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306118C - 位置精确的车道连接之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位置精确的车道连接之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306118C
CN1306118C CNB03821721XA CN03821721A CN1306118C CN 1306118 C CN1306118 C CN 1306118C CN B03821721X A CNB03821721X A CN B03821721XA CN 03821721 A CN03821721 A CN 03821721A CN 1306118 C CN1306118 C CN 13061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beam
suspension type
type parts
prestressed
prestressed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217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1996A (zh
Inventor
迪特尔·赖歇尔
拉尔夫·魏德霍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aglev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 Boge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Boge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 Boge Construc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81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1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61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61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 E01B25/30Tracks for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vehicles
    • E01B25/305Rails or supporting constru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ailway Track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造位置准确地连接轨道车辆车道的方法,特别是磁悬浮轨道,在一个横梁(1)和至少一个直接或凭藉托架(2)固定在横梁(1)上基本穿行并且沿横梁(1)纵向经过的悬挂式部件(40)之间引导车辆,该悬挂式部件(40)具有导向元件和/或驱动元件,其中,悬挂式部件(40)或托架(2)与一个水平扭转和/或垂直扭转的预应力元件(11~18)固定在横梁(1)上。本发明还描述了一个相应的车道。

Description

位置精确的车道连接之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位置精确的车道连接之制造方法,特别是磁悬浮轨道,在一个横梁和至少一个直接或凭藉托架固定在横梁上基本穿行并且沿横梁纵向经过的悬挂式部件之间引导车辆,该悬挂式部件具有导向元件和/或驱动元件。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个相应的车道。
背景技术
德国专利文献DE4115936A1公开了一种用于磁悬车辆车道的横梁,称之为功能模件的悬挂式部件,全面对于车道横梁校准,并且难免符合预应力和铸模,固定在此横梁上,或者固定在与混凝土横梁紧密结合的悬挂式部件上,或者凭藉预应力钢筋,固紧在车道横梁上,预应力钢筋按横截方向纵向延伸,并且可以通过车道横梁上盖板固紧。预应力钢筋在这方面可以适合于固紧两个彼此并行,而且相应地配置在横梁盖板一端的功能模件。
这方面的缺点是预应力钢筋终端很难接触,该终端突入功能模件内,而且由于位置狭窄,很难进行机械拉紧之施工操作。另外,当车道交通繁忙时,由于尚有足够的预应力存在,几乎不可能进行检验,因为预应力钢筋的固定情况几乎不能洞察。
