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9418C - 直流振动电机以及电枢结构 - Google Patents

直流振动电机以及电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9418C
CN1299418C CNB011113413A CN01111341A CN1299418C CN 1299418 C CN1299418 C CN 1299418C CN B011113413 A CNB011113413 A CN B011113413A CN 01111341 A CN01111341 A CN 01111341A CN 1299418 C CN1299418 C CN 12994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vibration motor
armature
rotor
mo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113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8403A (zh
Inventor
松浦克久
后藤守孝
真清实
宇野祯伦
薄田岳史
小川俊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Electric Wire Ltd
Fujikura Ltd
Fujikura Cable Works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Electric Wi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Electric Wire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Electric Wire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8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8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94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94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H02K7/075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using crankshafts or eccentr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H02K7/061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using rotary unbalanced masses
    • H02K7/063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using rotary unbalanced masses integrally combined with motor parts, e.g. motors with eccentric r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 Machiner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直流振动电机包括:定子(1)、可转动地装在定子(1)上的转子(2)、圆筒形盖(3)用来密封转子(2)。定子(1)具有四个永磁体,其安装成环状并沿轴向磁化。转子(2)设有电枢(22),其偏心地装在转动轴周向的某一位置上。电枢具有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而且,电枢(22)设有由磁性体构成的销(28),用以调整静态位置,从而使第一和第二线圈装在偏离定子磁极中心的位置上。电流通过换向器(23)以及空间相位角为90°的电刷(14和15)对线圈(24和25)供电。

Description

直流振动电机以及电枢结构
本申请是基于在先的2000年2月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0-027595号基础上的,并要求享有其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要点作为相关内容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一种直流振动电机,用在移动电话机或类似物的呼入振动发生装置中。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尺寸缩小的直流振动电机及其电枢结构。
背景技术
一种扁平型直流振动电机应用于小尺寸的无线电话呼叫报知装置和移动电话机中,例如,如图15所示,已知一种电机,其中,转子具有偏心结构(日本专利.申请人KOKAI.公开号6-205565)。这种振动电机包括一定子102,该定子具有四个呈环形配置的永磁体101并使其沿轴向磁化,一转子104带有一电枢103,该电枢设置在与定子102上的永磁体101相对的位置上,其中转子104的电枢103以这样一种方式构成,即转子104的整个电枢103结构呈扇形,其方式是使三个线圈105相互邻接地设置在圆周方向上,从而使得转子104形成一偏心结构,其中,电流被供给到线圈。
当通过换向器106给三线圈105提供电流时,根据电流方向、永磁体101产生的磁力方向以及弗来明左手定律可以确定转子104的转动方向。电流通过换向器106同时提供给两个或多个线圈105。三个线圈105中至少有两个线圈105超越其他线圈105,从而在重新启动它们时不必考虑转子104的中止位置。
