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0595A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0595A
CN1870595A CNA2006100819899A CN200610081989A CN1870595A CN 1870595 A CN1870595 A CN 1870595A CN A2006100819899 A CNA2006100819899 A CN A2006100819899A CN 200610081989 A CN200610081989 A CN 200610081989A CN 1870595 A CN1870595 A CN 1870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ing
radio frames
rtp
data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8198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0595B (zh
Inventor
横田知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70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0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70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05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5Network streaming protocols, e.g.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or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RT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5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network layer [OSI layer 3], e.g. X.25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6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transport layer [OSI layer 4]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7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session layer [OSI layer 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确定被插入在无线帧中的、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的数目,所述无线帧的比特数自适应地变化;在无线帧中插入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其中由确定步骤确定分组的数目;以及发送无线帧。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具有:分组数目确定部分,用于确定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的数目,所述分组被插入在自适应地变化其比特数的无线帧中;插入部分,用于将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插入在无线帧中,其中由分组数目确定部分来确定分组的数目;以及发送部分,用于发送无线帧。可以根据用于无线帧的发送的传输速率、编码率或调制方法来确定分组的数目。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用于通过无线通信路径改进数据通信的效率。
要求于2005年5月25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152017的优先权,其内容在此一并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VoIP(因特网协议语音电话)是一种公知的协议,用于在IP(因特网协议)网络上发送和接收语音数据。在参考文献1(日本待审专利申请,第一次公开号2004-128603)中公开的技术被应用于一种通信系统中,其中不仅同时处理VoIP的RTP(实时传输协议)分组还同时处理数据通信的分组(例如TCP(传输控制协议)分组)。在所公开的技术中,将接收到分组分类为具有优先权的QoS(服务质量)分组和其余普通分组,并存储QoS分组。对所存储的QoS分组进行封装,并作为封装分组发送。按照与CODEC(编码器/解码器)的特定周期相匹配的方式来发送封装分组。
在该技术中,只有在来自基站的“下行”传输中封装被寻址到多个用户的RTP分组。在WLAN(无线局域网)系统中,基站利用公共无线帧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因此,当在下行传输中封装被寻址到多个用户的RTP分组时,可以高效地使用被分配给相关无线通信系统的频带。然而,在从用户终端到基站的“上行”传输中,不执行封装;因此,没有高效地使用频带。此外,在上述技术中,将封装应用于多个用户终端,并且不能将该技术应用于基站和每一个用户终端利用一对一通信彼此进行通信的系统(例如使用CDMA2000 1xEV-DO标准的系统)中。
通常,在基站和每一个用户终端通过利用一对一通信的无线帧彼此进行通信以实现高速数据通信的系统中,与VoIP的RTP分组相比,每一个通信分组的长度非常大。然而,在传统的通信中,只在通信分组上加上了具有非常短长度的一个RTP分组。因此,不能高效或有效地使用被分配给无线通信系统的频带;因此,可能会引起无用的延迟,并且恶化了VoIP的质量。
