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5307C -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5307C
CN1245307C CNB031010865A CN03101086A CN1245307C CN 1245307 C CN1245307 C CN 1245307C CN B031010865 A CNB031010865 A CN B031010865A CN 03101086 A CN03101086 A CN 03101086A CN 1245307 C CN1245307 C CN 12453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device
control member
component
shift
shift op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010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31121A (zh
Inventor
川上龙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2191714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245307(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431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1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53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530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2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 B62M25/04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mechanical transmitting systems, e.g. cables, lever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207Multiple controlling elements for single controlled element
    • Y10T74/20256Steering and controls assemblies
    • Y10T74/20268Reciprocating control elements
    • Y10T74/2028Handle bar type
    • Y10T74/20287Flexible control el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10T74/2040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 Y10T74/204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and hand operator
    • Y10T74/20438Single rotatable lever [e.g., for bicycle brake or deraille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基本上包括一个通过随动连杆和操纵连杆与卷绕机构可操作地相联接的第一操纵构件。第二操纵构件也优选地与卷绕机构可操作地相联接。缆线卷绕机构安装于第一枢轴上,适于按照选择保持于多个换档位置上。在一个换档操纵装置中,操纵连杆可枢转地安装于第一枢轴上。在另一个换档操纵装置中,操纵连杆可枢转地安装于与第一枢轴隔开一段距离但与第一枢轴平行的第二枢轴上。第一操纵构件优选地适于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而第二操纵构件优选地适于沿与第一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二方向运动。

Description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档杆沿大致平行的方向运动的换档操纵装置。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在成为日益流行的一种娱乐形式及运输方式。而且,骑自行车已经成为一种在业余爱好者和职业运动员中都非常流行的竞技体育运动。不管自行车用于娱乐、运输或竞技目的,自行车工业都在不断改进自行车的各种组件。自行车中已进行了大量重新设计的一个部分就是自行车传动装置。具体而言,自行车传动装置通常包括前、后换档机构,它们设计用于操纵前、后拨链器以便使拨链器沿侧向在多个链轮上移动。链轮通常与前曲柄和后轮相联接以便通过链条将骑车人的脚蹬力传送至后轮。
过去,所使用的换档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杆,这些杆装在枢轴上以便卷绕控制缆线的内部金属丝。另外,还利用旋转手柄来卷绕控制缆线的内部金属丝。金属丝与前、后拨链器相联接以便使链条在各个链轮上变换位置。这些现有的换档装置的制造和装配可能非常复杂,而且成本不菲。而且,这些现有的换档装置的操纵可能需要骑车人的手很不舒服或者很不自然地运动。此外,这些现有的换档装置有时会很笨重。
鉴于以上这些方面,就需要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本发明能够适合现有技术的这种要求及其它要求,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通过本公开内容可以对此显而易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沿大致平行的路径运动的换档杆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和装配比较简单而且成本比较低廉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前、后拨链器可靠地换档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前面的这些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包括一个第一操纵构件、一个缆线卷绕机构、一个随动连杆和一个操纵连杆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而基本上得以实现。缆线卷绕机构安装在处于第一固定位置上的第一枢轴上,并且构制成按照选择保持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随动连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联接于第一操纵构件上,而第二端安装在处于第二固定位置上的第二枢轴上。操纵连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联接于第一操纵构件上,而第二端安装于第一枢轴上。操纵连杆与缆线卷绕机构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使得缆线卷绕机构随着第一操纵构件的运动而在各个换档位置之间绕着第一枢轴旋转。
这些目的也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包括一个第一操纵构件、一个缆线卷绕机构、一个操纵连杆和一个卷绕棘爪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而基本上得以实现。缆线卷绕机构安装于第一枢轴上,并且构制成按照选择保持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操纵连杆的第一端联接于第一操纵构件上,而第二端安装于第二枢轴上。第二枢轴与第一枢轴隔开一定距离,并且与第一枢轴平行。卷绕棘爪联接于操纵连杆上,并且与缆线卷绕机构可操作地相接合。操纵连杆沿第一旋转方向绕着第二枢轴运动,就使得缆线卷绕机构随着第一操纵构件的运动而在各个换档位置之间绕着第一枢轴旋转。
这些目的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包括一个第一操纵构件、一个第二操纵构件、一个缆线卷绕机构、和一个保持机构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而基本上得以实现。第一操纵构件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第二操纵构件沿大致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运动。缆线卷绕机构与第一操纵构件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并且还与第二操纵构件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保持机构与缆线卷绕机构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按照选择将缆线卷绕机构保持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
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通过阅读结合附图公开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可以清楚了解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现在请参阅附图,这些附图构成了本原始公开内容的一部分:
图1为联接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前、后换档操纵装置的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部件分解透视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部件分解透视图;
图6为图2和4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局部、概略剖面图;
图7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8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中间板的俯视图;
图9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杆保持板的俯视图;
图10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缆线卷绕结构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所示的缆线卷绕构件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0和11中所示的缆线卷绕构件的端视图;
图13为图10-12中所示的缆线卷绕构件的底视图;
图14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棘轮构件的俯视图;
图15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第一操纵构件的俯视图;
图16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第二操纵构件的俯视图;
图17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操纵连杆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7中所示的操纵连杆的侧视图;
图19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随动连杆的俯视图;
图20为图19中所示的随动连杆的侧视图;
图21为图19和20中所示的随动连杆的端视图;
图22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拨动杆的前视图;
图23为图22中所示的拨动杆的后视图;
图24为图22和23中所示的拨动杆的侧视图;
图25为图22-24中所示的拨动杆沿图22的剖面线25-25观察时的剖面图;
图26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棘爪构件的俯视图;
图27为图26中所示的棘爪构件沿图26的剖面线27-27观察时的剖面图;
图28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锁定构件的俯视图;
图29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纵构件处于静止位置而一些部分为了清楚显示起见而拆开;
图30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纵构件在将操纵连杆移过一个操纵角度后处于换档位置而一些部分为了清楚显示起见而拆开;
图31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棘爪构件、棘轮构件和锁定构件的俯视图,示出了这些构件之间的接合/关系;
图32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某些零件的底视图,为了清楚显示起见,用实线示出了处于正常静止位置的第一换档操纵构件,而用虚线示出了处于换档位置的第一换档操纵构件;
