也可以。即,这种情况下,第2遮光膜的形状的大小比第1遮光膜大,如果沿防尘用基板的表面、或垂直于电光装置的基板面的方向来观察,第1遮光膜存在被第2遮光膜完全覆盖的部分,可以出现形成两段反射层那样的形状。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强反射作用,而且可以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仅平面地观察电光装置时,认为透过有密封材料已经成为不可能的状态。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该密封材料仅由热固化性树脂构成,则可以进行该固化处理,没有致命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还具备用于将所述电光装置和所述安装壳间固定维持的扣环;所述扣环构成所述导热路径的一部分。
根据该方式,为了固定维持电光装置和安装壳,对于它们双方,使其至少一部分必然接触的扣环构成所述导热路径的一部分,所以从电光装置至安装壳的热传导,可以说经由多个路径实现的形式。因此,更可靠地进行热的传导、散热,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电光装置中的温度上升。
特别是在该方式中,所述扣环可以由磷青铜构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扣环由导热率比较大的磷青铜构成,可以极大地提高作为构成所述导热路径一部分的该扣环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另一方式中,在所述防尘用基板和所述安装壳之间还具备夹置层;该夹置层构成所述导热路径的一部分。
根据该方式,新增加了具体的导热路径,构成本发明中所谓的“导热路径”,所以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投射型显示装置具备:上述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所述光源、将所述投射光引导到所述电光装置的光学系统以及将从所述电光装置射出的投射光进行投射的投射光学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由于具备上述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通过从电光装置至安装壳的导热路径高效率地进行散热,所以可以有效地抑制被用作光阀的电光装置中的温度上升。因此,可以降低因液晶等电光学物质的热造成的劣化,同时有效地防止电光学物质的整体或局部的温度上升引起的显示图像的劣化,最终可以进行高质量的图像显示。
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这些作用和其他优点将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投射型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3是图2的H-H’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安装壳的第1实施方式的正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安装壳的第1实施方式的侧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安装壳的第1实施方式的背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安装壳的第1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8是图4的D-D’剖面图。
图9是带有图8的标号CR的圆内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对置基板上形成的边缘遮光膜和格子状遮光膜的形状及密封材料形成区域的平面图。
图11是带有图7的标号Q的圆内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11(a)表示扣环部分和防尘用基板全面接触的形态,图11(b)表示部分接触的形态,图11(c)表示不直接接触的形态。
图12是带有图8的标号CR的圆内部分的放大剖面图,与图9不同,是第2实施方式的一种情况。
图13是带有图8的标号CR的圆内部分的放大剖面图,与图12不同,是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种情况。
图14是带有图8的标号CR的圆内部分的放大剖面图,与图9不同,是第3实施方式的一种情况。
图15是带有图8的标号CR的圆内部分的放大剖面图,与图14不同,是第3实施方式的另一种情况。
符号说明
10        TFT阵列基板
20        对置基板
23        格子状遮光膜
50        液晶层
53、54    边缘遮光膜
541                 铝膜
542                 铬膜
100R、100G、100B    光阀
400                 防尘用基板
401、404            围绕遮光膜
402                 端面遮光膜
403                 背面遮光膜
411                 铝膜
421                 铬膜
601                 安装壳
610                 框架部分
620                 扣环部分
1100                液晶投影机
1102                灯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投射型液晶装置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对于本发明的投射型液晶装置的实施方式,以装入在其光学单元中的光学系统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投射型显示装置构筑为多板式彩色投影机,它使用三枚作为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一例的液晶光阀。
在图1中,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多板式彩色投影机一例的液晶投影机1100,准备三个包含在TFT阵列基板上搭载有驱动电路的电光装置的液晶光阀,构成分别作为RGB用的光阀100R、100G和100B使用的投影机。