封装QoS分组的上述技术适于使用具有恒定分组长度的通信分组的系统(例如无线LAN分组)。提供上述CDMA2000 1xEV-DO标准,以便得到适于数据通信的特定CDMA2000 1x标准并改进通信速度。在根据CDMA2000 1xEV-DO标准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根据无线链路的状态,将自适应调制和解调用于自适应地控制信道编码中的数据调制方法和编码率,因此还自适应地改变了分组长度。不可能将上述封装QoS分组的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使用具有恒定分组长度的通信分组的系统中)应用于使用自适应调制和解调的系统中,其中通信分组的长度可变。因此,不能高效地使用频带。
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通过公共无线帧与多个用户终端进行通信。因此,如参考文献1所公开的,通过在下行传输将RTP分组封装到多个用户终端来高效地使用频带。然而,在上行传输中没有执行封装;因此,不能高效地使用频带。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环境,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效地执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步骤:
确定被插入在无线帧中的、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的数目,自适应地变化所述无线帧的比特数;
在无线帧中插入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其中由确定步骤确定分组的数目;以及
发送无线帧。
在典型的示例中,根据发送无线帧的传输速率来执行确定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的数目的步骤。
在另一个典型示例中,根据当发送无线帧时应用于无线帧的编码率来执行确定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的数目的步骤。
在另一个典型示例中,根据当发送无线帧时应用于无线帧的调制方法来执行确定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的数目的步骤。
在优选的示例中,在插入分组的步骤中,将具有报头的分组插入到无线帧中。
可以在发送包括其它类型分组的无线帧之前执行所述发送无线帧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分组数目确定部分,用于确定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的数目,所述分组被插入在自适应地变化其比特数的无线帧中;
插入部分,用于将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插入在无线帧中,其中由分组数目确定部分来确定分组的数目;以及
发送部分,用于发送无线帧。
在典型的示例中,分组数目确定部分根据发送无线帧的传输速率来确定分组的数目。
在另一个典型示例中,分组数目确定部分根据当发送无线帧时应用于无线帧的编码率来确定分组的数目。
在另一个典型示例中,分组数目确定部分根据当发送无线帧时应用于无线帧的调制方法来确定分组的数目。
在优选的示例中,插入部分将具有报头的分组插入到无线帧中。
发送部分可以在发送包括其它类型分组的无线帧之前发送无线帧。
根据本发明,在包括在一个无线帧中的比特数根据通信特性可变的无线通信设备中,将用于实时通信的设定数目(根据通信特性确定)的分组插入到一个无线帧中并进行传输(作为物理层中的分组),从而高效地执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了实施例中基站的通用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了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的通用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了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数据接收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实施例中用户终端的发送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RTP分组的结构的图。
图7是同样示出了RTP分组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即,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中执行自适应调制和解调,并根据无线链路的状态来自适应地控制信道编码中的数据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以便自适应地变化无线帧的分组长度(即,比特数)。这里,对CDMA2000 1xEV-DO系统进行解释,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示例。在本发明中,作为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终端1和基站2利用VoIP的RTP分组(即,用于实施例通信的分组)彼此进行通信。实际中,存在多个用户终端1。
在图3中,在从用户终端到基站2的上行链路中,将N个RTP分组插入到无线帧中(或与无线帧连接),并且在从基站2到用户终端1的下行链路中将M个RTP分组插入在无线帧中(或与无线帧连接)。在CDMA2000 1xEV-DO系统中,上行和下行链路彼此不同步;因此,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没有公用包括在一个无线帧中的传输速率和比特数(即,传输的分组数目)。因此,在上行和下行链路之间没有公用插入(或连接)的RTP分组数目。
在本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调制和解调中,根据通信状态选择调制所发送数据的适当方法和与其相对应的适当解调方法。典型地,根据与用户终端1的通信的状态,基站2切换调制要发送到用户终端1的数据的方法。例如,当通信状态优选时,选择具有较低容错率但具有较高通信速率的调制方法,相反,当通信状态非优选时,选择具有较低通信速率但具有较高容错率的调制方法。
