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8127A -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8127A
CN1298127A CN00133539A CN00133539A CN1298127A CN 1298127 A CN1298127 A CN 1298127A CN 00133539 A CN00133539 A CN 00133539A CN 00133539 A CN00133539 A CN 00133539A CN 1298127 A CN1298127 A CN 1298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roller
mentioned
temperature
external heating
surfac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33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624C (zh
Inventor
小川原则雄
大塚浩之
冈林康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98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8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62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62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定影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它包括:内部有加热源的定影辊;压接定影辊的加压辊;从外部加热定影辊表面的外部加热部件;外部加热部件与定影辊表面接触或脱离的接离装置;根据外部加热部件与/或定影辊的表面温度、接受定影处理的转写媒体的种类及相对该转写媒体的画像形成模式中的至少任何一种,控制外部加热部件与定影辊表面的接触时间的控制装置。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和使用这种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定影装置用在适用电子照相方式或静电记录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特别是涉及不管转印介质的纸质和图像形成模式,都能经常保持良好定影处理的定影装置和使用这种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目前,对于应用电子照相方式或静电记载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17示出了一种对被转印到转印用纸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加热定影的定影装置。如图17所示,该定影装置的构成是:使承载未定影的调色剂像103的转写用纸104通过至少一个带有加热源的一对轮101、102之间的压接区域,加热同时加压,将调色剂像103熔融,而定影到转写用纸104上。
在图17中,101是定影轮,102是加压轮。定影轮101是在由铝等导热率高的金属构成的中空芯111的表面覆盖由硅胶等构成的比较厚的耐热弹性层112和由氟橡胶等构成外涂层113而形成的。在金属中空芯111的内部配置了作为加热源的卤灯114,根据设置在定影轮101表面上的温度传感器115的信号,可以利用图中未示出的温度控制电路接通或断开地控制卤灯114,将定影轮的表面温度控制在规定的温度。为了防止定影时转写用纸104上的调色剂像103部分转移到定影轮101侧上(以下称为转印),所以设置了向定影轮101的表面上供给一定量硅油的胶油供给装置105。此外,在上述定影轮101的表面上还设置为除去转印的调色剂等的清洁装置106。
另一方面,加压辊102是在由导热率高的铝材制金属中空芯121表面上覆盖比定影辊101的弹性层112薄一些的由硅胶构成的耐热弹性层122和由氟胶等构成的外涂层123而形成的。金属中空芯121的内部配置作为加热源的卤灯124,根据来自设置在加压辊102表面上的温度传感器125的信号由图中未示出的温度控制电路对卤灯124进行通断控制,使表面温度控制到规定的温度值。
对于如此构成的加热辊方式的定影装置,由于定影辊101的弹性层112的弹性变形,形成两辊101、102的压接部(以下称为夹紧部)107。在现有的这种定影装置中,通过使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像103的转写用纸104穿过夹紧部107,由热能和压力使未定影调色剂像103熔融,而定影在转写用纸104上。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对于如上构成的定影装置,虽然定影辊101及加压辊102具有弹性层112、122,但这些弹性层112、122是由具有一定厚度的硅橡胶等弹性体构成,导热率比较低。因此,对于上述定影装置,在用纸移动时,定影辊101和加压辊102的表面温度会低于规定的温度,而该温度的下降将由温度传感器115、125检测到,在此情况下,即使对卤灯114、124通电,由于该卤灯114、124的热量需通过弹性层112、122传递到表面需要一定的时间,时有发生定影不良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理速度加快时,定影不良更容易发生,为了防止定影不良现象的发生,产生了限制连续打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公开第149044/1998号公报和专利公开第24489/1999号公报等披露了以下的技术,即,使高温的外部加热辊与定影辊表面接触,以便于缓解定影辊表面的温度下降。
但是,上述专利公开第149044/1998号公报和专利公开第24489/1999号公报所披露的技术的构成是:虽然因转写用纸104的纸质或黑白模式或彩色模式等的图像形成模式的原因,最佳的定影辊的表面温度各不相同,但通过检测定影辊表面温度的下降,就可直接使维持高温的外部加热辊与该定影辊表面接触。因此,由于外部加热辊和定影辊的温度状况,会发生用纸定影时的定影辊的温度与适合于转写用纸等的定影条件的温度相差较大的现象。因而,上述专利公开第149044/1998号公报和专利公开第24489/1999号公报所披露的技术存在转印(offset)调色剂量增大或OHP胶片不易剥离,定影不足的新问题出现。
再进一步说,上述专利公开第149044/1998号公报和专利公开第24489/1999号公报所披露的技术,如图18所示,由于定影辊101表面温度的时间延迟的原因,在定影辊101的表面温度上升过程中,且表面温度处于高温状态的图中未示出的外部加热辊与定影辊101表面接触时,定影辊101表面温度会大幅度上升超过规定温度。于是,因为定影辊101的表面温度大幅升高超过规定温度,转写用纸104上待定影的未定影调色剂像103会过度熔融,导致光泽下降,如称为热转印(hotoffset)的向定影辊101表面转移调色剂的量增多,或,定影辊101的弹性层112和外涂层113等提前老化。当定影辊101的表面温度大幅升高到规定温度以上时,若使用OHP胶片或由称为粘性胶片(tackfilm)的合成树脂制的薄片构成的转写媒体104时,这些OHP胶片和粘性胶片等的合成树脂制薄片会软化,卷粘到定影辊101的表面上,使定影处理不能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由于定影辊101的表面温度和外部加热辊的表面温度,定影辊101的表面温度低于规定温度时,会发生定影不良的现象。
作为第二个问题,在如图17所示的定影装置中,当执行连续地对多张转写用纸进行定影处理的多张连续移动任务时,定影辊101和加压辊102上的热量被转写用纸104慢慢地吸收,两者的表面温度逐渐下降。特别地,对于要求定影装置电力消耗低的机种而言,因为不能使用电力消耗很大的卤灯作为加热源114、124,所以这种温度下降的倾向较为严重。因而,在多张连续移动任务下,在定影辊101及加压辊102的温度下降的状况下,进行下一批多张连续移动任务时,在执行任务过程,辊的温度将低于最低定影温度,就必须中断纸移动,使辊温度恢复到适合于定影的温度。
然而,如前所述,进行彩色定影的定影辊101、及加压辊102的弹性层112、122的导热率较低,用纸移动后的辊表面的温度恢复更慢,存在难以完成连续的作业过程。此外,在定影辊101及加压辊102的表面温度恢复到设定温度后,对于本次而言,当定影辊101及加压辊102的表面温度大幅度升高超过设定温度,大大地超出规定值,在过高温度状态下移动转写用纸104时,如前所述,如果是调色剂转印量增大或是OHP胶片等,就会发生剥离不良卡纸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如专利公开第11997/1994号公报中所披露那种方案,即既要防止过高温度造成的图像瑕疵等又要利用过高温度的现象,实现定影辊等的温度恢复技术。
然而,上述专利公开第11997/1994号公报所披露的技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因为通过对定影辊的表面温度设定第一控制温度和第二控制温度共两个控制温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切换上述第一及第二控制温度,边利用过高温度现象,边实现定影辊等的温度恢复,所以为使定影辊表面温度恢复到规定温度,仍需要一定的较长时间,从而延迟了下一次的定影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即使在外部加热部件接触定影辊的表面,由外部加热部件加热定影辊表面的构成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定影辊表面温度升得过高或降得过低,常期保持良好定影性能的定影装置及使用这种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连续地进行定影处理,可以使定影辊表面温度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规定温度,而且可防止发生升温过高的现象的定影装置及使用这种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将由图像形成手段形成在转写媒体上的黑白或彩色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转写媒体上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具有:
内部有加热源的定影辊,压接上述定影辊的加压部件,从外部加热上述定影辊表面的外部加热部件,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或分离的接离手段,以及根据接受定影处理的转写媒体的种类和在该转写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中的任何一种信息控制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开始接触的时间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根据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以及外部加热部件和定影辊表面的温差控制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开始接触的时间。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将由图像形成手段形成在转写媒体上的黑白或彩色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转写媒体上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具有:
内部有加热源的定影辊;
内部有加热源,压接上述定影辊的加压部件;
从外部加热上述定影辊表面的外部加热部件;
使上述加压部件压接上述定影辊表面或与其脱离的第一接离装置;