振动是由转子104转动的偏心载荷产生的,而该偏心载荷是通过将三个线圈105安装在偏向转子104一边的偏心位置而形成的。对于这样的三线圈电机,即使当通过两线圈的电流方向不同时,其启动方向还是相同的,这是因为通过三线圈的排列导致与这些线圈相对应的磁力方向变得不同所致。从而使得启动电机时不必考虑转子104的中止位置。
顺便指出,随着移动话机的流行,与传统类型相比具有更小体积的直流电机更受欢迎,因此,在火车上或其他类似地方,移动话机的呼入振动可以通过人们随时携带的手表或类似物而被感知,而不是通过移动话机的主体。然而,如上所述的传统扁平型直流振动电机,其转子集中在圆周方向的一个位置上,而三相线圈并联安装在圆周方向上,这使得转子不可避免地在圆周方向上变得体积很大,不能获得明显的偏心效果,从而使得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振动强度是有限的。因此,当试图缩小迄今市场上销售的此种类型的振动电机的外径尺寸时,会出现振动电机的效果不足的问题。
因此,为了使小型电机获得较高的偏心效果,这里提供一种偏心直流振动电机,其中转子201的电枢结构202由一或二个线圈203构成,例如,如图16所示(日本专利.申请人KOKAI.公开号10-336983)。在该电机中,换向器204沿圆周方向被分成四个部分,换向器的各分离部分彼此相对设置,并按一般方式连接。同时,线圈的起始端和终端分别连接到邻接的换向器分离部分,并通过安装成90°角的电刷给换向器的各分离部分提供电流。当转子201转动时,流经线圈203的电流的方向在每个转动角度是反向的,在永磁体101的N/S极之间的吸引和排斥作用下以及在线圈203的磁力作用下使得转子201的转动得以持续。
然而,仅有一个线圈的电机类型由这样的机构构成,其中,换向器各相邻的分离部分通过电刷时立刻产生短路,因而流经线圈203的电流的方向转换。在此过程中,会产生电源短路。因此,这里提供一种无起电死点的电机,其中电刷不与换向器的任何部分连接,因此也不会发生上述电源短路现象。顺便指出,当转子201在死点位置中止时,在下一时刻的转动时电流不会流经线圈203,因而无法启动。
因此,为防止转子在其死点位置中止以确保启动,设有一个由磁体形成的铁销205用以调整电枢202一部分的静态位置。
然而,即使试图使用铁销来调整启动位置,但铁销自身的存在将构成一个转动载荷。另外,随着时间的进程,电刷和换向器之间的接触摩擦阻力不断增加,当上述接触摩擦阻力超过由铁销与永磁体之间的磁力产生的回到正常静止位置的回复力时,转子将最终在死点位置中止。而且,当安装铁销以后,磁力可以足以大于产生的摩擦力,这时,用于启动转子的线圈所产生的磁力变得比铁销和永礠体之间产生的磁力还要弱,此时将导致启动不能。因此,在采用磁体销将转子调整到静止位置的方法中,就会有这样的问题,即,设置磁体销及其安装都很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振动电机及其电枢结构,它能够获得足够的振动并且不会产生无法启动的现象,并试图进一步减小其尺寸、降低其重量。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直流振动电机包括:一定子,其由沿轴向磁化的永磁体形成,因而在其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上具有磁极,该磁体具有环状结构或者呈环状结构配置;一转子,其相对于所述定子可转动地设置,并具有一电枢,该电枢与永磁体的磁化表面相对,并偏心地安装在转动轴上;以及电路构成装置,包括一换向器和一电刷,用于形成一电路,用以向电枢提供电流,该电枢电流的极性随着转子的转动而随后反向;其中所述电枢具有一第一线圈和一第二线圈,第二线圈具有与第一线圈的一端相连的一端,两线圈以空间相体相同的方式安装,并且通过使电相位彼此不同而使所述电路构成装置把电流分别供给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第二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共同的连接端;以及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同轴缠绕在所述第一线圈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现提供一种直流振动电机的电枢结构,其中:一转子相对于一定子可转动地设置,所述定子由沿轴向磁化的永磁体形成,因而在其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上具有磁极,该磁体具有环状结构或者呈环状结构配置;电枢与转子的永磁体表面的磁极相对,并偏心地安装在转动轴上,一电路用以向电枢提供电流,该电枢电流的极性随着转子的转动而随后反向,该电路由包括换向器和电刷的电路构成装置构成,该结构包括有以相同空间相位安装的一第一线圈和一第二线圈,第二线圈具有与第一线圈的一端相连的一端;其中通过使电相位不同而用所述电路构成装置把电流分别供给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第二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共同连接端;以及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同轴缠绕在所述第一线圈的内部。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释,其中的一部分可以从描述中明显地得出,或者也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领会到。本发明的目的和有益效果可以通过随后指出的手段及其组合得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作为说明书组成部分的附图用以说明本发明当前的最佳实施例,并与前面的一般描述和后面最佳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结合在一起共同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的平面图;
