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6428A - 用带包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带包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6428A
CN1246428A CN99108462A CN99108462A CN1246428A CN 1246428 A CN1246428 A CN 1246428A CN 99108462 A CN99108462 A CN 99108462A CN 99108462 A CN99108462 A CN 99108462A CN 1246428 A CN1246428 A CN 12464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band
packing device
electronic component
c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9108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5140C (zh
Inventor
深井喜久司
小山和成
安田太郎
齐藤浩二
大河原雅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 Yu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Yu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Yu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 Yud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46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6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51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51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5/00Attaching articles to cards, sheets, strings, webs, or other carriers
    • B65B15/04Attaching a series of articles, e.g. small electrical components, to a continuous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35/00Supplying, feeding, arranging or orientating articles to be packaged
    • B65B35/10Feeding, e.g. conveying, single articles
    • B65B35/20Feeding, e.g. conveying, single articles by reciprocating or oscillatory pus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带子包装电子元件的用带包装装置,具有在带子上设有每当停止带子时将片状元件插入带子凹部内的元件插入机。该元件插入机可利用上下可移动的推进器而将按定向状态保持在供给通道内的片状元件从供给通道直接插入带子凹部内。本发明可使用带包装装置小型化,可良好而稳定地用带子对松散状电子元件进行包装。

Description

用带包装装置
本发明涉及用带子将松散状电子元件包装的用带包装装置。
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88年第9725号公报揭示了这种用带包装装置。该用带包装装置包括:容纳松散状电子元件的送料器;将送料器送出的电子元件予以运送的输送带;接受由输送带运送的电子元件的转位工作台;使转位工作台向规定方向间歇旋转的机构;将由转位工作台搬运到带子上的电子元件插入带子凹部的可上下移动的吸附管;使带向规定方向间歇移动的机构;将包覆带热熔接在插入元件后的带子上的机构。
该用带包装装置由输送带运送从送料器送出的电子元件。并且,将该运送元件依次插入作间歇旋转的转位工作台的切口内。并且,通过转位工作台的间歇旋转而将插入切口内的电子元件搬运到带子上。然后利用可上下移动的吸附管而将搬运到带子上的电子元件插入带子凹部。再将包覆带热熔接在插入元件后的带子上。
但是,上述的用带包装装置由于是利用输送带来运送送料器送出的电子元件、再将该运送元件依次插入作间歇旋转的转位工作台的切口内的结构,故从对送料器与输送带要设置空间的理由来看,不可避免装置的大型化。
另外,上述的用带包装装置,由于是将输送带运送的电子元件依次插入作间歇旋转的工作台的切口内的结构,故欲将运送元件适当地插入切口内,对转位工作台的间歇旋转要求高精度。
此外,在上述的用带包装装置中,若转位工作台的切口存在误差,则存在不能满意进行向切口插入元件、用转位工作台运送元件和从切口向带子凹部插入元件的不良情况。为防止这种情况,对转位工作台就要求很高的尺寸精度,因此,转位工作台本身的价格变高,更换转位工作台的费用负担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装置的不良情况、可良好且稳定地进行用带子包装电子元件的新型用带包装装置。
为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用带包装装置包括:在带子长度方向每规定间隔地设有以规定方向可容纳电子元件的凹部的包装用带;每规定间隔地使带子间歇移动的带子移动机;配置在带子上方的、每次停止带子时将电子元件插入带子凹部内的元件插入机;为遮住电子元件被插入后的凹部而将包覆带附着在带子上的包覆带附着机,所述元件插入机,利用可上下移动的推进器而将以定向状态存在于设在元件插入机上的供给通道内的电子元件从供给通道直接插入带子凹部内。
采用本发明的用带包装装置,由于将电子元件插入带子凹部内的元件插入机配置在带子上方,故可利用可上下移动的推进器而将以定向状态存在于设在该元件插入机上的供给通道内的电子元件从供给通道直接插入带子凹部内。
也就是说,采用本发明的用带包装装置,由于无需象现有技术那样的送料器和输送带,也无需它们的设置空间,故可使装置小型化。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用带包装装置,由于也无需象现有技术那样的转位工作台,故可消除因使用转位工作台所带来的各种不良情况。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和其以外的目的、特点及优点通过如下的说明与附图就可明白。所述附图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用带包装装置的主视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元件插入机的右视图;
图2(B)是图1所示的元件插入机的左视图;
图3(A)与图3(B)是表示用图1所示的用带包装装置可进行处理的电子元件的形状例子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可动管上升动作的与图2(A)对应的图;
图4(B)是表示推进器下降动作的与图2(B)对应的图;
图5(A)与图5(B)是表示随可动管上下移动而使元件进入固定管动作的图;
图6(A)与图6(B)是表示随推进器上下移动的推出元件动作的图;
图7(A)是表示支撑元件插入机的可动工作台的结构的图;
图7(B)是可动工作台的工作原理说明图;
图8是横动横动导带、底带与包覆带的部分立体图;
图9(A)是横动导带的纵剖视图;
