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97504A - 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97504A
CN1297504A CN00800472A CN00800472A CN1297504A CN 1297504 A CN1297504 A CN 1297504A CN 00800472 A CN00800472 A CN 00800472A CN 00800472 A CN00800472 A CN 00800472A CN 1297504 A CN1297504 A CN 1297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haft
parts
housing
recess
ro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0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9979C (zh
Inventor
富田祯久
杉山玄六
羽贺正和
铃木良平
长谷川利男
多原晃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88798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85910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088797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1715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13794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5050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97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7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99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997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6Component parts
    • E02F3/42Drives for dippers, buckets, dipper-arms or bucket-arms
    • E02F3/43Control of dipper or bucket position; Control of sequence of drive oper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4Safety devices, e.g. for preventing overloa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6Indic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Operation Control Of Excavators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在设置于悬臂3上的销22的端面上形成有凹部22a并在所述凹部内设置了角度探测器21的壳体21a的同时,避开杆件23的活动范围,并比壳体21a突出地设置了包围所述输入轴21b地在输入轴21b 的轴向上突出的凸缘218。尤其是,通过使凸缘218的突出量大于输入轴21c的突出量,从而能够提高凸缘218对输入轴21b的保护性能。

Description

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本发明是在日本专利申请平-11-88797、日本专利申请平11-88798及日本专利申请平11-113794的基础上做出的,这些文献的内容在此作为参考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有关的发明,它涉及具有测量象油压挖土机的悬臂和挖掘臂这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的部件之间的相对转角的角度探测器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压挖土机这种建筑机械中,在操作装置上设置了角度探测器。在这样的操作装置中,悬臂和挖掘臂通过销可相对转动地相连,安装在悬臂侧面的角度探测器检测它们之间的相对角度。角度探测器由检测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转角的探测部件和容纳所述检测部件的壳体构成,输入轴通过杆件与挖掘臂相连。当与销有关地转动挖掘臂时,通过与挖掘臂的转动连动的杆件转动角度探测器的输入轴。通过探测部件检测出输入轴的转动角度并根据所述检测值算出挖掘臂的相对角度。
发明的公开
