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65995C - 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 - Google Patents
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265995C CN1265995C CN 02107831 CN02107831A CN1265995C CN 1265995 C CN1265995 C CN 1265995C CN 02107831 CN02107831 CN 02107831 CN 02107831 A CN02107831 A CN 02107831A CN 1265995 C CN1265995 C CN 126599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r mudguard
- motor bike
- lower edge
- cover
- back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在该机动两轮车10中,用后罩131包围车身后部,把配置在该后罩131下方的后挡泥板140安装在摆动臂33上,使上述后罩131的下缘132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使上述后挡泥板140的上面与后罩131的下缘132平行地、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可改善后罩下缘与后挡泥板后上方间的行驶风的流动。结果,使后挡泥板产生朝下的力,可具有将后轮往下方压的后阻流板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在日本实开昭63-94885号公报中揭示了“摩托车的后轮挡泥板”。
上述技术如该公报图2所示,将后轮4悬挂在后叉2上,将前部挡泥板9安装在该后叉2上,将后部挡泥板10可旋转地安装在该前部挡泥板9的后方,用后部挡泥板10和前部挡泥板9覆盖后轮45。通过可旋转地安装前部挡泥板9,可以使前部挡泥板9与后部挡泥板10重合。
但是,上述摩托车的后轮挡泥板,是只发挥作为挡泥板一个功能的部件。
由于机动两轮车的零部件数目有限制,最好使后部挡泥板(后挡泥板)还具有别的功能。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后挡泥板除了作为挡泥板以外,还具有其它的功能,从而可提高机动两轮车外观性的后挡泥板构造。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在该机动两轮车中,用后罩包围车身后部,把配置在该后罩下方的后挡泥板安装在摆动臂上,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后罩的下缘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使上述后挡泥板的上面与后罩的下缘平行地、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
使后罩的下缘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使后挡泥板的上面,与后罩的下缘平行地、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
由于使后挡泥板的上面与后罩的下缘平行地、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所以,可改善后罩下缘与后挡泥板后上方间的行驶风的流动。结果,使后挡泥板产生朝下的力,可具有将后轮往下方按压的后阻流板效果。另外,对该机动两轮车的外观赋予后阻流板的效果,可提高机动两轮车的外观性。
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挡泥板备有向后轮轴的后方突出的突出部。
由于后挡泥板备有突出到后轮轴的后方的突出部,所以可提高外观性。
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摆动臂在车身中心且与车架之间备有后缓冲单元,使后缓冲单元的上端与摆动臂的上部结合,使后缓冲单元的下端与车架下部结合。
由于将后缓冲单元的上端与摆动臂的上部结合,使后缓冲单元的上端与车架下部结合,所以,可将后轮与后罩的上下间拉开。结果,可将行驶风引入后挡泥板周围,可使后挡泥板发挥后阻流板的效果。
本发明第四技术方案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挡泥板的侧方设有朝车身侧方开放的开放空间。
由于使后挡泥板的侧方开放,所以,可将行驶风也引入后挡泥板的侧方,可使后挡泥板发挥后阻流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后挡泥板构造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装在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上的吸、排气构造的要部立体图。
图3是在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中采用的消音器的俯视断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的、从车身罩前方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的、从车身罩横向看的立体图。
图6是采用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的后挡泥板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是按照从驾驶者的方向看的方向。附图是按照标记的朝向看的图。
