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5625A - 一种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5625A
CN1835625A CNA2005100538674A CN200510053867A CN1835625A CN 1835625 A CN1835625 A CN 1835625A CN A2005100538674 A CNA2005100538674 A CN A2005100538674A CN 200510053867 A CN200510053867 A CN 200510053867A CN 1835625 A CN1835625 A CN 18356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at
combination
channel
transformat combination
transmiss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538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0334C (zh
Inventor
吴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538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20334C/zh
Publication of CN1835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5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03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033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格式盲检测方法,包括:根据已配置的传输格式组合集,计算其中每个传输格式组合在传输时所需的物理信道数,并建立所述传输格式组合与物理信道数的对应关系;在接收数据时,检测当前无线帧实际占用的物理信道数;根据所述实际占用物理信道数及所述传输格式组合与物理信道数的对应关系,建立当前无线帧对应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在将无线帧映射为编码组合传输信道后,根据该编码组合信道上承载的数据信息,从所述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找到当前编码组合传输信道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降低传输格式盲检测方法的复杂度及译码校验的计算量并且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格式的检测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各个传输信道上承载的数据是以传输时间间隔(TTI)为周期出现的数据传输块或数据传输块集,不同的传输信道可以具有不同的TTI。在数据的发送过程中,承载这些数据传输块的传输信道在信道编码之后复用在一起,形成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CTrCH,Coded Composite TransportChannel),然后再以CCTrCH为单位进行物理信道的分割、交织、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以及物理信道资源的分配。
为了表示传输信道承载的数据传输块或数据传输块集的信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定义了传输格式集(TFS,Transport Format Set)的概念。所述TFS由多个传输格式(TF,Transport Format)组成,其中每个TF定义了一个传输信道在一个TTI内承载的数据传输块个数以及每个数据传输块包含的信息比特数。当多个传输信道复用成为一个CCTrCH时,所有这些传输信道的TF组合在一起形成传输格式组合(TFC,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而所有这些TFC的集合则构成了传输格式组合集(TFCS)。
通常,在建立业务链接时,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会分别向相关的基站Node B及用户设备(UE)配置承载该业务的上、下行CCTrCH信息,所述上、下行CCTrCH信息包括:该CCTrCH所包含传输信道的参数、对应的TFCS以及物理信道参数。但是,由于CCTrCH对应的TFCS可能包含了多种传输格式组合,因此为了实现数据的正确译码接收,接收端必须通过某种检测方法获知每个传输信道在当前的TTI内的TF。上述接收端检测每个传输信道TF的过程就称为传输格式检测。
现有的传输格式检测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基于传输格式组合标识(TFCI,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dicator)的传输格式检测,全盲检测以及基于引导的盲检测等等。
基于TFCI的传输格式检测是指:发送端在将CCTrCH映射到物理信道后,在承载该CCTrCH数据的无线帧的时隙格式中加入TFCI,通过该TFCI向接收端指示每个CCTrCH在当前TTI内的TFC。其中,TFCI是TFCS集中每一个TFC的索引值,与TFC一一对应。这样,接收端在接收数据时,可以首先提取无线帧中携带的TFCI,根据提取出的TFCI找到该CCTrCH对应的TFC,从而得到每个传输信道对应的TF,然后在用这些TF分别对各传输信道进行译码,实现数据的接收。
由于无线帧的时隙格式中是否包含TFCI比特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设置的可选项,因此如果承载CCTrCH数据的无线帧的时隙格式中不包含TFCI,则接收端就需要进行传输格式盲检测。所述传输格式盲检测就是指在发送端没有发送TFCI的情况下,接收端根据所接受的数据检测传输格式的方法。上文所述的全盲检测以及基于引导的盲检测均属于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在发送端不发送TFCI的情况下,接收端将用所有可能的TF分别对某个或某几个传输信道进行译码和循环冗余校验(CRC),简称译码校验,并根据CRC校验的结果判断译码的正确性,最终找到该传输信道正确的TF,从而完成数据的接收。
很明显,上述传输格式盲检测方法实现起来非常复杂并且译码和CRC校验的计算量很大,特别是当映射到CCTrCH上的传输信道较多或TFCS包含的TFC较多时,上述传输格式盲检测过程将耗费大量的系统资源。
