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42584C -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42584C
CN1242584C CNB011350385A CN01135038A CN1242584C CN 1242584 C CN1242584 C CN 1242584C CN B011350385 A CNB011350385 A CN B011350385A CN 01135038 A CN01135038 A CN 01135038A CN 1242584 C CN1242584 C CN 124258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rame
transmission data
error detection
detection c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350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54574A (zh
Inventor
奥村幸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354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54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25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258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46Code rate detection or code type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4Maximum-likelihood or sequential decoding, e.g. Viterbi, Fano, ZJ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5Transmission of coding parameters to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等。在发送方,如果一个帧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包含该传输数据和一个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的帧数据。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即不包含传输数据也不包含检错码的帧数据。在接收方,在该帧中假定一个或多个该帧的最末位位置,在该帧中假定传输数据和检错码,并且计算假定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如果在一个位置,假定的检错码与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相匹配,判定该位置为最终位位置。否则,判定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或者该接收的帧包含错误。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可变长度的传输数据收纳在一定时间长度的各个帧中发送出去的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系统,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技术背景
在将声音信号等的信息变换成数字数据进行传输的传输方法中,要传输的信号的信息量从时间上看常常不是固定的,一般地说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
因此,如果将传输数据分成一定时间长度的帧单位,对每个帧进行可变位数的数据传输,则可以使传输速率在时间上发生变化,能够高效率地在各个帧周期传输需要的信息。这时,发送装置不必进行无用的发送,从而降低了发送装置的电力消耗。
为了通过改变数据的传输速率进行数据传输,通常,接收方需要用某种方法知道表示各帧的传输速率有多快的信息。这时,通常可以考虑将速率信息直接作为帧数据的一部分进行传输,在接收方根据这个信息判定速率的方法不发送速率信息,用附加在传输数据上的用于表示通信质量的检错码(例如,CRC(CyclicRedundancy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在接收方判定速率的方法(盲速率检测方法)(例如,与本申请人的申请有关的国际专利公布号WO96/26582)。
另一方面,为了通过无线电传输路径进行数据传输,在发生很多传输错误的通信环境中,一般地可以通过进行传输数据的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提高传输质量。作为纠错码和纠错解码,例如可以卷积码和维特比解码等的最大似然解码法。
此外,在不发送速率信息,用附加在传输数据上的用于表示通信质量的检错码,在接收方判定速率的方法中,速率判定中的判定错误率与检错码的字长有关,即便传输错误变少了,但是也不会降到某个一定的速率判定错误率(判定在不正确的速率下没有传输错误的概率)以下。
另一方面,在从发送方到接收方传输速率信息的情形中,当传输中发生错误时,不能判别接收帧内的有效数据长度,即使例如在数据部分不产生错误时,在接收方要正确地再生传输数据也是困难的。
为此,通常一直在考虑利用最大似然解码时的似然信息,改善速率判定错误率,灵确实地在通信途中使每个帧的传输速率变化的方法(例如,与本申请人的申请有关的国际专利公布号W097/50219)。
在上述的WO96/26582和WO97/50219中,述说了为了在接收方提高速率检测性能(为了降低错误地检测速率的概率),发送方在已有的传输数据后附加CRC位(这时,CRC位的在帧内的位置与传输数据的位长对应地变化),自己置在帧内的固定位置上(例如自己置在帧的头部)并发送出去的方法,
图1A和图1B是表示已有的传输位顺序的例子的图。
在将CRC位自己置在传输数据位后面的已有的方法(传统后至方法)中,例如当检测出与正确的速率位置比少一位的位置时,因为在接收方代码字的排列是连续的D1,D0,C4~C1,所以即使在不发生传输位错误时根据CRC的判定结果也能以50%的概率显示出OK(没问题)(即错误的检测),以后与此相似地,根据CRC的判定结果也能在少两位的位置上以25%的概率,在少三位的位置上以12.5%的概率显示出OK。
为了解决这种接近正确的速率位置错误地检测的概率变大的问题,在上述的WO96/26582和WO97/50219中想出了将CRC位自己置在帧的头部的方法,在这个方法中,如图1B(的前置)所示,因为在接收方的代码字的排列为D1,C4到C1是不连续的,所以不会发生上述的问题,从接近正确的速率位置的检测位置到离开正确的速率位置的检测位置,都一定能够得到由CRC码的字长决定的低的错误地检测的概率。
但是,实际上为了在发送方经常将CRC位自己置在帧的头部,即传输数据的前面进行发送,直到对于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计算结束,都需要将传输数据的所有的位暂时地存储在存储器中。这样的缓冲存储器的规模与一个帧的传输数据位数成正比的增大,当传输极大量的传输数据时,这个硬件的规模就成问题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国际公开号WO00/79720中,将检错码(例如CRC位)配置在传输数据的后面,通过使传输数据和检错码中的位排列顺序颠倒进行发送。
图2A和图2B是表示已有的传输位顺序和根据WO00/79720的传输位顺序的例子的图。从图可见,如果按照WO00/79720的配置(新后置),则因为在接收方的代码字排列为D1,D0,C0是不连续的,不会发生检测位置接近正确的速率位置时错误地检测的概率变大那样的问题,与放置在传输数据前的情形相同,从接近正确的速率位置的检测位置到离开正确的速率位置的检测位置,都一定能够得到由CRC码的字长决定的低的错误地检测的概率。
又,根据WO00/79720发明的配置,因为将CRC配置在传输数据的后面,所以在保持了上述的高的速率检测性能的同时不需要设置用于暂时存储传输数据的缓冲器,能够以小的电路规模实现硬件。
进一步,在WO00/79720中公开的发明中,考虑到当发送的数据的位数变为零的情况,如果在发送方发送的数据的位数是零,通过考虑前述的位模式,将帧数据生成为检错码是可能的。在接收方,也可以将发送的数据的位数成为零的一个位置假定为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并且如果在该假设情况下检错码和该前述的位模式相一致,判定发送的数据的位数成为零的该位置为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这是可能的。
在实际数据传输中,有这样一种情况,要被发出的发送数据的位数成为零,如语音信息传输中的沉默间隔(即,发送者没有说话的间隔),并且最好,接收方对于包括类似这种情况(即,表观传输速率=0的情况)的不同情况都能够正确地执行速率检测(这是因为,在接收方语音编解码器(CODEC)的解码器可能将这样的间隔识别成为沉默间隔并且执行不同于非沉默间隔的处理,例如背景噪音的生成)。
对于前述的位模式,例如,可以使用等同于检错码的奇偶校验位的多个位(由于数据的缺失,对应检错编码器的一个初始状态的诸位;例如,全为零的多个位)。如果传输的数据的位数是零,发送方发送等同于检错码的奇偶校验位的多个位(由于数据的缺失,只有这些等同于奇偶校验位的多个位被检错编码并发送)。在接收方,当数据位的数量等于零,为包括该最终位位置的候选最终位位置执行速率检测(这种情况下错误检测不需要为接收的数据计算检错码—再编码--,并且只需比较接收到的奇偶校验位等同的诸位与前述的位模式)。如果使用的等同于检错码的奇偶校验位的诸位与前述的位模式相同,则无需而外提供电路来生成前述的位模式。
虽然可以通常通过将该为模式的长度补偿到检错码(或CRC)的奇偶校验位的长度使用该电路,该检错码是在其它数据的位数不为零的时候给定的,但是该长度也会随需要不同。
对于位模式,需要提前规定至少一种模式,也可以规定多个模式并且结合其他目的使用其中的一种(各种控制信息的每一个映射为每个位模式被发送)。
根据WO00/79720公开的发明,即使没有数据需要始终提供检错码(如,CRC位)以在盲速率检测中获得足够的性能或者速率信息自己被发送,即使在诸如控制信号传输信道这样不适合用作外环传输功率控制的基准(这是双闭环传输功率控制的一部分,该双闭环传输功率控制与一个内环传输功率控制组合,用于维护和控制块或帧错误率质量)的一个信道中,即,一个不需要帧(块)错误率计算的信道。
在信息被间歇发送的情况,如控制信号传输信道,为提供CRC所需的开销(即使在没有数据存在的期间)大大地降低了传输效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按照不发送速率信息的盲速率检测的概念减少开销,提供一种基于高精确速率检测的高质量可变速率数据传输,
为达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可变长度的传输数据放置在具有一固定时间长度的每个帧中来发送该帧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步骤:在发送方,仅当该帧包含有该传输数据时,计算该帧中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包含传输数据和计算出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并且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即不包含传输数据也不包含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以及发送该生成的帧数据;以及在接收方,接收该帧数据;通过确定在接收的帧数据中一个作为该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的预定位置,来确定传输数据和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确定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如果确定的检错码与基于确定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相匹配,则判定该帧包含传输数据,如果确定的检错码与计算出来的检错码不相匹配,则判定该帧数据不包含传输数据或者该接收到的帧数据包含错误;以及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传输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将可变长度的传输数据放置在具有一固定时间长度的每个帧中来发送该帧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步骤:在发送方,仅当该帧包含有该传输数据时,计算该帧中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包含传输数据和计算出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并且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即不包含传输数据也不包含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以及发送该生成的帧数据;以及在接收方,接收该帧数据;通过假定在接收帧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最终位位置,来假定传输数据和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如果在假定的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中有假定的检错码与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相匹配的一个帧中位置,则判定该位置为该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如果没有假定的检错码与计算的检错码相匹配的位置,则判定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或者该接收的帧数据包含错误;以及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帧中的该传输数据。