在液晶投影机1100中,如果从金属卤化物灯等白色光源的灯单元1102发射投射光,则通过三枚反射镜1106和两枚分色镜1108,将该投射光分成对应于RGB三基色的光分量R、G、B,并被分别导入与各色对应的光阀100R、100G和100B。此时,特别将B光通过由入射透镜1122、中继透镜1123和射出透镜1124组成的中继透镜系统1121来引导,以便防止因光路长而产生光损失。而且,由光阀100R、100G和100B分别调制的对应于三基色的光分量,由分色棱镜1112再次合成后,通过投射透镜1114作为彩色图像投射到屏幕1120上。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光阀100R、100G、100B,例如使用将后述的TFT作为开关元件使用的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装置。
在以上说明的结构中,因来自作为强力光源的灯单元1102的投射光而使各光阀100R、100G、100B中的温度上升。
此时,如果温度过度地上升,则构成各光阀100R、100G、100B的液晶劣化,并且因光源光不匀造成的部分液晶面板的加热而出现光点,在透过率上产生不匀。因此,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光阀100R、100G、100B具备后述那样的本发明的防尘用基板,并且被封装在安装壳中,安装在投射型液晶装置1100的机箱内。因此,如后述那样,有效地抑制各光阀100R、100G、100B的温度上升。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在投射型液晶装置1100的机箱(ハウジング)内,在各光阀100R、100G、100B的周边空间,具备由使空气流动的送风风扇、使冷却媒体流动的循环装置等构成的冷却部件。由此,可以进一步高效率地进行从具有后述的散热作用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散热。
电光装置的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和图3来说明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这里,以作为电光装置一例的驱动电路内置型的TFT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装置为例。本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被用作上述液晶投影机1100中的液晶光阀100R、100G、100B。这里,图2是从对置基板一侧看TFT阵列基板以及在其上形成的各种主要结构部件的电光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图2的H-H’剖面图。
在图2和图3中,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中,将TFT阵列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相对配置。在TFT阵列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之间封入液晶层50,并且TFT阵列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通过设置在位于图像显示区域10a周围的密封区域中的密封材料52相互粘接。
密封材料52,为了贴合两基板,例如由紫外线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等构成,在制造工序中涂敷在TFT阵列基板10上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加热等进行固化。此外,在密封材料52中,散布着用于使TFT阵列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的间隔、即基板间隙成为规定值的玻璃纤维或玻璃珠等间隙材料,即,本实施方式的电光装置作为投影机的光阀用,适合于进行以小型放大显示。
与配置有密封材料52的密封区域的内侧并行,将规定图像显示区域10a的边缘区域的遮光性的作为本发明中所谓的第2遮光膜一例的边缘遮光膜53设置在对置基板20一侧。其中,这样的边缘遮光膜53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作为内置遮光膜设置在TFT阵列基板10一侧。
在扩展到图像显示区域周边的区域中,在位于配置有密封材料52的密封区域外侧的周边区域中,沿TFT阵列基板10的一边设置有数据线驱动电路101和外部电路连接端子102,沿相邻于这一边的两边设置有扫描线驱动电路104。而且,在TFT阵列基板10的剩余一边上,设置有用于将在图像显示区域10a两侧设置的扫描线驱动电路104之间连接的多个配线105。如图2所示,在对置基板20的四个角部,配置有具有作为两基板间上下导通端子功能的上下导通材料106。另一方面,在TFT阵列基板10上,在与这些角部相对的区域中设置有上下导通端子。通过这些导通端子,可在TFT阵列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之间获得电导通。
在图3中,在TFT阵列基板10上,在形成有像素开关用的TFT、扫描线、数据线等配线后的像素电极9a上,形成有取向膜。另一方面,在对置基板20上,除了对置电极21以外,在最上层部分形成有取向膜。此外,液晶层50例如由一种或混合有多种向列液晶的液晶构成,在这一对取向膜间,成为规定的取向状态。
再有,在图2和图3所示的TFT阵列基板10上,除了这些数据线驱动电路101、扫描线驱动电路104等以外,还可以形成有对图像信号线上的图像信号进行采样并供给数据线的采样电路、在图像信号之前向多个数据线分别供给规定电压电平的预充电信号的预充电电路、用于检查制造中途、出厂时等的该电光装置的质量、缺陷等的检查电路等。
在这样构成的电光装置的情况下,在其工作时,从图3的上侧照射强烈的投射光。于是,由于对置基板20、液晶层50、TFT阵列基板10等的光吸收产生的热,该电光装置的温度上升。这样的温度上升加快了液晶层50等的劣化,并且使显示图像的质量劣化。
因此,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以下说明的各种方式来高效率地抑制电光装置中的这种温度上升。
具有防止升温作用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4至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
这里,首先参照图4至图8,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壳的基本结构。这里,图4是安装壳的正面图,图5是其侧面图,图6是其背面图,图7是其俯视图,图8是图4的D-D’剖面图。再有,图4至图8分别表示将电光学面板容纳于内部的状态下的安装壳。