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接触上述定影辊表面或与其脱离的第二接离装置;和
在定影处理结束的时刻,在上述定影辊及加压部件的至少一个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上述定影辊和外部加热部件继续接触,或上述定影辊和加压部件继续压接中的至少任何一组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在定影处理结束时,于上述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在定影处理结束时,于上述加压部件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维持上述定影辊和上述加压部件的压接状态,同时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装置在定影处理结束时,于上述定影辊和上述加压部件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维持上述定影辊和上述加压部件的压接状态,同时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
本发明的外部加热方法,是使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对该定影辊表面进行加热的外部加热法,其中该外部加热部件具备与内部带加热源的定影辊表面接触或分离的接离装置,该方法具有测定上述定影辊表面温度的温度测定步骤和求出于上述步骤中测定的定影辊表面温度和设定温度之差,并根据图像形成模式决定上述接离装置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开始接触的时间的时间决定步骤;由时间决定步骤利用上述接离装置控制外部加热部件与定影辊的接触。
本发明的加热法的上述温度测定步骤是测定上述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以及上述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上述设定温度是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
本发明的外部加热法的上述决定步骤是求出上述定影辊表面温度和设定温度之差,并根据转写用纸的种类,决定利用上述接离装置控制外部加热部件与定影辊接触时间的时间决定步骤。
本发明的外部加热法的上述温度测定步骤是测定上述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以及上述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上述设定温度是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
本发明的外部加热法的上述决定步骤是求出上述定影辊表面温度和设定温度之差,并根据图像形成模式和转写用纸的种类,决定利用上述接离装置控制外部加热部件与定影辊接触时间的时间决定步骤。
本发明的外部加热法的上述温度测定步骤是测定上述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以及上述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上述设定温度是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
本发明的定影辊的外部加热法,其中该定影辊具有:
内部有加热源的定影辊;内部有加热源,压接上述定影辊的加压部件;
从外部加热上述定影辊表面的外部加热部件;
使上述加压部件压接上述定影辊表面或与其脱离的第一接离装置;和
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接触上述定影辊表面或与其脱离的第二接离装置;该方法具有在定影处理结束时读取上述定影辊和加压部件的表面温度的读取步骤;在上述定影辊及加压部件的至少一个部件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上述定影辊和外部加热部件,定影辊和加压部件的至少任何一组相互压接或接触。
本发明的外部加热方法,具有在定影处理结束时读取上述定影辊表面温度的读取步骤;在上述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使上述加压部件维持与上述定影辊表面的压接状态,同时使外部加热部件与定影辊的表面接触。
本发明的外部加热方法,具有在定影处理结束时读取上述加压部件表面温度的读取步骤;在上述加压部件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接触。
本发明的外部加热方法,具有在定影处理结束时读取上述定影辊和加压部件的表面温度的读取步骤;在上述定影辊和加压部件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维持上述定影辊和加压部件的压接状态,同时使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和图1(b)是分别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控制动作的图表。
图2是示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的构成图。
图3是示出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的图像形成手段的构成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构成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构成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构成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控制基板的方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定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定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外部加热辊和定影辊的表面温度变化的曲线。
图11是示出定影辊表面温度变化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外部加热辊和定影辊的表面温度变化的曲线。
图1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的构成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的定影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的控制动作的图表。
图16是示出外部加热辊、定影辊及加压辊的表面温度变化曲线。
图17是现有定影装置的构成图。
图18是示出外部加热辊和定影辊的表面温度变化的曲线。
实施例1
图2示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当然,即使是打印机或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同样适用。
在图2中,1是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的本体,在该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本体1的上部,配设以每次分离出一张地自动输送原稿2的原稿自动输送装置3和读取由该原稿自动输送装置3所输送的原稿2的图像的原稿读取装置4。该原稿读取装置4是按如下方式构成的:由光源6对放置在压板玻璃5上的原稿2照明,使来自原稿2的反射光像经由全反射镜及半反射镜8、9和成像透镜10构成的缩小光学系统扫描暴光到由CCD等构成的图像读取元件11上,利用该图像读取元件11以预定的像素密度(例如16点/mm)读取原稿2的色材反射光像。
由上述原稿读取装置4读取的原稿2的色材反射光像,例如作为红(R),绿(G),青(B)(各8比特)的3色原稿反射率数据被输送到图像处理装置12,由该图像处理装置12相对原稿2的反射率数据进行调色补正,位置偏差补正,亮度、色空间变换、灰度系数补正,帖消除,颜色/移动编辑等的预定图像处理。
由如上的图像处理装置12进行了预定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作为黄色(Y),深红色(M),青色(C),黑色(BK)(各8比特)的4色的原稿色材深淡数据,被输送到ROS13(光栅输出扫描仪),由该ROS13对应于原稿色材深淡数据完成图像于激光下的暴光。
在上述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本体1的内部配设可以形成色彩不同的多个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部件G。该图像形成部件G主要由形成静电潜像的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7和作为使形成在上述感光鼓17上的静电潜像显像,可形成色彩不同的多个调色剂像的显像部件的回转式显像装置19构成。
如图2所示,上述ROS13根据原稿再现色材深淡数据调整图中未示出的半导体激光器,对应于深淡数据从该半导体激光器射出激光束LB。从该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束LB被转动多面镜14偏向扫描,并经f·θ透镜15及反射镜16对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7扫描暴光。
上述ROS13产生的激光束LB扫描暴光感光鼓17,该感光鼓17由图中未示出的驱动装置沿箭头方向以预定速度驱动而转动。该感光鼓17的表面在预先一次带电用的充电器18作用下带上预定极性(例如负极)及电位后,根据原稿再现色材深淡数据通过激光束LB扫描暴光,在该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上述感光鼓17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由于具备黄色(Y),深红色(M),青色(C),黑色(BK)的4色显像器19Y,19M,19C,19BK的回转式显像装置19,例如,因带上了与感光鼓17的带电极性相同的负电荷的调色剂(带电色材)而被翻转显像,成为预定色的调色剂像。另外,形成在上述感光鼓17上的调色剂像按照需要在转写前带电器20作用下接受负电荷,调整电荷量。
上述感光鼓17上形成的各色调色剂像由于作为第一次转写手段的一次转写轮22被重复地转写在配置于该感光鼓17下部的作为中间转写体的中间转写带21上。该中间转写带21受到驱动轮23,从动轮24a,张紧轮24b以及构成2次转写手段一部分的作为对向轮的支承辊25支承,该带21可沿箭头所指方向以与感光鼓17的圆周速率相同的移动速度转动。
对应于要形成图像的色彩,感光鼓17上形成的黄色(Y),深红色(M),青色(C),黑色(BK)的4色的全部或其部分调色剂像因一次转写轮22以依次重合的状态被转写在上述中间转写带21上。被转写到该中间转写带21上的调色剂像,在支承中间转写带21的支承辊25和压接在该支承辊25上的构成第二转写手段一部分的2次转写辊27的压接力及静电力的作用下,被转写到以预定时间被输送到2次转写位置上的作为记录载体的转写用纸26上。如图2所示,从配置在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本体1内下部的多个给纸盒28、29、30、31中的任何一个按规定尺寸由给纸辊28a、29a、30a、31a供给上述转写用纸26。所供给的转写用纸26在多个输送辊32及保持轮33作用下以预定的时间被输送到中间转写带21的2次转写位置上。如上所述,因作为2次转写手段的支承辊25和2次转写辊27的作用,预定色彩的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写带21上成批地被转写到上述转写用纸26上。