目前,为了降低实现的复杂性和计算量,已经提出了很多种相对简化的盲检测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在应用中均需要对传输信道增加许多苛刻的限制条件。
例如,在基于引导的盲检测方法中,该方法需要首先将传输信道中的一个设定为引导信道。应用这种方法,在传输格式的盲检测过程中,接收端仅仅需要用不同TF对该引导信道进行译码和CRC校验尝试,找出该引导信道当前的TF,就可以通过该引导信道的TF,直接确定其他传输信道的TF,大大地降低了实现的复杂性以及计算量。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必须要建立引导信道的TF与其他传输信道的TF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对所述引导信道进行如下限制:
●引导信道与被检测的传输信道应当具相同的TTI;
●被检测的传输信道的不同TF应当对应引导信道的不同TF,即只要确定了引导信道的TF就可以直接确定被测传输信道的TF;
●引导信道必须使用显式盲检测(Explicit Blind Detection)方式进行盲检测,即对该引导信道应当进行多次信道译码与CRC校验的尝试,找出最可能正确的一种传输格式。
从上述基于引导的盲检测方法可以看出,这种方法虽然大大的降低了实现的复杂性以及计算量,但是由于需要对传输信道进行苛刻的限制,因此也大大限制了上述传输信道盲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不仅降低了现有传输格式盲检测方法的复杂度和译码校验的计算量,并且不需要对传输信道进行任何限制。
本发明所述的传输格式盲检测方法包括:
a、根据无线网络控制器已配置的传输格式组合集,计算该传输格式组合集中每个传输格式组合在传输时所需的物理信道数,并建立所述传输格式组合与物理信道数的对应关系;
b、在接收数据时,检测当前无线帧实际占用的物理信道个数;
c、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占用物理信道个数以及步骤a所述传输格式组合与物理信道数的对应关系,建立当前无线帧对应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
d、将无线帧映射为编码组合传输信道,之后根据该编码组合信道上承载的数据信息,从所述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找到当前编码组合传输信道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
步骤a所述计算为:采用速率匹配算法计算所述传输格式组合集中每个传输格式组合在传输时所需的物理信道数。
步骤b所述检测当前无线帧实际占用的物理信道个数为:采用码道激活检测算法或多次码道激活组合检测算法检测所述当前无线帧实际占用的物理信道个数。
本发明所述码道激活检测算法的判断准则是:功率比门限算法或信噪比门限算法。
步骤c所述建立当前无线帧对应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具体为:将传输格式组合集中所有传输格式组合所需的物理信道数与检测到的当前无线帧实际占用物理信道数进行比较,将所需的物理信道数与所述实际占用物理信道数相同的传输格式组合集合作为当前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
如果不存在所需的物理信道数与检测到的实际占用物理信道数相同的传输格式组合,则将所需的物理信道数最接近所述实际占用物理信道数的传输格式组合的集合作为当前无线帧的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
本发明所述传输格式候选集中只包含一个传输格式组合,则步骤d所述从所述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找到当前编码组合传输信道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为:将该传输格式组合作为当前编码组合传输信道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
所述传输格式候选集中包含多个传输格式组合,则步骤d所述从所述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找到当前编码组合传输信道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为:依次用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的传输格式组合对所述编码组合传输信道上承载的数据信息进行译码校验,将校验结果正确的传输格式组合作为当前编码组合传输信道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
本发明所述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包含多个传输格式组合,则所述方法在步骤d之前进一步包括:将该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的所有传输格式组合按照设定的传输格式组合优先级排序条件进行排序,再按照优先级高低的顺序,依次用所述传输格式组合对所述编码组合传输信道上承载的数据进行译码校验,直到找到校验结果正确的传输格式组合。
本发明所述传输格式组合优先级排序条件为:将当前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候选集中的所有传输格式组合依次与根据前一个无线帧确定的传输格式组合相比较,具有相同传输格式的传输信道越多,则传输格式组合的优先级越高。
本发明所述用传输格式组合对所述编码组合传输信道上承载的数据进行译码校验为:分别用所述传输格式组合中的每个传输格式对对应传输信道上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和循环冗余校验。
本发明所述用传输格式组合中的传输格式对对应传输信道上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校验时进一步包括:根据设定的传输信道优先级排序条件将传输信道进行排序,再按照优先级高低的顺序,依次对经过排序的传输信道进行译码和循环冗余校验。
本发明所述传输信道优先级排序条件为:
对于采用不同编码方式的传输信道,采用卷积码编码的传输信道优先级最高;
对于采用相同编码方式的传输信道,编码长度最短的传输信道优先级最高。
本发明所述方法在执行所述步骤d之前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编码组合传输信道所包含的传输信道中,选择任意一个传输信道作为传输格式比较信道;
在该传输格式比较信道的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将当前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所包含的所有传输格式组合与在该传输时间间隔内接收到的其他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候选集所包含的传输格式组合进行比较;