如图4至图8所示,安装壳601具备框架部分610和扣环部分620。容纳于安装壳601中的电光学面板500具备图2和图3所示的电光装置、重叠在其表面的防反射板等其他光学元件,而且将弹性连接器(フレキシブルコネクタ)501连接到其外部电路连接端子。再有,也可以将偏振板、相位差板等配备在投射型显示装置的光学系统中,也可以重叠在电光学面板500的表面上。
特别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TFT阵列基板10和对置基板20各自的不相对于置液晶层50的一侧,设置有防尘用基板400(参照图8)。该防尘用基板400被构成为具有规定的厚度。由此,可防止在电光学面板500周围漂浮的尘土、灰尘等直接附着在电光装置的表面。由此,可以有效地消除这些尘土、灰尘等的像被成像在放大投射的图像上的不良情况。通过防尘用基板400具有规定的厚度,由于散焦作用,使光源光的焦点至其附近从该尘土、灰尘等存在的位置,即从防尘用基板400表面离开。
框架部分610,优选地,由遮光性的树脂、金属等构成,使得防止电光学面板的周边区域中的漏光,同时防止从周边区域向图像显示区域内进入杂散光。在第1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该框架部分610由包含铝或镁的材料构成。由此,可提高该框架部分610中的热传导性。框架部分610具有规定容纳电光学面板500的内部空间的本体,而且具有在本体上开口使得露出电光学面板500的图像显示区域的窗口部718。框架部分610在其四角上配有安装孔719使得可以将该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安装在图1所示的投射型显示装置内。
扣环部分620,用于从背面侧固定进入到框架部分610的内部空间的电光学面板500的周边区域,具有与该周边区域相对的平面形状的板状本体。扣环部分620具有窗口部728使得露出电光学面板500的图像显示区域,而且,在正面两侧具有连接部725,该连接部有用于将扣环部分620的本体固定在框架部分610上的小窗口。框架部分610在正面两侧个有与该连接部725具有的小窗口接合的突起部715。再有,为了使突起部715和连接部725的接合尽可能紧密,扣环部分620优选地由弹性大的金属、树脂等构成。而且,特别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该扣环部分620由磷青铜构成。由此,提高扣环部分620中热的传导性。另外,扣环部分620固定维持在电光装置和框架部分610间,所以两者的至少一部分和该扣环部分620例如象上述突起部715和连接部725等那样必然地进行接触。此外,特别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使该扣环部分620与防尘用基板400全面地接触。
如以上那样,将电光学面板500容纳在框架部分610的内部空间中,由连接部715和突起部725的接合,通过将扣环部分620固定在框架部分610上,使其被安装在安装壳601中。
再有,图4至图8所示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情况下,投射光入射的一侧可以是图4所示的“正面侧”、即框架部分610一侧。或者,也可以是图6所示的“背侧”、即扣环部分620一侧。
下面,参照图9来说明如上构成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特别涉及防止升温作用的结构。这里,图9是带有图8所示的标号CR的圆内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在图9的放大图中,分别示出了对置基板20、该对置基板20一侧的防尘用基板400、对置基板20上形成的边缘遮光膜53、防尘用基板400上形成的作为本发明的第1遮光膜一例的围绕遮光膜401、以及如上所述的安装壳601的局部。这里,对置基板20和安装壳601的结构及主要作用如上所述。
这里特别描述防尘用基板400、边缘遮光膜53和围绕遮光膜401。首先,第1实施方式的防尘用基板400由蓝宝石构成。由此,在该防尘用基板400中,具有比较大的导热率。再有,在该防尘用基板400和对置基板20之间,存在作为粘结剂的高分子树脂材料B。两者由该高分子树脂材料B粘结。
边缘遮光膜53如上述那样与密封区域的内侧并行,被设置为具有大致四边形状,使得规定图像显示区域10a的边缘区域,但特别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该边缘遮光膜53由铝构成。由此,首先因为即使该边缘遮光膜53比较薄,也可以确保OD值,所以与以往相比,其薄膜化是可能的。更具体地说,相对于120nm~140nm左右的以往的铬等构成的遮光膜,第1实施方式的边缘遮光膜53的厚度可达到约95nm左右。
这样的话,根据第1实施方式,可以最佳地实施对于对置电极21上的取向膜22的摩擦处理。即,以边缘遮光膜53变薄程度、取向膜表面的凹凸变得更平缓,从而不会产生抛光布的毛头碰不到的所谓“阴影部分”。因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降低在液晶层50中的液晶部分的取向状态上产生混乱的可能性,可以显示更高质量的图像。
此外,如图2所示,形成该边缘遮光膜53,使得与形成于图像显示区域10a内的格子状遮光膜23连接。即,如果平面地观察这些边缘遮光膜53和格子状遮光膜23的整体,大致具有图10所示的结构。再有,在图10中,被边缘遮光膜53划分的内部,对应于图像显示区域10a,被格子状遮光膜23划分的各部分对应于各像素。
另一方面,返回到图9,如果在防尘用基板400上、并且沿其周围平面观察围绕遮光膜401,则其具有大致四边形状地形成。而且,特别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该围绕遮光膜401由铝构成。
此外,如图10所示,平面地观察所述边缘遮光膜53和围绕遮光膜401的配置关系,围绕遮光膜401被形成为包围边缘遮光膜53。再有,在图10中,边缘遮光膜53和格子状遮光膜23,用涂黑的部分来表示,围绕遮光膜401被表示为用大四边形的虚线和边缘遮光膜53内部所示的小四边形的虚线包围的区域中形成的部分。无论如何,边缘遮光膜53和围绕遮光膜401,都围绕防尘用基板400和对置基板20的周围,以包含取得其边缘的形状来形成。另一方面,在第1实施方式中,平面地观察,所述密封材料52被形成得与围绕遮光膜401的形状大致一致来形成。即,如果仅平面地观察没有贴付防尘用基板400的电光装置,则形成密封材料52使得覆盖边缘遮光膜53形状的外周(参照图10中的带有标号52R的斜线区域(密封材料形成区域))。