本发明的任务就是提供一个车道及其制造方法,使悬挂式部件能简单地固定在车道横梁上,并能进行监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车道制造方法如下:在一个横梁和至少一个直接或凭籍托架固定在横梁上穿行并且沿着横梁纵向经过的悬挂式部件之间引导车辆,悬挂式部件具有导向元件和驱动元件,悬挂式部件或托架借助一个扭转的、也就是形成曲率的预应力元件固定在横梁上,预应力元件的终端被导入横梁可便利地接触的范围内。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把一个悬挂式部件直接或凭藉托架固定在一个横梁上,悬挂式部件的走向是沿着横梁纵向进行的,悬挂式部件具有导向元件和/或驱动元件,导向元件主要的应该是侧导轨和滑动板,磁驱动装置的定子就是驱动元件。根据本发明,悬挂式部件是直接或间接地凭藉托架与一个水平扭转的和/或垂直扭转的预应力元件固定在横梁上。
通过水平扭转和垂直扭转的预应力元件可以把预应力元件引导入一个横梁范围内;在这个横梁范围内可以很简单地进行安装,此外,这个范围可以设置得,通过简单的目视检查就可以对它进行检验,因此就能确定,是否可能还有足够的预应力。而且用施加预应力装置安装,在这种地方与悬挂式部件或托架之内的范围相比较,大大地简化了。
悬挂式部件和托架不必特别为预应力留有空间,使其自身的功能受到约束,基本上横向朝着横梁纵轴,并且大多数情况处于横梁上翼缘范围内的预应力元件,把托架和悬挂式部件拉紧得特别可靠,这种情况,当每个预应力元件用于只固定一个托架或者一个悬挂式部件时,特别是这样的,预应力元件的预应力单独导入一个托架或一个悬挂式部件内完全受这个范围支配。如果预应力松弛或失灵,则仅仅涉及一个托架或悬挂式部件,而不像传统的建筑方式那样涉及两个彼此对立的托架/悬挂式部件。如果一个托架受多个预应力元件拉紧,则当这些预应力至少在一个平面内基本对称地彼此相对扭转时很有利,因此预应力引导作用再次受到有利的影响。
因为安装迅速,操作可靠,如果预应力元件受张力楔拉紧,就显示出特别有利,特别是如果预应力元件由绞合线或单绞合线或复合绞合线构成,则受张力楔张拉,是一种很迅速可靠的安装方式。在这方面可以使用传统的张力楔和施加预应力装置。
有利的方式是把预应力元件固紧在与悬挂式部件反向的预应力元件终端,这样就可以按特别简单的方式配置施加预应力装置,在托架范围或悬挂式部件范围内只需要简单地拉紧预应力元件。基本的拉紧过程和拉紧的预应力元件的固定,在易于接触的横梁范围中进行。
在一些应用场合中,如果预应力元件固紧在朝向悬挂式部件的终端,也就可能是有利的,这一点,当托架首先固紧在横梁上,接着把悬挂式部件安装到托架上时,就特别是这样的情况。
预应力元件的固定轴承在这个时候处于与悬挂式部件或托架反向的预应力元件终端,预应力元件在建立横梁时就牢固地固定在横梁中,对于预应力元件以后需要调换时,如果预应力元件以及其固定轴承终止在横梁的接触点上并且能够由这个接触点出发进行调换的话,也具有优点。
本发明的轨道车辆车道,特别是磁悬浮轨道,具有一个横梁和至少一个或凭藉托架固定在横梁上的悬挂式部件,悬挂式部件用于引导车辆;所以在悬挂式部件上沿着其纵截方向配置有导向元件和/或驱动元件,根据本发明,悬挂式部件或托架与一个水平扭转和/或垂直扭转的预应力元件固定在横梁上。
通过预应力元件的扭转,预应力元件至少有一个终端处于一个可以很简便地固紧预应力元件并且以后可以进行检验的范围中。按照技术水平,在横梁上把两个彼此对立的托架或悬挂式部件与一个预应力元件连接,通过预应力元件的扭转,一个预应力元件只配置给一个托架或一个悬挂式部件,当预应力元件的一个终端使托架或悬挂式元件固定在横梁上时,预应力元件的另一个终端在预应力元件允许的曲率范围内,安置到一个能够很好接触预应力元件的横梁范围中。
如果横梁是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那就特别有利。在混凝土预制构件中设置预应力元件,可以通过在横梁浇铸时置入的包壳管来进行。预应力元件的一端可以有选择地在浇铸时固定在混凝土预制构件中,并且从混凝土预制构件中出来以便以后固紧托架或悬挂式部件。
预应力元件最好是预应力钢丝、预应力钢筋,或预应力绞合线,特别是预应力绞合线很有效地适用于作为本发明的预应力元件,预应力绞合线可以相当无问题地使之弯曲,并且水平扭转地和/或垂直扭转地安置到横梁中。预应力绞合线可以作为单绞合线或复合绞合线使用,一根单绞合线一般有七根钢丝,有多根单绞合线的钢丝束称之为复合绞合线,在个别应用场合,最好使用多根单绞合线,以便达到应力均匀,并且当预应力元件发生故障时,通过剩余的预应力元件以保证托架或悬挂式部件的应急承载能力。
如果预应力元件在对悬挂式部件反向的终端有一个预应力锚栓,就可以把预应力元件固紧在横梁的一个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对施加预应力装置留有足够的位置;而且在托架上或在悬挂式部件上配置有固定锚栓。
本发明的另一个应用实施例就是在对悬挂式部件相向的终端设置预应力元件,以便能够装配一个预应力锚栓。在这种情况下,托架或悬挂式部件的应力作用,在托架上或在悬挂式部件上自动进行。如果使用一个公开的托架,以便能够在此装配施加预应力装置,这种情况就特别适宜,在应力作用之后才有效地把悬挂式部件安装到托架上。
最好是预应力锚栓由张力楔构成。张力楔连同一个锥形机件共同作用,并且特别在施加有预应力的情况下夹紧预应力绞合线。
如果预应力元件终止在面向悬挂式部件的横梁外边,那未从横梁外边出发就能很简单地固定预应力元件,并且在必要时给预应力元件施加预应力,另外,还很容易检验预应力元件,因为常常只要一看就能判定,是否预应力元件施加有预应力还是消失了应力。
在一个特别的结构设计中,预应力元件终止在横梁的一个间隙中,此处可以简明地设计预应力元件。最好是从间隙侧面来施加预应力,预应力元件终端在此处防止了腐蚀和损害。