从上述中间转写带21上转写了预定色彩的调色剂像后的转写用纸26与中间转写带21分离后,由输送带34输送到本发明的实施例1涉及的定影装置35,由该定影装置35在加热及压力作用下将调色剂像定影到转写用纸26上,对于单面复印的情况而言,基本以按原来的输送方向输送到出纸架36上,彩色图像的复印过程结束。
另一方面,在双面复印的情况下,在第一面(表面)上形成了彩色图像后的转写用纸26不是按原来的输送方向输送到出纸架36上,而是由图中未示出的转向门改变输送方向朝下,经3个辊压接的第三轮37及反向轮38一次输送到反向通道39。上述转写用纸26本次由逆转的反向轮38输送到双面用通道40,由设置在双面用通道40上的输送辊41一次输送到保持辊33上并停止。转写用纸26与中间转写带21上的调色剂像同步地再次由保持辊33开始输送,对该转写用纸26的第二面(反面)进行调色剂像的转写·定影过程之后,将该纸送到出纸架36上。
图2中,42是从转写过程结束后的感光鼓17的表面上除去残留的调色剂和纸粉等的清洁装置,43,44分别示出对中间转写带21进行清扫的中间转写带用清扫板和手动纸架。
图3是示出上述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的图像形成手段的构成图。
对于这种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如上所述,由一次带电用的充电器18使感光鼓17的表面带预定电位的电荷之后,在该感光鼓17的表面上由ROS13使与预定色彩对应的图像暴光后,形成静电潜像。在上述感光鼓17的表面上形成的与各色对应的静电潜像被对应色彩的显像器19Y,19M,19C,19BK显像,在该感光鼓17的表面上形成预定色彩的调色剂像T。
例如,若上述感光鼓17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与黄色对应,则该静电潜像就被黄色显像器19Y显现出,在感光鼓17上形成黄色的调色剂像T。另外,对于深红色,青色,黑色,也是根据同样的方法,对应色彩的调色剂像T依次被形成在感光鼓17上。
依次形成在上述感光鼓17上的各色调色剂像T在感光鼓17与中间转写带21接触的1次转写位置上从感光鼓17上被转写到中间转写带21的表面上。在该1次转写位置上,在中间转写带21的反面侧配设了半导电性的1次转写用偏压轮22,中间转写带21通过1次转写用偏压轮22与感光鼓17的表面接触。当向1次转写用偏压轮22施加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时,形成在感光鼓17上的调色剂像T因压接力及静电力被转写到中间转写带21上。
在形成单色图像时,被1次转写到中间转写带21上的预定色的调色剂像T被直接2次转写到转写用纸26上,但在形成多色调色剂像T重合的彩色图像时,只要将向感光鼓17上形成预定色彩的调色剂像T的过程和将调色剂像T1次转写到中间转写带21上的过程重复与预定色数相同的次数即可。
例如,要形成黄色(Y),深红色(M),青色(C),黑色(BK)的4色调色剂像T重合的全彩图像时,在感光鼓17上在其每转一次形成一种色彩,依次形成黄色(Y),深红色(M),青色(C),黑色(BK)的各色调色剂像T,这4色调色剂像以依次重合的状态被1次转写到中间转写带21上。
此时,上述中间转写带21以保持最初被1次转写的黄色未定影调色剂像T的方式以与感光鼓17同步的周期转动,每转一周深红色,青色,黑色的未定影调色剂像T被转写到上述中间转写带21上,在位置检测传感器45确定的预定位置上,并依次与黄色未定影调色剂像T重合。
以这样的方式1次转写到中间转写带21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T随着中间转写带21的转动,被输送到面朝转写用纸26的输送路经的2次转写位置上。
如前所述,转写用纸26从预定给纸盒28、29、30、31通过给纸辊28a、29a、30a、31a供纸,并由输送辊32将纸输送到保持辊33处,由保持辊33按预定时间给送到2次转写辊27和中间转写带21的夹持部。
在2次转写位置的中间转写带21的反面侧上配设了构成2次转写辊27的相对电极的支承辊25。在2次转写位置,通过半导电性2次转写辊27按预定时间与中间转写带21压接,向该支承辊25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电压,被转写在中间转写带21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T在上述2次转写位置上被2次静电转写到转写用纸26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其构成不是直接向2次转写辊27施加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同极性的电压,而是从作为转写偏压电压施加装置的转写偏压用高压电源47通过偏压辊46向经中间转写带21压接该2次转写辊27的支承辊25施加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同的电压。当然,也可以向2次转写辊27上直接施加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同的电压。
转写了未定影调色剂像的转写用纸26从中间转写带21上剥离下来,并由配置在2次转写部下游的电极部件48,导向板49及输送带34输送到定影装置35处,并该定影装置对未定影调色剂像T进行定影处理。
另一方面,用中间转写带用刮清板44除去未定影调色剂像T的2次转写结束的中间转写带21上残留的调色剂。
作为上述中间转写带21,可以使用在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酯,聚丙烯等的合成树脂或各种橡胶内添加适量碳黑等的防电剂而制成的产品,其体积电阻率是106~1014Ω·cm。将这种中间转写带21的厚度设定为0.1mm。上述中间转写带21的周长设定为感光鼓17的周长的整数倍(例如3倍)。
上述2次转写辊27及中间转写用清扫板44设置成与中间转写带21可接可离的状态,在形成彩色图像时,在最后色的未定影调色剂像T被1次转写到中间转写带21前,至少中间转写带用清扫板44与中间转写带21相脱离。
此外,上述2次转写辊27具有由扩散了碳的聚氨酯橡胶构成的表面层和由扩散了碳的发泡聚氨酯橡胶构成的内部层。在该2次转写辊27的表面上涂抹氟涂层。该2次转写辊27这样设定:其体积电阻率是103~1010Ω·cm,辊直径设定为φ28mm。硬度设定为如30度(アスカC)。
另一方面,上述支承辊25具备扩散碳的由EPDM和NBR的混合橡胶管构成的表面层和由EPDM的橡胶构成的内部层,其表面电阻率是107~1010Ω/□,辊直径设定为φ28mm,硬度设定为如70度(アスカC)。
配置在2次转写位置的夹持部下游的电极部件48作为导电性板状部件最好采用板金,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厚度为0.5mm的不锈钢板,将转写用纸26侧制成针状。此外,上述电极部件48是这样配置:上述电极部件48的2次转写区域侧的前端位于2次转写辊27侧,距支承辊25和2次转写辊27的夹持部构成的线只有1mm,且距夹持部的出口只有7mm。
然而,本实施例1所涉及的定影装置构成有内部有加热源的定影辊,压接上述定影辊的加压部件和从外部加热上述定影辊表面的外部加热部件。
图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到的定影装置的构成图。
如图4所示,本定影装置35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定影辊51,该定影辊51在内部具有加热源52,并沿箭头方向转动;加压辊53,该加压辊53配置成与该定影辊51压接,在内部还有加热源54,沿箭头方向转动;和外部加热辊55,该加热辊55按预定时间接触或脱离上述定影辊51的表面。通过使转写了未定影调色剂像57的作为转写媒体的转写用纸26通过上述定影辊51和加压辊53之间形成的夹持部56,对未定影调色剂像57加热并加压,把其定影到转写用纸26上。
上述定影辊51由内部有350瓦的卤灯52为加热源,以铁或不锈钢,或者是铝等高导热率的金属材料制作的中空金属芯59;由厚度为3mm硅胶等耐热弹性层60和极薄氟系橡胶等构成的外涂层61构成。上述定影辊51由卤灯52从内部加热,将表面温度加热到预定温度。由与该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的作为第一温度检测手段的温度传感器62检测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由作为控制手段的控制基板63控制在规定的温度值(例如160℃)。
上述加压辊53由内部有350瓦的卤灯54为加热源,以铁或不锈钢,或者是铝等高导热率的金属材料制作的中空金属芯64;由厚度为1mm硅胶等耐热弹性层65和极薄氟系橡胶等构成的外涂层66构成。上述加压辊53由卤灯54从内部加热,将表面温度加热到预定温度。
由与该加压辊53的表面接触的作为第二温度检测手段的温度传感器67检测上述加压辊53的表面温度,加压辊53的表面温度由作为控制手段的控制基板63控制在规定的温度值(例如130℃)。
驱动电机68经多个齿轮,以预定速度驱动上述加压辊53,辊53沿箭头所示方向转动。定影辊51在与加压辊53压接的状态从动地转动。
上述外部加热辊55由内部有300瓦的卤灯69为加热源,以铁或不锈钢,或者是铝等高导热率的金属材料制作的中空金属芯构成。该外部加热辊55由卤灯69从内部加热,将表面温度加热到预定温度。由与该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接触的作为第三温度检测手段的温度传感器70检测上述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由作为控制手段的控制基板63控制在规定的温度值(例如180℃)。
此外,上述定影辊51和加压辊53至少在定影处理时,相互以预定载荷压接,根据转写媒体26的种类及图像形成模式,以预定处理速度(定影速度)转动。此时,上述定影辊51和加压辊53例如在普通纸等的场合下,以220mm/sec的速度转动。而在厚纸1(单位重量105~162gsm)定影时,定影辊51和加压辊53例如以130mm/sec的较慢速度转动。而在OHP薄片等的透明膜或厚纸2(单位重量163gsm以上)等定影时,定影辊51和加压辊53例如以60mm/sec的更慢速度转动。
通过使转写了未定影调色剂像57的转写用纸26通过上述定影辊51和加压辊53之间形成的夹持部56,对未定影调色剂像57加热并加压,把其定影到转写用纸26上。
在上述定影装置35中,在定影辊51的表面上设有离型剂供给装置71,该供给装置涂抹防偏置用的作为离型剂的油。
如图4所示,该离型剂供给装置71按如下方式构成:从供油的给油管72,将作为离型剂的硅油向由无纺布构成的油绳73下滴,经该油绳73将油抹到粘油辊74的表面上。附着在粘油辊74表面上的油经施油辊75涂抹到定影辊51的表面上。此时,抹到上述定影辊51表面上的油量受到与粘油辊74表面接触的油量板76的控制,而且,沿粘油辊74的轴向均匀地涂抹。由上述油量板76刮取下的多余油被回收到油槽77内,可再次供给到供油管72。
再者,在本实施例1中,还配置了为清扫定影辊51表面的清洁装置78。该清扫装置78是如下地完成清扫工作的:由卷纸带供给辊80提供可卷起的清扫用清扫卷纸79,同时由卷纸回收辊81将该卷纸79卷起来,在卷纸移动期间,使由金属制的辊构成的清洁辊82压住定影辊51表面,同时,由海绵制的卷纸压辊83使清扫卷纸79紧压在定影辊51的表面上,将附着在定影辊51表面上的调色剂和纸粉等除去。由清洁辊82除去的调色剂等被卷纸79除去,卷纸79被辅助辊84推压在该清洁辊82的表面上。
图4中,85、86分别示出将转写用纸58导向定影辊51和加压辊53的夹持部56的导入槽及设在夹持部56的出口侧上的用纸检测传感器。
本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构成有使上述外部加热装置与定影辊表面接触或离开的接离装置和根据外部加热部件和、或定影辊的表面温度、接受定影处理的转写媒体的种类以及相对该转写媒体的图像形成模式中的至少一个指标控制外部加热部件与定影辊表面的接触时间的控制装置。
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对于上述定影装置35,为了使加压辊53与定影辊51的表面按预定时间压接,该加压辊53和定影辊51由第一接离装置87确保两者的接触和分离。上述加压辊53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承臂88上,并由驱动电机68驱动而转动。支承臂88以支点88a为中心,沿箭头方向作摆动。通过凸轮驱动电机90使与设置在该支承臂88前端上的滚轮88b接触的偏心凸轮89转动,该支承臂88使加压辊53与定影辊51压接,或者,如图5所示,使加压辊53脱离定影辊51约2mm的程度。