但是,当在悬臂侧面突出设置角度探测器时,杆件一端与角度探测器的输入轴相连,其另一端被固定在挖掘臂的侧面上。因此,在工作时,沙土撞击在悬臂侧突出的角度探测器和杆件,所以存在着角度探测器和杆件容易受周围物体干扰的问题。因此,为了使角度探测器不受这些冲撞的影响,必须设置大型护板,另外,当沙土撞击杆件时,冲击力通过杆件作用到了角度探测器的输入轴上,因而有可能会损坏角度探测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在悬臂等上的角度探测器不易因沙土而被损坏的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建筑机械操作装置具有:第一部件;通过一体设置的连接件而可转动地与第一部件相连的第二部件;角度探测器,将检测通过第一部件转动驱动的输入轴及所述输入轴的转动角的探测部件内藏于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的壳体内,并检测出第一部件相对第二部件的转动角度;在所述连件的轴向端面上形成凹部,至少上述整个壳体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结果,角度探测器距连接件轴向端面的突出量可以减小并且能够减轻沙土等在工作中落下而对角度探测器的撞击。尤其是,在整个角度探测器完全容放在凹部内的情况下,沙土等很难撞击到角度探测器,从而可以省略掉护板。
另外,设置了连接第一部件和所述输入轴,以便与第一部件的转动连动地驱动所述输入轴转动的传动件,(a)在所述连接件的轴向端面上形成了凹部,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凹部内,(b)同时,避开所述传动件活动范围,在所述壳体端面上包围所述输入轴地设置了沿所述输入轴的轴向突出的突起部。通过形成这样的突起部,从而通过突起部保护了输入轴不受沙土岩石等落下的影响。
另外,通过使突起部距轴向端面的突出量大于输入轴的突出量,从而能够实现突起部对输入轴的保护性能的增强。另外,在通过设置输入轴护板而实现了输入轴保护性能提高的同时,能够用共同的紧固件将输入轴护板与角度探测器固定在连接件上,可减少部件数目。
通过在角度探测器的壳体内形成线束通道,线束能够很容易地从探测部件中被引到凹部外。另外,在外周面上设置了密封所述壳体外周面与凹部内周面的密封件,并且在壳体外周面上形成槽的同时,在密封件对准所述槽的部分上也可以形成线束通道。
另外,设置了连接第一部件与所述输入轴的传动件,当超过预定值的外力作用在所述传动件上时,解除第一部件与输入轴之间的连接状态,由此能够防止角度探测器的输入轴承受过大的冲击力并能够实现角度探测器使用寿命的延长。例如,当超过预定值的外力作用时,使滑动地插入输入轴的孔中的传动件的端部从孔中脱出,或使传动件破损,从而解除连接状态即可。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油压挖土机的大致结构的视图。
图2是说明第一实施例的视图,它是表示角度探测器的安装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角度探测器21的具体结构的视图。
图4A是壳体21a的主视图。
图4B是从下面看图4A的壳体21a的视图。
图4C是图4A的B1-B1截面图。
图5A是说明第二实施例的视图,它是从悬臂侧看销22的角度探测器的视图。
图5B是图5A的X1-X1截面图。
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视图。
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视图,它是表示销22部分的截面图。
图8是详细表示图7的角度探测器21部分的视图。
图9是表示遍及输入轴21b整个圆周地设置凸缘33时的图。
图10是说明线束216的配设方法的图。
图11A是壳体21aA的主视图。
图11B是从下面看图11A所示壳体21aA的视图。
图11C是图11A的C-C截面图。
图12A是表示壳体21aA的变形例的视图,它是壳体21aB的立体图。
图12B是表示壳体21aB的具体形状的截面图。
图13A是表示密封件34的平面图。
图13B是图13A的截面图。
图14是图1所示前操作装置6的销22附近的放大视图。
图15是从B3方向看图14的连接部的视图。
图16是详细表示图15的角度探测器21部分的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6的角度探测器21的具体结构的视图。
图18A是从悬臂侧看角度探测器21和杆件23的视图。
图18B是拆下图18A中的护板30C的视图。
图19A是表示施加负荷F1时的杆件23的视图。
图19B是表示施加负荷F2时的杆件23的视图。
图20A是表示施加外力F时的杆件23的视图。
图20B是表示变形时杆件23各尺寸的视图。
图20C是表示杆件23与输入轴21b的连接部尺寸的视图。
图21A是表示涉及解除连接状态的其它例子的视图,它表示在杆件70上没有作用冲击负荷的情况。