图33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某些零件的底视图,为了清楚显示起见,用实线示出了处于正常静止位置的第一换档操纵构件,而图虚线示出了棘轮构件、棘爪构件和锁定构件;
图34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某些零件的底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纵构件处于正常静止位置,而为了清楚显示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操纵情况,用虚线示出了棘轮构件、棘爪构件和锁定构件;
图35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某些零件的底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纵构件处于换档位置,而为了清楚显示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操纵情况,用虚线示出了处于已换档位置的棘轮构件、棘爪构件和锁定构件;
图36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某些零件的底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纵构件已移回至正常静止位置,而为了清楚显示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操纵情况,用虚线示出了换档后的棘轮构件、棘爪构件和锁定构件;
图37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某些零件的底视图,为了清楚显示起见,用实线示出了处于正常静止位置的第二换档操纵构件,而用虚线示出了处于换档位置的第二换档操纵构件;
图38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某些零件的底视图,其中第二换档操纵构件处于正常静止位置,而为了清楚显示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操纵情况,用虚线示出了处于已换档位置的棘轮构件、棘爪构件和锁定构件;
图39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某些零件的底视图,其中第二换档操纵构件处于换档位置,而为了清楚显示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操纵情况,用虚线示出了处于中间位置的棘轮构件、棘爪构件和锁定构件;
图40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某些零件的底视图,其中第二换档操纵构件已移回至正常静止位置,而为了清楚显示前换档操纵装置的操纵情况,用虚线示出了换档后的棘轮构件、棘爪构件和锁定构件;
图41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42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中间板的俯视图;
图43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杆保持板的俯视图;
图44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缆线卷绕结构的俯视图;
图45为图44中所示的缆线卷绕构件的侧视图;
图46为图44和4 5中所示的缆线卷绕构件的端视图;
图47为图44-46中所示的缆线卷绕构件的底视图;
图48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棘轮构件的俯视图;
图49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第一操纵构件的俯视图;
图50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第二操纵构件的俯视图;
图51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操纵连杆的俯视图;
图52为图51中所示的操纵连杆的侧视图;
图53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随动连杆的俯视图;
图54为图53中所示的随动连杆的侧视图;
图55为图53和54中所示的随动连杆的端视图;
图56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拨动杆的前视图;
图57为图56中所示的拨动杆的后视图;
图58为图56和57中所示的拨动杆的侧视图;
图59为图56-58中所示的拨动杆沿图56的剖面线59-59观察时的剖面图;
图60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棘爪构件的俯视图;
图61为图60中所示的棘爪构件沿图60的剖面线61-61观察时的剖面图;
图62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锁定构件的俯视图;
图63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纵构件处于静止位置而一些部分为了清楚显示起见而拆开;
图64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局部俯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纵构件在将操纵连杆移过一个操纵角度后处于换档位置而一些部分为了清楚显示起见而拆开;
图65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棘爪构件、棘轮构件和锁定构件的俯视图,示出了这些构件之间的接合/关系;
图66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某些零件的底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纵构件处于正常静止位置,而为了清楚显示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操纵情况,用虚线示出了棘轮构件、棘爪构件和锁定构件;
图67为图3和5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某些零件的底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纵构件处于换档位置,而为了清楚显示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操纵情况,用虚线示出了处于已换档位置的棘轮构件、棘爪构件和锁定构件;以及
图68为图2、4和6中所示的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某些零件的底视图,其中第一换档操纵构件已移回至正常静止位置,而为了清楚显示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操纵情况,用虚线示出了换档后的棘轮构件、棘爪构件和锁定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开始请参看图1-3,示出的自行车10带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前(第一)换档操纵装置20和后(第二)换档操纵装置22。自行车10基本上包括一个车架12、一个传动列或传动装置14、一个前轮16和一个后轮18。车架12包括一个可枢转地联接于其上的车把13。具体而言,车把13固定联接于车架12的前叉上,以便通过前轮16驾驶自行车10。传动列或传动装置14包括前拨链器15、后拨链器17、链条C、多个联接于后轮18上的后链轮RS以及一个带有多个联接于其上的前链轮FS的前曲柄FC。前、后拨链器15和17联接于车架12上以便使链条C按照比较传统的方式沿侧向在各个链轮FS和RS之间移动/移位。前链轮FS联接于前曲柄FC上,而后链轮RS通过一个自由轮联接于后轮18上以便按照选择通过链条C使后轮18旋转,从而按照传统方式推进自行车10。
前换档操纵装置20通过前(第一)bowden型控制缆线21与前拨链器15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使前拨链器15按照比较传统的方式沿侧向在各个前链轮FS之间移位。同样,后换档操纵装置22通过后(第二)bowden型控制缆线23与后拨链器17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使后拨链器17按照比较传统的方式沿侧向在各个后链轮RS之间移位。前、后控制缆线21和23除了长度不同之外都相同,并且基本上为传统型。换句话说,每根控制缆线21和23基本上包括一根可滑动地容放于一个外壳中的内部金属丝。
前闸19a联接于自行车车架12的前叉上,而后闸19b联接于自行车车架12的后三角架上。前、后闸19a和19b按照选择对前、后轮16和18的前、后轮缘施加摩擦力,以便分别通过传统方式按照选择阻止前、后轮16和18的旋转。
除了下面将要讨论的前、后换档操纵装置20和22之外,自行车10的各个零件都为传统型。因此,本文中将不再对自行车10的其它零件进行详细讨论或示出,除非它们与前、后换档操纵装置20和22相关。因此,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自行车10的不同组件或零件做出各种改动。
如上所述,前换档操纵装置20通过前控制缆线21与前拨链器15可操作地相联接,而后换档操纵装置22通过后控制缆线23与后拨链器17可操作地相联接。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前、后换档操纵装置20和22包括一个一体式闸操纵装置,下文中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讨论。然而,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换档操纵装置20和22可以设计成与闸操纵装置分离的形式。
                    前换档操纵装置
现在请参看图1、2、4和6,将对前换档操纵装置20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前换档操纵装置20基本上包括一个安装组件24、一个卷绕机构26、一个操纵机构28和一个保持机构30,它们联接在一起以便使传动列或传动装置14的前拨链器15和链条C在各个前链轮FS之间移位。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前曲柄FC优选地具有至少三个与其相联的前链轮FS。无论如何,前换档操纵装置20优选地具有多个换档位置,这些换档位置的数量与前拨链器15的换档位置的数量相对应。当然,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如果需要和/或希望的话,前拨链器15和前换档操纵装置20可以设计成具有不同数量的换档位置。
卷绕机构26、操纵机构28和保持机构30联接于安装组件24上。卷绕机构26由操纵机构28和保持机构30控制以便通过控制线缆21按照选择将前拨链器15保持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更具体而言,操纵机构28和保持机构30控制着卷绕机构26的旋转以便按照选择将卷绕机构26保持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这样,控制线缆21的内部金属丝和前拨链器15也就按照选择保持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前控制线缆21的内部金属丝联接于卷绕机构26上,因此卷绕机构26的旋转就会卷紧或放松控制线缆21的内部金属丝以便使前拨链器15在各个前链轮FS之间致动/移动/移位。
安装组件24基本上包括多个固定构件,它们联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支承着卷绕机构26、操纵机构28和保持机构30的换档操纵装置壳体。更具体而言,安装组件24基本上包括一个主安装部分32、一个底板34、一个中间板36和一个杆保持板38。底板34、中间板36和杆保持板38通过一个主固定螺栓40(第一枢轴)和副固定螺栓42(第二枢轴)基本上固定联接于主安装部分32上,以便形成换档操纵装置壳体。前换档操纵装置20的其它各个零件(即卷绕机构26、操纵机构28和保持机构30的零件)都可动地或者不可动地联接于安装组件24上,下文中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讨论。
主安装部分32基本上包括一个主/换档安装板32a、一个车把安装托架32b和一个闸杆安装托架32c,在图4中看得最为清楚。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闸杆33可枢转地联接于主安装部分32的闸杆安装托架32c上。闸杆33按照传统方式通过一根bowden型闸线与前闸19a可操作地相联接。优选地,主/换档安装板32a、车把安装托架32b和闸杆安装托架32c作为通过安装托架32b联接于车把13上的单件整体式构件一起整体加工而成。这样,就优选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前换档/闸操纵装置20。主安装部分32优选地由轻刚性材料如铸铝构成。当然,如果需要和/或希望的话可以使用任何适用的材料。
底板34、中间板36和保持板38优选地通过固定螺栓40和42固定联接于主/换档安装板32a上而彼此隔开,以便在其间容纳卷绕机构26、操纵机构28和保持机构30的各个零件。更具体而言,主/换档安装板32a包括一个主通孔32a1和一个盲螺纹孔32a2,分别用于在其中安装固定螺栓40和42。盖44和指示机构46也优选地固定联接于主/换档安装板32a上。然而,盖44和指示机构46比较常见。因此,本文中将不再对盖44和指示机构46进行详细讨论和/或示出。而且,为清楚起见,盖44和指示机构46在一些图中被省掉。无论如何,指示机构46优选地与换档操纵装置20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按传统方式指示不同的换档位置。
