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9118C - 物镜驱动装置及光拾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镜驱动装置及光拾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69118C
CN1269118C CN200310122352.6A CN200310122352A CN1269118C CN 1269118 C CN1269118 C CN 1269118C CN 200310122352 A CN200310122352 A CN 200310122352A CN 1269118 C CN1269118 C CN 126911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ive lens
magnet
coil
coiling
t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3101223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6135A (zh
Inventor
畑泽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16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6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91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91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3Details of stationary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25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for lens positioning
    • G11B7/0935Details of the moving par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11B7/095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to compensate for tilt, skew, warp or inclination of the disc, i.e. maintain the optical axis at right angles to the disc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及光拾取装置,所述物镜驱动装置基体上具有物镜侧主磁铁和两个固定支架侧主磁铁,物镜侧主磁铁和两个固定支架侧主磁铁隔着间隙相对配置、构成在该间隙中产生自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磁通的磁回路,物镜支架上具有: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所述聚焦线圈配置为,物镜侧主磁铁位于绕线的外侧,两个固定支架侧主磁铁位于绕线的内侧,所述倾斜线圈配置为,物镜侧主磁铁位于绕线的外侧,固定支架侧主磁铁之一个位于绕线内侧,另一个位于绕线的外侧。可进行倾斜补正,同时可最大限度地抑制聚焦等时产生不希望的物镜的倾斜。

Description

物镜驱动装置及光拾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光信息盘进行读写的光拾取装置的物镜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拾取装置,特别是涉及下述物镜驱动装置及光拾取装置,其在为了读写记录信息高密度化的光信息盘,例如使用数值孔径为0.6以上的物镜、并使用波长为660nm以下的激光光线的情况下,可补正光信息盘的翘曲。
背景技术
读写光信息盘的光拾取装置具有物镜驱动装置。该物镜驱动装置是具有物镜并将该物镜相对光信息盘向聚焦方向或跟踪方向驱动的装置。
近年来,光信息盘信息记录的高密度化不断发展。用于光信息盘的再生及记录的物镜开始采用更大数值孔径(N.A.)的物镜。
但是,在物镜光轴自光信息盘的记录面的法线方向倾斜的情况下,由该物镜收敛的收敛光斑会产生慧差及象散。这里,慧差与物镜的数值孔径的三次方成比例增大,象散与物镜的数值孔径的二次方成比例增大。因此,越使用数值孔径大的物镜,物镜对光轴倾斜的余量越小。
因此,在信息高密度记录的光信息盘的再生及记录时,对该光信息盘具有的碗状的翘曲变形,必须对物镜的姿势进行倾斜补正,以使物镜的光轴总是垂直面对记录面。
这样,可进行倾斜补正的物镜驱动装置公开于例如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2-216380号(公开日为2002年8月2日)”等。该特开2002-216380号所公开的物镜驱动装置采用了移动磁铁驱动方式。在该驱动方式中,磁轭铁和聚焦线圈及跟踪线圈固定在基台上,使透镜支架和驱动磁铁一体动作。
但是,在该物镜驱动装置中,由于采用了移动磁铁驱动方式,故重量大的磁铁设置在可动部,因此,可动部整体的重量也增大,存在聚焦和跟踪、倾斜补正等的应答性会恶化的问题。特别是在为了强化磁回路而想要加大磁铁等时,因可动部的重量增大上述问题更加显著。
另外,在上述物镜驱动装置中,可动部设有磁铁,固定部设有磁轭铁,故根据该磁轭铁的形状,会因磁铁和磁轭铁之间的引力产生不希望的可动部的倾斜。
另一方面,采用移动线圈驱动方式的物镜驱动装置例如公开于日本国特许公报“特开平11-312327号(公开日1999年11月9日)”等中。该特开平11-312327号所公开的物镜驱动装置100的结构示于图9。物镜驱动装置100具有两个聚焦线圈115a、115b。图9中,物镜113的光轴方向Z轴为聚焦方向,盘半径方向Y轴为跟踪方向。
物镜113保持在透镜保持部件114上。空心线圈形状的聚焦线圈115a、115bZX平面对称地配置于透镜保持部件114上,扁平线圈形状的跟踪线圈116ZX平面对称地配置在其同一面上。由铁等磁性材料制作的轭铁117和形成磁场用的磁铁118a~118d形成磁回路,使该聚焦线圈115a、115b和跟踪线圈116所在的面形成磁隙。
该相对的磁铁118a和磁铁118b或磁铁118c和磁铁118d配置为磁极串联,相邻的磁铁118a和磁铁118c或磁铁118b和磁铁118d反向配置磁极。
在物镜驱动装置100中,利用分别流向聚焦线圈115a、115b的电流之差可对透镜保持部件114产生旋转力矩。可利用整体的电流之和聚焦驱动透镜保持部件114。因此,在物镜驱动装置100中,可利用移动线圈驱动方式,由聚焦线圈115a、115b补正倾斜及进行聚焦驱动。