图21B是表示涉及解除连接状态的其它例子的视图,它表示负荷F2作用时的情况。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以下用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表示油压挖土机大致结构的视图。在下行走机构1上,通过旋转机构地设置了上转动部2。在上转动部2上设置了通过悬臂3、挖掘臂4和挖斗5构成的前工作装置6。悬臂3、挖掘臂4和挖斗5与各销12、22、32有关地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图2是说明本发明操作装置的角度探测器的安装状态的视图,它是沿图1的I-I线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如上所述,悬臂3和挖掘臂4可通过前销22可相互转动地连接。销22通过螺栓24被固定在悬臂3上,而挖掘臂4可自由转动地被连接在销22上。在销22的端面上,形成了其截面形状与销轴心同轴地成圆形的凹部22a,角度探测器21安放在凹部22a中。角度探测器21具有壳体21a、输入轴21b和探测部件21c。角度探测器21的壳体21a如此容纳在凹部22a内,即输入轴21b比销22的端面突出,并且通过螺钉26A将所述壳体固定在销22上。
尽管凹部22a与销22同轴的结构对检测精度很有利,但如果在保证配设于凹部22a内的角度探测器21的输入轴21b与销22的同轴度的允许精度的范围内,则凹部22a也可以不一定很严格地与销22同轴。
杆件23的一端与输入轴21b相连,杆件23的另一个端部通过螺栓25被固定在挖掘臂4上。因此,挖掘臂4的角度一变化,即当挖掘臂4以销22为支点转动时,就通过固定在挖掘臂4上的杆件23驱动角度探测器21的输入轴21b转动。
图3是表示角度探测器21具体结构的截面图。输入轴21b通过轴承212被安装在壳体21a内。在如图所示的轴承212的上部上,设置了防止水、油或泥等入侵到壳体内的密封件213。214是固定在输入轴21b上并与输入轴21b一体转动的阻力件,在与阻力件214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擦片215。上述探测部件21c(图2)由阻力件214和擦片215构成。当输入轴21b被杆件23带动转动时,阻力件214也转动,阻力件214与擦片215的相对位置变化导致了输出电压的变化,而输出电压变化通过连接在擦片215上的线束216被传递给油压挖土机的控制装置29,在控制装置29中计算出挖掘臂4相对悬臂3的角度变化。在壳体21a的侧面上设置了O形圈等密封件217,它防止了水等侵入凹部22a的底部。
线束216通过形成于壳体21a上的通道(后述的槽41和孔42)而从壳体21a的底部中被引到凹部22a的外面并与控制装置29相连。图4A-图4C是表示壳体21a的视图,图4A是壳体21a的主视图,图4B是从下面看图4A的壳体21a的视图,图4C是图4A的B1-B1截面图。在大致成筒状的壳体21a内,分别形成了密封件213的容纳部211a、轴承212的容纳部211b、211c、阻力件214的容纳部211d、擦片215的容纳部211e。在壳体21a的外周上凹设有O形环槽40。因此,在隔着所述O形环槽40的上下位置上分别形成了轴向槽41并且与O形环槽40的内侧连通地形成了连通这些上下槽41的孔42。线束216如图4C的双点划线所示地通过孔42而从下槽41中通入上槽41内并如图3所示地与控制装置29相连。
这样一来,在实施例中,由于形成于销22的轴向端面上的凹部22a的内部设置着角度探测器21的壳体21a,所以可减小角度探测器21从悬臂侧面突出的量,由此能够减轻沙土石头等在作业中对角度探测器21的撞击。
(第二实施例)
图5A、5B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视图,图5A是从悬臂侧看销22的角度探测器的视图,图5B是图5A的X1-X1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在输入轴21b的旁边设置了护板30A。护板30A通过螺栓26B被安装在销22的端面上,当从悬臂3侧面看时,角度探测器21的壳体21a及输入轴21b完全被覆盖住了,这样以来,角度探测器21受到了护板30A的保护,从而能够防止沙土等从悬臂3侧面撞击角度探测器21。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1a也完全容纳在凹部22a中,只有输入轴21b从销端面22b向侧方(图示的上方)突出,由此与过去相比能够减小护板30A的突出量h。
(第三实施例)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视图,它表示包括输入轴21b的整个角度探测器21被安放在凹部22a内的情况。这样一来,当角度探测器21全都容放在凹部22a内时,只有杆件23在悬臂侧突出,从而可以省略用于保护角度探测器21的护板。
(第四实施例)
图7、8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视图,它与图2一样地示出了销22部分的截面。图8是用截面详细表示角度探测器21部分的视图。角度探测器21的壳体21aA与图2的情况一样地被容纳在凹部22a内,并通过未示出的螺钉(图2的螺钉26A)被固定在销22上。
在壳体21aA的端面上突设有凸缘218,用螺栓26C将凸缘218固定在销22的端面22b上,从而将角度探测器21安装在销22上。保护输入轴21b不受沙土撞击等的护板30B通过上述螺栓26C与角度探测器21成一体地被安装在销22上。
杆件23的一端被连接在比销22的端面22b突出的输入轴21b上,杆件23的另一端通过撑架27固定在挖掘臂4上。28是将撑架27安装在挖掘臂4上的螺栓。输入轴21b的图示上端面219从销22的端面22b向侧方(图的上方)突出。