在此,在发送方,生成帧数据的步骤可以生成的这样的帧数据,即在该帧数据中,检错码被置于对应的传输数据的后面,并且检错码的各位的顺序与该传输数据的各位的顺序排列相反。
在此,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在发送方,对该生成的帧数据进行纠错编码;以及对该经过纠错编码的帧数据进行交错;以及在接收方,对接收的帧数据进行解交错;以及对经过解交错的帧数据进行纠错解码。
在此,在发送方,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计算表示每帧中传输数据的位数的传输率信息的步骤,并且该生成帧数据的步骤生成包含该计算出的传输率信息的帧数据。
在此,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传输数据的长度可以在1至X位的范围内,与该传输数据相关的检错码的长度是Y位,并且X与Y的组合可以是(X,Y)=(8,8),(244,12),(4080,16),和(1048576,24)中的一个。
在此,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将用于由一个或多个信道组成的第一信道组中的诸信道的可变长传输数据和用于由一个或多个信道组成的第二信道组中的诸信道的传输数据,多路复用到具有一固定时间长度的每个帧中,来发送该帧,以及在发送方,该计算检错码的步骤可以,计算用于第一信道组中每个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仅当该帧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所述生成帧数据的步骤可以,为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如果该帧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生成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和计算出来的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部分帧数据;所述生成帧数据的步骤,为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如果该帧不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生成既不包含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和也不包含计算出来的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部分帧数据;以及该发送帧数据的步骤可以,发送包含为第一信道组中每个信道生成的部分帧数据的全部帧数据,以及在接收方,该接收帧数据的步骤可以接收全部帧数据;该计算检错码的步骤可以,通过确定包含于该接收到的全部帧数据中的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中作为最终位位置的一个预定位置,确定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的传输数据和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判定的该信道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该判定步骤可以,为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如果该信道被确定的传输数据的被确定的检错码与基于该信道被确定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相匹配,判定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包含该信道的传输数据;为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如果该信道被确定的传输数据的被确定的检错码与基于该信道被确定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不匹配,判定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不包含该信道的传输数据;以及该获取传输数据的步骤可以,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帧中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的传输数据。
在此,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将用于由一个或多个信道组成的第一信道组中的诸信道的可变长传输数据和用于由一个或多个信道组成的第二信道组中的诸信道的传输数据,多路复用到具有一固定时间长度的每个帧中,来发送该帧,以及在发送方,该计算检错码的步骤可以,计算用于第一信道组中每个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仅当该帧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所述生成帧数据的步骤可以,为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如果该帧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生成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和计算出来的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部分帧数据;所述生成帧数据的步骤,为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如果该帧不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生成既不包含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和也不包含计算出来的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部分帧数据;以及该发送帧数据的步骤可以,发送包含为第一信道组中每个信道生成的部分帧数据的全部帧数据,以及在接收方,该接收帧数据的步骤可以接收全部帧数据;该计算检错码的步骤可以,通过假定包含于该接收到的全部帧数据中的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的一个或多个最终位位置,假定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的传输数据和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假定的该信道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该判定步骤可以,为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如果在假定的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的诸最终位位置中有一个位置满足假定的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和基于该假定的该信道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相匹配,判定该位置为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为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如果在假定的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的诸最终位位置中没有一个位置满足假定的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和基于该假定的该信道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相匹配,判定该帧不包含该信道的传输帧或者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包含错误;以及该获取传输数据的步骤可以,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帧中的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的传输数据。
在此,为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进行双闭环发送功率控制,所述功率控制包括内环发送功率控制和外环发送功率控制,以及第二信道组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可以被用于外环发送功率控制作为基准,而不使用第一信道组中的信道作为基准。
在此,多路复用的诸信道的纠错编码率之间的相对比率以及多路复用的诸信道的发送功率之间的相对比率可以是固定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个用于将可变长传输数据置于具有一固定时间长度的每个帧中来发送该帧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在发射机中,用于仅当该帧包含有该传输数据时,计算该帧中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装置;用于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包含传输数据和计算出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并且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即不包含传输数据也不包含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的装置;以及用于发送该生成的帧数据的装置;以及在接收机中,用于接收该帧数据的装置;用于通过确定在接收的帧数据中一个作为该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的预定位置,来确定传输数据和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确定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的装置;用于如果确定的检错码与基于确定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相匹配,则判定该帧包含传输数据,如果确定的检错码与计算出来的检错码不相匹配,则判定该帧数据不包含传输数据或者该接收到的帧数据包含错误的装置;以及用于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传输数据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个用于将变长传输数据置于具有一固定时间长度的每个帧中来发送该帧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在发射机中,用于仅当该帧包含有该传输数据时,计算该帧中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装置;用于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包含传输数据和计算出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并且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即不包含传输数据也不包含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的装置;以及用于发送该生成的帧数据的装置;以及在接收机中,用于接收该帧数据的装置;用于通过假定在接收帧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最终位位置,来假定传输数据和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的装置;用于如果在假定的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中有假定的检错码与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相匹配的一个帧