如图4、6和7中所示,底板34为比较薄、平的构件。底板34优选地由轻刚性材料如金属薄板构成。底板34位于主安装部分32和中间板36之间,基本上具有一个主通孔34a、一个定位安装孔34b、一个弹簧安装狭槽34c、一个突出区段34d和一个T形开口34e。主通孔34a中适于容放主固定螺栓40而安装孔34b中适于容放部分保持机构30。具体而言,保持机构30联接于定位安装孔34b和中间板36上以防底板34相对于主安装部分32旋转,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另外,中间板36的一部分局部穿过T形开口34e而延伸以防底板34旋转,并起到衬垫的作用,在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讨论。弹簧安装狭槽34c适于与卷绕机构26的一部分接合,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突出区段34d适于与保持机构30的一部分接合,在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讨论。
如图4、6和8中所示,中间板36优选地由作为单件整体式构件一起整体加工而成的几块薄平部分形成。而且,中间板36优选地由轻刚性材料如变形的金属薄板构成。中间板36位于底板34与杆保持板38之间,并且基本上包括一个基座部分36a、一个连接部分36b和一个杆安装部分36c。基座部分36a固定地和不可旋转地联接于主/换档安装板32a上。连接部分36b从基座部分36a上向外延伸。杆安装部分36c联接于连接部分36b的自由端上。
基座部分36a基本上包括一个主通孔36a1、一个副孔36a2、一个定位孔36a3、一个导向开口36a4和一个释放表面36a5。一个优选带有安装孔36a7的凸缘36a6从基座部分36a上延伸而成直角。主孔36a1中适于容放主固定螺栓40,而副孔36a2中适于容放副固定螺栓42。这样,基座部分36a就不可旋转地联接于主安装部分32上。保持机构30联接于定位孔36a3和孔34b中从而使得底板34也能通过基座部分36a不可旋转地联接于主安装部分32上,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
导向开口36a4适于容放操纵机构28的一部分,下文中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讨论。释放表面36a5适于按照选择与操纵机构28的一部分接合,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说明。凸缘36a6局部穿过底板34的T形开口34e而延伸以便将底板34不可旋转地联接于中间板36上。由于凸缘36a6具有梯级构型,因而凸缘36a6还在底板34与中间板36之间起衬垫的作用。安装孔36a7容放着紧固件45以便将控制线缆21联接于其上。
杆安装部分36c包括第一和第二安装凸缘36c1和36c2。安装凸缘36c1和36c2分别包括孔36c3和36c4,孔36c3和36c4适于容放操纵机构28的一部分,下文中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讨论。连接部分36b在杆安装部分36c和基座部分36a之间延伸,以便使得杆安装部分36c与基座部分36a向外隔开。
如图4、6和9中所示,杆保持板38优选地为一薄平构件。杆保持板38优选地由轻刚性材料如金属薄板构成。杆保持板38位于中间板36的与底板34相对的一侧。这样,杆保持板38的位置距离主安装部分32最远。杆保持板38通过固定螺栓40和42固定地不可旋转地联接于主/换档板32a上。杆保持板38基本上包括一个主支承部分38a和一个延伸部分38b。
主支承部分38a具有一个主孔38a1、一对相对的辅孔38a2以及一对相对的保持孔38a3。主孔38a1中适于容放主固定螺栓40。在本实施例中,并未用到辅孔38a2。然而,其中一个辅孔38a2用于后换档操纵装置22中,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该对保持孔38a3适于容放主螺母板41的突出部以防主固定螺栓40在安装组件24的各个零件联接在一起之后松开。
延伸部分38b包括一个副孔38b1和一对保持孔38b2。副孔38b1中适于容放副固定螺栓42。保持孔38b2适于容放副螺栓板43的突出部以防副固定螺栓42在安装组件24的各个零件联接在一起之后松开。这样,杆保持板38、中间板36、底板34和主/换档板32a就固定地不可旋转地联接在一起而形成壳体或安装组件24。
请参看图4、6和10-14,现在将对卷绕机构26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卷绕机构26在安装组件24的底板34与中间板36之间安装于主固定螺栓40上。卷绕机构26基本上包括一个缆线卷绕构件52、一个棘轮构件54、一个主偏压构件56和一个单元衬垫5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卷绕构件52和棘轮构件54优选地为不可旋转地连接在一起的分离式的构件。主偏压构件56优选地为一在正常情况下使卷绕构件52和棘轮构件54沿预定旋转方向,例如图4中所示的反时针方向CCW偏压的扭簧。卷绕机构26与操纵机构28和保持机构30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按照选择将卷绕构件52保持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
卷绕构件52优选地为一个作为单件整体式构件整体加工而成的梯级形构件。而且,卷绕构件52优选地由轻刚性材料如硬塑料构成。卷绕构件基本上包括一个卷绕部分52a和一个突出部分52b。一个中心贯通开口52a1延伸穿过卷绕部分52a和突出部分52b,其中适于容放主固定螺栓40。这样,卷绕构件52就联接于安装组件24上以便绕主固定螺栓40旋转。棘轮构件54优选地不可旋转地联接于卷绕构件52上,位于卷绕构件52与中间板36之间。这样,棘轮构件54就随着卷绕构件52旋转。如下文所述,卷绕构件52的旋转运动由棘轮构件52控制。
卷绕部分52a基本上具有一个缆线安装区段52a2、一个卷绕表面52a3和一个弹簧容放凹座52a4。缆线安装区段52a2按照传统方式包括一个适于容放控制线缆21的内部金属丝的贯通开口和一个适于容放控制线缆21的内部金属丝的接头或贴靠件的凹座。卷绕表面52a3为弯曲的凹槽形表面,沿圆周从缆线安装区段52a2向外延伸。弹簧容放凹座52a4为大致呈环形的凹座,其直径大于中心贯通开口52a1。而且弹簧容放凹座52a4包括一个适于容放弹簧56的一端的切口或槽口52a5,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优选地,弹簧容放凹座52a4的径向宽度足够大以便容放主弹簧56的一部分,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卷绕部分52a还优选地包括一个适于容放指示机构46的一部分(图中未示出)的梯级形凹槽52a6
突出部分52b基本上包括多个大花键52b1和多个小花键52b2,它们适于不可旋转地与棘轮构件54接合。大花键52b1位于中心贯通开口52a1的与小花键52b2相对的一侧。而且,花键52b1和52b2的定向使得棘轮构件54具有一种特定的构型以便与操纵机构28和保持机构30正确地接合,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
棘轮构件54优选地为一薄平构件。优选地,棘轮构件54由轻刚性材料如金属薄板构成。棘轮构件54基本上包括一个带键槽的中心开口54a、一个外操纵表面54b和一个外定位表面54c。带键槽的开口54a适于容放卷绕构件52的突出部分52b以便将棘轮构件54按照预定方位不可旋转地联接于卷绕构件52上。换句话说,开口54a与突出部分52b的大花键52b1和小花键52b2配合以便使得卷绕构件52与棘轮构件54一起象单个构件一样旋转。
操纵表面54b适于与操纵机构28的一部分相接合,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更具体而言,操纵表面54b包括多个(三个)凹槽54b1,它们设计用于按照选择与操纵机构28的一部分相接合。定位表面54c适于与保持机构30(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讨论)的一部分相接合,以便按照选择将棘轮构件54和卷绕构件52保持和保留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更具体而言,定位表面54c包括多个(三个)突出部或齿54c1,它们与保持机构30的一部分相接合。棘轮构件54还优选地包括一对止挡件54d和54e。具体而言,止挡件54d为静止止挡件而止挡件54e为完全移位后的止挡件。止挡件54d和54e按照选择与保持机构30的部分接合以便控制卷绕构件52和棘轮构件54的运动。
如图4中看得最为清楚,偏压构件56优选地为一个扭簧,它用于对卷绕构件52和棘轮构件54施加一个推动力以便绕主固定螺栓40旋转。偏压构件(弹簧)56基本上包括一个第一端56a、一个第二端56b和一个在第一端56a与第二端56b之间延伸的盘绕部分56c。第一端56a置于底板34的弹簧安装狭槽34c中,而第二端56b置于从卷绕构件52的弹簧容放凹座52a4延伸出的槽口或切口52a5中。盘绕部分56c部分容放于弹簧容放凹座52a4中。单元衬垫58置于卷绕构件52的中心贯通开口52a1中。
单元衬垫58优选地为一个由轻刚性材料构成的管状构件,其一端与底板34的下表面接触而另一端与中间板36接触。弹簧56适于在正常情况下使卷绕构件52在图4中从上方观察时沿反时针方向CCW偏压。这样,操纵机构28就通过棘轮构件54使卷绕构件52克服主偏压构件56的推动力而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更具体而言,操纵机构28优选地将卷绕构件52移动至三个预定换档位置中的一个上,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保持机构30按照选择将卷绕构件52和棘轮构件54保持于三个换档位置中的一个上,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讨论。
请参看图4、6和15-27,现在将对操纵机构28进行更详细的讨论。操纵机构28基本上包括一个第一操纵构件60、一个第二操纵构件62、一个操纵连杆64和一个随动连杆66。第一操纵构件60与操纵连杆64、随动连杆66和安装组件24一起形成一个控制着第一操纵构件60的运动的四连杆机构。更具体而言,第一操纵构件60可枢转地联接于操纵连杆64和随动连杆66上以便沿第一弧A1运动。操纵连杆64可枢转地联接于主固定螺栓40上,而随动连杆66可枢转地联接于副固定螺栓42上。第一弧A1的曲率比较平缓以便使得第一操纵构件60能够大致沿一条直线运动,如图32中可以看得最为清楚。
操纵连杆64优选地具有一个与其可操作地相联接的棘爪机构68。棘爪机构68适于在第一操纵构件60被骑车人从正常静止位置推至或移至换档位置时与棘轮构件54的操纵表面54b相接合。这样,当第一操纵构件60沿着弧A1沿大致直线方向运动时,操纵连杆64也发生运动从而使得棘爪机构68克服偏压构件56的推动力而将棘轮构件54旋转一个换档位置。这样,卷绕构件52也发生旋转而拉动换档线缆21的内部金属丝并将前拨链器15移位至其换档位置之一上。
当第一操纵构件60移回至正常静止位置时,棘爪机构68则与中间板36的释放表面36a5相接合以便使棘爪机构与棘轮构件54脱离接合。然而,保持机构30与棘轮构件54相接合以便克服克服弹簧56的推动力而将卷绕构件52和棘轮构件54保持于新的换档位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操纵构件60的运动使得卷绕构件52只会从一个换档位置沿一个旋转方向移位一次至下一个邻近的换档位置上。
第二操纵构件62与保持机构30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按照选择释放棘轮构件54和卷绕构件52。换句话说,骑车人推动或者移动第二操纵构件62以便使保持机构30从棘轮构件54上脱离接合,而这就会使得卷绕构件52和棘轮构件54在弹簧56的推动力的作用下旋转。保持机构30适于使得卷绕构件52和棘轮构件54在第二操纵构件62推动一次时只能转过一个换档位置。换句话说,棘轮构件54在转过一个换档位置之后就与保持机构30接合。这样,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操纵构件62的运动使得卷绕构件52只会从一个换档位置沿与第一操纵构件60运动时产生的旋转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旋转方向移位一次至下一个邻近的换档位置上。
如图4和15中看得最为清楚,第一操纵构件60为一薄平构件。第一操纵构件60优选地由轻刚性材料如变形的金属薄板构成。第一操纵构件60基本上包括一个致动部分60a和一个连杆部分60b。连杆部分60b优选地垂直于致动部分60a。连杆部分60b包括一对孔60b1和60b2,它们分别适于容放一对枢轴销69和70的上端。枢轴销69可枢转地联接于操纵连杆64上,而枢轴销70可枢转地联接于随动连杆64上以便使第一操纵构件60沿第一弧A1运动。致动部分60a可具有一个与其相联接的按钮73,如图2中所示,并且由骑车人的拇指或其它手指致动或推动。
第二操纵构件62优选地为一由轻刚性材料如变形的金属薄板构成的薄平构件。第二操纵构件62可滑动地和可枢转地安装于副固定螺栓42上。更具体而言,第二操纵构件62可滑动地和可枢转地安装于衬垫63上,而该衬垫63在第二操纵构件62与随动连杆66之间安装于第二固定螺栓42上。第二操纵构件62基本上包括一个长开口62a、一个致动凸缘62b和一个释放凸缘62c。长开口62a中容放着衬垫63的上端。释放凸缘62c容放于中间板36的导向开口36a4中以便控制第二操纵构件62与固定的衬垫63一起的运动。
第二操纵构件62由一拨动杆71致动,该拨动杆71可枢转地联接于中间板36的安装凸缘36c1和36c2上。更具体而言,拨动杆71与致动凸缘62b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使得当骑车人用拇指或其他手指推动拨动杆71时,第二操纵构件62沿着第二弧A2沿大致直线方向运动,如图38中看得最为清楚。更具体而言,释放凸缘62c容放于中间板36的导向开口36a4中,而衬垫63的上端容放于长开口62a中以便使得致动凸缘62b沿着弧A2运动。