图3A和3B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的电路示意图;
图4示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产生的转动力矩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视图;
图5A-5F是分别解释所述直流振动电机的转矩产生原理的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变型的直流振动电机的平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变型的直流振动电机的平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的平面图;
图10A和1O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的电路图;
图11示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产生的转动力矩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视图;
图12A-12F是分别解释所述直流振动电机的转矩产生原理的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变型直流振动电机的平面图;
图15是传统具有三个线圈类型的直流振动电机的平面图;
图16是传统具有一个线圈类型的直流振动电机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示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扁平型直流振动电机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其平面图。
这种直流振动电机是以下述方式构成的,即整个电机形成一个扁平的圆柱结构,其具有一个定子1,一个转子2可转动地装在定子1上,一个圆柱形盖3用来密封转子2。所述定子1包括一盘形板11,四个永磁体12安装成环形配置并沿一轴向磁化,从而使S极和N极依次交替地安装在盘形板11上,一支撑轴13从盘形板11的中心向上伸出,用以支撑转子2,两个电刷14和15从相邻的永磁体之间的间隙沿圆周方向朝盘形板11的中心部分延伸,两个电刷14和15安装成空间相位为90°。此外,转子2包括一转动轴21,该轴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轴13上,一电枢22以一种偏心的状态沿圆周方向安装在转动轴21的一部分上,一换向器23安装在转动轴21的外圆周上,并沿圆周方向被分成六个部分。换向器23与电刷14和15一起组成电路的构成装置。所述电枢22包括一第一线圈24(外线圈)和一第二线圈25(内线圈),一树脂框架27整体地支撑线圈24和25,一磁体销28用于随后描述的位置调整。
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是星形连接的。换向器23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构成的,即各分离部分彼此相对设置,并且这六个分离部分两两相对的彼此连接在一起,这些分离部分其中的一对连接到线圈24的一端,另一对连接到第二线圈的一端,还有一对与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的共同端相连接。换向器23的电流是由安装成空间相位差为90°的两个电刷14和15来提供的。电刷14和15顺序与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的每一端及其共同端连接。因此,如图3A所示,转子2转动,电刷中的一支14(或15)位于换向器23分离体的分界线上,电流的路径从电源→电刷14→换向器23→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换向器23→电刷15→接地。而且,如图3B所示,转子2转动,电刷14和15分别各自与换向器23的一个分离部分相接触,电流的路径从电源→电刷14→换向器23→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中的至少一个→换向器23→电刷15→接地。在这种方式中,按照本发明所述,即使电刷中的一支14(或15)位于邻接的分离部分的中心位置并且邻接分离部分通过电刷14和15而短路,由于有两线圈的保护作用,电源也不会发生短路。
图4转矩的波形图,用以说明这种直流电机的运作过程,图4中斜线部分表示供电的时间间隔。如图4所示,通过采用不同的电相位分别供电给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当电流流经线圈时所产生的转矩取决于线圈与磁极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电流值。然而,当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具有相同的空间相位时,二者在供电期间产生的转矩大体相等。
图4和图5A-5F示出转子2和定子1的位置关系,在图4中采用符号a到f表示转子2的状态,在图5A-5F中则示出了彼此对应的状态。如图5A所示,在a时间间隔内,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中的电流方向相同。由于两线圈24和25所经过的位置延伸超过两永磁体12的距离是相同的,因此,线圈24和25均产生最大转矩。