由此,密封材料52包含光固化树脂,通过将光从对置基板20的光源侧进行入射、即通过比如在图10中将光面向纸面进行入射,即使在需要进行其固化处理的情况下,其固化处理使用的光也容易到达密封材料52而不被边缘遮光膜53遮挡。这样,根据第1实施方式,首先可以没有任何障碍地实施密封材料52的固化处理。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还在所述密封材料固化处理结束后,通过贴付防尘用基板400,采用配置围绕遮光膜401使得遮盖密封材料的形式。即,为了有效地进行密封材料固化处理,使边缘遮光膜53预先稍小地形成,由此没有遮光膜覆盖的部分(即密封材料的形成区域52R)被围绕遮光膜401覆盖,所以在整体上可获取遮光膜的面积。根据第1实施方式,即使稍小地形成边缘遮光膜53,最终也可获得基于围绕遮光膜401和边缘遮光膜53的协同反射作用,不会在防止电光装置升温作用上产生危害。
此外,从图10可知,平面地观察,第1实施方式中的边缘遮光膜53和围绕遮光膜401以前者的外边缘部分地重叠在后者的内边缘上那样来形成。因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入射光不过多地进至电光装置内部,可以抑制在该内部产生杂散光。
在这样构成的第1实施方式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中,具有以下的防止电光学面板500的升温作用及其效果。首先,由于设置有防尘用基板400,设置有边缘遮光膜53和围绕遮光膜401,所以具有基于这些主要部件的防止升温的作用效果。即,首先,在图9中,如果入射光L面向电光学面板500进行入射,则电光装置产生一定程度的温度上升。但是,防尘用基板400如上述那样由导热率比较大的蓝宝石构成,所以该防尘用基板400发挥以下作用:高效率地吸收通过夹置在对置基板20和防尘用基板400间的所述高分子树脂材料B传递的热。即,防尘用基板400对于电光装置具有作为散热片的作用。这样,通过防尘用基板400发挥直接吸收积蓄在电光装置内部的热的作用,从而相应地防止其升温。
此外,边缘遮光膜53和围绕遮光膜401,发挥反射入射光L的作用。由此,可以抑制因入射光L过度地入射到电光学面板500内而将其变换成热的作用。尤其在第1实施方式中,两遮光膜53和401由光反射率为80%以上的铝构成,可非常有效地发挥这种作用。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形成格子状遮光膜23来连接到边缘遮光膜53(参照图10),所以其平面观察的面积相对增大,更有效地发挥光反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再有,即使在这样增大面积时,第1实施方式的格子状遮光膜23只不过发挥防止图像显示区域10a中的像素间的光混合的最佳作用,而不会导致使图像变暗等本末倒置的情况。如以上那样,通过边缘遮光膜53和围绕遮光膜401使入射光L不过度地入射到电光学面板500内,从而防止其升温。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除了这些各部件单独的防止升温作用以外,还具有以下作用效果。即,如图9所示,从电光学面板500产生的热,通过边缘遮光膜53、对置基板20、围绕遮光膜401、防尘用基板400和安装壳601等导热路径,向外部散热。此时,边缘遮光膜53和围绕遮光膜401、防尘用基板400及安装壳601分别由铝、蓝宝石和包含铝或镁的材料构成,导热率都比较大,所以来自电光装置的热的吸收和安装壳601中的向外部的散热都高效率地进行。其中,铝、蓝宝石和镁的导热率分别为约221.9[W/m·k]、约42[W/m·k]和约62~72[W/m·k],可知都呈现比较大的值。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上述导热路径的各一部分的各部件,可以不停滞地进行热的中继、传递,在抑制电光装置的升温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与其相比,例如,以往在构成防尘用基板的石英中,导热率为约1.35[W/m·k],新式陶瓷为约1.8[W/m·k],此外,以往构成安装壳601的PPS中,导热率为约0.42[W/m·k]等,都呈现比较小的值。因此,可知在基于它们的导热作用、或防止电光学面板500的升温作用上有一定的限制,与第1实施方式极大不同。
此外,特别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上述围绕遮光膜401的端面401a以接触安装壳601的内面那样来配置。由此,直接接受光入射的防尘用基板400上的围绕遮光膜401和各部件中具有最大热容量的安装壳601接触,所以更有效地发挥上述导热作用,可以期待有效发挥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作用的效果。再有,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防尘用基板400和安装壳601也相互接触,由此,也可有效地发挥导热作用或防止电光装置的升温作用。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安装壳601的一部分,设置有用于固定维持框架部610和电光装置的扣环部620,同时该扣环部620由磷青铜构成,而且该扣环部620和框架部610及电光学面板500具有如突起部715和连接部725等部位那样必然接触部位。另外,特别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参照图8说明的那样,该扣环部620被设为与防尘用基板400全面地接触。因此,除了上述假设的具体导热路径以外,该扣环部620还构成另一具体的导热路径的一部分。由此,从电光学面板500至安装壳601的热传导可以说成为经由多个路径实现的形式。
因此,可以更可靠地进行散热,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电光学面板500中温度上升。
进而,如上所述,在第1实施方式中,扣环部620和防尘用基板400被设置为进行全面接触的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如作为具有图7中标号Q所示的圆内部分的放大图的图11(a)~图11(c)所示,关于扣环部620和防尘用基板400间的接触方式,可选择各种方式。首先,如上所述,图11(a)是扣环部分620和防尘用基板400间全面接触的方式。根据该方式,两者间的热传递非常顺利地进行,所以该部分作为导热路径可获得非常有效的功能。其次,在图11(b)中,在扣环部分620中的对置于防尘用基板400的面上,设置弯曲部620a,形成仅该面的一部分与防尘用基板400的面接触的方式。即使是这样的情况,该接触的一部分也作为导热路径可获得非常有效的功能。特别是在这样的方式中,通过这一部分压紧防尘用基板400,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基于扣环部分620的防尘用基板400和电光学面板500间的固定作用(参照图中箭头)。这是由于弯曲部620a可发挥弹性作用。而且,根据情况,如图11(c)所示,不设置在扣环部分620和防尘用基板400间进行接触的部分,在其间隙内填充适当的树脂材料621的方式也可以。即使是这样的方式,通过树脂材料621,形成扣环部分620和防尘用基板400间的导热路径。换句话说,在所述间隙内不一定必须填充树脂材料621。无论如何,在扣环部分620和防尘用基板400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可获得以下优点:可以更顺利地实现使构成电光装置的一对基板间的单元间隙必须固定保持的要求。
