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7797C - 一种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7797C
CN1247797C CN 02159762 CN02159762A CN1247797C CN 1247797 C CN1247797 C CN 1247797C CN 02159762 CN02159762 CN 02159762 CN 02159762 A CN02159762 A CN 02159762A CN 1247797 C CN1247797 C CN 124779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in
chip
protein chip
substrat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597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2176A (zh
Inventor
陈正豪
朱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215976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47797C/zh
Publication of CN1512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2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77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779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发明包括以全新的概念制成可商品化的、高密度的、由基片层、特异亲合层和生物大分子层构成蛋白质芯片,其蛋白质点阵密度每10平方厘米内可达1000-100000个蛋白质、抗体或人工短肽点。该发明还涉及用芯片制备仪形成高密度可进行原位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基因转录片段的前体蛋白质芯片,然后用无细胞蛋白质表达系统在前体蛋白质芯片上一步制备高密度蛋白质芯片的方法。该发明解决了现有蛋白质芯片技术中费用高昂、周期长、步骤繁冗以及不易保存和运输的难题,极大促进了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实用化和商品化。该发明在临床诊断、医学研究、新药开发和检验、蛋白质组研究等领域内具有广泛的用途。

Description

一种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用无细胞离体一步到位的蛋白质体外合成法制备蛋白质芯片以及其在临床诊断、医学研究、新药开发和检验、蛋白质组研究等领域相关应用。
背景技术
在人类基因组DNA序列被测定和其它大量物种的基因组被逐步迅速测定的背景下,目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发展一套高效、快捷和实用的方法或技术来研究基因组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以获得对细胞内各生物过程和途径的全面完整的理解。微列阵技术作为目前一种高效、全面和快捷的方法已在研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转录调控等领域发挥出其特有的快速获取大量、平行数据的作用。由于蛋白质在实现基因功能上比mRNA更进一步,所以目前研发蛋白质微列阵技术来研究大量蛋白质,甚至整个蛋白质组的功能已成为大规模和后基因组生物学的前沿。蛋白质芯片技术借用大量已成熟的DNA芯片技术,已发展出了包括低密度的金属表面的SELDI芯片、高密度的三维凝胶片芯片、高密度圆柱状芯片等形式。如文献1(Zhu H.et al.Science.2001,293:2101-5)报告了如何在高密度平滑玻璃表面制备蛋白质组芯片及其应用的工作。如何将蛋白质高效固定于固体表面是制作蛋白质芯片的另一重要的问题。目前存在的固体表面包括用二价镍、环氧基或醛基活化的PDMS或玻璃表面,其他还有硝酸纤维、金属或Poly-L-lysine覆盖等表面。
然而,蛋白质芯片领域中最大的障碍是资金的高投入、研发的长周期及其技术的高度复杂性。目前的采用的方法包括基因克隆、活体细胞蛋白质表达、大规模高效率蛋白质提纯和蛋白质芯片的制备和应用这四部分。目前这四部分都是分步单独进行,每一步的实施均要求专门的设备和人力,每一步的产品也得分门别类地记录和保存。其中真核生物的基因克隆一项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空间和时间;蛋白质的表达和大规模提纯不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必须掌握专门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实验室可以做到,另外,蛋白质的保存期在-80摄氏度冰箱内也少于6个月;而蛋白质芯片的制作过程也因为蛋白质自身的不稳定性,必须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反复调试才能实现,更重要的是一旦制成蛋白质芯片,该芯片不但难于保存(<7天),而且无法运输,更不能形成产品。
因此,在蛋白质芯片领域中,如何以低成本克隆大量真核生物的基因、高效获取多种蛋白质以及蛋白质芯片的实用化和商品化仍是这个领域的瓶颈。目前已有的方法还无法适应研究像人类这样复杂的蛋白质组的研究工作。而且,蛋白质芯片在临床诊断、生物医学及基础研究中如何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蛋白质自身的不稳定性,必须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反复调试才能实现,更重要的是一旦制成蛋白质芯片,该芯片不但难于保存(<7天),而且无法运输,更不能形成产品的缺陷;以及克服传统制备方法必须先克隆基因表达片段,经细胞内表达、合成蛋白质纯化的繁杂步骤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保存时间长的、实用化和商品化的蛋白质芯片及其应用。以及提供一种制作过程简单,无需利用活体细胞表达蛋白和繁琐的纯化步骤的蛋白质芯片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芯片包括:一基片,基片上有亲和层,以及亲和层上有生物大分子层,其中生物大分子层为编码基因片段,或编码基因片段的产物膜层。
所用的基片是常规的生物芯片基片材料;可以是玻璃、石英或表面镀膜的固体复合材料;该表面镀膜的固体复合材料最好是镀金属膜(如金、银、铜、锌)的陶瓷、塑料、石墨或聚合硅烷(如二甲基硅烷)。本发明的蛋白质芯片,其基片层结构可以是平滑形(基片表面为一连续的平面),如图1A所示;也可以是微孔形(基片表面设有分隔设置的且不会互相渗漏的腔体,该腔体可以是由基片材料本身形成分隔装置得到的,如图1B,腔体也可在基片上粘贴一层格栅状胶材得到),根据需要腔体的直径或长度可以为几纳米到几百微米;基片层结构也可以是岛状突起形(基片表面为一个个柱状的凸起物),如图1C所示。当微孔形芯片的腔体为0.1nm~3nm时,称之为毛细微孔形芯片,如图1D所示;微孔形、岛状突起形和毛细微孔形芯片尤其适用于不同样品的同时检测,用者可根据其需要采用适当的芯片。