从当前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去除传输格式比较信道的传输格式不相一致的传输格式组合。
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通过预先建立传输格式组合集中每个传输格式组合与物理信道数目的关系,可以在接收无线帧承载的数据时通过检测当前无线帧实际占用的物理信道数,确定当前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的候选集,大大缩小了待检测传输格式组合的范围,从而降低了传输格式盲检测方法的复杂度及译码校验的计算量。
另外,由于本发明所述的传输格式盲检测方法不需要对传输信道进行任何限制,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优先实施例所述的传输格式盲检测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降低现有传输格式盲检测方法的复杂度以及计算量,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首先建立传输格式组合集中所有传输格式组合与物理信道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在接收无线帧承载的数据时,通过检测当前无线帧实际占用的物理信道数来确定需要进行译码校验的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大大缩小了需要进行译码校验的传输格式组合的数量,从而降低了传输格式盲检测的复杂度和译码校验的计算量。
实施例1:
图1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传输格式盲检测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中,UE作为下行链路的接收端,Node B作为上行链路的接收端各自独立执行以下各步骤:
步骤11:根据RNC配置的TFCS,采用速率匹配算法计算所述TFCS中每个TFC在传输时所需的物理信道数,建立TFC与物理信道数的对应关系,并存储。
从现有的数据传输过程可知,在建立业务连接时,RNC会分别向对应的Node B和UE配置上、下行CCTrCH的信息,所述上、下行CCTrCH信息包括:该CCTrCH所包含传输信道的参数、该CCTrCH对应的TFCS以及物理信道参数等等。Node B和UE可以根据RNC配置的TFCS获知上、下行CCTrCH可能使用的所有TFC。由于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UE接收下行数据,而Node B接收上行数据,因此,UE仅需要计算下行CCTrCH对应的TFCS中每个TFC所需的物理信道数,而Node B仅需要计算上行CCTrCH对应的TFCS中每个TFC所需的物理信道数。
在该步骤中,计算每个TFC所需的物理信道数所采用的速率匹配算法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速率匹配算法,例如:均匀打孔或均匀重复等速率匹配算法等等。
下面将以下行64k分组域(PS)业务为例详细说明上述过程。在建立该64k PS业务的CCTrCH连接时,RNC向下行链路的接收端UE配置的传输信道参数如表1所示:
  传输信道类型   传输信道0   传输信道1
  传输块大小(bit)   336   148
TFS   TF0(bits)   0×336   0×148
  TF1(bits)   1×336   1×148
  TF2(bits)   2×336
  TF3(bits)   3×336
  TF4(bits)   4×336
  TTI(ms)   20   40
  编码类型   Turbo码   卷积码1/3
  CRC(bit)   16   16
  RM值   150   160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该业务组合,即该CCTrCH包含两个传输信道,其中承载业务的传输信道0包含TF0~TF4 5种传输格式,其TTI为20ms,采用Turbo码编码,其传输速率最大约为64k比特/秒;而承载信令的传输信道1包含TF0、TF1两种传输格式,其TTI为40ms,采用1/3卷积码编码,其传输速率最大约为3.4k比特/秒。
RNC配置的TFCS如表2所示:
  TFCS大小                      10
  TFCS  (64kbps RAB,DCCH)=(TF0,TF0),(TF1,TF0),TF2,TF0),(TF3,TF0),(TF4,TF0),(TF0,TF1),(TF1,TF1),(TF2,TF1),(TF3,TF1),(TF4,TF1)
                           表2
在本步骤中,采用现有的任意一种速率匹配算法对表2所示TFCS中的每个TFC进行速率匹配后,UE将得到该TFCS中每个TFC与其传输时所需的物理信道数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TFC(传输信道0,传输信道1)   所需的物理信道数
  (TF0,TF0)   0
  (TF1,TF0)   3
  (TF2,TF0)   4
  (TF3,TF0)   6
  (TF4,TF0)   8
  (TF0,TF1)   1
  (TF1,TF1)   3
  (TF2,TF1)   5
  (TF3,TF1)   7
  (TF4,TF1)   8
                          表3
步骤12:在接收数据时,接收端采用码道激活检测算法在接收的物理信道中检测当前无线帧实际占用的物理信道个数。
由于在将CCTrCH映射到物理信道之后,该信道上的数据将承载到在Node B与UE的无线接口上传输的无线帧上,因此,在该步骤中,接收端将以无线帧为单位进行物理信道个数检测。通常,所述无线帧的长度为10ms,一般小于传输信道的TTI。在这里所述的接收端是Node B和UE的通称,其中,对于上行链路而言接收端为Node B,而对于下行链路而言接收端为UE。
本步骤所述的码道激活检测算法的检测准则可以采用功率比门限算法、信噪比门限算法等等。同时,为了保证检测性能,本步骤使用的码道激活检测算法可以采用将多次码道激活检测相结合的算法。
步骤13:根据检测到的当前无线帧实际占用物理信道个数以及在步骤11建立的TFC与物理信道数的对应关系,查找符合要求的TFC,建立当前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
该步骤所述的查找符合要求的TFC具体为:
根据步骤11建立的TFC与物理信道的对应关系,将TFCS中所有TFC所需的物理信道数与检测到的实际占用物理信道数进行比较,将所有所需物理信道数与检测到的实际占用物理信道数相同的TFC集合作为当前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