中位置,则判定该位置为该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如果没有假定的检错码与计算的检错码相匹配的位置,则判定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或者该接收的帧数据包含错误的装置;以及用于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帧中的该传输数据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个用于将变长传输数据置于具有一固定时间长度的每个帧中来发送该帧的发射机,包括:用于仅当该帧包含有该传输数据时,计算该帧中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装置;用于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包含传输数据和计算出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并且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即不包含传输数据也不包含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的装置;以及用于发送该生成的帧数据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个接收机,用于为每个具有一固定长度的帧,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接收包含传输数据和为该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的帧数据,以及为每个具有一固定长度的帧,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接收既不包含传输数据和也不包含为该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的帧数据,该接收机包括:用于接收该帧数据的装置;用于通过确定在接收的帧数据中一个作为该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的预定位置,来确定传输数据和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确定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的装置;用于如果确定的检错码与基于确定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相匹配,则判定该帧包含传输数据,如果确定为检错码与计算出来的检错码不相匹配,则判定该帧数据不包含传输数据或者该接收到的帧数据包含错误的装置;以及用于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传输数据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提供了一个接收机,用于为每个具有一固定长度的帧,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接收包含传输数据和为该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的帧数据,以及为每个具有一固定长度的帧,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接收既不包含传输数据和也不包含为该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的帧数据,该接收机包括:用于接收该帧数据的装置;用于通过假定在接收帧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最终位位置,来假定传输数据和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的装置;用于如果在假定的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中有假定的检错码与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相匹配的一个帧中位置,则判定该位置为该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如果没有假定的检错码与计算的检错码相匹配的位置,则判定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或者该接收的帧数据包含错误的装置;以及用于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帧中的该传输数据的装置。
根据以上描述的配置,可以基于高精度速率检测,通过按照不发送速率信息的盲速率检测的概念减少开销,获得高质量可变速率数据传输。
本发明以上的和其他的方面,效果,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对其实施例的描述变得清楚。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A和图1B是表示已有的传输位顺序的例子的图。
图2A和图2B是表示已有的传输位顺序和根据本发明的传输位顺序的例子的图。
图3A和图3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形态中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4A、图4B和4C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形态中的传输数据的帧构成例的图。
图5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形态中的交错电路的处理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形态中的传输数据的帧构成例的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形态中的最大似然解码时的解码数据序列例的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形态中的速率判定处理例的操作程序图。
图9是表示图9A和图9B关系的图。
图9A和图9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形态中的速率判定处理的另一个例子的操作程序图。
图10A和图10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形态中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图11A和图11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形态中的传输数据的帧构成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形态中的速率判定处理例的操作程序图。
图13A、13B和13C示出了在“后置和相同顺序”情况中传输数据的帧结构的例子。
图14A、图14B和14C是表示前置时的传输数据的帧构成例的图。
图15A和图15B是表示前置时追加帧存储器和检错码存储器的例子的图。
16是表示在一帧中包含用于两信道的传输数据的例子的图。
17是表示将图16所示的两组传输数据组合成一个传输速率信息的帧的图。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
下面,我们参照诸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
(第一个实施形态)
图3A和图3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形态中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构成例的方柜图。
在图3A和图3B中,将加在端子1上的传输数据序列传送到检错编码电路4和多路复用电路6,检错编码也路4算出传输数据的一个帧的检错码(在本实施形态中,CRC奇偶校验位(CRC位)),在本实施形态中,CRC位的字长是固定长度的。
在该实施形态中,一帧中传输数据的长度和检错码(CRC位)的长度之和最大是4096位-检错码的长度是16位,于是,传输数据的长度是0(无数据)或是1至4080为范围内的一个值。根据该实施形态,在无传输数据时不发送检错码以降低开销,并且可以相应的增加检错码的长度,从而进行高精度的速率检测(即,高质量可变这率传输)。可以将其它值设置为最大传输数据长度和检错码长度。例如,最大传输数据长度可以是8244或1048576位并且相应的检错码的长度可以分别是8,12或24位。
然后,如果帧中包含传输数据,多路复用电路6将检错编码电路4算出的检错码(CRC位)配置在发谢数据的后面。这里,使传输数据和检错码的位排列顺序颠倒。在本实施形态中,在检错编码也路4中通常将检错码位的输出以颠倒的顺序进行。
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用卷积码进行纠错编码,在多路复用电路6中,进一步附加对传输数据和检错码进行纠错解码所必要的终端位,并一个帧一个帧地顺次地输出这些终端位。该终端位是通过一个纠错编码器8附加的。如果帧中不包含传输数据,多路复用电路6不输出传输数据,也不输出终端位。
从多路复用电路6输出的数据序列的例子如图4A、图4B和4C所示。这里,图4A表示传输数据的传输速率为最大的情形(在图4A和4B中简单地表示为“数据”),图4B和图4C表示传输速率不到最大速率的情形,当进行不到最大速率的发送时,在帧内会出现空的时间(没有数据的时间)。图4A和4B示出了包含传输数据的帧,图4C示出无传输数据的帧。放置在每帧中的传输数据的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于是,从多路复用电路6中输出的数据序列在一时间周期中如图4A所示,在另一时间周期里如图4B所示,在又一时间周期里又如图4C所示。
在纠错编码电路8中对从多路复用电路6输出的数据序列进行卷积编码,然后传送到交错电路10进行交错处理。如果帧中不含传输数据,则不进行卷积编码。
在交错编码电路10进行交错处理的一个例子如图5所示。一个帧的数据序列是在与入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即,在行方向输入的传输数据在列方向输出。此外,作为交错处理的另一个例子,能够举出在本申请人申请的平成11年的专利申请号11-129056中记载的交错处理。将从交错电路10输出的数据序列写入帧存储器12中。
从帧存储器12得到的数据序列的帧构成例如图6所示。将与交错电路10的列相当的数据区间称为时隙,这里,我们假定一个时隙由N位构成和一个帧由M个时隙构成。一个帧的位数为N×M位。
在无线电电路14中对帧存储器12的输出数据序列进行调制,通过天线16发送出去。这里,作为调制方式,例如可以用扩展频谱调制,QPSK(四相相移键控)调制等。此外,在与时隙内的空数据对应的数据位置中不进行调制。如上那样的发射机,在一定的帧时间内发送可变位数的数据。
下面,在接收机中,在无线电电路22中对从天线20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后,顺次地输入去交错电路24。去交错电路24在内部有存储器,将在发送方的交错电路10的输入和输出以颠倒的顺序,即,对于每一列(每个时隙)写入存储器,对于每一行从存储器读出。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再现一个帧的原来的数据序列,显现出经编码的传输数据序列和检错码。上述的交错处理和上述的去交错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防止突发状的连续错误,更进一步地提高纠错效果。
经过去交错的数据序列,用由纠错解码电路26传送的最大似然解码法进行纠错解码,在分离电路28中将经过解码的数据序列分离成检错码和数据序列,将检错码输入比较电路34。
另一方面,将数据序列作为来自端子2的接收数据输出,同时输入检错编码电路30。在检错编码电路30,对输入数据序列再次进行与发射机相同的检错编码。在比较电路34中将经过再次编码得到的检错码与每个代码位进行比较,当所有的代码位都一致时,输出一致的信号。此外,因为通常接收的帧中的纠错代码位是颠倒顺序的,所以在本实施形态中,检错编码电路30通常也以颠倒的顺序输出纠错代码位。
这里,通过一个帧一个帧地,逐次假定可能发送的帧数据的最终位的位置,进行纠错解码和算出检错码。这时,纠错解码电路26将对于直到各个假定的最终位的位置的解码结果的似然信息传送到速率判定电路36,速率判定电路36根据这个似然信息和检错码一致的信号判定最终位的位置即帧的传输速率。
图7表示最大似然解码时的解码数据序列的例子,而图8表示速率判定处理(算法)的例子。这里,假定维特比解码作为最大似然解码。
首先,维特比解码开始后,分别求得在假定的最终位的位置(在图7,8的例子中为#L)上余留在各个状态中的多个解码数据序列(在图7的例子中,到达状态1~状态K的K个解码数据序列)的对于传输数据的似然性,然后求得这些似然性的最大值和结束解码过程得到的解码数据序列(在图7的例子中,到达状态0的序列)的对于传输数据序列的似然性之间的差(S1~S4)。
这个似然性之差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图8的例子中是在Δ以内)时,通过回扫输出选择的解码数据序列,进行检错编码(CRC码)(S5,S6)。
在本实施形态中,因为CRC码的字长有固定的长度,并取将传输数据正好配置在CRC码前面的帧构成,所以能够得到对于假定的最终位的位置的(假定的)传输数据(部分)和(假定的)检错码(部分)。即,通过假定最终位的位置,能够假定传输数据(部分)和检错码(部分)。然后,对于得到的(假定的)传输数据进行(再)检错编码(CRC码)。