如上所述,在CDMA2000 1xEV-DO系统中,上行和下行链路彼此不同步;因此,在上行和下行链路之间没有公用包括在一个无线帧中的传输速率和比特数(即,传输的分组数目),因此,在上行和下行链路之间也没有公用要连接的RTP分组数目。在WWAN(无线广域网)中,通常使用在G.729中标准化的语音编码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用于VoIP的RTP分组具有如图6所示的结构。如图6所示,在作为语音数据的“有效载荷”之前,提供了PPP(点对点协议)报头、IP(因特网协议)报头、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报头和RTP报头。在“有效载荷”之后,提供了用于纠错的“FCS”和“FRAG”。
除PPP报头以外的分组的长度近似为60字节,与包括在CDMA2000 1xEV-DO系统的上行或下行传输中一个无线帧(近似26.666ms)的比特数(即分组的长度)相比,这非常小。实际中,在下行传输中,在MAC(介质访问控制)层中传输的分组的最大长度是1002比特;因此,可以将图6所示的两个分组中的每一个插入(或连接)在无线帧中。另一方面,在上行传输中,在MAC层中传输的分组的最大长度(即,最大比特数)取决于传输速率,如下所示:
  传输速率(kbps)   最大比特数
  9.6   232
  19.2   488
  38.4   1000
  76.8   2024
  153.6   4072
因此,当传输速率是9.6kbps或19.2kbps时,不能将多个RTP分组插入(或连接)在一个无线帧中。然而,当传输速率是38.4kbps或更高时,一个无线帧中的比特数变化,并且可以将2到8个RTP分组插入(或连接)在一个无线帧中。因此,在上行和下行链路中,可以有效地使用无线频带以便传输RTP分组,从而改进VoIP的质量。
作为一种报头压缩技术,公知为在RFC3095中标准化的ROHC(鲁棒报头压缩)。当将ROHC应用于具有19.2kbps的传输速率的上行传输时,除用于PPP报头、FCS和FLAG以外的RTP分组的最小长度是21字节(参见图7)。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两个RTP分组插入(或连接)在一个无线帧中。在CDMA2000 1xEV-DO系统中,对于任意传输速率,将下行传输中MAC层的最大分组长度固定为1002比特;因此,必须在下行传输中根据无线链路状态来自适应地改变(要插入)MAC层中的RTP分组的数目。然而,在其它系统中,必须在下行传输中根据无线链路状态来自适应地改变MAC层中的RTP分组的数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也考虑到这种必要性。
上文已经描述了传输速率与插入(或连接)分组的数目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定义用于在传输路径中传输纠错的编码(被称作“信道编码”)的编码率和插入(或连接)的分组的数目之间的特定关系。具体地,编码率是数据比特的长度与编码比特的长度(数据比特和冗余比特的总和)的比值。即,当编码率改变时,也改变了包括在一个无线帧中的比特数。然而,在本实施例中,描述涉及传输速率的示例。
将解释用户终端1的结构。本实施例的用户终端1是一种无线通信设备,例如移动电话终端、数据通信卡、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PDA(个人数字助理)或汽车导航系统。在CDMA2000 1xEV-DO系统中,由基站2命令用于上行传输的传输速率;即,必须从接收自基站2的分组中得到并提取指示了命令传输速率的数据。在除CDMA20001xEV-DO系统以外的系统中,用户终端1可以根据无线链路数据(即,指示了诸如传输路径的状态或数据接收的状态之类的通信特性的数据)来独立地确定传输速率;因此,需要手机无线链路数据的功能。根据从基站2命令的传输速率或应用于无线链路数据的统计处理(稍后进行描述)的结果来确定要插入(或连接)到一个无线帧中的RTP分组的数目。此外,可以根据能够在当前传输中使用的最大传输速率来确定要插入(或连接)在一个无线帧中的RTP分组的数目。
图1是示出了用户终端1的结构的方框图。下面将描述图1所示的每一个部分。
设置天线101,用于执行到和从基站2的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RF部分102是一种无线设备,具有:接收部分102a,用于解调接收到的信号以便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接收分组;以及发射部分102b,用于将要发送的分组转换为发送信号(即,要发送的信号),以便产生调制发送信号。
无线链路数据收集部分103测量诸如来自基站2(作为通信的一方)的下行传输路径的状态或数据接收的状态(例如RSSI、CIR或SIR)之类的通信特性,并根据测量的结果产生无线链路数据。
数据处理部分104通过执行例如无线链路数据的统计处理来计算发送数据的最大长度,并向分组数据确定部分106通知所计算的最大长度。
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ROHC解码等。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还从接收到的分组中提取由基站2命令的传输速率的数据,并向分组数目确定部分106通知传输速率的数据。
根据当前传输速率、由数据处理部分104通信的发送数据的最大长度、或由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通信的传输速率,分组数目确定部分106确定要插入(或连接)在一个无线帧中的RTP分组的数目,并向RTP分组处理部分109通知所确定的RTP分组的数目。
CODEC处理部分107执行语音数据的压缩(即编码)。
在将压缩语音数据定义为“有效载荷”数据的同时,RTP分组产生部分108执行报头处理(包括ROHC的编码),从而产生RTP分组。
根据由分组数目确定部分106通信的、要插入(或连接)的分组的数目,RTP分组处理部分109执行RTP分组的插入(或连接)。
发送分组(即,要发送的分组)处理部分110具有:RTP分组FIFO,用于临时存储RTP分组;附加分组FIFO,用于临时存储除RTP分组以外的分组;以及发送缓冲器,用于临时存储包括RTP分组的、要发送的分组。发送分组处理部分110相对于RTP分组和其它分组等执行QoS控制。