为了面对横梁更好地固定预应力元件,有效地配置了一个壁柱,预应力元件就在这个壁柱上终止。
在个别的应用场合,如果预应力元件用纤维增强型塑料制造的话,则具有优点。因此,本发明的预应力元件曲率能够很容易地实现。
为了能够从悬挂式部件或托架的侧面出发给预应力元件施加预应力,如果悬挂式部件,特别是侧导元件有孔口的话,就很有利。
通过这个孔口可以把施加预应力装置装配在预应力元件上。如果从预应力元件另一终端侧面出发施加预应力,这种孔口也是有利的。这样就特别容易通过侧导元件的孔口来引导并在必要时调换预应力元件。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有说明。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带有托架的横梁俯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带有悬挂式部件的横梁俯视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带有托架的横梁的另一个俯视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托架2范围内横梁1截面的顶视图,横梁1一般比此处所绘的长得多,而且按照正常距离在每个侧面上有许多托架2,托架2一般是彼此相对配置的。
在托架2配置有悬挂式部件(图中未绘出)。为沿着横梁1行驶的车辆在此悬挂式部件上安装了导向元件和驱动元件。悬挂式部件拧紧在托架2的顶板3上。顶板3通过转臂4固定在底板5上,在对顶板3反向的底板5侧面上装配有档块6,通过挡块6把来自悬挂式部件和托架2的推力引向横梁1。这种挡块就是以铸模方式固定横梁1中的托架2。
此处所介绍的托架2是用轧制型材制造的,这里有两个Z形轧制的型材在底板5范围内互相焊接。Z型材形成底板范围的壁厚度比顶板3范围所形成的壁厚度较大。由于这种较大的壁厚度,在轧制之后铣切挡块6,因此造型就优越。另外可以把挡块6焊接到Z型材上。但是这样对于切削制造挡块6并不是很理想的,因为制造费用较大,当然导力性会比较好。
根据所介绍的托架2结构,底板5和顶板3相应地突向转臂4的对立面,在两个顶板3之间出现间隙,以至于把托架2固定横梁1上,留有足够的位置,便于接触预应力元件。把托架2固定在横梁1上之后,就把悬挂式部件安装到托架2上,在安装上是非常便利的。
为了把托架2紧密地固定在横梁1上,并且为了避免在托架和横梁1混凝土之间以及在混凝土中出现裂缝,把托架2与预应力元件11-18固紧在横梁1上,每个托架2通过四个预应力元件固定在横梁1上,那些预应力元件11-18由单绞合线构成。单绞合线的优点是,可组成多根绞合线,当一根绞合线发生故障时,其它绞合线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承受承载能力。另外,托架2横截面中的配置在静力学上更恰当,使得预应力比在中心应力方面要少。
每个预应力元件11-18具有一个固定轴承21-28,预应力元件11-18连同它的固定轴承固定在横梁1混凝土中。在预应力元件11-18另一个终端相应地配置有楔缝套筒31-38。
通过楔缝套筒31-38给相应的预应力元件11-18施加预应力,并且在其应力中通过楔键来固定。据此把托架2对着横梁1压紧。
对传统方式而言,是将两个相对的托架2以用同一预应力元件固定,而以本发明的办法则是将每个预应力元件11-18侧面扭转。这就意味着,固定轴承21-28与楔缝套筒31-38不连成一排,因此可将相对的托架2分别用相应分离的预应力元件11-18固定。此时,预应力元件11-18至少是局部弓形配置的。弓形半径不超过预应力元件11-18允许的曲率。在应用绞合线时这个允许的半径一般比在应用预应力钢筋或预应力和钢丝时要大。预应力元件11-18侧面扭转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明显地容易接触固定轴承21-28和楔缝套筒31-38。此外,提高了安全性,因为一个预应力元件11-18不同时支持两个托架2,因而当预应力元件11-18有一个失灵时,只会有一个托架2受影响。
预应力元件11-18通过托架2底板5中孔口并且通过楔缝套筒31-38从托架2中突出。预应力元件11-18突出部分被施加预应力装置夹住并扭转,当预定的应变程度达到之后,预应力元件11-18就固定在这个位置,预应力也就长久保持了,然后就可以去除施加预应力装置。
图2表示横梁1横截面,这里表示的仅为横梁上侧,横梁1由转臂7和一个上翼缘8构成。预应力元件11-18基本上在上翼缘8中运行,在上翼缘的外缘固定着托架2。预应力元件11-18也是在这个平面内局部弓形扭转,通过预应力元件11-18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扭转,得以保证预应力元件11-18能够彼此从旁经过,虽然实际的固紧位置彼此在横梁1上对峙。
预应力元件11-18的固定轴承21-28配置在横梁1的外侧面,在转臂7和上翼缘8之间的过渡区,通过这种配置可以很简单地单独经过目视检查来检验固定轴承21-28,是否保持了预应力,此外,通过固定轴承21-28和楔缝套筒31-38接近聚合,也可以很迅速简单地进行检查。