弧A2与弧A1大致平行,并且这两个弧优选地都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以便使得第一和第二操纵构件60和62之间能够实现大致呈直线的平行运动。复位偏压构件或弹簧72操作上联接于第二操纵构件62与中间板36之间。这样,当骑车人释放拨动杆71时,第二操纵构件62和拨动杆71就复位至正常静止位置。中间板36的导向开口36a4和释放凸缘62c适于按照选择接合/致动保持机构30,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
操纵连杆64优选为由轻刚性材料如变形的金属薄板构成的薄平梯级形构件。更具体而言,操纵连杆64基本上包括一个操纵部分64a和一个联接部分64b。如上所述,操纵连杆64可枢转地联接于主固定螺栓40和枢轴销69上,而它可枢转地联接于第一操纵构件60上。操纵部分64a基本上包括一个主孔64a1、一个棘爪安装孔64a2、一个突出部64a3、一个切口64a4和一个弹簧安装孔64a5
衬垫65安装于主固定螺栓40上。衬垫65具有一梯级形外表面,其底端安装于操纵连杆64的主孔64a1中。衬垫65的上端与中间板36相接触并环绕着中间板36的主孔36a1。这样,操纵连杆64的操纵部分64a就与中间板36隔开一定距离,并且可旋转地安装于衬垫65上。
棘爪机构68联接于棘爪安装孔64a2上,并且基本上包括一个棘爪枢轴销74、一个棘爪弹簧76和一个棘爪构件78。棘爪枢轴销74的下端安装于操纵连杆64的棘爪安装孔64a2中。棘爪构件78安装于棘爪枢轴销74的上端,而在正常情况下棘爪弹簧76则使得棘爪构件78相对于操纵连杆64偏压。具体而言,棘爪弹簧76具有一个联接于棘爪构件78上的上端76a,一个容放于操纵连杆64的弹簧安装孔64a5中的下端76b,以及一个环绕着棘爪枢轴销74的盘绕部分76c。操纵连杆64的突出部64a3和切口64a4起操纵连杆64的止挡构件或运动控制构件的作用。更具体而言,突出部64a3和切口64a4适于使得操纵连杆64的各部分不会干涉前换档操纵装置20的其它构件的运动并且/或者控制操纵连杆64的运动。
棘爪构件78基本上包括一个安装部分78a和一个棘爪部分78b。安装部分78a比棘爪部分78b薄,容放于棘爪枢轴销74上。棘爪部分78b适于按照选择与棘轮构件54的操纵表面54b相接触。具体而言,当操纵连杆64由第一操纵构件60带动时,棘爪部分78b与操纵表面54b的凹槽54b1之一相接合以便使棘轮构件54和卷绕构件52绕主固定螺栓40旋转。然而,当第一操纵构件60和操纵连杆64处于正常静止位置时,棘爪部分78b就与中间板36的外释放表面36a5相接触。
换句话说,外释放表面36a5的形状适于在操纵连杆64和第一操纵构件60处于其正常静止位置时使棘爪部分78b保持与操纵表面54b的凹槽54b1脱离接合的状态。这样,如果第二操纵构件62由拨动杆71致动,例如如果保持机构30如下文中所述那样释放,棘轮构件54和卷绕构件52就会在主偏压构件56的推动力作用下旋转。
操纵连杆64的联接部分64b与操纵部分64a偏移开,基本上包括一个联接孔64b1。联接孔64b1适于容放可枢转地联接于第一操纵构件60上的枢轴销69的下端。
请再次参看图4和19-21,随动连杆66基本上包括一个操纵部分66a、一个联接部分66b和一个突出部66c。随动连杆66优选地为由轻刚性材料如变形的金属薄板构成的梯级形薄平构件。操纵部分66a可枢转地联接于枢轴销70上,而枢轴销70可枢转地联接于第一操纵构件60上。联接部分66b通过衬垫63可枢转地联接于副固定螺栓42上。操纵部分66a与联接部分66b偏移开。突出部66c从联接部分66b向上延伸,并且适于容放复位偏压构件(弹簧)79的一端。
更具体而言,操纵部分66a包括一个适于可旋转地容放枢轴销70的下端的孔66a1,而联接部分66b包括一个适于容放衬垫63的下端的孔66b1。复位偏压构件79的一端联接于突出部66c上,而另一端则联接于中间板36上,以便在正常情况下将随动连杆66推向静止位置。这样,在正常情况下,第一操纵构件60和第一操纵连杆64也在复位偏压构件(弹簧)79的作用下偏向静止位置,因为这些构件构成了四连杆机构组件的三个连杆。
请参看图4、6和28,现在将对保持机构30进行更详细的讨论。保持机构30基本上包括一个保持枢轴销80、一个保持偏压构件82和一个锁定构件84。保持枢轴销80联接于底板34和中间板36上。锁定构件84可旋转地安装于保持枢轴销80上。保持偏压构件82使锁定构件84在正常情况下偏向一个预定的位置。锁定构件84的结构配置适于与棘轮构件54的定位表面54c相接合。而且,锁定构件84的结构配置还适于按照选择与第二操纵构件62的释放凸缘62c相接合。
更具体而言,保持枢轴销80的上端容放于底板34的安装孔34b中,而下端则容放于中间板36的定位孔36a3中。这样,保持枢轴销80和底板34就不可相对于主安装部分32运动。锁定构件84置于保持枢轴销80的下端上邻近中间板36的导向开口36a4的位置。偏压构件82的上端与底板34的突出区段34d相接合,而下端则与锁定构件84相接合,以便在正常情况下使锁定构件84偏向预定方向。
锁定构件84基本上包括一个第一止挡部分84a、一个第二止挡部分84b、一个中心孔84c、一个弹簧容放凹座84d和一个致动突出部84e。保持枢轴销80的下端容放于孔84c中以便将锁定构件84置于底板34与中间板36之间。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84a和84b置于棘轮构件54的齿54c1的相对侧向两侧。弹簧容放凹座84d适于容放偏压构件82的下端。致动突出部84e的位置邻近容放于导向开口36a4中的第二操纵构件62的释放凸缘62c。
当第二操纵构件62由拨动杆71致动时,释放凸缘62c与致动突出部84e相接合以便使锁定构件84克服弹簧82的偏向力而旋转。这就使得第一止挡部分84a与定位表面54c脱离接合。这样,棘轮构件54和卷绕构件52就在主偏压构件或弹簧56的偏向力的作用下旋转一个换档位置。当拨动杆71释放时,锁定构件84在弹簧82的偏向力作用下旋转以与定位表面54c的下一个齿相接合,以便将棘轮构件54和卷绕构件52保持于所需的换档位置。
现在将参照图4、6和29-40对前换档操纵装置20的操作情况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当骑车人希望将前拨链器15和链条C从较小的前链轮FS移位至较大的前链轮FS上时,骑车人用拇指或其他手指推动第一操纵构件60。第一操纵构件60沿弧A1运动至换档位置。第一操纵构件60的这种运动就会使得操纵连杆64和随动连杆66分别绕着主、副固定螺栓40和42旋转。当操纵连杆64绕着主固定螺栓40旋转时,棘爪机构68与操纵连杆64一起运动。
当棘爪机构68运动时,棘爪构件78就会与中间板36的释放表面36a5脱离接合。然后棘爪构件78与棘轮构件54相接合以便将棘轮构件54和卷绕构件52旋转一个换档位置。当棘轮构件在棘爪机构68带动下从一个换档位置移至邻近的下一个换档位置时,锁定构件84就会与其对应的齿54c1脱离接合而与下一个对应的齿54c1相接合。具体而言,当棘轮构件54在两个换档位置之间运动时,锁定构件84与齿54c1脱离接合然后重新接合以便将棘轮构件54保持于下一个换档位置上。
当骑车人释放第一操纵构件60时,第一操纵构件60沿第一弧A1移回至其正常静止位置。第一操纵构件60的这种运动就会使得操纵连杆64和随动连杆66分别绕着主、副固定螺栓40和42旋转。操纵连杆64和随动连杆66旋转至直到恢复至其正常静止位置为止。棘爪机构78与操纵连杆64一起运动。这样,棘爪构件78就移回至与释放表面36a5接合的位置以便使得棘爪构件78与棘轮构件54的操纵表面54b脱离接合。然而,棘轮构件54在锁定构件84的作用下保持于其换档位置上。如果骑车人想要再次从较小的前链轮FS移位至较大的前链轮FS,就再次沿第一弧A1推动第一操纵构件60而重复上述过程。
如果骑车人想要将前拨链器15和链条C从较大的前链轮FS移位至较小的前链轮FS,骑车人就用拇指或其他手指推动拨动杆71。当拨动杆71由骑车人致动时,第二操纵构件62就沿第二弧A2从正常静止位置移至换档位置。具体而言,第二操纵构件62的运动受中间板36的导向开口36a4和联接于副固定螺栓42上的衬垫63的控制。当第二操纵构件62移至换档位置时,释放凸缘62c与锁定构件84相接合。锁定构件84克服弹簧82的偏向力旋转而与棘轮构件54的齿54c1脱离接合。然后棘轮构件54就可在主偏压构件或弹簧56的偏向力作用下旋转。
然后锁定构件84将在释放第二操纵构件62时与下一个邻近的齿54c1相接合。具体而言,当骑车人推动拨动杆71时,锁定构件84从齿54c1上脱离接合。然而,当骑车人随后释放拨动杆71时,第二操纵构件62将在复位弹簧72的偏向力作用下恢复至其正常静止位置。这样,释放凸缘62c将会释放锁定构件84。换句话说,第二操纵构件62设计成能够由骑车人比较迅速地拨动和释放的结构。然后,锁定构件84与棘轮构件54的下一个邻近的齿54c1不可旋转地相接合从而完成从较大前链轮FS到较小前链轮FS的移位。如果需要骑车人可重复进行这个过程。
当然,如果链条C已经位于最小的前链轮FS上,位于锁定构件84和棘轮构件54之间的止挡件将会防止与齿54c1脱离接合。因此,如果骑车人在前拨链器15位于最小的前链轮FS上时推动拨动杆71,就不会进行换档。同样,如果前拨链器15处于其最高位置而链条C置于最大的前链轮FS上时,由于锁定构件84和棘轮构件54之间的止挡件,第一操纵构件60将不能换档。这样,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换档。
                    后换档操纵装置
请参看图3和5,现在将对后换档操纵装置22进行更详细的讨论。除了对后换档操纵装置的某些零件进行了改动以便使后换档操纵装置22具有比前换档操纵装置20更多的换档位置之外,后换档操纵装置22与前换档操纵装置20大致相同。具体而言,由于后拨链器17具有的换档位置比前拨链器15更多,因此后换档操纵装置22设计成包括比前换档操纵装置20更多的换档位置。然而,后换档操纵装置22使用的操纵构件具有与前换档操纵装置20相同或几乎相同的行程,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换句话说,后换档操纵装置22适于与后拨链器17一起使用,它设计用于在多个比前链轮FS数量更多的后链轮RS之间进行移位。
后换档操纵装置22基本上包括一个安装组件124、一个卷绕机构126、一个操纵机构128和一个保持机构130,它们联接在一起以便使传动列或传动装置14的后拨链器17和链条C在各个后链轮RS之间移位。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动装置14优选地具有多于三个与其相联的后链轮RS。更具体而言,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动装置14优选地具有九个后链轮RS。这样,后换档操纵装置22也优选地具有多于三个换档位置。更具体而言,后换档操纵装置22优选地具有九个换档位置。无论如何,后换档操纵装置22优选地具有多个换档位置,这些换档位置的数量与后拨链器17的换档位置的数量相对应。当然,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如果需要和/或希望的话,后拨链器17和后换档操纵装置22可以设计成具有不同数量的换档位置。
卷绕机构126、操纵机构128和保持机构130联接于安装组件124上。卷绕机构126由操纵机构128和保持机构130控制以便通过控制线缆23按照选择将后拨链器17保持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更具体而言,操纵机构128和保持机构130控制着卷绕机构126的旋转以便按照选择将卷绕机构126保持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这样,控制线缆23的内部金属丝和后拨链器17也就按照选择保持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后控制线缆23的内部金属丝联接于卷绕机构126上,因此卷绕机构126的旋转就会卷紧或放松控制线缆23的内部金属丝以便使后拨链器17在各个后链轮RS之间致动/移动/移位。
安装组件124基本上包括多个固定构件,它们联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支承着卷绕机构126、操纵机构128和保持机构130的换档操纵装置壳体。更具体而言,安装组件124基本上包括一个主安装部分132、一个底板134、一个中间板136和一个杆保持板138。底板134、中间板136和杆保持板138通过优选地相互平行的一个主固定螺栓140(第一固定枢轴)和一个副固定螺栓142(固定枢轴)基本上固定联接于主安装部分132上,以便形成换档操纵装置壳体。后换档操纵装置22的其它各个零件(即卷绕机构126、操纵机构128和保持机构130的零件)都可动地或者不可动地联接于安装组件124上,下文中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讨论。
主安装部分132基本上包括一个主/换档安装板132a、一个车把安装托架132b和一个闸杆安装托架132c,在图3和5中看得最为清楚。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闸杆133可枢转地联接于主安装部分132的闸杆安装托架132c上。闸杆133按照传统方式通过一根bowden型闸线与后闸19b可操作地相联接。优选地,主/换档安装板132a、车把安装托架132b和闸杆安装托架132c作为通过安装托架132b联接于车把13上的单件整体式构件一起整体加工而成。这样,就优选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后换档/闸操纵装置22。主安装部分132优选地由轻刚性材料如铸铝构成。当然,如果需要和/或希望的话可以使用任何适用的材料。
底板134、中间板136和保持板138优选地通过固定螺栓140和142固定联接于主/换档安装板132a上而彼此隔开,以便在其间容纳卷绕机构126、操纵机构128和保持机构130的各个零件。更具体而言,主/换档安装板132a包括一个主通孔132a1和一个盲螺纹孔132a2,分别用于在其中安装固定螺栓140和142。盖144和指示机构146也优选地固定联接于主/换档安装板132a上。然而,盖144和指示机构146比较常见。因此,本文中将不再对盖144和指示机构146进行详细讨论和/或示出。而且,为清楚起见,盖144和指示机构146在一些图中被省掉。无论如何,指示机构146优选地与换档操纵装置22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按传统方式指示不同的换档位置。