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4所示,由第二接离手段91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表面可按预定时间接离。上述外部加热辊55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支承臂92上。该第二支承臂92以支点92a为中心沿箭头方向作上下摆动。通过凸轮驱动电机94驱动与嵌入支承臂92一端上的凹状凸轮从动槽92b内的偏心凸轮93转动,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接触,或者如图6所示,使外部加热辊55脱离定影辊51约1mm距离。
图7是示出本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的控制基板。
在图7中,95是适用本实施例1的定影装置35的彩色电子照相复印机的操作面板。通过该操作面板95,可指定复印的数量等,同时指示转写媒体26是普通纸还是厚纸,或者是否是OHP用的透明胶片等,或者指示图像形成模式是黑白模式还是彩色模式等。
96是控制包含了定影装置35的复印机整体动作的CPU,根据通过操作面板95指示转写媒体26的种类和图像形成模式,如后述那样地,控制定影辊51和外部加热辊55的接触时间等。
97是存储CPU96执行的控制动作的程序和数据表等的ROM。98是存储CPU96执行的控制动作所必需的参数等的RAM。
在以上构成中,对于本实施例1涉及的定影装置,如下所述,即使在使外部加热辊与定影辊表面接触,由外部加热辊对定影辊表面加热的情况下,都能够防止定影辊表面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出现,可长期发挥良好的定影性能。
也就是说,在上述定影装置35中,如图8所示,当开始印字动作时,CPU96例如在压开始键时刻执行辊温度读取动作,由温度传感器62、70获取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及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TH(步骤101)。为了能够由控制基板63将上述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控制到预先设定的温度,控制基板63对作为加热源的卤灯52、69与电源的接通与断开进行控制,如图10所示,反复进行周期性变动。此时,作为上述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的组合图样可以考虑到有以下四种可能: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高,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TH低的情况(①),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高,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TH也高的情况(②),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低,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TH也低的情况(③),以及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低,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TH高的情况(④)。
接着,如图8所示,CPU96计算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TEXT-TH(步骤102),且读取色彩模式(图像形成模式)及转写用纸26的纸质信息(步骤103)。这里,关于彩色模式(图像形成模式),是判断彩色模式还是黑白模式,关于转写用纸26的纸质,判断例如是普通纸(单位重量不足105gsm)或者厚纸1(超过单位重量105gsm不足162gsm)或是厚纸2(超过163gsm)或是OHP胶片。
然后,如图8所示,CPU96参照预先设定的表,根据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TH,图像形成模式及转写用纸的纸质,确定接触模式A-E(步骤104),接触模式A-E决定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表面的接触时间。
接着,如图9所示,CPU96指定来自外部加热辊55的接触动作开始的来自开头色TR0信号的延迟时间td(步骤105)。这里,开头色TR0信号在彩色模式下意味着由ROS13将第一色写到感光鼓17上时的图像写入开始信号,而在黑白模式下,意味着由ROS13将黑白图像写到感光鼓17上时的图像写入开始信号。
在图9的步骤105中,接触模式A是在定影辊51开始驱动时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表面接触。定影辊51例如在按压开始键时与加压辊53一起转动。此时,定影辊51和加压辊53相互接触。如图2所示,接触模式B是在从给纸盒28~31开始提供转写用纸26时,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再如图2所示,接触模式C在从给纸盒28~31的任何一个纸盒所提供的转写用纸26到达定影装置35前面时,例如,到达中间转写带21的二次转写位置时,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表面接触。再如图2所示,接触模式D是在从给纸盒28~31的任何一个纸盒所提供的转写用纸26到达了定影装置35的定影部时,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表面接触。接触模式E是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表面不接触。
在转写用纸26到达定影装置35的定影部的时间被设定为,例如,如图11所示,转写用纸26进入定影装置35的夹持部56,由转写用纸26吸收定影辊51的热量,该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下降区域的前端P到达外部加热辊55的位置的时间点。由于这样设定,在转写用纸26进入定影装置35的夹持部56时,在定影辊51的热量被转写用纸26吸收的区域到达外部加热辊55以前,相对高温的外部加热辊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防止了外部加热辊55将定影辊51的表面加热到所需温度以上。
然后,CPU96当输出开头色的TR0信号时(步骤106)开始驱动定影辊51(步骤107),同时开始供给用纸(步骤108)。
CPU96当输出开头色的TR0信号时,同时计算发出开头色TR0信号以来的经过时间并在发出开头色TR0信号后的经过时间t等于步骤105中设定的延迟时间td的时间点,驱动第二接离手段92的凸轮驱动电机94,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步骤109)。
规定的定影动作结束,定影出口用纸检测传感器86关闭后,使外部加热辊55脱离,同时,停止驱动定影辊51(步骤110)。
这样,上述实施例1中的定影装置35构成是,如图8及图9所示,根据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图像形成模式及转写用纸26的纸质,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的时间不同。
现在,如果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是在规定温度T1(例如180℃)以上,而且,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在规定温度T2(例如20℃)以上,如图8的步骤104所示,与彩色模式或黑白模式,或与转写用纸26的种类无关,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表面接触的时间由接触模式C决定。也就是说,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的时间设定为与转写用纸26到达定影部前的时刻。
如图10的①所示,这种情况因为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高于规定的温度T1(例如180℃),温度足够高,所以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也在规定的温度T2(例如20℃)以上,因此,据此存在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相对较低,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低于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160℃)的可能性。因此,在转写用纸26到达定影部前的时刻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在由足够高温的外部加热辊55预热定影辊51表面的状态下,进行定影处理,因此,无论是调色剂量较多的彩色模式,还是黑白,亦或是不同的转写用纸26,均能进行良好的定影处理。之所以即使是厚纸和OHP胶片与普通纸的情况一样接触模式不变是因为在厚纸和OHP胶片的情况下把定影速度设定为慢速,所以能够进行良好的定影处理。
其次,如果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高于规定的温度T1(例如180℃),而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不到规定的温度T2(例如20℃),如图8的步骤104所示,在彩色模式情况下,除了OHP胶片以外其它全部是接触模式D,而OHP胶片情况下设定为接触模式E。也就是说,除了OHP胶片情况下以外,其它全部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表面接触的时间设定在转写用纸26到达定影部的时刻。在OHP胶片的情况下,设定成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不接触。
如图10的②所示,这种情况因为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高于规定的温度T1(例如180℃),温度足够高,而且,因为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不到规定的温度T2(例如20℃),所以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也是超过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160℃)的情况。因此,除了OHP胶片外,通过使外部加热辊55在转写用纸26到达定影部的时刻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若因对转写用纸26定影而被纸26吸收的热量由外部加热辊55给予定影辊51,则可有效地防止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下降,即使是彩色模式,或者转写用纸26是除OHP胶片以外的种类,均能进行良好的定影处理。