如图5B所示,在b时刻,电流持续地流经第一线圈24,但是第二线圈25的供电被切断,随后,如图5C所示,在c时间间隔内,电流只流经第一线圈24,因而仅在第一线圈24内产生的转矩使转子2转动。
如图5D所示,当到达d时刻时,第一线圈24的供电被切断,第二线圈25开始获得电流。然而在转换的那一时刻,电流被立即切断。当然,如果电刷14和15同时与换向器23的两个分离部分连接,电流不会立刻被断掉。如图5E所示,在e时间间隔内,电流只流经第二线圈25,在磁极的作用下持续地产生转矩。在f时刻,第一线圈24开始获得电流。
采用这种方式的直流振动电机,无论电枢22处于任何角度,电流都几乎能持续不断流经一个或多个线圈。当电流流经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时,根据弗来明左手定律按确定的方向产生转矩。当单独设置一第三线圈时,第三线圈与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同轴安装,电流流经第三线圈的方向与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的方向相分离,以致于磁力的方向变得彼此相反。因此可以设想,产生了转子2的转动负载。正如本实施例中的电机,电流仅仅相对于三相中的两相流经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剩下的那一相被省略了,因此不会产生上述的转动负载,所以转动能够很平稳。当转子2转动时,电枢22的重心偏离转动轴21,因此该离心力会产生振动。
使用这种电机,即使换向器23的邻接的分离部分被短路,必定有线圈24和25介于电源之间,从而使得短路电流并不会流通。因此,上述相互邻接的分离部分之间的间距可以做得尽可能地小,并且不存在死点。因此可以防止启动时电流不通而无法启动现象的发生。
然而,当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直接安放在磁极上且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处于中止状态时,电枢22可以沿任意方向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方向变得不确定了。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磁体的位置调整销28设在电枢22上并沿圆周方向上突出。因而,如图2所示,由于所述销28在永磁体12和另一永磁体12之间磁引力的作用下移动,可以确保电枢22在中止状态下的位置是仍可受到转矩的位置,该位置在图4中d点以及图5D中示出。
顺便指出,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线圈24被设置成外线圈,而第二线圈25被设置成内线圈。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线圈31和第二线圈32可以同时由一个双绕组形成,线圈31和32产生的转矩相同,并且可以采用与形成单绕组线圈相同的方式构成,从而使得制造过程更加便利。
而且,如图7所示,销33与图6中的销28具有同样的功能,销28作为一种静态位置调整装置,销33可以沿磁力方向稍稍倾斜地放置,使得销33与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转动方向端部的位置重叠。这样做可以使电枢22的尺寸做得更紧凑。顺便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销33的角度确定到一适当的角度,以使其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磁引力同时既不影响所述的静态位置又不影响驱动转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直流振动电机及所述的电枢结构,其中所述电枢包括有按照空间相位相同的方式安装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并且所述电枢以这样一种方式构成,即至少给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中的一个供电。因此,很显然可以以与单线圈电机相同的方式构成电枢,从而使得偏心效果得以提高。而且,由于电流一直流经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不会出现非导电区域(死点),因而启动能够得以平稳进行。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扁平型直流振动电机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其平面图。
这种直流振动电机的电枢结构41与图1所示的电机不同。所述电枢22包括同轴缠绕的一第一线圈24(外线圈)和一第二线圈25(内线圈),一第三线圈(启动线圈)26沿圆周方向安装在与所述第一、二线圈24、25邻接的位置上,一树脂框架42整体地支撑这些线圈24、25和26。
例如,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线圈24、第二线圈25以及第三线圈26是星形连接的。所述换向器23的六个分离部分中彼此相对设置的分离部分被此连接在一起,一对彼此相连的分离部分分别连接到第一线圈24的一端、第二线圈25的一端和第三线圈26的一端,线圈24、25和26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换向器23的电流是由安装成空间相位差为90°的两个电刷14和15来提供的。随着转子2的转动,电刷14和15顺序地与换向器23连接,其中换向器与第一线圈24、第二线圈25和第三线圈26的每一端连接。因此,如图10A所示,转子2转动,电刷中的一支14(或15)位于换向器23分离体的分界线上,电流的路径从电源→电刷14→换向器23→第一至第三线圈24、25和26→换向器23→电刷15→接地。而且,如图10B所示,转子2转动,电刷14和15与换向器23的每个分离部分相接触,电流的路径从电源→电刷14→换向器23→第一至第三线圈24、25和26中的至少两个→换向器23→电刷15→接地。在这种方式中,按照本发明所述,电刷中的一支14(或15)位于相互邻接的分离部分的中间位置。因此即使换向器23的两邻接分离部分短路,电源也不会发生短路,这是因为有三线圈的保护作用。