为了通过预应力元件11-18使横梁1更好地接受应力,在转臂7和上翼缘8之间的间隙范围借助斜撑(Verstrebung)来加强横梁1是很有效的。
预应力元件11-18在横梁1混凝土内未制图描绘的包壳管中延伸,因此由固定轴承开始,预应力元件11-18可在混凝土梁中保持其活动性,为了避免腐蚀和损害,规定包壳管和预应力元件11-18要涂润滑油,密封或浇注水泥浆。另外,预应力元件和绞合线可以置于收缩软管中,并在该软管中灌浇混凝土,因而很好地防止了腐蚀并且具有活动性,因为收缩软管与混凝土结合;预应力元件在收缩软管中可以移动。另外一种办法就是立即装配加固。
在应用预应力钢筋方面,此处所绘的结构设计相反,预应力元件11-18也可以不仅局部按弓形而且全部按弓形来设计。因此,即使预应力钢筋不能作强烈的弯曲,以顺应套筒不均衡的走向,但仍可以把预应力钢筋引入套筒。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把楔缝套筒31-38所在的底板5范围作适当的倾斜,以便使楔缝套筒31-38保持与预应力元件11-18的走向呈直角。
除了应用此处所描述的楔缝套筒31~38之外,也可以给托架2配备一个键槽,特别是由于底板5壁厚度较厚,这就足以使此处键槽并入底板5中。在这里就不再需要使用楔缝套筒31~38了。然后在这个键槽中把预应力元件11~18在托架2的底板5上夹紧。
在图3中悬挂式部件40和40’直接固紧在横梁1上。悬挂式部件40和40’在这里为了描绘不同的实施例而作了不同的设计,相应地具有一个紧固板41。紧固板41紧靠着一个平衡缝42,通过预应力元件11~18把悬挂式部件40和40’固定在横梁1上。预应力元件11~18再次侧面沿水平和垂直方向扭转,使得每个预应力元件11~18仅仅适用于一个悬挂式部件40。
为了安装悬挂式部件40、40’,把这些悬挂式部件凭籍相应的辅助设备,预先位置准确地安装在横梁1上进行校准。有利的是,如果将横梁1存放了一定时间,使其因混凝土变形而发生相应的尺寸改变业已完成。当悬挂式部件40、40’预先固定之后,对平衡缝42用填料填充,例如灰浆或塑料。这样,在横梁1和悬挂式部件40、40’之间取得了一个准确的连接点。接着就把悬挂式部件40、40’凭籍预应力元件11~18长久地与横梁连接。由此辅助设备就可以不用了。这样,就把悬挂式部件40、40’很准确地、位置精确地固定在横梁1上。这种连接,一方面通过浇铸平衡缝42而符合铸模;另一方面通过用预应力元件11~18固定悬挂式部件40、40’而符合预应力。
本发明对悬挂式部件40、40’的造型设计在固定点的范围内作了各种不同描述。悬挂式部件40具有一个孔口43,而在一个侧面封闭的空间把楔缝套筒配置在悬挂式部件40’上。用夹紧工具使孔口43能够很好地接触到楔缝套筒。这里的缺点在于,孔口43配置在悬挂式部件40的侧导轨上,而且悬挂式部件40的功能作用可能会因此受到阻碍。孔口43在一定的情况下在安装之后封闭,以便使经过悬挂式部件40行驶的车辆不受阻碍地行驶。另一方面,悬挂式部件40’具有一个毫不间断的侧导轨。缺点则是接触到楔缝套筒,因为这个情况从下面是有可能的。这时先把固定轴承配置在固定板41范围内,再把夹紧套筒配置在对面的外侧以及预应力元件的另一端。由此夹紧作用对此处所描述的结构设计就非常简单。
图4表示图3横梁1的横截面。此处再一次描述了悬挂式部件40和40’如何以预应力元件11~18压紧到平衡缝42上,以及如何符合铸模和符合预应力地与横梁1连接。预应力元件11~18再次局部弓形地扭转,以至于彼此无牵制地被夹紧。
图5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托架2通过预应力元件11~18固定在横梁1上,预应力元件11~18运行不是一直到横梁1对面的外侧,而是在转臂7和横梁1上的翼缘8之间的间隙内停止,这时,固定轴承21~28配置在托架2上。预应力元件11~18主要以弓状运行一直到横梁1间隙中的支承面。在支承面上配置了楔缝套筒31~38。通过置入横梁1间隙中的施加预应力装置,可以使预应力元件11~18足够地固紧并且通过楔缝套筒31~38固定。这一点特别从图6可以看出。一般在横梁1间隙中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使得在这个位置能够夹紧预应力元件11~18。楔缝套筒31~38的支架可以接近间隙相应连贯的造型,或者也可以设置墙突出部分,楔缝套筒31就在相应的托架2范围内接近该墙突出部分。如果在横梁1上按正常距离规定孔口,以便能够达到间隙,对于检查和维护施加预应力装置都是有利的。因此可以进行施加预应力装置的维护工作。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阐述的实施例,而是结合个别结构设计,其它结构设计可能具有一个中心的,在两个转臂之内或之外的两个或四个对称的,或者三个均匀分布的预应力元件的托架固紧在横梁上。托架可以任意地,也就是说,不受对面托架牵制地进行固定。特别是在半径方面托架可以彼此调节地进行配置。

Claims (20)