这样,在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高于规定的温度T1(例如180℃),而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不到规定的温度T2(例如20℃)时,如图12所示,因在转写用纸26到达定影部的时刻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从而,因对转写用纸26定影而由转写用纸26吸收的热量由外部加热辊55给予定影辊51,就能够防止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大幅上升。因此,能够防止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大幅上升,转写用纸26上待定影的未定影调色剂像57过度熔融,光泽度下降,或者,如被称为热转印(hotoffset)的向定影辊51的表面上转移的调色剂量增多,或者,定影辊51的弹性层53和外涂层54等过早老化等现象的发生。由于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不会比规定温度高很多,因此,即使使用OHP胶片或称为粘性胶片(tackfilm)的合成树脂制的薄片构成的转写媒体26时,能够确实地防止这些OHP胶片或粘性胶片等的合成树脂胶片软化,卷粘在定影辊51的表面上,导致不能进行定影处理的现象发生。
在OHP胶片的场合下,设定处理速度为慢速,因对该OHP胶片定影而被其吸收的热量可只由定影辊51的加热源52补充。不必要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接触,即使为彩色模式,仍能进行良好的定影处理。
另一方面,如图8的步骤104所示,在黑白模式时,普通纸和OHP胶片时设定为接触模式C,在厚纸1及厚纸2时,设定为接触模式D。也就是说,普通纸和OHP胶片时,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的时间设定为转写用纸26到达定影部之前的时刻,在厚纸1及厚纸2的情况下,设定为转写用纸26到达定影部的时刻。
如图10的②所示,这种情况因为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高于规定的温度T1(例如180℃),温度足够高,或者,因为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不到规定的温度T2(例如20℃),所以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也是超过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160℃)的情况。此时,在普通纸和OHP胶片情况下,定影速度设定相同的快速,在转写用纸26到达定影部前的时刻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由外部加热辊55对定影辊51的表面预先作适当加热处理,即使是黑白模式,而转写用纸26是普通纸及OHP胶片时,能够进行良好的定影处理。
另外,在黑白模式时,之所以将普通纸和OHP胶片的定影速度设定为相同的快速,是因为在OHP胶片上定影黑白调色剂像时,如全色调色剂像的情况那样,不必考虑发色性或透光性,由于黑白调色剂像能可靠地定影在OHP胶片上,色泽鲜亮,可以加快定影速度。
在如上述图10的②所示的条件下,之所以彩色模式比黑白模式,其接触模式设定的相对迟一些,是因为在彩色模式的场合下,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过高时,定影辊51的表面上转印的调色剂量增多,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的宽容度(latitude)较窄,相对地,在黑白模式的场合下,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的宽容度较宽,即使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稍高一些,仍能进行良好的定影处理。
另一方面,厚纸1及厚纸2的情况下,因为设定处理速度较慢(定影速度),所以定影该厚纸而被该厚纸所吸收的热量可由外部加热辊55补偿,设定为接触模式D时,即使为黑白模式,仍能够进行良好的定影处理。
其次,如果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低于规定的温度T1(例如180℃),且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高于规定的温度T2(例如20℃),则如图8的步骤104所示,在彩色模式时,转写用纸26的种类只是普通纸时,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的时间由接触模式A决定,转写用纸26的种类是普通纸以外的媒体时,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的时间完全由接触模式B决定。
如图10的③所示,这种情况因为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低于规定的温度T1(例如180℃),处于相对低的温度下,且因为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高于规定的温度T2(例如20℃),据此可判断,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也相对较低,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是低于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160℃)的情况。因此,因为转写用纸26的种类是普通纸的情况下,处理速度(定影速度)比其它用纸的速度快,所以在定影辊51开始驱动的时间点上使外部加热辊5 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在由外部加热辊55将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加热到足够高时进行定影处理,即使在调色剂量相对多的彩色模式下,也能够对普通纸作良好的定影处理。
转写用纸26的种类是普通纸以外的厚纸1,厚纸2及OHP胶片时,因为处理速度(定影速度)比普通纸慢,所以在开始提供转写用纸26的时间点上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在由外部加热辊55对定影辊51加热一定时间使其表面温度加热到足够高时进行定影处理,即使在调色剂量相对多的彩色模式下,能够对厚纸1,厚纸2及OHP胶片作良好的定影处理。
此外,在黑白模式时,转写用纸26的种类只是普通纸和OHP胶片时,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的时间由接触模式A决定,转写用纸26的种类是厚纸1及厚纸2时,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的时间由接触模式B决定。
如图10的③所示,这种情况因为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低于规定的温度T1(例如180℃),处于相对低的温度下,因为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高于规定的温度T2(例如20℃),据此可判断,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也相对较低,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是低于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160℃)的情况。因此,转写用纸26的种类是普通纸的情况下,处理速度(定影速度)比其它用纸的速度快,在定影辊51开始驱动的时间点上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在由外部加热辊55将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在足够时间加热到足够高时进行定影处理,即使为黑白模式,对普通纸也能进行良好的定影处理。转写用纸26的种类为OHP胶片时,因为处理速度(定影速度)与普通纸的速度相同,所以与普通纸一样,在定影辊51开始驱动的时间点上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在由外部加热辊55将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加热到足够高时进行定影处理,即使为黑白模式,对OHP胶片也能进行良好的定影处理。
转写用纸26的种类是厚纸1及厚纸2时,因为处理速度(定影速度)比普通纸慢,所以在开始提供转写用纸26的时间点上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在由外部加热辊55对定影辊51加热一定时间使其表面温度加热到足够高时进行定影处理,即使是黑白模式,也能够对厚纸1及厚纸2作良好的定影处理。
此外,如果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低于规定的温度T1(例如180℃),且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也低于规定的温度T2(例如20℃),则如图8的步骤104所示,在彩色模式,转写用纸26为普通纸时,设定为接触模式B,厚纸1及厚纸2时,设定为接触模式C,OHP胶片时,设定为接触模式E。即,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的时间在转写用纸26为普通纸时,则在开始供纸时,在厚纸1及厚纸2的情况下,在用纸到达定影部前的时间点,在OHP胶片的情况下,不使其接触。
如图10的④所示,这种情况因为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低于规定的温度T1(例如180℃),处于相对低的温度下,且因为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低于规定的温度T2(例如20℃),所以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比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160℃)高。因此,转写用纸26的种类是普通纸的情况下,在开始供纸时刻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在由外部加热辊55对定影辊51的表面只加热一段时间,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能够上升到足够高,即使在彩色模式下,也能够对普通纸作良好的定影处理。
转写用纸26为厚纸1及厚纸2时,因为设定处理速度(定影速度)较慢,所以如果在用纸达到定影部前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则由外部加热辊55加热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可使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充分上升,即使为彩色模式,也能对厚纸1及厚纸2进行良好的定影处理。
此外,在OHP胶片的场合下,设定处理速度为慢速,因对该OHP胶片定影而被其吸收的热量可只由定影辊51的加热源52补充,不必要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接触,即使为彩色模式,仍能进行良好的定影处理。
另一方面,如图8的步骤104所示,在黑白模式时,普通纸和OHP时设定为接触模式A,在厚纸1及厚纸2时设定为接触模式C。也就是说,普通纸和OHP胶片时,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开始接触的时间设定为定影辊51开始驱动的时间,在厚纸1及厚纸2的情况下,设定为转写用纸26到达定影部前的时刻。