图11是转矩的波形图,用以说明这种直流振动电机的运作过程。图11中斜线部分表示供电的时间间隔。如图11所示,通过采用不同的电相位分别供电给第一、第二、第三线圈24、25和26。当电流流经线圈时所产生的转矩取决于线圈与磁极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电流值。由于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具有相同的空间相位,因此二者在供电期间产生的转矩大体相等。
以a到f表示的转子2和定子1的位置关系分别用图12A-12F来彼此对应地表示。如图12A所示,在a段时间间隔内,电流的路径从电源→电刷14→换向器23→从内到外流经第二线圈25(按顺时针方向)→从内到外再流经第一线圈24(按顺时针方向)→换向器23→接地。由于两线圈24和25所经过的位置延伸超过两永磁体的距离是相同的,并且电流沿相同方向流动,因此,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均产生最大转矩。
如图12B所示,在b时刻,与电源相连接的电刷14位于一个与第二线圈25内端相连接的换向器部分23和另一个与第三线圈26外端相连接的换向器部分23之间的分界线上,因而电流首先由外向内流过第三线圈26(按逆时针方向)。因此电流持续地流经三个线圈24、25、26。紧接着,第二线圈25的供电被切断。随后,如图12C所示,在c段时间间隔内,电流流经第一线圈24和第三线圈26,因而在第一线圈24和第三线圈26内产生的转矩使转子2转动。
如图12D所示,当到达d时刻时,接地的电刷15位于一个与第一线圈24外端相连接的换向器部分23和另一个与第二线圈25内端相连接的换向器部分23之间的分界线上,因而第二线圈25开始得电。然而,电流方向与流经第一线圈24的电流方向相反,因此流经第一线圈24的电流被立即切断。在此刻,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正位于与永磁体12相对的位置上。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不产生转矩。然而,电流继续流经第三线圈26,因而产生最大转矩。如图12E所示,在e段时间间隔内,电流流经第二线圈25和第三线圈26之间,因此在下一个磁极的作用下持续地产生转矩。在f时刻,第一线圈24开始得电。紧接着,第三线圈26的供电被切断。电流持续流过第二线圈25。
采用这种方式的直流振动电机,无论电枢41处于任何角度,电流都几乎能持续不断流经两个或多个线圈。当电流流经三个线圈24,25和26时,根据弗来明左手定律按确定的方向产生转矩。当所述第三线圈26与所述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同轴安装时,电流流经第三线圈26的方向与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的方向不同,因此,所述磁力的方向变得彼此相反,所以导致转子2的转动负载产生。而且,如图12D所示,在所述线圈24和25位于与磁体相对的位置上,任何线圈内均不产生转矩。当电机中止在该位置时,可以想象将会发生启动不能的现象。然而,正如本实施例所述,所述的三个线圈中仅有两个线圈24和25同轴安装,而剩余的第三线圈的空间相位与前两个线圈的空间相位不同。因此无转动载荷产生。而且,即使转子21中止在图12D所示的位置,在第三线圈26的作用下,仍能实现平稳启动。为了更加有效地启动电机,如图9所示,最好将第一、二线圈24和25与第三线圈26之间的空间相位设定为135°或更多。
当转子2转动时,电枢41的重心偏离转子21,因此该离心力会产生振动。由于两线圈24和25被一起安装在该电机圆周方向上某一位置上,因此能够提高偏心效果。
而且,由于该电机属于三线圈型的电机,因此即使当换向器23相互邻接的分离部分通过电刷14和15发生短路时,由于所述线圈24,25和26中必定至少两个线圈介于电源之间,因此不会产生短路电流。也就是说,对于单线圈型的电机,有时电源与接地之间通过正好没有线圈存在的两相而产生短路电流。因此,对于单线圈型的电机,要求其换向器相互邻接的分离部分之间的间距沿圆周方向扩展到一定程度,以使换向器23相互邻接的分离部分不会通过电刷14和15而形成电流。因此,也就出现了无电流流通的死点。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即使换向器相互邻接的分离部分发生短路,在电源和接地之间也不会产生短路电流。因此,上述相互邻接的分离部分之间的间距可以做得尽可能小,并且不存在无电流流过的死点。上述结果可以防止启动时电流不通而无法启动现象的发生。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所述的扁平型直流振动电机的分解透视图。在第三实施例中,电枢51设有一配重29,其位于与第一、二线圈24和25相邻接的位置上,因此,第一、二线圈24和25或线圈24,25,26以及配重29被树脂框52固定成一体。为了提高偏心效果,例如最好能够尽可能地增加其重量比(如10或更多)。为了减少因磁力和涡旋电流而产生的转动负载,要求所述转子由非磁性、非导电性的材料构成。所述配重29的尺寸大小比一个永磁体12稍大一些。将配重安装在第一、二线圈24、25的邻近时,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偏心效果。