但是,图9所示的物镜驱动装置100中,由于使用共同的聚焦线圈115a、115b进行聚焦驱动和倾斜补正,故会产生下述问题。即当向各聚焦线圈115a、115b供给电流的驱动器存在供给电流的偏差时,流向各聚焦线圈115a、115b的电流就会有偏差,从而产生非对称聚焦驱动力。其结果,会产生非希望的透镜保持部件114的倾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及具有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拾取装置,其可补正倾斜,同时可最大限度抑制在聚焦等时产生非希望的物镜的倾斜。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至少可将物镜向聚焦方向驱动且可补正倾斜,所述物镜是为了记录或再生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将光线向所述光信息记录媒体聚光的物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具有保持所述物镜的物镜支架、和将所述物镜支架支承为至少可向聚焦方向驱动且可补正倾斜的基体、以及向所述物镜支架作用驱动力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具有设于所述基体的多个磁铁和设于所述物镜支架的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磁铁包括相对隔着间隙配置、构成在该间隙中产生自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磁通的磁回路的共同磁铁和分割磁铁构成的磁铁对,并且,所述磁铁对中的分割磁铁由第一及第二磁铁构成。所述多个线圈包括聚焦线圈和第一及第二倾斜线圈,聚焦线圈绕线横切所述磁通,并且,所述共同磁铁位于聚焦线圈绕线的外侧,所述第一及第二磁铁位于聚焦线圈绕线的内侧,通过通电产生聚焦方向的驱动力,第一及第二倾斜线圈绕线横切所述磁铁,并且,所述共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倾斜线圈绕线的外侧,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倾斜线圈绕线的内侧、所述第二倾斜线圈绕线的外侧,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二倾斜线圈绕线的内侧、所述第一倾斜线圈绕线的外侧,通过通电产生倾斜补正的驱动力。
或者,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包括:物镜支架,其保持所述物镜;基体,其支承所述物镜支架,使所述物镜支架可变位;共同磁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第一及第二磁铁,其相对所述共同磁铁隔着间隙相对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构成相互吸引的极性;聚焦线圈,其设置在所述物镜支架上,聚焦线圈绕线横切所述间隙,并且,所述共同磁铁和所述第一及第二磁铁中的一个位于聚焦线圈绕线的外侧,另一个位于聚焦线圈绕线的内侧;第一及第二倾斜线圈,其分别设在所述物镜支架上,第一及第二倾斜线圈绕线横切所述间隙,所述共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倾斜线圈绕线的外侧,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倾斜线圈绕线的内侧、所述第二倾斜线圈绕线的外侧,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二倾斜线圈绕线的内侧、所述第一倾斜线圈绕线的外侧。
在上述结构中,形成磁铁设于基体上、线圈设于可动部物镜支架上的移动线圈驱动方式的物镜驱动装置。因此,上述结构中,由于重量大的磁铁未设于可动部,故可减小可动部的重量,提高聚焦或倾斜补正等的应答性。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磁铁不设在可动部,故可避免因磁铁的引力在物镜支架上产生未希望的倾斜。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分别具有产生聚焦方向的驱动力的聚焦线圈和产生倾斜补正的驱动力的倾斜线圈。在倾斜线圈还要产生聚焦方向的驱动力的现有结构中,在向聚焦方向驱动时,由在两个倾斜线圈之间流动的电流的偏差会对物镜支架产生非对称的驱动力,其结果,有时会产生未希望的物镜支架的倾斜。与此相对,在上述结构中,在使物镜支架向聚焦方向移动时,向与倾斜线圈另设的聚焦线圈通电,从而可对物镜支架产生对称的聚焦方向的驱动力。其结果,可抑制未希望的物镜支架的倾斜的发生。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具有上述物镜驱动装置和产生用于记录或再生所述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的光线的光源。由此,可实现具有上述各效果的光拾取装置。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由下述可知。本发明的优点由下述参照附图进行的说明可知。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分别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侧面图及平面图,图1(c)是图1(b)的A-A线向视剖面图;
图2是说明图1(a)~图1(c)的物镜驱动装置的聚焦线圈、跟踪线圈及倾斜线圈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3(a)及图3(b)分别是图1(a)~图1(c)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一变形例的侧面图及平面图,图3(c)是图3(b)的B-B线向视剖面图;
图4是说明图3(a)~图3(c)的物镜驱动装置中聚焦线圈、跟踪线圈及倾斜线圈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5(a)及图5(b)分别是图1(a)~图1(c)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侧面图及平面图,图5(c)是图5(b)的C-C线向视剖面图;
图6是说明图5(a)~图5(c)的物镜驱动装置中聚焦线圈、跟踪线圈及倾斜线圈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7(a)~图7(c)是图3(a)~图3(c)的物镜驱动装置中分别变更可动部的重心而得到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8(a)及图8(b)分别是作为图1(a)~图1(c)的物镜驱动装置的前提的物镜驱动装置的侧面图及平面图,图8(c)是上述物镜驱动装置的除去顶座的一部分后的状态的平面图,图8(d)是图8(c)的D-D线向视剖面图;
图9是现有物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a)~图8(d)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物镜驱动装置是用于读写光信息盘的信息再生记录装置具有的光拾取装置的物镜驱动装置。在光拾取装置中,通过将自半导体激光器等光源射出的规定波长的光线利用规定的光学系统导向光信息盘的信息记录面侧,并将该引导的光线利用物镜聚光到上述信息记录面上,来进行信息读写。物镜驱动装置是具有物镜并将该物镜相对光信息盘向聚焦方向或跟踪方向驱动的装置。