如图10的④所示,这种情况因为外部加热辊55的表面温度TEXT低于规定的温度T1(例如180℃),处于相对低的温度下,且因为外部加热辊55和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差ΔTEXT-H低于规定的温度T2(例如20℃),所以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比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160℃)高。因此,转写用纸26的种类是普通纸及OHP胶片的情况下,在驱动开始时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在由外部加热辊55对定影辊51的表面只加热一段时间,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能够上升到足够高,即使定影性是若干低的黑白模式下,也能够对普通纸及OHP胶片进行良好定影处理。
转写用纸26为厚纸1及厚纸2时,因为设定定影速度较慢,所以如果在用纸达到定影部前使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则由外部加热辊55加热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可使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充分上升,即使定影性为若干低的黑白模式下,也能对厚纸1及厚纸2进行良好的定影处理。
因而,即使在上述实施例1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使外部加热辊接触定影辊的表面,由外部加热辊加热定影辊的表面构成的场合下,能够防止定影辊表面温度不升得过高,或者降得过低,可取得正常良好的定影性能。
实施例2
图13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本实施例2由以下部件构成:内部有加热源的定影辊;内部有加热源,压接上述定影辊的加压辊;从外部加热上述定影辊表面的外部加热部件;使上述加压部件压接上述定影辊表面或与其脱离的第一接离装置;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接触上述定影辊表面或与其脱离的第二接离装置和在定影处理结束的时刻,在上述定影辊及加压部件的至少一个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上述定影辊、加压部件及外部加热部件,使它们中的任何两个相互压接或接触的控制装置。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2所涉及的定影装置35的构成是如图14所示,在定影处理结束后,由温度传感器62、67检测定影辊51和加压辊53的表面温度,根据定影辊51和加压辊53的表面温度,由作为控制手段的控制基板63控制定影辊51和加压辊53的接触及分离的时间或控制定影辊51和外部加热辊55的接触及分离的时间。
对于以上构成,本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如下所述,即使在连续地进行定影处理的情况下,可在短时间内使定影辊的表面温度恢复到设定温度,而且,可防止发生升温过高的现象。
即,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2的定影装置35,在定影动作结束,最后的转写用纸26通过定影出口用纸检测传感器86,该用纸检测传感器86关闭(OFF)后(步骤201),读取加压辊53的表面温度TP(步骤202),判断该加压辊53的表面温度TP是否在规定温度TP cont(例如130℃)以上(步骤203)。在加压辊53的表面温度TP不到规定温度TP cont时,反复读取加压辊53的表面温度(步骤202)。另一方面,加压辊53的表面温度TP超过规定温度TP cont时,执行使加压辊53脱离定影辊51的动作(步骤204)。
然后,CPU96读取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TH(步骤205),并判断该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TH是否在规定温度TH cont(例如160℃以上(步骤206)。在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TH不到规定温度TH cont时,反复读取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步骤205)。另一方面,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TH超过规定温度TH cont时,执行使外部加热辊55脱离定影辊51的动作(步骤207)。结束印字后的动作(步骤208)。
如此地,对于上述实施例2,在定影动作结束,最后的转写用纸26通过定影出口用纸检测传感器86,该用纸检测传感器86关闭后,在加压辊53的表面温度TP不到规定温度TP cont时,如图15所示,维持加压辊53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的状态,而在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TH不到规定温度TH cont时,维持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的状态。经这样控制,如图16所示,受外部加热辊55加热,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逐渐上升,而加压辊的53的表面温度因定影辊51的加热,温度也逐渐上升。
接着,如图16所示,即使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上升,达到规定的设定温度TH cont以上而加压辊53的表面温度TP未达到规定温度TP cont时,如图15所示,维持加压辊53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且维持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的表面接触的状态。经这样控制,能够继续由外部加热辊55经定影辊51对加压辊53的加热动作。若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超过规定的设定温度TH cont时,由控制基板63切断对卤灯52的通电,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一度下降。
之后,如图16所示,加压辊53的表面温度上升,达到规定的设定温度TP cont以上时,如图15所示,解除加压辊53和定影辊51之间的接触状态,但维持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表面的接触状态。经这样控制,加压辊53的表面温度将达到规定的设定温度TP cont以上。
再者,如图16所示,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上升,达到规定的设定温度TH cont以上时,如图15所示,解除外部加热辊55与定影辊51表面的接触状态。经这样控制,定影辊51的表面温度将达到规定的设定温度TH cont以上。
因而,对于本实施例2的情况,即使连续地进行定影处理,也可以使定影辊表面温度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规定温度,而且可防止发生升温过高等的现象。
其它的构成和作用与上述实施例1的相同,此处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外部加热部件接触定影辊的表面,由外部加热部件加热定影辊表面的构成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定影辊表面温度升得过高或降得过低,常期保持良好定影性能的定影装置及使用这种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连续地进行定影处理也可以使定影辊表面温度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规定温度,而且可防止发生升温过高等的现象的定影装置及使用这种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将由图像形成手段形成在转写媒体上的黑白或彩色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转写媒体上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影装置具有:
内部有加热源的定影辊,压接上述定影辊的加压部件,从外部加热上述定影辊表面的外部加热部件,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或分离的接离手段,以及根据外部加热部件和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以及接受定影处理的转写媒体的种类和在该转写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模式中的任何一种信息控制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开始接触的时间的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根据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以及外部加热部件和定影辊表面的温差控制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开始接触的时间。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将由图像形成手段形成在转写媒体上的黑白或彩色调色剂像定影在所述转写媒体上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影装置具有:
内部有加热源的定影辊;
内部有加热源,压接上述定影辊的加压部件;
从外部加热上述定影辊表面的外部加热部件;
使上述加压部件压接上述定影辊表面或与其脱离的第一接离装置;
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接触上述定影辊表面或与其脱离的第二接离装置;和
在定影处理结束的时刻,在上述定影辊及加压部件的至少一个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控制上述定影辊和外部加压部件继续接触,或上述定影辊和加压部件继续压接中的至少任何一组的控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在定影处理结束时,于上述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在定影处理结束时,于上述加压部件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维持上述定影辊和上述加压部件的压接状态,同时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在定影处理结束时,于上述定影辊和上述加压部件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维持上述定影辊和上述加压部件的压接状态,同时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