如图7所示,杆件23的一端通过撑架27被固定在挖掘臂4上,一旦挖掘臂4转动,杆件23就使角度探测器21的输入轴21b转动。凸缘218成圆弧状以便避开杆件23的活动范围。这样一来,通过将凸缘218的形状制成圆弧形,护板30B离悬臂3侧面的突出量(图8的h1)能够减小,就是说,如图9所示地,在将凸缘218制成圆环状凸缘33的情况下,使输入轴21b比凸缘33更突出,从而不得不相对凸缘33侧设杆件23(图示上方)。因此,存在着护板30B离悬臂3侧面的突出量h2(>h1)增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与图9的情况相比可减小突出量,因此沙土岩石等落下物很难撞击到角度探测器21。
另外,由于包围输入轴21b地突出设置凸缘218,所以即使没有护板30B,也起到保护输入轴21b不受沿销端面22b(图8的箭头AL的方向)落下的沙土岩石撞击的作用。在这里,如图10所示,输入轴21b的端面219位于凸缘218的端面220的销侧,由此可以省略图8的护板30B。尤其是,在针对来自销端面方向的沙土的撞击可能性低的悬臂销(图1的销12)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护板30B。
随后,具体说明线束216的布设方法。如图10所示地,线束216通过形成于壳体21a上的通道(后述的槽41与孔42)而从壳体21aA的底部被引到凹部22a外并被连接在控制装置29上。图11A、11B、11C是壳体21aA的视图,图11A是壳体21aA的主视图,图11B是从下面看图11A所示壳体21aA的视图,图11C是图11A的C-C截面图。在壳体上端上,形成了具有如图11A-图11C所示形状的凸缘218,与图4A-图4C所示的壳体21a相比,只有凸缘218是不同的,其它部分完全一样。
轴向槽41分别形成在隔着O形环槽40的上下位置上,并且与O形环槽40的内侧连通地形成了连通这些上下槽41的孔42。另外,图示上侧的槽41不仅可以形成于壳体21aA的侧面上,也可以形成于凸缘218的下面部上。形成于凸缘218下面的槽41是在壳体21aA的径向上形成的。线束216如双点划线所示地通过孔42而从下槽41中通入上槽41内并且如图10所示地在从凸缘218中被引出后被连接到控制装置29上。
图12A、12B所示的壳体21aB是壳体21aA的变形例,图12A是壳体21aB的立体图,图12B是表示壳体21aB的具体形状的截面图。与壳体21aA一样地,壳体21aB大致成筒形并且分别在其内部形成了密封件213的容纳部211a、轴承212的容纳部211b、211c、阻力件214的容纳部211d、擦片215的容纳部211e。在壳体21aB上,如图12A所示地设置了密封件34。
图13a、13B是表示密封件34的平面及端面的视图。密封件34由O形部34a和缆线贯通部34b构成并且被制成一体。在缆线贯通部34b上形成了缆线216的贯通孔34c。
在图12A、12B所示的壳体21aB的外周面上形成了设置密封件34的O形环槽40、设置缆线216的轴向槽43。当把密封件34安装在槽40中时,密封件34的缆线贯通部34b配设于槽43的一部分上地进行安装。槽43分别在壳体21aB的侧面一侧沿轴向形成,在凸缘218的下面沿壳体21aB的径向(图12B的左右方向)形成。缆线216从壳体21aB的底部起沿槽43布设,并穿过缆线贯通部34b的孔34c向上方引出。缆线216与孔34c之间的间隙通过形成件等被密封起来。
(第五实施例)
以下,通过图14-图20来说明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尤其是具有涉及杆件23与输入轴21b之间的连接关系的特征。图14是图1所示前操作装置6的销22附近的放大视图,图15是从B3方向看图14的连接部的视图。销22被固定在悬臂3上,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在销22上的挖掘臂4通过油压缸7的伸缩而转动。挖掘臂4此时相对悬臂3的角度变化是通过设置在销22上的角度探测器21检测出来的。图16是详细表示图15的角度探测器21部分的视图,如上所述,在销22的端面上与销轴心同轴地形成截面形状大致成圆形的凹部22a,在所述凹部22a内安放着角度探测器21。
在图16所示的角度探测器21中,采用了图12A、12B所示的壳体21aB。壳体21aB通过螺栓26C被安装在销22上。30D是保护输入轴21b不受沙土撞击等的护板,并且通过上述螺栓26C与所述角度探测器21成一体地把所述护板安装在销22上。如上所述,尽管凹部22a与销22同轴的结构对检测精度有利,但如果在保证配设于凹部22a内的角度探测器21的输入轴21b与销22的同轴度在预定范围即保证允许精度的范围内,则凹部22a也可以不一定严格地与销22同轴。
杆件23的一端被连接在比销22的端面22b突出的输入轴21b上,杆件23的另一端通过撑架27被固定在挖掘臂4上。另外,以后将描述输入轴21b与杆件23连接部的细节。杆件23是用钢琴弦等弹性体制成的(以下说明由钢琴丝构成的例子),并且它如图16所示地被制成沿悬臂3及挖掘臂4侧面附近延伸的形状。这样一来,通过把杆件23设置在悬臂3和挖掘臂4附近,能够使在作业中由沙土岩石等造成的撞击减少。一旦挖掘臂4的角度改变了,即一旦以销22为支点地转动挖掘臂4,则通过固定在挖掘臂4上的杆件23来驱动角度探测器21的输入轴21b转动。