在此,聚焦方向是物镜1的光轴方向,跟踪方向是光信息盘的跟踪方向即半径方向。
本说明书中的光信息盘指光盘或光磁盘等可通过将光线聚光到信息记录面上来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的光信息记录媒体。
这里,作为本实施例前提的物镜驱动装置60的结构如图8(a)~(d)所示。图8(a)、(b)、(d)分别是物镜驱动装置60的侧面图、平面图、剖面图,图8(c)为明示内部结构显示在图8(b)的平面图中切去顶座9的上部后的状态。
该物镜驱动装置60具有固定于未图示的光拾取装置主体的固定支架10、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架10的固定座8、可动地安装在固定支架10的物镜支架2。该物镜支架2保持物镜1。
该物镜支架2利用弹性支承部件7---支承在固定支架10上。弹性支承部件7---在物镜支架2及固定支架10的两侧面各设置两个,共设置四个。各弹性支承部件7相互平行配置。各弹性支承部件7的一端固定在物镜支架2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10上,物镜支架2被单侧固定(悬臂式)支承。因此,物镜支架2可向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移动,同时,即使如此变化,物镜1的姿势也不变化,即物镜1的光轴方向不变。
物镜支架2上安装有两个跟踪线圈5、5及一个聚焦线圈6。该跟踪线圈5、5及聚焦线圈6通过使电流在其中流通自安装在后述的固定座8上的物镜侧主磁铁3和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之间产生的磁场受力。而该力形成使物镜支架2向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弹性支承部件7---通常由金属线材或板簧件等构成。弹性支承部件7---还兼有自固定支架10侧向跟踪线圈5、5及聚焦线圈6供给电流的供给线路的功能。
由上述物镜侧主磁铁3及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构成的一对磁铁相互相对地配置、安装在固定座8上。该物镜侧主磁铁3和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配置成极性相互吸引,即产生磁通自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磁场。物镜侧主磁铁3及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各自的背面即与相互相对的面相反侧的面安装在顶座9上。顶座9是连结物镜侧主磁铁3和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的轭铁。利用该物镜侧主磁铁3、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以及顶座9形成磁回路。
上述聚焦线圈6横切该磁场而配置。上述跟踪线圈5配置在聚焦线圈6的侧面。通过在聚焦线圈6或跟踪线圈5中流通电流,按照左手定则,聚焦线圈6或跟踪线圈5自磁场受力。利用该力,在保持物镜1的姿势的状态下,将物镜支架2向聚焦方向或跟踪方向的双轴直进方向驱动。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物镜驱动装置。物镜驱动装置50的侧面图、平面图、剖面图分别示于图1(a)~(c)。另外,与上述物镜驱动装置60的各部件相当的部件使用同一符号。在图1(b)中,与图8(c)同样,为了明示内部结构显示切去顶座9的上部后的状态。
物镜驱动装置50可使物镜1向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变位,同时可进行倾斜补正。在此,所谓倾斜补正是指根据由光信息盘的碗状翘曲引起的信息记录面的半径方向的倾斜使物镜1的光轴倾斜,以使该光轴与信息记录面垂直的补正。在倾斜补正中,在包括跟踪方向及聚焦方向的平面内使物镜1的光轴倾斜。
物镜驱动装置50与上述物镜驱动装置60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固定支架侧主磁铁被分割为两部分,同时设有倾斜线圈13、13。
物镜驱动装置50具有保持物镜1的物镜支架2和由固定座8及固定支架10构成的基体14。该基体14固定在未图示的光拾取装置的框体上。物镜支架2经由线状弹性支承部件7---支承在基体14上,从而可动地安装在基体14上。
弹性支承部件7---在物镜支架2及固定支架10的两侧面各设置三个,共设置六个。该弹性支承部件7---通常由金属线材或板簧件等构成。各弹性支承部件7相互平行配置。各弹性支承部件7的一端固定在物镜支架2侧,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支架10侧,物镜支架2被单侧固定支承。根据该结构,物镜支架2可向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移动,同时,即使如此移动,物镜1的姿势也不变化,即物镜1的光轴方向不变。根据该结构,还可通过使物镜支架2倾斜进行倾斜补正。
物镜支架2上安装有两个跟踪线圈5、5、一个聚焦线圈6及两个倾斜线圈13、13。另外,物镜支架2为了减轻重量,有时采用含碳的树脂材料及镁等导电性材料。这种情况下,最好物镜支架2的表面实施绝缘被覆等,使其具有电绝缘性。实施绝缘被覆的具体方法可考虑浸渍速干性的黏度低的碱性皮膜材料后使其干燥或实施喷射涂敷等。这些方法生产性及操作性优异且成本低廉。由此,即使安装在物镜支架2的各线圈的绕线的绝缘皮膜劣化,也可防止绕线和物镜支架2表面接触引起的电气短路。
该跟踪线圈5、5及聚焦线圈6及倾斜线圈13、13通过使电流在其中流通自安装在固定座8上的后述的物镜侧主磁铁3和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之间产生的磁场受力。而该力形成使物镜支架2向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移动或使物镜支架2进行倾斜补正的驱动力。
该跟踪线圈5、5及聚焦线圈6及倾斜线圈13、13以及物镜侧主磁铁3和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构成作为驱动部的物镜作动部。
该跟踪线圈5、5及聚焦线圈6及倾斜线圈13、13以及物镜侧主磁铁3和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配置为相对于包括物镜1的光轴的平面对称。并且,弹性支承部件7---也相对于上述平面对称地配置。
上述物镜侧主磁铁3及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相互相对地配置、安装在固定座8上。在此,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是和物镜侧主磁铁3相对配置的两个磁铁。物镜侧主磁铁3和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配置成极性相互吸引,即产生磁通自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磁场。物镜侧主磁铁3及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各自的背面即与相互相对的面相反侧的面安装在顶座9上。顶座9是连结物镜侧主磁铁3和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的轭铁,为形成磁回路而设置。