7.一种外部加热方法,该加热法是使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对该定影辊表面进行加热的外部加热法,其中该外部加热部件具备与内部带加热源的定影辊表面接触或分离的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测定上述定影辊表面温度的温度测定步骤和求出于上述步骤中测定的定影辊表面温度和设定温度之差,并根据图像形成模式决定上述接离装置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开始接触的时间的时间决定步骤;由时间决定步骤利用上述接离装置控制外部加热部件与定影辊的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部加热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加热法的上述温度测定步骤是测定上述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以及上述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上述设定温度是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部加热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加热法的上述决定步骤是求出上述定影辊表面温度和设定温度之差,并根据转写用纸的种类,决定利用上述接离装置控制外部加热部件与定影辊接触时间的时间决定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部加热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加热法的上述温度测定步骤是测定上述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以及上述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上述设定温度是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部加热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加热法的上述决定步骤是求出上述定影辊表面温度和设定温度之差,并根据图像形成模式和转写用纸的种类,决定利用上述接离装置控制外部加热部件与定影辊接触时间的时间决定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外部加热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加热法的上述温度测定步骤是测定上述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以及上述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上述设定温度是外部加热部件的表面温度。
13.一种定影辊的外部加热法,其中该定影辊具有:
内部有加热源的定影辊;压接上述定影辊的加压部件;
从外部加热上述定影辊表面的外部加热部件;
使上述加压部件压接上述定影辊表面或与其脱离的第一接离装置;和
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接触上述定影辊表面或与其脱离的第二接离装置;该方法具有在定影处理结束时读取上述定影辊和加压部件的表面温度的读取步骤;在上述定影辊及加压部件的至少一个部件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上述定影辊和外部加热部件,定影辊和加压部件的至少任何一组相互压接或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外部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在定影处理结束时读取上述定影辊表面温度的读取步骤;在上述定影辊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外部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在定影处理结束时读取上述加压部件表面温度的读取步骤;在上述加压部件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维持上述定影辊与加压部件的压接状态,同时使上述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外部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在定影处理结束时读取上述定影辊和加压部件的表面温度的读取步骤;在上述定影辊和加压部件的表面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维持上述定影辊和加压部件的压接状态,同时使外部加热部件与上述定影辊表面接触。
CNB001335391A 1999-11-29 2000-11-07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使用的外部加热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162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8432/1999 1999-11-29
JP33843299A JP3736240B2 (ja) 1999-11-29 1999-11-29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8127A true CN1298127A (zh) 2001-06-06
CN1141624C CN1141624C (zh) 2004-03-10

Family

ID=18318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353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1624C (zh) 1999-11-29 2000-11-07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使用的外部加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411785B1 (zh)
JP (1) JP3736240B2 (zh)
KR (1) KR100392108B1 (zh)
CN (1) CN1141624C (zh)
TW (1) TW518452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72352B2 (en) 2003-09-24 2007-09-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eating member control based on door opening state and heating member position
US7283778B1 (en) 2003-09-24 2007-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eating member control based on door opening state and heating member position
CN100357840C (zh) * 2003-05-15 2007-12-2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0426155C (zh) * 2004-03-31 2008-10-1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7725047B2 (en) 2006-05-12 2010-05-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a control program for the fixing apparatus, and a contact method for an external heating member in the fixing apparatus
CN101165612B (zh) * 2006-10-16 2010-06-16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89177A (zh) * 2010-06-21 2011-12-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40A (zh) * 2010-11-02 2012-05-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467039A (zh) * 2010-11-08 2012-05-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24883A (ja) * 2000-05-16 2001-11-2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52551B1 (ko) * 2002-06-29 2004-10-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정착장치
US6799000B2 (en) * 2002-08-09 2004-09-28 Nexpress Solutions Llc Roller fuser system with intelligent control of fusing member temperature for printing mixed media types
US7055675B2 (en) * 2002-12-04 2006-06-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nveyor belt cleaning system
JP4194387B2 (ja) * 2003-02-18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4152810B2 (ja) * 2003-06-13 2008-09-17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ポジ型レジスト組成物およ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US7209674B2 (en) * 2003-08-06 2007-04-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nergy conserving fuser and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US7088936B2 (en) * 2003-10-01 2006-08-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ower control system for fusing system with external heater
US7151903B2 (en) * 2004-08-19 2006-12-19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an externally-heated fusing roller
JP4700948B2 (ja) * 2004-10-20 2011-06-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5367B2 (ja) * 2004-10-22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27438B2 (ja) * 2005-05-16 2011-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2007025237A (ja) * 2005-07-15 2007-02-0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54809B2 (ja) * 2005-07-21 2011-03-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44223B2 (ja) * 2006-03-10 2010-03-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定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