图1所示的用户终端1同时具有(i)根据自身计算的发送数据的最大长度来确定要插入(或连接)的RTP分组的数目的功能,以及(ii)根据基站2通信的传输速率来确定要插入(或连接)的RTP分组的数目的功能。为了确定要插入(或连接)的RTP分组的数目,必须测量当前的传输速率。因此,无线通信系统应当具有与系统相匹配的功能,例如根据当前在传输中可用的最大传输速率来确定要插入(或连接)的RTP分组的数目。
下面,将描述无线链路数据收集部分103和数据处理部分104的操作。典型地,无线链路数据收集部分103测量输出到接收部分102a的接收信号的强度,并产生指示了该测量的结果的无线链路数据。无线链路数据收集部分103将所产生的无线链路数据输出到数据处理部分104。数据处理部分104可以计算由多项无线链路数据所指示的、接收信号的强度的平均值。数据处理部分104具有指示了接收信号的强度和发送数据的最大长度之间的关系的表,并使用该表来得到与接收数据的计算强度相对应的发送数据的最大长度。数据处理部分104向分组数目确定部分106通知所得到的发送数据的最大长度。
然而,由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原因或因素导致可能不能得到上行传输中发送数据的最大长度的希望值。在这种情况下,改为使用在系统中当前可用的最大传输速率(例如,使用最大传输速率的当前值)。此外,当使用基于系统的这种特定机制的最大传输速率时,可以不使用上述收集无线链路数据的功能,改为使用依赖于传输中(当前)最大传输速率的功能。下面,将根据系统的特定机制来确定的最大传输速率称之为“基于系统的最大传输速率”。
接下来,将描述用户终端1的操作。在通常的无线通信中,不仅可以在用户终端1和基站2之间通信用于VoIP的RTP分组,还可以通信例如TCP分组之类的数据分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根据报头来彼此区分RTP分组和其它分组,以便对分组进行分类。与其它分组相比,用于VoIP的RTP分组需要实时性能,执行QoS控制以便相对于其它分组向RTP分组提供优先权。
图4是示出了考虑到上述控制由用户终端1执行的数据接收操作的流程图。天线101接收由基站2发射的电磁波,并将其作为接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分102a。接收部分102a解调接收信号,以便将信号转换为接收分组,并将接收分组输出到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参见步骤S401)。
无线链路数据收集部分103测量接收信号的强度并产生被输出到数据处理部分104的无线链路数据。根据无线链路数据,数据处理部分104得到最大传输速率并向分组数目确定部分106通知得到的最大传输速率。此外,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分析在下一个步骤中使用的、接收分组的报头(参见步骤S402)。
根据分组报头的上述分析结果,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确定是否已经利用ROHC执行了报头压缩(参见步骤S403)。
下文中,将不具有被ROHC压缩的报头的VoIP的语音分组简单地称之为“RTP分组”,将具有被ROHC压缩的报头的VoIP的语音分组称之为“ROHC分组”。当已经执行报头压缩时(即,当分组是ROHC分组时),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通过ROHC解码接收分组并扩展报头(参见步骤S404)。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按照从其报头的次序顺序地处理接收分组中的RTP分组。更具体地,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按照从RTP分组的报头的次序来扩展RTP分组的有效载荷(即,解码处理)(参见步骤S405)。在接下来的步骤S407中,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执行基于每一个分组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403确定还没有执行报头压缩时(即,当分组不是ROHC分组时),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确定接收分组是否是RTP分组(参见步骤S406)。当接收分组是RTP分组时,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执行步骤S405的处理。相反,当接收分组不是RTP分组时,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执行步骤S407的处理。
在步骤S407,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执行与每一个分组相对应的处理。更具体地,例如,接收分组处理部分105执行从分组中提取(由基站2命令的)传输速率的数据并向分组数目确定部分106通知所提取的数据的处理,或向后续处理部分输出TCP分组等的处理。分组数目确定部分106根据发送数据的最大长度(可以是基于系统的最大传输速率)或命令的传输速率来确定要插入(或连接)的RTP分组的数目。因此,与例如TCP分组的其它分组相比,当用于VoIP的RTP分组需要实时性能时,可以执行用于向RTP分组提供优先权的QoS控制。
图5是示出了考虑到上述控制的、由用户终端1执行的发送操作的流程图。当将基于VoIP的语音数据输入到CODEC处理部分107时,CODEC处理部分107执行CODEC处理并将已处理的语音数据输出到RTP分组产生部分108。RTP分组产生部分108将报头(例如PPP报头)添加到输入语音数据,以便产生RTP分组(即,PPP帧)(参见步骤S501)。
根据是否利用ROHC执行报头压缩(即,ROHC报头压缩)或数据类型的条件来选择随后的步骤。当执行ROHC报头压缩时(即,步骤S502“是”),RTP分组产生部分108执行用于ROHC的编码(参见步骤S503),然后执行步骤S504的处理。另一方面,当没有执行ROHC报头压缩时(即,步骤S502“否”),RTP分组产生部分108执行步骤S504的处理。
在步骤S504,RTP分组产生部分108将(i)没有向其应用ROHC报头压缩的语音分组(简单称之为“RTP分组”),或(ii)向其应用了ROHC报头压缩的语音分组(称之为“ROHC分组”)输出到RTP分组处理部分109。RTP分组处理部分109执行用于准备插入(或连接)指定数目(N)的RTP或ROHC分组的处理,其中由分组数目设置部分106来通信N。RTP分组处理部分109将已处理RTP或ROHC分组输出到发送分组处理部分110。发送分组处理部分110将(由RTP分组处理部分109在准备插入(或连接)中处理的)RTP或ROHC分组存储RTP分组FIFO中(参见步骤S504)。