如以上那样,在本发明中,对于扣环部分620和防尘用基板400间的接触方式采取各种方式,但从提高作为导热路径的功能的观点来看,优选地,为图11(a),以下按图11(b)和图11(c)的顺序较好(再有,不用说,可以假设接触部分的面积是图11(a)和图11(b)之间的面积,或是图11(b)和图11(c)之间的面积等)。但是,从上述固定单元间隙(セルギヤツプ)的要求等观点来看,在图11(a)中,最难以实现该要求。是否采用图11(a)至图11(c)的哪一种方式,在斟酌了各种情况后,可适当地确定。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图10所示的格子状遮光膜23可以视为进一步强化作为导热路径功能的遮光膜。即,在达到形成有该格子状遮光膜23的部分的地方进行吸收来自对置基板20的热,所以更有效地进行热的吸收。而且,如上所述,被这样吸收的热经由围绕遮光膜401、安装壳601向外部散热。
这样,在第1实施方式中,不仅可获得基于防尘用基板400、边缘遮光膜53和围绕遮光膜401各部件自身存在的单独的防止电光学面板500的升温作用,而且将它们复合地关联,并且通过所述各部件形成导热路径,可以获得超过简单组合的作用效果的防止电光学面板500升温的效果。
再有,在上述中,可假设多个具体的导热路径,如以所谓的边缘遮光膜53、防尘用基板400、围绕遮光膜401及安装壳601的基本路径为首,通过扣环部620至安装壳601的路径、或以连接到边缘遮光膜53的格子状遮光膜23作为起点至安装壳601的路径等,本发明中所谓的“导热路径”是包含所有这些路径的概念。
有防止升温作用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2和图13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这里,图12和图13与图9一样,是图8中所示标号CR的圆内部分的放大剖面图,而图9是表示有关围绕遮光膜401的若干不同方式的图。再有,在第2实施方式中,电光装置和安装壳601等的结构和基本的作用效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以下适当省略或简化有关重复点的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仅以特征部分为主来进行说明。
在图12中,在防尘用基板400的端面上,形成有端面遮光膜402,以连接到围绕遮光膜401。该端面遮光膜402例如与围绕遮光膜401一样,可由铝构成。由此,如图12所示,在将围绕遮光膜401和端面遮光膜402作为整体观察时,与图9相比可知,与安装壳601的接触面积增大了该端面遮光膜402的面积部分。因此,可更顺利地进行从前者向后者的热传递,所述导热路径的功能被进一步强化。
另外,在图13中,从图12进一步发展,在没有形成围绕遮光膜401的防尘用基板400的表面400b(图中下面)上,形成有背面遮光膜403,以接触到围绕遮光膜401和端面遮光膜402。关于该背面遮光膜403,例如与围绕遮光膜401一样,可由铝构成。由此,在将围绕遮光膜401、端面遮光膜402和背面遮光膜403作为整体观察时,与图9相比可知,与安装壳601的接触面积增大了端面遮光膜402和背面遮光膜403的面积部分,与图12相比可知,与安装壳601的接触面积增大了背面遮光膜403的面积部分。因此,可更顺利地进行从前者向后者的热传递,所述导热路径的功能被进一步强化。
有防止升温作用的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的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4和图1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这里,图14和图15与图9一样,是图8中所示标号CR的圆内部分的放大剖面图,而图9是表示有关围绕遮光膜401边缘遮光膜的若干不同方式的图。再有,在第3实施方式中,电光装置和安装壳601等的结构和基本的作用效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以下适当省略或简化有关重复点的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中仅以特征部分为主来进行说明。
在图14中,围绕遮光膜404具有铝膜411和Cr2O3膜421的层积结构。这里,将铝膜411设置为光源侧,即光入射侧的层,将Cr2O3膜421设置为其相反侧的层。由此,例如如图14所示,通过由形成于对置基板20上的边缘遮光膜53反射倾斜入射的入射光L1,在从光源观察倾斜入射的入射光L1到达防尘用基板400的相反侧的情况下,该入射光L1被围绕遮光膜404的背面(即,与光源侧的面相反侧的面。以下,“围绕遮光膜401”和“边缘遮光膜53”也是同样)、即Cr2O3膜421吸收。在这一点上,在围绕遮光膜404仅由铝构成时,进行图14中虚线所示的反射,所以与产生电光装置内部的杂散光有所不同。即,根据图14所示的结构,可以抑制杂散光的产生,可显示更高质量的图像。再有,上述中,虽然描述了使用Cr2O3膜的形式,但也可以形成包含氧化铝(Al2O3)膜的结构来取代之。
另一方面,在图15中,除了包括具有上述层积结构的围绕遮光膜404以外,边缘遮光膜54具有铝膜541和铬膜542的层积结构。这里,将铝膜541设置为光源侧的层,即作为光入射侧的层,将铬膜542设置为其相反侧的层。由此,可知具有与上述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即,例如,通过将到达电光装置内部的光由边缘遮光膜54的背面、即铬膜542反射,可以抑制产生电光装置内部的杂散光。也可以使用氧化铬(Cr2O3)来取代铬膜542。再有,除了使边缘遮光膜54形成为上述的层积结构以外,不用说,图2和图10所示的格子状遮光膜23也可以设为层积结构。
如以上那样,根据第3实施方式,通过入射光L进行内部散射,不发生杂散光,所以可显示更高质量的图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和从整个说明书中读取的发明精神或不违反其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变更,伴随这种变更的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将投射光从光源入射到图像显示区域的液晶装置;