如图5和41中所示,底板134为比较薄、平的构件。底板134优选地由轻刚性材料如金属薄板构成。底板134位于主安装部分132和中间板136之间,基本上具有一个主通孔134a、一个定位安装孔134b、一个弹簧安装狭槽134c、一个突出区段134d和一个T形开口134e。主通孔134a中适于容放主固定螺栓140而安装孔134b中适于容放部分保持机构130。具体而言,保持机构130联接于定位安装孔134b和中间板136上以防底板134相对于主安装部分132旋转,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另外,中间板136的一部分局部穿过T形开口134e而延伸以防底板134旋转,并起到衬垫的作用,在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讨论。弹簧安装狭槽134c适于与卷绕机构126的一部分接合,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突出区段134d适于与保持机构130的一部分接合,在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讨论。
如图5和42中所示,中间板136优选地由作为单件整体式构件一起整体加工而成的几块薄平部分形成。而且,中间板136优选地由轻刚性材料如变形的金属薄板构成。中间板136位于底板134与杆保持板138之间,并且基本上包括一个基座部分136a、一个连接部分136b和一个杆安装部分136c。基座部分136a固定地和不可旋转地联接于主/换档安装板132a上。连接部分136b从基座部分136a上向外延伸。杆安装部分136c联接于连接部分136b的自由端上。
基座部分136a基本上包括一个主通孔136a1、一个副孔136a2、一个定位孔136a3、一个导向开口136a4和一个释放表面136a5。一个优选带有安装孔136a7的凸缘136a6从基座部分136a上延伸而成直角。一个辅孔136a8置于主孔136a1和释放表面136a5之间。主孔136a1中适于容放主固定螺栓140,而副孔136a2中适于容放副固定螺栓142。这样,基座部分136a就不可旋转地联接于主安装部分132上。保持机构130联接于定位孔136a3和孔134b中从而使得底板134也能通过基座部分136a不可旋转地联接于主安装部分132上,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
导向开口136a4适于容放操纵机构128的一部分,下文中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讨论。释放表面136a5适于按照选择与操纵机构128的一部分接合,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说明。凸缘136a6局部穿过底板134的T形开口134e而延伸以便将底板134不可旋转地联接于中间板136上。由于凸缘136a6具有梯级构型,因而凸缘136a6还在底板134与中间板136之间起衬垫的作用。安装孔136a7容放着紧固件145以便将控制线缆23联接于其上。辅孔136a8中适于容放枢轴销148(第二固定枢轴)。操纵机构128的一部分可旋转地安装或联接于枢轴销148上,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说明。枢轴销148优选地与主固定螺栓40(第一枢轴)平行。
杆安装部分136c包括第一和第二安装凸缘136c1和136c2。安装凸缘136c1和136c2分别包括孔136c3和136c4,孔136c3和136c4适于容放操纵机构128的一部分,下文中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讨论。连接部分136b在杆安装部分136c和基座部分136a之间延伸,以便使得杆安装部分136c与基座部分136a向外隔开。
如图5和43中所示,杆保持板138优选地为一薄平构件。杆保持板138优选地由轻刚性材料如金属薄板构成。杆保持板138位于中间板136的与底板134相对的一侧。这样,杆保持板138的位置距离主安装部分132最远。杆保持板138通过固定螺栓140和142固定地不可旋转地联接于主/换档安装板132a上。杆保持板138基本上包括一个主支承部分138a和一个延伸部分138b。
主支承部分138a具有一个主孔138a1、一对相对的辅孔138a2以及一对相对的保持孔138a3。主孔138a1中适于容放主固定螺栓140。在本实施例中,一个辅孔138a2用于容放枢轴销148的下端。换句话说,杆保持板138与杆保持板38相同,只是在后换档操纵装置22中,一个辅孔138a2中部分容放着枢轴销148。该对保持孔138a3适于容放主螺母板141的突出部以防主固定螺栓140在安装组件124的各个零件联接在一起之后松开。
延伸部分138b包括一个副孔138b1和一对保持孔138b2。副孔138b1中适于容放副固定螺栓142。保持孔138b2适于容放副螺栓板143的突出部以防副固定螺栓142在安装组件124的各个零件联接在一起之后松开。这样,杆保持板138、中间板136、底板134和主/换档板132a就固定地不可旋转地联接在一起而形成壳体或安装组件124。
请参看图5和44-47,现在将对卷绕机构126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卷绕机构126在安装组件124的底板134与中间板136之间安装于主固定螺栓140上。卷绕机构126基本上包括一个缆线卷绕构件152、一个棘轮构件154、一个主偏压构件156和一个单元衬垫15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卷绕构件152和棘轮构件154优选地为不可旋转地连接在一起的分离式的构件。主偏压构件156优选地为一在正常情况下使卷绕构件152和棘轮构件154沿预定旋转方向,例如图5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CW偏压的扭簧。卷绕机构126与操纵机构128和保持机构130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按照选择将卷绕构件152保持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
卷绕构件152优选地为一个作为单件整体式构件整体加工而成的梯级形构件。而且,卷绕构件152优选地由轻刚性材料如硬塑料构成。卷绕构件基本上包括一个卷绕部分152a和一个突出部分152b。一个中心贯通开口152a1延伸穿过卷绕部分152a和突出部分152b,其中适于容放主固定螺栓140。这样,卷绕构件152就联接于安装组件124上以便绕主固定螺栓140旋转。棘轮构件154优选地不可旋转地联接于卷绕构件152上,位于卷绕构件152与中间板136之间。这样,棘轮构件154就随着卷绕构件152旋转。如下文所述,卷绕构件152的旋转运动由棘轮构件152控制。
卷绕部分152a基本上具有一个缆线安装区段152a2、一个卷绕表面152a3和一个弹簧容放凹座152a4。缆线安装区段152a2按照传统方式包括一个适于容放控制线缆23的内部金属丝的贯通开口和一个适于容放控制线缆23的内部金属丝的接头或贴靠件的凹座。卷绕表面152a3为弯曲的凹槽形表面,沿圆周从缆线安装区段152a2向外延伸。弹簧容放凹座152a4为大致呈环形的凹座,其直径大于中心贯通开口152a1。而且,弹簧容放凹座152a4包括一个适于容放弹簧156的一端的切口或槽口152a5,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优选地,弹簧容放凹座152a4的径向宽度足够大以便容放主弹簧156的一部分,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卷绕部分152a还优选地包括一个适于容放指示机构146的一部分(图中未示出)的梯级形凹槽152a6
突出部分152b基本上包括多个大花键152b1和多个小花键152b2,它们适于不可旋转地与棘轮构件154接合。大花键152b1位于中心贯通开口152a1的与小花键152b2相对的一侧。而且,花键152b1和152b2的定向使得棘轮构件154具有一种特定的构型以便与操纵机构128和保持机构130正确地接合,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
棘轮构件154优选地为一薄平构件。优选地,棘轮构件154由轻刚性材料如金属薄板构成。棘轮构件154基本上包括一个带键槽的中心开口154a、一个外操纵表面154b和一个外定位表面154c。开口154a适于容放卷绕构件152的突出部分152b以便将棘轮构件154按照预定方位不可旋转地联接于卷绕构件152上。换句话说,开口154a与突出部分152b的大花键152b1和小花键152b2配合以便使得卷绕构件152与棘轮构件154一起象单个构件一样旋转。
操纵表面154b适于与操纵机构128的一部分相接合,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更具体而言,操纵表面154b包括多个(九个)凹槽154b1,它们形成齿,这些齿设计用于按照选择与操纵机构128的一部分相接合。定位表面154c适于与保持机构130(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讨论)的一部分相接合,以便按照选择将棘轮构件154和卷绕构件152保持和保留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更具体而言,定位表面154c包括多个(九个)突出部或齿154c1,它们与保持机构130的一部分相接合。这样,棘轮构件154就为棘轮构件54的一种改型以便提供更多换档位置。棘轮构件154还优选地包括一对止挡件154d和154e。具体而言,止挡件154d为静止止挡件而止挡件154e为完全移位后的止挡件。止挡件154d和154e按照选择与保持机构130的部分接合以便控制卷绕构件152和棘轮构件154的运动。棘轮构件154在邻近的一对换档位置之间的每次移位的操纵角比棘轮构件54小。这样,操纵机构128就为操纵机构28的一种改型以便与棘轮构件154一起工作,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说明。
偏压构件156优选地为一个扭簧,它用于对卷绕构件152和棘轮构件154施加一个推动力以便绕主固定螺栓140旋转。偏压构件(弹簧)156基本上包括一个第一端156a、一个第二端156b和一个在第一端156a与第二端156b之间延伸的盘绕部分156c。第一端156a置于底板134的弹簧安装狭槽134c中,而第二端156b置于从卷绕构件152的弹簧容放凹座152a4延伸出的槽口或切口152a5中。盘绕部分156c部分容放于弹簧容放凹座152a4中。单元衬垫158置于卷绕构件152的中心贯通开口152a1中。
单元衬垫158优选地为一个由轻刚性材料构成的管状构件,其一端与底板134的下表面接触而另一端与中间板136的上表面接触从而将中间板136与底板134隔开。弹簧156适于在正常情况下使卷绕构件152在图5中从上方观察时沿顺时针方向偏压。这样,操纵机构128就通过棘轮构件154使卷绕构件152克服主偏压构件156的推动力而沿反时针方向运动。更具体而言,操纵机构128优选地将卷绕构件152移动至九个预定换档位置中的一个上,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保持机构130按照选择将卷绕构件152和棘轮构件154保持于九个换档位置中的一个上,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讨论。
请参看图5和49-61,现在将对操纵机构128进行更详细的讨论。操纵机构128为操纵机构28的一种改型以便使棘轮构件54具有数量更多的换档位置,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说明。操纵机构128基本上包括一个第一操纵构件160、一个第二操纵构件162、一个操纵连杆164和一个随动连杆166。第一操纵构件160与操纵连杆164、随动连杆166和安装组件124一起形成一个控制着第一操纵构件160的运动的四连杆机构。更具体而言,第一操纵构件160可枢转地联接于操纵连杆164和随动连杆166上以便沿第一弧1A1运动,如图63和64中看得最为清楚。操纵连杆164可枢转地联接于枢轴销148(第二固定枢轴)上并与主固定螺栓140可操作地相联接,而随动连杆166可枢转地联接于副固定螺栓142(固定枢轴)上。第一弧1A1的曲率比较平缓以便使得第一操纵构件160能够大致沿一条直线运动。
操纵连杆164优选地具有一个与其可操作地相联接的棘爪机构168。棘爪机构168适于在第一操纵构件160被骑车人从正常静止位置推至或移至换档位置时与棘轮构件154的操纵表面154b相接合。这样,当第一操纵构件160沿着弧1A1沿大致直线方向运动时,操纵连杆164也发生运动从而使得棘爪机构168克服偏压构件156的推动力而将棘轮构件154旋转一个换档位置。这样,卷绕构件152也发生旋转而拉动换档线缆23的内部金属丝并将后拨链器17移位至其换档位置之一上。
当第一操纵构件160移回至正常静止位置时,棘爪机构168则与中间板136的释放表面136a5相接合以便使棘爪机构与棘轮构件154脱离接合。然而,保持机构130与棘轮构件154相接合以便克服弹簧156的推动力而将卷绕构件152和棘轮构件154保持于新的换档位置。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操纵构件160的运动使得卷绕构件152只会从一个换档位置沿一个旋转方向移位一次至下一个邻近的换档位置上。
第二操纵构件162与保持机构130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按照选择释放棘轮构件154和卷绕构件152。换句话说,骑车人推动或者移动第二操纵构件162以便使保持机构130从棘轮构件154上脱离接合,而这就会使得卷绕构件152和棘轮构件154在弹簧156的推动力的作用下旋转。保持机构130适于使得卷绕构件152和棘轮构件154在第二操纵构件162推动一次时只能转过一个换档位置。换句话说,棘轮构件154在转过一个换档位置之后就与保持机构130接合。这样,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操纵构件162的运动使得卷绕构件152只会从一个换档位置沿与第一操纵构件160运动时产生的旋转方向相反的另一个旋转方向移位一次至下一个邻近的换档位置上。