在下一个步骤S505中,发送分组处理部分110确定存储在RTP分组FIFO中的分组是否仅为(可以包括ROHC分组的)RTP分组(参见步骤S505)。当存储在RTP分组FIFO中的分组仅为(可以包括ROHC分组)的RTP分组时,发送分组处理部分110从RTP分组FIFO中提取RTP分组(或ROHC分组),并将其存储在发送缓冲器中(参见步骤S506)。然后执行步骤S510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将除(可以包括ROHC分组的)RTP分组以外的其它分组(例如TCP分组)存储在RTP分组FIFO中时,发送分组处理部分110在设置用于其它分组的附加分组FIFO中存储其它分组(参见步骤S507)。发送分组处理部分110执行用于RTP分组和其它分组的QoS控制。即,与其它分组相比,RTP分组需要实时性能;因此,执行在其它分组之前发送RTP分组的控制(参见步骤S508)。在下一个步骤S509中,发送分组处理部分110选择接下来要发送的分组,并从RTP或附加分组FIFO中提取相关分组并在发送缓冲器中存储所提取的分组。
在步骤S506或S509的处理之后,发送分组处理部分110从发送缓冲器中提取分组并将所提取的分组输出到发送部分102b。发送部分102b通过将分组转换为发送信号(即,要发送的信号)对分组进行调制,并将信号通过天线101发射到基站2(参见步骤510)。因此,当与其它分组相比RTP分组需要实时性能时,与其它分组相比可以执行向VoIP的RTP分组提供优先权的QoS控制。
下面将描述基站2的结构。如上所述,在CDMA2000 1xEV-DO系统中,将MAC层中发送分组的最大长度固定为1002比特,而与传输速率无关。因此,实际中,始终可以插入(或连接)2个RTP分组。然而,在另一种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分组的最大长度根据传输速率是可变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被分配给每一个用户(终端)的传输速率来确定要插入(或连接)的RTP分组的数目。
此外,基站2使用TDMA(时分多址)方法作为到用户终端1的下行传输中的复用方法。在TDMA方法中,将1/600秒的单位时间(被称作“(时分)时隙”)用作分时周期。在每一个单位时间中,基站2仅与一个适当的用户终端1进行通信,并根据时间来切换目标用户终端1(即,执行调度),因此基站2与多个用户终端1进行通信。
图2是示出了基站2的结构的方框图。下面将描述图2所示的部件。
设置天线201,用于执行到和从用户终端1的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RF部分202是一种无线设备,具有:接收部分202a,用于解调接收到的信号以便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接收分组;以及发射部分202b,用于将要发送的分组转换为发送信号(即,要发送的信号),以便得到调制发送信号。
无线链路数据收集部分203测量诸如来自用户终端1(作为通信的一方)的上行传输路径的状态或数据接收的状态(例如RSSI、CIR或SIR)之类的通信特性,并根据测量的结果产生无线链路数据。
数据处理部分204通过执行无线链路数据的统计处理等来计算发送数据的最大长度,并向分组数据确定部分206通知所计算的最大长度。例如,数据处理部分204还可以根据由无线链路数据所指示的、接收信号的强度的平均值来确定用于到用户终端1的下行传输的传输速率。数据处理部分204向RTP分组产生部分207通知所确定的传输速率。
接收分组处理部分205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ROHC解码等,并将已处理的接收分组输出到处理单元(未示出)。
根据发送数据的通信最大长度,分组数目确定部分206确定要插入(或连接)的RTP分组的数目,并向RTP分组处理部分208通知所确定的RTP分组的数目。
RTP分组产生部分207执行报头处理(包括用于ROHC的编码),同时将从处理电路输出的、用于每一个用户(终端)的语音数据定义为“有效载荷”数据,从而产生用于每一个用户的RTP分组。
根据由分组数目确定部分206通信的、要插入(或连接)的分组的数目,RTP分组处理部分208执行用于每一个用户的、RTP分组的插入(或连接)。
与用户终端1的发送分组处理部分110相似,发送分组处理部分209具有:RTP分组FIFO,用于临时存储RTP分组;附加分组FIFO,用于临时存储除RTP分组以外的分组;以及发送缓冲器,用于临时存储要发送的分组。发送分组处理部分209执行RTP分组和其它分组等之间的QoS控制。
基站2的操作基本上类似于由用户终端1执行的操作。然而,基站2与多个用户终端1进行通信;因此,诸如针对与多个用户终端1的通信调度的处理是必要的。然而,关于与特定用户终端1的通信,由基站2执行的操作与用户终端1的操作相似。此外,与指定传输速率的(基站2的)功能相似,用户终端1可以指定到基站2的传输速率。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给定的CODEC周期t1(例如基于该处理的起始点的编码语音数据的处理周期)和用户终端1接收数据必需的最小周期t2(例如基于数据接收的结束点的数据接收周期),用户终端1利用满足“t2≤T≤t1”的周期T(例如基于数据传输的起始点的数据传输周期),在插入(或连接)处理之后向基站2发送分组(即,物理层中的分组)。当基站2在插入(或连接)处理之后向发送用户终端1发送分组(即,物理层中的分组)时,执行类似的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意味着每一个用户终端1和基站2简单地连接RTP分组,而不是在提供公共报头的同时连接RTP分组和连接多个有效载荷数据项。执行这种简单的连接,以便改进与诸如在RFC3095中标准化的ROHC之类的报头压缩方法的兼容性。通过将报头压缩与RTP分组的连接相结合,可以相当大地改进无线通信中VoIP的质量。