当这个再编码的CRC和接收的CRC((假定的)检错码)的比较结果是一致时,结束解码,通过判定假定的最终位的位置是发送的帧数据的最终位的位置,取得(恢复)传输数据。因为帧内的传输数据和检错码的位排列是颠倒顺序的,CRC的比较结果错误地显示出一致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似然性之差超过Δ时或CRC比较结果不一致时,通过假定下一个位置继续进行维特比解码。此外,对于假定的最终位的位置进行维特比解码和算出检错码时,似然性之差在Δ以内,并且检测出多个检错码的比较结果是一致的位置时,也能够将似然性之差为最小的位置判定为发送的帧数据的最终位的位置。对此我们将在后面加以述说。
在图7的例子中,当传输途中不发生错误时,在第二个位置(L=2)到达状态0的序列具有最大的似然性(似然性之差=0),进一步,对于这个解码序列的检错码的比较结果应该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当传输途中发生错误时,因为到达状态0的序列不一定具有最大的似然性,所以通过给Δ设定一个适当的值,即便对于发生的错误正在被纠正的解码序列,也能够得到与没有传输错误情形相同的降低速率判定错误率的效果。在Δ的值在某个值以下的区域中,通过给Δ设定一个更小的值,能够进一步和低平均的速率判定错误率,相反地,平均的帧错误率(CRC的比较结果不一致的概率+速率判定错误率)却增大了。
所以,例如,对于要求控制数据那样的极低的速率判定错误率的数据传输,即便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帧错误率还是使Δ小为好。
或者,考虑到与Δ有关在传输中发生错误的倾向,能够将在各个假定的最终位的位置上求得的似然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分作为系数,乘以一定的值作为Δ。
如果再编码CRC根本与在假定的最终位的位置接收的CRC不匹配,判定没有传输数据,或接收的帧数据中包含错误。
用以上那样构成的收发信机进行数据传输时,即便从发送方不将表示帧内的传输位数的信息直接发送给接收方,并在发送方改变每个帧的帧内的传输位数(即,表观的传输速率),在接收方也能够接收数据。
于是,当进行可变速率的数据传输时在接收方降低错误地检测速率的概率时,在发送方可以不需要设置用于暂时存储传输数据的缓冲器。
进一步,通过采用共同使用维特比解码时的似然信息的速率判定法,能够根据错误的速率判定结果,降低输出帧内的错误长度的传输数据的可能性,实现高可靠性的可变速率的数据传输。
因为对于没有传输数据的帧,不发送检错码,所以可以降低开销。
如上所述,对于假定的最终位的位置,进行维特比解码和算出检错码,当能够检测出多个其中似然性之差在Δ以内,并且,比较结果是一致的位置时,也能够将似然性之差为最小的位置判定为发送的帧数据的最终位的位置。
图9A和图9B是表示速率判定处理(算法)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在图9A和图9B的例子中,作为假定的位的位置L,根据从假定的最初的位置(L=1,如在第三个实施形态中所述的那样,也能够使L=0)到假定的最后的位置(在步骤S31判断对假定的最后的位置的核查是否结束)的一般核查,将似然性之差为最小的位置判定为最终位的位置。这时,我们用为了存储最小的似然性之差的变量Smin和为了存储它的位置的变量L`。
但是,也可以考虑似然性之差在Δ以内,并且,比较结果是一致的位置连一个也检测不出来情形。在这种情形之中,因为即便在步骤S33的阶段,也有L`=-1(在步骤S21设定的值),所以这时可以认为例如发生了错误。此外,如果Δ的值无限大,则能够避免似然性之差在Δ以内的位置连一个都检测不出来的事态。
在本实施形态中,用卷积码进行纠错编码,但是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例如TURBO码进行纠错编码。又,也可以如上述的WO97/50219那样,将帧数据分割成多个信息组,对于各个信息组用住处组代码进行纠错编码。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对于帧数据进行纠错编码和交错以及去交错和纠错解码,但是即便不进行这些操作,也能够当降低在可变速率数据传输中错误地检测速率的概率时,不需要设置用于暂存储传输数据的缓冲器。这时,不用似然信息,可以简单地,在假定的帧数据的最终位的位置中,将假定的检错码和根据假定的传输数据算出的检错码一致的位置判定为帧数据的最终位的位置。
如果已知传输数据的长度是两值X(X≠0)和0中之一,则可以简化接收方的处理。即,不要求在每帧连续地假定每个最终位的位置。替代地,可以根据相对于传输数据的长度X确定的最终位的位置,确定传输数据(长度:X)和纠错码,并且计算出确定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如果确定的检错码和基于确定的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不匹配,确定有传输数据。否则确定无传输数据或接收的帧数据中包含错误。
(第二个实施形态)
图10A和图10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形态中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构成例的方框图。
在图10A和图10B的构成中,将表示传输数据速率的信息传输附加到图3A和图3B的构成上,在接收方也使用这个速率信息进行速率判定。在图10A和图10B中用相同的号码标记与图3A和图3B不同的部分的工作。
首先,将表示加在端子5上的传输数据的速率的信息(传送速率信息)传送给速率信息存储器40。这里,速率信息存储器40的内容成为表示传输数据的速率信息,即位数的信息。多路复用电路6`一个帧一个帧地顺次地输出表示从速率信息存储器40读出的传输数据的速率的信息,从端子1发送出来的传输数据,在检错编码电路4算出的检错码和终端位。这里,也将检错码配置在传输数据的后面,使传输数据和检错码的位排列颠倒顺序。此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将传输速率信息配置在帧的头部。
在本实施例中,在一帧中传输数据的长度和纠错码(CRC位)的长度之和最大为4096。纠错码的长度是16位。可以设定其他值作为传输数据和纠错码的最大长度。
从多路复用电路6`输出的数据序列的例子如图11A、11B和图11C所示。图11A示出了传输数据的传输速率为最大的情形,图11B示出了传输数据的传输速率低于最大值,并且有传输数据的情形,图11C示出了无传输数据的情形。
在本实施形态中,纠错编码电路8用信息组代码对传输速率信息进行纠错编码(作为具体的纠错码的例子可以举出双正交码,里德-缪勒码,BCH码(可纠错循环码)等。又,也可以用通过信息组代码进行纠错编码以外的纠错编码,用卷积码对传输数据、检错码和终端位进行纠错编码。进一步,交错电路10分别独立地或一起地对这些经纠错编码的数据进行交错。此外,在纠错编码电路8中,能够用卷积码对所有的传输速率信息,传输数据,检错码和端终位一起进行纠错编码。
另一方面,在接收机,用信息组代码等对传输速率信息进行与传输数据等无关的纠错编码时,在纠错解码电路26`,对于传输速率信息部分进行适当的纠错解码后,将解码结果保持在速率信息存储器42中。与此相对地,对传输速率信息,传输数据等一起进行卷积编码时,在纠错解码电路26’,通过在途中打断从帧的头部开始逐次进行的维特比解码,一旦求得放置在帧的头部的速率信息位部分的解码结果,就将这个解码结果保持在速率信息存储器42中。
图12表示了在本实施形态的接收机中的速率判定处理(算法)例。纠错解码电路26`将由速率信息存储器42的内容显示的位置假定为最终位,继续进行帧数据的维特比解码直到这个位置为止,通过回扫输出结束解码过程得到的解码数据序列,进行检错编码(CRC码)(S11~S15)。
当再编码的CRC和接收的CRC的比较结果一致时,结束解码(S16),将显示速率信息存储器的内容的位置判定为发送的帧数据的最终位的位置,取得(恢复)传输数据。因为帧内的传输数据和检错码的位排列的顺序是颠倒的,所以CRC的比较结果错误地显示出一致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当CRC的比较结果不一致时,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逐次地假定显示速率信息存储器的内容的最终位的位置以外的可能发送的帧数据的最终位的位置,进行纠错编码和算出检错码,用维特比解码时的似然信息和检错码的比较结果进行速率判定(S17,与图8的S1~S8相同的处理)。
此外,在步骤S13和S14之间,与第一个实施形态相同,能够判定最大似然性(S3),求得似然性之差(S4),判断似然性之差是否在一定的范围内(S5)。当似然性之差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前进到步骤S14,当似然性之差不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前进到步骤S17。当进行这样的处理(S3~S5)时,与不进行这样的处理时比较,处理的次数增加了,但是能够进一步改善速率判定错误率。此外,用在步骤S13和S14之间的步骤S5的Δ和用在步骤S17中的步骤S5的Δ也可以有相同的值,也可以有不同的值。
如果再编码CRC与接收的CRC在所有假设的最终位都不匹配,则判定无传输数据或接收的帧数据中包含错误。
在用以上构成的发射机和接收机进行数据传输时,在接收方降低可变速率数据传输时错误地检测速率的概率时,在发送方也可以不需要设置用于暂时地存储传输数据的缓冲器。
又,没有传输错误时接收机能够确实地检测出速率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即便速率信息在传输途中发生了错误,在接收机用维特比解码时的似然信息和检错码的比较结果可以进行速率判定,能够改善最终的帧错误率,并且达到低的速率判定错误率。从而可以实现高可靠性的可变速率数据传输。
因为对于无传输数据的帧,不发送检错码,所以可以降低开销。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因为当存储在解码器中的输入信号即后续的编码数据序列的长度越大,速率信息位部分的维特比解码结果的可靠性就能够越大,所以希望尽可能地将传输数据以外的检错码等的固定长度的数据序列连续地配置在速率信息位的后面。
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发射机将终端位插入速率信息位的后面,在该终端位接收机一时地完成解码工作,在得到接收速率信息后,再一次开始解码工作,进行直到最终位的帧数据的解码。
如果已知传输数据的长度是两值X(X≠0)和0中之一,则可以简化接收方的处理。即,不要求在每帧连续地假定每个最终位的位置。替代地,可以根据相对于传输数据的长度X确定的最终位的位置,确定传输数据(长度:X)和纠错码,并且计算出确定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如果确定的检错码和基于确定的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不匹配,确定有传输数据。否则确定无传输数据或接收的帧数据中包含错误。
另外,即使速率信息表示传输数据长度为Y(Y≠0,Y≠X)(在这种情况下,速率信息是错误的),在假设传输数据的长度为X,基于这种确定的最终位的位置,可以确定传输数据和检错码(接收的CRC),并且可以计算确定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再编码CRC),并且如果接收的CRC与再编码CRC匹配,则确定有传输数据,否则无传输数据或接收的帧中有错。
此外,即使速率信息表示传输数据长度Y=0,可以根据基于传输数据长度为X这样的假设确定的最终位的位置来确定传输数据和检错码(接收的CRC),可以计算出确定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再编码CRC),并且如果接收的CRC与再编码的CRC匹配,则确定有传输数据,否则确定无传输数据或接收的帧数据中有错。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有可能判断似然差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图8中的步骤S5),预定范围(图8中的Δ值)根据帧数据中假定的最终位的位置而变化(使之不同)。
当将本发明应用于实际的无线电通信环境,对于每一最终位的位置(即帧中不同的传输数据位数)为了获得希望的检测性能,Δ的合适值会随着传输路径中的传输位错误趋势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公共的Δ信号值,对于最终位的位置,速率检测性能会不同。结果,存在当传输速率(最终位的位置)的传输频率的百分比变化时,包括速率检测性能的可变速率数据传输的平均质量会改变。
然后,可以预见,用于阈值判定的Δ值对于各个最终位的位置(各个传输速率)应不仅仅是一个值,而应是几个不同的值(Δ1,Δ2......,ΔN),从而有可能确定速率。在此,每个ΔL的值在传输期间会变化,以响应传输环境中的变化总是最佳值。此外,在局部可以重复使用相同值。
(第三实施形态)
可以将用于多信道的传输数据多路复用到(包含在)每个帧中,并且可以将参照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仅应用于一些(可变长度数据)的信道上。例如,如果将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的信道包括在要多路复用的信道中,则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仅用于控制信号传输信道。