JP4447565B2 (ja) 2006-03-13 2010-04-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81259B2 (ja) * 2006-03-15 2010-06-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定着装置の温度制御方法、温度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
JP4468320B2 (ja) * 2006-03-28 2010-05-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3326A (ja) * 2006-06-22 2008-01-10 Sharp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てなる画像形成装置
EP2056172B1 (en) * 2007-11-01 2011-10-12 Xeikon Manufacturing N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lease agent application and cleaning of a fuser surface using a release agent impregnated web
JP2009205139A (ja) 2008-02-01 2009-09-10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4512645B2 (ja) * 2008-02-15 2010-07-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71246A (ja) * 2008-05-02 2009-11-19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697860B2 (en) * 2008-08-06 2010-04-13 Xerox Corporation Fusers, print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of fusing toner on media
JP4633153B2 (ja) * 2008-08-20 2011-02-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311251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610148B2 (ja) 2010-10-18 2014-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54270B2 (ja) 2011-07-07 2015-07-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75363B2 (en) * 2012-06-15 2015-07-0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elease agent transfer to a pressure member in a fuser
WO2017131041A1 (ja) * 2016-01-29 2017-08-03 株式会社美鈴工業 ヒータとそれを備える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加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7431A (en) * 1987-10-26 1990-12-11 Mita Industrial Co., Ltd. Fix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the same
JPH056043A (ja) * 1991-06-28 1993-01-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077395B2 (ja) 1992-06-25 2000-08-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5512992A (en) * 1993-05-31 1996-04-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using temperature
DE69637859D1 (de) * 1995-05-19 2009-04-16 Sharp Kk Tonerbildfixiervorrichtung für Bilderzeugungsgerät
JPH09197887A (ja) * 1996-01-12 1997-07-3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49044A (ja) 1996-11-21 1998-06-02 Canon Inc 画像加熱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139416B2 (ja) 1997-06-27 2001-02-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JP2000056612A (ja) * 1998-08-11 2000-02-25 Fuji Xerox Co Ltd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7840C (zh) * 2003-05-15 2007-12-2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US7272352B2 (en) 2003-09-24 2007-09-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eating member control based on door opening state and heating member position
US7283778B1 (en) 2003-09-24 2007-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eating member control based on door opening state and heating member position
CN100424594C (zh) * 2003-09-24 2008-10-0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26155C (zh) * 2004-03-31 2008-10-1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71290B (zh) * 2006-05-12 2010-06-02 夏普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
US7725047B2 (en) 2006-05-12 2010-05-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a control program for the fixing apparatus, and a contact method for an external heating member in the fixing apparatus
CN101165612B (zh) * 2006-10-16 2010-06-16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89177A (zh) * 2010-06-21 2011-12-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89177B (zh) * 2010-06-21 2015-04-2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40A (zh) * 2010-11-02 2012-05-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467040B (zh) * 2010-11-02 2016-05-1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467039A (zh) * 2010-11-08 2012-05-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39B (zh) * 2010-11-08 2016-01-0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78717A (ko) 2001-08-21
JP2001154529A (ja) 2001-06-08
US6411785B1 (en) 2002-06-25
KR100392108B1 (ko) 2003-07-22
JP3736240B2 (ja) 2006-01-18
TW518452B (en) 2003-01-21
CN1141624C (zh) 2004-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624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使用的外部加热方法
CN1114843C (zh) 定影装置
US956886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188751C (zh) 定影装置
CN128723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46240C (zh) 成像设备以及定影设备
CN1179254C (zh) 记录媒介上固定色料图像的机构和方法
CN167727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786845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790186A (zh) 图像加热设备和光泽度增强设备
CN103176387A (zh) 定影装置
CN101038477A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301446C (zh) 透明涂层形成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彩色成像设备
CN1716126A (zh) 图像加热装置和定影装置
CN1652045A (zh) 具有从外部加热定影辊表面的加热器的像加热装置
CN1845015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763656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6772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311310C (zh) 成像装置
CN1873555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控制图像形成设备的方法
CN1081806C (zh) 加热器和带有加热器的定影装置
CN1016859B (zh) 图象上光装置
CN101038476A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315012C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532649A (zh) 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10

Termination date: 20171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