本实施例已经示出了根据通信特性(例如接收信号的强度)、基于系统的最大传输速率或命令的传输速率来确定插入(或连接)在一个无线帧中的分组数目的方法。然而,可以根据信道编码的编码率来确定插入(或连接)分组的数目。此外,由于应用的调制方法导致包括在一个无线帧中的比特数变化;因此,可以根据所应用的调制方法来确定插入(或连接)分组的数目。可以由系统指定上述编码率或调制方法,或由插入(或连接)分组的装置来确定。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每一个用户终端1和基站2存储用于VoIP的适当RTP分组数目,将分组插入一个无线帧(或将分组与一个无线帧相连),并在上行或下行一对一通信中传输分组。在数据接收中,每一个用户终端1和基站2已知已经插入(或连接)了RTP分组;因此,从接收分组的头部执行每一个RTP分组的顺序解码。因此,可以有效地执行考虑到实时性能和QoS控制的通信。
此外,优选地,将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于使用自适应调制和解调的系统(CDMA 1xEV-DO)中。在使用自适应调制和解调的系统中,根据无线通信特性自适应地控制信道编码的数据调制方法和编码率;因此,还自适应地变化一个无线帧的分组长度(即,比特数)。根据本实施例,即时在自适应地控制一个无线帧中分组长度(即,比特数)的系统中,也能够确定插入(或连接)RTP分组的最佳数目,从而能够有效地执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执行优先权控制,其中与其它分组相比,向需要实时性能的分组(例如,用于VoIP的RTP分组)提供优先权。因此,可以在满足所需实时性能的同时有效地执行无语音中断的通信。
尽管上文已经描述并演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这些是本发明的示例并且不应被看作是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添加、省略、替换和其它修改。因此,不应将本发明看作受到前述说明书的限制,而应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步骤:
确定被插入在无线帧中的、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的数目,所述无线帧的比特数是自适应地变化;
在无线帧中插入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其中由确定步骤确定分组的数目;以及
发送无线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根据用于发送无线帧的传输速率来执行确定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的数目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根据当发送无线帧时应用于无线帧的编码率来执行确定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的数目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根据当发送无线帧时应用于无线帧的调制方法来执行确定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的数目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在插入分组的步骤中,将具有报头的分组插入到无线帧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在发送包括其它类型分组的无线帧之前执行所述发送无线帧的步骤。
7.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分组数目确定部分,用于确定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的数目,所述分组被插入在自适应地变化其比特数的无线帧中;
插入部分,用于将用于实时通信的分组插入在所述无线帧中,其中分组的数目是由分组数目确定部分来确定的;以及
发送部分,用于发送所述无线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分组数目确定部分根据用于发送所述无线帧的传输速率来确定分组的数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分组数目确定部分根据当发送所述无线帧时应用于所述无线帧的编码率来确定分组的数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分组数目确定部分根据当发送所述无线帧时应用于所述无线帧的调制方法来确定分组的数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插入部分将具有报头的分组插入到所述无线帧中。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发送部分在发送包括其它类型分组的无线帧之前发送所述无线帧。
CN2006100819899A 2005-05-25 2006-05-16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05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52017 2005-05-25
JP2005-152017 2005-05-25
JP2005152017A JP4597770B2 (ja) 2005-05-25 2005-05-25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0595A true CN1870595A (zh) 2006-11-29
CN1870595B CN1870595B (zh) 2011-05-11

Family

ID=36795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198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0595B (zh) 2005-05-25 2006-05-16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68865A1 (zh)
EP (1) EP1727330B1 (zh)
JP (1) JP4597770B2 (zh)
KR (1) KR100849290B1 (zh)
CN (1) CN1870595B (zh)