图16示出了将用于两信道的传输数据包含在一帧中的例子。在图16中,将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两信道中的一个(第一)信道。例如将在WO00/79720中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之一(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方法,其中即使没有传输数据也附加检错码)应用于其他信道(即第二信道)。另外,在仅使用传输速率信息不使用(附加)用于第二信道的检错码确定传输速率的情形中可以使用数据传输方法。此外,如果在第二信道上的传输数据是固定长度数据,则对于第二信道可以使用不需确定传输速率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图16所示的例子中,首先将有关第一信道的传输速率信息(第一传输速率信息)以及关于第二信道的传输速率信息(第二传输速率信息)放在一帧中。然后,提供分配给第一信道的部分(具有固定长度)和分配给第二信道的部分(具有固定长度),并且在每个分配部分中包含用于每个信道的传输数据、检错码以及终端位。如果帧中不包含用于第一信道的传输数据,则在分配给第一信道的部分中既不包含传输数据、检错码也不包含终端位。可以在分配给各个信道的各个部分中包含第一和第二传输速率信息。
可以将关于信道的传输速率信息组合成一条传输速率信息。
图17示出了将图16所示的两组传输速率信息组合成一条传输速率信息的情况。例如,假设第一信道的传输速率可以是5个速率:0kbps、10kbps、20kbps、30kbps和40kbps之一,第二信道的传输速率可以是3个速率:0kbps、50kbps和100kbps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图16所示的传输速率信息的分开的各项目,第一传输速率信息要求3位,第二传输速率信息需要2位,于是整个传输速率信息需要5位。另一方面,如果使用图17所示的组合之一,可以用0kbps/0kbps、10kbps/0kbps、20kbps/0kbps,... ...20kbps/100kbps、30kbps/100kbps和40kbps/100kbps,来表明第一信道传输速率/第二信道传输速率,于是,组合的传输速率信息只需要4位。于是,使用组合的传输速率可以降低开销。
可以单独发送有关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的传输速率信息,或不发送(两个信道)传输速率信息。例如,不发送第一信道传输速率并且代替第二实施例的方法(有传输速率信息的传输),可以将第一实施例的方法(无传输速率信息的传输)用于第一信道。如果不发送第二信道传输速率信息,例如,WO00/79720中的方法之一(即使无传输数据也附加检错码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方法)可用于第二信道。
根据发射机/接收机的电路来发送有关所有信道或无任何信道的传输速率信息。这是因为:存在将纠错码(例如块编码)应用于传输速率信息并且对于包含检错码的部分纠错编码(例如卷积编码)的纠错能力相对高(即,传输速率信息的传输质量相对低)的情况,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传输速率信息也不用该信息,而是使用检错码来检测传输速率而提高检错精度。这里,如果使用组合的传输速率信息,则不要求组合的传输速率信息中包含有关应用第二实施例的方法的信道的传输速率的信息。如果在上述例子中,组合的传输速率信息不包含第一信道传输速率,则组合的传输速率信息仅由第二信道传输速率信息组成,于是只需2位。然而,过份限定传输格式以便只发送传输速率信息位中所需数目位数不是总有好处的,因为它通常会使电路复杂。
尽管已讨论了将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一信道而且不将任何它们应用于另一信道的例子,也可以将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两个或多个信道或不将任何它们应用于两个或多个信道。
可以通过对传输速率信息部分进行块编码并且对分配给每个信道的部分进行卷积编码来执行纠错编码。以及可以将卷积编码应用于部分传输速率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分别或整体地将卷积编码应用于传输速率信息和分配给第一信道的部分。
(第四实施例)
可以将包括内环发送功率控制和外环发送功率控制的双闭环发送功率控制应用到第三实施倒中的数据传输中。应用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方法的信道之外的一个或多个信道可用作外环发送功率控制的基准(以下简称为“控制基准”)。
例如,如果要多路复用的信道包括控制信号传输信道,则该控制信号传输信道不用作控制基准,替代地,可以使用其他的一个或多个信道作为控制基准。例如,作为控制基准的控制信号传输信道基于接收的CRC的判定结果不能精确地提供外环发送功率控制,因为通常是间歇地发送信息。
基于同时进行内环发送功率控制这样的假设进行外环发送功率控制。具体地说,外环发送功率控制调整用于内环发送功率控制的目标SIR(信号—干扰—噪声率),以使帧(块)错误率质量(分别在接收方测量)成为其目标值。这里内环发送功率控制是一种这样的控制,其中接收方将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SIR和预定(目标)SIR进行比较,如果接收的SIR低于目标SIR(即,接收的质量低于目标质量),则向发送方发送控制信号以使其增大发送功率,并且如果接收的SIR超过目标SIR(即,接收的质量超过目标质量),则向发送方发送控制信号以降低发送功率。
通常与内环发送功率控制相比,外环发送功率控制(是双闭环控制并且)一种适度控制。如果多路复用多个信道,并且为每个信道设置目标帧(块)错误率质量,对用于内环发送功率控制的目标SIR进行调整以满足所有目标帧(块)错误率质量。
多路复用信道的纠错编码率之间的相对比率和用于多路复用信道的发送功率之间的相对比率可以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的每信道的质量来决定相对比率。
当通过外环发送功率控制来确定基准信道的发送功率时,在发送功率的相对比率是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确定其他信道的发送功率。即基准信道之外的信道的发送功率是间接来控制的。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根据其速率来改变信道的发送功率。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将在最大速率R1,M发送期间的基准信道的发送功率和在最大速率R2,M发送期间的非基准信道的发送功率之间的相对比率Q设置成一固定值。让在某一速率R1,J发送期间的基准信道的发送功率和在最大速率R1,M发送期间的发送功率之间的相对比率为S(R1,J),并且让在某一速率R2,K发送期间的非基准信道的发送功率和在最大速率R2,M发送期间的发送功率之间的相对比率为S(R2,K)。如果将在速率R1,J发送期间的基准信道的发送功率确定为P1,J,则在速率R2,K发送期间的非在准信道的发送功率P2,K可以由P1,J ×Q×S(R2,K)/S(R1,J)来确定。
(其它的实施形态)
我们也能够将第一个实施形态和第四个实施形态中所述的技术应用于后置相同顺序的情形(将检错码配置在传输数据的后面,使传输数据和检错码的位排列顺序相同的情形)和前置的情形(将检错码配置在传输数据的前面的情形(两者的位的排列可以是相同顺序的也可以是颠倒顺序的))。
图13A、13B和13C表示后置相同顺序时的传输数据的帧构成例的图。图14A、14B和14C是表示前置时的传输数据的帧构成例的图。图13A和14A示出了传输数据的传输速率是最大的情形,图13B和14B示出了传输速率小于最大速率并且帧中包含传输数据的情形,图13C和14C示出了帧中没有传输数据的情形。在“后置和相同顺序”的情况下使用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配置例子与参照第一至第四实施例描述的相同。此外,在“前置”情形下,如图15A和图15B所示,例如可以预见在终端1和多路复用器6之间提供帧存储器40,从而暂存储发送的数据并同时通过检错编码器4计算检错代码。此外,可以预见,例如在去多路复用器28和比较器34之间提供检错码存储器42,从而假设的检错码被暂时存储起来,同时可以通过检错编码器30计算假设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可以基于精确速率检测实现高质量的可变速率数据传输,并且可以降低开销,这是基于不发送速率信息的盲速率检测的概念。
以上已参照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对于本领域人员来说很明显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条件下,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对本发明做出修改和修正。于是,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覆盖所有落入本发明精神实质范围内的修改和修正。

Claims (18)

1.将可变长度的传输数据放置在具有一固定时间长度的每个帧中来发送该帧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步骤:
在发送方,
仅当该帧包含有该传输数据时,计算该帧中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
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包含传输数据和计算出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并且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生成既不包含传输数据也不包含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以及
发送该生成的帧数据;以及
在接收方,
接收该帧数据;
通过假定在接收的帧数据中一个作为该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的预定位置,来假定传输数据和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
如果假定的检错码与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相匹配,则判定该帧包含传输数据,如果假定的检错码与计算出来的检错码不相匹配,则判定该帧数据不包含传输数据或者该接收到的帧数据包含错误;以及
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传输数据。
2.权利要求1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
该传输数据的长度是两个值X(X≠0)和0之一,以及
在接收方,当该传输数据的长度是X时,假定和计算的所述步骤基于该最终位位置假定该传输数据和该检错码,并基于该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该检错码。
3.将可变长度的传输数据放置在具有一固定时间长度的每个帧中来发送该帧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步骤:
在发送方,
仅当该帧包含有该传输数据时,计算该帧中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
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包含传输数据和计算出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并且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生成既不包含传输数据也不包含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以及
发送该生成的帧数据;以及
在接收方,
接收该帧数据;
通过假定在接收帧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最终位位置,来假定传输数据和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
如果在假定的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中有假定的检错码与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相匹自己的一个帧中位置,则判定该位置为该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如果没有假定的检错码与计算的检错码相匹自己的位置,则判定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或者该接收的帧数据包含错误;以及
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帧中的该传输数据,
4.权利要求1或3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在发送方,生成帧数据的步骤生成的帧数据中,检错码被置于对应的传输数据的后面,并且检错码的各位的顺序与该传输数据的各位的顺序排列相反。
5.权利要求1或3中的数据传输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在发送方,
对该生成的帧数据进行纠错编码;以及
对该经过纠错编码的帧数据进行交错;以及
在接收方,
对接收的帧数据进行解交错;以及
对经过解交错的帧数据进行纠错解码,