如果不存在所需的物理信道数与检测到的实际占用物理信道数相同的TFC,则将所需的物理信道数最接近所述实际占用物理信道数的TFC集合作为当前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
该TFC候选集中的TFC将在后续步骤用于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以及CRC校验,以从中找到当前CCTrCH对应的TFC。
例如,结合前文所述64k PS业务的例子,如果UE检测到实际占用的物理信道数为5,则结合表3所示TFC与所需物理信道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TFC候选集为所需物理信道数为5的(TF2,TF1);如果UE检测到实际占用的物理信道数为8,则确定所述TFC候选集为所需物理信道数为8的(TF4,TF0)及(TF4,TF1);如果UE检测到实际占用的物理信道数为2,从表3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没有任何一个TFC所需的物理信道数为2,则UE将所需物理信道数为1或3的TFC,即(TF0,TF1)、(TF1,TF0)及(TF1,TF1)作为所述TFC的候选集。
步骤14:将所接收的无线帧映射到CCTrCH,之后根据CCTrCH上承载的数据信息,从TFC候选集中找出与当前CCTrCH对应的TFC。
该步骤所述从TFC候选集中找到与当前CCTrCH对应的TFC具体为:
步骤141:判断所述TFC候选集中包含的TFC个数,如果只有一个TFC,则执行步骤142;如果包含多个TFC,则执行步骤143;
步骤142:确定该TFC为所述CCTrCH对应的TFC,随后接收端可以直接以该TFC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译码及CRC校验,实现数据的接收,然后结束;此时如果CRC校验结果错误,则判定接收误码,然后结束;
步骤143:依次用TFC候选集中的每个TFC对映射到所述CCTrCH上的数据进行译码及CRC校验,即用每个TFC所包含的TF分别对对应传输信道进行译码及CRC校验,并判断CRC校验结果;
如果找到CRC校验结果正确的TFC,则判定该TFC为所述CCTrCH对应的TFC;此时,接收端无需再对没有进行译码及CRC校验的TFC进行译码校验,可以直接用该TFC实现数据的接收;
如果遍历整个TFC候选集,没有找到CRC校验结果正确的CRC,则判定接收误码。
从上述传输格式盲检测的过程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通过预先在接收端建立TFCS中每个TFC与物理信道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接收时根据实际检测到的物理信道占用数目,对TFCS中的TFC进行了筛选,并建立了当前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大大的缩小了需要进行译码校验的TFC范围,从而降低了传输格式盲检测方法的复杂度以及译码校验的计算量。另外,该方法也没有对传输信道进行限制。
实施例2:
为了进一步降低实施例1所述传输格式检测过程的复杂度和译码校验的计算量,本发明的实施例2对上述实施例的步骤14进行了改进,其他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在该实施例的步骤14,如果TFC候选集中包含多个TFC,则接收端首先根据预先设定的TFC优先级排序条件对TFC候选集中的所有TFC进行优先级排序,然后再按照优先级的高低,先用优先级高的TFC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及CRC校验,在校验结果错误的情况下,再用优先级低的TFC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校验。
由于本实施例所述的优先级排序原则充分考虑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业务组合的特点,因此,优先级高的TFC更可能是所述CCTrCH对应的TFC,这样,优先用优先级高的TFC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及CRC校验,通常可以更加快速地找到所述CCTrCH对应的TFC,进一步降低传输格式盲检测的复杂度及计算量。
本实施例所述的TFC优先级排序条件具体为:将TFC与根据前一个无线帧确定的TFC进行比较,具有相同TF的传输信道越多,则该TFC的优先级越高。
例如,如果根据前一个无线帧确定的所述CCTrCH对应的TFC为(TF4,TF1),并且当前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为(TF4,TF1)及(TF4,TF0),则由于(TF4,TF1)与由前一无线帧确定的TFC相同,包含两个具有相同TF的传输信道,而(TF4,TF0)仅含有一个具有相同TF的传输信道,因此,(TF4,TF1)的优先级要高于(TF4,TF0)的优先级。接收端可以优先用(TF4,TF1)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及CRC校验。
实施例3:
根据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规定,对同一个传输信道而言,在一个TTI内部的TF是保持不变的,并且通常情况下,由于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检测单位无线帧长度要小于传输信道的TTI,因此,根据当前的无线帧确定的TFC对应某个传输信道TF应当与对应该传输信道的同一TTI内的其他TF相同。
例如,根据RNC配置的传输信道参数,如表1所示,已知传输信道0的TTI为20ms,传输信道1的TTI为40ms,而无线帧的长度一般为10ms,因此,对应传输信道0的每个TTI应当确定两个TFC,而对应传输信道1的每个TTI应当确定4个TFC。假设当前待检测的无线帧是传输信道1某个TTI内的第二个无线帧,且根据当前的无线帧确定的TFC候选集为(TF4,TF1)及(TF4,TF0),如果已知根据前一无线帧确定的传输信道1的传输格式为TF0,则可以确定根据当前无线帧确定的传输信道1的传输格式也应当为TF0,因此,可以直接确定所述CCTrCH当前对应的TFC为(TF4,TF0),而无需用这两个TFC分别进行译码校验。