图9(B)是表示将底带附着在横动导带子上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9(C)是表示将底带与包覆带附着在横动导带子上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0(A)是横动导带输送机中皮带轮的剖视图;
图10(B)是图10(A)所示的皮带轮的工作原理说明图;
图11是底带用的带子导向体的立体图;
图12是底带用的带子导向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底带用的带子导向体的第3部件的仰视图;
图14是底带用的热熔接机构的纵剖视图;
图15是底带用的热熔接机构的工作原理说明图;
图16是底带用的带子导向体和与热熔接机构对应的带子支承台的工作原理说明图;
图17是带子移动机构的说明图;
图18是包覆带用的带子导向体的立体图;
图19是包覆带用的带子导向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包覆带用的带子导向体的第3部件的仰视图;
图21(A)与图21(B)是包覆带用的带子导向体的工作原理说明图;
图22是包覆带用的热熔接机构的纵剖视图;
图23是包覆带用的热熔接机构的工作原理说明图;
图24(A)与图24(B)是包覆带用的热熔接机构的工作原理说明图;
图25是元件带的部分立体图;
图26(A)是表示元件插入机另一结构例子的右视图;
图26(B)是图26(A)所示的元件插入机的左视图;
图27是图26(A)与图26(B)所示的元件插入机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28是表示可适用于元件插入机元件检测机构的图;
图29是表示热熔接机构另一结构例子的纵剖视图。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用带包装装置的主视图。该用带包装装置包括:装置基座1;元件插入机100;横动导带输送机200;底带附着机300;带子移动机400;包覆带附着机500以及带子卷绕机600。下面依次说明各设备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分别以图1的跟前侧为前、以里侧为后、以左侧为左、以右侧为右来表示。
元件插入机100分别如图2(A)表示其右视图、图2(B)表示其左视图那样所示,具有:框架101;料斗102;固定管103;可动管104;管子驱动杆105;杆驱动凸轮106;凸轮旋转用的电动机107;滑槽板108;透明板109;推进器110;以及推进器升降用的电磁铁111。
框架101是支承各结构设备用的,设在左侧面一侧的水平部101a被支承在如后详述的可动工作台120上。
料斗102,系将构成底面及侧面的构件夹入左右2块透明板之间、通过将左右2块透明板与这些构件螺钉固定而构成。在该料斗102的内部,形成有从侧面看有V字状底面的扁平储藏室102a,该储藏室102a的上端开口由可向前后方向滑动的盖102b遮住。另外,在储藏室102a底面的最低的部分纵向形成有横截面为圆形的贯通孔102c。该料斗102通过L字形的托架112而安装在设于滑槽板108上端的突出部分108a上。
在储藏室102a内,松散状储藏有许多个如图3(A)所示那样的方柱状的片状元件P,例如片状电阻器或片状电容器或片状电感器等的1种。由于各种片状元件总有外部电极和内部导体等,故可使用后述的永久磁铁PM进行吸附保持。当然,也可处理如图3(B)所示那样的圆柱形的片状元件或片状元件以外的电子元件,例如LC滤波器或电路等复合元件或半导体元件等的集成电路元件等。
如图5(A)所示,固定管103由规定长度的金属管或硬质树脂管构成。该固定管103,贯通其下端部地插入固定在设于滑槽板108上的壁厚部分108b上。在该安装状态下,固定管103,其下端稍从壁厚部分108b的下面突出、且其上端与管子贯通孔102c的上端大致一致而垂直地贯通配置在管子贯通孔102c的中心位置上。该固定管103的壁厚小于成为供给对象的片状元件P的端面最大长度。另外,在固定管103的上端内缘,根据需要而作了倒圆或倒角,以防止卡住片状元件P。此外,固定管103的内孔的横截面形状是稍比片状元件P的端面形状大的矩形或圆形。即,储藏室102a内的片状元件P以长度方向1个1个被进入固定管103的上端开口,并保持同方向地在固定管103内靠自重向下方移动。
如图5(A)所示,可动管104由具有稍比贯通孔102c小的外形和稍比固定管103大的内形的规定长度的金属管或硬质树脂管构成。该可动管104在下降状态下,其下端与所述壁厚部分108b的上面抵接、且其上端稍比管子贯通孔102c的上端低地可上下移动地配置在形成于贯通孔102c与固定管103之间的环状间隙间。该可动管104的壁厚大于成为供给对象的片状元件P的端面最大长度。另外,在可动管104的上端设有乳钵状的导向面104a。此外,在可动管104的外面分别形成有2个凸缘104b、104c,在上侧凸缘104b的上下安装有具有力关系为CS1<CS2的螺旋弹簧CS1与CS2。顺便说一下,螺旋弹簧CS1与CS2的力关系也可是CS1=CS2。
管子驱动杆105成V字状。通过轴构件105b将该管子驱动杆105的一端部105a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设于框架101上端的突出部分101b的右侧面上。另外,如图5(A)主要部分放大图也所示,在管子驱动杆105的V字顶点部分105c上设有由U字形槽或圆孔构成的卡合部105d,该卡合部105d安装在可动管104的下侧凸缘104c与下侧螺旋弹簧CS2之间。此外,在管子驱动杆105的另一端部105e上,转动自如地安装有与杆驱动凸轮106的周面接触的滚轮105f。
杆驱动凸轮106,圆形板的偏心位置连接在电动机107的轴107a上,其周面与管子驱动杆105的滚轮105f的周面接触。该杆驱动凸轮106配置在框架101的右侧面一侧,而电动机107安装在框架101的左侧面一侧的水平部101a上。
滑槽板108与遮住其左侧面的透明板109一起被螺钉固定在框架101的左侧面上。如图6(A)也所示,在元件插入机100的内部,形成有具有规定横截面形状的使纵向部分与弯曲部分及横向部分连续的形状的元件供给通道108c。该元件供给通道108c通过用透明板109遮住在滑槽板108左侧面形成的由纵向槽与弯曲槽及横向槽连续构成的通道用槽的开口侧而构成。顺便说一下,在该元件插入机100中,所述固定管103的内孔也起到元件供给通道的作用。元件供给通道108c的横截面形状是稍大于片状元件P的端面形状的矩形。另外,元件供给通道108c的上端成为与固定管103的外形一致的形状,以容纳所述固定管103从壁厚部分108a的下面突出的部分。即,在固定管103的内孔靠自重向下方移动的片状元件P,从该固定管103进入元件供给通道108c,并保持长度方向地在通道内靠自重向下方移动,在通过弯曲部分的过程中,从纵向向横向变更姿势。
另外,如图6(A)所示,在元件供给通道108c的前端部下面(横向部分的前端部下面),形成有保持横向姿势而用来仅排出元件供给通道108c内前头的片状元件P的排出口108d。顺便说一下,该排出口108d也通过用透明板109遮住在滑槽板108的左侧面形成的槽的开口侧而构成。此外,在元件供给通道108c的前端面(横向部分的前端面),使N极面与S极面的一方与前头的片状元件P的端面相对地埋设有由稀土类永久磁铁等构成的永久磁铁PM。即,在元件供给通道108c内靠自重移动的片状元件P的前头的片状元件P与永久磁铁PM抵接而停止其移动。另外,与永久磁铁PM抵接的前头的片状元件P由于被永久磁铁PM吸附保持,故不会从排出口108d落下。
此外,如图6(A)也所示,在元件插入机100的内部,形成有可上下移动地容纳平板状的推进器110的横截面为矩形的导向孔108e。另外,在该导向孔108e的下侧,形成有与元件供给通道108c的前端部(横向部分的前端部)相通的横截面为矩形的贯通孔108f。顺便说一下,导向孔108e与贯通孔108f也通过用透明板109在滑槽板108的左侧面形成的槽的开口侧而构成。另外,在贯通孔108f内,插入可上下移动的在推进器110下端设置的宽度狭窄的细长部分110a。