1.制造位置准确地连接轨道车辆车道的方法,在一个横梁(1)和至少一个直接或凭籍托架(2)固定在横梁(1)上基本穿行并且沿着横梁(1)纵向经过的悬挂式部件(40)之间引导车辆,悬挂式部件(40)具有导向元件和驱动元件,其特征在于,悬挂式部件(40)或托架(2)借助一个扭转的、也就是形成曲率的预应力元件(11~18)固定在横梁(1)上,预应力元件(11~18)的终端被导入横梁(1)可便利地接触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预应力元件(11~18)仅仅用于固定一个托架(2)或悬挂式部件(4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元件(11~18)与楔键固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元件(11~18)固紧在对悬挂式部件(40)反向的终端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元件(11~18)固紧在朝向悬挂式部件(40)的终端上。
6.一个轨道车辆的车道,与一个横梁(1)和至少一个直接或凭籍托架(2)在横梁(1)上固定的,穿行并且沿着横梁(1)纵向经过的引导车辆的悬挂式部件(40)或功能部件,悬挂式部件(40)具有沿着悬挂式部件(40)的纵向经过的导向元件和驱动元件,其特征在于,悬挂式部件(40)或托架(2)与一个扭转的也就是形成曲率的预应力元件(11~18)固定在横梁(1)上,预应力元件(11~18)的终端被导入横梁(1)可便利地接触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横梁(1)是一个混凝土预制构件。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元件(11~18)是一个预应力钢丝、预应力钢筋或预应力铰合线。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元件(11~18)在对悬挂式部件(40)反向的终端具有一个预应力锚栓。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元件(11~18)在朝向悬挂式部件(40)的终端具有一个预应力锚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预应力锚栓具有预应力楔键。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元件(11~18)与仅仅一个托架(2)连接。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元件(11~18)在与悬挂式部件(40)对面的横梁(1)外侧终止。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元件(11~18)在横梁(1)的一个间隙中终止。
15.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元件(11~18)在一个壁柱中终止。
1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每个托架(2)借助多个预应力元件(11~18)固定在横梁(1)上。
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元件(11~18)是未复合的单铰合线。
1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悬挂式部件(40)与预应力元件(11~18)不受对面的悬挂式部件(40)牵制地配置在横梁(1)上。
1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预应力元件(11~18)由纤维增强型塑料构成。
2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道,其特征在于,悬挂式部件(40)具有孔口,以对预应力元件(11~18)施加预应力。
CNB03821721XA 2002-09-13 2003-07-26 位置精确的车道连接之制造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3061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42743.7 2002-09-13
DE2002142743 DE10242743A1 (de) 2002-09-13 2002-09-13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lagegenauen Verbindung an einem Fahrweg für ein spurgebundenes Fahrzeug sowie Fahrwe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1996A CN1681996A (zh) 2005-10-12
CN1306118C true CN1306118C (zh) 2007-03-21

Family

ID=31724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1721XA Expired - Lifetime CN1306118C (zh) 2002-09-13 2003-07-26 位置精确的车道连接之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306118C (zh)