由此可以看出,将上述条件应用到本发明所述的传输格式检测方法中时,接收端可以根据CCTrCH上同一传输信道在同一TTI内的其他TFC候选集,以及同一传输信道的同一传输时间间隔内的传输格式相同的条件,去除传输格式不能保持一致的TFC,从而进一步缩小需要进行译码校验的TFC的范围,进而降低传输格式检测的复杂度及计算量。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步骤11~步骤13均相同,而在根据当前无线帧确定当前的TFC候选集之后,即在步骤14,并不以无线帧为单位直接对检测到的TFC候选集中的TFC进行译码校验,而是首先从所述CCTrCH所包含的传输信道中,选择任意一个传输信道作为传输格式比较信道,并以所选择传输信道的TTI为单位对该CCTrCH的TFC候选集中的TFC进行译码和CRC校验处理。具体方法为:在所述传输格式比较信道的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将当前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所包含的所有传输格式组合与在该传输时间间隔内接收到的其他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候选集所包含的传输格式组合进行比较,从当前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去除传输格式比较信道的传输格式不相一致的传输格式组合。
下面仍以前文所述的64k PS业务为例说明该实施例的传输格式盲检测方法。假设当前无线帧是传输信道0某个TTI内的第一个无线帧,也是传输信道1某个TTI内的第一个无线帧,并且假设在步骤13根据该无线帧确定TFC候选集为(TF4,TF0)及(TF4,TF1)。下面选择传输信道1作为所述传输格式比较信道,并以传输信道1的TTI 40ms为单位进行传输格式盲检测。由于一般无线帧长度为10ms,那么,在每个40ms的TTI单位中会接收到四个无线帧;又由于传输信道0的TTI是20ms,为该CCTrCH所包含传输信道的最小TTI,已知CCTrCH在其所包含传输信道的最小TTI内对应的TFC应当保持不变,因此,在每40ms TTI单位中所接收的四个无线帧中,第一和第二无线帧应当对应相同的TFC,第三和第四无线帧也应当对应相同的TFC。这种情况下有如下两种做法:
第一种:用该TFC候选集包含的TFC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译码及CRC校验,确定当前CCTrCH对应的TFC,例如:TFC为(TF4,TF1)时,就可以获知当前传输信道0的传输格式为TF4,而传输信道1的传输格式为TF1。这种情况下,在接收到后续的第二个无线帧时,可以直接确定当前CCTrCH对应的TFC为(TF4,TF1)。
由于第一个无线帧和第二个无线帧的TFC应当相同,因此译码校验过程也可以在接收到第二个无线帧之后进行。
然后继续收到第三、第四个无线帧,可以直接确定当前CCTrCH对应的TFC中包含的对应传输信道1的传输格式为TF1,从而可将这两个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中传输信道1的传输格式不为TF1的所有TFC从上述第三、第四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去除,例如从TFC候选集中去除所有(*,TF0),其中*表示任意的TF。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上述第三、第四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中TFC的个数。此时,如果第三、第四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中只包含一个TFC,则可以直接确定该TFC为这两个无线帧对应的TFC,而无需进行译码校验;如果仍包含多个TFC,则仍需要对上述第一、第二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所包含的TFC进行译码校验,从而找到所述CCTrCH当前对应的TFC。
第二种:将当前的TFC候选集存储下来,继续接收第二个无线帧,并将根据第二个无线帧确定的TFC候选集,例如(TF4,TF0)及(TF4,TF1),也存储下来,已知该TFC候选集应当与第一个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完全相同。
继续接收第三个无线帧,得到根据第三个无线帧确定的TFC候选集。将该TFC候选集与第一、第二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中传输信道1的传输格式进行比较,并从所述第一、第二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中去除与第三个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中传输信道1传输格式不一致的TFC。此时,如果第一、第二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中只包含一个TFC,则可以直接确定该TFC为这两个无线帧对应的TFC,而无需进行译码校验;如果仍包含多个TFC,则仍需对上述第一、第二无线帧对应的TFC候选集中包含的TFC进行译码校验,从而找到所述CCTrCH当前对应的TFC。
由于第三个无线帧和第四个无线帧对应的TFC应当相同,因此上述比较TFC的过程也可以在接收到第四个无线帧之后进行。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根据第三个无线帧得到的TFC候选集为(TF3,TF1),则经过比较,为了保证传输信道1的传输格式一致,可以从第一、第二无线帧的TFC候选集中去除传输信道1的传输格式不为TF1的TFC,即(TF4,TF0)。由此可以确定第一、第二两个无线帧对应的TFC为(TF4,TF1)。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应用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可能不需要用任何TFC进行译码校验就可以找到所述CCTrCH对应的TFC,从而可以进一步简化计算。
在经过上述步骤确定了TFC候选集之后,如果该TFC候选集仍包含多个TFC,则本实施例还可以结合实施例2所述的方法,按照实施例2给出的TFC优先级排序原则对候选集中的TFC进行优先级排序,按照优先级的高低依次用TFC候选集中的TFC进行译码及CRC校验。
但是,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在所述CCTrCH包含的传输信道的最小的TTI内,前后检测到的物理信道数目不同的错误情况,这种错误,将造成实施例3所述的方法无法正常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特设定,如果在传输信道的最小TTI内两次检测到的物理信道数不同,则优先以后面检测到物理信道数为准确定对应该TTI的TFC候选集为准。