也就是说,在物镜侧主磁铁3及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相对的部分以外,磁通主要通过顶座9自一侧流向另一侧。由此,主要在物镜侧主磁铁3及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相对的间隙部分,形成磁通泄漏到外部的状态。另外,以下单称磁通及磁场时,表示如上所述泄漏到物镜侧主磁铁3及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相对的部分的磁通及由此形成的磁场。
聚焦线圈6配置为:绕线横切磁通,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位于绕线内侧,物镜侧主磁铁3位于绕线外侧。并且聚焦线圈6配置为平行于绕线的平面与聚焦方向垂直。
因此,通过向聚焦线圈6通电,按照左手定则,聚焦线圈6自磁场接受聚焦方向的驱动力。其结果,安装有聚焦线圈6的物镜支架2向聚焦方向移动,随之,物镜1也向聚焦方向移动。由此,可进行物镜1的聚焦。
跟踪线圈5、5配置于聚焦线圈6的侧面,与绕线平行的平面与磁通交叉。更具体地说,配置为与绕线平行的平面和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平行。跟踪线圈5、5配置为:在物镜侧主磁铁3及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的间隙中,其一部分与物镜侧主磁铁3及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相对。跟踪线圈5、5如图2所示,是共同绕线被相互反向卷绕而成的线圈。另外,在图2、4、6中,各线圈的绕线卷绕的朝向由箭头R表示。因此,通过向该共同绕线通电,可形成相互反向回转的电流。
因此,通过向跟踪线圈5、5通电,按照左手定则,跟踪线圈5、5自磁场接受跟踪方向的驱动力。其结果,安装跟踪线圈5、5的物镜支架2向跟踪方向移动,随之物镜1也向跟踪方向移动。由此,可进行物镜1的跟踪。
倾斜线圈13、13配置为:各绕线横切磁通,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之任一个位于各绕线内侧,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之另一个及物镜侧主磁铁3位于绕线外侧。并且倾斜线圈13、13配置为平行于绕线的平面与聚焦方向垂直。
倾斜线圈13、13如图2所示,是共同绕线被相互反向卷绕而成的线圈。因此,通过向该共同绕线通电,可形成相互反向回转的电流。根据该结构,流过倾斜线圈13、13的电流共同。因此可统一控制流过倾斜线圈13、13的电流,电流的控制容易。
因此,通过向倾斜线圈13、13通电,按照左手定则,倾斜线圈13、13自磁场接受聚焦方向且相互反向的力。也就是说,在图1(b)中,在倾斜线圈13、13之一个接受朝向纸面的前侧的驱动力时,另一个就接受朝向纸面的另一侧的驱动力。其结果,在安装有倾斜线圈13、13的物镜支架2上产生使物镜支架2向倾斜方向旋转的旋转力矩,使物镜支架2向倾斜方向旋转,随之,物镜1也向倾斜方向旋转。由此,可进行物镜1的倾斜补正。
这样,为了可由倾斜线圈13、13进行倾斜补正,形成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或顶座9被两分的结构。为了在跟踪动作时或倾斜补正时,固定部和可动部不干扰,物镜侧主磁铁3和物镜支架2之间或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和倾斜线圈13、13之间设有可动空间。
另外,向聚焦线圈6、跟踪线圈5、5及倾斜线圈13、13各自的电流的供给最好经由弹性支承部件7---进行。这种情况下,将弹性支承部件7---的固定支架侧端部7a---固定在固定于固定支架10的绝缘性连接FPC衬底12上,将弹性支承部件7---的物镜支架侧端部7b---固定在固定于物镜支架2的两侧面上的绝缘性连接衬底11、11即可。然后,在连接FPC衬底12上,将未图示的光拾取装置的来自驱动控制电路的配线与固定支架侧端部7a---连接,在连接衬底11、11上将各线圈的端部与物镜支架侧端部7b---连接即可。
这里,如图2所示,倾斜线圈13、13插入聚焦线圈6的内侧。也就是说,聚焦线圈6的绕线卷绕在倾斜线圈13、13的外周。由此,可减小物镜驱动装置50的聚焦方向的尺寸即高度。
另一方面,如图3(a)~(c)及图4或图5(a)~(c)及图6所示,相对于倾斜线圈13、13,也可以考虑将聚焦线圈6配置在偏离与平行于其绕线的平面正交的方向的位置。
图3(a)~(c)及图4所示的配置关系为倾斜线圈13、13配置于下侧即固定座8侧而聚焦线圈6配置于上侧的结构。在该配置中,与图8(a)~(d)所示的不设置倾斜线圈13、13的结构相比,可使可动部的重心向下方移动。
图5(a)~(c)及图6所示的配置关系为聚焦线圈6配置于下侧即固定座8侧而倾斜线圈13、13配置于上侧的结构。在该配置中,与图8(a)~(d)所示的不设置倾斜线圈13、13的结构相比,可使可动部的重心向上方移动。
另外,在将聚焦线圈6和倾斜线圈13、13配置于上下的情况下,如图7(a)~(c)所示,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为倾斜线圈13、13的重心位于自聚焦线圈6的重心偏离的位置,从而也可调节可动部的重心。图7(a)~(c)就将聚焦线圈6配置于上侧、将倾斜线圈13、13配置于下侧的情况,仅图示了可动部。
图7(a)显示了聚焦线圈6的重心G1和倾斜线圈13的重心G2在前后方向一致的结构。而图7(b)显示了倾斜线圈13的重心G2相对于聚焦线圈6的重心G1向前方即物镜1侧偏移后的结构。由此可使可动部整体的重心向前方偏移。另外,图7(c)显示了倾斜线圈13的重心G2相对于聚焦线圈6的重心G1向后方即固定支架10侧偏移后的结构。由此可使可动部整体的重心向后方偏移。
这样,也可将倾斜线圈13、13用作调节可动部重心的平衡器。由此,可形成可不在可动部另设平衡器的结构。
这里,就不将聚焦线圈6或跟踪线圈5、5而将倾斜线圈13、13用作平衡器的优点进行说明。
聚焦线圈6及跟踪线圈5、5在将物镜支架2向聚焦方向及跟踪方向移动时,最好以最大限度不使物镜1的光轴倾斜的方式来移动物镜支架2。为此,聚焦线圈6及跟踪线圈5、5必须根据其与物镜侧主磁铁3及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的位置关系来决定其配置。因此,为调节可动部的重心变更聚焦线圈6及跟踪线圈5、5的位置是不理想的。
而倾斜线圈13、13是为了进行使物镜1的光轴倾斜的倾斜补正而设置的,故由倾斜线圈13、13引起的物镜支架2的移动量与由聚焦线圈6及跟踪线圈5、5引起的物镜支架2的移动量相比较小。因此,倾斜线圈13、13可不必象聚焦线圈6及跟踪线圈5、5那样严格地调节其与物镜侧主磁铁3及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的位置关系。因此,为调节可动部的重心可变更倾斜线圈13、13的位置。