基片层表面须经化学修饰而激活,以达到固定亲合层的目的。在用玻璃或石英材料作基片时,可由简单的酸碱处理而获得表面激活的羟基,以用于共价结合硅烷化合物的亲合层;在用陶瓷、塑料、石墨或聚二甲基硅烷等材料作基片时,可采用金、银、铜、锌等金属镀膜实现表面激活,以达到共价连接巯基烷类化合物单分子膜的目的。
所述的蛋白质芯片,其基片上的亲和层是一种与蛋白质能高度特异亲合的单分子膜,该单分子膜为有机长链,其上共价结合有亲和分子(见图3中标号4所示),亲和分子可以是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Avidin)、抗体变异区、谷胱甘肽、聚丙烯酰胺胶、琼脂糖凝胶或螯合剂,这些螯合剂螯合金属离子Ni2+、Fe3+、Gu2+、Ga2+或Ca2+等,如EDTA,EGTA,NTA(tetradentatenitrolotriacetic acid),IDA(iminodiacetic acid)或TCE(tris(carboxymethyl)ethylenediamine),三亚氨乙酰乙酸(tridentate iminodiacetic acid)等。这些解离常数(Kd)在10-7以上的分子可与合成的蛋白质上的亲合标记非常选择性地牢固结合,从而实现高度特异地固定蛋白质的目的,避免了非特异性结合造成的高背景。而且,由于不同编码基因产物上的亲合标记总在同一位置出现,蛋白质能以完全一致的空间取向通过特异亲合标记固定于芯片表面,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生物大分子的自然构相。
本发明的蛋白质芯片,其亲和层上的生物大分子层为编码基因片段,或编码基因片段的产物。编码基因片段在实施例中选用RNA或DNA,选用的RNA可以是mRNA、tRNA以及人工合成的RNA等,选用的DNA可以是cDNA、PCR扩增产物、人工合成的DNA以及基因组中的核苷酸片段等。也可以采用逆向PCR(RT-PCR)技术直接从活体组织内提取的mRNA中扩增目标基因表达片段。该编码基因不拘泥于用来合成蛋白质,还可设计模板用于合成人工随机短肽(Random peptide),抗体随机变异区(如Phage display技术所描述的),或含有其它蛋白结合变异区(如Affibody技术所描述的)的人工随机短肽或蛋白质。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所述蛋白质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基片表面的处理和活化:清洁固体基片,并将基片表面进行活化使其共价连接亲和层的单分子膜。基片层表面须经化学修饰而激活,以达到固定亲和层的目的,在用玻璃或石英材料作基片时,可由简单的酸碱处理而获得表面激活的羟基,以用于共价结合亲和层;在用陶瓷、塑料、石墨或聚二甲基硅烷等材料作基片时,可采用金、银、铜、锌等金属镀膜实现表面激活,以达到共价连接巯基烷类化合物单分子膜的目的。
(3)生物大分子层的制备:将基因扩增产物加到上述步骤(1)得到的结合有亲和层的基片上,制得生物大分子层为编码基因片段的蛋白质芯片。
由该方法制得的蛋白质芯片是一种前体蛋白质芯片,在使用的时候必须通过如下步骤利用无细胞体外转录-翻译系统把从DNA到mRNA、mRNA到蛋白质、溶液中游离蛋白质到表面固定蛋白质这一系列反应和变化在同一反应体系内一步完成,即一步到位完成。该使用方法具体包括步骤(3)即基因扩增产物的翻译过程(参见图3):
1)体积比(20~200)∶(1~10)∶1将体外转录翻译反应液,100mM乙酸镁和1mM蛋氨酸混合;
2)将本发明制得的生物大分子层为编码基因片段的蛋白质芯片浸没于上述步骤1)制成的混合液中,30℃温育1到3小时,实现从编码基因片段到蛋白质的生化反应,并同时完成从游离蛋白质到表面固定蛋白质的转化。
3)用缓冲液清洗步骤2)得到的蛋白质芯片,制得的蛋白质芯片即可使用或冷藏待用。
所述的使用步骤进一步优选在步骤2)中将蛋白质芯片浸没于步骤1)制成的混合液之后,还包括用震荡或超声波清洗仪除去芯片表面的气泡。
该发明还可在2cm×5cm的固体表面内形成1000到100000个蛋白质点,即高密度蛋白质芯片或高密度蛋白质微列阵。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所述的蛋白质芯片在临床诊断、医学研究、新药开发和检验、蛋白质组研究等领域的用途。例如,该蛋白质芯片可用于勾勒小到细胞器、细胞、大到各种体液、组织、器官、系统,甚至整个生物的蛋白质组成轮廓,从而发现疾病特异的生物标记,以用于对各种恶性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又如,该蛋白质芯片可用于发现组织或疾病特异表达的蛋白质,从而促进基础医学的研究;又如,该蛋白质芯片可用于新药开发和检验,通过对蛋白质与药物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发现哪些药物小分子具有能与某种疾病或癌症相关蛋白作用而达到抑制病变的目的,从而发现新药;又如,该蛋白质芯片可用于蛋白质组的基础研究,蛋白质芯片可作为实验平台来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蛋白质-RNA、蛋白质-脂肪、蛋白质-抗体、蛋白质-短肽、蛋白质-多聚糖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芯片还可作为实验平台来研究真核生物蛋白质的转录后修饰和寻找各种酶的下游底物,从而为勾勒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途径的网络图提供丰富的实验依据。
本发明拓展了蛋白质芯片与下游实验的结合配套,如在表面金属覆盖的蛋白质芯片上可以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检测手段研究蛋白质与其它分子间的结合和解离常数,从而解决了以往无法大规模同步测定多种蛋白质与其它分子间的结合或解离常数的难题。还可在表面金属覆盖的微孔蛋白质芯片上可以结合质谱的检测手段确定何种分子与蛋白质芯片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效率。
本发明的蛋白质芯片和现有的蛋白质芯片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芯片是一种前体蛋白质芯片,在保持了现有的蛋白质芯片的高密度、高效率的特点,其蛋白质点阵密度可达1000-100000个蛋白质、抗体或人工短肽点每10平方厘米。本发明只需将编码目标蛋白质或短肽的编码序列制成前体芯片,然后实现原位蛋白质转录、合成,完全省略了传统方法的克隆基因活体细胞表达合成蛋白质和用芯片制备仪来制备蛋白质芯片的四大步骤的全新的一步到位制备方法。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蛋白质不易保存和随时间降解的问题。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随时由前体蛋白质芯片转化为新鲜的蛋白质芯片,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蛋白质不稳定的问题,该前体芯片可于室温下保存(~5年)和运输,大大促进了蛋白质芯片的实用化和商品化。