推进器110的一部分从设置在透明板109上的窗口109a露出,该露出部分通过托架113而与安装在透明板109表面上的电磁铁111的动作部111a连接。如图6(A)所示,将推进器110的细长部分110a的下端与元件供给通道108c的前端部上面(横向部分的前端部上面)一致的位置设为待机位置,从相同位置下降规定距离,并反复上升回复的动作。
这里,就前述的元件插入机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从图2(A)所示的待机状态通过电动机107而使杆驱动凸轮106向图中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180度时,如图4(A)所示,在杆驱动凸轮106的周面接触滚轮105f的管子驱动杆105就以轴构件105b为中心而向图中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规定角度。由此,如图5(B)所示,管子驱动杆105的卡合部105d上升,随着它的上升,可动管104克服螺旋弹簧CS1的弹力而上升,可动管104的上端进入储藏室102a内。接着,当通过电动机107而使杆驱动凸轮106向图4(A)中逆时针旋转方向再旋转180度时,管子驱动杆105旋转回复到图2(A)的位置上,并且可动管104利用螺旋弹簧CS1的弹力而下降回复到图5(A)的位置上。该可动管104的上下移动,与使用后述的带子移动机400而产生的间歇性的带移动相一致地被反复。
在可动管104从下降位置进行上升的过程中,如图5(B)所示,处于可动管104及固定管103上侧的片状元件P被可动管104推上去,受到推动的片状元件P一边由锥部104a导向一边以长度方向1个1个被直接进入固定管103的上端开口。当然,元件向固定管103上端开口的进入,即使是可动管104从上升位置作下降的过程,也可同样进行。
如图5(B)所示,通过可动管104的上下动作而进入固定管103内的片状元件P,以向长度方向定向的状态在固定管03内靠自重向下方移动而进入元件供给通道108c内,并保持长度方向地在该通道108c内靠自重向下方移动。在元件供给通道108c内靠自重向下方移动的片状元件P在通过弯曲部分时从纵向向横向变更约90度姿势。另外,元件供给通道108c内的前头的片状元件P与永久磁铁PM抵接并被该永久磁铁PM吸附保持。
另一方面,当从图2(B)所示的待机状态利用电磁铁111通过托架112而使推进器110向下方移动规定距离时,如图4(B)所示,推进器110的细长部分110a在贯通孔108f内向下方移动相同距离。由此,如图6(B)所示,由永久磁铁PM吸附保持的前头的片状元件P,利用细长部分110a的压下,克服吸附保持力而保持横向姿势地从排出口108d向下方被推出。被推出的片状元件P被插入在排出口108d的下侧停止的载运带子凹部内。关于该载运带在后详述。
当利用电磁铁使推出前头片状元件P后的推进器110上升回复时,细长部分110a回复到原来的位置。由此,元件供给通道108c内的片状元件整体向下方移动1个元件量,所述前头的片状元件P再由永久磁铁PM吸附保持并回复到图6(A)的状态。
如图7(A)也所示,前述的元件插入机100,框架101的水平部101a被安装在可动工作台120上。该可动工作台120通过导轨122而可前后移动地被安装在升降台121上,且利用工作缸123的杆123a的伸缩可作前后移动。另外,升降台121与在装置基座1上立设的的多个工作缸124的杆124a连接,利用工作缸124的杆124a的伸缩可作上下移动。
如图1及图7(A)所示,元件插入机100,排出口108d以通过规定的间隙而与左侧的链轮401周面的最高的位置(图17中的符号IP)相对的位置为恒定位置,在同位置进行所述的元件插入。如图7(B)所示,对该元件插入机100,只要从图7(A)所示的恒定位置使升降台121上升、并使可动工作台120向前方移动,就可使元件插入机100离开链轮401,并可对元件插入机100容易地进行检查、修理和清扫等。
如图1所示,横动导带输送机200具有:设在装置基座1下部中央的支承板201;向前方平行地突设在支承板201上的2个支承滚轮202;横动导带输送盘203;带子引出机构204;以及导向皮带轮205。
如图8所示的横动导带710被卷绕在横动导带输送盘203上。该横动导带输送盘203在中心设有规定直径的孔,并由2个支承滚轮202支承该孔。各支承滚轮202的直径比横动导带输送盘203的中心孔小得多,而且,2个支承滚轮202的间隔设定得比横动导带输送盘203的孔径小,在横动导带输送盘203悬挂在2个支承滚轮202的状态下使其与带的引出相配合而旋转。即,在引出横动导带710时,横动导带输送盘203即使因随着自身的重量所产生的惯性而超过引出长度地旋转,也可适当地对其抑制。在图示例子中,是用2个支承滚轮202的,但若滚轮202是1个或3个以上,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为防止横动导带输送盘203从支承滚轮202脱离,在两支承滚轮202的前端上装拆自如地安装有保护盖构件,未图示。当然,在各支承滚轮202的前端上也可设置用来防止盘脱出的凸缘。
卷绕在横动导带输送盘203上的横动导带710,其材料为软质树脂、纸等,并形成长条形,具有能耐弯曲的适度的可挠性和能耐于带子引出程度的强度。如图8及图9(A)所示,该横动导带710在带子长度方向以等间隔方式具有以横向姿势容纳片状元件P用的成为凹部的矩形的贯通孔711。各贯通孔711的宽度、长度及深度尺寸稍大于片状元件P的宽度、长度及高度尺寸。另外,在横动导带710的宽度方向一侧在带子长度方向以等间隔方式设有插入卡合后述的链轮401导向销401b的导向孔712。根据成为容纳对象的片状元件P的尺寸,例如,在宽度、长度及高度尺寸分别为0.5mm、1mm、0.5mm的片状元件P的场合,横动导带710的宽度尺寸约为8mm、厚度尺寸约为1mm,横动导带输送盘203的横动导带710的卷绕长度为500~2000m左右。该横动导带710如图9(B)所示,在下面附着底带720,在封住各贯通孔711的一侧开口的状态下,成为在带子长度方向以等间隔方式具有以横向容纳片状元件P用的凹部的载运带。在该载运带的各凹部,以对间歇移动的载运带进行停止的定时而从前述的元件插入机100依次插入片状元件P。另外,元件插入后的载运带如图9(C)所示,在上面附着包覆带730,在封住各凹部的开口(各贯通孔711的另一侧的开口)的状态下,成为元件带700(参照图25)。
所述的底带720与包覆带730的材料为软质树脂、纸等,并形成长条形。对于这些底带720与包覆带730,最好使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以便在用带包装后从外部可确认元件容纳的状态。如后详述,底带720被热熔接在横动导带710的下面,包覆带730被热熔接在横动导带710的上面。热熔接后的底带720与包覆带730可从横动导带710上剥离,从而可对横动导带710进行再利用。当在树脂制的横动导带710上使用树脂制的底带720与包覆带730时,通过热熔接而可附着在横动导带710上的树脂带被用作为底带720与包覆带730。另外,当在纸制的横动导带710上使用树脂制成或纸制的底带720与包覆带730时,在带的一面预先形成热熔接用的粘接层、例如热固性粘接剂的层的带被用作为底带720与包覆带730。底带720与包覆带730为了用来封住横动导带710的贯通孔711的开口,故其宽度尺寸小于横动导带710的宽度尺寸,具体地说,具有将附着量与贯通孔711的长度尺寸加在一起的宽度尺寸。
带子引出机构204具有:配置在支承板201左侧的托架204a;横向配置在托架204a上的电动机204b;固定在电动机轴204c上的引出滚轮204d;与引出滚轮204d紧贴的从动滚轮204e;以及导向板204f。在引出滚轮204d的周面上形成有稍小于横动导带710厚度的槽,进入槽内的横动导带710通过从动滚轮204e而被压在槽底面上并被夹在两滚轮间。即,当通过电动机204b而使引出滚轮204d向图1中顺时针旋转方向间歇旋转时,随着该引出滚轮204d的旋转,卷绕在横动导带输送盘203上的横动导带710被引出规定长度。
导向皮带轮205配置在靠近托架204a的横动导带输送盘203的位置。该导向皮带轮205在对从横动导带输送盘203上横动导带710的引出进行导向的同时,发挥着在引出时防止过度的张力施加在横动导带710上的作用。该皮带轮205如图10(A)所示,包括:固定轴205a;配置在固定轴205a外侧的涡旋状的螺旋弹簧205b;配置在螺旋弹簧205b外侧的可动皮带轮205c。当引出横动导带710时,一旦过度的张力施加在该横动导带710上,则如图10(B)所示,使螺旋弹簧205b变形,而可动皮带轮205c与固定轴205a平行地变位,由此,施加在横动导带710上的张力被缓冲,带子延伸和带子切断等被防患于未然。