被设置在所述液晶装置中光入射面或光射出面的至少一方的防尘用基板;
形成在该防尘用基板上的第1遮光膜;
形成在构成所述液晶装置的一对基板中的位于所述光源一侧的基板和另一基板的至少一方的第2遮光膜;以及
保持所述液晶装置中位于所述图像显示区域周边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并容纳该液晶装置和所述防尘用基板的安装壳;
其中,所述第2遮光膜、所述第1遮光膜、所述防尘用基板和所述安装壳构成导热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遮光膜、所述第1遮光膜、所述防尘用基板和所述安装壳中的至少两个,相互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遮光膜和所述安装壳相互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用基板和所述安装壳相互接触,同时所述第1遮光膜和所述第2遮光膜的至少任何一方与所述安装壳相互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由包含镁或铝的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用基板由蓝宝石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尘用基板的端面,还形成有端面遮光膜使得连接到所述第1遮光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没有形成所述第1遮光膜的所述防尘用基板的表面,还形成有里面遮光膜使得连接到所述第1遮光膜和所述端面遮光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遮光膜由铝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遮光膜,具有在所述光源一侧具备由铝构成的层、同时在其相反一侧具备由氧化膜构成的层的层积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膜包含氧化铬(Cr2O3)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遮光膜由铝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遮光膜,具有在所述光源一侧具备由铝构成的层、同时在其相反一侧具备由铬或氧化铬(Cr2O3)构成的层的层积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遮光膜和所述第2遮光膜的至少一方,平面地看被形成为格子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介于构成所述液晶装置的一对基板之间、将这一对基板相粘结的密封材料;
所述第2遮光膜的形状包含沿位于所述光源一侧的基板的周边的封闭曲线形状,同时,所述第1遮光膜的形状是沿所述防尘用基板的周边的封闭曲线形状并且该封闭曲形线状包含包围所述第2遮光膜的形状;
所述密封材料,平面地看被形成为由所述第1遮光膜覆盖。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遮光膜和所述第2遮光膜,平面地看被形成为相互部分地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将所述液晶装置和所述安装壳间固定维持的扣环;
所述扣环构成所述导热路径的一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由磷青铜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尘用基板和所述安装壳之间还包括夹置层;
该夹置层构成所述导热路径的一部分。
20.一种投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具备:
将投射光从光源入射到图像显示区域的液晶装置;
被设置在所述液晶装置的光入射面或光射出面的至少一方的防尘用基板;
形成在该防尘用基板上的第1遮光膜;
形成在构成所述液晶装置的一对基板中的位于所述光源侧的基板和另一基板的至少一方的第2遮光膜;以及
保持所述液晶装置中位于所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周边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并容纳该液晶装置和所述防尘用基板的安装壳;
其中,所述第2遮光膜、所述第1遮光膜、所述防尘用基板和所述安装壳构成导热路径;
所述光源;
将所述投射光导入所述液晶装置的光学系统;以及
对从所述液晶装置射出的投射光进行投射的投射光学系统。
21.一种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具备:
将投射光从光源入射到图像显示区域的液晶装置;
被设置在所述液晶装置中光入射面或光射出面的至少一方的防尘用基板;
形成在该防尘用基板上的第1遮光膜;
形成在构成所述液晶装置的一对基板中的位于所述光源一侧的基板和另一基板的至少一方的第2遮光膜;以及
保持所述液晶装置中位于所述图像显示区域周边的周边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并容纳该液晶装置和所述防尘用基板的安装壳;
其中,在所述防尘用基板的端面,进一步形成端面遮光膜以连接到所述第1遮光膜以及背面遮光膜以连接到所述端面遮光膜,并且,所述第1遮光膜形成为比上述背面遮光膜在朝着所述图像显示区域的方向上更长;
所述第2遮光膜、所述第1遮光膜、所述端面遮光膜、所述背面遮光膜、所述防尘用基板和所述安装壳构成导热路径。
CNB031482929A 2002-07-03 2003-07-02 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和投射型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87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95212A JP2004037874A (ja) 2002-07-03 2002-07-03 実装ケース入り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195212/2002 2002-07-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70936A CN1470936A (zh) 2004-01-28
CN1308751C true CN1308751C (zh) 2007-04-04

Family