(2)本发明提供的由基片层、特异亲合层和编码基因片段层构成的蛋白质芯片,节省了大量消耗在克隆真核生物基因外显子的人力、物力、费用和时间,而且节省了保存这些克隆的大量空间,也省略了用活体细胞表达蛋白质和繁复的蛋白质提纯步骤,有效避免了由于保存多套克隆带来的交叉污染的可能,并解决了由于细胞株的生长差异而造成的蛋白质产量不均一的情况,进而消除了由此导致的固定在芯片表面上的蛋白质量的巨大差异,从而大大降低了因固定在芯片表面蛋白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而造成的实验误差。
(3)本发明的蛋白质芯片采用了具高度特异性的亲合层,可使编码基因产物以完全一致的空间取向通过特异亲合标记固定于芯片表面,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生物分子的自然构相。固定于表面的模板可用于合成蛋白质、短肽、抗体变异区等生物分子,本发明极大地提高了蛋白质芯片在实际应用上的灵活性。
(4)本发明进一步拓展了蛋白质芯片与各种下游实验的结合配套,如在表面金属覆盖的蛋白质芯片上可以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检测手段研究蛋白质与其它分子间的结合和解离常数,从而解决了以往无法大规模同步测定蛋白质与其它分子间的结合和解离常数的难题;该蛋白质芯片可以结合质谱的检测手段研究何种分子与蛋白质芯片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效率。
(5)本发明还拓展了蛋白质芯片在药物筛选、药效测定、药物目标蛋白的确定、药物副作用的测定等领域中的应用,为实现实时临床监测、新药发现和普及蛋白质组的基础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A为平滑基片蛋白质芯片的构造截面图
图1B为微孔基片蛋白质芯片的构造截面图
图1C为岛状突起基片蛋白质芯片的构造截面图
图1D为毛细微孔基片蛋白质芯片的构造截面图
其中, 1为基片      2为亲合层           3为生物大分子层
       I表示放大
图2为实施例1中基片表面的处理
其中1为基片         2为金属镀膜         3为亲合层
    S1为镀膜步骤    S2为结合亲和层步骤
图3为一步到位法制备蛋白质芯片
其中1为基片         2为金属镀膜         3为亲合层
    4为亲和分子     5为蛋白质           6为亲和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在高密度岛状突起玻璃基片上制备蛋白质芯片
步骤一:基片表面的处理和活化(参见图2所示)
1)用纯水将高密度岛状突起石墨基片冲洗三次,再用100%乙醇将载玻片冲洗三次。
2)于真空蒸发台内将待镀的石墨基片置于样品台上,把待镀金属置于蒸发舟内,在金的熔点下于10-2Pa将金镀于石墨基片的表面。
3)镀好的石墨基片置于含有10-巯基癸烷-NTA(Ca2+)的溶液中,在室温反应三小时以上,得到连接有亲和层的基片。
4)再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在摇床上清洗上述3)得到的基片三次。
5)用70%乙醇清洗五次,再用95%乙醇清洗三次,最后用100%乙醇清洗三次。制好的连接有亲和层的基片于干燥无灰尘条件下保存。
步骤二:制备岛状突起前体蛋白质芯片(参见图3所示)
1)储存于-80℃冰箱内扩增基因产物于室温融化,并于3000rpm离心5分钟。
2)将步骤一中制备的连接有亲和层的岛状突起基片排列在芯片合成仪的工作平台上,将盛有基因产物的384孔板(见实施例4)置于机器内部的原料平台上。
3)在芯片合成仪的控制计算机上输入制备一步到位前体蛋白质芯片各种参数,并启动程序。
4)取下芯片合成仪完成印制前体蛋白质芯片,于干燥无灰尘条件下保存芯片。
步骤三:从岛状突起前体蛋白质芯片制备岛状突起蛋白质芯片
1)80∶2∶1的比例将体外转录翻译系统、100mM乙酸镁和1mM蛋氨酸混合。
2)用芯片合成仪将上一步制成的混合物点在步骤二制备的前体芯片上的岛状突起上(大约0.3纳升);或者,将该前体芯片表面置于步骤三1)制成的混合物中,然后用震荡或超声波清洗仪除去气泡。
3)将第二步加好混合物的前体芯片置于保湿的密闭容器内,于30℃在摇床上培养1到3小时,从而制得岛状突起蛋白质芯片。
4)最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在摇床上清洗岛状突起蛋白质芯片共三到五次。制得的岛状突起蛋白质芯片可立即使用,也可储存于4℃冰箱中待用
如步骤三所述,在具有亲合性的单分子膜的芯片表面可一步完成从前体蛋白质芯片到蛋白质芯片的三步反应,即从DNA模板到mRNA的基因转录反应,从mRNA模板到蛋白质的基因翻译反应,从合成的处于游离状态的蛋白质通过其上连接的亲和标记特异结合亲和层上的亲和小分子而固定到芯片表面的过程。整个反应可在30℃保湿的条件下温育几小时,最后经洗涤完成蛋白质芯片的制备。
实施例2:在高密度微孔基片上制备蛋白质芯片
步骤一:芯片表面的处理和活化
1)用水将高密度微孔玻璃基片(腔体是直径为7微米的圆孔)冲洗三次,再用100%乙醇将载玻片冲洗三次。
2)将玻璃基片置于0.2M的NaOH溶液中浸泡过夜,然后用高纯水清洗3遍,再用无水乙醇冲洗一遍。
3)将清洗后的玻璃基片置于含有(CH3O)3-Si-(CH2)20-生物素的溶液中,在室温反应三小时以上,得到连接有亲和层的基片。
4)再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在摇床上清洗上述3)得到的基片三到五次。
5)用70%乙醇清洗五次,再用95%乙醇清洗三次,最后用100%乙醇清洗三次。制好的连接有亲和层的基片于干燥无灰尘条件下保存。
步骤二:制备高密度微孔前体蛋白质芯片
与实施例1中步骤二完全相同。
步骤三:从高密度微孔前体蛋白质芯片制备高密度微孔蛋白质芯片
1)20∶8∶1的比例将体外转录翻译系统、100mM乙酸镁和1mM蛋氨酸混合。
2)用芯片合成仪将第一步制成的混合物分装于实施例5中的高密度微孔前体芯片上的微孔内(大约每孔0.3纳升);或者,将高密度微孔前体芯片表面置于第一步制成的混合物中,然后用震荡或超声波清洗仪除去微孔中的气泡。
3)将第二步加好混合物的前体芯片置于保湿的密闭容器内,于30摄氏度在摇床上培养1到3小时,从而高密度微孔突起蛋白质芯片。
4)最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在摇床上清洗岛状突起蛋白质芯片三到五次。制得的高密度微孔蛋白质芯片可立即使用,也可储存于4℃冰箱中待用。
实施例3:在平滑基片上制备蛋白质芯片
步骤一:芯片表面的处理和活化
1)用水将平滑形石英基片冲洗三次,再用100%乙醇将载玻片冲洗三次。
2)石英基片置于0.2M的HCl溶液中浸泡过夜,然后用高纯水清洗3遍,再用无水乙醇冲洗一遍。
3)将清洗后的石英基片置于含有(CH3O)-Si-(CH2)22-谷胱甘肽的溶液中,在室温反应三小时以上,得到连接有亲和层的基片。