图17是表示角度探测器21具体结构的截面图。输入轴21b通过轴承212被安装在壳体21aB中。在输入轴21b上,大致与轴向垂直地形成了孔H,通过在孔H中插入杆件23的端部而将输入轴21b与杆件23连接起来。孔H的直径被设定得大于杆件23的线径。杆件23能够相对孔H在图示的左右方向上滑动。
在如图所示的轴承212上部上设置了防止水、油或泥等侵入到壳体内的密封件213。214是固定在输入轴21b上而与输入轴21b一体转动的阻力件。在与阻力件214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擦片215。上述探测部件21c由阻力件214和擦片215构成。当输入轴21b被杆件23带动转动时,阻力件214也转动,阻力件214与擦片215的相对位置变化导致了输出电压的变化,而输出电压变化通过连接在擦片215上的线束216被传递给油压挖土机的控制装置29,在控制装置29中计算出挖掘臂4相对悬臂3的角度变化。
在壳体21aB的侧面上设置了上述密封件34(参见图13A、13B),它防止了水等侵入凹部22a的底部。缆线216贯通壳体21aB的内部及密封件34地经凸缘218被引到探测部件外并与控制装置29相连。
图18A、18B是从悬臂侧面看角度探测器21及杆件23的视图。图18B是表示拆下护板30C时的视图。杆件23的左端通过撑架27被固定在挖掘臂4上,当挖掘臂4转动而改变了角度时,杆件23使角度探测器21的输入轴21b转动。挖掘臂4相对悬臂3的转动范围通过油压缸7的行程被限制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而在图18B所示的例子中,与挖掘臂4连动的杆件23在用双点划线表示的A1-A2范围(±α度)内转动。另外,在挖掘臂4处于图14的实线所示的状态时,杆件23变成A1范围,在挖掘臂4如虚线4’所示地转动时,杆件23变成A2范围。
如上所述,由于杆件23在A1-A2的范围内转动,所以如图18B所示,将凸缘218制成圆弧形以便不使杆件23和凸缘218相互干扰。因此,通过使圆弧形凸缘218包围输入轴21b地突出,从而即使没有护板30C,也起到使输入轴21b不受沿销22的端面(图18B的箭头AL的方向)落下的沙土岩石的撞击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来自销22端面方向的沙土撞击的可能性低的悬臂销(图1的销12)来说,可以省略护板30D。
而且,在本发明中,杆件23是用钢琴弦等弹性体制成的,并且插入输入轴21b的孔H中的杆件23可以滑动,所以具有如以下所述的优点。就是说,当杆件23承受沙土等的撞击时,杆件23发生弹性变形并从孔H中抽出,由此解除了输入轴21b与杆件23的连接。结果,能够防止输入轴21b承受过度撞击。
图19A、19B是说明杆件23受沙土撞击时沿悬臂3侧面的负荷F1、F2作用在杆件23上的情况的草图。图19A是表示负荷F1比较小时的视图,图19B是表示施加更大负荷F2(F2>F1)时的视图。在图19A中,虚线表示没有遇到撞击负荷的正常情况下的杆件23。在这里,以杆件23为直线状钢琴弦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图19A的场合下,杆件23因负荷F1而向下突起变形(变形量Δ),输入轴21b因这种变形而向左转θ1度。另外,杆件23插入孔H中的插入深度因杆件23变形而减少。另一方面,在施加大负荷F2的图19B的场合中,杆件23的变形量Δ增大,输入轴21b向左转一个更大的角度θ2(>θ1),因而杆件23插入孔H中的插入深度变得非常小。另外,当高于F2的负荷作用在杆件23上时,就是说冲击负荷>F2时,杆件23的变形量Δ及输入轴21b的转动角度增大,并且杆件23如双点划线所示地从孔H中抽出,从而解除了杆件23与输入轴21b的连接状态。
在象过去那样把用钢板形成的坚固杆件固定在输入轴21b上的情况下,当杆件承受过大负荷时,无法解除输入轴21b与杆件的连接,因此输入轴21b承受很大冲击力。因而,当岩石等撞上杆件时,存在着支承输入轴21b的轴承212和探测部件21c损伤的问题。而在本发明中,在杆件23如上所述地承受过大负荷的情况下,杆件23与输入轴21b的连接被解除,因此输入轴21b上不会承受过大的冲击力,所以能够实现角度探测器21的使用寿命延长。
杆件23从输入轴21b的孔H中拔出所需的负荷大小依赖于形成杆件23的钢琴弦的弹性系数、钢琴弦的线径、杆件23插入孔H中的深度等,可根据角度探测器21能允许的负荷大小适当设计。例如,如果使钢琴弦线径变细使其易于变形或减小插入量,则即使是小负荷,也能把杆件23从孔H中拔出,所以能够减轻对角度探测器21的影响。
在这里,用图20A-图20C来说明杆件23的尺寸设定方法的一个例子。图20A是表示外力施加在单侧固定端和单侧自由端的杆件23中央上时的视图。此时,杆件23的偏转量Δ在离自由端L2的位置上最大。自由端所受的反作用力R由以下公式(3)求出,设定杠杆23的尺寸等使其在所述反作用力R与角度探测器21所允许的负荷Sf相比增大之前,杆件23从输入轴21b脱出即可。另外,通过以下公式(1)、(2)求出L2和Δ。 L 2 = ( 1 / 5 ) · L - - - - ( 1 ) Δ = ( F · L 3 ) / ( 48 5 · E · I ) - - - - ( 2 ) R=(5/16)·F    (3)
d是杆件23的线径,L是杆件23的全长,E是杆件23的纵弹性系数,I是杆件23的截面惯性矩。