而且,根据第二直流振动电机及其电枢结构,所述电枢包括有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两线圈以彼此空间相位相同的方式安装,所述第三线圈沿第一、二线圈的转动方向邻接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分别给第一和第三线圈供电,因此电相位变得不同。该电枢显然可与两线圈电机的构成方式相同,因此,它与三线圈电机相比具有更高的偏心效果。而且,根据本发明所述,电流供给所述的三个线圈,使得电相位变得不同。因此,不会出现非起电区域(死点),可以连续可靠地启动电机。并且,根据本发明所述,电流供给所述的三个线圈,使得电相位变得不同。由于不会出现非导电区域(死点),所以能够在任何时候可靠地启动电机。并且,所述电机所包括的第一、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在转动方向上相邻接,这使得安装配重所需要的空间有了保证,这又增加了圆周方向的振动。此外,防止振动总量增加的对策也同样是有利的。
顺便指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线圈24由外绕组形成,第二绕组由内绕组形成。例如,如图14所示,第一、第二线圈31和32可以同时由双绕组构成。当所述双绕组以这种方式构成第一、第二线圈31和32时,由于线圈31和32所产生的转矩相等,并且可以采用与形成单绕组线圈相同的方式构成,从而使得制造过程更加便利。
 本发明其他有益效果和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进行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里所示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因此,在不超出附加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发明总的构思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各种修改。

Claims (19)

1.一种直流振动电机,包括:
一定子(1),其由沿轴向磁化的永磁体形成,因而在其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上具有磁极,该磁体具有环状结构或者呈环状结构配置;
一转子(2),其相对于所述定子可转动地设置,并具有一电枢,该电枢与永磁体的磁化表面相对,并偏心地安装在转动轴上;以及
电路构成装置(14、15、23),包括一换向器和一电刷,用于形成一电路,用以向电枢提供电流,该电枢电流的极性随着转子的转动而随后反向;
其中所述电枢具有一第一线圈(24)和一第二线圈(25),第二线圈(25)具有与第一线圈(24)的一端相连的一端,两线圈以空间相位相同的方式安装,并且通过使电相位彼此不同而使所述电路构成装置(14、15、23)把电流分别供给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第二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共同的连接端;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线圈(25)同轴缠绕在所述第一线圈(24)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由双线线圈(31、32)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位置调整销(28),所述位置调整销包括磁性体,并且沿周向位于所述电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销(33),使其在转动方向端部位置处与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重叠,并且使其沿着磁力的方向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在圆周方向上有四个磁极,所述第二线圈(25)与所述第一线圈(24)同轴缠绕,其尺寸能覆盖所述定子上四个磁极中的一至两个磁极,同时,所述两线圈(24、25)的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
换向器(23)附着在所述转子上,并沿转子的转动方向将其分成六个部分,与此同时,彼此相对的分离部分共同连接在一起,上述各对分离部分又分别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每一端以及上述两线圈的共同端连接,以及
电刷(14、15)附着在所述定子上,并且包括两电刷,两电刷以其空间相位差为90°的方式与所述换向器(2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同时由双线线圈(31、32)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位置调整销(28),所述位置调整销包括磁性体,并且沿周向设在所述电枢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销(33),使其在转动方向端部位置处与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重叠,并且使其沿着磁力的方向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枢还具有一第三线圈(26),其沿转动方向安装在与所述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邻接的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同时由双线线圈(31、32)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配重(29),其沿转动方向安装在与所述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邻接的位置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三线圈(24、25、26)以及配重(29)由树脂框架(42)固定成一体。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1)在圆周方向上有四个磁极;