4)再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在摇床上清洗上述3)的基片共三到五次。
5)用70%乙醇清洗五次,再用95%乙醇清洗三次,最后用100%乙醇清洗三次。制好的连接有亲和层的基片于干燥无灰尘条件下保存。
步骤二:制备高密度平滑前体蛋白质芯片
与实施例1中步骤二完全相同。
步骤三:从高密度平滑前体蛋白质芯片制备高密度平滑蛋白质芯片
1)80∶5∶1的比例将体外转录翻译系统、100mM乙酸镁和1mM蛋氨酸混合。
2)将高密度平滑前体芯片表面置于第一步制成的混合物中,覆盖玻片,然后用震荡或超声波清洗仪除去气泡。
3)将第二步加好混合物的前体芯片置于保湿的密闭容器内,于30摄氏度在摇床上培养1到3小时,从而高密度微孔突起蛋白质芯片。
4)最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在摇床上清洗岛状突起蛋白质芯片三到五次。制得的高密度微孔蛋白质芯片可立即使用,也可储存于4℃冰箱中待用。
实施例4:在毛细微孔基片上制备蛋白质芯片
步骤一:芯片表面的处理和活化
1)用水将毛细微孔形的二甲基硅烷基片(腔体是直径为2纳米的圆孔)冲洗三次,再用100%乙醇将载玻片冲洗三次。
2)在真空蒸发台内将待镀的二甲基硅烷基片置于样品台上,把待镀金属铜置于蒸发舟内,在铜的熔点下于10-2Pa将铜镀于石墨基片的表面。
3)镀好铜的二甲基硅烷基片置于含有HS-(CH2)22-抗生物素蛋白的溶液中,在室温反应三小时以上,得到连接有亲和层的基片。
4)再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在摇床上基片三到五次。
5)用70%乙醇清洗五次,再用95%乙醇清洗三次,最后用100%乙醇清洗三次。制好的连接有亲和层的基片于干燥无灰尘条件下保存。
步骤二:制备高密度平滑前体蛋白质芯片
与实施例1中步骤二完全相同。
步骤三:从高密度平滑前体蛋白质芯片制备高密度平滑蛋白质芯片
1)100∶10∶1的比例将体外转录翻译系统、100mM乙酸镁和1mM蛋氨酸混合。
2)高密度平滑前体芯片表面置于第一步制成的混合物中,覆盖玻片,然后用震荡或超声波清洗仪除去气泡。
3)将第二步加好混合物的前体芯片置于保湿的密闭容器内,于30摄氏度在摇床上培养1到3小时,从而高密度微孔突起蛋白质芯片。
4)最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在摇床上清洗岛状突起蛋白质芯片三到五次。制得的高密度微孔蛋白质芯片可立即使用,也可储存于4℃冰箱中待用。
实施例5:基因模板的制备
1)取10克活体组织用液氮研碎,迅速加入20毫升RNA抽提液,于冰上保温30分钟。
2)按Promega公司的mRNA抽提试剂盒的说明操作,可得到大约5微克mRNA。
3)将上述所得mRNA稀释至2纳克/微升,再取1微升作为RT-PCR反应模板,加入预先混好的45微升RT-PCR反应混合物中,再加入4ul基因特异引物,置于PCR反应仪中进行反应。
4)取5微升体积反应产物用作凝胶检测,剩余DNA可用标准的PEG沉淀法或硫酸铵沉淀法除去未反应的引物,并根据凝胶检测结果将扩增的DNA产物以0.1微克/微升重新溶于3xSSC缓冲液中。
5)将PCR产物分装于384孔板中,并储存于-80℃冰箱内待用。
实施例6:蛋白质芯片用于药物靶蛋白的发现
1)将新鲜制备的蛋白质芯片用大体积清洗缓冲液在摇床上清洗共三到五次,待用。
2)将带有生物素标记的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纳巴霉素(Rapamycin)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取120微升化合物稀释液加于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3)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4)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5)取200微升稀释好的由Cy-3荧光标记的链霉抗生物素(Streptavidin)溶液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6)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7)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将整个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超纯水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8)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
9)用激光芯片扫描仪扫描蛋白质芯片以获取数据,能与药物小分子结合的蛋白质可在扫描图上显示荧光亮点。这些蛋白质的名称可于数据库中查得,例如,发现了与啤酒酵母中蛋白质Frp1具有高度同源性的人类的未知功能的蛋白质。
实施例7:蛋白质芯片用于新药发现
1)新鲜制备的蛋白质芯片用大体积清洗缓冲液在摇床上清洗共三到五次,待用。
2)将带有生物素标记的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文库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取120微升化合物稀释液加于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3)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4)取200微升稀释好的由Cy-3荧光标记的Streptavidin溶液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5)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6)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将整个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超纯水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7)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用激光芯片扫描仪扫描蛋白质芯片以确定哪些蛋白质可与药物分子结合。
8)从新选用步骤7中的可与药物分子结合的蛋白质制备微孔蛋白质芯片,重复上述实验步骤,然后将反应后的芯片置于高效质谱仪中逐一鉴定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分子的结构,达到新药发现的目的。
实施例8:蛋白质芯片用于确认药物的副作用
1)新鲜制备的蛋白质芯片用大体积清洗缓冲液在摇床上清洗共三到五次,待用。