例如,假设当前无线帧是传输信道0某个TTI内的第二个无线帧,在该无线帧上检测到的物理信道数为8,而在前一个无线帧上检测到的物理信道数为7,出现了在一个TTI内同一传输信道的TF不相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优先以在第二个无线帧检测到的物理信道数8为准,确定该TTI内的TFC候选集为(TF4,TF0)及(TF4,TF1)。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所述的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中,如果无法直接确定当前CCTrCH的TFC,就需要用候选集中的TFC依次分别对该CCTrCH承载的数据进行译码校验,即也就是对应每个TFC,分别用该TFC中包含的传输格式对对应的传输信道进行译码校验,只有对所有对应传输信道的译码校验结果都正确的TFC才是当前该CCTrCH对应的TFC。
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传输格式盲检测的计算量和复杂度,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对上述实施例1至3的步骤14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当接收端依次用TFC候选集中的TFC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以及CRC校验时,接收端进一步按照预先设定的传输信道优先级排序条件将CCTrCH所包含的传输信道进行优先级排序。在用每个TFC对CCTrCH上承载的数据进行译码校验的过程中,先对优先级较高且具有CRC校验的传输信道进行译码及CRC校验处理,如果CRC校验正确,则再对优先级较低的传输信道进行译码及CRC校验处理;如果CRC校验错误,则可以直接确定该TFC不是所述CCTrCH对应的TFC,因此可以接着处理下一个TFC。
在这里所述的传输信道优先级排序条件为:
a、对于采用不同编码方式的传输信道来讲,采用卷积编码的传输信道优先级最高;
b、对于采用相同编码方式的传输信道来讲,编码长度最短的传输信道优先级最高。
例如,对于表1所示的两个传输信道,由于传输信道1采用的是卷积码编码,因此,传输信道1的优先级高于传输信道0的优先级。在用TFC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及CRC校验时,可以首先用该TFC中传输信道1对应的传输格式对传输信道1上的数据进行译码及CRC校验,如果校验结果正确,再用传输信道0对应的传输格式对传输信道0上的数据进行译码及CRC校验。
由此可以看出,上述传输格式的盲检测方法通过建立TFC与物理信道个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充分利用传输信道传输格式自身的特点,可以大大减少TFC候选集包含的TFC个数,使得传输格式盲检测过程中的译码及CRC校验的计算量得到的大幅度的降低,并且无需对传输信道增加任何限制。

Claims (12)

1、一种传输格式盲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a、根据无线网络控制器已配置的传输格式组合集,计算该传输格式组合集中每个传输格式组合在传输时所需的物理信道数,并建立所述传输格式组合与物理信道数的对应关系;
b、在接收数据时,检测当前无线帧实际占用的物理信道个数;
c、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占用物理信道个数以及步骤a所述传输格式组合与物理信道数的对应关系,建立当前无线帧对应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
d、将无线帧映射为编码组合传输信道,之后根据该编码组合信道上承载的数据信息,从所述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找到当前编码组合传输信道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计算为:采用速率匹配算法计算所述传输格式组合集中每个传输格式组合在传输时所需的物理信道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检测当前无线帧实际占用的物理信道个数为:采用码道激活检测算法或多次码道激活组合检测算法检测所述当前无线帧实际占用的物理信道个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道激活检测算法的判断准则是:功率比门限算法或信噪比门限算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建立当前无线帧对应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具体为:将传输格式组合集中所有传输格式组合所需的物理信道数与检测到的当前无线帧实际占用物理信道数进行比较,将所需的物理信道数与所述实际占用物理信道数相同的传输格式组合集合作为当前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
如果不存在所需的物理信道数与检测到的实际占用物理信道数相同的传输格式组合,则将所需的物理信道数最接近所述实际占用物理信道数的传输格式组合的集合作为当前无线帧的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格式候选集中只包含一个传输格式组合,则步骤d所述从所述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找到当前编码组合传输信道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为:将该传输格式组合作为当前编码组合传输信道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
所述传输格式候选集中包含多个传输格式组合,则步骤d所述从所述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找到当前编码组合传输信道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为:依次用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的传输格式组合对所述编码组合传输信道上承载的数据信息进行译码校验,将校验结果正确的传输格式组合作为当前编码组合传输信道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包含多个传输格式组合,则所述方法在步骤d之前进一步包括:将该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的所有传输格式组合按照设定的传输格式组合优先级排序条件进行排序,再按照优先级高低的顺序,依次用所述传输格式组合对所述编码组合传输信道上承载的数据进行译码校验,直到找到校验结果正确的传输格式组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格式组合优先级排序条件为:将当前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候选集中的所有传输格式组合依次与根据前一个无线帧确定的传输格式组合相比较,具有相同传输格式的传输信道越多,则传输格式组合的优先级越高。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传输格式组合对所述编码组合传输信道上承载的数据进行译码校验为:分别用所述传输格式组合中的每个传输格式对对应传输信道上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和循环冗余校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传输格式组合中的传输格式对对应传输信道上接收的数据进行译码校验时进一步包括:根据设定的传输信道优先级排序条件将传输信道进行排序,再按照优先级高低的顺序,依次对经过排序的传输信道进行译码和循环冗余校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信道优先级排序条件为:
对于采用不同编码方式的传输信道,采用卷积码编码的传输信道优先级最高;
对于采用相同编码方式的传输信道,编码长度最短的传输信道优先级最高。
12、如权利要求1、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步骤d之前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编码组合传输信道所包含的传输信道中,选择任意一个传输信道作为传输格式比较信道;
在该传输格式比较信道的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将当前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所包含的所有传输格式组合与在该传输时间间隔内接收到的其他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候选集所包含的传输格式组合进行比较;
从当前无线帧对应的传输格式组合候选集中去除传输格式比较信道的传输格式不相一致的传输格式组合。
CNB2005100538674A 2005-03-14 2005-03-14 一种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33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538674A CN100420334C (zh) 2005-03-14 2005-03-14 一种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538674A CN100420334C (zh) 2005-03-14 2005-03-14 一种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5625A true CN1835625A (zh) 2006-09-20
CN100420334C CN100420334C (zh) 2008-09-17

Family

ID=37003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386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334C (zh) 2005-03-14 2005-03-14 一种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20334C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5844A1 (zh) * 2008-06-23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2037668A (zh) * 2008-03-26 2011-04-2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CN101610574B (zh) * 2008-06-16 2011-08-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收发方法及设备
CN101389106B (zh) * 2007-09-11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分配及盲检测方法
CN101841494B (zh) * 2009-03-17 2012-12-12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下行传输rlc层实现盲传输格式检测的方法
CN108123777A (zh) * 2016-11-30 2018-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8107400A1 (zh) * 2016-12-14 2018-06-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602784A (zh) * 2018-06-12 2019-12-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上下行配置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1600695A (zh) * 2020-07-24 2020-08-28 武汉欧浦迪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传送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7580A1 (en) * 2001-06-08 2003-01-09 Toshio Nagata 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6813736B2 (en) * 2001-10-09 2004-11-02 Motorola, Inc. Blind transport format detection for communication
CN100490362C (zh) * 2003-01-03 2009-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格式组合指示译码方法
JP4258272B2 (ja) * 2003-05-15 2009-04-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受信装置、そのtfci候補判定方法
JP4228795B2 (ja) * 2003-06-24 2009-02-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Tf判定方式及びtf判定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9106B (zh) * 2007-09-11 2012-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分配及盲检测方法