这样,通过由倾斜线圈13、13调节可动部的重心,最好使可动部的重心接近聚焦时作用于聚焦线圈6的驱动力的合力的作用点或与其一致。由此,可使聚焦动作更稳定。
另外,作为倾斜线圈13、13的绕线利用和聚焦线圈6及跟踪线圈5、5的绕线比重不同的绕线,从而,可形成更容易地宽幅调节可动部重心的结构。具体地说,例如,在提高可动部的重心时,只要使配置于上方的线圈的绕线采用比重较大的铜线,使配置于下方的线圈的绕线采用比重较小的铝线即可。相反,在降低可动部的重心时,只要使配置于上方的线圈的绕线采用比重较小的铝线,使配置于下方的线圈的绕线采用比重较大的铜线即可。
如上所述,物镜驱动装置50是为了记录或再生光信息盘的信息至少可使将光线对光信息盘聚光的物镜1向聚焦方向驱动且可进行倾斜补正的装置。而且,物镜驱动装置50具有保持物镜1的物镜支架2、支承该物镜支架2并至少可将该物镜支架2向聚焦方向驱动且可进行倾斜补正的基体14、和向物镜支架2作用驱动力的驱动部。该驱动部具有设于基体14的多个磁铁和设于物镜支架2的多个线圈。
上述多个磁铁包括隔着间隙相互相对配置且构成在该间隙中产生自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磁通的磁回路的磁铁对。该磁铁对由作为共同磁铁的物镜侧主磁铁3及作为分割磁铁的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构成。该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分别称为第一及第二磁铁。
上述多个线圈包括聚焦线圈6和两个倾斜线圈13、13,所述聚焦线圈6绕线横切所述磁通,并且,物镜侧主磁铁3位于绕线的外侧,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位于绕线的内侧,通过通电产生聚焦方向的驱动力,所述两个倾斜线圈13、13绕线横切所述磁通,并且,物镜侧主磁铁3位于所述绕线的外侧,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之一个位于绕线内侧,另一个位于绕线的外侧,通过通电产生倾斜补正的驱动力。
该物镜驱动装置50形成磁铁设于基体上、线圈设于可动部物镜支架上的移动线圈驱动方式的物镜驱动装置。因此,上述结构中,由于重量大的磁铁未设于可动部,故可减小可动部的重量,提高聚焦或倾斜补正等的应答性。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磁铁不设在可动部,故可避免因磁铁的引力在物镜支架上产生未希望的倾斜。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分别具有产生聚焦方向的驱动力的聚焦线圈6和产生倾斜补正的驱动力的倾斜线圈13、13。
在倾斜用线圈还要产生聚焦方向的驱动力的图9的结构中,在向聚焦方向驱动时,由在两个倾斜线圈之间流动的电流的偏差会对物镜保持部件114产生非对称的驱动力,其结果,有时会产生未希望的物镜保持部件114的倾斜。
与此相对,在上述结构中,在使物镜支架2向聚焦方向移动时,向与倾斜线圈13、13分别设置的聚焦线圈6通电,从而可对物镜支架2产生对称的聚焦方向的驱动力。其结果,可抑制未希望的物镜支架2的倾斜的发生。
物镜驱动装置50是还可将物镜1向跟踪方向驱动的装置。因此,基体14将物镜支架2支承为还可向跟踪方向驱动。上述多个线圈还包括跟踪线圈5、5,该跟踪线圈5、5配置在物镜侧主磁铁3及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之间的间隙,且与绕线平行的平面与上述磁通交叉,通过通电产生跟踪方向的驱动力。
上述结构中,还可使用为产生聚焦方向及倾斜补正的驱动力而使用的物镜侧主磁铁3及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产生跟踪方向的驱动力,可将物镜1向跟踪方向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就将聚焦线圈6配置于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的周围的结构、即使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位于聚焦线圈6的绕线内侧而使物镜侧主磁铁3位于绕线外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将聚焦线圈6配置于物镜侧主磁铁3的周围的结构、即使物镜侧主磁铁3位于聚焦线圈6的绕线内侧而使固定支架侧主磁铁4、4位于绕线外侧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10说明本实施例的光拾取装置70。光拾取装置70具有上述物镜驱动装置50和作为产生用于记录或再生作为光信息记录媒体的光信息盘D的信息的光线的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71以及规定的光学系统72。在光拾取装置70中,将自半导体激光器71射出的规定波长的光线由光学系统72引导向光信息盘D的信息记录面侧,该引导的光线由物镜驱动装置50的物镜1聚光在上述信息记录面上,从而进行信息的读写。另外,为了读取信息,将来自上述信息记录面的反射光经由物镜1和光学系统72导向作为受光元件的光敏二极管73。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至少可将物镜向聚焦方向驱动且可进行倾斜补正,所述物镜是为了记录或再生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将光线向所述光信息记录媒体聚光的物镜。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具有保持所述物镜的物镜支架、和将所述物镜支架支承为至少可向聚焦方向驱动且可进行倾斜补正的基体、以及向所述物镜支架作用驱动力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具有设于所述基体的多个磁铁和设于所述物镜支架的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磁铁包括隔着间隙相对配置、构成在该间隙中产生自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磁通的磁回路的共同磁铁和分割磁铁构成的磁铁对,并且,所述磁铁对中的分割磁铁由第一及第二磁铁构成。所述多个线圈包括聚焦线圈和两个倾斜线圈,所述聚焦线圈绕线横切所述磁通,并且,所述共同磁铁位于绕线的外侧,所述第一及第二磁铁位于绕线的内侧,通过通电产生聚焦方向的驱动力,所述两个倾斜线圈绕线横切所述磁铁,并且,所述共同磁铁位于所述绕线的外侧,所述第一及第二磁铁之一个位于绕线内侧,另一个位于绕线的外侧,通过通电产生倾斜补正的驱动力。
或者,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包括:物镜支架,其保持所述物镜;基体,其支承所述物镜支架,使所述物镜支架可变位;共同磁铁,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第一及第二磁铁,其相对所述共同磁铁隔着间隙相对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构成相互吸引的极性;聚焦线圈,其设置在所述物镜支架上,绕线横切所述间隙,并且,所述共同磁铁和所述第一及第二磁铁中的一个位于绕线的外侧,另一个位于绕线的内侧;两个倾斜线圈,其分别设在所述物镜支架上;绕线横切所述间隙,所述共同磁铁位于绕线的外侧,所述第一及第二磁铁之一个位于绕线内侧,另一个位于绕线的外侧。