图20B是表示杆件23因发生偏转量Δ而变形时的各尺寸。图20C表示是杆件23与输入轴21b之间的连接部的尺寸的视图。图20B的各尺寸L3-L5是通过以下公式(4)-(6)求得的。 L 3 = { ( L - L 2 ) 2 + Δ 2 } - - - - ( 4 ) L 4 = ( L 2 2 + Δ 2 ) - - - - ( 5 ) L5=L-L3-L4    (6)
即,当偏转Δ发生时,如果(L5+a1)比a大,则杆件23从输入轴21b脱出。例如,根据杆件23的全长L及偏转量Δ决定杆件23的线径d。将杆件23的全长L和偏转ΔΔ分别设定成预定值,所述L、Δ值被代入由公式(2)得到的公式(7)中,计算出截面惯性矩I。将所算出的截面惯性矩I代入线径d与I的关系式(8)中,逆运算求出线径d。另外,根据杆件23的线径d及偏转量Δ可以决定杆件23的全长L。 I = ( F · L 3 ) / ( 48 5 · E · I ) - - - - ( 7 ) I=(π/64)·d4    (8)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是解除杆件23与输入轴21b之间连接状态的情况,但例如也可以如图21A、21B所示地解除挖掘臂4和杆件70之间的连接。图21A表示在杆件70上没有作用冲击负荷的情况,杆件70由挖掘臂连接部70a、输入轴固定部70b、用钢琴弦等形成的轴部70c构成。在挖掘臂连接部70a上形成了长孔701,通过设置在挖掘臂4上的卡合销72与所述长孔701的卡合而将杆件70与挖掘臂4连接在一起。另一方面,输入轴固定部70b被螺栓71固定在输入轴21b上。
如图21B所示,当杆件70的轴部70c承受负荷F2(沿悬臂3侧面的力)时,轴部70c向下突起变形,输入轴21b左转θ4度,同时挖掘臂连接部70a相对水平方向只倾斜θ3度。在这种状态下,尽管挖掘臂连接部70a的长孔701与销72勉强卡合,但当比F2大的负荷作用时,如图21B的双点划线所示地解除了长孔701与销72的卡合、即杆件70与挖掘臂4的连接。
另外,如此设定杆件23的机械强度,即如果超过预定值的负荷作用在杆件23上,则杆件23破损(例如塑性变形或断裂)连接状态被解除。但在使杆件破损的结构的情况下,必须更换杆件,而在如上所述地通过杆件23的弹性变形而使杆件从孔H中拔出的情况下,能够重新使用杆件23。另外,在通过杆件23破裂来解除连接的结构中,没有必要可以相对输入轴21b滑动地构成杆件23的端部。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是检测悬臂3与挖掘臂4之间的相对角度的角度探测器,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检测构成油压挖土机的上转动部1与悬臂3之间相对角度的悬臂角以及构成挖掘臂4与挖斗5之间相对角度的挖斗角的角度探测器或者检测各种起重机的悬臂和吊臂等的角度的角度探测器、多关节工作装置的多关节支承臂的角度探测器等。

Claims (12)

1.一种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具有:第一部件;通过一体设置的连接件而可转动地与第一部件相连的第二部件;角度探测器,将检测通过第一部件转动驱动的输入轴及所述输入轴的转动角的探测部件内藏于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的壳体内,并检测出第一部件相对第二部件的转动角度;
在所述连件的轴向端面上形成凹部,至少上述整个壳体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2.一种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具有:第一部件;通过一体设置的连接件而可转动地与第一部件相连的第二部件;检测输入轴转动角度的探测部件内藏在被固定在所述连接件上的壳体内的角度探测器;连接第一部件和所述输入轴,以便与第一部件的转动连动地驱动所述输入轴转动的传动件;
(a)在所述连接件的轴向端面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b)同时,避开所述传动件活动范围,在所述壳体端面上包围所述输入轴地设置沿所述输入轴的轴向突出的突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装置,所述突起部相对连接件轴向端面的突出量比其相对所述输入轴轴向端面的突出量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操作装置,在为了保护所述输入轴而设置覆盖输入轴的护板的同时,用共同的紧固件将所述输入轴护板及所述壳体固定到所述连接件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用于将来自探测部件的线束引到所述凹部外的通道。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在所述外周面上设置有密封所述壳体外周面与所述凹部的内周面的密封件,在所述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将来自所述探测部件的线束引到所述凹部外的槽,同时,在所述密封件对准所述槽的部分上形成有线束通道。