CN102037668A (zh) * 2008-03-26 2011-04-2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CN102037668B (zh) * 2008-03-26 2014-03-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CN101610574B (zh) * 2008-06-16 2011-08-17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中收发方法及设备
WO2009155844A1 (zh) * 2008-06-23 2009-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1615973B (zh) * 2008-06-23 2013-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1841494B (zh) * 2009-03-17 2012-12-12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下行传输rlc层实现盲传输格式检测的方法
CN108123777A (zh) * 2016-11-30 2018-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编码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8107400A1 (zh) * 2016-12-14 2018-06-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197301B2 (en) 2016-12-14 2021-12-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602784A (zh) * 2018-06-12 2019-12-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上下行配置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1600695A (zh) * 2020-07-24 2020-08-28 武汉欧浦迪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传送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20334C (zh) 2008-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5625A (zh) 一种传输格式盲检测的方法
CN1192663C (zh) 上行链路站址分集的无线基站接收数据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US74866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with high reliability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KR101019391B1 (ko) 확인응답 및 할당 메세지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단일 채널을사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643859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分组数据控制信道的装置和方法
CN1292188A (zh) 用于多信道传输的动态帧长设置
CN1533082A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可变速率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992579A (zh) 在高速共享控制信道上进行发送/接收的设备和方法
CN1918822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增强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上传送调度信息的方法
CN104426633B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CN1652479A (zh) 用于在分组通信系统中调度上行链路速率的方法及设备
CN1742509A (zh) 上行链路中的tfc选择
CN1738442A (zh) 用于工作在压缩模式下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53226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多用户分组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34952A (zh) E-dch中调度信息传输方法
CN1317185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速率检测
CN1870595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859067A (zh) 一种信道盲检测方法
CN1610339A (zh) 传送和恢复数据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84820A (zh)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误检测判断方法及装置
US929422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 in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599308A (zh) 包括差错控制机制和差错恢复应用的数据发送方法
RU2304840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данных с высокой надежностью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ей передачу пакетных данных,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894934A (zh)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报告正确解码的传输块数目的方法和设备
CN1812348A (zh) 一种测试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