在上述结构中,形成磁铁设于基体上、线圈设于可动部物镜支架上的移动线圈驱动方式的物镜驱动装置。因此,上述结构中,由于重量大的磁铁未设于可动部,故可减小可动部的重量,提高聚焦或倾斜补正等的应答性。另外,在上述结构中,由于磁铁不设在可动部,故可避免因磁铁的引力在物镜支架上产生未希望的倾斜。
并且,在上述结构中,分别具有产生聚焦方向的驱动力的聚焦线圈和产生倾斜补正的驱动力的倾斜线圈。在倾斜线圈还要产生聚焦方向的驱动力的现有结构中,在向聚焦方向驱动时,由在两个倾斜线圈之间流动的电流的偏差会对物镜支架产生非对称的驱动力,其结果,有时会产生未希望的物镜支架的倾斜。与此相对,在上述结构中,在使物镜支架向聚焦方向移动时,向与倾斜线圈分别设置的聚焦线圈通电,从而可对物镜支架产生对称的聚焦方向的驱动力。其结果,可抑制未希望的物镜支架的倾斜的发生。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最好在上述物镜驱动装置中,所述两个倾斜线圈是共同绕线相互反向缠绕而构成的线圈。
在倾斜线圈还产生聚焦方向的驱动力的现有结构中,必须分别控制对各倾斜线圈流过的电流。与此相对,上述结构中,流过两个倾斜线圈的电流是相同的。因此可统一控制流过两个倾斜线圈的电流,电流的控制容易。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是在上述物镜驱动装置中,还可将所述物镜向跟踪方向驱动的物镜驱动装置,所述基体将所述物镜支架支承为还可向跟踪方向驱动,所述多个线圈也可还包括跟踪线圈,其配置在所述磁铁对的间隙中,且与绕线平行的平面和所述磁铁对的间隙中产生的磁通交叉,通过通电产生跟踪方向的驱动力。
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用为产生聚焦方向及倾斜补正的驱动力而使用的共同磁铁及分割磁铁产生跟踪方向的驱动力,可将物镜向跟踪方向驱动。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在上述物镜驱动装置中,所述聚焦线圈也可以是绕线缠绕在所述两个倾斜线圈的外周而构成的线圈,或者,所述聚焦线圈也可以是相对于所述两个倾斜线圈配置于偏离和平行于绕线的平面正交的方向的位置的线圈。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在上述物镜驱动装置中,最好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方向将所述两个倾斜线圈配置为,所述两个倾斜线圈的重心位于偏离所述聚焦线圈的重心的位置。
由于倾斜线圈是用于对物镜进行倾斜补正的线圈,故倾斜线圈引起的物镜支架的移动量小于聚焦线圈引起的物镜支架的移动量。因此,针对和共同磁铁及分割磁铁的位置关系,倾斜线圈可不象聚焦线圈那样严格地调节位置。于是,如上述结构所述,通过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方向将所述两个倾斜线圈配置为,所述两个倾斜线圈的重心位于偏离所述聚焦线圈的重心的位置,可由两个倾斜线圈调节可动部的重心。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在上述物镜驱动装置中,最好所述两个倾斜线圈的绕线由与所述聚焦线圈的绕线比重不同的线材构成。例如所述两个倾斜线圈的绕线和所述聚焦线圈的绕线可一者为铜线,另一者为铝线。
如上述结构所述,作为倾斜线圈的绕线通过利用和聚焦线圈的绕线比重不同的绕线,可更容易地宽幅调节可动部的重心。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在上述物镜驱动装置中,所述物镜支架可由含有碳的树脂材料构成。
本发明的物镜驱动装置在上述物镜驱动装置中,最好所述物镜支架表面具有电绝缘性。
如上述结构所述,通过物镜支架的表面具有电绝缘性,即使安装在物镜支架上的多个线圈的绕线的绝缘皮膜产生了劣化,也可防止绕线和物镜支架表面接触引起的电气短路。
本发明的光拾取装置具有上述物镜驱动装置和产生用于记录或再生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的光线的光源。由此,可实现具有上述各效果的光拾取装置。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只是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清楚,不应狭义地解释为仅由这些具体例限定,在本发明的精神和下述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5)

1、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其至少可将物镜向聚焦方向驱动且可进行倾斜补正,所述物镜是为了记录或再生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将光线向所述光信息记录媒体聚光的物镜,其中,
所述物镜驱动装置(50)具有保持所述物镜(1)的物镜支架(2)、和将所述物镜支架支承为至少可向聚焦方向驱动且可进行倾斜补正的基体(14)、以及向所述物镜支架作用驱动力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具有设于所述基体的多个磁铁和设于所述物镜支架的多个线圈,
所述多个磁铁包括隔着间隙相对配置、构成在该间隙中产生自一侧朝向另一侧的磁通的磁回路的共同磁铁(3)和分割磁铁(4)构成的磁铁对,并且,所述磁铁对中的分割磁铁由第一及第二磁铁构成,
所述多个线圈包括聚焦线圈(6)和第一及第二倾斜线圈(13a、13b),聚焦线圈绕线横切所述磁通,并且,所述共同磁铁位于聚焦线圈绕线的外侧,所述第一及第二磁铁位于聚焦线圈绕线的内侧,通过通电产生聚焦方向的驱动力;第一及第二倾斜线圈绕线横切所述磁通,并且,所述共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倾斜线圈绕线的外侧,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倾斜线圈绕线的内侧、所述第二倾斜线圈绕线的外侧,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二倾斜线圈绕线的内侧、所述第一倾斜线圈绕线的外侧,通过通电产生进行倾斜补正的驱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倾斜线圈是通过共同的倾斜线圈绕线而相互反向缠绕构成的线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物镜驱动装置还可将所述物镜向跟踪方向驱动,所述基体将所述物镜支架支承为还可向跟踪方向驱动,所述多个线圈还包括跟踪线圈(5),所述跟踪线圈配置在所述磁铁对的间隙中,且与绕线平行的平面和所述磁铁对的间隙中产生的磁通交叉,通过通电产生跟踪方向的驱动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聚焦线圈是绕线缠绕在所述两个倾斜线圈的外周而构成