所述第一线圈(24)与所述第二线圈(25)同轴缠绕,其尺寸能覆盖所述定子上四个磁极中的一至两个磁极,当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正位于与一磁极相对的位置上时,所述第三线圈(26)大体安装在其余两磁极的中心;
所述换向器附着在所述转子上,并沿转子的转动方向将其分成六个部分,与此同时,彼此相对的每个分离部分共同连接在一起,所述分离部分中的一对又与第一至第三线圈的每个另一端相连接;
所述电刷(14、15)附着在所述定子上,并且两电刷以空间相位差为90°的方式与所述换向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同时由双线线圈(31、32)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配重(29),其沿转动方向安装在与所述第一线圈(24)和第二线圈(25)相邻的位置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三线圈(24、25、26)以及配重(29)由树脂框架(42)固定成一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二线圈(24)和(25)与第三线圈(26)在转动方向上的空间相位差设定为约135°。
18.一种直流振动电机的电枢结构,其中:
一转子(2)相对于一定子(1)可转动地设置,所述定子(1)由沿轴向磁化的永磁体形成,因而在其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上具有磁极,该磁体具有环状结构或者呈环状结构配置;电枢(22)与转子的永磁体表面的磁极相对,并偏心地安装在转动轴上,一电路用以向电枢提供电流,该电枢电流的极性随着转子的转动而随后反向,该电路由包括换向器和电刷的电路构成装置(14、15、23)构成,该结构包括有以相同空间相位安装的一第一线圈(24)和一第二线圈(25),第二线圈具有与第一线圈(24)的一端相连的一端;
其中通过使电相位不同而用所述电路构成装置把电流分别供给第一线圈(24)的另一端、第二线圈(25)的另一端,和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共同连接端;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同轴缠绕在所述第一线圈的内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流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其中通过使电相位不同而用所述电路构成装置(14、15、23)把电流分别供给第一至第三线圈(24、25、26)。
CNB011113413A 2000-02-04 2001-02-02 直流振动电机以及电枢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4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027595 2000-02-04
JP027595/2000 2000-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8403A CN1308403A (zh) 2001-08-15
CN1299418C true CN1299418C (zh) 2007-02-07

Family

ID=18553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134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9418C (zh) 2000-02-04 2001-02-02 直流振动电机以及电枢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891949B2 (zh)
EP (1) EP1122869B1 (zh)
KR (1) KR100818854B1 (zh)
CN (1) CN1299418C (zh)
AT (1) ATE357770T1 (zh)
DE (1) DE60127328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27713A (ko) * 2000-10-04 2002-04-15 황상문 휴대용 통신기기의 진동모터
KR100454660B1 (ko) * 2002-05-22 2004-11-05 주식회사 모아텍 코인형 진동 모터 및 정류자와 코일의 결선 방법
KR100432608B1 (ko) * 2002-05-22 2004-05-24 주식회사 모아텍 코인형 진동 모터 및 정류자와 코일의 결선 방법
WO2008026886A1 (en) * 2006-08-31 2008-03-06 Lg Innotek Co., Ltd Vibration motor
CN102647050A (zh) * 2011-02-16 2012-08-22 吴宸至 偏心轮发电机
JP2015047525A (ja) * 2013-08-30 2015-03-1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US20180040403A1 (en) * 2016-08-04 2018-02-08 Wioboy Inc. Magnetic absorption structure and magnetic blocks applying such structure