ID=304370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829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8751C (zh) 2002-07-03 2003-07-02 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和投射型显示装置
CNU032667167U Expired - Lifetime CN2758822Y (zh) 2002-07-03 2003-07-03 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和投射型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032667167U Expired - Lifetime CN2758822Y (zh) 2002-07-03 2003-07-03 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和投射型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06774B2 (zh)
JP (1) JP2004037874A (zh)
KR (1) KR100525865B1 (zh)
CN (2) CN1308751C (zh)
TW (1) TW5895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1987B2 (ja) * 2003-03-27 2005-11-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実装ケース入り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並びに実装ケース
CN100388072C (zh) * 2006-03-02 2008-05-1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
WO2007132574A1 (ja) * 2006-05-12 2007-11-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4862799B2 (ja) * 2006-12-11 2012-0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防塵ガラ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光学装置、投射型映像装置
JP5040389B2 (ja) * 2007-03-23 2012-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透明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光学装置、透明基板の製造方法
JP4983327B2 (ja) * 2007-03-23 2012-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透明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光学装置
JP5375628B2 (ja) * 2010-01-22 2013-12-2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31122B2 (ja) * 2010-01-25 2015-06-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533001B2 (ja) * 2010-02-16 2014-06-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672718B2 (ja) * 2010-03-01 2015-02-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621283B2 (ja) 2010-03-12 2014-1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1221359A (ja) * 2010-04-12 2011-11-04 Sony Corp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投影装置
TW201229647A (en) 2011-01-10 2012-07-16 Young Optics Inc Light valve module and projec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6120660B2 (ja) 2013-04-25 2017-04-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8861A (en) * 1995-01-31 1997-07-15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having a germanium oxide light shielding layer containing additive material or laminated with SiO2
JPH10160917A (ja) * 1996-11-28 1998-06-19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258375A (zh) * 1998-02-13 2000-06-28 东芝株式会社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290866A (zh) * 1999-09-30 2001-04-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200C (zh) * 1994-11-14 2001-11-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具有均匀厚度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3964A (ja) * 1996-08-30 1998-05-15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H10232629A (ja) * 1997-02-20 1998-09-02 Sony Corp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3799829B2 (ja) * 