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聚焦线圈配置在相对于所述两个倾斜线圈沿与平行于绕线的平面正交的方向偏离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在与聚焦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述两个倾斜线圈配置为,所述两个倾斜线圈的重心位于偏离所述聚焦线圈的重心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倾斜线圈的绕线由与所述聚焦线圈的绕线比重不同的线材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倾斜线圈的绕线和所述聚焦线圈的绕线一者为铜线,另一者为铝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物镜支架由含有碳的树脂材料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物镜支架表面具有电绝缘性。
11、一种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物镜驱动装置(50)包括:
物镜支架(2),其保持物镜;
基体(14),其支承所述物镜支架,使所述物镜支架可变位;
共同磁铁(3),其设置在所述基体上;
第一及第二磁铁(4),其相对所述共同磁铁隔着间隙相对设置在所述基体上,构成相互吸引的极性;
聚焦线圈(6),其设置在所述物镜支架上,聚焦线圈绕线横切所述间隙,并且,所述共同磁铁和所述第一及第二磁铁中的一个位于聚焦线圈绕线的外侧,另一个位于聚焦线圈绕线的内侧;
第一及第二倾斜线圈(13a、13b),其分别设在所述物镜支架上,第一及第二倾斜线圈绕线横切所述间隙,并且所述共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倾斜线圈绕线的外侧,所述第一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倾斜线圈绕线的内侧、所述第二倾斜线圈绕线的外侧,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二倾斜线圈绕线的内侧、所述第一倾斜线圈绕线的外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倾斜线圈是共同绕线相互反向缠绕而构成的线圈。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还包括跟踪线圈(5),所述跟踪线圈绕线横切所述间隙,且平行于该绕线的平面与所述共同磁铁和所述第一及第二磁铁相对。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物镜支架表面具有电绝缘性。
15、一种光拾取装置,所述光拾取装置(70)具有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物镜驱动装置和产生用于记录或再生光信息记录媒体的信息的光线的光源(71)。
CN200310122352.6A 2002-12-20 2003-12-19 物镜驱动装置及光拾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91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0996/2002 2002-12-20
JP370996/02 2002-12-20
JP2002370996 2002-12-20
JP2003353350A JP2004213861A (ja) 2002-12-20 2003-10-14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53350/03 2003-10-14
JP353350/2003 2003-10-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6135A CN1516135A (zh) 2004-07-28
CN1269118C true CN1269118C (zh) 2006-08-09

Family

ID=32828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31012235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9118C (zh) 2002-12-20 2003-12-19 物镜驱动装置及光拾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194749B2 (zh)
JP (1) JP2004213861A (zh)
CN (1) CN126911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22232B1 (ko) * 2003-12-24 2005-10-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슬림형 광 픽업 액츄에이터
JP2006066048A (ja) * 2003-12-25 2006-03-09 Nidec Sankyo Corp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ヘッド装置
JP2005251358A (ja) * 2004-03-08 2005-09-15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ヘッド装置
KR20050100275A (ko) * 2004-04-13 2005-10-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 액츄에이터 및 이를 채용한 광 기록 및/또는재생기기
US7724614B2 (en) * 2004-06-25 2010-05-25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pickup actuator
JP2006066013A (ja) * 2004-08-30 2006-03-0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対物レンズホルダ及び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00419873C (zh) * 2004-12-15 2008-09-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物镜致动装置及光学拾取单元
KR100710756B1 (ko) * 2004-12-22 2007-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용 액츄에이터 및 광기록 및/또는 재생장치
KR100710753B1 (ko) * 2004-12-22 2007-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용 액츄에이터 및 광기록 및/또는 재생장치