AU (1) AU2003255301A1 (zh)
DE (1) DE10242743A1 (zh)
WO (1) WO20040337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53948A1 (de) * 2003-11-18 2005-06-16 Max Bögl Bauunternehmung GmbH & Co. KG Träger für ein spurgebundenes Fahrzeug und Konsole
FR2940186A1 (fr) 2008-12-22 2010-06-25 Michelin Soc Tech Bourrelet de pneu
GB2477319B (en) 2010-01-29 2016-08-10 Precast Advanced Track Ltd Modular slab and modular surface system
CN102148084B (zh) * 2011-01-25 2012-11-1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常导吸引型磁浮列车用梁式结构电磁铁
CN105970744A (zh) * 2016-07-05 2016-09-2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悬挂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底座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15936A1 (de) * 1991-05-16 1992-11-19 Dyckerhoff & Widmann Ag Aus stahl- oder spannbeton bestehender traeger fuer einen fahrweg fuer magnetschwebefahrzeuge
DE4115935A1 (de) * 1991-05-16 1992-11-19 Dyckerhoff & Widmann Ag Fahrwegkonstruktion fuer magnetschwebefahrzeuge
EP0987370A1 (de) * 1998-09-14 2000-03-22 Max Bögl Bauunternehmung GmbH & Co. KG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r lagegenauen Verbindungen von Statoren an einer Magnetschwebebahn und deren Tragkonstruktion
DE10038852A1 (de) * 2000-08-04 2002-02-14 Boegl Max Bauunternehmung Gmbh Vorrichtung zur kraftschlüssigen Befestigung einer Konsole an einem Trägergrundkörp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15936A1 (de) * 1991-05-16 1992-11-19 Dyckerhoff & Widmann Ag Aus stahl- oder spannbeton bestehender traeger fuer einen fahrweg fuer magnetschwebefahrzeuge
DE4115935A1 (de) * 1991-05-16 1992-11-19 Dyckerhoff & Widmann Ag Fahrwegkonstruktion fuer magnetschwebefahrzeuge
EP0987370A1 (de) * 1998-09-14 2000-03-22 Max Bögl Bauunternehmung GmbH & Co. KG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r lagegenauen Verbindungen von Statoren an einer Magnetschwebebahn und deren Tragkonstruktion
DE10038852A1 (de) * 2000-08-04 2002-02-14 Boegl Max Bauunternehmung Gmbh Vorrichtung zur kraftschlüssigen Befestigung einer Konsole an einem Trägergrundkörp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42743A1 (de) 2004-03-18
AU2003255301A1 (en) 2004-05-04
WO2004033798A1 (de) 2004-04-22