6.权利要求1或3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在发送方,该数据传输方法进一步包括计算表示每帧中传输数据的位数的传输率信息的步骤,并且该发送步骤还发送该计算出的传输率信息。
7.权利要求1或3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传输数据的长度在1至X位的范围内,与该传输数据相关的检错码的长度是Y位,并且X与Y的组合是(X,Y)=(8,8),(244,12),(4080,16),和(1048576,24)中的一个。
8.权利要求1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
该数据传输方法,将用于由一个或多个信道组成的第一信道组中的诸信道的可变长传输数据和用于由一个或多个信道组成的第二信道组中的诸信道的传输数据多路复用,来发送该多路复用的数据,以及
在发送方,
该计算检错码的步骤,计算用于第一信道组中每个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仅当该帧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
所述生成帧数据的步骤,对于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如果该帧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生成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和计算出来的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部分帧数据;如果该帧不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生成既不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和也不包含计算出来的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部分帧数据;以及
该发送帧数据的步骤,发送包含为第一信道组中每个信道生成的部分帧数据的全部帧数据,以及
在接收方,
该接收帧数据的步骤接收全部帧数据;
该计算检错码的步骤,通过假定包含于该接收到的全部帧数据中的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中作为最终位位置的一个预定位置,假定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传道的传输数据和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判定的该信道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
该判定步骤,对于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如果该信道被假定的传输数据的被假定的检错码与基于该信道被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相匹配,判定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包含该信道的传输数据;如果该信道被假定的传输数据的被假定的检错码与基于该信道被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不匹配,判定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不包含该信道的传输数据;以及
该获取传输数据的步骤,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帧中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的传输数据。
9.权利要求3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
该数据传输方法,将用于由一个或多个信道组成的第一信道组中的诸信道的可变长传输数据和用于由一个或多个信道组成的第二信道组中的诸信道的传输数据多路复用,来发送该多路复用的数据,以及
在发送方,
该计算检错码的步骤,计算用于第一信道组中每个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仅当该帧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
所述生成帧数据的步骤,对于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如果该帧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生成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和计算出来的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部分帧数据;如果该帧不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生成既不包含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和也不包含计算出来的用于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部分帧数据;以及
该发送帧数据的步骤,发送包含为第一信道组中每个信道生成的部分帧数据的全部帧数据,以及
在接收方,
该接收帧数据的步骤接收全部帧数据;
该计算检错码的步骤,通过假定包含于该接收到的全部帧数据中的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的一个或多个最终位位置,假定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的传输数据和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假定的该信道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
该判定步骤,对于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如果在假定的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的诸最终位位置中有一个位置满足假定的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和基于该假定的该信道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相匹配,判定该位置为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如果在假定的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的诸最终位位置中没有一个位置满足假定的该信道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和基于该假定的该信道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相匹配,判定该帧不包含该信道的传输帧或者该信道的部分帧数据包含错误;以及
该获取传输数据的步骤,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帧中的第一信道组中的每个信道的传输数据。
10.权利要求8或9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为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双闭环发送功率控制,所述功率控制包括内环发送功率控制和外环发送功率控制,以及第二信道组中的一个或多个信道被用作进行外环发送功率控制的基准,而不使用第一信道组中的信道作为基准。
11.权利要求10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多路复用的诸信道的纠错编码率之间的相对比率以及多路复用的诸信道的发送功率之间的相对比率是固定的。
12.用于将可变长传输数据置于具有一固定时间长度的每个帧中来发送该帧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在发射机中,
用于仅当该帧包含有该传输数据时,计算该帧中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装置;
用于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包含传输数据和计算出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并且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生成既不包含传输数据也不包含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的装置;以及
用于发送该生成的帧数据的装置;以及
在接收机中,
用于接收该帧数据的装置;
用于通过假定在接收的帧数据中一个作为该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的预定位置,来假定传输数据和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的装置;
用于如果假定的检错码与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相匹配,则判定该帧包含传输数据,如果假定的检错码与计算出来的检错码不相匹配,则判定该帧数据不包含传输数据或者该接收到的帧数据包含错误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传输数据的装置。
13.权利要求12中的数据传输系统,其中:
该传输数据的长度是两个值X(X≠0)和0之一,以及
在接收机中,当该传输数据的长度是X时,用于假定和计算的所述装置基于该最终位位置假定该传输数据和该检错码,并基于该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该检错码。
14.用于将变长传输数据至于具有一固定时间长度的每个帧中来发送该帧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在发射机中,
用于仅当该帧包含有该传输数据时,计算该帧中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装置;
用于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包含传输数据和计算出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并且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生成既不包含传输数据也不包含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的装,以及
用于发送该生成的帧数据的装置;以及
在接收机中,
用于接收该帧数据的装置;
用于通过假定在接收帧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最终位位置,来假定传输数据和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的装置;
用于如果在假定的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中有假定的检错码与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相匹配的一个帧中位置,则判定该位置为该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如果没有假定的检错码与计算的检错码相匹配的位置,则判定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或者该接收的帧数据包含错误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帧中的该传输数据的装置。
15.用于将变长传输数据置于具有一固定时间长度的每个帧中来发送该帧的发射机,包括:
用于仅当该帧包含有该传输数据时,计算该帧中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装置;
用于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生成包含传输数据和计算出的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并且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生成既不包含传输数据也不包含传输数据的检错码的帧数据的装置;以及
用于发送该生成的帧数据的装置。
16.一个接收机,用于为每个具有一固定长度的帧,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接收包含传输数据和为该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的帧数据,以及为每个具有一固定长度的帧,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接收既不包含传输数据和也不包含为该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的帧数据,该接收机包括:
用于接收该帧数据的装置;