JP2006286049A (ja) * 2005-03-31 2006-10-19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689035B1 (ko) * 2005-04-14 2007-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용 액츄에이터 및 광기록 및/또는 재생장치
KR100689042B1 (ko) * 2005-04-20 2007-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픽업용 액츄에이터 및 광기록 및/또는 재생장치
JP4404824B2 (ja) * 2005-08-29 2010-01-27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560840B2 (ja) * 2005-12-28 2010-10-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TWM302760U (en) * 2006-05-23 2006-12-11 Topray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for optical head
CN102798959B (zh) * 2012-08-20 2014-10-29 爱佩仪光电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可实现镜头可控倾斜的音圈马达结构
CN104602736B (zh) 2012-09-05 2018-04-20 E3D农业合作协会有限公司 电子自动注射设备
US10257433B2 (en) * 2015-04-27 2019-04-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lens imaging apparatus with actuator
DE102019130963B3 (de) * 2019-11-15 2020-09-17 Sick Ag Fokusmodu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81431A (ja) * 1989-04-21 1990-11-19 Teac Corp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H11312327A (ja) 1998-04-28 1999-11-09 Hitachi Ltd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0222755A (ja) 1999-01-29 2000-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KR100512101B1 (ko) * 2000-03-21 2005-09-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 픽업 엑츄에이터
KR100518873B1 (ko) * 2000-11-04 2005-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 픽업 액츄에이터
JP3658313B2 (ja) * 2000-12-12 2005-06-08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3550547B2 (ja) 2001-01-22 2004-08-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対物レンズ駆動装置
JP3666453B2 (ja) * 2001-12-21 2005-06-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ピックアップ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94749B2 (en) 2007-03-20
JP2004213861A (ja) 2004-07-29
CN1516135A (zh) 2004-07-28
US20040130978A1 (en) 2004-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9118C (zh) 物镜驱动装置及光拾取装置
CN1214369C (zh) 用于光拾取器的驱动器
CN1194342C (zh) 光学拾取器致动器
CN1397938A (zh) 光拾取器中所使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CN1299279C (zh) 光拾取器中所使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CN1319840A (zh) 光测量仪中的物镜驱动装置
CN1542773A (zh) 倾斜驱动光拾取致动器及其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664938A (zh) 磁路、光学拾取致动器及光学记录和/或重现装置
CN1302471C (zh) 用于盘驱动器的高灵敏度拾取器致动器
CN1658301A (zh) 具有多个镜头的光学拾波装置
CN1855250A (zh) 光学拾取器致动器和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345041A (zh) 透镜驱动装置、使用该装置的光拾取器及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534634A (zh) 磁路和使用磁路的光拾取致动器及光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794348A (zh) 光学头致动器和光学记录/再现设备
CN1794349A (zh) 光学头致动器以及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811932A (zh) 物镜驱动装置、光学拾取器及光盘装置
CN101677003B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光学拾取器
CN1591612A (zh) 倾斜动作光拾取致动器及使用其的光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441414A (zh) 光拾取头致动器和使用其的光学记录/再现设备
CN1641759A (zh) 光读写设备
CN1278316C (zh) 光学拾波器及盘驱动装置
CN1645491A (zh) 小型光学拾取致动器
CN1702743A (zh) 光学拾取器致动机构和方法,及重现和/或记录装置
CN1848256A (zh) 光学拾取致动器和具有其的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271619C (zh) 光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9

Termination date: 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