7.一种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它具有:第一部件;通过一体设置的连接件而可转动地与第一部件相连的第二部件;具有检测输入轴的转动角度的探测部件的角度探测器;传动件,连接第一部件与所述输入轴,以便与第一部件的转动连动地驱动所述角度探测器的输入轴转动,同时,在高于预定值的外力作用时解除第一部件与所述输入轴的连接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装置,所述传动件的一端可滑动地插入形成于所述输入轴上的孔内,而其另一端固定在第一部件上,并且如此设定所述传动件的机械强度及在所述孔中的插入深度,即通过当所述高于预定值的外力作用在所述传动件上时的变形,从所述孔中拔出所述一端而解除所述连接状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装置,如此设定所述传动件的机械强度,即当高于预定值的外力作用在所述传动件上时,所述传动件被破损而解除所述输入轴与所述传动件之间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所述角度探测器具有内藏所述输入轴和探测部件的壳体,在所述连接件的轴向端面上形成有凹部,至少所述整个壳体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11.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所述角度探测器具有内藏所述输入轴和探测部件的壳体,
(a)在所述连接件的轴向端面上形成有凹部,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凹部内,
(b)同时,避开所述传动件活动范围,在所述壳体端面上包围所述输入轴地设置沿所述输入轴的轴向突出的突起部。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装置,第一部件是挖掘臂,第二部件是悬臂。
CNB008004722A 1999-03-30 2000-03-30 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997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879899A JP3859106B2 (ja) 1999-03-30 1999-03-30 建設機械の作業装置
JP88797/99 1999-03-30
JP88797/1999 1999-03-30
JP88798/99 1999-03-30
JP08879799A JP3517150B2 (ja) 1999-03-30 1999-03-30 建設機械の作業装置
JP88798/1999 1999-03-30
JP113794/99 1999-04-21
JP11379499A JP3550508B2 (ja) 1999-04-21 1999-04-21 建設機械の作業装置
JP113794/1999 1999-04-2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68805A Division CN101130996B (zh) 1999-03-30 2000-03-30 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CN200710136881XA Division CN101130997B (zh) 1999-03-30 2000-03-30 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7504A true CN1297504A (zh) 2001-05-30
CN100469979C CN100469979C (zh) 2009-03-18

Family

ID=27305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047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9979C (zh) 1999-03-30 2000-03-30 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564480B1 (zh)
EP (3) EP1930507B1 (zh)
KR (1) KR100399727B1 (zh)
CN (1) CN100469979C (zh)
DE (2) DE60041169D1 (zh)
WO (1) WO20000585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02699B1 (fr) 2006-06-26 2010-10-22 Skf Ab Dispositif de butee de suspension et jambe de force.
FR2904671B1 (fr) * 2006-08-02 2009-03-13 Skf Ab Systeme d'articulation instrumente.
FR2906587B1 (fr) 2006-10-03 2009-07-10 Skf Ab Dispositif de galet tendeur.
FR2913081B1 (fr) 2007-02-27 2009-05-15 Skf Ab Dispositif de poulie debrayable
FR2915280B1 (fr) * 2007-04-19 2009-07-10 Skf Ab Systeme d'articulation instrumente.