用于通过假定在接收的帧数据中一个作为该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的预定位置,来假定传输数据和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的装置;
用于如果假定的检错码与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出来的检错码相匹配,则判定该帧包含传输数据,如果假定的检错码与计算出来的检错码不相匹配,则判定该帧数据不包含传输数据或者该接收到的帧数据包含错误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传输数据的装置。
17.权利要求16中的接收机,其中:
该传输数据的长度是两个值X(X≠0)和0之一,以及
当该传输数据的长度是X时,用于假定和计算的所述装置基于该最终位位置假定该传输数据和该检错码,并基于该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该检错码。
18.一个接收机,用于为每个具有一固定长度的帧,如果该帧包含传输数据,接收包含传输数据和为该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的帧数据,以及为每个具有一固定长度的帧,如果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接收既不包含传输数据和也不包含为该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的帧数据,该接收机包括:
用于接收该帧数据的装置;
用于通过假定在接收帧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最终位位置,来假定传输数据和传输数据的检错码,并且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一个检错码的装置;
用于如果在假定的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中有假定的检错码与基于假定的传输数据计算的检错码相匹自己的一个帧中位置,则判定该位置为该帧数据的最终位位置,如果没有假定的检错码与计算的检错码相匹自己的位置,则判定该帧不包含传输数据或者该接收的帧数据包含错误的装置;以及
用于基于该判定结果获取该帧中的该传输数据的装置。
CNB011350385A 2000-11-17 2001-11-16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2425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0351884A JP3795743B2 (ja) 2000-11-17 2000-11-17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351884/2000 2000-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54574A CN1354574A (zh) 2002-06-19
CN1242584C true CN1242584C (zh) 2006-02-15

Family

ID=1882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50385A Expired - Lifetime CN1242584C (zh) 2000-11-17 2001-11-16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7139243B2 (zh)
EP (1) EP1207659B1 (zh)
JP (1) JP3795743B2 (zh)
KR (1) KR100475153B1 (zh)
CN (1) CN1242584C (zh)
DE (1) DE60143183D1 (zh)
SG (1) SG1007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5743B2 (ja) 2000-11-17 2006-07-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KR100553072B1 (ko) * 2000-12-28 2006-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페스트 블라인드 레이트 검출방법
US7158635B2 (en) * 2002-05-07 2007-01-0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specific scrambling code for the 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US6973579B2 (en) 2002-05-07 2005-12-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specific scrambling code for the 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EP1387516A1 (en) * 2002-07-30 2004-02-04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 a Delaware corporation - 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in spread spectrum receivers
JP3979266B2 (ja) * 2002-10-29 2007-09-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ブラインドレート検出装置、復号装置、通信装置、ブラインドレート検出方法および復号方法
CN100392605C (zh) * 2002-12-03 2008-06-04 Adc长途电讯有限公司 测量通信链路中的差错率
JP3852401B2 (ja) 2002-12-18 2006-11-29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EP1471677A1 (en) * 2003-04-23 2004-10-27 STMicro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blindly detecting a transport format of an incident convolutional encoded signal, and corresponding convolutional code decoder
CN100464517C (zh) * 2003-08-08 2009-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用帧处理封装模式中帧校验序列的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0413240C (zh) * 2004-06-18 2008-08-2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于信息长度侦测及错误侦测的改良式循环冗余检验方法
US7533324B2 (en) * 2004-09-22 2009-05-12 Kencast,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C encoding and decoding
US7739580B1 (en) 2005-02-17 2010-06-15 Kencast, Inc.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blockage losses on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networks
JP4447036B2 (ja) * 2005-03-30 2010-04-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送信方法、受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4612864B2 (ja) * 2005-05-19 2011-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当該装置における受信方法、コーデック、デコーダ、通信モジュール、通信部及びデコード方法
US7716554B2 (en) 2005-07-18 2010-05-1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with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US8594252B2 (en) * 2005-08-22 2013-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743909B2 (en) * 2008-02-20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ame termination
US9071344B2 (en) 2005-08-22 2015-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611305B2 (en) * 2005-08-22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630602B2 (en) * 2005-08-22 2014-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223643B1 (en) * 2005-09-06 2012-07-17 Kencast, Inc. Method for packet-level FEC encoding a stream of source packets using shifted interleaving
EP1940048A4 (en) * 2005-09-21 2012-04-25 Fujitsu Ltd TARGET POWER CONTROL TARGET VALUE CALCULATION DEVICE
JP4758765B2 (ja) * 2006-01-05 2011-08-31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ポートフォーマット検出装置及びトランスポートフォーマット検出方法
US8707139B2 (en) 2006-10-18 2014-04-22 Kencast, Inc. Systems,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providing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with low latency
US8213321B2 (en) * 2007-02-01 2012-07-03 Deere & Company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bus health on in-vehic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KR101462211B1 (ko) * 2008-01-30 2014-1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복호 장치 및 방법
US8418034B2 (en) * 2008-02-08 2013-04-09 Kencast, Inc. Systems,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highly reliable file delivery using compound and braided FEC encoding and decoding
US20090258601A1 (en) * 2008-04-14 2009-10-15 Mediatek Inc. Transmission method with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US9408165B2 (en) * 2008-06-09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asing capac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237515B2 (en) 2008-08-01 2016-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ccessive detection and cancellation for cell pilot detection
US9277487B2 (en) 2008-08-01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detection with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20100097955A1 (en) * 2008-10-16 2010-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determination
US9160577B2 (en) 2009-04-30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SAIC receiver