如图1所示,底带附着机300具有:设在支承板201上的盘支承台301;底带输送盘302;带子导向体303;热熔接机构304;以及带子支承台305。
如图1所示,带子支承台305的一端305a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托架204a上,另一端被螺钉(符号305b)固定在托架204a上。该带子支承台305配置在带子导向体303与热熔接机构304的下侧,对从横动导带输送盘203引出的横动导带710的移动由形成在其上面的导向槽305c(参照图14)进行导向。顺便说一下,该导向槽305c的深度稍小于横动导带710的厚度。另外,与导向槽305c的后述的加热齿304h相对的部分305d(参照图14)用热传导性低的材料、例如聚缩醛等树脂形成,以防止加热齿304h的热量逃到带子支承台305。
底带输送盘302旋转自如地且装拆自如地安装在盘支承台301上。卷绕在该底带输送盘302上的底带720(参照图8)是如先前说明的。由于是将底带输送盘302大致水平地配置在盘支承台301上的关系,故在盘支承台301上设有对底带720的输送方向进行调整用的2个导向皮带轮301a与301b。即,由底带输送盘302输送出来的底带720利用2个导向皮带轮301a与301b而被变更约90度方向,方向被变更后的底带720被送入带子导向体303。
如图11及图12所示,带子导向体303包括:第1部件303a;第2部件303b;第3部件303c;第1螺钉303d;第2螺钉303e;对第3部件303c向上方施力而配置在第2螺钉303e上的螺旋弹簧303f。
第1部件303a设有:形成在部件正面的倾斜槽303a1;形成在部件上面的螺钉孔303a2;形成在倾斜槽303a1的倾斜内面的螺钉孔303a3。第2部件303b设有:与第1部件303a的倾斜槽303a1同一角度的倾斜面303b1;旋转自如地对第1螺钉303d的头部进行支承的切口303b2;可横向插入第2螺钉303e的纵向长的贯通孔303b3。第3部件303c设有:设在下端部一侧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的延长部303c1;对底带720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槽303c2;可横向插入第2螺钉303e的纵向长的贯通孔303c3;进入第1部件303a的倾斜槽303a1的凸出部303c4。
如图13所示,导向槽303c2从第3部件303c的侧面到底面连续形成,由此,可将底带720引导到靠近热熔接机构304的位置。另外,在第2螺钉303e的端部上设有操作杆303e1。此外,如图1所示,在第3部件303c上通过安装构件303g而设有导向皮带轮303h,来自底带输送盘302的底带720通过该导向皮带轮303h而被送入导向槽303c2。
如图11所示,第1部件303a安装在托架204a的前面,第3部件303c将第2部件303b夹在当中地通过第2螺钉303e而安装在第1部件303a上。该带子导向体303是用来进行底带720相对横动导带710的定位的。在将第2螺钉303e放松后的状态下,只要使第1螺钉303d正反旋转,就可使第2部件303b相对第1部件303a的上下位置产生变化,随着这种上下变化,可使第3部件303c向横动导带710的宽度方向变位。另外,在将第2螺钉303e放松后的状态下,可使第3部件303c沿第2部件303b的正面向上下方向变位。即,为使底带720正确地与在带子支承台305的导向槽305c中移动的横动导带710重叠,可利用这种带子导向体303来调整底带720的送入位置。
如图14及图15所示,热熔接机构304包括:安装在托架204a前面的支承台304a;设在支承台304a上的导向杆304b;与导向杆304b嵌合的导向推进器304c;安装在导向推进器304c上的隔热板304d;安装在隔热板304d上的头盖304e;设在头盖304e内侧的横截面为T形的加热头304f;设在加热头304f内部的电热式加热器304g;在形成于加热头304f的前后的凹部配置成互相平行的2个加热齿304h;对各加热齿304h向下方施力的螺旋弹簧304i;对各加热齿304h的下降位置进行限制的挡板304j;对隔热板304d向上方施力的螺旋弹簧304k;加热头下降用的电磁铁3041。顺便说一下,各加热齿304h的温度由恒温器等的温度控制元件(图示省略)保持成适合于热熔接的温度。
在图14所示的待机状态下,因螺旋弹簧304k的弹力而使头盖304e的上面与杆304m的下端抵接,各加热齿304h离开横动导带710上的底带720。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使电磁铁304l动作,当使杆304m下降规定距离时,如图15所示,加热头304f克服螺旋弹簧304k的弹力而下降,2个加热齿304h的下端与底带720的宽度方向两侧接触。由此,底带720的与加热齿304h接触的部分被加热,通过热熔接而将底带720附着在横动导带710的下面侧。由于2个加热齿304h的带子长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每1次的横动导带移动量,故热熔接区域在带子长度方向部分重叠地反复进行前述的热熔接。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把在横动导带710的下面侧附着底带后的东西称作载运带(无符号)。另外,由于各加热齿304h分别由螺旋弹簧304i支承,故即使各加热齿304h的下端与横动导带710的下面是暂时不平行的场合,也可通过底带720使各加热齿304h以适当的方向与横动导带710的下面接触。此外,由于用热传导性低的材料形成带子支承台305的导向槽305c的与加热齿304h相对的部分305d,故在所述的热熔接时可防止加热齿304h的热量逃到带子支承台305。
如图16所示,带子支承台305,由于通过放松并卸下螺钉305b,使其向图中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而可脱离带子导向体303及热熔接机构304,故在该状态下,可容易地对带子导向体303与热熔接机构304进行检查、修理和清扫等。
如图1及图17所示,带子移动机400具有:分别设在立设于装置基座1上面左右的支承板2、3上的轴401a;旋转自如地配置在各轴401a上的左右一对链轮401;卷绕在2个链轮401上的传动带402;使右侧的链轮401向带移动方向旋转的电动机403;将张力施加在传动带402上的2个张紧滚轮404、405;设在链轮401间的带子支承台406;配置在带子支承台406上面一部分的导向罩407;
在各链轮401的周面,在周向以等角度间隔设有插入、卡合在横动导带710的导向孔712内的导向销401b。即使在使用不同凹部间隔的载运带的情况下,只要将与该链轮401的导向销间隔一致的导向孔设在横动导带710上,不必更换链轮就可使用各种的横动导带。另外,在各链轮401的一侧面,一体或另外设有用来卷绕传动带402的皮带轮部分401c。由于是传动带402使用环状的牙轮皮带的关系,故在各皮带轮部分401c的周面上形成有与牙轮皮带的齿相对应的槽。
电动机403被横向配置在支承板3的背面侧,其轴通过轴401a内而与右侧的链轮401连接。该电动机403间歇状将链轮401旋转每规定角度,从而每凹部间隔地使载运带向右方向作间歇移动。
如图1所示,张紧滚轮404与405,旋转自如地安装在一端被旋转自如地支承的臂404a与405a的另一端上。臂404a与405a受到受扭螺旋弹簧(图示省略)向图中逆时针旋转方向的施力,在这种弹簧的弹力下,张紧滚轮404将传动带402的上侧部分压向下方,张紧滚轮405将传动带402的下侧部分压向下方。在传动带402上由于受到张紧滚轮404与405的规定的张力,故2个链轮401在与传动带402之间不会产生间隙地同步进行旋转。另外,在载运带的由两链轮401夹持的部分不会产生松动,可防止载运带从带子支承台406上浮。