图1是采用本发明后挡泥板构造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表示机动两轮车10的外观。
机动两轮车10备有通过前叉31安装在车架20前部的前轮32、通过摆动臂33安装在车架20后部的后轮34、安装在车架20长度方向中央下部的发动机40、安装在车架20长度方向中央上部的空气滤清器53、燃料箱55以及车座56。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前·后轮32、34之间配置着直列4气缸的发动机40,在发动机40的下方配置着消音器70。消音器70安装在车架20或发动机40上。
另外,机动两轮车10的整流罩100由覆盖车身前部的上部的前罩101、覆盖车身前部的中部的左右中间罩111(该图中只表示右侧,下同)、覆盖车身下部及消音器70侧面的左右下罩121、包围车身后部的后罩131构成。
前罩101、左右中间罩111和左右下罩121用螺丝可分割地结合着。具体地说,车身罩100可将左右中间罩(前侧罩)111的上部前部与前罩101的下部分割,另外,在消音器70的前方位置可将下罩(后侧罩)121的前端部与中间罩111的下部后端部分割。
前罩101在上部备有风挡玻璃102,在前部备有左右一对空气吸入口103。
在中间罩(前侧罩)111的下部后端形成朝车身中心凹陷的凹部112,在下罩(后侧罩)121的前端形成前面开口部122,将该前面开口部122与凹部112合起来,可形成用于冷却消音器70的大的导风口123。
另外,在该图中,把配置在后罩131下方的后挡泥板140安装在摆动臂33上。本发明的特征是,使后罩131的下缘132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使后挡泥板140的上面141与后罩131的下缘132平行地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
图中,47是发动机的曲轴,48是罩部件(曲轴罩),91是把手,92是后视镜,93是前灯,94是方向指示灯,95是前挡泥板,96是后缓冲单元、97是缓冲器用连杆。上述消音器70的后部一直延伸到缓冲器用连杆97的附近。
图2是装在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上的吸、排气构造的要部立体图。
机动两轮车10的吸气系统51由设在图1所示前罩101上的左右一对空气吸入口103、从该空气吸入口103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空气管(吸气管)52、52、与该空气管52、52的前面相接的空气滤清器53构成。空气滤清器53配置在车架20的左右一对主管21、21之间。22是头管。
发动机40是4气缸发动机,在上部前部呈左右方向一排地配列着4个排气口41~44,在下部后部备有油盘45。
机动两轮车10的排气系统58是通过从发动机40的排气口41~44延伸的排气管60以及与该排气管60连接的消音器70排放废气的装置。
消音器70是采用在气体入口73的附近设置气体出口74的形式。在使气体入口73面临后轮34侧的状态下将消音器70配置在发动机40的下方,同时,在把排气管60延伸到后轮34附近的状态下与消音器70的气体入口73连接。
这里,该4个排气口从车身左侧(该图的右侧)到右侧依次称为第1排气口41、第2排气口42、第3排气口43、第4排气口44。
排气管60由4个管(第1管61、第2管62、第3管63和第4管64)和3个集合筒(第1集合筒65、第2集合筒66、第3集合筒67)构成。
一端与第1排气口41连接着的第1管61朝右下方延伸后,再通过油盘45的右向后方延伸。同样地,一端与第2排气管42连接着的第2管62也朝右下方延伸后再通过油盘45的右侧向后方延伸。将第1管61的另一端和第2管62的另一端与第1集合筒65连接,而集合成为一个。第1集合筒65通过油盘45的右侧向后方延伸后,再向左延伸。
一端与第3排气口43连接着的第3管63朝左下方延伸后,再通过油盘45的左侧向后方延伸。同样地,一端与第4排气口44连接着的第4管64也朝左下方延伸后,再通过油盘45的左侧向后方延伸。将第3管63的另一端和第4管64的另一端与第2集合筒66连接,集合成为一个。第2集合筒66通过油盘45的左侧向后方延伸。
把第1集合筒65的另一端和第2集合筒66的另一端与第3集合筒67连接,集合成为一个。这样,可将4个管61~64集合到一个第3集合筒67。把第3集合筒67向后方延伸并与气体入口73连接。
图3是在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中采用的消音器的俯视断面图。
消音器70由前后细长状并被封闭的筒状筒部71、设在筒部71后端部72的气体入口73及气体出口74、将筒部71内沿长度方向分割为3个膨胀室75~77的第1分割板78及第2分割板79构成。
这样,在筒部71内,从后端部72到前方(该图的右侧)依次设有第1膨胀室75、第2膨胀室76和第3膨胀室77。使第1膨胀室75与气体入口73连通,用第1连通管81使第3膨胀室77与第1膨胀室75连通,用第2连通管82使第2膨胀室76与第3膨胀室77连通,用第3连通管83使气体出口74与第2膨胀室76连通,将尾管84与气体出口74连接。
借助排气进入第1、第2、第3膨胀室75~77时的膨胀作用可衰减其排气声。
图4是表示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的、从车身罩前方看的立体图。如前所述,111是作为前侧罩的中间罩,112是中间罩111的凹部,121是作为后侧罩的下罩,122是前面开口,123是由凹部112和前面开口部122形成的导风口,124…(…表示多个,下同)是将下罩121螺接在车架20(见图1)上的螺丝。
图5是表示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的、从车身罩横向看的立体图。