CN112688483B (zh) * 2020-12-23 2022-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55642A (ja) * 1991-05-31 1992-12-09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偏平振動モータ
JPH06205565A (ja) * 1992-09-22 1994-07-22 Tokyo Parts Ind Co Ltd 扁平コアレス振動モータ
US5793133A (en) * 1994-09-16 1998-08-11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Flat vibr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JPH10336983A (ja) * 1997-05-27 1998-12-18 T K S:Kk 偏平モータの電機子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7150A (ja) 1996-06-04 1997-12-16 Optec Dai Ichi Denko Co Ltd 偏平形コアレス振動モータ
JPH10174361A (ja) 1996-12-17 1998-06-26 Symtec:Kk 偏平コアレス振動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55642A (ja) * 1991-05-31 1992-12-09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偏平振動モータ
JPH06205565A (ja) * 1992-09-22 1994-07-22 Tokyo Parts Ind Co Ltd 扁平コアレス振動モータ
US5793133A (en) * 1994-09-16 1998-08-11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Flat vibr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JPH10336983A (ja) * 1997-05-27 1998-12-18 T K S:Kk 偏平モータの電機子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357770T1 (de) 2007-04-15
EP1122869A3 (en) 2004-01-02
EP1122869A2 (en) 2001-08-08
DE60127328T2 (de) 2007-07-12
KR100818854B1 (ko) 2008-04-01
CN1308403A (zh) 2001-08-15
US20040202313A1 (en) 2004-10-14
US6891949B2 (en) 2005-05-10
DE60127328D1 (de) 2007-05-03
EP1122869B1 (en) 2007-03-21
KR20010078301A (ko) 200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87472A3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automobil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6636007B2 (en) DC brushless vibration motor
CN1499698A (zh) 内置驱动电路的轴向空隙型无刷振动电机
CN1881752A (zh) 具有防逆转装置的马达
EP1026812B1 (en) Eccentric commutator
CN1299420C (zh) 扁平振动马达
CN1299418C (zh) 直流振动电机以及电枢结构
CN1172421C (zh) 轴向空隙型偏心转子及采用该转子的扁平无铁心振动电机
CN1799179A (zh) 具有永磁转子的电机
KR100297337B1 (ko) 편심 로우터와 그 로우터를 구비한 편평형 진동 모터 및동 로우터의 제조방법
CN1411127A (zh) 电动机
CN1300917C (zh) 直流无刷振动电动机
WO2006070610A1 (ja)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振動モータ
JP3776721B2 (ja) 直流モータ及びその電機子構造
KR100347176B1 (ko) 편평형 진동모터
JP2002028569A (ja) 直流振動モータ及びその電機子構造
CN1661890A (zh) 扁平型振动马达
JP3776656B2 (ja) 直流振動モータ及びその電機子構造
KR100454660B1 (ko) 코인형 진동 모터 및 정류자와 코일의 결선 방법
JP2008271719A (ja) ブラシレス構造の円筒型振動モータ
KR101267785B1 (ko) 편심요크를 갖춘 2상 bldc 진동모터
KR100432608B1 (ko) 코인형 진동 모터 및 정류자와 코일의 결선 방법
JP2001211624A (ja) 直流モータ及びその電機子構造
JP2001190052A (ja) 直流モータ及びその電機子構造
JP2001162226A (ja) 直流振動モータ及びその電機子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07

Termination date: 201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