带子支承台406是对通过链轮401而移动的载运带的下面进行支承用的,设有与两链轮401的周面最高位置大致一致的平坦的上面。另外,在带子支承台406的上面形成有对载运带的移动进行导向用的导向槽406a。顺便说一下,该导向槽406a的深度稍小于载运带的厚度。此外,与导向槽406a的后述的加热齿505h相对的部分406b用热传导性低的材料、例如聚缩醛等树脂形成,以防止加热齿505h的热量逃到带子支承台406。并且,带子支承台406的上面左侧部分用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导向罩407遮住。
在图示例子中,设有向左侧的链轮401按压载运带用的压带件408,并设有向左侧的链轮401按压附着包覆带730的载运带的压带件409。压带件408,中央被旋转自如地支承的杆的一端向上方受到螺旋弹簧408a的施力,从而通过杆的另一端将载运带按压到左侧的链轮401的周面上。另外,压带件409设有滚轮409a,而滚轮409a设在一端被旋转自如地支承的臂的另一端上,臂中央向右方向受到螺旋弹簧409b的施力,从而通过滚轮409a将附着包覆带后的载运带按压到右侧的链轮401的周面上。
这里,就前述的带子移动机4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该带子移动机400中的带子的移动动作,通过电动机403使右侧的链轮401作间歇性旋转来进行。
载运带(在横动导带710的下面附着底带720后的带子)是,两侧的链轮401的导向销401b卡合在导向孔712内,被两链轮401夹持的部分位于带子支承台406的导向槽406a内。在该状态下,当通过电动机403使右侧的链轮401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仅相当于带子凹部的间隔的角度时,左侧的链轮401也与右侧的链轮401同步地转动同一角度。由此,载运带被带子支承台406的导向槽406a导向,并向右方移动相当于带子凹部的间隔的距离。在图示的例子中,由于左侧的链轮401的周面的最高位置(图17中的符号IP)成为元件插入位置,故可使凹部停止在同位置IP地间歇地进行所述的带子移动。
如图1所示,包覆带附着机500具有:设在立设于装置基座1上面的支承板4上的盘支承台501;包覆带输送盘502;张紧杆503;带子导向体504;热熔接机构505。
包覆带输送盘502旋转自如且装拆自如地安装在盘支承台501上。卷绕在该包覆带输送盘502上的包覆带730(参照图7)是如先前说明的。由于是将包覆带输送盘502大致水平地配置在盘支承台501上的关系,故在盘支承台501上设有对包覆带730的方向进行调整用的2个导向皮带轮501a与501b。即,从包覆带输送盘502上输送出的包覆带730,因2个导向皮带轮501a与501b而变更约90度方向,输送方向被变更后的包覆带730被送入带子导向体504。
张紧杆503的上端被安装在盘支承台501上,在其下端设有コ字形的带子卡合部503a。从包覆带输送盘502上输送出的包覆带730与带子卡合部503a卡合,受到张紧杆503的适当的张力。
如图18及图19所示,带子导向体504包括:第1部件504a;第2部件504b;第3部件504c;第1螺钉504d;第2螺钉504e;对第3部件504c向上方施力而配置在第2螺钉504e上的螺旋弹簧504f。第1部件504a设有:在部件正面形成的倾斜槽504a1;在部件上面形成的螺钉孔504a2;在倾斜槽504a1的倾斜内面形成的螺钉孔504a3。第2部件504b设有:与第1部件504a的倾斜槽504a1同一角度的倾斜面504b1;将第1螺钉504d的头部旋转自如地支承的切口504b2;可横向插入第2螺钉504e的纵向长的贯通孔504b3。第3部件504c设有:设在下端部一侧的纵截面为三角形的延长部504c1;对包覆带730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槽504c2;可横向插入第2螺钉504e的纵向长的贯通孔504c3;进入第1部件504a的倾斜槽504a1的凸出部504c4。如图20所示,导向槽504c2从第3部件504c的左侧面到底面而形成,由此,可将包覆带730引导到靠近热熔接机构505的位置。另外,在第2螺钉504e的端部上设有操作杆504e1。
如图18所示,第1部件504a安装在支承板4的前面,第3部件504c将第2部件504b夹在当中地通过第2螺钉504e而安装在第1部件504a上。该带子导向体504是用来进行包覆带730相对载运带的定位的。在将第2螺钉504e放松后的状态下,只要使第1螺钉504d正反旋转,就可使第2部件504b相对第1部件504a的上下位置产生变化,随着这种上下变化,可使第3部件504c向横动导带710的宽度方向变位。另外,在将第2螺钉504e放松后的状态下,可使第3部件504c沿第2部件504b的正面向上下方向变位。即,为使包覆带730正确地与在带子支承台406的导向槽406a中移动的载运带重叠,可利用这种带子导向体504来调整包覆带730的送入位置。
另外,如图21(A)与图21(B)所示,当对操作杆504e1进行旋转操作而将第2螺钉504e放松后,由于靠螺旋弹簧504f的弹力而仅使第3部件504c向上方移动。从而可脱离带子支承台406,由此,可容易地对带子导向体504进行检查、修理和清扫等。
如图22及图23所示,热熔接机构505包括:配置在立设于装置基座1上面中央的支承板4的前面的支承台505a;设在支承台505a上的导向杆505b;与导向杆505b嵌合的导向推进器505c;安装在导向推进器505c上的隔热板505d;安装在隔热板505d上的头盖505e;设在头盖505e内侧的横截面为T形的加热头505f;设在加热头505f内部的电热式加热器505g;在加热头505f的前后的凹部配置成互相平行的2个加热齿505h;对各加热齿505h向下方施力的螺旋弹簧505i;对各加热齿505h的下降位置进行限制的挡板505j;对隔热板505d向上方施力的螺旋弹簧505k;加热头下降用的电磁铁505l。顺便说一下,各加热齿505h的温度由恒温器等的温度控制元件(图示省略)保持成适合于热熔接的温度。
在图22所示的待机状态下,因螺旋弹簧505k的弹力而使头盖505e的上面与杆505m的下端抵接,各加热齿505h离开载运带上的包覆带730。在图22所示的状态下使电磁铁505l动作,当使杆505m下降规定距离时,如图23所示,加热头505f克服螺旋弹簧505k的弹力而下降,2个加热齿505h的下端与包覆带730的宽度方向两侧接触。由此,包覆带730的与加热齿505h接触的部分被加热,通过热熔接而将包覆带730附着在横动导带710的上面侧。由于2个加热齿505h的带子长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每1次的横动导带移动量,故热熔接区域在带子长度方向部分重叠地反复进行前述的热熔接。另外,由于各加热齿505h分别由螺旋弹簧505i支承,故即使各加热齿505h的下端与横动导带710的下面是暂时不平行的场合,也可通过包覆带730使各加热齿505h以适当的方向与横动导带710的上面接触。此外,由于用热传导性低的材料形成带子支承台406的导向槽406a的与加热齿505h相对的部分406b,故在所述的热熔接时可防止加热齿505h的热量逃到带子支承台406。
包覆带用的热熔接机构505不固定在支承板4上,而是相对支承板4可上下移动与旋转。如图22所示,在支承板4上上下留有间隔地设有2个销4a与4b。另外,在热熔接机构505的支承台505a的背面,形成有可上下移动地插入上侧销4a的纵向长槽505n,在上侧销4a与纵向长槽505之间设有螺旋弹簧505o。另外,在支承台505a的下部,设有可卡合下侧销4b的倒U形的卡合槽505P。
在图22所示的恒定状态下,支承台505a的卡合槽505P与下侧销4b卡合,该状态由螺旋弹簧505o的弹力来保持。如图24(A)与图24(B)所示,若克服螺旋弹簧505o的弹力向上方提起支承台505a,由于卡合槽505P脱离下侧销4b,故在该状态下可以上侧销4a为中心将支承台505a适当旋转。即,由于可将热熔接机构505脱离带子支承台406,由此可容易地对热熔接机构505进行检查、修理和清扫等。
如图1所示,带子卷绕机600具有:设在装置基座1中央右侧的支承板601;转动自如地配置在支承板601上的卷绕轴602;装拆自如地安装在卷绕轴602上的带子卷绕盘603;使卷绕轴602间歇旋转的电动机(图示省略)。