即,机动两轮车的车身罩构造是,在机动两轮车10中,在前后轮32、34(见图1)间配置着发动机40,在该发动机40的下方配置着消音器70,用车身罩100包围该消音器70的左右侧面。车身罩100在消音器70的前方位置可以分割,在中间罩111(前侧罩)的后端形成朝车身中心凹入的凹部112,在下罩121(后侧罩)的前端形成前面开口部122,将该前面开口部122与凹部112合起来可形成用于消音器70冷却的大的导风口123。
例如,利用行驶风冷却机动两轮车10(见图1)的消音器70等时,只要利用自然的行驶风即可,所以,有利于环境保护。
在消音器70的前方位置,车身罩100可分割为中间罩111和下罩121,在中间罩111的后端形成朝车身中心凹入的凹部112,在下罩121的前端形成前面开口部122。将中间罩111的后端的凹部112与下罩121的前面开口部122合起来可形成导风口123。
即,将前面开口部122与凹部112合起来例如也可以用下罩121覆盖中间罩111,不容易看见内部。结果,可形成用于冷却消音器70的大导风口123,可充分将消音器70冷却。
另外,用曲轴罩48(罩部件)覆盖发动机40的曲轴47的侧部,在该罩部件48的周围形成法兰部48a,将这些曲轴罩48和法兰部49一起从车身罩100(见图1)中露出,可减小车身罩100的面积。结果,车身罩100看起来小巧而轻便。
图6是采用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的后挡泥板侧面图。例如,如果使后挡泥板140除了挡泥外还具有其它功能,提高机动两轮车10的外观性,则可使机动两轮车的外观具有新颖性。
后挡泥板140的构造是,使后罩131的下缘132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使所挡泥板140的上面与后罩131的下缘132平行地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图中,35是后轮轴,36是枢轴,142是形成在后挡泥板140上的突出部。
即,本发明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是,在机动两轮车10中,用后罩131包围车身后部,把配置在该后罩131下方的后挡泥板140安装在摆动臂33上,使后罩131的下缘132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使后挡泥板140的上面与后罩131的下缘132平行地、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
结果,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中,由于使后挡泥板140的上面与后罩131的下缘132平行地、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所以,可改善在后罩131的下缘132与后挡泥板140后上方之间的行驶风的流动。结果,使后挡泥板140产生向下的力,具有将后轮34往下方压的后阻流板效果。另外,对机动两轮车10的外观附加了后阻流板的效果,可提高机动两轮车10的外观性。
另外,在挡泥板140上备有突出到后轮轴35的后方的突出部142,所以,提高了外观性。
在摆动臂33上,在车身略中心且与车架20(见图1)之间备有后缓冲单元96,使后缓冲单元96的上端与摆动臂33的上部结合,使后缓冲单元96的下端与车架20的下部结合,这样,可将后轮34与后挡泥板131的上下之间拉开。结果,可将行驶风引入后挡泥板140周围,可以使后挡泥板140发挥后阻流板效果。
另外,如图1所示,由于把消音器70配置在发动机40的下方,所以,消音器70不在后挡泥板140的旁边。这样,可以将后挡泥板140的侧方开放。
即,由于在后挡泥板140的侧方,设置朝车身侧方开放的开放空间,所以,可将行驶风也引入后挡泥板140的侧方,可使后挡泥板140发挥后阻流板的效果。
另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是使后罩131的下缘132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使后挡泥板140的上面与后罩131的下缘132平行地、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但并不限于此,在上述范围内,也可以对后挡泥板附加后阻流板的外观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第一技术方案中,使后罩的下缘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使后挡泥板的上面与后罩的下缘平行地、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所以,可改善后罩下缘与后挡泥板后上方之间的行驶风的流动。结果,使后挡泥板产生朝下的力可具有将后轮往下方压的后阻流板效果。另外,对机动两轮车的外观附加了后阻流板的效果,可提高机动两轮车的外观性。
第二技术方案中,后挡泥板上备有突出到后轮轴的后方的突出部,所以提高了外观性。
第三技术方案中,使后缓冲单元的上端与摆动臂的上部结合,使后缓冲单元的下端与车架下部结合,所以,可将后轮与后罩的上下之间拉开。结果,可将行驶风引入后挡泥板周围,可使后挡泥板发挥后阻流板的效果。
第四技术方案中,在后挡泥板的侧方设有朝车身侧方开放的开放空间。所以,可将行驶风引入的挡泥板侧方,可使后挡泥板发挥后阻流板的效果。
Claims (4)
1.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在该机动两轮车中,用后罩包围车身后部,把配置在该后罩下方的后挡泥板安装在摆动臂上,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后罩的下缘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使上述后挡泥板的上面与后罩的下缘平行地朝后上方基本直线地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挡泥板备有突出到后轮轴的后方的突出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摆动臂在车身中心且与车架之间备有后缓冲单元,使后缓冲单元的上端与摆动臂的上部结合,使后缓冲单元的下端与车架下部结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挡泥板的侧方设有朝车身侧方开放的开放空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5607/2001 | 2001-04-04 | ||