2)将带有荧光标记的药物小分子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取120微升稀释液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3)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4)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5)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将整个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超纯水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6)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
7)用激光芯片扫描仪扫描蛋白质芯片以获取数据,能与药物小分子结合的蛋白质可在扫描图上显示荧光亮点。这些蛋白质的身份可于数据库中查得。
8)通过分析数据,立刻可以确认除了预期与该药物结合的蛋白质外,还有其它哪些蛋白质可以与该药物结合,这些附加蛋白质即构成该药物的副作用谱。通过分析这些附加蛋白质的功能,可更加深入地了解该药物的副作用的机理。
实施例9:蛋白质芯片用于识别新的生物标记
1)新鲜制备的蛋白质芯片用大体积清洗缓冲液在摇床上清洗共三到五次,待用。
2)分别用Cy-3荧光标记和Cy-5荧光标记分别标记从癌组织和正常组织提取的蛋白质,在除去多余的荧光标记后,混合并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蛋白质混合物,取120微升混合物稀释液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3)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4)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将整个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超纯水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5)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
6)用激光芯片扫描仪在两个频率下扫描蛋白质芯片以获取数据,能与癌组织中的蛋白质结合的芯片上的蛋白质可在扫描图上显示绿色荧光亮点;能与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质结合的芯片上的蛋白质可在扫描图上显示红色荧光亮点。这些蛋白质的身份可于数据库中查得。
7)通过比较芯片上各个蛋白质点所显示的红绿色的比率,可确定能特异识别癌组织中超常表达的蛋白质或其它生物大分子的蛋白,这些蛋白质即可作为早期癌症临床诊断的生物标记。
实施例10:蛋白质芯片用于传染病的临床诊断(以肝炎检测为例)
1)新鲜制备的蛋白质芯片用大体积清洗缓冲液在摇床上清洗共三到五次,待用。该蛋白质芯片上载有可以识别甲、乙、丙、丁、戊肝炎抗原的12种抗体。每个蛋白质芯片分为30个区,可同时测试20个病人和阴性、阳性对照。
2)取20个病人和一个健康人的血样各0.5ml,于3000转离心5分钟,取出血清500υl,并用磷酸盐缓冲液稀。取120微升混合物稀释液分别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的各个区域内,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3)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4)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将整个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超纯水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5)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将芯片没入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好的带有Cy3荧光标记的抗人IgG的山羊抗体的缓冲液中,室温温育一小时。
6)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将整个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超纯水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7)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
8)用激光芯片扫描仪扫描蛋白质芯片以获取数据,通过鉴定病人血清在蛋白质芯片上呈现的阳性类别,可确定病人感染的肝炎病毒的类型,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
实施例11:蛋白质芯片用于确认过敏病人血清中与过敏相关的抗体
1)鲜制备的蛋白质芯片用大体积清洗缓冲液在摇床上清洗共三到五次,待用。该蛋白质芯片上载有30种已知的过敏原(allergen)。每个蛋白质芯片分为30个区,可同时测试20个病人和阴性、阳性对照。
2)取20个病人和一个健康人的血样各0.5ml,于3000转离心5分钟,取出血清500υl,并用磷酸盐缓冲液稀。取120微升混合物稀释液分别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的各个区域内,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3)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4)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将整个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超纯水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5)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将芯片没入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好的带有Cy3荧光标记的抗人IgE的山羊抗体的缓冲液中,室温温育一小时。
6)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将整个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超纯水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7)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