1997-09-11 2006-07-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0089364A (ja) * 1998-09-09 2000-03-31 Seiko Epson Corp 光変調装置およびこの光変調装置を利用し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3744289B2 (ja) * 1999-11-26 2006-0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3956630B2 (ja) * 2000-03-13 2007-08-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EP1341028A4 (en) * 2000-12-08 2006-05-10 Son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DE10125673A1 (de) * 2001-05-25 2002-12-05 Aeg Ges Moderne Inf Sys Mbh LCD-Zel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00C (zh) * 1994-11-14 2001-11-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具有均匀厚度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
US5648861A (en) * 1995-01-31 1997-07-15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having a germanium oxide light shielding layer containing additive material or laminated with SiO2
JPH10160917A (ja) * 1996-11-28 1998-06-19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258375A (zh) * 1998-02-13 2000-06-28 东芝株式会社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290866A (zh) * 1999-09-30 2001-04-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1241A (en) 2004-01-16
US20040036979A1 (en) 2004-02-26
US6906774B2 (en) 2005-06-14
CN1470936A (zh) 2004-01-28
JP2004037874A (ja) 2004-02-05
KR100525865B1 (ko) 2005-11-02
KR20040004129A (ko) 2004-01-13
CN2758822Y (zh) 2006-02-15
TW589595B (en) 2004-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6088C (zh) 电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投影式显示装置
CN1308751C (zh) 装入安装壳的液晶装置和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196327C (zh) 电光装置,电子机器以及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303472C (zh) 光学装置和具有该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CN1295550C (zh) 显示面板的叠层体、外壳、模块及其冷却方法
CN1146746C (zh) 显示屏和投影式显示装置
CN1214281C (zh) 液晶装置用的基板、液晶装置和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087437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83403C (zh) 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CN1198166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267774C (zh) 光调制装置、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232862C (zh) 带封装壳体电光装置、投射显示装置、封装壳体及制造方法
CN1201186C (zh) 液晶显示设备和液晶投影设备
CN1243577A (zh) 照明光学系统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US8144303B2 (en) Liquid crystal apparatus,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658064A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673805A (zh) 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01029948A (zh) 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投影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751267A (zh) 光学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投影机
CN1296755C (zh) 置于安装壳内的电光装置以及投射型显示装置
CN1573516A (zh) 固定板、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301439C (zh) 装入安装壳的电光装置与投射型显示装置以及安装壳
CN1892411A (zh) 投影机
CN1154004C (zh) 光调制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投影型显示装置
JP2004062197A (ja) 実装ケース入り電気光学装置及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