如图5和49中看得最为清楚,第一操纵构件160为一薄平构件。第一操纵构件160优选地由轻刚性材料如变形的金属薄板构成。第一操纵构件160基本上具有一个致动部分160a和一个连杆部分160b。连杆部分160b优选地垂直于致动部分160a。连杆部分160b包括一对孔160b1和160b2,它们分别适于容放一对枢轴销169和170的上端。枢轴销169可枢转地联接于操纵连杆164上,而枢轴销170可枢转地联接于随动连杆166上以便使第一操纵构件160沿第一弧1A1运动。致动部分160a可具有一个与其相联接的按钮173,如图3中所示,并且由骑车人的拇指或其它手指致动或推动。
第二操纵构件162优选地为一由轻刚性材料如变形的金属薄板构成的薄平构件。第二操纵构件162可滑动地和可枢转地安装于副固定螺栓142上。更具体而言,第二操纵构件162可滑动地和可枢转地安装于衬垫163上,而该衬垫163在第二操纵构件162与随动连杆166之间安装于第二固定螺栓142上。第二操纵构件162基本上包括一个长开口162a、一个致动凸缘162b和一个释放凸缘162c。长开口162a中容放着衬垫163的上端。释放凸缘162c容放于中间板136的导向开口136a4中以便控制第二操纵构件162与固定的衬垫163一起的运动。
第二操纵构件162由一拨动杆171致动,该拨动杆171可枢转地联接于中间板136的安装凸缘136c1和136c2上。更具体而言,拨动杆171与致动凸缘162b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使得当骑车人用拇指或其他手指推动拨动杆171时,第二操纵构件162按照与第二操纵构件62大致相同的方式沿着第二弧(图中未示出)沿大致直线方向运动。更具体而言,释放凸缘162c容放于中间板136的导向开口136a4中,而衬垫163的上端容放于长开口162a中以便使得致动凸缘162b沿着第二弧运动。
第二弧与弧1A1大致平行,并且这两个弧优选地都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以便使得第一和第二操纵构件160和162之间能够实现大致呈直线的平行运动。换句话说,弧1A1和第二弧基本上为换档操纵装置20的弧A1和弧A2的镜像。复位偏压构件或弹簧172操作上联接于第二操纵构件162与中间板136之间。这样,当骑车人释放拨动杆171时,第二操纵构件162和拨动杆171就复位至正常静止位置。中间板136的导向开口136a4和释放凸缘162c适于按照选择接合/致动保持机构130,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讨论。
操纵连杆164优选为由轻刚性材料如变形的金属薄板构成的薄平梯级形构件。更具体而言,操纵连杆164基本上包括一个操纵部分164a和一个联接部分164b。如上所述,操纵连杆164可枢转地联接于枢轴销148上并与主固定螺栓140可操作地相联接,而且还可枢转地联接于枢轴销169上,而枢轴销169可枢转地联接于第一操纵构件160上。操纵部分164a基本上包括一个主孔164a1、一个棘爪安装孔164a2、一个突出部164a3、一个辅孔164a4。操纵连杆164为操纵连杆64的一种改型,并且其运动不同于操纵连杆64,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说明。
衬垫165安装于主固定螺栓140上并固定住。衬垫165具有一梯级形外表面,其底端安装于操纵连杆164的主孔164a1中。主孔164a1的形状为比衬垫165的下端更大的长圆周导向开口。这样,操纵连杆就可相对于主固定螺栓140沿横向弧运动。具体而言,由于长圆周导向开口164a1具有这样的构型,衬垫165的下端就会相对于操纵部分164a滑动。衬垫165的上端与中间板136相接触并环绕着中间板136的主孔136a1。这样,操纵连杆164的操纵部分164a就与中间板136隔开一定距离。
枢轴销148固定于中间板136与杆保持板138之间。而且,枢轴销148延伸穿过辅孔164a4从而使得操纵连杆14可绕着枢轴销148,而非主固定螺栓140,进行枢轴转动。这样,操纵连杆164的运动就与操纵连杆64不同。更具体而言,辅孔164a4离棘爪安装孔164a2比主孔164a1更近,从而使得棘爪机构168移动的操纵角比棘爪机构68更小。换句话说,操纵连杆164和棘爪机构168适于与棘轮构件154一起工作,而棘轮构件154在不同换档位置之间的操纵角更小以便使得第一操纵构件160的行程与前换档操纵装置20的第一操纵构件60的行程大致相同。
棘爪机构168联接于棘爪安装孔164a2上,并且基本上包括一个棘爪枢轴销174、一个棘爪弹簧176和一个棘爪构件178。棘爪枢轴销174的下端安装于操纵连杆164的棘爪安装孔164a2中。棘爪构件178安装于棘爪枢轴销174的上端,而在正常情况下棘爪弹簧176则使得棘爪构件178相对于操纵连杆164偏压。具体而言,棘爪弹簧 76具有一个联接于棘爪构件178上的上端176a,一个容放于操纵连杆164的弹簧安装孔64a5中的下端176b,以及一个环绕着棘爪枢轴销174的盘绕部分176c。操纵连杆164的突出部164a3起操纵连杆164的止挡构件或运动控制构件的作用。更具体而言,突出部164a3适于使得操纵连杆164的各部分不会干涉后换档操纵装置22的其它构件的运动并且/或者控制操纵连杆164的运动。
棘爪构件178基本上包括一个安装部分178a和一个棘爪部分178b。安装部分178a比棘爪部分178b薄,容放于棘爪枢轴销174上。棘爪部分178b适于按照选择与棘轮构件154的操纵表面154b相接触。具体而言,当操纵连杆164由第一操纵构件160带动时,棘爪部分178b与操纵表面154b的凹槽154b1之一相接合以便使棘轮构件154和卷绕构件152绕主固定螺栓140旋转。然而,当第一操纵构件160和操纵连杆164处于正常静止位置时,棘爪部分178b就与中间板136的外释放表面136a5相接触。
换句话说,外释放表面136a5的形状适于在操纵连杆164和第一操纵构件160处于其正常静止位置时使棘爪部分178b保持与操纵表面154b的凹槽154b1脱离接合的状态。这样,如果第二操纵构件162由拨动杆171致动,例如如果保持机构130如下文中所述那样释放,棘轮构件154和卷绕构件152就会在主偏压构件156的推动力作用下旋转。
操纵连杆164的联接部分164b与操纵部分164a偏移开,基本上包括一个联接孔164b1。联接孔164b1适于容放可枢转地联接于第一操纵构件160上的枢轴销169的下端。
请再次参看图5和53-55,随动连杆166基本上包括一个操纵部分166a、一个联接部分166b和一个突出部166c。随动连杆166优选地为由轻刚性材料如变形的金属薄板构成的梯级形薄平构件。操纵部分166a可枢转地联接于枢轴销170上,而枢轴销170可枢转地联接于第一操纵构件160上。联接部分166b通过衬垫163可枢转地联接于副固定螺栓142上。操纵部分166a与联接部分166b偏移开。突出部166c从联接部分166b向上延伸,并且适于容放复位偏压构件(弹簧)179的一端。
更具体而言,操纵部分166a包括一个适于可旋转地容放枢轴销170的下端的孔166a1,而联接部分166b包括一个适于容放衬垫163的下端的孔166b1。复位偏压构件179的一端联接于突出部166c上,而另一端则联接于中间板136上,以便在正常情况下将随动连杆166推向静止位置。这样,在正常情况下,第一操纵构件160和第一操纵连杆164也在复位偏压构件(弹簧)179的作用下偏向静止位置,因为这些构件构成了四连杆机构组件的三个连杆。
请参看图5和62,现在将对保持机构130进行更详细的讨论。保持机构130基本上包括一个保持枢轴销180、一个保持偏压构件182和一个锁定构件184。保持枢轴销180联接于底板134和中间板136上。锁定构件184可旋转地安装于保持枢轴销180上。保持偏压构件182使锁定构件184在正常情况下偏向一个预定的位置。锁定构件184的结构配置适于与棘轮构件154的定位表面154c相接合。而且,锁定构件184的结构配置还适于按照选择与第二操纵构件162的释放凸缘162c相接合。
更具体而言,保持枢轴销180的上端容放于底板134的安装孔134b中,而下端则容放于中间板136的定位孔136a3中。这样,保持枢轴销180和底板134就不可相对于主安装部分132运动。锁定构件184置于保持枢轴销180的下端上邻近中间板136的导向开口136a4的位置。偏压构件182的上端与底板134的突出区段134d相接合,而下端则与锁定构件184相接合,以便在正常情况下使锁定构件184偏向预定方向。
锁定构件184基本上包括一个第一止挡部分184a、一个第二止挡部分184b、一个中心孔184c、一个弹簧容放凹座184d和一个致动突出部184e。保持枢轴销180的下端容放于孔184c中以便将锁定构件184置于底板134与中间板136之间。第一和第二止挡部分184a和184b置于棘轮构件154的齿154c1的相对侧向两侧。弹簧容放凹座184d适于容放偏压构件182的下端。致动突出部184e的位置邻近容放于导向开口136a4中的第二操纵构件162的释放凸缘162c。
当第二操纵构件162由拨动杆171致动时,释放凸缘162c与致动突出部184e相接合以便使锁定构件184克服弹簧182的偏向力而旋转。这就使得第一止挡部分184a与定位表面154c脱离接合。这样,棘轮构件154和卷绕构件152就在主偏压构件或弹簧156的偏向力的作用下旋转一个换档位置。当拨动杆171释放时,锁定构件184在弹簧182的偏向力作用下旋转以与定位表面154c的下一个齿相接合,以便将棘轮构件154和卷绕构件152保持于所需的换档位置。
现在将参照图5和63-68对后换档操纵装置22的操作情况进行更详细的讨论。当骑车人希望将后拨链器17和链条C从较小的后链轮RS移位至较大的后链轮RS上时,骑车人用拇指或其他手指推动第一操纵构件160。第一操纵构件160沿弧1A1运动至换档位置。第一操纵构件160的这种运动就会使得操纵连杆164和随动连杆166分别绕着枢轴销148和副固定螺栓42旋转。当操纵连杆164绕着枢轴销148旋转时,棘爪机构168与操纵连杆164一起运动。另外,长主孔164a1沿着衬垫165滑动。
当棘爪机构168运动时,棘爪构件178就会与中间板136的释放表面136a5脱离接合。然后棘爪构件178与棘轮构件154相接合以便将棘轮构件154和卷绕构件152旋转一个换档位置。当棘轮构件在棘爪机构168带动下从一个换档位置移至邻近的下一个换档位置时,锁定构件184就会与其对应的齿154c1脱离接合而与下一个对应的齿154c1相接合。具体而言,当棘轮构件154在两个换档位置之间运动时,锁定构件184与齿154c1脱离接合然后重新接合以便将棘轮构件154保持于下一个换档位置上。
当骑车人释放第一操纵构件160时,第一操纵构件160沿第一弧1A1移回至其正常静止位置。第一操纵构件160的这种运动就会使得操纵连杆164和随动连杆166分别绕着枢轴销148和副固定螺栓142旋转。操纵连杆164和随动连杆166旋转至直到恢复至其正常静止位置为止。棘爪机构178与操纵连杆164一起运动。这样,棘爪构件178就移回至与释放表面136a5接合的位置以便使得棘爪构件178与棘轮构件154的操纵表面154b脱离接合。然而,棘轮构件154在锁定构件184的作用下保持于其换档位置上。如果骑车人想要再次从较小的后链轮RS移位至较大的后链轮RS,就再次沿第一弧1A1推动第一操纵构件160而重复上述过程。
如果骑车人想要将后拨链器17和链条C从较大的后链轮RS移位至较小的后链轮RS,骑车人就用拇指或其他手指推动拨动杆171。当拨动杆171由骑车人致动时,第二操纵构件162就沿第二弧从正常静止位置移至换档位置。具体而言,第二操纵构件162的运动受中间板的导向开口136a4和联接于副固定螺栓142上的衬垫163的控制。当第二操纵构件162移至换档位置时,释放凸缘162c与锁定构件184相接合。锁定构件184克服弹簧182的偏向力旋转而与棘轮构件154的齿154c1脱离接合。然后棘轮构件154就可在主偏压构件或弹簧156的偏向力作用下旋转。
然后锁定构件184将在释放第二操纵构件162时与下一个邻近的齿154c1相接合。具体而言,当骑车人推动拨动杆171时,锁定构件184从齿154c1上脱离接合。然而,当骑车人随后释放拨动杆171时,第二操纵构件162将在复位弹簧172的偏向力作用下恢复至其正常静止位置。这样,释放凸缘162c将会释放锁定构件184。换句话说,第二操纵构件162设计成能够由骑车人比较迅速地拨动和释放的结构。然后,锁定构件184与棘轮构件154的下一个邻近的齿154c1不可旋转地相接合从而完成从较大后链轮RS到较小后链轮RS的移位。如果需要骑车人可重复进行这个过程。
当然,如果链条C已经位于最小的后链轮RS上,位于锁定构件184和棘轮构件154之间的止挡件将会防止与齿154c1脱离接合。因此,如果骑车人在后拨链器17位于最小的后链轮RS之下时推动拨动杆171,就不会进行换档。同样,如果后拨链器17处于其最高位置而链条C置于最大的后链轮RS上时,由于锁定构件184和棘轮构件154之间的止挡件,第一操纵构件160将不能换档。这样,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换档。
本文中所用的程度副词例如“大致”、“大约”和“近似”等是指变动的项具有合理的偏差量以便保证最终结果不会发生显著改变。如果偏差不会否定其所改动的词的意思,这些副词应当被解释为变动的项包括至少±5%的偏差。
尽管只选择了选定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示例说明,但通过阅读本公开内容,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在不超出如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确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多种变动和改型。此外,上文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仅用于示例说明,而并非对如后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内容所确定的本发明进行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包括:
一第一操纵构件;
一缆线卷绕机构,其安装在处于第一固定位置的第一枢轴上,并且构制成按照选择保持于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