8)用激光芯片扫描仪扫描蛋白质芯片以获取数据,通过鉴定病人血清在蛋白质芯片上呈现的阳性类别,可确定导致病人产生过敏的类型,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
实施例12:蛋白质芯片用于确认酶的底物(以磷酸激酶为例)
1)制备的蛋白质芯片用大体积清洗缓冲液在摇床上清洗共三到五次,待用。该蛋白质芯片上载有1000种人类的蛋白质。
2)取纯化的人的磷酸激酶(CD2)蛋白用磷酸盐缓冲液稀至1纳克/微升。取120微升混合物稀释液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3)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30度下温育半小时。
4)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将整个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超纯水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5)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将芯片没入磷酸盐缓冲液稀释好的带有Cy3荧光标记的抗磷酸化酪氨酸的山羊抗体的缓冲液中,室温温育一小时。
6)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将整个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超纯水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7)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
8)用激光芯片扫描仪扫描蛋白质芯片以获取数据,芯片上那些呈阳性的蛋白质即该磷酸激酶(CD2)的底物。
实施例13:蛋白质芯片用于筛选特异性抗体(以白介素-1为例)
1)选择噬菌体呈现载体克隆人工重组片段,以获得108的噬菌体呈现载体文库。将文库分成均一的104份,然后用PCR扩增DNA模板,最后用点样仪制备前体蛋白质芯片。
2)采用实施例2阐述的方法制备蛋白质芯片。
3)新鲜制备的蛋白质芯片用大体积清洗缓冲液在摇床上清洗共三到五次,待用。
4)用生物素标记试剂盒标记白介素-1,在除去未反应的生物素之后,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标记好的蛋白。
5)取120微升标记好的蛋白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6)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7)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8)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用激光芯片扫描仪扫描蛋白质芯片以获取数据,能与标记蛋白结合的人工抗体群可在扫描图上显示荧光亮点。
9)重复步骤1至步骤8,可进一步确定特异的抗白介素-1人工抗体。
实施例14:蛋白质芯片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10)新鲜制备的蛋白质芯片用大体积清洗缓冲液在摇床上清洗共三到五次,待用。
11)用生物素标记试剂盒标记待研究的蛋白质,在除去未反应的生物素之后,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标记好的蛋白。
12)取120微升标记好的蛋白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13)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14)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15)取200微升稀释好的由Cy-3荧光标记的Streptavidin溶液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16)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17)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将整个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超纯水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18)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用激光芯片扫描仪扫描蛋白质芯片以获取数据,能与标记蛋白结合的蛋白质可在扫描图上显示荧光亮点。这些蛋白质的名称可于数据库中查得。
实施例15:蛋白质芯片用于研究蛋白质-DNA间的相互作用
1)鲜制备的蛋白质芯片用大体积清洗缓冲液在摇床上清洗共三到五次,待用。
2)用生物素标记试剂盒标记待研究的DNA分子,在除去未反应的生物素之后,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标记好的DNA。
3)取120微升标记好的DNA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4)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5)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6)取200微升稀释好的由Cy-3荧光标记的Streptavidin溶液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7)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8)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将整个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超纯水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9)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用激光芯片扫描仪扫描蛋白质芯片以获取数据,能与标记DNA结合的蛋白质可在扫描图上显示荧光亮点。这些蛋白质的名称可于数据库中查得。
实施例16:蛋白质芯片用于研究蛋白质-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结合和解离常数
1)鲜制备的蛋白质芯片用大体积清洗缓冲液在摇床上清洗共三到五次,待用。
2)蛋白质芯片置于SPR仪中,取120微升萤光标记好的生物大分子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同时用SPR仪观测生物大分子与芯片上固定的蛋白质之间的结合曲线。