CN1681996A (zh) 2005-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027C (zh) 高速轨道交通的轨道结构
CN2412028Y (zh) 一种桥梁拉索结构
CN1044836A (zh) 用于磁力轨道和类似磁道连接的运输系统的走行线路支架
EP0987370B1 (de)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r lagegenauen Verbindungen von Statoren an einer Magnetschwebebahn und deren Tragkonstruktion
CN1212458C (zh)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组合梁
EP1428933A1 (en) A track structure of the rapid track transit
CN1306118C (zh) 位置精确的车道连接之制造方法
CN1512018A (zh) 预应力组合梁、连续的预应力组合梁结构及制造连接方法
AT517231B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ahrbahnplatte für eine Brücke
CN100346034C (zh) 车道连接位的制备方法
FI83302C (fi) Foerfarande foer att faesta ledskenor foer hissar eller motvikter och ett faestsystem som foerverkligar foerfarandet.
CN109629350B (zh) 空铁用预应力无缝连接的混凝土轨道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9537478B (zh) 一种混凝土箱梁腹板抗剪加固装置及方法
CN1313920A (zh) 车道和车道托架的定位连接方法
CN1162585C (zh) 特大位移量梳齿桥梁伸缩装置
KR101646866B1 (ko) 데크 단부에서 긴장 정착시킨 장스팬 내화 데크의 긴장재 정착시스템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20318362U (zh) 一种狭窄作业面方墩浇注机构
CN218382180U (zh) 一种接触网刚性零部件轴向受力检测平台
WO1991004375A1 (de) Fahrwegschiene für ein magnetschwebefahrzeug
FI109715B (fi) Kuormituksen siirtomenetelmä käytettäväksi lähinnä siltarakenteissa
CN214780249U (zh) 一种用于预制梁起吊的固定装置
KR200274925Y1 (ko) 강재 정착장치
CN217896226U (zh) 槽型钢和混凝土的组合梁结构
CN219992202U (zh) 一种用于盖梁二次张拉的千斤顶固定装置
CN1882747A (zh) 用于轨道交通工具的支承梁及悬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MARX. BORG ARCHITECTURE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BOEGL MAX BAUUNTERNEHMUNG GMBH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German sengenthal City

Patentee after: MAX BOGL BAUUNTERNEHMUNG GmbH & Co.KG

Address before: The German city normark

Patentee before: Max Boge Construction Co.,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CIFU TRAFFIC DEVELOP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RX. BORG ARCHITECTURE KG

Effective date: 200910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1002

Address after: No. 2520, Shanghai, Longyang Roa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Maglev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sengenthal City

Patentee before: MAX BOGL BAUUNTERNEHMUNG GmbH & Co.KG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