该带子卷绕机600是将插入片状元件P且附着包覆带730后的载运带、即元件带(参照图25)卷绕在带子卷绕盘603上用的。带子卷绕盘603与带子移动机400中的载运带的移动相一致而利用电动机向图1中逆时针旋转方向作间歇旋转。
如此,采用前述的用带包装装置,每当停止载运带,由于片状元件P插入带子凹部内的元件插入机100配置在带子上,故可将在设于该元件插入机100上的供给通道108c内以定向状态保持的片状元件P利用上下可移动的推进器110而从供给通道直接插入带子凹部内。
即,采用前述的用带包装装置,不需要象现有技术那样的送料器和输送带,也不需要这些的设置空间,因此可使装置小型化。另外,采用前述的用带包装装置,由于也不需要象现有技术那样的转位工作台,故可消除因使用转位工作台所带来的种种的不良情况。由此,可良好而稳定地用带子对片状元件P进行包装。
另外,采用前述的用带包装装置,在从元件插入机100将元件推出时产生不良的情况、例如产生元件堵塞等的情况下,可使支承元件插入机100的可动工作台120上升及向前方移动并通过使元件插入机100脱离元件插入位置而简单地消除上述的不良情况,还可容易地对元件插入机100进行检查、修理和清扫等。
此外,采用前述的用带包装装置,由于在将底带720送入到横动导带710下面用的带子导向体303上,设有用来将底带720导向到靠近热熔接机构304的加热头304f(加热齿304h)的位置的延长部303c1,所以,能可靠地防止热熔接前的底带720从横动导带710上浮起,从而可良好地进行底带720相对横动导带710的热熔接。与其相同,由于在将包覆带730送入到横动导带710上面用的带子导向体504上,设有用来将包覆带730导向到靠近热熔接机构505的加热头505f(加热齿505h)的位置的延长部504c1,所以,能可靠地防止热熔接前的包覆带730从横动导带710上浮起,从而可良好地进行包覆带730相对横动导带710的热熔接。
此外,采用前述的用带包装装置,由于分别用螺旋弹簧304i支承着底带用的热熔接机构304的2个加热齿304h,故即使各加热齿304h的下端与横动导带710的下面是暂时不平行的场合,也可通过底带720使各加热齿304h以适当的方向与横动导带710的下面接触,从而可良好地进行底带720相对横动导带710的热熔接。与其相同,由于分别用螺旋弹簧505i支承着包覆带用的热熔接机构505的2个加热齿505h,故即使各加热齿505h的下端与横动导带710的上面是暂时不平行的场合,也可通过包覆带730使各加热齿505h以适当的方向与横动导带710的上面接触,从而可良好地进行包覆带730相对横动导带710的热熔接。
此外,采用前述的用带包装装置,由于用热传导性低的材料形成与底带用的热熔接机构304对应的带子支承台30的导向槽305c的与加热齿304h相对的部分305d,故在所述的热熔接时可防止加热齿304h的热量逃到带子支承台305,从而可高效率地进行底带720的热熔接。与其相同,由于用热传导性低的材料形成与包覆带用的热熔接机构505对应的带子支承台406的导向槽406a的与加热齿505h相对的部分406b,故在所述的热熔接时可防止加热齿505h的热量逃到带子支承台406,从而可高效率地进行包覆带730的热熔接。
此外,采用前述的用带包装装置,由于把与底带用的带子导向体303和热熔接机构304相对应的带子支承台305做成使其脱离带子导向体303和热熔接机构304的结构,故可容易地对带子导向体303和热熔接机构304进行检查、修理和清扫等。
此外,采用前述的用带包装装置,由于把包覆带用的带子导向体504和热熔接机构505做成使其脱离与它们相对应的带子支承台406的结构,故可容易地对带子导向体504和热熔接机构505进行检查、修理和清扫等。
另外,在前述的用带包装装置中,是在横动导带710的下面附着底带720而形成载运带后,再将包覆带附着在该载运带上面的,但当使用在横动导带710的下面预先附着底带720后的带子或使用将横动导带与底带一体构成的那种载运带时,不需要底带用的带子导向体与热熔接机构。
图26及图27是表示所述元件插入机的另一结构例子,图26(A)是元件插入机的右视图,图26(B)是元件插入机的左视图,图27是元件插入机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中的符号801是框架,802是料斗,803是固定管,804是可动管,805是管子驱动杆,806是杆驱动凸轮,807是凸轮旋转用的电动机,808是滑槽板,809是透明板,810是推进器,811是推进器升降用的电磁铁,813是将电磁铁811与推进器810连接的托架。
在结构方面,该元件插入机800与前述的元件插入机100的不同点是:排除了托架112而将料斗802直接安装在框架801上;排除了设在滑槽板108a上端的壁厚部分108b而将与其相当的壁厚部分801d设在框架801侧,使滑槽板808与透明板809的宽度及长度尺寸相同;不使固定管106的下端从壁厚部分801d的下面突出;在框架801的左侧面设置导轨801e,并将与其卡合的凹部808g设在滑槽板808的右侧面上。
在功能方面,该元件插入机800与前述的元件插入机100的不同点是:通过卸下将滑槽板808与透明板809安装在框架801上的螺钉,就可使滑槽板808沿框架801的导轨801e而向前后方向移动。采用这种元件插入机800,即使在元件供给通道内产生运送不良的情况、例如产生元件堵塞等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透明板809相对滑槽板808移动或从滑槽板808上卸下,或者通过使滑槽板808相对框架801移动或从框架801上卸下,从而容易消除所述的运送不良的情况。
图28表示可适用于前述的元件插入机100的元件检测机构。
图中的符号101是框架,108是滑槽板,109是透明板,110是推进器,111是推进器升降用的电磁铁,113是将电磁铁111与推进器110连接的托架。符号900是元件检测器,如图28(B)所示,其包括:将框架101与滑槽板108及透明板109夹住的2根检测臂901、902;在各检测臂901、902的前端相对设置的孔901a、902a;用来从检测臂901的孔901a将检测光射出的射光器903;用来从检测臂902的孔902a接受检测光的受光器904。射光器903及受光器904是使用与光检测器(图示省略)连接的光纤维的装置,可通过用受光器904侧的光纤维来接受从射光器903侧的光纤维射出后的光,在接受时由光检测器检测出无元件,在不能接受时检测出有元件。
在图28(A)中,将一个元件检测器900配置在通道用槽108c的纵向槽位置上,将另一个元件检测器900配置在通道用槽108c的元件排出口位置上。元件供给通道内的前头的片状元件P在元件排出口108d的跟前位置停止、或者应被推进器110的细长部分110a推出的片状元件P在元件排出口位置倾斜而产生推出不良时,可用下侧的元件检测器900检测这些不良情况,在检测出不良情况时,若使装置暂时停止,利用该停止时间就可对不良情况予以消除。另外,在上侧的元件检测器900中,当检测出无元件时,为充分将片状元件P送入元件供给通道内,要暂时停止装置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使可动管104连续上下移动将元件送入。尽管如此,当检测出无元件时,料斗102中的元件余量视为零而进行补充元件,或对元件供给通道内的剩余元件进行排除。剩余元件的排除,虽然基本上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使推进器110连续上下移动来推出元件而进行的,但若从与通道用槽108c相通的空气吹出口108g将空气吹向元件供给通道内,则利用该空气压也可迅速地使元件向排出口移动。当然,所述的元件检测器900也可适用于图26所示的元件插入机800。
图29是所述热熔接机构的另一结构的例子,图中符号1001是隔热板,1002是安装在隔热板1001上的头盖,1003是设在头盖1002内侧的加热头,在加热头1003的下面平行状设有3个加热齿1003a。另外,符号406是带子支承台,406a是导向槽,406b是低热传导性部,710是横动导带,720是底带,730是包覆带,P是片状元件。