3)待反应完成后,用含去污剂的清洗缓冲液洗脱结合在芯片上蛋白质的生物大分子,同时用SPR仪观测生物大分子与芯片上固定的蛋白质之间的解离曲线。
4)通过数据分析,可大规模、高效测定各个生物大分子与芯片上固定的蛋白质之间的结合和解离常数。
实施例17:蛋白质芯片用于研究蛋白质-脂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鲜制备的蛋白质芯片用大体积清洗缓冲液在摇床上清洗共三到五次,待用。
2)取120微升荧光标记好的脂类分子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3)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4)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5)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用激光芯片扫描仪扫描蛋白质芯片以获取数据,能与标记多糖结合的蛋白质可在扫描图上显示荧光亮点。这些蛋白质的名称可于数据库中查得。
实施例18:蛋白质芯片用于研究蛋白质-多糖间的相互作用
1)制备的蛋白质芯片用大体积清洗缓冲液在摇床上清洗共三到五次,待用。
2)生物素标记试剂盒标记待研究的多糖,在除去未反应的生物素之后,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标记好的蛋白。
3)取120微升标记好的多糖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4)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5)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6)取200微升稀释好的由Cy-3荧光标记的Streptavidin溶液加到蛋白质芯片表面,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尽量避免气泡。
7)蛋白质芯片置于保湿的环境中于室温下温育一小时。
8)将整个盖玻片覆盖的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清洗缓冲液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将整个蛋白质芯片没于大体积超纯水中,在摇床上清洗三次,每次15分钟。
蛋白质芯片用离心机在3000转的速度下离心5分钟干燥。用激光芯片扫描仪扫描蛋白质芯片以获取数据,能与标记多糖结合的蛋白质可在扫描图上显示荧光亮点。这些蛋白质的名称可于数据库中查得。

Claims (11)

1.一种前体蛋白质芯片,包括:基片,基片层上的亲和层,以及亲和层上的生物大分子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大分子层为编码基因片段,该编码基因片段用于合成基因编码产物。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体蛋白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片包括:玻璃、石英或表面镀膜的固体复合材料。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体蛋白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镀膜的固体复合材料包括:镀金属膜的陶瓷、塑料、石墨或聚合硅烷。
4.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前体蛋白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片是平滑形、具有毛细微孔形或岛状突起形。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体蛋白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和层是结合生物素、抗生物素蛋白、抗体变异区、聚丙烯酰胺胶、琼脂糖凝胶或螯合剂作为亲和分子的单分子膜层。
6.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体蛋白质芯片来制备蛋白质芯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基片表面的处理和活化:清洁固体基片,并将基片表面进行活化使其共价连接亲和层的单分子膜;
(2)生物大分子层的制备:将基因扩增产物加到上述步骤(1)得到的结合有亲和层的基片上,制得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大分子层为编码基因片段的前体蛋白质芯片。
(3)按体积比20~200∶1~10∶1将体外转录翻译反应液,100mM乙酸镁和1mM蛋氨酸混合;
(4)将步骤(2)制得的前体蛋白质芯片浸没于上述步骤(3)制成的混合液中,30℃温育1到3小时,实现从编码基因片段到蛋白质的生化反应,并同时完成从游离蛋白质到表面固定蛋白质的转化;
(5)用缓冲液清洗(4)得到的蛋白质芯片,制得的蛋白质芯片即可使用或冷藏待用。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蛋白质芯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码基因片段的产物为人工随机片段、短肽、蛋白质或抗体。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蛋白质芯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码基因片段是RNA或DNA。
9.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蛋白质芯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将基片进行活化包括将玻璃或石英基片表面用酸或碱处理或镀膜。
10.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蛋白质芯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将蛋白质芯片浸没于步骤(3)制成的混合液之后还包括用震荡或超声波清洗仪除去芯片表面的气泡。
11.一种权利要求6的方法制得的蛋白质芯片在筛选药物靶蛋白、筛选新药、蛋白质组研究、分析药物副作用中的应用。
CN 02159762 2002-12-30 2002-12-30 一种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779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59762 CN1247797C (zh) 2002-12-30 2002-12-30 一种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2159762 CN1247797C (zh) 2002-12-30 2002-12-30 一种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2176A CN1512176A (zh) 2004-07-14