JP2001105607A JP4383002B2 (ja) | 2001-04-04 | 2001-04-04 |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フェンダ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78941A CN1378941A (zh) | 2002-11-13 |
CN1265995C true CN1265995C (zh) | 2006-07-26 |
Family
ID=18958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210783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5995C (zh) | 2001-04-04 | 2002-03-22 | 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383002B2 (zh) |
CN (1) | CN126599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81845B2 (ja) * | 2005-05-27 | 2010-11-1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
JP6497824B2 (ja) * | 2015-04-03 | 2019-04-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ためのインナーリヤフェンダー構造 |
JP6224664B2 (ja) * | 2015-09-08 | 2017-11-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 |
CN105109588B (zh) * | 2015-09-08 | 2018-01-12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新的后挡泥板安装状态的两轮机动车 |
-
2001
- 2001-04-04 JP JP2001105607A patent/JP438300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2
- 2002-03-22 CN CN 02107831 patent/CN126599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78941A (zh) | 2002-11-13 |
JP4383002B2 (ja) | 2009-12-16 |
JP2002302081A (ja) | 2002-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20604C (zh) |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车体前部的导风结构 | |
CN1715622A (zh) | 消音器装置 | |
CN1379169A (zh) | 自动二轮车的排气系统结构 | |
CN1184100C (zh) |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 | |
CN1342583A (zh) | 机动两轮车 | |
CN1796220A (zh) | 机动二轮车的车身前部构造 | |
CN1229254C (zh) | 摩托车上的前方向指示灯的安装结构 | |
CN1231381C (zh) | 机动两轮车的灯安装构造 | |
CN1948077A (zh) | 具有后座脚踏板及挡泥板的二轮机动车 | |
CN1796226A (zh) | 机动两轮车的转向手柄限制器构造 | |
CN1265995C (zh) | 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 | |
CN1939800A (zh) | 两轮机动车 | |
CN1212949C (zh) | 自动二轮车的后座踏板架结构 | |
CN1167571C (zh) | 机动二轮车的车罩构造 | |
CN1831305A (zh) |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 |
CN1170720C (zh) | 机动两轮车的电池配置构造 | |
CN1080222C (zh) | 小型摩托车的吸气装置 | |
CN1535886A (zh) | 机动二轮车的排风结构 | |
CN1607144A (zh) | 转向手柄的手柄罩构造 | |
CN212473796U (zh) | 制动系布置结构及摩托车 | |
CN1200843C (zh) | 带内燃机自行车 | |
CN1292953C (zh) | 鞍乘型车辆的头盔收纳构造 | |
CN1754757A (zh) | 二轮机动车 | |
CN1959074A (zh) | 二轮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 |
CN1251901C (zh)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冷却水配管配置构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