一随动连杆,其第一端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第一操纵构件上,而第二端安装在处于第二固定位置的第二枢轴上;以及
一操纵连杆,其第一端可枢转地联接于所述第一操纵构件上,而第二端安装于所述第一枢轴上,所述操纵连杆与所述缆线卷绕机构可操作地相联接,以便使得所述缆线卷绕机构随着所述第一操纵构件的运动而绕着所述第一枢轴在所述换档位置之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卷绕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枢轴上的一缆线卷绕构件和一棘轮构件,以及
一锁定构件与所述棘轮构件可操作地相接合以便将所述缆线卷绕构件保持于所述多个换档位置其中之一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连杆包括一卷绕棘爪,其布置成在所述第一操纵构件从正常静止位置移至换档位置时使所述棘轮构件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还包括
一第二操纵构件,其布置成使所述锁定构件从所述棘轮构件上脱离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连杆包括一卷绕棘爪,其布置成在所述第一操纵构件从正常静止位置移至换档位置时使所述棘轮构件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卷绕构件和所述棘轮构件是被固定起来而在所述第一枢轴上一起旋转的独立的分离式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卷绕机构还包括一偏压构件,其布置成对所述缆线卷绕构件和所述棘轮构件施加一推动力以便绕所述第一枢轴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联接于一包括一闸杆的车把安装托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还包括
一复位偏压构件,其布置成对所述第一操纵构件可操作地施加一推动力以便将所述第一操纵构件从换档位置推至正常静止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卷绕机构包括至少三个所述换档位置。
CNB031010865A 2002-01-10 2003-01-09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53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041,557 US6694840B2 (en) 2002-01-10 2002-01-10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
US10/041557 2002-01-1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17305A Division CN100387484C (zh) 2002-01-10 2003-01-09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CNB2005100517292A Division CN100366503C (zh) 2002-01-10 2003-01-09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1121A CN1431121A (zh) 2003-07-23
CN1245307C true CN1245307C (zh) 2006-03-15

Family

ID=2191714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173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7484C (zh) 2002-01-10 2003-01-09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CNB20051005172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6503C (zh) 2002-01-10 2003-01-09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CNB0310108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5307C (zh) 2002-01-10 2003-01-09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173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7484C (zh) 2002-01-10 2003-01-09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CNB20051005172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6503C (zh) 2002-01-10 2003-01-09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6694840B2 (zh)
EP (2) EP1327576B1 (zh)
JP (1) JP2003205884A (zh)
CN (3) CN100387484C (zh)
AT (1) ATE410357T1 (zh)
DE (1) DE60323890D1 (zh)
TW (1) TWI2431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24196A1 (de) * 2002-05-31 2003-12-11 Sram De Gmbh Seileinzugmechanik für Triggerschalter
US7421926B2 (en) * 2004-04-29 2008-09-09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with combined operation of multiple output elements
DE602004006749T2 (de) * 2004-08-31 2007-10-04 Campagnolo S.R.L.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Steuerkabel einer Fahrradgangschaltung, mit drehbarem Tragkörper für die Kabeltrommel
US7437969B2 (en) * 2004-09-29 2008-10-21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8549954B2 (en) * 2004-09-30 2013-10-08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device having a linearly sliding shift lever operated by a pivoting interface member
US20070261508A1 (en) * 2004-10-30 2007-11-15 Acenbrak Steven D Ergonomic Shifter for a Bicycle
EP1922244B1 (en) * 2005-02-23 2011-12-21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Shifter for a bicycle using a dual action lever
US7918145B1 (en) * 2005-05-18 2011-04-05 Calendrille Jr John L Combination shift and brake lever arrangement for a bicycle
US7650813B2 (en) * 2005-05-19 2010-01-26 Shimano Inc. Position control mechanism for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7526979B2 (en) * 2005-07-19 2009-05-05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position control mechanism
JP2007076456A (ja) 2005-09-13 2007-03-29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及び変速操作装置
JP4040059B2 (ja) * 2005-11-30 2008-01-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US9797434B2 (en) * 2005-09-14 2017-10-24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with a multi-direction operating member
US7665382B2 (en) * 2006-02-07 2010-02-23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US20070186714A1 (en) * 2006-02-10 2007-08-16 Shimano Inc. Bicycle cable connection arrangement
US8056438B2 (en) * 2006-11-16 2011-11-15 Shimano Components (Malaysia) Sdn. Bhd.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US7849764B2 (en) * 2006-12-20 2010-12-14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7806022B2 (en) * 2007-05-16 2010-10-05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actuating device
US8065932B2 (en) * 2007-05-16 2011-11-29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actuating device
US9701365B2 (en) * 2007-12-28 2017-07-11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9199688B2 (en) 2008-06-13 2015-12-01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US9434443B2 (en) * 2008-08-18 2016-09-06 Shimano Inc. Cable operating mechanism
JP5268572B2 (ja) * 2008-11-06 2013-08-21 株式会社ミクニ アクセル操作装置
US8528442B2 (en) * 2009-02-10 2013-09-10 Shimano Inc. Bicycle component positioning device
US9365258B2 (en) * 2010-06-28 2016-06-14 Shimano Inc. Bicycle brake and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8272293B2 (en) * 2010-08-24 2012-09-25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9033833B2 (en) 2011-01-28 2015-05-19 Paha Designs, Llc Gear transmission and derailleur system
US9327792B2 (en) 2011-01-28 2016-05-03 Paha Designs, Llc Gear transmission and derailleur system
US10207772B2 (en) 2011-01-28 2019-02-19 Paha Designs, Llc Gear transmission and derailleur system
US9592879B2 (en) * 2011-05-26 2017-03-14 Shimano Inc. Shift positioning mechanism
US8720301B2 (en) 2012-02-24 2014-05-13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8746105B2 (en) 2012-02-24 2014-06-10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132887B2 (en) 2012-02-24 2015-09-15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DE102013216932A1 (de) 2013-08-26 2015-02-26 Sram Deutschland Gmbh Halte- und Freigabemechanik zum Halten und Freigeben einer Seilaufnahmevorrichtung
BR202013022462U2 (pt) * 2013-09-03 2015-08-11 Elias Rodrigues De Souza Dispositivo introduzido em bicicletas