该热熔接机构与前述的热熔接机构505的不同点是:排除了可动式的加热齿505h,而将加热齿1003a一体形成或固定配置在加热头1003上;将3个加热齿1003a平行状设在加热头1003的下面,使2个加热齿1003a与包覆带730的宽度方向两侧接触并使剩余的1个加热齿1003a与无包覆带730的横动导带710的上面接触。
当仅使2个加热齿与包覆带730的宽度方向两侧接触时,虽然有因压力与热量仅施加在接触部分而使横动导带710等产生微小的歪斜与扭转之虞,但在使2个加热齿1003a与包覆带730的宽度方向两侧接触的同时,若将还有1个加热齿1003a与无包覆带730的横动导带710的上面接触,则施加在横动导带710等上的压力与热量被均匀化,因此,完全不会产生前述那样的歪斜与扭转。当然,该加热头的结构也可适用于底带用的热熔接机构。
本说明书所记载的较佳的实施例,不限定于所例示的。发明的范围用所附的权利要求来表示,这些权利要求的意思中所包含的全部的变形例被本发明所覆盖。

Claims (11)

1.一种用带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每凹部间隔地使在带子长度方向每规定间隔地设有以规定方向可容纳电子元件的凹部的包装用带作间歇移动的带子移动机;
配置在带子上的、每次停止带子时将电子元件插入带子凹部内的元件插入机;
为遮住电子元件被插入后的凹部而将包覆带附着在带子上的包覆带附着机,
所述元件插入机,利用可上下移动的推进器而将以定向状态存在于设在元件插入机上的供给通道内的电子元件从供给通道直接插入带子凹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带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件插入机包括:
松散状储藏许多电子元件的储藏室;
使储藏室内的电子元件以规定方向1个1个取出并以定向状态靠自重向下方移动的供给通道;
与带子凹部相对地设在供给通道的前端的排出口;
将供给通道内的前头的电子元件保持在排出口位置的元件保持部;
从排出口将供给通道内的前头的电子元件向下方推出并插入带子凹部内的推进器;
使推进器上下移动的作动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带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通道具有设有规定横截面形状的使纵向部分与弯曲部分及横向部分连续的形状,
所述排出口设在横向部分的前端下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带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插入机,具有对储藏室内的至少供给通道的入口附近的电子元件给予动作的进入促进机构。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带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带附着机包括:
卷绕有在带子上可热熔接的包覆带的包覆带输送盘;
设有可与包覆带的至少宽度方向两侧接触的加热齿的加热头;使加热头上下移动的作动器;
将从包覆带输送盘上引出的包覆带导向到靠近热熔接机构的加热头的位置的带子导向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带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齿与加热头分开构成,该加热齿由设在与加热头之间的弹簧支承。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带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齿,设有可与包覆带的宽度方向两侧和无包覆带的带子的表面接触的部分。
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用带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带子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带子支承台至少配置在加热头的下侧,
与该带子支承台的加热齿相对的部分由热传导性低的材料形成。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带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卷绕带子的带子输送盘;
从带子输送盘上每规定长度地引出带子的带子引出机构,
所述带子输送盘的内孔,由直径小于其内孔的至少1个支承滚轮支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带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作用在从带子输送盘上引出后的带子上的张力予以缓冲用的导向皮带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带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皮带轮包括固定轴、通过弹簧件而配置在固定轴外侧的可动皮带轮。
CNB991084624A 1998-06-10 1999-06-10 用带包装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51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2001/98 1998-06-10
JP10162001A JPH11348917A (ja) 1998-06-10 1998-06-10 テーピング装置
JP162001/1998 1998-06-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6428A true CN1246428A (zh) 2000-03-08
CN1185140C CN1185140C (zh) 2005-01-19

Family

ID=15746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0846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5140C (zh) 1998-06-10 1999-06-10 用带包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H11348917A (zh)
KR (1) KR100648493B1 (zh)
CN (1) CN1185140C (zh)
HK (1) HK1026183A1 (zh)
TW (1) TW43371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7764B (zh) * 2009-08-19 2012-10-24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带装电子元件检测筛选设备中的收料机构
CN103057757A (zh) * 2012-12-10 2013-04-24 广东志成华科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编带机的编带封装装置
CN106364712A (zh) * 2015-07-23 2017-02-01 日东工业株式会社 贴带装置
CN107600554A (zh) * 2017-09-19 2018-01-19 长电科技(滁州)有限公司 一种编带站防盖带偏移装置及装配方法
CN109051025A (zh) * 2018-06-14 2018-12-21 深圳市联和共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镂空器件的定位装置和编带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8917A (ja) 1998-06-10 1999-12-21 Taiyo Yuden Co Ltd テーピング装置