CN1247797C true CN1247797C (zh) 2006-03-29

Family

ID=34237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215976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7797C (zh) 2002-12-30 2002-12-30 一种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4779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5730A (zh) * 2011-09-22 2012-05-02 江阴天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核酸地址编码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及生物芯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3701B (zh) * 2010-04-13 2012-12-26 无锡中美亿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原位合成制备蛋白质芯片的方法
CN101833001B (zh) * 2010-04-21 2013-08-28 广州瑞博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炎症因子的蛋白质芯片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43270B (zh) * 2012-07-09 2015-07-08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一种蛋白质原位表达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63758A (zh) * 2015-08-17 2015-11-1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高通量特异性抗体库制备方法
CN106323918A (zh) * 2016-05-31 2017-01-1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局部等离子体光学椭偏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39182B (zh) * 2018-09-04 2021-02-09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用纤维素酶原位修饰金芯片的方法
CN111458503A (zh) * 2020-03-12 2020-07-28 江西业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血细胞分离计数的抗体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5730A (zh) * 2011-09-22 2012-05-02 江阴天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核酸地址编码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及生物芯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2176A (zh) 2004-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57C (zh) 由母体血液中分离胎儿细胞的方法来实现产前诊断
CN1136452C (zh) 转移材料的装置和系统
CN100351990C (zh) 滞留层析和蛋白质芯片排列在生物学和医药上的应用
CN1617938A (zh) 从单个样品中分离核酸和蛋白质的方法
CN1446050A (zh) 蛋白质表达的图析
CN1247797C (zh) 一种蛋白质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227532C (zh) 高灵敏度的免疫检测方法
CN1610831A (zh) 通过检测肿瘤发生和转移相关蛋白的糖基化变化诊断癌症的方法及使用其诊断癌症的试剂盒
CN1549924A (zh) 通过等电点分析生物分子的缓冲液的阵列
CN1440464A (zh) 用于筛选蛋白活性的高密度蛋白阵列
CN1527943A (zh) 过敏原微阵列分析
CN1514243A (zh) 对目标物进行定性和/或定量分析的方法、装置和标记物及检测试剂盒
CN100494399C (zh) 一种基于dna芯片的基因分型方法及其应用
CN1284168A (zh) 固相吸头及其相关应用
CN1880447A (zh) 一种高通量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
CN1766631A (zh) 一种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酶联免疫试剂盒
CN1732387A (zh) 一种分析蛋白质与底物肽之间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芯片
CN1791680A (zh) 用核酸或蛋白质进行亚微升级反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274085A (zh) 一种蛋白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并用其筛选单克隆抗体
CN1203188C (zh) 一种生物芯片的纳米放大检测方法
CN1354258A (zh) 可快速检测的层析生物芯片技术
CN1891690A (zh) 用于质谱法的电离修饰剂
CN1277933C (zh) 用核酸酶解活性和杂交技术鉴别核酸分子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00337113C (zh)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酸性毛细管电泳鉴定方法
CN1244521C (zh) 位点专一性同位素标记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其生物化学前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29

Termination date: 201412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