WO2010038102A1 (en) * 2008-10-03 2010-04-08 Aktiebolaget Skf Pin for a joint between two pivoting parts, joint system provided with such a pin, automotive vehicle equipped with such a joint system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pin
US8515627B2 (en) * 2008-12-23 2013-08-20 Caterpilla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culating payload weight
US8428832B2 (en) * 2008-12-23 2013-04-23 Caterpilla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culating payload weight
WO2010116203A1 (en) * 2009-04-06 2010-10-14 Aktiebolaget Skf Detection system, joint system provided with such a detection system and automotive vehicle equipped with such a joint system
KR101751831B1 (ko) * 2011-05-31 2017-07-11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앵글센서를 가진 라이저
US8726529B2 (en) 2012-03-27 2014-05-20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Rotary sensor assembly
ITMI20130495A1 (it) * 2013-03-29 2014-09-30 Atlas Copco Blm Srl Dispositivo elettronico di controllo e comando per sensori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81504A (en) * 1979-12-08 1981-07-03 Sankyo Co Ltd Preventive for damping-off of rice plant
JPH03106406U (zh) * 1990-02-13 1991-11-01
JP3106406B2 (ja) 1991-01-31 2000-11-06 雪印乳業株式会社 ゲルの改質方法
JPH08260525A (ja) * 1995-03-17 1996-10-0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油圧ショベル
US5657544A (en) * 1995-09-26 1997-08-19 Ntn Corporation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angle of rotation
JP3617757B2 (ja) 1997-09-03 2005-02-09 株式会社東芝 動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H1188797A (ja) 1997-09-12 1999-03-30 Toshiba Corp Agc回路
JPH11113794A (ja) 1997-10-15 1999-04-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手乾燥装置
JP4023645B2 (ja) * 1998-12-08 2007-12-19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油圧ショベルのオフセット角度センサ保護取付構造
JP4166925B2 (ja) * 2000-05-19 2008-10-15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2部材連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092809A1 (en) 2001-04-18
EP1930508A2 (en) 2008-06-11
EP1930507A2 (en) 2008-06-11
KR20010071350A (ko) 2001-07-28
WO2000058571A1 (fr) 2000-10-05
CN100469979C (zh) 2009-03-18
EP1092809A4 (en) 2003-01-15
DE60041169D1 (de) 2009-02-05
EP1092809B1 (en) 2008-12-24
EP1930507B1 (en) 2010-02-24
KR100399727B1 (ko) 2003-09-26
EP1930507A3 (en) 2008-08-20
DE60043911D1 (de) 2010-04-08
EP1930508A3 (en) 2008-09-03
US6564480B1 (en) 2003-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7504A (zh) 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CN1926288A (zh) 用于联结两个机械部件的可拆卸装置
JP2012132218A (ja) 地中障害物の撤去方法とこれに用いる地中障害物の撤去用吊上げ装置
US9095968B2 (en) Tool for breaking hammer, breaking hammer, and use thereof
CN104594802A (zh) 一种液压组合冲击锤钻机
JP2021139276A (ja) 杭基礎工事に用いる衝撃ドリル
CN1297725C (zh) 钻土机用挖掘工具
CN204371098U (zh) 一种液压组合冲击锤钻机
JP5773523B2 (ja) 現場造成杭の構築装置および現場造成杭の構築方法
CN101130997B (zh) 建筑机械的操作装置
JP2013221387A (ja) 砕石杭形成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CN1268074A (zh) 矿石破碎机
CN111207144A (zh) 一种破碎锤螺栓防松机构
CN1197734C (zh) 履带及履带用的密封垫
KR101715348B1 (ko) 스크류파일의 시공장치
CN1198496A (zh) 挖掘方法
KR20170083182A (ko) 일체형 케이싱을 갖는 유압 브레이커
CN105804149B (zh) 一种挖掘机轴承拆卸工具
EP2563550B1 (en) A hydraulic hammer
US12006650B2 (en) Pile pouring structure based on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and pile structure
CN1086873A (zh) 切割和挖掘坚硬物体的装置
JP7016567B1 (ja) 地盤掘削工法
US20220307217A1 (en) Pile pouring structure based on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and pile structure
WO2015001917A1 (ja) 鋼矢板の地中変形防止装置及び地中変形防止方法、及び連続壁の地中変形防止装置
JP2008184874A (ja) 杭打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3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