JP3794902B2 (ja) * 2000-06-05 2006-07-1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4587556B2 (ja) * 2000-07-03 2010-11-2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5391787B2 (ja) * 2009-04-08 2014-0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検査装置
CN101934954B (zh) * 2010-08-12 2012-10-03 浙江亚洲龙继电器有限公司 线桩贴胶机
KR101365600B1 (ko) * 2012-07-16 2014-02-20 주식회사세이브너 표면실장용 부품 포장장치
WO2014087492A1 (ja) * 2012-12-04 2014-06-12 上野精機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搬送装置
DE102015015992A1 (de) * 2015-12-10 2017-06-14 Kolbus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reitstellen rollbarer scheibenförmiger Bauteile
JP6966719B2 (ja) * 2017-09-07 2021-11-17 Tdk株式会社 部品装填装置と部品装填方法
CN110040278B (zh) * 2019-05-29 2023-02-28 深圳市图谱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编带元器件斜包胶式成型生产线
CN115196077A (zh) * 2022-08-16 2022-10-18 深圳市华力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芯片编带装置及芯片编带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Z197560A (en) * 1980-07-18 1984-05-31 Furma Mfg Co Pty Ltd Mounting rivets in a flexible carrier
JPS62122911A (ja) 1985-11-15 1987-06-04 澁谷工業株式会社 物品収容装置
JPH089369B2 (ja) * 1988-01-13 1996-01-31 ローム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マガジン装▲填▼装置
US5117964A (en) * 1989-06-10 1992-06-02 Georg Sillner Device for the insertion of elements, electric elements in particular into recesses of a belt
JPH0651029Y2 (ja) * 1990-07-31 1994-12-21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2734902B2 (ja) * 1992-09-30 1998-04-02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テンションコントロール機能付きロール
JPH0958607A (ja) * 1995-08-25 1997-03-04 Rohm Co Ltd キャリヤテープの形成方法、キャリヤテープの形成装置、および小型部品のテーピング装置
JPH11348917A (ja) 1998-06-10 1999-12-21 Taiyo Yuden Co Ltd テーピング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7764B (zh) * 2009-08-19 2012-10-24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带装电子元件检测筛选设备中的收料机构
CN103057757A (zh) * 2012-12-10 2013-04-24 广东志成华科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编带机的编带封装装置
CN103057757B (zh) * 2012-12-10 2015-07-29 广东志成华科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编带机的编带封装装置
CN106364712A (zh) * 2015-07-23 2017-02-01 日东工业株式会社 贴带装置
CN106364712B (zh) * 2015-07-23 2019-04-16 日东工业株式会社 贴带装置
CN107600554A (zh) * 2017-09-19 2018-01-19 长电科技(滁州)有限公司 一种编带站防盖带偏移装置及装配方法
CN109051025A (zh) * 2018-06-14 2018-12-21 深圳市联和共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镂空器件的定位装置和编带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48493B1 (ko) 2006-11-24
CN1185140C (zh) 2005-01-19
TW433715U (en) 2001-05-01
KR20000006049A (ko) 2000-01-25
HK1026183A1 (en) 2000-12-08
JPH11348917A (ja) 1999-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5140C (zh) 用带包装装置
KR102490643B1 (ko) 정형 패널에 대한 수지 필름 첩부 시스템
CN212502807U (zh) 一种屏下摄像头贴合组装设备
JP4699720B2 (ja) 貼付装置及び貼付方法
CN114536003A (zh) 组装设备
CN209787738U (zh) 自动贴装设备
CN214150485U (zh) 一体化检测设备
CN112083013A (zh) 一体化视觉检测设备
CN209920716U (zh) 丝网印刷设备和电池片叠片系统
JP2016181613A (ja) 基板への接着テープ貼り付け装置及び貼り付け方法
CN215141568U (zh) 点胶装置及用于燃料电池的制造设备
CN214311798U (zh) 智能卡rfid半成品生产线
CN116117489A (zh) 组装设备
KR102483525B1 (ko) 노칭 기능이 구비된 이차 전지용 셀 스택 제조 장치
CN213184370U (zh) 片卷贴合装置及膜电极制备系统
CN110491814B (zh) 一种工件自动传输装置及其自动传输方法
CN112140524A (zh) 一种无缝贴膜机
CN113446967A (zh) 一种压电片同心度检测及半自动贴胶设备、使用方法
CN115072099A (zh) 用于处理工件的生产线及工件处理方法
CN214150489U (zh) 一体化视觉检测设备
CN218228055U (zh) 一种纸罐圆片图案定位送片装置
CN1519587A (zh) 棒状透镜阵列检测装置、棒状透镜阵列检测方法和传送装置
JP2005335775A (ja) ラベル自動貼り方法及び装置
CN219524521U (zh) 一种新型贴合机
CN220243837U (zh) 一种用于贴标机的贴标装置及贴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