DE (1) DE602006014618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54826B2 (en) * 2005-07-29 2011-11-08 Alcatel Lucent Controlling service quality of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on a downlink channel in high-speed wireless data networks
KR101419287B1 (ko) * 2006-07-07 2014-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Ipdc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및 ipdc서비스를 처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DE102006032729A1 (de) * 2006-07-14 2008-01-1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orrichtung zum Bestimmen einer Anzahl von Datenpaketen
US8199663B2 (en) * 2007-09-28 2012-06-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decompression methods and systems
JP2009239339A (ja) * 2008-03-25 2009-10-15 Saxa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730885B2 (en) * 2011-02-07 2014-05-20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improved 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with low signal energy
JP5848956B2 (ja) * 2011-11-10 2016-01-27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通信装置
US20130121313A1 (en) * 2011-11-15 2013-05-16 Qualcomm Incorporation Adjusting a bundling factor for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based on whether an access network supports header compression and dynamically setting a de-jitter buffer size based on a bundling factor
JP6031752B2 (ja) * 2011-12-05 2016-11-2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音声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742564B2 (en) * 2018-09-16 2020-08-11 Audiocodes Ltd.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RTP packet transmission and analysis of voice-over-IP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9658B1 (en) * 1997-07-15 2004-11-16 Comsa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gmentation, reassembly and inverse multiplexing of packets and ATM cells over satellite/wireless networks
US6590882B1 (en) * 1998-09-15 2003-07-0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ultiplexing/demultiplexing schemes between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and link layer
US6421720B2 (en) * 1998-10-28 2002-07-16 Cisco Technology, Inc. Codec-independent technique for modulating bandwidth in packet network
JP4385489B2 (ja) * 2000-03-03 2009-1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WO2002027991A1 (en) * 2000-09-28 2002-04-04 Motorola, Inc., A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Adaptive packet bundling for system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US7420929B1 (en) * 2002-07-02 2008-09-02 Juniper Networks, Inc. Adaptive network flow analysis
US6985459B2 (en) * 2002-08-21 2006-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arly transmission and playout of packe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3792631B2 (ja) * 2002-09-30 2006-07-05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伝送方法及び装置、それを用いた基地局装置、無線lan端末装置、無線lanシステム