CA2926285A1 (en) * 2013-10-16 2015-04-23 John L. Calendrille, Jr. Shift lever arrangement for a bicycle
US9862451B2 (en) * 2014-09-02 2018-01-09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CN106904246B (zh) * 2017-04-17 2022-05-03 珠海蓝图控制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换挡器
CN106995035B (zh) * 2017-04-17 2022-05-03 珠海蓝图控制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换挡器
JP2019064356A (ja) * 2017-09-29 2019-04-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操作装置
JP2019177773A (ja) * 2018-03-30 2019-10-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操作装置および操作システム
CN111532361A (zh) * 2019-02-03 2020-08-14 单车喜客自行车人文精品店有限公司 自行车骑乘信息的推播中继装置及其推播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70980A (en) 1952-11-07 1956-11-20 J A Phillips And Company Ltd Variable speed gear control lever mechanism for bicycles and like vehicles
US3220281A (en) 1964-03-12 1965-11-30 Outboard Marine Corp Single lever control
US3633437A (en) 1969-07-31 1972-01-11 Takuo Ishida Hand control device for speed change gear mechanism of a bicycle
JPS5427147A (en) 1977-07-29 1979-03-01 Shimano Industrial Co Lever of operating transmission in bicycle
JPS54149149A (en) 1978-05-16 1979-11-22 Bridgestone Cycle Co Wire winder for bicycle transmission
JPS62238189A (ja) 1986-04-05 1987-10-19 ブリヂストンサイクル株式会社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DE3706545A1 (de) 1987-02-28 1988-09-0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Handhebelvorrichtung fuer motorradlenkstangen od. dgl.
US4900291B1 (en) 1988-01-06 2000-04-25 Sram Corp Bicycle gear shif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222412A (en) 1988-07-29 1993-06-29 Shimano Industrial Co., Ltd. Change speed lever apparatus for use in bicycle
EP0371429B1 (en) * 1988-11-29 1993-07-28 Shimano Inc. Speed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US5241878A (en) * 1988-11-29 1993-09-07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device
JPH0313297U (zh) 1989-06-26 1991-02-12
JP3007641B2 (ja) * 1989-07-06 2000-02-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のディレーラー用操作装置
JPH0582786U (ja) 1992-04-16 1993-11-09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操作装置
JP2606246Y2 (ja) * 1993-06-17 2000-10-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US5361645A (en) 1993-08-24 1994-11-0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ift lever apparatus for use in bicycle
JP2607289Y2 (ja) * 1993-12-28 2001-05-28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JP3644604B2 (ja) * 1994-03-07 2005-05-11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DE4409251C1 (de) 1994-03-18 1995-06-22 Fichtel & Sachs Ag Schalt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Wechselgetriebe an Fahrrädern
JP3504760B2 (ja) * 1995-02-28 2004-03-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変速操作装置
JP3359788B2 (ja) 1995-06-23 2002-12-2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の変速操作用サブレバー
US5799542A (en) 1995-10-11 1998-09-01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JP3188172B2 (ja) 1995-12-23 2001-07-16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レバー機構
US5941125A (en) 1995-12-28 1999-08-24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ing apparatus having remotely located levers for operating a single transmission
US5673594A (en) * 1996-01-03 1997-10-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peed change lever apparatus for use in bicycles
US5730030A (en) * 1996-01-19 1998-03-24 Shimano, Inc. Shifting apparatus for bicycles having a brake operating unit disposed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shifting levers
US5775168A (en) 1996-02-14 1998-07-07 Shimano, Inc. Combined brake and shifting device
TW378183B (en) 1996-02-14 2000-01-01 Shimano Kk Bicycle shift levers which surround a handlebar
US5829313A (en) 1997-01-13 1998-11-03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shifting mechanism having indexing configured for use with variety of chain sprocket sets
US5957002A (en) * 1998-05-06 1999-09-28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reau Dual lever type derailleur gear unit for a bicycle
US6067875A (en) 1998-06-12 2000-05-30 Ritchey Designs, Inc. Handlebar-mounted bicycle shifter system and method
US6155132A (en) * 1999-01-28 2000-12-05 Shimano Inc. Shifting unit for a bicycle
US6220111B1 (en) * 1999-08-10 2001-04-24 Chieh-Yuan Chen Bicycle speed changing device
US6453764B1 (en) * 2000-03-03 2002-09-24 Shimano, Inc. Switch style bicycle shift control device
US6450060B1 (en) * 2000-03-17 2002-09-17 Shimano, Inc. Bicycle shift device having a linearly sliding shift lever operated by a pivoting cover
US20020139218A1 (en) * 2001-03-30 2002-10-03 Akira Tsumiyama Bicycle control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323890D1 (de) 2008-11-20
US6694840B2 (en) 2004-02-24
EP1327576B1 (en) 2008-10-08
EP1914159A1 (en) 2008-04-23
CN1651304A (zh) 2005-08-10
EP1327576A3 (en) 2003-09-10
EP1327576A2 (en) 2003-07-16
US6848335B1 (en) 2005-02-01
TWI243136B (en) 2005-11-11
TW200301743A (en) 2003-07-16
CN100387484C (zh) 2008-05-14
CN1651305A (zh) 2005-08-10
JP2003205884A (ja) 2003-07-22
US20030126940A1 (en) 2003-07-10
ATE410357T1 (de) 2008-10-15
CN100366503C (zh) 2008-02-06
CN1431121A (zh) 2003-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5307C (zh) 用于自行车传动装置的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CN1229260C (zh) 自行车链轮
CN1138672C (zh) 自行车的排挡显示器
CN1821014A (zh) 机动自行车拨链器组件
CN1119258C (zh) 自行车拨链器
CN1821013A (zh) 自行车拨链器马达单元组件
CN1899916A (zh) 自行车档位控制机构
CN1689904A (zh) 电动自行车变速控制装置
EP1112923A2 (en) Assist device for shifting a bicycle transmission
EP1481883A1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US20130081507A1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7762157B2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with a multi-direction operating member
CN1590211A (zh) 实现电子伺服助力自行车变速器多级变速的方法及变速器
US20060260428A1 (en) Bicycle shift operating device with a multi-direction operating member
CN1654270A (zh) 自行车用变速装置的链条定位装置
TW580473B (en) Twist-grip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TWI300753B (zh)
CN1362009A (zh) 后走式工作机
CN1098192C (zh) 自行车用内藏变速轮毂
CN1310799C (zh) 用于改变自行车传动中速度的辅助装置
CN1251922C (zh) 可调式自行车拨链器
CN1660658A (zh) 自行车拨链器
JP3425116B2 (ja) 自転車用ディレーラ
CN1772557A (zh) 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CN1799936A (zh) 用于在自行车传动装置中变速的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3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