US8787509B2 (en) 2009-06-04 2014-07-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tera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eceiver
US8831149B2 (en) 2009-09-03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mbol estim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WO2011031625A2 (en) * 2009-09-08 2011-03-17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technique for performing dielectric property measurements at microwave frequencies
EP2505017B1 (en) 2009-11-27 2018-10-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asing capac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101376676B1 (ko) 2009-11-27 2014-03-20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들에서의 용량 증가
WO2013084327A1 (ja) * 2011-12-08 2013-06-13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多重化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処理装置
CN102954785A (zh) * 2012-10-22 2013-03-06 山西科达自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工作面地形检测系统和方法
WO2016094703A1 (en) * 2014-12-10 2016-06-16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security in broadcast serial buses
JP6648412B2 (ja) * 2015-04-14 2020-0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Crc符号演算回路、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半導体装置
WO2018077406A1 (en) * 2016-10-26 2018-05-03 Huawei Technologies Duesseldorf Gmbh Data encoding and decoding
WO2018205051A1 (en) * 2017-05-06 2018-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matching scheme for polar codes
CN107907919B (zh) * 2017-12-15 2024-01-26 合肥国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地震勘探仪器电缆测试平台及其测试方法
CN115913462B (zh) * 2022-11-09 2023-08-08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39部队 一种基于事先规划的网络数据发送方法和数据发送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8188A (en) * 1992-02-14 2000-08-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acket framer
EP0606016B1 (en) * 1993-01-07 2002-10-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n adaptive hybrid ARQ scheme
US5602857A (en) * 1993-09-21 1997-02-11 Cirrus Logic, Inc. Error corr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548598A (en) * 1994-03-28 1996-08-20 Motorola In a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s a method of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JPH07336364A (ja) 1994-06-08 1995-12-22 Canon Inc デジタ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0758168B2 (en) 1995-02-23 2010-07-07 NTT DoCoMo, Inc. Variable rate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ing it
JPH09238352A (ja) * 1996-02-29 1997-09-09 Canon Inc 画像符号化装置及び画像複号化装置
JPH10262015A (ja) 1996-05-08 1998-09-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重伝送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こで用いる音声ジッタ吸収方法
WO1997050219A1 (fr) 1996-06-24 1997-12-31 Ntt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c.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et recepteur
JPH1065655A (ja) 1996-08-20 1998-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ルチメディア通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252911A (zh) * 1997-04-16 2000-05-10 Ntt移动通信网株式会社 码分多址通信方法
US6292484B1 (en) * 1997-06-11 2001-09-18 Data Rac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w overhead multiplexing of real-time and non-real-time data
US6185207B1 (en) * 1997-06-19 2001-02-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 local area network adapter for selectively deleting inform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JP3355295B2 (ja) * 1997-11-13 2002-12-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送受信装置
JP3107043B2 (ja) 1998-04-17 2000-11-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パーソナルアクセス通信システム
KR100416996B1 (ko) * 1999-05-10 2004-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링크프로토콜에 따른 가변 길이의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0457895B1 (ko) 1999-05-10 2004-11-18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도코모 다중화 방법과 다중화 장치 및 데이터 신호 송신 방법과데이터 신호 송신 장치
JP3613448B2 (ja) 1999-06-21 2005-01-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JP3795743B2 (ja) 2000-11-17 2006-07-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US6701479B2 (en) * 2001-05-15 2004-03-02 Network Elements, Inc. Fast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RC) gener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207659A3 (en) 2007-09-05
US7680057B2 (en) 2010-03-16
JP2002158642A (ja) 2002-05-31
KR20020038556A (ko) 2002-05-23
US20020075964A1 (en) 2002-06-20
CN1354574A (zh) 2002-06-19
KR100475153B1 (ko) 2005-03-10
DE60143183D1 (de) 2010-11-18
EP1207659B1 (en) 2010-10-06
JP3795743B2 (ja) 2006-07-12
US7139243B2 (en) 2006-11-21
SG100768A1 (en) 2003-12-26
US20070133423A1 (en) 2007-06-14
EP1207659A2 (en) 2002-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2584C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
CN1099797C (zh) 数据传送方法、数据传送系统、发射机、接收机
CN1196291C (zh)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066900C (zh) 无线电话的节电式扩展等待方式的操作方法和设备
CN1146159C (zh) 数据多路复用器和数据多路复用方法
CN1643859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分组数据控制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CN1300142A (zh) 用于编码和发送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的方法
CN1520116A (zh) 用于发送、接收和处理4-级别和8-级别信令符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502197A (zh) 用于is-95b反向链路辅助编码信道帧确认和基本编码信道速率判决改进的方法及设备
CN1849771A (zh) 无线电网络通信系统和协议
CN1795644A (zh) 无线通信系统
CN1691567A (zh) 重发命令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和发射机
CN1333961A (zh) 对广播消息编码的方法
CN1922797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外编码发射和接收广播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783766A (zh) 数据分组多路接入通信方法及其发射和接收设备
KR100621165B1 (ko) 메인 신호 및 보조 신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전송 시스템, 및 이 시스템의 운영 방법
CN1758578A (zh) 通信系统中的分组差错率估计
CN1702994A (zh) 对于语言质量自适应多速率编解码器的编解码模式自适应方法
CN1964250A (zh) 一种数据帧类型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64167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335697A (zh) 纠错方法以及纠错装置
CN1666431A (zh) 透过控制停持状态至活跃状态的转换过程以减少码分多重存取行动台消耗功率的方法与装置
CN1835625A (zh) 一种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
CN1606853A (zh) 接收和去混洗经混洗的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3138901A (zh) 用于处理捎带的应答/非应答字段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1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