EP1625720B1 (en) * 2003-05-16 2008-09-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ransmitting/receiving apparatu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0459458C (zh) * 2003-08-28 2009-02-04 梁栋 用于交通工具传输多媒体文件的系统及方法
US7586922B2 (en) * 2004-03-12 2009-09-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viding higher layer packet/frame boundary information in GRE frames
US7463642B2 (en) * 2004-04-07 2008-12-09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ple receiver aggregation
KR100631758B1 (ko) * 2004-05-04 2006-10-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스트리밍 포맷을 지원하는 네트워크 i/f 카드 및그 방법
US20050254508A1 (en) * 2004-05-13 2005-11-17 Nokia Corpor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packetized data bit-rate adaptation and data packet re-transmission
US7558286B2 (en) * 2004-10-22 2009-07-07 Sonim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scheduling data and signaling packets for push-to-talk over cellular networ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121688A (ko) 2006-11-29
US20060268865A1 (en) 2006-11-30
JP4597770B2 (ja) 2010-12-15
EP1727330A1 (en) 2006-11-29
JP2006332933A (ja) 2006-12-07
DE602006014618D1 (de) 2010-07-15
CN1870595B (zh) 2011-05-11
KR100849290B1 (ko) 2008-07-29
EP1727330B1 (en)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0595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1310503B (zh) 在蜂窝式无线通信网络上支持基于ip的语音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US6564061B1 (en) Class based bandwidth scheduling for CDMA air interfaces
KR100900934B1 (ko) 블록 수신확인을 사용한 데이터 처리율을 증가시키는시스템 및 방법
JP5079111B2 (ja) 集積回路
RU2367096C2 (ru) Улучшенное блочное подтверждение приема
CN1265591C (zh) 无线通信网中载送分组语音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852114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data transfer over multiple independent wireless networks
EP2522093B1 (en) Method to improve voice over ip capacity for user equipment employing variable rate vocoders
CN1759541A (zh) 改变延迟和带宽条件下的无线链路上的视频分组
EP1508980A1 (en) Enhanced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CN1930833A (zh) 控制站装置、基站装置、终端装置、分组通信系统以及分组通信方法
EP184705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399833A (zh) 移动电信中与加速度相关的信道转换
CN1599996A (zh) 在分配时间期间选择用于传输的最优发送格式
CN101167293A (zh) 为互联网协议应用提供不等差错防护和不等差错检测的方法
CN1470120A (zh) 在链路层采用信头压缩密钥的上下文标识
JP2006514469A5 (zh)
CN101068216A (zh) 上、下行传输方法及汇聚节点
WO2018228472A1 (zh) 上行多波束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612501A (zh) 利用复帧传送数据
CN1705308A (zh) 一种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
CN1964314A (zh) 通过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hsdpa传输ip报文的方法
Wang et al. A multiplex-multicast scheme that improves system capacity of voice-over-IP on wireless LAN by 100%
CN101242402A (zh) 构成无线链路控制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5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